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Au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时怎么确定的?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
我的图书馆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电路的组成:电源VCC通过RB1、RB2、RC、RE使晶体三极管获得合适的偏置,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RB1、RB2称为基极偏置电阻,RE称为发射极电阻,RC称为集电极负载电阻,利用RC的降压作用,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与RE并联的电容CE,称为发射极旁路电容,用以短路交流,使RE对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不产生影响,故要求它对信号频率的容抗越小越好,因此,在低频放大电路中CE通常也采用电解电容器。&&&Vcc(直流电源):&&&&&&&&&&& 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C1、C2(耦合电容):&&&&&&& &隔直流、通交流;&&&RB1、RB2(基极偏置电阻):& 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RC(集极负载电阻):&&& & 将 DIC& ? DUC&,使电流放大 ? 电压放大&&&RE(发射极电阻): &&&&&& & 稳定静态工作点“Q ”&&&CE(发射极旁路电容):&&& & 短路交流,消除RE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二)直流分析:开放大电路中的所有电容,即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此电路又称为分压偏置式工作点稳定直电流通路。电路工作要求:I1&?(5~10)IBQ,UBQ? (5 ~ 10)UBEQ&&&&&&求静态工作点Q:&&&&方法1.估算&工作点Q不稳定的主要原因:Vcc波动,三极管老化,温度变化稳定Q点的原理:&&&&&&&&&&&&&&&&&&&&&&&&&&&&&&方法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 IBQ&&(三)性能指标分析&将放大电路中的C1、C2、CE短路,电源Vcc短路,得到交流通路,然后将三极管用H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代入,便得到放大电路小模型如下图所示。&&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计算&&&&&&&&&&&&&&&&&&&&&&&3.输出电阻&Ro&=&RC&没有旁路电容CE时:1.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3.输出电阻&&Ro&=&RC&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射极跟随器)(一)电路组成与静态工作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下图(a)所示,图(b)、(c)分别是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由交流通路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交流地电位,输入信号ui和输出信号uo以它为公共端,故称它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同时由于输出信号uo取自发射极,又叫做射极输出器。IBQ&=(Vcc–UBEQ)/[RB&+(1+b)&RE] &&ICQ&= bIBQ,UCEQ=Vcc–ICQRE&(二)性能指标分析&&&&&&&&&&&&&&&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 &&&&&&&&&&&R?L=RE//RL3.输出电阻&&&&&&&共集电极电路特点&&&&&&&&&&&&&&&&&&&&&&&共集电极电路用途1.Uo与Ui同相,具有电压跟随作用&&&&&&&&&1.高阻抗输入级2.无电压放大作用&&&& Au&1&&&&&&&&&&&&&&2.低阻抗输出级3.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3.中间隔离级一、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交流信号通过晶体三极管基极旁路电容C2接地,因此输入信号ui由发射极引入、输出信号uo由集电极引出,它们都以基极为公共端,故称共基极放大电路。从直流通路看,也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一)求“Q”略(二)性能指标分析&&&&&&&&RO=RC(三)特点:共基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等特点。由于共基极电路有较好的高频特性,故广泛用于高频或宽带放大电路中。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三极管放大电路 各极电阻的确定 (实例)_百度知道
三极管放大电路 各极电阻的确定 (实例)
像射极偏置电路 个电阻值如何确定
我知道是根据放大倍数 输入输出电阻来看
但具体现实中如何估计 计算的
交流情况下算 还是直流情况(静态)下算
最好有个什么例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放大器是放大交流信号的,故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都是在交流情况下计算的,只有工作点属于直流偏置。你给这个电路中参数比较全,但是缺晶体管β值,不妨设β=100。计算分分析与设计两大类。分析主要是判断工作点是否合理,以及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等。首先计算R'L=RcRL/(Rc+RL)=2.2×3.3/(2.2+3.3)=1.32kΩ基极偏置分压比α=Rb2/(Rb1+Rb2)=20/(30+20) =0.4V基极偏置电源等效内阻Rb=Rb1//Rb2=20×30/(20+30)=12kΩ基极偏置电流Ib=(αUcc-Ube)/(Rb+βRe)=(0.4×5-0.7)V/(12kΩ+100×1.2kΩ)=1.3V/132kΩ≈0.01mA晶体管输入电阻rbe=rbb'+UT/Ib=100Ω+26mV/0.01mA=100Ω+2600Ω=2700Ω=2.7kΩ输入电阻ri=Rb//rbe =12×2.7/(12+2.7)≈2.2kΩ输出电阻ro=Rc=2.2kΩ电压放大倍数Au=-βR'L/(rbe+βRE)=-100×1.32/2.7=-49倍集电极偏置电流Ic=βIb=100×0.01mA=1mA你给的放大器工作点设计要求是Uce(cr)=(R'L/(Rc+R'L+Re)Ucc=(1.32/(2.2+1.32+1.2)×12V=1.4V集电极-发射极偏置电压实际值Uce=Ucc-(Rc+Re)Ic=5V-(2.2+1.2)k×1mA=1.6V所以说Uce有些偏高。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根据设计需求,主要是放大倍数和三极管工作电流(就是射极电流Ie或者集电极电流Ic)。  