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空巢老人数据该怎么买保险 养老该如何规划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
&&思修社会实践论文,关于养老问题的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2013中国式的养老困局:空巢老人与如何养老
16:19:04 & | &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 | & 编辑:张琨 & | &
  原标题:2013 中国式的养老困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已近尾声。人口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破解中国式的养老困局,成为中国社会目前面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有统计显示,今年底,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在实行了多年的人口生育政策后,中国逐渐形成了“4-2-1”的家庭人口结构,“空巢老人”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
  每天早上8点半,天津的李素霞女士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10套的《健康之路》节目。今年60多岁的她说,自从1999年退休后,自己天天收看这个节目,“不为别的,就是让自己和老伴能照顾好身体。他前年得了脑溢血,又常年高血压,看看这些节目,能知道怎么控制和预防。孩子现在外地工作,只有我们俩相互照顾,少生病,也给孩子减轻负担。”
  李素霞夫妇是中国标准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大学毕业后,便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而由于工作较忙,隔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如果说李素霞夫妇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担心“老无所依”。那么,她的姐姐李素春老人则更担心他和老伴儿的养老金收入。在她看来,安享晚年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我97年退休,我老伴是07年退休,我们都是工人。我当时退休才500多块,现在才1000多块。虽然钱不多,但每个月得定期去银行取钱,例如:水电气都要交钱,每个月都得交。买菜吃饭也得花钱。再加上电话,有时还有个应酬,我还报了一个老年大学,也要交不少钱。孙子也经常来我这,上学接送也得要钱。反正这点钱几本剩不下。”
  除了经济收入,困扰李素春老人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择哪种方式养老。
  “我想在我身体还挺好的时候就居家养老,一方面给社会减轻负担,一方面也和儿女在一起。等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不太好了,我可能考虑去养老院,或者敬老院。也能给儿女减少负担。但是,我听说敬老院现在人太多,根本进不去,有的排队都排十年。而养老院费用很高,我这点退休金根本不够用。”
  像李家老姐妹这样,在养老问题上受困于无人照顾、养老收入难以保证和养老形式难以选择等等类似的问题上,反映出的正是中国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局。据全国老龄委介绍,今年底,中国空巢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1亿人;退休金问题反映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达2.95万亿;而养老机构只允许每千名老人拥有20.5张养老床位。庞大的养老需求和当前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相距甚远。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养老困局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问题将会更多。“(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没到最严重的时候。老年人会越来越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生活过的好,人们寿命越来越长。作为困局来讲,最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逐渐少了。我们的特殊情况是,老年人的人数多,另外老龄化的速度快,第三我们没有社会保障的传统。我们有的就是城市一小部分人。”
  专家的一席话无疑令人们对养老形势更为忧虑。中国应该摆脱这个困境,解决之路的方向在哪里?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建议,中国曾成功应对过人口生育高峰,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来解决养老问题。“你比如50年代人口增长的很快,我们建了大批的幼儿园、托儿所、小学,这不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吗?教育基本还是做得不错的。现在5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都进入老年了,要建立养老的服务体系,建立社会服务体系,所以还是能够建设的。”
  对于专家的建议,中国政府业已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进行应对:城乡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依托;同时,农村养老服务建设也从财政和资金方面予以加强。
  今年以来,先后实施和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养老问题的诸多措施:“以房养老”、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完善社保转移接续等。同时,还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有一些老年人在家庭、社区缺少服务提供者,或者缺少机构服务方,老年人进养老院难。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是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为了应对养老困局中人口结构这一难题,改善“养儿防老”的政策也已悄然启动。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单独两孩”政策,中国卫计委表示最早明年初实施。期待在全社会的努力下,中国的养老困局能够尽早解决。
更多新闻v&& 14:16:00v&& 14:12:37v&& 14:09:31
•&•&•&•&•&•&•&•&
•&•&•&•&•&•&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切实关爱空巢老人_网易新闻
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切实关爱空巢老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中午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节目《今日点击》。我是主持人骆萍。
各位听众,今天是号,星期三,农历二月二十,首先来关注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的嘉宾: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和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唐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志恒。
二位嘉宾一位是养老问题专家,另一位是社区工作者,肯定都接触过不少空巢老人,听了刚才节目回放中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你们的内心感受如何?你们觉得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哪些困难?
