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福特野马gt500什么系列?求型号这辆车改装过吗

福特MUSTANG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福特MUSTANG
Mustang(国内也称“”)是公司旗下的传奇跑车品牌,首款车型于1964年纽约世博会推出,上市第一年便达到40万销量,仅用20个月便完成百万销量。事实上,Mustang的出现,为行业开创了一个新的车型类别,Pony Car()中的Pony便直接来自Mustang,对美国人来说,Mustang不仅是一台车或是一个车型品牌那么简单,其早已升华为自由、乐观、勇于开拓的的代表。2014年是福特Mustang50周年,届时,Mustang也将成为“不间断生产50年车型俱乐部”的最新成员。50年来,福特Mustang已先后历经六代车型,将时尚、性能与自由、奔放的性格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经典跑车品牌。日,福特汽车宣布2016款Mustang上市。
福特MUSTANG名称由来
奔跑的野马LOGO
长久以来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一直存在多个版本,。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福特Mustang是在年开发的,备选名字包括Cougar(美洲狮),Torino(都灵),Allegro(快板),奇遇(Avventura)以及Thunderbird II(雷鸟II)
如果其中的一些名字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在福特Mustang推出若干年后,这些名字陆续被使用在其他车型上,而今它们也已经大多退出舞台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了。Mustang作为当时的第一款肌肉车的名字,是在1963年底被确定下来的。
时任Mustang设计师约翰?纳贾尔是美军P-51 Mustang战斗机的拥趸,于是推荐以Mustang这个名字来命名这款跑车。但是他的老板鲍勃认为这个名字有点太“飞机化”了而搁置这个想法。再次提出Mustang这个名字,是将这款车与奔腾的野马相关联,因为这样似乎更浪漫,象征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最终Mustang成为了这一经典跑车的正式命名。
福特MUSTANG车标演变
最早的Mustang车标草图
1962年初夏,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跑车生产厂商Troutman and Barnes当时负责生产Mustang I 概念车。与此同时,一群福特设计师聚集在数千公里之外的,研究着Mustang车标的设计草图。当时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既能够表现与Mustang相关,又能体现美国精神的标志。在诸多的设计方案中,Phil Clark设计的“飞奔的野马”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在这个草图上,除了奔马之外,还有一个红、白、蓝三道竖条纹相间的图案(美国星条旗的三种颜色),代表了Mustang的美国精神。
在Mustang概念于1962年9月确立之后,福特设计师们竞相角逐这辆四座跑车的设计工作。最终,Gale Halderman的设计从十几份草图脱颖而出,为1965 Mustang定下了基调。不过,在Halderman的设计稿中,车型名称为Cougar,而在另外十几份设计草图中,车辆也有着不同的名字。Cougar车型车标中的美洲狮最终演变成为了“飞奔的野马”,而标志性的格栅设计后来更是被人称作“马栏”。
MUSTANG木质车标
其实,围绕着车标中这头美洲狮(后来变成了“飞奔的野马”)的头应该向着哪个方向的问题,设计师们争执良久。在的设计模型中,向左和向右两个方向的车标都曾出现过。
1963年,福特准备打造第二款概念车型,最终这款车型被命名为“Mustang II”。Mustang I的车标比例对于这款新的概念跑车来说,显得有些大,因此设计工作室模型师Charles Keresztes和Waino Kangas为Mustang II和1965年的量产版Mustang设计了新的车标。照片中Keresztes正在为1974年量产版Mustang II车型进行车标改进工作。
狮头或马头的朝向问题一直困扰着设计团队。原型车采用了马头向右的造型,原因是在符合人们在跑马场观看赛马时的习惯。
最终,被称为“Mustang之父”的李?艾柯卡认为“Mustang是野马,不是普通的赛马”,而设计师Gene Halderman也认为马头应当向左。据说广告公司的客户主管Frank Thomas当时曾表示,“Mustang表现了那种冲向广袤空间的精神,是真正的美国车”。尽管没有准确的结论,许多传言认为,向左的马头昭示着“冲向西部”的开拓精神。
1965量产版Mustang上的“栏中野马”车标。与Phil Clark最初的设计不同,这匹“野马”的头部和颈部更平,尾部翘起与背部几乎成一条直线。
1965-66 Mustang车型轮眉上的Mustang标志首次使用了红、白、蓝三色彩带设计。这个后来被沿用至今的设计是由当时的模型师Wayno Kangas设计完成的。
