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明白,为什么一群中国人要陈志武唱衰中国国,外国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一日本时事通讯社的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的成人每月的约1500元人民币(约25000日元),结论:日本人真的没有想像中那么有钱。其依据之一说在日本一瓶160毫升的SK-Ⅱ的神仙水要18000多日元。最便宜的手机包月花费要10000多日元。如果用物价来衡量日本人是否有钱,应该说日本人的确没有中国人想像的那么有钱。我想比起关于日本人的零花钱的问卷调查,日本的人均GDP更说明问题。2016年日本的人均GDP大约3(约400万日元),同一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 为什么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并不土豪?用物价来解释一个国家人民的实际收入是一个通行的方法。IMF每年都用购买力平价(PPP) 估算和发布世界主要国家的GDP,按照IMF的估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GDP总量为20多,美国的GDP为18万亿多美元)。但问题是测算购买力平价时使用的物价指数通常是非常主观的。比如如果用中国的一个肉包子的价格与美国的一个汉堡包的价格计算价格比(购买力平价)可能就有点失真。中国商店里的中高端衣服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一款日本厂家的汽车,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所以,如何编制物价指数,其中有很多讲究,你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商品的价格来做简单的比较,那样的话结论难免失真。的确,日本人看上去并不那么有钱。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日本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就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凭我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经验,日本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奢侈。相比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日本人算是奢侈的一点可能是所有日本人的家里都有浴缸,他们每天都要泡澡。日本人喜欢到温泉去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我真奢侈。当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也没有游泳池,中国人的奢侈往往体现在饮食上。有一次看英国BBC的一个纪录片是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家庭生活的,其原意是要聚焦中国下岗工人的生活如何拮据,结果,影片中间有一段是下岗工人一家三口吃晚饭的镜头,四菜一汤!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段的英国人都晕了,中国的下岗工人吃晚饭也有四菜一汤,太奢侈了。回来说日本,虽然日本人看上去没有中国人那么有钱,但实际日本人是非常有钱的。为什么?现在日本人均(包括老人和婴儿)的(现金和存款)大约有,而且日本有很好的社保体制。这在世界别的国家是不可想像的。● 其实,当我们感叹日本人看上去不如中国人有钱的时候,我们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实际旅游的人不超过1亿人,拿中国总人口的14分之一和日本的平均值相比较本身就是不恰当的。日本的贫富分化是很小的,基尼系数不到0.3,而中国的贫富分化不用我说,各位读者应该有亲身体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5。所以,我认为,问题的本质不是日本人看上去不那么有钱,而是中国人看上去太有钱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问一个为什么?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话不假,中国的国家大,自然地怪事就多。普遍地说中国人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但从帐面上看,中国人的却不比先进国家的人少。根据IMF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在8000美元多一些,按今天的汇率计算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应该约低于5万5千人民币,换句话说:中国人的月收入平均大概不到5000元。是房价太贵还是工资太低?但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略估一下少则200-300万元,多则700-800万元。为什么月收不到5000元的人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当然,这些房地产是自己住着,就无法变现。但中国人还是财大气粗。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现在60-80岁的很多人原先住的单位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后来按工龄折价买下,这些房子如果地点好,哪怕旧一些,其价格应该都不便宜。但是,问题是今后的年轻人哪里有钱买房?我遇到一个国内的年轻人,问他:现在你们结婚,有没有为了爱情而结婚的?他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没房没车,仅有爱情,别人是不跟你结婚的。也许换句话说应该是没房没车,哪里会有爱情?换一个角度分析,房地产***有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左右。请问,在中国的城市,花40万人民币能买到什么样的住房?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房价太贵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多在300万元左右,那么中国人的年收不应该是5万5千元,而是55万元。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判断中国人的收入太低了。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那么我要问同期个人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的人有多少?应该不会太多。●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工资收入没有大涨,而房价却接连高涨?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容易也不易。房价高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富分化太大,财富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里,房地产市场就成了这些人敛财手段。一般来说对于买房是为了居住的人来说,他们是不会造成泡沫的,只有投机者希望通过才可能吹大泡沫。至于说工资为什么不涨?我曾经写过,今天中国的企业里,其剥削程度不亚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有工会,工会是代表工人维护工人利益的组织。