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年轻人适合在体制内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你知道吗

条件普通的年轻人,才适合进入体制内?
我的图书馆
条件普通的年轻人,才适合进入体制内?
作者/悟涛 编辑/蔡军剑 制作/大锅 图片来自网络&看了这么久的“不是官话”,终于还是被催着交作业了。这次的话题是“该不该考公务员”,我觉得叫“该不该进入体制内”更好。因为最近不少小朋友在考虑进入体制内,加了我的Q资讯。我也就干脆花点时间写个思路给大家分享。总的来说:现阶段,个人建议条件普通的年轻人进入体制内。本人的基本情况211本科工科毕业5年,1年国企经历,2年大学生村官经历,目前在某地级市(老家)某城区政府系统部门办公室工作已经2年。父母都是普通人,家庭一年十万出头,整个家族就我一个进入体制内。&月到手工资3000出头,五险一金在规定范围内向上靠,年底各类考核如果合格以上的话再多4个月工资。生日发个蛋糕卡,传统节日也按照工会标准(一年不超过1K)发点米面油,每年体检400元标准(其实没啥大用)。公休假方面,本来就是很忙的部门了,又是办公室,你懂的。去年就没有请到公休假。&所在城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地大型国企越来越不给力,全市人口约260万,2015年GDP约1200亿元,增幅约5.4%,经济压力山大。&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拉动经济的很多时候还是靠政府投资项目,权威人士表示L型走势要持续很久。在L型经济背景下,选择进入体制内首先是结局经济问题的保底解决方案。&适用人群1.最适人群:普通高校应届或毕业没多久的小朋友,家庭条件一般,简单一句话,就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体制内没有处级以上或者很有钱的亲戚,大方向是选在留在老家(虽然不是老家,但解决了住房问题的三四线城市亦可,老家的话人脉更容易积累)过安稳日子,政治欲望一般,即肉体累,心不累。&2.在一二线城市,解决不了住房问题,不建议进入体制内。3.在一二线城市,要花很大心血解决住房问题,可以考虑进入体制内,这样选择的道路将会非常艰难,因为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会身心俱疲,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保持能过离开的能力,才把根在一二线城市扎牢。4.211以上本科应届毕业生建议选择985以上研究生,然后争取留学深造发展。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二线城市(典型):杭州、武汉、南京、重庆、苏州、合肥(实力依次递减);三线城市(典型):南通、宜昌。得与失(一)个人成长:实际工作对于年轻人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和学生时代的本质不同在于,工作后是自己出问题、找条件、自己解答。1.建立系统化思维。体制内的工作程序、系统(明规则)不说最规范,至少也相对规范,掌握一套办事流程。例如办公室收文,形成来文-处理-跟踪-反馈-归类存档,即把千头万绪的事情理顺,然后不断优化系统的细节,让自己这个螺丝钉持久润滑运转。建立系统思维,是管总的,分不同层次,制定可操作性强、全面具体的某会议方案、某专项整治方案、区级大型活动方案就是系统性思维的具体例子。必须指出,这里是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套用别人的方案,即全程大脑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完善方案。企业里可能分工太细,对于体制内基层,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万能的。&2.掌握一套做人的原则。以我本人为例,作为理工科,做事就是做人,尽力把事情做好,踏踏实实干活获得别人的尊重,在此价值观上同等的尊重他人,适当加入换位思考。当然,同志们也会看到另一套做人的原则,做人就是做事,简单来说就是“关系也是生产力”。&3.掌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能力体制内人际关系相比企业复杂的多,你永远猜不到谁谁的亲戚是哪个大领导。关系户的能力千差万别,怎么协调处理和正常或奇葩领导同事关系绝对是一门艺术。企业评价好坏更多得看业绩,而体制内做事多的未必。&4.可能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体制内不做事的人大有人在,也因此能者多劳: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年轻人被当牲口使唤,做大量工作也就能够学到越多的东西。事情做错了,最多也就是被领导喷,然后几年提拔不了,感谢铁饭碗。企业里面可能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比如搞樱花节,因为是第一年种的,樱花不多,为了制造氛围挂了大量彩色雨伞(与风对抗),没想到大风一吹,散乱成渣渣,领导把你喷成狗,然而也就这样。第二年,你吸取了教训,换成了风车(与风相合),群众一致好评,感觉一切都值了。虽然脏活累活都给你干,但没有追究你买伞(几百把)乱花钱吧。如果是玩游戏的话,虽然过程很不爽,但是经验值到手啦,谁叫我们不是GM或者人民币玩家呢。如果在企业,你的失误造成较大损失,后果就是劝退了,甚至你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体制内可能有,因为脏活累活很多人不愿干!年轻人,这是机会,顶上去!&5.面对挫折、负能量,否定之否定没关系、能力一般、虽然很努力仍被领导喷成狗,当着全局说,不批评我,我就废了。一个年轻人遭受这样的对待,如何面对挫折、面对负能量非常重要。要在这种环境下坚定自我,至少要自认为“正确”的看待自己,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让自己不断变强,至少是自认为的。只有经历了否定之否定,才能更佳坚定某个信念,只有淬火了的钢才能更硬。对于年轻人来说,没关系、没背景、年纪轻,到了一个高压环境“被喷”成为规定动作很正常,越是这样的环境越需要培养自己心理调适的能力和正确看待挫折和困难的心态。&6.