1974年推出的Mustang II,轮眉上的标志将奔腾的野马首次叠加在了罗马数字“II”上,马头和马尾的造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奔腾的野马配三色彩带”的标志设计在年间并没有出现在基于Fox车身平台的车型外观上。直到1994-95车型年推出的 Mustang车型上,这一经典标志才重新回归。
多年来,出现在Mustang轮眉上方的标志采用过多种设计,包括40周年和45周年版本,以及2009年的“Warriors in Pink”粉色战士版本。设计中的“粉丝带”图案意在支持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
最新的Mustang标志造型更加简洁,肌肉感更强。
福特MUSTANG车辆型号
第一代福特Mustang()
传奇车型诞生
第一代福特MUSTANG车型
1960年代初,美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消费者结构巨变,战后婴儿潮一代正在变成汽车消费主体,他们的购车需求和其父辈大相径庭。一个由福特汽车各部门精英组成的特别工作小组在位于底特律迪尔伯恩福特总部附近的Fairlane酒店召开了一系列头脑风暴会议,会议目标只有一个——如何顺应潮流推出一款受年轻一代欢迎的全新车型(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后这款叫做Mustang的全新车型几乎受到了所有年龄层客户的青睐)。
这一小组很快明确了这个全新车型的定位——它将是一款拥有时尚运动外观,价格平易近人的紧凑轿跑车。针对这一定位,福特汽车设计部门很快忙碌起来,众多设计小组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做成油泥模型,经过层层讨论和筛选,最终设计师Gale Halderman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代Mustang量产车的原型基础。
第一代福特MUSTANG
Halderman的设计被称为Cougar(美洲狮),当时车头上甚至还使用过“美洲狮”作为标志,这一设计的椭圆形头灯灵感来源于福特在欧洲市场上享有盛名的Taunus车型。当然,“美洲狮”这一名字和标志在最终量产版本的Mustang中并未被采用。
经过福特团队的反复论证、修改,第一代量产版Mustang于日于纽约世博会正式发布,该款车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军P51型Mustang战斗机。
1964年秋,福特正式向市场发售第一代Mustang量产车型,首批推出的车型有3.3L、4.7L两种排量。该车型仅上市一天,订单竟已超过2.2万份。上市第一年便达到40万销量,仅用了20个月便达到百万销量。
MUSTANG帝国大厦
日,一台最新款的敞篷版福特Mustang出现在当时世界最高、也是最有象征意义的大楼——86层观景台上。为了做到这点,福特工程师将该车大卸八块装进电梯,随后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楼顶不留痕迹地将车辆重新组装起来。这一高调的营销手段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并帮助福特Mustang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销售奇迹。
第二代福特Mustang(1973 - 1978)
应时而生承上启下
第二代福特MUSTANG
1970年代,导致美国市场油价飞涨,再加上对排放规定更为严苛的新环保政策出台,使得美国各车厂纷纷转变策略,以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同时发动机排量更小的车型迎合市场需求,第二代福特Mustang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时而生。
相比初代车型,第二代福特Mustang在推出初始并未采用V8发动机,然而得益于更轻巧的车身,其搭载的2.3升四缸发动机与2.8升V6发动机依然提供了充沛的动力和丰富的驾驶乐趣。1975年,V8发动机再次回归Mustang车型。1977年推出的改款车型搭载的V8发动机仅在1800转时便能输出335牛?米的强大扭矩。事实上,除开车身及动力系统的变化,第二代福特Mustang在配置上的超前性也值得一书,车型当时标配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前轮碟刹系统,以及完备的内饰配置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福特Mustang II King Cobra
虽然出生在美国经济相对暗淡时期,消费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更小车辆的尺寸和发动机排量上,性能车爱好者钟爱的大排量大派头车型风光不再,但第二代福特Mustang以其紧贴市场需求的定位延续了第一代车型的流行势头——上市首年便售出近30万台,并在其5年的生命周期中不断精进,保持畅销。美国专业杂志《Car and Driver》更是在1974年将“年度车”称号颁给了第二代福特Mustang。
