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支线,山海异闻录魔器现世世,结果我发现出不来了,怎么出来

超级秒杀系统_超级秒杀系统全文阅读_玄幻小说_笔趣阁《不生不灭》群雄争霸,妖魔狰狞,魏晋风骨,剑仙纵横~!
本篇小说是修真类小说,还原古代修真学。场景十分宏大,开篇之时也是如此,很多东西不好减免,因为以后都用得到。尤其是主角的人生经历,性格形成,如果写的简短了,以后突出他的性格和办事习惯时,便会突兀。本文注重幽默诙谐,热血励志,寻幽探秘,奇幻传说,流派典籍,故此内容涉及方面很多,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沉思。※这篇小说的作者是“长发先生”。我与长发合作,长发专负责写文,不管其他一切事情。我则负责查找资料,校对,注释,发文。所以从来源看,是长发先生的作品,从权利上看,也可以当做是我的作品,因为我可以在一些地方改动一二。特此声明。
不生不灭诗曰:大道周行宇宙成,无终无始续相从。天然化体分千界,万类喧哗古不宁。生灭难停空老死,永恒可握仗修行。若寻常住真实理,看我开天震世功。曰若稽古,自无始以来,一切本为一体。清净妙明。及至鸿蒙开辟,即分为有形与无形之别。曰无形者,先有形而存。曰有形者,自无形而生。故《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可知道本无形,而能有造化之功,真玄妙而无方,深邃而难量也。故《辞系》又曰:“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可知大道继成,善能分化,故阴阳始判,宇宙洞明。乃有此一方世界。乃有此日月星辰,四大五行。森罗万象,周流不止。盖闻:天地既成,即有大数存焉。即有元会之论也。是故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此天地人三才之大数也。又闻:三才齐备,虽为分三,而又相合为一。何也?曰:天地人三才一体也。故天有者地有,地有者人有。你有故我有,我有故你有。可知人虽为天地而生,亦具足天地之道也。故古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曰:天地有八万四千星斗,人有八万四千毛孔。天地有三百六十天日,人有三百六十骨节。天地有五斗六星,人身有五脏六腑。天地有土壤金石,人有身肌肤骨骼,天地有江河湖海,人身有血液唾泪,天地有寒暑气候,人身有冷热冻暖,天地有风来雷起,人有呼吸音声。故此天地之所有,人尽得之。故人秉天地之德而生,法天象地。尊贵以极。人生于天地之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又行匹配,逐渐充塞大地,以至人烟辐辏。便有那天生圣贤出现治世。首曰:盘古。盘古氏又名浑敦氏。出身于大荒,身量超于常人四倍。只生得头角峥嵘,面目奇异。绀毛遍体,巨口獠牙。盘古氏观察天地,达于阴阳。知世界道路崎岖,遂教导先民开辟天地之险。疏通道路,整治乾坤。而后又高坐教化,为人解释天下之事。遂万民咸服,推盘古氏为首,为三才之首君。后盘古氏没,有天皇氏名天灵,共十二兄弟。出于西北熊耳龙门二山,天灵只生得赢口三舌,骧首鳞身,圣人之质。与众兄弟尽皆风行炎吐,清净无为,不务兴作,而人民自化,故先民拥护,继盘古氏而为君,以木纪德。曰天皇氏。天皇氏仰观日月星辰,做天干地支之数。教导天下,而民始知节侯。天皇氏在世,寿一万零八百岁而终。天皇氏既老,有地皇氏名地铿,共十一兄弟,出于西南岷山。地铿生而圣德,得天皇氏之赞誉。故天皇氏既没,地铿继天皇为君,以火德王,曰地皇氏。地皇氏相貌超颏龙颡,虾目马踶。善能观察天地旋转变化之理。寿一万零八百岁而终。地皇氏既没,有人皇氏名天英,共九兄弟,出于北郁单越州,南来瞻部,止于指修山南。人民见其车服有异,神智莫测。因此推天英为主,继地皇氏而为君。为人皇氏,以土纪德。人皇氏生得洮颓垂胡,骧鳞达腋。共兄弟九人,又号九头氏。人皇思量天下之大,非一人能理。与众兄弟分治九州,以九州之土山泽水,分画九土,九山,九塞,九薮,九品之别,大治天下。始教人民政教饮食,制订人伦,一男止配一女,不许苟合。故当是时也,万物群生,淳风沕穆。人皇兄弟大化天下,故又称:九皇氏。九皇南来,合及天地二皇岁数。故《帝王世纪》曰:“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乃此之谓也。人皇氏治世,大数曰纪,故名九头纪,为第一纪。三皇既没,又有五龙氏兄弟乘五龙以御天下,继承君位,曰五龙纪,为第二纪。五龙纪后,又有摄提氏五十九姓,继五龙氏为君,曰摄提纪,为第三纪。又有合雒氏三姓,乘蜚鹿出龟图。继摄提氏为君,曰合雒纪,为第四纪。又有连通氏六姓乘蜚麟以御天下,继合雒氏为君,曰连通纪,为第五纪。又有叙命氏四姓乘六龙而治,继连通氏为君,曰叙命纪,为第六纪。自九皇氏至叙命氏,共八十三君。当是时也,天下民风淳朴,无欺凌之心,空劫夺之意。故天道温和,无有夭寿。叙命氏后,又有钜灵氏,号尸气皇者,纪曰循蜚纪,为第七纪。又有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阵氏依次而出,此等治世之君,皆有号无世。以德相承而不用智力。后又有黄神氏继位。治世三百四十岁,容颜不老。知性命之学。时有长淮巨神氏。亦善修炼。黄神氏乃让之为君。隐匿而去。巨神氏驾六蜚羊以御天下,治世三百载,五传共千五百岁,其后又有犁灵氏、大騩氏、鬼隗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灵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猗帝氏相继而出。自钜灵氏至此,共二十二氏。当是时也,天下之治,移风易俗,天地彰明。前者循蜚纪之时,人君以德相让,有号无世。至此则子继父位。有号有世。曰:因提纪,为第八纪。共十三氏。最初者为辰放氏,继猗帝氏而作,治世二百五十岁。子孙传四世。次曰蜀山氏。传蚕丛、拍濩、鱼凫三君。复有豗槐氏出,治东北,传六氏。又有浑沌氏作于西北,传七氏。东有东户氏作,传十七氏。又有皇覃氏作,子孙传七氏。又有启统氏作,传三世。又有吉夷氏作,传四氏。又有几蘧氏作。后又有狶韦氏作,传四氏。又有东海圣者有巢氏,乘六龙以御天下。治世三百岁而隐,传二氏。又有燧人氏继君位。治世一百六十岁而终,子孙传八世。燧人氏既没,庸成氏出。亦传八世。后又有轩辕氏出于空桑西北,以木德为纪。后又有祝融氏出,因祝融氏乃轩辕氏禅让为君,故轩辕氏以下,曰禅通纪,为第九纪。以表禅让之道,德通于天。祝融氏以火为纪,在世二百余岁。后有伏羲氏作,以木德王,伏羲氏没,其妹女娲以火为纪,继木德而王天下,号为女皇。在位十五年而崩。女皇既没,神农氏出于历山。以火为德。号炎帝。传七代。第七代炎帝,名榆罔。时姜姓诸侯蚩尤作乱,造五兵,欲弑炎帝而自立。此禅通纪之终。有少典氏之国北迁于熊,国号有熊。神农九氏孙曰启昆,其妃曰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感而有孕,遂于轩辕丘生伯荼。号轩辕氏。时蚩尤杀炎帝自立,轩辕与其大战于涿鹿之野,杀之于中冀之地。时天下无主。群臣拥轩辕为帝,以土纪德,继炎帝为王。曰黄帝。帝访仙道,于鼎湖陷鼎出龙。帝乘龙而登天。王天下者百年,寿一百三十一岁。此第十纪疏仡纪之始也。亦为五帝本纪之始。黄帝既没,群臣立黄帝三子,有鸿氏继帝位。号帝鸿。帝鸿二年而殂。群臣立帝鸿子魁。数月而殂。乃立黄帝六子玄嚣。以金为德,因
昊伏羲之政。亦名少昊。又名白帝。后白帝崩。立兄昌意子,高阳为帝。高阳名颛顼,大治天下,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而崩。立族子高辛为帝。高辛者,少昊之孙。以木德王。号帝喾。帝喾治世。崩于乙丑。立子挚为帝。挚不贤,整日干戈。次弟尧,号放勋。封于陶为唐侯。天下归之。挚自知不及,禅位于尧。帝尧姬姓,以火德王。色尚白。都于平阳安邑。继位七十三载,年老禅位于舜。帝顺以土德王,色尚赤。大舜继位,命伯禹治洪水,封禹于豫州河南,赐国名夏。帝舜老,禅位于禹,后舜帝云游访道,于苍梧遇仙,白日飞升。帝禹以金为德,国号曰夏。色尚黑,都平阳。铸九鼎,废旨酒。帝禹谓天下一土。立天下者可称王。故号禹王。禹王大治天下,终于海门北山而崩。禹王既没,让天下于益,益闻禹王子启贤,又让天下于启。王启继父禹王为天子位,大治天下,遍访贤良而不得。唯闻大彭博古,委以政事。后王启崩。三年丧毕,群臣请大彭继天子位。大彭笑而不答,隐而不见。遂迎王启子太康继天子位。延夏之数。夏传十七王。最后王者,名桀。桀王不行禹道。故商汤伐之,放桀于南巢。汤继夏桀为天子位。改国号曰商,以水德王。商传三十一王。最后王者,名纣。纣王不行汤道。西伯发伐之,纣败自焚于鹿台。西伯遂继商纣受天子位。改国号为周,迁九鼎于洛,都于宛丘。以木德继水而王,色尚青,为有火瑞,复尚赤。周传三十七王。至此第十纪,疏讫纪终。有古风为赞:盘古寅时论会元,三皇降世掌天盘。八十三帝无为业。二十二氏易风传。有号无世凭德让,世号相连父子延。圣者乘龙御天下,先贤禅让坐高谈。整治乾坤开教化,平息战乱解倒悬。五帝垂缰歌百代,三王平乱礼乐宣。上古绵延多少载,九鼎没时十纪完。常住:常住说出自《大般涅槃经》元会:元会之说出自《皇极经世书》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十纪:十纪说出自《历代神仙通鉴》
第二章 三教开明十纪载古。各有圣贤王者治世,而商周之时,忠孝敦伦者日渐稀少,幸得仁王贤臣相继出世,上古淳朴之风未泯。不想至春秋战国之时,诸侯相继而乱,兵戎四起。当是时也,无论中华四夷,淳朴之情大变。狡诈悍勇之气陡生。民风不古。王者不仁。遂感动三大圣人降世。大治天下。那三大圣人?曰:佛道儒。儒教之圣,名为孔子。其祖先为殷商王室后裔,封于宋国而有君位,后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因贤被害①,子孙避难于鲁。后孔子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申时,于昌平乡陬邑降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有天纵之圣~!既长,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仕于鲁,官至大司寇,摄相事。三月治鲁,便能移风易俗,百姓从善。后周游列国,四处讲学。于陈蔡绝粮之时,仍能弹琴自乐。一生有博徒六万,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于夫子仰慕敬佩者,星罗棋布,遍及天下,不可计数。其学问之高超,道德之渊微,心量之豁达,可谓震古烁今。乃万世文章之祖,历代帝王之师。后世皇帝屡次加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有诗为赞:德自殷商宋祚延,义推孔父报君前。襄公有幸承天眷,陬邑何德诞圣贤。一世周游宣至理,六经删定教良言。述扬仁义兴王化,万古犹然赞泰谦。②道教之圣,名为老子。