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呢,现在加了台式机想再加一块硬盘盘 。但是呢里边四个区都是40G 我想让你给我分大一点。分成两个最好

Access denied | www.bkjia.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bkjia.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e78a4-ua98).查看: 25589|回复: 25
给硬盘分区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硬盘的分区应该是一定要单独给系统分一个区的,然后一般的,都会再分几个区。给硬盘分区,除了方便管理,和整理磁盘碎片时较为方便外,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众所周知,硬盘越靠前的扇区的性能越好,稍懂点电脑的都会把应用程序和游戏放在第二个分区,影音放到第三分区。如果除了系统分区外,其它的只分一个区,那个超大分区的性能就是哪个先写入哪个占的位置靠前哪个的性能就相对较高?而如果除了系统分区外的还分几个区的意义则在于,框出几个大区域,间隔之后的分区性能就是另一个水平的,还是还得严格依照整个硬盘的扇区而非分区来分出性能差别?
我知道SSD可以解决一切,暂时只谈机械硬盘吧。
分区最主要还是方便管理吧。
特别像现在的WIN7,左侧直接列出盘符,可以很方便切换每个盘
分的越多空间利用率越低,我一般单硬盘只分两个区,一个OS一个ALL
你说的这个差异其实除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差异比较大意外,中间的差异其实不是很大
意义主要还是在于
1、减少碎片,方便整理
2、你ghost的时候也方便一点。
其他的根据个人喜好科学分配,一般不宜过多,3~5个之间就够啦
中了病毒格式化主分区,不分区那就杯具了。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weiliu86 发表于
分区多了,利用率就会低,管理起来更不方便。
经常看到很多多分区的人把同样东西装在不同的分区上,到处都 ...
对的说的没错,分区现阶段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方便系统恢复了,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的实质价值与意义了~~~~~
尤其是一块固态硬盘,一块2tb仓储机械硬盘,基本电脑就两个分区最划算
现在任何硬盘拿到手都分两个区,系统区(或作为预留的系统区)40G,剩下的就一个区。
机械盘其实用起来外圈和内圈的速度感觉并不像测试数据的差距那么大,所以也就随便了。
只分四个盘,反正,mbr也只支持四个主分区
系统盘,程序盘,缓冲盘,储存盘
分区的意义就是分区表的进步落后于硬盘的进步,不分区就用不足空间。
现在么,没啥意思了
其实这完全是看具体应用,如果要放大量不同类型的文件,而且数目众多,那么按照类别多分几个分区分别存储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当有一天你要搜索你想要的文件的时候,分区的文件越少,速度就越快。还有,出问题的时候,一个分区挂掉,其他分区还有可能幸存。
丢数据(误删啥的)时候找回方便一些,可以只找未使用空间。
不过我给我老头子装电脑的时候我拿电影和电视剧全部填满硬盘,我告诉他空间不够用就删电影删到够用为止,这样万一误删了找回快很多。
不过发现一年下来他只多用了几个G。。。。
机械硬盘来说3个是需要的,系统,游戏或者速度要求较高的,存储和备份。
ssd我会分俩,不觉得到c盘找游戏麻烦的一个也行。
我就3个区,一个系统,一个软件,剩下的仓库盘全部全盘只分1个区,仓库1+2+3+4+5...+N
Sirlion 发表于
只分四个盘,反正,mbr也只支持四个主分区
系统盘,程序盘,缓冲盘,储存盘
缓冲盘可以理解为临时分区么,比如下载的文档,然后再转移到存储盘,或者一些在线视频软件的Cache区?
slr 发表于
丢数据(误删啥的)时候找回方便一些,可以只找未使用空间。
不过我给我老头子装电脑的时候我拿电影和电 ...
我妈只多用了不到1个G,一清查,全都是缓存或临时文档……
mmx266 发表于
现在任何硬盘拿到手都分两个区,系统区(或作为预留的系统区)40G,剩下的就一个区。
机械盘其实用起来外圈 ...
如果看待Multiple OS?