“如果从Mustang的整个历史来看,第二代Mustang并不是抢眼的一代,然而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综合评价,第二代福特Mustang至关重要,”车型传记《Mustang王朝》作者John Clor评论道,“正是有了第二代车型审时度势的顺时而变,Mustang车型及品牌文化才得以保留并实现平稳过渡,从而最终铸就了这一不间断生产50年的经典车型。”
第三代福特Mustang(1979 - 1993)
1982福特MUSTANG GT
20世纪70、80年代,是美国史上第二次经济“萧条”阶段,福特应时而变,以更小、更轻、更省油的第二代Mustang维持了第一代车型的热销势头,早在1975年,福特便开始筹划第三代Mustang车型,以迎接80年代的到来。关于新车型的定位,福特团队内部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轻省的紧凑型车?豪华的个人兜风车?还是因现实而妥协的性能肌肉车?有一点是肯定的,第三代Mustang将与第二代车型完全不同。
最终福特决定基于旗下Fox中型车平台开发第三代Mustang,相比第二代车型,福特对新车所设立的核心目标为“更优操控性,更大车厢空间,更低风阻,更轻重量”。各设计小组沿着这一方向给出了多种方案,早期方案仍然沿袭了第二代的特征,只是被做得更加流线和低矮运动,其它方案则纷纷走向了极端——更大的个人豪华车、为了省油而出奇紧凑的车型,甚至还有木质旅行车版本方案出现。
这一切随着设计师Jack Telnack回归迪尔伯恩而发生转变,Jack Telnack曾被外派至福特澳大利亚,后任职福特欧洲设计副总裁,是福特设计团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最终于1980年成为福特全球设计副总裁。
1975年,Jack Telnack开始领导位于迪尔伯恩的第三代Mustang设计小组,在看完之前设计方案的全尺寸模型后,他大声对设计团队发问:“为什么更流畅、更欧化的设计都仅停留在草图上,而墨守成规的方案却最终成为了全尺寸模型?”其实他明白,造成目前现状的根源在于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 福特汽车创始人一世的孙子,时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 的个人好恶被设计团队放大成设计准则和戒律,这无疑成为创新的桎梏。Jack Telnack决定放手一搏,他鼓励团队放下顾虑,在设计中大胆加入欧式元素,并作更多新的尝试,这激发了设计师团队的创作热情,从1976年开始,更多的新颖设计方案开始涌现。
Jack Telnack的大胆尝试笑到了最后,他主导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选中成为第三代Mustang量产车的雏形,当然,最终方案也糅合了来自其它设计团队的元素——后倾的前格栅、百叶窗式侧后方隔栅、封闭式四头灯、楔形发动机盖均成为第三代Mustang的标志性设计。
1985福特MUSTANG SVO
1978年,福特正式向市场发布第三代Mustang,消费者看到的是一款不落窠臼的全新设计车型,延续了美国车的气势,却融入更多欧式风格,车厢内部更加宽敞,驾乘人员的腿部及头部空间均比第二代车型大幅增加,车重却有所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Mustang也是福特致力于降低风阻系数设计的首款作品,快背版本的风阻系数只有0.44,这在当时业内首屈一指。楔形发动机盖加上更高的车厢座椅,使驾乘者拥有更好的视野。福特设计师甚至为该全新车型重新调整了经典的奔马标志,使之更加具有肌肉感。
第三代Mustang在动力总成上保留了第二代车型的2.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2.8升V6发动机及5.0升V8发动机,并新增一款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拥有接近V8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更加优异的燃油经济性,丰富的动力总成选择加上更加轻巧的车身,使第三代Mustang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危机再次来袭时,得以继续维持可观的销量。
基于Fox平台的第三代Mustang车型从1978年发布到1993年停产,连续生产逾15年,是Mustang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车型之一,共计销售超过260万台,在当时的市场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基于此代车型福特陆续推出了系列特别版本,包括1982款Mustang GT(搭载最大功率117千瓦高功率版5.0升V8发动机),1983年开始重新发售的敞篷版Mustang,1984年限量发售的Mustang SVO(搭载高功率版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49千瓦)以及1993款Mustang SVT Cobra(搭载最大功率175千瓦,峰值扭矩380牛·米的5.0升V8发动机)。因其轻量化紧凑车身,第三代Mustang至今仍是众多直线竞速爱好者心头好。
第四代福特Mustang(1993 - 2004)
1994福特MUSTANG敞篷
