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如果我很有钱当初卖了10000块钱在这个基金里,现在是不是就13000了。是按照这个百分比的吗?

第一次开始做基金定投是07年的7月,那时候股市风生水起,我选择了定投500元,忘了是哪家的基金了,似乎是广发的,第一个月的时候就变成了590元,那时候那个高兴啊。后来一直定投到10月,突然有紧急的事情就把所有的定投都撤了出来。
后来觉得,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就想重新再定投一个基金。在晨星上看到当时的融通100是收益最好,关注度最高的基金之一,而且,定投的话必须要找一个波动幅度最大的,也就是通常说的收益和风险都比较高的基金来定投,这样平摊了风险才显得更有意义。从07年10月份开始定投融通100,一直坚持到了现在。08年间看到市场开始好转了,就增加到了1000元每月。
  08年上半年的时候买了4000块钱的债券基金,当时债券基金那叫一个火啊,央行隔段时间就降息,每降息一次,债券的价格就蹭蹭地上涨,半年的收益率居然有7%差不多,这在债券基金来说是很不得了的。我记得当时连货币市场基金都那么火,最离谱的一次一天万份收益居然有13块钱。不过债券基金在08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开始不行了,当时到处都在增发债券基金。有个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某类基金到处都有新发的,那这类基金的高收益也就难以为序了,史实上还有QDII火爆的那段日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前段时间指数基金有个很大的发行潮,然后指数基金的收益就不行了。再说债券基金,一直到现在,债券基金的收益还是游离在0%左右,正直经济复苏,通胀预期开始,可能要进入新一轮的升息通道,债券基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没有什么投资价值的。
  到了08年7月,为了强迫自己攒钱,我又开始定投上投摩根阿尔法,每月1000元。上投摩根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很不错的基金公司,后来上网查询才知道,他们家的人才走得差不多了。这只基金的表现也真是不好,每天看净值的时候都发现它的净值每次都比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少,那个着急啊,但是转基金的成本很大,一直也没有变。开始定投时以为市场已经跌得差不多了,后来还是一直跌倒了10月,到了09年4月,需要拿钱来还女朋友的姐姐,正好是8千块钱刚刚回本,就取出来还了,这个投资也算是不赔不赚,就当是攒钱还债吧。
  09年的5、6月份吧,当时港股已经开始发飙,从13000点上到16000点左右。我预期海外市场应该已经跌到底部,再往下也不至于能跌倒哪了。当时很想投资美国市场,无奈我们的QDII还是以港股市场为主,就定投了一个华夏全球,主要的配置除了港股之外还有美国、巴西等地方的股市。为了强迫自己攒钱,没周定投300元,一个月1200。事实证明港股也一直表现非常不错,不过华夏全球的表现在QDII也算是中规中矩,晨星的今年收益里面,7个QDII排在第4位。期间看见海富通海外的表现非常好,是所有QDII里面的佼佼者,真是得港股者得天下。本来又想定投这个,买了一期之后再也买不起了。没办法,谁让我工资那么少呢。
  基金定投的确可以平摊风险,我现在的事实可以证明。08年的主题就是亏损,最大的时候融通100能亏到50%多,这个很能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好我一直都在坚持。现在说说收益如下:
  融通100
成本17000元
现值21000元 收益4000元
收益率23.5%(正好两年)
  华夏全球
成本9600元
现值10500元
  海富通海外 成本830元(碰到一次分红分了170现金)
收益150元 收益率18%
  我现在在想是否要把华夏全球的定投转到海富通海外,正在考虑中。
  另外说一下,我每月到手的钱在3100元左右,每月定投就有2200元,每月900的房租和700的吃饭前,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也很奇怪。呵呵,看《富爸爸穷爸爸》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要首先支付自己,然后再强迫自己去挣钱付账单,我也是在实践当中。
  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希望能跟大家交流投资方面的事情。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呵呵学习了
有空多交流
  投资挺大的  感觉定投占月收入的30%就已经可以了,投的太多也不好吧
  回事过境迁了无痕:    我的理念主要是逼自己挣钱,定投了之后不得已我会做一些兼职来增加自己的收入,3100大概只是我的工资收入。前段时间做了个兼职大约月入1000元,不过太累了,现在不做了。但是还会想别的方式去挣更多的钱。
  好不容易写了个原创,关注的人那么少么。。。。
  不错,顶一下
  支持原创。
  海富通海外好像不能定投的
  定投已经考虑很久了。安全性还是比较安全的。  我的博客:http://minshengbankdl.blog.163.com
  楼上是民生银行做贷款的吗?
  作者:枕着永远入眠 回复日期: 19:19:27 
    支持原创。      此贴很诚恳。赞一个。
  纯支持  俺前天刚买了点融通100,学习中。。。。  祝楼主好运,也祝俺好运!
  支持楼主  
  楼主有魄力!
