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续航能力为什么没有无线充电,有能力去做,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国产手机续航能力技术是可以做的出来的,

Arctic_Beacon的博客
https://blog.csdn.net/
https://static-blog.csdn.net/images/logo.gif
码农雪中悍刀行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
https://blog.csdn.net/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11日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我国将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其中,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而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已开始编制,预计两年内启动。
  万钢透露,16个重大专项实施周期到2020年结束,面向未来部署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周期到2030年结束。“规划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科技创新本身又发展很快,有一些新的技术需要及时跟踪、超前部署。”
  万钢说,这些项目部署是有衔接的,也体现了当前的技术发展方向。在先进制造领域,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面向2030重大项目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而在电子信息领域,2006年开始实施的重大专项有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三个项目。这一次,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同时,对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科技部还实施了动态调整机制。
  事实上,早在去年的8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在实施好已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基础上,面向2030年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后来相关部门凝练形成了15个项目立项建议并经中央审议通过,其中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四个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据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两者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整合后的五大科技计划之一,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成果转化方面硕果累累。据万钢介绍,民口10个重大专项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769亿元,企业加上地方投入1080亿元,直接带动新增产值1.42万亿元,实缴税金1300亿元。更重要的是,承担项目的企业与高校院所,获得授权专利11000多项,技术标准8478个,同时有将近24万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参与了项目实施。
  “‘十三五’期间是重大专项成果产出的高峰期和迸发期,我们一方面要按照重大专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完成民口十个重大专项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加速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对此,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已会同各专项组织实施部门、科研单位,在营造转移转化的环境、政策、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并加强了产学研结合,以加速重大专项成果在重点区域、产业和企业的转化。”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陈传宏此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陈传宏透露,目前《民口国家重大专项管理改革方案》已经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修订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规则》也已经印发。目前,相关部门已选择了宽带移动通信、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四个专项作为改革试点,并分别依托工信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下属的中心作为专业机构具体管理。
  “按照64号文件和工作规则精神,我们还将不断完善重大专项的管理措施。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相关工作规则后,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正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预计今年6月份完成。重大专项的管理改革和组织实施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陈传宏透露。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教授、美国RICE大学研究员、长江学者郑俊荣教授拟筹建大型磁共振平台,开放招商引资。
磁共振成像(MRI)是认知科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科学的重要平台,北京地区现有的平台单位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成像中心,西门子公司订制的7T人体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耗资3000万+。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门子公司订制的3T人脑磁共振扫描系统。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动物所和药物所,安捷伦公司订制的7T小动物磁共振扫描系统,耗资900万。以上单位均开放服务,预约量爆满,几乎全天候开机运转。
磁共振成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广泛,而且当前该技术世界发展水平远没有完备,未来有很多发展潜力。首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MRI技术将会是医院重要和必备的诊断仪器,国际主流产品如西门子、GE等在我国医院装机量稳步递增,我国当前MRI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应临床诊断及MRI国产化水平正在积累和进步。随着全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世界各国对MRI装机量和技术服务需求也呈递增趋势,因此,MRI诊断仪器国产化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产业生态环境。第二,磁共振技术对于一些重大科学探索任务意义重大,如脑科学、药理学等,然而世界最先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新技术并不能第一时间引进,时间差长达几年甚至十年以上。那么,基于国外引进的仪器的科学研究也会碰上障碍和限制。因此,我国自主研究发展磁共振技术对于相关科研水平有促进作用,磁共振新方法和新技术短板局面不应该持续下去。第三,磁共振技术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有些领域已经领先世界,然而材料科学实验与研究通常基于进口科研仪器,不利于多学科交叉创新驱动。所以,面向材料科学、理论物理和化学的磁共振仪器技术也应该大力发展和实现。
运营与产品
第一,平台建成后,依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将开放有偿服务。脑科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新兴朝阳产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因此,将来很长的时间里,广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必将投入大量实验经费用于MRI实验。
第二,将平台复制为商业机,装配给市、县级医院。作为国产品牌,医院方必将获得政府补贴。另一方面,从当前国际定价和成本来看,单台机的利润空间巨大。
现有国际主流MRI商业机型价格(税前):
MRI MachinesThat Cost $350,000 – $500,000
GE 1.5T EXCITE HDXT Siemens 1.5T TIM Avanto Siemens TIM Trio 3T Philips 1.5T Achieva 32ch Toshiba 1.5T Titan MRI MachinesThat Cost $500,000+
Siemens Espree Siemens 3T Verio GE 1.5T Optima 450W GE 3T Discovery MR750 Philips 1.5T IngeniaMRI系统主要部件有
1.5/3.0 T 超导磁体梯度磁场线圈和电源 射频磁场发射和接收线圈 射频脉冲发生器和功放 软件系统其中,超导磁体占主要成本费用。伴随“中国制造2025”出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优势产业入列“国家战略”,国内有多家企业1.5T超导磁体研制成功,报价约100~130万人民币。结合剩下部件成本和整机国际报价,估算成本费用利润率超过50%。
河北省3甲医院有71家,2甲医院有689家。放大至全国和海外市场,市场空间巨大。按照年销售量40台、单价300万元/台,年销售额即上亿。
项目开发周期
1~2年时间完成平台建设和商业样机。随后持续发布改进型和新概念,可用于资本市场融资,如联合光学成像的多模MRI成像系统、脑科学新发现等。
课题组团队具有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具有强大的工程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我们不研究认知科学,我们研究的是仪器工程。主要优势在于,能实现学术界最新的MRI方法和序列,如功能成像序列,脑代谢化学波普成像序列,脑纤维张量成像序列,远超前于西门子、GE等公司在中国市场提供的序列和算法。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阅读:1239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神经网络正席卷着电脑世界,在它们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得以推进机器学习的进程。脸部辨识、对象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这些原本都是人类才有的技能,现在逐渐成为了机器的常规配置。
  由于神经网络能够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给了研究人员更大的动力来创建更强大的神经网络。而这项研究的关键是创建类似神经元( neurons)的电路,即神经形态芯片(neuromorphic chip)。那么,如何使电路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这一问题或许有了答案。据 MIT 报导,普林斯顿大学的 Alexander Tait 团队创建了全球首个光电子神经网络,并展示了其在计算上的超速度。
  一直以来,光学计算都被寄予厚望。光子的频宽要比电子高,因此可以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但是,由于光学处理系统的成本过高,并没有被广泛使用。而在进行模拟讯号等任务时,这种超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只有光子芯片才能提供。
  如今神经网络又给光子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在矽光子平台的帮助下,光子神经网络的高速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被用于无线电、控制计算等领域。”Alexander Tait 表示。
