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找待遇好的电子厂厂安不安全,待遇挺好的,经过的人能跟我说一下吗?

想从事大数据安全方面的工作,在网上看了一下,看到成都比特信安在招人,想问一下他们公司怎么样,_百度知道
想从事大数据安全方面的工作,在网上看了一下,看到成都比特信安在招人,想问一下他们公司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工资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朋友在那家公司,听他说感觉他们公司发展潜力挺大的,如果可以进去应该挺好的吧,哦哦,他们每个月都会聚餐,苦逼的我很羡慕啊。。。
采纳率:100%
工资不是很清楚,做互联网的应该不会少吧,但是在业内挺有名的,应该是个潜力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电子厂IPQC有谁在电子厂做IPQC的?给我说下上班时间主要做什么和一些工作经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IPQC在不同的公司操作的步骤是不同,下面这个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 IPQC:制程品质管理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步骤: 1.计划 2.执行 3.确认 4.行动 主要内容: 1.新机种导入测试 2.新人管控 3.料件变更管控 4.制程中的不良异常处理 5.稽核技巧 6.OQC不良处理 7.品质老问题跟踪处理 概念:以最经济的成本,做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分析不良时应该注意的5W2H 5W:何时,何地,何人,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2H:怎么做,做多少?
IPQC是指在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即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监视控制,具体职责: 1、负责指导QC组员按标准化作业(7S及按配方工艺操作,即人,机,料,法,环全面标准化作业). 2、负责制程稳定及制程能力的侦察. 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的各类不同状态产品进行检验,并作好检验原始记录. 4、负责对检验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善对策,按程序规定执行并及时呈报. 5、负责对管理线上不良品追溯(追溯到作业员,各工序进行不良统计),并对重新返工的监督. 6、负责根据检验原始记录填写检验报告,并进行月、季、年度的相关数据统计汇总. 做好以上的工作职责,你就是一名好的IPQC了.
制程检验(IPQC)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制程检验(IPQC)工作流程 制程检验(IPQC)工作流程 巡检人员也称制程检验即IPQC,其工作程序规定如下: 1、IPQC人员应于在每天下班之前了解次日所负责制造部门的生产计划状况,以提前准备检验相关资料. 2、制造部门生产某一产品前,IPQC人员应事先了解查找相关资料: (A)制造命令单; (B)检验用技术图纸; (C)产品用料明细表; (D)检验范围及检验标准; (E)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 (F)品质异常记录; (G)其他相关文件; 3、制造部门开始生产时,IPQC人员应协助制造部门主要协助如下: (A)工艺流程查核; (B)相关物料、工装夹具查核; (C)使用计量仪器点检; (D)作业人员品质标准指导; (E)首检产品检验记录; 4、IPQC根据图纸、限度样本所检结果合格时,方可正常生产,并极时填写产品首检检验报告与留首检合格产品(生产判定第一个合格品)作为此批生产限度样板. 5、制造部门生产正常后,IPQC人员依规定时间作巡检工作,巡检时间一般规定如下: 1次巡检 A:8:00 B:8:30 C:9:00 D:9:30或依一定批量检验. 6、IPQC巡检发现不良品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对作业人员之不规范的动作序以及时纠正. 7、IPQC对检验站之不良需及时协同制造部门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分析原因并做出异常之问题的预防对策与预防措施. 8、重大的品质异常,IPQC未能处理时,应开具《制程异常通知单》经生产主管审核后,通知相关部门相部门处理. 9、重大品质异常未能及时处理,IPQC有责任要求制造部门停机或停线处理,制止继续制造不良. 10、IPQC应及时将巡检状况记录到《制程巡检记录表》每日上交给部门主管、经理,以方便及时掌握生产品质状况. 11、制程不良把握 [1] 不良区分: 依不良品产生之来源区分如下: (1) 作业不良 A: 作业失误 B: 管理不良 C: 设备问题
D: 其它原因所致不良 (2) 物料不良 A: 采购物料中原有不良混入 B: 上工程之加工不良混入 C: 其它明显为上工程或采购物料所致不良
(2) 设计不良 固设计不良导致作业中出现不良 计算不良率: 制造不良率 a:制造不良率= X100% 生产总数 物料原不良率
b:物料不良率= X100% 物料投入数 抽检造不良数
c:抽检不良= X100% 总抽检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安捷利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不是骗人的?_百度知道
安捷利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不是骗人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反正是赖自己笨了上午交一百下午就要不出来了
采纳率:100%
我也收到了
是骗人的啊。要交300保证金!
真的好会骗人啊
我也收到面试
那厂怎么样?
/.楼主你去看了吗?