又名太上老君。那老子之母,本是玄妙玉女,这玉女十八而无婿,守身如玉。受气于天。怀胎八十一年,不觉其久,于武丁三十四祀庚辰二月十五日,夜梦天开,群真捧日而降。玉女觉后吞五色玄石,遂从左肋诞生一子。才一降生,便生得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络锦文,额理参牛。日月角悬,长耳矩目。才生便能言笑行动。人以为异。因生于李树下,故以李为姓,因其耳大,名为重耳,字伯阳。因生而白首,故号之曰:老子。老子自幼圣智神化,及长身长一丈二尺,形如乔木。这老子生长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历经商周两朝。教商容于毫邑,欲养老于西岐,导子牙于洛东,司守藏于西伯,迁柱下于武王。辞西游于成王。教葛由于西羌,渡诸王于西藩,反史馆于康王。后又于昭王之时,骑板角青牛,复出西域,逢关尹子而赐其《道德经》五千文后,西出函谷不知所踪~!有诗赞曰:东来紫气自如然,我本希夷不老仙。执道难名天地母,有无欲妙窍中观。祸福大盛终须变。损益张弛必至迁。只为识得专致意,尊称太上号玄元。③佛教之圣,名为释迦牟尼,又名释迦文佛。降世于西天竺北部迦毗罗卫国④,刹帝利种姓。释迦为其族名意为:能。牟尼之意为:仁儒忍寂。既是言佛能仁、能儒、能忍、能寂。佛陀本姓瞿昙,名悉达多。其父为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其母为天臂城善觉王长女,名为摩诃摩耶。那摩耶夫人梦六牙白象入胎,感而有孕,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年。于蓝毗尼园,无忧树下,由右肋下降生太子。太子才一出世,便行走七步,地涌莲花,目视四方,做狮子吼,指天画地,出大声音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太子生而好学,七岁授业,习《吠陀》及五明技艺,精通四大吠陀曰:《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⑤。并习练兵法武术。于十六岁时,太子只学得文武大成,学问无双,天下无敌。娶天臂城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妻。生爱子罗睺罗。太子生活奢侈,极尽声色。有春宫,夏宫,冬宫。三时宫殿供其居住,美女云集,声乐震天。可谓富贵以极。然太子之心犹未满足。只因太子从前出宫游玩时,见宫外生老病死之人,及种种残酷景象。想至己身难逃如此,不禁生大忧恼,起脱离之心。终于二十九岁之时,太子舍离王位,出家修行。先于仙人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无所有处禅定,心未满足。又于郁陀罗摩罗子处修学非想非非想禅定,仍觉未至究竟。又于摩揭陀国林中六载苦修,修学各种苦行。只练得骨瘦如柴,触腹达椎,抚毛纷落,修行难继。太子无奈,复进饮食,思量前者曾习禅定,能离欲不善,并有种种喜乐。习此或可达至究竟正觉。于是于尼连河畔,菩提树下,吉祥草上禅修七日,观启明星而悟道,成佛世尊,知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就如来正果。世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只修得身长一丈六尺,身色阎浮檀金。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佩日月之光,五眼六通,无所不通。遂大转法轮,于鹿野苑,先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三明、四谛、四禅、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等法。次度三迦叶并徒众一千人,次度舍利弗等一百人,次度目犍连等一百人,而后又大开方便,普度天下众生。依次宣说三乘大法。十二部经。为天人之师。后一千二百一时七年,于汉明帝时,教入中国。那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犹如日月。明帝次日升殿,遍问百官,有官名傅毅者通晓此事,当殿禀明。明帝遂差郎中蔡愔赍诏书,至天竺国访道得经,求遣沙门。至此佛教普传东土日益昌盛。有诗为赞:丈六金姿不坏身,三十二相胜天人。厌离生死辞王位,访道求真炼此心。善解神识明道法,修得佛性见乾坤。娑婆世界慈悲主,华严圣境第一尊。⑥十纪作,三教兴,九流兼备,百家争鸣。中华大地无所不备,天朝之业万古千秋。且不言秦汉之盛,只曰时至晋朝之时,且看那冀州中土,河北之地。有一古郡名常山郡。这常山郡,本名恒山郡。相传古时秦始皇攻占赵国,因北岳恒山⑦在其北侧,故设此郡。汉文帝时,因避天子讳,故改北岳恒山为常山,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此地四通八达,民众富庶,其土白壤,方便耕种。其田中中,其赋上上。⑧注释:①
孔父嘉被害:《春秋公羊传》记载:鲁恒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戊申(正月初八)华父督欲杀宋殇公。而先攻打孔父,弑君为什么先杀孔父?因为只要孔父还活着,正色于朝廷,就没有人敢给他的国君加以灾难。宋殇公也知道此事,所以去救孔父,结果君臣一齐死在孔父的家里。公羊传赞之曰:义形于色。贤之也。②
泰谦:泰卦和谦卦,泰卦乃阴阳交融万物萌发,成君子,灭小人之卦。谦卦乃是六十四卦最好的一卦。通过赞颂这两卦来赞美孔子之德。③
整首诗多引用道德经的词语,如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是用道德经来解释道教的金丹锻炼之法。④
迦毗罗卫国:译为“妙德城”在喜马拉雅山和楚里亚山麓卢醯赋河畔。今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王城在尼泊尔。释迦族的居住地。⑤
四大吠陀:《梨俱吠陀》是歌咏明论,是最古老的吠陀,有一千多首神曲,大多是祈神祭祀的赞颂。《娑摩吠陀》是赞颂明论,基本上都是《梨俱吠陀》的颂的集合。《夜柔吠陀》是祭祀明论,是梵文的韵文和散文的混合。也不出《梨俱吠陀》的范围。《阿闼婆吠陀》是禳灾明论,包括了咒术,医学等知识。⑥
娑婆世界慈悲主,华严圣境第一尊:说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小世界,包括地球外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华严圣境一是代表佛的境界。二是代表释迦牟尼佛的本体毗卢遮那佛所教化的华藏世界海。⑦
北岳恒山原在太行山脉,河北省曲阳附近,又名茂山,今称大茂山。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朝廷有人启奏恒山在河北与祭祀的方向不符,至万历十四年,朝廷改山西浑源玄岳山为北岳,依然在河北曲阳祭祀。后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玄岳山正式被改为北岳恒山。⑧
土白田赋句,取于《尚书?禹贡》冀州。
山河局势常山郡郡城以西有山,名曰太行。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其势贯穿南北,覆压八百余里,高千丈。自古即为灵山福地,仙府洞天。太行之中,不但有北岳恒山这等北方山王,更有佛道两派之名山古刹,胜境仙居。不知凡几。有词赋为证:势镇华夏,气吞乾坤。势镇华夏,中原覆压八百里。气吞乾坤,天地齐同亿万年。青石古道接松柏,绿草新竹映层栏。灵猿献果,仙人服下增千寿。仙鹤听琴,隐者弹罢赋十篇。四时不谢琼花美,五更难尽玉髓寒。清池接海眼,古洞有幽玄。清池海眼,静坐常闻龙戏水。古洞幽玄,闲观每见虎蹬山。太白①高卧五台小②,佛子③低眉王屋④严。正是:八陉通衢⑤连四野,九州宗庙第一巅。太行诸山其最近常山郡郡城者,名曰抱犊山。葛洪于《抱朴子》按仙经记载曰:“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於中以合药也。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之为福,药必成。”故此地乃天下第一等境地,然在此仙境之中,复有圣境,为世间独尊。但看那抱犊山旁,紧相连处复有一山,名曰卧佛山。此山高大雄峻,最妙之处,乃山之形状,远观之下,宛如我佛如来仰卧望天。顶髻眼鼻活灵活现,恰似释迦佛施大法力,化作巨人在此休憩。真乃鬼斧神工,天下无双。有古风为证。诗曰:太行洞天福地中抱犊山内有神明若问神明何所事凿出卧佛第一峰又曰:山是如来如来山如来仰卧天地间爬上如来心中坐不见如来不见山常山郡与太行山间有一河,乃上古名河。《水经》称之曰滹沱。《礼记》名之为霍池。这滹沱河贯穿太行山与系舟山,流经常山古郡。绵延一千余里。水量充沛。无数天鹅鱼鹰,走兽飞禽依水而生。河中鱼龙漫衍。水族众多。大河滚滚,其浪滔滔,亦有不见牛马之势。有词赋为证:虖池⑥水道,亚沦⑦洪川。千里波涛翻巨浪,万古奔流入长天。艆舰舳舻,艅艎艨艟艕艛舫。垬圩圫墺,坝坊坂坻坉堤埏⑧。饮流铁骑聒川岳⑨,合水萧王镇池渊⑩。巨海?随波,云中?牧马?饮清水?,孤峰?自赏,台下?系舟?倚恒山。虾蟹翻扬,滚沙蛟龙时吸水。鱼鹰游弋,晾珠老蚌夜喷烟。果然上方瑶池?液,而今汹涌贯人间。于此滹沱河边有一小镇名百果园,属常山郡管辖。此园镇狭长,东西走势,只一条大道。但大道之旁却有无数小道通连。道旁既是人家店铺,然而来至此地,或沿大道而行,或入小道。所见最多者,并非房屋买卖,乃是无数的果树园林。果园中桃李芳菲,杏梨遍布,亦有各种苹果核桃松子葡萄等类,更兼无数瓜果蔬菜周匝种植,品类繁多,不可遍识。即便当地人士,亦有不知名之果类。有赞曰:娇姿粉面,羞态红颜。娇姿粉面,圣贤亲手植杏树?。羞态红颜,豪杰附身祭桃园?。嫩樱桃,珠圆玉润。鲜葡萄,果累皮红。金纱绽破珍珠现,石榴开口。朱衣妆就瑾瑜藏,苹果朝阳。梨儿香美,大啖甘如服玉液。梅子酸甜,细嚼爽若饮琼浆。松仁嗑破堆玛瑙,核桃凿裂碾酪糖。西瓜绿皮红瓤美,柿子黄袍赤瓣香。轻摇翠扇,慢煮银杏吞白果,懒戴珠盘,缓摘红莲浸子芳。纵有世外丰稔地,何如百果自呈祥。故此当地人多以贩果植树为生,来往客商采买果品者亦多,与常山郡城之间也常有往来。又因背靠滹沱河,浇灌之水随处可引。便利之极。绝那非穷山恶水,难以生存之地可比。故此地民风敦厚,百姓谦和。真可谓:修身养性之福地,世外独立之桃源。故常有僧道于山中隐修。又有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更有甚者,那当地之人亦时常传闻,太行之中有仙家宫殿诸仙列坐。又有人指天画地,信誓旦旦,言见仙人御空来去,直入九天。却说此地山水土壤,尽皆美妙。又是富庶通达所在。真可谓人杰地灵。但百人百态,难以尽同。谁料到似这般妙地,也有不如意之人,也有那不如意之事。