  这个光子神经网络的核心是一种光学设备。它的每个节点都有神经元一样的响应特征。这些节点采用微型圆形波导的形式,被蚀刻进一个能容许光循环的矽基座内。一旦光被输入,它就会调制在阈值处工作的激光器输出。在这个区域内,入射光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激光的输出产生显著影响。
  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使用一定波长的光,这一技术被称为波分复用(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来自各个节点的光会被送入激光器,而且激光输出会被反馈回节点,创造出一个拥有非线性特征的反馈电路。这种输出在数学上等效于一种被称为“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CTRNN)”的设备。
  Tait 团队表示,该设备可以极大地扩展程序语言技术,应用于更大的矽光子神经网络。
  研究人员使用由 49 个光子节点组成的网络对神经网络进行模拟展示,以及光子神经网络如何被用于解决微分方程的数学问题。
  Tait 将其与普通的 CPU 进行了对比。“在这项任务中,光子神经网络的有效硬件加速因子大约为 1,960×,”Tait 说,“这是一个 3 个数量级的速度”。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光子电脑行业的大门。Tait 表示:“矽光子神经网络可能会是首个进入可扩展信息处理的、更广泛类别的矽光子系统的领军者。”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9月27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主桥工程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的“超级工程”之一,创多项世界之最,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除此之外,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还有一系列重大工程拟建或在建,C919大飞机即将首飞,空间站将建立,能源互联网建设正加速,天河工程构想初提出,都将为我国的经济“添砖加瓦”,并打造出各个领域的“国家名片”。  【七大“超级工程”】  && C919大飞机  C919大飞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计划于2016年首飞。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最大航程5555公里。  日,C919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正式下线。据中国商飞2016年工作部署,C919将在2016年年内完成首飞。目前围绕C919的研制,我国大飞机产业集群已初步建立。国内共有242家大中型企业将参与C919客机的制造,其中,中航工业所属的7家企业为机体结构供应商,宝钢集团、中铝集团等16家企业为材料供应商,另外还有51家标准件供应商,以及大量产业链企业参与其中。  && 空间站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随后,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  从目前进展来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也将于10月中旬发射,并和天宫二号对接。空间站后期的建设预估路线图也浮出水面,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8年前后发射天和号核心舱,2020年前后发射问天号实验舱,2020年前后发射巡天号实验舱,2022年前后研制并发射空间站。  && 渤海湾隧道  渤海湾海底隧道全长123公里,连通辽宁大连和山东烟台,如果建成,将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51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截至2016年1月还在规划当中。计划“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建设总工期需要10年。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介绍,按照即将上报的方案,渤海海峡将由一个深埋的跨海铁路隧道连通,隧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整条隧道全长123~126公里,隧道内将由动车执行运输任务,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烟台到大连只需要40分钟。  && 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  据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式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各阶段可结合实际协调推进。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 第四代核电技术  据报道,“第四代”核电技术2017年将在中国投入建设示范工程。被誉为中国“快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透露,福建霞浦快堆核电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在2017年年底投入建设。  全称“快中子反应堆”的快堆属于世界上最新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公开资料显示,霞浦快堆核电示范工程项目功率为60万千瓦,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招标。如果一切顺利,它将成为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项目。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在运核电机组数达34台,仅次于美国、法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四。此外,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的40%,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从总装机容量看,截至今年7月,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5500多万千瓦,同样位居世界第四。  && 天河工程  近日,我国科学家提出“天河工程”构想,未来有望实现跨区域空中调水,构建南水北调“空中走廊”。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表示,观测结果显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但西线工程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等原因,尚处于论证阶段。“天河工程”及未来南水北调“空中走廊”的构想,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国特别是北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  && 第二艘国产航母  之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管辖海域,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启动了第二艘航空母舰研制工作,正在自主开展设计和建造。  杨宇军介绍,这艘航母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展设计,正在大连进行建造,排水量约为5万吨级,采用常规动力装置;搭载国产歼-15飞机和其它型号舰载机,固定翼飞机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舰上将配有满足任务需要的各型设备。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吸收了“辽宁舰”科研试验和训练的有益经验,在许多方面将有新的改进和提高。  可见,随着这些“超级工程”的落地,我国核电、铁路、特高压、航天军工等领域也将受到多方密切的关注。成为“十三五”期间的经济推动引擎。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阅读:1017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东旭光电于7月9日公告称,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碳源汇谷”)与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书》,就上海碳源汇谷在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达成意向。项目分两期建设,2016年下半年动工建设一期生产线,建设周期12个月。公告称,石墨烯基锂电池的核心特点是该产品可满足10C条件下的快速充放电,即在6分钟内可充满或放空电池;此外,该产品还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长循环寿命3500次以上)和高低温性能(-30~80C).
  公司当时提示,泰州石墨烯基锂电池项目的产品尚需必要的认证,近期该项目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构成实质的影响。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从事生物材料及医疗植入器械研究的张兴栋有些兴奋,其多年来倡导的产业与学术融合又多了一个案例——蓝光发展(600466.SH)旗下全资子公司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迪康药业”)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展开合作。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的张兴栋,今年5月刚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一职,这是该协会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科学家担任该职务。   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生物材料在人体方面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然而,中国生物材料方面却不容乐观,落后发达国家至少10年。中国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的产业比例为1∶3.47,远低于国际水平的1.2∶1;人均植入器械约为美国的1/10.  上世纪80年代,张兴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及植入器械研究,研发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种植体、人工关节等生物材料产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生产注册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还率先提出并确证无生命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特有的诱导骨再生的作用,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谈及为何选择与蓝光发展合作,张兴栋称:“发展生物材料产业,需要立足前沿理论研究,也需要将研究成果产业化。”  智研咨询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生物医学材料市场规模约5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近20%,全球市场规模高达近400亿美元。  生物材料应用市场广阔,涵盖了齿科、血管支架、植入式医疗器械、骨科,如关节、脊柱、创伤修复等多个领域。蓝光发展董事任东川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张兴栋的合作,有利于促进蓝光生物材料产业链的形成。这些成熟且已获生产批准进入销售环节的产业,将成为蓝光发展重要的业绩支撑。”  除干细胞等活性生物材料外,生物材料还有更广泛的范畴,包括具备生物相容性但不可降解材料,如体内外植入物;具备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如骨钉、硬膜、血管及支架类产品;直至具有生命活性的材料,如细胞组织、人体器官。  