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中提到ccss接口是什么东西?

怎样判断使用卫星天线的大小?_百度知道
怎样判断使用卫星天线的大小?
KU头除中9可以25CM,其余35-120CM。如何判断什么星用多大的锅?谢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何根据场强值来选择接收天线口径的大小?
通常人们都要使用卫星信号场强覆盖图来选择卫星接收天线口径,在进行次项工作时,首先是要了解到欲收卫星信号覆盖的分布情况,是全波束覆盖还是分片波束覆盖,进而根据接收地所处波束覆盖的实际场强EIRP值和区别集体接收站还是个体单收站等情况去选择天线的口径大小。
对于卫星信号的场强EIRP值,是以“DBW”作为单位,该单位数字越大,表示卫星的发射功率越强。目前C波段场强值由边缘到中心波束一般在38至45DBW,KU波段场强值由边缘到中心波束则是42至60DBW。随着卫星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卫星发射功率越来越强,卫星信号覆盖的场强值还将得到突破,从而使得地面接收天线口径越来越小。
在卫星接收天线方面,国内生产个体接收天线厂家不少。基本上都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接收天线的性能要求生产出效率与增益都符合标准的天线产品。下面是根据两家企业的产品列出其天线口径及增益指标说明: 当具体选择天线口径是,如果接收地的C波段卫星信号场强值在36至37DBW内,单收站可选用1.8M口径(甚至1.5M)天线即可打倒正常收视要求。集体接收站选用3M天线也可达到正常收视的4级图像标准,用户数量较大的接收站则选用4.5M口径天线,至于KU波段的天线口径,因为其卫星信号场强值远远高于C波段,可以达到60DBW,再加上KU波长的特点,因此KU波段专用偏馈天线尺寸大大缩小,甚至小到0.35M的口径。以接收实践中表明:场强值为54DBW的地区,可用0.45M的KU偏馈天线收出KU波段节目。场强值达52DBW的地区,可用0.6M的偏馈天线,而场强值只有46DBW的地区,使用1.2M的KU偏馈天线接收也是不成问题的。
像亚洲4号,在其KU波段信号场强达到58DBW地区,如果不考虑雨衰影响的情况下,用0.35M KU天线收到信号是并不夸张的事情。 M 其它,对一些暂时没有偏馈天线,需要使用原先的 C波段天线接收KU节目者,当然也可根据当地实际的卫星信号场强值确定接收目标。如:KU波段场强有50至52DBW地区的单收站就能以标准的1.5M或1.8M C波段天线达到KU波段信号收视效果,而KU场强达47DBW地区的单收站,一副2.4M C波段天线将完全能够胜任。
采纳率:29%
如何根据场强值来选择接收天线口径的大小? 通常人们都要使用卫星信号场强覆盖图来选择卫星接收天线口径,在进行次项工作时,首先是要了解到欲收卫星信号覆盖的分布情况,是全波束覆盖还是分片波束覆盖,进而根据接收地所处波束覆盖的实际场强EIRP值和区别集体接收站还是个体单收站等情况去选择天线的口径大小
就按波段分就好了c波段用一米以上的,ku波段信号强,用60cm以下的小锅可以。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卫星天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CAPACITOR-COUPLED, SWITCHED SHUNT, (CCSS) REGULATOR
无铅情况/RoHS:
无铅/符合RoHS
标准交期:
价格梯度:
起订量:3300PCS
最小包装量:3300PCS
1、24小时内快速提供报价
2、提交询价后立即发送确认邮件
3、登录实时查看处理情况
采购数量大于最大阶梯数量,建议询价获得更优惠价格
(支持同类产品的对比)
1可继续添加
2可继续添加
3可继续添加
4可继续添加
Copyright (C)
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
2016年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总结第1章――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 1、线路交换 2、分组交换 3、帧中继交换 4、信元交换 一、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 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 是空闲的, 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 是固定的, 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 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 在线路交换网络中, 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 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 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 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 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 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 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 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 的。 外部数据报, 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 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 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 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 (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 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 (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 (3)在第二层和第 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 X.25的差别: (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 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 (2)在 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 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 的处理; (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 H 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 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 1、ATM 信元 ATM 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 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 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 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ATDM,ATDM 采用排队机制,属 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 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时间独立即应用时 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 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 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 信元标识 ATM 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对于给定的多路复 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 VPI 和虚拟通道标识 VCI。一 个虚拟通路 VP 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 VC 4、ATM 网络结构 虚拟通道 VC:用于描述 ATM 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 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 VCI 相联系。 虚拟通路 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 ATM 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 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 ATM 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 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 相同虚拟通道标识 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 之间接口的集合。 2、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 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主要内容: 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 3、TCP/IP 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 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 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 :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 :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 :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 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OSI 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 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 简介:OSI 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 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 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 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 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 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 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 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 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 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 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 适的服务;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 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 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 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 缩。 10、应用层:提供 OSI 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 络管理等。 