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鹦鹉鱼鱼为什么都奔水流这跑

鱼友分享鹦鹉鱼苗成长过程记录,真的是一点一点长大!~
鱼友“lovemyshuyun”在网上分享了家里的罗汉鱼苗从日到现在的成长过程。真的是一点点长大哦!实在太漂亮了!!
鱼友分享的小罗汉鱼成长记录
鱼苗到家。
鱼苗到家两个月。
鱼苗到家半年了。
鱼苗到家七个月了。
鱼苗到家八个月了。
鱼苗到家9个月了。
小鱼苗到家11个月了,体长25厘米左右。
到家一年了,看看这队形。
小鱼苗到家13个月了。
鱼苗到家14个月了。
小鱼苗到家15个月了。
小鱼到家16个月了。
罗汉鱼到家17个月了。
小鱼苗到家18个月了。
TA的养鱼经验
1、平时只喂饲料,大厂家的,只要不是假的都可以;
2、小的时候一天喂三次,一岁左右每天喂两次;
3、保持好水质,就没问题;
4、买了就不关心价格了,好好养。
感谢鱼友在网上分享,宠派养鱼大全祝这位鱼友和TA的鹦鹉鱼都越来越好!
图片作者:lovemyshuyun,来源:鹦鹉鱼吧
版权归作者lovemyshuyun所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鹦鹉鱼眼睛鼓起来事不小,一定要小心这种情况....
我曾听以为鱼友说,我们饲养的鹦鹉鱼眼睛鼓出来,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其实突眼是鹦鹉鱼疾病之一。面对此病大家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毕竟看着鹦鹉鱼一直外凸的眼睛不是件值得享受的事情。
其实鹦鹉鱼眼睛鼓出来是鼓眼病,也就是凸眼病,它的基本症状就是病鱼眼球自眼眶中突出,而且常伴有眼球发白、浑浊,身体瘦弱,活动无力。出现此病是有原因的,水质恶化、鱼群争斗、捞鱼不慎都可能导致该病,某些寄生虫和败血、结核菌感染眼球也能使眼球水肿后突出眼眶。有时病鱼眼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在这里告诉鱼友们,鹦鹉鱼眼睛鼓出来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其措施是:降低养鱼密度,改善鱼的生活条件。那如何治疗此病了,一下是几种鱼友们告诉我的治疗突眼病的方法:
方法一:用红霉素眼药膏涂抹凸眼部位,1天涂3次。隔2,3天就换点水,别喂食了。过1周看看,如果活了就好了,一般这样也就能撑1周了!还有就是放点大白片进行药浴。
方法二: 可用2—3片土霉素, 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金滴鱼宝药浴效果较明显,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方法三:每天往缸里放2粒氟哌酸。放药的时候,把过滤材料中的活性碳取出,晚上再用事先化开的1粒浮氟哌酸涂在眼。30秒后把鱼再放回水里。痊愈时间:十天左右。
方法四:单缸、停食、水温提升到30度。加入百必除鱼药和甲基蓝药浴。A加入双倍的硝化细菌改善水质。天换三分之一左右的水,换水后补药。药浴见效后,第5天开始喂食孵化的丰年虾易消化。痊愈时间:一周左右 。
还有鱼友的鹦鹉鱼鹦鹉鱼眼睛鼓出来了,而且另外一只眼睛的眼眶内还有灰黑色的东西,除了之外多在鱼缸的角落里。这是鹦鹉鱼眼睛常见病的症状,这不仅是突眼还带有蒙眼,治疗方法如下:
治疗蒙眼加突眼,需要选择纯物理治疗。换水一半,六十厘米的缸下粗盐两大碗,将浴缸温度调高至32度,关灯静养;至第二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再加盐一碗,温度调高到33度,静养;至第三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强,加盐一碗,温度调高至34度,静养;严重者,每天两次将病鱼捞起(病眼一边向上,以防碰伤)用链霉素眼药水滴眼,效果明显。痊愈时间:一周左右。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鹦鹉鱼眼睛鼓出来了,那么在确定你的鱼是何种原因导致凸眼之前,最好把病鱼隔离。 因为这种病具有感染性。不知道到我说的对不对会,还有以上几种方法,都正确吗,如果正确,大家可以指出。
- THE END-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怎么办 是什么病
鹦鹉鱼因其色彩艳丽且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鹦鹉鱼身上长白斑是生病了,那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怎么办,是什么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一、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是什么病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表示鹦鹉鱼得了白点病,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
二、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症状
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病鱼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病鱼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病鱼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三、鹦鹉鱼身上有白斑怎么办
1、物理治疗: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其从鱼体表面脱落。
2、治疗药物
①百分之五的盐水浸泡数天。
②百万分之二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③百万分之零点零五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
④百万分之二的28~30℃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⑤百万分之二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⑥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鹦鹉鱼为什么装死~老是肚子朝上~像死了一样…动一下它马上又活奔乱跳的!没有任何不同!_百度知道
鹦鹉鱼为什么装死~老是肚子朝上~像死了一样…动一下它马上又活奔乱跳的!没有任何不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得病了,建议先换水,新水中撒适量海盐和黄粉。有外伤用碘酊,眼睛抹红霉素软膏。加温28度。先不要喂。生活习性鹦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每当涨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鹦鹉鱼披着绿莹莹、黄灿灿的外衣,从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浅水礁坪和泻湖中。鹦鹉鱼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鹦鹉鱼会织自己的睡衣,他们织睡衣的方式像蚕吐丝做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其睡衣。有时它的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便会憋死在里面。
采纳率:100%
看是不是什么电到了,式者缺氧
缺氧是不可能…电到了也不可能…又不是只有一条鱼~
装死保护自己
这是一种生物的伪装,从而来保护自己
吃得太多,肚里饲料发酵有空气。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数学试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鹦鹉鱼躲在角落里,一敲缸就飞奔过来_百度知道
鹦鹉鱼躲在角落里,一敲缸就飞奔过来
公司里养了一缸鹦鹉鱼,有三条大的是养了比较久的,后来买回来几条小的,再后来有一条老家伙总是躲在一角,那里是水循环系统吸水的地方,以前听过鹦鹉鱼比较胆小喜欢扎堆,但~其他鱼都很活泼的,是不是会打打架,但最近就是那条老家伙,以前变了下粉红色,变回...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要鱼没有缩鳍,呼吸急促,体色变暗,没明显病态,问题不大,多注意观察即可。那条大的这种状态,平时躲,吃倒是挺欢实,我推测(不一定准)是另外两条大的鹦鹉配对了(虽然雄鹦鹉无繁殖能力,但不影响配对),会共同欺负这条第三者。第三者肯定是风声鹤唳,躲起来了。(玩过很多慈鲷配对,夫妻鱼还是很厉害的。)挖坑几乎是所有慈鲷的习性,不用管。鱼长不大,与缸空间,水质,喂食,养功有关。你公司养鱼,大概是为了风水,不必在意。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