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季这些骗子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如何防范

又到招生季,这些骗术须提防_凤凰财经
又到招生季,这些骗术须提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6年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借高考之名实施的诈骗案件也随之而来。昨天,秦淮警方梳理披露了去年发生的典型高招骗局,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防范。花钱提前“查分”,家长空欢喜一场“高考分数立查,一条只要200元,提前知道孩子能上哪个大学,量大从优。”去年6月,秦淮警方发现,不少家长甚至民警的手机上都收到类似短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市民王女士花钱提前一个多星期“知道”了孩子的分数。没想到,原本发挥失常的儿子成绩居然还不错,分数完全可以上一本了,一家人还出门庆祝了一番。可一个星期后,正式公布的成绩比王女士花钱
2016年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借高考之名实施的诈骗案件也随之而来。年年都有家长上当  淮警方去年,辖区内出现以改分数为诱饵的诈骗案件,张女士与刘先生就被骗走近万元。
2016年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一些借高考之名实施的诈骗案件也随之而来。昨天,秦淮警方梳理披露了去年发生的典型高招骗局,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防范。花钱提前“查分”,家长空欢喜一场“高考分数立查,一条只要200元,提前知道孩子能上哪个大学,量大从优。”去年6月,秦淮警方发现,不少家长甚至民警的手机上都收到类似短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市民王女士花钱提前一个多星期“知道”了孩子的分数。没想到,原本发挥失常的儿子成绩居然还不错,分数完全可以上一本了,一家人还出门庆祝了一番。可一个星期后,正式公布的成绩比王女士花钱查询到的分数低了很多,刚刚够二本线。王女士一家别提有多难受了。警方提醒,高招有自己固定的流程,分数修改核对也需要时间。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且价格不贵,上当的人不在少数。以为上了本科,到校才知是远程教育去年11月,秦淮警方收到一考生家长赵先生的报警,称本以为孩子考不上大学,没想到在最后时刻接到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他们欣喜若狂。可上了两个月之后,赵先生意外得知,该校与录取通知书上的大学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是远程第三方委托的教育,根本无法拿到该校本科毕业证书。警方提醒,不法分子经常许下“专本连读”、“入校活动转为统招生”等承诺,骗取家长信任,进入一些门槛较低的学校。有的甚至上了几年家长才知道,拿到的毕业证根本不是一回事,耽误了孩子的宝贵时光。分数不够,花3万元“补录”打水漂去年高考,严女士的儿子成绩刚达到省本科分数线。看着三本高昂的学费,严女士一家为了孩子是上三本还是上专科吵得不可开交。就在此时,严女士接到自称某高校招办的电话,称学生没有招录满,严女士的儿子可以通过“补录”上他们学校的二本。严女士心动了,但出于谨慎起见,还是特意查询了该高校的补录信息,没想到该学校真有专业没报满,而且真有补录的通知。在得到对方承诺一定能上补录名单后,严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打了3万元“打点费”。一周后,严女士发现对方电话停机,才意识到上当了。而严女士的儿子因耽误了本科的志愿填报,最终无奈上了专科院校。警方提醒,“补录”骗局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以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钱财。实际上,高考补录是各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黑客能改分数?年年都有家长上当秦淮警方去年发现,辖区内出现以改分数为诱饵的诈骗案件,张女士与刘先生就被骗走近万元。民警从张女士处获得嫌疑人联系方式,伪装成考生家长与嫌疑人交流,最终将嫌疑人张某抓获。据张某交代,他自初中辍学后便混迹网络,在网上以“改分联系人”身份发布信息,号称可以修改高考、大学考试成绩,并向受害人索要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年年都有人上当。警方提醒,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一些网络技术人员也表示,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联网,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3488
播放数:143508
播放数:120700
播放数:164295
48小时点击排行又到一年招生季 这些骗局得当心(图)_网易新闻
又到一年招生季 这些骗局得当心(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又到一年招生季 这些骗局得当心(图))
漫画 李宏宇  随着高考和中考的相继结束,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忙碌了起来。这个时候,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设下各种骗局,让家长们防不胜防。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公安局了解到,他们为此专门梳理了近年来的几种诈骗手法,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落入骗子的陷阱。
  通讯员 王西泽
  洪茜琼 康魏巍
  记者 王莎[分不够要钱来凑]
  有亲戚在部队上
  能帮忙把学生弄进军校
  小陈高考成绩出来后,父亲和他都觉得成绩不理想。正当老陈为儿子上大学的事发愁时,听说了有人能帮忙把学生弄进军校。
  经熟人介绍,老陈和一个叫张某的男子联系上了。第一次联系时,张某说自己有亲戚在部队上,可以把小陈弄进军校。