  刚毕业时也搞过定投,感觉不如看准趋势在较低迷时一次性买入多一点比较好。融通100我也买了,06年底时,收益不错。华夏全球是陪领导买的,结果巨亏,现在好容易回本赚了百分之十几。
  回楼上的,看趋势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你06年底买的融通100,收益应该很不错才对。QDII刚出来的时候没赶上好时候,亏了一把,现在好了。
  这个年代,要活下去就要打破脑袋去赚钱。。。。
  楼上这个广告真是厉害,删了还来。
  不错我顶一下
  顶一下 遇到熟人了
  赚分,走人!
  基金定投,成本也不小啊,明年找个好工作就要考虑换个投资方式了,不能老是只将钱存银行图省事了
  俗话说的好阿,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阿!
  定投基金3年了 最近才回本    幸亏之前有点闲钱就买点 到现在还算过得去    定投确实是有点考验心里素质 去年那时候 有几次差点冲动得想停了 还好没有。
  不错,定投是既可以存钱,又有收益的法子,关键要坚持
  顶一下,做定投收益确实不错。
  刚刚定投了融通100
  不如自己炒股
  定投好比是给自己攒钱,比银行的利息要高点
  路过~~~~~
  我想学习一下,有谁可以指导一下吗》?
  《不要炒股要投股》  ---基金经理论股市   作者:杨兹岸  富于权:如果25岁时投股1万元,60岁就有128万元养老了。有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几岁时花10万8万买保险。如果拿钱来投股,回报要比买保险高出几十倍。  ---摘自第十四章:炒股不如投股  
  07年开始的定投,上个月停了,现在每月是负翁...
  融通100能亏到50%多,加点仓就好了
  我也想在考虑定投,但是不知道选哪个?观望中!  
  marking~
  开始养鸡不到两个月...持续观望中。。
  千万别入股市和基金,谨慎!  07年入市,现在还在亏本中。
  学习了
  希望楼主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看《富爸爸,穷爸爸》的感想,看了这个系列的书感想很大,与人讨论,却被打击说是蛊惑人的书,不宜多看,很委屈。。。
  07年入市,现在还在亏,不过都是一次性买入,现在定投。
  保持适合注重  楼主加油哈
  我们中国对外贸易现在是巨大的顺差,主要是农产品出口.呵呵 大果品悄然成为全国出口第一位的农产品,也许这会使它成为摆在总理办公桌上的一份报告.  略举一例,济宁海关统计报表显示,12月份出口果品比去年同期增长66%  世界需求巨大,库存数量也许只有孙悟空来了才会越卖越多吧  把握好我们手里的宝藏吧 不要叫哪个洋鬼子再发电报说 果品多人傻快来.    
  看到楼主这帖子,很亲切啊,我的收入跟你差不多,但却存的没你多啊,现在开始理财了,昨天到买了两个定投基金。都是股票型的,有机会和时间的话,多交流把!
  不如多看看《小狗钱钱》很通俗的,作为十多岁小孩子的理财读物都行!我自己看了不下两遍!
  学习了,我也得理财了,能建议一些基金吗?
  支持一哈,实用贴……
  谢谢大家的支持!有时间我再写一下对于《富爸爸》的一些感想,还有一些理财方面的心得,跟大家交流。
  我也是从今年开始定投!想做纯粹点的傻瓜,选了以后不看不卖,放个10年以上!就是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我才买了几个月,是比较少的一个月只有300,华夏红利,不知道怎么样,也是不看不管的那种。
  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哎~想投点钱去买基金,可又什么都不懂~
  养肥了看~~
  LZ分析得好专业哦!请问LZ,外行人应该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呢?给些专业意见呗!
  刚入门,也想学习一下,赚点银子花花。请高人指点啊
  请楼主多分享自己如何选择基金的经验!谢谢!祝楼主投资成功!
  正准备选择定投,不过还没看好基金
  我也是门外汉,听说基金定投时间越工越划算,打算买了给孩子做教育基金,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唉,我啥都不懂。。。。。。
  嗯?没了?  一直都想买基金可什么都不懂,毫无头绪  也不知道要买什么基金,具体怎么操作
  中国是个新兴市场涨幅比国外高许多,不清楚为什么楼主那么相信海外,其实我也没资格评论任何人只是我也买过南方 上投 华夏 工银的QDII受了很大伤害最后还是割肉出的局是亲身经历所以才觉得还是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来的好!
