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出工伤右手食指疼掉了,又接上了,短了0.6毫米像我这样的情况在保险公司做伤残鉴定能平上伤残吗

已解决问题
像我这样的应该能拿到多少赔偿,右手食指锯断,现在接上啦,可是接上也没用
请问像我这样的应该能拿到多少赔偿,右手食指锯断,现在接上啦,可是接上也没用,血管和筋没接起来,就是没知觉,
浏览次数:59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你是工伤还是其他人身损害?建议先去做个伤残鉴定,赔偿的范围为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如有)、伙食费等。如果还有疑惑,电话或微信联系(电话号码可加,你好,是工伤吗?建议先认定工伤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具体可以来电咨询
如果你的情况属于工伤,应该已经构成十级伤残,赔偿金额要根据你的工资水平及其他情况才能确定
建议做一个伤残鉴定,需要做伤残鉴定确定能赔偿多少钱
建议你做伤残鉴定。
你好,如果如果是工伤的话,大概能拿到8-10万元的赔偿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右手食指少了一节,伤残鉴定能定几级_百度知道
右手食指少了一节,伤残鉴定能定几级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右手食指少了一节,伤残鉴定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为十级伤残的。2、《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楼主,祝早日康复!你速度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批准后申请停工留薪期!《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可以评上七级伤残,以此类推。你这个应该是十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如果本人提出辞职或合同终止:公司要给你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这两个分别也是本人工资*9个月!合同正常到期你将无法得到这两个赔偿,切记!
本人工资是指: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考核工资、各项补贴和奖金的全部工资,而不仅仅指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既工资是工伤职工出工伤前十二月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考核工资、各项补贴和奖金的全部报酬加起来除以十二。切记!(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可以拨打:12333进行咨询的。老板还应承担你的医疗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工伤后遗症的治疗费等等祝好运,望采纳(这是楼主对我最大的感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构成十级伤残。
七级伤残左右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伤残鉴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右手食指掉了一节没接上工伤鉴定十级能赔偿多少_百度知道
右手食指掉了一节没接上工伤鉴定十级能赔偿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如经劳动能力鉴定为10级伤残的,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5.工伤赔偿:(1)如果继续在单位工作,不辞职的话,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级工伤为7个月本人工资。(2)如果选择辞职不干了的话,在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的金额由工伤职工所在地制定,地区不同,赔偿额度也不同,可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劳动仲裁调解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客户服务
通城百科已收录1个词条,已获0位网友点推荐
通城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资源条件&1.1历史沿革&&&& 通城县名源于通城镇,简称隽。“通城”名源向无确说。一说通城地处三省六县通衢,东可达南昌,南可通长沙,北可抵武昌,西连岳阳,四面通城,故而得名;一说取意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 通城县域内,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居住。周为楚地,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下隽县,武帝时属长沙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下隽隶之。三国时属吴,为周瑜封邑。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改隶巴陵郡。南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下隽县为上隽县,设锡山市(今隽水镇)。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废上隽县,分立乐化县、下隽县,隶属上隽郡。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乐化、下隽并入蒲圻县,属荆州江夏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蒲圻南境置唐年县(今通城、崇阳境),隶属鄂州。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改锡山市为镇,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为通城镇。五代杨行密(公元902-903年),改唐年县为宗阳县,南唐又改宗阳县为唐年县。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为崇阳县,属鄂州。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崇阳县南上隽、乐化、天宝3乡置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通城并入崇阳县。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恢复通城县,隶属武昌郡,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属江汉道。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通城解放后,属湖北省大冶专员公署 。1952年秋后属孝感专员公署。1958年11月,通城、崇阳合县。1960年1月属武汉市。1960年12月,恢复通城县,仍属孝感专员公署。1965年8月属咸宁专员公署,今属咸宁市。&&1.2行政区划&&&& 2007年,通城县辖2乡9镇,即大坪乡、四庄乡、麦市镇、塘湖镇、关刀镇、隽水镇、五里镇、北港镇、石南镇、沙堆镇、马港镇,共有167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1914个村民小组,4个国营林场。&&1.3人口资源&&&& 2007年末,通城县总人口47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391022人,非农业人口86026人;男性248372人,占52.1%;女性228676人,占47.9%;县城隽水镇常住人口100433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87088人;乡村劳动力174438人,其中:男劳动力95477人,女劳动力78961人;人口密度为42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5.92‰;人口平均寿命73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通城县总人口的5.8%。&&1.4自然地理&&&&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县境东南界江西省修水县,南连湖南省平江县,西与西北毗邻湖南省岳阳县、临湘市,北与东北相邻本省崇阳县。地跨东径113°36′-114°4′,北纬29°2′-29°24′。东西最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40.5公里,总面积1129.29平方公里。&&&& 县境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属幕阜山脉,构成面积483.9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区,海拔均在250米以上,最高点为黄龙山只角楼,海拔1528.3米。丘陵区面积519.7平方公里,其中南部高丘陵区近300平方公里,海拔150-300米;北部低丘陵区200余平方公里,海拔90-150米。散处丘陵之间和溪河两侧的平畈区仅125.69平方公里。海拔最低点在四庄乡小井村北,为78米。&&&& 通城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年平均气温15.5℃(山区)至16.7℃(城区)。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7℃,低于鄂南诸县,最高气温为39.7℃。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1℃,高于鄂南诸县,最低气温为-15.2℃。无霜期年均258天,最长为291天,最短为232天。&&& 全年日照可照时数4425.9小时,年均实照时数1500小时(山区)至1800小时(城区),实照时数最多2101.5小时。夏至日照时数最多可达14小时以上,冬至日照时数仅10小时。&&&& 年均降雨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山区)。降雨时间集中在3--8月,尤以4-7月降雨最多。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等。&1.5土地资源&&&& 至2007年底,土地总面积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0.61%。其中农用地93597.62公顷,包括耕地287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5.38%,耕地中:水田22880.5公顷、旱地4341.6公顷、菜地1537.9公顷;园地2481.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9%,园地中:果园399.86公顷、桑园5.28公顷、茶园2062.9公顷、其它园地13.61公顷;林地5455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1%,林地中:林地44456.88公顷、灌木林24.48公顷、疏林地7241.1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790.41公顷、迹地10.24公顷、苗圃34.61公顷;其它农用地7833.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22%,其它农用地中畜禽饲养地10.62公顷、农村道路471.78公顷、坑塘水面1709.26公顷、养殖水面43.2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072公顷、田坎4526.28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7362.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5%,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913.78公顷、交通用地353.9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094.87公顷。&1.6矿产资源&&&& 通城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分布在全县境内70余处,是我国中部地区稀有金属、稀土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部分矿种储量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已探明储量和确定地理分布的矿种有10多种,即金属矿:钒、铌钽矿,其中铌钽矿属稀有黑色金属,储量约17362吨,为全省之冠;非金属矿:独居石、石煤、长石、石英、云母、高岭土、石灰石、花岗石,其中独居石储量约34000吨,居全国之首。&1.7水利资源通城境内有港、溪135条,河床多粗沙结构。各溪流分别汇于隽水河、菖蒲港、铁柱港、沙堆河四大水系后而注入陆水。全县有中小型水库73座,其中:中型水库有云溪、百丈潭、东冲、左港、阁壁、龙潭等6座,蓄水能力9356万m3;小㈠型水库15座,蓄水能力3212万m3;小㈡型水库52座,蓄水能力1400万m3;有塘堰11278处,蓄水能力4782万m3;总蓄水能力18750万m3。各中型水库合计总干长4.5km,干渠长145.9km,构成云阁龙、左港、东冲、百丈潭四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0.6万亩。&通城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各季节大气降水不均,产生径流量变化较大,常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0.3472亿m3。因无过境客水,地下水随地表水变化而变化,不稳定,一般平均产水模数为20—30万m3/km2·年,资源量为2.3728亿m3。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2451kw,近期可开发利用量约40910kw,占理论储藏量的78%。