第四代Mustang的研发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叶,期间美国经济跌宕起伏,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第四代Mustang于1993年正式面市之前,有两款产品不得不提——1978年发布的第三代Mustang和1989年发布的福特Probe车型。
1978年发布的第三代Mustang是福特应对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及消费者需求变化而给出的答案,基于Fox中型后驱平台开发,被认为是福特崇实求新之作。然而,随着1979年美国第二次石油危机再次来袭,限量供应的燃油、高得离谱的油价、等待加油的车队长龙,这些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留在美国消费者心中的伤疤再次被揭起,社会开始弥漫一股悲观氛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为此特地发表了主旨为“自信危机”的电视讲话,号召民众坚持信念,重拾信心,乐观面对困境。在汽车市场上,大量采用前驱及小排量发动机的日本和德国车型,依靠便宜省油的特性得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福特汽车高层意识到这点,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基于福特与马自达联合开发的全新平台设计一款前驱Mustang车型,这款车型上市后将采用“Mustang”名称,而基于Fox后驱平台的第三代Mustang将继续销售,命名为“经典Mustang”。
2000福特SVT MUSTANG Cobra
1987年,随着基于前驱平台的Mustang样车开始测试,这一消息也开始在广大美国车迷中发酵,Mustang死忠们根本无法接受自己钟爱的经典美式肌肉车将采用和日本车类似的前驱结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福特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1987年,著名杂志《AutoWeek》发表了题为“下一代Mustang,对美国偶像的彻底亵渎”的封面专题,将这一反抗事件推向高潮。
所幸,福特听到了消费者的呼声,并及时调整了策略,虽然基于前驱平台的研发计划已经进展大半,不可能完全放弃,但福特高层也打消了之前将Mustang彻底“前驱化”的念头,折中的方案是,基于前驱平台研发车型被命名为福特Probe,于1988年推向市场,而于1987年经过中期改款的第三代Mustang仍然基于后驱Fox平台,两款车将在展厅里展开直接竞争,福特将Mustang未来的方向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
市场给出了明确答案。
基于后驱Fox平台的第三代Mustang销量迅速超过基于前驱平台的Probe车型,这也促使福特加速了第四代Mustang车型的研发脚步,1989年,代号为SN-95的第四代Mustang开发项目正式启动。福特双管齐下,仍然分为前驱与后驱两个平台同时开发,前驱版本基于福特驰名欧洲的Escort车型平台,福特设定的开发目标是,既要拥有前驱车型的成本优势,又不能在动力上有所妥协,毕竟,这是一台Mustang。然而,福特为Mustang所配备的4.6升V8发动机动力输出,对当时基于前驱平台的驱动桥来说太过强大,斟酌再三后,福特意识到,市场并不会接受一台动力普通,采用前驱的Mustang车型,1990年,基于前驱平台的研发停止,工程师们全力投入后驱平台的研发工作中。
对于第四代Mustang后驱平台的选择,福特也经过了仔细考量:启用全新平台,时间和研发成本上都不允许;1989款雷鸟的后驱平台,因采用完全独立的后悬挂结构也是一种选择,但这将增加Mustang的成本和售价,通盘权衡之下,福特决定对现有Fox平台进行升级,作为第四代Mustang的基础,为了与第四代Mustang全新设计的外观相匹配,超过80%的平台部件经过重新设计。
不同于前两代车型的折中,福特为第四代Mustang设立的愿景非常纯粹,这必须是一台拥有更加豪放特性,性能上毫不妥协的全新车型,在外观上更加运动的同时,经典的Mustang设计元素以更流畅的设计形式得以回归——车侧扇形进风口,开放前格栅饰以飞奔野马标识,三条状柱形尾灯以及双座驾驶舱纷纷出现在全新车型上。
福特对第四代Mustang的热血运动愿景从入围最终评选的三款车型代号也可见一斑——Bruce Jenner(美国著名运动员,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因穿着热裤参加比赛开运动员时尚之先),(美国动作巨星,以《》等剧中饰演的硬派形象为世人铭记)以及(电影《》中著名的硬汉人物,以高大威猛,顽强不屈,头脑冷静成为几代美国人所标榜的偶像),最终,“施瓦辛格”方案以相对平衡的设计语言,成为量产版第四代Mustang的雏形。
1993年10月,第四代Mustang如约问世,通过及时倾听市场反馈,调整产品策略,这是福特坚持Mustang本质,并在运动性能上更进一步的诚意之作,不出所料,第四代Mustang上市后“叫好又叫座”,不仅广受媒体赞誉,并实至名归获得1994年Motor Trend“年度车”称号,在市场上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销量甚至超越了福特本已乐观的预测。基于第四代Mustang,福特还推出了众多限量版及性能版车型,包括Bullitt限量版,Mach 1,SVT Cobra,及终极运动版Cobra R。