我也收到他们的面试,不知道要不要去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子科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央视同样也照例举行了3·15晚会,不过这次央视的目光却由往年的食品安全,转移到了互联网上。而整台晚会的高潮出现在cookie涉及隐私的问题上。不过让人好奇的是整台晚会的广告赞助商却充斥着腾讯微信、新浪微博、搜狐新闻客户端、360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这样的行为不禁让人产生央视在收保护费的想法。
本来我以为今年的3·15晚会会谈到奶粉跟食品安全等诸如此类的国民生计的问题,但是我错了,而且错的纯粹,央视第一个开涮的便是苹果手机售后的问题。此后都是些不痛不痒的问题,直到“Cookie跟踪泄漏隐私”被央视 “全方位揭露”时,我才被深深的被震撼到。包括网易、品友、传漾、易传媒、亿玛等公司因为涉及通过cookie侵犯、利用用户隐私而被点名批评。虽然当看到360公司推广旗下360浏览器“禁止跟踪”的功能时,我才醒悟,央视真牛掰啊,整台晚会都是为广告铺垫。这广告费应该不便宜吧!不过我却又暗暗觉得网易真傻,四大门户谁家没提供邮箱服务,不过其它三大门户都投放了广告,唯独你网易不投放广告,这不明摆着找死嘛,不拿你丫开刀,拿谁开刀!且不说360浏览器是否存在cookie的问题,毕竟网站对于用户cookie的权限是有限的。其旗下的安全卫士监控着系统cookie则更为恐怖,不过想着央视一边曝光cookie问题,一边却干着收钱的买卖,就不免恶心起来。就凭315晚会的虚假广告,央视的节操就碎了一地。
至于随后曝光的何润东微博发出的:大概8点20分发就更有趣了,随后微博众明星清一色的8点20分发。这样利用315晚会加明星微博来抹黑竞争对手达到收取广告费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如此秀下线的做法让人为这场315晚会更着急。
看清央视315晚会的闹剧之后,还是回归到cookie这个问题上来吧,那么cookie究竟是什么呢?是否真如央视315晚会说的那么惊世骇俗呢,还是到百度找些资料来普及一下知识吧:Cookie是一个用于身份识别的协议数据,网站依靠Cookie来界定用户的身份。严格意义上来说,Cookie确实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所以在它1993年被网景公司创造出来的时候,就规定了Cookie的源文件只能保存在用户本地,网站只有识别、记录和使用的权利,而没有更改的渠道。所以cookie是很久之前就存在而且必须存在的一项东西,而cookie的应用更多的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例如记录账号,为用户推送感兴趣的内容等等,都是在使用cookie的过程,就包括央视自己的官网也不例外的需要运用到。而所谓的监控就说的更夸大了。另外在看了新浪微博及淘宝、搜狐、网易等相关网站注册协议时发现在隐私保护中就已经对cookie进行过声明,可能很多用户在注册和使用的时候并不没有太关注过这个cookie。另外网易的所谓收发邮件处理分析,更多的也只是程序执行的过程。只不过当这些被央视3·15无限的夸大之后,问题就变得尤为严重了。要是非得二选一,我倒是更愿意相信一直被认为有态度的“网易”。
也就是说Cookie的问题并不是第一天出现的,在1993年推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普遍的存在于互联网中。而央视把cookie的危害却无限放大化,造成用户集体恐慌,利用自己的权威媒体地位给互联网媒体加以迫害,其不仅仅收获了大量的广告赞助费,更为巩固自己广告霸主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此诸多作假,实在让人为央视315晚会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帜而嘀笑皆非。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6:59
接近年关,视频行业再度经历一年的洗牌与浮沉。笔者认为,随着视频行业逐步成熟,传统豪强已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而今年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富二代阵营的崛起,其中尤以腾讯视频近期频繁造势,在数据战与行业排名的口水战中异常活跃。
此前腾讯视频曾一度指出其在用户浏览时长、专业性等方面已超越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位居行业第一,此举引起不小争议,遭到业内大佬们的集体质疑。毕竟腾讯视频自通过整合QQlive成立专门的视频事业部以来尚没有些许时日,相较竞争对手而言其大剧模式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的现象,缺乏明显的优势,能够够短时间内超越传统豪强多年的积淀让人一时很难接受。
例如土豆网官方便指出,在常规统计中,视频网站的流量统计仅包括web页面的,而客户端作为软件来统计。腾讯视频在数据中多处将自己的web和客户端加起来计算,与其他网站的web流量做对比,有失公允。土豆方面还强调,对于视频媒体来说,考核其影响力最重要的是看WEB端数据,腾讯视频在WEB端的指标其实处于业内后几位的水平。
弯道超车、厚积薄发是腾讯视频经常用来营销自己的词汇,不可否认,其在短时间内通过公关宣传造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此前行业较低的品牌知名度,但精美的包装也需要更深厚的内力予以呼应。
部分人士曾对笔者表示,通过大肆购剧,腾讯视频在长视频内容版权方面进步明显,但基于影视剧内容建立的用户基础缺乏粘性支持,流动性较强难以形成用户规模与用户忠诚,这也是腾讯视频在与大佬们对峙时缺乏话语权的源头所在。基于腾讯视频在覆盖人数上的缺失,笔者认为其应该效仿搜狐与新浪等门户同僚提高UGC内容的重视程度,UGC内容相对而言没有版权费用的羁绊,更易结合社交网络的真实关系形成病毒式传播,在丰富用户差异化体验的同时更可以助其提升用户规模。目前业内存在短视频内容的有优酷土豆、酷6、新浪播客、搜狐播客以及56网,其中大部分企业在用户规模上均存在明显优势,这也是腾讯亟需提升的关键。
此外,目前腾讯视频在移动端的份额相对较小,这或许是其急于在PC端求成而内部资源过于倾斜所致。在2013年移动视频必将成为视频诸强的新战场,短视频内容在碎片化娱乐化时代更易满足移动用户需求,或可暂解其燃眉之急。
互联网的战场充满尔虞我诈,腾讯视频高调宣称第一也不失为发展中反败为胜的一种策略,但回归现实之后如何能够再进一步,腾讯视频还应持续思考。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6:04
内容出自一个朋友圈子的论坛,作者袁百功
今天网上冒出来一篇《去360还是留在百度?》(以下简称《去》文)的文章,讲了很多360和百度内部的细节,写得很逼真,可读性很强。但是对我这样在这两家公司都呆过的人来说,却只有一个结论:这是一篇枪稿,一篇堪称典范之作的枪稿。理由最后再说。
先说我自己的体会。我在百度四年,360一年多,总的感觉是:360和百度各有各的优缺点,很难说哪家绝对的好哪家绝对不好。关键取决于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些人适合百度,有些人适合360。我自己的感受是:
1、百度业务早就定型,公司内部结构固化,员工机会少,上升慢,但是安稳,舒服;360还在高速扩张期,很多岗位都缺人,每个人都有当团长、师长的机会,刺激、好玩;
2、百度培养职业经理人,360培养创业家。百度打的是阵地战,很像大的外企或国企,管理成熟,流程规范;360打的是运动战,更像创业公司,管理上只看重结果,不看重形式,有点游击队作风。
3、百度管理层次多,员工很少见到李彦宏,见副总的机会也很少;360的层级高度扁平化,结构弹性化,普通员工也能经常和周鸿祎一起讨论,好处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坏处是有可能被老板挑错。
4、百度工资高,福利好,但是这么多年期权已经基本发光了,只有总监以上才有,几十股几百股就算多了。360期权多,覆盖面大,几千上万股都正常,而且360的市值只有百度十几分之一,成长空间大。百度腾讯上市后市值都增长了5、60倍,360今后也有这个可能,但是百度的股价再涨2、3倍都很不容易。
5、李彦宏冷静、专注、稳健,非常自信,在意面子,只做确定有高回报的事情,开拓性和创新性略有不足,最大的优点是帅;周鸿祎直率、没架子,爱听意见,产品技术方面是天才,但是小孩脾气,比较情绪化,创新的点子过多,不专注不冷静,最大的优点是大方。
形象点说,百度像国军,360像共军。如果你想当正规军,喜欢漂亮的军装和美式装备,当然选百度;如果你在乎的是输赢、是奋斗的结果,是学会怎么才能打胜仗的本领,那就去360。或者说,去百度就像存银行,利息不高,但是稳定、可靠、百分百保险;去360是买成长股,会有点波动,但无论公司业务和股价,还是个人的职位、待遇、股票数量,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下面展开具体说:
一、上升机会:“想生孩子的去百度,想要升官发财的去360!”
