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过电脑,只会在手机淘宝微信购物,现在家里有很多品种的桃子,想尽快学会在拼多多等等多家网上平台卖桃

小程序“引爆”、拼多多“崛起”、花生日记“上天”,社交电商到底怎么玩?| 36氪新风向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对话微信支付掌门人:O2O的真正主角是谁
稿源:亿邦动力网
【编者按】作为微信红包的设计师,吴毅有时会被自己的产品搞得苦笑不得。比如在2015亿邦O2O产业峰会上,为了热场,吴毅一上台就拿起手机发红包,结果观众开始沉浸在抢红包中不能自拔,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静下来听他的演讲。
(图:2015亿邦O2O产业峰会上,观众通过摇一摇抢吴毅发出的红包)
虽然当时很无奈,但微信红包要创造的就是这种效果,吴毅将它称为&鲤鱼塘效应&:就像在鱼塘里面扔下鱼食,鲤鱼们一窝蜂扎过来抢。自从2014年的春节,微信红包从公司内部的一个小游戏演变成全民运动之后,微信支付很快就燃烧到了各个消费场景。零钱、转账、摇一摇&&以及象征着向传统零售进军的&刷卡&。
吴毅告诉亿邦动力网,到目前为止,微信支付交易规模中线上零售的部分仍然占大头,但他坚信线下零售的空间更大。也因为如此,微信支付现阶段会重点联合有O2O欲望的大型零售商,进行深度合作。在单纯的交易之外,微信支付想要如何与零售商碰撞?微信支付在这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亿邦动力网与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进行了以下对话:
(图: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
亿邦动力网:一个直观感觉,广州这边便利店和超市使用微信支付比北京等城市更普遍,是这样吗?
吴毅:是的。一个当然是广州离微信更近,另一个,北京的便利店和超市本身的密集度没有广州高。北京的连锁便利店并不多,常见的就是好邻居多一些,7-11等的网点都不算太多,属于松散的结构,所以我们要花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广州连锁品牌多,扩散起来相对容易。
亿邦动力网:那近期微信在做的&随机立减&活动是全国范围的吗?投入有多大?
吴毅:只是试点。如果效果好,我们会扩散开。投入的话,我们确实有专门的经费,但不大,会控制补贴力度。这个活动更多只是个噱头,PR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们做补贴活动,主要还是针对一些想做O2O的大型商户,他们的目的不仅仅在支付。微信支付只是一个入门,然后他们会通过会员、积分,在用户离店之后进行充分的互动。比如现在很多超市在尝试与品牌商合作,发品牌优惠券,打通超市、品牌的不同价值。如果只是支付的话,也有价值,但价值还不够。
亿邦动力网:到目前为止,微信一共合作的零售商大致有多少?
吴毅:十万左右。其实大多数的零售商都是通过第三方服务商自己接入微信支付的,还有的零散商户我们统计不到。昨天我们内部还在笑一个事情,周围一些商贩,比如卖水果的、卖煎饼的,自己放个牌子,写支持微信支付,还有&用微信支付立减多少多少&,这些商户,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这就是生态。
亿邦动力网:相比便利店和超市,大型的百货商场是否更难拓展?
吴毅:其实不会。一来微信支付已经成为移动电商、O2O的标配;二是也不需要都由我们自己拓展,行业里面有很多第三方的服务商、系统商,他们会去拓展商户。他们有的与传统百货商场长期有合作关系,他们会带着客户接入微信支付。除非是一些非常大型的品牌商,需要直接对接我们,我们会做辅助对接工作。
亿邦动力网:那微信支付在拓展商户过程中有采用代理商体系吗?
