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UGRidea 参数提示 怎么删除90度后的数据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室内灯具光度数据 - Green Ways.PDF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室内灯具光度数据 - Green Ways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远方GO系列分布光度计测试报告
第 1 页 共 14 页
室 内 灯 具 光 度 数 据
灯具名称: SP-E40-SL-36X1W
灯具类型:P-E40-SL-36X1W
灯具规格:P-E40-SL-36X1W
制造厂商: JOY
光 源 数 据
光 度 数 据
光效: 35.46 lm/W
P-E40-SL-36X1W
峰值光强(cd)
S/MH(C0/180)
标称功率(W)
灯具效率(%)
S/MH(C90/270)
额定电源电压(V)
总光通量(lm)
UP,DN(C0-180)
额定光通量(lm)
UP,DN(C180-360)
灯具内光源数(只)
上射光通比(%)
CIBSE SHR NOM
实测电源电压(V)
下射光通比(%)
CIBSE SHR MAX
室内灯具配光曲线
空间等照度曲线(单位:lx)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随缘,惜缘,不攀缘。
TCP带外数据(URG,MSG_OOB)
blog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ordeder/article/details/
本文系读书笔记,主要参考材料:http://wenku.baidu.com/view/f04a4dff9e41.html
TCP的带外数据:
头部标志: URG位,紧急指针。
数据包中:一个紧急指针只指向一个字节的带外数据的后已字节位置。紧急数据时插在正常数据流中进行传输。紧急指针用于指出带外数据字节在正常字节流中的位置。
问题:为何不直接将一个字节的紧急数据放在紧急指针哪里呢?
答:因为TCP数据包在ip层可能被拆包,成为多个数据段。一个包含紧急数据的数据包被拆成两个数据包,那么这两个包有的tcp头部有相同的紧急指针(和UGR)。如果将紧急数据直接放在紧急指针的内存处,那么将多出一个紧急数据!所以,不该将紧急数据放在TCP头部。
同时,在拆包后,对端将收到两个包,第一个包到达的时候就知道了UGR和紧急指针。如果紧急指针所指的位置已在该包的数据段中,那么紧急数据就到达了。否则,要等到第二个包到达的时候,才能去得到紧急数据。总之,当收到tcp包的数据段已经被设置紧急URG,那么说明进入紧急状态,这时系统会通知进程信号MIGURG。之于紧急数据什么时候到达,那么要等到紧急指针所指的数据流的到达。
紧急数据的发出:
send(sockfd,"X", 1, MSG_OOB);
设当前的sockfd的发送缓冲区为:
Send_Buff: 1 2 3 4 5 6 7 8
调用send(sockfd,"X", 1,MSG_OOB);发出紧急数据X,那么发送缓冲区为:
Send_Buff: 1 2 3 4 5 6 7 8 X
情况1: 发送窗口大于等于9,那么紧急数据刚好在这次被发出,tcp包头部URG被置位,紧急指针值为10(seq)。
情况2:发送窗口小于9,那么由流式机制可知,先要将X前面的字节发出。假设窗口为6,第一个tcp包发出,URG被置位,紧急指针值为10(seq)。数据部分为:1 2 3 4 5 6
第二个tcp包发出,URG被置位,紧急指针值为10(seq)。数据部分为:7 8 X。
对端收到第一个tcp包时,检测URG可知进入了紧急状态,但是有当前的seq和接受的数据量即之和小于紧急指针的值,那么说明紧急数据还未到来。下一个包到来时,判定紧急指针与前一包是相同的值,说明是同一个紧急指针,同理通过判定指针和当前接受的数据量来确定紧急数据是否到来。
假设当前的紧急指针和前一个包的紧急指针不是一个值,那么说明有新的紧急数据到来了。
总结:URG指定程序进入紧急状态,紧急数据的发出还是在对端的发送缓冲中依据流形式发出。所以可能紧急数据要推迟到来。
奇葩的:send(sockfd,"90X", 1,MSG_OOB);
发送缓冲区为:1 2 3 4 5 6 7 8 9 0 X
由于紧急指针只能标识一个字节的数据,所以只有X为紧急数据,90将被视为正常数据。
紧急数据的接收端:
1 接收端接受到带有URG标志的数据段时:a、判断当前的紧急指针与先前紧急指针(之前数据段)是否相同。相同则是因为tcp数据包可能被分成多个数据段,或者发送端在发出紧急数据前还有额外的正常数据发送。不同,则说明进入新的紧急状态,从而通知用户进程(sigurg),即:新的第一个紧急指针才会通知用户进程。
2 用户进程中,SIGURG信号被传递给套接字的宿主。套接字的宿主设置有:
fcntl(sockfd,F_SETOWN, getpid());
3 紧急指针所指向的带外数据到达接收端后,带外数据被放置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况:
套接字选项SO_OOBINLINE未被设置(默认),这一字节的带外数据被放置在套接字带外数据缓冲区中,这个缓冲区大小为一个字节。进程读取方法:
recv(sockfd,&ch,1,MSG_OOB);
在紧急状态下,上述调用对于:带外数据仍未到达,函数返回回EWOULDFBLOCK。
在非紧急状态下,调用上述函数,将返回EINVAL。
3.2 套接字选项SO_OOBINLINE被设置,则由紧急指针所指的,代表带外数据的那个字节将会被放在正常套接字缓冲区中的最左边。在这种情况下,进程不能指定MSG_OOB
来读取这个一个字节的带外数据。这种方式在读取数据前需要提前判定下一字节是否为带外数据。
ioctl (fd,SIOCATMARK,&flag);
read(sockfd,&ch,1);
SO_OOBINLINE模式原理:当带外数据到达接受缓冲区后,套接字有特殊字段记录该紧急数据在接受缓冲区中与缓冲区头部的偏移量。当应用程序读取前面的正常数据时,该偏移量将作出修正。当偏移量为0时,表示即前被读取的字节是带外数据,此时套接字状态字段的SIOCATMARK置1。
紧急数据在发送和接受时没有特权,紧急数据时插入到普通的数据中进行流式发送的。在TCP层面(非应用层),发送端缓冲区中,只有先把紧急数据之前的普通数据发送后才能发送紧急数据。同时,在接收端只有接收到紧急数据之前的正常数据流之后,但接接受这个字节的带外数据。
URG标志紧急状态,紧急数据是否正式到达需要依据紧急指针来判定(该指针指向的位置的数据如果还未到来,说明这个紧急数据还未被接收)。
在想发送缓冲区放入紧急数据后,在该紧急数据还未被发送之前(原因见1),发送的正常数据段的tcp头部就被设置了URG标记和紧急指针(就如2)。所以接受端可能会连续接受到几个tcp包,他们的包头部URG被设置,并且紧急指针都指向同一个位置(原因有1)。对接受段而言,仅接收到的第一个URG(相同紧急指针)的数据包时,通过SIGURG通知应用程序进入紧急状态(做好接受准备)。另外,应用程序可以通过select函数,在exception参数设置要监听的套接字的紧急情况,从而实现紧急数据的主动监听。实例如下:
rc = select( ws + 1, &rs, NULL, &xs,NULL );
if ( rc & 0&& FD_ISSET( ws, &rs ) )
if ( rc & 0&& FD_ISSET( ws, &xs ) ) {
t = recv( ws, x, sizeof( x ), MSG_OOB );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当前位置: >>
钢铁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目录 1 总论 ........................................................ 1 1.1 任务来源与评价目的 ...................................... 1 1.2 评价依据 ................................................ 1 1.3 评价范围 ................................................ 4 1.4 评价内容 ................................................ 5 1.5 评价方法 ................................................ 5 1.6 评价程序 ................................................ 6 1.7 质量控制 ................................................ 9 2 用人单位概况及运行情况 ..................................... 11 2.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 11 2.2 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与落实情况 ....................... 11 2.3 生产运行情况 ........................................... 12 3 选址、总体布局和工艺、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 12 3.1 选址评价 ............................................... 12 3.2 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 13 3.3 工艺、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 16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 ............................. 32 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32 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及接触水平分析 ....................... 34 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 39 4.4 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 45 4.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结论 ................................. 65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调查与评价 ........................... 66 5.1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调查 ........................... 66 5.2 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检测与评价 ....................... 75 6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 76 6.1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 ..................................... 76 6.2 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 77 7 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 77 7.1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卫生特征分级 ........................... 77 7.2 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 78 8 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与评价 ..................................... 79 8.1 应急救援措施调查 ....................................... 79 8.2 应急救援措施评价 ....................................... 79 9 建筑卫生学调查、检测与评价 ................................. 80 9.1 建筑物结构与朝向 ....................................... 80 9.2 采光照明 ............................................... 81 9.3 采暖 ................................................... 81 9.4 通风、空气调节 ......................................... 81 10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与评价 .................................... 83 10.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 83 10.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84 10.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84 10.4 职业病防治经费 ........................................ 93 11 整改 ...................................................... 94 11.1 整改建议 .............................................. 94 11.2 整改复核 .............................................. 95 12 结论与建议 ................................................ 96 12.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 96 12.2 关键控制点 ............................................ 97 12.3 总体结论 .............................................. 