这几年几家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出老树新花:腾讯搞了个微信,新浪搞了个微博,阿里从B2B、C2C扩张到了B2C,还从支付跨越到了阿里金融,连搜狐都下了个搜狗的蛋,只有百度,业务差不多十年前就定型了,除了早几年的贴吧、知道比较成功外,近几年一直没有什么成功的新业务。说实话就吃搜索这一个老本,这几年股价还能一直高歌猛进,中国互联网界也只有李彦宏有这个本事。
业务定型的好处是公司内部比较稳定,什么事情都是按部就班、驾轻就熟,所有人都比较轻松、稳定、舒服,尤其是对老员工而言。坏处是整个公司的结构高度固化,每个人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如果不是高层接连出走,腾出了位置需要填补,整个百度内部向上升迁的动力几乎停止。对于新员工来说,这意味着成长空间的极度压缩。
早些年百度做校园招聘时,经常宣传一个“无敌红线”,就是新员工入职后的晋升曲线,近几年不提这个了,其实是因为这个曲线这几年变成水平走向了。
360则是另一个方向的极端。从安全卫士到免费杀毒,从浏览器到安全桌面,从PC端到无线端的十几个新产品,从导航到搜索,从电商到游戏到视频到手机,没有哪个季度不折腾出点新东西的。急剧扩张的结果就是到处缺人,满眼都是坑,就是缺萝卜。以致有笑话说:你想跳槽吗?你想涨薪吗?那就去劝周鸿祎进入你们公司的领域吧!
事实也是,只要能进360,哪怕刚开始只是小兵,快的话一年后就有当总监的机会。而且周鸿祎用人根本不看出处,只要有业绩就重用。曾经360最顶尖的两个安全高手,一个初中毕业,一个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的那个在进360之前还是一个侦察兵。另一个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小年轻,曾经长期担任360最重要的产品360安全卫士的产品经理(也就是某人自称“360总经理”的那个职位)。
《去》文里说:360的VP和十几位总监都是从3721或雅虎跟过来的老人,新来的人没有机会。这就纯粹属于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恰恰相反,360的副总多数都是360成立后才加入的,很多都是近一两年才来的,我知道的几位VP,有来自搜狐、和讯的,还有一位来自微软的VP,而负责法务的VP好像来自TOM,甚至还有两个VP来自百度,AN和ZB的名字对于百度员工来说不陌生吧。总监的情况也一样。老周的毛病反而是很容易轻信一个刚认识的人,经常是在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予以重用,这方面有不少教训,但是他好像也改不了。
可以说,一个员工在360的职位、待遇、提升速度,很大程度上既不是HR来定,也不是老板定,而是他自己定。因为360虽然也有职级体系,却没有必须按年头逐级提升这一说,只要有业绩,随时都可以越级提拔,待遇、股票也可以在一年内连续调多次。而业绩都是你自己做出来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你自己在定自己的级别和待遇也不为过。
当然,360的这种做法随意性相对要大,因为缺少百度那样严格的考评体系,我个人觉得在对业绩的评判上不够严谨,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争议。而百度的考评非常严格,但是百度的程序员往往干不满三年就要跳槽,因为会遇到天花板,为了评个T5的级别要等很多年。所以到底是要机会,还是要公平,就看你个人了。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刚毕业,有满腔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想要成就感,想多学点实战的经验,希望能迅速地得到提升,那么去360;如果你不是有很强的企图心,对功名利禄不是特别在意,更看重享受生活照顾好家庭,那么就去百度。
形象点说:想生孩子的去百度,想要升官发财的去360!
二、公司文化和管理风格:百度是金字塔,360是扁平体
如果说百度是一个金字塔,李彦宏在塔尖,那么360就是一个由无数创业小团队组成的横向联合体,各个产品经理就是这些小公司的CEO,而周鸿祎只不过是兼任了这些小公司的董事长。
百度上班不打卡,但是上班时开会比较多,总结、计划、日报、周报、月报、KPI……,其中很多要做成PPT的形式,paperwork占的时间精力很多,以致经常只有周末加班才有时间真正干活,不打卡反而更累。还有上新项目,得写完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产品说明书,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论证才能开工,往往到那时候市场上已经有几十个类似产品了。而且很多项目上不上,起决定作用的是CFO,只有财务先论证过一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这个项目才有被通过的可能性。——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些年百度成功的新项目那么少了吧?
360倒是痛快,经常一拍脑袋就上一个新项目,不用论证不用计划甚至不做文档,反应快,速度也快,代价就是不严谨。公司里到处都是新项目,以及为此而组建的小团队,搞得整个公司就像一个培养创业小团队的孵化器,比创新工场还创新工场。经常是两个不同的团队做着做着忽然发现:怎么咱们做到一个方向上来了?
至于说360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这得分情况,其实跟百度一样,有的团队压力大,有的团队压力小。压力大小,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要求,要求高就压力大,要求低就压力小。如果你是一个专家型的,希望每天研究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慢工出细活,360也养了不少这样的人。
还有一个区别是百度的leader主要是做管理,脱离一线的比较多,而360的要求是所有leader都不能完全脱离一线,以免和业务脱节,产生官僚主义。这就像国军和我军的区别,国军军官打仗时喊的是“弟兄们,给我上!”,我军则是“同志们,跟我冲!”