吴毅:没有,我们不会通过代理机制来拓展商户。我们都是开放体系,面向商户是开放的,面向第三方也是开放的。如果商户自己有足够的IT能力、IT团队,自己就可以对接。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99%的商户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不仅仅是开发,还有策划、运营,所以才会有开发商、服务商、系统商,帮助商户做这个系统。
这些帮助传统行业做O2O的服务商,才是O2O的主角,这个市场是他们的。就像中国刚刚出现IT、电脑的时候,很多商家通过手工记账、入库,后来才有了ERP市场,才会有IBM等公司出现。当时的主角是他们,现在一样,主角是服务商。不一样的是,现在做互联网O2O服务,不仅仅是通过软件、系统去节省资源、提高效率,还要帮商户经营、黏住用户,传统行业只需要有供应商资源、懂门店,第三方来帮它做运营。
亿邦动力网:今年似乎不少传统企业的CIO、CTO都离职出来创业做O2O的服务商了。
吴毅:是的。他们对传统行业很熟悉,有人脉关系,出来做这个事情是水到渠成的,我们也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这种公司可大可小,有的明显是要奔着上市去的;有的就是原来的服务商在原来的服务基础上增加了微信端的运营,也可以。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型POS机,能够植入微信支付、公众号的能力,很多传统的厂商、新兴的公司都在看到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第三方而已。我们希望释放一个信息,微信只是个开放平台,我们不希望人力和团队的效率会成为整个业态发展的瓶颈。
亿邦动力网:微信支付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吴毅:我们就200人不到,大多数是基础的研发和产品经理,少数人从事商务开发,对接大的品牌商户和第三方服务商。可以服务商户的就30人,你算一下,哪怕每个人能够服务100个商家,一共也就能服务3000个商家而已。能力太有限了。
我们也会尝试设计一些行业标准的微信支付方案,希望抛砖引玉,帮助商户解决问题。
亿邦动力网:之前我看这个行业解决方案一共包含14个行业,在这之外,还有哪些拓展的可能?
吴毅:行业解决方案是无限的。我打个比方,微信的开放体系就像一个乐高玩具,微信支付也好、摇一摇也好、卡包也好,就是乐高玩具的一个个组件,你要拼成一个飞机还是大炮,看你自己的需求。我们的行业解决方案,只是一个图纸,你可以按照这个图纸来做,也可以自己设计,比如你不想要四个轮子,就可以设计六个轮子。图纸不是为了限制你,而是通过一些元素、理念打开大家的思维。希望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纸,这就是抛砖引玉。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每个模块做得越来越好,其实图纸到了一定阶段就不需要了。
亿邦动力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微信支付已经把很多线下的场景搬到线上,比如红包、转账,都是在模拟现实。那到现在,产品的形态是不是该模拟的都已经模拟了?
吴毅:各个行业的变化是超出想象的,之前我们以为传统行业要两三年才有变化,但现在才半年,传统行业对微信支付的接受程度已经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个过程中大家的需求非常多样化,能够做的东西还非常多。比如能不能尝试将微信支付与企业管理打通?很多企业号已经接入了微信支付,可以在里面尝试发开门红包、充值卡、内部众筹、罚款,甚至发薪酬等等。
亿邦动力网:你刚刚提到商家的需求有很多,有哪些是出乎你们意料的?
吴毅:半年之前,商家们的想法有一个误区,大家会把微信想象成和微博一样,是营销工具,给他带新客。但现在我们要明确一点,微信不是做营销,是做老客户。所以我们会引导商家做服务。营销这个东西,企业有各种各样营销渠道,我们并不是想通过微信支付来做营销,当然它客观上可以把传统营销渠道放大,但我们更想做的事情是帮助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多用户价值。
亿邦动力网:除了传统零售,实际上微信支付应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线上零售。感觉你们在这块儿花的精力更少一些?
吴毅:电商在我们的微信支付场景里面是很重要一块。但电商主要都是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有连接能力,他们接入微信支付作为其中一个手段就好了,会更简单。当然我们也会尽量跟他们有深度合作。
其实到现在为止,在电商、O2O类App上(比如滴滴打车、订餐、京东到家),我们跟支付宝的量级已经差不多了,而且重叠度比较大,都很难再渗透到各自的领域,而且他们有淘宝、天猫做场景去支撑他们的用户粘性习惯,所以我们也不期待要把它全部赶出电商,这不太可能。
亿邦动力网:电商这块的支付规模,在微信支付的占比大吗?
吴毅:线上支付的规模肯定还是最大的,但线下的未来空间最大。
亿邦动力网:京东的微信购物入口里面,使用微信支付的比例有多少?