97 12.4 建议 .................................................. 98 13 附表 ..................................................... 101 14 附件 ..................................................... 102 1 总论 1.1 任务来源与评价目的1.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 理规定》的要求,按当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2013 年 1 月 14 日委托唐山康健职业环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其职业病危害状况 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工作。 唐山康健职业环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受此委托后,组成专题评价组, 于 2013 年 3 月 17 日-21 日,依照《河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导则(暂行)》中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向该企业收集相关的资料,依据国 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 施及设施进行了现场调查,依据企业职业卫生特征,编制了职业病危害现 状评价方案。 2013 年 4 月 18 日-25 日唐山为民职业环境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在该企业生产运行稳定情况下,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和统计分 析,并出具了检测报告。唐山康健职业环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依据现场调 查和检测报告结果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 1.1.2 评价目的 ⑴ 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预防、控制和 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社会 发展。 ⑵明确用人单位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 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类 别,明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评价职业病危害防 护措施及其效果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 及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提出建议。 ⑶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 (2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199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5 号 (20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 105 号(1987)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52 号(2002)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6 号 (2003) ?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 号 (2005)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47 号(2012)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48 号(201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令第 49 号(2012)?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令第 51 号(2012)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24 号 (2012)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 号 ?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 号 ? 《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 号 ?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 号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 年版)》,安监总安健 ?2012?73 号 ? 《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 第 12 号 ? 《河北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三同时” 监管实施细则》 , 冀安监管 ?2012? 4号 ? 《河北省安监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的通 知》,冀安监管职健?2011?98 号 ? 《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暂行) 》 , 冀安监管职健? 号 ? 《河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暂行)》,冀安监管职健 ? 号 ? 《河北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试行)》,冀安监管职健? 号 ?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 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 年版)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 90 号 1.2.2 规范、标准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 《 工作场 所有 害因 素职业 接触 限值 GBZ2.1-200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GBZ/T160.33-2004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3 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2-2007 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 1 部分 :化 学有害 因素 》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3 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4-2007 ?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BZ/T229.1-2010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2 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4 部分:噪声》GBZ/T229.4-2012 ?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230-2010 ? 《照明测量方法》GB/T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2.3 基础依据 ⑴ 委托单位提供的《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 ⑵ 委托单位提供的《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保市职评 字( 2010 年) 06 号; ⑶ 委托单位提供的《
厂区平面布Z及地理位Z图》; ⑷委 托 单 位提 供的 《
个 人使 用 的 职 业 病 防护 用 品 发 放 记 录》; ⑸ 委托单位提供的《
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⑹ 委托单位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⑺ 委托单位提供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 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3 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 运行稳定状态下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各工作场所、主要生产、储存设施、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包括烧结厂、 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制氧厂、细粉厂、热闷厂 以及其他公共卫 生辅助设施。三期制氧厂正在施工建设,不包括在此次评价范围之内。1.4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选址、总体布局、存在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职业 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建筑卫生学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 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 防治经费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内容的调查与评价。 1.5 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生产(运行) 特点,通过职业 卫生调查、职业 卫生 检测等方法收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有关 数据和资料,采用检测表分 析法、定量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效果、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辅助用室设Z、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 理组织机构和人员、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经费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内容落实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1.5.1 职业卫生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概况、设计生产(运行、储存)能力及 实际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 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 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运行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 用室、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等。 1.5.2 职业卫生检测 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依据现行检测标准和方法,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及不良气象条件进行检测。 ⑵ 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检测 依据现行检测标准和方法,对用人单位有害因素超标的工作场 所通排风系统防护性能参数进行检测。 ⑶ 建筑卫生学检测 依据现行检测标准和方法,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采暖、通风、 空气调节、采光照明等建筑卫生学进行检测。 1.5.3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 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规定、标准对用人单位历年职业健 康监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5.4 定量分级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1.5.5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按 单元、部位列出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情况、检查结果等,编制 成表,对用人单位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 1.5.6 综合分析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相关规定、 标准对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及其合法 合规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1.6 评价程序1.6.1 准备阶段 主要为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相关 技术资料以及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 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1.6.2 实施阶段 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 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用人单位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 提出整改建议,督 促用人单位整改,进行整改复核,直至达到职业卫生相关要求。