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遍尘寰无非要贿赂耳的意思梦幻泡影什么意思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说首联中“暑烦”“尘寰”的含义。(2分) 2.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作赏析。(5分)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浙江省高三期始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说首联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这是一道诗中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解释是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重视深刻含义,一般都和诗歌的主旨有联系。探究诗歌主旨时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的关键的词语,题目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从诗中的关键词语“闲”“自足”可以看出是想远离世间的烦恼。由此得出答案。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赏析的题目,“境界高远”主要应从诗歌的主旨和意象的选取的角度入手,本诗选取的主要意象“鸟”“鱼”“雨”“云”“莲”,创设出鲜明的意境。诗歌的主旨上题已分析。答题时结合诗句逐联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说首联中“...”主要考察你对“28.诗五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说首联中“暑烦”“尘寰”的含义。(2分) 2.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作赏析。(5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北 塘 避 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解说首联中“暑烦”“尘寰”的含义。(2分) 2.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作赏析。(5分) ”相似的习题。普陀山名胜联
我的图书馆
普陀山名胜联
海岸牌坊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
王禹襄书。两度潮:指中午和半夜的两次海潮,亦称子午潮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印光撰,冯恕书题,行书。不被:不受影响
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
引康熙四十八年和硕诚亲王允祉赐法雨寺句。1919年冯恕书,行楷。
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山门殿
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此联悬于正山门前
  大圆通殿
十二愿普济群荫,千处祈求千处应;廿五有同生景仰,万邦有感万邦灵。
悲愿洪深,尽尘刹示生救苦;普门广大,遍法界随类现身。
楞严会上独选圆通,法华经中普门大悲,上求下化,契机方能契理;极乐莲邦位继调御,娑婆秽土慈航倒驾,古往今来,成佛要在成人。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利乐;循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一念起修行。
旸:晴;率土:率土之滨 。
无住始为禅,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衹园精舍;有缘皆可度,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莲池印月,非空非色;尘海藏天,无古无今。
南海潮声,水月流光环佛地;普陀山色,松筠耸翠蔽禅天。
钟声出树间,古刹重修留胜迹;帆影来天外,名山依旧接游人。
一尘不染,得真圆通,悲心救苦泽无尽;五蕴皆空,证大寂灭,愿力利生德莫穷。
有求必应,以无缘慈恩周庶类;无机不被,运同体悲妙现普门。
证本妙觉心,常享法乐;乘大悲宏愿,广利有情。
大士循声,恰如潮吼因风起;众生正念,当知月现为波清。
华雨轻霏,结青莲法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大圆通殿旧联。叶赫实诚撰书
钟声鼓声梵呗声,宝殿八声迭奏,声声常寂;月色花色明霞色,莲池五色重开,色色皆空。
大圆通殿旧联
  藏经楼
看曼陀花庄严绝妙证菩提树色相皆空
云起慈门,救苦寻声磁吸铁波腾愿海,现身说法月印池
始演华严,独披上根,未符度生弘誓;末说行愿,导归极乐,方畅出世本怀。
圆悟藏性,一尘不染三惑尽;彻证自心,万德全彰五蕴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梦迷人。
佛德宏深,广度众生当度我;世情崎岖,不念弥陀更念谁。
雪浪照琳宫,芝草香中,慧日高悬震旦;天花飞梵座,扬枝雨后,祥云齐护潮音。
藏经楼旧联。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皇太子允祁撰书
  文殊殿
发聩震聋,暗夜常闻狮子吼;脱尘涤虑,明心且读般若经。
现满月相,示解脱法;持金刚剑,驾狮子王。
  普门殿
救苦心切,虽随类现身,常住楞严大定;度生情殷,纵应机说法,不离寂灭真宗。
偶尔受持,胜六二河沙菩萨;刹那称念,等百千亿兆如来。
六二河沙:即六十二亿恒河沙,谓菩萨数量之多,难以计数。
游化尘刹,摄念佛人归净土;安住寂光,分无量身度群迷。
  地藏殿
忉利会上集无量分身,亲受佛嘱;九华峰颠展一衣覆地,永留其迹。
亲受佛嘱:指地藏菩萨于忉刹天受如来之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如来既天以后、弥勒来生之前,现身于人于地狱之中,以救众生苦难
拔苦与乐,利益人天转定业;兴慈运悲,破空地狱唯观心。
  方丈殿
花雨禅心寂松风鸟语清;
  功积堂(纸对)
宝月潮音外;经台化雨中。
淡泊葆天真,冰心不染尘;江南春信到,雪里见精神。
  佛教协会(纸对)
烟岛云林,咸提妙旨;风柯日渚,普可传心。
妙有妙空专修六妙门,众生离苦登妙觉;善因善果广行十善法,诸佛欢喜赞善戒。?
