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户享受低保的原因要给60岁的老年保吗

您的位置: >
农村志愿者参与精准助老服务的探索
农村志愿者参与精准助老服务的探索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志愿者为村里的独居老人整理房间
■ 本报记者 皮磊
2月24日,北京市延庆区民政局召开了延庆&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推进会,希望将农村爱心力量参与农村地区精准助老服务的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从而逐步改善农村困境老人的生活状况。
延庆区民政局副局长王玉玲表示,要想解决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难题,必须依靠根植于农村的力量,政府部门则应该顺势而为,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帮助。
&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志愿者队伍更了解农村,了解身边的老人需要什么,和老人沟通起来也不会存在障碍。今后,区民政局和慈善协会要进一步为他们提供支持,让他们实现组织化,让他们有荣誉感,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社会组织。&王玉玲强调。
培育农村志愿服务力量
景而沟村是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北京市区大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目前,全村共有121人,有近一半人在城里打工,现在村里能见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地处山区,老人们的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且由于子女大多在外,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关注。而这,也是延庆山区所有老人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延庆山区面积占72.8%,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占全区空巢老人的73%,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经济收入少、生活照料难、精神慰藉少、不离家不离土观念浓厚等问题。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王玉玲告诉记者,经过长期调研,民政局了解到,由于农村地区相对闭塞,单纯依靠政府为老人购买社会服务不具有可持续性她说:&社会专业力量因为成本太高不愿到农村地区,农村老人则因为不熟悉也不愿意接受服务,大多成为了一锤子买卖。养老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难题,必须依靠根植于农村的力量,他们要有为老人服务的爱心,要能和老人融洽相处,要理解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为老人提供长期的帮扶和关爱。&
日,延庆&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在延庆区大庄科乡启动试点。由延庆区慈善协会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交通和通讯补贴以及志愿服务工具、志愿者服装等费用,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内最急需帮助的高龄、空巢、特困孤寡残疾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助老服务。
目前,&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已在大庄科乡、旧县镇、千家店镇和八达岭镇相继启动,刘斌堡乡、沈家营镇、张山营镇、康庄镇也正在筹备启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之后,延庆区决定在今年将&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在全区进行推广,重点培育、扶持农村爱心力量参与农村地区助老服务新模式。
提供精准助老服务
高稳容是大庄科思语爱心服务队的队长,她的队伍共有145名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是乡村家庭妇女,她们主要为大庄科乡的老人们提供助老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及时沟通,大庄科思语爱心服务队除有&队长&一职,还设置了几名&片长&,方便队伍的组织管理。
&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为老人干什么。&高稳容告诉记者,志愿者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浓厚乡情&就是志愿服务的&源泉&。除了洗衣、理发、打扫屋子等常规性的志愿服务之外,志愿者还根据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从老人的需求出发,开展不同的服务。比如,由于一些老人在山里栽种果树,但由于行动不便,造成无法及时采摘。志愿者们会组织人手,帮助老人收山货、卖山货。在之前的6&29风雹、7&20特大暴雨中,志愿者们还发挥了应急转移安置的作用,及时转移安置老人、清理水道、修葺危房。
在延庆区民政部门看来,&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实现了几个精准:定位精准、对象精准、服务精准、培育精准。&目前全区共有9000多名空巢老人,但由于现阶段我们的力量不够,因此我们优先选择了高龄、特困以及重残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王玉玲表示,解决好农村地区的养老助老问题,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定位精准、对象精准。
在精准识别服务对象方面,志愿者们也有自己的方式。旧县镇缙慈志愿服务队队长王连月告诉记者,他们服务的都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人。在摸排统计需要服务的老人时,旧县镇要求老人必须来自低保、五保、低收入这样的困难家庭。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老人平常有没有子女或者是亲人照顾。
为了保证服务对象的准确性,王连月还对初步摸排上来的82户老人逐一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老人家中的困难情况和生活状态。其中,有4户老人因为身边有子女或者是亲人照顾,暂时不能享受到志愿者的服务,最近有两户老人因为子女外出打工,又被纳入到了志愿服务的对象里。
逐步向专业社会组织转变
&目前,延庆区共有四个乡镇开展了&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另外有四个乡镇正在筹备当中,今年我们争取要覆盖全区一半以上的乡镇。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其他乡镇开展这样的服务。当然,政府部门不能强行推出自己的政策或者命令,而是要和群众的愿望达成一致,我们必须顺应农村的需求。&
王玉玲谈道,根据农村老人的需求、志愿者的需求以及项目发展要求,民政局和慈善协会将有目的、分阶段地为志愿服务提供精准的支持和引导。&这些从农村内部成长起来的志愿服务力量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老人的具体需求,但是还不成体系和规模。今后,我们会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实现组织化、专业化。&