生于美国经济过山车般动荡的20世纪70、80年代,第二代和第三代Mustang车型虽然通过及时调整定位,维持了可观的销量,并使Mustang品牌文化得以保留并平稳过渡,但却非Mustang死忠心中“真正的Mustang”,所幸福特并未让第四代Mustang沿着这一道路走得更远,及时听取了消费者的呼声,作出顺应时势的改变,使Mustang重拾美式性能偶像声誉。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了“美国精神”的核心——在遭遇困境时保持乐观自信,顺势求变的同时,坚持信念,不忘初心。这也正是Mustang能够从一个车型品牌升华为美国精神的代表的深层次原因。
第五代福特Mustang(2004 - 2014)
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及经济滞涨之后,美国经济在冷战结束后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国民重拾信心,像阿甘一样不停向前飞奔,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福特在90年代发布的第四代Mustang成功顺应时代潮流,将美式跑车的豪放与性能带入全新高度。当时间行至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程序员们纷纷忙于防范著名的“千年虫危机”之时,福特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则将精力转向了Mustang的未来。
在第四代车型规划阶段,消费者对前驱Mustang的抵制使福特坚定了第五代Mustang车型的研发方向——必定将基于后驱平台开发,环顾当时福特产品线,后驱平台有二,用于生产Crown Victoria的Panther全尺寸后驱平台,以及林肯LS和车型所拥有的DEW98中级后驱平台。从车身尺寸匹配度上考虑,DEW98平台是更合适的选择。
福特对第五代Mustang项目的重视程度从其研发团队组成也可见一斑,项目首席工程师由长期浸淫于福特SVT团队,具有丰富性能车开发经验的唐浩泰担任,而设计则由福特全球设计副总裁J Mays挂帅,意料之中的是,两位均是狂热的Mustang死忠,这样的组合能给野马粉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呢?
性能车发烧友唐浩泰领衔的工程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被Mustang发烧友长期诟病的转向不足,造成此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车辆配重不均,在第四代车型上,前轮承担了57%的车重。唐浩泰的解决方案是加长轴距,最终第五代Mustang的轴距比第四代长了6英寸,这更利于将前轴布置于远离发动机的位置,这一举措使得前轮承重比降低至54%。工程团队对DEW98平台的改造远不止于此,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也是自Mustang诞生以来,首次在专属的独立平台上进行开发。
更长的轴距也给J Mays的设计团队新的发挥空间,初代Mustang那经典的长发动机罩,短尾箱比例又出现在第五代Mustang设计中。在设计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汽车市场,Mays认为一款新车必须依靠出色外观第一时间赢得消费者关注,对Mustang这样拥有丰富传承的车型,必须将经典的设计DNA毫无保留呈现,并加以现代诠释。
在经历了多轮评审之后,最终呈现的设计方案将传承与创新完美糅合,J Mays称之为“设计”。Mustang车迷们一眼便能从它身上找到那些令人兴奋的元素,同时,它的现代设计又让人耳目一新——车辆外观设计一气呵成,各外观部件之间衔接更加自然紧密,无镀铬设计及流线型保险杠的采用则超前引领了未来设计趋势。
2003年,福特在北美车展上揭幕了两款概念车型——这正是第五代Mustang的雏形。一年之后,量产版车型旋即发布,车迷们心中那匹奔腾的野马,强势回归了。第五代Mustang再次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截至日,第五代Mustang的销量已超过100万台。
2014 MUSTANG GT500
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引领下,美国经济在21世纪初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而第五代Mustang正好契合了当时美国国民的那种一往无前的乐观精神——它身上带着浓厚的初代Mustang影子,使人们回忆起那富庶的“黄金年代”,而车型整体超前的未来主义设计,则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五代Mustang成为了导演最爱的汽车道具,而这一车型形象也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风靡在国内车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六代福特Mustang (2015~)
