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的呼呼出行泉州有共享汽车吗做得怎么样?近期很多朋友在邀请去开会,说是投资交钱每个月返钱,有没有集资

同样是共享,这车不好上啊!3款共享出行服务对比体验
[摘要]在我的体验当中,感觉各方面的环节都比较顺畅,就算注册审核遇到点小麻烦,也都能快速解决,找车、开车也都不费什么事,只有还车是特别让人操心的。文/腾讯数码 杜杰“那天下午我只花了一块钱就租了一辆电动汽车,去趟超市还拉了个妹子,谁还骑摩拜啊!”以上段子,纯属本人亲身经历,如有雷同,你给我往下看。絮叨型前言本来我对这一波的共享汽车是拒绝的,这是我2年前玩剩下的啊,不信看我之前写过的这篇采访《》,当时人家可算是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创业者。而且在第一批分时租赁出炉的时候,我们《搞机零距离》就第一时间对比出行过,当时的体验也是辣眼睛。
正在加载...
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特别是死掉了一批2年前创业的分时租赁app之后,更觉得这玩意鸡肋。但是在共享单车大战之下,共享汽车租赁这盘冷饭又被炒了一遍,而且火候还挺猛。转念一想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现在也应该有新玩法了,作为老司机,我不上车谁上车?!于是把现在比较火的途歌(全部都是高逼格燃油车)、Gofun(宣传攻势好猛啊)以及巴歌出行(新公司玩法清奇)三个服务横向比较了一下,本来还想搞一下名声很大的Car2share,但不巧的是人家在我体验的时候网站维护,关闭了注册……当然我们知道用一篇体验文章是说不完这事的,所以本周三(22日)下午2点,我们联合“爱出行”做一期《还在骑共享单车?女神都开上共享汽车了,赶快扫码上车!》直播,有妹子福利呦,。注册:押金不是坑,审核时间才是巨坑!左:途歌的审核时间太慢。右:巴歌出行则只要一小时。大家都知道共享汽车的押金比较贵,比如主打燃油车和奔驰Smart路线的途歌,需要1500元押金,这没什么,毕竟骑个残缺不全的自行车,还要299元押金呢不是,但真正不爽的是认证时间太长,这钱让人花得特别扭。从押金上来说,途歌的1500元最贵,毕竟奔驰Smart都开走了,这点钱不算什么;Gofun的699元也还好(一看到车我觉得也就值这个钱)。最奇葩的是巴歌出行,完全免费不要押金!你们可别觉得它的做法特别“互联网范儿”,其实它们有个隐形收费,就是强制你交纳299元会员费,虽然注册的时候不用交一分钱,但等你第一次约车的时候就蹦出来了,有一种“不交钱就不让你上车”的悲伤感。这隐藏的押金实在不爽,而且不知道怎么退款。巴歌你能给我解释一下这个逻辑是什么吗?299元买会员(赠送188元用车券)是不是增加了我的用车时间成本啊,站在车边强行交钱这个感觉很不好。而且说是可以全额退款,但余额是0,我都找不到哪里退款。当然前面我说了,押金这都不是事,这点钱交不起还开什么车啊。审核时间才是让人家想要放弃的槽点。这方面首先表扬Gofun,身份证和驾照上传之后,立刻就认证好,跟摩拜单车和ofo注册一个速度,你要是着急用车,站在车边上注册都来得及。巴歌出行也不错,承诺一小时之内审核好,不过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我让邻座的妹子帮我随手拍了一张,审核居然没通过,但总之一小时搞定了注册。最想抱怨的就是途歌,官方标准是2-3天审核通过,这已经很慢了。我注册的时候因为不是拍摄的照片,而是用的以前的图片上传,浑水摸鱼没有成功。但是拒了之后没有任何提示,还是我自己进到app才发现这个悲伤的事实,白白耽误了一天时间。再一次提交之后,3天傻等没结果,终于耐不住致电客服,嗯,人工审核的速度就是快。所以以后你们要是注册途歌,也别等3天了,提交之后直接打电话给客服吧。我只想说,途歌这个服务速度很不互联网化,有种“不是很想把车借给你”的感觉。找车:15分钟寻车的“游戏”玩不起鸣笛是常用的寻车方式,途歌(右)提供的车位号基本没用。共享汽车都是停在停车场或者路边车位里,虽然这是一个很有效的线索,但无奈帝都的停车场太大,所以学会看app地图很重要,好在大部分都有寻找摩拜单车的经验,这个算不了什么。何况3个软件都提供了“鸣笛”提示,只要耳朵好使,还是能够顺利找到车的。另外再给大家一个提示,Gofun和巴歌出行的车辆都是纯电动车型,所以不妨寻着充电桩找去,十有八九就停在附近呢。途歌app比较特殊,需要你在找车的时候打开蓝牙,靠近之后蓝牙会有提示,虽然这个设计很贴心,但蓝牙范围顶多10米,在巨型停车场里作用有限。虽然不到1公里,但是15分钟真没找到车啊!但是这里有个槽点我要吐一下,所有分时租赁的设计逻辑,都只给了15分钟的免费寻车时间,过时就开始计费。