  客堂(纸对)
爱国揭榜平南蛮;护教持钵肇普陀。
真空何曾非有,须知实相即净慧;幻有未始不空,应迷性心离妙智。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依空假中,立一乘行。
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
康有为题。锦屏:喻普陀山。
  玉佛殿
指万有而归一性;唱四德以显三伊。
四德:如来法身所具有的常、乐、我、净四德;三伊:即三根
  观音殿
花凝宝盖皈真相;云拥祥轮现化身。
  九龙殿五蕴皆空,即众生而观自在;六度齐修,惟菩萨亲见如来。
大海仗慈航,广度一切众生,破迷雾,息黑风,意朗心开登觉岸;弥天施法雨,普润四方国土,布嘉禾,覆美树,鸟飞鱼跃乐和曦。
和曦:温暖的阳光
天华降锦屏,九龙宝殿腾光辉;法雨润灵鹫,白华山上显感应。
无缘慈遍覆法界,普摄六道生净土;同体悲圆照含灵,接引九有登莲邦。
得真圆通,现随类逐形色身,寻声救苦;证本寂灭,依即心自性妙理,说法度生。
一代教化方针,不外权实二门,九界同登觉岸;三藏宣扬妙法,从兹南北分传,诸邦共仰慈风。
寂灭现前,证真圆通,随类逐形常救苦;阴入皆空,得大自在,逗机说法利群生。
法法圆通,具大慈悲,拔苦与乐周庶类;头头合道,住深般若,行山愿海现普门。
说大悲行门,令法界有情,彻悟圆通妙性;作苦海慈航,使普天含识,远离恐怖厄难。
有感即应,如一月丽天,影现众水;无机不被,犹万卉敷荣,化育长春。
座上莲花,涌出西湖六月景;瓶中杨枝,洒来南海万家春。
九龙殿旧联
  大雄宝殿
圆悟藏性,道通天地有形外;慈起无缘,恩遍尘沙含识中。
弘誓深如海,妙相庄严摄庶类;大慈恒与乐,悲心恻怛度群萌。
佛应西乾,八相成道,令三有同登觉岸;法流东土,九界咸归,摄万类共证真常。
正剑既挥,邪山并倒;法云初荫,火宅随凉。
如来悲愿无尽,能普兴斋供,龙天拥护;经咒威神广大,肯虔诚修忏,冥阳齐资。
华严顿演圆宗,显如来成始成终要道;观经广陈胜境,示众生心作心是妙门。
佛相庄严,若秋月悬空,光明灿烂;如来应世,类莲华出水,赫奕无方。
如来悲愿无量,欲度尽众生,同出三界六道苦;经教微妙难思,能齐资含识,咸得四知五蕴空。
  方丈殿
妙国修十一;善果证诸天。
千机并育,圆满功德登佛地;万类等益,广种福田利人天。
护我正法,一剑横空寒鬼胆;开兹方便,千花拥座仰佛光。
乘幽控寂,晨钟夕梵,佛方开口笑;涉水朝山,阔海高天,人自纵心游。
禅谈不二千光月;经契无言万派宗。
心融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
虚空:太空
法性清静,犹如虚空;雨霖群生,遍及法界。
法会宏开,诸圣咸临济幽显;经筵大启,群生获益降吉祥。
普施妙法除心垢;尽救迷情出苦海。
  印光法师纪念堂
启教普陀,法雨建堂崇德泽;专宗净土,灵岩示范播莲风。
印光(),名圣量,陕西郃阳人。大师于光绪十九年(1893)至普陀山法雨寺,止住于藏经楼,旋闭关两期六年。光绪三十年,师年四十四,为温州头陀寺请藏,事毕南旋,仍住法雨寺藏经楼。1924年夏,律宗弘一大师从温州广福寺出关,至普陀参礼印光大师,侍关七日,受益良多。大师居普陀山前后达三十八年,为普陀山各寺庵作碑记、序跋、传记等三十余篇,大都收于《印光法师文钞》中。
  原颐养堂
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四恩总报三有均资。
福禄圆明,照千秋之永世;寿年绵永,享百岁之遐令。
  延生堂寿山顶上,鹤栖不老之松;福海波中,龙吐长生之水。
  往生堂
七宝阶前,佛受一生之记;八德池中,莲开九品之华。
不用三世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名山庄严,光辉世界;道场成就,普度众生。
烟霞清静尘无迹;水月空灵心自明。
  石牌坊
宗传东震,广播禅风,开佛知于当念;律阐南山,严净毗尼,续慧命继未来。
阅遍尘寰,无非梦幻泡影;研究圣典,始知因果轮回。
遍尘刹无量众生,皆具足成佛妙性;全世界广大人们,到此来同种善根。
法雨无偏,心田受润;慈云既拥,智海乐深。
法流东土,满天云彩现空色;雨润海甸,遍地赏花闻莲香。
云扶石扶云;佛顶山顶佛。
郭沫若。佛顶山,普陀之最高峰
  天王殿
内秘菩萨心行,以天王身,作如来使;外现声闻色相,示布袋形,镇圆通场。
经年露乃腹,谓胸怀洒落,即是上乘;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咐嘱;降魔伏怨,欲现天将威风。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三洲感应难思,汝有真修,我必护法。
性海非遥,拟议思量起识浪;灵山可即,谭玄说妙落声尘。
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
  大雄宝殿教演偏圆,统摄九界齐济度;德全福慧,高超十地独称尊。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示生世间八十年,度有情,超脱轮回,故感天龙常拥护;垂迹阎浮千亿番,说妙谛,震发聋聩,致令法界尽归宗。
暮鼓晨钟,与佛有缘,成无上道;松风水月,问天无愧,是大菩提。
日轮西去,了知娑婆光阴有限;净土归来,始信极乐寿命无穷。
以最后身,诣菩提场,成等正觉;圆解脱因,登法空座,号称世尊。
教演三乘,令九界众生,见本来面目;道备万德,俾大千佛子,归原有家乡。
自觉觉他,是名诸佛;无我我所,方见如来。
  栴檀阁普陀山在水中央,梵音潮音,演扬甚深微妙法;慧济寺居峰顶上,香客游客,恒不忘失菩提心。
