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和合盛达期货股东变更这家公司有好几个股东,都是哪些啊,实力强不强?

银保监会强推信托去通道 70%的被动业务何去何从?_新浪网
在业内,被动管理型信托一般被视为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对于强监管模式下业内关注的通道业务,经媒体统计,17年被动业务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例为70.18%。这70%的被动业务(通道业务)将何去何从?还能留下几成?
分享专题至: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有不少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管新规对非标信托产品估值的要求以及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当前很多公司都在等待细则的落地。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探索。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开展了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并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
从2018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
梳理原银监会官网显示,前5个月,银保监会共挂出1386张罚单(包括银监会机关、地方银监局以及银监分局),与去年前二季度1187份行政处罚相比,力度有过之无不及。
一般来讲,事务管理类信托项目的投资管理运作决策权在委托人手中,相应的,如果项目出现市场风险,也主要由委托人负责项目的化解。对于信托公司来讲,如果不是因自身操作失误导致项目出现风险,则一般不会为项目出现风险负责。这类风险一般不会导致风险向信托公司传导。
截止2017年底信托业总规模达26.25万亿,其中通道类规模达18.44万亿,比2016年增加了5万亿,通道类业务占比约为70%。这也是驱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关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55号文”出台后,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检查强度明显加强,在公司入驻时间也更长,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已长期派驻。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环比下降,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道业务规模增长得到控制,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增速依旧最快。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响应监管号召,通道业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未来通道规模占比有望继续下降。但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增速最高,需要警惕房企信用风险。
信托资产近两年来
首次负增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与去年底的26.25万亿元相比,减少了6400亿元,环比下降2.41%。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消除通道与多层嵌套、规范非标投资、打破刚性兑付成为监管主基调,银行理财对信托产品的需求降低,资金信托规模大概率收缩。
其中,融资类信托规模4.43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微幅回落约35亿元,占比总规模17.28%;投资类信托规模为6.05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1245亿元,占比23.60%。
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占比总规模近60%,占比较去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分析,一季度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依旧最大,但已经呈现出稳定下降态势,未来占比有望继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和财产管理信托规模占比则稳步上升。
信托投向房地产的资金
在信托资金投向领域方面,夏雨表示,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50.54%。虽然较2017年四季度的59.69%略有回落,但在投向各领域的信托资金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增速依然最高。
周萍同时表示,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5月集合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类产品,规模占比为28%,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用益信托研究院认为,5月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显著提升,但房企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房企债券明后两年将迎来兑付高峰。在调控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再融资能力的分化会推高部分低信用等级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溢价,从而进一步加大部分房企的融资成本。整体看来,在房企仍有较大融资需求、多个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预计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望小幅上涨。
  资管新规的颁布,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内的各家分支子行业的业务运行、机构管理都形成较大影响,如何迅速适应资管新规并开展卓有成效的新模式,成为各类机构需要认真探讨与研究。
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存在“认公司、忽略产品”的风险意识形态。新规的执行,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失去牌照信用优势,部分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会失去背景信用优势。纯粹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将选择回避信托产品,继续跟进的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将以明显高于以往的风险意识对信托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与评判。
大部分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属于产品驱动型,即确定了信托用款项目后再以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而不是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资金供给能力以寻找匹配的用款项目。在刚兑以及宽松资金背景下,信托产品并非都是高质量的,对信托项目的准入及后续管理也难讲是高标准的。打破刚兑,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对新项目的审慎操作,信托公司将面临资金供给、运用项目的双重萎缩,经营压力剧增。
资管新规的执行对信托公司短期内构成重大影响。资管新规的执行是必然的,信托公司唯有积极应对,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信托公司首要工作是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业务管理能力,规避、化解兑付风险。
一是提高内功。业务人员须在以往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法律、财务、经济等业务开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要具有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认真总结以往业务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全面梳理工作重点,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及流程。
二是以投资业务的基准原则、标准开展全部类型业务的准入调查:信托公司在以往的业务项目中,注重抵押品在业务风险控制中的权重占比,存在重押品、轻调查和管理的心态。
新规政策下,对信托公司的尽责履职提出了严于以往的更高标准。且不说不具备抵押品的信托项目,就算是拥有足额价值押品的项目,信托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工作。新形势下的尽职调查绝不是以往的那种标准,信托公司要以投资业务的标准进行操作。即先不要关注是否存在足额押品。信托公司首先应对用款人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广泛的尽职调查,以投资人的身份对用款人各类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获得对用款人的了解,之后再用押品提供风控增信。
这样标准的尽职调查,信托公司要付出比以往显著提高的辛苦程度,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才能获得相对达标的尽调结果。
三是信托业务操作流程。投资业务按照正流程为“募、投、管、退”。以投资业务思维操作信托业务,可以按照逆流程给予参考,即“退、管、投、募”。第一步考虑“退”:在业务初始就要考虑到如何“退”,制定具有可行的退出方案,例如通过“经营现金流退出;押品盘活退出;司法退出”等途径。在确定了“退”的方案后的第二步是“管”,制定业务期间具体且有实效的管理措施。第三步是“投”,根据前述步骤工作方案,最终确定具体业务项目是采取融资类、投资类,还是混合类的业务模式。最后一步是“募”,制定了详尽且可行的“退”、“管”、“投”的方案后,编制信托产品募集方案,提供给信托产品投资者完整的方案,使信托产品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信托项目的各种情况,为信托产品投资者进行风险预判提供依据、为信托产品投资者后期维权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提高项目存续期间的管理水平。新项目按照新的准入标准成立后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在存续管理期间,通过量和质两个指标落实管理工作。量是指工作量,要频繁与用款人保持接触,及时了解用款人各方面的信息,若在量的指标方面没有达标,就不会掌握足够的信息。在量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在各种信息中捕捉潜在的风险迹象。
信托公司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借助外部力量提高项目准入工作水平。在信托公司业务部门已经就相关项目信息进行了相对充分的准入调查后,在初级备选项目中优选出二级项目。之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外部机构对二级项目、对备选用款人进行独立调查。结合外部调查结果与信托公司的自查结果最终确定终极入选项目。
