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Whatspay构建的数字货币entapay发展第五时期新体系?

以Whatspay大数据为支撑,构建货币发展第五时期体系
以Whatspay大数据为支撑,构建货币发展第五时期体系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全球各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全球金融市场已经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产品的种类、交易的频率、其市场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纸币已经无法满足全球金融市场的需求,货币开始呈现为电子货币形态,并逐渐向网络数字虚拟货币转进,而转折点正是2009 年比特币的出现,比特币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虚拟数字货币时代已经到来。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的记账网络和区块链技术逻辑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追捧,并开始全面改变未来金融货币市场的格局,而在这种不基于任何实际主体,只是单纯基于数学加密和算法逻辑的货币背后,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围绕数字货币的金融体系应该被新建起来。尤其是继比特币之后,加密数字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我们知道,在未来数字货币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币种也会越来越多,但行业内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比如交易和兑换门槛高,数字货币管理不便、闲置浪费等等。基于区块链Whatspay技术逻辑,加大了对目前市面上现成的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架构转型及大数据利用,构建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WPC Chain,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去中心化、安全易用的数字经济服务。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密码算法等等,加密数字货币的安全流通得到了保证。从最原始的实物货币,如贝壳,牲畜,毛皮等等,到称量货币阶段,如黄金,银子等等,再到纸币阶段,如美元,日元等等,直到电子货币阶段,如银行卡,这时人们才真正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文明时期,一个基于网络生态的交易结算环境。而现在,正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五个时期——数字货币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围绕数字货币的金融体系正在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没有更多推荐了,pay币增值空间会很大
pay一直跌呢 有什么前途
骗子币跟矿霸币一样
paycoin的老大不是进联邦监狱了么。
tenx估计项目都已经凉了,快5个月没气色
但是感觉……类似的项目好像越来越多了呢。
PAY项目为支付业务。公司在新加坡。发行量2亿,早期成本价6元+。
已上18家平台,流通市值25亿,今天市值排名90名。
这个币比较安全,基本不用担心归零。
去年8月曾涨到近40元,与当时的嫩模币OMG一起作为支付币双子星。
今年以来也曾一枝独秀暴拉,冲击前高40元未果,回调到25-35区间盘整。
如今OMG涨到150,路印协议也涨到了接近10元,PAY还在蓄力。
PAY的目标价可用OMG的50%作为参考,2-3倍不成问题。
当前价格: tenx pay&&28.11元 &&
价格来源: http://t.cn/RHwMYNQ
(站内支持人民币快充快提)原文译者:Moneyness研究院
上周末,被称为“全球央行的央行”的BIS (国际清算银行) 发布年度报告,详细阐述了自己眼中加密货币(主要是缺点)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主要是优点)。
BIS 对比特币等无需许可的加密货币提出了很多质疑与批评,如交易速度慢、POW(工作量证明)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价格不稳定以及分叉和交易回滚所蕴含的共识问题 – 共识的不确定性造成支付完结性的缺失和信任的风险。
不过换个角度看,BIS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去中心化货币想成为“稳定币”所面临的一些“大坑”,为以后的稳定币设计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在提出数字货币诸多问题的同时,BIS 比较看好需许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前景,尤其是在贸易金融和小额跨境支付方面的应用,并强调很多应用场景并不需要出现“加密货币”。
针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问题,BIS 认为其优劣性取决于具体的机制设计,目前已经有狭义的CBDC实验,但并没有发现立即推出的好处,反而风险更大。
报告中还指出由于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性,这带来很多非传统框架下的监管挑战,监管机构需要全球协调、对加密货币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保证加密货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但正如Ripple的Brad Garlinghouse最近提醒的一样——“比特币不是万灵药”。
BIS针对数字货币的这份报告用“尖刻”来形容亦不过分,重新强调了去中心化系统/货币的几个问题,很明显可以感受到传统银行家们看问题的思路——首先注意风险,收益其次。
所以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论点中存在一些偏颇,主要是围绕缺乏信任,极度波动和加密货币挖掘耗能的问题。
事实上这几个问题都有进展,例如推动清洁能源开采比特币,POS正在试验并不需要无意义运算来“挖矿”的机制(有望为主流趋势),以及一些主要交易所正在推进KYC(Know your 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和反洗钱的政策,BIS在报告中并未提到这些进展,读者需要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
BIS报告正文精译
原标题:《Cryptocurrencies looking beyond the hype》翻译/校对/编辑:Mikko/潘超/江金泽全文13360字,阅读需要25分钟
在出现不到10年的时间里,加密货币从默默无闻到吸引了企业和消费者以及中央银行和其他当局的强烈兴趣。 加密货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们承诺用全新的基于区块链和DLT(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去中心化系统的信任取代对那些长期存在的机构的信任——比如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本章评估加密货币是否可以扮演货币的角色:除了炒作之外,目前的加密货币能解决哪些具体的经济问题(如果有的话)?