  释迦佛应化事迹碑廊
说法四十九载,有缘众生度尽;谈经三百余会,大小显密圆融。
七步莲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八祖示现,娑婆世界成等正觉。
  库房(纸联)
龙归法座听禅偈;鹤傍松烟养道心。?
沈元魁书。
钵投龙猛何妨满;指截俱胝却更长。?
苏渊雷书。
  石牌坊
莲花海洋,全面碧波,光明洞澈琉璃界;补怛洛迦,遍山清静,云雾独秀佛顶峰。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远离烦恼垢;增长菩提心。
菩提:梵文译音,即觉悟
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
自在:空寂无碍
  圆通宝殿
慈灯慧镜,日月长明;云蒸霞蔚,法雨弘施。
能立无上正教法;常为世间良福田。
照见法界,众生并济;示现普门,一切常圆。
  大观蓬
入眼涛白烟波浩渺地;大观无我万法皆空时。
巧塑群仙依神话;为入真谛顺俗情。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金沙千步,疑非人间。
玉堂句:玉堂乃明镇海寺僧如珂的字,他募修了法雨寺前的道路
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七宝树下黄金地;八德池中白玉莲。
梅福禅院,又名梅福庵
梅花馥馥,苦历三冬香更远;福寿绵绵,莲开九品德无穷。
九品:佛教中宗派很多
到门三涧清降海;绕室千葩艳夺霞。
不肯去观音院
香像奉金仙,杰阁凌云,日丽中天通上界;烟霄骞铁凤,华钟渡水,风回大海引慈航。
魏滋伯。 骞:飞
普门大士现身尘刹,遍于潮音垂圣迹;慧锷禅师请像归国,途经紫竹建精蓝。
  圆通宝殿
三业相应,往生有分;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念佛堂
感龙王让地,遍山石头开紫竹;化抉桑留步,满海波涛涌金莲。
释座元、释圣一
珠阙瑶宫,万佛化身难避劫;神州大陆,一心同德获重兴。
观音洞,在西天门附近
普门示现,大悲广度众生海;千手护持,神威永镇补陀山。
普门:菩萨普度众生之法门;补陀山:普陀山之别称
古洞新颜,国安方有教兴;大士重现,海外亦闻馨香。
心关天下苍生,忧乐为怀,便铁马驰疲,也能成佛;目视手中黄卷,兴亡不管,纵木鱼敲破,何得登仙。
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要识门庭广大,如在孤峰。
堂奥:房屋的深处,喻深奥的道理
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恭宝刹,意境入禅机。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叶赫石题潮音洞,在紫竹林内灵迹遍关中,天竺法华,同是慈悲昭感应;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屿,偶留声色见神通。
潮汐撼危崖,澎渤涛声,即是观音示现;海天开净土,庄严世界,居然正法如来。
自有佛法以来,无不皆仰大士寻声救苦;欲度众生至尽,唯如所说普门随应现身。
听南海梵音,顽石亦生善;看洛迦紫竹,观音本是人。
圆瑛题大殿
无住荫慈云,葱岭祇竹明法果;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
航海朝普陀,遍值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铜佛像,想是应真阿罗汉;梯山礼大士,喜游驰名两刹,趋观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
彭大融题大圆通殿
东浙著灵庥,绿水洋头放铁莲,夷族移迎终不去;西方现梵相,紫竹林间瞻金粟,下民信仰等如来。
百子堂观音殿
常欣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超苦海;时念西天悬慧日,光照万姓庇钧天。
西方贝叶演真经,总不出戒定慧三条法律;南海莲华生妙相,也自消闻思修一味圆通。
乘本愿船、与慈运悲,广度有情登佛地;说十论经、拔苦兴乐,普令群荫转定业。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沫若。兰若:梵语阿兰若之略语,指僧人之居处。 诸天:众天之总称,佛家认为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等不同的天
幻迹说花开,海岳灵奇通宝界;明心同月印,楼台灿烂现金光。
晏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雪浪照琳宫,芝草香中,慧日常悬震旦;天花飞梵座,杨枝雨后,祥云齐护潮音。
琳宫:仙人所居之处,寺院的美称
佛有慈心,众生普渡;门留善念,万事穷通。
