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检报业编辑岗位职责院的管理经济类岗位是干什么

中检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公司规模:
公司行业:
医药/生物工程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1幢414
查看公司地图
中检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检科院投资成立的混合制经济,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日中检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挂牌运营。“中检健康”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权威性健康检验与健康评价品牌。中检健康评价管理系统依循现代医学4P理论----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依托十一大平台技术:基因检测平台、测序平台、转录组分析平台、过敏原分析平台、营养与代谢分析平台、蛋白分析平台、细胞分析平台、尿检平台、便检平台、肠道微生物分析平台与致病(癌)病源检测平台。通过监测人体的基因、转录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有机酸、肠道微生物谱、致病(癌)病原、维生素、矿物质、细胞等分子和物质的生物信息,精确解读“个体内生态环境”,评估人体各种代谢途径和身体系统的机体功能和平衡状况,全面预警疾病和健康风险,科学系统的管理个人健康。公司网站_58_ http_58_//www.jk123.org/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检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今日举行_中国经济网DD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学校党委、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继续实施以强化“质量工程”、“1811”工程和“学风工程”建设为目标,实行工作责任制,认真、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成就
(一)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在各教研室、团委等部门规划的基础上,几易其稿而成。《规划》主要包括发展基础、规划内容和保障措施,其中发展基础包括学院概况、主要业绩和规划背景(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规划内容包括发展定位、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包括组织管理保障、管理制度保障、质量工程保障、资金管理保障和思想政治保障。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括招生规模(在校生稳定在1 550人,其中硕博研究生为200人、本科生为1 350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信息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学科专业建设。完成学科专业“58213”建设的基本目标,即5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3.科学研究管理。强化“1811”科学研究管理办法,包括科研立项、科研获奖、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
4.师资队伍建设。包括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其中专职教师由58人增为82人,45岁以下教师实现博士化目标(博士教师60%),有国外学习经历教师5人、博导教师增8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9人等。
(二)队伍建设较有成效
1.引进专业教师3人。其中: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生刘洋、东北林业大学博士毕业生马丽和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颖。
2.国外访问学者1人。宣琳琳博士作为教育部选派俄罗斯远东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为加强学科专业与科研合作奠定基础。
3.参加培训11人次。王曙光、蔡德发、李兰参加全国税务专硕教指委第三期师资培训会;李红星、刘萍、洪富艳、宣琳琳4位教师分别参加全国举办的MPA培训班;李兰、周丽俭、张小锋和苏常禄4位教师参加全国财政学教指委举办的师资培训班等。
4.制定教师业绩量化办法。根据《哈尔滨商业大学专业技术岗位业绩量化办法(试行)2014》和《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管理办法》(暂行)(哈商大2008.6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及发展需要,本着“兼顾任职时限、强化平台建设、优中选优”的原则,制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技术岗位教师业绩量化办法(试行)》,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三)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1.教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院学年度承担82门本科课程(不含重复课程)的授课任务,任课教师67人次,教学情况良好,无违纪问题。
2.制定2015年版培养方案。按校院要求,完成财政学、财政学(资产管理与评估)、税收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的审定工作,并完成48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与撰写任务。