为加强志愿服务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延庆区民政局联合慈善协会,除跟随志愿者入户服务外,还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志愿服务微信交流群。在志愿助老服务开展一段时间后,民政部门会邀请市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志愿者为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农村志愿助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先进的经验做法。
据记者了解,在这些农村志愿服务队伍中,四五十岁的成员占了大多数,其中也有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一位志愿者今年已经69岁。因此,如何让这种从农村内部成长起来的志愿服务力量和助老模式规范有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民政部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首先强调奉献精神,但光有热情还不行。&王玉玲告诉记者,在组建起助老志愿服务队后,延庆区民政局和慈善协会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时刻关注和引领。&下一步,延庆区民政局和慈善协会将根据志愿者的需求,提供菜单式的培训,逐步把农村的志愿服务力量培育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为农村老人提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服务。&
本周捐赠排行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摘 &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养儿防老”、“老有所养”成为农村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伴随着子女生活负担的加大,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出碎片化、统筹层次低、养老待遇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农村居民养老成为扶贫帮困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农村养老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提出针对精准扶贫动因下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中国论文网 /3/view-7205027.htm  关键词:精准扶贫;养老保险;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05 &DOI:10.3969/j.issn.16.02.13   2014年底,我国尚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而农村养老保险是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帮助解决农村居民摆脱贫困最好的保障工具。因此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作为、密切配合,做到应扶尽扶、应扶尽保,推进贫困户及贫困人员参保工作。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当前的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各省市就开始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在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导致了各省市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层次不齐,碎片化严重。1998年后,我国叫停了各地有关本地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自此我国对于农村养老保障的工作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随后在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大力发展获得成效的同时,我国从2009年9月开始全面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地纷纷响应并逐步开展,经过三年的普及,2012年我国 “新农保”成功地覆盖全国。201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不仅仅是养老改革这么简单,而是打破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缩小城乡贫困差距的重要一步。   截至2014年末,如表1所示,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了8.423亿左右,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01亿占比逾60%,较2009年的2.35亿增长逾两倍,60岁以下参保人数为35366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70.6%,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同时,如图1所示,因为新农保的普及,2012年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大幅上升,同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出现稳步回升的局面,这都体现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力度逐年上升。养老保险改革实施六年以来,农村养老保障力度大幅增加,政策的效果逐年显现对于农村的扶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实现了资源向贫困地区的转移与分配,但农村居民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严峻形势   1.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养老保险扶贫帮困力度需加大。我国贫困状况依然严峻,全国有12万多个贫困村,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长期困扰贫困群众的几个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增收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助推扶贫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各级职责不清、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也存在违规现象。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平台尚未建立,支持、引导、监管等政策也不够健全。因此各级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加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扶贫帮困力度。   2.老龄化趋势严峻,农村养老基金承压   我国早在1999年进入老年社会,当前老龄化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如下图2和表2可知,在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养老金领取人员超过2亿人。