而我的真实经历是,在没有找到巴歌出行的车子的时候,已经被收了5.5元,拉门的一瞬间我都快哭了。等一下,你是不是太笨了,15分钟找不到一辆车?!要不是离车太远,要不是你方向感不好,总之没道理啊。呵呵,建议你们实际玩一下这个“15分钟找车游戏”。提醒一下,你不可能像骑摩拜或者ofo那样,看到停车场里有辆车,就扫码开车门,因为这些车很可能是被别人预约了的。所以通常的租车流程都是,打开app先看看附近网点哪里有车,只有一辆车的还不敢租,万一被别人抢跑了或者没电再或者限行再再或者脏的下不去脚呢?确定租车之后软件开始倒计时,就看你有没有能耐在帝都这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下,在15分钟之内找到车子了,这个游戏实在是有点刺激,因为输了就得掏钱,哈哈哈。而我的真实经历是,那天我身在海淀黄庄,发现直线距离1100米开外的数码大厦停车场里有3辆巴歌出行的江淮iEV5,这个距离已经很理想了,毕竟一公里走路的话10分钟也到了。结果我居然懒到去坐公交车,然后被堵在伟大的三环桥下,等我一路小跑进入数码大厦停车场的时候,只剩3分钟了。我承认这3分钟的倒计时压力让我在停车场里懵了一下,走了几百米的弯路,总之拉车门的时候超时一分钟开始计费了。当然我这里并不是针对巴歌出行,因为大多数共享租赁的服务,设定的免费寻车时间都是15分钟,这是个行业套路。我想说的是,15分钟在帝都真心不够用啊,另外奉劝大家注册共享汽车之前都注册好共享单车,因为很有可能你要骑着自行车去找汽车,都是共享租赁,一家人嘛……网点分布:除了国贸、望京、中关村,其他都不是亲生的石景山被三款app集体嫌弃周末我在家里打开随便一款共享汽车租赁软件,发现周围都没车,基本6-7公里以外才有网点。嗯,石景山已经被踢出北京市了?其实现在几款服务的网点分布大同小异,基本集中在国贸、望京、中关村这种繁华到国际友人都认得的地方,而且经常你会发现,一个网点里分布着好几辆不同公司的共享汽车,这么挤在一块实在没什么意思,倒反而是五坏以外无人问津这个事实,不知道烧钱到什么时候才会被重视。根据公开资料可以发现,以北京为例,途歌投放了500辆、Gofun 300辆、巴歌出行200辆,以北京市四环内的面积来计算,这1000辆车实在是微不足道,也只有在以上这种重点地区,才能做到1-2公里范围内有车。不过我注意到巴歌出行已经延伸到密云了,这可能是个信号,当然你别指望把一辆国产电动车从密云开到市区来,在密云本地转转还是足够的。途歌的接力设计不错,但是找车时定位可能不够精确。而在这方面最动脑子的就是途歌了,他们有一项“接力”服务,可以通过长按主界面里的“GO”来搜寻停车网点以外的车辆,搜索的都是3公里以内的接力车,不过额外的停车费是妥妥要你出了,这个“巨坑”我们稍后再说。抛开停车费,这个接力服务还是不错的,如果我着急用车,那么还是能解决需求的。但是软件也提示了,“定位可能不会太准”,我试过几次,找车确实不那么顺利,有点像是人家把摩拜单车停在了家门口或楼道里,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网点不多时候的一种权宜之计。开车:真不想开国产电动汽车途歌之所以在这几款软件里价格最贵,一是因为汽油车的缘故,二是因为车辆稍微上档次,所以途歌的驾驶体验是最愉快的——很多人可能会说临时开个短途,你对车那么挑剔干嘛——那我给你说个事实。我开了好几次途歌,经常发现旁边的车子也在有人使用;而其他的服务,我从来没见过和我一样有在用的。这说明除了上线时间以及服务影响力以外,途歌的车辆比较符合北京市场的口味。油卡和钥匙都在,说明用户素质还不错。途歌所用的Smart小巧灵活就不用说了,油门和刹车反应都比较灵敏,空间虽然小但是内饰精致,而且加油卡和车本都放在固定位置,钥匙也挂在方向盘边上,总之一切都照顾得很周到,这种车型就适合城市内短途出行。强行说点不足就是发动机声音稍大,后期加速不是那么给力,但这些都无关紧要。而Gofun和巴歌出行使用的国产电动车,比如奇瑞EQ、江淮iEV5(虽然二者宣称不止这两款车型,但我没见过别的)内饰就糙到不行,你要是不嫌弃那我真是没话说了。空间不大不小十分尴尬,后排坐人那真是不太尊重人了。关键是开起来刹车和电门(嗯,电动车没油门)都像游乐场里的电瓶车,底盘松散到好像老年代步车。另外你总能遇到内饰不怎么干净的车型,甚至外观还有明显剐蹭,一种破罐破摔的感觉,而且他们的车内基本没有车本,都是以复印件代替,我不知道遇到事故的时候,拿出复印件警察叔叔会不会放你走。软件里的续航里程和车内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另外这类国产电动汽车还会有一些特有的问题:比如车内显示的实际里程,和手机app上看到的严重不符;再比如插着充电枪的车辆,不用点蛮劲就拔不下来(拔5分钟充电枪你们试过吗)。