本章首先回顾了历史背景。 许多货币不稳定和不合格货币事件表明,货币供应的制度安排非常重要。
我们的回顾表明,优质货币的本质一直是对其价值稳定性的信任。 而对货币完成其鲜明属性 – 作为促进交易的协调 – 它需要有效地与经济进行协调并提供弹性来应对波动的需求。这些考虑要求具体的制度安排 – 因此,出现了当下独立且负责任的中央银行。
本章随后对加密货币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去中心化创建信任所固有的经济限制。
为了维持信任,诚实的网络参与者需要控制绝大多数计算能力,每个用户需要验证交易的历史,并且加密货币的供应需要通过其协议预先确定。
由于记录交易的去中心化共识的脆弱性,信任随时会消失。 这不仅会影响个人支付的最终性,还意味着加密货币可能会停止运作,导致价值的完全丧失。 而且,即使信任可以维持,加密电子货币技术随之而来的是效率的低下和能源的耗费。
加密货币不能随着交易需求而扩大规模,容易出现拥堵并且价值波动很大。 总的来说,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技术无论多么复杂,都不能替代有坚实制度依托的货币。
也就是说,基础技术可能在其他应用程序中有所应用,例如简化金融交易结算中的行政流程。 不过,这仍有待测试。
由于加密货币引发了许多问题,本章最后讨论了政策对应,包括对技术私人使用的监管,防止滥用加密货币所需的措施以及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所引发的微妙问题。
审视加密货币的崛起
研究一项新技术是否能够成为现有货币格局的真正有益补充的一个好方法是退后一步并回顾货币在经济中的基本作用,以及历史告诉我们的关于创造新的私人货币的失败尝试。 然后人们可以问是否,基于这种新技术的货币是否能够以任何方式改善目前的货币格局。
货币在促进经济交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它问世的几千年前,商品主要是通过未来的利益回报承诺(即交易欠条)来交易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更难以保持诸多欠条的记载,违约风险和结算风险成为隐忧。货币和发行货币的机构因此涌现以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和维持信任的相关困难。
货币有三个基础的且互补的作用。它是:
1. 记账单位:这是一个衡量我们购买物品的价格以及我们所做承诺的价值的标准;2. 交易媒介:卖方接受它作为支付手段,且期望别人也接受它;3. 价值储藏:使用户能够随时间而转移购买力。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货币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具有相同的价值,并保持稳定的价值:人们只要确定收到的货币可以保证当前的和未来的购买力价值,那么评估是否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就变得更加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方法是纯粹的商品货币,如盐或谷物等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
但商品货币本身并不能有效地支持交易:它可能并不总是容易获得,生产成本昂贵且交易繁琐,并且可能易腐坏。
经济活动的扩大需要更多便利的货币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有效地用于贸易并具有稳定的价值。
然而,维持对提供货币的体制安排的信任是最大的挑战。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节点,货币开始依赖中心化当局的发行。
从远古时代起,主权戳证明了一枚硬币在交易中的价值。 后来,由银行作为中介的汇票交易成为了商人节省带着大量货币旅行的成本和风险的一种方式。
然而,历史经验也清楚地表明了一个潜在的折衷,因为灵活提供的货币也可以轻易贬值。稳定货币得以持续的情景在历史上并非常态反而是特例。
事实上,在历史上,信任的崩溃相当频繁,历史是货币的坟墓。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有许多东西都能被放进这个坟场 – 例如,大英博物馆的68号房间里陈列着石头,贝壳,烟草,无数的硬币和纸片,还有许多其他的物品都失去了作为交换媒介的可接受性,并最终被“埋葬”。
一些则受到扩大的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因为它们无法适应规模较大的交易而变得不方便。另一些则是支撑它们的政治秩序弱化或消退,就被抛弃了。 而其他许多(货币)则因为对价值稳定性的信任受到侵蚀而成为受害者。
历史证明,无论是通过私人手段,以竞争的方式,还是由主权国家作为垄断的供应商供应,货币都可能是脆弱的。
银行发行的货币的好坏取决于银行持有的资产。 银行意在转换风险,因此,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对私人发行的货币的信心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
政府支持的安排,确保对工具的信任是一项集中任务,并不总是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历史还远非如此:一个众所周知的滥用例子是17世纪初德国王子发行的硬币的竞争性贬值,称为Kipper- und Wipperzeit。
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如当代的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的案例。 因此,避免主权国家的滥用是货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追求坚实的信任基础的制度基础最终导致了当今的中央银行的出现。早期的例子是在年期间在欧洲城邦建立的特许公共银行。
通过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支付手段,并集中了一些清算和结算业务,这些都成为改进交易的方式。
在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热那亚,汉堡和威尼斯等贸易中心设立的这些银行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特许银行的运作方式与目前的中央银行类似银行。
正如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正式的中央银行也出现了,直接回应了去中心化货币的不良经验。例如,美国的“野猫银行”(在联邦政府的监管之外开设的银行)业务的失败最终导致了美联储的建立。
目前的货币和支付系统
独立的中央银行在当代提供了可靠且值得信赖的货币信心。这意味着明确的商定的目标:
清晰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目标;操作性,工具性和行政独立性和民主问责制,以确保基础广泛的政治支持和合法性。
独立的中央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维护稳定货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目标。通过这种设置,货币可以被精确地定义为“在享有公共信任的国家内由负责任的机构支持的不可缺少的社会习俗”。
