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菩萨和药师佛与药师佛别认成一个人了,看看有什么不同

药王菩萨和药师佛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药王菩萨和药师佛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如来指药师佛(梵文:Bhaiṣajyaguru)全名作: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  药王,梵名 Bhaişajya-rāja,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药王菩萨亦与药上菩萨一起出现在经典中。《妙法莲华经》的《妙庄严王本事品》,亦有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的本生传记,《陀罗尼品》中,记载有药王菩萨为守护说法者而说的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陀罗尼。药王菩萨“燃身供佛”故事,出自《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因为乐修苦行,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到这种三昧,生起大欢喜心,就进入三昧中。药王菩萨以身供佛,使十方诸佛赞叹为真法供养如来。 示现全心全意奉献众生的决心,以其独特的方式使其施药精神发挥无尽。供奉:每天三柱香,农历十五、十八日,将&舍利盐&放在俱攞钵过滤溶化后擦拭神像,诚心修行俱攞钵表面会慢慢生长如树根桩一样的物质。  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在农历九月三十。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为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药师琉璃光佛也叫“饮光如来”,据佛教传说,药师佛行菩萨道时,所发之十二大愿(又称十二上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成佛后,他始终实践着大愿,一般人都称念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据佛经说,离这里向东,过十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国,有一个世界就是琉璃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光明,没有杂秽的土地,和西方极乐世界景观没有什么两样。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佛像简叙据/药师佛
药师佛无上尊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尊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尊右手结三界印,尊身着宝佛衣,结跏趺坐于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12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无上尊药师佛尊名圣号之众生。又一般中国内地流传之佛像为螺发上形,尊左手持药壶,尊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尊上&日光菩萨摩诃萨&尊上月光菩萨摩诃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圣三尊。藏语音:“桑给眉拉”。此尊胜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位东方药师净琉璃世界,其佛国土庄严如。
此尊胜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49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续命。
生辰日期/药师佛
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于九月三十。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人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为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也叫“饮光如来”,据佛教传说,药师佛行菩萨道时,所发之十二大愿(又称十二上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成佛后,他始终实践着大愿,一般人都称念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据佛经说,离这里向东,过十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国,有一个世界就是琉璃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光明,没有杂秽的土地,和西方极乐世界景观没有什么两样。
十二大愿/药师佛
药师佛据《》记载,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佛时,自身光明,照无边界。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诸有情,如我无异。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清彻。光明广大,遍满诸方。焰网庄严,过于日月。铁围中间,幽冥之处,互得相见。或于此界暗夜游行,斯等众生见我光明,悉蒙开晓,随作众事。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所受用物,皆得无尽。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游履菩提正路。若行声闻、独觉乘者,亦令安住大乘法中。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善防三业,无有毁犯堕恶趣者。设有毁犯,闻我名已,专念受持,至心发露,还得清净,乃至菩提。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诸根不具,丑陋顽愚,聋盲喑哑,挛躄背伛,白癞癫狂,种种病苦之所缠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皆得端严,众病除愈。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穷困苦无有归趣,众病所逼,无药无医。暂闻我名,众病消散,眷属增盛,资财无乏,身心安乐,乃至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众苦之所逼切,极生厌离,愿舍女身。若闻我名至心称念,即于现身转成男子,具丈夫相,乃至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罗网。复有种种邪见之徒,皆当摄受令生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乃至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拘,幽禁牢狱,枷锁鞭挞,乃至极刑。复有众多苦楚之事逼切忧恼,无暂乐时。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乃至菩提。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火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我当先与上妙饮食随意饱满,复以法味令住安乐,乃至菩提。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身无衣服,蚊虻寒热之所逼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随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宝庄严具、伎乐香华,皆令丰足,无诸苦恼,乃至菩提。