分区是为方便管理,但现在我都不分区了
当然是方便管理,人可以认文件夹,但很多程序只认分区。
…系统 程序& &…游戏 绿色程序&&…电影 安装程序& &我一般这样分
多年的习惯了,系统盘分三个区:系统区、软件安装区、存储区,仓库盘就不分区了。
lvywb 发表于
分区最主要还是方便管理吧。
特别像现在的WIN7,左侧直接列出盘符,可以很方便切换每个盘
直接把目录搞在侧边行不
Powered by Discuz! X3.4我已经订了希捷1T硬盘 我是WIN7 64位系统 分几个区 每个区多少G啊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其实现在想想,一个硬盘还是分成两个区最好【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43,704贴子:
其实现在想想,一个硬盘还是分成两个区最好收藏
C盘20-50G,用来装系统和程序文件,其它的东西都放在D盘,建立几个不同的文件夹即可,比如游戏、音乐、影视、安装文件、驱动文件等等,这样要移动文件的时候速度比较快,如果分成很多个区,要把比较大的文件从一个分区转移到另一个分区是很麻烦的。
三块硬盘无压力,一块系统,俩块资源
同意,分区多了,对硬盘空间的利用率就会变低移动文件也麻烦。事实上,从盘我都只分一个区。
500G装系统 游戏 1T装软件和下载盘,每个盘都是两个区
1.5TB一个区
1T,40G系统,530G文件,360G游戏
搞不懂,那么大的硬盘用来干嘛~500G绰绰有余了。~
如果你分了4个区,每个区都剩余3g空间,这时你要下载一个10g的电影
像电影、软件安装程序这类单个比较大的文件,你不分一个区给他们,碎片整理时有你受的
为避免存储孤岛。。。我都是妥妥的一个系统盘,一个不是系统盘。。。
容量小的分2个区可以了。
1t三个区、30系统、100文件!其它全游戏跟电影
回复:10楼我在想啥时候5T的硬盘能出来啊
登录百度帐号一个想用知识改变世界的人。
Linux磁盘分区的详细步骤(图解linux分区命令使用方法)
磁盘是怎么分区的在文章后面会谈到,先谈一下Linux文件系统的简单操作。不过在阅读本文之前,我假定读者们对Linux的磁盘与文件系统以及目录树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操作文件系统
介绍操作文件系统的几个命令。
查看磁盘/目录树
一、df命令查看磁盘的分区和已经使用量
解释下输出的第一行中某些字段的含义:
代表磁盘的分区和内存中的某一个区域。
磁盘总共的容量
磁盘已经使用的容量
磁盘未使用的容量
该文件系统挂载在哪一个目录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的磁盘其实是分了四个区的,分别是/dev/sda1、/dev/sda2、/dev/sda3、/dev/sda4,这里不显示/dev/sda3的原因是因为我分区的时候把/dev/sda3挂载到来swap下。
另外的udev、tmps等是系统运行时,在内存划分的一部分区域。这部分区域被临时挂载到文件树下。
另外,df是读取整个文件系统中的superblock中的数据来输出的,所以速度很快。
df还有一些其他的命令参数,可以用man查看。
二、利用du命令查询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文件所占的容量
上图显示了Java工程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目录,左侧是占据的容量,右侧是具体的文件名/目录名。
三、dumpe2fs查看分区的具体使用情况
查看/dev/sda2这个分区,下面解释一下相关数据。
Filesystem volume nameFilesystem stateInode countBlock countBlock size
文件系统的别名,可以自己取名文件系统的状态,如果是clean则表示正常Inode的数量Block块的数量每一个Block块的大小,目前只有1KB,2KB,4KB的取值
关于连接文件
在windwos中,连接文件就相当于一个快捷方式,然而在Linux却没有这么简单。
一、文件是怎么被读取的
在Linux中,一个文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文件的权限和属性,另外一个是文件的具体内容,这两者分别存放在inode块和block块中。而每个block块都有一个索引号码,这个索引号码会被记录在inode里面。
一个文件可能会很大,所以需要多个block块来存放一个文件的所有内容。每个block的索引都会被记录在inode里面。同时,每个单一文件只允许有一个inode块。
所以读取一个文件的流程是这个样子的,先读取这个文件inode块里面存放的所有索引号码,然后按照号码去寻找对应的block块,最后读取block块里面的内容。
看起来很简单,对吧!