按照这一增长趋势,在10年后的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0年将达到4亿人。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凸显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障力度较低   统筹层次低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个重要缺陷。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的层次比较低,主要由省级统筹或市县两级统筹。由于统筹的级次低,导致了以下问题:一是基金使用混乱;二是使用效率低下;三是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同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由表3可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年支出21754.7亿,领取人数为8593.4万人,平均每人每月领取2109.63元;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支出1571.2亿元,领取人数14741.7万人,平均每月领取88.82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力度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23.75倍。   (二)农村养老保险碎片化严重   统筹层次低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个重要缺陷,各地区之间无法横向调剂,各自为政,加剧了中国社保碎片化程度,碎片化制度导致社保制度不公平,社保制度不公平致使社保成为近年来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居民养老保障方面我国也是跟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采取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由区域到整体不断横向和纵向拓展,这就不可避免的在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的同时,带来了一些弊端。以参保主题来细致划分,我国逐渐形成了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几大主体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些养老体制因为筹资方式、管理模式、制度形式、发放条件不同造成保障无法横向调剂,久而久之成为相互独立、碎片化、僵化保障模式,导致我国各种养老体制的养老替代率差距较大。同时,由于不同养老体制规定计发的男女年龄条件各不相同,使得基金的累计、居民的缴费年限和享受养老金的年线各有差异,最终形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碎片化”的局面。
  (三)养老资金保值增值困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在2009年至2014年的六年里,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出现连年贬值的状况。如下图3所示,我国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常年徘徊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下。   因为我国农村养老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养老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管理方式风格迥异,从而导致了我国各地归集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较为混乱的尴尬局面。当前,我国相关养老服务部门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结构僵化,养老资金主要是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产品,缺乏对其他高收益品种的配置;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能力低导致只能缩小投资渠道,同时养老金的地方政府风险隔离不当导致养老金出现“空账”现象。   (四)社会共济性较差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资金的筹集采用的是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的筹集机制,由于个人和集体筹资能力较低,政府筹资能力有限,导致我国养老资金的总体统筹层次较低。近年出现了有些地区养老资金收不抵支的状况。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河北、黑龙江、宁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出现了地区赤字的情况。   由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受惠人群较大,年老人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导致了养老资金需求较大,但是由于当前面临庞大的农村养老资金的缺口导致财政扶助支出有限。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筹资方式更是杯水车薪,再加上城镇养老保险是采取自愿缴纳,导致农民参保缴费欲望较低,从而导致个人层面筹集的资金并不充足。由于保险的本质就是社会的共济与风险的共担,养老资金筹措渠道的限制导致了保险共济功能出现漏洞,大大削弱了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一度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养老制度夙愿落空。   三、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借鉴   如表4所示,美国养老保障采取的是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以强制实行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兜底制度,其构成主要包括老年养老金、遗属养老金和伤残养老金三个部分,这种强制执行的养老制度使得美国农民获得了较为牢靠的养老保障方式。同时美国还兼具私营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两个主要是农民自愿参加,以此来补充公共养老保险的不足,使得农村养老保障更加全面。当前三位一体的养老体系全部覆盖在美国全部人口中占比16%的农村人口,并且凡年满65岁的老人,缴满10年养老保险费,便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对于我国的借鉴方面主要是我国应该强制设立类似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共济体制,同时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补充保障模式。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较早,卑斯麦时期就有养老保障制度的萌芽。当前德国农村养老制度两大主线,主要是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和私人养老保险制度两位一体。其中,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公务员养老保险、农场主养老保险以及独立从业者养老保险,而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体系提供补充养老保障,针对农民的保障还专门设立了农场主养老保险。