张兴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去年全球生物材料的市场规模约为2460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人体兼容成难题  然而,目前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大量使用的20余类材料来源于其他高技术材料的一致,常规材料性能、寿命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生物材料存在活性欠佳、惰性不足等问题,基本以异物存在于体内。  “人工心瓣膜12年病死率为58%,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率为10%,人工髋关节有效期在中青年中仅为3~5年。”张兴栋透露。  如何改变生物材料在人体内的排斥反应成为一道难题。张兴栋认为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可以利用生物3D打印在体外制造人体组织和器官,另一方面要提高常规材料生物学性能。  然而,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涌入。在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领域,乐谱医疗、上海微创、吉威等国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生物性硬脑(脊)膜补片领域,冠昊生物已占据国内市场40%~45%的市场份额,与德国贝朗医疗、美国强生公司等抗衡。  中国从事生物材料方面的企业有2000多家,但产值超过1亿元的仅为30家左右。它们大多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销售额超过80%。令人忧心的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80%为发达国家不生产的低、中端耗材等,而高技术常规材料技术和产品优势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另外,研发投入也是一大难题,中国本土企业的研发费用大约占销售额的1.77%,而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高于10%。  针对上述困局,张兴栋认为,应当以骨骼-肌肉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高端术中耗材为重点,以此引领常规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种种迹象表明,无线充电行业的历史性拐点或将到来,产业爆发临界已现。苹果和特斯拉等表示他们会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自家的新产品中。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无线充电已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相关也迎来了投资机遇。
  无线充电兴起
  种种迹象表明,无线充电行业的历史性拐点或将到来,产业爆发临界已现。近日,业内人士孙昌旭在微博上表示,苹果iPhone 8将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此前,曾有消息显称,苹果拟与Energous公司合作,未来为iPhone带来一项名为WattUp的新技术,可以让电子设备在15英尺(大约4.57米)距离内实现无线充电厅。
  此前,特斯拉发布声明称,将推出无线充电装置据介绍,据特斯拉官方说法,无线充电装置可用于所有特斯拉品牌车型。业内人士指出,苹果、特斯拉分别作为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两个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对无线充电青睐有佳,无疑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
  其实,不光苹果和特斯拉。戴姆勒集团近日透露,梅赛德斯-奔驰S550e plug-in hybrid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有望在2018款车型中得到一套无线充电系统。前不久,发布了旗下首款无线显示器,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戴尔推出无线充电版Win10笔记本。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进行无线缆充电的一项技术。在智能设备普及的年代,随着功能增多,电池续航时间短,频繁需要充电成为困扰用户的一大问题,而无线充电可让用户摆脱线缆束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自由活动,带来良好使用体验。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无线充电在技术瓶颈不断突破,无线充电技术可能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甚至物联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用户以后为智能设备充电将变得更加自由,无线充电迎来商业化爆发的拐点。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以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为代表)和电动汽车两个领域,未来无线充电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家具、家电、动车组、空间站、卫星、军舰和航母等领域应用,市场空间无比广阔。
  资料显示,早在19世纪90年代,号称爱迪生一辈子的对手尼古拉·特斯拉就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这项发明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电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特斯拉的无线输电设计并没有投入到商业应用,但是也正是特斯拉开启了无线式电力传播的时代。
  行业将迎来爆发轨点
  无线充电作为未来重要的消费电子潮流,近几年将呈现技术成果加快转换、产品规模化量产稳步推出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的预测,到2018年之前,无线充电市场将保持50%-200%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无线充电产业链爆发在即。
  “无线充电具有方便、安全、空间利用高效等特点,具备解决当前困扰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短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紧缺这两大行业痛点的潜力,是新一代消费电子升级的必然选择。”中泰证券研究员罗文波指出,无线充电拥有着无限想象空间、无限的可能。
  方正研报认为,年,新一代消费电子无线充电迎来黄金三年。预计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5年2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亿美元,渗透率从7%提升到60%。华泰证券指出,在新能源汽车的确定性趋势下,如果无线充电渗透率可以快速提升,凭借车用无线充电产品数千美金的单价,届时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美元级的市场。
  随着无线充电的兴起,上市公司在这一些的技术在加紧布局。如,雷柏科技(002577)曾也于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其无线充电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亦可用于可穿戴式设备;顺络电子(002138)的电感材料可用于无线充电领域,可量产无线充电线圈,并在汽车上得到应用。信维通信(300136)涉足无线充电天线技术研发。
  此外,立讯精密(002475)等多家公司相关技术储备丰富。而硕贝德(300332)早在2013年中报中便披露,公司生产的无线充电器成功应用于中兴首款无线充电手机上。而随着无线充电在移动终端行业的应用,无线充电将会为公司业绩带来一定的贡献。无线充电器已实现量产并开始向苹果、三星销售。
  中兴通讯新能源部副总裁田锋表示,新的无线充电方式的出现,可能会颠覆人们对于汽车使用的习惯。过去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汽车,都摆脱不了要过一段时间就补充能量的问题,而无线充电在停车时候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能量补充完毕,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以及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越来越常见,无线充电已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相关上市公司也迎来了投资机遇。个股方面,业内人士建议可重点关注硕贝德、立讯精密、顺络电子、雷柏科技、信维通信、(000063)、劲胜精密(300083)、深桑达A(000032)、中颖电子(300327)、奥特讯(002227)等。
  个股点将台
  硕贝德(300322)
  硕贝德主营业务为无线通信终端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8年进入无线充电产业,并成立无线充电产品事业本部。早在2013年,公司便在己中报披露,生产的无线充电器成功应用于中兴首款无线充电手机上,标志着销售途径从单一渠道营销到与移动通信终端厂商配套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分析认为,随着无线充电在移动终端行业的应用,无线充电将会为公司业绩带来一定的贡献。国海证券指出,公司是业内领先的天线提供商,积极布局摄像头、指纹识别、机壳以及高端封装领域,公司在15年经历短暂阵痛之后,16年公司基本面全面好转。
  国海证券表示,作为智能终端的重要信号接收发端口,天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产手机近年强势崛起,公司将受益于本地化生产和快速服务响应;另一方面,天线的单机配置量提升,集成天线附加值倍增,公司具有LDS一体化和金属机壳一体化天线产品,覆盖的客户群体包括TCL、中兴、OPPO、Vivo、乐视等国内知名厂商。
  顺络电子(002138)
  公司是国内电感器龙头。公司主要从事片式电感、片式磁珠、片式压敏电阻、NTC热敏电阻器及共模轭流线圈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在电感器此传统领域,竞争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已居全球前列。据披露,公司无线充电线圈已经量产,正在市场推广,如果无线充电市场应用逐步打开,公司或可率先受益。
  分析指出,过去几年,公司在多领域做足了储备;未来几年,这些新品是公司成长的主战场。其中,陶瓷指纹盖板受益于指纹识别的爆发,已经与国内知名模组厂合作,供货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已形成收入。电子变压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网通、LED 照明及快速充电领域,下游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OPPO 等。无线充电线圈,顺络可提供铁氧体+铜绕线全配件,正受益于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应用。
  银河证券称,顺络是国内电感龙头,传统电感业务向高端渗透,并深度受益于物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汽车电子、军工电子、指纹盖板、无线充电、NFC天线等新品业务已初见成效,在未来几年开花落果。
  立讯精密(002475)
  目前,公司的无线充电线圈已经通过苹果认证。机构认为,公司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模组,预计将获得70%-80%的份额。从市场角度看,无线充电不论是线圈还是模组对公司来说都是增量,并且与iwatch匹配的lighting 连接线也是另一个增量。另外,随着无线技术的普及,未来三星等其他品牌手机也会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公司作为技术领先者将受益行业的整体发展。
  招商证券认为,公司Type-C及相关产品伴随华为、OPPO/VIVO、乐视、等诸多新品备货。而从Q3开始,伴随iPhone
7等新品备货,公司参与的音频转接创新、天线等业务望开始上量,带来强劲增长动能,而FPC在经历爬坡后,也将在Q4开始导入高端客户量产并盈利。此外,公司围绕华为等客户的通讯高速连接和基站天线方案亦在今年开始上量。