故此古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时值西晋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之后,因惠帝司马衷无能,有皇后贾南风兴风弄权,自此开始,又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作乱。诗曰:曹贼篡汉无忠义,司马啖曹报相当。观此八王屠骨肉,始知仁孝治国方。话说这八王作乱,天下纷纷扰扰,百姓迁动极大。于此百果园中有一人,复姓轩辕,双名竖贤。乃上古轩辕黄帝后裔。传至今日,已不知有多少代。轩辕氏这一支脉本为太行山民,历代于山中劳作。竖贤之父轩辕老爷为当地官差小吏。生有几双男女。后只因轩辕竖贤虽念过些私塾,但生性不好读书,轩辕老爷便教他子承父业,于官家充吏,只因当地甚贫,无有油水。竖贤又欲出外谋生。遂趁八王作乱,各地缺乏人手之时,经人疏通关系,外调于百果园。后来见此地安乐,开始于此处种植果树,贩卖果品。只因时局动荡,三十多岁尚未婚配,竖贤无奈,多求人做媒,欲求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经媒人介绍,终有眉目。话说离此百果园百里,有一古城名鹿城,乃古代秦国钜鹿郡地。鹿城之民大多贸易耕种为生,于城外有一村庄,名社稷庄。庄上有一人家,王姓,当家的乃是王老爷,王老爷虽是农人,然自幼也学过几年私塾,年轻时亦曾在外闯荡,能拿木工,善于建筑,曾四处做工,积攒家业。至年岁略长方回庄继续务农养老。王老爷有一原配妻子,曰贞氏。年轻之时便许配于王老爷为妻。也生有几双儿女。贞氏为妇甚贤善能吃苦,耕种厨饭,洗涮缝补样样在行,劳作之时只知低头苦作,不知抬头休息。因王老爷时常出外务工赚钱,贞氏在家操持家务,养老育小,毫无怨言。贞氏虽贤,劳作吃苦无怨,然仍有一事,为一生之憾。原来贞氏只觉身为农家之女,自幼耕种不识文字,心中恼恨自己一生愚闷。便有诗书典籍,念不出声音,识不得意思。便有文榜告示。看不明字划,摸不透章法。大小之事,非人告之不能辨识。买卖物品必定央求识字之人写在纸上方可出门,生活琐事极为不便。好在丈夫王老爷识文达字,在家之时,写写算算,都由王老爷操持,但王老爷务工外地之时,每逢写算之事,贞氏便一筹莫展。因此贞氏赌咒发愿,对儿女讲道:“我一生浑沌,不识大字。生下汝等,即便是为娘我喝水吃糠,也当叫汝等读书习字。且不谈加官进爵,求取富贵。只求墙上有张字纸文告,你们能对着念上一遍,叫为娘我也能知道上边写的都是何事情,就算你们报答了养育之恩。”子女听命,每日读书不辍。王家儿女最年长者乃是女儿,名曰导之。字羡灵。羡灵虽是女人,然自幼喜爱读书,十七岁便能以女先生身份进乡学教导幼学私塾,为当地异事,二十多岁仍然读书不辍,被推荐进鹿城教学。后又应官学之请,离鹿城至常山郡教导女塾。由于自幼于弟妹中年龄最长,常常替父母操持家务,长大之后又教书办学,常把束脩之钱补贴家用。故此在家时,时常替父母当家主事,于弟妹父母面前深有威望,
。故其教授字句之时,言谈爽利,甚于男子,不论男女学生尽皆畏惧。即便是官学长官亦敢抵触。只有一样为难,那就是羡灵自幼为了家计生活,读书教学,年过三十许未曾婚配。话说男子三十多岁未曾婚配尚且急躁,何况女人?且人多嘴杂,皆议论自己身大袖长,年过三十竟然还尚未婚配,真是特以的奇怪。故此这事算是件为难之事,诚可忧虑。
w7仝9jg确mcs有人知道善若吉命理网吗,不知道哪里的大师怎么算的为啥算的那么准。ir票9Ey惺oeu
① 太白:山名,指太白山,在太行山脉中。② 五台小:指小五台山,山名,太行群山之一。③ 佛子:山名,指佛子山。太行群山之一。④ 王屋:山名,指王屋山,太行群山之一。⑤ 八陉通衢:指太行八陉。晋郭缘生《述记征》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⑥ 虖池:滹沱河古名。虖音[hū]⑦ 亚沦:滹沱河古名。⑧ 艆舰舳舻,艅艎艨艟艕艛舫。垬圩圫墺,坝坊坂坻坉堤埏:艆:[láng] 古书上说的一种海中大船。舳舻:[zhú lú] 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指首尾衔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艅艎 :[yú huáng] 吴王大舰名。后泛指大船、大型战舰。艨艟: [méng chōng]突敌船 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 艕: [bàng] 船互相挨靠。艛: [ lóu] 古代有楼的大船。舫: [fǎng]
船:画~。游~。石~。~楼(船楼)。垬 :[ hóng]土坝。圩:[wéi] 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指堤坝。圫: [yù]
古同“墺”,水边的意思。墺:[ào]靠近水边的地方。坂坻: [bǎn dǐ] 坡岸。坉:[tún]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埏:[yán]地的边际。————这两句指:船舰首位绵延,大小战船连靠着楼船画舫。水边布满河堤,坡岸上各种防水大坝延伸到大地的尽头。⑨ 饮流铁骑聒川岳:来自李白《发白马》。《发白马》有,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的诗句。⑩ 合水萧王镇池渊:文天祥《滹沱河二首》有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始信滹沱水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的句子。合水萧王的典故是:汉光武帝刘秀未称帝时,以萧王名义经略河北,决定讨伐王郎,适逢王郎兵合,敌不过而退转滹沱。时值三月,河已解冻,汪洋一片,无舟可渡。前锋王霸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消解,从而救了刘秀。故此唐胡曾《滹沱河》云: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海:指海河,滹沱河汇入海河。云中:云中河,河名,滹沱河支流。? 云中:云中河,河名,滹沱河支流。? 牧马:牧马河,河名,滹沱河支流。? 清水:清水河,河名,滹沱河支流。? 孤峰:指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滹沱河发源地。? 台下:台,指五台山。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 系舟:指系舟山。滹沱河流经系舟山。? 上方瑶池:指紫金山下建安乡瑶池村,瑶池以上为滹沱河上游。? 娇姿粉面,圣贤亲手植杏树:娇姿粉面,指杏的颜色诱人。后半句典故,指孔子种植于山东的杏林。以杏林来比此地杏树,谓同出一源,食杏思圣。? 羞态红颜,豪杰附身祭桃园:羞态红颜,指桃的颜色是红的。后半典故,指三国刘关张桃园结义。
第四章 历劫降世诗曰:我本昔日大雄豪,何缘降世赴喧嚣。天伦不乐心若焦,⑴洪炉陶炼锻身劳。静观纷攘镇意熬,灵台常悬冷刃刀。⑵修得内外六贼凋,摩尼宝珠放光毫,方见本座姓名高。⑶王羡灵正在忧虑之时,不想便有媒人前来说媒,言百果园有一男子名轩辕竖贤,孤身一人尚未婚配。羡灵此时正因此事忧恼,也觉得自己岁数太大,已过婚配之年。眼下别无所求,只求是个男人即可,好叫自己能嫁过去有个依靠,了此一生。这正所谓:有病乱投医。故此羡灵听人说媒,闻得对方也是单身,由于父母远在鹿城相隔百里,便自己做主。与竖贤见了几面,觉得此人尚可,因此一不要财礼,二不求住宅,三不提首饰。由于竖贤之家亦远在太行,身边也没有父母。故此两人竟然无父母之命,仅凭媒妁之言,简单宴请了几位朋友官长作为见证,就这么清清白白的结为夫妻,成家于常山郡。住于羡灵当官学先生所住的居所。噫~!真乃当代两大人才,视婚姻大事如儿戏之典范。诗曰:婚姻大事认端详,户对门当是妙方。莫看一时人顺眼,久长之后见心肠。果然,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此二人虽然喜结连理,可谓了却人生一件大事。但是没想到天下之事,是摁倒葫芦瓢又起,一宗不了又一宗。夫妻结婚之后,竟然发现二人脾气秉性不大相合。竖贤虽是男人,然不爱读书,所虑之事皆以利为主,于家脾气暴躁。羡灵虽是女人,然一生读书习字,又持家教学,见过世面,见到不合之事便生恼怒,脾气也有些冲。最开始谈婚论嫁之时,双方互相客气,尚且不知对方根底。现在过起日子则纤毫毕现,时有碰撞。竖贤本来得羡灵如此才女,心中得意,婚姻开始还能互相礼让。然而时间长了发觉与妻子毫无共同语言,且脾气不和,自幼生活环境不一,爱好,思维皆不相容。故时常斗气喝骂妻子。羡灵亦不相让,时间久了,竟然感情反不如初。然婚配已成定局,羡灵无奈,且终是女人,岂能与男人相斗。故终日郁闷,对于教学之事业,亦渐渐有气无力,只在心中哀怨命苦。正当此时,羡灵发觉自己身怀六甲,有了身孕。话说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羡灵时年三十有三,夜梦有一男子,身修骨健。立于家乡鹿城社稷庄。醒后于夜间生下一子。夫妻名之曰:博。轩辕博,丙寅年孟夏,剑锋之日,于子时降生世界⑷。夫妻虽老来得子,诚为可喜,然二人不和多生恼恨,很是不美。此年晋人杀司马衷,惠帝崩,司马炽即天子位⑸。怀帝大赦囚犯,改元永嘉。以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⑹。八王之乱方熄,然征战多年,晋室自伤社稷,天下怨气弥漫,诸胡蠢蠢欲动。先有匈奴刘渊⑺于左国城称汉王。后有巴氐李雄⑻于益州称帝,建都成都。其余天下大小势力,含野心者,亦多窥视晋朝。轩辕博之家,亦复有如天下大势。虽然夫妻成家,有子承嗣。然自伤家道,亦有无穷之后患。却说轩辕博秉父母怨怒而生,才一降生,母亲便缺乏奶水。轩辕博不得饮食,瘦小不堪。夫妻无奈,买牛乳配合母乳喂养,抚养孩儿。终于将其滋补壮实。一二岁时,父忙于业,母忙于学。竟然乏人看守抚养。羡灵于教学之后又抚养幼儿,甚为辛苦。好在贞氏怜悯女儿,于社稷庄,百忙之家,车马百里,前来照料外孙。也是当时社稷庄王老爷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皆须人照料,贞氏竟然咬牙硬撑,力排众议。挤出时间于常山照料外甥一年多时间。可谓于轩辕博一家有大恩德。话说轩辕博此人也真怪,父母虽然易吵闹,但轩辕博却是不然,此子性格与寻常小儿大不相同。虽然不到一岁,便能讲话。但平时并不哭闹,放在任何地方,就好似扎了根一样,默默的玩耍。且深爱读书,每逢见到其母,便伸手举书叫娘来读,但姥姥贞氏在时,却从不提此要求,好似知道姥姥不能识字,有意避讳一般。贞氏深以为奇。羡灵由于与丈夫感情不顺,把希望亦寄托于爱子之上。轩辕博不会说话时,便认真教他古诗章句。帮孩儿伸展腿脚,锻炼身子。因此轩辕博在很小之时,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也生得身体强壮。待到轩辕博三四岁时,羯族石勒,以汉人张宾⑼为谋主,刁膺、张敬为股肱。