反正各有各的问题,就看你能适应哪种了。
三、学习机会:周鸿祎是360最大号的培训经理 李彦宏比较超脱
百度一万多人,从上到下至少有十几个级别吧,有点官僚主义我认为是正常的。百度老同事圈里传过一个诀窍,说是想跟老板交流的话,最好先练好高尔夫,因为Robin喜欢打球,平时在公司里找不到汇报的机会,陪老板打球是一个捷径。不过百度的培训体系倒还不错,经常会有些讲座。
360也有培训体系,不过周鸿祎跟李彦宏却正好相反,没事就喜欢拉上几个产品经理和工程师跟他讨论,有时候是在他办公室,有时候是在走廊里,甚至……厕所。好处是跟他开会确实受益匪浅,对普通员工来说,能够经常和中国最牛逼的产品经理和技术天才面对面切磋,这种机会除了在360,还有几家公司能有?坏处是他说话和反应的速度都极快,经常是你说两句他就全明白了,然后哇啦哇啦给你讲一堆,当场就能把人听傻,有些新招来的小孩开完会,要回去“复习”半天才能完全明白全部意思。
当然,讨论过程中给你挑点错也是很常见的,有挑对的,也有挑错的,挑错了没关系,拍桌子跟他大吵也没关系,只要你说得有道理,老周马上就能转变看法,而且从此以后对你刮目相看,动不动就跑来征求你的意见。他的缺点是不高兴的时候会冲你嚷嚷,优点是你也可以冲他嚷嚷,比较平等,只要你能说到点上。公司里几个比较厉害点的副总,姚珏、刘峻,都是经常跟他吵架拍桌子的,也不是他的老部下,他一样很重用。
这个抉择比较简单:想跟老板多打交道的去360,不想跟老板打交道的去百度。
还有一点,在百度,通过社会招聘来的员工,会觉得公司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新招的毕业生,在360没这个区别。这也是各有所爱吧,无所谓好坏。
四、股权激励:360完胜百度
周鸿祎最大的优点是大方。360发期权应该是全中国最慷慨的,员工的期权总数比老周老齐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股份都多,这在互联网界是独一份吧?而且以后还会每年增发。去年公司开年会,抽奖环节结束后老周觉得不过瘾,一高兴自己又捐了10个去欧洲旅游的名额(每个2万)!好玩的是老齐一点也不给老周面子,当场也捐了10个欧洲游,然后副总们也跟进,每人都捐了至少一个MacBook笔记本……,你可以想象当时全场气氛有多high……
百度的玩法是Robin在年会上带头跳探戈,据说已经跳了三年了,每年换一个不同的美女,每次都能掀起年会气氛最热烈的高潮。Robin不愧是海归,比起周鸿祎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分肉的山大王作风,确实要有品位得多。百度早年在福利方面也是挺不错的,近几年据说是为了控制成本,把早餐和饮料机的免费给取消了,到后来据说下午茶也是基本靠抢……,这倒都是小钱了,不说明什么。但是百度新老员工的期权数量太悬殊是个严重问题,到楼下停车场一看,开卡宴的都是老员工,开捷达的都是新员工,其实很多新员工的贡献比老员工大得多,但是收入反而倒挂。
360在新老员工的待遇方面要相对公平些,虽然价格和数量也有差异,但是比百度小很多,而且360的老员工也还都在吭哧吭哧干活。因为360有一个每年增发5%新股来发期权的计划,只要期权不够发了,就增发新股,通过稀释股东和老板的股份来给员工发期权,新老员工都有份。这是老周比Robin聪明的地方:只要员工积极性高,公司业绩好,老板的股份虽然稀释了,但是股价的上涨完全可以弥补这个损失,总体上还是比原来多。
五、涨薪机会没比过,离职率是360低
至于《去》文里说进了360后涨薪很难,所以刚进去时一定要开高价,用意就太明显了,就是想鼓动大家多要钱多开价,以此抬高360挖人的成本、降低360挖人的成功率。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自己进360后,已经涨了两次工资了。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还会有额外奖励,去年的几十个优秀员工,每人的年终奖是5000股ADS,目前价值75万,这仅仅是一年的年终奖。而百度的年终奖,说是相当于两个月工资,但其实很少有人拿到。
至于360和百度,哪家公司的涨薪机会多,说实话只有HR才知道。正常来说,应该跟公司发展速度、个人成长空间成正比
另外《去》文里还说,360员工离职率低,是因为公司威胁那些想离职的员工。这就有些扯蛋了,用屁股想想也知道啊,毕竟是互联网公司,又不是街头搞拆迁的,怎么可能呢?至于很多时候员工要离职前,老周老齐要亲自面谈确实是事实,这恰恰说明老板重视你啊!在百度,离职时也就是你的部门经理跟你谈一下,最苦逼的莫过于,你之所以离职,就是因为对这个经理有意见……
360离职率低,按我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股权激励,第二是公司的成长速度。股权激励就不用说了,每年都在发期权,而且股票价格还有十几倍、几十倍的成长空间,谁舍得跟钱过不去啊?另外很多公司离职率高是因为公司里面气氛不好,而360发展很快,每个人的空间都大,公司里勾心斗角抢地盘抢资源的必要性就小了,而且大家都忙,谁舍得花时间搞政治啊?有这点时间还不如多干活多出业绩多拿股票呢。
其实360有一个挺独特的现象:公司里有很多跟了周鸿祎十几年的老员工,而且是每次都跟着周鸿祎一起换公司,最早的一批从方正开始,到3721、雅虎一直跟到360,尽管公司已经上市,老员工们几乎都实现了财务自由,尽管周鸿祎不断被对手戴上暴君、流氓等各种头衔,被抹黑成一个最难伺候的老板,尽管这些老员工的级别不一定高,岗位也不一定重要,但是仍然还在忠心耿耿地跟着周鸿祎干,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人都是傻子吗?反观百度,新老高层不断出走(上一批高管几乎一个不留),别说创业元老,连当年的第二拨、第三拨员工都已经所剩无几,又说明了什么呢?
用脚投票,这就是过来人作出的选择。
最后说一句,大家可能觉得我有倾向性,这还用说吗?毕竟我离开百度到了360,这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对比后的选择,没有比出优劣的话我脑袋发昏了来360啊?反之离开360去百度的人就少很多,而《去360还是留在百度?》这个标题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为什么不是《去百度还是留在360》呢?呵呵。
当然,没有绝对的优劣,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你要是选错了后悔了也别骂我。
附:为什么说《去360还是留在百度》是枪稿的典范之作?