神将奥秘/药师佛
药师佛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披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药叉的意思有两种。药叉的翻译就是夜叉。我们平常骂人,尤其骂女性朋友,很难听,骂母夜叉。但是中国文学搞错了,好像母夜叉代表,不是的,这是外来文化,由印度佛教文化传来的。夜叉神将,有地夜叉、天夜叉、虚空夜叉,像虚空夜叉又是药师经所讲大菩萨的化身、金刚菩萨的化身。男性夜叉都非常威猛,现金刚相,是大菩萨成就的境界;女性夜叉非常漂亮,都很美丽。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真正护法的十二大金刚菩萨,现身为十二夜叉,他的名字就是咒语,千万注意,要记住,十二夜叉的名字就是。
念的时候,下面称号可以去掉,十二药叉的名字一路念下来,最后加一句菩萨摩诃萨,非常灵验啊!因为我不喜欢保密,显也好,密也好,到我手里,我都公开,我的想法也是愿望,道是天下之公道,法是天下之公法。有缘,有信心,你自己拿去;没有缘,没有信心,单独传给你,你也修不成功。我们晓得佛过世以后,一千四百年间,玄奘法师还没有到达印度以前,唯识宗的一位大师,叫护法,玄奘法师后来所翻译的“成唯识论”主要是取自他的理论。护法大师认为自己所证的义理到了,但是不想肉身死亡,要等待弥勒菩萨下来给他证明,看看他说的法对不对。因此,怎么办呢?念药师佛的名字,求长寿,念了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求观世音菩萨加被,结果观世音菩萨现身,带领他,帮忙他结手印,念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一个岩石山洞打开了,药叉大将亲自把他领进去,然后这个岩石封闭了。所以他在岩石里面等侍弥勒佛下来,肉身不坏。因此,药叉神将名字在唯识宗的记载上,是非常有效果的,但要注意,不要轻易看过去。
药佛手印/药师佛
要求得成就,必须学会结药师佛的手印——中指交叉放在两个虎口上,两只无名指交叉,右边压左边,放在中指背上,两个大按在两个无名指头上,食指、小指立起来。手印合掌当胸。
祈求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药师咒一百零八遍或多念,然后念十二神将大名,末尾加金刚菩萨摩诃萨,念一百零八遍,或多念更好。至心诚意,最后不念时,手印从顶上散开。修一切供养,尽心修持,必定成就。
吉祥圆满&/药师佛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药师如来的咒已经传过了。没有祈求,打坐自修的时候,手印可以置于脐下腹部。有祈求的时候,这两个大拇指头动,然后加上十二神将名号。求药师佛的修法,修十方诸佛的修法,求菩提心快快成就,都同一个手印,这个手印可以修一切法门,求十方诸佛一切心中心的成就,可以使一切法门修持快速成就。
药师三尊/药师佛
药师如来主尊为药师如来,及左胁士日光菩萨与右胁士月光菩萨之合称。其中︰“日光、月光”菩萨,在《》(卷十二)中之译名为日耀、月净二菩萨。“药师如来”梵名Bhai?ajya&guru&vaidūrya&prabhārāja&(药师琉璃光王),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为药师佛。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药师;能照三有之暗,故云琉璃光。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领着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二大菩萨等眷属,在东方化导众生。日光菩萨梵语尊圣名:sūrya-prabhā&bodhisattva,汉译有日曜菩萨摩诃萨等尊上圣名。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日光菩萨与药师佛的关系甚深。当时的电光如来甚为赞叹,劝梵士改名医王,二子改名为日照,月照。这位蒙受电光如来咐嘱的,成佛之后就是药师如来。两个儿子也就是两大胁侍。当时的日照,就是后来的日光菩萨。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持诵大悲咒者,日光菩萨当会与无量神人来为作证,并增益其效验。凡是持诵大悲咒者,如能再持日光菩萨陀罗尼(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六六零页),则能灭一切罪,也能辟除魔障及天灾,得不可思议果报。月光菩萨梵语尊胜名:candra-prabhā&bodhisattva,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在药师佛的无量菩萨眷属里,他与日光菩萨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萨。两人都位居补处,秉持着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隆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捅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收在《》第二十册六六零页),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八大菩萨/药师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波邬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中略),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中略),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八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宝檀华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
其他佛号/药师佛
药师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南无宝相如来(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南无火光如来(若称彼佛如来名者昼夜增长无量福聚持讽诵念斯等已持智慧之炬越度一切生死之海当各进一心信行昼夜常念莫得疑懈当广宣化设于法施一切魔王不能毁坏其人道心况于外道能呰耶)南无波头摩胜如来(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南无阿閦如来(假若堕入恶道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如果在世或前世中有曾经称念过阿閦佛名号以此少善根缘纵使身处地狱亦蒙阿閦佛救济拔度)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生在无间黑暗之处大地狱中受诸苦恼由前身闻我名字我于尔时身出光明照受苦者由是力故彼见光时所有业障悉皆消灭解脱众苦生天中随意受乐乃至菩提)