几乎在所有现代经济体中,货币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和私人银行之间的联合公共私人合营提供的,中央银行则是该系统为核心。电子银行存款是最终用户之间支付的主要手段,而中央银行的存款则是银行之间的支付手段。
在这个双层体系中,信任是通过独立和负责任的中央银行产生的,这些中央银行通过资产持有和操作规则支持储备。
反过来,对银行存款的信任是通过各种手段产生的,包括监管,监督和存款保险计划,其中的许多手段最终来自国家。
作为履行其维持稳定记账单位和支付手段的授权的一部分,中央银行在监督和监管并在某些情况下为其货币提供支付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央银行的职责包括确保支付系统平稳运行,并确保储备的供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包括在日内维度,即确保弹性的货币供应。
由于中央银行的积极参与,当今多元化的支付系统已经实现了安全性,成本效益,可扩展性以及信任,即每次支付一旦开启就能完结。
支付系统既安全又具成本效益,处理量大,适应快速增长,几乎没有任何滥用且低成本。 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的重要贡献因素是可扩展性。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体中,支付量巨大,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许多倍。尽管量很大,但扩大工具的使用并不会导致成本的成比例增加。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任何成功的货币和支付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买卖双方的广泛使用情况:其他人连接到特定支付系统的人越多,使用它的自身动机就越大。
用户不仅需要对货币本身有信任,他们还需要相信支付会迅速而平稳地进行。
因此,理想的操作属性是支付的确定性(“最终性”)以及判定可能被错误执行的相关交易的能力。
实现完结性要求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在单个交易和整个系统两个层面上都没有欺诈和操作风险。
强有力的监督和中央银行的问责制既有助于支持支付的“完结性”,也有助于信任。
尽管大多数现代交易是通过最终由中央银行支持的手段进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公共和私人支付手段出现了。 这些可以通过一种被称为“货币之花”的分类法得到最好的总结。(图V.1)
货币之花区分了货币的四个关键属性:发行者、形式、可得性程度和支付转移机制。
发行人可以是中央银行,银行或无人发行,就像货币采取商品形式的情况一样。 其形式可以是物理的,例如金属硬币或纸币,也可以是电子化的。
它可以像商业银行存款那样广泛获得,或者像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那样狭隘。
最后一个属性则是关于转移机制,可以是P2P的,也可以是经由中央中介机构,比如存款。货币通常基于两种基本技术之一:所谓的“代币”或账户。
基于“代币”的货币(例如钞票或实体硬币)可以P2P地交易,但这种交换严重依赖收款人验证付款对象有效性的能力 – 以现金为例,即担心是假币。
相比之下,基于账户资金的系统从根本上取决于验证账户持有人身份的能力。
加密货币:去中心化信任的难以实现的承诺
加密货币是否可以提供他们所承诺的内容?或者他们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更准确地定义它们,以了解支持它们的技术并审查相关的经济局限性。
货币之花中的新花瓣?
加密货币渴望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并承诺通过使用技术来保持对其价值稳定性的信任。 它们由三个要素组成。
首先,一套规则(“协议”),指定参与者如何进行交易的计算机代码。其次,存储交易历史的账本。 第三,去中心化的参与者网络根据协议的规则更新、存储和读取交易的帐本。
通过这些元素,加密货币的倡导者声称,加密货币不受银行和主权国家潜在的误导性激励。
就货币之花的分类而言,加密货币结合了三个关键特征。
首先,他们是数字化的,渴望成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手段,并依靠加密技术来防止伪造和欺诈性交易。
其次,虽然是私人创建的,但它们不是任何人的负债,也就是说它们不能被赎回,其价值仅源于他们会继续被他人接受的期望。这使得它们类似于商品货币(尽管没有任何内在价值)。
最后,他们是P2P的形式交易的。与其他私人数字货币(如银行存款)相比,加密货币的显着特点是数字化的P2P交换。
数字银行账户已存在数十年。还有私下发行的“虚拟货币” – 例如在像魔兽世界这样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使用 – 这比加密货币早了十年。
与此相反,加密货币的转移原则上可以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进行,而不需要中央交易对手来执行交易。
加密货币中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数字P2P交易中的技术挑战是所谓的“双花问题”。
任何数字形式的货币都很容易复制,因此可能会被欺诈地花费不止一次。
数字信息比实物钞票更容易复制。对于数字货币,解决双花问题至少需要有人记录所有交易。
加密货币之前,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让中央代理执行此操作并验证所有交易。
加密货币通过分散记录——即所谓的分布式账本(DLT)克服了双花问题。 账本是一个文件(可以是Microsoft Excel工作表),以加密货币的初始分布开始,并记录所有后续(交易)事务的历史记录。
整个账本的最新副本由每个用户存储(这是使其“分布式”的原因)。 通过分布式账本,数字货币可以进行P2P交换:每个用户都可以直接在账本副本中验证是否发生了转账并且没有尝试双花。
尽管所有加密货币都依赖于分布式账本,但它们在账本更新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可以将之区分为两大类,它们的操作设置有很大的差异。(图V.2)
一类是基于“需许可”的DLT。这种加密货币类似于传统的支付机制,因为为了防止滥用,账本只能由加密货币中的可信参与者更新 – 通常称为“可信节点”。
这些节点由中央当局选定并受其监督,例如开发加密货币的公司。 因此,虽然基于授权系统的加密货币在交易记录存储方式(分散与集中)方面与传统货币不同,但它们与(传统货币)相同 – 对特定机构的依赖作为最终的信任来源。
第二类加密货币承诺使用“无需许可”的DLT,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产生信任,这与当前基于机构的设置相比是更加彻底的不同。账本记录交易只能通过货币参与者的共识来改变: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但没有人有专门的钥匙来更改账本。
无许可加密货币的概念是由匿名程序员(或程序员小组)以假名Satoshi Nakamoto在白皮书中为比特币的案例制定的,该名称是根据特定类型的账本“区块链”而来。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它在被称为区块的交易组中进行更新。然后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将块连续链接以形成区块链。这个概念已经适用于无数其他加密货币。