这些糟糕的用户体验,让共享租赁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美好。还车:决定共享租车生死的一件大事从来没听过有人抱怨摩拜单车或者ofo的还车问题吧?是因为自行车的停车相对来说不算一件难事,近乎于随地可停。但事情到了共享汽车这边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相信停车位在大多数城市当中都是稀缺资源,而且共享汽车基本都会在商业区设立网点,越是这些地区,停车就越难。而在“堵城”北京,开车根本不算事,犯难的往往是停车。这么说吧,当你把一辆途歌Smart开到了国贸这种地方,想要找回它原本的固定停车位,发现已经被占了,那么这就成了一件考验你道德的难题。为什么这么说?你不能在街边胡停,因为有1500元违章押金。也不可能找其他较远且有空位的停车点,因为那不是我要的目的地。这样看来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太道德”的停到就近的公共停车场——这时候就开始计算停车费了,费用由下一个倒霉的家伙来埋单,而你也得交最多25元封顶的“附加费(罚金?)”,由此也就形成了途歌特有的“接力车”。当然谁也不是傻子,在app界面上可以看到这些接力车的停车时长,对于那些停了几个小时的途歌,我觉得最有可能变成“僵尸车”,因为巨额停车费都够打车钱了,谁去开它。这种停车位的指示,对于用户来说没啥用。实际情况就是途歌的停车资源太紧张(这也不能怪途歌,整个城市的停车资源都紧张),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软件里不显示车位数量,开到没有停车位的地方算你倒霉。另外也是由于途歌的很多停车位都在路边,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当你在软件里找寻途歌车位的时候,由于定位精度问题,很可能会误停在公共停车位,这也会产生额外收费(对于下一位用车者来说)。Gofun在租车时就要确定还车网点,离远了还有还车费。对于这个问题,Gofun解决得也不是太好。虽然Gofun的停车资源大多是在停车场里,相较于路边车位来说比较好找,但这个服务比较好笑的是,在租车的时候你就得确定好还车位置,如果还车的地方没有Gofun停车位,那你就别去!是的,你不能随便停,停到了不是Gofun车位的地方,要收费的。而且诺大一个停车场,Gofun的车位可能就2-3个,你可以看看热点商圈的Gofun停车位,永远是0,那这些地方你就不能去!不能去!而且即便是有车位的情况下,Gofun也会收取几块钱的“异地还车费”,我试了一下,即便是从西三环到东四环这个距离,也不过才6元;如果离得比较近干脆不要钱。所以Gofun这个还车费还是想要让用户自己“调度”车辆,减少人工干预。相较于途歌在还车时候找车位发愁,Gofun是在租车的时候就开始为停车位发愁了,如果一定要二选一,我觉得后者还人性化了一点呢,起码避免了开车找车位的路怒症。停车方面最贴心的就是巴歌出行,他们把这件事解决得比较好。只要把车停到指定的停车区域(也就是指定停车场)就行了,不用在乎停车场里有没有车位(车位一般还不会饱和吧),也不用特意寻找电动车或者巴歌出行的车位,进了停车场就算踏实了。我看了一下,热点地区巴歌出行的指定停车场还不算少,用了几次车之后哪些地方能停车你也就心里有数了,这才符合大城市的停车需求。费用:一元用车不是吹用车费用一览共享租车的计费方式和打车差不多,都是里程费+时长费的模式,从官方公布的标准价格来看,途歌最贵,里程费1.88元/公里,时长费0.28元/分钟;而巴歌出行最便宜,里程费0.25/公里,时长费0.25元/分钟,二者相比费用差距非常大,同样的费用,途歌只能开一公里,而巴歌出行可以开7公里,这是电动汽车的一个运营优势。而途歌出行贵的地方还不止这些,如果不是停在规定网点,还有每公里5元的附加费,虽然25元封顶,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钱交得太虐心,没车位不能怪我啊。只能说途歌把汽油车的高运营费以及车位费都转嫁到了用户头上。另外各家服务也都有些优惠小心思,比如新手第一次注册返券、接力车的返点、长期5折(目前Gofun和巴歌出行都是5折),以及夜间费用的优惠。这里面Gofun和巴歌出行对于夜间的划分很有意思,晚18点到早9点算作“夜间”,这分明就是鼓励大家在早晚高峰用车嘛!另外这两家对于夜间的时长费几乎都是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实际支出对比:巴歌(左)、途歌(中)、Gofun(右)下面还是看看我的实际用车价格吧,需要说明的是,这三家都是首次使用,所以都有幅度不小的优惠。另外全部是在工作日的上班时间体验,所以没有时段上的优惠。在开了6.4公里耗时21分钟且通过优惠券减免10元之后,途歌Smart计费17.21元。