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读研的条件中,如何去一线买房

如何看待有些年轻人为在一线城市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
点小融身边有个男同学,是从外省来上海读了名校研究生后在上海工作的,在项目上一年能拿个二三十万,到了适婚年龄,才发现没房子,人家女孩根本看不上,父母一咬牙,拿出50万养老钱,加上他工作几年的积蓄,买了个近郊的小二手房,这才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了,他在一线城市有了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也算觉得站稳了脚跟。
身边这个现象是看似畸形的,然而又极为普遍的,有关“如何看待一线城市有些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这个问题,知乎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还引发了一场撕逼大战。以下就是两大主要的观点。
来源:知乎
不想买房的男人都是耍流氓
@许蒋氏-已婚妇女
为一个上海房东,最喜欢出租的对象之一就是有孩子的外地人。
原因很简单,有孩子的又没在结婚时买房的人基本上是再也不可能买得起房了。
他们居无定所,又有小孩拖累,加上三十多岁有微薄的积蓄,怕的就是没房住,所以比很多单身外地人好说话得多。
他们的钱全部会花在子女上学的问题上,租房喜欢租离学校近一点的,因为他们早上又要电瓶车送孩子上学又要上班。
而租给单身小姑娘,小姑娘连爆水管都要打电话给房东,租给单身小伙子,又怕他是二房东,单身人士又有一种执着的无所畏惧的不怕苦精神,他们可以没有拖累地任意跳槽,可以住郊区房子天天来回两小时上班,可以有更多地钱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可有孩子的人不一样啊,他们如果住在郊区,就要天天四五点起床弄早饭送小孩上学以及去挤地铁,可他们不舍得放弃他们已有小成的工作。但是很多人到了小孩上完初中,没资格通过中考上上海的高中时就会自动自觉地回去了。
因为回去有房啊。
哦,我知道肯定有些答案说些什么,不买房日子能过得更讲究的理论,我给大家看看租房的人过得是什么日子。
这是租给一家四口的房子。
这是2016年的上海哦,因为地段比较好,一堆人抢着租哦,一个月三千租金还要押金和提前交三个月租金哦。
所以你们真的觉得日子过得更讲究了吗?
我去收租的时候,我站在房子里真是一分钟都待不下去,这个客厅太小,桌子都是折叠桌,要从阳台上搬进来,两个小脑袋就坐在桌子旁边,整个客厅再站两个大人就显得特别拥挤。我三个月收一次租,女主人数一遍钱我数一遍钱,那两个脑袋就侧过来偷瞄我,眼睛又大又亮,很乖地在写作业的样子。前一阵上海房价飞涨,他们家女主人在我收租的时候还旁敲侧击地问我有没有打算要卖了这房。她两个孩子就在一边听着。
真的,我现在在这里打字,眼前可以立刻回想起两个小脑袋坐在硬质沙发床上,挺着腰,努力趴在那个折叠桌上写作业的样子,他们一边写,一边看自己的妈妈在试探一个陌生人会不会把他们赶出去……我以前只觉得,哇,这女的好辛苦,外地人真是不容易。我现在怀孕了,就变成我妈去收了,我再去想那个场景真是觉得好难受,天呐,我绝对不可能让我孩子过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
还有说男人压力大的,
呵呵呵呵呵呵呵,
住这种房子的家庭生了两个孩子呢,
爱情真伟大。
讲真,我从来没见过男人因为没房娶不到老婆的,但是如果一个男人不打算买房,我建议姑娘们把这几张图翻出来看看,害人别害下一代啊。
其实父母出一点,小夫妻各贷二十年的款,买个一线城市郊区还是不难的,可怕的是男人没有这个打算,反而把拜金的帽子扣到女性头上,据我所知,这种男人最喜欢找一线城市有房的女人了,看见一线城市有房独生女简直扑上去了好么。同理可反推女生也是这样。
我再重申一遍,没有房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她没有买房的打算。
现在网上有一种风气,和题主一样,喜欢鼓吹“不买房人生才潇洒”“结婚不是为了还债”“没有房子我还有爱情”“中国父母真悲惨管生管死还要管第三代”这些人我也遇见过,就是一线城市单身的外地青年。
他们确实豪情万丈,日子过得比那些结婚有孩子的舒服多了。生活质量起码高三个档次。
他们好不容易在大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觉得人生肆意,啊,美好的人生,为何要被房子绑架?