  正准备着手开始投。。现在在学习中~~
  学习一下定投
  还在学习中
  想工作了就开始
  支持定投
  离发帖正好一个月,更新一下最新的收益情况。    一个月前:  融通100 成本17000元 现值21000元 收益4000元 收益率23.5%  华夏全球 成本9600元 现值10500元 收益900元 收益率9%  海富通海外 成本830元 现值980元 收益150元 收益率18%    现在:  融通100 成本18000元 现值23100元 收益5100元 收益率28.5%  华夏全球 成本10500元 现值11850元 收益1350元 收益率12.8%  海富通海外 成本830元 现值1015元 收益185元 收益率22%    11月10日至12月10日共投入1900元,获利增加1585元。
  定投还是不错 反正能比银行利息高就行啊 要不越存越亏
  个人喜欢把基金分为两类,一类为指数型基金,另一类则为非指数型基金。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而非指数基金则没有这个限制,其中指数基金管理费较非指数基金低许多。    
那购买基金是否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呢?以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来观察。    
首先我们先撇开中国股票市场的基金来看看所谓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基金的表现,美国1974年至2003年持续战胜指数的基金仅有3例(参考《漫步华尔街》),尽管美国每年都会诞生明星基金,但却无法长时间的持续,从这个角度来看,非指数基金的战绩确实非常糟糕。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基金的盈利能力就比美国强,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看看银河证券的报告摘要:    
从日上证综指收盘点位1706.70点开始反弹,截至日,上证综指达到2721.28点,累计上涨点数超过1000点,涨幅达59.45%。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按照2009版中国银河证券基金分类标准,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是54.84%,其中第一名是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基金,涨幅为96.77%,第二名是国泰金牛创新股票基金,涨幅为82.17%,第三名是海富通风格优势股票基金,涨幅为77.70%。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是42.54%。标准指数型平均涨幅是71.77%,其中华夏中小板ETF涨幅为89.52%,易方达深100ETF涨幅为88.63%。混合里面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涨幅是52.19%,金鹰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是98.37%,国泰金马稳健混合基金是84.79%。混合里面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平均涨幅是38.14%,混合里面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涨幅是43.84%。按照全市场口径统计,金鹰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以98.37%名列第一。    
从以上这段话中我们明显可以发现除了指数基金外竟然其他所有的基金均值均为超过大盘指数(此指数还未计算管理费),因此我们可以证明所谓的专业证券分析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神奇。    
由于中国基金的存在时间并不长,所以很难从长期来判断他们的价值,但我始终认为他们很难创造出高于指数的价值,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能力差劲,而是人性的贪婪所致,正是人性的贪婪导致了08年的金融危机,导演金融危机的美国人水平不可谓不高,但追逐高利润的贪婪导致他们的覆灭。而他们为什么会贪婪呢?以克鲁格曼的话来说,如果银行对贷款没有信用限制,那么必然出现很多人去大量贷款,然后使用这笔钱去进行一笔投机(或赌博),赢的话就可以不劳而获而发达,输了大不了申请破产,但最终受伤的就是银行了,而同理基金只不过是换了种方法从大量的个人手中获取了大量的资金,他们拿到钱后也是在投机(或者叫投资),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很难控制他们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件,而且他们募集资金的方法还不犯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干呢?    
至于金融监管?我们比美国做的更好么?    
也许最基本的投资保本策略就是指数基金了,从历史来看,不管是美国、中国,甚至早期的日本,长期的指数收入还是远强于银行定期的,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选择一个较好的买点。  
  这种方法还是蛮有效的,准备尝试一下
  我也是今年开始定投的,日前收益在20%  
  记号先
  学习中
  请问定投一般要投几年啊?  我昨天设了三只基金的定投,一个是兴业社会责任,一个是银华优选基金,还有一个是富国天瑞后端,应该都是A5风险级的,都是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我啥也不懂。。。每支每个月各投300,一共900,不知道这样配置合理不,会不会反而亏了啊?求高人指点!
  回楼上,你跳的这几只基金都还不错,长期定投下来,是不会亏,恭喜你走出了理财第一步。
  作者:幸福在哪2009 回复日期: 22:03:03 
    我也是今年开始定投的,日前收益在20%    ——————————————————————————————    你的收益还不错,基本上今年定投的成本平均下来的收益跟你差不多。
  也想定投一只指数基金,不知道易基50,融通100还有易方达价值成长,这三只基金不知道哪只好些?目前已经定投广发聚丰,26个月,收益率24.14%
  现在考虑要不要把广发聚丰的定投换成华夏大盘或者易方达价值成长,大家有何建议吗?