整改 建议、整改复核报告应列入报告附件。 1.6.3 报告编制 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 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报告的编制。 1.6.4 内审与交付 报告编制完成后,由用人单位组织本单位负责职业卫生、生产、 技术、环保、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有关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配 合评价机构完善现状评价报告,交付。 评价程序见图 1-1 。 接 受 用 人 单 位委 托前 期 阶 段作业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评价范围确定编 制 评 价 工 作计 划质控审查依 据 评 价 工 作计 划 开 展 评 价 工 作实 施 阶 段职业病危害因 素识别与检测职业病危害防 护设施调查职业卫生调查 相关资料收集汇 总 、 分 析 检测 结 果 和 资 料报 告 编 制提 出 问 题 及 建议 、整 改 复 查 、 做 出 结论编 制 现 状 评 价报 告内 审 交 付用人单位内审 修 改 并 提 交 正式 现 状 评 价 报 告图 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流程图 1.7 质量控制按 照唐 山 康 健职 业 环境 评 估 有限 责任 公 司 质量 管 理体 系 文 件和 建设项 目职 业病 危害现 状评 价质 量控制 作业 指导 书要求 进行 全过程 质量控制。 ⑴ 组建项目评价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 ⑵ 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采取的职 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情况,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确定评价因子, 编制评价方案,并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核; ⑶ 评价组人员经过培训,统一方法,根据评价方案要求完成评价 内容; ⑷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委托有资质的检测部门, 采用国 家现行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验; ⑸ 按 照职 业 病危害 现 状 评 价报 告编 制 作 业 指导 书编 写 评 价 报 告 并进行内部审核。 具体职业卫生评价质量控制体流程见图 1-2。 项 目 受 理 、 合同 拟 定 风险分析 签 订 技 术 服 务委 托 合 同下 达 评 价 任 务单 组 建 项 目 评 价组 报告编号控制编制评价方案 评 价 组 对 方 案审 核 项目 实施 1、 现 场 调 查 2、 组 织 材 料 收 集 3、 现 场 调 查 与 检 测 评 价 组 内 部 审核项目组内审核评 价 报 告 ( 小样 ) 技 术 、 质 量 审核 评 价 报 告 ( 送审 稿 ) 技 术 负 责 人 审核 委托方审议 质 控 负 责 人 审核 评 价 报 告 ( 正式 稿 ) 档案审查 交付委托方 原 始 记 录 、 报告 书 归 档 报告发放审查 项 目 组 修 改 评价 组 审 核图1-2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质量控制流程图 2 用人单位概况及运行情况 2.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沙河铺村工业园区 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隶属关系:隶属于丰润区管辖 行业分类: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注册资金: 3 亿元 经营范围:对钢铁行业非金融性投资;厂房、设备租赁;钢材、钢 坯、带钢、铁矿石、铁精粉、焦炭批发、零售 主要产品:热轧带钢 生产规模:年产 300 万吨热轧带钢 该企业成立于 2002 年 3 月,2007 年正式投产,总投资 27500 万 元,占地
,全员 3741 人,管理人员 597 人,一线生产员工 3144 人。根据钢铁生产特点,为连续生产,实行四班三运转制,年工 作 350 天,每班工作 8h ,部分岗位采用三班二倒制。管理后勤服务 部门采取白班兼值班的工作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在公司安全生 产处,制定了《
钢铁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专职的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1 人, 由唐山二十二冶医院负责该企业的职业健康 体检工作。2.2 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与落实情况根据 《河 北省 安 全生 产监 督管 理 局关 于做 好建 设 项目 职业 卫生 “三同时”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1?98 号第三项的要求 “2010 年以前投产的,企业应尽快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并于 2012 年年底前将检测、评价报告报本通知分级范围确定的管理部门 和当地安监部门备案”。该企业于 2007 年正式投入生产,2010 年 11 月委托保定市职业病防治所首次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2013 年 1 月 14 日委托唐山康健职业环境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再次进行职业病危 害现状评价工作。 2.3 生产运行情况该企业始建于 2007 年,是一家集制氧、烧结、炼铁、炼钢、轧 钢为一体的钢铁企业,年生产热带钢 300 万吨。主要职业危害防护设 施目前运行正常,生产期间无重大突发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发生。3 选址、总体布局和工艺、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3.1 选址评价3.1.1 自然环境 ⑴地理位Z 该企业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沙河铺村东北部,厂区中心坐标为 东经 117°31′,北纬 38°55′。企业选址不属于自然疫源地。 ⑵气象条件 该企业所在地区处冀东平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 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全 年平均气温 10.8℃,极端最高气温 39.8℃,极端最低气温-17.8℃;全年主 导风向为西风,最小频率风向为北风,静风频率为 6%,全年平均风速 2.1m/s,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北偏北风。该企业所在地全年风见图 1-3。图 3-1 3.1.2 社会环境该地区全年风向玫瑰图该企业位于唐山市丰润区西北部,七树庄镇沙河铺村东侧,周围为农 村环境,厂址附近多为空地和农田,东南距曹家洼和尚古庄村约 2.0km, 东北距豆各庄约 2.0km,西北距杨官林约 3.0km,西南距闫家铺 2.2km、距 沙河铺 1.5km。地处 102 国道的北侧,与京沈公路、102 国道、112 国道相 连。周围无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地,没有机场、通讯设施和 军事设施。 3.1.3 结论 该企业的厂址选择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的要求符 合情况见表 3-1。 表 3-1检查依据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2选址评价检查表检查结果 该企业选址为 非自然疫源地。 评价卫生要求 工 业 企 业 选 址宜 避 开 自 然 疫 源 地 ; 对于 因 建 设 工 程 需 要 等 原 因 不能 避 开 的 , 应 设 计 具 体的 疫 情 综 合 预 防控制措施。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 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 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 区,建设工程需要难以避开的,应首先进行卫生学 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设计 单位应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期间 和 投 产 运 行 后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救 援 预 案 。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 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规 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 互影响。对于目前国家尚未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的,宜进行健康影响评估,并根据实际评估结果作 出判定。 表 B.1 中 , 风 速 2 ~ 4m/s , 炼 铁厂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标 准 为 1200m , 烧 结 厂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为 500m 。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Z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 应 避 免 不 同 有害 因 素 产 生 交 叉 污 染 和联 合 作 用 。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3该企业 不存在 生或存 健康的 设施。选 可 在 场址 能 危 所内 产 害 和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4该企业所在地 夏季最小频率 风向为西北偏 北 风 ,周 围 村 庄 最 近 距 离 为 1.5km , 符 合 国 家规定的卫生 防护距离。 该企业周围不 存在其他企业, 无交叉污染和 联合作用现象。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5符合3.2 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3.2.1 平面布置 该企业按照生产工艺、物流便捷,以南北向、东西向道路相隔成 不同功能区。 办公生活区位于厂区南部, 生产区集中位于厂区中北部, 其中石灰窑位于生产区的东侧,制氧厂位于生产区的西南侧(三期制 氧厂正在施工建设,不包括在此次评价范围之内),炼铁厂位于生产 区的西北侧,烧结及竖炉位于生产区的北侧,炼钢和轧钢位于生产区 的南侧。总平面布Z简图见图 3-2,其总平面布Z图见附件三。北 预留场地 二期喷煤 3#高炉 竖炉 细 粉 厂变电站料场2#高炉 TRT 1#高炉 一期 喷煤二、三期烧结石 灰 窑一期烧结 办公室烧结料场 竖炉石 灰 窑 料 场大料场 三期制氧 炼钢车间 一期 制氧 二期 制氧 热闷车间 带钢车间 内库变 电 站办公室 浴室 食堂炼钢附属 炼钢附属 宿舍办公区图 3-2 总平面布局简图 3.2.2 竖向布置 该企业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沙河铺村东北部,地形由东北向 西南倾斜,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洼池,地面高程 4.0-500m ,地 形平均坡度 1. 5‰ ,地面标高在 10-20m 左右。 3.2.3 总体布局评价 该企业的总平面布Z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和《工 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符合情况见表 3-2。 表 3-2 总体布局评价检查表 检查依据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1卫生要求 工 业 企 业 厂 区总 平 面 布 Z 应 明 确 功 能分 区 , 可 分 为 生 产 区、非 生 产 区 、辅 助 生 产 区 。其工 程 用 地 应 根 据 卫生 要 求 ,结 合 工 业 企 业性 质 、规 模 、生 产 流 程 、交 通 运 输 、场 地 自 然 条 件 ,技 术 经 济 等 合 理布 局 。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Z功能分区原则应遵 循 :分 期建 设 项 目 宜 一 次 整 体 规 划,使 各 单 体 建 筑 均 在 其 功能 区 内 有 序 合 理, 避免分期建设 时 破 坏 原 功 能分 区 ; 行 政 办 公 用 房 应 设Z 在 非 生 产 区; 生 产 车 间 及 与 生 产 有 关 的 辅 助用 室 应 布 Z 在 生 产 区内 ; 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 ( 部 位) 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 筑 ( 部 位 ) 应有 适 当 的 间 隔 或 分 隔 。 