三、TCP/IP 的分层 1、TCP/IP 的分层模型 Internet 采用了 TCP/IP 协议,如同 OSI 参考模型,TCP/IP 也是一种分层 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 层、传 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 TCP/IP 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 IP 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 层:IP 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 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 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 然后把数据报送至 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 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 模型的分界线 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 IP 地址,低层 寻址使用物理地址。应用程序 IP 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 IP 地址,而网络接口 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 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所有 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 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四、IP 协议 1、Internet 体系结构 一个 TCP/IP 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 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 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 协议: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 internet 协议。 3、IP 协议三个定义: (1)IP 定义了在 TCP/IP 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 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 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 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 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 IP 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 部分。 5、IP 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 在一个帧中。 6、MTU 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 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 IP 数据报的重组: 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 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 后者较好, 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 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 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 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 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 数据报选项: IP 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 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五、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1、UDP 协议功能 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 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 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使用 UDP 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 UDP 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 IP 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 据报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 的报报文格式 每个 UDP 报文分 UDP 报头和 UDP 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8 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 协议的分层与封装 在 TCP/IP 协议层次模型中, UDP 位于 IP 层之上。 应用程序访问 UDP 层然 后使用 IP 层传送数据报。IP 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 UDP 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 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UDP 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每个应用 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 分解操作:从 IP 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 UDP 的目的端口号进行 分解操作。 UDP 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 方式。 六、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TCP 1、TCP/IP 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 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 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 础。 3、为了提高数据流传输过程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滑动窗口协议,它 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 滑动窗口协议规定只需重传 未被确认的分组,且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最多为窗口的大小。 4、TCP 功能 TCP 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而交换的数据和确认信息的格 式,以及计算机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到达而采取的措施。 5、TCP 连接使用是一个虚电路连接,连接使用一对端点来标识,端点定义 为一对整数(host,port)其中 host 是主机的 IP 地址,port 是该主机上 TCP 端口号。 6、TCP 使用专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来解决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这两个问 题, TCP 采用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但并未解决整个网络的 拥塞控制。 7、TCP 允许随时改变窗口小,通过通告值来说明接收方还能再接收多少数 据, 通告值增加, 发送方扩大发送滑动窗口; 通告值减小, 发送方缩小发送窗口。 8、TCP 的报文格式 报文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报头携带了所需要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确认号字段指示本机希望接收下一个字节组的序号; 顺序号字段的值是该报文段流向上的数据流的位置,即发送序号; 确认号指的是与该报文段流向相反方向的数据流。 9、TCP 使用6位长的码位来指示报文段的应用目的和内容 URG 紧急指针字段可用;ACK 确认字段可用;PSH 请求急近操作;RST 连 接复位;SYN 同步序号;FIN 发送方字节流结束。 10、TCP 的三次握手 为了建立一个 TCP 连接,两个系统需要同步其初始 TCP 序号 ISN。序号用 于跟踪通信顺序并确保多个包传输时没有丢失。初始序号是 TCP 连接建立时的 起始编号。 同步是通过交换携带有 ISN 和1位称为 SYN 的控制位的数据包来实现的。 握手可由一方发起也可以双方发起,建立就可以实现双向对等地数据流动, 没有主从关系。 第3章――局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 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2、各种流行的局域网技术 3、高速局域网技术 4、基于交换的局域网技术 5、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城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即 LAN: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 一起的通信网络。 1、局域网三个特性: (1)高数据速率在0.1-100Mbps(2)短距离0.1 -25Km(3)低误码率10-8-10-11。 2、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技术: (1)用以传输数据的介质(2)用以连接 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3)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控制方法。 3、设计一个好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三个基本目标: (1)协议要简单(2) 获得有效的通道利用率(3)对网上各站点用户的公平合理。 二、以太网 EthernetIEEE802.3 以太网是一种总路线型局域网,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 的控制方案: (1)一个站要发送,首先需要监听总线,以决定介质 上是否存在其他站的发送信号。 (2)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 (3)如 果介质忙,则等待一段间隔后再重试。 坚持退避算法: (1)非坚持 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等待 一段时间,重复第一步。利用随机的重传时间来减少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即使 有几个站有数据发送,介质仍然可能牌空闲状态,介质的利用率较低。 (2)1-坚持 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继 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假如冲突发生,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复 第一步。 缺点: 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 冲突就不可避免的。 (3)P-坚持 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以 P 的概率发送,而以(1 -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时间;假如介质 是忙的, 继续监听, 直到介质空闲, 重复第一步; 假如发送被延迟一个时间单位, 则重复第一步。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这种协议广泛运用在局域网内,每个帧发送期间,同时有检测冲突的能力, 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知总线上各 站冲突已经发生,这样通道的容量不致因白白传送已经损坏的帧而浪费。 冲突检测的时间: 对基带总线, 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的传播延迟的两倍; 对于宽带总线,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延迟时间的四倍。 