  如果想做为孩子将来的教育基金或者是自己的养老金,定投还是可行的,但效益并不是太显著,而且要坚持一个较长期限。但如果想短期见成效的话,还是集中资金选低点进入。
  我开始也是定投开基,现在定投封基拉
  准备要定投,大家给个建议,要选那个基金。
  学习!!!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对冲基金大佬Ray Dalio雄文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读:本文作者是桥水公司创始人雷?达里奥,此文是其著名的文章之一。作者系统阐述了去杠杆话过程并深入探讨去杆杠化的运作机理,对我们理解当前全球乃至中国、即将或者已经面临的去杠杆化过程,应当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这篇报告主要展示了过去一些国家的去杆杠化过程,并且借此更深入地探讨去杆杠化是如何运作的。这篇文章由分析师徐彪团队翻译,首发于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分析师徐彪  去杆杠化过程会降低负债/收入比率。当债务负担过大时,去杆杠就会发生。去杆杠化有卓有成效的,也有惨淡收场的。有些去杠杆化不但没改善现状,反而使情况变得更糟(当去杠杆无法降低负债/收入比率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剧变,有时甚至引发战争),另一些则成功扭转局面(因为有序地采取了相应步骤,经济恢复到健康的生产-消费平衡状态)。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将通过回顾过去多次去杆杠化过程以及其最后达到的不同效果,来了解去杆杠化的运作机制。您将会看到有成效的去杠杆化过程是均衡的,而效果糟糕的则是失衡的。不同的去杠杆化过程之所以会取得不同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政策措施执行的幅度大小及进度快慢1)债务减免,2)支出紧缩,3)财富从富人手中移转给穷人4)债务货币化。好的去杠杆化能成功地平衡这些因素,而糟糕的去杠杆化则无法平衡,我们将会在下文中阐述两者的差别。  在阐述两者差别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典型的去杠杆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典型的去杠杆化过程  基本上每届政府只会经历一次去杠杆化过程,在此之前政策制定者从未曾有机会亲历研究,所以通常去杠杆化的效果都比较糟糕。就像瞎子在热火炉上烹饪一样,他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和痛苦的失败中积累经验,逐步纠正方向。虽然每届政府最终都能渡过去杠杆化的过程,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的各种失败。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次去杠杆化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经济其实就像机器一样简单运行,如果能了解历史上诸多去杠杆化过程如何运作以及最终有何效果,就能避免很多的无谓痛苦。这也是写这篇报告的主要目的。  如之前所述,去杠杆化之所以会取得不同成效,主要是由于以下政策措施执行的力度和进度差别所造成的:1)债务减免,2)支出紧缩,3)财富从富人手中移转给穷人,4)债务货币化。以上每个措施都能降低负债/收入比率,但它们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有不同。债务减免(即违约和重组)和紧缩政策使经济进入通缩和萧条期,而债务货币化则是刺激性政策,促使经济进入通胀期。好的去杠杆化过程能有效地平衡这四项政策,而糟糕的则不然。换句话说,关键取决于能否恰当地把握这四者的执行比例。  一般来说,债务危机会导致以下几个阶段依次出现:  一、在第一阶段,债务问题和债务增长率持续下降导致经济紧缩,负债/收入比率上升,同时经济活动减弱,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我们称这个阶段是“糟糕的通缩去杠杆化”。这个阶段只进行了债务减免(违约和重组)和支出紧缩,没有实施债务货币化。在这期间,私人部门信用增长速度下降和流动性紧缩导致货物、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下降。当没有足够的货币来偿还债务时,金融泡沫破灭,债务违约和重组给相关方造成损失,特别是被借款人带杠杆借款的放贷方(银行)受损最为严重,这就如同崩塌造成的恐慌,这些恐慌不断加强,最后引起流动性危机。  结果,政策制定者发现未等违约问题失控,他们自己已经在控制违约的问题上手足无措。减免债务负担(债务违约和重组)必须有所限度,否则将会导致不断自我加强的下降的恶性循环,人们信心遭受重创将难以恢复。另外由于一个人的负债是另一个人的资产,资产价值剧烈下跌的财富效应对物品、服务和投资资产的需求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此违约和重组的规模不能太大或进展也不能太快。为了将需偿还的债务减少到可承受的范围内,必须对债务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的减值,使得债务人有能力偿还(比如减少30%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减值将会导致债权人的资产价值总量减少(30%)。30%听起来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但由于很多经济实体都加了杠杆,所以它们的资产净值所受的影响实际上更为严重。  举例说明,若带两倍杠杆,债权人的资产净值将遭受60%的下跌。而银行一般是12倍或15倍杠杆,很显然其遭受的损失是灾难性的。这一般在去杠杆化刚开始时很显而易见,因为在初期因违约而造成的灾难性事情很常见。所以在尚未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前,政策制定者会立刻控制违约的比率。  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带来的冲击,政策制定者一般会采取紧缩政策。因此债务人更难借到钱,加上自身已背负过多的债务,债务人必须将支出进行削减,将其控制在收入可承担范围内。但问题是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减少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所以不得不大幅度地削减支出才能对债务/收入比产生有意义的影响。