基于区块链的无许可加密货币有两组参与者:充当记账员的“矿工”和想要在加密货币中进行交易的“用户”。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加密货币的基本思路很简单:与银行集中记录交易(下图V3,左侧)不同,矿工更新账本,随后更新后的账本由所有用户和矿工存储。
在这种设置的基础上,这些加密货币的关键特征是实施一组规则(协议),旨在协调所有参与者的激励措施,以便在没有中央信任代理人的情况下创建可靠的支付技术。
该协议确定资产的供应以抵御贬值 – 例如,在比特币的例子下,该协议规定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
此外,协议的目的是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出于自身利益而维持规则,即他们产生可自我保持的均衡。
这里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这些规则带来了更新帐本的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成本是因为更新需要“工作量证明”。 即通过数学证据表明已经完成了一定量的计算工作,反过来又要求昂贵的设备和电力使用。由于工作量证明(PoW)过程可以类比为通过费力的计算挖掘罕见数字,因此通常称为采矿,作为对他们的努力的回报,矿工从用户处收取费用 – 如果协议规定的话,就是新铸的加密货币。
其次,加密货币的所有矿工和用户都会验证所有的帐本更新,这会导致矿工只涵盖有效的交易。有效的交易需要由资金所有者发起,并且不能双花。如果账本更新包含无效交易,则其被网络拒绝并且矿工奖励无效。矿工和用户网络对所有新账本更新的验证对激励矿工只添加有效交易至关重要。
第三,协议规定了规则,以对账本更新的顺序达成共识。 这通常是通过创建激励措施,让个人矿工在实施更新时跟随大多数算力的其他矿工。例如,需要进行这种协调,以解决沟通滞后导致不同矿工增加有冲突更新的情况 – 即包含不同交易集的更新。
有了这些关键因素,对于任何个体来说,伪造一种加密货币是很昂贵的 – 尽管不是不可能的。
要成功实现双花,伪造者将不得不将自己的加密货币在商人处消费,并秘密产生伪造的区块链,在该区块链中不记录该交易。一旦收到商品,伪造者就会发布伪造的区块链,即逆转付款。
但是,只有这段伪造的区块链比其他网络矿工在此期间制作的区块链更长的前提下,这种伪造的区块链才可能成为普遍接受的链。
因此,一次成功的双花攻击需要拥有大量的算力占比。 或者,用比特币白皮书的话来说,只有“诚实的节点控制了大部分[计算]能力”,加密货币才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克服双花问题。
评估无许可加密货币的经济限制
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不仅能够提供基于数字技术的便捷支付手段,而且还能提供一种新型的信任模式。
然而,实现这一承诺取决于一系列假设:
诚实的矿工控制绝大多数计算能力,用户验证所有交易的历史以及货币的供应是由协议预先确定的。
理解这个假设很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关于加密货币有用性的两个基本问题。
首先,这种试图实现信任的繁琐方法是否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次,信任是否真正得以实现并永续?
正如第一个问题所暗示的,效率方面的一个关键潜在限制是产生分布式信任的巨大成本。
人们会期望矿工们通过工作量证明竞争为账本添加新的区块,直到他们预期利润会降至零。由矿工运营的个人设施可以拥有与数百万台个人电脑相当的计算能力。
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采矿的总用电量与瑞士等中等经济体的用电量相当,其他加密电子货币也使用了相当多的电力。
简而言之,对分布式信任的追求很快就会变成一场环境灾难。
但潜在的经济问题远远超出能源问题。这涉及货币的签名性质:促进用户之间的“网络外部性”,从而成为经济活动的协调工具。
加密货币在这方面的缺点在于三个方面:可扩展性、价值的稳定性和对支付的最终信任。
首先,加密货币没有主权货币那样的规模。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兑现他们对分布式信任加密货币的承诺要求每位用户下载并验证所有交易的历史记录,包括付款金额,付款人,收款人和其他详细信息。随着每次交易增加几百字节,账本的“篇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增长。
例如,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区块链每年增长约50GB,并且大致保持在170GB。
因此,为了保持总账规模和验证所有交易(随着区块大小的增加)可管理的所需时间,加密货币对交易吞吐量有严格的限制。一个思想实验可以说明加密货币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不足之处(图V.4,右侧图)。
为了处理当前以下国家零售支付系统处理的数字零售交易的数量,即使在乐观的假设下,账本的规模也将在几天内超过一般智能手机的存储容量,在几个星期之内远超典型的个人计算机的存储容量,甚至在几个月后就超过了服务器。
但这个问题远远不止存储容量的范畴,并且扩展到了处理能力的问题上: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跟上新交易的验证。相关的通信量可能会导致互联网阻塞停止,因为数百万用户以TB级的数量级交换文件。
可扩展性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更新账本会遇到网络堵塞问题。 例如,在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中,为限制在任何给定时间点添加到账本的交易数量,只能按照预先指定的时间间隔添加新的区块。
一旦传入交易的数量达到新添加的块已达到协议允许的最大大小,系统就会拥堵,并且许多交易将进入队列。
由于产能上限,每当交易需求达到容量限制时,费用就会飙升(图V.5)。
而且交易有时会排队几个小时,从而中断支付流程。 这限制了加密货币在日常交易中的用处,例如支付咖啡或会议费用,更不用说批发性的支付了。
因此,使用加密货币的人越多,付款就越麻烦。这违背了当今货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使用它越多,使用它的动机越强。
加密货币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它们的价值不稳定。这是由于没有一个中心化的发行机构负责保证货币的稳定。
运行良好的中央银行通过根据交易需求调整支付手段(货币)的供应,成功地稳定了主权国家货币的本土价值。
央行进行这样操作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市场紧张时期,在正常时期也同样平常。
这与加密货币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加密货币,对其价值产生一定的信心需要协议预先确定供应量。
这阻碍了弹性供应。
因此,需求的任何波动都会转化为对估值的变化。这意味着加密货币的估值非常不稳定(图V.6,左侧面板)。
如Dai加密货币的经验所证明的那样,更好的协议或金融工程不可能完全克服固有的不稳定性。虽然Dai被设计为锚定美元1:1的比率,可在2017年末推出后几周内便达到0.72美元的低点。其他设计具有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也大幅波动。