3.积极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学院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提交有关“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论文22篇。
4.开展教学观摩与竞赛活动。本年度各教研室选派了邵延学、田立强、刘西涛、洪富艳、邓永辉、张小锋6位老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其中获张小锋学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第三名)。
5.重视教学监督与检查工作。学院7位督导对20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听课评议;在期中教检中,重点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师教学水平,其方式包括听课评课、督导总结、师生座谈和学生问卷等,并对学生的意见及要求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规范教学秩序、教学进度、评估教学质量、反馈教学信息,重点在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6.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包括:一是组织省教育厅等教改项目在研、结题与立项工作(12项),其中在研6项(王曙光、李红星、魏传立、郭荣丽、陈建梅、张小锋)、结项5项(孔微巍、孙延华、刘萍、刘西涛、邓永辉)、立项1项(刘西涛);二是做好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学3门省级精品课的升级改造工作;三是教学研究基地(黑龙江省经管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公共管理项目)建设,在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研究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7.实践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购置实践教学软件。在学校支持下升级了“福斯特税务教学实践平台软件”教学软件。
(2)组织“大创”等项工作。2015年结项15项,其中郭荣丽指导的“互联网+45°微笑饮吧”和陈淑君指导的“北方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调查研究”项目获“挑战杯”省级三等奖,王曙光和王京京指导的“哈尔滨高校学生疯狂抢购iphone的调查与思考”项目获学校“挑战杯”一等奖。2015年学院申报“大创”项目15项,中标11项,其中国家级1项(指导教师张小锋),校级10项(指导教师为谢淑萍、洪富艳、金菊、郭荣丽、王征宇、邵延学、孙延华、陈建梅、邓永辉、刘西涛)。
(3)毕业答辩与开题工作。完成2015届本科生毕业答辩与2016届本科生开题工作。其中毕业答辩工作,延续实行导师不署名、371人本科毕业生匿名答辩,其中财政学专业118人、财政学(税务)36人、财政学(资产管理与评估)41人、行政管理专业75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72人,5个专业分成12个答辩小组,在6月14日进行统一答辩,二次答辩在6月19日进行;开题工作:10-11月进行2016届毕业生论文题目拟题讨论、开题答辩工作。
(4)实习实践工作。11月名本科生进行了为期3周的经管实验中心实习;各专业分别召开了毕业实习动员会与毕业论文撰写说明会,并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座。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包括:12.01黑龙江省财政厅赵谦(公债经济);11.24她衣柜公司孙秉政(人力资源管理实务);11.24黑龙江心理咨询所赵丽波(就业心理分析);11.27黑龙江中再生公司李艳(职场工作注意事项)。
(5)英语演讲与朗读竞赛。2015年5月学院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初赛选拔活动,参赛学生有60多人,由学院魏传立、王炜、李陈亚任评委,其中5名学生进入校级复赛、决赛。学院荣获学校英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财政学13-1班顾涵玉获二等奖、劳保14-1班候继莹获三等奖、财资14-1班周佳琪和行管12-2班金鸽获优秀奖。
8.高度重视考风建设工作。为营造良好考风,树立好良的学风,学院提出了“正考风,正教风,正学风,守底线,尽职责,你我共同遵守!”考风特别提示。学院召开考试工作专题会议,对全院监考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对学校考务工作会议精神及监考人员的履职行为细密安排与落实,同时重申学校的《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做到了考前提示与要求、考中检查与巡考监督、考后警示与告知的三位一体的监考制度,为树立诚信学风与责任教风奠定基础。
9.毕业论文及试卷抽审工作。按着学校工作部署,我院积极开展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与试卷的自查工作,自查论文371本、自查试卷84本,学校抽查论文24本、试卷40份。在其自查与抽查中发现一些问题,如自查不细致、试题分析与试卷装订不规范、论文评语与成绩不符、论文选题重复等问题。学院将制定措施认真整改。
10.强化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我院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周、月报制度完善教学档案管理,认真组织日常教学安排。如在安排新学期开课计划、教师聘课任务、任课教师教材发放、安排课程命题与试卷检查、考试与考场安排、1-3年级学生选课、371名本科毕业生学历学位资格审核、毕业证发放、毕业生论文答辩等项工作。学院教学秘书刘西涛及全体辅导员为教学管理与秩序维护付出了辛苦与努力。
(四)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1.搭建学科发展智库平台。整合学院教学与科研力量,积极搭建“公共财政与公共管理智库”平台,为黑龙江省思路带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2.建设学科发展的数据库。以学院各学科为单位,将各学科所有教师科研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