吴毅:应该说,只要是线上支付的部分,微信支付基本上占百分之百。因为除了微信支付,也只有京东自己的网银钱包了。
亿邦动力网:微商这块呢?微信好像很少发布对微商的态度,但这个行业又似乎很想要得到你们官方的肯定。
吴毅:微商和电商一样,对我们来说就是诸多行业中的一个。它是一个市场,任何市场都有正价值和负价值,我们希望由市场自己来调控。我们不做平台,口袋购物和有赞才是平台。
亿邦动力网:最后再问一个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问题,你们内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吴毅:两个运营团队完全是分开的。我本身是财付通出来的,一开始带着做微信支付,但做到一定程度,觉得还是微信支付还是要归到微信这边的团队,完全独立,所以我带着一部分财付通团队加入到了微信。QQ钱包是QQ团队加上财付通团队在运作。
之所以两个支付方式会共存,两个原因吧。一是微信和QQ本身就是服务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当然现在两个群体交集在加大)。QQ本身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年轻的,大学以下、四五线城市,这部分很多用户还在用QQ,在QQ里面也是需要一个支付工具去实现需求。
第二,Pony(马化腾)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腾讯很多产品的推动都是通过内部竞争来实现。微信支付和QQ钱包也是如此,我们希望通过良性的内部竞争来推进创新。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淘宝现在不好做了,很多人都说拼多多好做是真的吗?_新手报道_十号网铺
&欢迎访问shwpbbs.com-每天必上的,
亲,不能再独自奋斗了,来十号网铺卖家论坛,成为一个有群的人!
您的位置:
新手报到+杂淡
代发/改中差评
刷钻/摄影广告
营销推广资源
爆款技术研究
推广运营(淘宝天猫)
京东/蘑菇街/阿里1688
网店转让、网店买卖
电商创业记
网站版块转跳
淘宝现在不好做了,很多人都说拼多多好做是真的吗?
发表于 时间: 16:10:28&&查看:<font color="#cc 次&&回复:3
只需3秒可与十号网铺,与10万电商人学习干货!
我们都知道在拼多多没出现之前, ()一直是老大哥的地位,但是自从拼多多出现之后马云的淘宝用户是极具下滑,因为拼多多主打的是低价,通过更多人的拼团活动来吸引跟多的人购物,而且还物美价廉所以很多用户都在拼多多上购物,拼多多对接的是马化腾微信的10亿用户,有巨大的流量池,所以订单也很好成交的。
现在是拼多多的红利期很多人都看准时机入驻,不懂店铺运营的朋友可以找一个专业的人(看我头像就知道了)去指导你运营店铺,一个月利润在五六千左右,也很轻松任何人都可以做!
坚持一个行业,一件事情做得久了,越有机会看到它的奥秘。成功就是坚持不懈的探索,去发现成功的秘诀,发现行业的知识跟秘密。在创业成功之路上,我们要跌倒了再爬起来。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十号网铺,是一家专注淘宝运营、淘宝卖家服务、交流、爆款技术分享、的国内为数不多的一站式电商服务平台及淘宝卖家论坛,关注电商新闻动态、爆款技术研究、淘宝天猫运营、淘宝干货分享就来!
给楼主点动力吧,已有 0 个人对这内容打赏,.
新手报道相关
亲,只需3秒可
十号网铺,马上与10万卖家电商人学习干货!
十号网铺http://www.shwpbbs.com 电商卖家2000人
帖子永久地址:
签名提示:
注 册 <font color=#8-1-4
最 后 <font color=#8-7-2
最新卖家谈论话题
卖家都爱看的内容
今日电商热点
发表于 14:59:07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论坛内容不错,真是商机无限…
发表于 17:05:59
<font color="#ff
可检测网店流量与权重,请输店址:
每天到SHWPBBS天天进学
&&&16营暮念关注的店shop.taobao.com
信誉:12056
日IP≈287个访客好评率:97.88%网店估值:¥24634.
新手报到+杂淡
代发/改中差评
刷钻/摄影广告
营销推广资源
爆款技术研究
京东/阿里1688
网店转让买卖
电商创业记
网站版式转跳
新手报道版块说明:与,发表话题+10分,回复+4分,可快速升级,回复垃圾信息一律封号。
亲,登录后才能回复主题,请或网站帐号
(回复垃圾信息,一律封号,请打造我们共同的十号网铺电商卖家论坛!)