假设国有企业不剥削工人,但民营企业应该组织工会,保护工人利益。但是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以及CEO们拿的报酬是否合理,我想不用我评说。我查看了统计年鉴,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的收入平均增长每年都和实际GDP增长率差不多,但我问一些自己认识人:你们每年都涨工资吗?他们的回答是:什么时候涨的工资连他们自己都忘了。当然,中国的单位除了发货币工资以外,还有一些实物工资,二者加起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增长的都很慢。前几年中国经济每年增长8%以上,现在降到6-7%。即使是6-7%也是很高的增幅。比如说每月工资元的人,其每年的增幅应该在200-300元。而且,6-7%的增幅是相比上一年的工资,所以实际上涨的工资应该更多。我相信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经济增长与他们没有关系。这样一来久而久之房价上去了,工资却跟不上。实际上对于只有一套住房的人来说,其房产的估价再高只是帐面资产,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不可能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所以,中国人与其他中等发达国家的人相比拥有的帐面资产应该是很多的,但实际的现金收入应该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中国人看上去应该很有钱,但实际没有那么多钱。掌握更多实用讯息,请下载APP《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二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比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曾报道过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很震惊,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资产大约有10(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的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的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效仿,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如果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用三句话做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来源:日经新闻网,东方卫视,文汇讲堂(wenhuijiangtang)
作者:柯隆,陈平《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三编者按: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来看看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文|柯隆,郑若麟,李念,陈平,本文摘编自日经中文网,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转自瞭望智库(zhczyj)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他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产大约有10万美元(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 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地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房贷车贷,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大学。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二维码关注《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四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的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他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资产大约有10万美元(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地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房贷车贷,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公司的股东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储备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大学基金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用三句话做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素材来源:日经新闻网,东方卫视,文汇讲堂圈主君编辑整理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金融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五生活中,你肯定听到过:“你看那谁,明明家里这么多钱却还这么小气,买个几块钱的东西还要还价”。你肯定也没少听:“真抠,越有钱的人越小气。”到底是有钱人太抠门,还是没钱人“穷大方”,这事很有研究。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日本***家的疑惑: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里面介绍了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曾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也比日本人奢侈,比如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看上去中国人要比日本人有钱很多。可是事实上呢, 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而且,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即使如此,他们的消费也远不及中国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有钱却抠门,中国人没钱却装大方”吗?恐怕不是。这种现象的产生自有其文化原因,但是也能看出,有钱人的消费确实更有规划:他们更知道自己的钱应该怎么去花,知道钱来之不易;会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去花钱;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小气”,什么时候要“大方”。他们花钱的方式,他们的,值得我们借鉴。(www.bai****dai.com)是上海晋玺有限公司推出的。旨在为有投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主及个人建立起高效、透明、安全、便捷的服务。