3、二进制退避算法: (1)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为 L=2; (2)退避间隔取1-L 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2a; (3)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时,则将参量 L 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三、标记环网 TokeRingIEEE802.5 1、标记的工作过程: 标记环网又称权标网, 这种介质访问使用一个标记沿着环循环,当各站都没 有帧发送时,标记的形式为,称空标记。当一个站要发送帧时,需要 等待空标记通过,然后将它改为忙标记。并紧跟着忙标记,把数据 发送到环上。由于标记是忙状态,所以其他站不能发送帧,必须等待。发送的帧 在环上循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 将该帧从环上移去。 同时将忙标记改为空标记, 传至后面的站,使之获得发送帧的许可权。 2、 环上长度用位计算, 其公式为: 存在环上的位数等于传播延迟 (5μ s/km) ×发送介质长度×数据速率+中继器延迟。对于1km 长、1Mbps 速率、20个站 点,存在于环上的位数为25位。 3、站点接收帧的过程:当帧通过站时,该站将帧的目的地址和本站的地址 相比较,如地址相符合,则将帧放入接收缓冲器,再输入站,同时将帧送回至环 上;如地址不符合,则简单地将数据重新送入环。 4、优先级策略 标记环网上的各个站点可以成不同的优先级,采用分布式高度算法实现。控 制帧的格式如下:P 优先级、T 空忙、M 监视位、预约位 四、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ISO9314 1、FDDI 和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标准接近,有以下几点好处: (1)标记环协议在重负载条件下,运行效率很高,因此 FDDI 可得到同样 的效率。 (2)使用相似的帧格式,全球不同速率的环网互连,在后面网络互加这一 章将要讨论这个问题 (3)已经熟悉 IEEE802.5的人很容易了解 FDDI (4)已经积累了 IEEE802.5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将它做集成电路片的经 济,用于 FDDI 系统和元件的制造。 2、FDDI 技术 (1)数据编码:用有光脉冲表示为1,没有光能量表示为0。FDDI 采用一 种全新的编码技术,称为4B/5B。每次对四位数据进行编码,每四位数据编码成 五位符号,用光的存在和没有来代表五位符号中每一位是 1还是0。这种编码使 效率提高为80%。为了得到信号同步,采用了二级编码的方法,先按4B/5B 编 码,然后再用一种称为倒相的不归零制编码 NRZI,其原理类似于差分编码。 (2)时钟偏移:FDDI 分布式时钟方案,每个站有独立的时钟和弹性缓冲 器。进入站点缓冲器的数据时钟是按照输入信号的时钟确定的,但是,从缓冲器 输出的信号时钟是根据站的时钟确定的, 这种方案使环中中继器的数目不受时钟 偏移因素的限制。 3、FDDI 帧格式: 由此可知: FDDIMAC 帧和 IEEE802. 5的帧十分相似, 不同之处包括: FDDI 帧含有前文,对高数据率下时钟同步十分重要;允许在网内使用16位和48位地 址,比 IEEE802.5更加灵活;控制帧也有不同。 4、FDDI 协议 FDDI 和 IEEE802.5的两个主要区别: ( 1 ) FDDI 协议规定发送站发送完帧后,立即发送一幅新的标记帧,而 IEEE802.5规定当发送出去的帧的前沿回送至发送站时,才发送新的标记帧。 (2)容量分配方案不同,两者都可采用单个标记形式,对环上各站点提供 同等公平的访问权,也可优先分配给某些站点。IEEE802.5使用优先级和预约 方案。 5、为了同时满足两种通信类型的要求,FDDI 定义了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 类型,定义一个目标标记循环时间 TTRT,每个站点都存在有同样的一个 TTRT 值。 五、局域网标准 IEEE802委员会是由 IEEE 计算机学会于1980年2月成立的, 其目的是为局域 网内的数字设备提供一套连接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城域网。 1、服务访问点 SAP 在参考模型中, 每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的同层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而一个 系统内,实体和上下层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服务访问点 SAP 来定义接口。 2、逻辑连接控制子层 LLC IEEE802规定两种类型的链路服务:无连接 LLC(类型1) ,信息帧在 LLC 实 体间,无需要在同等层实体间事先建立逻辑链路,对这种 LLC 帧既不确认,也 无任何流量控制或差错恢复功能。 面向连接 LLC(类型2) ,任何信息帧,交换前在一对 LLC 实体间必须建立 逻辑链路。在数据传送方式中,信息帧依次序发送,并提供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功能。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 IEEE802规定的 MAC 有 CSMA/CD、标记总线、标记环等。 4、服务原语 (1)ISO 服务原语类型 REQUEST 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从服务提供者那里请求一定的服务,如建 立连接、发送数据、结束连接或状态报告。 INDICATION 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向服务用户提示某种状态。如连接 请求、输入数据或连接结束。 RESPONSE 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响应先前的 INDIECATION,如接受连 接 INDICATION。 CONFIRMARION 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报告先前的 REQUEST 成功或 失败。 (2)IEEE802服务原语类型 和 ISO 服务原语类型相比 REQUEST 和 INDICATION 原语类型和 ISO 所用 的具有相同意义。IEEE802没有 REPONSE 原语类型,CONFIRMATION 原语类 型定义为仅是服务提供者的确认。 六、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IEEE802.2是描述 LAN 协议中逻辑链路 LLC 子层的功能、特性和协议, 描述 LLC 子层对网络层、MAC 子层及 LLC 子层本身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2、LLC 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IEEE802.2定义了三个界面服务规范: (1)网 络层/LLC 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2)LLC 子层/MAC 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3)LLC 子层/LLC 子层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3、网络层/LLC 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提供两处服务方式 不确认无连接的服务: 不确认无连接数据传输服务提供没有数据链路级连接 的建立而网络层实体能交换链路服务数据单元 LSDU 手段。 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为 点到点方式、多点式或广播式。这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 提供了建立、 使用、 复位以及终止数据链路层连接的手段。 这些连接是 LSAP 之间点到点式的连接,它还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错 误恢复,这是一处虚电路服务。 4、LLC 子层/MAC 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本规范说明了 LLC 子层对 MAC 子层的服务要求,以便本地 LLC 子层实体 间对等层 LLC 子层实体交换 LLC 数据单元。 (1)服务原语是:MA-DATA.request、MA-DATA.indication、MA -DATA.confirm (2)LLC 协议数据单元结构 LLCPDU: 目的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 D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地 址型标志,用来标识 DSAP 地址为单个地址或组地址。 源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 S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命令 /响应标志位用来识别 LLCPDU 是命令或响应。 控制字段、信息字段。 5、LLC 协议的型和类 LLC 为服务访问点间的数据通信定义了两种操作:Ⅰ型操作,LLC 间交换 PDU 不需要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这些 PDU 不被确认,也没有流量控制和差错恢 复。 Ⅱ型操作, 两个 LLC 间交换带信息的 PDU 之间, 必须先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正常的通信包括,从源 LLC 到目的 LLC 发送带有信息的 PDU,它由相反方向上 的 PDU 所确认。 LLC 的类型:第1类型,LLC 只支持Ⅰ型操作;第2类型,LLC 既支持Ⅰ型操 作,也支持Ⅱ型操作。 6、LLC 协议的元素 控制字段的三种格式: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无编号 控制传输、无编号信息传输。 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和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只能用于Ⅱ型操作。 无编号控制传输和无编号信息传输可用于Ⅰ型或Ⅱ型操作,但不能同时用。 信息帧用来发送数据,监视帧用来作回答响应和流控。 七、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MAC 服务规范三种原语 MA-DATA.request、MA-DATA.indication、MA-DATA.confirm 2、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 CSMA/CD 的 MAC 帧由8个字段组成: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 SFD;帧的 源和目的地址 DA、SA;表示信息字段长度的字段;逻辑连接控制帧 LLC;填充 的字段 PAD;帧检验序列字段 FCS。 前导码:包含7个字节,每个字节为,它用于使 PLS 电路和收到 的帧定时达到稳态同步。 帧起始定界符:字段是序列,它紧跟在前导码后,表示一幅帧的 开始。帧检验序列:发送和接收算法两者都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来产生 FCS 字段的 CRC 值。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3标准提供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说明,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 ,完成成帧(帧定界、帧同步) 、编址(源和目的地址处 理) 、差错检测(物理介质传输差错的检测) ;介质访问管理,完成介质分配避免 冲突和解决争用处理冲突。 八、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标记环局域网协议标准包括四个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LLC、介质访问控制 MAC、物理层 PHY 和传输介质。 1、IEEE802.5规定了后面三个部分的标准。LLC 和 MAC 等效于 OSI 的第 二层(数据链路层) ,PHY 相当于 OSI 的第一层(物理层) 。LLC 使用 MAC 子 层的服务, 提供网络层的服务, MAC 控制介质访问, PHY 负责和物理介质接口。 2、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 标记环有两个基本格式:标记和帧。在 IEEE802.5中帧的传输是从最高位 开始一位一位发送,而 IEEE802.3和 IEEE802.4正好相反,帧的传输是从最低 位开始一位一位发送的,这一点对于不同协议的局域网互连时要进行转换。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帧发送:对环中物理介质的访问系采用沿环传递一个标记的方法来控 制。取得标记的站具有发送一帧或一系列帧的机会。 (2)标记发送:在完成帧发送后,该站就要查看本站地址是否在 SA 字段 中返回,若未查看到,则该站就发送填充,否则就发送标记。标记发送后,该站 仍留在发送状态,起到该站发送的所有的帧从环上移去为止。 (3)帧接收:若帧的类型比特表示为 MAC 帧,则控制比特由环上所有的 站进行解释。