  “公司从连接线/器不断蜂窝式发展,全面成为苹果、微软、华为等核心客户连接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并新拓展进入无线充电、精密结构件、天线、声学、FPC、马达等核心零部件和智能配件,潜在市场超千亿。另外,伴随企业高速通信和智能汽车趋势,从3C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和汽车市场实现产业链多元化,打造精密制造平台的核心逻辑仍然清晰。”招商证券称。
  信维通信(300136)
  近年,公司产品线已从射频系列拓张到NFC/无线充电、MIM 粉末冶金、音频、检测制具等多种品类。目前,NFC 无线充电产品已经开始给三星供货,公司在这个领域具备最优质最全的解决方案。
  中信证券认为,无线充电/NFC 二合一模组由芯片、线圈、磁性材料组成,其中芯片一般向高通、TI、NXP 等公司购买,线圈一般由绕线、印刷或蚀刻工艺制成,工艺成熟,线圈设计则由方案商或手机厂商提供,而磁性材料决定抗干扰性能,最为关键,一般由方案商研制。信维目前可以提供基于铁氧体、纳米晶、非晶、LTCC 等多种材料的无线充电/NFC 二合一方案,帮助客户针对不同机型和销售地区灵活选择,竞争力明显。
  目前无线充电/NFC 二合一模组单价约为人民币 30 元,超过触摸屏、摄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据新华社6月16日消息,美国和欧洲的两个引力波探测项目的研究人员1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宣布,他们“非常清晰”地再次探测到“时空涟漪”——引力波的存在。  探测项目组说,此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时间是去年12月25日22时38分53秒(北京时间26日11时38分53秒)。之所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与宣布发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科学家还要分析和确认相关数据。  “我们非常骄傲,引力波天文学时代已经到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组发言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加布里埃拉·冈萨雷斯当天上午在美国天文学会举办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  在这项将于美国《物理学评论通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中,科学家探测到来自两个黑洞合并而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两个黑洞位于距地球14亿光年外,在合并前的质量分别相当于大约8个和14个太阳,合并后的总质量相当于约21个太阳,其中约1个太阳的质量变成能量,在合并过程中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  据悉,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一百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缺乏实验证据。  今年2月11日,LIGO项目组宣布,他们首次利用LIGO探测器发现引力波的存在。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机构分析认为,目前引力波的测量方法以激光干涉为主,高功率激光器以及功率放大设备是其中的核心,因此可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关注激光器企业。激光技术在引力波探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正如其活跃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先进制造(3D) 等热点领域;可关注激光相关企业未来在尖端科技突破和逐步商业化过程的发展潜力:大族激光、 福晶科技、 华工科技、巨星科技等。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全球人脑工程的研究再次出现重大突破。来自美国新闻网的消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华裔教授贺斌日前成功研发出一架能够用意念控制的四轴飞行器。这意味着,人可以直接用思维和意念控制外接设备。这项技术在自动化设备和残障人领域打开巨大市场空间。
  这一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神经工程学杂志》刊登。
  根据相关报道信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这项研究的原理是运用脑电图扫描仪记录下控制者的脑电波,然后转换成飞行器能够识别的指令,通过WiFi发送给飞行器,使其可以受操控的自如飞行。在实验中,实验人员已经能够借助思维直接控制飞行器穿越室内的小型拱门,体现好了很好的技术操控性能。
  在明尼苏达大学团队上传的测试技术中,一位操作员戴上了测量脑电波用的黑色电极,自如操控悬浮在空中的飞行器,像杂技表演的跳火圈一样,穿过各种悬吊在空中的圈状障碍物。这或许表明,在采集人脑电波方面,已经实现了工具的微型化
  贺斌表示,团队此前已成功利用脑电波操控虚拟直升机,这次本打算用小型直升机做实验,但考虑稳定性、操作性和性后,选择了四轴飞行器。贺斌是浙江大学机电工程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又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医学工程博士,现任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工程中心主任。
  另据透露,该团队接下来的目标是研制直接由脑电波控制的机械臂,这使得残障人士未来可以获得和普通人一样方便的义肢,预计这项成果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这亦是欧洲与美国相继宣布投入巨资支持人脑工程的研究后,人脑工程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国际合作和各国政府加大投入以后,未来人脑工程的重要突破预计还将次第出现。而人脑工程也已成为市场热点之一。据悉,1月底欧盟宣布人脑工厂入选10亿级的“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时,复旦复华与冠昊生物曾连续。
  19世纪末的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哈德肯,乘坐自己发明的时间旅行机器,去了80万年后的未来。
  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历月球破碎、冰河时期等大浩劫后,人类分化成两个种族:生活在地面上的伊罗伊族和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原有科技几乎全部毁灭和湮没。
  意外的是,亚历山大在原属于纽约图书馆位置的山谷中,遇到了纽约图书馆管理员沃克斯——一位他在21世纪就曾见过的全息“虚拟人”。
  沃克斯是一个靠驱动的大型数据库,外表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拥有人类的感情和记忆。亚历山大在21世纪的纽约图书馆中见过他,没想到80万年后,沃克斯仍然“活”着,目睹几十万年中人类的毁灭和重生。
  《时间机器》中,西蒙·威尔斯把“永生人”的诞生设定在21世纪,现在有人给出了更精确的时间:沃克斯将在2045年诞生。
  当人脑进入一个2.0的新时代,一切皆可能。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人脑概念题材异常活跃,迄今已被5度爆炒。有关人脑技术研究进展情况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人脑概念股活跃的导火索。下一个大市场,就存在你我深深的脑海里。
  一脑一宇宙。
  星际旅行这事儿,人类早就拿出了一套又一套可行性方案,可对于长在自己身上的“小宇宙”,依旧知之甚少。
  “作为人类,我们能够确认数光年外的星系,我们能研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无法揭示两耳间三磅重物质的奥秘。”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达自己作为一个人类的尴尬后,全球都开始化“尴尬”为力量,脑部大开发,成为今年科技界一大亮点。本周,一项雄心勃勃的脑科学计划在瑞士洛桑启动。
  人脑,也要2.0。
  大脑可视化
  软件工程师扎克·沃特,32岁,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腿。这原本让他闷闷不乐,但情况很快好转,今年9月,沃特装上了全球首个由人脑意念控制的仿生腿。最近,沃特用仿生腿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大厦之一。
  在华盛顿大学,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实验,通过仪器让罗杰西·拉奥的意识,指挥另一间实验室里的安德莉亚·斯托克的手指,并完成一些动作。
  我们那两斤半的大脑里,有上千亿个细胞,几乎相当整个银河系星体总数;有数百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着上千个跟其他神经元“握手”的突触。
  不过,“脑子不够用”依然是全民共有的抱怨。
  如果将大脑比作一个城市,目前的技术只能使我们看到这个城市的大概轮廓,却无法了解里面发生了什么。
  10月7日,一项雄心勃勃的脑科学计划在瑞士启动。得到欧盟资助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不仅要了解人脑里的奥秘,还想借助计算机模拟出一个人类大脑。
  此前,欧盟宣布在未来10年超10亿欧元,开启“人类大脑工程”。
  隔海相望的美国,对该领域同样雄心勃勃。
  奥巴马政府今年推出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的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将耗时10年、投资数十亿。在2014财年,美国将重点资助9个大脑研究领域。
  一旦人类大脑图谱像谷歌地图一样清晰,每一个想法就是一座城市,所有痛苦都将被精准标定。
  到时候,慢性疼痛、毒品上瘾、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和孤独症这些棘手的问题和疾病,都可以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无敌记忆力
  去年,Zip大叔靠着一首《我的钥匙在哪?我的手机在哪?》(Where’s My Keys?Where’s My Phone?)在英国一炮而红。
  令人懊恼的健忘就这样催生了一首万人传唱的神曲,也在科技界激发了新创意。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英特尔启动了一项模拟人类大脑活动的技术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明白”用户想法的装置。
  该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拉特纳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用户把车钥匙落在家里,这种装置会记住用户放钥匙的地方,还会自动提醒用户在出门前带上车钥匙。
  来自谷歌的科学家们,用1.6万块电脑处理器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模拟神经网络,结果在无外界指令的自发条件下,该人工神经网络学会了识别猫脸。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数年前就说过,谷歌的搜索功能最终将集成在人类大脑中,当他们“思考某事而又对其缺乏足够了解时,便能自动获得信息。”
  数字化永生
  着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1岁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一直被禁锢在轮椅上。上个月,在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首映式上,现年72岁的霍金表示人脑可能独立于人体存在,并可被拷贝到电脑中。
  霍金说,“大脑就像一个电脑程序,所以理论上来讲是可以将大脑拷贝到电脑上的,而这也许可以给长生提供另一种可能”。
  虽然不知道霍金的预言是否会成真,但一些实际运用层面的探索正在进行中。
  本月,澳大利亚道路安全专家展示了首个“注意力控制”汽车,这种汽车利用头戴设备监测驾驶人员的大脑活动,以提醒驾驶者不要分心。
  神经工程学公司Emotiv的首席技术官杰弗瑞·麦加利向人们描述了这种技术:该车的加速器能被一种带有14个传感器的头戴设备监视,监测驾驶者大脑活动类型和活动量,据此判断驾驶员是否注意力分散。