开启传奇品牌新旅程
全新福特MUSTANG
全新福特Mustang于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六个城市同步首发。这款集聚了创新技术和全球领先性能的全新福特Mustang,为Mustang这个传奇品牌开启了全新的旅程。
全新福特Mustang设计风格,不仅成功保留了Mustang最经典的设计元素,比如长长的更具立体感的发动机盖和经典的鲨鱼嘴前脸设计,并且让车身设计更具现代感。
全新福特Mustang的独特设计包括:
· 通过降低车身高度并加大轮距,让整个车身显得更低、更宽
· Mustang 快背车(fastback)造型回归:更低斜的前、后挡风玻璃营造出更为流畅的车身线条
· 更具立体效果的三条柱形动感尾灯以及新颖的顺序闪动的转向灯设计
· Mustang标志性的鲨鱼嘴式前脸造型和福特家族的梯形前进气格栅被塑造得更具现代感
全新福特 Mustang的车内布局设计为驾驶者营造了一种如同置身于飞机驾驶舱的感觉。这也让驾驶者所需的各种车辆信息一览无余,并且操控触手可及。全新福特Mustang的配置大幅提升的同时,其在工艺和做工上面也达到了历代Mustang车型上的最高水准。全新福特Mustang的仪表显示采用了更大、显示更清晰的仪表盘,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此外,各种按键和旋钮均采用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通过增加车身宽度以及采用全新的后悬挂系统设计,全新福特Mustang为车上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充裕的驾乘空间,以及造型更加合理、甚至能够容纳两个高尔夫球包的行李厢。
无论是外形、操控和排气声音,Mustang身上的每一个元素都能激发出驾驶者强烈的驾驶欲望。全新福特Mustang将为驾驶者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选择,福特全新的2.3升EcoBoos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和一款动力更加强劲的5.0升V8发动机。
全新福特Mustang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前、后悬挂系统。在车辆的前部,新设计的平台式前副车架有效提升了车辆前部结构坚固性的同时降低了车身质量,为转向控制的预判提供了基础,从而全面提升操控和转向性能,以及驾乘舒适性。
同时,全新的双球状连接前麦弗逊独立悬挂系统确保车辆可以适用尺寸更大、更加有力的刹车系统。全新福特Mustang共配备了三套刹车系统,将是Mustang历史上制动性能最为出色的车型。
全新福特Mustang的后悬挂系统也采用了全新的integral-link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挂设计。整个悬挂系统的结构、弹簧、减震装置、套筒都经过针对性地调校,从而满足高性能车的驾驶需求。全新的铝合金后转向节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
全新福特Mustang搭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先进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他们驾车中所需要使用的信息、控制和连接服务。从标配的无钥匙智能进入、一键式智能启动系统,以及支持MyFord Touch功能的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和MyKey安全系统,到消费者可以选装的Track Apps实时车辆信息监测程序、MyColor可变色仪表盘、Shaker Pro音响系统等,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自行选定。
疾速狂飙成就银幕传奇 福特Mustang与电影
对Mustang的银幕魅力感受最为深刻的非好莱坞莫属,这辆福特经典肌肉车至今已经在影视圈中活跃了近50年,且人气不减当年。
没有人会忘记,著名演员史蒂夫·麦昆在1968年电影《浑身是胆》中扮演的铁血警探,驾驶着一辆1968款Mustang GT390追踪杀手;而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也驾驶着2007 Shelby Mustang GT500行驶在《我是传奇》中,末日之后荒弃的纽约街道上。
自1964年上市以来,福特Mustang至今已在超过3,000部影视作品中亮相。
“Mustang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比任何其它福特车型都多,没有别的车型能够与之媲美,”来自福特全球品牌娱乐部门的Bob Witter表示。据了解,这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的福特办公室专门负责向影视剧组以及其它娱乐节目团队,推荐福特车型。
“从电影植入营销的角度来看,Mustang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Witter说。
