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国每艘群星战舰名称都有名称,中国有么

& 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材料二:读“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图。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材料四:六百多年前的7月11日,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这一天因此于200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航海日”。据调查,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就是在与海洋直接发生关系的海事大学、舰艇学院等高校,大学生知道并了解这一特殊日子的也不多。材料五: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问题一:列举开启海洋文明的两个古代国家。(2分) 使葡萄牙、西班牙取得在世界上优势的事件是什么?(1分)写出英国和美国共同濒临的海洋。(1分)问题二:材料二中北洋水师是在什么运动中筹建的?(1分)它又在什么战争中遭到惨败?(1分)问题三:列举孙中山的历史功绩。(2分)依据材料三,请归纳出孙中山的主要观点。(1分)问题四:材料四中“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问题五: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辽宁舰”交接入列的意义。(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广东省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历史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海洋和海权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文明分为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世界古代凭借海洋而兴起的文明的是古代希腊和罗马,15-16世纪,西欧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黄金,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组织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逐渐发展起来。美国和英国都频临大西洋。问题二:读“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图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筹划建设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但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一战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问题三: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为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进行了国共合作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阅读材料三,从“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中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所以要重视海权。问题四:阅读材料四,中国人大部分都不知道海洋日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海洋和海权意识的淡薄。没有看到海洋和海权对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问题五:根据理解,材料五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的史实,辽宁舰的入列对于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都起着重要的意义。分析:
考点1:中国近代史
考点2:中国现代史
考点3:世界历史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主要考察你对“活动课三 世界历史人物图谱荟萃”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活动课三 世界历史人物图谱荟萃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相似的题目: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使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忽必烈改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表现。请回答:(1)根据提示填写忽必烈改制简表。(8分)&措施具体内容政治建立行省制度&经济推行重农政策&(2)简述忽必烈改制的历史作用。(2分)&&&&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材料二:读“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图。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材料四:六百多年前的7月11日,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这一天因此于200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航海日”。据调查,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就是在与海洋直接发生关系的海事大学、舰艇学院等高校,大学生知道并了解这一特殊日子的也不多。材料五: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问题一:列举开启海洋文明的两个古代国家。(2分) 使葡萄牙、西班牙取得在世界上优势的事件是什么?(1分)写出英国和美国共同濒临的海洋。(1分)问题二:材料二中北洋水师是在什么运动中筹建的?(1分)它又在什么战争中遭到惨败?(1分)问题三:列举孙中山的历史功绩。(2分)依据材料三,请归纳出孙中山的主要观点。(1分)问题四:材料四中“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问题五: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辽宁舰”交接入列的意义。(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材料二:读“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图。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材料四:六百多年前的7月11日,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这一天因此于200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航海日”。据调查,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就是在与海洋直接发生关系的海事大学、舰艇学院等高校,大学生知道并了解这一特殊日子的也不多。材料五: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问题一:列举开启海洋文明的两个古代国家。(2分) 使葡萄牙、西班牙取得在世界上优势的事件是什么?(1分)写出英国和美国共同濒临的海洋。(1分)问题二:材料二中北洋水师是在什么运动中筹建的?(1分)它又在什么战争中遭到惨败?(1分)问题三:列举孙中山的历史功绩。(2分)依据材料三,请归纳出孙中山的主要观点。(1分)问题四:材料四中“知道航海日的市民极少”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问题五: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辽宁舰”交接入列的意义。(2分)”相似的习题。22艘万吨级战舰,每艘122枚导弹,中国至今一艘没有|导弹|康德罗加|巡洋舰_新浪网
22艘万吨级战舰,每艘122枚导弹,中国至今一艘没有
22艘万吨级战舰,每艘122枚导弹,中国至今一艘没有
提起美国海军,最吸引人注意的是10艘尼米兹级航母,毕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但是,在美军航母战斗群中,也有一种十分低调的战舰,虽然服役已经几十年了,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这就是美国海军现役唯一的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又被称为美军航母的首席带刀护卫,可见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第一艘“提康德罗加”号,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服役,至今已有30多年。但是经过数次升级改造,特别是加装了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之后,这种老旧的巡洋舰战斗力依然十分强大。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长172.8米,宽16.8米,满载排水量接近一万吨,最大续航里程6000海里。本级舰共建造27艘,截止2015年仍有22艘服役在美国海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战舰世界 每艘战舰都有不同的舰长吗_百度知道
战舰世界 每艘战舰都有不同的舰长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机动战舰抚子号 剧场版》,舰长星野琉璃是活体电子计算机接入端,通称电子妖精
采纳率:7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国用军舰撤侨时竟然动用了这艘舰艇,怪不得没有人敢阻拦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临沂舰是中国的第13艘054A导弹护卫舰,参加这次武装撤侨行动的3艘中国战舰分别是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其中临沂舰和潍坊舰是054A导弹护卫舰。
不久前,中国的媒体具体地报道了2年前中国海军在也门的撤侨行动,并有史以来第一次曝光了大量的细节,日,胡赛武装军事占据了也门的首都萨那,3月26日,沙特的空军对也门的境内进行了多次空袭,打响了海合会军事参与也门内战的第一枪,由沙特为首的联军派出了100架战机,其中有先进的F-15、F-16、台风及狂风等战机,除此还有15万的战士和几百辆的坦克、装甲车等。胡赛武装则采取了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重型火炮和“征服者”弹道导弹等先进导弹进行反击,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而胡赛武装的速度非常快,眼看就要将也门的重要港口城市亚丁给拿下了。
那时,在亚丁的中国公民约有500余人,中国的海军为了保证这些中国公民能安全的撤离,中止了护航任务后,就在亚丁湾的海域开展了武装撤侨的行动。参加这次武装撤侨行动的3艘中国战舰分别是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其中临沂舰和潍坊舰是054A导弹护卫舰,微山湖舰则是综合补给舰,第一个先到达亚丁湾的是临沂舰,当临沂舰在亚丁湾靠港时,除了大量的武装战士佩带武器登陆之外,中国还部署了数枚炮弹在中国军舰舰首的不远处,为了保障撤侨行动能顺利完成,临沂舰的右舷730型30MM舰炮的炮口呈平伸状态,直指亚丁港的腹地,做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以前俄罗斯的航母也曾将炮口直指英国的境内,而现在,中国的这架势可以和俄罗斯海军的一比高下了。次日,潍坊舰到达亚丁湾,也是和临沂舰一样。