1、刻意之作。
文章很长,洋洋洒洒5000多字,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刻意之作,而非正常人在网上随手写的帖子。
2、欲擒故纵。
文章讲了很多360内部的情况,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真的部分,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假的部分,譬如说360监视员工邮件和聊天记录,譬如安全卫士上传用户隐私,才是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打击竞争对手。半真半假是枪稿的最高境界,就像《鹿鼎记》里韦小宝总结的那样:说谎的最大诀窍,是要在细节上逼真,细节越逼真越能增加谎言部分的可信度。
3、歪曲误导。
对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显然只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最好的办法是承认事实,但是在解读时加以歪曲和误导,这才是高明的做法,也是这篇文章多次运用的手法。譬如:员工离职时老周经常找来谈话,这个事实没法否认,干脆就歪曲成是老周威胁员工。
4、降维攻击。
读过《三体》的都知道,最有杀伤力的攻击,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战斗,而是主动把战争拉低一个维度。这篇文章出台的背景,显然是360从百度挖了很多人,并且还在加速,已经到了将给百度造成“溃坝效应”的严重地步。由于百度自身某些难以改变的缺陷,要想阻止这一趋势蔓延,光靠给员工涨工资已经很难办到,而且由于360在期权诱惑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么打的成本也实在太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三体》里面所说的那样,把面对面的决斗降维成黑夜里的偷袭,通过低成本的公关操作,把360描述成一个外界不可知的“黑域”,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制造百度员工对360的恐惧感,以此降低百度员工争先恐后跳槽360的速度。
上文来自于『知乎』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7:17
最近的互联网火药味显得十分重,在轮番经历过电商价格战、3B大战,天猫二选一系列大战之后。大众点评和食神摇摇打响了移动互联网的新一轮战争。不过与其说这次是移动互联网的战争,倒不如说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博弈。
9月7日,食神摇摇再次被苹果App Store下架,这已是今年第二次被苹果app store下架了(第一次下架时间为5月23日)。那么为什么会被下架呢,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因大众点评向苹果举报食神摇摇并称其涉嫌抄袭大众点评内容,而被苹果整肃,特意下架,而后双方都发表了相关声明。食神摇摇CEO吴世春更在其微博上公布“下架”真相,表示大众点评以食神摇摇用户身份上传虚假数据,然后举报食神摇摇存在抄袭行为。
大众点评和食神摇摇,同样作为提供生活服务类的产品,一个是传统互联网的王者,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的新贵,属于他们之间的战争视乎早已变得无法避免。但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开战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对于一家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公司来说,封杀其APP应用软件。对其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而大众点评还连番运用了两次大招。不得不佩服下作为一家有着近10年运营的传统互联网企业;在扼杀对手方面确实有着超一流的意识,不过手法高不高明嘛,还是大伙自个来看吧!
早在今年5月份也就是食神摇摇第一次被下架的时间之前,大众点评就曾有意收购食神摇摇。不过最终,因为“双方在价格和对未来的发展思路上未能达成一致”,大众点评未能如愿收购。而后在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食神摇摇就“被”下架。看到这,我忍不住想说一句:“哥们,你敢慢一点再行动成么,这样的时间段下手你不觉得有点太显眼么!”至于其中的情节还是大伙各自发挥联想吧。
另外关于大众点评举报食神摇摇抄袭一说更让人觉得可笑之极,在移动互联网及WEB2.0模式的时代,传统的平台向用户提供内容的模式,早已经逐渐演变成由用户分享共享的模式,在这个时候大众点评利用几张图片来证明食神摇摇抄袭;难免让人有些无法理解,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滑稽。举个例子:倘若我现在将这篇文章在新浪博客发表,然后再去腾讯博客重复发表这篇文章,新浪会拿着我的这篇文章跑到法庭上去状告腾讯博客抄袭他的内容吗?顺便问下什么时候这篇文章的所属权就变成了新浪或是腾讯?所以说这样由用户分享的内容能成为某家网站或者某个平台的所属版权吗?另外关于两张图片一模一样,就变成食神摇摇抄袭大众点评的证据,我不得不又拿刚刚的例子继续举例,作为两家博客的忠实用户,难道我会为了避免新浪博客拿着我的文章去状告腾讯博客。而特意另外为腾讯博客另外撰稿一篇?所以难道会有哪个用户会特意拍两张不一样的照片来分享?倘若一定非要我说这个能证明个什么,我只能说这个证明一件事情。图片加水印的重要性。这里提醒那些由用户分享的网站或者APP们记得加点水印,下次咱也可以去举报啦。
我无法评判食神摇摇CEO吴世春在微博上表示揭露大众点评:“从6月底以来,来自上海的几个固定IP不断在里面提交一些虚假餐厅,利用审核漏洞上线。然后“碰巧”来自上海的竞争对手也埋上这些独一无二的‘地雷数据’。”所说的真假性。不过单单从其提供的数据来看,这几个固定IP的用意也太险恶了。不过而后马上利用其虚假信息来作为举报证据,不由得不让人联想到竞争对手,要是真的我都替大众点评觉得恶心。不过同样也从侧面说明食神摇摇有漏洞还需要完善改进。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用户超过PC端用户,这代表着用户的上网习惯在发生改变着。移动互联网的争夺战就开始变得与日俱增,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是充满变革的一个行业,大众点评网在PC端位居生活美食类网站头筹地位,但还是无可避免的需要接受来自食神摇摇的直面挑战。我一直相信有挑战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倘若一味利用在传统PC端上的优势恶意打压竞争对手,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0:52
最近的国内互联网显得格外热闹,在“电商约价”的喧嚣还未走远、3B大战正在进行中的时刻,谁都未曾想到电商领域又迎来了新一轮暗战。这次天猫从上次的看客华丽丽的转变成了主角。
今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淘宝小二日前向各大卖家下发通知,称天猫双十一促销期间将禁止商户在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参与类似的促销活动,甚至要求商家下架其他平台的商品。更提出将在“双十一”活动时被关店,而从多家天猫商户得知,的确于近期收到了此通知。
而随后京东商城方面也表示:此次京东“满300送1000”的促销活动早已取得商家同意。关于网上传言京东商城强制商家参与促销一事,此事纯属捏造。而此次活动中选择下架及暂停发货的商家实则是由于受到“友商”的威胁后自行操作的,并非京东所为。
这样的一条传闻跟一条回复,都验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次的天猫又在干着二选一的招数。面对这样的招数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果真了了天猫的心愿,商家受到威胁后,不得不退出其他平台活动;而京东则被逼无奈在活动开始后停掉商家权限。我不得不心虚的请教下天猫,这样的艰难决定是否也在坐在马桶上用屁股想出来的;并未不高明,而是太无耻了。那么天猫为什么为使用这样的招数呢?
我们先来看看去年淘宝“双十一”的销售额,淘宝全网销售达到了52亿元,其中天猫33.6亿元,支付宝支付成功3369万笔,比去年纪录增长了近170%。总共46个品牌店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497家品牌店销售额突破100万元。面对这么大的一块收益蛋糕,淘宝岂能让别的平台参与,既然无法控制消费者的选择,那么就直接控制供应商吧,让别家都无货可卖,这样消费者无法选择,也自然达到了控制消费者的目的。而控制供应商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利用自身平台的话语权,“二选一”应运而生。这样既控制了消费者,也抑制了对手,也可谓一箭双雕。不过这样的做法无可辩解的是严重伤害了消费者及商家的利益。
面对京东、苏宁及国美等平台的冲击,阿里巴巴体系近年来对于B2C电商领域的动作可谓频繁,首先是放置运动员,独立淘宝商城、强化B2C平台,而后安插裁判推出一淘,挟制整个电商领域。上次的电商约价,天猫、淘宝虽然并未进入主战场,但是受一淘的影响,收益或许更大。因为一淘证明无论怎么比价、约价,淘宝和天猫才是最便宜的。作为消费者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平台的多样化选择,而并非来自淘宝网的站内搜索。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7:39
最近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因为各自在大家电品类上进行低价比拼而战火连连,其实在这种喧嚣的背后,有一种争斗却显得更为激烈,这就是一些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之争。随着易观数据、有道数据、一淘数据,三方数据监测这场价格战的数据出现,我们发现这其中的数据差异非常之大。看到这,我不得不质疑,这究竟是一场电商之间的价格之争,还是一场数据机构的数据报告之争?这样的数据差异又折射出了怎样的火花?