率十万部众。攻鹿城,常山,又因势力强大,石勒派张斯游说之下,并州胡羯亦大多跟从石勒。由于石世龙⑽,向来礼重汉民读书之人。故此每下一城,便立“君子营”专供文人加入。羡灵虽是女流,亦是读书之人,故此轩辕博一家,并未受到为难。然而虽说如此,但是国难临头,一家人整日间忧心忡忡,而竖贤与羡灵又忙于事业家务,更兼感情不和,每日心累。姥姥贞氏也不得不回烈阳庄照顾老小。于是便使钱,托当地妇人帮忙照管。这妇人专门的营生就是代管小孩儿,也能教几个字。半塾半玩的管教。不想事情又来了。这妇人一伙是三四个人,管着二十来个当地小孩儿。分别负责看管,洗涮,做饭等事。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小孩儿都吃完时,就轩辕博吃不完。细嚼慢咽不急不缓。但是他不急妇人急,就等他吃完才能收拾。一日两,两日三,轩辕博天天如此,妇人不由得在羡灵接孩子来的时候当面告状。回去后两口子一合计,不由得又是唉声叹气。竖贤更是想起轩辕博不到一岁便能说话的事,有些低落。孩子说话早父亲低落,吃饭慢父母发愁,何也?因竖贤老家太行山民之中有一说法,小孩儿说话越早以后越笨。而羡灵老家社稷庄的说法是:小孩吃饭慢则以后没出息。因此上父母不悦。给本来就濒临破碎的家庭,更添烦恼。须知那恩爱家庭,不管出什么事家里人都是往好处想。但这仇怨之家则不然,最烦出事也最怕事。只要出一件事,就往那坏里寻思。于是乎父母为了给孩子找出路,在轩辕博五岁时便送入私塾学馆。托付在当地有名的先生门下教管。古人云: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此话形容轩辕博之家是一点不假。竖贤与羡灵夫妇,本以为孩子上学就好了。但是没想到送去私塾以后,轩辕博以前在家背诗念书的劲一下子没了。整个翻了个大转,变得不爱念书学习。上课便愣神,下课就精神。先生发怒,没少叫轩辕博通知大人前去商议挨训。而轩辕家教育孩子的重任,乃是羡灵独挑。故此苦了羡灵一个女人,又是在先生前赔笑,又是回家对轩辕博多方教训。由于竖贤管教儿子时,从来就是专精一样,轻者曰:骂。重者曰:打。因此羡灵并不喜欢让丈夫教管孩子,所以关于孩子的事,大多都是自己过问。竖贤也乐得无事清净。不过却累坏了羡灵,一面是与丈夫生活不睦,一面费心管教孩子。所以以前的那一点,教学树业的心力也都耗尽。且当今天下大乱,永嘉祸起⑾,此时匈奴汉赵帝刘渊已死,刘聪篡位⑿之后率刘曜等与晋军战于洛阳⒀。消息传来,汉民多有以国之将亡,夜间痛哭者。羡灵为避胡人部卒专横,加上家事繁杂无心教学,索性辞去常山女馆的先生之职。与竖贤从学馆设立的教书先生居所,搬迁到百果园居住。亏了郡学长官念其一个女人,年近四十,为国为民教书不易,因此对羡灵也多加照顾。更兼常山虽为石勒所据,但辅助石勒的文人大多为汉人,石勒仰慕儒学,多用读书之人,故此当地民风未改。那管理官塾的长官想:这收上来的税收钱粮与其给胡人打仗,还不如给了晋室忠良。加上石勒为笼络当地汉人世族,于读书人多有恭敬,故此这长官利用手中职权,趁着乱劲,以抚恤官学夫子之借口,拨出银来,给官学之中有功之人做资生费用。好在花费钱粮也不多,且比起打仗来,养几个官学先生才费几个钱钞?即便是叫胡人知道,也无所谓。就是查起来,也有说道。故此虽然羡灵辞去职务,但长官仍批文书,破例命依照官学先生之俸,削减一半,每月以官银钱财,仍然拨给羡灵以资养老抚慰。羡灵谢恩,本想着从此以后高枕无忧,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度过自己后半辈子。却不想人生的大事只是开始而已。
注释:⑴大雄豪:字面意思是主人公自述,引申义是指人的本来面目。天伦:指父母家庭。诗为柏梁体古风,独立句,句句入韵。⑵灵台:指心。灵台是心的隐语。⑶内外六贼: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摩尼宝珠放光毫:引申义指经过磨砺,真心光芒流露。本座姓名高:是指找到了本来面目,并能达到极致。⑷丙寅年:指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兴三年,光熙元年。公元306年。⑸晋人杀司马衷,惠帝崩,司马炽即天子位:晋人:指东海王司马越。何不书名?春秋笔法,贬也。因其人在八王之乱招引胡人做大,并杀死晋惠帝。司马衷,惠帝崩:司马衷就是惠帝,何故指名分两次说?贬也,司马衷崇信皇后贾南风,致使朝刚不振,贾南风又杀太宰司马亮,和皇太后。后来局势动荡,国力衰弱使各地胡人反叛。又造成了八王之乱。司马炽即天子位:司马炽为晋怀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未登基前,为皇太弟。为何不直接说其前爵,又不直说他为怀帝?贬之也,司马炽无有才干,八王之乱时,没有忠君,立为天子后也不能保国,不足以为君也。⑹以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此时何故书司马越职位姓名?春秋也,以示其作恶多端,如今弑君之后称心如意。⑺刘渊: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应命回匈奴五部为司马颖招揽匈奴援军。但刘渊回到五部后就称大单于,同年即称汉王,建立汉赵。为汉赵(前赵)光文帝,何以不书帝号?春秋笔法,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晋天子在,天无二帝。⑻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 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⑼张宾:汉人,石勒手下谋士,为右长史,加中垒将军,号曰“右侯”。不书以爵,贬也,《晋书》载其“算无遗策、机无虚发”。自比张良。然而却服侍虎狼之徒石勒,此辈人,虽有智有谋,清廉任贤,但终究是小人器量,以其助纣为虐,不能择主,不能见大也。⑽石世龙:就是石勒,世龙是石勒的字,对石勒,一是:书中有介绍故此没有注释,二是:此人不值得贬,因为其虎狼之人,本就要食人。此时书其“字”。是贤之也,表彰也,因为虽然石勒为虎狼之人,又没有上过学,没有什么文化,然而他还有尊重文人的优点。所以特别指出来以示赞美。一是:一视同仁不因为他是恶人,而掩饰他的长处。二是:说明石勒这种粗人尚且尊重贤才,其他不尊重读书贤才的人还不如蛮夷胡虏。⑾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⑿刘聪篡位:刘聪为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太子刘和即位后为消除诸王势力,被刘聪杀死。刘聪即位为昭武皇帝。⒀战于洛阳:春秋笔法,说是战,其实是战胜了,刘聪和刘曜攻陷洛阳,掳走了晋怀帝。为何不直接书,攻破洛阳,掳走怀帝呢?是要为中国隐讳丑闻,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然而这毕竟不是史书,写的太含糊,又影响阅读,所以后边又写了“汉民多有以国之将亡,夜间痛哭者。”
先是竖贤埋怨羡灵辞去职务,收入变少。夫妻感情更加恶劣,而以前羡灵在教学之时,还有些底气,至此孤身一个女人,更不能与丈夫辩论。故整日间以泪洗面,若非因轩辕博幼小,几欲寻死。正在此时,有人对羡灵说:“常山有寺庙异常灵验,不如前去拜佛增加福气。”羡灵此时整日忧愁,难以释怀,本想散散心也好。于是便去寺庙拜佛,还与寺中的师父交谈了几句。临走时,僧人还好意赠送了几本经书,教她烦闷之时仔细阅读,自有帮助。羡灵归家以后,本来并不在意。但是有一次在与丈夫口角后,实在心烦意乱,便拿起佛经阅读解闷。但是不想,这一拿起,便放不下了。原来我佛如来,辩才无碍世间无比,善于开解众生忧恼,施与无畏,此时正应羡灵根机。也是她佛缘来至,从此倾慕世尊。又去过几次寺庙参拜,买过一些佛经,读诵之下更增信解。便拜在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下,皈依三宝,持了五戒,做了世尊的俗家弟子。经律上唤作:四众弟子,优婆夷的便是,又唤作在家居士。羡灵领了居士衣裳,从此专心在家念佛忏悔,修身养性决定不再与丈夫争执,好好把孩子教养成才。诗曰:善友书言最可持,可增我辈善知识。修心忍辱除嗔怨,正是菩提叩户石。⑴但是没想到竖贤却对羡灵此举大发雷霆,斥责妻子迷信鬼神,对忌讳杀生荤腥等事,更是贬为无稽之谈。从此二人又多了一样争执。反倒是轩辕博对母亲信佛,却非常支持。因为轩辕博生性良善,佛门亦讲行善,故此合了轩辕博的心意,有时也学着母亲念上几句佛。只是家庭不合,日子过得十分劳累。一般时候,轩辕博与母亲的感情至深,故此多向着母亲。但是羡灵长期在此环境中,心中闷不开解,所以脾气秉性也变得脆弱暴躁起来,更兼哀怨凄惨之情萌发。以及上轩辕博学业不好,羡灵又恨铁不成钢,故常常责骂。故此与其他安逸之家相比,那边的父母对孩子都百般疼爱,而这边的父母由于互相怨恨,顾及不了这许多,虽然家里钱财不缺。但是夫妻都没心思思虑太多,故此对轩辕博的照顾,仅限于吃饱穿暖。其他可玩之物,好看之衣服一应短缺。就连轩辕博最喜欢看的书本,也是以前更年幼之时,积攒下来的,小儿启蒙之物,故此受用上反活的不如贫穷之家。有时由于亲戚弟兄来家玩耍,羡灵思虑儿子珍藏的书本太过幼稚,便常常拿去送人。故轩辕博心中不悦,小小年纪,即生离别失去之痛。诗曰:慈孝乐合家道成,从来愤恨产离情。己身不欲施人处,便是将来恶果藤。⑵故此轩辕博只要是不看书之时,便烦在家里多待。所以只要一有时间便出门,与小伙伴们在百果园中四处玩闹。爬墙上树,拨草寻虫,自去找寻乐趣。由于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所以轩辕博对取乐之事极为敏感,深感兴趣,于八九岁时,便羡慕玩伴中有那年长的孩子言谈幽默,诙谐有趣。真是可乐非常。所以自己说话时候,亦常常模仿学习。时间长了竟然也一改以前老实性格,学的油腔滑调起来,好在本性纯良未改,并未学坏。但是上天却似乎不愿意见轩辕博有此快乐,先是一次玩闹,使他不小心伤了左臂,养了三个多月才好。后来不出两年又是一场大病,病了数月。竖贤与羡灵为此大为忧愁,所幸疾病虽猛,并非不治之症。调养好后仍然健康活泼。轩辕博虽然屡逢厄难,有也有诗单赞厄难之善曰:怨憎袭来怒意浓,爱别离处最伤情。五阴炽盛因贪物,求不得时大愿升。老病源于心懈怠,死生产自欲蒸腾。能经八苦催磨事,可炼惊天动地功。⑶羡灵日夜思虑儿子学业难继,虽然平时也多方教导,但却因太过急躁,不得其法,效果甚微。等轩辕博再大一点之时,羡灵于寺庙拜佛时,中遇一挂单西域异僧。这异僧不知有如何眼力,只见他大赞羡灵大有佛缘,赐予一部咒语。名曰:《观自在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咒又唤作《大悲咒》⑷教她每日念诵,自有佛菩萨加护。羡灵观此异僧仪表非凡,似有出尘之态。不是个等闲的人物,也大为恭敬。拜受此咒。带回家后时常念诵,自觉果有效力。故此又教轩辕博念诵,不想轩辕博也佛缘深厚之人。这梵音咒语,经过轩辕博一日三遍念读,时间不长便能背诵。似冥冥中真有神佛咒力加持,不可思议之下,竟然使轩辕博学业亦渐渐好转。