通常政策制定者会维持数年的紧缩政策不变,直到因减少债务和实施紧缩政策引起了通缩和萧条效应而焦头烂额,才发现应该立即采取其他更多的措施才行。于是,他们会进入下一个以“印钞”为主的阶段。我们的意思并非是说减免债务和紧缩政策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是毫无成效的,而是作用甚微,副作用却很大,所以只能通过“印钞/货币化”来加以平衡。  二、在去杠杆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中,负债/收入比率下降,与此同时,经济活动有所恢复,金融资产价格得以上升。这得归功于充足的“货币印刷/债务货币化”,使得名义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货币贬值抵消了通货紧缩的力量。这便开启了“良好的去杠杆化”。抵消通缩萧条最好的方法是中央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信用支持,并且根据不同经济实体的资金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中央银行采取的方式是放宽贷款所需抵押品的范围(扩大到可接受较低质量和较长期限的抵押品),与此同时,买入(货币化)较低质量和较长期限的债务。若针对以下两个目标而实施的措施幅度和力度得当,便能引导去杠杆化走向正增长:1)抵消通货紧缩时会导致信用市场崩溃的力量,2)使名义增长率略高于名义利率,以便去杠杆化得以适度开展。在通货再膨胀时期,货币较为疲软,尤其相较黄金而言,但由于此时通货再膨胀可以简单对冲通货紧缩,所以并不会产生难以接受的高通货膨胀率。历史证明,比起执行不力的时候(年的),若政府应对快速而有效(年的美国),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然而,因为刺激政策比起其他政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容易被频繁滥用,从而导致“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化”的产生。  三、当 “印钞/货币化”过度,其占四项措施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三个政策措施所占比例的话,货币贬值(即通货再膨胀)过于严重,将会导致“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化”的产生。不过有以下两种情况:a)若国家没有储备货币,债务是用外币计价并且通货膨胀率是以快速贬值的本国货币衡量,“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化”很快就会出现;b) 若国家有货币储备,经过长时间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后,“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才会缓慢较晚出现。  顺便说一下,在去杠杆过程中财富会由富人向穷人移转,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富人征收更多税,开展财务援助项目,诸如那些“富有的”欧洲国家向负债过重的国家提供支持,等等),但实际上这对去杠杆化意义不大(除非发生“革命”)。  现在我们来看看过去通常是如何进行去杆杠化,进而了解它是如何发展的。  过去的一些去杠杆化的案例  从过去众多的去杠杆化中,我们选取其中六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1)1930年代的美国,2)20世纪50和60年代的,3)过去二十年的,4)2008年-至今的美国,5)当今的,6)19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之所以选择以上六次去杠杆化,是因为它们非常重要并且各具特点。接下来您将会看到,它们的区别所在就是去杠杆化的四个政策措施执行的力度和进度各有不同,但其实最终导向结果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相同,都像机器一样简单运行。我们先来研究前五个案例,然后再来集中分析魏玛共和国中通货膨胀的去杠杆化过程。我们将不同情况的去杠杆化过程分成以下三个类别:  1、“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化”:此时货币供应不足,通货紧缩,且名义利率高于名义增长率;  2、 “良好的去杠杆化”:印刷货币增加供给,以缓解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形成正增长,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3、 “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化”: 相对通货紧缩的程度,货币印刷过多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促使名义增长率和利率处于自我加强的上升循环中。  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化(即当经济下行且负债/收入比上升时)  如下表所示,在所有案例中,a)货币印刷受限;b)名义增长率小于名义利率;c)货币一般较强势;d)利息支付成本和名义收入下降或停滞,使得负债/收入比率上升。
  下表显示负债/GDP比的变化情况。黑点具体代表负债/GDP总年度变化。不同的条柱分别代表造成年度负债/GDP比变化的不同影响因素:GDP(收入)变化和债务额名义价值变化。收入变化包含(1)实际收入变化;(2)通货膨胀。由图中的阴影区域可看出实际GDP下降对负债/GDP比产生正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产生负效应。名义债务水平变化包括(3)违约;(4)因支付利息而新增的债务,(5)其他借款的增减。违约造成负效应,利息支付产生正效应,而其他新债务可能产生正或负效应(取决于是偿还还是新增了债务)。
良好的去杠杆化(当经济均衡增长时,负债/收入比下降)  如下表所示,在所有的去杠杆案例中,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印刷,货币严重贬值,这都助推名义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并且使得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在通货再膨胀期间,名义收入的恢复降低了债务/收入比。在经历过持续数年经济大萧条的案例中(的美国),反弹自然也更大。