一淘网发布的数据称京东苏宁商品价格先涨后降,但这份数据遭到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作为检测机构,有道购物助手的监测显示,截至上8月16日11点,京东的商品均价为3496元,相比10点钟下降53元;苏宁商品均价为3298元,相比10点钟下降22元。1小时内,京东家电价格下调19%,苏宁家电价格下调17%。
两份的数据报告确实比较大,那么同样是搜索引擎,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首先在一淘网公布数据时,便受到了业内诸多人士的质疑。在这场价格战中,天猫虽然沦为看客,不过一淘网却成为了裁判员。
此前,天猫还隐身在淘宝网C2C业务中,京东商城在B2C领域一马当先,淘宝C2C只能算京东的远程对手。但从2010年开始,天猫开始强调B2C定位,并在2011年前后相继完成启用独立域名、分拆独立运营、修改入驻规则、改名强化品牌等“去淘宝”路线,这时候开始京东已经成为天猫B2C之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一淘网最早推出的时候的口号是“要让百度睡不着觉”,不过现在看来一淘网的目的并不是让百度睡不着觉,而是让整个电商睡不着觉,让阿里巴巴的战略体系能睡上安稳觉。从其推出便受到多家B2C平台的集体抵制便可看出一斑。
这次的京东、苏宁两家价格约架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B2C平台天猫并没有参与其中,而一淘网却适时的推出了比价。这样的比价苏宁、国美、京东是赢家吗?要是你是这么想的那么笔者只能说:你太傻,太天真了!下面来看看几个抽样数据你就明白了。
一淘网数据一:LENOVO/联想THINKPAD X1(.3英寸笔记本电脑,比价显示苏宁的 ¥ 9599摘得金牌,为同类B2C商城中最为便宜的,那么点击进去看看其他B2C商城的具体排名情况看看吧!天猫的价格为: ¥ 9120,淘宝网的价格则为:¥8650。
一淘网数据二:DELL/戴尔XPS 13(I5 2467M) 13.3英寸 笔记本电脑(Intel 酷睿i5 2467M/4GB),比价显示亚马逊的 ¥ 9399摘得金牌,为同类B2C商城中最为便宜的。那么点击进去再看看详细数据吧:天猫价格为: ¥ 8699,淘宝网为: ¥ 6588。
一淘网数据三:GREE/格力72LW/(72568)FNCG-3 3匹 立柜式冷暖空调,比价显示京东的 ¥ 8899摘得金牌,为同类B2C商城中最为便宜的。那么再点击进去再看看详细数据吧:天猫价格为: ¥ 8580,淘宝网为: ¥ 6900。
看到这,你还认为一淘的数据具备什么样的可信度呢?既然已经是同类商城中最低,为何天猫、淘宝商城却有更低的价格,笔者在同样随机抽取了一部分数据中发现,在同类产品中,天猫虽然并未参与价格战,但是一淘网数据显示天猫的价格相对于其他B2C平台来说却更为便宜,而淘宝商城的价格则具备最为明显的优势,几乎秒杀所有同类电商平台。
一淘实时的发布价格战,让一淘网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大大提升了一淘网的知名度,而根据一淘网数据显示:苏宁、国美是这场价格战赢家,那么他们真的是赢家么?背后的真相不言而喻。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8:33
就在昨日上午10:21分,京东CEO刘强东又放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在微博上写道:“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布实现方法!”这条微博一经发布便被转发了9万4千多次,收到了超过20000条评论。一时间引发广大网友评论。那么对于这次京东CEO刘强东与苏宁等传统家电销售企业的互掐,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电商为什么屡屡爆出与传统企业互战又是为何?
曾几何时,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凭借“低价包销”策略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占据了中国一、二线城市家电市场80%以上的零售份额。它们曾是“有肉”的“猪腿”。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价格、品质和售后是最为关键的三要素,在哪里购买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通过线下购家电的模式恐怕要时过境迁了。
另外根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大关,其中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更进一步说明,电子购物正越来越快地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京东商城、天猫、亚马逊等B2C平台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顺势而生。
买生活用品及家电去B2C平台购买显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新开连锁店为79家,置换和关闭连锁店则达到了74家。这是苏宁7年来第一次减少线下的门店数量,此举意味着苏宁门店大扩张时代的终结。苏宁已经将线上业务看作了未来主攻的方向。而快速成长壮大的京东商城则成为了苏宁线上业务最为强劲的对手。随着京东、天猫、QQ商城等众多B2C商城的良好发展,国美、苏宁也逐渐感受到到重重压力。
曾今成功的销售模式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挑战,于是苏宁等也开设了各自的B2C商城,以此应对来自电商平台的冲击,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不过由于其发展的相对较晚,在很大程度上步步受限使得其难以像线下一样所向披靡,另外传统家电卖场对于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关系的处理,更为棘手,一个失误便会变得四面楚歌。而这种尴尬京东商城等众多电商网站其实是没有的;其次,传统家电卖场对于电商的认识与骨子的傲慢让其在发展也受到了众多的制约。这样京东后起B2C商城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电商轮番“约价“,这其中以新兴电商企业京东和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连锁渠道企业的激烈对抗最为鲜明,那么这样的竞争究竟为何会上演呢?先来看看数据:零售企业的竞争就是成本和效率的竞争。大连锁的渠道成本是12%—20%,运营效率是30—60天,京东商城与之对应的是6%—15%,7—30天。另外这其中夹杂的利润还应该包含传统家电价格的不透明度。
很显然,电商在运营与渠道的成本节约为商品的价格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下调空间,这给传统家电卖场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面对来自电商的压力,传统传统连锁渠道企业不得不自降价格,来应对压力冲击,不过即便如此线下的价格依然无法抵抗线上冲击,于是电商“约价”应运而生。虽然传统电商也开设了各自的B2C平台,但是为了维护线下渠道的利益,所以最后“约价”也仅仅只是一场噱头而已。
而另外根据易观网最新数据显示,独立B2C电商开放平台中,京东商城第二季度销量达到35亿规模,京东的POP平台交易量远超上述几家B2C开放平台销售额的10倍。为同类别商城中B2C中的佼佼者。而此前根据此前艾瑞网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天猫在2012Q2交易额份额57.1%,京东商城在2012Q2市场份额超过20%,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更进一步说明京东在家电B2C的王者地位。所以这场“约价”实为新旧王者之间的博弈。