截止2007年,已建成以百丈潭、云溪、黄龙三条水系梯级电站为骨干的小水电站62座,装机92台,容量2.51万kw,占近期可开发利用量的61.7%,占理论储藏量的48.3%,多年平均发电量7200万千瓦时,发展成为以自发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县。&&1.8主要物产&&&& 通城物产极为丰富,素有“走遍天下,好不过黄龙山下”之誉。&&&& 农作物&& 粮食作物有水稻、水麦、玉米、大豆、蚕碗豆、绿豆、红豆、红薯、土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田藕、荸荠、蔬菜等;特产作物有茶叶、药材、果树等。&&&& 水产资源&& 鱼类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一些广适性和山溪性鱼类,分属四目八科三十四种。其中:鲁科二十六种、鲶科一种、鳅科三种、鳢科一种、合鳃科一种、鲡科一种、鳍科一种。如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团头鲂、三角鳊、长春鳊、鲫鱼、鲶鱼、黄鳝、乌鱼、赤眼鳟、黄尾、密鲴、细鳞斜合鲴等。还有弹虾、米虾、田螺、蚌壳、甲鱼、乌鱼、螃蟹等,这些水生动物资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共有24科283种,其中以松、杉、楠竹、茶、油茶为主要树种;草本植物中,可供药用的就有70各;水生植物资源有藕、芡实、荸荠、菖蒲、水生莲、蒿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8种:花榈木、刺楸、桢楠、樟树、鹅掌楸、厚朴、粗榧、紫荆木等;省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凹叶厚朴、檫木、青钱柳、杨梅、青檀、厚边木犀、山拐枣、南紫薇等。&&&&& 动物资源&& 家养禽畜以猪为主,次为牛、羊、兔、鸡、鸭、鹅等,其中通城生猪“两头乌”是著名的华中良种猪,是湖北省保种提纯的猪种,野生动物有7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金猫、小天鹅、苍鹰、白鹇、勺鸡、草号鸟、红角号鸟、雕号鸟、虎纹蛙等;省级保护动物有:花面狸、狗獾、猪獾、食蟹犭蒙、豹猫、小麂、华南兔、大白鹭、白鹭、灰胸竹鸡、董鸡、珠颈斑九鸟 、翠金鹃、蓝翡翠、家燕、金腰燕、八哥、松鸦、灰喜鹊、白颈鸦、画眉、红嘴相思鸟、寿带、杜鹃、玉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棘腹蛙、泽蛙、黑斑蛙、双团棘胸蛙、湖北金钱蛙、棘胸蛙等。&&1.9风景名胜&&&& 通城山水秀丽,天然浑朴;历史悠久,人文蔚起,留传许多珍贵的遗产。&&&& 旅游景点县内共有八个旅游风景区,和其它风景点可组成八条旅游线,即隽水镇—秀水公园一东山阁—李自成墓—锡山一日游;麦市镇—尧家林古文化遗址—总寺园—只角楼一黄龙寺—天岳关—黄龙度假山庄—凤凰池三日游;花墩桥红军集结地、谈判旧址、纪念碑—横岭隧洞一药姑水库一割耳坡纪念碑一花果源水库—白云寺—三仙坛一药园、茶园、竹园—药姑避暑山庄三日游;八燕渡槽—渡江春—尚书墓—黄袍森林公园—湘鄂赣边区苏维埃旧址—白水岩—万亩三木药材公园一丁仙洞一华罗寨三日游;百丈潭四级电站一百丈潭避暑山庄—杨泗庙水库—“小八达岭”一九岭抗日战场遗址—平江二日游;关刀桥—云溪水库水上游乐场一日游;四庄乡—鹿角山龙潭水库游乐场一日游;)隽水镇—大溪水上“不夜城”—大溪洞二日游。八条旅游线可分别延伸,一条至江西修水、九江上庐山;一条过平江、岳阳楼上宜昌三峡;一条出崇阳金沙、咸宁温泉或通山九宫山。&&&&& 省级森林公园锡山旅游风景区&& 位于县城南,距县城仅1.5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最高点海拔471米,夏季温度比城区低3℃,有“东挹黄龙幕阜之奇,西连衡岳洞庭之胜”的美誉, 被古人誉为“小匡庐”。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曾在此趺坐、炼丹,修建了九宫庙。今日锡山,有李自成墓、木鱼湖游览区、聪明泉游览区、瑞庆峰游览区、森林动植物保护区等20处游览景点。通城方志局编有《锡山》一书。&&&&& 黄龙山旅游区&& 黄龙山地跨湘、鄂、赣三省。最高海拔1528.3米,宛如一道天然画屏,障护于通城东南、修水之西、平江之东。以三国吴黄龙元年“黄龙改于武昌”而得名。又号称天岳,超然五岳之一。黄龙山既是佛教黄龙宗的发源地,又是道教的第二十五洞天。素以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缥渺迷蒙的奇幻云海,绚丽多姿的奇花异草,喷珠溅玉的流泉飞瀑而被儒、释、道名人所咏颂。且气候独特,夏季日温差与县城在8℃之间。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二季之交,两景并存。北有冰凌积雪,南有杜鹃盛开。“恫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为天然避暑胜地。现有只角楼、天岳关和凤凰翅等三大浏览区。主要景点有黄龙林海、犀牛望月、神龟驮经、石龟问松、玉女抛梭、金鲤朝天、刘磐幕、试剑石、鸣水瀑、凤凰池、姑嫂潭、桃花洞等40余处。主峰只角楼形似一角耸立,通体为石,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度重视黄龙山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投资400多万元,硬化麦黄(麦市镇——黄龙山)公路22公里。中心景区饮水工程已全面竣工。照明用电进行了全面改造,高压到场、低压到户。移动、联通、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全面贯通。林业、国税、地税、教育、交通、电力等部门共投资2000万元,建成三星级度假别墅8栋、餐厅1栋,日接待能力达到200人。2006年7月,县委、县政府已组建了黄龙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和黄龙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黄龙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工作。&&&& 药姑山旅游风景区&& 药姑山古名龙窖山,是我国瑶族的发祥地。动、植物物种丰饶,被李明珍称为“江南天然药库”。相传,李氏姐妹在此山采药医人,广积功德,被渡成仙,故名药姑山。山峦层迭,绵亘起伏,沟谷纵横,苍林如海。唐时建起三仙坛、白云寺。现有向天狮、白虎咀、凤形山、独烛峰、白云港、洞屋沟、麒麟山、凤凰埂、倒挂金钟、寒婆寨、丫髻山、猫儿洗脸、老龙潭、五马奔槽、雷公岩瀑布、桂竹源等自然景观。有石板屋、穴居洞、梯田等瑶族先民遗存。药姑山还是湘鄂边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江渭清、钟期光等同志在此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现在的药姑山以该山区天然动植物为基础,建立了动植物保护区,重修了白云寺、三仙坛,建设了一个千亩竹园,一个千亩云雾茶园,一个五千亩人工药园。&&&& 尧家林龙山文化遗址&& 麦市镇陈段村尧家林,面积20余万平方米。1980年4月武汉大学历史系、咸宁地区博物馆试掘,开5×5米挖方4个,获石器200余件,复元陶器70余件。石器有斧、石奔 锄、刀、凿、钻、镞等,陶器有鼎、鬲、盘、簋、豆、纺轮等,均属湖北龙山文化。200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三关&& 五代十国后期,通城地属南唐,境西、南与后周交界。西建有雁门关,在北港镇雁门村,界湖南岳阳;保定关,在石溪乡寺前村,界湖南岳阳;南建有天岳关,在黄龙林场,界湖南平江,关门上“天岳关”三字为清代举人李元度所书(李元度为曾国藩同窗好友)。南唐保大十四年(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后周南面行营都统领兼中书令王逵率部从岳州攻南唐,绕过雁门关、保定关,奇袭地形最险的天岳关,歼南唐守军3000余人。三关在咸丰年间重修,均较完整。雁门关在1995年7月洪水中损坏,村民袁金娥捐资万元修复。天岳关在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古桥—灵官桥&& 原名招贤桥,位于马港镇灵官桥村,距县城约15公里。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宋景定年(公元1260年)由黄庭坚八世孙黄子贤建。桥型美观,宛如弯月。历740余年,仍结构牢固,保存完整,是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珍品。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虹桥(又名渡江春)&& 位于塘湖镇南虹桥村,距县城约15公里。该桥为五孔石拱桥,清咸丰七年建。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寿辉统军元帅府印&&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政权铜印,外园内方,直径13厘米,厚1.1厘米,通高9厘米,重1.5公斤。印面四角阳刻云纹,印文篆刻“统军元帅府印”,印背手柄两侧阴刻两行楷书,右为“统军元帅府印”,左为“中书礼部治平四年&&& 月&&& 日给”。日在四庄乡上坪村麻鸭窝出土。徐寿辉农民政权铜印在全国已发现3方,唯此印最大、最完整。&&&& 通城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马港桥背屋&& 1926年7月,中共党员赵世当从广州农讲所返乡,组织县内党员17人,在马港桥背屋成立了中共通城支部委员会。&&&& 通城县苏维埃驻地—黄家祠堂&& 在黄袍乡荻田村。1931年2月,在此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30人,正式选举产生“通城县苏维埃”。此后,黄家祠堂遂成为县苏维埃驻地,一直到1936年。1990年作为革命烈士纪念馆,被县委组织部定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楠竹沟红军医院&& 1932年,红16军、独立师联合成立的红军医院由柳树沟迁至药姑山大港冲楠竹沟。1933年迁走。1989年,县委、县政府在红军医院旧址建起纪念碑,并部分恢复了当年医院的原貌。&&&& 白水岩革命烈士纪念碑&& 是县委、县政府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保卫、建设黄袍山苏区而牺牲的红军烈士,于1981年修建。白水岩在黄袍乡,自然景观—白水岩百丈瀑布十分壮观,与烈士纪念碑相映生辉。&&&& 李自成墓&& 位于九宫山麓。《明史》及旧志均载:李自成“以衮冕之礼葬于山下”。民国15年(1926年),郭沫若率军北伐,到此凭吊。1959年,县人民委员会在原址重修其墓,阴刻郭沫若亲笔所题:“李自成墓”4字,墓东侧刻郭沫若所撰墓志,西侧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题词。全墓用块石砌成,雄伟挺拔。&&& 天岳关抗日将士阵亡纪念亭(无名英雄墓)&& 位于黄龙山天岳关西侧。是国民革命军92师为纪念该部队在鲁南、鄂南抗战阵亡的将士,于1939年2月至10月修建的。整个陵墓区占地500亩,由仪门、墓道、永久亭、主墓、英雄泉、墓群组成,全部用条石构筑。主墓前方有高2米,宽5米的石碑墙,主墓碑上有原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题写的“气壮山河”,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和九十九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浩气长存”、“人类之光”等题词。1988年,为纪念抗战爆发50周年,通城县全面修缮了该墓。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7月18日的新闻联播中播放介绍了该墓。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历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通城县自古称“文化昌明之邑”,钟灵毓秀,代有才人出。&&&& 著名历史人物有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宋代丙辰科第二名状元杨起莘,户部尚书方琳,靖康难中死节的兵部尚书、镇夷将军方琼;元代以药两剂治愈仁宗太后沉疴而不受封赏,显示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名医吴昌祚;明代永乐年间绣衣御使刘仕昌,嘉靖时御倭有功的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舒大猷,天启中破倭靖海的温洲司理吴应鹏;清代乾隆时名噪汉口的名伶李三槐,太平军旅师胡衡茂,同治凉州镇总兵李祥德,镇守台湾的振威将军李胜才,光绪年间受命勘定中缅边界的永昌知府赵纪瑞;民国初年的国立湖北武昌商业专科学校教务长、杨献珍的老师葛宗楚;北伐时在武昌策划兵变迎接北伐军而阵亡的徐守谦,建立第一个中共通城支部、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长江局、武汉市委秘书的赵世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红三师副师长吴国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红16军挺进大队长黄云岸,为革命贡献了3子1女的“红军母亲”黄菊妈;抗日战争时期在安徽省阵亡的新四军团长胡金龙,被日军杀害的新四军鄂南独立5团政委黄全德,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残杀的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鄂南特委组织部长刘青,“七七事变”中阵亡于北平的29军大刀队长李廷臣,“八百壮士”中著名的护旗“四壮士”之一吴祖德;解放战争时期荣记特等功、任山东解放区惠民县县长的吴先金。&&&& 解放后更是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人物、模范人物。杰出的代表有原北京空军副参谋长、少将徐水香(已故),中共十一大代表、咸宁地委副书记余新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杨望莲、任秀云、谢仙桃,全国优秀检察长葛国平,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彭年香、曾繁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千斤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情报网长孔晓,誉满湘鄂赣边的骨科医生李存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献身的一等功臣、战斗英雄黎贤良, 对通城经济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黎珊玉、吴石平、黎泗保(已故)、潘协保,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金凌应。