南无法幢如来(却十二万三千百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胜花如来(如果听到此如来名号生起信心在世间中成为稀有者成佛时佛土清净没有八无暇一切有情比安乐这是此佛往昔在菩萨位时的愿力所感)
南无名火如来(在尽恒河沙数劫中每一天供养尽恒河沙数无数佛陀其福德也比不上听到此名号少分福德闻生喜策励而行者将于六十劫中背离轮回也将受持无上佛土)
南无明月如来(听到此如来名号者无有恶趣的因依于此佛的夙愿于无上菩提中不退转成佛的刹土犹如此刹土的庄严)南无妙身如来(若人闻彼佛名至心敬礼读诵受持是人决定远离一切诸障不入恶道超越世间无量劫)南无欢喜庄严珠王佛(若有四众闻彼佛名五体投地归依顶礼即得超越五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南无帝宝幢摩尼胜光佛(若有四众闻彼佛名五体投地归依顶礼即得超越七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南无内丰珠光如来(及受天上人中快乐恒沙劫中所作众罪悉当弃舍不受)
南无殊胜月王佛(闻是佛名恒得值佛于菩提心得不退转即得超越十二亿劫极重罪业)
南无宝俱苏摩身光明胜佛(超越世间不可数劫)(超越世间无量劫常得宿命)
南无三昧胜奋迅佛(得千三昧超越世间无量千劫)
南无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佛(阿僧只俱眂那庾多百千劫背于生死而能摄集无量福蕴)
南无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弃舍生死超若干亿劫亦如江河沙)
南无德内丰严王佛(却一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虚空功德清静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假使如阎浮利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除)(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后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王如来(若称彼佛如来名者一切殃罪悉皆除灭)
南无华明至尊古佛(灭无量阿僧祗劫所集众罪)
南无具种种三摩地灭除疑惑初发心怙主不动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罪障直至成就佛果不堕三恶道决定成就究竟圆满之佛果莲花化生不动如净土)
南无宝花普照德佛狮子音佛神通德佛胜象德佛(诵此一遍清净不可说不可量无数劫的罪障)
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
南无悲精进如来(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不退转轮成首如来(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断疑拔欲除疑佛(却三十六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善乐自在音光明如来(念一遍灭五百千万亿劫生死罪)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法鼓雷音如来(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轮遍照吉祥如来(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超百千俱胝大劫生死长夜流转剧苦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妙功德柱吉祥如来(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超越一切八难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宝华光吉祥如来(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具足胜念慧行处四众中说法无畏言词威肃闻皆敬受)
南无超无边迹如来(若有得闻彼佛名者其心泰然无所扰乱)
南无妙香王如来(若有得闻彼佛名者身心调畅离诸粗重恶业消灭烦恼轻微)
南无树根花王如来(闻彼佛名不怀疑结信吾道眼则于现世至德具足逮受五法)
南无造王神通焰花如来(闻彼佛名不怀狐疑笃信于道自所宣说所生之处致演光明三昧正定寻复随逮十阿僧只亿百垓诸三昧门入于六十不可计会亿百千垓诸总持门如海总持宝藏总持然后不失诸定意法临寿时目见十方各十亿垓诸佛正觉十方诸佛所说法者皆能启受不失道教至成佛道越五百劫生死难。住于斯学如是不久寻即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月殿清净如来(越若干百千亿垓生死之难立在初学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善寂月音王如来(越九十九亿百千劫生死之难菩萨疾近无上正真之道不以劫数生死为碍如自晃出天下大明)
南无宝英如来(若使三千大千佛刹满中七宝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得闻宝英如来名号持讽诵者作礼德十万亿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
南无大名称如来(作七宝阜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持大名称如来名号作礼之者得其功德巨亿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不得为比)
南无无限净如来(欢喜信乐持讽诵者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不如捉持无限净如来名者所得功德百千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无以为比少功德人不得闻此如来名号于千佛所造立德本尔乃得闻此尊佛名却生死罪四十八劫)
南无无限名称如来(计于其人所得功德若积七宝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得闻无限名称如来名者持其名号欢喜作礼其福甚多比于布施过出百倍无以为比)
南无鼓音王如来(三千大千一切世界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有人持此佛名功德甚多过出施上百千万倍)
南无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若有众生暂得闻此如来名者消除五逆之罪)
南无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若能志心称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众生复增寿命或但闻其名号,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寿命)