Gofun在经过3公里耗时35分钟且有用车体验券的情况下,实际支付1元(你们看我并没吹牛)。另外Gofun是唯一提供10元不计免赔费用的租车服务,1500元以下的车损不用担心,这要是新手租一辆上路练练车技还是不错的。巴歌出行在经过2公里和23分钟之后,仰仗8元优惠券的支持,实际支付3.25元,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找车花了15分钟超时计费,拉门上车的时候就已经收了11元了,所以如果没有找车的悲剧发生,巴歌出行的优惠收费可能都不到1元。如果对比北京出租车3公里以内13元起步价,2.3元/公里的价格来看,共享租车几乎有着50%以上的价格优惠,如果是夜间那么优势更明显。但是如果对比大多数私家车的油钱(不算保养、保险、磨损),以一辆1.6L普通私家车0.6-0.8元/公里的油耗来算,共享租车似乎又没有那么便宜,甚至开途歌Smart会比开自家车都贵。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发票问题,因为很大一部分共享租车的用户都是商务人士或者小公司业务出行需求,发票问题会直接决定这部分人群的使用习惯。Gofun和巴歌出行在这方面做得都不错,最低1元就可以开发票,而且在app里就可以填入信息直接开发票,简直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更便利的了。不过Gofun 300元以内的发票要自行承担快递费,没办法,只能攒着了。这里面有坑的就是途歌了,清楚写明了“50元以上才能开发票”,虽然经常用车的人轻松就可以达到这个数额,但那些只用了1-2次的人,难道是要用这个规矩来黏住用户吗?总结:如果停车不方便,这车没法开在我的体验当中,感觉各方面的环节都比较顺畅,就算注册审核遇到点小麻烦,也都能快速解决,找车、开车也都不费什么事,只有还车是特别让人操心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以前那种有桩式的出租自行车,虽然价格便宜甚至第一小时免费,但你们骑过几次呢?原因就在于还车麻烦,这就是共享汽车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是理想的组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网点分布得比较少,被遗忘的五环外就不说了,就算最密集的地方,走路10分钟能不能找到都是个问题,当然很多平台是希望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这样接驳着来,这个使用成本略高。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人们不愿意用,如果出门没有摩拜或者ofo,估计这类app在你手机里不会活太久。而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我搞不清共享汽车到底是给谁用的,在互联网的外衣下,其实这只是一种化整为零的租赁,有点像自助钟点房——以前要租一整天,现在可以睡3小时了。反正体验一圈之后,我把这仨软件都删了。 推荐: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前沿资讯、一手评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三星S8涨了多少钱?如何不把尿滴到马桶圈上?手机维修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华为P10国行多少钱?答案都在这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iya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共享汽车,下一个独角兽在此出现?
  浙江在线4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 见习记者 王世琪)作为一个上班族,徐萌的通勤模式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出门前她会预约好共享汽车,然后骑着共享单车到达固定停车点,打开手机上的App,点开“智能开锁”,驾驶共享汽车抵达公司后,在App上还车。行驶半个小时,手机显示付款7.5元。  “一分钟0.25元,现在新用户有优惠券,一块钱能开8小时。”她对记者说,已经没有摇号买车的想法,因为可选择的共享汽车越来越多,便宜,还方便。  