  下表显示导致负债/收入比下降的综合因素。黑点表示负债/收入比率的变化,而柱条表示这些综合因素对负债/收入比下降造成的不同影响。
  请注意,美国的名义增长率已经超过名义政府债券收益率,但仍略低于经济中的实际支付总利率(假定私人部门债务的信用利差和当前债券收益率下跌对经济中的实际支付利率有滞后影响)。结果,因利息支付而引起负债/GDP比上升的幅度略大于名义收入(实际收入+通货膨胀)造成的负债/GDP比下降的幅度,但总体方向是总体经济利率下降至名义增长率之下。  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化(经济下行的同时,债务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被消除)  您可以先通过下表中的数字大概了解其动态过程,它显示了魏玛共和国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的情况。随后下文会对该表进行解释说明。这个动态过程和其他通货膨胀的去杠杆过程(1980年代的拉丁美洲) 本质上相同。
  1921年年初赔款还是2690亿金马克,同年春天就骤减为1320亿。1922年夏,帝国停止支付赔款后,对债务进行过多次重组-1929年减少为1120亿元,在1932年债务已基本被消除。  恶性通货膨胀和债务违约对债务减少所起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梳理年美国经济萧条和复苏的各个阶段  如前所述,美国最重要的去杠杆化发生在1930年代,分为两个阶段:1930年至1932年通缩下的萧条和1933年至1937年再通胀去杠杆过程。下图表示不同年份债务水平和名义GDP的关系变化(左图)以及债务水平和股票总收益的关系变化(右图)。债务占GDP比用右侧坐标轴表示。直线表示有大规模的货币印刷。第一个阶段标记为(1),第二个阶段标记为(2)。在第一个阶段(恶性通缩下的萧条阶段),收入和信用崩溃,名义增长率明显低于名义利率,经济紧缩,同时负债/收入比上升。如图所示,这是1929年夏股票市场泡沫破灭后的状况。由于私人部门去杠杆,收入崩溃,截止到1932年底,年收入下跌率达到近30%。由于收入大跌,负债/GDP比从150%左右上升至GDP的250%(如左图所示)。这期间股票下跌超过80%(如右图所示)。1933年3月政府开始印钞,意味着第一阶段结束转而进入第二阶段。福政府取消挂钩黄金的政策后,美元一年就贬值了40%,从21美元/盎司黄金上升至35美元/盎司黄金。同时再通胀也刺激了经济活动,使得名义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1937年美联储开始采取紧缩性政策,再通胀结束,经济“再衰退”(这个用词便是当时创造的)。
  1933年3月,美联储实施宽松政策,接下来数年美元对黄金贬值并且维持多年低利率。大多数资产负债表扩张主要是为了购买黄金以维持美元价值弱势地位。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和印刷货币创造了大量货币,但并没有直接购买大量的风险资产(这点不同于现在,关于这点我们将会在下文进一步探讨)。  具体请详见下表。在“糟糕的通货紧缩下的萧条”时期,名义GDP年下降幅度达到17%,其中原因一半来自通货紧缩一半来自实际需求的崩溃,最后导致收入的崩溃。结果名义增长率比名义利率还低20.4%,负债/GDP比年增长率为32%。从1933年3月起,政府将美元兑黄金贬值,在年间增加的货币供给,大约占总GDP的1.7%。在这个期间名义增长率恢复到9.2%的水平,其中包括7.2%的实际增长率和2%的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长率上升到6.3%,超过名义利率。政府借贷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增,而私人部门则减少了债务负担。
  下表显示了造成负债/收入比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上表一致。相较GDP而言,1937年的总负债和1930年相同。在此期间,通缩和负实际增长率引起收入收缩,于是债务水平急速上升。当收入上升到1930年的名义水平时,债务负担才开始下降。由于债务得到偿付,为支付利息而产生的新借款已基本被抵消补偿。
  除了债务得到偿还,收入由下降转而上升也是私人部门债务负担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债务违约是作用较小的驱动力。
  在萧条初期,政府债务额较小。起初,因为收入暴跌,债务负担上升。1933年后,因为财政赤字变大,政府名义债务水平上升,而债务负担因收入的恢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冲。
  如下图所示,货币印刷和美元相对黄金贬值是经济复苏的催化剂。在这个时点上,价格水平由每年下降8%变为每年上升2%左右。这个例子极好地证明了印钞能减缓通缩而非促发高通胀。
如下图所示,在政府发出要对货币贬值的声明后,实际经济活动也开始恢复活跃。
当央行适度增加印钞量时,信用创造不再持续减少,而是稳定在一个低水平范围内。
  从年,在不同阶段相应的政策下,名义GDP增长率在高出政府债券利率很多的范围内波动,极大地减轻了债务负担。
此时名义GDP增长率包括强劲的实际增长率(在经济萧条情况下)和适度的通货膨胀率。
1947年-1969年英国去杠杆化过程  下图左表示不同年份债务水平和名义GDP增长率的关系,下图右表示不同年份债务水平和股票的总回报率的关系。直线表示有大量的货币印刷。第一个阶段标记为(1),第二个阶段标记为(2)。英国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产生大量的债务,二战结束后经济进入萧条期,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如图所示,从1943年底至1947年底,债务占GDP比从250%上升至400%。当1948年收入恢复时,债务负担略有减轻,1949年9月英国加大印钞量并且将英镑贬值约30%,同时将短期利率基本维持在零的水平。因此在1948年到1969年间,名义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债务水平下降约250%,股市得以恢复。
  在该阶段英国采用货币宽松政策保持低利率的同时,央行在1949年进行了大幅度的货币贬值,紧接着1950年增加了约占1%GDP的资产购买量,两者有助于使名义增长率维持在名义利率之上,而这正是降低负债/收入比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下表显示这次去杠杆化中最重要部分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其中略有差异,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1947年到1959年和1960年到1969年。