  老陈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半年时间里先后打给张某40万元。然而,钱给张某了,儿子上学的事却迟迟没有回音,老陈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金报提醒:
  一些不法分子谎称可以搞到高校的计划外招生,也就是所谓的小计划。不法分子所说的这些高校都是国家正规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军事院校,只要家长给足够多的钱就能到校就读。
  “这种以小计划的名义向家长收取费用,组织学生入学,实际上是以假乱真,故意把网络教育或自考助学、成人高考补习班之类的教育混淆成所谓普通高考‘计划外招生’。”民警提醒说,考生家长对此务必小心受骗,自己把握不了可以到各级招生部门询问,以鉴别真伪。
  [内部指标来引诱]
  自称有“内部指标”
  给钱就能上名牌大学
  张同学参加完高考后,成绩不理想,正当张同学和家人一筹莫展时,一名姓万的男子发了一条短信到他的手机上:“我有内部指标,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名牌大学。”
  这名万姓男子称自己是“解放军总政现役军官”,还发来一张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照片和一张现役军官证件的照片。
  张同学一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万某接触,先后给万某汇去6000多元。后来,张母多次联系万某询问儿子上大学一事的进展时,万某总是百般推诿,引起张家怀疑。
  最后,张同学的爸爸托朋友查证万某的军官身份,发现解放军总政现役军官中根本没这个人,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金报提醒:
  根据教育部规定,各高校每年确实会预留1%的机动计划用于调剂,机动计划主要用于调剂到生源好的省份录取高分考生,而且机动计划的执行都有严格规定和程序,仅就调整招生计划的渠道就须先经高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再上报教育部审核,最后由考生所在省级招生部门批准等等环节。
  “对于高考成绩低于各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家长最好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免受骗上当。”民警说。
  [招生人员上门后]
  “高校招生人员”
  有门路进入好的大学
  一位自称是省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胡某在王同学参加高考后找上了门,以能够安排其进入铁路系统的大学为由,先后索要办事费用合计8.3万元。
  不料,胡某在收到钱后就消失不见了,王同学进入铁路系统的心愿也扑了个空。警方确定胡某有诈骗嫌疑,对其进行上网追逃。直到两年后,胡某投案自首,并交代除诈骗王同学外,他还以相同手段诈骗作案4起。
  金报提醒:
  现在的高招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安排投档,根本不需要学校派出所谓的“招生人员”,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投档结果。
  “如果考生家长碰到有所谓以高校招生中介机构或代理人的名义找上门来,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情况。”民警说,最好到学校网站上核对或直接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公室询问。
  ●延伸阅读
  4类家长容易落入“招生陷阱”
  高考分数不理想,使得很多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致使形形色色的高招骗局几乎年年都在上演。教育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这类诈骗活动主要集中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有4类考生家长容易上当受骗:
  一是希望孩子读名校的家长。这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一所名牌高校,不惜花费重金找“门路”。
  二是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家长。孩子的高考分数只上了二本线,家长却一心希望孩子上一本院校,因此容易犯糊涂。
  三是接受不了孩子落榜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一份大学文凭,一些家长宁愿相信所谓的关系花钱上学。
  四是对高校招生录取流程不了解的家长。少数家长迷信只要有关系就能上好大学,四处托人走“后门”,也容易跌入骗子的“陷阱”。
本文来源: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开学季,这些诈骗手段一定要警惕!开学季,这些诈骗手段一定要警惕!沉鱼睡前百家号新生防诈骗指南新华君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篇诈骗指南,不只是针对新生的噢,所有同学都适用,大家要保持时刻的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骗术一:热情帮忙,拎走行李一去不回。骗术特点: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防范措施: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骗术二:替交学费,拿走钱后不知去向。骗术特点: 骗子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混上车后,再以学校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学生、家长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防范措施: 新生在报到时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或交由家长办理。骗术三:冒充老乡,谈笑间盗取钱物。骗术特点:开学遇到老乡和新生套近乎,借口帮忙找家教、 找临时工作,千万要小心,他可能是要骗取你的信任,进而骗吃喝、骗钱、骗物。