进可攻、退可守把体制内当作锻炼自己的一个不错的平台,培养能力。退,有个铁饭碗,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进,奋发图强,为民谋福利,争取到一个合适的级别和职务。以退为进,能力已具备,人脉已收集,放弃铁饭碗,开拓新的人生。企业的话,最大看市场,市场不行就是死;其次看公司,公司不行被坑死,但是实力在,公司垮了可以跳槽。&7.职业经理人是被动技能体制内任何一个岗位都基本可以看成职业经理人,可以在此基础上抽空培养自己的专长。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工作过于精细,当然这互有利弊。&8.更多的是从事公共事业,有社会成就感&(二)团队效果:1.体制内涉及大量协调工作,很多机关部门、学校、融资平台要接触,积累人脉的成本最低,然后用做事做人赢得尊重。2.体制内年轻人素质高,组团更加方便。3.什么?又要给我介绍对象?!&&(三)不足:1.“稳定”,工资适中,谨慎慢,论资排辈,很难爬。相对而言,企业劳心劳力,但是存在“爆发性”,工资增幅会比较诱人。2.体制内容易抑郁,面对上级批评、繁杂的工作、扯皮的群众、媒体的挑刺,会有很多负能量,要注意心理疾病。3.可能存在价值观、重点信息摄取类型不够多元化。&其他的话1.总的来说,只要心理方面够硬,体制内待遇还是可以过得相对舒坦的。2.大家都是普通人,更多受环境影响,而不是影响环境。年轻人第一个平台选择不当影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一点体制内外各有利弊。3.进入体制是在经济背景下的保本选择。4.多数年轻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那就进入体制内2年后,体验了再做出选择吧,去还是留?5.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让下一代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体制内这个点对普通人不低。6.年轻人最大的财富是经历挫折。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体制内的年轻人
  我在谈到年轻人安全感的问题时曾发过一条微博:“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周遭的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 中国论文网 /1/view-4228797.htm  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故事。一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区保安,夫妇俩都是国企下岗职工,年轻时吃的是响当当的“公家饭”,都以为会在一家国营企业干一辈子,所谓:“政府不垮,我们不垮。”而事实是,夫妻双双遭遇下岗,被买断工龄,丈夫最终做了小区的保安,妻子在一家私营服装店做营业员,拿着最低的工资。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有过这样人到中年被抛弃的经历,他们却一定要自己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考公务员,因为仍然认为“只有进体制才有安全,干什么都没关系”。   另一个家庭则是来自相对富裕的阶层,妻子是我的朋友,夫妻两人改革开放之后辞去公职下海,开私人牙医诊所,经营多年,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家底。女儿大学毕业刚开始的两年很有上进心,进了一家外企,月薪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刚想在职场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妈妈却托关系给她找了一家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到手收入只有2000多元。这个女孩每天开着父母给买的跑车去单位上班,中午照例去星巴克买一杯咖啡带回办公室。这么一算,她每天是贴钱上班。可妈妈却对她说:“赚不赚钱没关系,我只要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样才有安全感。”如今这个女孩子已经完全没了当初在外企打拼的劲头,因为她觉得目前的工作挺容易混的。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体制,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现实或者预期,正在指引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回流。   其实比体制更具毒性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的认识。我们早已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一个开放并且不可能逆转、走回头路的时代。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或许更多的是给大家对安定生活的想象,走上一条貌似稳定的人生道路。然而,像当年的4050从没想过会下岗一样,所谓的“稳定”仍不可预测,前途凶险。   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目前臃肿的公务员队伍10年后就会出现大量的下岗潮。特别是,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精简机构,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正在向企业改制。缺乏商业社会的生存技能,加之长期形成的国有单位固有的处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会让如今在体制内的大多数年轻人很难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头再来”。   