  “我们无法读出大脑的思想,但我们可以大体衡量出大脑内部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麦加利说。
  颠覆性实验
  随着人脑工程推进,人们的常识也将被颠覆,比如一个大脑控制一个身体。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首次证明了人际之间大脑信号传输的可能性,他们试着让一只大脑控制两个身体。
  在上文提到的这项探索中,实验者罗杰西·拉奥佩戴着用于读取大脑信号的电子设备,同时注视着一个视频游戏。游戏中,拉奥想象着提起自己的右手手指,令人惊讶的是,这驱动了另外一位实验者斯托克手指的运动。后者当时坐在另一个实验室中,他们佩戴着能向大脑发送磁刺激信号的设备。
  来自布朗大学的科学家则开发了名为“脑门”的脑机接口,帮助瘫痪的人在没有护理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喝咖啡。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则公开了仅用意念就可以操控电视、空调等技术的实证试验现场。
  今年6月,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举行了一场名为“全球未来2045”的特殊学术会议。大会上,谷歌首席工程师雷·库兹韦尔声称,未来30年,技术得以使人类的大脑意识被上传至计算机,实现永生。
  由俄罗斯富豪资助的“2045计划”也宣布启动。迄今为止,全球多国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都报名希望参与这一计划。
  争议机械脑
  在2045大会上,全球首个真正有效的基因测序技术开创者丘奇表示,通过融合生物兼容材料、3D打印、干细胞技术和遗传学的突破,人类将会创造出新的机器,它们更像生物体、而不是。
  类似半机械人、机械脑的猜想也引发一场争论:科技是否会让人类大脑更愚笨。
  47岁的办公室经理吉恩·斯奈德说,她并不害怕蜘蛛、蛇或者牙医。但有一件事始终让她惴惴不安:车载定位仪GPS罢工。她在自己的爱车上装有一部GPS,过去五年来,她从未看过任何一张地图、注意任何一个地标,或者尝试从A地到B地的新线路。“我已经成为一个GPS僵尸。”她说。
  《纽约时报》执行主编比尔·凯勒写过一篇专栏文章,担心上脸谱网会让他13岁的女儿心智衰退。
  本周,科技博客BI发布文章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一无所有,不会说话,不懂得如何咀嚼食物,或是使用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最终,我们开始适应生存的环境,开始咿呀学语,并将字组成短语,用短语组成句子。但要成为高手,必须不断训练,即所谓“刻意练习”。
  然而,科技对大脑的威胁一直存在。机器让我们减少运动,身体肥胖。新型机器可以辨认物体特质并像我们一样学习,也许它们比我们学习的速度还要更快。所以我们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的能力或许会出现退化。
  但也有观点认为,问题不在科技,在于人们自身对科技的态度。
  无论如何,在全新的2.0时代,人脑和科技的关系将越来越有趣。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在上海纽约大学的VR实验室里,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设计能够通过人的手势完成搬运工作的VR程序。该实验室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这里,我们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奇思妙想,比如你可以跳一支街舞,你的关节运动就会在电脑上显示,学生会觉得这种互动非常有意思。”
  上周,谷歌推出的绘画神器Tilt Brush,把艺术家带入一个虚拟的空间。只要带上VR头盔,艺术家们就能在随意的空间作画,可以像用PS一样,调整颜色和笔刷,还有各种特效工具。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软件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完成度和实用性。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另一种更直观的创作形式,给了他们更多的创意空间。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这种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Google 的一个交互设计工作室的两位研发人员,在短短三周内就设计出了这款用于VR的图形应用,预计今年夏天这款软件将随着VR设备的大面积普及而最终上市。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HipHop舞者、跳伞训练者、建筑设计师、外科医生,这些群体正在推动着中国的虚拟现实VR市场迅速膨胀。中国的BAT三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正在撬动着这个全球规模千亿级的市场。未来五年,中国VR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  IHS游戏行业分析师崔辰毓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阿里、百度、腾讯这些平台都希望打造VR的内容平台。目前中国VR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核心的技术。所以这些巨头到目前为止还在观望,但是VR产业迎来爆发也就是眼前的事情。”  在今年的CES Asia展会上,从事VR内容制作的公司热播科技展示了他们团队独立制作的VR视频,其中就包括体育类和偶像剧节目,一些场景更是调动了12个摄像头拍摄的全景画面。热播科技CEO张庆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去年刚成立,我们一直想从新鲜的载体方面去做有趣的内容,正好去年VR开始爆发,借助互联网电视的平台,做VR内容的制作是非常水到渠成的事。”
  在成立热播科技前,张庆浩曾经担任百视通商务总监职务,此前还在央视网负责版权,借助这些经验和资源,热播科技已经和东方明珠百视通、PPTV、百度、华为等多个平台和终端合作。热播科技刚刚完成了Pre轮的融资,获得华策资本和达晨价值1200万的注资。不过他表示:“目前的VR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无论从技术和内容而言。热播科技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腾讯这些还都没有发力。”  Canalys分析师刘健森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相比硬件设备而言,VR的内容更加重要,但是在中国VR内容市场上还没有哪家真正的领导者。本土的内容提供商、游戏发布者和服务供应商们正在进行着硬件以外的竞逐。”  但是中国VR市场的开局已经打响。根据IResearch的预测,未来四年,在BAT三巨头的推动下,中国的VR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美元。这与中国政府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中国希望通过创新和内容服务来减少经济对重工业的依赖,以驱动更加持续的发展。  百度上个月发布了一项命名为“凡尔纳计划”的人工智能项目,由百度首席科学官Andrew Ng和《三体》的作家刘慈欣合作,将以VR的形式呈现。刘慈欣接受采访时说:“许多想法和创新工作都会在这里诞生。这个项目会聚焦人工智能,当项目官方成立后,我们有机会和科学家一起工作。”  阿里巴巴也正在设计一个全新购物体验的项目,希望利用VR技术带给4亿用户不同的购物体验。马云曾在今年3月与扎克伯格的对话中表示:“我在思考在这个平台上,如何让女性更有购物的冲动以及如何为我们的客户卖掉更多东西。”今年2月,阿里巴巴还投资了全息技术公司Magic Leap.  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董本洪表示:“VR和AR是继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技术爆发点。”IHS研究总监Piers Harding-Rolls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教育、培训、旅游和房地产等注重体验的领域将成为率先使用VR的行业。”
  根据爱奇艺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已有超过200家专注于VR研发的初创企业。另据Digi-Capital的统计数据,仅今年一季度,投入中国VR市场的资本规模就超过11亿美元。爱奇艺把VR市场的现行发展阶段比喻为“马车时代”,不过认为媒体和资本将推动该市场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发展。  爱奇艺正在和超过300家合作伙伴进行内容和硬件方面的合作。爱奇艺的一款VR直播App可以提供Hip-Hop舞蹈培训以及包括滑翔翼在内的各项体育竞技赛事的VR直播。爱奇艺的目标是打造最大的中文VR服务平台,并将与头显设备兼容的电影和游戏作内容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根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今年全球VR头显设备的出货量将会达到630万个,其中40%的需求来自中国。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三款头显设备:索尼的PlayStation VR;Facebook的Oculus Rift以及HTC的Vive。这三款设备的定价分别位于400至800美元不等。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前盛大游戏CEO谭群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VR的头显设备主要分移动端和PC端,从摩尔定律的角度,移动端将变得更加强大,两端将来会有融合的趋势,但是也会有高端机和低端机的区别。”不过,针对移动端和PC端设备哪个市场更大,谭群钊说:“如果站在内容和媒体的角度来看,PC端市场将会更大,因为移动端的Oculus和其它几个平台已经相对成熟。”  做游戏出身的谈群钊,对于VR在游戏领域的影响颇为看好。他认为,VR比较适合做大型的游戏项目,有点类似于端游,沉浸感更强,更适合核心用户。谭群钊说:“VR游戏有望带来游戏行业的潮流回归。过去5、6年,用户的在游戏上花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但进入到VR级的游戏之后,将会回归到时间持续化的阶段,用户愿意在游戏上投入大把时间,因此更有付费的意愿,将会带来游戏产业的爆发。”  拥有13亿活跃用户的腾讯,正在增加视频、游戏和动漫领域的开支,以吸引用户在这些服务上停留更长时间。腾讯已经完成了韩国偶像组合Big Bang的演唱会虚拟现实直播,而且买下了300多部日本动漫版权,并在开发更多智能手机游戏。  腾讯投资的原力动画也在为腾讯影业制作虚拟现实电影,原力动画还在为Oculus Rift制作内容;范冰冰主演的电影《爵迹》的虚拟现实内容推广宣传片也由原力动画负责制作。同时,腾讯还投资了佛罗里达一家做全息影像的公司Pulse Evolution.  阿里巴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VR行业成熟后,虚拟现实在所有娱乐内容中的占比将达到40%,但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阿里巴巴也成立了GnomeMagic Lab,与阿里影业共同制作内容。  从谷歌推出第一款VR眼镜Cardboard盒子去鼓励人们尝试开发VR应用,到现在也不过两年。但是谷歌的VR团队人数已经超过百人,在谷歌园区里占据了一整栋楼。谷歌的想法是,先让人们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到VR,然后再倒过来开发完善与之相关的内容。这一思路或许也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我国量子通信卫星将于7月份发射 产业链股受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5月9日出席“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时表示,量子通信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份发射。如果此次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将在全球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将初步构建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据中国证券报13日消息,近年来,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量子通信这一前沿技术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热点。目前,量子通信产业链生态已逐渐成形。