不仅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一个安全,也能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按关注公众号《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六一位日本人写文章说: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的收入比人均收入4万美元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却拥有那么高额的房地产?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中国人的钱是真的多吗?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用常规的***无法解释,而傅海棠的财富论却可以恰到好处地回答种种谜团。一、什么是******家大多是经济史家,他们研究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结论,形成所谓的理论观点,由此就算是***家了。这还不算,一旦成为***家,他们便开始对现实的经济现象指手画脚、评点江山,若发现经济运行没有按照他们的模型走,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走,就开始大叫世界末日,似乎离开了他们的所谓***规律,经济就真的不行了。比如,张维迎师从西方***,骨子里是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他发现中国有产业政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于是就开始说中国模式错了,产业政策无效,未来迟早进入发展陷阱,云云——不符合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就真的走不下去了?又比如,众多***家研究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从信贷规模到汇率水平,从到,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相当于日本的1988年,意思是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要崩溃。如此一直说一直说,十年来无数人叫嚷中国崩溃论,结果却是中国经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房价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新高——凭什么不符合你们的经济史就一定要崩溃呢?诸如此类的***家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则笑话是这样的:两位***家见面,看到路上有两堆狗屎,俩人研究半天,提出一个建议:甲把一堆狗屎吃掉,乙付给甲1亿元;然后乙再吃一堆狗屎,甲再付给乙1亿元。如此,俩人分别吃掉一堆狗屎,货币没有动,但是,GDP却就增加了2亿元。这则笑话虽然有点极端,但它反映的恰恰是当代***的一些弊端,尤其是在经济统计领域的弊端。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的评价。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话题:发达国家的日本和欧洲及美国一些人,明显能感受到中国民众的生活富裕,物质条件不差,但为什么在GDP统计上中美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为什么日本的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日本人却感觉生活不如中国人呢?当代***固然能做出一些解释,但那就好比在千疮百孔的破船上加几个补丁一样,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西方***的虚弱。妄图用传统的西方***解释中国经济,无异于刻舟求剑、瞎子摸象。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子。首先,***其实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更像哲学。1+1=2,这么简单的道理可以无数次重复而不出错,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数学是科学。万有引力,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走遍天下都不怕反驳,所以物理学是科学。氢和氧结合就是水,试验无数次结果都一样,化学也是科学。诸如此类,可试验、可反复、可证伪、独一无二的,就是科学。但***呢?虽然当代理论界将***纳入社会科学范畴,但与其说它是社会科学还不如说它是社会学科。一切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关的学科,都不宜纳入科学范畴,以免误人子弟。其次,***不是经验学。他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本国历史经济发展的轨迹,都不能简单拿来作为当前经济的指导教条。因为时间变化了,地点变化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模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所谓的产业周期。比如大蒜本来存在着一个三年周期:第一年价格暴涨,大家都赚钱;第二年大家都去种,价格暴跌,大家都亏钱;第三年呢大家又都不种,结果又都赚钱。如此浅显的规律,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时间长了,会有聪明人在第二年不种、却在第三年去种植,如此可以连续赚钱。再过若干年,我们就会发现周期拉长了,变成四年周期甚至五年周期了。当你发现四、五年周期成立的时候,也许有一次突然就改回了三年周期。一个大蒜产业都有如此复杂的周期性变化,何况整个的经济运行规律呢?第三,***不是概率论,而是确定性。有人说***要讲概率,要选择最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回避风险,云云。其实这都是错的。经济理论应该有唯一性,经济政策应该有确定性。你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论,你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只是因为水平还不够,还没有找到最优的解而已。至于什么是确定性,我们以后可以再谈。第四,***不该割裂宏观和微观。经济一学,本就是经世济民的学科,既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又有利于普通百姓。宏观的经济政策,势必影响微观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为割裂宏观***和微观***,是西方***的缺陷之一。相比之下,早期的*****也许更能反映***的本质。任何经济的现象,都与**相关;任何**的行为,都围绕经济而展开。**经济本是一体,宏观微观本是一家。第五,***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与医学是相似的。医学是什么?无非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而所谓治病,根本是对症下药。哪里有坐地等死的医学呢?但是很奇怪,许多***家却推崇什么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出了问题不去治,却让它等死,所谓凤凰涅磐死而复生,纯粹是误国误民。你自己有病,难道不去治病而等死吗?等死没错,人完了,一切就都完了。经济与人生本是同理。第六,***的目的在于创造更多财富。