当存续项目产生一定风险信号时,也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对用款人、对项目进行中途调查,信托公司再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建立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资管新规政策影响下,倒逼信托公司要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这是指在未来困难的三年时间内,信托公司有必要围绕业务开展而继续调整、梳理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协调一二线部门的业务衔接与配合机制,形成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即是指具备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获得业务契机的能力,也包括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不乐观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信托公司的人均信托业务规模会明显下降,人力资源可能出现过剩。但是,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信托公司构建综合性业务团队却是一个契机。信托公司自己拥有业务人员、财务人员、法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建议组建多类人员构成的综合性业务团队,组团开展业务以培养和提高信托公司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股权投资、创新业务给予更多的支持。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信托产品投资者会出现明显分化,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将可能更加集中于具备足额抵押物的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公司无法做到每个信托产品都具备足额抵押,如此信托公司的常规融资业务可能会出现较大比例萎缩。这种预期情况下,信托公司有必要下决心加大对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的支持力度,吸引并锁定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借助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开辟信托公司的新业务领域,并提高信托收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蔡越坤&
继银监会整顿信托业乱象和严控信托业通道规模后,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现两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信托通道规模虽然减少,但占比仍然接近60%。
6月20日,信托业协会公布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4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2014年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此外,55号文后,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也呈现下降趋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4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周萍称,受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面临萎缩,银行资金来源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或进一步降低,加之信托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望不断增加。
风险率小幅提升
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
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4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
周萍表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风险率
关于房地产信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房地产投资信托规模为2.37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3.87%,占比为10.99%,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57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10.27%,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1.11个百分点。
周萍称,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信托报酬率创近两年新低
其中,2018年第1季度信托报酬率继续回落。2018年第1季度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35%,创近两年来新低。
但从人均创利来看,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人均利润为61.45万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0.36%。
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通道业务逐渐清理,业务结构有望加快调整,信托报酬率的成长空间或有所提高。而且,行业人均创利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回归。
此外,2018年第1季度信托经营业绩小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第4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
周萍称,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8年一季度信托行业降规模初见成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作者&=记者 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正文&= 本报讯 记者胡萍报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2018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分析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四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固有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为6682.28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上升15.7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1.57%,这主要源于注册资本金的增加与盈利水平的提高。从固有资产类别来看,投资类资产占比仍最大,且呈小幅上升趋势,2018年一季度末占比为78.45%,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3.04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表明信托公司日益重视固有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对长期股权、证券类业务的配置比重。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尽管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从经营业绩看,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固有业务收入为58.75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8.16%,占比为24.14%,较2017年四季度下降5.03个百分点。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随后依次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在正常发行。不过募集资金太难了。合规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发产品募资,都在‘抢钱’。非标融资是真的缺钱。”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以来迅速扩张的信托业规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转让手中股权。这其中甚至包括核心业务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业内前三的中信信托。
“业务难做是一方面,股东希望部分‘套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信托一哥”的股权转让事宜,“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信托公司转型的‘实战’。”该人士指出。
募资难度增加
房地产信托仍就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房产商越来越多,信托计划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资金的募集难度也随之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65%,较上月增加0.2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近一年来呈上升趋势。用益认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产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于资金端,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在逐步走高。预计未来,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小幅攀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企业融资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银行贷款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贷款推出新规,要求资产穿透、四证齐全、不得用于缴纳土地款、在建工程投资完成25%等。而银行也大多对开发商建立白名单制,大行已很少向销售排名50强以外房企放开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已将名单收缩至20强或30强。