已有智者给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算过一笔帐:中国公务员689万,起步22岁+试用1年+科员3年+副科3年+正科7年+正处11年=47岁,大多一辈子只能到正科。假如在衙门里呆几十年,才混到正科级,碰到精兵简政的风潮,你可怎么办?   近几年我们谈论的另一个热点话题是“蚁族”,指的是体制外那些为生活艰难打拼的青年。“低收入”、“群租”、“生活艰辛”,成为形容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生活状态的标签。相比体制内的青年,他们的生活确实显得“悲催”。然而我一直在为“蚁族”加油。年轻人的付出,只要努力,配合一定的眼光,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人从来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我们要看的是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跨度,只要尚未走完一生,人都不能过早给自己结账,计算这辈子是赚了,还是赔了。   而若干年后价值回归时,今天这些期待旱涝保收、向体制要一生安全的年轻人,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最悲催的一群人。   (摘自《共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那些不愿意待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 简书
那些不愿意待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1.前天晚上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我又一次跟爸妈说了我想辞职。意料之中的争吵如期而至。妈妈说,你就好好地教书怎么了?我说,我不喜欢教书,写作才是我真正热爱的。妈妈又说,你可以不上课的时候再写,也不耽误什么。我说,耽误太多了,高中升学压力大,我的课又多,这份工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耽误我在写作事业上的发展了。妈妈恨铁不成钢地说,公办教师这个铁饭碗,多少人想端都端不上,你还不想要了?你是不是有毛病?我说,对,我有毛病,我当初就不该走上这条路,我病了太久了,只有辞职才能让我痊愈。妈妈说,你现在不听我们的,你以后肯定会后悔的!远的不说,你就看看你爸,当初他要不是从学校里跳出来,我们家的日子一定会比现在好过很多。听到这里,我沉默了半响。在我出生之前,我爸爸已经当了八年的民办教师。他很喜欢教书,每天晚上从学校回来,都要把他唯一的一件白衬衫洗得干干净净,挂在火炉旁烘干。第二天,他又骑着自行车,穿着白衬衫,高高兴兴地去上课。听我妈说,我爸年轻时骑车的样子可帅了,白衬衫在微风里翩然起舞,就像水面漾起了波纹。后来,我出生了。家里的开支一下就变多了,爸爸每个月58块钱的工资在嗷嗷待哺的我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在那个暑假,爸爸去煤窑打短工补贴家用。他才干了一个月,就领到了500块钱的工资,几乎是他教师工资的10倍。学校开学的时候,他看了看穷酸破败的家,又看了看在襁褓里嚎啕大哭的我,咬了咬牙,狠下心从学校辞职了,到煤窑去挖煤。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初和他一起去学校代课的老师,甚至晚他几年进学校的老师,都早已转正,拿着四五千的工资,而他还在街上摆摊做点小生意,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奔忙。后来的岁月里,说起往事,妈妈无数次说“要是当初你爸没从学校跳出来就好了”,语气里满是感叹和惋惜。
2.正因为有爸爸的前车之鉴,所以,爸妈对体制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们觉得进了体制、端着铁饭碗,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就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了,而离开体制,就会衣食无着,就会颠沛流离,就会尝尽人间疾苦。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我辞去公职的想法怀有这么深的成见,如此不遗余力地反对和阻止。但我深知,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身怀本事,到了哪里都有饭吃。我对他们说,爸,妈,你们放心吧,离开学校,我也能衣食无忧的,甚至会过得更好。爸爸说,你靠写作赚钱太不稳定了,还是待在学校里安心教书来得把稳些。我说,月薪三千的稳定,我要之何用?妈妈插话说,三千块怎么了?三千块不是钱吗?我说,是是是,三千块是钱,可三千块太少了啊,别的不说,买套房子都得几十万,我得攒多少年?我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离开体制之后过得不好,可是,我不会过得不好啊!别说我现在的写作收入远超工资,就是以后写不下去了,我也有随时回到体制内的能力啊!我一个教育部直属211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科还是化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双学位,我以后真要回来教书,还会找不到一份工作吗?就是考事业编制,我也能考进来啊!妈妈抓住了我话语里的细节,高声说道,是啊,你也说了,以后写不下去了还得考试考进来,那现在就别走嘛,就留在学校里嘛!我说,妈,我那是给你做个假设,假设的是最坏的情况。我是想告诉你们,哪怕写不下去了,我也是有退路的。再说了,对我来说,真正的铁饭碗,不是那个编制,而是我读了那么多年书获得的学识。这份学识让我想拥有编制的时候,就可以有编制。所以,现在不要这个编制,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们为什么要搞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了一样?说了半天,我妈讲道理讲不过我,也没有办法劝服我,就赌气哭了起来。她说:“你要是敢辞职,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以后你也就不用回来了!”