“福特Mustang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几乎可以与当年的Model T相提并论,它是一台普通人也可以消费得起的运动型车,”Witter说,“开上一台Mustang,你不仅成为街头引人注目的焦点,更有种强烈的自我释放。而今天的Mustang依然可以做到这一点。”
电影人喜欢用Mustang来丰富角色塑造,因为这款车型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美式性格。如果导演或者制片需要让一个角色有一种很酷、聪明以及硬派的性格,最快的办法就是让他在影片中开上一辆Mustang。
麦昆扮演的Bullitt和威尔·史密斯饰演的Robert Neville在影片中都是很“酷”的角色,Mustang无疑从侧面衬托出了他们角色的性格。除了性格塑造工具之外,Mustang有时也会直接“扮演”一个角色,比如在《霹雳游侠》电视剧系列中,Mustang GT500KR就是一辆能说话、会思考的智能汽车。
霹雳游侠中的蝙蝠车Mustang
“蝙蝠车(KITT)是技术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体。它思维敏捷,非常聪明,”FGBE资深顾问Al Uzielli说,“Mustang不仅代表了一种独特的酷,它也是电影史上辨识度最高的车型之一。它还给人一种聪明、灵动的感觉,所以它来‘演’这个角色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在有些电影作品中,Mustang还是主人公的梦想车。在2007年上映、由两位奥斯卡影帝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主演的《遗愿清单》一片中,由于得知自己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弗里曼饰演的角色在遗愿清单上写下了“开一次Shelby Mustang”的愿望;在2009年上映的《巫山历险记》当中,好莱坞硬派肌肉男“巨石”强森所扮演的角色梦想就是拥有“一辆《浑身是胆》里面Bullitt开的Mustang”。而在影片的结尾,他也终于梦想成真。
“Mustang Bullitt在影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Witter介绍说,“强森扮演的角色将Mustang开走的镜头商业价值达到100万美元。”
当被问及好莱坞为什么在过去的50年里对Mustang如此痴迷时,Witter表示:“这是一辆完全美国制造的车;这是一台运动型汽车;它开起来其乐无穷;它速度很快。自从1964年推出以来,福特Mustang就与美国文化的精髓紧密联系在一起。”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50年间,福特Mustang在电影中的一些精彩出演:
Goldfinger (1964) –a white
convertible
007之金手指
《007之金手指》(1964)——这部007影片是福特Mustang“出演”的首部影片:片中一位美丽的女刺客驾驶着一台白色1964款敞篷Mustang,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间追逐着詹姆斯·邦德所驾驶的跑车,后者最终通过一个特技动作拜托了追击。
Bullitt (1968) –1968 Mustang GT390
Steve McQueen Bullitt
《浑身是胆》(1968)——史蒂夫·麦昆饰演的硬汉派侦探驾驶着一辆1968款Mustang GT390在一场历时长达9分42秒的经典追车戏中,与杀手的车辆在旧金山街头斗智斗勇。
Diamonds Are Forever (1971) –a red 1971 Mustang Mach I
Diamonds are Forever
《007之金刚钻》(1971)——肖恩·康纳利饰演的詹姆斯·邦德驾驶着一辆红色的1971 Mustang Mach I跑车,在拉斯维加斯街头成功摆脱了警察追击。
Gone in 60 Seconds (1974) –an orange 1973 Mustang Mach I
《疾走60秒》(1974)——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名保险销售员变身偷车大盗的故事。主人公被迫需要在短时间内偷窃48辆以女性名字命名的豪车。影片的下半段是一场长达40分钟的追车戏,一共毁坏了93辆车,最终一辆橘色的1973 Mustang成功逃脱。
Bull Durham (1988) –1968 Shelby Mustang GT350 convertible
《百万金臂》(1974)——由凯文·柯斯特纳饰演的一名竞技状态开始走下坡路的棒球运动员,在这部爱情体育喜剧中与苏珊·萨兰登和蒂姆·罗宾斯扮演的角色展开了一段三角恋情。而柯斯特纳扮演的角色在回忆往昔辉煌运动生涯巅峰之时,春风得意的他当时自然是开着一辆1968 Shelby Mustang GT350,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True Crime (1999) –a 1983 Mustang convertible
《迫切的任务》(1999)——好莱坞传奇演员、有着“城市牛仔”称号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本片中饰演一位酗酒如命、生活一团糟的报社记者。应主编要求,报道一位即将被行刑的死囚犯背后的故事。老牛仔虽然在这部悬疑题材影片中并没有配马,但一辆1983款Mustang敞篷跑车绝对是最合适他的坐驾。