何志恒:老人为了社会和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工作年华。但人要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法逃脱不了。树有根,水有源,养育之恩不能忘,赡养老人是每位儿女应尽的法定和道德责任,当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杨红娟:“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生活照料上的,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不方便;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心理上,比较孤独,这个有一个说法,就是“空心综合症”,表现出对生活的悲观、恐惧,不良的情绪比较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是每个空巢老人的生活都是寂寞和失落的,节目中的李玉华老人就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实和井井有条,来听下面这位听众的感慨。
西安听众 王女士:“要改变空巢老人这种现实状况需要时间,但是老人们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把生活丰富起来,学学自己以前想学没有学成的东西,做做手工、画个画,或者趁着腿脚还利索,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看。不要把全部希望动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生活在自己手上,怎么快乐过自己说了算。”
这位听众的意思是要想乐享晚年,老人自身首先要转变观念,何主任和杨老师,你们觉得老年朋友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子女和社会又该如何帮助老人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何志恒:人老了,有时候也喜欢热闹一些,我们唐园社区针对不同老人的爱好组织了保健操队、太极拳队。作为老人本身,一是刚刚退休的老人,回到家有一种失落感,这需要自己转化,还有一种是年龄更大的老人,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个一群老人共同活动的环境和气氛。
杨红娟:老人有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这个词原来主要针对青少年,青少年如何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如何和睦相处。老人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因为他原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到最后逐渐回归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怎么认知自己,定位自己和其他人、和社会、子女的各种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把这种关系处理好。有很多研究表明,“再社会化”比较好的人,往往他的幸福感比较强。
其实不难发现,凡是对新事物仍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老人,心态一般都是比较健康的,因此老人也需要“充电”,也需要参与集体生活,积极融入社会,何主任,我们唐园社区为老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多不多?杨老师,在这方面,政府和社会能做哪些努力?
何志恒:我们唐园社区针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爱好,组织有老人保健操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合唱队、秦腔团、豫剧团、象棋队等社区群众组织。
杨红娟:政府应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服务,政府都应该主导。比如说,针对老人,建立了全民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起码对老人的经济上和身体健康上的支持,我们已经具备了。通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不同类型、个性化的需求。
西安的枫林绿洲小区做出了“组织志愿服务敬老”这样的大胆尝试,从节目中看效果还不错,有评论认为志愿者服务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杨老师,您如何看待?如何让老人享受到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
杨红娟:志愿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我们的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志愿者服务在我们社会有产生的土壤,主要是我们要搭建一些平台,志愿者想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的时候,就能找到服务的对象,把自己的时间配置出来。这一点,主要在社区,把供需双方的信息建立起来。
主持人骆萍:除了枫林绿洲社区,西安唐园等附近社区也做了不少积极的尝试,包括组织志愿者服务,包括开设老年餐厅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我们《今日点击》节目也一直在关注养老问题,从我们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涌现出了不少养老敬老的新举措,像以前曾报道的“时间银行”等,二位嘉宾比较看好哪种新举措?认为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新的尝试?
何志恒:老年餐厅我们做过尝试,很不成功,包括我奉献自己100多平米的房子,居委会提供水电补助,都没能开起来。我的体会老年餐厅要走社会化经济规律之道,因为老人毕竟有自己的退休金,这本来就是用来养老的,不能让政府另外背负全社会养老的责任,经营者可以优惠照顾老人就餐,不能存自己的钱让别人提供免费服务嘛,需要转变观念。
杨红娟:现在到了一个信息化时代,把老人的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和我们的服务连接起来,这样的一个平台一定要建立起来。
最后,再来听听两位子女的心声:
咸阳听众 李先生:“每次看到有关空巢老人的报道,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他们辛苦养大子女,却在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得不忍受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我的父母一直在我身边,虽说不是住在一起,但是在一个城市,随时照看很方便。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把父母接到身边来,让他们安安心心度个晚年。”
渭南听众 徐女士:“以前不觉得离父母远一点有什么,觉得年轻就要闯荡一番,然后有了家、有了孩子,从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上就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但是身为“漂一族”真是身不由己,所以我就希望各种社区养老、家庭养老能越来越完善,我还希望企业单位,多多照顾父母不在身边的员工,能给他们在探父母的假期上多一些宽松。”
这两位的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当下以“421”为主的社会结构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问题将成为普遍现象。关爱空巢老人,破解养老难题,需要家庭、社区和专业养老机构三方的力量,你们觉得,政府、社会、家庭和养老机构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起哪些职责?