&&&&& 方&& 琼(),字益庵,北宋末梓木里(今通城塘湖镇)新庄人,父方琳,进士及第,官至户部尚书。琼系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中举,元佑六年(109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丁忧返里。七年(1125)金人入侵,东路由燕京面下,过黄河进犯汴京。方琼奉诏勤王,官授镇夷将军,与同乡徐福募义勇,共赴国难。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京都危急,方琼率军奋勇御金,壮烈牺牲。&&&& 舒大猷(?-?)字锡崖,明代中叶甫田里(今麦田畈)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历任江西安仁县教谕、四川江油县知县、眉州知州、南京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四川龙安府知府、广东韶州知府、广东分巡海南道兼提学兵备道副使、浙江右参政佥事、淮阳海防兵部河道、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浙江布政司右政使等职。大猷任事勤勉、政绩突出,在江浙任职期间抗倭功劳尤其显著。后经两京部院、省抚按荐举(共达42次),奉旨升正三品、食禄从二品。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大猷回乡省亲,见县政暴戾,民不聊生,乃据实向抚台控告,并举荐义庵治县。义庵到县后,施行惠政5条:“铲除奸佞,减轻赋役,赈济饥荒,节省公费,抚恤乡里。”百姓称颂不绝。义庵离任,大猷著《条陈惠政记》。大猷著有《平海纪略》、《历任拙录》、《清心亭稿》、《诸儒粹义策学》等书。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主修《通城县志》及《舒氏家谱》。&&&& 赵世当(),字宜兴 ,通城县马港镇桥背屋人。1925年在湖北省立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回乡,组织青年成立读书团,吸收黄云岸 等4人入党,年底创建中国共产党通城县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7月建立通城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委员会。8月国民革命军进入通城后,主持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通城县党部。赵世当先后担任中国国民党通城县执行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共通城县委书记。协助建立工会、农会等组织,组织人民开展“三杀”、“两抗”、“两减”、“一反”斗争。1927年6月组织农民自卫队1000余人击溃夏斗寅窜踞通城的残部。1928年春任中共蒲圻县委书记,组织领导鄂南铁路工人运动。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29年5月任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书记。1930年赵世当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期间,与徐张氏(中共地下党员)结为假夫妻,经营合兴隆杂货铺(省委秘密机关),负责中共长江局及省、市文件印刷,兼管工人运动。11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危害于湖北武汉市。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骨迁葬于汉阳扁担山红色战士公墓,并竖碑纪念。&&&&& 吴国珍(),号孝煌,庚陂畈王家坊人。少丧父,家有薄产,上过私塾。性豪放,喜射猎,对乡里豪强,深恶痛绝。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八月,国民革命军攻克通城,国珍投奔叶挺独立团,不久任排长,参加南昌起义后,在汕头被俘,编入国民党军李宗仁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春节,由岳阳逃归,在家务农。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与赵琪、向德等建立药姑山地区第一支农民赤卫队,吴国珍任队长。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任湘北游击大队大队长,同年任红军独立第二师第八团团长。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吴国珍升任红三师副师长。夏历八月十五日,率红军夜袭汀泗桥时阵亡。&&&&& 黄全德(),又名黄溪,通城县荻田擂鼓坪人。1929年参加革命,与刘永康等开创黄袍山根据地,次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1年任黄袍山苏维埃主席,1933年任中共崇阳县委书记,1935年回黄袍苏区工作,次年任湘、鄂边少共书记,年先后任中共鄂南特委宣传部长及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咸宁中心县委、鄂南党代表团组织部长。1941年4月,任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书记兼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政委。同年7月在战斗中不幸被俘。黄全德被俘后,日军用铁丝穿着他的锁骨,解至汉口宪兵总部,投入水牢,受尽酷刑。全德坚贞不屈,并带领同志冲越狱门,日军恼羞成怒,将全德投入警犬房,壮烈牺牲。&&&&& 葛宗楚(),麦市井堂屋人,信奉佛教,故自号痴佛。宗楚入武昌经心书院学习时,成绩优异,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保荐,留学日本商业学校。留日期间,加入同盟会,与宋教仁、龚村榕等交往甚密,后一同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民国五年,宗楚任教育部编修,随改任国立湖北武昌商业专科学校教务长,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任校长。其学生大多投身革命事业或在学术上取得显著成就,如原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军阀割据,教育经费奇窘,宗楚多次奔走财、教两厅,维持学校教职员生活。湖北督军兼省长王占元克扣军饷,引起武昌兵变,宗楚与武汉知名人士左阶平等在汉口报纸上具名声讨王占元,遭王通缉,逃往上海。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返回武汉,任武汉日报编辑。不久,转任湖北财政厅稽核股长兼湖北财政所讲习所教员。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宗楚回县。次年县城沦陷,日酋诱以高官、重金。宗楚入山更深,撰文表白:“达不凌人,穷不投敌,此我中华民族之本色也!”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宗楚在天门观创立初级中学,使失学青少年得以继续学习。&&&&& 黄菊喜 (),人称黄菊妈,黄袍山夜珠埚人。出生在黄袍山油冲汪家,幼丧父,随母就食于石下黄家,改姓黄。12岁到夜珠埚吴立成家当童养媳,婚后,育3男2女。长子不满10岁,丈夫因贫病去逝,黄菊妈被迫携儿带女,以乞讨为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红十六军来到夜珠埚。黄菊妈第一个动员儿子吴朝义参加红军。不久,朝义牺牲,黄菊妈又动员次子朝炳、三子朝福和女儿凤桂、满桂参加红军。黄菊妈儿女相继在战斗中牺牲,可她的革命信念始终毫不动摇。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红军撤离黄袍山,黄菊妈常被国民党军队、县保安队、土豪劣绅捉去拷问、坐牢、陪刑,多次死而复苏。后来黄菊妈只好背井离乡,在湘鄂边境的林海中过原始人的生活,历十余年。1949年通城解放,黄菊妈回乡,虽年过六十,仍积极投入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期间,积极动员孙儿参军,并将打草鞋收入的一万元(旧人民币)捐献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农业合作化后,年逾古稀,还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她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朱德、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黎贤良(),左港人。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升任某部一营三连三排排长。1979年,黎贤良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3月3日,率三排战士抢先强渡奇穷河,连续打掉敌人火力点3个,杀敌6名。9日晨,攻打迷万山,他指挥全排突破两道封锁线,摧毁5个火力点。当进入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在离敌七、八米时,右手中弹,隐卧在离敌堑壕5米处。这时,八班长跟上,他命其卧在自己身后。自己用左手向敌堑壕投进3枚手榴弹,在投掷第4枚时,左手被打断。敌人投来一枚手榴弹,他立即用负伤的右手抓起扔回;敌人又投来一枚,他再扔了过去;正要扔回第三枚时,一颗苏制手雷在他身边爆炸。几乎同时,手中的手榴弹也爆炸了。贤良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授“战斗英雄”称号,并授他生前带领的排为“黎贤良英雄排”。&1.11& 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 湖北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起义在通城爆发&&&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春荒,粮价飞涨,官方无赈,且杀害灾民葛德山,激起众怒。黄袍山刘立简邀集灾民聚义,举方九五为大无帅,谭定中、夏继刚、罗基仁等为军师、提督。黄龙山何连进闻讯,也约同五流段、鲤港等处农民举义,飞柬东乡富豪到何葛段开会通过“议谷条款”:一、豁免农民所欠租谷、债款,停止加派浮收;二、不得抬高粮价,不得将粮贩运外地;三、速开义仓、官仓以积谷、抚谷以赈济灾民。其时,掌管官仓与义仓的富户葛贵昌拒不到会,且进城搬兵镇压,致议谷不成。何连进即率众攻进井堂屋葛贵昌家,开仓散粮。并拦截了葛贵昌父子,绑赴陈段斩首示众。同时,金毓田、刘普济、金子利等也组织清水塘、塘湖、阁壁一带灾民砸开燕家段、南栎山、瑶泉等处官仓。嗣后,义军齐集麦市,于2月23日晚攻破县城。起义震动鄂南,崇阳陈北斗、嘉鱼熊开宗、梁一举闻风响应,并率部至通城会合,义军人数一时达5000余人,转战鄂赣边区。在清军胡林翼部、江忠源、江忠济部的镇压下,刘立简、方九五等29名首领被捕杀,陈北斗等12名首领阵亡,何连进、金毓田、刘普济等率余部投奔太平军,被委为旅帅、司马之职。此次起义被称为湖北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起义。&&&& 罗荣桓领导建立中共第一个县级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 日,罗荣桓、王武扬、叶重开等率领通城、崇阳两县农军智取通城县城,率先点燃秋收起义的烽火。暴动成功后,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暴动实行民选革命政府”的要求,于21日召开全县各区农协代表会,成立“通城县劳农政府 ”,选举产生政府主席朱春山,副主席黄子端、谭梓生,秘书汪玉棠。这届政府是中共政权建设史上的第一个县级政府,意义重大。9月& 4日,罗荣桓率军政人员500余人前往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1991年,通城县与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介绍这段历史的3集电视连续剧《元帅从这里起步---罗荣桓在通城》。&&&& 湘鄂赣边红十六军取得通城战斗胜利,粉碎第一次“围剿”&&& 1930年12月,国民党以五六个师的兵力对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红16军乘敌部署尚未就绪之际,主动出击,于12月8日一举攻克通城,歼灭敌新编第10师第1旅之花秋实团和地主武装挨户团一部,俘敌1500余人,缴获步枪1347支、机关枪9挺、手枪30多支、子弹50箱。打破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本次战斗的胜利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 红16师麦市突围&&&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6月15日,红十六师和湘江鄂赣党政机关要通城县麦市遭汤恩伯部包围。次日晚,师长徐彦刚率46团为中路,省委书记傅秋涛率省委机关人员及特务团殿后,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副参谋长郭子明、省委组织部长刘玉堂带47团为右路,师政委方步舟、副师长魏平和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率48团为左路,成扇形渡河突围。中路及左路突破包围后,向崇阳大沙坪挺进。省级机关人员、特务团及右路军与敌激战数小时,冲出包围圈,从云溪撤至平江,特务团政委和部分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此次突围是我军成功战例之一。&&&& 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在通城牺牲&&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11月,红16师在崇阳、通城交界的老虎洞与国民党军33师激战。战斗中,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身负重伤,转移到通城县大溪洞青岭红军医院,抢救无效牺牲。