据业内人士测算,2020年量子通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将广泛应用于国防、金融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经参与到量子通信产业链当中。  浙江东方:公司旗下持股49%的国贸东方已与中科大量子通信技术潘建伟团队达成意向,在浙江省杭州市海创园内设立“浙江神州东方量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中信国安:2010年,中信国安持有40%的合肥有线参与了“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项目,是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  三力士:三力士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量子工程研究中心王增斌及其研究团队就推动量子工程军用、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  华工科技:研发量子点激光器,光器件领域领先。  华夏幸福:华夏幸福11月13日与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和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皖能电力:第一大股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安徽省皖能集团和铜陵润丰集团,合资成立安徽量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安徽的量子通信建设。  四创电子:第一大股东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是量子通信研究主力军之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均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有战略合作。  新海宜:产品采用自组网、量子通信加密等先进技术,并通过总参信息化部的认证,能够提供整体系统集成。市场预计未来还将向信息安全领域拓展。  蓝盾股份:去年12月14日,蓝盾股份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推进量子密码实验室项目的产品化及产业化应用,合作方华南师范大学曾在广州成功进行过一次约76公里范围的量子通信实地测试。  中天科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就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研究所需光纤光缆及器件签署了捐赠协议。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刘博研究员课题组了解到,日前该课题组在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首次提出了基于双偏振调制技术和自适应距离选通相结合的三维成像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光电技术快报》和国际应用光学顶级期刊《应用光学》等,并且已经申请发明专利。
据新华社5月6日报道,不久的将来,在我国激光雷达的“眼”里,远处正在高速运动的物体将不再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图像,而是以有纵深的三维形态呈现。
“如果把激光雷达对物体成像比作盲人摸象,”刘博比喻说,“传统的单点扫描激光雷达就像用一个手指头去触碰物体,要触碰很多次才能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而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就好像一个巨型的手掌,可以快速感知物体。”
据悉,目前业界研究中的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即“巨型手掌”,有多种技术路线,大多采用APD阵列探测器,受器件的限制,不仅分辨率低,而且数据处理流程复杂,与此同时国外比较先进的探测器件还对我国禁运。
记者了解到,刘博研究员课题组的新方法,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作为面阵探测器,利用双通道高速电光偏振调制技术,结合自适应距离选通实现三维成像,突破了传统扫描成像激光雷达无法对远距离动态目标成像的限制,同时也克服了采用APD阵列探测器成像分辨率低的缺点。
刘博介绍说,该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分光技术将回波光束一分为二,同时进行成像,这样仅发射一次激光脉冲即可完成距离的反演重构并获得一帧三维图像,具备“闪光”三维成像的能力,能够满足对高动态目标的形态识别和三维形态特征分析的需求。
“未来这种雷达在空间应用上,比如空间距离感知和三维形态测量,或者是无人驾驶上,都可以大有作为。”刘博表示,目前还处在原理样机的阶段,整个系统的体积比较大,下一步将着力进行系统的性能完善和小型化。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办公室宣布,将在未来数月举办四场研讨会,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探讨。  据中国证券报5日报道,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办公室周二宣布,将在未来数月举办四场研讨会,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探讨。白宫在声明中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精准医疗计划”和“癌症登月项目”均依赖人工智能在医疗数据中寻找模式,最终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并提出治疗措施,从而改善病患护理和健康成果。  美国副首席技术官艾德·费尔腾在声明中表示,研讨会将在未来数月逐一举行。首场研讨会将在5月24日于西雅图举行,主题是探讨如何制定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第二场将于华盛顿举行,探讨人工智能能够为社会带来的各种益处。第三和第四场分别在匹兹堡和纽约举行,分别聚焦人工智能的安全和控制,以及短期内人工智能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长江证券长期看好人工智能领域,其对具备内在投资价值的公司进行投资逻辑梳理,重点推荐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中科创达、联袂IBM沃森大举发力智慧医疗的思创医惠、智慧教育业务加速落地的语音龙头科大讯飞、布局生物识别搭建智能身份识别生态圈的神思电子、布局全产业链的智慧交通翘楚千方科技、视频大数据龙头东方网力及布局人脸识别力助智能轨交与智能安防两翼齐飞的佳都科技;建议关注东软集团、东方国信、四维图新、川大智胜、运达科技。  中科创达:全球领先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主营业务涵盖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万物互联时代人们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意味着对软硬件性能的提升更为迫切,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的载体,与行业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是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在产业链中具有核心价值。  神思电子:国内智能身份识别领航企业,自创立之初便深耕智能身份认证终端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资质高端,是2004年首批获取二代证阅读机具定点生产资质的十家企业,同时是2007年获得二代证追加住址读写机具定点生产资质的三家企业,市场份额行业领先。历经过往积淀,公司业务触角已经从单一的身份识别延伸至生物识别特征、电子支付等领域,基于智能身份识别的生态圈雏形已现,业绩的成长空间正逐步打开。  千方科技:公司初创于2000年,是国内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产业链最为完整、业务积淀时间最长的投资标的。公司旗下包括北大千方、紫光捷通、掌城科技和掌城传媒四大子公司,业务领域覆盖城市/城际智能交通、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以及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等模块,用户遍布于全国30多个省市,具备相当稳固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思创医惠:医惠科技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智慧医疗领域。公司以智能开放平台与物联网技术为抓手实现医疗对象的智能感知、数据信息的集成互联及医疗闭环流程的标准处置,覆盖整个医疗信息化应用领域。主营业务为智能开放平台、业务系统(移动护理)、物联网架构、技术服务。  东方网力:国内领先的视频管理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以软件产品为核心,提供多元化场景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以视频技术为优势,在ISG 和IVG业务布局逐步完善,长期占据国内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份额第一。  佳都科技: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安防、智能轨交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与服务涵盖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地铁综合智能分析设备、人脸智能分析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系统、IVR流程优化分析系统、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等。公司基于对轨交与安防行业的深刻理解,积极布局人脸识别,有望嫁接在安防、轨交、金融等众多领域实现落地变现。  科大讯飞:公司自创立之初便深耕语音合成与识别,是国内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客户涵盖教育、电信、金融等资信极高的领域,占据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的份额,是属国内智能语音领域的绝对龙头。近年来,公司基于其在智能语音领域积淀的技术与行业优势,逐渐将业务场景延伸至智能教育、车联网、智能家居及智慧城市,基于语音与人工智能搭建的讯飞生态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据4月28日报道,外籍、将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称为“必争之地”。近日,来自多国的60多名家齐聚美国,讨论开展脑科学的全球合作,力图推动“国际大脑空间站”的建设。今年10月,还将在举行国际脑科学大会。欧美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欧盟启动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同年,美国也新增了45亿美元的“脑计划”。“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前沿领域,中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如果“中国脑计划”于今年年内启动,将推动中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驶入“快车道”。抢占“必争之地”68岁的是上海研究所所长,还曾多年担任杰出讲座教授和部主任。身处中美两国学术前沿,他清晰感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的竞赛。