然而问题来啦,文件的inode是怎么被读取的??
答案是通过目录读取。Linux是一个目录树结构,所有的文件全部存放在目录下,想要读取一个文件,必先读取其目录。一个目录也是由inode和block块构成的,区别是目录的block块中存放的是该目录下所有文件的文件名和该文件的inode号码的映射。
举个例子:读取/bin/ln这个文件。
读取“/”目录,因为“/”是挂载点,所以可以知道挂载点的inode号码是2,
读取bin目录,通过“/”的inode找到“/”的block块,在这个block块里面查询看是否有“bin”这个文件名字,找到这个名字并返回这个名字对应的inode号码,也就是130817。
通过编号为130817的inode块来找到对应block块,并查询是否有ln这个文件名,找到这个名字并返回对应的inode号码,也就是130894。
在130894这个inode中,来查询所有保存了block索引的记录,并读取对应索引的block。完毕。
二、硬连接
铺垫了这么多,现在回归主题。
在Linux中,生成这个所谓的“快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硬连接,另外一种是软连接,先介绍硬连接。
举例说明:我现在要在“/root”目录下创建一个对“/bin/ln”的硬连接,连接名字是ln2。那么Linux它会这样做,它会在“/root”目录的block块中添加一条文件名和inode号码的映射,文件名自然是ln2,inode号码就是“/bin/ln”文件的inode号码。
在“/root”目录下生成了ln2的文件,如果双击它,就会执行“/bin/ln”文件。看看最前面的号码130894,两个都是一样的,表示ln和ln2都是连接到同一个inode号码。
还有一点就是,注意到输出数据中的2吗?就是在-rwxr-xr-x后面的,代表的是有多少个硬连接连接到了这个文件。
三、软连接
硬连接只是在目录的block块里面添加了一条额外的映射记录,并没有多占用额外的inode块和block块,但是软连接就不同了。
软连接是直接新建一个文件。由于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块和至少一个block块,所以新建一个软连接就至少会占用两个block块。其中inode的作用就不用说了,自然是用来记录属性权限和block索引的。但是软连接的block块作用是保存你要连接的文件的完整路径。
上图举例子:
注意区别,两个文件的inode号码不一样!!说明我们新建了一个文件。还有,你们看到了那个数字7吗,这个位置的值通常代表文件内容的大小,可是为什么是7呢?记得刚刚说的“软连接的block块是用来保存你要连接的文件的文件名”,“/bin/ln”正好7个字符,一个字符就是一个byte,所以文件内容是7个byte。(其他的区别读者们自己去体会)
四、软连接和硬连接的区别。
软连接会占用额外inode块和block块,而硬连接不会。(忽略block块恰好被沾满的情况)
如果我将“/bin/ln”这个文件删除,那么作为硬连接的“/root/ln2”还是可以正常工作,因为文件被存放在block块中,文件删除只不过是抹去了block上的数据。(这里的正常工作指的是还能够访问之前“/bin/ln”所占用的block块)
如果将“/bin/ln”删除,那么软连接“/root/ln3”将无法工作,它会显示找不到源文件。因为软连接保存的是路径,现在这个路径已经没有了。
PS:感觉这个连接我似乎没有讲清楚。有意见请提
磁盘的分区–命令fdisk
前面都是铺垫,后面才是具体的磁盘管理操作。但是磁盘的分区只是磁盘管理的一小部分。
本人只有一块磁盘,在Linux中分配的名字是/dev/sda,用之前的df可以查看。
看到没,上面的/dev/sda2、/dev/sda4等等,去掉那个数字就是你的磁盘设备名字。现在就要进入这个设备查看一下。
看图,上面说明了一切。
按照提示,你输入m就可以查询分区的所有命令,简单易懂。
有两个命令我得着重强调。。。。
此命令会使你的所有对磁盘的操作全部生效,如果不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此命令请慎用。退出磁盘分区程序,之前所有的操作都无效,当然前提是你没有用w。
输入p,看它告诉我什么信息:
原来我的磁盘分为四个区sda1、sda2、sda3、sda4
现在来删除一个分区试试,输入d:
输入d后,电脑要求你输入你想删除的区号,于是我输入了2。
再输入p查看一下:
卧槽,sda2没了。。。
破罐子破摔,全部删掉吧。。。删掉来重新添加,添加用n就行。。
看见没,让你输入新建区的起始扇区号码,和结束扇区号码,创建成功来,用p查看一下。
不玩了,按q退出。