信托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及“去通道”、“压嵌套”政策等因素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成立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房地产信托却出现一定逆势增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收紧,使得房企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通过信托渠道融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季度,资金信托中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环比净增金额分别为2956亿元和2169亿元,地产类信托占比较2017年一季度提升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在线平台数据显示,月,其集合类信托合计发行金额达到1848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7%,其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超过1%。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和委托贷款新规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下,非标业务规模进入收缩周期,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规模明显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收缩的主要领域,目前分别有3.44万亿和近1万亿的非标债务需要寻求接盘侠;在发行端受限的情况下,2018年——2020年共计5868亿元地产债到期之后难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式到期续作,一些资质较差、区位优势较弱,并且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8年——2020年也是信政合作的到期高峰,预计将有755亿债务在此期间到期。鉴于监管禁止政府为信政合作计划背书,未来有效的信政合作规模将减少,到期的资金续作存在较大风险。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通道业务显著压缩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能否靠房地产持续盈利成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推断的是,2018年、2019年房地产企业净融资量大概率不会出现显著攀升,而规模房企的续贷压力显著加大。
业务难做、前景不明朗,有些信托公司的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今年以来,北方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都开始转让股权。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中信信托拟转让股权不低于5%,价格不低于80亿人民币。令业界震动。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4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收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其次还有市场收益率的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3个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1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3个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给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4个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急剧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王莹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后的2017年12月开始,信托产品发行市场逐渐收缩。
社会融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信托贷款下降904亿元,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此外,5月作为资管新规“满月”的重要时点,当月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托公司频频踩雷,随着6~8月偿债高峰的到来,信托公司或将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风险事件。
“去通道”效果显著
实际上,相关情况在集合信托的发行数据中已有同步反映。
在剔除12月的年末消费效应以及2月的春节效应之后,信托产品市场规模依旧在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用益信托数据统计发现,近半年来,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已近“腰斩”,从去年12月的1526款降至今年5月的805款。
从普益标准数据看,5月份共有5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985款集合信托产品。其中,发行量前四位的公司分别是四川信托、中航信托、民生信托和光大信托,占据了当月信托市场发行量的近四成,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
虽然资管新规4月末才落地,但其产生的预期影响早已发酵,“去通道”效果显著。截至2018年4月末,被视为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量速齐跌”,规模较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增速较年初下降28.7个百分点。
5月募资环比减25%
“项目通过了也不一定能成立,现在资金不好找。”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这仅是信托业募资难的一个侧面。用益信托数据显示,相较去年末,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迅猛,从3649.51亿元收缩至5月的1451.54亿元,降幅高达151.4%。
资管新规从落地到满月的5月,信托业募资规模环比减少了25.20%。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信托依旧保持了相对坚挺的态势,其他投资领域的发行规模则遭遇断崖式下滑。
具体而言,近半年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减少35.32%、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49.22%、基础产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66.03%、金融信托发行规模减少71.50%。
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压缩最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向金融同业的通道业务信托产品逐渐规范。同时,开年以来,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因此,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收益率持续走高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务资金端冲击显著,信托平均收益率在一路稳步走高。近半年,信托平均收益率从7.26%上升50个基点至7.76%。
“受到市场资金短缺的影响,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突破8%。收益率的上涨,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另一方面更是行业逐渐受资管新规落地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义章预计,随着资金荒资产荒局面的持续,信托产品收益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据记者统计,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上行最为明显,分别较去年末上涨0.69%和0.52%。
信托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资金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客户的竞争,信托公司应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产品研发的针对性,加强客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同时,要加快销售渠道建设,合理进行异地财富中心布局,培养优秀的理财经理团队,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综合化资产配置方案咨询转变。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2017年以来狂飙突进的信托通道类业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快进的终止键。
根据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作为通道业务的代名词,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显示出信托业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参考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从2017年二季度的12.48万亿元升至13.58万亿元,占比从53.92%上升到55.66%,占据信托业的“半壁江山”。
最新的数据显示,资管新规虽然4月末才出台,但信托业去通道效果明显,监管政策的成果开始显现,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从功能来看,5月事务管理类、投资类信托占比下滑,融资类信托占比回升。今年5月事务管理类信托、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分别为3.84%、39.40%、56.66%,4月份的占比则分别为6.38%、35.02%、58.59%。”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他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信托行业的业务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占比大幅下降,投资类和融资类信托重新升温。
在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前提下,信托业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在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看来,通道业务的缩减对于信托业收入的影响暂时未能显现,主要是因为此类业务规模虽大,但其收益并不高。“通道费用即使涨价,也不能和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收入相比。”
不过,他认为,去通道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后续的影响将会持续体现。一方面,对于那些大量依靠通道业务展业的中小型信托公司而言,在通道业务骤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盈利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信托行业而言,去通道背景下如何顺利转型、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有些大型公司已经积极转型,拓展包括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类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业务,但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公司而言,转型并非易事,后续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分析,主动管理类业务是信托转型的重点方向,但在人才储备以及业务能力拓展方面,信托公司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不少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管新规对非标信托产品估值的要求以及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当前很多公司都在等待细则的落地。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探索。中信信托日前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研讨,对非标股权及非标债权如何估值进行讨论,以推动信托业关于非标准化产品估值工作的推进,提高信托公司在非标与标准化债券及股权融资市场的竞争力。