杨红娟:政府应该在社会养老体系中,有一个主导和兜底作用,另外一方面,把社会力量吸引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来,服务更多的老人。
听众朋友,到2030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两亿,空巢老人的比例将高达90%。“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要想让空巢老人们过上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生活,必须切实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远在他乡的子女们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爱;而空巢老人们也需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和生活规划,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得更充实更快乐!
感谢各位收听今天的广播评论节目《今日点击》。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节目编辑:贾晗、李荇、梓涵、勇军、婧婧、方明。节目主编:骆萍;监制:刘天鹏、史宝军。总监制:黄寿先。)(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本文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空巢老人如何养老?(组图)_网易新闻
空巢老人如何养老?(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唐根兴老人喜欢一个人读读书。老人展示爱心门铃。  10月是今年的敬老月。月初,丁家湾一独居老人跌倒公厕再没有醒来,在敬老月一开启,就抛出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那些空巢老人过得怎么样?
  本周二,本报报道,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发布《扬州市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报告》,调查发现,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外,被访者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占重达98%以上;同时,居家养老是老人们首选的养老模式。空巢老人究竟有哪些具体需要?如何做好“居家养老”?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见习记者 王张庆 朱轩卿 记者 仲冬兰
  抽样调查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居住区域上明显“分化”
  老城区一社区老人占1/3
  “根据最新统计,我们社区总人口9864人,其中60岁以上的超过3120人,占到三分之一。”维扬区梅岭街道漕河社区是一个以老小区、老庄台为主的社区,目前该社区老年人口的比例还在逐渐增大,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124人。
  这可能还不是市区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社区,漕河社区由于周边名校多,成套老小区多,和老人一起居住的子女还不算少,而在以老式平房为主的老城区,大片区域居住的多是空巢老年人,年轻人大多搬到新小区住了。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在新大原巷采访时,走访了多个家庭,多是只有老人在家。据他们介绍,附近住的几乎全是“空巢”老人。
  据广陵区汶河街道石塔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城区的空巢老人数量多,主要是因为子女买了新房大多搬走了,而老人对长年生活的老房子、老邻居感情深厚,住在老房子里的便以老年人居多。
  邗江区贾桥社区由百祥园、金水桥花园、富丽康城、保集半岛、月亮园等新小区和1个拆迁安置小区百吉苑构成,现有居民约1462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7名,80岁以上的老人49名。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老城区来说,小区越新,居民整体上也越“年轻”。
  入户探访
  市区“空巢老人”12.4万人,高龄困难者1.8万
  不少老人
  “宁愿”一个人住
  最怕遇到急事没有人照应
  根据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市区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约有12.4万,占老年人口的14.5%,其中独居老人又占“空巢老人”的30%以上,高龄困难的“空巢老人”约有1.8万。