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好坏的标准,是经济是否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泰民安。而评判国家强弱的标准,则是财富的多寡。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国家就越强大、社会就越安定、**就越能清明、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就越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社会财富不足,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都无以为继,国家就不会富强、社会就不安定、最终四分五裂而民众遭殃。评判***理论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创造更多财富;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实现了国泰民安;评判***家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是否为创造更多财富做出了贡献。回顾人类近300年的经济史,亚当斯密的***,与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同步;凯恩斯的***,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同步。他们两位可以称为伟大的***家。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与西方***理论关系不大,中国经济不是靠西方***理论,也不是靠哪一位***家的理论,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的经济理论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因素。如果能总结出这一套理论,并将之系统化,就有可能进一步指导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创造奇迹。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想揭示中国奇迹的奥秘,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都围绕着财富展开。二、什么是财富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你看,财,偏旁是贝,古义就是钱。所以,财,就是可以用钱买的货物,古人云:财,人所宝也,即人用钱买到的珍贵的东西,主要指人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用品。富,上面是,就是房子,下面是表音是充满的意思。所以,富的含义就是充满一屋子的东西。如果再深究一下,富这个字里面,有房子,有人,还有田。于是,中国古人理解的财富就变得很简单:1、可以用钱买到的货物,是为财;2、有人、有地、有房、房内充满,是为富。所以,所谓的财富,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它包含的内容是:有钱能买的货物、为人所消耗的物资、有土地有房屋。要注意的是,中国人的财富观里,虽然有钱的概念,但并不认为钱就是财富。钱是货币,货币不等于货物。用钱能买到的货物,那是财富,但钱本身并不是财富,而只是用以购买物资的符号而已。关于货币的属性,我们以后会详细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财富是围绕着人转的。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人的需求将财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物质财富。能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和生产需求的物质资料,就是财富。这些财富,看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让人心生满足感。对个人来说,房子,车子,衣服,食品,家具以及各种用品,都是财富。而对国民来说,公路桥梁铁路机场也是财富,花园广场楼堂馆所也是财富,为方便人民生活的管网电线电缆和网络设施,也都是财富。第二类:精神财富。能促进物质财富生产有益的,是精神财富,包括文化制度、知识专利、文学影视作品等等。媒体传播、体育娱乐等虽然不能直接促进财富生产,但它们起到了愉悦劳动者身心的作用,间接有利于未来的财富生产。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所谓的精神财富,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它要能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而不是损害这个生产过程。所以,一切消极厌世的东西,无论外形多么华丽,都只是糟粕而不可能是财富。比如,宣传虚无和末日的邪教,鼓励分裂和内乱的文化等等。对人的精神和肉体产生损害的东西,也不是财富,甚至不能纳入文化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说,国家对文化艺术、舆论传媒等领域进行适当管控不仅合理而且十分必要。理解财富的定义十分重要。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财富存量的多少。毫无疑问,创富能力强、财富蓄积量大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和大国。反之,则是小国或弱国。过去三十多年来,西方国家有一群依靠唱衰中国经济而出名的红人,在中国,也有一些自由派***家动辄指责中国经济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尤其是最近10多年来,国内外都有很多人不断发出中国崩溃论,虽然现实一次次让他们颜面无存,但这不妨碍他们拉长周期继续唱衰中国。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也跟着这些声音唱和,把他们对部分社会现象的不满转化为对经济乃至**全盘的否定。结果呢?中国的现实给了所有唱衰中国、看空中国的人一记又一记响亮而清脆的耳光。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没有理解财富的含义。财富,不是简单地体现为GDP的数字。西方***发明的GDP这个概念,是有严重缺陷的,不能准确表达一国财富的多寡。比如,美国2016年的GDP虽然18.6万亿美元,中国看起来只有12万亿美元,但如果严格计算起来,中国创造财富的规模至少5倍于美国、最高可能10倍于美国的水平。比如,在美国18.6万亿美元的GDP构成中,按照美国的分析,消费支出占到了12.75万亿美元,其中服务占比高大47%。换言之,在美国GDP构成中,服务的规模高达8.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剔除服务后,其实物生产环节的GDP只有近10万亿美元。而中国呢?服务业占比虽然达到了51%,但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是严重低估的。低估到什么程度呢?以收入法计算,美国的GDP构成中,劳动者报酬高达10.3万亿美元——要知道,美国总人口是才3.23亿人,这意味着分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的劳动者报酬高达3.。而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在2014年只有31.8万,以13.67亿人口计,相当于每个人的劳动者报酬只有2.32万元人民币。这个水平,只有美国的11%。