忽如一夜春风来,杭州的停车场和道路上已经可以“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共享汽车,微公交、盼达、麻瓜……不像共享单车有那么多种颜色,但不用摇号,不用养车,还天生自带共享经济的金字招牌,共享汽车似乎正成为下一个风口。  事实上,嗅觉灵敏的资本,已大举进入共享汽车领域。  共享时代的新蓝海  在杭州教工路1号,左中右微公交的总部,一块电子显示屏占据了整整一面墙,这是共享汽车的指挥中心。  显示屏上,是微公交在杭州各条街道上的分布图。“实时显示车辆动态,每一个区域有多少辆车可以调配,哪些被人租走了,哪些是空车,都能看出来。”左中右微公交运营公司董事长饶正华告诉记者。  对杭州来说,共享汽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5年前,微公交率先试水分时租赁模式,也就是如今共享汽车的运作模式。  共享汽车更准确的名称叫分时租赁,其模式一般按照“里程+时间”计费。只不过同样是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玩法。这个行业,门槛要高得多。  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汽车需要在运营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品牌的车辆由租赁公司提供。如果采用自营模式,需要相关企业大量采购汽车和相关牌照资源,运营投入压力更大。  九成以上的共享汽车,均是新能源汽车。相对小型的经济型新能源汽车,适合城市内的短途交通。“3公里之内是单车市场,3公里之外是汽车市场。”业内人士称,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中,高速度、高性能的电动汽车还没有市场优势,一方面时候未到,一方面成本太高。而且电动汽车有其“先天缺陷”:电池寿命短,充放电及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影响大,再加上充电设施不完备、里程焦虑等因素,市场接受速度似乎没有那么快。  除此之外,取还车是否方便、车内卫生环境、车况、费用高低、App体验等也是消费者非常看重的方面。饶正华称,如果想要赢得良好的口碑,也就意味着要增加人员运营成本,再加上后期车辆的维修保养等,优质服务及高成本时刻考验着“企业能不能活得好”。  但尽管如此,“共享汽车仍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5年前一手创造出微公交模式的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晓明说,汽车保有量总有一天会达到天花板,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亿辆,汽车在册驾驶员3.42亿人,私人机动车利用率却仅为5%,也就是说数亿人空有驾照而无车可开。  3个月前,首汽旗下的GoFun在杭州投放了第一批共享汽车,共400余辆。GoFun的计划是在杭州布局3000辆共享汽车。  量化的数据更能直观反映共享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共享市场容量有望由每年660亿元增长至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更有望达到1.8万亿元。共享汽车的普及也逐渐改变着用户的购车理念,据交通运输部、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微公交等共享汽车模式的普及将使19%的人放弃购买第一辆私家车,60%的人放弃购买第二辆私家车,饶正华预测这个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风口之下的入局者  正是看到了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风口中迎来了众多入局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70家共享汽车公司完成注册,实际运营公司数量也已超过100家,与汽车共享相关的App超过70个。  杭州一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的常态就是每天要见好几拨投资人,投资人问的核心问题大同小异:有车吗?合作吗?  饶正华也经常与各种投资机构打交道。“大概已经见了几十家投资机构,就共享汽车市场合作作了探讨。”