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似乎要和中中国美国贸易战战,你觉得可能么

纽约时报:与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赢不了_凤凰资讯
纽约时报:与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赢不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纽约时报》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世界各国对近期欧美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摩擦”的核心关切。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西方的民意已明确转向反对自由贸易,担心即将上任的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任何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战。然而,也有不少国际舆论坦然指出,如果欧美一意孤行要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的立场,那么,“从长远来看,中国无论如何都是赢家。”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中文网原标题:中国不惧任何&贸易战&(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第09 版)&谁在从与中国打贸易战中获利?&日前,《纽约时报》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世界各国对近期欧美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摩擦&的核心关切。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西方的民意已明确转向反对自由贸易,担心即将上任的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任何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战。然而,也有不少国际舆论坦然指出,如果欧美一意孤行要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的立场,那么,&从长远来看,中国无论如何都是赢家。&【困境:欧美频现&对抗&举动】&中国与欧美的经济摩擦在激化边缘吗?&近日,《日本经济新闻》在以此为题目的报道中指出,美国政府11月23日表明了不承认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中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方针。此外,欧盟(EU)也持相同态度,日本保持步调一致的可能性很大。欧美的意图是,在成为焦点的钢铁产品方面,遏制中国的低价出口,而表示反对的中国正在考虑采取对抗措施。&中国与欧美等国家的经济摩擦出现激化的迹象。&该报援引数据指出,1&8月中国遭受各国实施的反倾销调查比上年同期增加49%,达到85起,其中35起涉及钢铁。按国别来看,美国为18起,数量最多。鉴于难以对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美国暂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是自然的结果。事实上,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际,同意在最初15年里接受&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这一&15年&的期限即将在今年的12月11日到期。中国的立场是,&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日美欧一直主张&应个别做出判断&。比如最近引发了广泛关注的中企德国收购案就是典型的&例证&。&一家中国公司希望收购一家海外高科技公司,美国声称该交易可能会影响其国家安全,这家中国公司目前打算与美国政府进行最后的较量,此举不仅罕见,而且可能会为今后定调。&《纽约时报》在题为《中资收购德企,为何奥巴马说了算》的报道中所称的这场&较量&指的是中国公司福建宏芯基金对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Aixtron)的收购。爱思强在上周五的声明中说,美国一个向白宫提供海外交易建议的安全小组表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建议双方放弃计划,但未指明具体原因。与此同时,根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的报道,尽管中德这笔交易被叫停实际上可能是出于重要的安全原因,但对瑞士农业综合企业先正达的另一笔规模大得多的收购也正面临着管理部门的拖延,而阻拦收购先正达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安全原因。&实际上,就连爱思强公司也一直在向中国出售设备,迄今并没有引起任何担忧。&该报道颇为困惑地指出。不过,该报道也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原因:&由于全球贸易减速,以及这种减速所预示的利润减少的前景,世界各国开始考量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更加珍视自身优势。&高举&美国第一&大旗的美国特朗普下届政权的上台也给这一情况雪上加霜。美国商务部长潘尼&普利兹克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上也表示,&向中国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仍不成熟&。他坦白地指出,如果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反倾销关税等措施将难以实施。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日美欧在经济层面与中国前所未有地加深了相互依赖。例如美国通用汽车(GM)和德国大众(VW)销售汽车最多的地方是中国市场。贸易摩擦如果加剧,对各主要经济体来说显然是利大于弊。西班牙《国家报》日前也&忧心忡忡&地指出,特朗普一再强调将处理中国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欧洲也开始释放类似信号,或将对包括钢铁在内的中国予以补贴的出口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如果各央行再掀起汇率贬值战,一场近在咫尺的贸易大战和经济民族主义的重新抬头将使国际贸易陷入重重困境。【原因:对中国缺乏正确理解】&公平地讲,中国近年来海外收购的增加是与中国范围更广的&走出去&战略相一致的。&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称,海外的反对意见高涨,也许仅仅是这种范围更广的收购案在数量上增加的必然结果。但是,欧美日现在仍在等待&关键角色&的&关键态度&。