  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下面记者带您走进几户空巢老人家中,品味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物:赵奶奶,70岁
  家庭状况:老伴已离世,儿子也早逝
  猫与电视排解寂寞
  周二下午,记者来到观风巷赵奶奶(化名)的家。
  屋内很静,轻轻传出电视机的声音,门口拴着一只小猫,并不惧生。看得出来,老太太很乐意同记者聊天。
  赵奶奶得知记者过来要同自己聊天。周围挨着的两三户邻居房门紧闭,“他们白天都不在家,我一直敞开门给大伙儿看门!”赵奶奶说。
  交谈中得知,20年前,赵奶奶的老伴就离开人世;10年前,她唯一的儿子也不幸出车祸英年早逝。“我这个哮喘病,就是儿子没了之后得上的。”老人讲起来语气很平静。
  她抱起门口拴住的小猫向记者娓娓道来,前年自己哮喘好一些的时候,曾养过四五只猫。“都是流浪猫,看它们怪可怜的,就把它们留下来养了。”赵奶奶又有些伤心地说,可是猫吃饱之后就又跑了,“猫不像狗那么忠诚,留不住的。”唯一剩下的这只小猫,赵奶奶一来担心它把邻居家弄脏,二来也怕它跑走,就用软绳拴了起来。
  “过去我给猫都起了名字,‘小丫头’、‘坏家伙’……”赵奶奶说。天气冷时,赵奶奶还会灌好热水袋给小猫暖身子。“在我眼里,它们都是我的孩子。”
  如今每天,赵奶奶凌晨4点多就起床。出去散步透透气后,简单买个菜回来洗菜烧饭;中午过后,赵奶奶一般会将电视打开,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电视从下午开到夜里。现在我夜里容易醒,一醒来就难入睡。有时夜里两点醒来,我把电视打开看会儿,困了再躺下睡。”赵奶奶说,电视开着,有声响在,也就不会显得过于冷清。
  人物:高奶奶,91岁
  家庭状况:儿子很忙,孙女在外地
  就怕“睡过去”没人知道
  在居家养老服务员李阿姨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新兴巷的高奶奶的家。
  高奶奶的儿子很忙,孙女在外地。才十月中旬,老人已经怀揣热水袋。她说自己心脏不好,患有心肌梗塞,颤巍巍拿给记者看一盒盒诸如“血塞通”的药片,“如果不捂个热水袋,手指头血脉不通就像个紫萝卜。”
  记者问高奶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开始絮絮叨叨地讲开,“住前面1幢的一个老人,也是一个人在家住,夜里睡一觉人就没了。”这个事情,她前后反复说了三遍。
  为高奶奶服务多年的李阿姨深知她的心思,说,高奶奶只是希望,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身旁的人就能发现,而不是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自己一个人,连拨120都来不及。
  在交谈过程中记者接到电话,才接了两三分钟,老人就明显不高兴了。她同李阿姨不满地讲,“她(指记者不睬自己)跟别人讲电话去了。”后来李阿姨悄悄告诉记者,老人的心情说变就变,高奶奶就在上午还莫名其妙地大发了一顿脾气。
  习惯了,
  和儿子住
  反而不自在
  人物:蔡老太,85岁
  家庭状况:老伴去世,两儿两女
  85岁的蔡月兰一个人住在窦庄新村18栋102室。周五上午,记者去采访时,蔡月兰正坐在门口剥白果,“女儿前天来送的,说磨豆浆的时候可以放几个进去。”
  蔡月兰原在八里农村务农,老伴在扬州退休以后,她就住到扬州来了,帮助大儿子带孙女,“刚来扬州时我才53岁。”把孙女儿带到6岁,此后就一直是老两口一起生活,直到4年前老伴去世。
  “以前看电视看不懂的地方,老伴给我讲讲,突然变成一个人了,心里很难过。”幸运的是,蔡月兰住在一楼,又是老人比较集中的老小区,白天邻居们经常聚到她家门前聊聊天,白天基本不会孤寂。
  老太太如今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6点多起床,然后出去走走;上午买买菜,和邻里聊聊天;每天下午看半个小时的扬剧,晚上看一会儿电视,8点多就上床休息了。社区、邻里都很关心她,特别是对面楼栋的一个邻居,“早晨看到我没有起床,都要特意过来喊喊我,对我着实不错。”老太说。
  尽管已85岁,但蔡老太耳聪目明,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洗衣机、冰箱、电饭锅、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也都一应俱全。
  习惯了一个人生活,蔡老太说,和子女一起住反而不习惯,吃住都不适应。蔡月兰有两儿两女,也经常来看看她,在上海的小儿子前年还把她接过去住了一段时间,但她觉得还是自己生活方便,吃住和子女们都有很大“代沟”,因为老太太基本不吃荤,喜欢把饭煮得烂烂的;也不习惯爬楼,每上一次楼,心里“扑通扑通”跳半天。
  虽然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蔡月兰还是很怀念农村老家,“要是在农村生活就更好了,都是乡里乡亲,出了门就是熟人。”
  入户探访
  超八成家庭两代人分开居住
  “空巢”老人
  为何越来越多?