防范措施: 大学生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学或出行时,不要将自己或家庭的详细情况告诉陌生人。面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财物。骗术四:警惕热心“学长学姐”,光天化日行诈骗。骗术特点: 假冒热心的“学长学姐”,直接进入寝室向新生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要收取班费、材料工本费等各种名目费用。防范措施: 新生报到时学校会配有专门的志愿者队伍,请大家务必确认清楚志愿者身份。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核实求证。骗术五:寝室推销,假冒伪劣需防范。骗术特点: 要小心任何自称学长到寝室卖东西和推销东西的,特别是推销英语辅导书、电话卡这类的更是千万要小心,有些骗子会要求先付现金然后再交付教材,但通常等他们收到钱款之后就会跑的无影无踪。另外推销各类电器、笔记本电脑、鞋子等用品的也要留神,虽然价格低,但假冒伪劣、质量差往往是这些东西的通病。防范措施: 要谨防推销人士,不贪小便宜,最好还是到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物品。骗术六:高度警戒,远离非法传销。骗术特点: 传销已经为法律明令禁止,但新的传销手段却经常以各种掩人耳目的形式渗入校园中,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哪里卖东西,很赚钱,不要轻易相信。防范措施: 当有疑似传销事件发生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不要心存侥幸,应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举报。骗术七:诈骗电话,骗取个人隐私及财物。骗术特点: 有时候我们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收到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防范措施: 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骗术八:编造谎言,蒙骗家长急需汇钱。骗术特点: 骗子用骚扰电话等手段促使新生手机被迫关机,然后冒充学校老师或同学给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生病或出车祸急需汇款。家长在无法联系上子女的情况下盲目汇款导致被骗。防范措施: 家长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应先与孩子本人、辅导员老师或学校其他部门联系,核实真假,切勿慌乱。骗术九:谨慎做代理以及兼职骗术特点: 一般骗子自称是某产品的代理商,且毕业于该校,考虑到大学生挣钱难,特意为学弟学妹们创造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在学校里找该产品的学生代理,且同种品牌的商品代理价格比市场低很多。防范措施: 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遇到招聘方索要身份证、交押金、保证金,应该立即转身走人。如果你想利用课余做兼职,应聘时一定要查看招聘方的资质。骗术十:以优惠政策实施校园贷款诈骗骗术特点:校园贷款诈骗利用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所谓优惠政策为诱饵骗取大学生信任实施诈骗。主要手段有:一是骗取个人信息,代替大学生办理贷款业务,取到贷款后消失;二是帮助大学生办理贷款后,冒用其身份继续贷款;三是以贷款前需收取担保金、人身保证金等为借口,反复骗取贷款大学生汇款。防范措施:要注意建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最恰当,对自己最有利的消费方式。青涩并不代表无知,单纯也并不意味着愚蠢。上好大学里的第一堂“防骗课”,牢记大学校园防骗攻略,见招拆招,骗子们的鬼把戏就“无处遁形”了。但倘若我们真的不幸上当受骗,就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共同商量最优解决办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把目光放长远些,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沉鱼睡前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分宜警方提醒:开学季这些诈骗需警惕
09:17: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分宜9月1日消息(黄小军 黄毛云)9月开学季的到来,让各学校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不过,这也成了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为此,分宜警方发布提醒,开学季,骗子往往抓住新生思想单纯、人生地不熟等特点实施诈骗。学生及家长们尤其要对以下骗术进行防范,避免受骗。
  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一些不法人员利用新生刚刚入学,对校园情况不熟悉,对老师、同学及其他工作人员不认识、防范意识较差等因素进行诈骗。常见的有冒充辅导员或宿管老师,到宿舍以收饭费、管理费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同学们遇到陌生人进宿舍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确认,以免上当受骗。
  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一些不法人员首先了解到同学们的手机号码、家庭地址和家庭电话等信息,然后以同学们患严重疾病或遭受严重伤害等危言耸听的理由,利用学生家长恐慌、急切的心理实施诈骗,并要求尽快将所要费用汇入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同学们平时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遇到此类诈骗电话也不要慌张,更不要轻易给对方汇款。
  电信诈骗。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电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比如医保卡诈骗、社保诈骗、中奖诈骗、汇款诈骗以及冒充熟人诈骗等。