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诸佛子等若闻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能令汝等获得五种功德一者于诸世间最为第一二者得菩萨目端严殊胜三者威德广大超过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显于大海功德巍巍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鸟飞空而无阻碍五者得大坚固智慧光明身心明彻如琉璃珠)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三联竞争力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城市经济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34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21:00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药王菩萨】_药王菩萨品牌/图片/价格_药王菩萨批发_阿里巴巴
成都市武侯区
广州市海珠区
深圳市龙岗区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www.1688.com豆丁微信公众号
很抱歉,该文档已经被删除了...先到其它地方遛一圈吧!
您可以在豆丁搜索您要找的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档
& DocI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下载APP
扫描关注豆丁网
微信号:doudingwang
随时赢取精美礼品药师佛造像的演变与特质【图】_药师家族常识_药师坛城_首家互联网+药师坛城
迎请编号搜索
药师家族常识
当前位置:&&&&&&
药师佛造像的演变与特质【图】
时间: 16:43:23&&
作者:互联网+药师坛城&&
来源:互联网+药师坛城&&
内容摘要:药师,梵文Bhaisajya Guru,音译作@杀社窭噜,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医王善逝、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计有十大尊号(图一)。但在造像时常称药师佛、药王佛、药师如来或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造像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普通受到欢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百姓僧侣,都喜欢参与其中。
  南京大学“药师佛信仰的历史与图像研究课题组”编著。课题组成员:王忠林(南京大学博士)、王月清(南京大学博导,教授)、司开国(南京大学博士)
  药师,梵文Bhaisajya Guru,音译作@杀社窭噜,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医王善逝、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计有十大尊号(图一)。但在造像时常称药师佛、药王佛、药师如来或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造像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普通受到欢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百姓僧侣,都喜欢参与其中。药师佛造像不仅对药师信仰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造像本身的特质与演变也折射出佛教艺术的丰富内涵及中国文化的圆融历程。
  一.药师佛造像的演变
  药师佛造像的缘起
  关于药师图像起源的资料极少见,至今在印度早期的考古挖掘中尚未发现药师像,晚期的印度佛教图像典籍中也很少谈及药师佛像。药师佛像究竟产生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先有药师信仰,后才有药师造像。
  台湾李玉珉先生在敦煌《药师经变研究》一文中认为,药师信仰可能起源于印度的西北境或中亚,也能找到这些地方的药师佛像(图二),具体时间当在西方净土信仰和弥勒净土信仰之后,大约是公元二、三世纪。因此,药师造像的出现不会早于这个时期。
  在中国也有关于这一时期药师佛像的文献记载,《十二砚斋金石过眼续录》卷4云:“太康六年(285年)八月十六日,东作使张扬刺生得小男,口师留此上,祷药师佛,愿已过父母、见眷属、法界有情,生生见佛,世世闻法,道心坚固,乃至菩提。”(日?佐藤智水,《北朝造像铭考》史学杂志第86编第10号,1977年,第36页。)
  李玉珉先生认为这是有关药师信仰的最早记载。如果此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药师造像不会早于西晋。但西晋太康年间《药师经》倘未在我国译出,药师佛信仰为何先至中土?这依然是个谜。
  从遗存的实物来看,我们现在所见最早的药师造像在甘肃炳灵寺169窟第6龛,该龛建造于建弘元年(420年)。在释迦牟尼佛的右上方画有一尊小禅定佛,旁题为“药王佛”。
  关于药师佛的本籍,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索普在《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文献资料》中讨论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时指出,药师如来由药王菩萨演化而来,受中东伊朗和地中海地区医神(Dioscuri)信仰的影响;木春太贤在《本愿思想的开展及其道德的、文化的、宗教的意义》一文中认为,药师佛是东方欢喜国阿朗佛的变体;还有的学者认为药师佛是与胎藏界之大日如来的异名同体,或就是释迦如来(图三),或无能胜如来。
  药师佛本籍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在密宗内,药师佛的供养法与阿z佛相同,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推测药师佛为阿朗佛的变体。但是药师佛未在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出现,而作为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却出现在密教的曼荼罗中,这又是为什么呢?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药师佛之所以不在两部曼陀罗中出现,是因为药师佛与大日如来是异名同体。至于药师佛是阿z佛的异名同体就不成立了,因为藏传曼荼罗中本身就有阿z佛。
  2.药师佛造像的演变
  从中国药师佛造像的发展史来看,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a.萌发阶段
  从有明确造像记角度来看,现存最早的药师佛造像有两处:
  一处是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第11窟西璧上部小龛雕刻有一尊药师禅定像,像下造像铭文:“佛弟子祈口口,发心造药师留离(琉璃)光像一躯,愿愿从心。(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第11洞图版之图版65图,第11、12洞本文卷之第55页图舨65解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3年。)
  另外一处是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比丘僧口在孝昌元年(525年)七月造药师像与弥勒、观音三尊像,此三尊像的造像记云:孝昌元年七月十七日,比丘僧口,割己衣口口之余,仰为皇帝,下(为) 师僧父母,四辈像主,敬造弥勒一堪(龛),观音、药师。今已就达,愿以此善,庆钟皇家、师僧、父母、己身、眷属,命延无穷,禀倾四气,行禁积晕,思悟二空,地狱舍刑,离苦福存,愿如是。(水野清一、长广敏雄,《龙门石窟的研究》,京都,同朋社,1980年覆刻版,第308页。)