如果帧的 DA 字段与站的单地址、相关组地址或广播地址匹配,则 把 FC、DA、SA、INFO 以及 FS 字段拷贝入接收缓冲区中,并随后转送至适当 子层。 (4)优先权操作:访问控制字段中的优先权比特 PPP 和预约比特 RRR 配 合工作,使环中服务优先权与环上准备发送的 PDU 最高优先级匹配。 九、快速以太网 1、快速以太网的类型 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是一个新的 IEEE 局域网标准,于1995年由原 来制定的以太网标准的 IEEE802.3工作组完成。快速以太网正式名为100Base -T。 共享介质快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采用同样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 所有的介质访问控制算法不变,只是将有关的时间参量加速10倍。 快速以太网的三种标准:100Base-4、100Base-TX、100Base-FX 快速以太网的产品: 适配器:一边是总线结构,将数据传送至主机、中继器或 HUB;另一边接 到所选的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光纤,或者是一个介质独立接口 MII,MII 是用 来连接外部收发器用的,其功能类似于以太网的 AUI。 HUB:可分为共享机制的中继器和交换机制的交换器。 十、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交换网结构 交换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形式是:折叠式主干网和高速服务器联接。 2、全双工以太网 全双工运行在交换器之间, 以及交换器和服务器之间,是和交换器一起工作 的链路特性, 它使数据流在链路中同时两个方向流动,不是所有收发器都支持它 的全双工功能。 在下列情况下全双工最有用: (1)在服务器和交换器之间。这是目前全双工应用最普遍的配置。 (2)在两个交换器之间。 (3)在远离的两个交换器之间。 3、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基于 MPEG、JPEG、H.261等视频压缩算法。 缺点: 是由网络缓存产生的延迟,一方面为了平滑抖动数据要插入足够的缓 存,另一方面缓存又不能太大,以至引起无法接受的视频延迟。 对视频应用的低延迟需求有四种解决方案: (1)采用10Mbps 交换器(2) 采用100Mbps 中继器(3)用100Mbps 的交换器(4)采用流控技术 4、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也有铜线及光缆两种标准。 铜线标准1000Base-CX,最大传输距离,25英尺,并需用150欧姆的屏蔽 双绞线 STP, 光缆标准1000Base-SX,850nm 的短波长,300m 传输距离。 1000Base-LX,1300nm 的波长,550m 传输距离。 十一、ATM 局域网 十二、无线局域网 1、IEEE802.11体系结构 无线 LAN 最小构成模块是基本服务集 BSS,它由一些运行相同 MAC 协议 和争用同一共享介质的站点组成。一个扩展服务集 ESS 由两个或更多的通过分 布系统互连的 BSS 组成。 2、基于移动性,无线 LAN 定义了三种站点: (1)不迁移,这种站点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只是在某一个 BSS 的通信站点 的通信范围内移动。 (2)BSS 迁移,站点从某个 ESS 的 BSS 迁移到同一个 ESS 的另一个 BSS。 如果进行数据传输,就需要具备寻址功能以便识别站点的新位置。 (3)ESS 迁移,站点从某个 ESS 的 BSS 迁移到另一个 ESS 的 BSS。服受 到破坏。 3、物理介质规范 (1)红外线:数据率为1Mbps 或2Mbps,波长在850nm 和950nm 之间。 (2)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 频带。最多有7个通道,每 个通道的数据率为1Mbps 或2Mbps。 (3)频率跳动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 频带,在研究之中。 4、介质访问控制 IEEE802. 11形成的一个 MAC 算法称为 DFWMAC 分布式基础无线 MAC, 它提供分布式访问控制机制,处于其上的是一个任选的中央访问控制协议。 (1)在 MAC 层的靠下面是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子层 DCF,采用争用算法, 为所有通信提供访问控制,一般异步通信采用 DCF。 (2)在 MAC 层的靠上面是点协调功能 PCF,采用中央 MAC 算法,提供 无争用服务。 5、分布协议功能 DCF 子层采用简单的 CSMA 算法。DCF 没有冲突检测功能,为了保证算法 的顺利和公平,采用了一系列的延迟,相当于一种优先权机制。首先考虑称为帧 间空隙 IFS 的简单延迟。 十三、城域网 城域网是在5Km-100Km 的地理覆盖范围内,以高的传输速率充分支持数 据、声音和图像综合业务传输的一种通信结构网络。它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 其传输率为100Mbps 或更高。IEEE802.6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DQDB 为城域网 的标准。 第4章――广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 1、公共交换电话网 PSTN 2、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3、分组交换网 X.25 4、帧中继网 FR 5、异步转移模式网 ATM 6、数字数据网 DDN 7、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网 GSM 8、线缆调制解调器 CableModem 9、数字用户线 XDSL 一、电话网 公用交换电话网 PSTN 是向公众提供电话通信服务的一种通信网。 电话通信 网主要提供电话通信服务,同时还可提供非话音的数据通信服务。 1、计算机交换分机 CBX 采用数字电话:可以建立综合声音/数据工作站 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智能的多级或网关结构的多路形状的可靠性提高。 非阻塞结构:所有电话和设备都有专门的指定端口。 CBX 的结构:核心是某种数字开关网络。开关负责对数字信号流进行操作 和交换, 数字开关网络由某些空分和时分交换级组成。接到形状的是一级接口单 元, 通过接口单元访问外界或外界可访问接口单元。通常接口单元完成同步时分 多路复用功能,以适应多个输入线。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全双工操作,单元要用 两条线与开关相连。 二、点到点通信 1、点到点的通信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 (1)是成千上万组织有各种局域网, 每个局域网含有多众多主机和一些联网设备以及连接至外部的路由器, 通过点到 点的租线和远地路由器相连; (2 ) 是成千上万用户在家里使用调制解调器和拨号 电话线连接到 internet,这是点到点连接的最主要应用。 2、串行 IP 协议(SLIP) SLIP 是1984年制定的,协议文本描述为 RFC1055。 工作过程:当工作站发送 IP 分组时,在帧的末尾带一个专门的标志字节 (OXCO) ,如果在 IP 分组中含有同样的标志字节,则加两个填充字节(OXDB、 OXDC)于后,如果 IP 分组中含有 OXDB,则加同样的填充字节。 存在的问题: (1)这种协议无任何检错和纠错功能; (2)只支持 IP 分组; (3)每一方需要知道另一方面的 IP 地址,且在设置是不能动态赋给 IP 地址; (4)不提供任何的身份验证; (5)未被接受为 internet 标准。 3、点对点协议(PPP) PPP 由 internetIETF 成立了一个组来制定的数据链路,描述于 RFC1661。 主要功能: 成帧的方法可清楚地区分帧的结束和下一帧起始,帧格式还处理 差错检测;链路控制协议 LCP 用于启动线路、测试、任选功能的协商以及关闭 连接; 网络层任选功能的协商方法独立于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因此可适用于不同 的网络控制协议 NCP。 工作过程: (1)PC 通过调制解调器呼叫 ISP 路由器,然后路由器一边的调 制解调器响应电话呼叫,建立一个物理连接。 (2)接着 PC 对路由器发送一系列 的 LCP 分组,用这些分组以及其响应来选择所用的 PPP 参数。 (3)当双方协商 一致后,PC 发送一系列的 NCP 分组以配置网络层(NCP 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 IP 地址)PC 就成为一个 internet 主机,可以发送和接收 IP 分组。 (4)当 PC 用户完成发送、接收功能后不需要再联网时 NCP 用来断开网络层连接,并且释 放 IP 地址,然后 LCP 断开链路层连接。 (5)最后 PC 通知调制解调器断开电话, 释放物理层连接。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是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 和各国标准化 组织开发的一组标准, 这些标准将决定用户设备到全局网络的联接,使之能方便 地用数字形式处理声音、数据和图像通信。ISDN 提供了各种服务访问,提供开 放的标准接口,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户通过公共通道、端到端的信令实现 灵活的智能控制。 1、ISDN 的系统结构 NT1: 网络终端设备, 不仅起到了接插板的作用, 它还包括网络管理、 测试、 维护和性能监视等。是一个物理层设备。 NT2:是计算机的交换分机 CBX,NT1和 NT2连接,并对各种得以和、终 端以及其他设备提供真正的接口。 CCITT 为 ISDN 定义了四个参考点:R、S、T、U。U 参考点连接 ISDN 交 换系统和 NT1,目前采用两线的铜的双绞线;T 参考点是 NT1上提供给用户的 连接器; S 参考点是 ISDN 和 CBX 和 ISDN 终端的接口; R 参考点是连接终端适 配器和非 ISDN 终端;R 参考点使用很多不同的接口。 2、ISDN 的功能: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公共通道信令、网络操作和管理 数据库以及信息处理和存储功能。 (1)线路交换支持实时通信和大量信息传输,速率为64Kbps,ISDN 环境 中,线路交换连接由公共通道信令技术控制。 (2)分组交换支持像交互数据应用那样的猝发通信特性,速率为64Kbps。 (3)公共通信令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线路交换连接,CCITT 公共通信令 系统 CCSSNO.7用来交换信令。 3、ISDN 定义交换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两种数字位通道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 BRI:2B+D,两个传输声音和数据的64Kbps 的 B 通道和一 个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16Kbps 分组交换数据通道 D 通道。144Kbps 一次群速率接口 PRI:23B+D 或者30B+D,在北美日本,欧洲国家使用 ISDN 公用了公共通信信令技术,以实现用户网络访问和信息交换。允许使 用公共通道信令通路来控制多个线路交换连接。 4、ISDN 协议参考模型 ISDN 参考模型与 ISO/OSI 参考区别在于多通道访问接口结构以及公共通 道信令, 它包括了多种通信模式和能力: 在公共通道信令控制下的线路交换连接, 在 B 通道和 D 通道上的分组交换通信,用户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用户之间 的端到端的信令,在公共信令控制下同时实现多种模式的通信。 用于线路交换的 ISDN 网络结构笔协议,它包括 B 通道和 D 通道。B 通道 透明地传送用户信息, 用户可用任何协议实现端到端通信;D 通道在用户和网络 间交换控制信息,用于呼叫建立、拆除和访问网络设备。D 通道上用户与 ISDN 间的接口由三层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LAP-D、CCSSNO.7。 用于低速分组交换的 ISDN 网络结构和及协议。它使用 D 通道,本地用户 接口只需要执行物理层功能,作用如同 x.25的 DCE。 四、分组交换网 1、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 公共分组交换网 PSDN 已经成为广域网中的重要传输系统。分组交换是一 种在距离相隔较远的工作站点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有效方法, 它结合线路 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将信息分成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的带宽。 优点:出错少、线路利用率高。工作方式:数据报,虚电路。 主要特性: 由于建立和拆除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在同一通道和 同一虚电路上传输,其结果是占用了通道频带;虚电路的复用发生在第三层;第 二层和第三层都需要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公共数据网(CCITTX.25网) X.25实际上包括相关的一组协议:X.3、X.28、X.29、X.75协议等。 