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上调 房贷跟房贷有关系吗

个税起征点提高影响有限 合肥部分银行二套房停贷
来源:合房网
按照国家规定,自下月1日起,合肥市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通常称为个税起征点)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让计划今年在合肥买房的外地&等贷族&着实苦恼了一番。上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合肥几家主要银行个贷部负责人,他们均表示:&个税起征点提高影响应该不大,我们一直是以一年以上社保证明为依据。&
个税起征点提高影响有限
个税起征点提高影响不大
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很多收入不足3500元的外地人失去了纳税资格,在买房时也就不能提供需要的纳税证明,对于所在公司或是又没有社保的这部分人群却是有苦难言。
建设银行梅山路支行个贷部负责人表示,我行确定贷款资格一直是以一年以上在合肥的社保证明为主要依据的,不太倾向于让购房者出示纳税证明,纳税证明&水分&较大,容易作假。
光大银行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纳税证明,有一年以上社保证明也可以,现在很多私人企业也都帮员工办理了社保等福利,不必非得要纳税证明。
位于长江西路的(&&&)售楼处置业顾问表示,我们每天都在帮客户办理申请房贷的手续,没有感觉到个税提高对于购房者申请房贷构成麻烦。随即,记者还采访了滨湖假日、(&&&)等多家楼盘的工作人员,说法都和之前差不多。
外地人在合肥购房困难多
尽管个税提高对于外地人购房影响不很大,但目前环境下银行信贷政策的收紧还是让外地购房者办理房贷困难重重。&我在(&&&)买的房子,申请已经递上去半年了,贷款迟迟批不下来!&黄女士让记者倾诉说,她从桐城来合肥工作已经2年。
合肥建设银行梅山路支行个贷部负责人表示,光有1年以上社保证明是不够的,购房者的月收入必须为月供金额两倍以上。倘若您月供是3000元,月收入至少要在6000元以上。目前银行资金额度紧张,收入不足两倍的,我们会担心他们的还贷能力。&
&现在合肥银行大都需要1年以上社保证明,收入是月供两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年以上社保证明是要求中间没有间断。如果有间断,购房者必须将其补齐。&工行寿春路支行个贷部工作人员如是说。
编辑:冯宇晴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合房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万家热线惠买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优惠楼盘,尽收眼底
万家房产频道微信
微信号:WJ_365jia_f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10124人关注
8901人关注
56673人关注
2713人关注
买房子送额外红包,先领后买!
电话:400-51
惠买房推荐
没有狂欢的夏天,是不完整的,灯光、歌声、汗水尽情释...
据万家房产网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3月合肥九区三县仅37盘在3月会迎来开盘或...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楼盘网长沙(6月22日讯)税,数千年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西周有井田制,秦汉按人头收税服徭役,唐代实行租庸调制,宋朝盛行两税法,明代推出了货币优先的“一条鞭法”,清朝则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摊丁入亩”的标准。从人头税到地丁银,税收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某些关键节点甚至改变了历史发展轨迹。
新世纪初的2006年,我国颁布了一项举世震惊的法令——废除延续了两千年的农业税。从此,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起来。而十九大以来,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相关草案已通过调研讨论阶段,并进入了立法程序。
个税,即个人所得税,根据百科定义,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许多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很大影响。
6月19日,新华社发布重磅消息,个税修正草案提请人大审议表决,这也是个税法出台以来第7次重大变革: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并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展开剩余57%
有一个疑问,上班族的税前工资收入是先扣除五险一金,还是先扣除个税?在我国,答案是先扣除五险一金。举个栗子,比如小伙伴A君在长沙工作,税前工资为4500元,五险一金个人缴费比为: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2%,公积金12%,那么五险一金共扣除4500×(8%+2%+0.2%+12%)=999元,剩下3501元。
按照此前的个税扣除法,A君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3501元,乘以相应的适用税率10%,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即得个税245.1元。而修改后的个税草案,如获得人大立法审议通过,那么A君税前工资不足5000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钱虽然不多,但月月累计,也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个人所得税可抵扣房贷,也就是说“房贷利息抵税”,每月的工资先扣去房贷利息再缴税。如果另两位小伙伴B君和的C君的税前工资分别为6400元和6500元,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额分别为1420.8元和1443元,扣除这一部分之后B君为4979.2元,C君为5057元,B君已达不到个税起征点,因此也不必缴纳个税。而C君即便达到了起征点,房贷利息扣除后,个税缴纳金额也会随之削减。
换言之,以前月薪5-6K的中产阶级,需缴纳数百元的个人所得税,此次个税法改革有望悉数免去。而月薪为7-8K的白领级别,虽然不能免除个人所得税,但如果扣除房贷利息后,其实际缴纳的数额也有所减少;真正的纳税大头,还是月薪上万甚至更高的高收入人群,这对大多数工薪族而言,终归是件好事。
此次个税改革,对普通中产阶级而言,每月可免除数百元的税费;对白领阶层而言,有房贷利息的可以减免一部分税收。就买房来说帮助不大,但可以减轻部分月供压力,客观上有利于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利于民生的“美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个税起征点上调后,和你有什么关系?一文读懂!