这次的撤侨行动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2艘054A的730型舰炮所作出的贡献。临沂舰是中国的第13艘054A导弹护卫舰,它于2011年正式下水,经过1年的航行试验,于2012年的年底正式服役于北海舰队。该舰长134M,宽16M,吃水4.5M深,满载排水量大约4300T,安装了4台柴油版的发动机,最大的航速达到30节,能持续航行4000海里。
730型30MM舰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2代近防炮,目前,它是全球威力最大的舰载近防炮,它重8吨,长约2.7M,系7管加特林机炮。这款舰炮对拦截反舰导弹和战斗机攻击的能力非常强,还能对海、地的目标进行有力的攻击,射速每分钟4200发,最大的射程达5000M,只要锁定了目标,就能在3公里外将目标击毁。可以说这是一款反应神速、可靠性高、打击精确度高和火力强的舰炮,它的整体性能比欧美的“密集阵”、“守门员”等近防系统都要强。
此外,054A还有很多先进的武器设施,其中就有1门PJ26型单管76MM隐身舰炮、8枚鹰击-83反舰导弹、32枚红旗-16防空导弹、数门鱼雷发射管和反潜火箭发射器以及1架直-9C反潜舰载直升机。可以说054A是1款很优秀的护卫舰,它的防空、反舰能力非常强大。2008年,第1艘054A服役后,在后来的8年时间里,陆续服役了23艘054A型护卫舰。现在054A除了参与也门的撤侨行动外,还参与了很多远洋训练、索马里反海盗等任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远洋工作经验。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国搜小威
点击加载更多
头条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01523|回复: 12
世界军舰发展史
本帖最后由 美芹十篇 于
19:26 编辑
世界军舰发展史第1期:桨帆战船时代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刘航
http://www.81.cn/jmywyl//content_6620065.htm
桨船之间的高速冲撞、步兵的接舷搏击,冷兵器时代的陆战逐渐向海洋延伸,拉开了人类海上角逐的大幕——搭载着“陆地猛虎”的“海上蛟龙”■吴珅
海洋,深邃浩瀚、博大神秘。几千年前,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海洋管辖权、控制权和海洋权益的争夺一刻都未停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得海权者得天下。纵观人类海战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舰运即国运,谁想成为海洋强国,就离不开以军舰为核心的强大海军。从桨船舰队在地中海的殊死搏杀,到帆船舰队在全球海域的激烈角逐;进入蒸汽战舰时代,铁甲巨炮开启了规模空前的大海战,航空母舰扬威太平洋打响了世界海战;时至当下,信息化舰艇之间超视距、非接触的较量,逐渐延伸到无人海上作战平台、激光武器的初步使用,一代代不断进化的军舰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一道道传奇航迹。从本期开始,《兵器天地》将精心组织系列专版,回顾不同时期世界大国海军军舰的发展状况,结合历史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海战,深入剖析各时期军舰的性能特点,为读者朋友梳理出完整的世界军舰发展脉络图。船舶是人类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人类学会使用火的时候,就能够利用火与石斧制造独木舟。后来,为了在水中推动筏或独木舟前进,人类先后发明了篙、短桨和长桨。在人类早期海战史上,古地中海文明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从最原始的“腓尼基平底船”,到后来有撞角的“盖利战船”,再到后来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建造的“三层桨战船”“五层桨战船”。在东方,舰队的种类更加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就曾拥有一支规模较大、舰种齐全的战舰编队,其中既有类似于战列舰的“大翼船”,又有相当于驱逐舰的“艨艟”,还有船身高大、充当指挥旗舰的“楼船”。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古代早期的海战中,作战的主要船只都是划桨战船,尽管简易帆很早就得到发明和应用,但在当时,风帆只被用作辅助航行的工具。由于火炮等热兵器尚未出现,这个时代的海战只是陆地冷兵器在空间上的扩展,以接舷搏杀和撞击为主的接触战。
高速冲撞——甲坚角利为王者在古希腊人发明“三层桨战船”之前,古希腊的海战方式与陆战相差不大:当舰只距离较远时,双方的弓箭手互射箭矢;距离较近时,标枪手投掷标枪;当船只非常靠近时,就会停下来,由重装步兵的刀剑一决胜负。此时的战舰,本身并不是一件武器,更像一个漂浮在海上的陆地,为士兵提供短兵相接的平台。“三层桨战船”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海战带来了一次技术革命。这种船的船头有一个金属撞角,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又长又尖的大象鼻子。撞角用不易生锈的青铜铸造而成,为避免撞击后撞角被嵌在敌船上,撞角的前端铸得比较钝,形状酷似大象的鼻子。当战舰需要攻击敌船时,会收起简易风帆,靠桨手的划行全速前进。据近代学者估计,由于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三层桨战船”的速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款古代战舰,较快的船速加上几十吨的船重,产生的动能足以对那个年代的木制船壳造成巨大损伤。由于撞角被安装在船头破浪处,被撞击的船会很快漏水而失去战斗力。除去撞击之外,“三层桨战船”还有一种战术:在非常近距离的情况下从对方舰只的侧舷掠过,锋利的船艏会像剃刀一样将对方舷外的桨全剃掉,没有了桨,敌方舰只自然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在萨拉米海战中,古希腊联合舰队发挥“三层桨战船”出色的机动性,采取有利阵形,先斜向冲击,将敌人的长桨划断,使其丧失用桨控制船的能力,然后又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艏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令体积大、机动性差的波斯老式挂帆战船叫苦不迭。在“五层桨战船”出现后,这种冲撞战又有了新的创新:为了防止敌方撞角的冲击,古罗马海军将领阿格里巴在船只吃水线一圈用横梁加以巩固,形成了用于海战和保护战船的第一款“装甲带”,装备了坚固的“盾”,再配合上“绕行”和“突破”两款独具特色的战术,甲坚角利的古罗马舰队在地中海盛极一时。乌鸦吊桥——擒船肉搏显优势同样拥有速度较快的桨划战船,迦太基人却没有像古希腊人一样笑到最后。因为他们的对手古罗马人扬长避短,通过“乌鸦嘴”,把战船之间的海战变成了步兵之间的陆战。当双方在海上相遇时,迦太基舰队迅速接近古罗马舰队,准备实施冲撞战术,可是在对手的战船上,却出现了一个迦太基人从来没见过的武器——一个10多米长,1米多宽的木制吊桥。它与船舶的桅杆连接在一起,可以利用船艏的滑轮随意升降。在吊桥的前端,有一个鸟嘴形状的重型铁钩,接近敌船之后,古罗马人放下吊桥,让其牢牢地抓住迦太基舰只,使得迦太基人无法利用较快的船速实施撞击,从而让罗马重装步兵直接冲到敌舰甲板上充分发挥自己肉搏的优势。以往的海战,由于主要用撞击战术,被撞毁的战船大多沉没了,而有这种新式武器,古罗马人不但可以打败对方,还可俘获敌人的战船。借用“乌鸦嘴”,古罗马人在接下来的米莱海战中成功战胜迦太基人,最终称霸西地中海。不过乌鸦吊桥也有无法忽视的缺点,那就是由于自身太过沉重,使得战舰“头重脚轻”,容易倾覆。因此,取得海战胜利的古罗马人在这之后的一次风暴中几乎损失了自己的全部战舰,数年后才恢复元气。无独有偶,在东方,古代中国战舰也配备了类似“乌鸦嘴”的装置。据《墨子》一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能匠鲁班受楚国委托,制作了一种叫“钩强”的武器。作战时,借助前端装配的铁钩,既可以在敌船进攻时抵挡撞击,又可以在敌船退却时将其钩住,进行接舷战,不让敌船逃逸。将类似接舷装置发展到极致的,还是古罗马将领阿格里巴,他扬长避短,发明了一种“钳子”。作战时,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钩住敌舰,古罗马士兵可以通过“钳子”连接的跳板跳到对方船上进行接舷战。“钳子”有铁皮包着,敌人既无法砍断跳板,又无法割断后面的绳索,充分发挥了古罗马军队陆战实力强的优势。待战斗结束后,就用机械的力量把这个“钳子”拉回来,避免船只倾覆。投掷器——非接触作战露端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战的战术开始丰富起来,除了使用撞角撞击和古老的接舷战外,投掷器的出现使得海上非接触作战初露萌芽。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古罗马战舰就经常安装投掷器。公元前204年,古罗马军队围攻非洲城市乌提卡,就在战船上搭建了投掷器,使用大石头攻击敌船和城防。由于材料原因,桨船时代的木制战舰非常惧怕火攻。三国时期,周瑜就曾借助东风,使用满载易燃物的快速战舰撞向曹操水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中世纪,拜占庭人也依靠一种名为“希腊火”的火焰喷射装置,在海军力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场海战的胜利,捍卫了东罗马帝国最后的荣耀。但不管是周瑜的火攻,还是拜占庭人的“希腊火”,都受到风向、距离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非接触作战,无法发挥稳定的战斗力。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五代十国时的“火油筒”,这种武器将从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进口来的猛火油(即石油)装在铁桶里面,制成一种可以投掷的“火油筒”,在海战中投掷到敌船上,使敌方水师陷入一片汪洋火海。从威力、距离和稳定性来看,这些早期的喷射器、投掷器都无法与后来出现的火炮相提并论,但相对于原始的冲撞和接舷战,它们还是开创了海上非接触作战的新思路,随着火炮的初步使用,风帆战船又有何独特的海上作战优势?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萨拉米海战:以弱胜强的“希腊神话”■孙群才 林野 万前程一方是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的波斯舰队,一方是势单力薄、国运飘摇的希腊军民,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海战看似毫无悬念,结局却出人意料。弱小的一方实现成功“逆袭”,用一场大胜彻底扭转波希战争的困难局面,进而开创了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强大的波斯帝国却从此江河日下,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节节败退,最终反被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的希腊人征服。有压迫的地方就有抵抗公元前491年,不可一世的波斯王朝派出使节要求各城邦献上“一杯水与一捧土”以示臣服,虽然大部分城邦服软称臣,但强硬的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不予理会并将使节处死。为了拔除“眼中钉”,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490年大举进攻希腊无果后,10年后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经过周密准备后卷土重来。