微信扫一扫手机上十号网铺
想了解你与同行的网店吗?&在线会员 -<font color="#ff 人&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微信里的机会,拼多多只是个开始
虎嗅注:本文是投资人对于微信生态的一些思考。吴炳见,险峰长青投资副总裁,重点关注 2C 交易平台、微信生态和教育的投资机会。之前曾在联想之星任投资董事,再之前在百度任产品经理,在百度战略部门任商业分析师。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42章经。今年的投资市场,能谈得上是条“赛道”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小程序了,但我们认为小程序的说法太狭隘了,其实本质上还是微信生态这件事。而且,当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看这条赛道的时候,多半很早期的投资机会已经过去,该 growth 基金进场了,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去挖掘一些微信里面的新品类、新打法?下面是基于我在险峰内部分享的一个报告做的总结。通过复盘这波微信生态机会背后的本质,也许我们能得出一些不一样的结论,并发现一些新的机会。首先,为什么我们认为微信存在系统性机会?在 PC 时代,浏览器的时长占比是 55%,在手机上,微信的时长占比是超过 55% 的。除聊天外,阅读和交易的消费场景也在往微信迁移,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者也开始往微信迁移,开发者们逐渐把微信当作发布应用的第一站,微信成为基础设施,成为新的浏览器。(仅代表大概量级,市场瞬息万变,报告也跟不上…)上面是微信里估值最高的十家企业,十家里有九家都和前端的新式流量玩法相关——拼团、分销和裂变。共性都是前端通过这些新玩法快速起量,供应端再进行升级改造。这些机会之所以出现,是不是本质是微信的流量红利?流量红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 PC 到 Mobile,大的机会往往是智能手机的新维度带来的,LBS 带来滴滴和美团这样的机会,通讯录带来微信这样的机会,camera 带来美图这样的机会,voice 带来喜马拉雅这样的机会。如果把微信看作是一个独立终端,它带来了哪些新维度呢?——微信的通讯录维度大大提升。其实我们手机里的通讯录已不再是手机原生通讯录,而是微信通讯录,关系链的丰富程度也提升了很多——原来我们的联系人数量只有几十几百个,现在有几百几千个;原来我们只有熟人关系,现在还有半熟人关系;原来只能点对点通讯,现在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基于关系链的传播带来了拼多多、云集和趣头条这样的机会,而这背后其实是两类流量机会:第一个机会是更廉价的流量获取方式,目前的玩法有四种,拼多多的拼团,云集的分销,薄荷阅读的裂变(也就是人拉人的模式),享物说的砍价,也许还有更创新的玩法,我们也在持续观察。第二个机会是更下沉的渠道,覆盖了增量人群。微信覆盖 10 亿月活用户,已经成为一个覆盖不同层级用户的 App Store,通过微信的传播,应用可以更容易触达下沉的人群,再通过微信群的运营,来养成他们的使用习惯。微信的关系链使得它天然适合分销模式。第一批微商其实来自淘客,淘客在 2013 年前后降低了分成比例,一部分淘客开始转型做微商。最开始微商以卖面膜为主,无论是给用户的产品质量,还是给店主的带来的利益分成,都是在割韭菜。云集是第一个以正规军的方式来做微商的,虽然前期起量的时候用了很狂野的三级以上的分销方式,但之后都在往合规做。云集还是做到了两个坚持,坚持做深供应链,提供好品质的货品,和坚持招价值观正的微商。云集 2017 年的 GMV 相比 2016 年增长 5 倍,到了 100 亿人民币。第二波采用分销模式的玩家是洋葱海外仓和有好东西,都是正规的二级分销,洋葱海外仓切的是化妆品品类,有好东西切的是生鲜品类,切的品类相比云集更加垂直。PC 时代的垂直电商很少有跑出来的,那么微信上的垂直电商有没有可能呢?因为微信阶段性的流量红利,是有可能加大这种可能性的。在 PC 时代,我们假设用户获取成本(CAC)是 150 元,但 ARPU 只有 75 元,这使得垂直电商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不断扩品类,把 ARPU 做高,把自己做成京东;一种是账始终算不过来,VC 不投钱的时候也就是挂的时候。但在微信上,用户的获取成本可能变成了只有 30 元,账天然算得过来,这给了微信垂直电商跑出来的时间窗口。第三波玩家可能是大型玩家,比如微选。蘑菇街的陈琪和京东合资成立了微选,打开微信里的京东页面,在二级频道里就能看到,目前看是一个微商导购频道,但未来有可能做大型微商平台,前端组织大量的店主进行分销,后端精选供应链供货。