3.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公共管理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调整通过省人社厅的检查和专家组评估,王曙光教授为公共管理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
4.积极推进校府部门合作。与哈尔滨市国家税务局共同举办第二届财税与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围绕“互联网+税收”的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5.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承办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财税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研讨会”。由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哈尔滨商业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和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省财政税务研究基地、黑龙江省财政科学研究具体承办。
会议由学校副校长张晓丹教授主持。与会者共76位,来自海峡两岸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杂志社和财税部门等39个单位,出席会议的有台湾中华财政学会理事长徐伟初教授、台湾逢甲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葳教授、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白景明研究员、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会长马海涛教授、国家税务专硕教指委副主任雷根强教授,台湾财政部国库署署长凌中嫄、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省财政厅副厅长施煊,《会计之友》杂志社总编笑雪和《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张洪斌等代表。我校党委书记曲振涛教授、校长辛宝忠教授和副校长张晓丹教授,院长王曙光等学院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5篇。本次会议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的一致好评。
(五)科研工作成果显著
1.课题研究。2015年立项课题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和其他课题6项。立项课题如下: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负责人刘西涛。
(2)黑龙江省支出型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负责人郭荣丽。
(3)黑龙江省新常态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负责人曲振涛、蔡德发。
(4)哈尔滨市小微企业税源培育政策研究,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项目,负责人曲振涛、王曙光。
(5)哈尔滨市反避税的案例剖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项目,负责人赵石岚、王曙光。
(6)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哈尔滨小城镇建设研究,哈尔滨科学技术局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负责人李秉坤。
(7)经济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增长的动因及潜在因素探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哈尔滨市政府),负责人谢淑萍。
(8)大连金州新区公共服务提供与体系建设研究,大连金州新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刘海涛。
2.发表论文。学院教师发表论文96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篇:王曙光、张小锋(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与建议,中国行政管理);CSSCI论文2篇:王曙光(税务研究)、李红星(研究生教育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王曙光(会计之友2)、宣琳琳(会计之友)、景宏军(地方财政研究)、苏兆斌(当代教育科学)。
数量上,由高到低:王曙光(10)、蔡德发(8)孔微巍(6)、李兰(6)、李秉坤(4)、李红星(4)、王
巍(4)、刘海涛(4)、周丽俭(3)、陈淑君(3)、陈建梅(3)、魏传立(3)、王炜(3)、景宏军(3)、苏常禄(3)、王征宇(3)、刘西涛(2.5)、苏兆斌(2.5)等。
3.出版著述。出版著述8部,其中专著5部、教材2部。包括:(1)陈淑君(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15.03中国财富出版社;(2)时丹丹(著):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2015.08中国财富出版社;(3)周正(著):电子商务平台竞争与规制,2015.08中国财富出版社;(4)王曙光、蔡德发(著):地方经济区发展激励政策研究,2015.10中国财富出版社;(5)王曙光(著):财政税收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10经济科学出版社;(6)王曙光(主编):财政学,2015.01科学出版社;(7)王曙光、张小锋(主编):企业税务管理,2015.0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8)王曙光、蔡德发、李兰(主编):海峡两岸财税理论与实践研究,2015.10中国财经出版社。