&&&& 国共合作通城谈判&&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7-8月,中共湘鄂赣省委西北特委书记江渭清先后3次在横岭、通城县城、武汉行营分别与武汉行营中将代表、通城县当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谈判,达成“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通电全国,一致抗日”的协议。成立了“西北特委驻通城办事处”(后改为“新四军通城通讯处”),营救了123名“政治犯”,并在尖山铺、花墩桥集结了分散在药姑山、黄袍山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100余人,扩军300余人,于10月开赴平江嘉义编为湘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第三大队,次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1支队1团3营。&&&& 通城籍军人构成淞沪抗日“八百壮士”主体&& 国共合作谈判成功后,1937年8月,被“西北特委驻通城办事处”营救出狱的反内战“政治犯”石美豪,与唐棣率通城保安队奔赴淞沪抗日前线,编入88师262旅524团1营1、3连。10月27日,该营退守“四行”仓库,开始了震惊中外的“四行保卫战”。号称“八百壮士”的420余人中,通城籍军人占25%,是同县籍最多的。在查证落实已知姓名的74人中,通城籍战士阵亡22人,占阵亡人数的30%。在孤军营中,通城籍上士吴祖德为护旗而被白俄军队残杀,是著名的护旗“四壮士”之一。近年来从通城采集的“八百壮士”文物4种,分别收藏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题材部专程赴黄袍采访“八百壮士”幸存者、谢晋元将军的警卫员万田青,并在7月9日的新闻联播“抗日将士谈抗日”中播出采访实况。&&&& 江南屏障--九岭前线抗战&&&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先后3次进犯通城九岭,企图打开南犯通道。日军兵力配置最多时达万余人,火力配置有飞机、坦克及生化武器,遭到侯镜如、王甲本等部的顽强抗击,总计被歼4000余人。九岭防线被日军视为侵华悬崖,被新闻报章誉为“江南屏障”。&&&& 通城掀起震惊全省的抗丁浪潮&&& 1947年,咸宁团管区司令部下达通城征集壮丁1142人的命令,遭到不满内战的通城青年的强烈反抗。7月杀死、杀伤保长各一人,围殴、击散捉丁的警队,千余人聚合黄袍山,不受征集,掀起了震惊全省的抗丁浪潮。呼应了正在转入战略进攻的解放战争。&&&& 全国边茶生产现场会在通城召开&& 1970年,中商部在通城召开全国边茶生产现场经验交流会。到会的有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和本省等5个产茶省代表与青海、新疆、内蒙等3个销茶省、区代表。会议由中商部办公厅主任苏奋主持,由通城锦山油坊茶场、清水杨林茶场、东冲白露茶场介绍发展茶叶的经验。&&&& 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为国际社会注目&&& 日至11月15日,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在第42届商品交易会展出。展品有32幅照片、全县小水电建设模型、百丈潭二级电站电动模型和60多种实物及由湖北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通城明珠》。展出期间,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1.2万人,向来宾赠送《通城小水电》画册8800册。来宾在模型前拍照252次,拍电影、电视4次。通城小水电成就引起国际社会注目,世界各地纷纷加以报道,港澳地区《大公报》、《文汇报》、《经济导报》、《澳门日报》等报刊都专题报道了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 通城县率先闯进茶叶自产自销禁区&&& 1980年5月,通城县试行茶叶自产自销,领全省开辟市场经济之先,受到有关部门的非难。7月25日,《湖北日报》第一版以“一场茶叶风波“为题报道,引起强烈反响。10月28日至12月26日,该报辟‘从一场茶叶风波’探讨搞活经济的途径”专栏,公开讨论,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和肯定,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后来闻名全省的茶叶运销专业村--石南镇花亭村应运而兴。通城茶叶生产也由此得到更大的发展活力,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名优品牌也不断涌现,迅速成为全省“三大”茶叶县之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视察通城&&&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在省委书记关广富、副书记钱运禄的陪同下视察通城。接见通城副县级以上干部,听取县委工作汇报。他说:通城县有养猪的习惯,群众有养猪的经验,这是你们的优势。通城县应当成为生猪生产的专业县。&&&& 通城城建两夺“楚天杯”&& 自1998年起,我省开始在全省城镇开展“楚天杯”规划建设管理创建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贯彻实施文件,加大宣传力度,分类分解任务,严格检查督办”等措施,大力加强城镇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1999年9月,经检查验收,本县夺得全省城镇管理首届“楚天杯”奖。2002年9月再接再厉,又夺得第二届“楚天杯”奖,与此同时麦市镇也夺得首届乡镇级“楚天杯”。2005年,麦市镇再夺“楚天杯”,通城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11月,通城县麦市镇和陈段、九房、七里、里港、清水、庄前、潭下等七个村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乡镇税费改革&& 2007年,全县向农民发放《湖北省农民负担及惠农补助政策监督卡》90360份;粮食直补资金228万元、良种补贴资金39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825万元,油菜良种补贴33.26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724万元等惠农资金直达农户“一折通”。2007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118.75万元,其中各乡镇灌溉水费112万元,一事一议筹资6.75万元,筹劳1.1万个。&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以精简乡镇机关富余人员和改制“七站八所”为切入点,通过缩编竞岗、全员保险,整体转制、公开发包等方式,实现了“七个到位”。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到位。2003年以来,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领导职数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精简的目标。乡镇由21个精简为11个,乡镇内设机构由55个精简为11个,机关行政编制由原来的584名精简为422名,领导干部职数由237人精简为99人,财政所重新核定了编制数192名。2007年重点抓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把乡镇政府根本职能定位在“落实国家政策,发展乡村经济,兴办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二是服务岗位设置到位。遵循“精简效能,人事相宜,因事设岗”的原则,在11个乡镇统一设置了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分区域设置了水利服务中心和林业服务中心。三是服务项目确定到位。按照“执法职能上收县主管局、公益性职能划归乡镇政府、经营性职能面向市场”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共确定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六大类70多项。四是服务经费预算到位。县级预算农村公益性服务经费174.3万元,省级补助366万元,合计540万元合并使用,其中服务经费448万元,物化投入经费40万元,工伤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52万元。五是服务合同管理到位。乡镇政府与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书,服务中心与服务人员签订服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服务人员向服务对象发放服务承诺书,对六大类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280多条。六是细化考核兑现到位。县对乡镇实行半年和年终考核,乡镇对服务中心按季度考核,中心对服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考核。建立了“四签字”制度,实行服务卡管理。即服务对象签字、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签字、乡镇政府签字、县主管局签字。七是服务阵地整合到位。探索了把“四大服务中心”集中在一起,组成农村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人员轮流值班考勤制度。&2007年度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评估,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单位。&农村土地二轮延包&& 全县总承包农户85285户,总承包面积253864亩,巳签订承包合同85285份,颁发承包经营权证85285个。签订土地流转合同6500份,土地流转面积31200亩,机动地面积5000亩。全县排调土地纠纷、矛盾及遗留问题795件。县、乡(镇)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系统,并设立了档案库。《坚持“十个到位”,依法完善二轮延包工作》被农业部、省政府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2005年通城县人民政府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优秀单位。全省第五届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 日至18日,全省第五届县域经济工作会在咸宁市召开,主会场设在通城县。会议分两阶段召开,17日参观咸宁市嘉鱼县工业园、赤壁市工业园,18日上午参观通城县工业园,下午召开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有关领导、省直部门、各市州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市州、县市区经委(经贸局)主要负责人及有关新闻单位。会上,省长罗清泉同志作了题为《进一步振奋精神,强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的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我省“十五”工作成绩,要求全省继续努力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出了我省“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要求全省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做好工作,强调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组织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作为了题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讲话。俞书记指出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求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格局中,湖北要走在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他还要求全省要坚定不移地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来开创湖北工作的新局面,最后,他对当前需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会上,省委秘书长孙志刚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决定》,对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进行了表彰,咸宁市、通城县、潜江市、夷陵区、丹江口市等五个市县区进行了经验交流。&&二、经济发展概况2.1发展概况&&&& “十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城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推进“一主三化”,坚持以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回归工程”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以环境建设推进“回归工程”,大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县域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低速徘徊型向快速推进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区域发展布局由城乡分离型向城乡融合型、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态势。历经20多年的持续发展,通城的县域经济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一是处于全国龙头老大的涂附磨具产业。以玉立公司为龙头,共有12家生产企业,配套企业也发展到10多家。其中玉立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龙头老大,其砂布、砂纸、砂带占全国同行业80%以上,产品覆盖亚、欧、非和北美的二十多个国家。