X.25描述了将一个分组终端连接到一个分组网络上所需要做的工作。通过 虚电路它能负责维护一个通过单一物理连接的多用户会话, 每个用户会话被分配 一个逻辑信道。提供了高优先级类型和正常优先级类型。 X.25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一般是通过专用设备或网关、路由器来解决 的。 X.3描述了一个 X.25PAD 的功能和控制参数;X.28定义了一台终端与 X. 25PAD 之间的交互作用, 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常规的 X. 25网络连接; X. 29 定义了一台主机和其相连的 PAD 之间的交互作用。 X.25互连方案: (1)采用路由器和网关同时联接 x.25和本地局域网,这 种方案适合规模较大、多种协议共存的网络; (2)采用一台微机作为路由器,安 装相应的 x.25网卡和路由软件,使用于中小规模且协议比较小的网络; (3)使 用 PAD 机,这种方案只适合 x.25协议的环境,与远程其他协议的网络互连受 到限制。 3、X.25分层协议 X.25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这三层对应于 OSI 模型的最底 下三层。 (1)物理层:涉及站点与把这个站边到分组交换网的链路之间的新产品。 其标准 X.21。 (2)链路层:所用的标准 LAP-B,是 HDLC 的一个子集。 (3)分组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 三层之间的关系:用户数据被送到 X.25第三层,在第三层加上含有控制信 息的报头,从而组成了一个分组。控制信息用于协议的操作。整个 X.25分组然 后送到 LAP-B 实体, LAP-B 在此分组的前后各加上控制信息组成一个 LAP- B 帧,在帧中加入控制信息也是为了协议的操作。 4、虚电路服务 X.25的分组层提供虚电路服务,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外部虚电路传输。虚 电路有两类型: 呼叫虚电路, 是通过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等过程动态地建立起来 的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则是固定的虚电路。 虚电路实现的过程: 5、X.25的分组格式 用户数据被分成多个块,每个块加上24位或32位的报头形成数据分组。 报头含有12位的虚电路号,其中4位号为组号,8位为通道号。 P(S) 、P(R)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M 位和 D 位可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 也可用于 X.25完全分组序列。 五、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是由 X.25分组交换技术演进而来的,由于光纤通信的误码率低, 为了提高网络速率,活动了很多在 X.25分组交换中的纠错功能,使帧中继的性 能优于 X.25分组交换的性能。 1、帧中继的主要特点:中速到高速的数据接口;标准速率为 DS1,即 T1 速率1.544Mbps;可用于专用和公共网;仅传输数据;使用可变长度分组。 2、帧中继网与 X.25网比较 载送呼叫控制信令的逻辑连接和用户数据是分开的。 因此中间节点毋需为每 个连接的呼叫控制保持状态表; 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发生在第二层,而不是在 第三层,从而减少了处理的层次;结点到结点之间毋需流控和差错控制,由高层 负责端到端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帧中继的优点:精简了通信处理。协议对用户-网络接口以及网络内部 处理的功能降低了,从而得到了低延迟和高吞吐率的性能。 4、帧中继在 H 信道上的应用:大信息量的交互数据应用;大的文件传送; 低数据率的多路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5、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协议有两个分开的操作平台: (1)控制平台(C) ,它涉及逻辑连接的建立 和终止。 (2)平台是用户平台(U) ,负责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是控制平台,而端到端之间则是用户平台协议。 控制平台: 帧模式传输服务的控制平台类似于分组交换服务中用于公共通道 信号的控制平台。其中,控制信号使用一个单独的逻辑通道。链路层用 LAP-D (Q. 921) 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控制服务, 在 D 通道的用户 (TE) 和网络 (NT) 之间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数据链路服务用于交换 Q.933控制信号报文。 用户平台: 用户之间传输信息的用户平台协议是 LAP-F 由 Q. 922 (是 LAP -DQ.921的增强版本)定义。 6、LAP-D 的核心功能 (1)帧的定界,组合和透明性; (2)帧的多路复用/多路分解; (3)对帆 进行检查以保证在零位手稿前以及零位剔除后,帧的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 ( 4) 对帧进行检查以保证其长度符合要求; (5)检测传输差错; (6)冲突控制功能 (LAP-F 新增功能) 。 7、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呼叫控制方案选择: (1)交换访问(SwitchedAccess)在用户连接到交换网络,而本地交换不 提供帧处理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从用户的终端设备到网络帧处理器的 交换访问。 (2)集成访问(IntergradedAccess)用户接到帧中继网络或者交换网络, 其中的本地交换提供帧处理功能,因为用户能对帧处理器进行直接逻辑访问。 帧中继和 X.25一样支持在一个链路上利用多个连接,称为数据链路连接, 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惟一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 DLCI。 其数据传输涉及的步骤如下: (1) 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并指定惟一的数据链路标识 DLCI 的值; (2 ) 交换数据帧; (3)释放逻辑连接。 呼叫控制逻辑连接的 DLCI=0, 其帧的信息域中包含有呼叫控制报文, 至少 需要四种报文类型:建立 (setup) 、连接(connect) 、释放(release) 、和释放完成(releasecomplete) 。 8、用户数据传输 LAP-F 帧格式类似于 LAP-D 和 LAP-B,但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即没有 控制域。即意味着: (1)只有一种帧的类型,即用户数据帧,没有控制帧。 (2) 不可能用 inband 信号。逻辑连接只能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3)不可能进行流控 和差错控制,因为没有顺序号。 六、ATM 网 1、ATM 协议参考模型 用户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控制面: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管 理面: 负责网络维护和完成运行功能。 面管理: 执行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 层管理:处理的运行和维护功能。 物理层: 主要是传输信息;ATM 层:主要完成交换、路由及多路复用;ATM 适配层 AAL:主要负责与较高层信息的匹配。 (1) 、物理层:由两个子层组成,物理介质子层和传输汇聚子层。 物理介质子层支持纯粹与介质有关的位功能。传输汇聚子层把 ATM 信元流 转换成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位,如把帧匹配成在传输系统中所用的格式(SDH、 PDH、基于信元的格式) 、信元定界等功能。 (2) 、ATM 层:基本功能是负责生成信元,它不管载体的内容,且与服务 无关。主要功能有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解、信元 VPI、VCI 的转换,信元头的 产生和去除,流控。 (3) 、ATM 适配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段和重组子层(SAR) ,把高一层 的信息单位分段成 ATM 信元,或者把 ATM 信元重组成高一层的信息单位;汇 聚子层(CS)与服务有关,可以完成的功能有信报标识和时钟恢复等。 信元类型 (1)空信元(物理层) :为了使信元流的速率与传输系统可用的有效负载容 量相匹配而在物理层插入或除去的信元。 (2) 有效信元: 没有头差错的信元或已经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过的信元。 (3)无效信元(物理层) :有头差错且尚未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的信元。 (4)指定的信元(ATM 层) :使用 ATM 层服务为应用提供服务的信元。 (5)非指定的信元(ATM 层) :尚未指定的信元 2、ATM 层 信元结构:字节是按递增顺序发送,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字节中的位是按递 减顺序发送,从第8位开始。 GFC 总流控;PT 有效载荷类型, ;CLP 信元丢失优先权;HEC 信元头差错 控制。 ATM 层原语 ATM-DATA-REQUEST:AAL 请求把与此原主相关的 ATM-SDU 传送 给它的对等实体。 ATM-DATA-INDICATION:指示 AAL 与原语相关的 ATM-SDU 可用。 3、ATM 物理层 传输汇聚子层(1)信元头保护机制,所生成的多项式 X8+X2+X+1(2) 信元定界机制, 有搜索、 预同步和同步三个状态。 (3)混杂,这是一种附加机制, 用来对付恶意用户和假冒,采用 X43+1的自同步混杂器随机处理,信元头并没 有被混杂。 (4)信元去耦,信元的数据率应低于可用的传输容量。 ( 5)与传输 系统的匹配。 物理介质子层:提供位传输能力,传输功能与所用的介质有关,这些功能包 括线路编码、再生、均衡、电光转换。 物理层原语 PH-DATA-REQUEST:ATM 层请求把与原主有关的 SDU 传送给它的对 等实体。 PH-DATA-INDICATION:指示与原主有关的 SDU 可用。 4、ATM 适配层 AAL 服务分类:A 类线路仿真 AAL1类型,B 类 VBR 视频 AAL2类型,C 类 文件传送 AAL5类型,D 类无连接信报 ALL3/4类型。 AAL 的子层包括:汇聚子层 CS 和分段和重组子层 SAR。 CS 负责来自用户面的信息单元作分段准备,以使这些分组再重组成原始状 态。主要功能是在 AAL-SAP 提供 AAL 服务。 SAR 将来自汇聚子层的信元分段成48字节的载体, 或把来自 ATM 层的信元 信息域内容组装成高层信息单位。 七、数据数据网 DDN 1、数字数据网 DDN 是一种利用数字信道提供半永久连接专用电路,传输 以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 2、我国 DDN 提供2.4Kbps-2.408Mbps 的中高速率的点到点和点到 多点的专用电路,用户到用户传输差错率优于10-6 3、DDN 组成:由本地传输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及同步 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4、按组建、运营、管理维护的责任和地理区域来划分网络地域等级,可分 为三级:本地网、一级干线网、二级干线网。按层次功能也可分三级:核心层、 接入层、用户接入层。 八、移动通信 1、移动通信网组成:移动通信交换 MTX、基地站 BS、移动台 MS 和局间 和局站的中继线组成。 移动台和基地站、 移动台和转动台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基地站与移动通信交换局, 移动通信交换局与有线网 PSTN 之间一般采用有线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 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 是一个完整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体系。 它是1982 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 CEPT 开发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系统。 3、GSM 组成:网络子系统 NSS、基站子系统 BSS 和移动台 MS 三部分组 成。 移动台主要功能除了通过无线接入进入通信网络,完成各种控制和处理以提 供主叫或被叫通信, 还提供与使用者之间的人机接口或与其他终端设备向连接适 配装置等。通过用户身份模块 SIM 卡向通信网络提供了用户注册和管理所需要 的信息。 基站子系统包含了 GSM 无线通信部分的所有地面基础设施。 分为三个部分: 基站控制器 BSC、基站收发信机 BTS 以及操作维护中心 OMC-R 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机 MSC、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访问搁置寄存器 VLR、鉴权中心 AUC、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操作维护中心 OMC-S 和德厚流 光息业务中心 SC 组成。 