面对压力,雅典与斯巴达结成同盟,虽然斯巴达在温泉关一役中多次重挫波斯,但他们还是在叛徒的出卖下节节败退并失去雅典城。波斯将这座当时希腊最大、最富庶的历史名城付之一炬后,又展开对希腊军民的追击。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地流传着一个太阳神的预言,即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为此,有人主张把居民撤到山上去,而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则认为希腊的未来在海上,所谓的木墙就是大船。在他的建议下,雅典所有的妇女儿童满含泪水乘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希腊联合舰队则满载仇恨全部集中到了萨拉米海湾。置之死地而后生严峻的形势和力量的悬殊使得很多希腊城邦将领心生动摇,联合军作战会议上,不少人主张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园。雅典人则坚决反对,认为撤军会使逃难到萨拉米斯岛的雅典人成为替罪羊,各自为战必将走向灭亡。会议陷入僵局,虽然提米斯托克利提出利用此处地形复杂、军舰灵活的优势来阻击波斯舰队,但大家丝毫听不进去。他走出会场冷静思索之后,想出一条破釜沉舟的妙计:派出手下波斯出身的忠仆向波斯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和希腊舰队,即刻发起进攻。就在众人为是战是逃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反对过提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从门外闯进来大叫:“停止辩论,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把我们包围了。”众人见事已至此,才决心听从提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一死战。天时地利人和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希腊舰队在这场关键之战中充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天时:海上两次刮起强烈飓风,波斯海军应对天气航情经验不足,导致包围行动时数百艘战舰毁坏严重,战斗力损失近半。地利:希腊军队采取提米斯托克利的建议,充分利用萨拉米海湾港窄、水浅的特点,发挥本国战船体积小、机动快,本国水兵了解水情、航路,熟悉浅水作战等方面优势,为以少胜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和:兔子能跑过猎狗,是为了保命,而猎狗为了一顿饭却不会拼命地追赶。同理,希腊人是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而战,而大多数波斯军队的战士为强征过来,精神层面必然处于下风。决战之前,薛西斯以为稳操胜券,便将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却在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悠然观战。希腊上下则众志成城,摩拳擦掌准备血战到底。战斗打响了,希腊舰队先是佯装逃跑,等追击的波斯战船进入狭窄海域,便调头向对方发起冲击,并用船头的包铜横杆划断对方大型战船的长桨,再用镶有铜套的舰艏冲撞对方战舰的腹部,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艘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无奈后撤,又同后面迎风增援的战舰撞成一团。希腊舰队立即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这场海战,波斯舰队200多艘战船被击沉,50余艘被俘获。薛西斯见大势已去,率部仓皇逃回小亚细亚,波斯王朝也就此走向衰落。提米斯托克利语录:“谁是大海的主人,迟早也能成为帝国的主宰。”
兵器史话被烈火吞噬的楼船
■乔晋龙 卜祥健 付晓& &&&镜头拉向古老的东方,桨帆时期的中国曾发明出一种名为楼船的战船,楼船具有多层上层建筑和攻防设施,外观似楼,是这个时期水军作战的主力战船。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一场经典的以楼船为主的大规模江河之战。虽然双方主要的水战装备都是楼船,但由于作战双方对楼船的认知差异,以及在作战部署和水战战法的不同运用,结局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
& & 战之初,曹操拥兵80余万,战船千余艘,战船主要以楼船为主,曹军自然是意气风发,气吞山河,意欲直捣江南,破刘备收孙权。但曹操麾下多为北方之士,不习水战,因而疾病多发,瘟疫横行,为减少非战斗减员,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接,并以铁链和木板予以固定,缓解了北方士兵不适应水上作战的难题。曹操的决策显然违反了水上作战最重要的战法——机动性,这就为孙刘联军实施火攻创造了机会。
& & 吴国水军大都督周瑜同样察觉到曹军的弱点,敏锐地抓住战机,仅以百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借东南风之势,以火为利器,冲破曹营。曹军楼船由于被铁链和木板所束缚,无法有效实施规避和机动,在轻舟的攻击面前难以发挥作战优势,显得毫无还手之力,瞬间就被烈火吞噬。
孙刘联军大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充分发挥了楼船运载能力大和机动性强的特点,再利用高度优势,弓箭手可以居高临下,对抢滩登陆的步兵实施有效支援,正是周瑜对楼船的巧妙运用,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
& &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就已经非常发达,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当属楼船。楼船体势高大,上面分为三个楼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攻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枪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配备了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为了壮大士气,其四周还插满战旗,远观威武雄壮。
汉之后,楼船仍然是历代水军的主力战舰,并得到长足发展。西晋时期,楼船上装设有拍竿。隋代装备有大型楼船——五牙舰。而宋代则将车船建造技术运用于建造楼船,发明了装有多达24车的楼船。
& &不可否认,随着战船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楼船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并不是十全十美,楼船多为平底方首,机动能力相对较弱,重心偏高,抗风浪能力较差,这决定了它主要用于近海与内河作战,其远洋作战能力有限。
(108.52 KB, 下载次数: 428)
10:53 上传
(204.3 KB, 下载次数: 416)
10:59 上传
(83.94 KB, 下载次数: 417)
11:04 上传
本帖最后由 美芹十篇 于
19:06 编辑
海战演变:火炮做先锋 步兵唱主角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陆学东 池本亮 夏松山 杨经慧 李训 高继宇 常晓&&责任编辑:吕欣彤
风帆的发明、火炮的初步使用,原有的冲角撞击、接舷作战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场场“大航海时代”独有的激烈海战就此上演——
火炮做先锋 步兵唱主角
上回说到桨帆时代初期的海战像是一场场陆战,冲角撞击、接舷肉搏是当时的主要战术,高高的“乌鸦吊桥”、锐利的金属冲角、密集的刀枪剑戟是当之无愧的“领衔主演”。
随着风帆和火炮的应用,海战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洋面上,风帆提供了比船桨更可靠的动力,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海战随之从地中海扩展到了大西洋;火炮上舰让那个时代的海军拥有了杀伤性武器。
早期的火炮技术并不成熟,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足以在海战中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在火炮对射后,接舷战斗依然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就这样,威尼斯炮舰、克拉克帆船、盖伦帆船等一批风帆战船,为我们演绎了一场场“大航海时代”独有的“火炮做先锋、步兵唱主角”的激烈海战。
勒班陀海战——
炮舰初露獠牙
回首西洋帆船史,常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叹,但若论资历,独霸地中海3000多年的划桨战舰,才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这种船型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叱咤风云,到了14世纪,威尼斯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威尼斯炮舰,火炮得到了初步使用。
勒班陀海战中,威尼斯炮舰用并不算猛烈的炮火,展现了火炮上舰的威力。在这场“神圣同盟”联合舰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舰队的战斗中,前者的主力包括206艘划桨战舰、6艘大型炮舰,后者则拥有208艘划桨战舰、56艘小型桨船和64艘大型划艇。从船只数量上来看,土军略占上风,联军则在火力上占据优势。
战斗开始前,联军总司令约翰命令所有舰长去掉船艏用于撞击的冲角,以免影响火炮的射击。战斗打响后,联军两侧的炮舰迅速击毁了数艘土军战舰,为了躲避炮火的射击,土军只能采用密集排列的战术。当土军好不容易接近联军战舰时,火炮的近距离射击又重创了若干艘土军战舰,并给船艏作战平台上的土军士兵造成巨大的杀伤。
尽管火炮给联军带来了战场优势,但当土军战舰冲破炮火撞上来以后,接舷战依旧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那个时代,战舰上人数最多的永远是充当桨手的奴隶,其次才是陆战士兵。战斗开始前,联军总司令约翰已经对奴隶们宣称,战斗取得胜利之后他们将全部获得自由,战斗中,这些桨手自然能在白刃战中搭把手;反观土军,在接舷战进行到白热化之时,划桨奴隶纷纷起义倒戈,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开辟新航路——
帆船劈波斩浪
火炮上舰虽然极大地增加了攻击力,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早期火炮工艺粗糙、笨重不堪,装在船身狭窄、灵巧轻便的划桨战舰之后,战舰的机动性和稳定性都大打折扣。在勒班陀海战中,联军的炮舰就差点因为速度太慢而贻误战机。
此时的欧洲国家,已经把商业眼光投向了远隔重洋的地方。巨大的风浪和广阔的洋面,要求船只容量大、速度快、续航长、抗风强,还要尽可能减少船上水手的数量,以装载足够多的货物赚取利润,这些显然是划桨战船难以胜任的。随之,帆船渐渐走入人类的视野。
克拉克帆船是其中的代表者,它的特征就是巨大的弧形船尾、高耸的艏艉楼,以及船艏的巨大斜桅。前桅装配了数张适用于顺风航行的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可以逆风航行的三角帆。该船拥有较大的体积能够在大洋航行时保持稳定,其充足的船舱空间可以摆放足够多的物资。
在发现新航路的过程中,克拉克帆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时所乘坐的旗舰“圣玛利亚”号就是一艘克拉克帆船;到了1519年麦哲伦进行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时,他所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克拉克帆船。
16世纪,克拉克帆船已成为所有欧洲航运界最普遍的船型,为了对抗越来越猖獗的海盗,该船型还装备了各种类型的火炮。与威尼斯炮舰不同的是,它配备的多层甲板使得重型火炮可以从甲板上挪到侧舷炮眼中,艏艉楼里的火炮则多是用于杀伤人员的小炮。由于此时的火炮效率较低,接舷战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无敌舰队”——