电商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最近几年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但是在繁荣背后,同样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这次苏宁“约价”京东便可一叶知秋。在这里笔者只希望电商行业能够健康稳健的发展,不应为了一时的嘘头而“约价”,到最后换取到的只是整个产业链的阵痛。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7:22
有在关注浏览器发展的读者,都知道我们报导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最常引用Net Applications以及StatCounter这两家调查机构。不过从今年开始,这两家调查机构的数据差异越来越大,究竟是为什么呢?浏览器厂商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华尔街日报》在上周末接连在部落格发表两篇文章《StatCounter and Net Applications Keep Different Scores in the Browser Wars》、《Statistically Speaking: Browser Wars Escalate》,讲述现今两大浏览器调查机构的分歧现象。
浏览器大战随着21世纪Firefox 、 Chrome陆续加入后变得日益激烈,也因此看看调查机构的浏览器使用率统计,也变成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当然更是浏览器厂商好好跟搜寻引擎厂商索取费用的依据。现在最大咖的浏览器调查机构,无非是 Net Applications 和 StatCounter 。Net Applications是行之有年的数据调查机构,除了浏览器之外也调查PC作业系统、手机系统的使用率;StatCounter则专注在浏览器的调查上,使用者可捞到2008年7月年以来的使用率调查数据。
调查差异化的开始
在2011年之前,两家调查机构的数据虽然有所不同,但整体排名大致为相同的状况。不过在2011年开始出现了差异,StatCounter首先在2011年底公布Chrome 击败Firefox 成为使用率第二名的浏览器,Net Applications 则是到今年年中才出现接近的局面(但还没超越)。分歧更大的是StatCounter 调查数据显示Chrome 在2012年6月就击败IE 成为最多人用的浏览器,但是Net Applications 的数据则是表示IE 遥遥领先,与Chrome 两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微软官方也在部落格对StatCounter 的数据提出质疑,StatCounter 则是搬出10条回应反驳。
▲从2010年到2012年间,Net Applications以及StatCounter所调查的浏览器市占率开始呈现不同局面。
2012年6月调查结果,究竟差了多少?
我们翻开2012年6月两家调查机构的数据,让读者知道其中的差异有多少。
▲ Net Applications在2012年6月调查数据。
IE:54.02%
Firefox:20.06%
Chrome:19.08%
Safari:4.73%
Opera:1.60%
▲ StatCounter在2012年6月调查数据。
Chrome:32.76%
IE:32.31%
Firefox:24.56%
Safari:7.00%
Opera:1.77%
两个调查机构在前3名是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其中IE 在Net Applications 的使用率高出2/3,Chrome 的使用率则少了1/3,有着不小的调查差距。
浏览器使用率,统计上的困难点
《华尔街日报》在文中表示,无论是微软官方的质疑、还是StatCounter 的自清,两者都没有提到一个重点:浏览器究竟有多少用户。得知真正的用户数,对于厂商、以及网页开发者而言都同样重要,网页开发者通常会用最多人用的浏览器优化网站,因此赢得浏览器冠军头衔,就更有力于厂商推广自己的产品、系统、服务等。
相较于20世纪末那个单纯的年代(只有IE 和Netscape,使用者只用PC 浏览器上网),追踪相当方便。现在则复杂许多,除了Windows 和OS X 内建的IE 和Safari 之外,许多人会另外手动下载Firefox 和Chrome 作为预设浏览器。不仅浏览器繁多,还有着更复杂的上网方式,例如多了智慧型手机、平板打破原先的PC 战场,还有直接或是透过Proxy 代理伺服器的间接方式浏览,以及透过RSS 阅读器等各种方式。
另外现在会开启网页的不一定是人类,有些浏览器为了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会预先载入搜寻结果的页面、加快网页开启速度(这里指Chrome , StatCounter 在先前表示已经去除掉Chrome 自动预先载入的统计结果)。网路人口还牵涉一个最独特的上网地区:中国,它已经是全世界网际网路用户最多的国家、但上网的统计结果(上网资料量)却只排在第22位,这显然不符常理。
以上现状再再说明现在浏览器使用率统计的困难之处。多数厂商、广告公司、调查机构多是依靠网页追踪工具统计浏览器的使用率,但这些网页并不代表网际网路的全貌,每个国家的热门网站、上网习惯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某些浏览器贴心的自动载入举动、其它代理伺服器的上网方式,都会造成统计上的误差。
浏览器厂商、调查机构的说法
微软IE产品主管Roger Capriotti在今年3月间,透过官方博客表示StatCounter的数据中,例如浏览器预先载入的结果,可能导致结果失准。对于微软的说词,StatCounter也搬出10条落落长的回应,删除预先载入的动作之后,Chrome只减少了1.5%,并不足以撼动整体的排名变化。Net Applications副总裁Vincent Vizzaccaro表示StatCounter的统计方法相当容易受到蠕虫病毒的影响。StatCounter创始人兼CEO Aodhan Cullen当然强力反驳,表示他们早已去除蠕虫所产生的影响。
即便两家调查机构都提供流量统计工具给网页开发者使用,借以调查浏览器的使用率,但两家调查机构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差异在Net Applications 是统计独立访问用户,StatCounter 则是统计浏览器的活动、网页浏览次数。StatCounter 也表示各国网际网路用户数量也没有准确的数字,只能使用估算的方式,大部份的统计也不会区分桌上型电脑和移动装置,尽管这两种形式有完全不同的浏览器生态。Net Applications 则表示会提供更加准确的市调数据,而非单纯的网页点击次数。
微软IE 产品主管表示他倾向相信Net Applications 胜于StatCounter (编按:废话!它的数字比较好看),IE 浏览器在Net Applications 的使用率,比起StatCounter 统计数据高出的将近1倍,微软也称Net Applications 所使用的统计方式更为准确。Google 则是拒绝对此事件评论。Firefox 产品经理Asa Dotzler 表示他无法证实任何一个数字,但对于浏览器竞争表示这正朝着Mozilla 的目标前进,他认为有3~4家浏览器品牌相当重要,这样就没有人可以单独称霸互联网了。文章地址:。
资料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1:21
4.0是Google设计过最直觉化的操作系统版本。不过手机大厂多半还是会套用自己的UI界面,有时UI设计的好能使商品更受欢迎,反之可能会更糟。从以下品牌来看
HTC、Motorola、Samsung皆使用Android 4.0不过他们的UI界面大不同,到底差别在哪呢?是加分还是减分呢?