南海有仙山,仙山尽是菩提树;西天通佛岛,佛岛皆为明镜台。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普陀区。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847),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及慧济禅寺,普陀标志为南海观音大铜像。令人驻足观望、超尘脱俗、渐近禅境、乐不思蜀的还有自然景观和庙宇相结合的西天景区,尤其是紫竹林风景区,包括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佛等六个景点,以上景点是普陀山精华所在。每到夏日来临,来山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第一个海滨浴场——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位于在短姑道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了余、莲禅两僧捐资建成条石道头。后几经修整,可停靠轮船。相传元代末年,有姑嫂两人来山礼佛,舟泊于此。小姑“天癸”适临,其嫂短(埋怨)之,姑亦自感羞愧,不敢入山,孤闷舟中。晌午,潮涨路绝,小姑又饿又慌,忽见一老媪提着饭篮,屡投小石于水中,石即浮于水面不沉,老媪步石至船,为姑送食。嫂回来后闻之,认为是菩萨现身。一经传扬,后人就称这里为“短姑”道头。附近巨石上留有“短姑古迹”等古代石刻。清雍正年间原建有简易木华表,题额曰“海天二梵”,后经修葺,另题前额“慈航普渡”,后额“福海无涯”。民国8年(1919)由安徽无为县陈锡周居士捐款建造。高约9米,阔8米,水泥结构,三门四柱,顶部飞檐斗角,檐下绘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坊上有滇南王人文的“南海圣境”,东海徐世昌的“同登彼岸”,河间冯国璋的“宝筏迷津”,黄陂黎元洪的“金绳觉路”,江朝宗的“回头是岸”等题额;坊后有回澜亭。
  普济禅寺,又名前寺。在白华顶南,灵鸳峰麓,是全山主刹。现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殿堂楼轩300余间。寺区原有一小庵院,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朝廷赐币改建并赐名“宝陀观音寺”,宁宗嘉定七年(1214)赐钱万缗修殿并御书“圆通宝殿”额。明洪武十九年(1386)殿宇被毁,佛像移至宁波栖心寺(今七塔寺)。正德十年(1515),僧淡斋募缘兴复。嘉靖三十三年(1554),佛像复内徙至镇海招宝山。隆庆六年(1572),五台山僧真松来山修复殿宇。万历三十年(1602)拨帑金千两更造藏经殿;三十三年,发帑金2000两扩充圆通等殿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康熙四年(1665),遭荷兰殖民者劫掠一空,除大殿外,余均被焚。康熙二十八年,朝廷赐帑金千两重建。三十八年,复赐金千两并赐“普济群灵”额。清雍正九年(1731)朝廷赐帑金7万两修建前后两寺,历时三年,前寺建成殿10座,堂16座,楼12幢,轩4所,遂成规模甲于东南的大寺院。  普济寺中轴线上有殿堂六进,从中山门往里,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大圆通殿、法堂、藏经阁和方丈殿。  御碑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竖有明万历和清康熙、雍正3御碑。康熙御碑居中,上刻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御书《补陀罗迦山普济寺碑记》。原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碑系根据文物馆藏原墨重刻。万历御碑刻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碑上镌神宗朱翊赐《金藏经》给宝陀寺住持及僧众的谕旨。雍正御碑在西。殿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皆四檐三层建筑。钟楼最高层用棕绳悬挂一重达3500千克的大铜钟,系清嘉庆十一年(1806)所铸;鼓楼建于康熙三十一年,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所置大鼓现已移至大圆通殿内。  天王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迎面端坐弥勒菩萨,韦驮站立护于殿后,两边为四大天王。所持的法器联系起来象征着风调雨顺。
  大圆通殿,单层重檐结构,宽敞壮观,高24米,广60米,纵30米,正中供奉毗卢观音像一尊,高8.8米,东、西两侧端坐观音32应身,为观音大士道场所特有。进入大圆通殿,给人有“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之感,因而有“活大殿”、“松紧殿”之称。殿内的毗卢观音及32应身像均系1981年重塑,出自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和当时72岁高龄的民间艺人詹振辉等人之手,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姿态庄严,表情丰富。  中轴线左侧为伽蓝殿、罗汉堂、禅堂、库房、功积堂等,右侧有承德堂、关帝殿、蓝公饲、梅署堂等,还有普门、文珠、普贤、地藏四配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殿宇间隙处古木参天,宝炉萦烟,整个建筑群保持着清初的建筑风格。