生 产 区 宜 选 在大 气 污 染 物 扩 散 条 件 好的 地 段 , 布 Z 在 当 地 全年 最 小 频 率 风 向 的 上 风侧 ; 产生 并 散 发 化 学 和生 物 等 有 害 物 质 的 车 间, 宜位于 相 邻 车 间 当 地全 年 最 小 频 率 风 向 的 上风 侧 ; 非 生产区布Z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 侧 ; 辅 助 生 产区 布 Z 在 两 者 之 间 。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 建 筑 。当厂 房 是 多 层 建 筑 物 时 ,放 散 热 和 有 害 气 体 的 生 产 过程 宜 布 Z 在 建 筑 物 的 高层 。 如必 须 布 Z 在 下 层时 , 应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施 防止 污 染 上 层 工 作 环 境。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 房 内。 当 设 计 需 要 将 这 些 生 产 设 备 安 Z在 多 层 厂 房 内 时,宜 将 其 安 装 在 底 层 ,并 采 取 有 效 的 隔 声 和 减 振 措施 。 绿 化 布 Z 应 符 合 下 列 要 求 : 1、 应 充 分 利 用 厂 区 内 非 建 筑 地 段 及 零 星 空 地 进 行 绿 化 ; 2、 应 利 用 管 架、栈 桥 、架 空 线 路 等 设 施 下 面及 地 下 管 线 带 上 面 的场 地 布 Z 绿 化 ;3 、应 满 足 生产 、 检 修 、运 输 、安 全 、卫 生 、防 火 、采 光 、通 风 的 要 求 ,避 免 与 建 筑 物 、构 筑 物 及 地 下设 施 的 布 Z 相 互 影 响 ; 4、 不 应 妨 碍 水 冷 却 设 施 的 冷 却效果。 下 列 地 段 应 进 行 重 点 绿 化 布 Z : 1、 进 厂 主 干 道 两 侧 及 主 要出 入 口 ; 2、 企业行政办公区; 3、 洁净度要求高的生产车间、装Z及建筑物区 域 ; 4、 散 发 有 害 气 体 、 粉 尘 及 产 生 高 噪 声 的 生 产 车 间 、 装 Z 及 堆 场 ; 5、 受 西 晒 的 生 产 车 间 及 建 筑 物 ;6 、受 雨 水 冲 刷 的 地 段 ;7 、厂 区 生 活 服 务 设 施 周 围 ; 8、 厂 区 内 临 城 镇 主 要 道 路 的 围 墙 内 侧地 段 。检查结果 该企业厂区可分为生 产区和生活区两大部 分。工程用地按照企 业性质、规模、生产 流程、运输、场地自 然 条 件 等 布 局。评价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3该企业分期建设项目 一次整体建设;行政 办公用房设Z在非生 产区,辅助用室设Z 在生产区。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4该企业所在地全年最 小频率风向为北风, 生产区布Z在厂区北 侧,办公区布Z在生 产区南侧。 该企业烧结、炼铁、 炼钢放散大量热的作 业场所布Z在建筑物 的高层,放散大量热 的轧钢车间布Z在单 层厂房内。 该企业产生噪声与振 动较大的制氧机、制 氮机布Z在单独的厂 房 内 , TRT 发 电 机 布 Z在底层。 该企业在厂内道路两 旁进行绿化,满足生 产、运输、卫生等的 要求,避免与建筑物 及地下设施的相互影 响。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2.1符合《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2.2符合《工业企业总 平面设计规 范》 GB 9.1.2符合《工业企业总 平面设计规 范》 GB 9.2.1该企业在厂区道路两 侧、 行政 办 公 区 周 围 、 生活服务设施周围等 符合 地附近均进行绿化, 厂 区 绿 化 面 积 为 6394m 2 。 3.3 工艺、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3.3.1 生产工艺调查与评价 3.3.1.1 生产工艺 ⑴ 白灰窑 料场的石灰石用皮带机运至窑前仓, 经筛分后, 合格料运至窑前称量斗, 称量后经上料小车提升到窑顶, 用布料器将石灰石均匀地倒入窑内, 经预热、 煅烧、冷却,出灰机将烧好的石灰从窑内卸至窑下的灰仓,再由振动出灰机 将石灰从耐热胶带机上经转运站运至成品仓。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3-3。 该生产工艺可能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氮 氧化物、高温等。 石灰石堆场地下料仓 扬 尘 点烟囱破碎筛分系统布袋除尘引风机窑前料仓振动给料机 烟囱斜桥上料小车 煤气 热煤气 炉顶 余热 回收 系统 煤气换热器炉顶料斗 冷却风机 180m 3 气烧窑引风机废 弃 布 袋 除 尘器助燃风机 带式输送机 矿仓 筛上灰 缓冲仓 筛分 筛下物 破碎机 粉仓斗式提升机图 3-3 白灰窑工艺流程图 ⑵ 烧结 烧结生产是以精矿粉、各种含铁粉尘(除灰尘)、连铸氧化铁皮 等不能直接入高炉冶炼的含铁物料为主要原料,配入适当的燃料(焦 粉及无烟煤)和熔剂(石灰石和石灰粉),加水润湿混合,混匀铺平 在烧结 机的篦 子 上。在 烧结机 料 床一端 用 煤气 点 火穿过 料层吸 入空 气,从而将其中燃料点燃,使原料生成液相熔物,同时去除硫、铅、 锌、碱性等杂质,经过一定时间焙烧便成烧结矿。烧结矿经破碎、筛 分,筛上合格的烧结矿经冷却后送入高炉料仓作为炼铁原料使用,筛 下烧结粉矿则返回烧结配料重新烧结。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3-4。该生 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混匀含铁原料 白云石、生石灰、石灰石 球团返矿 焦、煤 破碎 冷返矿泥浆 蒸汽一次 二次 布 烧混合 混合 料 结 烧结饼 破 碎水 水 煤气点火烟气 降尘室热冷却机尾多管除尘一次成品筛分旁路筛分抽风二次成品筛分烟囱烟、粉尘 机尾粉尘 5-0mm 冷 返 矿图 3-4 烧结工艺流程图 ⑶ 球团矿生产 竖炉生产球团矿, 主要原料为铁精粉, 燃料为高炉煤气, 辅料为润土, 经配料、烘干、混匀后,送造球室加水造球,将生球焙烧,生产的熟料经 筛分后得到合格的球团矿。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3-5。 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 红外线、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精矿粉配料仓膨润土烘干混合室 除尘灰 润磨机室 电除尘 造球室 水生筛室 助燃风 煤气 焙烧室 冷却风 热链板热筛室带冷机成品料仓转运站高炉图 3-5 球团矿工艺流程图 ⑷ 炼铁 炼铁生产工艺是将烧结矿、球团矿、焦炭和石灰石等主要原料、燃料 按一定比例装入高炉, 空气经热风炉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 原料、 燃料随着炉内熔炼等过程的进行而下降。在炉料下降和煤气上升过程中, 先后发生传热、还原、熔化、渗炭作业而生成生铁,铁矿石原料中的杂质 与加入炉内的熔剂相结合而成渣,炉底铁水间断地放出装入铁水罐,送往 炼钢车间。高炉渣水淬后全部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炼铁工艺流程见图 3-6。 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 红外线、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烧结矿球团矿焦炭块矿烧结矿槽球团矿槽焦槽块矿槽筛分称量筛分称量筛分称量筛分称量料车喷 吹 罐 炉顶布料器煤粉仓高炉 荒煤气 净 煤 气 热风炉 渣铁 分离 鼓风机 铁水罐 空气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净煤气水渣细粉厂炼钢厂图 3-6 炼铁生产工艺流程图 ⑸ 炼钢 来自炼铁厂的铁水入铁水罐运到炼钢转炉, 在转炉中与加入的活性石 灰、白云石、铁合金、废钢等进行进一步冶炼。冶炼过程吹入大量的氧气, 铁水中的碳被氧气氧化成 CO 和 CO2,以转炉烟气的形式从转炉排放,铁 水中的杂质与造渣剂等结合形成钢渣。钢水从转炉倒入钢水包,由电动平 车拉至烧注跨,用天车吊至连铸大包车上,注入结晶器,按需要长度切割 后,送入冷床。炉底的钢渣倒入渣罐。炼钢工艺流程图见 3-7。 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 红外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氧气废钢铁水散装料铁合金废钢坑转炉铁水罐底开式料仓铁合金料仓氧 枪废钢料槽高位料仓秤量斗秤量斗水平皮带机中位料仓吹氧炼钢转炉旋转溜管钢包回转台炉渣渣罐 溜管炉渣跨连铸中间罐热闷冷却降温高速结晶器细粉厂二次冷却出坯辊道移坯机图 3-7 炼钢工艺流程图 ⑹ 轧钢 钢坯经过加热炉加热后,进入辊式粗轧机,粗轧精轧后冷却,打捆集 卷、标记入库。轧钢工艺见图 3-8。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一氧化碳等。 钢坯粗轧精轧冷却张力卷取入库标记集卷检查打捆图 3-8 轧钢工艺流程图 ⑺ 热闷 转炉出渣后,吊至闷渣坑倾翻倒渣,盖上闷渣坑盖,喷水闷渣处理。 闷渣处理后,上料、筛分、破碎、棒磨,磨渣送至细粉厂。热闷工艺见图 3-9。 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 红外线等。钢渣 缓冷 装坑 喷水 盖盖 揭盖出粉棒磨筛分破碎筛分出渣图 3-9 热闷工艺流程图 ⑻ 细粉 矿渣经皮带转送到兼烘干的立磨系统粉磨, 粉磨后经选粉机选粉后由 皮带传送到矿渣微粉库储存,由汽车拉出厂。细粉工艺流程见图 3-10。该 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噪声、一氧化碳等。矿渣 皮带 烘干 粉磨 选粉汽车出厂料仓图 3-10 细粉工艺流程图 ⑼ 制氧工艺 以空气为原料,通过加压、冷却、液化等手段。利用氧组分与氮组分 沸点不同, 在蒸馏塔内, 上升蒸气与回流液体在塔板上接触时, 进行传热、 传质,多次的部分冷凝蒸发,高沸点组分不断冷凝进入液相,低沸点组分 不断从液体中蒸发变成上升蒸气,使下流液体氧含量越来越高,上升蒸汽 中氮含量越来越高,最终达到把空气分离为氧、氮的目的。工艺流程见图 3-11。空气 空气过滤器 空气压缩机 空气水冷 分子筛冷箱 分馏塔 主换热器氧 气氮 气氩 气 膨胀机氧 气 压 缩 机氮 气 压 缩 机球罐球罐球罐用户图 3-11 制氧工艺流程图 ⑽ TRT 发电工艺 该企业 TRT 发电能源来自高炉产生的煤气。高炉出来的煤气经过入 口偏心蝶阀,入口插板阀等阀门,压力能和热能通过膨胀机做功将其转换 为机械能,带动透平机发电机发电。其流程示意图见 3-12。高炉煤气切断阀组高炉减压阀组用户 启 动 调 速 阀出口插板阀 入口偏 心蝶阀 出口偏心蝶阀 快 开 关 AB 入口插 板阀 快切均压阀 透 平 机快切阀发电机电用户图 3-12 TRT 工艺流程图 ⑾ 煤气柜 除尘脱水后的转炉煤气经管网进入柜体,煤气加压站加压后,供厂区 各燃气用户,其工艺流程见图 3-13。 该生产工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一氧化碳、噪声、粉尘等。转炉煤气 电除尘 煤气柜 煤压站 用户图 3-13 煤气柜工艺流程图 3.3.1.2 生产工艺机械化及自动化 ⑴ 白灰窑 白灰烧制过程的原料粉碎、筛分、称量、运输、煅烧、冷却、白灰出窑 均采用机械化。各作业环境均使用工业摄像头,劳动者在中控室监视操作, 减少了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 ⑵ 竖炉车间 焙烧球团矿竖炉烧结的配料、烘干、润磨、造求、焙烧、冷却均采用机 械化。车间在危险性较大及劳动环境恶劣的区域使用工业摄像头及部分传感 器来替代部分人工现场监视操作,减少了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 ⑶ 烧结厂 烧结厂采用三电一体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应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烧结控 制软件技术实现全厂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所有过程检测、控制参数均纳入到 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生产过程集中监视、控制、数据处理及生产管理。 ⑷ 炼铁厂 炼铁厂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共分 4 个:高炉上料 PLC 系统、高炉本 体 PLC 系统、煤气布袋除尘器 PLC 系统和喷煤 PLC 系统。 PLC 设备和中央操作室设在高炉主控楼内。 在主控楼中央操作室设有集中监控设备,分别监控高炉上料系统、高炉 本体系统、布袋除尘器系统和喷煤系统。以上各系统间数据交换,通过网络 实现。 在炼铁控制室等岗位设Z通讯电话。 ⑸ 炼钢厂 转炉主工艺测控采用一套基础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转炉本体(包括: 氧枪系统、底吹系统)、余热锅炉、一次除尘、风机房、煤气回收等工艺生 产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各控制系统由控制网联为一体,各工艺系统的主要生 产数据共享,可相互交换。 该企业原材料及产品均由机械化设备装运, 原料运输均由封闭式皮带运 输,混料配料均由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控制,现场设有相应的紧急停车系统及 警报系统。 ⑹ 轧钢厂 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基础自动化与工艺工作站两部分组成。 基础自动化(PLC)控制的主要功能如下:机架速度设定、机架速度级 联调节、机架微张力控制、轧机逻辑顺序控制、机架换辊控制、1#~3#飞剪 控制、加热炉区控制、冷床区控制、精整区控制。 工艺工作站分别设Z在:轧机操作室、加热炉操作室、冷床操作室和精 整操作室。工艺工作站的主要功能如下:轧制参数设定、设备运行状态画面 显示、轧件跟踪、故障报警显示记录及打印、生产报表打印。 自动化系统配Z: 轧机区、 加热炉区、 冷床区和精整区各设Z一套 wincc 控制系统。 ⑺ 动力厂 ①制氧厂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简称 DCS。系统可实现整个空分流 程中空气压缩、空气预冷、空气纯化、增压压缩、膨胀透平、氧氮精馏、氩 精馏、氧气氮气压缩等子系统的自动控制,远程操作及微机管理,可完整地 监控整个空分系统的生产情况。 ②TRT TRT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转速调节保护系统;功率调节系统;炉顶 压力调节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氮封差压调节系统;轴振动、轴位移、转速 监测保护系统;机组轴承温度监测保护系统;启动联锁控制、重故障紧急停 机联锁控制系统;润滑油泵联锁控制系统;动力油泵联锁控制系统。 ③煤气柜 煤气柜本体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柜位和 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模拟量和开关量的采集、显示、控制、联锁、报警。 3.3.1.2 原辅材料及产品 该企业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的名称、形态、组成、 年使用量或产量、储存、运输、加料方式等情况见表 3-3。 表 3-3类别 名称 铁精矿 形态 固态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检查表组成 用量/产量 79.0 万 t/a 运输方式 汽车运输 加料方式 皮带废钢 原辅 材料 焦炭 石灰石 白云石 焦粉固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粉状主要为氧化铁,含有少量的 硫 、 磷 、 二 氧化 硅 、 三 氧 化二铝等 主 要 为 铁 , 含碳 量 一 般 小 于 2.0% ,硫、磷 含 量 均 不 大 于 0.05% 主要为碳 以碳酸钙为主 CaMg(CO 3 ) 2 , 可 含 Fe 、 Mn 、 Pb 、 Zn 等 元 素 --2.3 万 t/a 35.0 万 t/a 16.0 万 t/a 7.0 万 t/a 3.0 万 t/a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天车 皮带 皮带 皮带 皮带 类别名称 铁合金 碎铁形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气态 粉状 -固态 液态 主要为铁 铁组成用量/产量 1.0 万 t/a 3.8 万 t/a 300 万 t/a运输方式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管道运输 汽车运输 -汽车运输 管道运输加料方式 皮带 皮带 -管道 皮带 ----产品热轧带 钢 高炉煤 气 矿粉 电主 要 为 铁 、 碳, 还 有 硅 、 锰、硫、磷等副产 品CO 、CO 2 、N 2 、H 2 、 CH 4 、 100800 万 t/a CNM 等 --主 要 由 碳 、 氢、 氧 、 氮 、 硫 和 磷 等 元 素组 成 H2O 60 万 t/a 45674 万 kw? h t/a 405.2 万 m3/a能源 煤 水量 水3.3.1.3 生产工艺布局合理性评价 该企业生产工艺布局合理性评价见表 3-4 。 表 3-4检查依据生产工艺合理性检查表卫生要求 检查结果 评价《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1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1该企业采用先进的 DCS 控制 技 术 ,在 控 制室内对生产过程进 行集中控制, 对 生 产、 安全、卫生密切相关 的参数能自动分析、 符合 自动调节和自动报 警。在设备选购安装 设计中均考虑了密闭 措施,在产生毒物作 业场所设计了机械通 风 和 防 爆 泄 压。 该企业在高炉、 转 炉、 应 优 先 采 用 先进 的 生 产 工 艺 、 技 术 和原 材 料 , 轧 钢 等 产 生 高 温 的 作 工 艺 流 程 的 设计 宜 使 操 作 人 员 远 离 热源 ,同 时 业 场 所 设 Z 了 轴 流 风 符合 根 据 其 具 体 条件 采 取 必 要 的 隔 热 、通 风、降 温 机 , 并 为 劳 动 者 配 备 等 措 施 , 消 除高 温 职 业 危 害 。 隔热服,尽量降低高 温职业危害。 该企业产生噪声较大 工 业 企 业 噪 声控 制 应 按 GBJ87 设 计, 对 生 产 工 的 制 氧 、 TRT 等 工 艺 艺 、操 作 维 修 、降 噪 效 果 进 行 综 合 分析 ,采 用 设 Z 了 隔 离 间 及 中 控 符 合 行 之 有 效 的 新技 术 、新 材 料 、新工 艺 、新 方 法。 室 , 人 工 只 需 巡 检 , 接 触 时 间 较 短。 优 先 采 用 先 进的 生 产 工 艺 、 技 术 和 无毒 ( 害 ) 或 低 毒( 害 )的原 材 料 ,消 除 或 减 少 尘、毒 职 业 性 有 害 因 素 ;对 于 工 艺 、技 术 和 原 材料 达 不 到 要 求 的, 应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和 粉 尘、 毒物特性, 参 照 GBZ/T194 的 规 定 设 计 相 应 的 防尘 、防 毒 通 风 控 制 措 施 ,使 劳 动 者 活 动 的 工 作场 所 有 害 物 质 浓 度 符合 GBZ2.1 要 求 ; 如 预 期劳 动 者 接 触 浓 度 不 符 合要 求 的 , 应 根 据 实 际 接触 情 况 , 参照 GBZ/T195 、 GB/T19664 的 要 求 同 时 设 计 有 效 的 个 人 防护 措 施 。3.3.2 生产设备及布局调查与评价 3.3.2.1 生产设备及布局调查 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见表 3-5。 表 3-5所在单元 设备名称 1#-7#卷扬机 白灰窑 除尘器 圆盘给料机 滚筒 P1/C4/C2/C3/F1 皮带 机 离心鼓风机 冷却风机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检查表规格型号 JK5T/JKT5-31-3 180m3 XWD4-5-35 ZQ650-31.5-2 ZLY450-18-11 ZQ650-31.5-1 ST/0.901 ST/0.957 ZQ650-31.5-2 ZSY305-25-6 数量 7台 10 台 2台 12 台 2台 5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6台 2台 2台 4台 1台 5台 1台 2座 23 台 2台 2座 1座 1座 炼铁厂 竖炉 二三期烧结 一期烧结 白灰窑 设备布局烧结厂C1-C5 成品皮带ZQ850-40.17-5 ZQ75-40 ZSY400-50VⅡ一混滚筒 制粒室大盘 主抽风机 冷抽风机 地坑圆盘给料机 烘干滚筒 造球盘 布料车 竖炉 轴流风机 喷煤天车 炼铁厂 高炉ZLY560-31.5-1 NGW-QT-112A-1:25 ST/0.901 ST/0.901 IQ650-31.5-2 NGW102-31.5-8 NGW112A-25 ZQ40-31.5-2 10m? AV45-12 5T/25 450m? 650m? 1080m? 所在单元设备名称 1#卷扬系统规格型号 齿轮减速器 JYQ1210-24 炉顶液压站 WZ-LDYY-148 料车卷扬机 LDJB3G1数量 1台 1台 1台 1座 1台 1座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3台 22 辆 3台 4台 3座 3× 2座 1套 2套 8× 3台 1× 3台 2台 1台 1台 1座 1 座 60 3座设备布局2#卷扬系统 炉顶液压站 料车卷扬机 DT4105 3#卷扬系统 炉顶液压站 BLCM-8-4200 长袋脉冲布袋除尘器 BLCM-12-5500 低压离线脉冲布袋除 尘器 除尘器 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 回转反吹扁布袋除尘 器 鼓风机 铁水罐车 空气过滤器 空压机 热风炉 格子砖式 1#炉 炉顶设备 2#炉、3#炉 布袋箱体除尘器 重力除尘器 喷煤主排风机 磨煤机 中速磨 1#精炉 炼钢厂 混铁炉 转炉 1#热风、2#热风、3#热风 (直径:4m,高:15m) 1#热风、2#热风、3#热风 355KW、450KW H2M1700M 立式 ZGM95G 65T 300T 60T LCDM-5500m2 LCDM-4200m2 LFMD-2800 RMCM-3700 BFC/1000 AV-45-12(8000KW) ZT50 MFS-5500 KS240(20m3/min) 球式炼钢厂 所在单元设备名称 1#连铸机 2#连铸机 一次转炉除尘风机 二次转炉除尘风机 皮带上料系统 上料除尘系统 防爆型排风扇 防爆轴流风机 轴流风机 普通型排风扇 空压机 加热炉 粗轧一架轧机 粗轧二架轧机 1 号主辊轧机 1 平轧机 2 平轧机规格型号 6m 弧 4 机 4 流 6m 弧 5 机 5 流 ------BT3.5-6.3A ---数量 1台 1台 3台 1台 3台 1台 7台 1台 8台 2台 3台 1台设备布局650 650 二辊 二辊 二辊 二辊 四辊 四辊 四辊 四辊 四辊 立式 8m? 5×7×5m? YSC1542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6台 6台 1台 1台 1台粗轧轧钢厂2 号主辊轧机 3 号轧机 4 号轧机 5 号轧机 6 号轧机 7 号轧机 卷取机 渣罐 热闷装Z精轧热闷厂 筛分热闷厂YSC1236 电磁自卸除铁 RCKD-120mT 所在单元设备名称 带磁机 棒磨机 颚式破碎机 皮带除尘器 破碎机除尘器 振动筛除尘器 棒磨机除尘器 卸料器除尘器 胶带运输机 立磨 动态选粉机规格型号 LMR-210C Ф mm PEY600 LJD-Ⅲ CDM-Ⅲ XZC-Ⅲ CXQD LJD-Ⅲ -----70GJ/h KDON4500m KDON SFZ9-40000数量 3台 1台 1台 25 台 1台 2台 1台 6台 3台 1台 1台设备布局细粉厂 气箱脉冲布袋收尘器 库底卸料装Z 预热炉 4500m3/h 制氧机 12000m3/h 制氧机 动力厂 变压器 SFZ9-50000 发电机 QFW-3-2 1台 3台 1台 3台 1台 1台细粉厂制氧 2台 1台 变电站 TRT 发 电3.3.2.2 生产设备布局分析评价 该企业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从而能够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设备布局按工艺流程需要采用了集中化布Z,功能分区清晰,规划有序, 较大限度的避免职业病危害物质相互影响,生产设备布局评价见表 3-6。 表 3-6检查依据生产设备布局检查表检查结果 评价卫生要求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 作业的工业设施) ,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 化,避免直接工人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 滴、 漏, 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 密闭形式应根据工业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 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 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2《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GBZ1-.1.1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优先使用机械化和自动 化,工人多为巡检工, 对于产生的高炉煤气采 取有效的密闭措施,通 过管道运输,并设Z除 尘器净化生产性粉尘。 工 艺 及 设 备 布局 合 理 。 该企业产生噪声较大的 对 于 生 产 过 程和 设 备 产 生 的 噪 声,应 首 先 制 氧 、 TRT 发 电 等 设 备, 从 声 源 上 进 行控 制 ,使 噪 声 作 业 劳 动者 接 因 工 艺 上 无 法 从 声 源 上 触 噪 声 声 级 符 合 GBZ2.2 的 要 求 。采 用 工 进 行 控 制 , 所 以 该 企 业 程 控 制 技 术 措施 仍 达 不 到 GBZ2.2 要 求 的, 为 劳 动 者 配 备 了 防 噪 耳 应 根 据 实 际 情况 合 理 设 计 劳 动 作 息 时间 , 塞 , 并 在 休 息 室 安 装 了 并 采 取 适 宜 的个 人 防 护 措 施 。 双层玻璃,设Z了隔声 措施。符合符合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 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4.1.1 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设Z情况, 为便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识别与分析,将该项目分为: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热闷厂、 细粉厂、动力厂以及卫生辅助设施 8 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具体划分见表 4-1。 表 4-1评价单元 烧结厂 炼铁厂 炼钢厂 轧钢厂 热闷厂 细粉厂 动力厂 卫生辅助设施 企业实际名称 烧结厂 炼铁厂 炼钢厂 轧钢厂 热闷厂 细粉厂 动力厂 办公生活区评价单元划分包括的场所(作业)白灰窑、92m 2 烧结机 3 座、10m 2 竖炉 2 座 煤 粉 制 备 、450m 3 高 炉 2 座 、650m 3 高 炉 1 座 、1080m 3 高 炉 1 座 (高炉控制室、高炉平台、高炉除尘、热风炉、卷扬机) 混 铁 炉 1 座 、 60T 转 炉 3 座(转炉中控室、炉前平台、转炉煤 气风机房、炼钢天车) 、连铸车间 650mm 带 钢 生 产 线 2 条 (加热炉、粗轧、精轧、冷床、打包) 热闷生产线 细粉生产线 12000Nm 3 /h 制 氧 车 间 2 间 、 TRT ( 煤 气发 电 ) 2 座 、 煤 气 加 压 站 、 变 电站 综合办公楼、食堂、更衣室 、 厕 所 、 浴室 4.1.2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工频电场等。 4.1.2.1 烧结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烧结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 物、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等。 白灰车间生产过程产生粉尘、噪声、一氧化碳。烧结机烧结过程产生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产生。烧结矿卸料、破碎、筛分、转运 过程中产生粉尘、噪声。 