可是,可是,你们真的知道外地已婚有孩子没房子的人过得是什么日子吗?你们真的知道吗?
不买房不是因为道德有问题,只是穷
因为才看到这个问题,结果看到排名第一的“已婚妇女”的答案,真TM有种日了狗的感觉,楼主那种对租房者高高在上的鄙薄,和对人家生活方式的无端揣测和评价,已经超越了“何不食肉糜”的无知,更多的是一种浓浓的优越感。
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第一,你的房子破,不代表所有租房子的人都住的是你这么破的房子。上海的租房市场从高端到低端都有。你这套房子算很低端的了,所以租给了一户穷人,但这不代表所有租房子住的人都是穷人。要知道高端如汤臣一品,最好的房子只租不售。
第二,你的租户,包括好多租在这样档次的房子的人,他们不是你所认为的有了钱要去潇洒而就是不买房的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真的只是因为穷。就你这个破房子,好像是外环内的,最最起码四万一平,就算只有50平,总价也要200万。首付60万,贷款一个月要还七八千。你认为这是一个月租三千房子的人负担得起的么?
每个人能力有限,人家没有你的好命,能从祖上继承到房子,能一出生就在大城市,但起码也在努力挣钱,按时交租,也在尽量给下一辈提供好一点的教育。
第三,我做过很久房东,也租过很多处房子,也听说过好多租房的故事。有句刚句,在如今银行转账,支付宝转账这么方便的时代,就那么破的一个房子还要每次都亲自上门收租的房东,真的已经很少很少了。坚持这样做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极品。要么是特别鸡蛋里挑骨头,生怕房客把她房子住旧了,怎么就是喜欢过包租婆的瘾,总在房客面前找一找高高在上的感觉。在上海租房的同学,如果看到这样的房东,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
在早点买房这个观点上,我和那位“已婚妇女”都是一样的。我反对她的是她如下这些论调:“上海租房的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只要你有心,上海的房子肯定是能买得起的”,“大学毕业不就能拿到上海户口了么?”
第一代移民要付出很大的辛苦才能得到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房子,比如户口,在她口中成了唾手可得的玩意儿。在她看来,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拥有,不是因为它真的门槛太高,而是因为你道德有问题(例如她原文中写的对家庭不负责,对后代不负责等等)。
作为一个穷人,如果别人说我穷,我不生气,因为这是阐述事实。但如果因为我只是能力有限,没有拥有一个其实真的是挺昂贵的一个东西,就要被指责是道德有问题,这样的主观臆断加诛心,我看着不爽。
------正文的分割线----
《夏洛特烦恼》里面有个桥段,穿越回来的夏洛给了傻春一个建议:赶紧买房。
如果你也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知道某个东西以后基本每三年就翻一倍,十多年从未跌价,甚至到后来政府还出台政策不许你多买,你会不会说服你父母押上所有积蓄来买它?再大胆一点,你会不会借所有能借到的钱,来买入这个未来肯定持续上涨的东西?