我县的涂附磨具产业已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亚洲第二。二是排名全国第二的云母制品加工产业。以平安电工、中天云母、新宇云母为主,共有6家生产企业,我县目前是全国第二大的云母制品生产基地,年产云母制品突破1000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三是中药制药产业。以福人药业股份公司为龙头,共有福通公司等4 家全资子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福人公司已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为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其主要产品金刚藤糖浆、金刚藤胶囊被评为全国妇科用药“十佳”品牌,“福人”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四是电子信息基础产业。主要有通宝公司等9家生产企业,总投资2.4亿元,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突破16亿元,已成为我县继涂附磨具、中药制药、云母制品加工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五是特色农业。我县现有强人乳业、金通火腿、三和木业、国森竹地板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创产值3.5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年可为农民增收1300多万元。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一主三化”,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以“回归工程”推进招商引资,以环境建设推进“回归工程”。&&通城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经济基础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等三个阶段。&&经济基础建设阶段(1949---1978)1949年6月底,通城全境解放。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建立人民政权,完成土地革命,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工业由民间手工作坊开始转变为国营或合作企业,先后建成人民电气工厂、酿酒工厂、家具修造工厂、造纸工厂,工业产值由285万元上升到555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平均每年增长24.8%,农业由个体向互助组发展,开始整修塘堰,扩大灌溉面积,粮食总产由5487万公斤增加到6866万公斤,平均每年增长7.8%。年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工业上建成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石灰厂、印刷厂、织布厂、雨伞合作社、陶器合作社、粮油加工厂等企业,产值由555万元上升到1444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7%;农业上试种、推广双季稻,掀起以新修大塘小库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兴办国营黄龙、药姑林场和果苗场。粮食总产由1952年的6866万公斤升到17550万斤,平均每年增长3.3%。这一时期,人民政治热情高涨,经济健康发展,生活初步得到改善。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加上3年连续自然灾害,大大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使农业连年减产,工业滑坡,城乡居民生活陷入困境。经过1963---1965年的3年经济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0335万元增加到11843万元,粮食总产由1957年的7550万公斤增加到8924万公斤,财政收入由1957年的232万元增加到369万元。1966---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使经济建设再一次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人民群众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承受各种压力,排除“左”倾干扰,坚持生产,艰苦奋斗,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13年间,建成轴承厂、通用机械厂、二瓷厂、三瓷厂、自来水厂、砂布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兴建了百丈潭、云溪两座中型水库和七里冲、杨泗庙等7座小(一)型水库,县、社、队3级建电站、办茶场,使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初具规模,茶叶生产得到大发展。1970年8月,商业部在通城召开全国边销茶叶生产现场经验交流会。1975年,通城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1977年10月,通城小水电建设成就在第42届秋季广交会上展出。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25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02万元,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阶段(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不断探索具有通城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1979年,在农村试行生产队统一核算下的包工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1980年,率先放开茶叶产销市场,探讨搞活经济的途径,《湖北日报》曾开辟专栏公开讨论,引起省委领导的重视。这是通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第一步。1981年,全县实行包产到户,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粮食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1982年达到16644万公斤,1983年达到17480万公斤。工业生产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砂布、陶瓷等轻工业和肉制品、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由1980年的3916万元上升到15137万元,5年间接近翻两番。通城先后被国家定为电气化试点县、薪炭林基地县和瘦肉型基地县。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水电部长钱正英、林业部长雍文涛等先后亲临通城视察。1981年5月,全国小水电会议在通城召开。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放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工业、乡镇企业,按照一户一亩当家经济田,一人一亩高效经济林,一户稳定转移一个劳动力,一人出栏一头猪的要求,推进小康工程建设。工业生产克服资金短缺、电力紧张、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持续发展。1991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砂布、水泥、灰砂砖等一批重点产品、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一时期,农业耕地种植结构、山地林种结构、庭院养殖结构和劳力就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劳务输出取得重大突破,“三木”药材、板栗、茶叶、柑桔等经济林发展较快,肥猪出栏达到35.6万头的新水平;新建龙潭和倒肘弯两座中小型 水库,扩大灌溉面积11500亩。交通、通讯和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至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61403万元,为1978年的5.82倍,平均每年增长14.5%。其中工业总产值32219万元,为1978年的10.38倍,平均每年增长19.72%;农业总产值29184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1.08 %;财政收入2134万元,为1978年的1.55倍,平均每年增长3.45%。&&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7)1992年10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通城县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县委、县政府把企业改革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选目标。日,通城县第一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通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到1995年底,共对26户县直企业和7家乡镇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县直企业改制面达到75%,培育出了“玉立砂带”、“银山电业”、“福人药业”、“云溪云母”等一批骨干股份制企业,形成通城县企业改革的第一次高潮。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彻底地进行下去,自1997年起通城县全面收缩国有经济,发展民营经济,采取破产、兼并、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国有企业,至2002年底,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改革面达到100%,县域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个体私营、外资、混合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通城县的GDP达到31.67亿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加17.63亿元,增长125.5%,年均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9.8:31.1:39.1调整到19.2:40.5:40.3。2005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扩权县。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8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8.3亿元,比2000年增长278.2%,年均增长20.9%;实现销售收入14.30亿元,比2000年增长284.0%;实现利税15701万元,比2000年增长346.2%;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67.7%,比2000年提高67.3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6.54亿元,比2000年增长391.9%。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以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涂附磨具产业、以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以云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云母系列产业、以通宝铜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基础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福人药业”、“亚科微钻”、“丰普磨具”、“纱之秀”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壮大。农业方面,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将优质稻、优质菜、优质果、优质林、优质茶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二是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建立生猪生产“百千万”工程。三是建立健全农副产品销售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五是全面开展农村费税改革,着实减轻农民负担。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39亿元,比2000年增加9.8亿元,增长14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72元。