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中国经济全球化化的关系,并做

> 【答案带解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C: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D: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
考点分析: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
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
⑶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⑴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
①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②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⑵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①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②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③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⑶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文革”时期()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①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据此制定方针政策。
②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④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⑤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⑥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考点2: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
③作用: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
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考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① 1980年起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
②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后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宽领
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民主启蒙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问题三:民观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 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1)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2)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3)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表明(
)A.“严重社会问题”使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B.英国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C.“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D.自由党人认识到“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侯,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C.充分的选举自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题库-e学大
您好,欢迎来 e学大,我们来自全国最大的智能教育机构——学大教育
当前位置: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题库-e学大
【复合论述题】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4分) 答案解析相关微课程上一题:下一题:发现相似题
学生端下载开封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中华文本库
第3页/共6页
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1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第3页/共6页
寻找更多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全国百强校首发】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一)历史试题
ID:5125403
资源大小:1154KB
24.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   
D.荀子25. 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26.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
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来自e网通客户端]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
同专辑资源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ID:8-2349649]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当前位置:
[ID:8-2349649]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5个学币 (或普通点1个)
同分类其他资源
资料简介:
==================资料简介======================1、在中国传统社会,天子要亲自“耕帝籍田”,相应宫中的皇后嫔妃们要“后妃亲蚕”,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
)A. 皇室重视“天人感应
B. 权威至上的专制君主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 统一、繁荣昌盛的国家2、“它犹如蚯蚓,截去一段肢体,又会再生出更长的一段。这就是中国历代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官僚经济
D 田庄经济3、位于今河北的赵国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65%。在今辽宁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A. 当时只有赵国和燕国使用铁农具
B. 当时北方的生产工具全部使用铁农具C. 当时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D. 当时赵国和燕国的农业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来源:]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
试卷类型:期末试卷
资料版本:通用
适用地区:山东省
文件大小:82.05KB
下载与使用帮助
21世纪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