  如下图所示,多项政策同时并用使得名义GDP增长率极大地超过借款的增长率, 战后总债务得以减轻。由于GDP稳步增长,通货膨胀率在间为4%左右,使得负债/GDP比下降近2/3。为支付利息所产生的新借款因债务被偿付所抵消补偿,所以新借款的净增加量很小。如下图所示。
  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也是如此。这段期间政府新借款净增加量相对较小,尤其是在年间。下图显示导致负债比变化的影响因素。
  1990年-至今的日本去杠杆化  如下图所示,到目前为止,日本已深陷“糟糕的通货紧缩下的去杠杆化”超过20年。1989年私人部门债务泡沫破灭,政府部门债务/财政扩张开始,但政府并没有采取有力的“印钞/货币化”政策来使名义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且将货币贬值。当日本货币政策略有宽松时,名义收入增长率停滞,通货紧缩过于持久,使得原本稳健的实际增长率不断下跌。同时,名义债务增长更为迅速,推动债务水平上升,从1989年底占GDP比为400%左右上升至目前的500%,股票缩水70%左右。
  日本央行在整个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在久期调整方面只进行了少量的“印钞/货币化”,大量印钞都用在能快速变现的短期资产上。结果并没有实现再通胀,却给政府带来了可怕的债务负担。  如下表所示,货币印刷量占年GDP比重被控制在0.7%,日元兑美元汇率年均升值2.9%。结果,从1990年起,持续通缩(年均-0.5%),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1%。这导致名义增长率维持在低于名义利率2个百分点的水平,这逐步使得负债/收入比大幅上升。虽然私人部门债务保持在适度水平,日本总体债务水平因为政府借款和通货紧缩,从403%上升至498%。
  下图显示了导致债务/收入比变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累积影响,便于说明这个日本去杠杆化案例是如何发展的。在总体经济中,新借款仅指持续债务的还本付息。虽然债务违约和实际增长会减少通货紧缩带来的影响,但持续的通货紧缩仍加重了债务负担。
  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呈现温和的下降趋势,这得归功于债务违约、实际增长和利息支付后的债务。利息支付量大,通货紧缩加重债务负担。
政府部门的借款有显著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弥补私人部门债务需求不足。
平庸的实际GDP增长率和通货紧缩导致名义GDP增长乏力。
  在大部分期间内, 名义GDP的增长保持在日本政府利率的增长水平之下,使得债务负担压力持续上升。  2008年-至今的美国去杠杆化过程  和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去杠杆化产生的背景一样,经济繁荣都是由债务驱动的,此次去杠杆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先是收入收缩,紧接着是再通胀和经济增长。由于美联储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包括迅速对债务进行担保以及大量印制美元,经济萎缩期仅仅持续了六个月就结束(而1930年超过了3年)。此后因名义收入上升、债务违约和债务有所偿还,美国进入再通胀和债务减少阶段。  如下图所示,美国经济迅速进入复苏状态,“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过程”就此结束(始于2008年9月雷曼公司倒闭,止于2009年3月美联储开始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使债务货币化),这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衰退截然不同。在这一“糟糕”的阶段中,收入水平下降,债务水平占GDP比重从340%提高到占比370%,债务缩水将近一半。由于全世界众多债务都以美元计价,全球信贷紧缩和美元流动性变差造成美元挤兑,相对于一篮子贸易加权,美元升值了14.8%。出口需求比国内需求更快陷入崩溃。2009年3月再通胀之后,收入水平恢复,债务水平下降到初始水平之下,占GDP比重为335%左右,债务损失消失。与此同时,信贷市场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私人部门信贷增长率也有所提升。迄今为止,这次去杠杆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未来的关键是政策制定者要维持平衡以保持债务/收入比有序下降。
  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力度确实很大。在流动性危机中,美联储不仅降低了利率,支持基本的信贷,并且采取了一项最积极的量化宽松政策,即将资金注入风险资产。2009年3月,美联储宣布开始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置国库券和政府担保的债券将资金注入风险资产。2010年8月,第二轮量化宽松开始,美联储增持长期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库券)并于2011年秋天开始实施扭转操作。在这三个阶段,久期(一般是10年期)资产持有量每年占GDP比分别是8%、5%,随后跌至2%左右。  如下表所示,在经济紧缩时期,由于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间实体经济衰退,GDP名义增长率每年下降5.4%。收入水平的下降意味着更高的债务/GDP比水平,尤其在信贷系统崩溃后更为严重。  如上所述,2009年3月,美联储采取积极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库券,将大量货币注入经济系统(超过一万五千亿)。大量的注资以及随后的再通胀刺激了经济复苏,随后经济以3.5%的年增长率反弹。名义GDP增长率也略高于名义政府利率。尽管政府部门借贷有所上升,但由于私人部门进行了去杠杆化,债务/GDP比年下降达13%。名义GDP增长使得债务/收入比年下降12%,债务违约使其下降6%,债务偿还使其下降15%,而利息支付导致债务/收入比上升20%。