近日小编一直被这条新闻刷屏:
“个税法第七次修改!起征点由每月3500提至5000,(六万每年)。”
还没了解的小伙伴赶紧看过来
①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②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③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④ 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⑤ 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
税改方案出来后,大家都吵翻天了。
作为关乎每个人钱袋子的重要问题,
草案一经公布,便刷爆了朋友圈,
并被多家媒体广泛解读。
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字中,
有以下八大问题最值得我们关注,
接下来请跟小编划重点吧!
起征点是多少?
此次个税方案调整后,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交税吗?”
旧: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
确认过眼神,都是要交税的人,
那么下面这些问题,
你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
税率有何变化
工薪阶层得到的减税礼包,还不止提高个税起征点,税率的级距调整也颇具看点。按照草案的内容,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
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不同城市,能“赚”多少钱
起征点提高,
月收入5000以下免税,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这一点显而易见
将从此次个税改革中收益颇丰的,则是以下两种人:
假设小编是一个月入2万元的优秀青年:
按3500的交税起征点,每月交税3120元;
按5000的交税起征点,每月交税2745元;
少缴纳375元。
是不是差别不大啊?
只不过每顿吃饭小编都可以多加个鸡腿了。
中等收入者的更大收益在哪里呢?
仔细看下图,
当前个人所得税7级税率缴纳标准表:
第四行,收入超出范围在块之间的人,每多拿一块钱都要多交25%的税。可相差近4倍,你觉得合理吗?
而从草案披露看来,此次个税改革,会对这一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假设在的级差中,加入一档超出15000元缴纳10%和一档超出25000元缴纳20%的级差:
比如小编原本每月工资2万块:
按5000的交税起征点,级差不变,每月交税2745元
按5000的交税起征点,级差改变,每月交税1290元
这样一变动,少交了1830元。
更何况在我国,本就是承受着更大经济压力的中低收入人群,支撑住了个税税收的大半边天,这样的个税减省,对生活的帮助,还是挺给力的。
当然,实际的调整,还要静待细则,但这个改革方向,很值值得期待。
第二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很大的中年人。
此次个税改革之后,单身的个税红利可能就要消失了。
草案中提及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也就是说,这些费用,从此和五险一金一样,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之前扣除。
这样,缴纳个税的基础工资数就低了。
纳税对象是谁
旧:用是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实质上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类,但无明确概念上的分类。
新:草案借鉴了国际惯例,明确引入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概念,并将判定区分两者的标准调整为是否居住满183天。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一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
什么时候实施?
重点来了,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实施?
据相关信息,相较于5月1日开始执行的下调增值税改革措施,本次个税修正案(草案)性质略有不同。前者属于对“暂行条例”的改革,除统一改革内容外,部分政策在落地时,各地会有因地制宜的取舍调整。
而该个税修正案(草案),属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修法”。若相关修正案能够通过,其中多将正式规定统一的起始执行时间,执行修改的内容很有可能也将全国统一。
多久交一次?
旧: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新: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城叔税务局的朋友猜测,这多是由于新增的“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等专项扣除项目难以按月度量)
哪些收入被征税?
旧: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
新: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共4项劳动性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哪些项目能被扣除?
旧: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新:以上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简七读财、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民周刊、界面新闻等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个税法修正不只是起征点上调 房贷利息等纳入抵扣
个税法修正不只是起征点上调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个人所得税是目前我国仅次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第三大税种,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1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过去七年间我国月薪过万的人数出现猛增。2017年,仅青岛市就有121792人进行了2016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比上年增加39932人,增长46.99%。根据草案,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在现行税率下,以扣除五险一金后所得5000元为例,个人将少缴纳个税45元。总体上多数人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尤其明显。当然也有人觉得个税起征点调整不如预期,没有体现地区差异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个税法修正,并不是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更为重要的是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这就意味着业内一直呼吁的综合税制有望加速落地,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个税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和效率。公平原则要求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综合衡量个人的家庭税收负担能力,将医疗、教育、住房等家庭必要支出从家庭综合收入中扣除。此前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仅有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草案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怎么核算扣除是不少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比如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按照什么标准,是全部扣减还是限额扣减,各类兴趣班辅导班、EMBA课程等算不算教育支出,这些具体细节问题在草案中并没有体现。有关部门也告诉记者,修法有很多程序,环节很多,还要征求意见,目前还不明确。可以说,实行综合征税以后,税务机关要掌握纳税人的收入、财产、开支、家庭等涉税信息,需要多项制度保障以及银行、证券、不动产登记等不同机构之间的配合,亟待建立涉税信息联网和共享机制。此外草案拟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对于明星等高收入群体涉税问题,此条款可有效压缩逃税避税的空间。(记者 周晓峰)
高清看青岛
青岛:0传真:7公安部备案号:08全国:邮编:266071
(C)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征点5000个税抵房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