  城北某社区服务大厅有5名已婚工作人员,只有1个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其他4人均分开住。“绝大部分家庭如今都是两代人分开住,各有各的生活空间,也避免了矛盾。”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超过80%的家庭是两代人分开居住,空巢老人逐年增多。
  老人说
  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家住月亮园朗月苑的唐根兴老人今年85岁,退休前曾是兴化中学的校长。他只有一个女儿,住在百祥园,离老人住处不算太远。
  老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单住,是因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他牙齿不好,硬的东西吃不进;早晨起床很早,也怕吵了子女的睡眠。于是,从2001年起,他就开始了独居生活。
  “都习惯了,老伴1998年就去世了,这么多年一个人过过来了,慢慢地也就适应了。”据了解,老人每个星期会乘公交车去女儿那边团聚一次,女儿也会不定时过来看望。
  老人说,等他“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再去女儿那住,但现在还不想,就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子女说
  希望生活自由一些
  刘女士和婆婆一起居住时,婆婆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但刘女士还是希望分开住。“婆婆很能干,也很强势,和婆婆住在一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婆婆每天为我们做这么多事,我们也心有不安。”
  刘女士说,分开住以后,自己和爱人早晨在街上随便买点早饭,中午晚上有时不想做饭,就在外面简单吃点,而婆婆总是每天做很多菜,夏天看到婆婆忙得浑身是汗,刘女士总觉得过意不去。此外,由于平时生活上有一些小细节,刘女士往往注意不到,婆婆除了帮助做,还会说出来,“久而久之,我总觉得有点紧张。”
  在刘女士的坚持下,两代人最后还是分开住了,刘女士说,现在自己被子可以经常不叠,一天的碗碟可以留到晚上一起洗,因为随意,心里也感到轻松多了。
  养老之道
  扬城各社区积极探索居家养老之路
  居家养老服务城区全覆盖
  思考:子女不能全靠志愿者代劳
  “家庭养老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养老方式,社区提供养老助老服务,机构养老为补充。”市老龄办有关人士认为,对于扬州的老年人来说,约有90%的老年人仍是家庭养老,同时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今,我市一些社区,也探索出一些独特的居家养老模式,或可值得借鉴。
  居家养老服务将覆盖城区
  城北乡安平社区有空巢、独居老人108人,约占社区老年人口的20%,其中独居老人有五六人。
  对于这些老人,社区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关爱,包括上门走访,帮助买药,安排社区医生结对等等。“除了社区提供的免费服务,也期待政府更加重视养老这一块。”安平社区负责人表示。
  市老龄办有关人员介绍,根据有关规划,市区近期将计划建成7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农村要覆盖35%以上的区域。
  “爱心门铃”遇急事也不怕
  2005年,石塔社区工作人员找到一种无线门铃,将铃一端插在志愿者家中的电器开关上,小的开关遥控器一端让老人随身携带,只要老人用拇指轻轻一摁开关,志愿者家中便能听到铃声,及时赶到老人家中。这被称为“爱心门铃”。
  不少老人通过“爱心门铃”获得了及时救助。集贤一村7幢3楼的孤老王富江,突发高烧,上吐下泻,浑身四肢无力,摁下床头的电铃按钮,志愿者闵正山在家听到求助铃声,立刻从睡梦中爬起来,来到老人家中,背他去医院。
  石塔桥北72岁的郁桂英老人家中也安了“爱心门铃”,和她结对的是对面楼上的志愿者王锐。“无线门铃有距离的限制。”王锐说,为此石塔社区都是在独居老人家中附近安排志愿者就近服务。
  志愿者代替不了子女
  石塔社区主要负责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广陵区试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被很多空巢老人所接受所欢迎,但是也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比如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有‘保洁’这一项,但是有老人及其子女要求服务员进行厨房油污全面清洁、对高楼层的窗户进行擦洗等等。”工作人员说,居家养老服务员是为空巢老人的子女减轻部分负担,但有些子女却本末倒置,将原本自己该尽的义务、该处理的事务全部推给服务员,将他们当成了佣人、保姆。
  “再比如服务员陪老人去医院看病、陪老人去浴室洗澡等,子女中至少该有一人全程陪同在场。”工作人员分析,老人大多身体不好,子女不在场全交由服务员陪护,一旦出了情况,子女会不会将责任全推到服务员身上?