这个结果并不是巧合。保持支付手段的供应符合交易需求,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可以扩大或缩小资产负债表。当局有时需要愿意与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即使这意味着将风险纳入其资产负债表并吸收损失。
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用户网络中,没有中央代理人承担稳定货币价值的义务或动力:每当对加密货币的需求下降时,其价格也会下降。
估值不稳定的另一负面来自于新加密货币的发行速度 – 所有这些加密货币都非常类似且相互可替代。
在撰写本文时,已有数千种加密货币存在,这种扩增速度使我们难以估算(图V.6,右侧面板)。回顾过去的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这种自由发行新货币的结果是很难带来稳定性。
第三个问题涉及加密货币信任的脆弱基础。这涉及个人支付的完结性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单个加密货币价值的信任。
在主流支付系统中,一旦个人支付经由国家支付系统并最终通过中央银行账本进行支付,它就不能被撤销。相比之下,无许可的加密货币不能保证个人支付的完结性。 其中一个原因是,虽然用户可以验证账本中是否包含特定交易,但不知道他们可能存在竞争对手的账本版本。
这可能导致交易回滚,例如两名矿工几乎同时更新账本时。 由于两种更新只有一种可以最终生存,因此在哪个帐本版本中支付得以完结是概率性的。
由于加密货币可以被控制大量计算能力的矿工操纵,许多加密货币的采矿活动高度集中,所以加剧了付款完结性的缺失。
人们不能分辨是否正在进行战略攻击,因为攻击者只有在确定成功后才会显示(伪造的)账本。
这意味着完结性将永远不确定。对于加密货币,账本的每次更新均附带一份攻击者必须复制的额外工作量证明。
即使支付完结的可能性随着后续账本更新的数量而增加,但从未达到100%。
不仅个人支付的信任不确定,每种加密货币的信任基础也很脆弱。
这是由于“分叉”。这是一个加密货币持有者的一个子集协调使用新版本的账本和协议的过程,而另一些则坚持原来的账本和协议。这样一来,一个加密货币可以分成两个用户子网。
虽然最近有许多例子,但日的一件事值得注意,因为这与通过去中心化的手段实现信任的想法相违背,由矿工的中心化协调而取消。
在那一天,错误的软件更新导致传统协议的比特币网络挖矿的一部分与使用更新的协议的另一部分挖矿之间不兼容。
几个小时后,两个独立的区块链逐渐壮大;当这个分叉的消息传播开来,比特币的价格几乎下跌了三分之一(图V.7,右侧面板)。
最终通过协调一致的努力使分叉得以回滚,矿工们暂时脱离协议,忽略了最长的链条。 但是许多交易在用户认为他们完结的几个小时后就消失了。这一事件显示了加密货币可以轻易分裂,并导致重大的估值损失。
这种情节背后的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方面是分叉可能仅仅是一个基本缺陷的症状:更新账本所涉及的去中心化共识的脆弱性,并且与之相关的加密货币的基础信任。
理论分析表明,关于如何更新账本的协调可能会随时崩溃,导致价值的完全丧失。
分叉以及区块链去中心化共识的不稳定性
分叉导致了加密货币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图V.6,右侧面板)。例如,仅2018年1月份,就有Bitcoin ALL, Bitcoin Cash Plus, Bitcoin Smart, Bitcoin Interest, Quantum Bitcoin, BitcoinLite, Bitcoin Ore, Bitcoin Private, Bitcoin Atom和Bitcoin Pizza。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产生这种分叉,有些是永久性的,有些是暂时性的。一个例子被称为“硬分叉”(图V.A)。
如果加密货币的某些矿工协调将协议更改为与旧协议不兼容的一组新规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变化可能涉及协议的许多方面,例如允许的最大块大小,块可以添加到区块链的频率或更新区块链所需的工作量证明的更改。
升级到新规则的矿工从旧区块链开始,但随后添加未被升级的矿工无法识别的区块。
后者继续按照旧规则建立在现有区块链上。这样,两个独立的区块链就会各自增长,每个区块链都有自己的交易历史。
经常发生的分叉事件可能是一个固有问题的征兆,它与加密货币分散的矿工网络形成共识的方式有关。
潜在的经济问题是这种去中心化的共识并不是唯一的。遵循最长链条的规则激励矿工遵循大多数算例,但它并不能唯一地确定多数人自己的路径。
例如,如果矿工认为账本的最后一次更新将被矿工网络的其余部分忽略,那么对矿工而言,最好也忽略最后一次更新。
而如果大多数矿工协调忽略更新,这确实成为了一种新的均衡。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产生随机均衡 – 事实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正如分叉那样。
关于去中心化更新区块链稳健性的其他问题涉及矿工的战略性分叉动机,只要不同矿工最后添加的区块包含高交易费用,可通过分叉排除有问题的区块而转移。
总体而言,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存在一系列缺点。
主要的低效率来自于去中心化的极端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创造所需的信任浪费了大量的计算能力,交易账本的分散存储效率低下,去中心化共识是脆弱的。
其中一些问题可能由新协议和其他进展来解决,但另一些问题似乎与这种去中心化系统的脆弱性和有限的可扩展性有内在联系。
最终,这表明缺乏国家层面的适当的体制安排是其根本缺陷。
超越泡沫: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
虽然加密货币并不发挥货币功能,但其他领域的潜在技术可能会有所应用。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小额的跨境支付服务。更一般地说,与主流的中心化技术解决方案相比,在有些情况下有效利用去中心化访问的好处,DLT的好处可以超过维护多份帐本的较高运营成本。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支付解决方案与加密货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最近一个非营利性的例子就是世界粮食计划署基于区块链的Building Blocks系统,该系统处理为在约旦的叙利亚难民的粮食援助付款。
Building Block中的账户单位和最终支付方式是主权货币,因此它是一个“密码支付”系统,但不是加密货币。
它也受到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中央控制,并有充分的理由:基于无需许可以太坊协议的初步实验导致交易缓慢且成本高昂。
随后系统重新设计为在以太坊协议的有许可版本上运行。随着这一变化,与银行的替代方案相比,交易成本降低了约98%。
对于小额跨境支付来说,有许可的加密支付系统也很有用,这对那些在海外居住的劳动力比例很大的国家很重要。全球汇款流量总计超过每年5400亿美元(图V.8,左侧和中间图)。
目前,国际支付形式涉及多个中介机构,导致成本高昂(右图)。
尽管如此,虽然加密支付系统是解决这些需求的一种选择,但其他技术也正在考虑之中,哪一个最有效仍待考察。