它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就是美国的GDP更多反映的是虚高的人工——劳动力成本接近中国的10倍,它的GDP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2016年,中国的第二产业GDP达到29.6万亿元人民币。美国的第二产业不足。按照前述人工成本,中国每年的第二产业劳动者投入量可以计算29.6/2.32=12.75,而美国呢,只有4/3.2=1.25。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年都有12.75亿人在参与第二产业的劳动,而美国只有1.25亿人。中国投入的劳动量相当于美国的10倍!更重要的是,前述数字,只反映一年的情况。如果中国人每年都投入超过美国近10倍的人力,如此持续而三十年而不减,两个国家的面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就可以理解了吗?先不要谈什么劳动效率。如果你有两家邻居,一家13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全家老少齐上阵,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去辛苦劳作,挖矿、炼钢、制造、出口,没一天得闲;另一家虽然有3口人,但每天日上三竿只有一个人起床干活,其他人继续呼呼大睡,或者起床后玩游戏、赌博、搞运动、耍嘴皮子。那么,你觉得哪家邻居更有前途?你会唱衰那一家13口还是会看淡那一家3口呢?所以,美国的GDP是虚的,它的数值高,只是反映了它的人力成本高而已,并不意味着它每年创造的物质财富多。我们设想一个场景:甲为乙提供律师服务,收费10万美元;丙为甲提供医疗服务,收费10万美元;丁为丙提供按摩服务,也收费10万美元。这些,都算是服务业,在GDP统计中,扣除成本之后结余的部分全部纳入服务业统计中。于是,这一部分的GDP就可能高达以上。但是,如果定价不是10万美元,而只是呢?那么,GDP的规模就只有2万美元而已——虽然GDP的统计相差10倍,但它们不都是代表一次服务吗?你说说看,这种GDP有什么意义呢?按照世界银行2014年的数据,美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8%。由于劳动者报酬居高不下,美国的第二产业规模甚小。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能说它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强国、大国吗?至于说到服务业,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10亿人啊!或者说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倍多啊。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中国人的服务业规模必然是远远超过美国。如果按照服务的次数来算,只怕我们的规模至少是美国的4倍以上!我们的GDP统计数量低,只是因为我们的定价低而已!事实也正是如此。2016年,中国的钢材产量连续第三年超过11亿吨,而钢材是工业的血液。美国呢?过去10年,美国每一年的粗钢产量始终徘徊在万吨之间。单就钢铁产量而言,中国的工业规模早已是美国的10倍以上。如果我们换一个统计方式:中国的工业产出是美国的10倍、中国的服务业产出是美国的4倍。那么,你能说中国是第一强国还是美国是第一强国呢?这就可以解释本文开头部分的疑惑:中国人的创富能力世界第一,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和美国人强一点,难道不应该吗?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每年创造的财富远超过那些国家,这也就注定中国人的财富蓄积量远超过它们,即便人均财富蓄积量也远超过它们。看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日本经济有失去的三十年,美国经济也有失去的三十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在1979年曾达到1970多万人,到2001年跌破1700万的关口,2012年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已经只有1150万人。这几年,美国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让制造业回归,但为时已晚。过去5年,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也只增加了100余万人而已。而同期,美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从不足500万人增加到800多万人,休闲和酒店业从业人员从600多万增加到1600多万。而中国呢?1979年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有7000多万人,现在则高达2.3亿人,而且过去十年每一年都超过2亿人。单纯从人口来说,中国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相当于美国制造业人口的15倍以上。所以,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实体经济,不能学美国日本去玩虚的——去学美国人搞美容按摩司法体育金融投机,看起来GDP高大上,数量也很高,但它们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一个国家,需要精神财富,更需要物质财富。至于服务业,看数量就行,不必推崇它占GDP比重的高低。当然,对精神财富也应给予重视。如前述我们的定义,精神财富应该是有利于物质财富创造的。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知识与专利、文化与制度等,这些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创造更多财富。在文化方面,应该积极引导乐观向上的文化,让人感到生机盎然充满希望,对前途有憧憬,对未来有梦想。这样的文化就是健康的、应该提倡的。反之,对于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和报道,应适当控制,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媒体只是局限于爆料曝光阴暗面,很容易让人失去信心(本书的重点聚焦于物质财富的生产,对精神财富会简略处理)。对一个健康的国家而言,物质财富的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它是精神财富赖以创造的基础。而精神财富会反过来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故两种财富都应该予以重视。那么,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呢?三、劳动创造财富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要创造财富,首先就需要有劳动者。劳动人口的数量越多,创造财富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看看过去80年中美之间的变化。这个图反映的是美国非农就业人口中制造业人口增减情况以及费雷中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就业人口情况。其中“就业人口:第二产业”是中国的数据。美国的人口数据是千人,而中国的是万人。从这个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除了大炼钢铁有过一次飙升外,1970年之前是低于3000万人的。而美国的非农就业人口在年间稳定于万人。从1970年起,中国的第二产业人口逐年上升,并在1985年突破1亿人,此后继续稳定增长。美国则从1980年代起逐年下滑。2001年,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达到美国非农就业人口的10倍。此后更继续拉开距离。