按照日本《读卖新闻》的分析,虽然特朗普11月21日表明的六项&新政&中,没有包括&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等内容,但他是否已完全收回以前的说法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在国际舆论看来,欧美日的&威胁&并没有让中国感到太焦虑。《纽约时报》在《与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赢不了》这篇报道中就分析称,如果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经济肯定会受到损害。但中国或许能比美国更好地经受住这种打击,中国肯定也会反击。美国一些最成功的企业将面临艰难的前景。比如,绝大多数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但是,组装成本只占不到4%的设备附加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迫使iPhone停止生产而不给自己带来多少代价,苹果公司却得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而且华盛顿将在这场贸易战中被视为反面角色。&贸易战就像真正的战争一样,会有报复性打击和附带损失。&彭博新闻社刊文称。这篇题为《问答: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会如何展开?》的文章指出,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从服装到家用电器,各种商品的价格可能上涨,依赖全球贸易的美国农业和制造业就业机会可能面临威胁。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指出,如果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尤其是美国,将遭到屈辱性的失败,蓝领工人将饱受更高物价之苦。&给中国贸易设置壁垒对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几乎没有作用。在中国制造产品的美国公司不会带回多少制造业;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去另外一些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就算回流到国内,这种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是高度自动化的,不能给美国人提供多少额外就业。&《纽约时报》称。重回保守心态的欧美决策者或许对当下的中国缺乏足够正确的认识。&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摆脱特朗普描述的增长模式而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模式。&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指出,特朗普承诺要成为创造就业的最佳总统,因此更有可能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保护性关税。但鉴于中国国内持续进行的产业升级,特朗普或许过高估计了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需求的下降还将给中国制造商带来更大压力,迫使他们进行创新,向全球价值链的上端攀登,这&恰好符合北京的心愿&。【出路:共同发展和前行】讽刺的是,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立场并没有得到企业界的认可。&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是德国企业的头号销售市场。中国的发展对我们而言是机遇不是威胁。&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援引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胡贝特&林哈德的话对&爱思强&收购案回应称,目前德国经济界正发出警告,不要在德国提高针对中国人进行企业收购的门槛。在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使人们担心会爆发新的贸易战的当下,中国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开放态度似乎变成了多数国家最信赖的支柱。英国《每日电讯报》就报道称,&尽管特朗普威胁要放弃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征收高额关税,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中国不会对全球化关上大门。&但毕竟,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靠中国&一力承担&。&中国有没有可能挽救被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美国所抛弃的贸易全球化?中国领导人发出的威胁,或者美国企业施加的压力,有没有可能劝服特朗普重新考虑贸易协定?&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评论称,整个亚洲都不可能独自维持世界贸易的活力,中国的一己之力就更不行了。西方的重要性太大了,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幸运的是,支持全球贸易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就连特朗普也可能缺乏能量或意志来彻底挫败它们。&马丁&沃尔夫认为。&如果还想通过进一步贸易自由化来获得效率增益,更多的再分配就很有必要。&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日内瓦办事处主任休伯特&席林格指出,在这样一种动荡的状况下,中国与一些主要经济伙伴如欧洲、美国和其它国家之间的潜在贸易冲突,应该以实用主义和外交途径解决。&中国可以做两件事情:首先,应该继续经济再平衡,从纯粹的出口导向模式转向更强地致力于国内需求;第二,在国际层面上,中国可以成为一个更强大和更直接的角色来倡导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这些都有助于防止可能导致最终没有人受益的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争局面。&关键的问题在于,欧美日与中国这几个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如何才能共同发展和前行?如何才能重新确认通过贸易带给世界繁荣与和平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朱家浒 PN054]
责任编辑:朱家浒 PN05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74461
播放数:125509
播放数:198808
播放数:5808920权威解读!中美“贸易战”打还是不打?中国的反击太软了?-贸易战 中国股市 中美 反击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权威解读!中美“贸易战”打还是不打?中国的反击太软了?