衰败的接舷作战
克拉克帆船的兴盛没有持续很久——高耸的艏艉楼严重降低了适航性,英格兰海军的旗舰“玛丽玫瑰”号甚至因此发生了倾覆。16世纪中叶,由克拉克帆船改良而来的盖伦帆船成了大洋上的新主人。
与克拉克帆船相比,盖伦帆船在水面航行时拥有更强的稳定性,它采用了被调低的船艏、更为修长狭窄的船身。方形的艏艉楼和坚固的船身也使得盖伦帆船适合远洋探险、贸易和海战。更为重要的是,盖伦帆船生产成本低,对于争相建立海上强权的西欧各国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西班牙是盖伦帆船最坚定的使用者,以至于盖伦帆船又被称作“西班牙大帆船”。为护送往返于新大陆的财宝船队,西班牙王室下令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无敌舰队”,其主力战舰正是盖伦帆船。
“无敌舰队”将接舷战这一古老战术发展到了顶峰,在130多艘战舰上,有多达1.9万名步兵,而水兵则只有8000名。每艘战舰都会配备2位舰长,1位负责航海的海军舰长,1位负责指挥步兵的作战舰长,后者往往具有最高指挥权。为适应接舷作战,这些战舰依旧保留了高大的艏艉楼,为船上的步兵提供堡垒般的掩护,以便在近战中获得优势。
尽管当时的火炮技术已经慢慢成熟,射程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无敌舰队”装备的火炮大多数为加农炮,这些射程短、威力大的火炮并非用于远距离炮战,而是作为肉搏战的辅助手段杀伤敌方人员。
凭借强大的步兵和凶猛的近战炮火,“无敌舰队”一度令海盗们不敢接近,从而使新大陆掠夺来的财宝可以源源不断运回伊比利亚半岛。但在与海盗头子德雷克为首的英国舰队交手时,英国人熟练的长距离炮术让“无敌舰队”鞭长莫及。最终,“无敌舰队”覆灭,盛行了几千年的接舷作战走向尽头。火炮使用替代了接舷作战,人类自此开启了海上作战的新模式,随着火炮在海战上的大规模使用,风帆炮舰时代将发生何种变化?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鸣梁海战:鸣梁一战定乾坤
■池本亮 夏松山 杨经慧
1592年,日本拥兵15万大举进攻朝鲜,欲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朝鲜人民奋起抗争,开始了壬辰卫国战争。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坐镇的海上战场更是捷报频传,成功切断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与明朝联军一起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企图。在壬辰卫国战争中,鸣梁海战是最具转折意义的一战,为中朝联军露梁海战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一举奠定了之后朝鲜两百年的和平态势。
丰臣秀吉狼子野心
16世纪后期,丰臣秀吉继承织田信长未竟的遗志,相继征服了日本西部和南部地区,初步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结束了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此时,国内民生凋敝、物资匮乏、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为了给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寻找出路,也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扩张欲望,丰臣秀吉决定以扩大对外贸易为借口,积极推行侵略明朝和朝鲜的政策。一方面,他派出使臣假装向朝鲜“示好”,要求朝鲜与其联合进攻大明朝。另一方面,又命令沿海诸藩国加紧打造兵舰,储备军粮,做好出征的准备。当“示好”遭拒后,日本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依据庞大的“水陆并进”计划,企图先占朝鲜,再图大明。
战争初期,日军陆上进攻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接到战报,兴奋之余的丰臣秀吉不禁扬言道:“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分明已把明朝视若无物,连印度、东南亚也可手到擒来,狂妄姿态可见一斑,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李舜臣临危受命
“三尺誓天,山河动色,一挥扫荡,血染山河。”这是李舜臣佩剑的题剑铭。自交战以来,李舜臣用一次次辉煌的战绩兑现着这句誓言。玉浦海战、唐浦海战和闲山岛海战三捷后,其率领的朝鲜水军将日本水军死死压制在外海,牢牢控制着海上交通线,切断了日本水军对陆军的物资供应链,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侵吞朝鲜的企图,成功逼迫日本主动走向议和的谈判桌。
至此,李舜臣在朝鲜的威望剧增,更是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这让丰臣秀吉意识到:要保证战争胜利,就要夺取制海权,而要夺取制海权,就必须除掉李舜臣。因此,日本利用宣宗的偏听偏信和朝廷的朋党之争精心设计了一场“离间计”,致李舜臣被逮捕法办,差点砍头,幸好底下将士们竭力保举,才免于一死,白衣从军。日本人听闻“离间计”成功后再次卷土重来。
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漆川岛锚地的朝鲜战船,接替李舜臣的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毫无准备,猝不及防下遭受惨败,几乎葬送了水军的全部家当。迫于国内朝野上下的压力,朝鲜王朝再次起用李舜臣,李舜臣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可摆在眼前的却是一支只有12艘战船的舰队。
以少胜多的辉煌史诗
然而,日水军统帅藤堂高虎做梦也想不到,当他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从兰浦出发时,迎接他的不是一场自信满满的大胜,而是噩梦的开始。
同年10月26日,藤堂高虎举兵向朝鲜水军发起攻击。李舜臣组织民船伪装水军迷惑敌人,诱使其进入鸣梁海峡。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后,李舜臣深知:要想战胜日本水军,就必须借助有利地形。而海峡内水流湍急、漩涡密布、一天四次海潮涨落等条件正好满足,更巧妙的是,早在战斗开始前,李舜臣就在海峡内外津口暗设了两道铁索,可使涨潮时驶入的敌舰,退潮时不能驶出。
待日本水军进入后,李舜臣立即命令船队调头,带领着战船顺流冲向庞大的日本舰队。双方先是以火炮互相攻击,待战船接近后,开始撞击作战。首轮过后,龟船的优势尽显,致日本20多艘战船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整个海面上硝烟弥漫,双方士兵的喊杀声、枪炮声、巨大的撞击声混成一片。经过3轮战斗,日军主将来岛通总被火铳命中,伤重身亡。失去主将后的日本船队无人调度,阵形顿时大乱,眼见胜利无望,更是纷纷转舵逃跑。此时,海水开始退潮,李舜臣期待已久的乱流终于来了,海峡中湍急的海水急速向外海方向流去,日军落在后面的30多艘船因退潮水位降低,在海峡口被李舜臣事先布置好的铁索和木桩挡住了去路,在乱流的作用下拥挤成一团、互相撞击。李舜臣乘机指挥船上密集的炮火和火箭将剩余的30多艘日船逐个歼灭,日军大败。
此役击沉日战船30余艘、击毙日军4000余人,重创了日本舰队,为露梁海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也给明朝及时水陆增援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在得知小西行长据守的顺天被中朝联军包围,并失去来自海上的支援后,丰臣秀吉悲恨交加,不久便抑郁而终。
郑和:来自中国的航海家
■李 训 高继宇 常晓
15世纪初的南京,商户林立、车水马龙,南京的造船厂里,数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巨型宝船正加紧建造。这些宝船将在中国航海家郑和的率领下远渡重洋,探访海洋的彼岸。
公元日,江苏太仓刘家港,由27400名船员、240多艘大型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船队最高指挥官——郑和,向他的船队发号施令,指挥船队扬帆起锚,向茫茫大海深处驶去……
明初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繁荣、国家昌盛,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自然想与西洋各国往来贸易、宣扬国威。
谁可担此大任?
率二百巨舰、两万水手,船队统领须是具备卓越才能和宽广胸襟的帅才。郑和当然是下西洋的最佳人选,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更是功劳卓著。郑和还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让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朱棣自然放心不过。
接到明成祖的圣旨后,郑和开始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建造航海船舶就成为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郑和船队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协助船只,分工细致、种类众多。
宝船是郑和船队的旗舰,搭载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同时还用来装运明成祖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和西洋各国进贡明成祖的贡品。
郑和宝船底部的船舱被隔舱板分成10多个舱区,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宝船仍然保持相当的浮力,不易沉没。宝船的防撞能力世界领先,在隔舱板与船壳板的连接处用扁铁和钩钉相连,同时通过“层层厚板,叠积层累”加厚船板,提高了宝船的结构强度和抗撞性能。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郑和曾连续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到过马尔代夫的环礁,在亚丁港停留过,顶着狂风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尼亚的蒙巴萨,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每到一地,郑和都先宣读明成祖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治理天下,各国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在郑和的外交努力下,明朝与郑和所到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紧密关系,郑和每次结束航海,许多前来朝贡的外国使团都随郑和船队一同来到中国。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展示了一个强盛之国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为中国近代航海积累了宝贵经验。
(《解放军报》日 06版)
(25.68 KB, 下载次数: 235)
19:06 上传
(48.04 KB, 下载次数: 235)
19:06 上传
(34.26 KB, 下载次数: 238)
19:06 上传
海战中的完美“黄金搭档”:火炮与风帆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征鲁& &责任编辑:张硕
远程舰载火炮的大规模使用,让桨帆时代流行很久的接舷战彻底走向终结。浩瀚大洋上,人类展开新一轮角逐,海战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切源于——
火炮与风帆,完美的“黄金搭档”
在勒班托海战中,威尼斯炮舰用不算猛烈的炮火,展示了火炮上舰的威力,冲角撞击战术随之没落。尔后出现的克拉克帆船和盖伦帆船,不仅帮助人类驶向远洋,也主导了一场场“火炮做先锋,步兵唱主角”的激烈海战。