4.学术交流。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校外专家学术讲座。聘请校外5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如表1所示:
表1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聘请校外6名专家学术专题讲座基本情况表
单位及荣誉
Tsn Forrest Gingshan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吉林大学教授、长白山学者
面向正义的思考方式
中国劳动保障政策科学院研究院劳动保障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
劳动保障政策仿真实验研究
黑龙江省财政厅主任、博导
公债经济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人社厅总经济师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及改革走向
她衣柜公司总经理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问题研究
(2)学院教师学术讲座。学院教授及博士教师举办学术专题讲座12次。如表2所示:
表2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及博士教师学术专题讲座基本情况表
讲 座 题 目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研究
资产评估应用理论研究
东北三省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实施策略
做一个守纪律、有理性、有规划的大学生
“一带一路”与税收协定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副教授/博士
哈尔滨地下管线管理研究
副教授/博士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难点与突破
健康、健康保险与劳动力市场
(3)教师参加学术会议。2015年学院教师参加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23人次。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参会情况统计表(以时间为序)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财税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研讨会
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五届培养单位工作会议
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 2015 年年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分会场主持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年年会暨第26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
首届公共管理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
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
第四届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领导国际会议
分会场主持
全国第七届青年创新论坛
“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机制与政策研究”研讨会
经济研究所
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学术论坛
中国工业经济年会
第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届培养单位工作会
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实验教学研讨会
5.科研获奖。李兰主持的《松花江流域排污权交易研究》项目,2015年3月获第十六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编号16183)。
(六)研究生管理工作有序
1.研究生教学授课情况。本学年讲授研究生课程55门,任课教师为42人次,其中校内5人、校外2人(李冬、张晓峰),总计1550学时。具体包括:博士8门270学时;硕士(47门1280学时),包括学术型33门900学时,其中财政学7门210学时、行政管理12门340学时、社会保障13门350学时,专业型14门380学时(包括税务硕士7门190学时、资产评估硕士7门190学时)。
2.开展专硕评估工作。根据全国教指委2014年税务、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和5月19日学校评估论证会要求,学院实施迎评工作。设评估工作组,组长王曙光,副组长蔡德发、李秉坤,成员包括李兰、周丽俭、王炜,资产评估组长李秉坤,财政教研室配合;税务组长蔡德发,税务教研室配合。按要求资产评估专硕材料已在6月30日前网上提交,税务专硕材料在在7月15日前网上提交。目前在全国专硕评估中,我院的税务和资产评估两个专硕通过“合格”评估验收。
3.认定硕博导师资格。10月12日根据《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导师选聘管理办法》(哈商大[2015]84号)的要求,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经过认真评议、投票,确定学院硕士、博士导师任职和招生资格,并获学校评审委员会通过。结果如下:
(1)博导招生资格5人。2016年财政学专业博士生招生资格为曲振涛、王曙光;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招生资格为王志浩、王巍、孔微巍。
(2)硕导招生资格。分两类:
——学术型:财政学10人:曲振涛、王曙光、李兰、周丽俭、景宏军、周正、陈佩钢、赵谦、张鹏、李冬;行政管理25人:王曙光、蔡德发、金菊、李红星、刘萍、王炜、刘西涛、宣琳琳、洪富艳、孙延华、魏传立、时丹丹、于树彬、付林、刘吉昌、刘晓峰、孙晓红、赵炎、刘巍、韩国纲、王丽丽、曲冰、张晓峰、王德勇、李黎明;社会保障14人:孔微巍、李秉坤、陈淑君、陈建梅、邓永辉、郭荣丽、郑岩、蔡德发、王志浩、金代志、赵春江、刘小辉、赵志刚、田亮;劳动经济学4人:王志浩、王巍、孔微巍、谢淑萍。