外籍、、上海研究所所长从各国已启动的脑计划来看:美国侧重于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欧盟主攻以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功能;日本于2014年出台的“脑计划”则聚焦以狨猴为模型研究各种脑功能和脑疾病的机理。兵贵神速。在欧美脑计划启动后的两年间,中国科技部密集举办了十余次专家研讨会,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我国亟须启动一项国家级脑计划。“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也被列入“”规划纲要中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说,由中国科技部和牵头的中国脑科学计划,有望于今年年内启动。说,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的全球性热潮反映了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三点共识:第一,脑科学是人类理解自然界现象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第二,脑疾病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已超过心血管病和癌症,脑科学的发展对脑疾病的诊断治疗将有关键性的贡献;第三,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面临瓶颈,对人脑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解可能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和器件的研发带来新启发。认为,与欧美、日本的“脑计划”相比,中国“脑计划”更为全面,直接反映了上述三方面的战略布局。各领域科学家因此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布局建议:即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原理为“主体”,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脑科学研究有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会超过欧美。”“有所为,有所不为”欧美在脑科学所属的领域研究的积淀十分深厚。与之相比,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起步晚、体量小”是无法忽视的现实。
欧美已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说,中国的脑科学研究过去20年才开始真正起步。美国学会成员有五、六万人,而中国的神经科学学会成员只有六千人左右,这是十倍以上的差距。中国也只有少数实验室在神经科学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研究人员偏年轻化,本领域领军人物较少,仍需多年积累。“基于现实层面的考量,中国脑计划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所有领域都做,而是充分利用我国数理、信息、材料、工程交叉学科的专长,在我们的优势领域做到世界领先”,他说。在他看来,中国脑科学研究的先天优势是灵长类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并拥有脑疾病样本的丰富资源,在猴类转基因动物研究和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研究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人类大脑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彼此之间由大量的神经纤维连接成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脑科学目前最有待突破的难点,就是理解人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基础。目前科学家已利用小鼠等模型,部分理解了人认知外部世界的神经网络机制。预计,未来一二十年内,对小鼠神经网络的研究将大致完成。其后,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模型研究人类高等认知功能,如思考、自我意识、共情以及语言等,这是中国必须抓住的机会。“我认为,中国脑计划如果能重视非人灵长类(尤其是猕猴)的研究领域,将能保证未来数十年后我国脑科学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说。基于“中国脑计划”布局,北京和上海均已启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地区性计划,开始资助相关研究项目。于今年初成立包含20院所80个精英实验室的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由担任中心主任,各高校也纷纷成立类脑智能研究中心。而对于即将出台的“中国脑计划”来说,更大的挑战是能否以革新性的机制来统筹各方资源,使“单兵作战”转向“强强联合”,确保目标最终达成。“我们希望中国脑计划的启动,真正能整合全国的科研力量,在几个重大的前沿问题能有世界领先的突破”,说,“这必需要真正建立跨单位、跨地区、跨学科、强强结合的团队,打破单位的本位主义,加强科学院与大学院校之间的实质合作”。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相比美国医疗健康将近20%的GDP投入,在我国GDP构成中,到2014年为止还不到5%。近期,易凯资本发布了2016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报告。报告称,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近4万亿元的市场。这个市场在过去5年中保持了超过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未来五年规模还将翻一倍,达到8万亿元,接近届时我国GDP的10%。
“当前精准医疗领域存在泡沫。”知名风投澳银资本董事总经理刘宇向记者直言,“这一市场未来可能有上万亿元的空间,但目前中国市场的规模不过30亿~50亿元。在这样狭小的市场上,已经有超过300家企业,它们的估值总和接近千亿元。”
    肿瘤领域精准医疗需求迫切  根据美国版精准医疗计划,首期投入,即2016财年用于相关领域研究的资金是2.15亿美元,而我国则是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今年3月8日,科技部公布《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精准医疗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明确将“精准医疗研究”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正在筹建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其中,川大华西医院将开展总数达一百万的人群全基因组测序,建立数据库和样本库,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临床治疗领域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精准医疗市场最重要的还是肿瘤治疗方向。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仅去年,我国共有429.2万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癌症死亡病例,以肺癌发病率最高,且肺癌的死亡率也排在各肿瘤类型之首。乳腺癌、胃癌以及肝癌也是常见诊断的肿瘤类型,排在高发肿瘤类型的行列。  肿瘤防治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医学热点之一,眼下,我国面临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双重挑战。上述数据背后,是对肿瘤领域精准医疗的热切需求。  精准医疗下的健康管理作为相对更加前沿的细分领域,目前在国内又是什么情况呢?  一家总部位于深圳、专注脊柱康复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国内目前做这一块的非常少,她个人对精准医疗健康饶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之前在国外的经历。目前她的公司是通过高科技的仪器,进行可视化和数据化地检测,精准评估诊断,并设立干预方案。由于各个环节成本较高,现阶段定位中高端客户。而团队也多是海内外医疗专家、心理专家以及康复师。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国内做肿瘤方向的很多,而精准医疗在日常保健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这或许是蓝海所在。
  精准医疗板块资本市场  2015年的A股市场,医疗板块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精准医疗相关领域,包括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新兴医学。那么精准医疗板块2016年是否还有机会呢?  从A股历史行情看,只要是新技术、新题材,但凡欧美市场有大涨的经历,势必掀起A股的跟风热潮。而这些热点题材的爆发,都是具备板块效应,龙头成倍上涨的行情。  美国精准医疗新星Celator的一鸣惊人,在本月点燃了A股投资者对精准医疗板块的热情。4月11日,安科生物、荣之联、新开源、北陆药业、千山药机、迪安诊断等相关标的集体涨停。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基因测序板块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25.11%,按涨幅由高到低计,在Choice 304个行业板块中排265位,大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4.9%).  作为一家小型制药公司,Celator在业绩亏损情况下创造出惊人的股价涨幅,再次强化了肿瘤治疗领域无限的想象空间。中泰证券认为,对于这类标的,投资逻辑在于新药研发进程、关键技术及实验的突破性进展,而非基于短期业绩的PE估值;另一方面,Celator的成功,颠覆了抗癌药物研发大公司主导铁律,“小公司研发+大公司并购”或将成为精准医疗主流模式。  2016年,精准医疗领域的催化剂还包括基因编辑龙头Editas公司将于年内登陆纳斯达克。  
作者:Arctic_Beacon 发表于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https://blog.csdn.net/Arctic_Beacon/article/details/
Arctic_Beacon
VR产业调查系列之一  继腾讯、阿里、小米、华为等巨头之后,微鲸科技也在25日通过“鲸·现”未来CMC/微鲸VR战略发布会的形式,宣布正式进军VR(虚拟现实)产业。  VR风起,引海内外资本竞折腰,其中的硬件领域自2015年成为被追逐的风口。在A股,据上证报记者统计,目前介入VR/AR的上市公司已有近70家,约三分之一涉及硬件。但随着内容在2016年成为VR投资人的新宠,VR硬件是否已是明日黄花?  “VR硬件的投资和创新机会一直都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顶尖从业者的共识是:“VR硬件处于早期阶段,还具有极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更令人惊喜的是,国内创业团队在VR核心技术上的认识和关注愈加成熟和深入,“在芯片、传感器、陀螺仪、光学镜头、显示屏等核心零部件及VR摄像机等相关外设、配件方面,甚至是整机,国内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投资机会。”  在产业格局上,先行进入者和传统硬件巨头的主场将至。业界预计,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中,现有的硬件公司会有1到2家胜出;基于手机终端等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小米等传统的硬件厂商可能成为黑马并助力产业发展;而新创立公司已很难分得一杯羹。  硬件“琅琊榜”翘楚  VR硬件基本可归纳为移动式VR头显、PC端头盔、VR一体机三种类型,代表性产品分别为Google的Cardboard、HTC的HTC Vive、Intel的HoloLens;在中国,暴风魔镜、蚁视的移动/PC端VR、大朋的VR一体机大体上是这三种硬件类型的代表  “我站在一艘沉船上,晶莹剔透的小鱼在身边游过,突然一条硕大的蓝鲸向我游来,它看见了我,停在我身边,四目相对之下的压迫感瞬间充斥全身。或许觉得我不够有趣,蓝鲸停留数秒后游开。来不及庆幸劫后余生,蓝鲸游动的尾巴和卷起的巨大水花一起袭来,几乎就碰到脸颊,我本能地赶紧后退。”这是记者对于HTC Vive的体验。  在VR江湖中,谁是硬件“琅琊榜”上的执牛耳者?梳理现有VR硬件,基本可归纳为移动式VR头显、PC端头盔、VR一体机三种类型,其代表性产品分别为Google的Cardboard、HTC的HTC Vive、Intel的HoloLens,售价则从15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  作为PC端VR的代表,HTC Vive的“无眩晕”和“沉浸感”广受体验者好评,超过90%视野的覆盖和画面的即时渲染让体验者忘记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与HTC Vive采用室内虚拟现实系统不同,索尼的PlayStation VR则采用了9个外置LED追踪器来进行360度位置追踪,并配备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实现移动手柄对头盔的精确识别。