左中右目前在杭州共享汽车市场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面对投资公司如此高频的“橄榄枝”,和各种共享汽车的竞相涌入,饶正华表示:“左中右将不忘初心,坚持让交通工具本质回归,打造汽车共享平台。”  正如饶正华所说,这一轮杀入共享汽车领域的,除了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还有很多看似与交通领域不沾边的互联网企业。但在饶正华的理想状态中,具备车企背景、运营车型大多为企业自有的企业更为适合发展共享汽车业务,“这类企业目前也是风投盯得最紧的对象。”  在这个领域的行内人,已经嗅到了“价格战的味道”。且和共享单车以及网约车价格战“味道相似”。刚刚登陆杭州的GoFun,开出了新用户一块钱8小时的价格,而杭州另一共享汽车盼达目前的价格是19块钱1小时,微公交则是20块钱1小时,GoFun一来,就直接把价格“刷低”到了地板价。  “可能很快就能看到免费的共享汽车了。”杭州一家风投企业负责人认为,共享汽车“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来了。抢夺用户是第一步,这也是争夺流量入口。下一个独角兽,有可能就在共享汽车领域。  但胡晓明认为时候未到。“现在谈独角兽还为时尚早。”共享汽车的硬成本摆在那里,靠补贴烧钱打价格战,会让行业承受更大的压力。共享汽车真正的市场爆发期还未来到,企业想要迎来自己的盈利拐点,除了要提升企业的规模、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等因素,还需要等待政策的逐步完善。  在全国20多个城市投放了4万余辆共享纯电动汽车后,左中右对共享汽车的用户勾勒了一个群体画像:80%以上年龄在22岁到32岁之间,以上下班、购物、游玩、接送、拜访方面的使用率最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刚需。10公里以内的需求最为旺盛,因为共享价格便宜,可高度支配目的地,还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这让左中右开始探索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目前已在桐庐、富阳上线了3000余辆新能源汽车。  未雨绸缪的监管方  各地政府有意控制共享汽车的规模,共享单车是前车之鉴。  “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停放的占地面积要大很多,更重要的是它行驶时很占道路。所以共享汽车更需要及时管控投放数量。”有专家表示,“一旦过度投放,造成交通拥堵,难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另一个难题是,在一线城市,用户用于支付共享汽车的非驾驶费用远远超过使用汽车本身,停车费等周边成本相当高,如果无法对接政府资源解决停车等问题,汽车的共享就很难实现。  去年交通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政府的鼓励态度无疑为共享汽车这一新兴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共享汽车对杭州乃至全国城市交通出行体系的完善都是好的,政府的鼓励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想未来城市街道不再拥堵,绕西湖跑一圈畅通无阻,我们会庆幸当时对共享汽车适时适当的鼓励。”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开始鼓励共享汽车发展,当谈到共享汽车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该负责人称:“问题一旦出现,配套监管也必须跟上,我们会持续关注共享汽车行业,规范行业行为。”  事实上,汽车比单车更易于政府管控,关键抓手就是资质与牌照。在给共享汽车安装加速器的同时,政府也让企业投放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发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肯定地告诉记者:“共享经济是人类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共享汽车也不例外。”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经济研究员吕淼同样认为,共享汽车实现健康发展,行业自身要有清醒认识,应站在共享单车的肩膀上,不唯资本“马首是瞻”。“如果还是通过补贴用户、制造规模、不断融资来复制成功模式,那么前途堪忧。”