3.挂了电话,我无奈苦笑。别管我们在面对外人时有多强势,可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因为他们是我们至亲的人,血脉相连,我们凶不起来,也狠不下心。其实,父母没什么别的想法,他们也都是为了我们好。可是,为我们好和对我们好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唯一能把它们连接起来的那座桥叫做——理解。我们能够理解他们为我们好的初衷,可他们却理解不了我们的选择。他们理解不了我们选择单身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对象,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那个真正喜欢的人。正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所以,他们才会逼我们去相亲。他们理解不了我们迟迟不结婚不是因为感情不够好,而是因为彼此都还没有做好进入一段婚姻、为一个新家庭负责的准备。正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所以,我们有了对象他们就催婚,结婚了他们又会催着生小孩。他们理解不了我们不愿意如他们所愿去当老师、当医生、考公务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考不上,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不想进入体制内,承受诸多管辖,过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此处并无对老师、医生和公务员不敬之意,你们的工作辛苦而且伟大,向你们致敬!)他们对我们深沉而毫无保留的爱给了我们拼搏的力量,可他们的不理解却又成了我们前进路途上的阻碍,就像一具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把我们锁住,囚禁成困兽。
4.我会讲那么多大道理,却说服不了我的父母。我理解他们在用他们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经验为我保驾护航,他们不希望我的人生承担风险,也不希望我的未来面临波折。可是,他们的有些经验已经过时了呀,因为时代早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我们接受了这种改变,并且享受其中,可他们却在这种改变面前固守着过去的人生经验,不肯真正去了解下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子女心里又想着什么。新旧观念的冲击犹如地震,缓慢而坚定地撕裂着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我们看到了伤害正在发生,却无力阻止,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含泪向他们服软——回到家乡,考公务员,和陌生的人相亲,早早结婚生娃……一旦我们忤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责怪和叹息就犹如一柄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我们心脏上,让我们在来自亲情、伦理和舆论的多重审判下疼痛到颤栗。我们不愿也不敢做个不孝顺的孩子。可是,孝就一定要顺吗?哪怕他们错了,我们也要一味顺从吗?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我妈常常问我的那句话。那句话犹如紧箍咒一样,勒紧了我的脑袋,让我时时头痛不已。她说,你就不能乖乖地待在学校里,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吗?之前,我一直想不到合适的回答她的话。现在,我想到了。我想对她说:“妈妈,我已经看过了这个美好而广袤的世界,我就再也不能假装没有看过。”-END-我的新书和当当天猫京东全网热销中,买到就是赚到,温暖和感动,早点带回家!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亲爱的朋友,我需要你,我也等你。周一至周五早上更新,欢迎交流讨论。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
微信公众号:顾一宸(ID:guyichen6)。代表作《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和《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全网热销中,新书《管他努力有没有,拼过才是人生》火热上市,当当京东天猫均可购买。
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有态度又有温度的文字。
没有星光的夜晚,就让我对你说晚安。
新浪微博:@顾一宸。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年后的第一个周末,空气冷寂,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大厦B座4层2#电梯内走出一位拎着灰色行李箱的年轻小伙子,他来到401室外用右手合拢的食指与中指敲了敲淡红色的木门,伴随着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嘎吱”声响,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犀利身穿黑大衣与黑皮鞋约莫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框内。...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男主:上官云。
女主:(有三个名字)1.楚冰2.湘儿3.秦雪。
男配:梁安(大梁皇子)上官德
李常玉(大唐太子)楚墨
女配:楚灵 楚雪 李淳儿(大唐公主)【男主和男配为洛阳四俊】 周一周五更新,从七月份开始更。(毕竟我是学生党,要期末考试。) 我非常有...
日期: 提交人:江昆 工作时间:09:30-20:00 工作内容: 1.讨论并添加交互接口文档中的音频播放相关接口。 2.实现音频播放相关接口,并添加测试用例。 问题和心得: 设计:音频交互功能分音频处理和回调处理两部分。 音频处理:包括播放,暂停,恢复...
创业一直是个许多人在谈论的话题。井喷式发展,竞争也很激烈。那么想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特征了。 新手如何创业,创业要具备什么特征 自信心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的适应各种环境,很好的解决自身的压力。在逆境中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救治,面对问题,能够进行很好的处理,自我调节。 竞争意识:有...
你所谓的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是苏心老师的一句话,有了孩子以后感受的更加深刻。 人到中年成了三明治中间层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为了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安康,自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同样的道理,总觉得自己生活安逸,岁月静好的时候,其实是你的另一半或者你...