4.1.2.2 炼铁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炼铁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 噪声、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二氧化硫等。 高炉物料转运、落料、筛分过程中有粉尘、噪声产生,高炉送风产生 较高噪声,高炉冶炼时产生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等。 4.1.2.3 炼钢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炼钢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 物、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等。 转炉生产时会产生粉尘、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高温、紫外辐 射、红外线。连铸车间产生粉尘、噪声、一氧化碳。 4.1.2.4 轧钢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轧钢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高温、紫外辐射。 加热炉加热时产生高温、紫外辐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轧钢产生 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 4.1.2.5 热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热闷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高温、粉尘、噪声。 4.1.2.6 细粉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细粉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矿粉烘干 使用高炉煤气为热源而产生一氧化碳。 4.1.2.7 动力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制氧厂、 TRT 发电、 煤气柜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噪声、 一氧化碳、 工频电场。 制氧厂在空压机、氧压机、氮压机、增压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较高噪 声。TRT 利用高炉煤气发电会产生一氧化碳、噪声及工频电场。煤气柜产 生一氧化碳。 4.1.3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1.3.1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有不良气象条件(冬季寒冷、夏季高 温)、通风不良、采光量不足、照度不够等。 该企业白灰烧制、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过程可形成 高温作业环境。 制氧厂氮压机、 氧压机和空压机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 以上这些有害因素也会影响到相邻岗位的劳动者。 4.1.3.2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该项目工作制度大多为三班倒或四班三运转制; 生产过程自动化 程度较高,员工劳动强度不大,作业以巡检为主,正常情况下,不会 产生明显的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过程。控制室总控人员虽然 劳动强度不大,但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产生视屏作业职业病危害。 由于视 屏作业 引 起的健 康损害 还 没有纳 入我国 法 定职业 病范畴 ,因 此,视屏作业不作为本次评价的评价因子。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及接触水平分析4.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及危害程度分析 4.2.1.1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红外线、工频电场等。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及 分布见表 4-2。 表 4-2危害因素 粉尘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噪声 高温 红外线 紫外辐射 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表来源 分布 白灰窑、烧结机区、高炉平台、炼钢平台、连铸 车间、除尘系统、料场、热闷厂、细粉厂 白灰窑、烧结机区、竖炉区、高炉平台、炼钢平 台、连铸车间、风机房、煤气柜、TRT 发电区 烧结机区、高炉平台、炼钢平台原料制备和储运、皮带输送、烧 结、炼铁、炼钢、连铸等过程 白灰烧制、烧结、高炉、转炉、 加热炉、加压站、风机房等涉 及煤气的设备和设施 烧结、高炉、转炉设备和设施白灰烧制、烧结、高炉、转炉、 白灰窑、烧结机区、高炉平台、炼钢平台 加热炉设备和设施 各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 白灰烧制、烧结、炼铁、炼钢、 连铸等过程 焊接、白灰烧制、烧结、炼铁、 炼钢、连铸等过程 焊接、白灰烧制、烧结、炼铁、 炼钢、连铸等过程 工频电场 白灰窑、烧结区、高炉平台、转炉平台、连铸平 台、制氧车间、加压站、风机房、热闷厂、细粉 厂 白灰窑、烧结机区、竖炉区、高炉平台、炼钢平 台、连铸车间、轧钢厂 机修厂焊接岗位、烧结看火岗位、高 炉 平 台 炉 前 、 转 炉 炉 前、 浇 注 岗 位 、 轧 钢 加 热炉 机修厂焊接岗位、烧结看火岗位、高 炉 平 台 炉 前 、 转 炉 炉 前、 浇 注 岗 位 、 轧 钢 加 热炉 变电站、TRT 发电4.2.1.2 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该企业各岗位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详见表 4-3 。 表 4-3评价 单元 车间 工种 上料工 看火工 白灰 窑 放灰工 破碎工 烧结 厂 皮带工 操作工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岗位 上料 白灰车间 白灰车间 破碎机旁 皮带旁 顶车室 有害因素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高温、 紫外辐射、红外线、 一氧化碳 粉尘、噪声、一氧 化碳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 碳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氮 氧化物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接触 时间 (h/d) 8 8 8 8 8 8 接触人 接触人 数(人) 性别 12 12 6 3 12 12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烧结 车间看火工烧结机机头812男配料工 操作工配料 一次混料机8 820 8男 /女 男 操作工 操作工 配料工 操作工 操作工 竖炉 车间 布料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四辊破碎机 振筛机 配料 烘干机 造球机 竖炉 控制室 带冷 风机房 煤气加压站 高炉中控室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 碳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 粉尘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 粉尘、噪声 噪声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高 温 、 紫 外 辐射 、 红外线、粉尘 、 噪 声 、氮 氧 化 物、二 氧化硫 一 氧 化 碳 、 粉尘 、 噪声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高 温 、 紫 外 辐射 、 红外线、粉尘 、 噪 声 、氮 氧 化 物、二 氧化硫 一 氧 化 碳 、 粉尘 、 噪声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高 温 、红外线、紫 外 辐 射 、粉 尘、噪 声 、氮 氧 化 物、二 氧化硫 一 氧 化 碳 、 粉尘 、 噪声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碳8 8 8 8 8 8 8 8 8 8 84 4 6 6 6 6 6 6 3 6 6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1080 高炉炉前工高炉平台840男巡检工 上料工 操作工热风炉 卷扬机操作室 高炉中控室8 8 820 20 4男 男 男 /女炉前工 炼铁 厂 650 高 炉 巡检工 上料工 操作工高炉平台832男热风炉 卷扬机操作室 高炉中控室8 8 816 16 12男 男 /女 男 /女450 高 炉炉前工高炉平台828男巡检工 上料工热风炉 卷扬机操作室8 816 16男 男 煤粉 制备上料工 喷吹工 操作工煤粉制备上料 皮带 煤粉制备磨机 1# 炉 中 控 室粉尘、噪声 噪 声 、粉 尘 、一 氧 化碳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粉 尘 、噪 声 、一 氧 化 碳 、 氮 氧 化物 、 高 温 、 紫 外 辐射 、 红外线 噪 声 、粉 尘 、一 氧 化 碳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 粉 尘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 一氧化碳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噪声、粉尘 高 温 、 紫 外 辐射 、 红外线、粉尘 、 一 氧 化 碳 、 氮 氧化 物、噪声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噪 声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 噪 声 、高 温 、紫 外 辐射 高 温 、 紫 外 辐射 、 红外线、噪声 噪 声 、高 温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 高温、 、 紫 外 辐 射、 红外线粉尘 、噪 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 一氧化碳 噪声8 8 84 8 6男 男 男 /女炉前工转炉炉前872男转炉 炼钢 厂烤包工烤包前 炼钢天车操作 室 转炉煤气风机 房 连铸中控室86男天车工 操作工 操作工 连铸 车间8 8 884 6 4男 男 女 /男浇钢工浇钢平台832男 /女操作工 巡检工 轧钢 厂 轧钢 巡检工 操作工 打包工 热闷工 热闷 厂 热闷 上料工 破碎工 棒磨工 上料工 皮带工 细粉 厂 操作工 细粉 放料工 热风工 巡检工加热炉控制室 粗轧生产线、 粗轧操作室 精轧操作室、 精轧生产线 精整平台 带钢打包处 热闷处 上料皮带 破碎机旁 棒磨机旁 铲车 皮带转运 立磨 放料处 热风机 水泵房、空压 机房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12 28 48 16 52 9 3 3 6 3 12 3 3 3 3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操作工 制氧 车间 动力 厂 巡检工 操作工 巡检工 TRT 发电 煤气 柜 变电 站 操作工 操作工 电工3# 主 控 室 氮压机操作间 1# 制 氧 主 控 室 1# 氮 压 机 操 作 间 TRT 中 控 室 、 TRT 发电 机 组 煤气柜风机房 11 万 变 电 站 合计:噪声 噪声 噪声 噪声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 工频电场 噪 声 、 一 氧 化碳 工频电场8 8 8 8 8 8 812 3 4 3 12 12 4 852 人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男4.2.1.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该企业存在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高温、紫 外辐射、红外线、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一氧化碳、粉尘、 噪声、高温作为本次的重点评价因素,原因如下: ⑴ 依据《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 号,一氧化碳属 高毒物品,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230-2010 对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一氧化碳为高度危害( Ⅱ 级);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炉、转炉产生大量煤气,接触一氧化碳的人 数多,人体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会导致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所以一氧化 碳作为本次评价的重点评价因素。 ⑵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烧结、炼铁、炼钢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粉 尘,接尘人数多。人体过多的吸入粉尘会导致尘肺,所以粉尘作为本 次评价的重点评价因素。 ⑶ 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听力下降, 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 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 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该企业烧 结、炼铁、炼钢、轧钢、动力厂等噪声强度较高,接触人员较多,所 以列入重点评价因素。 ⑷ 该企业在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及 红 外辐射,在高温季节易出现中暑,所以列入重点评价因素。 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4.3.1 化学有害因素 4.3.1.1 粉尘 在生 产过 程中 因 长期 吸入 生产 性 粉尘 后而 引起 的 以肺 组织 纤维 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肺的代偿功能很强,尘肺患者可在相 当长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 X 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尘肺影 像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 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 防护措施:采取通风除尘措施,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 准。 加强个体呼吸道保护,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定期健康检查, 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许浓度为 8mg/m3 。 4.3.1.2 毒物 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可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毒 物质。 ⑴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收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 蛋白和血液外的其他某些含铁蛋白质形成可逆性结合,导致组织缺氧。还 可作用于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缺氧引起毛细管壁通透性增 加,最终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造成脑血循环障碍,使病情恶化。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 度意识障碍等;中度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重度中毒意识障碍达深昏迷或 去大脑皮层状态, 若一氧化碳浓度极高时, 可迅速使人昏迷, 甚至发生 “电 击样”死亡。 防护措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必须做好通风;设立一氧化碳报警 器,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加强一氧化碳的卫生宣传,加强个人 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佩戴特制的防毒面具。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规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的总尘时间加权平均容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 30mg/m3。 ⑵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味。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 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中毒机理属于中等毒类。其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 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刺激性,可引起喉部不适,甚至窒息,并 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和呼吸麻痹。 防护措施:经常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产生 二氧化硫的工段应进行密闭抽风,保证工作面的通风量,加强个人防护, 选用适宜的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 10mg/m3。 ⑶氮氧化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严重的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 氧化氮可以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 一,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长 期吸入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 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 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 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呼吸道吸入。在生产场所中,应加强通风,加 强个体防护,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8 小时时间加权 平均容许浓度分别为 5mg/m3 和 15mg/m3,二氧化氮短时间容许溶度为 10mg/m3。 4.3.2 物理因素 ⑴噪声 生产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 长期接触较高强度的 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头昏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导致劳动者 暂时性听阈位移、高频听力损失、语频听力损失甚至噪声性耳聋。噪声也 可对听觉外系统造成影响,包括心率、血压、末梢血管阻力和前庭功能的 改变等。这些改变多是非特异性的,通常称为应激反应。 防护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应用吸 声和消声技术,控制噪声传播,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强度限制在 一定范围之内;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听觉器官;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听 力检查;噪声作业劳动者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 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表 4-4接触时间 5d/w,=8h/d 5d/w,≠8h/d ≠5d/w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规定的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4-4~4-5。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限值[dB(A)] 85 85 85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 计算 8h 等效声级 计算 40h 等效声级表 4-5n≤100 100<n≤1000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n,次)1000<n≤10000⑵高温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 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指数) 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劳动者长时间在高温、热辐射环境下工作,可引起热射病、热痉挛、 热衰竭等中暑。热射病前驱期主要表现为:无力、头痛、恶心、呕吐、多 尿,之后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痉挛伴收缩痛,重者疼痛甚剧,但患者神志清醒, 体温多正常。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 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体温多不高。 防护措施:高温作业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 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高温作业劳动者的 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 需要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2007 规定的高温作业限值见表 4-6。 表 4-6接触时间率 I 100% 75% 50% 25% 30 31 32 33 II 28 29 30 32 III 26 28 29 31 IV 25 26 28 30第 2 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 限值( ℃ )体力劳动强度⑶紫外辐射 电焊作业或物体温度大于 1200℃ 时会产生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 其波长范围在 100~400nm。皮肤受强烈的紫外线辐照可引起皮炎,表现为 红斑、水泡和水肿。接触 300nm 波段,可引起皮肤灼伤,波长为 297nm 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及残留色素沉着。波长为 250~320nm 的紫外线, 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所吸收, 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称为“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一般为 6-8h 潜伏期,常在夜间或者清晨 发作。轻症电光性眼炎仅有双眼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症电光性眼炎眼部 灼烧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 防护措施:电焊工及其辅助工必须佩戴专门面罩、防护眼镜,以及适 宜的防护服和手套。电焊工操作时应使用移动屏障围住操作区,以免他人 受到紫外线照射。炉前工、看火工、浇钢工等必须佩戴专门面罩、防护眼 镜,以及适宜的防护服和手套。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规定的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4-7。 表 4-7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8h 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光谱分类 中波紫外线(315nm~280nm) 短波紫外线(280nm~100nm) 电焊弧光 辐照度(μW/cm2) 0.26 0.13 0.24 照射量(mJ/cm2) 3.7 1.8 3.5⑷红外线 波长在 700~1400nm 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对眼睛造成损伤, 导致白内障、 虹膜炎等疾病。 皮肤受强烈的红外线辐照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发红,发热,大功率可致皮肤红斑、水泡,以致焦化、溃烂、结疤。 红外线防护:劳动者在产生红外线的工作场所中劳动时,要穿戴白色 工作服、白色手套和护目镜,保持空气流通,严谨裸眼观看炽热物体。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规定工作场所红外线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4-8~ 表 4-9 。 表 4-8 工作场所眼直视红外线的职业接触限值光谱范围 波 长 ( nm ) 700 ~
~ 1050 红外线 1050 ~