综合保障效果非常好,全部覆盖占比24%的农村人口,最低投保年限一般为15年,每提前一月领取养老金降低0.2%[2]。对于我国的借鉴方面,主要是我国也需要在农村的补充养老方面建立一个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保障,提高农村的养老保障层次。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多层次的联合保障。主要有国民年金制度、农业者年金制度、国民年金基金、共济年金。其中国民年金制度类似我国社会保障保险,也是强制施行,而作为补充保障的方面有自愿参加的农业者年金制度,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年金水平,而国民年金基金主要是消除农业劳动者以及自营业者与企业雇员和公务员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如果农民感觉保障不充足还可以参加农业协同组织的共济年金保障计划[3]。日本的农民养老保障跟我国发展状况吻合。对于我国的借鉴方面,主要是我国需要在消除农业劳动者、自营业主及雇员和公务员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上下功夫,推出类似于国民年金基金的保障计划,同时也需要培育和鼓励公益组织和协会提供其他的多元化保障措施。   四、基于精准扶贫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立法强制农民参保机制   政府应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强制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固定的兜底保障模式,然后鼓励和资助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一些针对农村居民自愿选择的商业养老保险或者鼓励私人养老机构提供一些类似企业年金的私人养老保险产品,建立起国家推行的强制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补促进机制。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参保农民财政补贴力度,鼓励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保。加大高龄农民的参保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二)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实行分账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部署力量,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起来分账管理的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方式。将分散的养老资金统筹起来,合理进行各地养老资金的统一划拨,使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同时,切实做到加大对于贫困地区的进行补贴,引导养老资金跨区域合理配置,减小贫富差距。   (三)建立财政城乡养老保险累积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现收现付制的筹集方式、部分基金累计方式和完全基金累计模式。我国主要采取第二种部分基金累计方式,采用的是“名义账户统账结合”,这种方式主要特点是企业和城镇居民交纳的养老金一部分是计入全国社会统筹账户,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只记载缴费状况,同时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由政府统一管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的层次较低,按照现行制度,每年需要多少农村社会养老资金,政府财政就每年拨付多少,并没有进行积累,这种制度会导致政府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老龄化社会,需要加大养老资金的支付。因此,当前有必要建立财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累积制度,通过科学的精算,预测各地将来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需求量,政府每年按照一定的标准预留资金、积累资金,通过财政累积制度来达到未来防范风险的目标。另外,还需要拓宽养老资金的筹措渠道,积极寻求社会福利部门进行资助,加大合作引入博彩资金。同时,积极应对未来养老资金的支付压力,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让养老资金不断汇聚,不断积累,造福于民。   (四)实行多层次保障,精准帮贫扶困   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体制下,我国应该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保障互助机制,加快建立旨在削弱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厚此薄彼弊端的养老保障计划。同时在精准扶贫方面,还应该按照农民的具体经济情况,制定月缴金额,针对较为贫困的地区实行差别化缴纳比例,但在养老金提供方面需要一视同仁,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养老水平,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在较为富裕的地区可以加大养老资金的缴纳力度,此外还可以寻求国家转移支付方面的政策偏移,提高养老资金的充足率。   (五)加快养老金入市,注意风险防控   加大养老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当前,各地也在纷纷试点,如201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分批划转。同时法律也进行了必要的规制,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至此,养老金入市进入全面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时代。提高养老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引进相关的风险管理人才,进行细致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秦莉.美国人何以养老―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与可持续研究[J].特区经济,2010(9).   [2]郑春荣.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J].德国研究,2002(4).   [3]陈桂华.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中国社会报,2006(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罗田把孝老敬老纳入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林永迪、汪乐、尹定贤)3月11日春光明媚,罗田县三里畈镇乌石冲村七组67岁的胡芳老人怡然自得坐在儿子新建的楼房前边晒太阳边喝茶,开心幸福写在脸上。
  得知笔者的来意,胡芳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就是省委书记李鸿忠和省委秘书长傅德辉去年12月3日晚上来我村入户暗访时问候的第一个老人,现在,我已从那个破旧的危房中,搬到了儿子新建的楼房里了。咱们县委书记亲自过问了我的养老问题,县人社局工作队捐款将我的住房装修得很漂亮,让我住得安心舒服,镇、村干部也对我嘘寒问暖,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村老人的关心啊!”