离别(一) 马催风送君别离, 欲言无言千行泪, 相伴唯有镜中妾, 切切盼盼遥无期。 离别(二) 君在舟来妾在岸, 眺目渐远不忍离, 自古人生恨别离, 无尽相思谁人寄?写给体制内年轻人的5句话
分享以下一篇文章,相信对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规划定有启发和价值。
不少基层公务员迷茫,同时又缺乏职业规划指导和培训。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辞职办学的官员和颜悦色(刘富君)老师。刘老师辞去公职后,创办的在线教育项目upleader专门培训基层公务员职业规划、遴选考试、政府文案写作、公务员口才。刘老师有一个梦想,成为公务员们的“俞老师”,像俞敏洪走到哈佛、耶鲁,只要是华人留学生都会叫他一声俞老师那样。但是,“副处级官员”、“十年机关工作”、“裸辞”,当这些标签都贴在刘富君身上时,都不足以说明他的人生,他用活生生的例子诠释了公职人员的“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一句话:热爱读书更要精明读书
发展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做“精明增长”理论。书这么多,我们一方面要热爱读书同时也要精明读书。
在政府机关工作期间,无论每天多忙,我都要翻阅一本新书。哪怕有非常紧急的任务在手上。在体制内供职期间,我读了将近3000本书。于是有人问我,这不是大约相当于一天读一本书吗?这怎么可能呢?其实,还是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读书理念的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读书已经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的那种方式了,也不能是为了消遣或者喜好而读书的那种方式,我们读书完全是工作型、实用型、“功利”型的读书,很多时候一本书对我们价值的仅仅就是几页甚至几个标题而已。
以自己为例。担任无锡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是我公职生涯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岗位的性质、工作的需要更使得我嗜书如命。这期间,我平均每天读书估算达到1.5本。这期间我读书的类型有5类: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版的书籍,行业、地区发展经验书籍,工作方法类书籍,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经济管理类图书。由于我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无锡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还是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开发区,我读的书更多还是经济类、产业类、科技创新创业类的。
清华大学教授、国情专家胡鞍钢老师对我从事政策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影响甚大。胡老师的书我全部都买了,每本读了不下十遍,我每次写文稿之前,都要先查阅他的有关文章,观察他看待相关问题的高度和角度。
在浩瀚的图书市场中,选出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书,才能不耽误时间。我选书的标准很“粗暴”:只选和工作主题相关的;作者必须是该领域的No.1;要么全是干货、要么全是创意;最好是从欧美翻译过来的书籍。
介绍下我工作导向型的读书法。原来我们是先看书,记住书上的知识,然后在考试后者其他场合回忆起书上的知识点,再加以利用;参加工作后,我是先根据工作需要,然后在网上搜索图书,进而买书,买来后先看目录并进行快速翻阅,把其中觉得有用的很小的一部分提炼出来,用在工作上。没有工作需要,我从来没主动买过一本书。
有人觉得读书太迂腐。我的体会是,工作导向型的读书,让我工作很省劲,成为了我的一大工作方法,我所有的工作创新、好的文稿,从来都不是我自己闭门造车憋出来的,我就是靠找对我要看的书。
有人会问,政府机关那么多事务性工作,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我读书的时间来源有这么几块:第一块,开会的时候,我都是拿着笔记本、书和纸张,遇到形式主义的发言,我立刻看书;第二,车上、路上,我可能是kindle的第一批用户,下载了近百部电子书籍。在车上、路上,如果同事之间不谈工作,我不喜欢彼此之间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特别是谈论所谓人事、小道消息,那些我不感兴趣,我就读电子书;第三,下班前、吃饭前,这些时候人们开始翘首准备下班了、有人已在赶往食堂的路上了,没人打扰你,你快速阅读,效率很高。
读书要有发散思维,这样才能用起来触类旁通。多吸收好的观点、多吸收文稿的框架、多吸收对自己有感触的精彩字句,并把它转用到自己文稿创作中去。请多关注真正写作大师的作品文章。那种苦哈哈的写最形式主义的八股文的,不值得我们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
你看,辅佐朱元璋的大臣刘伯温看书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洞察其要。所以,看文章首先要先鉴定,值不值得看,值得看的原因就是我要借鉴它,我们首先得看架构,再看立意,第三看精要词句。这样我们读书的效果就会非常好。我读书并不是唯美主义者,我是读书实用主义者。我一直提倡,要掌握读书技巧,我们从事政策研究、文稿创作人员工作,读书速度必须要快,一目十行,提高阅读速度,提升读书效率。看书,一扫而过,明白就明白了,不明白也不要勉为其难。
第二句话:会写文章是基本功
首先,和所有的文秘工作者讲个道理,我们不是刀笔吏,而是通过文秘工作这个岗位培养自身的领导力。领导力是这个世界稀缺的资源。但是我们不要做刀笔吏,我们的工作是培养领导力,如果不是基于领导力的培养,那永远只是一个文字的工匠。
文秘工作者都要涉及到公文写作,我曾经提出个“公文写作五要素原理”。你看任何一篇文章,写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去看、去想。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要素清单、框架结构、主题设计、重点内容,以及标杆文稿。
(一)要素清单