随着造船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吨位的风帆战列舰逐步成为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舷侧炮成为风帆战舰的主流设计,火炮的射程越来越远,爆破弹更是让木质战舰变得不堪一击。随着人类对舰载火炮的认识和战术运用的成熟,一场场靠远程炮战和舰载火力密度决定胜负的大海战逐渐拉开帷幕。
舷侧炮——
推动海上炮战的“裂变”
火炮上舰初期,射程近、体积大、口径小,威力有限。同时,火炮大多安装在狭窄的舰艏、舰艉或者舰体中部,这使火炮数量受到限制。因此,火炮在海战中尚不能成为主导力量。接舷战和撞击战依然是当时欧洲海军的主要战术。
16世纪初,为了便于商船装载货物,法国人德·夏尔日在船舷上开设了舷窗。英国人迅速把这一开创性设计用于战舰,在舰体侧面设置了炮孔,把大炮放到了船舱中。这不仅增加了舰载火炮的数量,而且火炮安装在舰船重心以下,舰船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这为大规模海上炮战创造了条件。
1588年夏天,为了打击抢劫西班牙商船的英国海盗,西班牙发动了对英国的远征。为了打赢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西班牙组成了“无敌舰队”,双方在英吉利海峡展开了激战。西班牙舰队仍然指望靠近英国战船进行接舷战。但英国战舰总是与西班牙战舰保持一定距离,用舷侧炮远程炮击,根本不给西班牙步兵登舰的机会。此战,英国获得压倒性胜利,打破了西班牙不可战胜的神话,使英国开始夺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成为新兴海上霸主。
英西大海战,是帆船时代早期以远距离炮击取胜的经典战例,标志着远距离炮战已取代接舷战和撞击战。此后,火炮成为海战的主角,舰载火炮的数量和火炮攻击的战术成为制胜关键。1677年瑞典与丹麦进行的克耶湾战役中,双方舰载火炮超过3000余门。1690年,英荷联合反对法国的伊斯特本战役中,法国舰队的火炮总数为4600余门,英荷联合舰队的火炮总数为3800余门。而到了1692年的塞纳湾战役时,双方投入的舰载火炮总数令人瞠目结舌,法国舰队为6700余门,英荷联合舰队为3200余门。世界各大洋开始在“战争之神”的怒吼中颤抖。
战列舰——
风帆战舰的终极代言
16世纪,为了提升帆船的远洋航行能力,适应海上炮战的需要,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大力推动造船技术的革新。1520年,他们建造了世界第一艘用于炮战的风帆战舰“玛丽罗兹”号。它取消了木桨,安放了大量舷侧炮,舰载火力成倍提高。此后,他们又改进船型,将战船的船楼变低,提高炮窗位置。改进后的战舰稳定性好,机动灵活,使风帆战舰逐步成熟。
17世纪,风帆战舰不断追求更大的吨位和更多的舰载火炮数量。1637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三层甲板风帆战列舰——“海上君主”号,排水量达1522吨,装备了100多门铜制火炮。
18世纪,风帆战舰进一步改进。1700年,舵柄用缆绳与装在后甲板上的舵轮连接起来,显著提高了帆船的机动性。战舰的水下部分开始使用铜护壳,可防止海洋生物附着,并能延缓船底腐蚀。风帆也得到改造,增加了舰艏纵向三角帆和桅杆之间的支索帆。横帆因增加了翼帆提高了驱动力。那时,大型风帆战舰最多可挂36面帆,航速可达10节。
装载大量火炮的风帆战舰推动了战术革新。桨船时代的横队战术逐步被抛弃,线式战术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该战术要求战舰首尾相接,集中一侧的火炮向敌方炮击,最大限度发挥舷侧炮的威力。在这个战术的影响下,装载大量远程火炮,舰体厚实的大型风帆战舰成为炮战的主力,较小的战舰只能担任巡逻和侦察等任务。由于大型风帆战舰排成一列作战,因此称为战列舰。
为便于海战组织,英国率先对战列舰进行分类,舰载火炮的数量成为划分不同舰种的标准。18世纪50年代,50门炮成为战列舰的最低火力标准,到18世纪80年代,64 门炮就是最小的战列舰了。1805年以后,74 门炮是最小的战列舰。到了1830年,80 门大口径火炮构成舰队的基础。
爆破弹——
舰载火炮的火力倍增器
火炮刚上舰时,装备的是实心弹。炮弹最初用石头制成,后来改为金属弹。但无论哪种材质,威力都比较有限,大多只能在木质舰体上钻个窟窿,或者通过打断桅杆、撞断帆索等方式让风帆战舰失去机动性。不过,当法国人帕克汉斯发明可以爆炸的爆破弹之后,木质风帆战舰便迅速走向衰亡。
和实心炮弹相比,爆破弹的杀伤力成几何级数增加。它不仅能够轻易撞破船体,而且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弹片以及炸碎的各种船体构件都会对船员以及搭载的步兵造成巨大杀伤,同时爆炸带来的烈火更是让木质帆船不堪一击。锡诺普海战中,爆破弹便大显神威,成为风帆战舰最后的绝唱。
1853年7月,俄国入侵奥斯曼土耳其,拉开了克里木战争的序幕。11月30日,土耳其海军与占据装备优势的俄海军在黑海的锡诺普锚地展开激战。此次海战中,俄罗斯首先以悬挂英国国旗的方式接近土耳其舰队,被发现后土军率先开火,但面对俄海军的优势兵力和猛烈攻击,土耳其迅速败退,损失惨重。
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在此次海战中,俄舰队装备的舰炮中有70多门发射爆破弹。这是爆破弹第一次登上海战舞台,尽管引信、可靠性、精准度等还未成熟,但猛烈爆炸的爆破弹依然给土舰队的木质风帆战舰以及海岸炮台带来灭顶之灾。一发爆破弹就可以使中弹部位附近的船体分崩离析。爆破弹的使用,让俄军掌握了不对称的火力优势,为最终取胜提供了有力支持。
锡诺普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参加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以蒸汽机和螺旋桨为标志的新动力系统取代了风帆动力;以爆破弹和线膛炮为标志的新火炮系统开始大规模使用;钢铁取代木材,成为舰体新材料……
(《解放军报》日 05版)
(19.73 KB, 下载次数: 7)
10:25 上传
本帖最后由 美芹十篇 于
14:26 编辑
蒸汽机的发明使战舰的动力装置在海战中得到升级,人类海战史开启了蒸汽时代的序幕——
工业革命催生海上新霸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胡一鸣 武 萌 焦建伟 责任编辑:张硕
上回说到,随着人类对舰载火炮研究的不断深入,舷侧炮成为风帆战舰的主流设计,爆破弹更是让木质战舰变得不堪一击,火炮与风帆的 “黄金搭档”让大吨位的风帆战舰称霸海洋。
19世纪中叶,铁甲舰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蒸汽机和螺旋桨代替风帆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装置,线膛炮和炮塔的应用使海战变得更为激烈,铁甲取代木材成为战舰的新“战袍”。凭着动力、火力和防御力上的绝对优势,铁甲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动力装置更新换代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各国海军开始尝试用它取代风帆作为战舰的动力装置。蒸汽战舰的优势是不受风向和海流的制约,可以逆风逆流航行,具有更高的航速和更好的机动性。但由于当时技术尚不成熟,蒸汽机的动力较小,其航行距离往往只有100海里左右,工作效率和可靠性都亟须提高。为了提高航行的稳定性,在很长一段时间蒸汽战舰均保留了风帆装备。
早期的蒸汽战舰都是由明轮推进的。庞大的明轮布置在舰舷两侧,不仅容易遭到敌人攻击,还占据了安置火炮的空间,削弱了战舰的火力。1829年,奥地利人莱塞尔发明了适用于战舰的螺旋桨,将蒸汽机装载在吃水线以下的舱室里,使得战舰的安全性和机动性大大提高。1849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螺旋桨为推进器的战舰—— “拿破仑”号。随着动力系统效率的提高和水管锅炉的应用,蒸汽机和螺旋桨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完善,逐渐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装置。
新式武器一鸣惊人
1855年,英国制造了著名的线膛炮——阿姆斯特朗炮。该炮的炮管外装有套筒,炮管内刻有来复线,弹面上有软金属凸纹,啮合于来复线的凹槽之内。与滑膛炮的球形炮弹不同,它采用细长形炮弹,借助炮膛里的螺旋形膛线,使炮弹在射出炮口时获得旋转的惯性,从而使弹道更加稳定,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和精确度。
阿姆斯特朗炮的首次亮相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军对北塘地区的持续炮击,尽管清军英勇还击,但无奈火炮样式老旧,射程太小。而英军的阿姆斯特朗炮凭借其射程远、精确度高的优势,在战斗中威力尽显,重创清军。
炮塔的设计是铁甲舰火力上的又一场革命。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炮塔战舰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莫尼特”号。炮塔是将主炮安装在一个旋转炮台上,可以通过炮台的旋转朝任意方向开火。作为可以实现全向射击的装置,炮塔的优势在于火炮校准中用炮塔的定轴转动取代了厚重船体的复杂机动,而且对炮手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铁质装甲破茧而出
为了抵御威力强大的火炮,各国海军开始将铁质装甲覆盖到战舰的外壳,以提高战舰的防御力。铁质装甲战舰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在第聂伯河的入口处,法国人出其不意地派出3艘铁质装甲战舰,不断袭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些战舰肆无忌惮地行驶到俄军海岸工事近处进行攻击,俄国人发射的炮弹无法对其造成任何损伤,其防护力远超木质战舰。这3艘铁质装甲战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铁甲舰。
19世纪60年代早期,英国海军将布置在船舷两侧的炮位移到战舰中部,设计出了中央炮位舰。中央炮位舰可以更有重点地铺设装甲,使炮位可以充分得到装甲层的保护,既解决了装甲的布局问题,也减轻了蒸汽机的负担,提高了战舰的机动性。
在海港和内河等有限水域的战斗中,使人们再次想起撞角这种古老的海战工具。经历了风帆时代的辉煌,撞角依然伫立在各国海军的战舰上,只是理由有些冠冕堂皇:凭借着蒸汽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战舰可以不受风向和海流的影响,使撞角冲击对敌舰造成更大伤害;另一方面,当时铁甲舰的防御力普遍胜过火炮的摧毁力,火炮在轰击装甲战舰时的毁伤效果相比风帆时代大为降低。虽然理论上似乎行得通,但实战中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大部分冲角战舰的马力和灵活性都不够,常常只是刚刚改变航向就已经撞上敌舰,使得所谓的撞击经常只是擦过,很难达到理想中的垂直角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误伤友军。 撞角在铁甲舰时代的唯一重大战绩,是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撞沉了意大利战舰“意大利”号。
木质风帆战船数百年的辉煌,被铁甲舰掀起的巨浪卷入历史的海底。随着工业技术和海战思想的进一步演进,铁甲舰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它会给蒸汽时代的海战模式带来怎样的影响?它是一个时期的海上霸主,还是时代的匆匆过客?请看下回分解。
(40.14 KB, 下载次数: 5)
14:26 上传
“拿破仑”号战列舰:蒸汽战列舰的先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胡亚军 张月婷 孙久海 责任编辑:张硕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推动着世界各国军事力量的加速发展,法国设计师迪皮伊·德·洛梅以蒸汽为动力,成功地将蒸汽机运用在军舰上,蒸汽机上舰给当时海战带来了新的变化。