  “院古炉烟嫩,鱼红壁影深。谈玄潮有声,观海佛无心。细雨长廊夜,空山清磬音。灯华人不寐,待听毒龙吟。”“暮色起北山,青霭含万树。三峰接霄汉,苍茫坠烟雾。缭绕涧壑云,悠然自来去。危石松顶悬,彷徨屡惊顾。何年梅子真,采药于此往。”法雨寺又称后寺,为全山第二大寺。占地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  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显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  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  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犹如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在高2米、长12米的壁上,九龙昂身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壁顶梁上还雕有17条小龙,形态各异。此壁由浙江温岭民间石雕艺匠仿北京九龙壁刻制。
  天王殿:系两座五层石经幢塔。殿前,古樟成林。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千篇一律。  玉佛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致的建筑,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殿内供奉着高1.3米的玉佛,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殿前13块雕龙栏板,是明代遗物。  九龙殿:为法雨寺的主殿。系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从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是国内寺院建筑最高规格的一座佛殿。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文体图案。正中供奉毗卢观音像,后供海岛观音及善财五十三参群像。观音立于鳌鱼背上,左手托净瓶,右手执杨枝。四周塑观音救七难群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相侍。大小百数人物,造像各显特色,画面浑然一体,气势雄壮威严。殿前有古树十余株,其中两棵银杏高入云天,树围粗约三抱。东侧的龙风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状怪。月台石栏板上刻着二十四行孝图,取自元郭居敬编辑的古今二十四孝子的故事。孝悌本是儒学内容,在这里也移植到佛教中来了。  大雄宝殿:殿中供释迦、药师、阿弥陀佛三尊像。殿东耳殿三间,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
  珠宝观音殿: 建在法雨寺的最高处,方丈殿右旁,有一座精致的“珠宝观音殿”。殿内所供奉的观音塑像,全用赤金铸成,胸部嵌一颗神奇的珍珠,光华夺目。此殿,一般的香客游人平日是不可任意进去的。  海会桥:在尘雨寺前莲池上,系单孔青石拱桥。“海会”意指诸菩萨聚会在一起,共德之深与数量之多,犹如大海一样。它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桥两旁石栏板上,镌有动物、花卉浮雕,石栏柱上雕有小石狮。
  “登云全要仗云扶,一片清光雪色铺。飞人危岩倚不坠,花开色踏以跌。”在香云路中段的拐弯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手笔,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此岩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相传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佛顶山,信口而出“佛顶山顶佛”,并向同行者征下联。郭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以对,郭不以为佳,一姓郭的当地公社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传为佳话。
  “绝磴凌云嵌佛龛,扪天拄笏恣豪探。苍茫远水横空碧,历乱群峰倒蔚蓝。双屐俄从云汉落,一卷几与石梁参。如来肉髻应非幻,最上何须驾鹤骖。”慧济寺深藏于林屏之中,游人到达山顶,还见不到寺院踪影,进入一条间嵌莲花石板的通道,两道黄墙夹路曲绕,行不多时,猛有金光闪耀,一座琉璃瓦顶的大寺院出现在眼前。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早先是一石亭,明代初建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经大力扩建,遂成普陀第三巨刹。1984年重新修复后,规制更加恢宏。现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  该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期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大雄宝殿屋顶全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在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