Gone in Sixty Seconds (2000) –a silver and black 1967 Shelby GT500
尼古拉斯凯奇,疾走60秒
《疾走60秒》(2000)——这是对1974年的《疾走60秒》的现代翻拍,福特Mustang再次出镜。影片中,好莱坞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所扮演的偷车贼在金盆洗手之后却遇到了麻烦:他需要在24小时之内偷到50台车。而影片中的终极目标“Eleanor”就是一辆银黑色的1967 Shelby GT500跑车。
The Princess Diaries (2001) –1966 Mustang
《公主日记》(2001)——好莱坞女星安妮·海瑟薇在这部影片中饰演15岁的高中生米娅。本来在学校并不受欢迎、甚至常遭欺负的她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欧洲某小国的公主。得知自己的身份后,米娅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学校放低姿态,并且在16岁生日之前修好自己的1966 Mustang跑车。
Hollywood Homicide (2002) –A 2003 silver Saleen S281 supercharged Mustang
Hollywood Homicide
《好莱坞重案组》(2002)——老牌硬汉、“琼斯博士”哈里森·福特与当红小生乔什·哈奈特饰演的警探搭档在这部动作喜剧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他们驾驶着一辆2003银色Saleen S281机械增压Mustang。唯一的问题是,作为人民公仆,他们的工资怎能负担得起这台价值63,000美元的车?
Cinderella Story (2004) –a sky blue 1965 Mustang convertible
Cinderella Story
《灰姑娘的故事》(2004)——这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故事。在父亲过世后,希拉里·达芙扮演的珊曼在家备受继母的欺凌。在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后,现代版的“灰姑娘”在影片中丢失的是一部手机,而不是一只水晶鞋。达芙在影片中驾驶着一辆天蓝色1965敞篷Mustang跑车。
I Am Legend (2007) –A red and white 2007 Shelby Mustang
I Am Legend
《我是传奇》(2007)——瘟疫肆虐的末日世界,没有死去的人都变成了怪物。纽约市唯一的幸存者——好莱坞著名男演员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医生,努力寻找着应对瘟疫的解药。他的搭档是一辆红白相间涂装的2007款 Shelby Mustang跑车。
《死亡飞车》(2008)——好莱坞硬派动作影星杰森·斯坦森在这部与赛车有关的动作片中,驾驶者由Mustang改装的战车与对手展开殊死一搏。
《可爱的骨头》(2009)——西尔莎·罗南扮演的苏茜是一个古灵精怪的14岁小姑娘,聪明伶俐的她不小心陷入了坏人的陷阱,一部 惊悚剧情片由此展开。苏茜家拥有的一辆红色Mustang敞篷车充分反映了这个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品味,与稍后苏茜所遭遇的危机形成了鲜明反差。
《快车道》(2010)——洛杉矶发生的一起高速公路事故揭露出两个全女性黑帮的地盘战。一辆蓝色白条纹Mustang跑车在影片中上演了精彩的追车戏。
《亡命驾驶》(2011)——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特技车手到了晚上便化身抢匪,帮助黑帮分子驾车抢劫。影片中,瑞恩偷来了一辆黑色Mustang GT500跑车,与对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街头追车戏。
《极品飞车》(2014)——根据美国艺电游戏公司同名游戏改编。托比·马歇尔(亚伦·保尔 Aaron Paul 饰)本是一名蓝领机修工,偶尔参加地下赛车作为副业,却在一次比赛时遭陷害锒铛入狱,好友也在事故中丧生。出狱后,托比决定报仇雪恨,惟一能达成此目标的机会就是参加一项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地下赛车。伴随他的座驾正是一台Mustang GT500
.英空网[引用日期]
.amazon[引用日期]
.Ford Media Site[引用日期]
.Ford Media Website[引用日期]
John Clor.MUSTANG DYNASTY.U.S.:Chronicle Books,October 4, 2007
.Ford Media Site[引用日期]
.Ford Media Site[引用日期]
.Ford Media Site[引用日期]
.福特汽车中国.日[引用日期]
.The Mustang Source [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特野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