作为移动VR的高端产品,三星的Gear VR则配备了加速度计、陀螺仪来跟踪头部运动,与三星手机配套使用,更是极大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相较于移动VR和PC端VR,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体机是VR硬件的方向,而Intel的HoloLens则被视作一体机的“标准模板”。“就像在手机领域,苹果出来了,大家就知道智能手机该怎么做了。”蚁视CEO覃政这样描述业界对HoloLens的定位。  Intel更愿意将HoloLens定位为混合增强现实设备(MR)。作为一台戴在头上的“Windows 10计算机”,HoloLens突破了键盘和触摸模式,通过语音识别、目光跟踪、手势输入等实现人机交互,并向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感知交互延伸。为了保持顺畅的感应和良好的交互,HoloLens 1.0配置了1个惯性测量单元、4个环境理解摄像头、混合现实捕捉、4个麦克风、1个环境光线传感器,据说效果可完美到清晰识别是否是操作者的手,甚至具体到是左手还是右手。  最值得称道的是,Intel为其专门打造了定制款的全息处理单元HPU 1.0,借助电池组,让HoloLens摆脱了PC和电线的束缚。最新的进展是,沃尔沃将HoloLens运用在汽车销售中;西雅图Shanska公司则将使用HoloLens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全息房地产租赁中心。  在中国,暴风魔镜、蚁视的移动/PC端VR、大朋的VR一体机大体上是三种硬件类型的代表,售价从99元到2999元不等。其中,国内售价最高(2999元)的大朋VR一体机采用了三星的2K AMOLED屏幕和SoC驱动芯片,并采用ARM的技术进行优化,整机延迟控制在19秒内,令体验者“不晕,沉浸感也不错”。  A股公司的先行者  目前介入VR/AR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近70家,其中约三分之一涉足硬件。与创业公司联手成为A股公司快速进入VR产业的“捷径”,比如高新兴 、乐视、奋达科技 、欣旺达 、探路者等  硬件领域是A股上市公司在VR江湖“跑马圈地”首选的立足点。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目前介入VR/AR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近70家,其中约三分之一涉足硬件。  暴风科技是最早介入VR领域的上市公司之一。2015年11月,暴风科技参股公司暴风魔镜发布两款VR新产品——暴风魔镜一体机“魔王”和暴风魔镜4。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告诉上证报记者,暴风已完成业务布局,推出了一系列硬件:暴风魔镜小D、暴风魔眼、暴风魔镜4、VR社交平台、魔镜一体机、国内首个移动VR体验馆、J2VR广播级全景摄像机等。  与创业公司联手成为A股公司快速进入VR产业的“捷径”。其中,高新兴将分两期投资VR创业公司蚁视,合计1500万美元,并保留2亿(或3000万美元)的再投资权利,全部投资完成后,高新兴将持有蚁视合计不少于36%的股份及相应权益;乐视通过与创业公司灵境、蚁视和3Glasses合作,推出了眼镜盒子产品LeVR COOL1,并透露还将推出VR一体机产品;奋达科技参股奥图科技,推出了VR眼镜“炫视”和可录制360度全景视频的“360全景球”,奥图科技此前已推出了AR智能眼镜“酷镜”;欣旺达与新三板挂牌公司掌网科技联手开展VR一体机业务,掌网科技在2015年底发布了VR头盔星轮ViuLux发烧级VR超级一体机;探路者在互动易披露,其参股公司众景视界计划2016年批量发货,且移动VR一体机和VR头盔正在研发当中;除探路者的投资(持股10%)外,众景视界还获得东方网力持股15%。  此外,国际化也是A股公司切入VR硬件的突破口之一。作为优秀的VR解决方案供应商,歌尔声学牵手高通等,为客户提供基于高通骁龙820芯片的移动VR产品,并代工暴风、Oculus等国内外VR公司的产品;联络互动参股公司美国 AVegant Corp。的虚拟现实视网膜眼镜Glyph正式发售后,获得了可观的国内外订单;公司近期又以7500万美元认购Razer Inc(雷蛇)的C轮优先股(增资后持股5.01%),双方将在VR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A股上市公司介入硬件,更多的意在布局生态、平台化。暴风科技、乐视、奥飞娱乐等都以硬件为突破口,积极构建自身“硬件+内容”或“硬件+应用”的生态护城河。  硬件创业者冷对PE退潮  VR硬件风乍起,PE的兴趣点却在2016年似有转移至内容方面的势头。对此,业内顶尖从业者的共识是:VR硬件还处于早期阶段,还具有极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VR硬件风乍起,PE的兴趣点却似有转移至内容方面的势头。“由于融资失败,我的团队将于月底解散。”这是某移动VR头显创业者最近发给记者的一则短信。“PE已经不投硬件了,都在盯着内容。”他进一步称。就在几个月前,他还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的移动VR眼镜比市面上的所有产品体验更佳,并表示将启动天使轮融资。  事实上,在近期的数个行业论坛上,业内人士均表示2016年将是VR内容元年。“现在是投资内容的好时机,尤其是VR+行业应用。”在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沁平院士等人一致表示。  “现在VR硬件还处于行业的早期阶段。”遍观目前的VR硬件设备,不仅外形丑陋、使用不够便捷,而且糟糕的用户体验——眩晕、恶心、拖影——依然困扰着消费者。乐相科技CFO吕铁汉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尽管Oculus CV1、HTC Vive、PlayStation VR基本具备了普通人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性能,但离完善还有较大的距离。掌网科技董事长李炜则笑言:“Ouclus类的产品体验都没有那么好,就不要谈国产的设备了,都是早期阶段。”  尽管如此,业界的共识是:“作为VR产业的基础和基石,VR硬件具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李炜认为,PC、手机等所有的消费电子都是硬件驱动产业发展,VR也没有脱离这种发展趋势,接下来的发展和投资机会都很多。暴风魔镜合伙人崔海庆表示,随着市场、用户发展,大家可能会忽视硬件的重要性,但这犹如微信、手游等一切的内容呈现都基于智能手机这个终端一样,VR硬件决定了VR产业的发展空间。3Glasses创始人王洁则称,基于硬件本身整体的标准或相对终极的形态都还没有,一切都在快速迭代中。  现有硬件事实上还远远不能支持VR产业巨大的市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配齐VR装备动辄近万元的成本还是太昂贵了。我也不相信这个产业仅靠99元、199元的VR眼镜就能撑起来。”某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高盛的报告显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VR硬件的市场体量仍将大于软件:在产业正常发展情况下,到2025年,AR/VR技术将可能产生800亿美元营收,其中450亿美元来自硬件;在产业快速发展情况下,这一数字分别是1820亿美元和1100亿美元;即使产业缓慢发展、技术仅仅应用于电脑游戏,也可能产生230亿美元的营收,其中150亿美元来自硬件。“VR产业发展还是迫切需要更多的、价位合适的硬件,也迫切需要更好的产品形态和体验。”  面对上证报记者的采访,黄晓杰坦言,VR硬件还处于体验推广阶段,但硬件的持续热销显示这一阶段正在加速成熟。“我们原本计划全年魔镜销量100万台,但这个目标在今年前三个月就实现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1000万台,并计划将线下体验店扩张至超过两万家。”据悉,暴风今年还将发布暴风魔镜5、一体机二代、魔眼二代、VR机器人、高性能软件平台和SDK开发者套件等新产品。  足够的硬件普及才能带来内容的使用和提升,才能带动产业大发展。吕铁汉认为现在硬件普及的最大障碍是消费者对VR产品了解有限,而眼镜盒子类产品的体验度差也阻碍了消费者对VR的继续使用。在李炜看来,除了低质的产品降低了用户的期望值和使用欲望外,使用需求的不足又反过来遏制了硬件厂商的动力,无法拉动硬件的升级和普及。“事实上单眼2K的产品今年下半年就可以量产,但这需要足够的需求,厂商才愿意出货。”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内容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已显示出硬件的不足和掣肘,倒逼硬件提升。灵境VR创始人张书宾认为,现有的VR硬件已经跟不上VR内容的发展,头戴式VR的眩晕、延时等问题已经开始影响用户对内容的体验。1000万台的硬件出货量意味着1000万的用户,可以带动1000家的游戏开发者(团队)、1000家的视频开发者团队,让产业初具规模。王洁表示,如果硬件载体没有好的体验和普及,VR内容就无法真正崛起。硬件带动内容的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谁将问鼎VR硬件江湖?  对于理想的硬件形态,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一体机,“轻、小、薄”成为对下一阶段产品的一致追求。相较2015年百家争鸣的局面,VR硬件接下来将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谁将问鼎行业?  “硬件的发展和投资机会一直都在。”李炜强调,“所谓投资机会过了,不过是投资人/公司自己的想法,投资人要去追逐最新鲜的东西、勇立潮头,这只不过是硬件投资热潮的退去,但真正的硬件还具有极大的提升和投资空间。而从产业的角度看,硬件需要非常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非常大量的资金投入。”某专注VR硬件投资的天使投资人则告诉记者,“内容现在很虚、坑很多,我还是看好VR硬件的投资机会,最近也在忙着看硬件项目。”  事实上,用户不能通过现有的VR硬件设备获得更多的快乐才是VR硬件最大的机会所在,VR硬件迫切需要更好的形态和体验度。“VR是未来的方向之一,但仅靠目前的产品形态,还看不到其成为像手机那样的必备终端的可能。只有硬件设备具有更多交互和社交功能,让用户摆脱任务模式拥有自主操作,其才能成为下一代智能手机。”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VR产业期待这个领域的苹果诞生,这也有可能是中国公司。”  对于理想的硬件形态,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一体机,“轻、小、薄”成为对下一阶段产品的一致追求。吕铁汉认为VR一体机应该是最终的产品形态,除了性能提升、功能变强外,VR一体机将变得更小、更轻。崔海庆认为VR硬件趋向眼镜形态,终端只有一个显示部分和接收模块,所有的计算(GPU、CPU)功能都通过云服务器完成,5G将成为其中的关键。李炜则认为最近5至10年的产品形态应该是缩小到日常眼镜的形态,趋向“轻、薄、小”,而最终的VR硬件形态则是趋向无形,无处不在的屏让VR硬件变得便捷,从而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VR硬件中外设的创新和投资机会被普遍看好。王洁认为,VR带动的是全身感官的模拟,这就不仅是头盔设备,还牵扯到很多的输入和传感等外设,在这个上下游产业链上有很大的投资和创新机会,3Glasses未来将研发手势识别。在吕铁汉看来,在VR硬件外设上,与头盔配套使用的输入设备等,如手势识别手套,是不错的投资机会。崔海庆则认为,“VR硬件最难的是背后的算法和涉及的行业标准,如果硬件没有涉及芯片级开发,都不会有特别高的技术难度。从这个角度说,做一个体感设备,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能不能让全世界的VR设备都识别和兼容,这在国内几乎不现实,也几乎没有公司有能力去介入。”  “在传感器、陀螺仪、光学镜头、显示屏等核心零部件及VR摄像机等相关配件方面,甚至是整机,国内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投资机会。”有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表示。VR产业在呼唤刷新率更高的OLED、AMOLED显示屏,精度更高的传感器和陀螺仪,以及计算能力更强大的VR专用芯片。蚁视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VR眼镜中,芯片、传感器、陀螺仪、显示屏的合计成本超过整机的70%,蚁视的上述零部件全部进口,“国内仅有少量厂家可生产上述零部件,但性能与国外的相比还是要差一些。”吕铁汉也表示,大朋的核心器件和技术也来自三星、Intel、ARM等巨头。鉴于当前VR硬件领域的不成熟,黄晓杰强调暴风魔镜要解决VR的四个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眩晕、争取4K、位置追踪和手势识别,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产手机 无线充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