1849年,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扬帆起航,迎着海风、克服洋流,驶向大洋深处。蒸汽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航速,而且保证了“拿破仑”号可以在战斗中自由进行战术机动,在远洋机动、阵形变换、战术迂回等方面技高一筹,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拿破仑”号战列舰水线长71米、宽16.2米,吃水7.72米,排水量达1870吨,标称功率为960匹马力,使用螺旋桨推进。在蒸汽机的强大驱动力作用下,“拿破仑”号战列舰的航速可以达到12.14节,机动性能较当时可谓“一枝独秀”。但当时的蒸汽机技术并不成熟,“拿破仑”号上依然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最大航速可达13.86节。作战中,“拿破仑”号可以依靠自身动力取得有利的战场环境,对敌实施最有效的火力打击。
如果说蒸汽机是“拿破仑”号的“心脏”,那么大口径火炮就是它最锋利的“爪牙”。近百门火炮以及新式炮弹的巨大杀伤力,使得“拿破仑”号比此前的任何战列舰都更加强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舰船的防御力,“拿破仑”号战列舰在主要部位加装了很厚的铁甲,确保舰船在海战中能够应对各种挑战。虽然“拿破仑”号仍是木质船,并保留了风帆,但它依然是那个时代的“海上风向标”。
19世纪50年代,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年的锡诺普海战中,俄国的新式高爆弹将土耳其的木船打得全军覆没,而英法的蒸汽战列舰又一举击败了俄国的木船,从而奠定了蒸汽装甲战舰在近代海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爆炸弹和蒸汽动力对军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面对海洋权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法国于1859年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英国也不甘示弱,于第二年建造了排水量高达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均包裹铁质装甲,而法国在1873年建成的“蹂躏”号战列舰则彻底废除了使用风帆的传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纯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行者”。
“谁取得了制海权,谁就能夺得世界霸权,而谁要取得制海权,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威力,就要建造装有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列舰。”“海权之父”马汉的“海权”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虽然那个时代的蒸汽战列舰才刚刚起步,但其良好的机动性能,以及火炮、铁甲的配合使用,为捍卫海上霸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8 KB, 下载次数: 6)
16:36 上传
大舰巨炮时代:大国海权争霸的利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航辉 朱磊 王云亮 责任编辑:张硕
19世纪末,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海权论”的问世以及海上作战方式的新发展,人类海战迈入大舰巨炮时代——
大国海权争霸的利器
上回说到,钢铁战甲使战列舰变身为牢不可破的“海上堡垒”,而弹药性能的跃升又使舰炮变得无坚不摧,人类海战史进入“矛”与“盾”竞相发展的阶段。
19世纪末,美国海权思想家马汉的“海权论”问世,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列强围绕装甲与口径的竞争,日德兰海战的爆发则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高潮。更大口径、更厚装甲、更快航速,成为这一时期各国海军舰艇发展的主旋律。
“海权论”掀开大舰巨炮时代
19世纪末,以蒸汽机、螺旋桨、船体设计为代表的造船技术日益成熟,一场新的舰艇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新老列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这一时期,马汉陆续推出了“海权论”三部曲。马汉的“海权论”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要夺取制海权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就要建造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在“海权论”的影响下,西方列强围绕制海权的角力逐渐白热化。
1906年,英国海军理想战列舰——“无畏”号横空出世。10门305毫米口径主炮、排水量18000吨、航速21节……“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使同时代其他战列舰瞬间过时,标志着大舰巨炮时代的到来。面对英国的压力,德、美、俄、日等列强不甘落后,纷纷增加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和数量,加强装甲防护,大炮巨舰主义正式步入海战舞台。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根据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对马海战的战场经验,设计出装甲略薄、速度更快的新舰种——战列巡洋舰。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入役,使英国海军实力大增。一战前夕,英、德、法、美、俄、意、日7国海军已装备新一代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200余艘,其中英国占1/3。
大舰巨炮成为海洋主宰
1916年,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舰巨炮”的高峰,双方共出动250余艘军舰。结局是,英国主力舰队损失更大,但德国公海舰队从此沦为“要塞舰队”。日德兰海战证明,大口径、重装甲、大吨位是称霸海洋的王道。此后,战列舰的数量、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评价海军实力的主要指标,新一轮的造舰竞赛由此展开。
为遏制恶性竞争,英、美、日、法、意五国于1922年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不得超过3.5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五国海军主力战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此后一段时间,西方列强建造战列舰的冲动有所遏制。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世界军事强国逐渐打破这个平衡。一是吨位越造越大。二战期间,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战列舰比比皆是,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就达到5万吨。二是舰炮口径越来越大。日本“大和”号的主炮口径达460毫米,弹重1200余公斤,爆炸威力惊人。三是装甲防护不断增强。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甲板全部为50毫米以上装甲,防护甲板就占舰重的40%,两舷装甲厚达320毫米。四是航速越来越快。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航速达到史无前例的33节,是世界上最快的战列舰。
“海上堡垒”的悲情谢幕
随着航母、飞机、鱼雷等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海战样式开始从短兵相接向远距离奔袭转变。面对攻击范围达数百海里的航母编队,战列舰目标大、机动慢、射程近的弱点暴露无遗,昔日的“海上堡垒”逐渐沦为航母舰载机的“移动浮靶”。
1941年,日本海军出动6艘航母350多架舰载机偷袭珍珠港,几乎使包括8艘战列舰在内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如果说珍珠港事件只是初露端倪,那么英国“Z舰队”的覆灭则清晰地证明大舰巨炮的光环已渐渐消退。日,日军85架战机仅用2小时,就将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英国“Z舰队”彻底歼灭。
珍珠港事件后,各国海军纷纷在战列舰上加装高炮和小口径机关炮,但面对蜂拥而至的航母舰载机,这点防空能力形同虚设。日,在冲绳保卫战中,日本海军最后一张王牌“大和”号遭到数百架美军航母舰载机的轮番攻击,这艘超级战舰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大和”号的覆灭,标志着大舰巨炮主宰海洋的历史一去不返。
“大舰巨炮”是“海权论”发展到一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它主宰海洋半个多世纪,最终也成为了时代的匆匆过客。随着航母、舰载机的出现,舰艇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海战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看下回分解。
(《解放军报》日 05版)
面对身披钢铁装甲的“海上堡垒”,火炮性能随之升级,人类海战史开启了“矛”与“盾”的时代—— 火炮与铁甲的“二人转”
■吴珅 张辉 翁而迪
res04_attpic_brief.jpg (28.23 KB, 下载次数: 4)
21:37 上传
上回说到,爆破弹、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让风帆与火炮这一驰骋大洋数百年的“黄金搭档”分道扬镳,身披装甲的铁甲战舰成为海洋上的新霸主。
铁甲舰强悍的防护力不仅将木质风帆战舰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也让有“战争之神”美誉的火炮一度威风扫地。不管是爆破弹还是实心弹,都无法穿透厚重的钢铁装甲。“强化装甲硬度抵御炮弹轰击”“革新火炮技术击破装甲防御”,想知道铁甲战舰时代各国海军是如何在火炮与装甲的拉锯战中各领风骚?本回为您一一分解。
“铁甲怪物”实现刀枪不入
锡诺普海战后,如何防御爆破弹造成的巨大伤害提上了各国海军的议程。1858年,法国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配备钢铁装甲的“光荣”号。英国也不甘落后,建造了更为强大的“勇士”号铁甲舰。
最早的铁甲舰诞生于欧洲,但第一次蒸汽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打响。日上午,汉普顿锚地,北方海军派出炮艇侦查南方海军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不停地冒着黑烟”的铁甲怪物——南军的秘密武器“弗吉尼亚”号。战斗打响后,北方海军密集的爆破弹打在“弗吉尼亚”号身上,弹片却四处迸飞,对它毫无伤害,实心炮弹也顶多能在这个铁家伙的身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凹坑,而当“弗吉尼亚”号还手后,北方海军2艘大型木质战舰相继被击沉。
3月9日,正当南军准备如法炮制之时,装备了旋转炮塔的北军铁甲舰“莫尼特”号也赶到了战场。在长达4个小时的战斗里,两个铁甲怪物像拳击手一样扭打在一起,在各种距离、各种角度展开火炮对射,但即使炮弹都全部打光,它们也无法穿透对方厚重的钢铁装甲,以至于“弗吉尼亚”号甚至想利用吨位优势撞沉“莫尼特”号。
“木质战船不敌铁甲战舰”“大炮敌不过铁甲”,汉普顿锚地之战和之后的利萨海战,这一观点逐渐被各国海军接受,铁甲战舰时代正式到来。
“破浪飞鱼”催生新兴舰种
英国的“不屈”号、德国的“萨克森”号、美国的“德克萨斯”号,汉普顿锚地之战后,各国海军掀起了铁甲舰建造的高潮,当时的清政府也从德国购得“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钢铁装甲带来的巨大优势一方面让铁甲舰成为了炸不沉的“海上堡垒”,另一方面也促使了鱼雷等新型武器的研发。