  华夏时报&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四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于此同时,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受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一个原因是市场收益率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三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一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三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給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四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极具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
  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投入实体经济的信托资产余额同比增两成多
本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欧阳洁)银保监会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信托业发展已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数据显示,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同时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脱实向虚明显扭转,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数据显示,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
  资管新规的颁布,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内的各家分支子行业的业务运行、机构管理都形成较大影响,如何迅速适应资管新规并开展卓有成效的新模式,成为各类机构需要认真探讨与研究。
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存在“认公司、忽略产品”的风险意识形态。新规的执行,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失去牌照信用优势,部分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还会失去背景信用优势。纯粹的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将选择回避信托产品,继续跟进的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将以明显高于以往的风险意识对信托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与评判。
大部分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属于产品驱动型,即确定了信托用款项目后再以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而不是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资金供给能力以寻找匹配的用款项目。在刚兑以及宽松资金背景下,信托产品并非都是高质量的,对信托项目的准入及后续管理也难讲是高标准的。打破刚兑,将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对新项目的审慎操作,信托公司将面临资金供给、运用项目的双重萎缩,经营压力剧增。
资管新规的执行对信托公司短期内构成重大影响。资管新规的执行是必然的,信托公司唯有积极应对,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信托公司首要工作是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业务管理能力,规避、化解兑付风险。
一是提高内功。业务人员须在以往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法律、财务、经济等业务开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要具有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认真总结以往业务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全面梳理工作重点,制定新的工作标准及流程。
二是以投资业务的基准原则、标准开展全部类型业务的准入调查:信托公司在以往的业务项目中,注重抵押品在业务风险控制中的权重占比,存在重押品、轻调查和管理的心态。
新规政策下,对信托公司的尽责履职提出了严于以往的更高标准。且不说不具备抵押品的信托项目,就算是拥有足额价值押品的项目,信托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工作。新形势下的尽职调查绝不是以往的那种标准,信托公司要以投资业务的标准进行操作。即先不要关注是否存在足额押品。信托公司首先应对用款人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广泛的尽职调查,以投资人的身份对用款人各类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获得对用款人的了解,之后再用押品提供风控增信。
这样标准的尽职调查,信托公司要付出比以往显著提高的辛苦程度,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能力,才能获得相对达标的尽调结果。
三是信托业务操作流程。投资业务按照正流程为“募、投、管、退”。以投资业务思维操作信托业务,可以按照逆流程给予参考,即“退、管、投、募”。第一步考虑“退”:在业务初始就要考虑到如何“退”,制定具有可行的退出方案,例如通过“经营现金流退出;押品盘活退出;司法退出”等途径。在确定了“退”的方案后的第二步是“管”,制定业务期间具体且有实效的管理措施。第三步是“投”,根据前述步骤工作方案,最终确定具体业务项目是采取融资类、投资类,还是混合类的业务模式。最后一步是“募”,制定了详尽且可行的“退”、“管”、“投”的方案后,编制信托产品募集方案,提供给信托产品投资者完整的方案,使信托产品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信托项目的各种情况,为信托产品投资者进行风险预判提供依据、为信托产品投资者后期维权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提高项目存续期间的管理水平。新项目按照新的准入标准成立后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在存续管理期间,通过量和质两个指标落实管理工作。量是指工作量,要频繁与用款人保持接触,及时了解用款人各方面的信息,若在量的指标方面没有达标,就不会掌握足够的信息。在量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在各种信息中捕捉潜在的风险迹象。
信托公司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借助外部力量提高项目准入工作水平。在信托公司业务部门已经就相关项目信息进行了相对充分的准入调查后,在初级备选项目中优选出二级项目。之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外部机构对二级项目、对备选用款人进行独立调查。结合外部调查结果与信托公司的自查结果最终确定终极入选项目。
当存续项目产生一定风险信号时,也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对用款人、对项目进行中途调查,信托公司再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建立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资管新规政策影响下,倒逼信托公司要继续优化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结构,这是指在未来困难的三年时间内,信托公司有必要围绕业务开展而继续调整、梳理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协调一二线部门的业务衔接与配合机制,形成全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即是指具备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获得业务契机的能力,也包括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不乐观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信托公司的人均信托业务规模会明显下降,人力资源可能出现过剩。但是,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信托公司构建综合性业务团队却是一个契机。信托公司自己拥有业务人员、财务人员、法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建议组建多类人员构成的综合性业务团队,组团开展业务以培养和提高信托公司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股权投资、创新业务给予更多的支持。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信托产品投资者会出现明显分化,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将可能更加集中于具备足额抵押物的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公司无法做到每个信托产品都具备足额抵押,如此信托公司的常规融资业务可能会出现较大比例萎缩。这种预期情况下,信托公司有必要下决心加大对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的支持力度,吸引并锁定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借助股权投资及创新业务开辟信托公司的新业务领域,并提高信托收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蔡越坤&
继银监会整顿信托业乱象和严控信托业通道规模后,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现两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信托通道规模虽然减少,但占比仍然接近60%。
6月20日,信托业协会公布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4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4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2014年Q1—20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