落笔有力,所行通畅。而竖贤近期也不大发火,努力工作,家道逐渐好转。羡灵亦心情逐渐顺畅高兴了起来。但正在此家境稍微好转之时,不想又来了一场大事。先是亲友传言:若干年前,西方来了一佛子,三国时便在中土设教。后又闻此教深受民间爱戴。言此教虽然也属佛教,但与佛教又是两样。名之曰:“一路通天教。”教义集佛道儒三教为本,合为一教,乃至合世间各种其他教派亦归此一教。乃是我佛拈花微笑之大法,孔子朝闻夕死之大道。教内前辈更曰:天地将灭,佛主弥勒,马上便要接替释迦佛出世为尊,欲普度众生,大开善门。贬佛道儒三教旧经皆为小道,而在“一路通天教”内另传有授秘大法乃为大道,秘密传授,期待有缘。当时正在天下大乱,好似就要应验预言一般。因此民心动荡,此教得以遂迅速传播。但是晋朝统一之后,又逐渐归于平淡,不想,至八王之乱时,天下复乱,此教趁势又出头度人,规模逐渐壮大,颇有有三国时黄巾之势。本来此教势头正强,却不想后来八王之乱结束,官府恐此教混乱难治,故腾出手来镇压。故此,此教才自繁荣了数年,便被官府贬为邪门外道。因此,此教则由明转暗,秘密进行。如今五胡乱华,天下复归混乱,先是刘聪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后晋怀帝于平阳遇害,怀帝崩,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为晋愍帝。不想愍帝又被俘去,震惊天下。⑸民心更加动荡,而此教派又乘乱暗自崛起。羡灵于亲友中密受此教,本有疑虑,但是后来观看教中书籍皆言之凿凿,且颇多语义与三教相合,甚至亦有解释三教之论作。又见此教书籍写的恐怖,言天地即刻将亡,不入此教则尸骨无存,魂坠九幽。羡灵遂不疑有他,弃佛教而转信“一路通天教。”经人推荐秘密得传成为教内弟子,羡灵从此以为,自身已得无上正宗,仙佛有望。并且教父母姐妹并儿子轩辕博也加入此教,欲合家齐升,共享无极~!当是时也,乃建康晋元帝司马睿⑹大兴元年,虎逢戊寅,轩辕博年方十二,闻母所劝而加入“一路通天教”中。在翻阅教中经典后,方知此教派仍然以三教经典为主,另外也有自己著作论述。而所有教内论述,几乎皆是仙佛扶乩所传新作,且书中标明,新作比三教旧作经典都要高上不少,叫教内弟子认真学习。教内更言有一无上高尊为仙佛之祖,位列一切仙佛之上,乃创世之人。还言入教要持守佛家五戒,断酒肉荤腥。教内高尊传下秘术曰:“无上通天窍”,乃是教人意守头顶额上之神庭穴,以为灵魂出入门路,登云仙梯。若是持守功夫到时,立时便可成仙成佛,享乐无穷。乃是最上速成之法,并言这道统乃佛释迦亲口所传,得自无上高尊,绝无虚假。此刻至道普传天下,得者既非凡人。且此道使人先得而后修,乃高尊大赦之举。并教门徒发下重誓,不得随意外传教内一切。否则五雷轰顶,永坠地狱。诗曰:高尊无上好惊人,空前绝后要传真。谁当敢逆咱家意,口内玄雷灭汝身。注释:⑴此诗表古,虽然是说佛教,但是其实儒道等教,乃至一切善教学问亦复如是,求学者,一定要亲近善友良言,并且要修心忍辱,专心学问,方能成事。此诗亦借古讽今,讽当今之人胡乱交友,任性阅读,且脾气暴躁,遇事只知找寻对方错误,以争强好胜为上,不知忍辱修心,强大本身才是正道。⑵此诗单表家事人情,亦是借古讽今之作。上慈下孝乃治家良道,由家庭治理开始,上可推及治国之法,下可成就修身之行。全在慈孝二字,如上不慈,下不孝,互相侵夺,互不知心,虽然表面上说为对方考虑,实则作出令家人伤心之事,那么即便是亲情也容易因爱成恨,并至后患无穷。并且很难弥补。⑶此诗以佛教八苦为诗,八苦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直言八苦虽为天下恨事,但是如能于八苦中经得起考验,方可成就大事。借以励志也。⑷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翻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就是如今流行的八十四句版。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而此咒约在唐时从印度翻译而来。本书此时正当晋朝之时,可能尚未有翻译此经咒的作品,也可能有人翻译也失传了。故此本书只说西域异僧,不实指也。⑸晋愍帝: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本书为中国隐晦,不忍直说,此时为何直说?因为毕竟不是史书,开始隐晦一下就行,总是隐晦的话,情节就没法交代清楚了。⑹建康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即帝位。前者,晋愍帝于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愍帝崩,琅邪王司马睿于建康(南京古称)称帝。在前头加建康两个字,意思是迁都,由西晋改为东晋,朝廷南迁,为何此处不直接说?春秋也,为晋朝隐,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第五章 家国复乱先是竖贤埋怨羡灵辞去职务,收入变少。夫妻感情更加恶劣,而以前羡灵在教学之时,还有些底气,至此孤身一个女人,更不能与丈夫辩论。故整日间以泪洗面,若非因轩辕博幼小,几欲寻死。正在此时,有人对羡灵说:“常山有寺庙异常灵验,不如前去拜佛增加福气。”羡灵此时整日忧愁,难以释怀,本想散散心也好。于是便去寺庙拜佛,还与寺中的师父交谈了几句。临走时,僧人还好意赠送了几本经书,教她烦闷之时仔细阅读,自有帮助。羡灵归家以后,本来并不在意。但是有一次在与丈夫口角后,实在心烦意乱,便拿起佛经阅读解闷。但是不想,这一拿起,便放不下了。原来我佛如来,辩才无碍世间无比,善于开解众生忧恼,施与无畏,此时正应羡灵根机。也是她佛缘来至,从此倾慕世尊。又去过几次寺庙参拜,买过一些佛经,读诵之下更增信解。便拜在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下,皈依三宝,持了五戒,做了世尊的俗家弟子。经律上唤作:四众弟子,优婆夷的便是,又唤作在家居士。羡灵领了居士衣裳,从此专心在家念佛忏悔,修身养性决定不再与丈夫争执,好好把孩子教养成才。诗曰:善友书言最可持,可增我辈善知识。修心忍辱除嗔怨,正是菩提叩户石。⑴但是没想到竖贤却对羡灵此举大发雷霆,斥责妻子迷信鬼神,对忌讳杀生荤腥等事,更是贬为无稽之谈。从此二人又多了一样争执。反倒是轩辕博对母亲信佛,却非常支持。因为轩辕博生性良善,佛门亦讲行善,故此合了轩辕博的心意,有时也学着母亲念上几句佛。只是家庭不合,日子过得十分劳累。一般时候,轩辕博与母亲的感情至深,故此多向着母亲。但是羡灵长期在此环境中,心中闷不开解,所以脾气秉性也变得脆弱暴躁起来,更兼哀怨凄惨之情萌发。以及上轩辕博学业不好,羡灵又恨铁不成钢,故常常责骂。故此与其他安逸之家相比,那边的父母对孩子都百般疼爱,而这边的父母由于互相怨恨,顾及不了这许多,虽然家里钱财不缺。但是夫妻都没心思思虑太多,故此对轩辕博的照顾,仅限于吃饱穿暖。其他可玩之物,好看之衣服一应短缺。就连轩辕博最喜欢看的书本,也是以前更年幼之时,积攒下来的,小儿启蒙之物,故此受用上反活的不如贫穷之家。有时由于亲戚弟兄来家玩耍,羡灵思虑儿子珍藏的书本太过幼稚,便常常拿去送人。故轩辕博心中不悦,小小年纪,即生离别失去之痛。诗曰:慈孝乐合家道成,从来愤恨产离情。己身不欲施人处,便是将来恶果藤。⑵故此轩辕博只要是不看书之时,便烦在家里多待。所以只要一有时间便出门,与小伙伴们在百果园中四处玩闹。爬墙上树,拨草寻虫,自去找寻乐趣。由于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所以轩辕博对取乐之事极为敏感,深感兴趣,于八九岁时,便羡慕玩伴中有那年长的孩子言谈幽默,诙谐有趣。真是可乐非常。所以自己说话时候,亦常常模仿学习。时间长了竟然也一改以前老实性格,学的油腔滑调起来,好在本性纯良未改,并未学坏。但是上天却似乎不愿意见轩辕博有此快乐,先是一次玩闹,使他不小心伤了左臂,养了三个多月才好。后来不出两年又是一场大病,病了数月。竖贤与羡灵为此大为忧愁,所幸疾病虽猛,并非不治之症。调养好后仍然健康活泼。轩辕博虽然屡逢厄难,有也有诗单赞厄难之善曰:怨憎袭来怒意浓,爱别离处最伤情。五阴炽盛因贪物,求不得时大愿升。老病源于心懈怠,死生产自欲蒸腾。能经八苦催磨事,可炼惊天动地功。⑶羡灵日夜思虑儿子学业难继,虽然平时也多方教导,但却因太过急躁,不得其法,效果甚微。等轩辕博再大一点之时,羡灵于寺庙拜佛时,中遇一挂单西域异僧。这异僧不知有如何眼力,只见他大赞羡灵大有佛缘,赐予一部咒语。名曰:《观自在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咒又唤作《大悲咒》⑷教她每日念诵,自有佛菩萨加护。羡灵观此异僧仪表非凡,似有出尘之态。不是个等闲的人物,也大为恭敬。拜受此咒。带回家后时常念诵,自觉果有效力。故此又教轩辕博念诵,不想轩辕博也佛缘深厚之人。这梵音咒语,经过轩辕博一日三遍念读,时间不长便能背诵。似冥冥中真有神佛咒力加持,不可思议之下,竟然使轩辕博学业亦渐渐好转。落笔有力,所行通畅。而竖贤近期也不大发火,努力工作,家道逐渐好转。羡灵亦心情逐渐顺畅高兴了起来。但正在此家境稍微好转之时,不想又来了一场大事。先是亲友传言:若干年前,西方来了一佛子,三国时便在中土设教。后又闻此教深受民间爱戴。言此教虽然也属佛教,但与佛教又是两样。名之曰:“一路通天教。”教义集佛道儒三教为本,合为一教,乃至合世间各种其他教派亦归此一教。乃是我佛拈花微笑之大法,孔子朝闻夕死之大道。教内前辈更曰:天地将灭,佛主弥勒,马上便要接替释迦佛出世为尊,欲普度众生,大开善门。贬佛道儒三教旧经皆为小道,而在“一路通天教”内另传有授秘大法乃为大道,秘密传授,期待有缘。当时正在天下大乱,好似就要应验预言一般。因此民心动荡,此教得以遂迅速传播。但是晋朝统一之后,又逐渐归于平淡,不想,至八王之乱时,天下复乱,此教趁势又出头度人,规模逐渐壮大,颇有有三国时黄巾之势。本来此教势头正强,却不想后来八王之乱结束,官府恐此教混乱难治,故腾出手来镇压。故此,此教才自繁荣了数年,便被官府贬为邪门外道。因此,此教则由明转暗,秘密进行。如今五胡乱华,天下复归混乱,先是刘聪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后晋怀帝于平阳遇害,怀帝崩,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为晋愍帝。不想愍帝又被俘去,震惊天下。⑸民心更加动荡,而此教派又乘乱暗自崛起。羡灵于亲友中密受此教,本有疑虑,但是后来观看教中书籍皆言之凿凿,且颇多语义与三教相合,甚至亦有解释三教之论作。又见此教书籍写的恐怖,言天地即刻将亡,不入此教则尸骨无存,魂坠九幽。羡灵遂不疑有他,弃佛教而转信“一路通天教。”经人推荐秘密得传成为教内弟子,羡灵从此以为,自身已得无上正宗,仙佛有望。并且教父母姐妹并儿子轩辕博也加入此教,欲合家齐升,共享无极~!当是时也,乃建康晋元帝司马睿⑹大兴元年,虎逢戊寅,轩辕博年方十二,闻母所劝而加入“一路通天教”中。在翻阅教中经典后,方知此教派仍然以三教经典为主,另外也有自己著作论述。