MSC 是对位于它覆盖区域中的 MSC 进行控制和交换话务的功能实体,也 是 GSM 网络与其他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实体,负责整个 MSC 区内的呼叫控制、 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 4、无线软件应用协议 WAP WAP 是以国际互联网上所采用的 HTTP/HTML 协议为基础, 针对无线移动 通讯的特性建立的通信协议,是对小型显示界面、低功率、小内存、CPU 运算 能力低的通讯工具,以及低带宽、延迟大、和较不可靠的无线移动通讯网络进行 修改而成的协议。 WAP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提供了一个灵活而强大的编程模型。WAP 网关起着协议翻译的作用,是联系移动网与 internet 的桥梁。 WAP 的分层:无线应用环境 WAE 应用层协议、无线会话协议 WSP 会话层 协议、无线事务处理协议 WTP 事务处理层协议、无线传输安全协议 WTLS 安全 层协议、无线数据报 WDP 传输层协议、无线载体、其他应用和服务 5、个人通信业务/个人通信网 个人通信特征: 九、卫星通信系统 1、按空间轨道位置可分为:静止轨道 GEO 系统、非对地静止轨道 MEO; 按照业务提供的范围可分为: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和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 高度一般为500Km-1500Km 左右,MEO 高度通常指5000Km-15000Km 左 右,GEO 为35768Km 高度赤道上空的轨道。 2、卫星通信系统组成: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 监控管理分系统。 3、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星形和网格形。 4、国际电信联盟 ITU 有关空间通信的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 WARC 规定了 空间使用的频率分配原则。 甚高频波段 UHF400/200MHz; L 波段1. 6/1. 5GHz 主要用于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业务;C 波段6.0/4.0GHz,主要用于固定 卫星业务和专用卫星业务、VSAT 网络等;X 波段8.0/7.0GHz,主要用于固 定卫星业务;Ku 波段14.0/11.0GHz,主要用于 VSAT 网络、卫星电视广播、 移动卫星通信等;Ka 波段30.0/20.0GHz,主要用于 VSAT 网络、卫星电视 广播。 十、CableModem 线缆调制解调器 CableModem 通过使用与传送有线电视一样的同轴电缆实现了双向和高速 的数据传输。 1、工作方式: 与电话调制解调器类似,CableModem 对于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但 是,CableModem 包括了许多当今高速互联网业务而设计的功能。数据从网络 到用户的传输称为&下流&,数据从用户到网络的传输称为&上流&。从用户的角度 看,CableModem 是一个64/256正交调幅 QAM 射频 RF 接收器,它能够在一 个6MHz 电缆信道中以30到40Mbit/s 的速率传送数据。在一个局域网内一个 CableModem 可以被16个用户共享。 2、CableModem 和 OSI 模型 (1)物理层:分为下传流和上传流 下传数据流的信道是基于北美数字视频规范的包括以下特性: 64和256正交调幅 QAM; 在电缆路线中与其他信号共同占用6MHz 的频宽; 可变长度的交叉支持, 同时包括延时敏感和延时非敏感的数据业务;连续的串行 比特流,没有默认的帧,提供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 的完全分离 上传数据流信道是一个共享的信道,包括以下特性: QPSK 和16QAM 格式;数据速率从320Kbit/s 到10Mbit/s;在 CMTS 控 制下的灵活且可编程的 CableModem;时分多种复用访问;支持固定长度的帧 和可变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数据链路层:MCNSMAC(MPEG 帧) 、IEEE802.2 十一、数字用户线 数字用户线 DSL 是一项调制解调器技术,它利用现有的双绞电话线传输高 带宽数据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术语 XDSL 涵盖了许多类似但相互竞争的 DSL 形式,包括非对称的 DSL (ADSL) ,单线 DSL(SDSL)和高数据速率 DSL(HDSL) 、自适应速率 DSL (RADSL)以及甚高速 DSL(VDSL) 。 1、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它提供了下行带宽(从 NSP 的交换局到客户地点)比上行带宽(从客户地 点到交换局)更宽。ADSL 能以高于6Mbps/s 的速率向用户传输数据,并且能 够以高于640Kbit/s 的速率在两个方面上同时传输数据。 2、ADSL 业务结构 组成:由用户终端设备 CPE 和位于 ADSL 接入点 POP 的支持设备组成。网 络接入提供商 NAP 负责管理第二层的网络核心部分,而网络服务提供商 NSP 负责管理第三层的网络核心部分。 对向 subtending:可以把若干 DSL 接入复用器 DSLAMs 连接到一起以提 高 ATM 管道的利用率。DSL 接入复用器 DSLAMs 在本地相互连接或通过交换 局 CO 连接到本地接入集中点 LAC, LAC 能提供 ATM 业务疏导、 PPP 隧道以及 访问本地内容或缓存内容的第三层终结。 3、ADSL 技术 ADSL 依靠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创造性的算法,把大量的信息压缩到 双绞电话线进行传输。 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 主要内容: 1、局域网互连 2、网络互连原理 3、无连接网络互连、各种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4、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体系 一、局域网互连 1、网络互连的目的:是将多个网络互相连接,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信息 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局域网互连方式:从距离上分有本地局域网互连和远程局域网互连即 LAN-LAN 和 LAN-WAN-LAN;从互连所采用的介质区分,有同轴细缆或 粗缆(coaxialcable) 、各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UnshieldedTwistedpair)和 屏蔽双绞线 STP(shieldedTwistedpair) 、单模或多模光纤等(opticalfiber) 连接方式。 3、局域网互连划分: 物理层(中继器 repeater) :使用中继器在不同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工 作在 OSI 物理层,互连同类型网段,只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驱动长距离通信。 又称集线器(hub) ,可分为普通型,可叠加组合型和高档智能型。 网桥(bridge) :使用网桥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帧,工作在 OSI 数据链 路层,更准确地说应该位于 MAC 层,它互连兼容地址的局域网,利用同 MAC 和 MAC 地址,以及存储、转发功能进行局域网间的信息交换。从应用上分本地 网桥和远程网桥、 主干网桥; 从帧转发功能分配分透明网桥和源地址路径选择网 桥。透明网桥 TB 的基本功能有学习及过滤、帧转发和分枝树算法功能。 (1)网桥作信息帧转发时要利用地址转发表,按表中学习到的 MAC 地址 和网桥对应关系,将包准确转发到该网桥。但如网桥未学习到 MAC 地址时,便 将帧发向除接收口之外的所有接口, 这在网桥刚启动工作时会造成 帧,称为广播风暴(broadcaststorm) 。 (2)扩展树协议是为了克服由于网桥不具网络层功能,在常任冗余路径的 网桥中出现信息回路造成网桥瘫痪的问题。IEE802.1定义了分枝树协议 STP, 将整个网络路由定义为无回路的树形结构。 (3)源地址路径选择网桥 SRB 主要用于标记环 IEEE802.5标记环局域网。 互连不同型局域网时使用封装网桥(encapsulationbridging)和转换桥接方式 (translationbridging)和源地址路径选择透明网桥 SRT。 路由器(router) :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网络间存储、转发分组,工作在 OSI 网络层,它需要处理网络层的数据分组或网络地址,决定数据分组的转发,它要 决定网桥中信息通信的完整路由。 网关(gateway) :使用协议转换器提供高层接口,工作在应用层。 二、网络互连原理 1、网络互连的要求: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 控制的链路; 在不同网络的进程间提供路径选择和传递数据;提供各用户使用网 络的记录和保持状态信息;在提供上述服务时不需要修改原有各网络的网络结 构。 2、网络互连的功能分类:基本功能,指的是网络互连必须的功能,即使对 那些类型相同的网络互连也应该具备的功能, 它包括不同网络之间传送寻址和路 大量的广播 径选择等。 扩展功能,指的是当各种互连的网络提供不同的服务级别时所需要的 功能,包括协议转换、分组的分段组合和重定序及差错检测。3、面向连接运行 模式:连到同一子网上的两个 DTE 之间可建立一条逻辑的网络连接。4、无连接 运行模式: 对应于分组交换网的数据报机制, 而面向连接运行对应于虚电路机制。 三、无连接网络互连 1、IP 提供无连接或数据报服务优点:无连接互连网络设备灵活性较好,对 子网要求低; 无连接网络能提供强健的服务;无连接网络服务对于无连接传输层 协议最为适用。 2、无连接网络互连设计主要问题:路由、数据报生命周期,分段和重组, 纠错和流控。 重组: 一种重组的方法是在目的站进行重组,其缺点是分成小段的数据通过 网络胆识的效率。 另一种重组方法是由中间的路由器进行重组, 则也会下列问题: 路由器需要大容量缓冲器, 还可能发生缓冲器不够用的情况;一个数据报的所有 分段必须使用同一路由,限制了动态路由的使用。 IP 数据报报头中,包含下列内容:数据单元标识( ID) ,数据长度,偏移 (offset) ,还有标识(moreflag) 。路由器中 IP 分段的功能:offset=0是整个 数据的开始,more-flag=0是整个数据报的结束。 (1)建立两个新的数据报,它们的头部就是原先数据报的头报 (2)以64位为边界,把原先的数据报分成长度差不多的两部分,把它们分 别放入新的数据报中。第一部分必须是64位的倍数。 (3)把第一个新数据报的长度设置为所插入的数据,把 more-flag 设置 成1,offset 不变。 (4)把第二个新数据报的长度设置为所插入的数据,把 more-flag 设置 成0,offset 设置成第一部分数据长度除以8。 生命周期: 一种是对来到的第一段设置一个生命周期,如果在生命周期内没 有完成重级工作, 那么就撤销已经到达的分段; 第二种是利用数据报的生命周期, 它包含在每一段的头部中, 若重组工作没有在数据报生命周期内完成,则撤销接 收到的分段。 四、IP 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1、直接传送和间接传送 直接传送将一个数据报从一台机器经过单个物理网络直接传送至目的站点, 这是所有 internet 通信的基础。只有当两台机器连在同一底层物理传输系统时, 才能采用直接传送方式。 否则只能用间接传送方式,发送方将数据发送给一个路 由器再传送。 2、IP 路由选择表 路由表存储各个目的站点以及如何到达目的站点的信息。 为了尽可能使用最 少的信息进行路由选择,采用信息隐蔽原则。 路由表的选择表的大小仅取决于互联网中网络的数量, 与连到网上的主机的 数量无关。IP 路由选择软件仅需要维护有关目的网络地址的信息,而与主机地 址的信息无关。 保持路由表尽可能小的技术是把多个表项统一到一个默认的情况。 3、ICMP 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 (1 )为了使互联网中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的情况信息,在 TCP/IP 中设计了一个特殊用的报文机制,称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ICMP,它 是 IP 的一部分。 (2) ICMP 机制: ICMP 报文放在一个 IP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中通过互联网。 允许路由器向其他路由器或主机发送差错或控制报文。ICMP 是一个差错报告机 制,它为发生差错的路由器提供了向初始源站点报告差错的方法。 (3)ICMP 报文格式:由三个字段组成,即一个8位整数的报文类型字段用 来标识报文、一个8位代码字段提供有关报文类型的进一步信息、以及一个16位 校验和字段。 (4)ICMP 报文类型:回送请求/应答报文(回送请求/应答、时间戳请求/ 应答、地址请求/应答) ,差错报告(包括主机不可达报告、超时报告、参数出错 报告) ,控制报文(源抑制报文、重定向报文) 。 