此外,55号文后,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也呈现下降趋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4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4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周萍称,受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面临萎缩,银行资金来源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或进一步降低,加之信托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望不断增加。
风险率小幅提升
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
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4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
周萍表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18年Q1季度信托资产风险率
关于房地产信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房地产投资信托规模为2.37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3.87%,占比为10.99%,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57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项目占比10.27%,较2017年4季度末上升1.11个百分点。
周萍称,目前,房企融资需求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严调控与金融强监管的压力下,房企发债、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受限,短期对信托融资的需求或难以降低。
信托报酬率创近两年新低
其中,2018年第1季度信托报酬率继续回落。2018年第1季度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35%,创近两年来新低。
但从人均创利来看,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人均利润为61.45万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0.36%。
周萍表示,伴随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通道业务逐渐清理,业务结构有望加快调整,信托报酬率的成长空间或有所提高。而且,行业人均创利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回归。
此外,2018年第1季度信托经营业绩小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第1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1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第1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第4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
周萍称,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8年一季度信托行业降规模初见成效 通道业务大幅缩减
&作者&=记者 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正文&= 本报讯 记者胡萍报道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2018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第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分析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加大信托通道乱象整治,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的结果,多家信托公司响应监管政策,自主控制规模和增速,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信托业治乱象、防风险效果初显,预计下一季度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将延续下降态势。
从信托资金来源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5.5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8.73%,较2017年四季度末增加约1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为15.73%,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0.8个百分点。
固有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固有资产规模为6682.28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上升15.74%;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1.57%,这主要源于注册资本金的增加与盈利水平的提高。从固有资产类别来看,投资类资产占比仍最大,且呈小幅上升趋势,2018年一季度末占比为78.45%,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3.04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表明信托公司日益重视固有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加对长期股权、证券类业务的配置比重。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659个,规模为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较2017年四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集合类信托占比53.53%,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6.37个百分点。周萍认为,这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融资渠道受限,政府平台公司违约事件频发。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尽管信托行业新增风险项目和风险率或进一步小幅上升,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都在进一步加强,总体风险仍可控。
从经营业绩看,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43.36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1.98个百分点;信托业利润总额为167.67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8.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维持个位数增长。
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82.04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3.75%,占比为74.80%,较2017年四季度上升7.18个百分点;固有业务收入为58.75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上升18.16%,占比为24.14%,较2017年四季度下降5.03个百分点。在中央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信托公司回归主业趋势明显,信托业务仍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榜首,随后依次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
  中证网讯(记者 高改芳)& 不仅银行揽储困难,近期,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也出现了募集困难的情况。目前房地产信托是收益率最高的一类产品。但也难逃“募资难”的命运。
“我们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在正常发行。不过募集资金太难了。合规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发产品募资,都在‘抢钱’。非标融资是真的缺钱。”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以来迅速扩张的信托业规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暂停键”。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信托公司股东开始转让手中股权。这其中甚至包括核心业务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业内前三的中信信托。
“业务难做是一方面,股东希望部分‘套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如此评价“信托一哥”的股权转让事宜,“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信托公司转型的‘实战’。”该人士指出。
募资难度增加
房地产信托仍就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的房产商越来越多,信托计划的收益率水涨船高,资金的募集难度也随之增加。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65%,较上月增加0.2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近一年来呈上升趋势。用益认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产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手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在于资金端,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在逐步走高。预计未来,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概率会继续小幅攀升。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企业融资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银行贷款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贷款推出新规,要求资产穿透、四证齐全、不得用于缴纳土地款、在建工程投资完成25%等。而银行也大多对开发商建立白名单制,大行已很少向销售排名50强以外房企放开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已将名单收缩至20强或30强。