——专硕型:税务专硕7人:王曙光、李兰、蔡德发、王义平、梁平、李洪军、鲍志轶;资产评估专硕8人:李秉坤、周丽俭、王克强、刘海涛、李冬、张毅国、蔡树龙、常虹。
4.规范研究生日常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包括以下13个方面:
(1)研究生复试工作。按照研究生学院统一部署,我院制定了《2015级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于3月17-30日对2015年进入复试考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复试工作。本年度录取硕士研究生48人,其中财政学2人、资产评估2人、税务1人、社会保障18人、行政管理25人。
(2)进行论文开题工作。主要包括四类情况:一是3月18日(0608)社会保障13人,其中2人为重大修改,委员包括陈淑君、李秉坤、孔微巍、陈建梅和金代志,秘书刘西涛;二是3月24日(0608)行政管理23人,3人为重大修改,委员包括刘萍、王曙光、李红星、金菊和洪富艳,秘书王炜;三是3月24日(0616)财政学9人,2人为重大修改,委员包括李兰、蔡德发、宋英华、景宏军和金瑛,秘书刘丽;四是6月16日(0608)开题11人,2014级资产评估4人、税务3人、行政管理3人(补)、社会保障1人(补),委员包括王曙光、蔡德发、李秉坤、李兰、周丽俭、刘萍、陈淑君、王炜、陈建梅,秘书刘西涛。
(3)研究生中检工作。4月12日学院制定《关于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的相关安排》,22日学院深入当天有课班级抽查教师授课、学生出勤情况,对检查缺席同学和研究生学院通报同学给予院内通报批评,取消参加三好学生等各项评优事项;延续学生评议方式进行授课质量监控,将“教检质量监控调研问卷”发给学生,以不记名打分方式进行打分。从结果看,各位任课教师平均分均超过90%,达到优秀标准。
(4)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主要包括三类:一是6月9日(0616)财政学类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学生包括2012级财政学8人、2013级资产评估专硕2人、税务专硕3人,委员包括田国双、康宇虹、李国义、蔡德发和李兰,秘书王威;二是6月9日(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19人论文答辩,委员包括王吉恒、张晓峰、王曙光、付林和刘萍,秘书王炜;三是6月9日(级社会保障14人论文答辩,委员包括唐魁玉、王金华、孔微巍、陈淑君和李秉坤,秘书刘西涛。答辩后集中开会,通报需要重点修改的同学,并由王曙光教授讲解了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与要求等内容。
(5)优秀硕士毕业生推荐。按照学校要求,6月11日学院根据综合测评选定4名硕士优秀毕业生,包括12级财政学杜宏颖(92.5)、13级税务专硕倪男男(89.0)、12级行政管理郭宇多(88.0)和12级行政管理王靖宇(87.8)。
(6)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评审。根据学校安排与要求,6月20日学院对研究生自主创新科研18个项目申报进行初审,经评审获得11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每项经费1.5万元),包括财政学博士张小锋(导师曲振涛)、财政学硕士生代汝云(导师蔡德发);一般项目4项(每项经费1.0万元),包括劳动经济学博士生路春艳(导师王巍)、行政管理硕士生王婷婷(导师刘萍)、行政管理硕士生关昊然(导师刘吉昌)、社会保障硕士生李茜瑞(导师陈建梅);扶持项目5项(每项经费0.2万元),包括劳动经济学博士生符建华(导师王志浩)、社会保障硕士生王岩(导师陈淑君)、行政管理硕士生黄业震(导师刘西涛)、行政管理硕士生刘念南(导师李红星)、社会保障硕士生李南竹(导师孔微巍)。
(7)修订各专业经典书目。结合本学期新生入学情况和近2年各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8月27日及时修订了财政学、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必读经典书目。
(8)进行国家奖学金评审。9月18日学院按照量化考核打分办法,评出2015年获得国家奖学金4名人选,包括代汝云(税务专硕)、刘妍杉(社会保障)、王李存(财政学)、曹轶昕(行政管理)。
(9)编审硕士研究生文集。9月30日学院开展“公共财政与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其中蔡德发教授进行了学术论文专题讲座。本届论坛共收到硕士研究生投稿61篇,精选30篇优秀学术论文经硕士生导师修改、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后,编辑《公共财政与管理研究2015》一书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0)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检。10月27日学院分别对财政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论文进行了中期检查,其中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为王曙光、蔡德发、刘萍、李红星、金菊,需要预答辩同学吴雨樨、刘丽英、姚玥、黄新宇;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为李秉坤、孔微巍、陈淑君、金代志、陈建梅,需要预答辩同学李鹏程、闫乙木;财政学专业委员为李兰、蔡德发、宋英华、景宏军、金瑛,需要预答辩同学于诗淼、黄海、牛一帆。12月1日对税务专硕(3人)和资产评估专硕(4人)论文中检,委员为王曙光、李秉坤、周丽俭、蔡德发、李兰,并要求论文与案例、实际工作衔接。
(11)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按照研究生学院相关要求,10月19-30日学院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工作,包括听评课、深入班级抽查、召开座谈会情况、学生评课情况等内容。总体看,学生出勤情况良好;学生为每位授课教师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教师、学生进行反馈及整改。本学年主要测评级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专业的14门课,其中有12门课程平均分数超过95分、1门在95以下、1门低于90分。