五、路由选择算法 1、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V-D, 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或称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 ,要求每个参与的路由 器都要具有完全的拓扑结构, 只需要完成两项任务:负责检测所有相邻路由器状 态;周期地向其他路由器传递链路状态信息。其优点:每个路由器用相同的原始 状态数据独立地计算路由,并不依赖于中间的机器。 六、内部网关协议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的两个路由器彼此互为内部路由器,使用内部网关协议 (IGP) ,自治系统之间的使用外部网关协议(EGP)来通信。 1、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采用 V-D 算法,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分 成主动和被动两类,只有路由器工作在主动模式,主机必须使用被动模式。工作 在主动模式的路由器进行监听, 并根据收到的通知更新其路由。以主动方式运行 RIP 的路由器每间隔30秒广播一次报文。 RIP 对点到点连接和广播型网络两者都提供支持。RIP 分组是通过 UDP 和 IP 传输的。RIP 进程使用 UDP 的520端口来进行发送和接收。 RIP 报文格式:报头32位,命令字为1表示请求部分的或全部的路由选择信 息。命令字为2表示响应,包含发送方路由选择表内的网络地址和距离值一对信 息。 2、IGRP,运行频率比较低,每90秒更新;路由更新的每一项都包含一个四 种度量制式,即延迟、带宽、可靠性、负载;采用保守式预防环路的保护措施、 选择多路径路由以及处理默认路由器的手段等。 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 优点:计算迅速,无环路的收敛性;支持精确的度量值,也能支持多重度量 制式;支持通往一个目的站点的多重路径;能区分不同的外部路由。是基于链路 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SPF。 OSPF 报文报头格式:24个8位组报头,共有五种类型的报文类型,类型1) hello;2)拓扑结构的数据库描述;3)链路状态请求;4)链路状态更新;5) 链路状态确认。 Hello 报文的两种功能:检测链路状态是否可用;在广播型与非广播型网络 上选择指定网络路由器及后备。 七、外部网关协议 1、两个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器若分别属于两个自治系统,则称为外部 邻站。 外部邻站使用的向其他自治系统通知可达的信息的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 (EGP) 2、EGP 有三种功能:它支持邻站猎取机制,允许一个路由器请求另一个路 由器同意交换可达信息;路由器持续地测试其邻站是否有响应; EGP 邻站周期 地传送路由更新报文来交换网络可达的信息。 3、EGP 定义了9种报文类型,它允许两种测试邻站是否存活的方式:一种 是主动方式,路由器周期地发送 hello 报文和轮询报文,并等待邻站响应。另一 种被动方式,路由器依靠邻站向其发送 hello 报文和轮询报文,并利用可达报文 的状态字段信息来判断邻站是否知道其存活。 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 主要内容: 1、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2、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1、 网络操作系统 NOS, 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 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2、局域网 NOS 有两个基本要求: (1)允许在局域网上的资源被共享; (2) 要使现有的 PC 操作系统仍能继续运行,而不需要作任何改变。NOS 有两个组 成,主要是控制服务器的操作、管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文件。第二个组成,运行 在客户系统的软件,使客户能访问网络及网上资源。 3、 在 NetWare 中: 第一部分是 PC 和网络接口卡联系的机制, 采用 IPX/SPX 互连网分组交换/顺序分组交换接口协议来进行通信;第二部分称为解释器或重 定向器(redirector) 。 二、NetWare 系列 1、NetWare 有两部分组成:NetWare 的外层(shell)和 NetWare 核心 组成。 2、NetWare 的外层(shell)在 NetWare4中称为 DOSRequester。它有 两个相关的功能: 将应用和桌面操作系统连接,决定将来自应用的命令传送到本 地操作系统;和网络接口卡 NIC 通信,使命令和数据包装成能在诸如以太网、 标记环网等标准网络上接收和发送。 3 、 NetWare 首 次 将 容 错 引 入 NOS , 称 为 系 统 容 错(SFTsystemfaulttolerant) 4、NetWare 结构中 NetWare 支持传输层协议自主性的两个重要组成,为 开放数据链路层接口 ODI 和 Streams 模块。ODI 为多种传输层协议提供了一种 标准的接口,其功能是使多种传输层协议可以共享同一个网络卡而不发生冲突。 Streams 模块在高层提供了一个接口,一方面为其底层那些需要向 NetWare 传 送数据请求的协议提供一个通用接口,另一方面还要向上为 NetWare 本身提供 一个接口。 5、NetWare 工作站利用 shell 和 IPX/SPX 通信协议与文件服务器通信。 NETXqCOM 通过向 IPX 发送命令, 将 DOS 的文件请求发送到文件服务器 在,或从文件服务器上传回重定向。 NETqCOM 程序将工作站的请求传送给 DOS 和 NetWare。 IPXqCOM 向文件服务器发送网络信息,它是工作站与服务器通信的规程。 三、WindowsNT 1、WindowsNT 服务器被优化成一个文件、打印机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在, 同时又能处理从小型的工作组到企业网络范围内的各种事务。 2、WindowsNTServer 优点:服务器性能,在完全版本中支持达4个 CPU, OEM 已经实现了对称多处理环境中支持达32个 CPU;256个 RAS 入站接入; 磁盘容错支持,RAID 级的数据保护;IIS 服务;管理向导;苹果机客户的支持; 其他网络服务(DHCP、DNS、WINS) ;WindowsNT 目录服务。 3 、 Microsoft 网 络 包 括 : WindowsNT 、 Windows95 、WindowsforWorkgroup、LANmanager 4、WindowsNT 网络结构:包括 I/O 管理器组件、NDIS 兼容网卡驱动程 序、NDIS4.0,传输协议、传输驱动程序接口 TDI、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第7章――网络管理 主要内容: 1、局域网管理技术 2、网络管理功能和协议 3、网络管理系统 4、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局域网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的配置、运行状态和计费等进行的管理。它提供了 监控、 协调和测试各种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运行善的手段,还可提供安全管理和计 费等功能。 1、网络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网络:识别网络对象的硬件情况、差别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确定 网络的互连、确定用户负载和定位。 (2)网络运行:配置网络,选择网络协议是配置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 置网络服务器;网络安全控制。 (3)网络维护:主要包括故障检测与排除,发现故障、追踪故障、排除故 障、记录故障的解决方法;网络检查;网络升级,主要包括用户许可证的升级, 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服务器的硬件升级。 2、局域网管理工具 NetWare 管理工具:SYSCON 工具 WindowsNT 管理工具:服务管理器,性能监视器 二、网络管理功能 1、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的自动获取,在网络设备中自动配置信息中,根据获取 手段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网络管理协议标准的 MIB 中定义的配置信息; 第二类不在网络管理协议标准中有定义,但对设备运行比较重要的配置信息;第 三类就是用于管理的一些辅助信息;自动备份及相关技术;配置一致性检查;用 户操作记录功能。 性能管理: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 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故障管理: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 线路质量进行分析。 安全管理:结合使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与完整性 机制,以保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安全管理分三个部分,首先是网络管理 本身的安全,其是被管理网络对象的安全。计费管理: 三、网络管理协议 1、IAB 最初制定关于 internet 管理的发展策略,其实采用 SGMP 作为暂 时的管理解决方案。后来演变为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在 OSI 的第三层网络层提供的管理服务 优点:与 SNMP 相关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管理信息库(MIB)非常 简单,从而能够迅速、简便地实现; SNMP 是建立在 SGMP 基础上,而对于 SGMP 从们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 SNMP 是按照简单和易于实现的原则设计的。 3、CMIS/CMIP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公共管理信息协议:是在 OSI 应用层 上提供的网络协议簇,CMIS/CMIP 提供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所需要的 功能。 CMIS 提供了应用程序使用的 CMIP 接口,同时还包括两个 ISO 应用协议: 联系控制服务元素 ACSE 和远程操作服务元素 ROSE,其中 ACSE 在应用程序之 间建立和关闭联系,而 ROSE 则处理应用之间的请求/响应交互。 4、 CMOT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是在 TCP/IP 协议上实现的 CMIS 服务, 这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CMOT 没有直接使用参考模型中表示层实现,而 是要求在表示层中使用另外一个协议,轻量表示协议(LPP) ,该协议提供了目 前最普通的两种传输层协议 TCP 与 UDP 的接口。 5、 LMMP 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 在 IEEE802逻辑链路控制 LLC 上的公共管 理信息服务与协议 CMOL,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网络层协议进行网络传输。 四、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1、SNMP 概述: 设计时围绕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保持管理代理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 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体系结构必须有扩 充的余地;保持 SNMP 独立性,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网关和网络传输协议。 提供了四类管理操作:get 操作用来提取特定的网络管理信息;get-next 操作通过遍历活动来提供强大的管理信息提取能力;set 操作用来对管理信息进 行控制;trap 用来报告重要的事件。 2、SNMP 管理控制框架与实现 SNMP 定义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称为共同体。位 于网络管理工作站和各网络元素上利用 SNMP 相互通信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软件 统称为 SNMP 应用实体。 SNMP 的应用实体对 internet 管理信息库 MIB 中的管理对象进行操作。 SNMP 的报文总是源自每个应用实体,报文中包括访应用实体所在的共同的名 字。这种报文称为&有身份标志的报文&,共同体名字是在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之 间交换管理信息报文时使用。 管理信息报文包括:共同体名,数据。 SNMP 的实现方式: SNMP 在其 MIB 中采用了树状命名方法对每个管理对 象实例命名。SNMP 中各种管理信息大多以表格形式存在,一个表格对应一个 对象类,每个元素对应于该类的一个对象实例。 