信托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及“去通道”、“压嵌套”政策等因素影响,2018年一季度信托成立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但房地产信托却出现一定逆势增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收紧,使得房企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通过信托渠道融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季度,资金信托中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环比净增金额分别为2956亿元和2169亿元,地产类信托占比较2017年一季度提升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在线平台数据显示,月,其集合类信托合计发行金额达到1848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47%,其平均融资成本上升超过1%。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和委托贷款新规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下,非标业务规模进入收缩周期,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减少规模明显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收缩的主要领域,目前分别有3.44万亿和近1万亿的非标债务需要寻求接盘侠;在发行端受限的情况下,2018年——2020年共计5868亿元地产债到期之后难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式到期续作,一些资质较差、区位优势较弱,并且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8年——2020年也是信政合作的到期高峰,预计将有755亿债务在此期间到期。鉴于监管禁止政府为信政合作计划背书,未来有效的信政合作规模将减少,到期的资金续作存在较大风险。
上海信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通道业务显著压缩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能否靠房地产持续盈利成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推断的是,2018年、2019年房地产企业净融资量大概率不会出现显著攀升,而规模房企的续贷压力显著加大。
业务难做、前景不明朗,有些信托公司的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今年以来,北方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都开始转让股权。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中信信托拟转让股权不低于5%,价格不低于80亿人民币。令业界震动。
  信托业的风险 仍然不容忽视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4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收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其次还有市场收益率的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3个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1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3个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给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4个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急剧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王莹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后的2017年12月开始,信托产品发行市场逐渐收缩。
社会融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信托贷款下降904亿元,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此外,5月作为资管新规“满月”的重要时点,当月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托公司频频踩雷,随着6~8月偿债高峰的到来,信托公司或将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风险事件。
“去通道”效果显著
实际上,相关情况在集合信托的发行数据中已有同步反映。
在剔除12月的年末消费效应以及2月的春节效应之后,信托产品市场规模依旧在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用益信托数据统计发现,近半年来,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已近“腰斩”,从去年12月的1526款降至今年5月的805款。
从普益标准数据看,5月份共有5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985款集合信托产品。其中,发行量前四位的公司分别是四川信托、中航信托、民生信托和光大信托,占据了当月信托市场发行量的近四成,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
虽然资管新规4月末才落地,但其产生的预期影响早已发酵,“去通道”效果显著。截至2018年4月末,被视为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量速齐跌”,规模较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增速较年初下降28.7个百分点。
5月募资环比减25%
“项目通过了也不一定能成立,现在资金不好找。”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
这仅是信托业募资难的一个侧面。用益信托数据显示,相较去年末,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下降迅猛,从3649.51亿元收缩至5月的1451.54亿元,降幅高达151.4%。
资管新规从落地到满月的5月,信托业募资规模环比减少了25.20%。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信托依旧保持了相对坚挺的态势,其他投资领域的发行规模则遭遇断崖式下滑。
具体而言,近半年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减少35.32%、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49.22%、基础产业类信托发行规模减少66.03%、金融信托发行规模减少71.50%。
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压缩最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向金融同业的通道业务信托产品逐渐规范。同时,开年以来,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因此,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收益率持续走高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务资金端冲击显著,信托平均收益率在一路稳步走高。近半年,信托平均收益率从7.26%上升50个基点至7.76%。
“受到市场资金短缺的影响,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突破8%。收益率的上涨,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另一方面更是行业逐渐受资管新规落地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义章预计,随着资金荒资产荒局面的持续,信托产品收益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据记者统计,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上行最为明显,分别较去年末上涨0.69%和0.52%。
信托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资金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客户的竞争,信托公司应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产品研发的针对性,加强客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同时,要加快销售渠道建设,合理进行异地财富中心布局,培养优秀的理财经理团队,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综合化资产配置方案咨询转变。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2017年以来狂飙突进的信托通道类业务,在2018年4月末按下了快进的终止键。
根据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作为通道业务的代名词,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显示出信托业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参考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从2017年二季度的12.48万亿元升至13.58万亿元,占比从53.92%上升到55.66%,占据信托业的“半壁江山”。
最新的数据显示,资管新规虽然4月末才出台,但信托业去通道效果明显,监管政策的成果开始显现,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从功能来看,5月事务管理类、投资类信托占比下滑,融资类信托占比回升。今年5月事务管理类信托、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分别为3.84%、39.40%、56.66%,4月份的占比则分别为6.38%、35.02%、58.59%。”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他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信托行业的业务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占比大幅下降,投资类和融资类信托重新升温。
在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前提下,信托业今年一季度的盈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在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看来,通道业务的缩减对于信托业收入的影响暂时未能显现,主要是因为此类业务规模虽大,但其收益并不高。“通道费用即使涨价,也不能和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收入相比。”
不过,他认为,去通道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后续的影响将会持续体现。一方面,对于那些大量依靠通道业务展业的中小型信托公司而言,在通道业务骤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盈利是一大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信托行业而言,去通道背景下如何顺利转型、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有些大型公司已经积极转型,拓展包括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类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业务,但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公司而言,转型并非易事,后续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分析,主动管理类业务是信托转型的重点方向,但在人才储备以及业务能力拓展方面,信托公司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不少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管新规对非标信托产品估值的要求以及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当前很多公司都在等待细则的落地。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启动相关探索。中信信托日前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研讨,对非标股权及非标债权如何估值进行讨论,以推动信托业关于非标准化产品估值工作的推进,提高信托公司在非标与标准化债券及股权融资市场的竞争力。