2.2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通城县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一)单位<span style=";padding: 0font-size: 19font-family: 仿宋_GB年总人口万人47.7总户数万户13.63乡镇数个11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129.3耕地面积万亩31.52粮食总产量吨202024生猪出栏万头70.57社会商品零售额万元155726招商引资额万元350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15526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7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8518财政总收入万元192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10649财政总支出万元55924全社会从业人员万人20.53外贸出口额万美元111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万元29288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万元74413&&通城县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二)单位<span style=";padding: 0font-size: 19font-family: 仿宋_GB年生产总值(现价)万元316743&&第一产业万元60973&&第二产业万元128353&&&&&&工业万元115498&&&&&&建筑业万元12855&&第三产业万元127417农业总产值(现价)万元163858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229291&&&其中:规模以上万元183863生产总值(不变价)万元293160&&第一产业万元55881&&第二产业万元113440&&&&&&工业万元102672&&&&&&建筑业万元53073&&第三产业万元10768农业总产值(不变价)万元54305&2.3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 2007年,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73座,其中:中型水库有云溪、百丈潭、东冲、左港、龙潭、阁壁等6座,小㈠型水库15座,小㈡型水库52座,有塘堰11278处,总蓄水能力18760万m3,各中型水库合计总干长4.5km,干渠长145.9km,构成云阁龙、左港、东冲、百丈潭等四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0.6万亩。&农业设施&&& 近几年来,通城县农业投入不断加大,政府支农投入刚性增长,农民投入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一是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农技推广队伍。农业局由原农业、农机、特产、水产四局合并而成,内设有办公室、种植业股、政策法规股等7个股室,下设有农技推广中心、农机局、特产局、水产局、种子管理局5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植保站等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2007年,全县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1人,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17人;二是加强了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在麦市镇天岳村等地建设了千亩马铃薯制种基地,在隽水镇上阔村等村建设了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万亩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省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单产达200公斤,最高单产达250.5公斤,分别较2002年增25公斤、31公斤;三是加强了耕地地力建设。近三年来,全县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粮食单产达353公斤,较2002年增6公斤,其中水稻单产达376公斤,较2002年增4公斤;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到200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6万千瓦,较2002年增加7.39万千瓦,其中收割机348台,大型拖拉机15台。机耕机整面积达35万亩,机插面积0.5万亩,机收面积33.5万亩,机防面积10万亩,分别较2002年增加12万亩、0.5万亩、26万亩和7万亩;五是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到2007年,全县建有沼气池8325口,占农户总数的9.49%,年产沼气162万m3,解决了近8000农户8-10个月的生活能源。&&& 电力设施&&& 通城县于60年代末引入系统电源,至今已有37年。县内现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5台,容量90000KVA,110KV输电线路3条,67.75公里(未含门麦110KV线路51.4公里);35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12台,容量29700KVA,35KV送电线路12条,135.68公里;10KV开关站一座;10KV配电线路54条,857.03公里,10KV配电变压器1185台,容量92645KVA。开始于1999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共计完成投资9180万元。全县乡镇电网覆盖率达到100%。自2002年底全县8.98万农户实现“同网同价”以来,年均减轻农民负担2000万元,农村用电量较网改前翻了2.5倍。截至2007年6月,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共计投资1537万元。“户户通电”工程完工,共计投资1555.74万元,惠及全县62个行政村2065户无电户。2007年全县用电量达到1.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人均用电量347.87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迅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41万kwh,上升18.2%。相对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县电力建设还较为滞后,必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制约。交通运输&&& 境内无铁路、无航道,106国道途经县域,境内长25.4公里,与此线交叉的第一干线南大线(湖南岳阳至江西九江),境内长50.7公里,全县有通车里程1967.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通车里程174公里,在通车里程中有二级公路76.10公里,占通车里程的3.8%,三、四级公路618.3公里,占通车里程31%,等外公路1273公里,占通车里程65%,有高级、次高级路面1507.1公里,现有列养里程264公里,占通车里程13%。2007年,完成省际出口路4条40公里,完成村级公路硬化430公里,完成客运站点建设37处,完成库区渡改桥项目4处。全县现有车辆计.5吨。2007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70万人次,客车周转量6610万公里,完成货运量135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5860万公里。杭瑞高速改经通城项目已经交通部专家组审核,通城段规划全长19.8公里,投资近10亿元,规划互通两处。邮政通讯&&& 至2007年底,全县邮路全长延长至2468公里,农村投递邮路延长到1780公里,市内邮路增至9条,乡邮邮路增至41条,已全面实现村村通邮目标;开办了农资分销配送业务,在全县设立自营店7个、三农服务站101个;开通了武汉至通城直运邮车,邮件运递全面提速;全县建设了10个标准化的邮政营业网点,新开设了五里邮政储蓄所,11个邮政储蓄网点已全部设置了简易金库,安装了电视监控及安防监控联网预警系统,实现了集中监控管理。&2.4市政建设通城县地处鄂南边陲,与湘鄂赣三省五县接壤,是全省36个省际边界县(市)之一。“十五”以来,通城县围绕“建设鄂南山水园林工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该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城市牵引”战略,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4.8亿元,年均投入6000万元以上。先后建设和改造城区主要道路25条,道路总长36.8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2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62公里,日供水能力3.6万吨,用水普及率93%;建设和改造城市排水管网52公里,服务区面积4.95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9.5%;现有洒水车2台,垃圾清运车7辆,垃圾处理场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城市路灯装灯率96%,亮灯率100%;城区气化率96%;污水处理率62%;开通城区公汽线路2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标台,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目前,城区常住人口已发展到9万人,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36.5%。&&2.5人民生活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72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居民消费水平人平3687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平消费水平达3020元,城镇居民人平消费水平达6648元。&2.6“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在人口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1)宏观经济预期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至3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1.4%;外贸出口达到3000万美元,年均增长30.3%。&(2)结构变动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3:45.6:41.1。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3)人民生活预期目标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6%(按2000年价格计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60%,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4台/千人,电话普及率提高到45部/百人。&(4)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公共服务进一步充实,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6‰,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7万人以内。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初、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80%。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社会保险体制进一步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好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5)生态环境预期目标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辖区内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75%。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二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把我县建成湖北省经济强县。再经过30年努力,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重点: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以工业化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继续实施“回归工程”,打造产业集群,培植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精、尖”发展。二是实施“兴农富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为重点,把握好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迅速扩张的机遇,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四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城乡结构。坚持城乡统筹战略,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建制镇——集镇——示范村这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等级城镇结构,全县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麦市、北港、沙堆、马港4个区域中心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网络。