更重要的用例可能会将加密支付与复杂的自执行代码和数据许可系统结合起来。一些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协议(如以太坊)已经允许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衍生工具的支付流程。
目前,这些产品的功效受限于流动性低和无需许可加密货币的内在低效率。
但基础技术可以通过以主权货币为后盾的有许可协议的注册交易所来采用,从而简化结算执行。该技术的附加价值可能来源于简化与复杂金融交易有关的行政流程,如贸易融资。
然而,至关重要的是,这些应用程序都不需要使用或产生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和相关技术的兴起带来了一些政策问题。 当局正在寻找方法来确保市场和支付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并维护整体金融稳定。
打击非法使用资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与此同时,当局希望保留长期的创新激励措施,特别是保持“相同风险,相同法规”的原则。这些实质上是经常性的目标,但加密货币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可能要求新的工具和方法。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央行是否应该发行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
加密货币带来的监管挑战
第一个关键的监管挑战是反洗钱(AML)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CFT)。
问题在于加密货币的崛起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一些反洗钱/打击恐怖融资措施(如“知道你的顾客”标准)被回避。
由于加密货币是匿名的,因此很难量化它们用于避免资本控制或税收的程度,或者更普遍地参与非法交易。
但比特币对关闭丝绸之路(主要毒品市场)的强烈市场反应表明,加密货币需求的一小部分来自非法活动(图V.9,左图)。
第二个挑战包括证券规则和其他确保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的条例。数字盗窃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考虑到分布式账本的大小和、不便以及高交易成本,大多数用户通过诸如“加密钱包”提供商或“加密交易所”之类的第三方访问他们的加密货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最初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 许多因不信任银行和政府而使用加密货币的用户却依靠着不受监管的中介机构。
其中一些(如MtGox或Bitfinex)被证明存在欺诈行为或遭受过黑客攻击。
欺诈问题也困扰着ICO。ICO涉及到向公众出售一系列初始的加密货币代币,而收益有时会授予创业公司的参与权。
尽管当局发出警告,投资者仍纷纷涌向ICO,即使它们经常与提供最少且未经审计的信息的不透明商业项目相关联。这些项目中有很多都是欺骗性的庞氏骗局(图V.9,右侧图)。
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全球贸易的80-90%依赖贸易融资。当出口商和进口商同意进行交易时,由于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不付款的风险,出口商通常更倾向于进口商先付款,而进口商更愿意通过在开始付款之前要求提供货物已经装运的文件来降低自己的风险。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贸易融资旨在弥补这一缺口。最常见的情况是,进口国本国的一家银行在收到货物文件(如提单)后向出口商发出保证付款的信用证。
反过来,出口国的银行可能会根据这一抵押向出口商提供信贷,并从进口商的银行收取付款以完成交易。
在目前的形式下(图V.B,左侧图),贸易融资繁琐,复杂且成本高昂。
它涉及出口商,进口商,他们各自的银行以及在每个检查点对货物进行实物检查的代理商以及海关机构,公共出口信贷机构或货运保险公司之间的多次文件交换。
该过程通常涉及基于文本文件的管理。DLT可以简化潜在合同的执行(右侧面板)。
例如,智能合约可能会在账本中添加有效提货单时自动向出口商发放付款。而更好地获得有关哪批货物已经获得融资的信息还可以降低出口商多次从同一批货物中获得不同银行款项的风险。
第三个更长期的挑战涉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加密货币和相关自行执行的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是否会导致新的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仍有待观察。将需要密切监测发展情况。
而且,鉴于其新颖的风险特征,这些技术要求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监督机构(的数量)。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执行大额高量的付款,监管边界可能需要扩大,以包括使用新技术的实体,以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全球监管机构广泛认可加强或新的监管加密货币和相关加密资产的必要性。
特别是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最近的公报强调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市场完整性,逃税和反洗钱/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等问题,并呼吁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持续监督。它还呼吁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推动适用标准的全球实施。
但是,加强标准的设计和有效实施具有挑战性。法律和监管的定义并不总是与新的现实相一致。
这些技术用于多种经济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活动受不同的监督机构监管。例如,科技公司目前正在使用ICO为与加密货币无关的项目筹集资金。
除了语义上的差别 – 拍卖数字货币而不是股票 – 这类ICO与既定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PO)没有区别,因此证券监管机构对其采用类似的监管政策是很自然的。
但是一些ICO 有另外用处 – “效用代币”,它们保证未来能够访问游戏(软件)。这一特征不构成投资活动,而是要求有关机构适用消费者保护法。
在操作上,主要的复杂因素是无需许可的加密货币不适合现有的框架。 特别是,他们缺乏可以纳入监管边界的法律实体或人员。
加密货币生存在他们自己的数字化、无国籍的领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现有的制度环境或其他基础设施。
他们的合法住所 – 只要他们有一个 – 可能是离岸的,或无法清楚地确定。因此,它们只能间接地被监管。当局如何实施监管方法?