  原标题:权威解读!中美“贸易战”打还是不打?中国的反击太软了?  “贸易战”打响!美国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的反击是30亿美元,中国的回击,偏软了吗?高铁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为什么美国专盯中国的高科技?过去,美国针对中国启动的301调查已有5次,而每一次都以协商谈判收场,那么这一次呢?  “贸易战”该不该打?  “贸易战”该不该打?怎么打?对此,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第一点是尽量不打。打“贸易战”对中国没有好处,中国的经济还在快速的发展当中,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而言,打“贸易战”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会承受更高的价格,对世界影响更大,它会影响全球的产业链。所以作为一个大国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不打为好。  第二,特朗普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们要准备底线,从底线的角度来说,中国可打的招数还是很多的。美国贸易的大豆的61%出口是在中国,美国的飞机和交通工具31%是出口到中国的,美国农产品18%、美国非油类矿物质24%都在中国。  所以中国取大类来反击的话,效果会很明显。但是在冲突之前,中国采取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地避免冲突,这是最好的。  中国反击太软了?  中美贸易战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许多媒体的标题中也提到,美方计划对600亿美金的商品加征关税,准备打这场贸易战,中国拿出来对应的只有30亿美金。许多人担心,这是不是有点太少了?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我觉得这个30亿很好,这表明中国的一个态度,很坚定,但是也很理智。你大棍打过来了,我知道我可以应招,而且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我不急把这个事情升级,留下空间我们继续讨论和妥协。  这是非常合理的,也送出了很强烈的信号。美国人的信号是我要跟你打,我们的信号是我不怕跟你打,但是我还是很理性,我希望为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避免这个冲突。  美中股市为何都暴跌?  此前,美国也动用过五次301的条款对中国进行所谓的“贸易战”,但前五次,开打的时候美国的股市反映非常平淡,在打的过程中美国的股市五次全是上涨的。但是这一次特朗普刚签完文件,美股就连续暴跌,中国的股市也跌。这意味是什么?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它反映了今天的实际情况。第一个就是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中国的地位和实力是很强劲的。所以引起了美国经济的担忧。  第二点就是现在世界是产业链的概念,如果美中之间发生贸易争端的话,它会影响全世界的产业链。美国股市跌了700多点,主要是跨国公司。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开始波动。其实在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资本流动,也没有贸易的波动,因为还没开始呢。中国股市波动反映了民众对“贸易战”可能的后果的担忧。我觉得中国的投资者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和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措施有信心。所以,如果能够建立信心,中国的股市就不应该有那么大的波动。  “贸易战”背后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期表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税的新举措表明,美方经济屈服时代已经终结。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与其说美国经济屈服时代已经终结,不如说美国经济恐吓和霸权可以休矣。    双方用词不同,那么这场争端究竟如何定性?背后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贸易战”当然是有贸易的直接原因,这个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很大,这是客观现象。这背后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下降,和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的快速上升。  由此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政治界和一部分商界对中国产生的忧虑,他们觉得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太快,中国的规模体量太大,而且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非常之快,直接逼近美国的核心,即具有高科技的制造业。所以特朗普认为,他要先打“贸易战”来制止中国的势头。这个当然是做不到的。  这次“贸易战”与以往有何不同?  哪些中国商品将成为征税目标?据了解,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带头制定这一关税征收名单。而就在签署备忘录前一天,莱特希泽列出了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    美国媒体对照莱特希泽的目标产业,发现正是《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它们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铁装备、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等。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美国特别是对《中国制造业2025》有很大的担忧,这是这次“贸易战”的背景。这次和以前所有的“贸易战”不一样,以前“贸易战”打的是过去,这次打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  现在,公众现在最关心的是局势未来的走向,是打还是不打?和谈的可能性有多大?双方是否有可能达成妥协和让步?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现在美国人把大棒高高举起,但它也不太好打。因为打下来的话,美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个很具体的案例:奥巴马政府曾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征收25%到45%的高税,两年后,中国向美出口的轮胎跌了21%左右,但消费者为了高价的轮胎付了100亿美元,保护了美国1200个轮胎工人的就业,每一个轮胎工人花费100万美金的成本。  这还是在中国没有反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如果采取同等强度的反制裁,将对美国的经济和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引起产业链的波动,引起世界的公愤,所以美国人把棍子举起来不见得打下。  我们对这次“贸易战”的结果可以谨慎的乐观。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权威解读!中美“贸易战”打还是不打?中国的反击太软了?