  华夏时报&冉学东
信托业的狂飙突进终于在2018年前四个月画上了句号,相关监管机构近日撰文称: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行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其次,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于此同时,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整个信托行业的盈利相当惊人,这点笔者不认为是成绩,这个受益的实现首先是因为此前的基数相当惊人,一个原因是市场收益率飙升。
在一季度发行的1453只产品中,296只信托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为10.2%,最低的为4.3%,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7.29%,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
到了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突破8%,环比涨幅最高达1个百分点,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猛涨,今年前三月房地产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成立480款,仅一月的成立数量几乎就与2017年前三月数量相当;成立规模966.29亿元,同比增长约90%,占同期成立的所有信托产品规模的34.77%。
房地产业务本来就是信托业扩张的主要通道。房地产信托业务表面上看,似乎是主动管理业务,但其实跟通道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托业最近几年的狂飙突进就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持续稳定有关,长时期对银行房贷的限制給信托业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而房地产公司由于不能顺利从市场筹到资金,导致其在市场上筹资困难,只能高价从信托公司那里拿资金,这其实是代替了银行的融资功能,这是信托业扩张的基础,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扩张也是同样的逻辑。
信托业的规模在压缩,同时收益率却在抬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规模压缩意味着此前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产品面临违约风险,而另一方面,高企的收益率却增加了还债成本。
当然,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整个市场利率上行,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行业,其收入上涨,事实上是实体经济的受益下降,而这也是中国金融业最为诟病的事情之一。
信托业规模近几年狂飙突进,形成了庞大的基数,即使是在去年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去杠杆去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势下,其规模仍然是大跃进式的飙升,尤其是通道业务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29.81%,总规模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为3859.6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7.84万亿元,同比增加9799.98亿元;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为18.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5万亿元。
另外,从结构来看,在占总信托资产的比重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呈“三七开”的局面。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29.82%,约为三成;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70.18%,约七成。其中,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整体信托资产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扩大。2016年底,这个数字是66.13%,2017年底与之相比上升逾4个百分点。
也就是如果信托公司未来严格去通道,则信托公司的规模只留下三成。
今年前四月信托业规模的缩减显然与监管层去年年末痛下决心进行整治有关,相关负责人内部进行严厉警告,去年12月26日,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中信信托突然向中国银监会信托部和北京银监局出具一份自律承诺函公开发表决心书,可见监管层面面临的压力和决心。
信托业庞大规模的基数是如何抬高的,不能不说与此前的监管体制有关系,金融监管分割,导致了严重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竞争,监管者成了婆婆,与监管的根本理念发生了严重偏离,导致信托业杠杆极具放大,蕴含了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凡是守规矩的,风险控制好的公司,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而那些胆子大,把风险置若罔闻的投资机构,在这轮大泡沫中扩大了规模,赚了钱,把风险抛给了全社会。
这是监管层必须认清的,也是目前该行业的严峻现实。
  信托业防风险治乱象效果初显投入实体经济的信托资产余额同比增两成多
本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欧阳洁)银保监会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和突出问题,督促信托业回归本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信托业发展已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数据显示,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同时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脱实向虚明显扭转,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数据显示,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
  资管新规满月信托变局凸显: 去通道效果显著 新产品焦虑观望
本报记者&张奇&北京报道
业内人士多认为,未来通道业务到期规模将加大,信托资产规模料将持续下滑。随着通道压缩,费率水涨船高。目前市场主流通道费率已升至0.4%,而2017年普遍在0.1%-0.15%。
资管新规发布至今,已有月余,对信托业的影响也日趋明显。
数据表明,信托资产规模开始下降,其中通道规模下降尤为明显,同时通道费率及信托产品收益率开始攀升。银保监会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跌破“26万亿”关口。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信托人士面临的焦虑处境。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采访发现,尽管目前部分信托公司果断响应资管新规相关要求,但整体而言,业内对于合格投资者确认、净值化实操等方面仍存疑惑,因此观望情绪较浓。
“整体上来看,由于细则还没发布,大家多处于观望状态。”一位西南地区信托公司研发人士直言。资管新规发布后,很多老产品发行节奏变慢,新产品由于相关细则没有发布,所以产品设计较难。由于传统业务节奏放慢,一些业务部门也在积极尝试家族信托等本源类业务。
一位西北地区信托公司总经理表示,希望细则能尽快出台,这样也能更快地按照要求进行调整。
通道规模收缩与产品收益率上行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打破刚兑、净值化、合格投资者要求提高、去通道、去杠杆、清理非标资金池等。
目前来看,有些影响已经显而易见,去通道效果便为其中之一。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由于通道业务收缩,信托资产规模出现绝对下滑。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
通道下滑原因除资管新规外,还有55&号文及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等。随着通道压缩,费率水涨船高。目前市场主流通道费率已升至0.4%,而2017年普遍在0.1%-0.15%。
业内人士多认为,未来通道业务到期规模将加大,信托资产规模料将持续下滑。不过,由于通道费率不高等因素,通道业务规模下滑对信托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另一可见的影响是,信托产品收益率持续攀升。用益信托数据显示,5月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达7.83%,环比上升0.29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收益率上升背后,是信托公司资金端受限,由此也带来财富部门的压力增大。
一位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认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以来,感觉钱更紧了,财富端发行困难,最直接的就是各家都在建立团队做直销,都在抢财富人员。
打破刚兑与资金端受限
在资金受限背后,除了去杠杆、通道受限以外,打破刚兑及投资者门槛提高无疑也是影响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打破刚兑虽然降低了为违约产品兜底的风险,但信托产品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以往信托产品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无风险高收益”。特别是,新规的合格投资者要求高于此前信托产品投资者门槛。由于门槛抬升,目前有些信托公司已在收集客户资产证明。
日前,粤财信托称,为配合资管新规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在购买产品前,个人/机构客户需达到资管新规列出的相关要求,并签署满足合格投资人的声明。“500万的要求是客户承诺就行,还是要提供证明?尺度怎么把握还需监管部门明确。”前述华北地区财富部门人士认为。
除此之外,为应对打破刚兑,部分信托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新的设计。“现在做的大多数新产品要想顺利过会,要投理赔险,要求保险公司做全额本息担保,通过这种设计让客户体会到产品的安全。客户还不能马上接受打破刚兑。”前述华北地区财富部门人士称。
观望与探索
“资管新规发布后,我们都在不同层面的学习,自学、听讲座、参加培训,很多细则还在摸索。比如净值化管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弄。”前述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