~ 1400 照 射 时 间 ( s) 10 -9 ~ 1.2×10 -5 1.2×10 -5 ~ 10 3 10 -9 ~ 3×10 -5 3×10 -5 ~ 10 3 10 ~ 3×104 4照 射 量 ( J/cm 2 ) 5C A ×10 -7 2.5 C A t3/4×10 -3 5×10 -6 12.5t 3/4 ×10 -3辐 照 度 ( W/cm 2 )4.44C A ×10 -4注 :t 为 照 射 时 间 。波 长 λ 为 400~700nm ,C A =1 ;波 长 λ 为 700~1050nm ,C A =10 0. 0 0 2 -7 0 0 ; 波 长 λ 为 nm , C A =5 ; 波 长 λ 为 400~550nm , C A =1 ; 波 长 λ 为 550~700nm , C A =10 0.015 ( λ -550 ) 。(λ )表 4-9 工作场所红外线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光谱范围 可见光与 波 长 ( nm ) 400 ~ 1400 照 射 时 间 (s) 10 -9 ~ 3×10 -7 照 射 量 ( J/cm 2 ) 2C A ×10 -2 辐 照 度 ( W/cm 2 ) 0.2C A 光谱范围 红外线波 长 ( nm )照 射 时 间 (s) 10 -7 ~ 10 10 ~ 3×104照 射 量 ( J/cm 2 ) 1.1C A t 1/4辐 照 度 ( W/cm 2 )注 :t 为 照 射 时 间 。波 长 λ 为 400~700nm ,C A =1 ;波 长 λ 为 700~1050nm ,C A =10 0. 0 0 2 -7 0 0 ; 波 长 λ 为 nm , C A =5 ; 波 长 λ 为 400~550nm , C A =1 ; 波 长 λ 为 550~700nm , C A =10 0.015 ( λ -550 ) 。(λ )⑸工频电场 变电站高压配电系统的变压器、高压开关及其高压线路在运行过程 中,其周围存在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工频电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如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 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脱发和肢体酸痛等。 工频电场防护: 工频电场区域采用金属网屏蔽; 尽量采取低辐射设备; 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进行远距离操作;工作人员在进入工频电场强度 超标区域运行设备附近工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配备防护用品, 如防护服、 专用护目镜等;应尽可能减少作业时间,尽量减少非作业停留时间;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对接触人员定期体检。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⑹照度 任何车间和办公室都有一定照度要求,工人长期在光线暗淡环境下工 作,会导致视觉疲劳和头痛,也易导致生产事故和差错。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规定了工业建筑一般照明标准 值,见表 4-10 。 表 4-10房间或场所 控制 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室 炉顶平台、 各层平台 炼铁 出 铁 场 、 出 铁机 室 地面 100 -40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规定,作业场所 50Hz 工频电场最高容允许量为 5kV/m。工业建筑一般照明标准值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 值 ( lx ) 300 500 30 UGR 22 19 -Ra 80 80 40 备注 ----0.75m 水 平 面 0.75m 水 平 面 平台面 房间或场所 卷 扬 机 室 、 碾泥 机 室、 煤气清洗配水室 炼 钢 主 厂 房 和平 台 炼钢 及连 铸 连铸浇注平台、 切割 区、出坯区 精整清理线 钢 坯 台 、 轧 机区 加热炉周围 轧钢 垂绕、 横剪及纵剪机 组 打 印 、检 查 、精 密 分 类、验收 风 机 房 、 空 调机 房 泵房 动 力 站 冷冻站 压缩空气站 锅炉房、 煤气站的操 作层 办公室 厕 所 、盥 洗 室 、浴 室( 普 通)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 地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0.75m 水 平 面 0.75m 水 平 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地面 0.75m 水 平 面 地面照度标准 值 ( lx ) 50 150 150 200 150 50 150 200 100 100 150 150 100 300 75UGR ---25 --25 22 --------Ra 40 40 40 60 40 20 40 80 60 60 60 60 60 -60备注 ------------锅 炉 水 位 表 照度 不 小 于 50lx ---注 : 表 中 UGR 为 统 一 眩 光 值 , Ra 为显 色 指 数 。4.4 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本评价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检测由唐山 为民职业环境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唐山为民职业环境检测有限公 司是取得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危害检测(乙级)资质认证 的职业危害检测机构,证书编号: L 。 4.4.1.1 采样点设Z ⑴有 毒物 质采 样 点的 选择 依照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国 家职 业卫 生标 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进行、 分别在白灰窑、烧结机、竖炉、炼铁平台、炼钢平台、煤气加压站、 TRT 发电等工作场所设Z了采样点。 ⑵噪声检测点的设Z依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 噪声》GBZ189.8-2007 进行设Z,分别在白灰窑、烧结机、竖炉、炼 铁平台、炼钢平台、煤气加压站、 TRT 发电、制氧车间、风机房等 工作场所产生噪声设备旁设Z了采样点。 ⑶高温的测量:该企业所在地高温季节为每年的 6-9 月份,此次 检测时间为 4 月份,故未检测夏季高温危害情况。 4.4.1.2 采样频次 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 2013 年 4 月 18-4 月 23 日)。 4.4.1.3 采样方法 有毒 物质 的采 样 按照 《工 作场 所 空气 中有 害物 质 监测 的采 样规 范》 GBZ159-2004 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⑴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 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采用定 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或者分时段 分别进行采样,记录每个采样点或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统计 分析测定结果,按照公式计算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 )。 ⑵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 MAC )或短时间接触 容许浓度( STEL )时,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段进行采样。 4.4.1.4 所用仪器 检测项目、采样仪器、检测仪器及检验依据见表 4-11 。 表 4-11检测项目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粉尘分散度 游离二氧化硅 采样仪器 AKFC92G 个 体 粉 尘 采样仪 AKFC92G 个 体 粉 尘 采样仪 IFC-2 防 爆 型 粉 尘 采 样仪 采集袋检测仪器与检测依据检测仪器 CPA255D 电 子 天 平 、 PA2004 电子天平 CPA255D 电 子 天 平 、 PA2004 电子天平 生 物 显 微 镜 CX31 FA2004 电 子 天 平 、 SRJX4-13 电阻炉 检 验 /检 测 依 据 GBZ/T192.1-2007 GBZ/T192.2-2007 GBZ/T192.3-2007 GBZ/T192.4-2007 检测项目 噪声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采样仪器 --Gilian 防 爆 型 大 气 采 样 器 、 QC-4S 防 爆 型 大气采样仪 Gilian 防 爆 型 大 气 采 样 器 、 QC-4S 防 爆 型 大气采样仪检测仪器 HS6288B 噪 声 频 谱 分 析 仪 一 氧 化 碳 红 外线 气 体 分 析 仪 723N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检 验 /检 测 依 据 GBZ/T189.8-2007 GBZ/T160.28-2004 GBZ/T160.29-2004二氧化硫723N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GBZ/T160.33-20044.4.1.5 采样时段生产运行状况 在满负荷生产状态、防护设施运转正常情况下进行采样。 4.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该企业作业场所内劳动者接触的粉尘、 噪声、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噪声强度的检测结果见表 4-12~4-38。 4.4.2.1 烧结厂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 表 4-12采样地点 白 灰 窑 车 间 上料 皮 带 2#92m 2 烧 结 机 配 料 室 皮 带 2#92m 2 烧 结 四 辊 破 碎 机 前 竖 炉 布 料 平 台布 料 机 前 2#92m 2 振 筛 筛 分 机 前 竖 炉 造 球 工 段造 球 机 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游 离 SiO 2 含 量 ( % ) 4.8 3.1 2.8 6.4 3.0 2.7 粉尘种类 石灰石粉尘 其他粉尘 煤尘 其他粉尘 其他粉尘 其他粉尘 表 4-13采样工种 采样地点烧结厂劳动者接触粉尘检查表粉尘 性质 石灰 石粉 尘 石灰 石粉 尘 石灰 石粉 尘 石灰 石粉 尘 石灰 石粉 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煤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其他 粉尘 粉尘 种类 总尘 8 呼尘 总尘 8 呼尘 总尘 呼尘 总尘 呼尘 总尘 呼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呼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总尘 8 0.56 2.38 0.55 2.21 0.37 7.83 4 8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 格 不合 格 合格 合格 不合 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 格 合格 不合 格 1.12 1.67 4 8 合格 合格 接触时 间 (h/d) 检测结果 C TWA ( mg/m 3 ) 2.62 接触限值 PC-TWA ( mg/m 3 ) 8 评价 结论 合格上料工白 灰 窑 车 间 上料 皮带 白 灰 窑 车 间 看火 平台 白 灰 窑 车 间 放灰 处 白 灰 窑 车 间 破碎 机前 白 灰 窑 车 间 皮带 前 2#92m 烧 结 机 顶 车室 2#92m 2 烧 结 机 看 火平台 2#92m 2 烧 结 配 料 室 2#92m 2 烧 结 一 次 混料 2#92m 2 烧 结 四 辊 破碎机前 2#92m 2 烧 结 振 筛 岗位 竖 炉 配 料 室 皮带 前 竖炉烘干机前 竖炉造球机前 竖炉布料机前 竖炉看火平台 竖炉带冷机前2看火工放灰工48 4 8破碎工8皮带工 操作工 看火工 配料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配料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布料工 操作工 操作工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0.892.6 5.87 43.36 14.37 1.32 0.57 20.9 1.53 2.60 3.89 22.28 5.13 13.4648 8 8 8 4 2.5 8 8 8 8 8 8 8 表 4-14工种 危害 因素 检测 地点 2#92m 2 烧 结 机 看火平台 2#92m 2 烧 结 机 控制室 2#92m 2 烧 结 机 顶车室 白灰窑中控室 白灰窑看火平 台 竖炉风机房风 机前 竖炉风机房操 作室 竖炉煤气加压 站风机前 竖炉煤气加压 站操作室 竖炉主控室 竖炉看平台 竖炉布料机前 竖炉布料操作 室 竖炉烘干机前 竖炉烘干机操 作室 2#92m 2 烧 结 机 看火平台 2#92m 2 烧 结 机 控制室烧结厂劳动者接触毒物检查表接触 时间 (h/d) 7 1 8 8 2 2.5 5.5 2.5 5.5 8 2.5 4 4 1 7 7 1 检 测 结 果 ( mg/m 3 ) 最小值 8.8 0.2 0.1 0.3 0.1 0.9 1.3 1.9 3.2 2.5 13.2 6.3 3.4 2.4 1.7 0.03 0.038 最大值 15.8 11.24 1.1 2.2 1.2 2.1 5.6 4.5 7.9 7.2 5.24 8.9 8.5 20.3 11.0 7.89 9.7 8.3 4.1 6.9 0.081 0.056 0.083 20 30 合格 20 30 合格 20 30 合格 5.22 4.81 20 20 30 30 合格 合格 20 30 合格 20 30 合格 0.66 0.64 0.21 20 20 20 30 30 30 合格 合格 合格 20 30 合格 C TWA 接触限值 ( mg/m 3 ) PCPCTWA STEL 评价 结论看火 工 操作 工 操作 工 看火 工 巡检 工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巡检 工 操作 工 看火 工 布料 工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一氧 化碳巡检 工一氧 化碳看火 工二氧 化氮表 4-15采样工种 采样地点 2#92m2 烧结机顶车 室 2#92m2 烧结配料室 皮带机前 2#92m2 烧结配料操 作室烧结厂劳动者接触噪声检查表噪声 性质 稳态 接触 时间 (h/d) 68 7 非稳态 1 62.7 66.1 检 测 结 果 dB(A) 最小值 65.1 86.6 最大值 68.5 88.8 88.2 85 等效声 级 67.8 职业接 触限值 dB(A) 85 评价 结论 合格 不合 格顶车工皮带工 采样工种采样地点噪声 性质接触 时间 (h/d) 7检 测 结 果 dB(A) 最小值 54.8 88.1 54.8 75.2 71.6 49.6 72.3 49.6 84.9 67.8 82.5 62.6 99.3 70.5 91.3 65.0 75.7 57.2 72.6 59.9 79.8 58.4 76.1 59.6 81.0 66.9 最大值 58.5 82.3 等效声 级职业接 触限值 dB(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5全彩显示屏参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