她说,“运营商应尽快摒弃烧钱火拼的死循环,通过建立健全用户信用体系、提升团队运营能力、用户体验等方式走得更远,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高热度的市场和无序竞争是新事物发展历练的必经之路,只有经过市场‘自然选择’式的淘汰才能让行业呈现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叶航认为,“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经过历练都会存活下来并获得长久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促进。”  记者手记  共享汽车,请开稳  共享经济的时代,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共享单车热度刚趋于稳定,各种共享汽车就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城市的大街小巷。  从偶有得见到街头巷尾举目皆是,从特殊租赁模式到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从定点还车到电子围栏随借随还,不论是从数量、认知度还是发展模式,共享汽车再次诠释了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惊人的成长速度。而同样作为共享出行的代表,在其身上总能窥到共享单车的影子。早期,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和无序管理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历历在目。  不少人把“黑锅”甩给资本,前几天,一篇名为《胡玮炜: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资本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关键词。  资本涌入热点行业是为了什么?对利益的趋之若鹜,对流量的狂热追逐……不管事实如何,新生企业快进快出甚至“突然死亡”,为抢占份额忽视用户体验,伺机套现“捞一票走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种种做法也确实把资本推上与行业健康发展背道而驰的风口浪尖。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资本推动新兴行业极速发展的作用,短短几年,摩拜、ofo等新兴独角兽的出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如何趋资本之利避资本之害?资本涌来,如汹涌波涛,难以抵挡,处在风口的共享汽车终于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成了新的解题人。  共享汽车占有公共停车位、道路机动车道等城市发展中越来越稀缺的公共资源,倘若乘借资本之力无序增量,抢占流量,必将使这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方变成加剧问题的症结。如此任性发展,必将让整个行业陷入尴尬境地。  是依附资本,随波逐流,还是合理利用,逐浪而行,是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关键选择。要使得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关键是在资本大潮中,企业有所坚持,政府有所作为。  作为一种典型的分享经济,共享汽车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众多用户已从共享单车中感受了这种新型经济形态的出行福利,但也憎恨共享单车“野蛮生长”后的资源浪费。前车可鉴之下,市场主体的自律、政府的有效监管,都是共享汽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门槛。  但愿在新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共享汽车能驾驶得更稳些。
共享汽车;单车;资本;新能源汽车;风口;电动汽车;独角兽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泉州有几种共享汽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