最早的鱼雷由英国人怀特黑德设计,并于19世纪70年代进入各国海军服役,专门用于发射鱼雷的快艇也随之出现。到19世纪90年代,大威力鱼雷已经可以摧毁当时世界上的任何大型战舰。鱼雷投入实战,不仅终结了铁甲舰“刀枪不入”的神话,也将海战从平面空间带到了立体空间,而鱼雷快艇凭借体积小、航速高的优势发起的突袭更是给大型铁甲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应对鱼雷快艇的威胁,驱逐舰这一新舰种应运而生。1893年,第一艘驱逐舰“哈沃克”号在英国海军下水服役。虽然也拥有钢铁制成的舰身,“哈沃克”号却没有“不屈”号那样数量众多的大口径火炮,排水量也小得可怜,但它极高的航速足以追赶和拦截当时各国的鱼雷快艇,为大型铁甲舰提供保护。到20世纪初期,安装了较重型火炮和大口径鱼雷发射管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快艇的同时还可以对敌舰进行鱼雷攻击。
“战争之神”完成浴火重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哈维钢、克虏伯钢相继出现,让铁甲舰的装甲强度进一步提升。到日俄对马海战时,双方的主力舰艇均配备了新型装甲,“谁也没法击沉谁”的剧情似乎又要出现。
战斗打响后,俄舰冒起的浓浓黑烟和熊熊大火,让“大炮敌不过装甲”成为历史。相比铁甲舰刚出现时的前膛装滑膛炮,此时的火炮不管是口径、威力还是射击距离均有了质的飞跃,加装了下濑炸药的日本爆破弹,只用了两次齐射,就让配备了新式装甲的俄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变成了一条废船。在这场战斗中,日俄大口径舰炮比是17∶45,中口径舰炮为160∶120,但日舰的大口径舰炮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测距仪,极大地提高了舰炮射击的精确度,在射击时更是采取了横队阵形,让全舰火炮均能开火,最终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赢得了压倒性胜利。
此后,各国海军纷纷认识到,火炮技术的革新已经足以威胁到身披厚重装甲的铁甲战舰。为了取得海战的胜利,更大的口径、更厚的装甲、更强的动力成为西方国家造舰的新标准。伴随着英国无畏级战舰的下水,大舰巨炮时代即将来临,这一时期又会出现哪些新型战舰?给海战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请看下回分解。
此篇与上一贴的次序互为调换。&
厚重的装甲和巨大的舰炮曾是海洋霸权的代言。不过当舰载机与航母出现后,人类海战进入超视距立体攻防的时代——
航母,决胜于千里之外
res01_attpic_brief.jpg (34.99 KB, 下载次数: 4)
21:50 上传
上回说到在马汉海权论的推动下,威风凛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成为海战“双雄”。不过,随着航母的诞生和成熟,海战迎来新的革命。能攻善防的舰载机让航母的攻击距离延伸到千里之外,使其成为有史以来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海上“移动堡垒”。
海上“移动堡垒”破茧成蝶
20世纪初,飞机的发明迅速推动军事变革。1909年,法国人莱门特·艾德尔首次论及飞机在军舰上的起降问题,指出载机舰需具备飞行甲板、升降机、机库和岛式上层建筑。
日,美国飞行家尤金·埃利驾机从轻巡洋舰“伯明翰”号上起飞。次年1月18日,他驾机成功降落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为航母诞生创造了条件。
英国不甘落后,随后完成了飞机在舰上的起降试验,并迅速推动对航母的研究。初期,英国和别国一样,青睐水上飞机母舰,但发现作战性能不佳。随后迅速转向研发舰载机直接从舰上起降的航母。
1917年起,英国先后拆除了巡洋舰“暴怒”号的前、后主炮,分别加装飞行甲板,实现飞机起降互不干扰。一年后,英国改装客轮“卡吉林”号,铺设全通式甲板,设置机库,现代意义的航母基本成型。
不过,由其他船改装的航母航速低、载机少。为此,各国开始设计制造专业航母。1922年底,日本海军接收了世界首艘专门建造的航母“凤翔”号。航母终于破茧成蝶,成为独立舰种。
一战结束后,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各国纷纷把超规战舰改装为航母,并且全通式飞行甲板、拦阻索、升降机、岛式舰桥成为标配。二战爆发前,各国服役和在建的航母数量激增,但受限于战略轰炸决定论和大舰巨炮主义,战列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航母的时代,即将在二战中到来。
舰载机威震塔兰托
日,英国“暴怒”号航母的舰载机成功炸毁德军的2艘“齐柏林”飞艇,取得固定翼舰载机的首胜。不过,此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二战中英军夜袭塔兰托,才让航母扬眉吐气。
塔兰托港地处意大利半岛“脚后跟”,是天然良港。意舰队在此可以随时攻击地中海中的英国舰船。摧毁塔兰托港内的意海军主力,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便成为英海军的必然选择。
与意海军相比,英地中海舰队的实力逊色很多,只拥有2艘航母,但掌握着海上制空权的优势。为此,英军司令坎宁安制定了以航母为核心的空袭计划。
日,英海军编队从亚历山大港起航。11月11日18时,“光辉”号航母抵达出击阵地。20时35分,第一波舰载机升空,在夜幕掩护下飞赴塔兰托港投弹。紧接着,第二波舰载机升空再袭塔兰托。此战英军以损失2架飞机的代价,击沉意大利战列舰1艘,重创2艘,击伤巡洋舰、辅助船各2艘,使意海军元气大伤。
空袭塔兰托开创了航母舰载机夜间攻击敌方港口的先河,展示了舰载机攻击舰艇的强大威力,刺激各国更深入地研究航母的建造和运用问题。
珊瑚海首演航母超视距对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航母编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太平洋舰队。不久,日军航母舰载机轻松击沉英远东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此役标志着海军航空兵成为现代海战的主力。5个月后,史上首次航母对决在珊瑚海打响。
1942年5月,日军集结3艘航母、7艘重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决定夺取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以切断美国通向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截获日军情报后,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命令由“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母,以及5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7特混舰队奔赴珊瑚海迎敌。
5月7日,“列克星敦”号航母发现日航母编队,舰载机抢先发动攻击。日本“祥凤”号航母被13枚炸弹和7枚鱼雷炸沉。第二天,双方舰载机展开猛烈厮杀。美舰载机重创了日军“翔鹤”号和“瑞鹤”号两艘航母。日舰载机击沉了“列克星敦”号,重创了“约克城”号。
珊瑚海海战的作战距离超过了目视距离和火炮射程,是史上首次超视距海战,使战列舰重炮制胜的海战模式走向衰亡。在随后的中途岛、马里亚纳等海战中,航母成为中流砥柱。
二战的血火历练,让航母成为海军实力的象征。时至今日,航母依然是“海上霸主”,并在越南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而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灯光助降装置、核动力等发明,让现代航母更加完善。不过,随着导弹等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兴起,海战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请看下回分解。
版式设计:姚通
导弹艇凭借吨位小、速度快、威力大的优势,在中东战争中大放异彩,确立了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世人认识到了电子对抗的重要性——
以小博大的海战精灵
■胡一鸣 胡朋新 陈忠华
res04_attpic_brief (1).jpg (20.62 KB, 下载次数: 4)
22:07 上传
上回说到,航母的诞生给海战带来新的革命。舰载机让航母的攻击距离延伸到千里之外,人类海战进入超视距立体攻防的时代。
随着导弹等超视距精确制导武器的兴起,导弹艇开始在海战中得到广泛运用,凭借强大的作战性能和卓越的战绩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穷国武器”低调问世
20世纪50年代,西方海军界仍然热衷于二战中行之有效的“航母制胜论”,美国甚至为此建造了排水量8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而当时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则深信,导弹武器将凭借超视距的攻击距离和精确制导系统带来的高命中率,在海战中异军突起。在他的倡导下,苏联海军以美国航空母舰为假想敌,制定了系统发展反舰导弹的计划,并很快研制出了“冥河”近程亚音速巡航式舰对舰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中段自动驾驶仪和末段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可以对超视距目标造成巨大伤害。
1959年,苏联率先将P6级鱼雷艇上的鱼雷换成“冥河”导弹,改制成世界上第一批导弹艇,后被西方称为蚊子级导弹艇。蚊子级导弹艇具有吨位小、速度快、造价低、威力大、制造和维护保养方便等优点,埃及、叙利亚、古巴等国家纷纷向苏联购买这种物美价廉的新式武器。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认为,导弹艇是“穷国的武器”,不会在海战中起太大的作用。然而,就在西方人对其不屑一顾的时候,导弹艇用出色的首演让他们刮目相看。
“蚊子”首秀初露锋芒
日,在埃及塞得港外的马纳湾海域,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正例行巡逻。受到第三次中东战争胜利的鼓舞,“埃拉特”号竟然无视中东阿拉伯各国中最强大的埃及海军,闯入了埃及领海。埃及海军雷达发现“埃拉特”号后,立即派出3艘蚊子级导弹艇,在距离“埃拉特”号11海里处向其发射了2枚“冥河”导弹,并在制导系统的操控下,准确命中目标。被击中的“埃拉特”号舰体逐渐倾斜,尽管以军官兵全力抢修,但随后再次袭来的2枚“冥河”导弹,彻底击沉了“埃拉特”号。
“埃拉特”号的沉没,向世界首次展示了导弹艇在现代海战中的巨大作用,证明了小艇也能战胜大舰。此次海战失利后,以色列海军仔细研究了蚊子级导弹艇和“冥河”导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了“迦伯列”舰对舰导弹以及装备此种导弹的萨尔级和火花级导弹艇。“迦伯列”导弹采用比“冥河”导弹更加精确的雷达导引头半主动制导,抗干扰能力更强。萨尔级和火花级导弹艇不但火力凶猛,还装备有较完善的电子干扰设备。
经过6年的卧薪尝胆,以色列人终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迎来了报仇雪恨的机会。
“无形电网”大显神威
日晚,以色列1艘火花级导弹艇和4艘萨尔级导弹艇驶入叙利亚领海。叙利亚海军发现后,立即派出3艘导弹艇迎敌,并发射7枚“冥河”导弹。早有防备的以色列导弹艇迅速向导弹来袭方向发射锡箔火箭弹。爆炸过后,闪闪发亮的锡箔形成一片金属箔条网,干扰来袭导弹的制导雷达。与此同时,以色列导弹艇还采取机动规避和速射炮拦截等措施,使“冥河”导弹或偏离预定目标,或被速射炮击毁,无一命中目标。躲过攻击后,以色列导弹艇迅速发射“迦伯列”导弹,随着一连数声巨响,3艘叙利亚导弹艇转瞬间葬身海底。