我在Ubuntu安装时,预留了20G的磁盘空间没有进行分区,这次我取出2G用来重新做示范。
其中的sda5就是从空闲空间拿出来的2G。
在此处提醒下,输入p查询是不会将没有分区的磁盘空间显示出来的,你只有输入n,系统才会让你知道原来你还有空间未被分配。
这里我按了w来写入磁盘。写入的确是成功了,不过系统并没有重新区读取这个分区表,我是不想开机重启的,所以用这个命令去强制它读取吧。
将分好的磁盘格式化
选择一种文件格式将新建的分区初始化,是为了让Linux能够识别这个分区里面的文件。所谓的文件格式就是,磁盘的文件是按照怎样的一种形式组织起来,之前提到的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的,比如inode,block等,就是Linux的所能够识别的文件格式的一种。
格式化的命令 - mkfs
mkfs -t 文件格式 设备文件名
这里手贱,文件格式写成ext3了,应该用ext4的,得再重新格式化一次。。
PS:还有一个命令是mke2fs,自行man。
检查磁盘是否有问题
系统跑久了,磁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坏道,文件损坏之类的。。。(其实我也不太懂,抱歉)。
fsck命令是用来检验磁盘是否有问题的,相关参数自行man。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fsck命令可能会损坏文件系统,所以被fsck扫描的分区请不要被挂载。
挂载/卸载磁盘
一、挂载磁盘
这里我打算把sda5挂载到“mnt/sda5”这个目录,这个目录是不存在的,所以要创建。
挂载的命令是mount,命令有点复杂,自行man。
注意命令:mount &设备名称& &挂载的目录&
弄完了用df查看一下,看最后一行的/mnt/sda5,是不是成功了!
以下几点要注意:
挂载的目录必须为空,否则目录里面的数据会被隐藏,直到设备被卸载才会显现。
挂载的目录每次只能挂载一个设备。
同一个设备每次只能挂载到一个目录。
感觉太简单了。。。其实mount是比较复杂的,但用起来简单的原因是系统已经帮我们把许多东西都做好了,真实的过程是这样的:
挂载时,系统要知道设备是何种文件系统,是ext4还是其他的什么。
然而系统是不知道设备是什么文件系统系统的,所以它要测试设备是哪一种文件系统,看自己能不能支持,如果支持,则对设备进行挂载。
对于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Linux都会有一个驱动,它会利用这个驱动来测试文件系统的superblock,看能不能匹配。(几乎每个文件系统都会有superblock)
所以说有这个文件很重要:/proc/filesystems
这个文件记录leLinux所有已经加载的文件系统
还有一个:/lib/modules/$(uname -r) /kernel/fs/
这个文件夹下面所有的文件都对应着某一个文件系统的驱动。
二、卸载磁盘
很简单的:umount &设备名字/挂载点&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再次开机,就会发现之前已经挂载的磁盘必须手动再次挂载一次,不信可以用df命令查看一下。
为了开机自动挂载磁盘,只需要配置一下 /etc/fstab文件即可。
不同的Linux distribution的 fstab文件可能不一样,我的Ubuntu如上所示,需要在末尾添加一些配置才能开机挂载sda5,不过我得先解释下这6列的含义。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设备名称。磁盘号的UUID
分区类型.linux分区一般为ext4。
挂载参数。一般为defaults。常用参数如下:
auto:开机自动挂载。
default:按照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缺省值设置挂载定义。
noauto:开机不自动挂载。
nouser:只有超级用户可以挂载。
ro:按只读权限挂载。
rw: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user:任何用户都可以挂载。
磁盘备份。默认为0,表示不备份。
磁盘检查。默认为0,表示不检查。
关键是怎么查询UUID号码,看这个:
查找到后,添加如下配置:
这样就可以了。
PS:还有一些东西没写完,以后更新。。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ed 自我加密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