而所有教内论述,几乎皆是仙佛扶乩所传新作,且书中标明,新作比三教旧作经典都要高上不少,叫教内弟子认真学习。教内更言有一无上高尊为仙佛之祖,位列一切仙佛之上,乃创世之人。还言入教要持守佛家五戒,断酒肉荤腥。教内高尊传下秘术曰:“无上通天窍”,乃是教人意守头顶额上之神庭穴,以为灵魂出入门路,登云仙梯。若是持守功夫到时,立时便可成仙成佛,享乐无穷。乃是最上速成之法,并言这道统乃佛释迦亲口所传,得自无上高尊,绝无虚假。此刻至道普传天下,得者既非凡人。且此道使人先得而后修,乃高尊大赦之举。并教门徒发下重誓,不得随意外传教内一切。否则五雷轰顶,永坠地狱。诗曰:高尊无上好惊人,空前绝后要传真。谁当敢逆咱家意,口内玄雷灭汝身。注释:⑴此诗表古,虽然是说佛教,但是其实儒道等教,乃至一切善教学问亦复如是,求学者,一定要亲近善友良言,并且要修心忍辱,专心学问,方能成事。此诗亦借古讽今,讽当今之人胡乱交友,任性阅读,且脾气暴躁,遇事只知找寻对方错误,以争强好胜为上,不知忍辱修心,强大本身才是正道。⑵此诗单表家事人情,亦是借古讽今之作。上慈下孝乃治家良道,由家庭治理开始,上可推及治国之法,下可成就修身之行。全在慈孝二字,如上不慈,下不孝,互相侵夺,互不知心,虽然表面上说为对方考虑,实则作出令家人伤心之事,那么即便是亲情也容易因爱成恨,并至后患无穷。并且很难弥补。⑶此诗以佛教八苦为诗,八苦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直言八苦虽为天下恨事,但是如能于八苦中经得起考验,方可成就大事。借以励志也。⑷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翻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也就是如今流行的八十四句版。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而此咒约在唐时从印度翻译而来。本书此时正当晋朝之时,可能尚未有翻译此经咒的作品,也可能有人翻译也失传了。故此本书只说西域异僧,不实指也。⑸晋愍帝: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本书为中国隐晦,不忍直说,此时为何直说?因为毕竟不是史书,开始隐晦一下就行,总是隐晦的话,情节就没法交代清楚了。⑹建康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即帝位。前者,晋愍帝于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愍帝崩,琅邪王司马睿于建康(南京古称)称帝。在前头加建康两个字,意思是迁都,由西晋改为东晋,朝廷南迁,为何此处不直接说?春秋也,为晋朝隐,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第六章 困辱之年轩辕博久有进取之心,此刻听闻教内各种好处。又翻阅了各种教内经典,深感神奇。而后又按规矩发下重誓,故心生畏惧。更对教中所言天地即将毁灭,万物即将消亡之大劫。感到毛骨悚然。而此时又正是胡虏乱华之时,到处攻杀战守,就连晋室亦不能保全。真好似大劫将至一般。同时,又庆幸自己有了这么一条门路,可以回避劫难。另外教中又教人发大善愿,多立功德,普度众生,多辅助教内事业。此举正合了轩辕博良善之心,便从此发下誓愿,要普度一切众生,多立功德。对教内的秘密行事风范,轩辕博亦小心对待,从不失口乱言。从此母子俩不再以世间之事为意,经常打坐守穴,阅读三教经典和本教内部经论。本来一日三遍的《大悲咒》也被轩辕博抛之脑后。轩辕博亦以为,凭着自己年幼得道,不同凡人。必然大大会有一番作为,成为人中龙凤,天下栋梁。故从此志得意满,一心信奉。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先是家中父亲竖贤对独子突然持戒,断了荤腥大大不满,又因家中饮食常素,时常斥责埋怨。而后私塾学馆之内又出了事情,先是因为轩辕博正是年幼,又多喜诙谐好玩之事,贪玩偷懒自不必提。更兼在家之时,又多与母亲谈论修道躲劫之事,占用心思。更兼胡人南下,学馆不重孔孟之道,反而注重些骡马牛羊,战守攻杀,番邦胡学,草木医术等等乱七八糟之学。即便是有用之学,因天下大乱,难遇良师,故此也只是学些皮毛,难知精髓。所以学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因此轩辕博提不起兴趣。⑴故学业由前排名次,下降至中上,又由中上之名,下降到最下等之列。常被先生斥责不说。尔后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之时,竟然也生出风波。话说轩辕博于塾中先生同学面前,本是个言语诙谐,好说好笑之人,更兼他自幼崇拜英雄剑侠,喜爱摆弄拳脚,并养身练体之术,长的身形矫健,于同学中深有人望。不料此时却突然风头直下。先是被塾中的孩子欺凌辱骂,乃至动手动脚,后来发现不敌轩辕博后,竟然约请当地青皮将轩辕博威吓殴打。家中塾中皆逢逆事,学业修道亦无成效。轩辕博于人前颜面大失,并无丝毫办法挽回,本来相好知心之同学朋友,不料此时也渐渐产生了矛盾隔阂。回家将逆事告之父母之时,不想父母亦不能为自己做主,只叫轩辕博找先生面前告状。但是教书的先生岂能管的着市面的青皮?且成人之间有成人之道,少年之间亦有少年之道,这种事找先生做主,亦非妥善之事,反而容易招同龄之人笑话。轩辕博求告无门,无可奈何,更兼父母从小教训自己,不许打架惹事,且自己本性良善,不是好斗之人。虽然身体强健,但是性子胆小怕事,故此多方忍让,但凡出门皆绕路而行,不愿遇上对头,当面受辱。这样过了一年光景,轩辕博依旧心绪不开,虽然以前养就的性子乐观,幽默豁达。但是此时经过长期压抑,对他打击也十分巨大。只是心中还对修道和人生有大向往,在平时忍耐之余,发誓总有一天要成就志向,君临天下。诗曰:受辱逢灾莫不平,古来大业始难通。张良进履堪能敬,韩信屈膝忍自成。⑵夫子弹琴陈蔡断,太公卖面沬朝穷。⑶吾人既有通天志,当重长谋小忍中。好在时间不长,羡灵因儿子学业屡屡下滑,又动用以前的人情关系,替爱子在常山郡谋求了一处学馆。学馆里边的先生皆是饱学通达之人,学生也多为老实本分,勤学好问之辈。只是有一点不美,因常山郡距百果园,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不能每日来往归家,故寄宿在学馆内的学子寝室之中。羡灵本以为这下儿子就可以学业增长,从此能有一条出路。不想轩辕博因为前一二年的长期低落,学业已然跟不上了……因为胡学杂乱,毫无章法。故此常州求学,轩辕博虽得善地,然不逢善时。只是每天混日子,时间长了,先生也懒得管他。轩辕博于各种学业皆无成就,唯独文学,有独到心得。由于在学馆中不得志,轩辕博心情依然低沉,但是正因为心绪不佳,所求各种好玩乐事之欲,更胜于前。只要他喜欢上什么有趣事业,便会马上投入心思研究,很快便会知其妙理,人所不及。且与同学友人谈话之时,更是神采飞扬,调笑取乐,以求缓解心情。虽然每日间胡混日子,但是只有修道劫难之事,被轩辕博秘藏于心,不敢忘记,这一晃就过去三年。轩辕博于此时正当十八岁时,羡灵思量儿子学业太差,日后于书本上难有成就,便又给他重新觅了一家学馆,此学馆不但教授各种学业,更主要是能传授经商贸易之术。想叫轩辕博即便学问不成,做不得教书先生,进不得官场宫门,也可走子贡之道,日后做个富贵商人,也算一条出路。轩辕博打算也是如此,故此也同意转去新学馆求学。不过此时的轩辕博,在学业上荒废的时间太长。对学馆之学,早就无有了丝毫兴趣。虽然时常听闻先生教导,然而并不往心里去,依旧我行我素。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永远的错过了。但是就在这个时期,轩辕博却又迷上了其他东西。因魏晋风流,唯好清谈。且多诗文之客,佛道之人参与其中。各地都有名流组成各种清谈雅会。或谈玄论道,或言佛论法。或诗文取乐,或琴棋书画。此时虽然胡人作乱,汉人未能迁走的本地文人氏族,一方面因旧习之故,一面也为了区别胡人,所以依旧不改清谈风气。轩辕博自幼便喜爱看书,钟爱文墨之学和奇闻异事,年幼时念诵古文,那篇幅较短的,看一遍就能背出七八分,看两遍则能全篇背诵。后来又加入了一路通天教,对于佛道儒三教典籍理论,也看过一些,很有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其母羡灵也论不过他。虽然轩辕博在学馆里学业难进,那只是因为贪玩,和厌恶学馆之种种而已。而此时遇到清谈雅会,见各个会中学者高人一个个高谈阔论,各逞其能,顿时羡慕不已。现在好在学馆的学业不重,时间充足。于是轩辕博便四处参加清谈聚会,广交河北地面雅士,并天下来往游学的高人,以为至乐。诗曰:莫道山穷水路塞,试观天下众贤才。乐能释负舒长怨,文可调心解目灾。注释:⑴借古讽今:中国历经外敌侵略,自甘卑下,反而将西方孺子诸国奉为正宗。只重技而不重德。故人心败坏。而授技亦不得其法,不是将一切世面上的技术学问都摆上课桌,致使不能专精。就是死灌活催,生填硬教,致使师生互恨,反目成仇。故当今世界,虽人人上学,然个个文盲。反不如百年之前,世上能人辈出。此皆急功近利,不识学问之道之祸也。古之学者,爱惜知识,温故知新,一生诗书不辍。今之学者,证到书丢,知还于师,识泯于欲。更有甚者,自以为精明,深通世故,尚敢笑古人迂腐,真滑天下之大稽,虽生中国,尤胡虏之见也。⑵张良进履堪能敬,韩信屈膝忍自成:用典,张良汜桥三进履,敬老尊长,方得黄石公之教,授以《素书》。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韩信受胯下之辱而能忍,方开天下之大量。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⑶夫子弹琴陈蔡断,太公卖面沬朝穷:用典,夫子指孔子,孔子陈蔡绝粮而整日弹琴,不以为祸。出自《论语?卫灵公》。太公卖面,传言姜子牙于朝歌无用武之地,只能以小买卖为生,备受凄苦。出自《封神演义》。
沬,指沬邑,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史记正义》曰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朝,指朝歌。沬邑是朝歌的前称,朝歌是沬邑的后名。