(12)研究生导师双选工作。10月30日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双选会议,并严格执行导师专业及人数标准。双选结果:博导曲振涛、王曙光、王志浩和孔微巍;财政学硕导曲振涛和陈佩钢;社会保障硕导孔微巍、李秉坤、陈淑君、王志浩、金代志、赵春江、陈建梅、刘小辉、赵志刚、蔡德发、郭荣丽、邓永辉、郑岩和田亮;行政管理硕导王曙光、李秉坤、蔡德发、于树彬、李红星、金菊、刘萍、王炜、刘西涛、宣琳琳、洪富艳、孙延华、时丹丹、魏传立、王德勇、李黎明和赵谦;税务专硕李兰;资产评估专硕李秉坤、李冬和周丽俭。
(13)学业奖学金评选工作。12月3日学院本着公平、公开、透明、及时原则,根据学生学业奖学金自报情况进行审核与评定。其中2015级博士生:二等学业奖学金1人(蒙启红)、三等2人(廉永生、宁虹超);硕士生:一等奖学金1人(郭明阳)、二等6人(王彤月妍、郭怀杰、魏嘉、程睿、郎贵申、王敢平)、三等12人(章力丹、李俊荟、孙婷、王秋霞、王圆圆、李志鹏、林文明、肖东起、杨亚平、杨丹莹、李韵、李紫洋)。评选标准:①财政学专业与专硕视为一个口径——财政学类;②按照申报学生比例分配各项奖学金名额。
2014级博士生:二等学业奖学金1人(符建华)、三等学业奖学金1人(张小锋);硕士生:一等奖学金3人(徐迎春、黄业震、王鑫)、二等8人(代汝云、孙秀、张丹丹、王婷婷、关昊然、曹艺、刘爽、闫珅)、三等15人(李金耀、刘迪、程坤、刘念南、刘佳奇、孙晨宸、罗慧慧、王岩、王浩宇、索肖凤、郑雨佳、于同莲、魏红颜、樊迪、张磊)。评选标准:①财政学专业与专硕视为一个专业口径——财政学类,同时参考财政学或专硕不同专业的奖学金划分比例;②按照申报学生比例分配各项奖学金名额。
(七)学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学院学生工作围绕校院工作要点,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工作;以开展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大力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贯彻落实了校园学风和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
1.思想建设方面求真务实、稳中求进。我院长期以来坚持把政治理论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深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趋向,以学生所关心的热切问题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1)组织干部主题培训。3月初分别举办“心的交流”、“家的温暖”和“那些年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干部培训会。
(2)开展系列团日活动。5月4月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了以“四进四信”、“温故红色记忆,传承爱国主义”等为主题的一系列团日活动。
(3)政治理论知识培训。4月18日和21日分别举办了“十八大”精神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理论知识培训。
(4)积极开展有益活动。6月中旬开展一系列以“感恩、诚信、励志、奉献”为主题的活动,包括座谈会、签名会、征文等;9月5日举办“牢记艰辛创国之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活动。
2.学风建设方面加强力度、崇尚学风。学风是学生学习、读书、做人的风气,优良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院极其重视学风建设,建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业考察机制、学业预警机制等,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主要包括:
(1)开展榜样力量交流培训。5月13日身边人的榜样力量交流培训,通过先进学生干部工作者交流沟通,明确每位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6月和12月初在期末考试前,各年级辅导员对所属各年级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对新生签署诚信承诺书,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迎新及新生教育系列活动。8月下旬开展“新起点,新梦想”主题团日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8月30日新生安全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校规校纪、行为准则;9-11月由学院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等对新生进行专业导论讲座;9月15日进行新生班干见面会,对新上任的各班干进行培训;9月22日召开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大会;10月31日学院新生学生手册考试;11月5日金菊书记为新生做了题为“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的讲座。
3.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活动主要包括:4月4日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揭牌授旗仪式;4月5日组织为赵一曼烈士扫墓、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活动;4月11日组织参观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活动;4月19日参加学校体育节活动;4月29日参加校体育节暨环校爱校越野赛等活动;4月30日开展第三届“五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5月1日开展索菲亚教堂能力素质培训实践活动;5月2日组织志愿者在中央大街西五道街进行交通协管志愿服务活动;5月13日开展共青团五·四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5月19日召开学院第八届田径运动会;5月26日承办学校“与健康同行,与心灵相约”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景剧大赛;6月7—8日毓秀志愿服务队组成高考服务小组;9月8日举办“拥抱商大·梦想起航”哈尔滨商业大学第三届新生节;9月10日参加学校第四十一届阳光体育运动会;9月22日举行学院迎新晚会;10月12日参加学校“铭记历史 唱响青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新生合唱大赛;12月4日开展以“宪法进校园”为主题的宣讲会。此外,全年毓秀志愿服务队每周到敬老院、福利院进行志愿服务。