前述华南研发人士称,从预期收益率调整到净值模式还有一定难度,需要细则明确以及同业间的相互探讨和借鉴,由于融资方都是固定利息,因此给客户如何解释净值化产品的收益难度也比较大。“大部分还是处于观望,因为新产品的确比较难发。”
日前,中信信托举办了“非标信托产品的估值体系”研讨会,以推动信托业内部非标准化信托产品的估值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已有信托公司在此方面进行探索。昆仑信托在推介的“远大集团债权转让及回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不再有“预期收益率”表述,而是采用了“业绩比较基准”,并强调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意味着受托人保证受益人取得相应数额的信托利益,亦不意味着受托人保证信托资金不受损失。
前述西南研发人士称,由于产品的净值化和信息披露,对产品设计相关的中后台部门,如财务部门和营销管理部门影响较大,涉及产品要素、信息系统、估值等的调整,很多制度都要修改或建立。
“公司内部让业务部门加强对新规的学习、理解,对照业务找出与新规不符的地方,提出调整修改的想法。虽然细则没出来,但我们可以对照新规看哪些需要调整,能调的现在就调,要等细则的也做好相应准备。”前述西北地区信托公司总经理称。
  来源:上海金融报
本报讯(记者李茜)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信托行业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成效开始显现,行业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
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链条缩短、投向优化
信托贷款余额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8478.41亿元;同比增速连续7个月下滑,比年初大幅下降16.33个百分点。各类资管产品利用信托通道发放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182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业的信托贷款规模合计比年初减少1552.54亿元。
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
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2018年1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
“脱实向虚”明显扭转,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资产余额16.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29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部信托资产同比增速10.9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同比增长19.32%;投向金融业的规模比年初大降9873亿元;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比负增长,降幅7.32%。同时,持续拓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效协助银行和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战略,帮助企业降杠杆。
信托业本源业务发展呈现不少亮点
慈善信托发展势头良好,共有35家信托公司登记备案79笔慈善信托产品,合同金额9.64亿元,涉及扶贫、养老、教育、环保、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家族信托、企业年金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特色化信托服务也不断拓展。
  来源:金融时报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21.25个百分点。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利用信托通道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银信类业务降幅明显,多层嵌套规模大幅下降。
去年12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分别从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双方规范银信类业务,并提出了加强银信类业务监管的要求,加大对重点业务领域窗口指导和风险防控。
《通知》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要求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文件出台后,部分信托公司和券商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承诺未来通道业务只减不增。
当前,对信托业的强监管不断加码。今年1月,原银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在工作要点中提到信托行业违规业务,包括违规开展信托目的违法违规的银信类业务;违规通过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合作,隐匿资金来源和底层资产,未按照“穿透式”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风险管理并足额计提资本及拨备,或未将最终债务人纳入统一授信和集中度风险管控;理财资金通过信托产品投资于权益类金融产品或具备权益类特征的金融产品,但未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标准等。
另外,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信托公司也要在通道业务等方面作出较大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受包括信托贷款在内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增速大幅度放缓的影响,近期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回落,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增速已放缓至1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对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银信类等业务的调整,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管的影响。
“受‘去通道’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信托公司。”一位地方监管部门人士直言,由于过去信托在“层层嵌套”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此轮严监管对行业而言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事实上,今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两会上就点明,下一阶段,“影子银行”和信托等领域需重点整治。
总体而言,各项监管政策和措施开始显现较好成效。除上述银信类业务外,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也大幅缩减,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截至4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同比增速比年初下降16.09个百分点。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4.9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6719.65亿元,同比增速比年初大幅下降28.7个百分点。
从今年发生的信托违约事件可以看出,通道业务风险丛生。在该业务中,不少信托公司虽收取通道费用,却承担了主动管理型信托的责任,时有纠纷发生。
普益标准分析认为,2018年,信托业在产品到期后的兑付环节将面临较大压力,机构需持续关注产品“募投管退”中的“退”;机构对风险的准备则相对充足,风险项目情况较2016年有明显改善,且机构的赔偿准备也相对充分。
从绝对数量来看,2018年到期的信托产品数量及规模较2017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行业面临的兑付压力较大。数据预测,2018年,信托业全面到期产品数量将达到15026只,到期规模将达到6.19万亿元。产品兑付方面,从今年6月份开始,到期的信托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信托公司面临的兑付压力较往年明显增加。具体来看,从6月份至12月份的7个月中,兑付规模最高的为6月份,规模达到7536亿元;其次为9月份,规模为5496亿元。
此外,从目前来看,信托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数据显示,2017年净资本/净资产比值超过80%的信托公司有35家,超过半数,且这部分公司在近4年的比值大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仅少数公司出现明显下降。
另外,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信托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5亿元;实现净利润129.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5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较为平稳。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压缩通道业务规模,没有对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但严监管依然是总基调。伴随着资管新规配套的监管细则陆续出台,信托业的确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银保监会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治信托业市场乱象,对标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信托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积累增长的机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随着一系列规范的出台,此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信托业务开始收缩。银保监会6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25.41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334.59亿元,降幅3.18%,银信类业务实收信托余额11.6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5619.08亿元,降幅4.6%。
银信类信托余额比年初减少5619.08亿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开展了信托公司“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和现场检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联合民政部制定出台《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并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华期货股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