第七章 学文图业轩辕博幼年时便爱玩乐之语,后来又压抑已久。此刻能参与众多聚会心大开解。但见他妙语如珠,一言一语便能引人发笑。且思绪空灵,因自幼修行,故此在参与谈玄论佛之聚会清谈⑴时,更是能以年少之口,谈出远古玄妙之意。甚至有些多年的佛道居士,亦不及他口才。故此轩辕博整日留恋于清谈辩论之中,以游戏聚会为业。由于他会玩会乐,能说会道,所以很多人也愿意和他交好,随着见闻朋友日益增加,轩辕博的心智亦随之大为增长。然而虽说清谈有趣,不过轩辕博却发现时有高人异士,学问渊微深奥。其辈之所学,非多年穷究研习所不能至也。更有人才华横溢,随口作诗写赋,讲论典故。亦非常人可及。相比之下,自己虽然在普通人面前算是能言。但是遇到这些人,总是不免自惭形秽,羡慕不已。故此轩辕博心中,随即萌发出渴仰求学之念。只见他先是于公私各处,借阅书籍古卷阅读,以增长自己的见闻阅历。而后又避开俗人之辈,专找那名流高士之聚会与其谈论请教。这轩辕博由于自幼加入一路通天教,因此教口气甚大,唯我独尊。故此轩辕博也练的心高气傲。只要是他所翻阅的书籍,非世间第一等的精华典籍而不学。只要是他所认定的聚会,非世间第一等的聚会而不往。故此对学问格外挑剔,尽捡着最高最妙的学习。故此学问飞涨。先是自学古今文体,各种诗赋。以及种种词汇句式,应用讲究,而后又加入了一位当代高人所创办的诗社,整日与那高人并一干雅士谈论文墨。这高人号:叶先生。文墨之学为当世魁首。轩辕博此人,别看平日嬉笑无度,但是他认定的事却无比细致,每次与高人谈完文章诗赋,旁人自散去休息,而轩辕博却暗自把高人所说的知识整理默写出来,储藏在安稳地方,以为永恒之记录,供应自己无尽之学。当此时也,正是北方风云变幻之时。先是太兴元年之时匈奴单于汉主刘聪病死,子刘粲继位。不想没过多久,又被外戚大司马靳准所杀。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闻变,兵攻靳准。自立为帝,并迁都长安,次年,改国号为赵。为前赵。⑵而石勒亦于此年与汉赵刘曜分裂,自称大单于,领冀州牧,称为赵王,国号亦称为赵,为后赵。定都襄国。自此二赵不合,常年互相攻伐。因去年,太宁元年之时,石勒命中山公石虎⑶,攻克青州曹嶷⑷,尽有青州。石勒因此信心大增,而后又于今岁,准备钱粮马匹,想要来年与刘曜决战。因此时右侯张宾已故⑸,石勒与其他谋臣,徐光、程遐等议事之时,时有不合。石勒叹之曰:右侯舍我而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残酷乎~!⑹故此于今太宁二年之时,举办“文榜封侯会”广邀天下文人前来赴会。想要趁此修养之际,再得一辅佐之才。因恐有奸细探查,行刺,故地点没有设在都城襄国⑺,反而设在常山,命石虎督之。这也是轩辕博有此福缘,此时天下文学大家,此时皆汇聚于河北,而常山本地士族文人,清谈之会又分外有名。故常山颇多聚会。而常山诸多高士中,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想升官发财,想借文榜封侯会,一战封侯之辈。而另一派则是,原晋朝士族文人所组成的派别,专门与对方辩论。想要以文才之道,为晋室汉民挣回脸面。而士族派,不但有蜀地名流叶先生,还有独了先生王豸龙,为文章之首。此二人所习,甚为博大精深。经常讲文论墨,与升官派辩论较量。故轩辕博千挑万选认定此二人,常跟随此二人学习。要说也是有缘,这二位高士竟然也深喜轩辕博为人大气,乐与其交往,其中叶先生与轩辕博很是投缘,故二人便以兄弟称之。轩辕博便于王叶二人文社受教三年,整日间与人临场作诗写文。虽未得王叶二先生之全体,然精髓已得。更有默记整理出来的王叶二先生诗文答教章法百章。以及常山各雅会之高人言论,但凡有用之论,只要被轩辕博听了,便回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所积各种论说上千。而轩辕博每日看书自学,亦破千篇。最后学出门道,甚至能与当代的文坛高手,不论大小平皆辈论交,共同探讨。自此于文道视野大开。只是经验不足,堆积不厚,尚未大成。有《水龙吟》为证:北国万古文风,圣贤吟罢千秋乐。观天翘首,新篇欲赋,激扬反侧。下笔成章⑻,发言可咏⑼,翩翩佳客。把风流书尽,雅韵铺绝,安能够,成功业。⑽只待骄恣冷却,恨空歌⑾、雄心痛彻。欲驾长风⑿,佳期何在?转头惊愕。静以修身,养德以俭⒀,重拾诗册⒁。琢磨瑟僩⒂,强实骨腹⒃,将天擎掣。然而虽然如此,轩辕博仍不满足,因他多年修行,志向极大,知文章小道,绝难比修行之万一。故此在掌握了诗词文章大意之后,又心生倦怠,懒得多看。只想把文章作为自己的辅助而已,并不想以此为一生事业。学馆三年授业结束,轩辕博并未于学馆学得多少经商之术。反而带着千篇文论回了百果园。虽然回来家里,远离清谈之地。但是轩辕博依然整日翻阅闲书为乐,丝毫没有成家立业之心。其母若问则答道:我若能得永恒之寿,要妻子何用?羡灵心在修行,自然无话。而其父竖贤则心急如焚,想要为儿子谋求职业,不想却又出了事端。因轩辕博自幼是母亲看管,竖贤虽然也资助儿子念书求学,但是由于脾气急躁,父子平日并无话讲。轩辕博也畏惧父亲,不敢随意亲近。此刻竖贤急着给轩辕博找份职业,以求娶妻生子,延续香火。而轩辕博却并不以为然。因他在外边见了世面,又是修道之人。此时正想趁着学业结束,无拘无束之时好好休息一番,多寻些古书典籍奇闻异事供自己翻阅。即便是找寻职业,也要找个喜爱之业,以便今后大展拳脚建立功业。竖贤一生在家劳作,不爱读书。只爱小民之生涯,吃喝赚钱。平生与儿子谈论的又少。怎能知轩辕博心中所想?而轩辕博自幼便以修道为心,素有大志。出门在外又广交朋友,见大世面,有天大的抱负想要实现。因此他又岂愿过小民生活,娶妻生子,老死于林泉之下?有诗为证: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⒄故此父亲来对他说时,因父亲所说之职业,大多不合自己心意。因此多是回绝。想要自己另谋出路。而竖贤因儿子在家闲住,只知看书,白吃白喝,心中更是急躁,想要急速为他谋求职业,故此时常来儿子面前催逼。更兼竖贤认定之事多不和家人商议,直接做主,若是不听便急躁发怒骂人,很难于前劝解。因此轩辕博畏惧父亲并不敢多话,故竖贤来时,多低头看书不语。而竖贤不知儿子的经历和心思,只道:此子真乃窝囊废类,就知道玩耍闲看杂书,没有丝毫功业之心,我好意与他商量事情,也敢目中无人。故催逼更急,以至父子不睦。轩辕博虽然看书解闷,但是也活的战战兢兢,没有一日可安心。只是眼下无有喜欢的职业,不知如何是好。反而倒是羡灵与儿子有话可说,母子之间互相能够商议体谅。不过羡灵自从修行,为了调节平日郁闷之意,多年练习忍辱。加上竖贤性爆,无法言谈。故对于丈夫,也只是默然不言,自在屋中看书修行。竖贤因此更形愤怒,大骂妻子及轩辕博蠢笨无知,致使家中生活不如旁人。时间长了轩辕博大生忧恼,转过年来,正逢以前的同窗要去都城闯荡,约请自己一同前往,轩辕博也想离开家里这是非之地,谋求一份自己喜爱的职业,实现抱负。故此一拍即合,与母亲商议后,羡灵虽然心里不愿儿子远行,但是闻听轩辕博说要及早见见世面,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故此也顺了儿子的意,拿出自己积攒的俸禄,作为盘缠来给儿子。石勒设赵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都于襄国。如今正是乱世,轩辕博到是没有为石勒效力的想法,并不是因为单纯因为石勒是胡人,只因诸胡历年穷兵黩武,汉人死伤无数,故此大多数汉人都对胡人有些抵触。故此轩辕博也只是想去都城襄国做些贸易营生,先赚他一笔,然后再另谋发展。轩辕博打定宏图伟愿之后,开心不已,真好似:得意猫儿欢似虎,发狂蜥蜴乐如龙。
注释:⑴清谈:魏晋之时以探讨玄学禅理,反复辨析问难,互相问答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承袭东汉清议之风。⑵前赵昭文帝刘曜太兴元年(318)年登基。刘曜年幼时酷爱看书,书读兵法,并擅长书法。能一箭射穿寸余厚的铁板,号称神射。常自比乐毅、萧何和曹参。人们都不认同,只有刘聪认同。⑶石虎:暂且简介为石勒堂侄,年幼时游荡无度,既长,身长七尺五寸,勇冠当时。⑷曹嶷:山东东莱人,西晋末年,山东青州人王弥暴动时,曹嶷曾追随其中。离开王弥后,他虽然先后听命前赵和后赵。但是依然心怀故国,西晋南移后他一直想归顺东晋,石勒为笼络曹嶷封他为征东大将军、青州牧,琅琊公。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之时,石勒欲除曹嶷,遣大将石虎统率步骑兵四万讨伐,曹嶷被擒,被石勒杀之于襄国。⑸右侯张宾已故:永昌元年(322年),张宾去世,石勒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景。⑹石勒之叹出自:《晋书?张宾载记》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⑺襄国:羯族石勒所建的后赵国都,当时江北最大之城,地址在今邢台。⑻下笔成章: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⑼发言可咏: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⑽上阕之意言:虽然能笔落千言,如陈思王曹植一般,下笔成章,发言可咏。终究浅薄,不能建立功业,曹植就是例子。⑾恨空歌:出自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⑿欲驾长风:用典,《宋书 ?宗悫传》: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⒀静以修身,养德以俭: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⒁重拾诗册:这里的诗,应该是诗经。因为后边也有引用诗经文字,要是别的诗就与下阕大意不符了。⒂琢磨瑟僩:引用《诗经.卫风.淇奥》:如琢如磨。瑟兮僩兮。玉曰琢,石曰磨。瑟指仪容庄重。僩(xiàn)指神态威严。意思是要好好琢磨性情,使得神态庄重威严。⒃强实骨腹:引用《道德经》原文:实其腹,强其骨。⒄此诗出自: 关汉卿戏剧《关大王单刀赴独会》PS:独了先生王豸龙:应该暗指的是王力,今人古化。王力,字了一。其书斋名:龙虫并雕斋。独了就是了独,独就是一,就是了一。王豸龙,王就是姓,豸就是虫。豸龙就是龙豸,龙豸就是龙虫,即是指龙虫并雕斋。王力于古代汉语各种文体颇有贡献,不同于一般文人,本文将王力化名而入,是贤之也,暗指今人想要文才好,当看王力的作品。