  村党支部书记陈双平激动的说:“省委李书记一行夜访我村,他特别关心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我们干部群众都很感动。”随后,县委书记汪柏坤与县委办主任胡朝晖迅速带领县人社局长余勇和镇党委书记陈建来到该村,就村里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座谈,要求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要把孝老敬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结对入户宣讲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让孝德文化深入人心,形成风尚。让村民知晓孝德不仅仅是老有所养,还要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 & & &县领导还亲自为村五保老年人集中供养点选址。春节前,省民政厅处长刘建国和县民政局局长张军一行来乌石冲村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省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万密斋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组织专家来免费为50岁以上的村民体检,还向一些重病贫困户捐了款。随后,县人社局工作队还捐款将省委李书记一行暗访的该村七组的另一位老人陈德生的住房装修得ㄈ灰恍拢换顾透么辶硗饬轿焕先说轿浜好夥炎隽耸质酢
  当笔者一行来到乌石冲村七组时,正在楼房前面建便民商店的40多岁的陈志文与他的70多岁的母亲方桃花,燃放起了长长的鞭炮欢迎我们。老人激动的说:“如今我们全村的后辈对老人都好,在吃喝上对老人好,在言语上对老人好,我们过得也好开心。你们干部对我们农村老人看得重!后辈当然也会看重我们!”
  走进三里畈镇最边远夏家铺村,村党支部书记熊传书告诉笔者:“去年底以来,县委领导及县委办驻村干部多次走村串户宣传孝德文化;润物无声,在县领导的感召下,我们村组干部和党员也常入G入户关怀老人的生活,把孝老敬老作为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儿媳的重要条件。如今全村3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不仅在吃、穿、住等物质生活有较大的改观,在精神上能常常听到到后辈们温馨的问候和陪伴。”
  走进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结对的贫困户熊细梦家,熊细梦82岁的老母亲雷秋艳说:“汪书记真贴心真细心,又是帮我家担保养羊贷款,又是给我带米和油,还叫细梦对我要行孝道,要在吃喝上对我好,有空常陪我说说话。让我安度晚年。如今家人待我真好啊!出差总要给我带好吃的好穿的。”
  据了解,罗田县60岁以上的老人有9.24万人,其中农村有7.83万人、占84.68%。为了使孝老敬老新风在全县进一步开花结果,日,罗田县委召开了全县党政干部大会,在传达在罗田召开的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振兴发展推进会精神同时,介绍了省委书记李鸿忠与省委秘书长傅德辉夜访农家,关心农村老人养老等基层民生问题的感人事迹。县委书记汪柏坤说:“省委李书记、省委傅秘书长细致入微的关注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幸福问题,李书记说,村里一方面要加大对独住老人的关爱和帮扶,另外要教育和督促子女履行好赡养、照顾老人的义务,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李书记与老人促膝谈心,他的亲民爱民情怀让我震撼。我们各级干部要将农村老人赡养和幸福安度晚年问题解决好,要一点雨一点湿抓落实。”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上,汪柏坤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和党员要把孝老敬老、让农村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幸福生活,作为入户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对入户向农家晚辈大力宣讲养老孝老义务,要求各乡镇村要舍得把最好的地盘拿出来建老年人娱乐活动场所以及独住老人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县党建和宣传工作会上,汪柏坤提出,县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孝德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内容,他说,对孝德太差的人不宜重用;他还要求宣传文化部门要把该县河铺镇孝德文化品牌以及乌石冲村孝德文明新风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全县演出;同时要求宣传部门要把孝老敬老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十星级农户”以及“十佳儿媳”评选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
  如今,由于县委书记汪柏坤、县长詹红运等县“四大家”领导带头示范,全县、乡镇、村各级干部和党员纷纷深入到自己驻点的精准扶贫村和“三万”活动村所包农户宣讲孝老敬老义务和方法;发动农家晚辈纷纷把农村老人物质富足、常坐谈交流或打电话联系与老人谈话谈心、来保障老人精神不寂寞作为孝老敬老的主要内容正在该县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2015年以来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全县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迅速,一些空巢老人均认为这是解决他们寂寞的好去处。一些农村老人异口同声地说,后辈们的孝心孝行越来越好,他们安度晚年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作者:林永迪、汪乐、尹定贤&&编辑:余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户联保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