三极管工作电流影响三极管线性性和功耗,电流越大线性度越好,功耗也越大。没特别需求的时候可以取1mA,低功耗10-100uA,高性能取5mA-10mA都行,根据需求和具体三极管型号定。  放大倍数很大的时候不接射极交流反馈电阻,否则一般都要接的,接了之后放大倍数稳定。即使不接交流反馈电阻,也一般会像你的图里那样接一个直流反馈电阻,保证工作点稳定。  接下来确定Rc。放大倍数要求很大的时候,只能按照放大倍数的需求来设定Rc了,Rc*Ic/Vt = 放大倍数。否则是一般是考虑工作范围,让集电极的静态工作点在Vb和电源电压的中点,这样输出的正弦波可以有最大不失真的幅度。而Vb=Ie * Re + 0.7 = Ic * Re + 0.7, 因此  Ic * Rc * 2 = Vcc - Ic * Re - 0.7,  (Rc * 2 + Re) * Ic = Vcc - 0.7  Re = (Vcc- 0.7) / Ic - 2 * Rc  Re上没有并联电容的时候,Rc / Re = 放大倍数,根据这两个方程可以解出Rc和Re的值。  Re上并联电容的时候,Rc的值根据放大倍数设定,或者放大倍数要求不严格时,根据Rc * Ic * 2 = Vcc - Vb,Vb取一个大于0.7的合适的数(比如1V,2V,电源电压高(比如12V)时可以更高),然后根据Vb = 0.7 + Ic * Re来计算Re的值。  最后是Rb1和Rb2,这两个电阻分压来控制Vb的值。根据前面计算出的Rc和Re可以算出Vb的值,Rb1 / Rb2 = (Vcc - Vb) / Vb。同时因为Rb1//Rb2约等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一般希望输入电阻尽可能大,但Rb1和Rb2如果太大,会因为Ib(工作时波动约1uA量级)影响直流工作点稳定性,一般希望Ib * (Rb1 + Rb2) & 0.1,即Rb1 + Rb2 & 100K。因此一般取在几十K的量级上。  实际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电阻应该容易买到,因此阻值应当是常见的阻值系列,常见的有哪些可以查手册或者自行百度。一般根据前面的计算得到阻值,然后取系列中和这些阻值最接近的即可,取完后最好再重新验算一下直流工作点和放大倍数看是否仍在设计范围内。
根据设计需求,主要是放大倍数和三极管工作电流(就是射极电流Ie或者集电极电流Ic)。三极管工作电流影响三极管线性性和功耗,电流越大线性度越好,功耗也越大。没特别需求的时候可以取1mA,低功耗10-100uA,高性能取5mA-10mA都行,根据需求和具体三极管型号定。放大倍数很大的时候不接射极交流反馈电阻,否则一般都要接的,接了之后放大倍数稳定。即使不接交流反馈电阻,也一般会像你的图里那样接一个直流反馈电阻,保证工作点稳定。接下来确定Rc。放大倍数要求很大的时候,只能按照放大倍数的需求来设定Rc了,Rc*Ic/Vt = 放大倍数。否则是一般是考虑工作范围,让集电极的静态工作点在Vb和电源电压的中点,这样输出的正弦波可以有最大不失真的幅度。而Vb=Ie * Re + 0.7 = Ic * Re + 0.7, 因此Ic * Rc * 2 = Vcc - Ic * Re - 0.7,(Rc * 2 + Re) * Ic = Vcc - 0.7Re = (Vcc- 0.7) / Ic - 2 * RcRe上没有并联电容的时候,Rc / Re = 放大倍数,根据这两个方程可以解出Rc和Re的值。Re上并联电容的时候,Rc的值根据放大倍数设定,或者放大倍数要求不严格时,根据Rc * Ic * 2 = Vcc - Vb,Vb取一个大于0.7的合适的数(比如1V,2V,电源电压高(比如12V)时可以更高),然后根据Vb = 0.7 + Ic * Re来计算Re的值。最后是Rb1和Rb2,这两个电阻分压来控制Vb的值。根据前面计算出的Rc和Re可以算出Vb的值,Rb1 / Rb2 = (Vcc - Vb) / Vb。同时因为Rb1//Rb2约等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一般希望输入电阻尽可能大,但Rb1和Rb2如果太大,会因为Ib(工作时波动约1uA量级)影响直流工作点稳定性,一般希望Ib * (Rb1 + Rb2) & 0.1,即Rb1 + Rb2 & 100K。因此一般取在几十K的量级上。实际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电阻应该容易买到,因此阻值应当是常见的阻值系列,常见的有哪些可以查手册或者自行百度。一般根据前面的计算得到阻值,然后取系列中和这些阻值最接近的即可,取完后最好再重新验算一下直流工作点和放大倍数看是否仍在设计范围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现实中高手没有人去算这个,这种电路信手就可以配上参数了,顶多微调一下就可以符合要求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电阻参数是看你输入信号强度来定的。信号越小电阻越大,反之则反之。
我给你发来一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里面有一部分习题和你这个图像相似,你自己看看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放大电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文】习题课 (3、4章)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习题课 (3、4章)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问题详情
计算图7-10(a)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阻抗Ri,输出阻抗Ro。已知RB为300kΩ,VCC为12V,β=50。图中三极管的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计算图7-10(a)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阻抗Ri,输出阻抗Ro。已知RB为300kΩ,VCC为12V,β=50。图中三极管的UBE=0.7V。&&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7-13所示,已知:VCC=12V,β=50,RB1=20kΩ,RB2=30kΩ,RC=2kΩ,RE=2kΩ,UBE取0.6V。(1)求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求电压放大倍数。&&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7-21所示。已知rbe1=1kΩ,rbe2=0.6kΩ,β1、β2均为40,计算两级放大电路的总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3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应看放大电路的(&&)通路,分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时应看(&&)通路。4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过高会发生(&&)失真问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电子技术计算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子技术计算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