什么叫做要素清单?春节了你们家庭要举行聚会,要让你做一桌饭菜,你要列出一个单子,单子不是菜单,不是宫爆鸡丁、鱼香肉丝之类的,而是所有需要的调料、佐料、蔬菜、鱼肉等等。或者说你是一个泥瓦匠的工匠头,你就要开出来一个建房子所需要的所有原料——水泥、木材、钢筋等等。而你们写公文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厨师,一个建筑师。有些人写文章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总是拿着一个模板写文章。我希望大家按照一个事物的正常规律去干事情,而不是把写文稿的过程弄得很神秘。列要素清单的过程中,还不需要你做饭,也不需要讲究顺序,你能想到什么就罗列什么,过程之中不要有任何沉重的负担,这跟厨师做饭列食材是一样的。
(二)框架结构
这跟厨师也一样的,食材上来了之后要进行分类,有一个大的框架,比如你做为厨师可能会说,这些食材我准备做八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半荤的炒菜、两个甜点还有两个突出我家乡特色的大菜。
(三)主题设计
写文稿肯定要有主题。事实上厨师做饭也要有主题。比如今天这桌饭你要打造成一个最好的本帮菜,或者是鲁菜,各种风格都可以,这就叫做主题。再如建筑师设计,会把建筑打造成北方的的四合院风格、罗马风格或者地中海风格等等。这就叫做主题设计。你文稿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服从一个大的感觉和方向。
(四)重点内容
你的公文要有重点内容。写文稿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没有一个重点,事情就不成立。一个人长得再美,给大家更多的印象也往往是局部的,比如你的鼻子很好看,或者眼睛很灵动。
(五)标杆文稿
给你一篇文稿任务,你不能马上就写。你要设计,所以说你要有标杆文稿。标杆文稿与范文可能还有一点差别。各方面跟我要写的文章都非常一致的,那叫范文。而只有能够给你带来启发的,可以让你借鉴的,才叫标杆文稿。
所以大家以后写公文,首先要列一个要素清单,再做一个框架设计,然后确定一个主题,之后看看哪个部分应该是你文章的重点,再有几篇标杆文稿让你借鉴,接下来你才能具体地去写东西。写一篇文稿,是一个流程,这是和你以前的写作方式不一样的颠覆性的模型。当然这个模型也需要你们结合具体的工作进行训练。
那接下来可以进行哪些训练?首先,每天从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一篇文稿,每周解读5天以上,坚持两个月,你的文稿写作水平就会实现大飞跃。第二,今后写文稿之前要有一个起草说明,为什么这样写,文稿的主题是什么,确定这样主题的背景是什么,框架为什么这样搭,这次讲话的重点放在哪里等等。这个起草说明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在你的头脑之中形成。第三,你要建立自己的文稿库,整理一些好的文稿,或者就是你单位之前的优秀文稿,做为你写作的标杆文稿。
第三句话:口才是一种领导力
我对演讲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对于年轻人来说,演讲改变人生,最起码,演讲能改变工作。对于机关人,你的演讲、口才以及当众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决定着你职业发展的路线。
我一直认为,演讲重于写作。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作为下级,你写作往往不署名,但你演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你在说;第二,写往往是为别人写,说往往都是为自己说,领导可以要求你代写讲话稿,但是不会让你代他讲话;第三,说的时候形式主义的成分要少一点。
(一) 不要做机关里说话的胆小鬼
我们的演讲就是广义上的讲话,对许多年轻公务员来说现在不仅是会讲话的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敢于讲话的认识问题。我们许多公务员可能是因为没有勇气说,或者是担心说话会带来失败的风险,所以认为在机关里边要尽量少说话,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认识到,在机关里面必须说话,做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说话。说话代表你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代表你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就是讲话,每个人都想通过这张嘴、通过讲话,走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你们不能因为竞争激烈就放弃,对于你们来说,说话是没有成本的,充其量有点风险成本,所以你要在能决定自己命运的领导面前不断进行讲话,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主张自己,展示自己。如果你不好好打造你这张嘴,你就可能永远留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这非常可悲。讲话对于我们普通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具有极端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天这个时代,人才的发现机制和以前不一样了,面试以及和领导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重要。你们面临着空前多的演讲机会,也面临空前多的演讲考验。
(二) 说话的时候不仅要让别人听见,还要让别人看见。
如果是在正式的场合,你在台上的时候,你要有可视化的工具运用。ppt、白板、视频等这些可视化的东西你们要做得非常精美。现在年轻的公务员,你们的ppt制作要非常熟练。之后你还要学会视频的剪辑和制作。
(三)除了嘴巴,还要有道具的配合。
前面我们说到,要有PPT等。再比如,我们演讲的时候,拿一个激光笔来控制大屏幕,这本身就有一种操作感,而且能减弱你内心的紧张感。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专业。人的机会都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从最细微的一点小事引起的。你们面对每一次讲话的机会,都要真正动脑筋,把事情做成一个最佳的状态。
(四)要么激情,要么温情。
演讲要有激情,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激情是一种天赋,有人说自己天生就没有激情,那你就运用自己温情的天赋去演讲。
(五) 有演讲稿,也要临场创造。
你讲话稿准备得再好,也要临场创造,没有比临场创造更能打动人,更能带来强烈的沟通效果。你在众人面前完成一次临场创造,你就实现了一个台阶的跃升。
(六) 信息量要丰富。
年轻人不能说空洞的话,你们的学历、你们的知识储备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求你们要做有信息量的讲话。
(七) 受众是根本。