很不幸,满足这个条件的东西,这十几年来,只有房子。
从01年到现在的16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是不断地突破人们的心理底线,挑战人的神经,一路飙升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前几天上海连续拍了几块地,以后的保本售价分别是:泗泾六万一平,周浦八万,顾村七万,南桥六万,嘉定六万,松江六万。
不在上海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都是哪里,甚至绝大多数老上海人一辈子都从来没去过这些地方。因为上面所说的这几块地,全部在外环以外,从外滩出发去那里,遥远得仿佛到了另一个国家。
这样的价格,摆明了就是要让你怀疑自己的理智,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但十几年来的经验证明,那些对房价是否还能上涨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早已被现实打脸打得鲜血淋漓。
就是这样的傲娇,就是这样的任性,请问你是掏空所有选择上车,还是继续观望? to be, or not to be?
这就是现在一线城市年轻人面临的境况。
题主这样的题目,可能是希望把答案引向诸如“责任”,“独立”,“孝顺”等等关键词。但在现实的房价上涨趋势面前(请注意,我的重点是上涨趋势,而不是房价),它早已变成了一个家庭如何理财,如何保证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不贬值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房价很高,但涨幅温和的话,我相信会有很多男生会选择靠自己的努力赚钱来攒首付,讨老婆。我也觉得这样才是应该正常的国家正常的年轻人应有的态度。
只可惜,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正常。
我身边有几个这样的男生,家里条件还不错,刚刚大学毕业一两年,女朋友等着结婚,男生却觉得都大学毕业了,不该靠父母了,要靠自己攒首付,前面就先租着房子过。
遇到这样的,我都是苦口婆心地劝:作为男性,我理解你的家庭责任感和急切想要报答父母的感情。但作为比你早毕业几年,已经吃过这个亏的学长,我必须告诉你,你现在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自私。你别不服气,你听我说:第一,你父母是不是想让你赶紧结婚赶紧在上海有个安定的基础?你所谓的回报父母的方式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还是你自己想象中的?第二,你家花这么多钱把你送上海来读书接受教育,你在上海这个金融中心也算呆了几年了,你是不是负有让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明知道投入房产比放银行存定期收益高,明知道钱越来越不值钱,你还让父母的钱就死存在银行?如果真不想拿父母的钱,过不了心里那个坎,那你就写个借条,利息按余额宝两倍算,五年后还。这中间也不影响你孝敬老人,反正租金和按揭也差不多。第三,你和女朋友大学就恋爱了,互相知根知底,多不容易。就为了你的面子,推迟结婚推迟买房,不是耽误别人么?而且本来可以住市区两房的,以后说不定这个价钱只能去住郊区一房,连孩子也跟着受苦。
有被我说服的,现在老人含饴弄孙,夫妻其乐融融。我不知道他当时如果坚守自己的决定,继续选择租房而不要父母的积蓄来做首付,父母是不是会更快乐,老婆孩子会不会更幸福,自己看到飙升如此的房价会不会后悔。
反正目前看来,如果老人自己有强烈意愿要帮忙买房让晚辈赶紧结婚,而你又确实有在一线城市成家立业的打算的话,还是拿着赶紧买了吧。
这可能不是政治正确,却是逼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如果要怪,别怪现在的年轻人,怪这个变态的土拍制度,怪那些一边不断炒高地价,一边装圣人要调控房价的规则制定者吧。
点小融点评点小融觉得,虽然两个观点不一致,但核心思想是不变的,如果有能力,靠父母的资助在一线城市买房结婚不仅不丢脸,还是个明智之举,既能早点结婚早点生娃,也能让资产保值增值。对于那些没钱又不肯找父母要钱买房的男同学,只要女朋友愿意等,也无可厚非。就拿点小融前年写的同事的故事来说,
,虽然当时买的时候用了双方父母的积蓄,还贷压力也比较大,但是2年下来,房子妥妥地涨了100多万,绝对是极高的投资回报率。
你怎么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风号出品
大学生买房打八折 为了留住人才这些城市怎么做?