  警方提醒:同学们收到类似的电话和短信,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给其汇款,如果要确认是否属实,不要回拨和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可以拨打有关单位公开的电话,以免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最后: 警察蜀黍要告诉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各位,现在的骗术花样繁多,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祝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分宜警方提醒:开学季这些诈骗需警惕微信朋友圈的那些骗钱手段 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来源:和讯网
如今微信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了大家聊天的工具,还变成了很多人用来打广告、推销的渠道。
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赚钱&机会,利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关键是上当受骗的人还真不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微信朋友圈的那些诈骗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1、代购诈骗
诈骗者一般会声称自己是做&海外代购&的,以低价来诱惑消费者。等到付完钱后,他们要么翻脸不认账,马上把对方拉黑,要么就是给出&货物被海关扣留,需要缴纳关税&等理由,让消费者再加一笔钱,但最后商品依旧是迟迟未到手。
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如果觉得朋友圈那些&海外代购&的商品更便宜,就看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熟人,比如亲戚或者朋友等,相对来说骗钱的可能性少点,但如果对方和自己不太熟,那最好还是不要买。
2、投票暗藏&毒链接&
现在朋友圈中的各种&萌娃比赛&、&宠物比赛&的投票是屡见不鲜。但已有媒体报道,此类投票中也暗藏&毒链接&。比如重庆的张先生在给朋友的孩子投票时,点击了下载某软件,结果银行卡被盗刷2万多元。
此外,利用这种比赛提供假投票链接的主办方的真实性往往也是个谜,他们通常利用门槛低、奖品丰厚等让更多的人报名,而本意其实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再实施其它不法行为。
对此,要提醒大家的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下来&的,丰厚的奖品很有可能只是个&诱饵&,不要轻易相信。另外,大家也不要为了帮朋友的忙随便参与投票,更不要去下载不知名的软件,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钱财的损失。
3、谎称&投资理财师&
就在前不久,南京一女大学生谎称自己是&投资理财师&,还在朋友圈发所谓的&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元间,月收益率可高达80%。如此不真实的宣传语,结果还有人上当。
真正的理财师通常是给个人或家庭提供全面的理财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而不会直接推销某个产品。在朋友圈推销产品的绝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要么是骗子,要么是销售。
另外,月收益率80%实在是高得离谱,都是骗子的惯用手段,提醒各位投资者不要轻信所谓的高收益率,还是配置一些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更合适,如国债、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让风险和利润都更为均衡。
4、微信红包也有&毒&
微信红包近两年是火得不要不要的,逢年过节大家多少都会在微信群里发一两个红包娱乐一下。不过,居然有妹子为了满足微信丐帮的追讨及完成微信红包接龙任务,在一年的时间里发了206万余元红包,抢了196万余元红包,净亏10万余元。期间,妹子还问借贷公司借钱,结果钱也是越借越多。
微信红包本就是娱乐活动,如果动真格了,无异于赌博,提醒大家一定要适可而止。另外,不要随便问借贷公司借钱,因为很多民间借贷公司就是&高利贷&,一般人就算就还得起本金,也未必能还得起利息。
5、盗号诈骗
盗号诈骗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比如盗QQ号、盗微博号等,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诈骗分子也是与时俱进,开始通过盗微信号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盗完号后就冒充家人或朋友,以各种理由借钱,一旦答应,那钱真的是有去无回。提醒大家一旦碰到这种情况,果断打电话进行确认,不要让自己的钱白白流向骗子的口袋。
综上,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诈骗的事件是越来越多,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还有,不要随便加别人为好友!
原标题:微信朋友圈的那些骗钱手段 你该怎么防?
编辑:方建飞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和讯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6885人关注
经历了六月缤纷多彩,迎来了激情四射七月天然而,出门...
7.15年中大促—— 望湖美家居足球音乐嘉年华火热来袭 ...
2018年安徽中考放榜,各地市中考成绩查分入口陆续开通,中考最低录取分数线...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件保密防范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