通俗点,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千万不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样让听众很无感的。有水平的讲话肯定是有针对性的。
(八)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眼神、手势等等,这些都是肢体语言。你和受众互动的时候,不仅仅是用语言,也可以用眼神、手势等进行互动。
那么机关口才如何自我训练?一、从报纸(党刊、党报等)、主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学习机关语言。无论是从词汇到语句还是到具体的话题,我们都可以从中借鉴。所以,我们平时看报纸、看新闻的时候,就不能只是“看热闹”而已,而要把看报纸的过程当成我们学习机关语言的重要过程。二、认真吸收领导讲话,进行机关职业化修炼。首先,是听会的态度,是看着发言人认真听讲,还是自我放逐玩手机。也许你会借口说他的讲话没意思所以不想听,但如果你能从他精心准备的发言里听出哪里很精彩,值得学习,哪里不够完美,如果是自己做演讲,怎么说、说什么会更好,就是了不起的收获。有一个跨国公司500强IT企业的高管,从普通员工最终做到了区域老总这样一个层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事实上我做员工的时候,我每天工作都很忙,一方面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是揣摩领导的决策。如果是对的,我会去分析我应该去吸收什么;如果是错的,即使我没有向他指出来,我的心里也已经想好了,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么做,效果会更好。这样,事实上我已经做了多年的领导,虽然是“自我模拟”,但受益良多。这也是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要学会“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么学习、要么剖析。三、非正式场合的学习。功夫在日常的生活中。观摩别人怎么寒暄、怎么打破彼此的距离,自然地融入圈子中。机关语言有口头语言,也包括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等。
第四句话: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和工具
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一提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以为是一份报纸、一杯茶,这样一天就混过去了。其实不然。有体制内工作经验的过来人的感受是,看到这样的评价,确实感到蛮冤枉的。我们体制内的人经常流传着这样的调侃:“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五加二,白加黑”。这些对许多部门、许多岗位的公务员而言,确实都是实际情况。
我一直主张,公务员要提高职业化、专业化修养,这样对公家、对个人都有利。比如,在我们公务员队伍中,也应该引入“时间管理”这一现代职场的理念和技巧。干工作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天到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头来甚至都没啥可总结的。那样,非常悲哀!
(一)要有具体到每一个小时的时间规划习惯
我记得我带政策研究室团队的时候,工作量大、突发任务重,而且团队里多是年轻人,对政府机关文案一时半会摸不到头脑。当时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心理负担很重。这个时候,我就想到,要引入时间管理工具,我仿照跨国公司500强,把我们每个人每一天要干的事情细化到每一个小时之内,也就是说每小时干什么都要在电脑上做记录。刚开始,有年轻同事感到很惊讶,不能适应。后来,这个具体到每一个小时的工作习惯,给我和我的同事带来很大的收获,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系统性和协调性大大加强。这个用excel就可以实现,很简单。
(二)要把早晨上班最高效率的时间安排给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许多人刚一上班,就习惯性地去收发室拿报纸,或者先打开网站浏览网页。刚开始,我也是这么做的,后来我发现这个习惯很浪费早晨这段最宝贵的时间。如果你是大领导,你的主要任务是决策,那你第一时间就是看报纸、看简报,这个肯定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大多说公务员来说,我们手头都有一些实务的工作压在肩上,如果把早晨头脑这么清醒、精力这么充沛的时间,用于去看报纸,可能是有点浪费了。反正,后来我是做了调整。刚一上班,首先要做最重要的手头工作,力争高效率地完成,这样一天下来心里也就没啥要惦记的事情了。而且,如果是我能掌控的,我从来不一上班就安排会议,先干段工作,再碰头开会。
(三)尽量把加班安排在最后的时刻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明天就要开大会了,写稿子的人完全没必要提前十天就开始加班,即使加班也不要加到深夜,那样队伍会被整疲惫掉,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文稿。其实,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不好,时间安排得再科学都没用。到最后冲刺阶段,才要让队伍使出全部的力量。这个有个前提,就是团队负责人对操作方向有绝对把握,对自己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实力有信心。
(四)开会时候一定要带笔记本
这不是做样子,而是时间效率的问题。有些人总是认为开会很无聊,认为都是假大空,其实这个时候你带个笔记本,如果会议有实际内容,你做点记录,如果会议确实是形式主义,有了这个本子你可以自己做点实际的事情,这样,时间效率就高了。
(五)对于思考型的工作,可以采取站立式的工作方式
许多机关人做的都是伏案工作,整天不运动,有的人抱怨没时间运动,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写文稿这件事,就不一定一直端坐在电脑前,打腹稿时候、打电话要其他部门材料的时候、看收集上来的资料的时候、校对文稿的时候,都可以站着工作。到其他部门去、到会议去,尽量不坐电梯,而选择走楼梯。等等。
(六)尽量不要在高峰期去食堂就餐
许多机关都有食堂,大家吃饭的时间相对集中,有的时候排队时间很长,甚至还要找一会就餐的座位才能坐下来,实在浪费时间。别人都去吃饭的时间,往往正是我们肚子稍微有点饿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正好清醒,往往是工作效率的黄金期。而且,天天很早就去食堂,吃饭打头阵,给人的印象和观感也欠佳。