襄国也在河北,与常山郡相邻不远。位在正南。轩辕博与旧时同窗共三人一起结伴前往。一路游玩,倒也有些乐趣。这三个人玩玩乐乐,三天后赶到襄国。先是找了个落脚之地租下民宅一间共住。然后才有心思打量这个北方胡汉新都。三人登高远眺皇宫广厦等高耸之地。果然好个所在。这石勒颇有雄心壮志,欲吞北方,把个襄国打造的有如天上人间。但见:汉郡旧地,胡都新府⑴。星距龙虎⑵,地远安康⑶。襟汉赵而带五胡⑷,控蛮夷而引殴斗⑸。窃怀天宝⑹,毒龙僭卧牛之墟⑺。人桀地凌⑻,石勒哭张宾之墓。蚩尤雾列⑼,相柳⑽星驰。伪帝枕夷夏之交,宾主窥西南之美⑾。中山虎公之野望,持戟将临⑿。匈奴刘郞之懿范,绝庙暂驻⒀。东堂西阁⒁,虎豹如云。宣文崇儒⒂,奸邪满座。挈壶藏冰⒃,赵王驾之欲窟,单于崇训⒄,弘世子之椁室⒅。家君待宰,戮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殷饯。⒆诗曰:襄国重地远江诸,纵犬腾狼罢歌舞。宣教刀积南浦云,太学酒灌西山雨。籍田澧水恨悠悠,虎落龙移几度秋。⒇建德帝子今何在?城外血雨空自流。(21)果然是北方第一城池,齐聚胡汉两地建造风格,有能工巧匠在背后建造测度,真是不同凡响。街上诸胡与汉民互相买卖交易,大小买卖门市开张经营。真是热闹非常。比起常山郡的古朴,百果园的幽静。又是一番雄壮鼎盛的气象。三个人看花了眼,不知如何该往那走才能找到一份职业。轩辕博更是雄心大发,思量起自己壮志大业,日后当如何在此出人头地,震动天下。俗话有云: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说的便是轩辕博这种人。正经的事还没做一点,就开始思量自己的千秋大业。诚所谓:好高骛远。乃年轻人之通病。果不其然,轩辕博三人在襄国住下之后便开始谋求职业,有时一起去找,有时分头去找。他们一连找了三个月,竟然一事无成。大出三人意料。原因何在?只因好的职业,不是有人推荐,就是本人有特殊的才华手艺。再不就是名门之后,名师之徒。才能找到称心之业。轩辕博三人都是平民出身,在学馆之时。也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辈。轩辕博更是如此,最近三年学习都跟着叶先生研究古诗文笔,其主修的贸易之学,一点没往心里去。虽然平时也听先生讲课,但是也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更兼那学馆也不是个有名的所在,在常山郡本地都毫无影响力度。在襄国就更不用提了。本想自己做生意,奈何从家里带来的盘缠吃饭还要节省。那有本钱?想找个大点的买卖加入进去,而又无人引荐。欲要毛遂自荐别人也看不上。其他手艺更是一点没有。做个小工伙计倒是方便,也不用手艺。但是又觉得多年读书,实在委屈。更兼毫无油水,一不够挑费,二也没前途。轩辕博心中急躁,想起自己在文学之上也有些造诣,本想先把经商的事放一放,另辟蹊径,教人些文学笔墨之事,做个教书先生先抵挡一阵。但这乃是襄国之城,京师之地。太学之人尚且接踵摩肩,遍地都是。更兼石勒好儒,北方文人多云集于此,互相竞争。哪显出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地小子来?三人各个无奈,各奔出路。轩辕博此人为人洒脱,不爱仔细打理自己,行动间长发飞扬,说话时亦不在行。故此求职之时,更是每每被人拒绝。时间长了,好的没找到。反而受了几次骗,又折损了些钱财。(22)轩辕博初入天下,不想遭遇此等之事,竟然毫无办法。不过即便如此,他依然雄心万丈,认定了这些只是对自己的考验,只要自己能经得起打磨,日后必定能成大器。只可惜人的想法虽然好,但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由于长时间不得志,同伙的两人也都分头离去,只剩下轩辕博一个人势单力孤,且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自己心里也有些怵头,懒得再出门去寻觅职业。为了节省盘缠,也不敢出去玩闹散心,只是整日在落脚地看书。正在此时,家书又寄了过来,言讲父亲竖贤因轩辕博外出寻职大为不悦。整日在家闹嚷,又要惊动亲戚去京都找他。轩辕博看罢信后,心中无奈,思量多留无益,不如早还。于是灰溜溜一个人辞别了京都王城,踏上了回家之路。于京都几个月奔跑,只赚了五十文钱,刚够几天饭钱…..昔日辞家胆气豪,鸣锣按剑上京朝。心高愿效甘罗业,境漏偏逢吕望劳。(23)慈母资财空易费,严尊喝骂总难逃。(24)才学用处方知少,重捡诗书再细瞧。(25)百果园风光依旧,在外待了大半年多,不用说生养的慈母,就是父亲竖贤也对儿子有些想念。劝告儿子说:已经在公门为他找好了一个上好的职业,就等转过年去,即可任职。轩辕博去亲戚家走动之时,亲戚也多劝告他听父亲的话,端公门的饭碗实为美差。轩辕博此时正在低落,虽然仍然想着,要靠自己努力做一番事业,但是此刻身边所有人都在劝自己,而自己眼下也确实没有个好出路。暗想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不如先去父亲给找的职业试上一试,兴许可有大展宏图之机~!其时天下动荡,多有难民。东晋沿江设置侨郡侨县。以安置南迁难民。另外凉州张氏,辽东慕容氏,幽州王氏等几大门阀势力,皆愿收留难民扩充人口。尤其以慕容氏收留汉人最为主动,设置许多侨县给难民居住。石勒占据冀州等地,雄心更胜。平时都常欲掠夺人口,壮大势力。何况是难民自来相投?因此在辖下各个州郡县城之中,都设有安民司。专负责收拢难民,安定百姓,以求扩充军队,增加农夫。竖贤为轩辕博找的职业,正是在安民司充当一名小吏,主要负责,为救济难民的官员打个下手,跑道送信,或代笔行文,整理卷宗之类的事物。故此虽为石勒效力,但是所行的皆是安置汉民之事,故此轩辕博也没什么抵触。且这个差事,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但是确实不大好找。更兼竖贤为儿子求职,亦多有破费。因此轩辕博也暂时安下心来,为公事奔波。天下人大多皆爱占便宜,喜欢走门路。但是就有一种人,不乐意干这类事。轩辕博正是此类人士。虽然此职业,也被很多一般人家羡慕,但是他自身却常常生起羞愧之念。暗想:找到这个职业不算自己能耐,是借助了父亲之力。自己有何德何能,占据此职?正因为有这种惭愧想法,因此轩辕博在公门做事练达之时,颇有收获。对待长官,从以前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也练得能谨小慎微,察言观色。对待行文宗卷之时,也从自己喜爱的飞扬豪放的诗文习惯,练得小心谨慎起来,生怕写错一点,招致干系。长官见他做事认真,也愿意教他,因此轩辕博也渐渐学的老练了起来。虽然他志不在此,但是也以为自己的这份职业,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没想到,刚安生了几个月又出波折。注释:⑴汉郡旧地,胡都新府:改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诗》的骈文,故意把名作来写石勒的都城,以大话来讽石勒之无道也。⑵星距龙虎:龙虎指石勒石世龙,和石虎。⑶地远安康:指远离前赵的都城长安,和晋都建康。⑷襟汉赵而带五胡:襟汉赵是说二赵原本同源一出,又有二者同列之意。带五胡是指五胡乱华。⑸控蛮夷而引殴斗:指石勒当时控制了后赵地方上的各族,而胡人好乱,时常打斗。⑹窃怀天宝:指石勒想当皇帝。⑺毒龙僭卧牛之墟:毒龙指石勒,卧牛指襄国的另一称号:卧牛城。⑻人桀地凌:桀指桀王,是说此地人残暴如夏桀,地气似乎也凌厉起来。⑼蚩尤雾列:传说蚩尤善于喷妖雾,指石勒无道,犹如蚩尤。⑽相柳:上古邪神,共工之臣。《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此处比喻妖星横行。⑾宾主窥西南之美:指石勒打算西边攻破前赵刘曜。南边攻下建康晋朝。⑿中山虎公之野望,持戟将临: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⒀匈奴刘郞之懿范,绝庙暂驻: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⒁东堂西阁:指襄国王宫建德宫里的建筑,东堂、西阁。⒂宣文崇儒:指襄国城内的学校。宣文、崇儒此都是小学。⒃挈壶藏冰:指襄国王宫建德宫里的建筑,挈壶署、藏冰室。⒄单于崇训:指襄国王宫建德宫里的建筑,单于庭,单于台。和崇训宫。另外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⒅弘世子之椁室: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⒆家君待宰,戮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殷饯: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⒇宣教、太学、籍田、都是石勒修建的。宣教时小学,澧水指襄国近畿的澧水宫。虎落龙移: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21)建德帝子今何在?城外血雨空自流:建德指建德宫,建德殿。其他的属后续情节预言,此处不解释。(22)社会现象:上述情节借古讽今,讥讽轩辕博之流空有志向,无有真才实学,另外好高骛远,不肯踏实肯干,不肯就低。(23)甘罗:秦宰相。传说其九岁为相。史书载其十二岁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吕望:指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24)严尊:称有身份地位的对方。这里指父亲。(25)才学用处方知少:改动借用古人的名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九章 横生枝节诗曰: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⑴先是郡守整肃当地吏治,拿那些趁着战乱,而居于官位的无能官吏开刀下手。挨个探查,终于查到轩辕博身上。只因轩辕博不是正式招入的吏役,没有什么资历。乃是关系朋友相托而进入公门,随即就被发现,被好言劝走扫地出门。由于是关系人士,并没有来的及公门挂名,编入正式吏役。所以也没有发放过俸禄,在此干了五个来月,最后只给了五百小钱打发了出去。父亲竖贤听闻之后,忙去朋友处探听虚实。但是似乎并不管用。只叫他听候消息而已。得业失业,乃是平生之不幸,要是放到一般人身上,定是忧愁无比,但是此刻的轩辕博却毫无愁色,非但如此,还有喜色。因为他一贯的思路就是:“人生要靠自己努力,创出一番事业。那才保险有趣,别人给的都不保险。”所以此刻被辞退,正合心意。不但自己不恼,反而还安慰父母不要着急。眼下全家没辙,也只得如此。有诗单表自力胜于求人,诗曰:男儿志在建功勋,事业前途仔细寻。自力图强能架海,托求混饭不如人。又曰:小子勤学勿厌劳,学成可立上天桥。汝观仗势登台客,树倒猢狲四处逃。⑵又有诗反谈迫不得已,或顺应天命之时,求人借势之规⑶,诗曰:借势良图亦可成,可将爱意付职行。须得慧眼观察定,再把恒心铸此生。被辞退后,轩辕博乐得清静,也不急着去找寻新职业,依旧看书为乐。就在这个时间,常山来个一个卖五石散⑷的道士,名叫天幻道人。听说此人来往于北方各地,只要服用了他的五石散,便能领略天地玄妙之机。有朋友来百果园访轩辕博之时,也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本来轩辕博从来不服用五石散。一是因为五石散服用后迷幻神智。二是容易上瘾。三则是此药和饮酒类似,而轩辕博自幼修持五戒,从不饮酒,所以不肯破戒。故此他虽好清谈,却戒服药。诗曰:药石致幻最坑人,胜似阎王摄此身。服后智昏容貌老,英雄落志败雄心。⑸奈何朋友在旁言谈此道士不同凡响,乃是个得道高人。会变幻法术,拉着轩辕博一同观看。本来轩辕博不乐前往,因为他自幼加入一路通天教,教内传言天下大乱邪人辈出。需要小心,莫看热闹。但是眼下见朋友说的有趣,料想此道人被千百人见过,也只是卖药而已,没听说骗走了什么人。所以也打消了顾虑,和朋友一起去看稀罕。诗曰:心奇好乐宰人刀,架网邪魔把饵调。眼见花开身被困,方知斗闹啖魂妖。⑹等从百果园赶到常山,已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神器 十二魔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