  龙门石窟早期有题记的药师造像,仅此―例。到唐代,又刻有数尊药师像。
  南北朝时期还有许多药师佛造像,如东魏杨元寄天平二年(535年)造药师琉璃光造像。北齐冯口珍、冯外宾等人造药师像。河南浚县北齐武平三年造像碑中,右侧(四面)下层龛主尊药师佛结跏趺坐,二弟子二菩萨侍立,龛下残存题记中有“药师佛”。
  b.兴盛阶段
  进入隋唐时期,如弥勒造像一样,药师佛造像也步入兴盛阶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题材上,或是从造像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一时期的药师佛造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是在隋代药师佛造像出现了新的题材--药师经变和说法图,(图四、五)至唐代达到鼎盛阶段。敦煌石窟药师经变数量高达110铺之多,莫高窟壁画里有550余尊药师像。藏经洞中的纸绢画中也有一些药师图像。
  隋唐时期,药师佛造像除最多的壁画题材外,还有大量的药师佛雕像,其主要目的既有祈福的也有消灾的:
  唐高宗仪式凤三年(678年)齐州山庄县刘宝壑的妻子范氏因为怀孕而造药师佛像祈福。
  龙门石窟四小洞初唐蔡大娘施造的药师佛像,造像题记:“蔡大娘生存日,愿造药师像一龛,今口德成天(授)二年(691年)四月十四日毕功,咸登彼岸。”同窟王思业造药师像,题记云:“大唐太州郑县王思业为太后、皇帝、一切众生及七世父母,今(并?)为亡女妙法造药师像一区,以思业患口得可,故造,今并成就。愿亡者托生西方,见存者无诸哉(灾)障。”(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4册,第140页。)此窟药师佛造像虽然有为亡者追福的目的,但主要还是为“患口得可”,而祈求“见存者无诸灾障”。
  除了个人造药师像之外,还出现群体造像的记载,如咸通二年(861年)郭崧与邑人等二十余人造药师像:
  国祚永延,朝贤无缺,元戎布德,泽润生灵,牧宰长安,人民鼓腹,龙神后稷,潜佐人天,风调雨顺,国泰连绵。施主邑人等生生值佛世,往往微闻解脱,音德垂后裔,令望古今,乃祖乃父,世笃忠贞,子子孙孙,引无极也。复愿幽冥先亡,早离三涂内外烟亲,咸登法会。?(郭崧《药师像赞(并序)》,见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35--436页。)
  群体造药师佛像的出现,说明此时药师信仰已经普遍流行,并深入人心。
  药师造像的流行不仅在社会普通阶层,皇家贵族也不例外。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所出土的唐懿宗供奉的八重舍利宝函,其第四重宝函外璧造像中,有一璧为药师说法图:一佛、二弟子、二大菩萨、二胁侍菩萨、二供养菩萨、二天王,主尊左手托钵,右手持净瓶。
  “净瓶”并非药师佛造像的标志,在药师佛有关的仪轨中,也找不到依据。
  在古代印度佛教造像艺术中,净瓶最后固定为弥勒造像的标志;在中国净瓶最后固定为观音的标志。净瓶成为药师佛中的持物,说明药师造像对其他佛教造像的融摄与变通。
  除敦煌地区之外--就是四川地区药师造像最为兴盛。
  如安岳县城西干佛寨,有天宝年间(742--755年)的药师造像,当然造像现已不存,但造像记尚在。
  另外还有夹江千佛崖第一百五十好龛的药师变,这是目前可见的唯一的药师石雕经变。
  另外如巴中水宁寺1号龛。龛内东方三圣立于正壁,药师佛居中,左手托药钵,右手持锡杖,额有毫光,面相丰圆妩媚。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侍立左右,内龛外侧塑二力士。
  此外,宁夏须弥山石窟第1窟主室北璧低坛上塑一唐代立佛,高4.85米。佛像螺髻,面相浑圆,身着交领袈裟,左臂置胸前,手中似托一药钵状物,右手上举,作说法印,足下踏仰覆莲座。
  c.继续发展阶段
  五代、宋之后,药师佛造像虽不如盛唐之空前,但也得到了继续发展:
  如大足281龛药师像为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刘恭等造,其造像记云:敬镌刻药师琉璃光佛、八菩萨、十二神王一部众,并七佛、三世佛、阿弥陀佛,《尊胜》幢壹所,地藏菩萨三身,都共壹龛。?”。
  明清时期,虽然汉传药师佛造像趋于式微,但是藏传药师佛造像却兴盛不衰。
  另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二世纪大理画工张胜温的《大理国梵像卷》中的药师琉璃光佛会图,药师佛倚坐,双手不持物,药钵和锡杖由左右的菩萨持握,有十二神将等眷属四十余身,另附图、文对照的十二大愿。
  由以上可知我国药师造像主要保存在敦煌、四川等地的石窟中(图六、七),此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河南浚县的造像碑均有药师图像,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佛教遗物中也有药师造像。
  除实物遗存外,在中国古代画史记录中也有许多关于药师佛的记载。
  如《历代名画记》记载有唐代洛阳昭成寺时云:“香炉两头净土变、药师变,成逊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70页。);《益州名画录》记载有唐代范琼于成都大慈寺画药叉大将、中寺画观音像和药师像、圣兴寺画药师佛像及十二神将,五代赵忠义于大慈寺画药师经变(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寺塔记、益州名画录、元代画塑记》合刊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年,第4、33页。) ;《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朝内府所藏诸画,其中有唐末朱繇画药师像两幅,晚唐王齐翰画药师像―幅,唐杨庭光画四药师像一幅。《宋朝名画评》记录有高文进于大中祥符初景德寺画药师琉璃光王佛:(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第633页。)
  从这些文献资料记载来看,唐朝药师佛造像最为兴盛,这与现存实物遗存也是吻合的。
  二.药师佛造像的仪轨
  从佛教造像史上看,先有单尊像,后又说法图、经变,然后诸题材、诸材质药师佛像一并发展。但是药师造像的依据从何而来?药师形象在现存的四种药师经中均未提到,(药师经典前后共五种汉译本,四存一佚:1)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收入《佛说灌顶经》;2)刘宋慧简译《佛说药师琉璃光经》一卷,(已佚):3)隋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4)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最为流行);5)唐代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最为完整)。)有关的造像规定只见于密教经轨(如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二《药师琉璃光佛印咒》;一行撰《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不空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金刚智译《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及日本的一些佛教资料中。(日本《觉禅钞》卷3《药师法》。)