日 10:15 来源:央视新闻
  原标题:权威解读!中美“贸易战”打还是不打?中国的反击太软了?  “贸易战”打响!美国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的反击是30亿美元,中国的回击,偏软了吗?高铁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为什么美国专盯中国的高科技?过去,美国针对中国启动的301调查已有5次,而每一次都以协商谈判收场,那么这一次呢?  “贸易战”该不该打?  “贸易战”该不该打?怎么打?对此,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第一点是尽量不打。打“贸易战”对中国没有好处,中国的经济还在快速的发展当中,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而言,打“贸易战”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会承受更高的价格,对世界影响更大,它会影响全球的产业链。所以作为一个大国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不打为好。  第二,特朗普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们要准备底线,从底线的角度来说,中国可打的招数还是很多的。美国贸易的大豆的61%出口是在中国,美国的飞机和交通工具31%是出口到中国的,美国农产品18%、美国非油类矿物质24%都在中国。  所以中国取大类来反击的话,效果会很明显。但是在冲突之前,中国采取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地避免冲突,这是最好的。  中国反击太软了?  中美贸易战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许多媒体的标题中也提到,美方计划对600亿美金的商品加征关税,准备打这场贸易战,中国拿出来对应的只有30亿美金。许多人担心,这是不是有点太少了?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我觉得这个30亿很好,这表明中国的一个态度,很坚定,但是也很理智。你大棍打过来了,我知道我可以应招,而且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我不急把这个事情升级,留下空间我们继续讨论和妥协。  这是非常合理的,也送出了很强烈的信号。美国人的信号是我要跟你打,我们的信号是我不怕跟你打,但是我还是很理性,我希望为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避免这个冲突。  美中股市为何都暴跌?  此前,美国也动用过五次301的条款对中国进行所谓的“贸易战”,但前五次,开打的时候美国的股市反映非常平淡,在打的过程中美国的股市五次全是上涨的。但是这一次特朗普刚签完文件,美股就连续暴跌,中国的股市也跌。这意味是什么?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它反映了今天的实际情况。第一个就是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中国的地位和实力是很强劲的。所以引起了美国经济的担忧。  第二点就是现在世界是产业链的概念,如果美中之间发生贸易争端的话,它会影响全世界的产业链。美国股市跌了700多点,主要是跨国公司。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开始波动。其实在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资本流动,也没有贸易的波动,因为还没开始呢。中国股市波动反映了民众对“贸易战”可能的后果的担忧。我觉得中国的投资者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和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措施有信心。所以,如果能够建立信心,中国的股市就不应该有那么大的波动。  “贸易战”背后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期表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税的新举措表明,美方经济屈服时代已经终结。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与其说美国经济屈服时代已经终结,不如说美国经济恐吓和霸权可以休矣。    双方用词不同,那么这场争端究竟如何定性?背后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贸易战”当然是有贸易的直接原因,这个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很大,这是客观现象。这背后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下降,和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的快速上升。  由此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政治界和一部分商界对中国产生的忧虑,他们觉得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太快,中国的规模体量太大,而且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非常之快,直接逼近美国的核心,即具有高科技的制造业。所以特朗普认为,他要先打“贸易战”来制止中国的势头。这个当然是做不到的。  这次“贸易战”与以往有何不同?  哪些中国商品将成为征税目标?据了解,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带头制定这一关税征收名单。而就在签署备忘录前一天,莱特希泽列出了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    美国媒体对照莱特希泽的目标产业,发现正是《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它们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铁装备、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等。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美国特别是对《中国制造业2025》有很大的担忧,这是这次“贸易战”的背景。这次和以前所有的“贸易战”不一样,以前“贸易战”打的是过去,这次打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  现在,公众现在最关心的是局势未来的走向,是打还是不打?和谈的可能性有多大?双方是否有可能达成妥协和让步?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现在美国人把大棒高高举起,但它也不太好打。因为打下来的话,美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个很具体的案例:奥巴马政府曾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征收25%到45%的高税,两年后,中国向美出口的轮胎跌了21%左右,但消费者为了高价的轮胎付了100亿美元,保护了美国1200个轮胎工人的就业,每一个轮胎工人花费100万美金的成本。  这还是在中国没有反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如果采取同等强度的反制裁,将对美国的经济和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引起产业链的波动,引起世界的公愤,所以美国人把棍子举起来不见得打下。  我们对这次“贸易战”的结果可以谨慎的乐观。30多年来首次!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该何去何从?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30多年来首次!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该何去何从?