  观音殿:新建于1989年,殿内汇集了根据唐、宋、元、明、清以来历代画家所绘观音像而镌的石刻观音,共123尊,是普陀山宗教艺术的精华之一。
  慈云禅院,俗称慈云庵,位于普陀山短姑道头北端,海天佛国坊西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庵院傍海而筑,临崖而建,东可遥拜水上观音洛迦名山,南与沙雕故乡朱家尖一水相连。前有南天门,山势绵延,浪偎金沙;后依新码头,广渡众信,遥谒观音。庵内一炷清香,院外海天一色。虽与渔都港城沈家门近于咫尺之间,风光迥异却如隔千山万里。  山门筑于坊侧海崖,紧依短姑古迹。门前置对狮,额题“慈云禅院”。取慈云法雨,佛日增辉之意。山门左有穿堂门,穿门而人,院落小巧雅致,洁净非常。处于院中,上可观蓝天浮云,侧可闻莲洋潮声。两侧为东西厢楼,中有“圆通宝殿”面海而修,殿宇外敛内放。殿侧植铁树繁茂,殿前放六檐宝鼎。  圆通宝殿即慈云庵主殿,殿额题“海月潮音”,为本山已故方丈妙善老和尚所书。殿中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脸若满月,慈容祥和。左侧侍立善财,天真活泼;右边侍立龙女,秀美可爱。
  千步沙东北尽头的石坎上有一六角形石亭,即望海亭。亭下有两快巨石,一石嵌于坎壁,上书“望海”二字,另一石半埋于沙中,题名“听潮”,均出自吴兴书画家王震手笔。那里潮汐昼夜拍卷,登亭远眺,漫漫瀚海一望无际,俯石侧听声声潮音,如雷贯耳,真乃海山胜景,千古称绝亭内六根石柱上镶有楹联三对,为近代书画家吴昌硕、沈思孚、王震所书。此亭系极目观海之佳处。
  古称梅福庵,从西天门上行,穿过一段落间石板通道,即到梅福庵。梅福庵传为纪念西汉南昌尉梅福来山修道而建。梅福,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晚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与洞中,山民为纪念他,建此梅福庵。明朝万历年间由如迥法师修建,清朝照祚禅师曾予重修,光绪年间隆璋法师建殿造阁,遂形成现在规模,今仍存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1982年进行了一次准修。梅福庵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规模不大,但大殿金碧辉煌,大殿东后侧的灵佑洞即当年梅福炼丹洞,相传为汉代方士梅子真烁丹之处。洞中山泉清澈见底,含多种矿物质,人称“仙水”,游人多一饮为快。
不肯去观音院
  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1980年重建。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遍海莲花,舟不能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有当地居民张氏睹此灵异,遂舍宅供奉佛像,被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寻常。五代后梁贞明年间(917)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在普陀山梅岭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1983年,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重新修建,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深12米,2层长度略小,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楼上四面开窗,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登楼观赏,城市风光、山林奇趣,各呈勃勃生机。
  1915年由福建籍海外侨胞捐款修建。院内主要有圆通宝殿、卧佛殿及千佛楼等。圆通宝殿中供奉风兜观音像。卧佛殿正中的释迦牟尼涅磐像,是1981年仿缅甸玉佛重塑的,右手枕耳,向右侧平卧,长7.6米,为全山第二尊大佛像。千佛楼现供奉的佛像,用香樟木、黄桐雕成。此庵规模不大,但在佛教界影响不小,尤以东南亚为甚。
  潮音洞位于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入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个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附:普陀十二景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所载十二景为: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非求碗热汤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