五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围绕结构调整,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以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三、农业及农村经济3.1农业经济结构&&&& 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3858万元(现价),比2000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65789万元,占农业比重的41%。林业产值3799万元,牧业产值89959万元,渔池产值2229万元。林、牧、渔业占农业比重59%,比2000年增加16个百分点,农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3.2种植业&&&& 耕作制度以三熟制为主,二、三熟制比例达98.69%,耕地复种指数达271.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4.4%。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中药材、蔬菜、田藕,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等。其中水稻占水田种植面积的80%,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57.29万亩,产量达20.2万吨,接近2006年历史最高产量20.24万吨;红薯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带的旱地,2007年种植面积7.42万亩,产量达3.25万吨,历史上最高产量为2006年,达3.26万吨;黄豆主要种植在丘陵,低山区地带的旱地,2007年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达1793吨,历史最高产量为1981年,达6480吨;油菜主要分布在平畈地区,2007年收获面积为2.76万亩,产量达1790吨,历史最高产量为1991年,达5480吨;花生分布较广,2007年播种面积1.18万亩,产量达1394吨,历史最高产量为2006年,达1440吨;200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57万亩,产量5480吨,历史最高产值为2001年,达6000吨;蔬菜全县都有种植,2007年播种面积9.98万亩,产量达11.31万吨,历史最高产量为2005年,产值达1466吨;茶叶主要分布在沙堆、四庄、关刀、隽水、马港等乡镇,2007年茶园面积为3.72万亩,产量达928吨,历史最高产量年为1976年,为1255吨;绿肥以红花草籽为主,全县都有种植,2007年播种面积11.62万亩,产量达5.3亿吨,为历史最高产量年。&3.3林果业全县山地面积108.1万亩,其中林地98.4万亩,主要是楠竹片林12万亩,木本中药材5万亩,板栗3万亩,水果4万亩,油茶9.1万亩,茶叶4.5万亩,杉、松47.6万亩,其它13.2万亩,森林覆盖率57.5%,楠竹立竹1344万根,活立木蓄积量135.4万立方米。&&3.4牧业通城县牧业主要以生猪为主,近年来,家禽、奶牛、山羊等养殖业也有所发展。通城县是全国重点商品猪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生猪品种改良先进县”。全县生猪出栏率突破200%,居全省首位,成为湖北省生猪高产样板县。通城县出产的名贵地方猪种“通城猪”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猪种,全县已建立县种畜场、50个良种母猪基地村、6个生猪人工授精站、14个供精点的良种繁育体糸,生产的种猪除满足本县外,每年对外供种3-5万头,已推广到湖北省的48个县(市)和湘、赣、皖、豫部分地区。通城县以“通城猪”为母本培育出的“鄂青一号”杂优猪在全省推广,深受用户青睐,已获国家注册商标。目前,已建成以“湖北玉立砂带集团牌合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万头优质商品猪场”、“大坪乡栗坪省级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和“沙堆富康农牧有限公司良种猪场”等龙头养殖企业,推动了全县优质商品瘦肉型猪养殖小区建设。2007年,全县出栏肉猪70.57万头,农村人平1.9头。畜牧业产值(现行价)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4.9%,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3.9%。通城县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2007年度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3.5水产业&&&&& 2007年,全县放养水面3.6 万亩,其中精养鱼池5000亩,水产品总产量3200吨,其中国营水库392吨;生产鱼种700吨,人工孵化鱼苗1.1亿尾,主要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鯿鱼。近几年引进的名优品种有:乌鳢、建鲤、高背鲫、罗非鱼、彩虹鲷、麦鲮、淡水白鲳、澎泽鲫、斑点叉尾鮰、南方大口鲶,特种养殖品种有:甲鱼、美国青蛙、螃蟹、银鱼、鳝鱼。主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鱼、网箱养鳝、网箱养鮰、稻田养鱼、稻田养虾、塘堰养鱼、水库养鱼,栏汊养鱼、家庭养鱼。国有水面养殖以粗放天养转变为专业人工养殖,小㈠、㈡型水库和较大面积的塘堰,通过水产协会的横向联系采取集约式合伙承包、买断经营权及引进外来资金人才等经营方式达到精养高产。&3.6名特优农副产品&&&& 名特优农副产品既保持了传统品种,也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全县名特优新品种已达到50多种。2007年,优质稻面积30万亩,比2000年增长28万亩。名优茶56万公斤,比2000年增加14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9.98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产量11.31万吨,比上年增加0.02万吨,增加0.18%。&3.7 科技、效益农业通城县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农村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民科技教育取得了新突破。县农业局在2003年初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与农民实际需要,以农广校为依托,扎实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科技进村入户工程,2006年启动并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全县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46期次,培训农民1.67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万份,推广应用轻型简化栽培等新技术10项,水稻等新品种37个,茶树良种3个,繁育良种茶苗400万株,新型农机具792台套,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1650户,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200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启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全县认定培训基地7个,有“双师”型教师156人,开设电工、机电等培训专业21个,年培训转移能力达8000人。2007年全县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5214人,“温暖工程”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6214人,转移就业率达100%,引导性培训7120人。2007年启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水稻、生猪、中药材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制订了《通城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培训基地3个、培训示范村30个,培训农业大户学员1200名,选聘培训教师15名,编印培训教材2900本。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田野风》农业专题栏目,共播出节目11期,制作实用技术光碟11张,播放10张,该栏目已成为农业科技的讲堂,农业信息的窗口,大户风采的展示平台,农民致富的帮手。培植了一批专业农民,加快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推动了“一村一品”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农技培训网络延伸进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全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57个,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个,新技术24项、新机具6100台套、新模式17套,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00吨,除草剂190余吨,早、中、晚稻良种应用面积分别达70%、95%和95%以上,油菜“双低化”率达100%。全县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7个和有机食品5个,申报认证无公害茶基地4个,面积4000亩;绿色食品茶基地2个,3000亩;有机茶基地3个,面积700亩。三是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五包一赔”获好评。2004年,在统防统治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沙堆镇港背村进行了“包种子、肥料、农药、病虫防治(除草)、包产量、产量差一赔一”的五包一赔的科技承包服务方式探索,水稻全程承包面积2775亩,平均单产433.3公斤,农户增产稻谷16.1万公斤,增收18.7万元,实现了农民要求服务,农技提供服务,政府组织服务的有效结合,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罗清泉省长亲临沙堆调研,派专人总结经验并批示在全省推广。、2007年在扎实推进水稻全程承包服务的同时,在沙堆、北港两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探索租赁水稻承包服务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县乡恢复成立了农作物病虫防治指挥部,乡镇设植保员,村聘植保中心户长,开通了病虫防治电视预报,病虫情报改过去的邮寄为24小时直送乡镇。同时,依托县植保站成立了农民植保协会,在乡镇成立了农民植保协会之家,建立了农民机防服务队,把广大农民组织在以专家为核心,会员为辐射点的周围,着力构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专家负责,会员带动的新机制,年从“病虫口”夺粮2500万公斤。到2007年,全县选聘植保中心户长1130个,成立农民植保协会之家20个,登记会员3350人,成立农民机防服务队128支,全县机动喷雾器总量达2600台以上。日-5日,全省水稻稻飞虱防控对策研讨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以钱养事”群众满意。2005年,11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符合参保条件的145名农技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有56人自愿申请并办理了置换身份手续,11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体转制到位,建立了农技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加强服务中促发展之路,农民群众欢心,农技服务者热心,各级政府放心。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全县农村人平纯收入3772元,较2000年增加1539元,增长69%。&3.8 多种经营2007年,全县实现多种经营产值42281万元(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77.86%,比2000年增加产值13925万元,增幅为49.11%,年均递增6.14%,多种经营种植总面积32.97万亩,其中:茶叶3.7万亩,药材3.57万亩,板栗2.6万亩,水果4万亩,油菜2.8万亩,楠竹6.2万亩,蔬菜10.1万亩。今年来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增长较快,比2000年增加2.56万亩,增长33.9%,平均递增5.62%。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产值899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水果、茶叶品种质量进一步向名优特方向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3.9中小企业近几年来,通城县中小企业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7年,全县共有中小企业893家,人数29088人,总资产24.5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18家,工业企业295家,建筑业2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72家,批发零售业282家,住宿及餐饮33家,社会服务及其它173家,共完成产值37.3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49亿元,创税1.05亿元。&3.10农业产业化&&&& 通城县农业产业化围绕市场需求抓结构调整,围绕龙头企业抓基地建设,围绕农民增收抓产品升级。产业化经营面积10万亩,带动农户2.8万户,实现产值4.9亿元,为农民增收6200万元。