有三个相关的考虑。 首先,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兴起要求重新制定监管边界。 由于加密货币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因此只有全球协调的监管才有可能发挥效用。
其次,可以解决加密货币与受监管金融实体的互操作性问题。 只有受监管的交易所才能为基于DLT的金融产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使之成为利基市场,而结算流最终需要转换为主权货币。
因此,希望处理加密货币相关资产的受监管机构的税收和资本处理规则可以进行调整。监管机构可以监控银行是否以及如何交付或接收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
第三,法规可以针对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的机构。例如,为确保有效的反洗钱/打击恐怖融资,监管可侧重于加密货币兑换为主权货币的时点。
其他与支付服务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侧重于安全性、效率和使用合法性。 这些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加密货币基础设施提供商,如“加密钱包”。为了避免泄漏,理想情况下,监管可以各管辖区域大致相似并一致实施。
央行是否应该发行数字货币?
一个相关的中期政策问题涉及CBDCs的发行,包括谁可以获得CBDCs。
CBDCs的功能与现金非常相似:
央行将在一开始发行CBDC,但一旦发行,它将在银行,非金融公司和消费者之间流通,而无需中央银行的进一步参与。这种CBDC可能会在私营部门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换,双边使用分布式账本而不要求中央银行跟踪和调整余额。它将基于一个经过许可的分布式分类账(图V.2),由中央银行决定谁作为一个可信节点。
虽然通用CBDC与现有数字中央银行负债(商业银行准备金余额)之间的区别可能看起来是技术性的,但它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实际上是根本的。
发给消费者和企业的通用CBDC可能会深刻影响三个核心中央银行业务领域:支付、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
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和市场委员会最近的一份联合报告突出了潜在的考虑因素。它得出结论认为,通用CDBC的优势和劣势取决于具体的设计特征。报告进一步指出,虽然尚未出现领先的竞争者,但这样的工具将带来巨大的金融脆弱性,而效益则不太明显。
目前,央行正在密切关注技术,同时谨慎执行。 一些人正在评估发行狭义的CBDC的利弊,限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批发交易。这些不会对目前的双层货币体系提出挑战,而是打算提高现有安排的运作效率。然而,迄今为止,对这种批发CBDCs进行的实验并未支持立即发行。
大额流转专用的央行数字货币
近几十年来,中央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支付以及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健性。数字技术使中央银行能够为实时全额结算(RTGS)系统节省流动资金。
通过连续链接结算(CLS)将这些系统连接起来,全世界的商业银行每天都可以全天候结算数万亿美元的外汇。
CLS有助于消除Herstatt风险 – 外汇交易中代理银行在向指定收款人支付等值外币之前发生财务问题的风险 – 之前这种风险已经构成重大的金融稳定风险。
最近,更快的零售支付已遍布全球,各国央行正在积极推动促进这一趋势。
作为他们对新支付技术更广泛投资的一部分,央行也在试验批发性的CBDC。
CBDC是传统准备金和结算账户的基于代币的版本。大额资金流转基于DLT的CBDCs的情况取决于这些技术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和结算成本的潜力。
收益可能很大,目前许多中央银行运营的批发支付系统都依赖过时和昂贵的维护技术。
实施批发CBDC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无需许可DLT的限制也适用于CBDCs,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根据有许可的协议进行建模。
其次,中央银行准备金的可兑换性进出分布式账本的设计选择需要谨慎实施,以维持日内流动性,同时尽量减少结算风险。
包括加拿大银行(Jasper项目),欧洲央行,日本银行(Stella项目)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Ubin项目)在内的一些中央银行已经开展了基于DLT的CBDC批发RTGS系统的实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央银行选择了数字存款收据(DDR)方式,即央行在分布式账本上发行数字代币,由分离账户持有并可兑换为中央银行准备金。代币可以用于在分布式账本上进行银行间转账。
中央银行现在正在公布结果。 在初始阶段,每项实验都大大成功地复制了现有的高价值支付系统。但是,结果并不明显优于现有的基础设施。
这本书的作者是彭慕兰和史蒂文·托皮克,都是大家,一个研究东亚史,一个研究拉美史。
读书的成本很高,所以读书是要读人的,也就是顺着打动我的作者读下去,把他所有的著作都弄过来看看。因为彭慕兰的《大分流》写的如此之好,当我看到他的这本《贸易打造的世界》,肯定是要看看的。
看后的感觉是研究东亚史的彭慕兰和研究拉美史的结合是珠联璧合,基于全球生产、西欧崛起、咖啡糖、奴隶贸易、暴力规则等等结合起来看,将几十篇小文章整理7个部分中:
1 市场准则的形成,2 运输手段,3 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 4 移植:世界贸易里的商品,5 暴力经济学,6 打造现在市场,7 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
其中运输手段和贸易、货币的关系,对我来说是比较耳目一新的,因为自然环境和物理定律所加诸的限制,会在各种理性决策中、下意识的决定中深深的影响了人的选择。摘选一些Page95:铁路发明之前,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更省力得多。在帝制中国的晚期,谷物若得走陆路,每走1.6公里,每一袋的价格就要增加3%;每一块煤则增加4%。因此,只要是吃重的货物,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有时是无可限量的:直到1828年,美国大西洋岸的某些沿海城镇仍认为,用英格兰的煤取暖,比从海岸只几公里的内陆大森林拖来木头焚烧取暖,成本还更低廉。联想到现在,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北方这几年的煤改电、煤改气是深深的影响了各种服务产品的价格的,就不细谈了。总的来说,在思维中加入运输手段及其成本,对于做成一个事情是有帮助的。