  l、药师佛形象的依据
  唐代不空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云:“如来左手执药器,亦名无价珠。右手令作结三界印。一着袈裟,结跏趺坐,令安莲花台。台下十二神王。?如来威光中,令住日光、月光二菩萨。”
  “作三界印”表示药师佛愿众生摆脱三界的迷惑,回到琉璃净土世界。所谓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前两界皆未离开物欲,只有“无色界”才不为世俗所累,彻悟世情,为无欲无色的众生境界。
  日本《觉禅钞》卷3《药师法》条记载:“一释迦、药师,同体异佛也。?又释迦、药师形像,印契全同也。?或云,中堂像,右施无畏,左施愿,不持壶。”
  2、药师佛的法物与印契
  关于药师佛的持物,日本高野山真别处圆通寺藏《图像抄》卷二“药师如来”条,及与其内容相同的《别尊杂记》卷四“药师”条称:又有唐本,持钵、锡杖。或左手持钵,其钵十二角,右手作施无畏印。(图八、九)这些记载说明唐代流行持钵、锡杖的药师形象。(图十、十一、十二)。也有药师佛只托钵不执锡杖的造像。如宋代的一尊药师佛像。(图十三)
  药师佛的经典并无“药钵”与“锡杖”的记载,而且“药钵”和“锡杖”也是佛教徒常用的器具,但在药师造像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却逐步成为药师佛区别于其他造像的一个标志,并成为一种定式。有如“净瓶”定格为弥勒造像的标志一样。
  一般来说,“药钵”与“锡杖”皆为药师佛亲自所持,但也有例外的,敦煌莫高窟141窟北璧的就是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捧钵执锡杖。(图十四)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中药师佛的形象:左手执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著袈裟坐于莲华台,台下有十二神将。但一般流行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无畏印或与愿印或说法印,(图十五) 日光、月光菩萨胁侍左右。(图十六)
  药师托钵的形象开始于隋代,在敦煌302窟南壁药师说法图中药师佛托钵,但仅此一例。说明隋代药师托钵的形象还不普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药师佛造像皆有持物,也有的―部分药师佛只是以手印的形象出现。(图十七、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
  3、六臂药师佛
  1989年湖北省十堰市出土了两尊唐代六臂药师佛像,佛像身作六臂,分三层,上两臂左手持金盆,右手持金丹;中两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下双手手捧法器属于腹部。
  佛教六臂造像中以六臂观音居多,也有六臂弥勒的造像。显然六臂药师佛像受到了观音造像的影响。
  4、天冠药师佛
  在臧传佛教造像中还出现过一种天冠药师佛,在汉传佛教没有。(图二十一)
  三.药师佛造像的组合与配置
  药师佛造像不仅有单尊造像,还有众多的组合配置,如药师佛与诸佛、诸菩萨的组合;日光菩萨、日光菩萨和药师佛以及十二神将与药师佛的配置等。
  1、药师佛与诸佛的组合
  a.三世佛
  三世佛是佛教造像中的常见题材,分为“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中的“世”是“劫世”之意。从时间上来划分,用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分别表示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故称“三世佛”。居左的是燃灯佛,亦称迦叶佛(不是释迦牟尼的弟子迦叶);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居右的是弥勒佛。
  “横三世佛”又称“三方佛”,这里的“世”是“地域”、“世界”之意,特指一个佛国世界。从空间上来划分,分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居释迦左首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琉璃光佛;居中的是娑婆世界,即现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居释迦右首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横三世佛固然可以从位置上分别,但区别的关键还是在手印和法物上。一般释迦牟尼多作成道像或者说法相;阿弥陀佛或为双手相叠托九品莲台,或作上品上生印;药师佛常作左手持一内盛甘露的圆钵,右手捏一药丸。
  还有一种横三世佛的组合为中间右手施降魔印的为释迦佛;释迦左首的是药师佛,手持药叶;释迦右首的是阿弥陀佛,双手相叠,作接引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状。
  b.三宝佛
  许多寺院的大雄宝殿内,居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边供奉东方药师佛,右边供奉西方阿弥陀佛,合称“三宝佛”。药师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至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除了在时空中代表中、东、西三方世界外,还有释迦主解脱、药师主济生、弥陀主度死之意义。在藏传佛教造像中,三宝佛并列制作成雕像时,一律都制作成金色佛身、蓝色肉髻。
  c.药师佛、阿弥陀佛和多宝佛
  盛唐,莫高窟166窟东壁。 (图二十二)
  d.四方佛
  如盛唐,莫高窟117窟窟顶,画药师佛、释迦、阿弥陀、弥勒组成的四方佛。
  1988年7月,在陕西考古研究所北郊出土的一方四面石塔构件上也雕刻有四方佛,药师佛在北面,释迦佛在南面,由此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两种排序:弥勒、释迦、阿弥陀构成了时间排序的竖化;药师佛、释迦、阿弥陀构成了空间排序的横化。四方佛组合的出现诠释了佛教真理具有超越时空的无限意义。
  2、药师佛与诸菩萨组合
  a.药师佛与观音、地藏。如山西彬县大佛寺千佛洞同是常青编号69的唐代景龙二年(708年)的药师佛、观音与地藏菩萨的三组合造像龛。
  b.药师与八大菩萨。药师与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大菩萨。(图二十三、二十四)甚至还有药师佛以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作为胁侍菩萨的组合。
  3、药师与诸眷属的配置
  a.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
  药师佛有两尊胁侍菩萨,但各译本的译名有所不同,帛尸梨蜜多罗译本为“日曜菩萨”和“月净菩萨”;达摩笈多的译本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玄奘、义净的译本为“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图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又称“药师三尊”。(图二十八、二十九)