(2)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学院通过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和参加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主要包括:4月3日开展2014级班级、个人朗诵比赛;6月2日开展学院英语演讲比赛活动;9月25日学院开展新生英语朗读比赛活动;10月13日组织“创青春”社团同学到工大听取创新、创业讲座,11月12日与大一、大二学生参与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宣讲会;12月5日在全院范围内通过网络竞赛等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
4.组织建设方面加强自建、提高效率。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建设。如严格标准与要求,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预备党员工作;为提高同学的政治觉悟,学院分党校于日至5月15日、10月17日至11月3日开展为期15天、70余课时的第十期党课学习和为期16天、70余课时的第十一期党课学习活动。
5.开展助学工作,帮助特殊同学。学院积极做好勤工助学工作,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数据,确保每一位家庭有困难的学子得到帮助。如本年度为26名新生办理绿色通道,并根据贫困生家庭情况分等级给予国家助学金,其中一等特困学生49人、二等比较困难98人、三等相对困难246人,并汇总42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料。
6.学生工作集体及个人获得的荣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工作集体荣誉。学院获学校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20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班团支部获学校五四红旗示范团支部称号;学院《少年志·中国梦》,获“聆听经典,品位书香”哈尔滨商业大学名家名作朗诵会二等奖;学院获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学院女子篮球队获得学校“院系杯”女篮第一名;学院获学校2015级新生军训阅兵式先进连队标兵、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先进集体称号;学院获校运动会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学生女子团体总分第3名、学生男女团体总分第5名、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学院获学校体育节暨环校爱校越野赛第5名、拔河比赛第3名、集体跳绳比赛第3名、轮滑个人第1名及第7名、团体总分第3名等;学院获学校冰雪运动会团体总分第2名等。
(2)学生个人获得荣誉。郭琦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二等奖,徐天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黄莉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付雪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获“挑战杯”校赛奖励8项,其中一等奖1项(李欣)、二等奖1项(冯澜)、三等奖4项(李佩瑶、张启东、杜杰、王慧)、优秀奖2项(廖梦醒、邹艳玲);黄莉获学校百度校园营销创意大赛季军及个人优秀成员称号;田玉弘、刘晓熹获学校共青团“五·四”表彰大会“双十佳大学生”,金荐琦、侯梦依获“创业就业十大标兵”,刘晓熹、李亚伟、马月娇获“社会实践十大标兵”,白博获“自立自强十大标兵”称号;王嘉磊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等。
二、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引进高水平教师较少,个别教师授课质量有待提升;国际合作化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个别教师重教学轻科研,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较少;日常行政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还有疏漏等。
2.改进措施。主要包括:采取院内培养和校外引进办法,加大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树立与强化“质量工程”意识,提升国际合作化办学能力及教育教学质量;采取思想、行政、经济等手段,提升对教学研究型的重视与行为;加强教研、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实施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团队建设,争取高层次、高水平的课题、论文等研究成果;研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我们有决心在2016年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坚持务实和创新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友情链接/LIN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检院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