当分销这个模式被普遍使用,说明流量红利也会开始消退,后面进来的玩家可能要注意了,走同一条路并不一定有红利。除了拼团和分销,我们也看到一些新打法新品类冒出来,比如享物说,一个基于小程序的二手交易平台,通过虚拟积分来买卖商品。险峰在天使轮投资了享物说,内部在讨论起来时也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项目,有意思在哪里呢?二手交易和微信有很好的契合度,小区微信群里经常有各种二手物品的买卖,送掉和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已经变成了新生活方式,却一直缺少一个好的载体。享物说和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有着本质化差别,闲鱼里的物品还是定位在百元以上,而享物说上的物品更便宜更长尾。闲鱼有 80% 的物品一年之内卖不掉,而享物说 70% 的物品可以在三天内卖掉,形成了足够强的差异化。买卖不需要人民币,只需要积分,使用门槛很低,这意味很低的流量获取成本。并且长期来看,会有一定的网络效应,这是 VC 最敏感的事情。之前在 PC 和 Mobile 上,往往是先获取流量,再做交易。但在微信上,一些交易平台却把顺序倒了过来,比如拼多多和享物说,交易本身变成了高效拿流量的手段,拼多多建立的是价格敏感用户的流量池子,享物说建立的是二手交易的流量池子,之后平台会引导这些流量去购买高客单价的产品,或者导向别的交易。所以,享物说到底是二手交易平台?还是一个带社区属性的流量池子?很难分的清。&以上说的都是交易平台,这里面我们可以讨论三个机会:第一,微信更好的做到了人以群分,这里是不是有基于人群的会员制电商的机会?有好东西是针对一二线人群的,云集和拼多多的人群要下沉一些,但还有更下沉的五线开外的乡镇还存在空缺,比如我们交流过的 V 小客就希望主打这个市场。第二,垂直电商和微品牌的机会。因为用户获取成本的降低,微信里垂直电商跑出来的概率增加了很多。很多玩家用的是分销模式,只有高毛利的品类才适合分销,这样可以给一二级代理足够的毛利,比如化妆品、母婴、生鲜和家居这些长尾非标品;比如大牌尾货,一二折进货,三四折卖出;还有厂牌,毛利空间也很可观。当渠道建立后,这里或许也有微品牌的机会。第三,除了拼多多这种实体物品电商,以终为始看,微信里是不是还存在虚拟物品电商平台的机会,之前的知识付费更接近 CP,有没有知识付费平台化的机会?有没有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机会?从不同的切入点切美团和 58 同城的市场。&在用户端,我们看到的是通讯录维度增强后,带来的新的流量玩法,这里面带来的最大机会是交易平台,先行者收割了流量红利,做了很多用户,也收割了资本红利,融了很多钱。这个红利是有时间窗口的。从用户行为上说,当我们被一个微信电商平台拉到群里,物美价廉的情况下我们是愿意掏钱的;当我们被 20 个这样的微商平台拉到群里,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把群静音掉,这时购买转化率势必降低,流量获取成本势必提高。往后发展,这些交易平台还是要有些硬能力。要么做重供应链,把控好货品的质量和价格,甚至做渠道品牌;要么做重前端,形成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社区,做成会员制电商,黏住用户,更懂用户。无论是前一条路,还是后一条路,都是阶段性的从微信流量上薅羊毛,用户最终还是会沉淀到某个载体上,有的会沉淀到自己的 App 上,有的会继续留在微信上。拼多多已经在往自己的 App 上导量,据说有一半交易是从自己的 App 上来的。那做到最后,究竟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真的重要吗?用户关心的还是货品的质量和价格,购买效率和体验,前期怎么搞流量都是战术。对部分玩家来说,去中心化电商是一个阶段性产物,最终还是中心化的。说完用户端,在变现端,我们有看到哪些新特点?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十点读书和薄荷阅读这些项目的营收都增长极快,而且有着很高的毛利和净利,比百度的广告业务、完美世界的游戏业务、京东的电商业务的毛利和净利都高。我们做一个猜想,知识变现会不会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变现方式?微信里除了广告、电商、游戏、金融外,产生的第五种变现方式。这种付费阅读、购买知识的玩法很早就被人尝试过,只是没人做大,微信里有什么独特的土壤让它开花结果呢?朋友圈是最关键的因素。朋友圈是一个印象管理的容器,我们发的朋友圈往往有企图心,当我们发 keep 打卡时,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很阳光健康的人。同时,朋友圈也是最容易出现焦虑感的地方,当身边的很多人都在刷薄荷阅读时,有的人会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进步,从而产生焦虑感。