正文共: 2012字 10图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啊!”这场属于21世纪的人才争夺大战
正在激烈上演今天,一个“大学生买房打八折”的话题
持续占领微博热搜榜
这是武汉市去年推出的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两年,二三线城市接连出台落户新政在吸引人才战略上使出浑身解数
谁能更胜一筹呢?先来看看这些优厚待遇:武汉
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去年5月,武汉出台落户新政。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专科、本科以及非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或学位,年龄不满40周岁的人员可落户武汉(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受年龄限制)。▲在2017年推出首批3800余套人才公寓基础上,未来五年提供超250万平米安居房。▲让大学生能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房。▲出台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为: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确保大学生留汉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郑州 中专以上即可2017年11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广纳人才新政。▲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技能人才,仅需提供一些基础材料,毕业证、户口迁移证和居民身份证;▲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西安 仅需毕业证和身份证今年1月19日西安户籍新政流程再升级,全面实施新举措。▲全市一律实行学历落户只凭两证:身份证、毕业证即可申请办理西安户口。▲硕士学历以上不受年龄限制,本科生45周岁以下(含45岁),大专毕业生35周岁以下(含35岁)都可落户。▲有房子的直接落家庭户,没有房子的可以落集体户。长沙 一落户 九补贴2017年8月,“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落地,主要的政策内容是“一落户、九补贴”。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租房和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博士后科研人员生活补贴;▲“四青”人才奖励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扶持资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杭州 聚才十条,一次性发放补助杭州于2017年出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 ,其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人才新政,年轻人买账吗?
随着本科落户、创业支持、购房优惠、所得税减免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集中出台,中国城市间“抢人”的趋势雏形已经显现。今年,一份来自中国某知名招聘平台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五座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五座城市。此外,报告也指出,近三年来,工作首选城市为北上广深的18-35岁青年劳动者比例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而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出率达到0.6%,较2017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提倡、值得鼓励的。凤凰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梧桐树?
发展空间:在一份名为《“90后”职场肖像出炉》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仅有38%的受访者在择业时优先考虑薪资待遇。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互联网企业: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与竞争压力较小的大企业相比,互联网中小企业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以及创新的氛围等条件颇受“90后”青睐。扁平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更多的个人发挥空间恰好迎合了“90后”追求兴趣、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此得到了众多“90后”求职者的追捧。可见,拼人才,仅仅只是一个表象,更关键的是拼城市综合实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他提出,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层面不断促进“双创”、推动就业的举措,正在为青年人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城市扎堆的“漂”一族,能在越来越多的“新一线”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舞台、一方天地。听说今天是植树节你想把自己“栽”在哪个城市呢?▎来源:中国青年网综合新华网 新京报 湖北日报 长沙晚报 西安发布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无锡商报 大众日报等▎采编:曼文娇▎审发:王岑予、刘洪侠青年之声 ∣为青年发声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加二维码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咕叽咕叽酱)
第三方登录:三四线的年轻人该去哪里买房?一线还是老家?每年,大量的毕业生前往一线城市工作,希望能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资源。能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不仅有出众的工作能力,还有着坚韧不拔的忍耐力。从进入一线城市开始,他们的人生就充满了挑战,找房子、找工作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找房子容易,但是想要找到一个稳定,距离公司进、租金合理的房子却狠难。每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都会因为租房的事情烦躁,有些人可能比较不幸,会遇到假房东、租房骗局等等。在大城市工作和住房的不稳定使得大多数人都想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这就要考虑到买房的事情。年轻人都是希望在一线买房的,毕竟这里的资源多,房子的升值空间大,属于买了就是赚的。可是,一线房价高入天际,不是普通老百姓说买就买的。有些人受够了不稳定的生活,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买房。觉得自己就算在一线城市混不下去了,至少在老家还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些人则认为,家乡虽好但是没前途,买了房就等于贬值,不值得。我认为,如果你确定要在一线工作定居,那就不要回乡买房,攒够钱在大城市买房。但是,你不确定自己将来能不能在一线城市待下去,那就尽早做好准备,别等三四线城市房价涨高了,买不起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英国读研的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