关注Ta的:
美联储宣布加息,余音未了,今天(3月23日凌晨),美国又挑起贸易战,中国随即宣布反制,一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博弈正在上演!美国宣布对500亿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提供的信息,美国将征收25%的关税。这些产品包括:航空产品、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1300个类别。随后,特朗普声称:这只是许多措施中的第一步。对于美国的冒险行动,今天早上,中国随即宣布反制:中国商务部决定,1、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2、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在贸易战阴云密布下,全球股市一片狼藉,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700点,离岸人民币跌300余点。今天早晨开盘,沪指开盘报跌2.78%,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3.7%。对于本次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早就在意料之内,去年8月份,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按照《1974年贸易法案》当中的301条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按照这个条款,当调查发现美国贸易受到“侵害”时,美国可以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被称为贸易核武器的301条款。按照国信证券研报的资料,美国上一次引用301条款对他国打响贸易战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如今时隔已有30多年。那个时候美国对日本贸易产生巨大的逆差,1985年逆差额(出口小于进口)达462亿美元,大约是1975年的27倍。10年的时间里,日本为美国的贸易逆差贡献了30%-40%。当时美国将这些原因归咎于日本,美国要求改变现状,对日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对美出口2.91万亿元,美进口1.04万亿元,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反过来说就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扩大,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借口。早在特朗普就职总统不久后,我就撰写过《一文读懂特朗普经济学》一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认为特朗普的执政目标是“让美国再次强大”,具体要求是每年的GDP达到3%以上同时未来10年内新增2500万个就业岗位。怎么促进GDP增长?特朗普按照这个经济学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想出了三个法子,减税、大基建、贸易战,减税可以间接扩大居民消费、增加企业投资;大基建可以直接扩大政府和企业投资,贸易战可以增加净出口,这就是特朗普的策略。之前,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特朗普约1.5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之后不久,特朗普还会提请约1万亿美元的大基建,而如今对华乃至对全球发起贸易战则是它的第三步计划。那么贸易战的打响会带来什么影响?贸易战的经历,最早应该回溯到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和日本,当时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美国和日本打了近30年的贸易战,比如著名的钢铁战、汽车战等,主要原因当然是美国认为在美日贸易中日本占了便宜,比如1981年美国对日本部分半导体产品征收100%的关税,迫于压力,日本多数情况是选择妥协。贸易战的结果是短期确实能够改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状况,但难以改变长期趋势,就像中国中心城市房价一样,只要人口还在流入,短期的调控也就是让房价有阶段性调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短期确实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日本的GDP从1985年的6.2%下降到3.2%,不过长期来看,经济增速大概率还是会反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美国本身是一个高消费国家,市场庞大,对廉价商品有巨大的需求;其二是持续不断的贸易战也倒逼日本企业促进产品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最终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中国的情况和当年的日本有些类似,均保持着对美巨额的贸易顺差,且是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贸易战的开打,对中国不利是肯定的,对美国其实也讨不到多大的好处。对美国来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国企业很多扮演的只是加工角色,很多销售、运输环节是美国企业主导,有人测算过,在“中国制造”商品上花1美元,有55美份给了美国企业。所以在这时候打贸易战也是得不偿失的。说得更多一点,美国还可能因为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受制,导致物价上升,通胀上升,受损的是美国消费者。同时受制于中国的反制,美国市场也会受到扰动,近日美股的惨跌就可以看出投资者的担忧。近期苹果、谷歌、IBM、耐克等巨头企业联合呼吁特朗普暂停对华商品征收关税。对中国来说,在美国加息、缩表、减税迷雾还没有散的情况下,如今又加上贸易战确实产生不小的影响。加息+缩表会让美元资产收益率更高,从资本账户上剪全世界的羊毛;减税可以吸引美国企业回流,从贸易账户上剪全世界的羊毛,如今又加上贸易战,显然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但今天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当年的日本对外存度很高,目前中国虽然也高,但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口对GDP的贡献已经被消费取代。和当年的日本一样,在贸易战下不排除是中国经济由外需贡献为主转向内需贡献为主的一次良机。中国现在和日本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比较强。90世代的日本虽然房价泡沫破灭,但那与贸易战关系不大,80年代,美国为了缩减对日贸易逆差,和日本签定广场协议,自那年后日元大幅升值,随后大量的资本进入日本,引发通货膨胀,为了对抗通胀,日本被迫加息,但这彻底刺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暴跌,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中国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存在外汇管制,中外资金流动受制约;二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空间有限,因为自1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够大了,不具备类似当年日元大幅升值的条件。1、对于中国楼市:贸易战对中国楼市影响较为温升,只要中国不快速加息,中国楼市仍然会保持整体平稳、局部上涨的格局。从加息的角度上说,贸易战下GDP增速会受影响,更加促使央行不会贸然加息。2、对于A股:短期影响确实不小,因为贸易战阴影下,美股的暴跌容易感染到A股。
文章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