到如今,中国有2.3亿人从事第二产业的生产,而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只相当于中国的6%。回看过去三十年的中美两国的进退过程,毫无疑问,劳动人口多少才是决定大国强弱的第一要素。劳动人口多,如果出工不出力也不行。劳动时间的多少也决定了产出数量。中国以前有小说讲述的“半夜鸡叫”的故事,就是地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而故意让鸡早点叫,“鸡鸣而起”,劳动时间就增加了。现代社会,保护劳动者权益,每一个劳动者的法定劳动时间越来越少,从以前的每周48小时降低到40小时,在欧美等国则在追求每周30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周5天、每天6小时),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时间也很长(英国等欧洲国家带薪休假可以每年有70天以上),最终就是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显著低于中国。按照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是墨西哥,每周42.85小时,美国只有34.4小时,多数欧洲国家的劳动时间低于30小时,其中德国最低,只有26.4小时。相比之下,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也许是全球第一。且不说生产线上的工人主动加班赚加班费,也不说行政管理人员或被迫(低阶公务员)或自愿(高阶公务员)加班加点工作,但就出租车司机、商场售货员、餐饮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劳动时间远超每周5天、每天8小时。中国人是如此勤劳、如此刻苦地工作,他们创造的财富多不就是可以理解的吗?人多力量大,劳动时间多则产出数量多。如果效率提高,则总产出会更高。于是,创造财富的第三个要素就出现了:效率。其中又包括劳动效率和交易效率。劳动效率是单位时间的产出水平。在农耕时代,体力是效率的保障。在工业时代,技术是效率的代名词。如今,人们都意识到,要使劳动者提高效率,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其二,提高工具的使用水平。其三,提高管理水平。其中的细节,我们以后会专门论述。交易效率,体现的是物资流转的速度。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如果能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劳动者就可以开始新一轮的生产。流转速度越快,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就会相应提高。要想富,先修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总结的朴素语言,体现的就是对交易效率的追求。实际上,从秦朝时期的官方驿道,到隋朝时期的大运河,从茶马古道到暗渡陈仓时的明修栈道,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从清朝的第一条铁路到如今的中国高铁,我们在追求的都是提高物资流转的速度,这都属于交易效率的提高。不止如此,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中国的微信、支付宝等设备的普及,**提高了商品流转的速度。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与这些支付新技术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常规的财富源泉,既与劳动人口、劳动时间和效率,也与一种神奇的东西紧密相关,那就是货币资本。货币的横空出世,提高了交易效率——从以物易物到货币交易,本就是一场革命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货币产生后,其交换职能逐渐异化,慢慢就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激励劳动。有钱能使鬼推磨。中国人倒是很实在,一句话就将货币的最大功能说得清清楚楚: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帮你做。如果有了钱,劳动者爱劳动,消费者爱消费。马克吐温的《》就讲述了有钱人花钱如流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为“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段话,评价货币的激励属性是完全正确的——资本可以促进生产、促进劳动。所以,创造财富,离不开货币资本的润滑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属性。于是,我们的创富公式由此形成:财富总量===f(劳动人口×劳动时间,效率,货币资本)由此公式,我们将逐一展开傅海棠的财富***逻辑,一篇宏伟的画卷将由此开启:通过这样的逻辑,我们能知道如何创造更多财富;我们能够理解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根由;我们能够解读世界各国强盛的原因;我们能够解释中国崛起的奥秘;我们能够开出中国继续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方;我们能够对世界其他落后国家的发展提出理论支持。如此,将实现我们在本书开卷提出的基本目标:***,是要为创造财富服务的;***家,应该为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本文为《傅海棠的财富***》一书而作)扬韬略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原标题:傅海棠的财富论:中国人哪儿来那么多的钱】《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精选七一位日本人写文章说: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的收入比人均收入4万美元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却拥有那么高额的房地产?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中国人的钱是真的多吗?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用常规的***无法解释,而傅海棠的财富论却可以恰到好处地回答种种谜团。一、什么是******家大多是经济史家,他们研究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结论,形成所谓的理论观点,由此就算是***家了。这还不算,一旦成为***家,他们便开始对现实的经济现象指手画脚、评点江山,若发现经济运行没有按照他们的模型走,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走,就开始大叫世界末日,似乎离开了他们的所谓***规律,经济就真的不行了。比如,张维迎师从西方***,骨子里是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他发现中国有产业政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于是就开始说中国模式错了,产业政策无效,未来迟早进入发展陷阱,云云——不符合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就真的走不下去了?又比如,众多***家研究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从信贷规模到汇率水平,从股市泡沫到房地产泡沫,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相当于日本的1988年,意思是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要崩溃。