10月8日,以色列海军截获了4艘埃及导弹艇从亚历山大港驶向塞得港的电报后,立即命令2艘火花级导弹艇和4艘萨尔级导弹艇出海阻击。23时许,双方雷达在相距30海里时发现了对方,并开始互相接近。以海军导弹艇刚刚进入射程,埃及导弹艇就率先发难,向以色列导弹艇发射了12枚“冥河”导弹,以色列导弹艇一面迅速散开,一面启动电子干扰器向敌方发射干扰电波。“冥河”导弹遭到电波干扰,制导信号变得混乱,无法击中灵活的以色列导弹艇,纷纷扑空落入大海。攻击失手后,埃及导弹艇立即转向逃跑,却被呼啸而来的“迦伯列”导弹击毁3艘,只有1艘侥幸逃脱。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海上导弹战中,以色列利用锡箔火箭弹和强大的电子干扰技术,使得埃及和叙利亚导弹艇发射的几十枚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而以色列导弹艇却击沉击伤了11艘埃及和叙利亚的导弹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中东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和战果,确立了导弹艇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世人认识到了电子对抗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战的胜负更加依赖于对信息权的争夺,电子信息对抗逐渐成为海战的关键因素。搭载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代战舰在海战中呈现出哪些亮点?请看下回分解。
集电子对抗、情报侦察、精确制导、快速打击等能力于一身的信息化战舰,在现代战争中崭露头角——
信息对抗上演攻防对弈
■曹成俊 姬永成 孙海鹏
res07_attpic_brief.jpg (18.26 KB, 下载次数: 4)
22:14 上传
上回说到,随着以导弹为代表的超视距精确打击武器的兴起,导弹艇开始在海战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它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世人认识到了电子对抗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战中交战双方对制信息权的争夺,成为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因素。搭载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代战舰,凭借信息对抗的优势,在海战角逐中大放异彩。
电子对抗打响作战前奏
随着“非接触式”“非对称式”等作战样式的出现,交战双方在实施火力对抗前,就展开了信息压制与反压制的激烈博弈。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在信息对抗能力成为交战双方重要军事实力的大背景下,夺取制电磁权往往是初战模式。只有首战取得开门红,才能为后续作战的顺利展开铺平道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运用专职电子战的EA-6B舰载飞机充当作战先锋,并以此掀开以电子战为首战的战争序幕。
EA-6B飞机兼具电子攻击和防御能力于一身的突出特点,其电子干扰装置能够对敌方的雷达、无线电实施有效干扰,而对敌方的干扰信号则不敏感。利用自身性能优势,作战初期使用这种飞机与反辐射导弹等其他电子战装备相配合,对预定空袭区域实施了强电磁压制,有效摧毁了对方的电子对抗装备,造成对方远程预警系统基本失效、指挥通信系统失灵,以至于整个防空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战效能,达到了有效致盲作战对手的目的,为己方部队实施空袭并最终夺取制空权、开辟战场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情报侦察拨开战场迷雾
在信息对抗主导的现代战争中,拥有先进的情报侦察装备,能够准确洞察战场态势,把握战场有利时机,提高作战指挥效率,进而赢得战争最终胜利。
爆发于1991年海湾战争中最大的海战——“布比延之战”,是情报侦察装备担当作战重任的典型战例。此役正是由于占据了情报优势,才使多国部队准确掌握了伊拉克海军的海上部署,并向后者连续发动了21次进攻,击沉了11艘伊拉克海军反舰导弹艇,大大削弱了伊海军作战能力。正是凭借P-3C反潜巡逻机提供的可靠情报,成就了多国部队海战的胜利,同时也捍卫了其海战装备主力巡逻机的地位。
P-3C巡逻机以一台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可指挥飞机上的所有电子设备,诸如通信导航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可以说,P-3C就是一架巨大的电子飞行平台。P-3C对水上目标搜索能力显著,可以在高空长时间飞行,对作战地域的战场环境、敌方军队的兵力和装备部署以及行动企图等进行侦察,为己方军队克敌制胜提供可靠的情报支持。
精确制导融合多元力量
作为海战武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精确制导弹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力与火力融为一体,具有打击精度高、作战威力强等显著特点。
要说精确制导弹药中的佼佼者,肯定要提到“战斧”式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都有它的身影出现,并往往在火力对抗之初就投入使用,足见其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导弹具有全天候作战、飞行速度快且用途广泛等性能特点,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2艘潜艇和多艘水面舰艇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根据美海军的报道,在发射的290枚导弹中,有242枚导弹击中了目标。
历经战火洗礼,加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战斧”式巡航导弹进行不断升级,不仅极大改善了制导方式,而且通过配备超高频通信卫星数据链路和超高频数据瞄准线等,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重新定位并扩大打击范围。此外,它还可以与卫星、预警机、无人机以及岸基通信设备等互联互通,根据作战指挥员的指令,在飞行过程中迅速改变方向,对新目标实施攻击,并对攻击效果进行评估。
搭载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现代战舰,在现代战争中展现了信息对抗的巨大优势,也标志着作战形态的深刻变化。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超空泡舰艇、无人战舰、武库舰等未来战舰纷纷问世,未来海战将会以什么作战方式发展?请看下回分解。
本帖最后由 美芹十篇 于
22:37 编辑
《世界军舰发展史》最后一期:未来战舰长啥样?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祝旦龙 胡一鸣 袁帅&&责任编辑:刘航
武库舰、无人舰艇、激光战舰、超空泡战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超能”战舰渐渐成为现实——
未来战舰渐露锋芒
■祝旦龙 胡一鸣 袁帅
致读者历史上海洋国家的兴衰起伏一再证明,国家的兴衰与海洋息息相关,经略海洋则强,闭关自守则弱。战舰作为国家“逐鹿”海洋的精兵利器,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世界军舰发展史就是海洋国家的兴衰史。
《世界军舰发展史》专栏今天推出最后一期。我们研究世界军舰发展史,是为了以各个时期海洋国家的兴衰为鉴,瞄准波诡云谲的未来战场,校准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军航向。
历史的指针转到了21世纪,国家间制海权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战舰在火力、智能、精确、迅捷等方面出现了巨大革新。战舰家族涌现出了四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未来新秀。
17cc756526.jpg (29.64 KB, 下载次数: 3)
22:32 上传
武库舰概念图
火力凶猛的武库舰
武库舰的概念源于对发展海战兵器的跨时代想像,其历史还要追溯到冷战结束后。当时,军费消减与军力保持的矛盾让各国纠结不已。美国率先提出了“武库舰”概念,意图用舰射导弹取代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和航母舰载机发射的导弹,并把这种战舰列为“海军最优先的研制项目”之一。
火力强劲的武库舰将装备500枚各类垂直发射导弹,可在几分钟内全部发射出去,“雨点般”落在敌方的先头部队和其他目标上,火力强劲程度非同一般,足以保证对敌陆、海、空进行“饱和式”打击。与此同时,较小的上层建筑以及巡航时舰身下潜的构想更使这种战舰具备了优秀的隐身性能。不仅如此,舰上还配备了舰载直升机、无人机、遥控灭雷器、无人潜艇以及完备的通讯系统和作战指挥系统,可谓战场上的“多面手”。
17cc75ac2a.jpg (17.48 KB, 下载次数: 3)
22:33 上传
“银色马林鱼”水面无人艇
远程自主的无人舰艇
冷战开始后,搜寻和清扫水雷的无人航行器开始列装各国海军,这些早期遥控舰艇多由电缆发送的导航信号或母舰通过无线电控制,自主活动能力十分有限。
2009年,以色列率先开启无人舰艇新时代,其研制的无人水面艇“保护者”排水量只有4吨,航速却高达50节。该舰艇隐蔽性强,配有精准的小口径自动武器,主要用来执行沿黎巴嫩海岸的巡逻监控任务。相比以色列,财力雄厚的美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设计的“食人鱼”无人水面艇排水量仅有3.6吨,续航范围超过2170海里,可胜任港口和海岸巡逻、搜索与救援、打击海盗及反潜等多重任务。
同载人舰艇相比,无人舰艇更小、更灵活,生存能力更强,建造和操作成本低。目前,无人舰艇仍以辅助作战为主,未来将向执行打击和联合作战方向发展,还将会从传统的监视与侦察扩大到通信中继、反水雷战、反潜战、电子战等领域。
17cc759328.jpg (15.96 KB, 下载次数: 3)
22:34 上传
舰载激光武器系统
秒杀制敌的激光武器
激光是将大量光子集中并定向射向目标,有着“最快之刀”的美誉。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人类便开始投身研究可应用于战场的激光武器。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曾用激光器致盲北约飞行员;英国曾在马岛海战中首次应用激光眩目系统。但当时的激光武器都属于低能固态激光器,功能和威力上存在局限性,只能对敌方造成“软杀伤”。直到上世纪90年代,激光技术达到了“硬杀伤”的标准,这一先进武器才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2014年,美军“庞塞”号军舰用其搭载的激光武器在测试中击毁了1艘高速来袭的小艇和1架无人机,这是激光武器首次与美军现有军舰的无缝对接。
尽管还没有实现实战化,但激光武器依然潜力巨大,其发射成本低、弹药无限、攻击速度快、连带毁伤小以及打击效果可控等优势注定了搭载激光武器的战舰将在未来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17cc75a729.jpg (30.21 KB, 下载次数: 3)
22:35 上传
“幽灵”号超空泡战舰
水上疾驰的超空泡战舰
物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其后部会形成水蒸气泡,如果设法使气泡包裹整个物体,形成“气体外衣”,使其不直接与水接触,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的黏性阻力,从而突破速度极限,这就是超空泡技术。
1995年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俄罗斯海军率先展示了超空泡技术的研究成果,其研制的“暴风”超空泡鱼雷速度达到200节,是传统鱼雷的3-4倍。美国则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舰艇上,于2011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超空泡战舰“幽灵”号。这种战舰航速50节,隐身性强,还可挂载鱼雷。除了执行快速巡逻、特种作战、保护侨民等任务外,“幽灵”号还可以在各海岸之间快速远距离地运输作战部队。其他国家也加大了对超空泡技术的研究,法国的机载反水雷超空泡弹和德美合作研制的超空泡鱼雷样机已经进入试验阶段。
目前,超空泡战舰尚属于概念舰,研发过程中还需要克服持续动力支撑以及航行操纵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超空泡战舰必将对未来海战的时空观念产生巨大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系战舰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