全县有各类农业企业155家,其中:种植面积连片200亩以上,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基地25个;拥有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加工销售企业24家;年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交易市场2个。实现产业化经营产值7.3亿元,上缴税费2910万元,利润3000万元。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1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20个;发展培植了种、养、加、销等大户2200多户;在全国各地设立不同层次的销售窗口110个,销售网点和办事处600多个,形成了5000多人的农产品流通大军。&3.11村级集体经济2007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977万元,其中年纯收入745万元。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94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3个。当年可分配收益总额中公积金386万元,公益金305万元。经营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388万元。&3.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全县组建了17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帮助村组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当地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村工作进展顺利。石南牌合村万头养殖小区形成年出栏2万头的规模,玉立集团和牌合共同建设三星级屠宰厂、肉食加工厂和60亩高标准鱼池项目顺利开工,牌合村6组30户农民新居竣工搬迁。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600元,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宝塔村大力实施“兴工强村”战略,已形成砂布、铜材为支柱的工业生产格局。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利税30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宝塔大道、宝塔新村、宝塔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山上再造一个通城”和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农产品产量、效益稳中有增,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稳步推进,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硬化村级公路430公里,解决了71个村3.2万人的安全饮水难题,24个村新建沼气池3100口;“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9.98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争取中央、省级粮食“四补”、退耕还林、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性补助资金5980余万元。&3.13扶贫开发&&&& 2002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实施。省政府明确塘湖、四庄、麦市、五里、马港、大坪6个乡镇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云水、杨山、杨家、雁门等24个村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同时明确塘湖、四庄、关刀、麦市五里5个乡镇为重点老区乡镇。从2002年起,派驻扶贫工作组的村37个,其中雁门等重点村24个,6个重点乡镇中润田、天门等13村。2006年扶贫开发进入整村推进阶段,由19名县级领导率领33个县直部门分别驻毛段等11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2007年,新增平湖等12个村的整村推进。2002年以来,全县37个重点村新修改造公路310公里,其中硬化214公里。维修河堤,渠道51公里,维修小型水库3座,塘堰35处,打井200口,铺设自来水管10公里,解决1.1万人的饮水安全。县扶贫办无偿提供苗木70万株,发展板粟、桃、李等经果林1.2万亩。重点村养牛1800头,养羊4000头。&3.14农业评价&&&& 通城的农业有许多项目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影响。1987年被水电部评为“农村电气化部级达标县”,1996年跨入全国水利经济百强县;1990年被财政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通城猪”为国家级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品种;1990年被全国绿化委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县”,2000年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工作先进县”。 2005年通城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3个茶叶大县之一,2003年中药材、生猪、茶叶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十一五”区域布局规划,2000年被省农业厅定为“省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06年被国家列入为农业综合开发县。2007年,通城县农业局被湖北省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治指挥部授予“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先进单位”,通城县农广校分别被省农业厅授予“‘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授予“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四、工业与建筑业&4.1工业企业&&&& 我县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明晰产权,盘活了资产存量,同时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回归工程”建设,入园企业不断增多,涉及产业有电子基础信息、造纸、冶炼、轻工、粮食加工等众多领域。企业通过科技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企业的效益和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截至2007年,通城县共有工业企业295家,职工20902人,资产总额175165万元。从规模看,规模以上企业58家,职工人数7073人,资产总额138697万元,规模以下企业237家,职工13219人,资产总额36468万元。&4.2 工业经济结构&&&&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3863万元,同比增长32.0%,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35115万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县规模企业生产总量的19.1%,重工业完成148748万元,同比增长33.0%,占80.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17554万元,同比增长20.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集体企业完成16291万元,同比增长60.7%,占8.9%;股份制企业完成140556万元,同比增长29.3%,占76.4%;其它企业完成9462万元。&4.3 工业经济效益&&&& 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549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403万元,同比增长26.5%,实现销售收入143112万元,同比增长30.41%,实现利税15642万元,同比增长14.4%,资产贡献率达到12.33%,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72%,资产负债率为46.2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达到2.2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8%,全员劳动生产率199526元 /人,产销率达到96.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7.7%。&&&4.4支柱产业&&&& 工业支柱产业主要有涂附磨具、中药制药、云母制品加工、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 涂附磨具产业生产共有企业:玉立公司、宝塔砂布厂、金虎砂纸公司、丰普磨具公司、天利砂布公司、盛世机电公司、强邦涂料公司、鹏程磨具公司、中研磨具公司等9家,总资产5.23亿元,职工2475人,2007年共完成工业产值9.02亿元,销售收入6. 43亿元,同比增长29.57%和28.0%,拥有“犀利”、“祥麟”二个省著名商标,玉立公司为全国涂附磨具龙头企业,通城已成为全国涂附磨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水砂纸占全国市场80%以上。通城制药产业包括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下属的福通药卫、金身药业两家子公司,总资产13468万元,从业人员436人,主要生产金刚藤糖浆、胶囊、益心颗粒冲剂等9个医药产品,年可生产糖浆800万瓶、软胶囊1.8亿粒。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39亿元,销售收入0.96亿元,创利税398万元。云母制品产业所属生产企业有平安电工、云奇云母、新宇公司、中天公司等4家企业,总资产达11420万元,职工716人,共有14条云母生产线,17条云母板生产线以及4条云母带生产线,年可生产云母纸1000吨,云母板6000吨,云母带350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21%、6.4%。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87亿元,销售收入1.46亿元,创利税2019万元。通城已成为全国云母制品加工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云母制品生产量在全国并列排名第一,出口量排名全国第一,主要品牌“云水牌”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电线电缆产业是通城县近年实施“回归工程”而新兴的一大产业,目前有通宝铜材公司、大川公司、永安电业公司、旭红电器公司、伟圣电子公司、亚科微钻等6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以电子线、漆包线、汽车线为主的铜材加工产品,总资产9372万元,从业人员543人,设计生产能力达15亿元,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159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102万元,创税434万元。&4.5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指标&<span style=";padding: 0font-size: 19font-family: 仿宋_GB年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计负债总计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玉立公司67112428198330510337178135361600福人公司138629623398-468134688291412平安公司116369341107434771062954462电力公司104781006561311097704687297纱之秀绣品公司5001471754445264195032120丰普公司426341401039.625221847168宝塔砂布厂128881235776236872443857420&&4.6名优产品&&&& 通城县的名优产品主要有玉立公司的“犀利牌”砂布、砂纸、砂带,福人公司“福人牌”金刚藤糖浆、金刚藤软胶囊,宝塔砂布厂“祥麟牌”砂布、砂纸,云奇公司“平安牌”云母板,七里山矿泉水公司“七里山牌”医饮两用矿泉水。“犀利”、“福人”、“祥麟”、“七里山”牌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平安牌”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犀利牌”砂布年产量1300万扎、砂纸1.2亿扎、砂带1200万平方米,产品畅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在全国各省(区)、大中城市均有销售网点。“福人牌”中成药年产量264吨,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省(区)、大中城市。“祥麟牌”水砂纸年产量2184万扎,产品部分出口东南亚,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平安牌”云母板年产量4443吨,产品外销占30%,内销占70%,主要销住广东、上海、北京经济发达省(市)。七里山牌矿泉水年产量桶装水18193吨,瓶装水2373吨,产品主要销售市场在省内,在湖南临湘、岳阳、江西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伤认定最短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