  “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双方的共同理解配合。”工作人员说,提供服务的人士需要舍弃私心,多些爱心,极具耐心,将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来待;而老人及其子女们也不应为难和苛求居家养老服务员,“该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就担负起来。”
  不足之处
  居家养老是大趋势,如何让它更完善?
  “居家养老”,人手是大问题
  缺人手
  率先在广陵区试行的“政府保姆”,通过培训下岗职工,免费照顾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石塔社区虽然有40多户空巢、独居老人,但目前只有1位居家养老服务员常年在该社区为空巢老人进行上门服务。
  其他区目前还是以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为主。西区的金林苑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是资金不足和缺乏专业人士。“目前志愿者大多由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兼任,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凭着一腔热情,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难免会有不到位的地方。”
  贾桥社区负责人也介绍,社区目前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的困难点在于缺少专业人士,经费缺乏。她说,社区虽然有居家养老的服务,但大多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缺乏专业人士的服务,而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为老人服务,服务质量难免会打折扣。
  缺场地
  “我们这里老年人特别多,最需要的是活动场地。”前天,记者在玉器街采访时,路边的几个老年人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社区开辟老年人活动场地。因为没有活动场地,玉器街路边的简易凳子成了老人的露天聊天室、活动室,老人们就聚集到一起聊天、下棋。
  而位于老城区的社区,由于先天不足,几乎都面临场地困难的问题。前段时间,丰乐社区在楼栋间的开阔地摆放起石凳、石椅子,一下子成了邻里的聚集地。有的社区在一些大院子里设立的休闲场地,老人们没事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有的虽然插不上话,但听听别人的闲聊也可以解闷。
  “目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场地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社区办公用房本来就很紧张,有关方面应鼓励社区通过租赁或其他方式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场地问题,建议政府在这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一些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要提倡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有关人士建议。
  老人自述
  因为寂寞,有的老人一接电话就“没完没了”
  空巢老人最需要“热闹”
  买米买油体力活也要有人帮
  对于“空巢”老人们来说,他们最需要什么呢?
  平时最想有人“陪聊”
  广储、丰乐、凤凰桥是梅岭街道老年人口较多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二十户空巢老人。
  “有一对老夫妻,老太身体不好,全靠老先生照顾,老先生有点怨言,平时又没人说个话,电话一打到社区,动不动就说个二三十分钟。”“有个独居老太,80多岁了,有晚辈照顾她,但也是经常打电话到社区,一会儿说家里这个没有了,一会儿说那个没有了。”几乎每个社区都会经常接到空巢老人的电话,说了半天,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老人们就是希望有人能听自己讲讲话。
  有的老人会到社区走走,到了社区以后,往往一谈起来就没完没了,社区接待人员只得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耐着性子陪聊,“有的老人脾气很大,就像孩子,稍不满意会生气。”还有的老人经常把社区人员拉到一边,道出自己的酸甜苦辣,但不希望别的人知道。
  “帮着买米买油就好了”
  丰乐社区曾有位独居老人生病住院,虽然社区通知了其亲戚,但对方显然不怎么上心,最后是社区几名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暗地在医院轮流值班,直到老人出院。“像这样的老人虽然不多,但一旦生病住院了,就需要人陪,需要人帮。”
  对于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每到节假日社区一般也会上门慰问,陪他们说说话,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有的老人直言不讳:“这些东西(送的慰问品)我们不缺,能帮助买米买油就好了。”
  “遇到下雨天,有的生活不方便的老人会打电话到社区,请我们帮助买一下菜。”漕河社区人员介绍。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