  日光菩萨,梵名sura-prabha,其身呈赤红色,左手掌安日轮,右手执朱赤花;月光菩萨,梵名candra-prabha,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云:月光菩萨身呈白色,乘于鹅座位,手持月轮。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在名号上,并未显示出医药上的特性,而是以月光、日光代表一切清净光明之意,作为药师菩萨的胁侍菩萨,他们也同时表示能解除终生的忧愁、烦恼,救度众生到达安乐解脱的彼岸。
  在“东方三圣”造像中,有的日光菩萨身为肉色,左手持宝幢,右手持月轮;月光菩萨则身为黄色,左手持青莲花,右手持月轮。也有的造像没有什么标识,只能以在药师佛的左右位冠来区分,通常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
  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作为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有一个中国化的演变过程。在《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记载了以施药的药王和药上为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敦煌壁画中就有以药王和药上为胁侍菩萨的药师佛壁画。在药师信仰中,施药济世本是十二大愿中的一愿,以药王、药上来承担此愿,既显出胁侍菩萨的辅助作用,又能突出他们的功能。
  至唐宋之际,随着药师功能的单一化趋向,药王、药上二菩萨的胁侍也因与主尊功能的冲突,地位逐渐下降,而被日光、月光而菩萨取代。
  当然,日光、月光菩萨最终取代药王和药上菩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阿弥陀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佛经中就有此二菩萨为阿弥陀佛儿子的记载。作为弥陀信仰之后的药师信仰,也效仿弥陀以自己的儿子为胁侍菩萨是很自然的事。
  b.十二神将
  药师佛造像除日光和月光二胁侍菩萨外,还有十二神将,(图三十)又称十二神明王。
  十二神将为:招杜罗,子神;毗羯罗,丑神;宫毗罗,寅神;伐折罗,卯神;迷企罗,辰神;安底罗,巳神;额你罗,午神;珊底罗,未神;因达罗,申神;波夷罗,酉神;摩虎罗,戌神;真达罗,亥神。
  还有一种对应关系,依此类推为下表:
  神将名时辰造像仪轨
  宫毗罗子身呈黄色,手执宝杵。
  伐折罗丑身呈白色,手执宝剑。
  迷企罗寅身呈黄色,手执宝棒或独钴。
  安底罗卯身呈绿色,手执宝锤或宝珠。
  额你罗辰身呈红色,手执宝叉或矢。
  珊底罗巳身呈烟色,手执宝剑或螺贝。
  因达罗午身呈红色,手执宝棒或锌。
  波夷罗未身呈红色,手执宝锤或弓矢。
  摩虎罗申身呈白色,手执宝斧。
  真达岁酉身呈黄色,手执绢索或宝棒。
  招杜罗戌身呈青色,手执宝锤。
  毗羯罗亥身呈红色,手执宝轮或三钴。
  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以子为一,还是以寅为一?中国古代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若以寅为十二神之首,子神当排十一。若以子为一,那么招杜罗神将配戌,宫毗罗神将配子的状况。十二神将排序错位说明药师佛十二神将与十二地支的配对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十二神将图像在排序上,常常由寅神开始,是受到中国古代立法正月建寅的影响。
  药师十二神将的中国化还表现在十二神将与十二生肖的结合上。每位神将以一种动物为坐骑,正好组成十二生肖。如摩虎罗神将立于群马之上;真达罗神将踏于猪上等。有的造像将生肖或属于头顶;或画于额头发际间;或刻于宝冠上。如敦煌220窟药师经变中将蛇、兔、虎等动物画于宝冠上。如伯孜克里石窟第 29窟南侧有一铺药师经变,绘有药师佛、二大菩萨、十二神将及诸圣众,其中十二神将的头冠上有十二生肖。
  4、药师群像
  1.七佛药师
  唐代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增添了不少密教的内容,把药师如来由一佛变成七佛。他们各住在东方四恒河沙甚至十方恒河沙世界,发愿救济众生的苦恼。敦煌第220窟存有药师七佛像,(图三十一)、此外第155窟西璧龛顶绘有中唐药师七佛,第166窟的七药师佛像分上下两排,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托钵。365窟的主尊也为药师七佛塑像。
  2.药师千佛
  盛唐,莫高窟117窟,东坡。此窟窟顶画药师千佛,均手托药钵;东坡千佛中央为药师佛说法,左手托钵。
  3.药师佛群像
  盛唐,莫高窟199窟,龛顶南璧。(图三十二)唐前期敦煌壁画中药师单尊像、群像、千佛像有较多绘制,此窟为代表。此窟窟顶四坡画药师千佛,龛顶四坡画药师佛群像,共17身。此为四身,立姿,左手托钵,右手执杖。
  四.药师佛造像的东传
  1.日本药师佛的造像
  日本对药师佛也特别尊重,寺院以供养药师佛居多,甚至还有专门的药师寺。日本药师造像源于中国,鉴真在天宝十二年十月第六次即最后一次东渡日本时,带去的佛像中就有弥陀、药师、观音、弥勒等造像。(《唐大和上东征传》,《大正藏》第51册,993页上。)
  在日本,就现存国家级药师造像数量仅次于阿弥陀佛,多达330余尊。(图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现存最早的药师造像可追溯到七世纪初的法隆寺金堂药师像,建于公元607年。虽然日本药师造像源于中国,但与中国的有所不同,除大量的药师单尊像之外,还流行药师七佛造像。
  2.朝鲜药师佛的造像
  均为单尊像,没有药师七佛、十二神王、药师经变。现已知的药师造像有芬皇寺铜铸药师像;国立庆州博物馆藏柏粟寺金铜药师造像;长谷寺铁造药师坐像;京畿道广州郡东部面春宫里药师谷摩崖药师坐像。
  在朝鲜出现大量的木制药师如来像,是其一个重要的特色。同样韩国药师造像也来源于中国。如从造像风格上来看,新罗时代佛像雕刻的虽然体现了古拙特质,但佛像雕塑的世俗化却是唐朝的风气。(图三十八)
  五.药师造像的启示
  1、药师佛造像流行的原因
  第一、“致富消灾”的思想契合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心里。它那“忆念称名则众苦解脱,祈请供养则诸愿皆满,至于病士求救应死更生,王者禳灾转祸为福,信是消百怪之神符,除九横死之妙术。”具有独特的功效。普通百姓对于《药师经》的佛教义理,并不一定理解。而对药师佛像的“祈请供养”更适合信众对“致富消灾”心理的直接诉求。
  第二、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规则不仅适合于信仰的流行与否,也左右着造像的兴衰。历代石窟的药师造像大都是在帝王豪族的支持下开凿的。如晚唐时期,由于敦煌张氏和曹氏政权的支持,药师经变在数量上超越了其他题材。
  第三、药师佛造像与弥陀造像、弥勒造像的密切关系。药师造像的流行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弥陀造像和弥勒造像促进了它的发展。
  首先,是药师佛造像与弥陀造像的关系。在内容上,《药师经》就与西方净土有这密切的关系,如帛尸梨蜜多罗译本中对药师净土的描绘就有倾向西方净土的记载:“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国土清静,无五浊,无爱欲、无意垢,以白银、琉璃为地,宫殿楼阁悉用七宝,亦如西方无量寿国,无有异也。”同经还提到“愿欲往生西方阿弥陀国者,忆念昼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或复中侮闻我说(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尽其寿命,欲终止日,有八菩萨?皆当飞往,迎其精神,不经八难,生莲花中,自然音乐而相娱乐。”