(七)每天列一份任务清单
以我自己为例。我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早晨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用铅笔手写一张工作清单。按照时间管理的基本法则,我会把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的且紧急的、不重要的但紧急的、重要的但不紧急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四个等级分类,依次分配时间和精力。
(八)快速完成胜于百分之百的完美
我有一个心得,就是对不是一把手最关注的任务,要按照完成胜于完美的原则处理,花20%的精力,达到80%的完美度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干好那些一把手优先关注的重点工作。我们强调加强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自己当成机器人,盲目地去当苦行僧。现在,许多单位动不动就加班,有的是因为有临时重要任务,有的则是单位有关领导不懂管理、缺乏计划,工作开展和部署杂乱无章、随意所致,给下属工作人员和家人造成了不小的痛苦。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第五句话:懂政府机关职业规矩是起码的修炼
经常有青年公务员咨询我,在政府机关工作都要注意啥?我这里简单给大家谈几点,都是基本的、通用的、普适的,无论你在什么地区、什么岗位。
(一)坚持原路径返回
原路径返回就是谁交给你的工作,你只要承办了,就要向他作出汇报或复命。如果你没有这种原路径返回的意识,那么你就很容易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乃至工作关系。当然,有些单位领导规则意识和领导艺术也有欠缺,交办工作程序不严谨,那另当别论。
(二)坚持同类事同类对待
年轻的公务员往往对坚持公事公办、公私分明规则的意识不够明确、不够清醒,这会给发展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阻碍。不论是面对领导还是同事,首先要坚持原则,其次才体现灵活性。如果你在同一件事情上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规则,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缺乏机关运行规则、缺乏成熟度的人。所以,你是否具有强烈的原则意识,标志着你是否是一个专业的机关人,是否是一个成熟的机关人。
(三)坚持向直接上司勤请示、勤见面、勤汇报
有些人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想法,我的工作没有那么重要就没有必要去请示、去见面、去汇报,这是一种缺乏组织精神、缺乏工作状态的一种表现。在机关之中,只要是领导交待给你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这都是公家的事情,你就需要多请示、多汇报、多见面,这是你投入工作的状态表现。相反,不勤请示、不勤见面、不勤汇报,别人不仅会认为你没有把工作的性质认识清楚,而且会认为你是对工作不热心、是对领导的工作安排有意见甚至是对领导不尊重。
(四)坚持换位思考
你想要发展人际关系,就必须坚持换位思考。领导之所以能够领导大家,就是因为他了解每一个人的想法。作为一个新入职的人员,在把心思投放在工作之上的同时,要去想一想别人的需求是什么、考虑是什么,如果你不能换位思考,你就很难发展人际关系。
(五)坚持单位正常团体活动无特殊情况不请假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一方面非常渴望得到社会和团体这些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却从来不去参加大家庭组织的活动,即使参加了活动也无法融入到大家庭之中。我们称这些人是社会角色错位,一个人的时候孤独,一群人的时候更孤独。大家一定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团体活动,而且要能够放松自如地融入团体之中。
(六)坚持等距离交往
在机关里,要遇到谁就要能够和谁聊到一起。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没有就聊聊工作;对工作也不是很懂就做一个专注的聆听者,这就是等距离交往。千万不能整天只和与你气味相投的人黏在一起,既然你们都已经很熟悉很了解了,为什么不能尝试去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迈开扩大自己交际圈的第一步呢?
(七)坚持慎重评价、适度评价
有些人可能为了搞好与某人的关系,在某一场合不适当的给予称赞,而被称赞的人也很开心,这种做法就是成熟的吗?回答是:第一,这种称赞不是客观理性的;第二,这种称赞的场合未必合适。在有些情况下,这种称赞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的影响。你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之中,某种程度上你也就是在评价大家。
(八)坚持及时反馈
工作的进展、结果和遇到的困难,包括工作中自己的想法,等等,都要及时反馈,这样既让领导放心,同时也可以避免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周折和弯路。哪怕是别人对你进行了一个称赞,你都要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在机关之中发展人际关系,你就要不断地试图去连接别人,而及时的反馈便是连接别人的最好手段。
(九)坚持不因自己的工作给别人增添负担
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你若是连自己的工作都搞不好,给别人带来了各种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可想而知别人对你会抱有何种看法,你又怎么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坚持不搞特殊化、不搞优越化
无论你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只要你想真正融入集体之中,就不能搞特殊化、优越化,否则你就搞不好人际关系。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甘肃公务员考试|甘肃事业单位考试|三支一扶|一万名考试信息发布网站。
甘肃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样烂的体制该改革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