  如图所示,债务水平在经济紧缩时期有所上升,在经济扩张时期有所下降,现在比初始水平略低。由于债务水平如此之高,利息支付成为巨大的负担,但是两者随着债务偿还、缓慢的通货膨胀以及债务违约而有所缓和,其中债务偿还作用最大。
  私人部门债务/GDP比减少了约37%。虽然债务违约和通货膨胀也有一定作用,但债务偿付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非利息支付。
除了利息支付,政府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少于一半)抵消掉了私人部门债务偿还部分。
2008年-至今,西班牙的去杠杆化过程  如下图所示,西班牙正在经历去杠杆化的第一个阶段,而且是“糟糕的通缩”阶段,因为它无法“印钞或货币化”,目前仍未取得任何进展,这最终还得依靠欧洲央行。如图所示,西班牙的收入水平从2008年9月也开始下降,债务增长点从365%左右增长到近400%。债务水平开始稳定但是仍然比去杠杆化刚开始时要高。股市刚开始下降了约45%,比2008年9月还低25%。
  虽然西班牙不能直接印钞,但欧洲中央银行拿出了相当数量的货币购买西班牙的债券,而且向西班牙的银行提供流动性以防止更严重的通货紧缩。欧洲央行在2010年夏天以及2011年秋天信贷紧缩时都采取过这项支持政策。在这两个期间,欧洲中央银行投入到西班牙风险资产的货币最多时超过西班牙GDP的10%(调整至一个10年期)。这些注资主要用于主权债务和担保债券的采购,再加上短期贷款,例如近期的长期再融资计划。这次印钞,欧洲中央银行并没有使西班牙主权息差和利率下降过多,因此名义增长率还在名义利率之上(详见下图)。
  理所当然,因为可实施的政策有限,西班牙政府的政策应对速度要比美国要慢得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西班牙无法印钞。很显然,西班牙已经看到其信贷息差上升,而且上升的债务偿付成本已将债务/收入比抬高。不同于我们列举的其他案例的是,由于西班牙无法印钞,西班牙的政府债券收益率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  在西班牙去杠杆化过程中,名义增长已经为负值,因为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0.6%且实际增长为-1.1%。结果,名义增长比政府债券利息率低5.5%。按年率计算,欧元兑黄金的汇率已经贬值20%,但由于所有主要货币兑黄金都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贬值程度要小的多。  如下图所示,由于因偿还利息而产生的新借款使得利息负担加重,而且实际增长率呈负增长,西班牙的债务水平上升。在此,增多的利息支付是最大的部分,因为西班牙信贷息差的增加使得债券偿付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和债务违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债务的负担。
  虽然私人部门一直在偿还债务,即使还完债务本金,私人部门的债务仍高于2008年06月份水平(尽管最近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利率支付产生了新的借贷而且实际增长率呈负增长。
  在此期间政府使用了杠杆。虽然政府债务在经济危机刚开始时相对较低,但目前总债务还没有还完。
  在此期间,虽然有欧洲中央银行的帮助,西班牙的前景依然暗淡,因为即使实施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名义增长仍然缓慢,而且太多的调整过程需要依赖紧缩政策和债务的削减。  魏玛共和国的去杠杆化过程  在魏玛德国的案例中,恶性通货膨胀和债务违约大大减轻了严重的高额债务负担。1918年,政府结束了战争,当初为筹集战争经费而借款遗留下了巨额的债务,债务/GDP比高达160%左右。在盟国给德国强加赔款并要求用黄金支付后,政府的总债务甚至飙升到GDP的913%。1918年和1919年正值经济紧缩期,实际收入在这两年中分别下降了5%和10%。在1919年12月到1920年2月间,即经济紧缩末期,德国将马克纸币兑美元和兑黄金都贬值50%,于是收入和资产价格都有所恢复。随着货币贬值,通胀开始。
  在1920年到1922年间,通货膨胀削减了以当地货币计价的政府债务,但由于赔偿债务以黄金计价,所以这对它没有造成影响。但在1922年夏,帝国停止支付赔偿,实际上就是债务违约。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直到1932年,赔偿债务被重组,最后消失。货币的贬值让很多债权人倾向于短期贷款和转移资金,使得央行购买更多债务以便补空。这样不断的恶化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在1923年达到顶峰,并且给当地政府带来的债务占GDP比达0.09%。
  在1919年和1920年货币贬值后,德国国家银行增加了货币印刷量,而且在1922年和1923年进一步加速印刷。到1923年恶性通货膨胀末期,德国国家银行在1919年到1923年间的货币供给增加量达到百分之1.2万亿。  魏玛共和国的案例是最极端的通货膨胀去杠杆过程。在战争末期,帝国政府要么面临现金短缺的经济紧缩,要么就是增加印钞刺激收入增长。政府选择印钞和贬值来刺激经济,在1919年末将货币贬值50%,使经济走出衰退。最后,货币信心的丧失和大量的印钞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生,货币基本上一钱不值。如下图所示,货币兑黄金基本上跌了100%,而且印钞还是指数性的。债务/GDP比从913%降至0。在1919年还与GDP百分比为133%的政府待付赔款经过通货膨胀后归为零。与GDP百分比达780%的以黄金计价的赔款在1922年夏赔偿停止支付,实际上就是债务违约。我们在下表中进行了总结梳理,详见下表。
  下图表示政府的总债务及它的两个组成部分,以黄金为单位。  赔款和其他政府债务:
  如上所述,赔款以外的政府债务在通货膨胀中会迅速被削减。由于赔款部分直到1921年才强加给德国政府,这个赔款在战后仅有效存在了很短的时间,而且关于赔款的数额很久都没达成一致(在1921年初才确定了赔款数额,然后在当年春天就下降了将近50%,但仍然是个庞大的总数)。因为赔偿部分是以黄金计算的,它一直没变直到1922年德国停止支付。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赔偿部分重组了若干次,最后彻底消失。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我变得很有钱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