  在构图上:盛唐时候出现较多的观无量寿佛经变,基本构图是正中为阿弥陀佛说法会,两侧为条幅画“未生怨”、“十六观”等。同期敦煌的第148窟药师经变,选择了这种流行的观无量寿佛经变的构图形式,正中绘药师佛说法,两旁以条幅画表现“十二愿”(图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九横死”(图四十二、四十三)等。唐代之后,在大部分的《药师变》相对位置上,都绘有《阿弥陀佛变》或《观无量寿变》。
  其次,是药师造像与弥勒造像的关系。《药师经》云:“欲往生兜率天见弥勒者,也应礼敬琉璃光佛。”在信仰关系上药师佛与弥勒的渊源就颇深。在中国石窟中,有关弥勒的壁画与造像比比皆是,为药师造像提供了参照。在敦煌隋代433、436窟人字坡东坡绘《药师变》,西坡则绘《弥勒变》;第417窟窟顶上部绘《弥勒变》,下部绘《药师变》。
  第四、历代绘画名家、文人士大夫也积极参与药师佛像的创作。如《云烟(《宣和画谱》卷三、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第752、759页。)过眼录》中就记有王虎臣藏一幅唐吴道子所画药师佛像。(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1册,第562页。)
  大文豪苏轼因为侄女苏碉、苏德久病不愈,家人供养祈愿药师佛,途获全愈,特造药师佛画像敬拜稽首,并作《药师琉璃光佛藏》。(苏东坡《苏东坡全集》卷九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8册,第724页。)
  第五、药师佛是最关心现实的佛尊。在佛教诸多的佛和菩萨当中,利益现世的如来就是药师佛,利益现世的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
  2、药师造像的特质
  第一、药师佛造像在尊格上比较单一,汉地皆以佛的形象出现。不似弥勒造像,既有一生补处菩萨的形象,又有下生龙华树“三会说法”的未来佛形象,还有布袋高僧的形象;不似地藏王造像,既有菩萨的形象,又有比丘的形象;也不似观音既有男身相,又有女身相,更有三十三化身。
  第二、在佛教造像中药师佛造像是中国化最浓的造像。因为古代印度尚未发现药师造像,中亚地区也较少见。同其他诸佛和菩萨相比,药师佛的组合像显然是最中国化的,它既然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又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更蕴含着中国人对佛教人生、对宇宙时空的理解。
  第三、药师佛造像与藏传佛教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药师造像的仪轨基本都来自有关的密教药师经典,却不见于汉译的药师佛经(图四十四、四十五)。
  说明:
  图一药师如来《大正藏图鉴》
  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持药丸。
  图二药师佛12--13世纪 喜马拉雅西部
  药师佛左手持药钵,右手施与愿印。
  图三八大药师如来主尊释迦牟尼佛 清
  此身相的释迦牟尼像作为八大药师如来主尊出现的。其坐姿、标识与药师佛相同,只是身色不同,药师佛为蓝色身相,此尊为金色。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施与愿印。
  图四药师三尊像 隋代
  莫高窟394窟,东壁门上,药师佛结禅定印。
  图五药师经变 隋代
  莫高窟433窟,窟顶东坡,绘有一佛、二菩萨、十二神王、二灯轮。
  图六药师三尊龛 隋代
  巴中北龛第一号。
  图七药师经变龛 晚唐
  夹江千佛崖第一百五十窟。
  图八万南药师洞药师佛 唐
  左手托钵,右手施与愿印,头光中刻七佛。
  图九托钵药师佛立像 唐
  日本私人收藏
  图十药师佛 唐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十一药师佛 五代
  莫高窟第6窟北璧,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执锡杖。
  图十二药师佛立像 初唐
  莫高窟322窟东璧门南,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执锡杖。
  图十三药师佛 宋代
  药师佛施禅定印并托钵,此造像比较特别。
  图十四药师佛 晚唐
  莫高窟141窟北璧,药师佛的胁侍菩萨捧钵执锡杖,敦煌壁画中仅此一 例。
  图十五鎏金青铜药师佛立像 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现藏日本东京新田氏,药师佛左手托药钵,右手施与愿印。
  图十六药师佛五尊像 中唐
  莫高窟220窟,甬道南龛,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作说法印。
  图十七药师佛像 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
  图十八药师佛像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图十九莫高窟147窟北璧
  药师佛结跏趺坐,作说法印,双手不持物。
  图二十药师佛 宋代
  莫高窟7窟南璧。
  图二十一天冠药师佛 明代
  图二十二王奉仙绘药师佛 盛唐
  莫高窟166窟,东壁,药师佛、阿弥陀佛与多宝佛。
  图二十三西藏拉萨药师佛、菩萨等十二尊 清代
  十二尊像分上下四排,药师佛居中央,内两侧各侍一菩萨,外 两侧是坐佛小像。下排中间为坐佛,内两侧各一小塔,外两侧分别是弥勒 佛和文殊菩萨。第三排居中是上师像,两侧分别是顶髻尊胜佛母和白度母,最上边为金刚手像,两侧各饰如月。
  图二十四鎏金青铜药师佛立像 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现藏日本东京新田氏,药师佛左手托药钵,右手施与愿印。
  图二十五东方三圣 明代
  图二十六药师三尊 明代
  图二十七药师三尊 明代
  图二十八药师三尊 明代
  山西繁峙寺公主寺
  图二十九药师佛龛 明代
  山西隰县小西天,药师佛左手结禅定印匿于左足,右手自然弯曲置右膝上。
  图三十药师经变 唐代
  壁画绘一佛八菩萨、十二神王。
  图三十一药师经变 初唐
  莫高窟220窟,药师与七佛。
  图三十二药师佛群像(局部) 盛唐
  莫高窟199窟,龛顶南壁,共17身。
  图三十三药师八尊像(局部) 宋
  莫高窟72窟,龛顶东坡。
  图三十四木制药师如来坐像 飞鸟时代
  奈良法轮寺
  图三十五金铜药师如来坐像 天平时代
  金堂国宝
  图三十六木制药师坐佛 平安时代
  京都仁和寺
  图三十七金铜药师佛坐像 镰刀仓时代
  广岛耕之寺
  图三十八木制药师如来 朝鲜统一新罗时代(公元8--9世纪)
  哥尔哈根国立博物馆
  图三十九药师十二大愿 盛唐
  莫高窟148窟,东壁。
  图四十药师第五大愿 宋代
  莫高窟55窟,北璧,第五大愿,“愿遵循戒律”。
  图四十一药师佛第九、十大愿 宋代
  莫高窟55窟,北璧。第一愿,“愿解脱一切外道缠缚”;第二愿, “王法所绳,亦得解脱”。
  图四十二 “九横死”之第一横“因巫师蛊惑而亡” 盛唐
  莫高窟148窟,东壁。
  图四十三“九横死”之第六横“猛兽害人” &中唐
  莫高窟358窟,北璧。
  图四十四药师坛城唐卡 清
  画面绘药师八佛、十二药叉、十二财神、四大天王、藏传高僧、佛教守护神及藏传医药传人等。
  图四十五药师佛元代--明代
  西藏阿里山地区札达县托林寺,药师佛结跏趺坐,螺发绀青,面相短圆,双目低垂,鼻梁修直,丰胸细腰,袒左屑,左手当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作与愿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王菩萨治病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