UI界面也是消费者购买手机时的其中之一考虑要素,因为消费者多半喜欢能直
觉操作的智能手机,因此UI界面便成为众手机大厂的角力战场,谁最先虏获消费者的习性谁先赢。以市面上热门厂牌来看几乎都使用Android 4.0系统(
Apple除外),可是它们的UI界面大不同,gizmodo 本次就以HTC、Motorola、Samsung三者的UI界面做比较(HTC Sense 4.0
、Motorola MOTO BLUR、Samsung TouchWiz UX
5.0),到底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呢?对消费者来说是什么样的UI界面才是市场会喜欢的?
UI 界面比一比
▲以上UI介面由左向右分别是: HTC Sense 4.0 、Motorola MOTO
BLUR、Samsung TouchWiz UX 5.0的首页比较,三者都有设置拨号、联络人与相机的快捷键。有趣的是相较于 HTC Sense 4.0与
MOTO BLUR比较起来 TouchWiz UX 5.0中的Apps被放置在最右边的位置,首页的介面也比较杂乱。反之 HTC Sense
4.0的首页更简洁且人性化。
▲解锁画面中 HTC Sense 4.0与 Motorola MOTO BLUR的解锁圈有点类似,只有
TouchWiz UX 5.0的作法是将
App向上拖曳后即可解锁并开启程式,但是这样很容易意外打开应用程式,有时也会带来困扰。也许以上厂商可以互相学习一下,如何做到实用与美观兼具的解锁方式。
应用程式画面
▲ Apps的应用与设定来说 HTC Sense 4.0必须长按应用程式后再做排序设定,但 MOTO
BLUR与 TouchWiz UX 5.0的操作却显得简单好操作,因此 HTC Sense 4.0在应用程式的设计上应该在多用点心才行。
联络人界面
▲在联络人的清单中,表现较有新意应该是TouchWiz UX 5.0
,因为它可以在同一个介面中针对选定的对象,直接做到体感拨号的功能,且联络人的排序上也做到很明确的分类。搜寻介面的设计也做的比较好,其他两者则有进步的空间。
▲在拨号键盘上来看,三者的表现都不错。只是 HTC Sense
4.0的画面还是复杂了一点,另外按键上的数字也必须让使用者容易操作才行,这点MOTO BLUR与TouchWiz UX 5.0做的比较好。但最后TouchWiz
UX 5.0的体感拨号还是它胜出的原因。
相机App 界面
▲相机App 操作介面HTC Sense 4.0 的设计应该是大获全胜,因为其他两者的介面太复杂,造成使用者的操作不够直觉,触控按键也不够大,容易误触或不好操作。
行事历界面
▲行事历介面以MOTO BLUR胜出,首先它好辨识且容易浏览,在行事历的操作与设定上也比较简易,但是 HTC
Sense 4.0显得步骤太多手续较繁杂了点,在画面提示上却又太单调。TouchWiz UX
5.0不仅动作繁复,连画面都设计的太复杂,设计上想做到尽善尽美,却忽略了”重点”应该一目了然才对。
▲最后是通知清单的显示MOTO BLUR与 HTC Sense 4.0几乎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是
TouchWiz UX 5.0的介面比较多元且便利切换,可惜的是少了”萤幕亮度” 的快捷选择,这样的界面设计一直是
TouchWiz的特色之一,确实可以笼络不少怕麻烦的消费者。
其实UI介面对使用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然神脑不会推出”智能之星”来服务大众。只是看到各家厂商把预算花费在高规格的智能手机上,小编心想:「还不如将UI界面设计的更直觉、亲民一点」,这样反而可以加强市场销售的助力,毕竟现在除了Apple的界面让人满意之外,其他的厂商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文章来源:,T客邦。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2:04
过去几年,互联网上的DNS根服务器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现在,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根服务器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我们都知道根服务器是互联网DNS基础结构的关键,所以理论上分布应该处于一个公平合理的趋势。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正如你看到的,当你开始考虑到区域的互联网用户数,根服务器的分布是极不平衡。有些地区是明显不足的。
全球各大洲根服务器分布比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全球各大洲根服务器分布比例:
北美洲:28%
南美洲:8%
大洋洲:6%
非洲根:5%
中东地区:3%
现在,再来看看全球各大洲互联网人口比例:
亚洲 :45%
北美洲:14%
南美洲:9%
中东地区:3%
大洋洲:1%
看完这些你发现了什么?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其中的惊人差异。如果事情是平等的,那么根服务器的分布会直接反映互联网用户的分布。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异:
欧洲和北美只有全球36%的上网人口,却拥有62%的根服务器。
亚洲拥有全球45%的上网人口,但只有17%的根服务器http://www.ming4.com。
每台根服务器的互联网用户
为了进一步说明在根服务器分布的差异,你可以直接看在每一根服务器站点有多少网民是在使用。当然这个数字越低,越好。
亚洲: 20,335,982
非洲:8,742,203
中东:8,557,888
南美洲:8,426,945
欧洲:4,957,660
北美洲:3,750,804
大洋洲:1,407,497
世界平均水平:7,557,446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
高于世界平均水品的: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其中最差的是亚洲,最好的则是大洋洲。
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每个根服务器的世界平均水平为940万互联网用户。在2012年时,为760万。这绝对是一种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却显示在过去的5年,全球互联网人口已经翻了一番,却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新互联网用户来自亚洲。显然,这个亚洲的DNS基础设施却在日趋低下。
根服务器的总体分布比十年前要好得多。但还有更多的地方的DNS服务器明显跟不上其当地互联网用户的增长。这表明,根服务器的分布似乎已经走错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你也许可以归咎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般状态。更多的“发达”的地区与较成熟的基础设施更好。然而,分歧是如此之大,这不太可能是唯一的原因。我们认为,根服务器的发展与分布更应考虑到区域的互联网人口规模。新闻来源:,出处:Pingdom。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李志伟 @ 12:39
访问量: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厂安全设计专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