3、SNMP 协议是一个异步的请求/响应协议,是一个非面向连接的协议, 是一个对称的协议,没有主从关系。SNMP 的设计是基于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 协议 UDP。四种基本协议的交互过程,都是请求管理进程给管理代理,响应则 都是由管理代理发给管理进程的。只有 Trap 是无响应的,有管理代理单向发给 管理进程。 SNMP 协议实体之间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只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和模式, 一 个 PDU 格式在大部分操作中使用,而另一个则在 Trap 操作中作为 trap 的协议 数据单元。 4、Trap 操作,是一种捕捉事件并报告的操作,实际上几乎所有网络管理系 统和管理协议都具有这种机制。 五、网络管理系统 1、HP-OpenView 不能处理因为某一网络对象故障而误导致的其他对象的故障, 不具备理解所 有网络对象在网络中相互关系的能力。 也不能把服务的故障与设备的故障区分开 来。 性能的轮与状态的轮询是截然分开的,这样导致一个网络对象响应性能轮询 失败但不触发一个报警。 2、IBM-NetView 不能对故障事件进行归并, 它不能找出相关故障卡片的内在关系,因此对一 个失效设备, 即使是一个重要的路由器,将导致大量的故障卡片和一系列类似的 告警。 不具备在掌握整个网络结构情况下管理分散对象的能力。性能轮询与状态 轮询也是彻底分开的,这将导致故障响应的延迟。 3、SUN-SunNetManager 是第一个重要的基于 UNIX 的网络管理系统。 4、CabletronSPECTRUM 是一个可扩展的、 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它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客户服 务 器 体 系 结 构 。 SPECTRUM 构 筑 在 一 个 人 工 智 能 的 引 擎 之 上 , IMT (InductiveModelingTechnology) 。 它是所有四种网络管理软件中惟一具备处 理网络对象相关性能力的系统。 SPECTRUM 服务器提供了两种类型的轮询:自动轮询和手动轮询。 SPECTRUM 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告警手段, 包括弹出窗口, 发出报警声响等。 SPECTRUM 能自动的发现拓扑结构,但相对比较慢。 六、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1、VLAN 的管理 2、WAN 接入的管理 3、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 物理故障: 逻辑故障: 路由器故障: 主机故障: 4、网络管理工具 连通性测试程序 Ping: 路由跟踪程序 Traceroute:在 Windows 中是 tracert MIB 变量浏览器: 第8章――网络应用 8.1多用户应用 8.1.1局域网环境下的多用户应用 (1)标识用户:用来登陆到局域网上的账户标识或用户标识。 (2)访问磁盘扇区: (3)实用根目录中的文件; 8.1.2文件共享与记录锁定 (1)应用程序使用文件共享和记录锁定来保证能够连续不断的对文件进行 更新; (2)文件锁定若覆盖了应用程序使用文件的整个时段,将会禁止其他人访 问文件; (3)多用户程序使用记录锁定来保护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8.2文字处理 8.2.1文件共享 8.2.2跟踪文件 8.3电子表格 (1)lotus1-2-3和 microsoft 的 excel 具有便于多个用户应用电子表格 的功能:包括将电子表格提供给其他用户;使其他用户可以改进模式;跟踪是谁 改变了电子表格的特定部分。 8.4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是应用最广泛、最有发展前途的网络应用之一。 8.4.1电子邮件与地址 (1)电子邮件地址由两部分构成:标识用户的邮箱和标识邮箱所在的计算 机。 8.4.2电子邮件信息格式 (1)电子邮件信息包括两部分:报头(包括有关发送方、接收方、信息主 题等方面的信息)和主体。 8.4.3邮件传输 (1)internet 的邮件传输标准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电子邮件具有分发、列表和转发功能; (3)tcp/ip 协议簇中包含了邮局协议(pop) 。 8.4.4x。400报文处理系统 (1)x.400是由 ccitt 于1984年制定的用于电子邮件的标准; (2)x.400的报文格式:信封、报头、本体 (3)x.400在 osi 模型中的应用层,可以分为用户代理层和报文传送层两 层; (4)在局域网环境下,在每个节点不装配 mta,而在 ua 下装配一个提交 和传递实体(sde) ,节点也可通过广域网和其他的 mta 相连。 8.5在线服务 (1)在线服务系统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a.信息; b.通信; c.服务; d.专项组(sig) 8.5.1家庭办公 8.5.2电子教育 (1)美国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是电子大学网络(eun) 8.5.3电子银行 (1)自动存取款(cd/atm)系统 (2)电子汇款系统 (3)销售点自动转账系统 8.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 8.6.1cims 的网络特点 (1)cims 的通信特点 a.通信距离短 b.通信实时性强 c.异构环境下的通信 d.通信的可扩展性 e.异种机进程间报文通信 (2)cims 网络的特点 a.开放性 b.标准化 c.实时性 d.丰富的网络服务 i.虚终端服务 ii.文件传送服务 iii.网络文件系统(nfs) iv.电子邮件 v.制造报文规范(mms) ,虚拟制造设备(vmd) vi.常用的编程接口: ①进程间通信(ipc) :一种基于套接字 scocket 的通信形式 ②远程过程调用(rpc) e.适应工厂物理环境、地理环境 8.6.2制造自动化协议 (1)定义 map,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的一种用于制造自动化的局域网协 议。 ( 2 ) mms 有 两 种 称 呼 : iso 把 它 叫 做manufacturingmessagespecification 或 iso9506 , 而 eia 则 定 名 为 maunfacturingmessagingservice 或 rs-511 (3)mms 协议的核心是 vmd (4)mms 主要有八大类应用功能:上下文管理,加工程序传输管理,加 工程序运行控制,变量访问,操作员通信,vmd 支持,时间管理和日志管理 (5)mms 是一种不对称主-从式通信协议,使用了发起者和响应者的概 念 (6) mms 采用有连接证实型通信方式,两个 mms 用户必须线在它们之间 建立联系,然后才可以在 mms 环境中交换信息。 8.6.3办公自动化协议(top) (1)办公文件结构(oda)提供标准文件结构,它的目标是除了能够穿件 和在网上传递任何类别的文本外,还要能在另一端再生、修正和进行其他文本处 理工作。oda 基于三阶段文档产生过程:编辑过程、排版过程和影像过程。 (2)结合通用的原始图形交换规范(iges) ,计算机图形文件规范(cgm) 和图形核心系统(gks)等使 top3.0称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全功能办公 室网络。 8.6.4场地总线 (1)定义 由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提出的一种用于互连工业低层设备,利用串 行数字通信的一种工业低层总线局域网。 (2)场地总线是指分布在生产现场的初级自动化设备与控制室里较高级自 动化设备之间的一种用于短报文传输的数字式串行通信链路。 (3)sp-50委员会专门从事于场地总线的研究 (4)h1与 h2总线的区别 总线名称链路类别电气特性 h1总线点--点通信链路20ma 电流,最高载波频率为9600hz h2总线多点通信链路载波频率超过100khz 8.6.5cims 中的点--点通信 (1)点到点通信是把低层设备与其控制器直接相连后实现信息交换的一种 通信方式 (2)点-点通信在 cims 众运用很多的原因是 a.cims 中有许多高档加工设备; b.通信费用低廉,易于实现 8.6.6cims 集成通信结构 第9章――Internet 主要内容: 1、internet 体系结构 2、internet 连接的方法 3、internet 地址 4、internet 域名系统 5、internet 地址是的扩展 一、Internet 体系结构 1、自治系统:原始的 Internet 核心体系是在 Internet 权有一个主干网的 那个时期开发的。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这种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扩展到任意数量的网点; 许多网点由多个局域网组成,且用多个多路由器互连,由于一个核心路由器 在每个网点上与一个网络相连, 核心路由器就只知道那个网点中的一个网络的情 况; 一个大型的互联网是独立的组织管理的网络的互连集合, 路由选择体系结构 必须为每个组织提供独立的控制路由选择和访问网络的方法, 因此必须用一个单 一的协议机制来构造一个由许多网点构成的互联网,同时,各个网点又是一个自 治系统。 二、Internet 连接的方法 1、将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这个局域网的服务器是 Internet 的一个主 机。 条件:必须连接到一个与 Internet 连接的网络,需要网络适配卡和 ODI 或 NDIS 驱动程序, 还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TCP/IP,如果是 Windows 系统还 需要 Winsock 支持。 2、利用串行接口协议(SLIP)或点到点协议(PPP) ,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 入一个 Internet 的主机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 Modem、TCP/IP 软件和 SLIP 或 PPP 软件, 如果是 Windows 系统还需要 Winsock 支持。 3、通过电话拨号进入一个提供 Internet 服务的联机服务系统。 条件: 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 Modem、 标准的通信软件和一个联机服务帐号。 4、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联网的目标和需求;用户内部配置的网 络基础设施; 用户支付 Internet 联网费用的能力; 对 Internet 安全服务的需求。 三、Internet 地址 在 TCP/IP 协议中,规定分配给每台主机一个32位数作为该主机 IP 地址。 每个 IP 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 netid 和主机标识 hostid。 IP 地址的层次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每台主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 地址;第二,网络标识号的分配必须全球统一,但主机标识号可由本地分配,不 需要全球一致。 1、A 类:1.0.0.1至126.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26个,主 机部分有1677216台(224-2) 2、B 类:128.0.0.1至191.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6384 个,主机有65536台 3、C 类:192.0.0.1至223.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2097152 个,主机有256台 4、D 类:用于广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用224-239 5、E 类:用于保留地址240-255 RFC1918 将 10 . 0 . 0 . 至 10 . 255 . 255 . 255 、 127 . 16 . 0 . 0 至 172.31.255.255、192.168.0.0至192.168.255.255的地址作为 预留地址,用作内部地址,不能直接连接到公共因特网上。 四、Internet 地址映射 将一台计算机的 IP 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地址解析。 常用的地址解析算法有以下三种: 1、查表法:将地址映射关系放在内存中的一些表里,当解析地址时,通过 查表得到解析的结果。用于广域网。 2、相近形式计算法:通过简单的布尔和算术运算得出映射地址。用于可配 置网络。 3、消息交换法: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得到映射地址。用于静态编址。 TCP/IP 协议组包含一个地址解析协议 (ARP) 。 ARP 协议定义了两类基本消 息,一类消息是请求消息,另一类是应答消息。 五、Internet 地址空间的扩展 1、IPV6仍然支持无连接传送;允许发送方选择数据报大小;要求发送方指 明数据报在到达目的站前的最大跳数。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报头格式;增强 的选项;支持资源分配;支持协议扩展。 2、 IPV6的数据报格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