如此一直说一直说,十年来无数人叫嚷中国崩溃论,结果却是中国经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房价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新高——凭什么不符合你们的经济史就一定要崩溃呢?诸如此类的***家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则笑话是这样的:两位***家见面,看到路上有两堆狗屎,俩人研究半天,提出一个建议:甲把一堆狗屎吃掉,乙付给甲1亿元;然后乙再吃一堆狗屎,甲再付给乙1亿元。如此,俩人分别吃掉一堆狗屎,货币没有动,但是,GDP却就增加了2亿元。这则笑话虽然有点极端,但它反映的恰恰是当代***的一些弊端,尤其是在经济统计领域的弊端。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的评价。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话题:发达国家的日本和欧洲及美国一些人,明显能感受到中国民众的生活富裕,物质条件不差,但为什么在GDP统计上中美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为什么日本的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日本人却感觉生活不如中国人呢?当代***固然能做出一些解释,但那就好比在千疮百孔的破船上加几个补丁一样,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西方***的虚弱。妄图用传统的西方***解释中国经济,无异于刻舟求剑、瞎子摸象。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子。首先,***其实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更像哲学。1+1=2,这么简单的道理可以无数次重复而不出错,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数学是科学。万有引力,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走遍天下都不怕反驳,所以物理学是科学。氢和氧结合就是水,试验无数次结果都一样,化学也是科学。诸如此类,可试验、可反复、可证伪、独一无二的,就是科学。但***呢?虽然当代理论界将***纳入社会科学范畴,但与其说它是社会科学还不如说它是社会学科。一切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关的学科,都不宜纳入科学范畴,以免误人子弟。其次,***不是经验学。他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本国历史经济发展的轨迹,都不能简单拿来作为当前经济的指导教条。因为时间变化了,地点变化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模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所谓的产业周期。比如大蒜本来存在着一个三年周期:第一年价格暴涨,大家都赚钱;第二年大家都去种,价格暴跌,大家都亏钱;第三年呢大家又都不种,结果又都赚钱。如此浅显的规律,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时间长了,会有聪明人在第二年不种、却在第三年去种植,如此可以连续赚钱。再过若干年,我们就会发现周期拉长了,变成四年周期甚至五年周期了。当你发现四、五年周期成立的时候,也许有一次突然就改回了三年周期。一个大蒜产业都有如此复杂的周期性变化,何况整个的经济运行规律呢?第三,***不是概率论,而是确定性。有人说***要讲概率,要选择最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回避风险,云云。其实这都是错的。经济理论应该有唯一性,经济政策应该有确定性。你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论,你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只是因为水平还不够,还没有找到最优的解而已。至于什么是确定性,我们以后可以再谈。第四,***不该割裂宏观和微观。经济一学,本就是经世济民的学科,既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又有利于普通百姓。宏观的经济政策,势必影响微观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为割裂宏观***和微观***,是西方***的缺陷之一。相比之下,早期的*****也许更能反映***的本质。任何经济的现象,都与**相关;任何**的行为,都围绕经济而展开。**经济本是一体,宏观微观本是一家。第五,***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与医学是相似的。医学是什么?无非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而所谓治病,根本是对症下药。哪里有坐地等死的医学呢?但是很奇怪,许多***家却推崇什么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出了问题不去治,却让它等死,所谓凤凰涅磐死而复生,纯粹是误国误民。你自己有病,难道不去治病而等死吗?等死没错,人完了,一切就都完了。经济与人生本是同理。第六,***的目的在于创造更多财富。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好坏的标准,是经济是否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泰民安。而评判国家强弱的标准,则是财富的多寡。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国家就越强大、社会就越安定、**就越能清明、民众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就越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社会财富不足,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都无以为继,国家就不会富强、社会就不安定、最终四分五裂而民众遭殃。评判***理论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创造更多财富;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实现了国泰民安;评判***家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是否为创造更多财富做出了贡献。回顾人类近300年的经济史,亚当斯密的***,与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同步;凯恩斯的***,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同步。他们两位可以称为伟大的***家。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与西方***理论关系不大,中国经济不是靠西方***理论,也不是靠哪一位***家的理论,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的经济理论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因素。如果能总结出这一套理论,并将之系统化,就有可能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唱衰中国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