知识付费在微信里快速起量,和朋友圈这一催化剂时密不可分的。再就是公众号积攒了大量粉丝,这些粉丝时因为信任作者才加关注的,这是一个天然带信任感的流量池子,当作者开始贩卖知识产品时,付费变得很自然。当然,小额支付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个因素。把知识变现的打法总结一下,是个 4 * 2 的八宫格。前端获取流量有四种打法:得到通过个人 IP 获取流量,十点读书通过内容获取流量,千聊通过提供工具获取流量,薄荷阅读通过裂变这一营销方式获取流量。后端变现有两种打法,要么通过自营内容赚钱,毛利在 80% 以上,要么通过签约作者合作内容赚钱,毛利 50%。在我们看来,知识变现产品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新型出版社。新在哪里?更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之前的书籍是几万字,现在变成几千字,阅读门槛降低很多;更快的迭代周期,之前出一本书一年时间,现在是每隔几天发布新内容。知识变现能否长期作为变现方式呢?我们也在观察。学习毕竟是个反人性的事情,用户能不能长期坚持?大多数知识变现并不以效果为目的,而是作为安慰剂存在的,用户在试过没有效果后能否长期留存?如果知识变现作为一个基础变现方式成立,应该不只有十点读书和薄荷阅读这些玩家,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玩家涌现。模式大家都学会后,比的还是谁更懂得获取用户,和谁有能力做好内容留住用户。前端有独特流量的玩家有可能成为“后浪”,比如我们看到新世相也开始做读书会。同时,会有不同的玩家向更垂直的领域延伸,比如宝宝玩英语是抓住了父母想给宝宝做英语启蒙,却不知怎么教这个需求,Chic原醉是抓住了女孩子想找高富帅这个刚需。(微笑脸)而现有的知识变现项目大多像 CP,这里有没有平台化的机会?&我们谈到了前端流量的变化,后端变现的变化。最早一波微信的机会是公众号带来的,公众号带来了一批新内容,替代的是原来的老媒体。从 2017 开始,微信开始推小程序。其实最早受益于小程序的是公众号,公众号+小程序电商成为一个很好的变现形式,很多公众号在接了小程序后实现了一波变现;之后小程序带来的才是工具、社区和游戏的机会。工具起量往往比较快,但在工具转社区,或者工具转电商里,似乎还没有看到特别跑出来的选手。除了这些,有没有其他大机会?微信能否对一些垂直行业的某些场景进行重塑?比如教育、金融和企业服务。以教育为例,会有这样一张图,横向是最容易出大项目的几个品类,八成以上的大项目是在&K12和英语这两个品类,纵向是不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带来的机会。连锁模式带来新东方和好未来这样的机会;直播带来 VIPKid、猿辅导和掌门一对一这样的机会;O2O 也带来一波机会,只是大都单元经济模型跑不通,用户需求上也有问题,后来都转型或退出战场了;AI 带来一波流利说和作业盒子这样的机会;在微信上,有没有一些教育的场景可以重塑?比如园钉利用微信重塑家校通这个场景。小程序吸引了太多目光,其实小程序和微信里的机会是不能划等号的,小程序只是一种载体,单纯讨论小程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更应该讨论的是微信里有什么样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场景?小程序+公众号+群+朋友圈能有什么样的组合打法,来和这个场景发生化学反应?除了我们已经看到的微信电商和微信内容,除了大家正在投的小游戏,后面会不会有一些深水区的机会?除了实物电商,虚拟物品电商和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有没有可能?教育和金融的细分领域在微信里有怎样的机会?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打通后会带来什么机会?以及,除了薅微信的羊毛,去抖音和快手上怎么薅羊毛?比起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拼多多这类电商的机会,相信上面这些问题,会对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市场产生更多影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2290.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别打CALL,打钱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有过媒体、创业、投资经历的海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