彭慕兰的其他一些书籍中也曾运输成本的角度来解读明清两朝银子和铜制钱并存的外部约束,北方和南方对银子和铜钱的使用场景不同,其实就有很轻的银子,如何与很重的铜钱互动,使用到了农产品的小额支付和大额的白银纳税。
回到我的专业领域,区块链以及通证的诞生,也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要,彭慕兰这位老司机当然没有描述这些内容,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推演,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贸易再次改变了我们交易的手段和交易的媒介。
链接新世界
感谢主办方的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拓普会展的邀请,得以向大家分享《极简万年区块链Token记账史和根源链的共识实践》。
仁兄是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的高级研究员,研究的同时也在参与比特币、根源链SourceChain的研发,区块链的布道等等社区实践工作。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麻吉宝,Ta的IOS版APP在上线3个小时就下线,即使有大量的APP材料证明使用了Token,但还是被另外一个BU业务单元的内部人员否认与区块链技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一、麻吉宝当然是基于区块链生成的
这真是艰难创新的时代,伟大如马云般的外星人,也有创新不了的时候,因为Ta们碰到了创新者的窘境。
3月29日刷屏的麻吉宝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据很多,中层干部和基层技术人员是按照区块链的思路来设计麻吉宝的,我还是用图来说话吧
②用户的个人资产界面则明确指出这一麻吉宝中的通证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
③还有一个关键字眼: 麻吉宝是3月29日中午12点正式开启创世奖励。在IT/互联网的世界里面,只有区块链中才会使用创世这个词语。
二、为什么有这么个麻吉宝闹剧
克里斯滕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大公司面对突破性技术时引发的失败》(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 to Fail),再次涌现在我的脑海中,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变化时,牛气哄哄的公司总是无法保持其在各自行业中领先地位的原因。这里所讲的并不是任何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们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公司,是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的公司,这些公司无法回避困境。讲述创新者的窘境的时候常被引用就是柯达、诺基亚等等公司,Ta们面对变化的时候,先是领先,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坠落的速度很快。 区块链技术是颠覆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不同于传统的根本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和渐进创新 (incremental innovation)之间的区别,它不是着眼于技术变迁本身,而是所谓的“价值体系的变化”,即人们用以评价产品的标准的变化。没有预测到这种变化的竞争者将会失败。
三、到底该怎么做区块链创新
区块链的创新本质是通过使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大规模使用加密技术,在透明可靠保护隐私的情况下,登记数据的所有权被交给创造数据的信源用户。从而改变“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个荒谬的理论,那是因为原来的用户看不住自己的数据,而被互联网公司薅了羊毛并装在猪身上,互联网公司赚了钱,但是失掉了用户,而且区块链是自带激励和经济制度的一套技术体系,保护用户的数据。
另外,区块链系统必须要开源,只要开源的区块链系统若已启动,就不能被关闭,如同比特币、以太坊一样,是很难被关掉的,但是从网上看到的信息,参与麻吉宝的用户获得的一些收益旋即被处理了,用户连挣扎都不能挣扎一下,其实,就是是麻吉宝团队还没有学到精髓,若开源,怎么可能还被关掉。
就监管来说,诺斯(Douglass North)曾说过:关于政治经济、经济发展、经济史的问题,都要理解决策者背后的思想模式和意识形态。”对诺斯来讲,“意识形态”也即是“一群人对环境的解释,以及对该环境如何调理出秩序所提出对策背后一套共有的思想模式”。说白了,人都是教化的产物,人的思想不能脱离时代。在2018年的当下,要想做区块链,必须要想明白如何合规,这样子适当领先时代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但是高层管理者基于RPV(Resource资源,Programm程序,Value价值观)的考虑,经常会枪毙基层和中层的创新。
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下面简单提一下我从2012年起参与比特币、区块链领域研发和布道过程中的交流和思考后,对大公司突破创新者的窘境的一些建议:
1 自己做必须要开源,从内部突破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难度比较大。把利益从代码整理出来,用Token来激励生态中的用户。
2 若为了规避不确定的风险,可以投资一些很好的项目,如比特币、根源链SourceChain,EOS,从外围进行突破,这是比较容易做成的事情。
通过麻吉宝这个故事,颠覆式创新理论上再次证明,为了突破现有互联网公司的封锁,区块链技术绝对是个好工具和技术,因为大公司在区块链技术面前,大公司的领导层们进退失据,无所适从了。这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
4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版权。若需演讲,或者交流,请联系我的合伙人:江女士,微信kaixinrenpeize。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协办的“金融科技二十讲”公开课第二十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高级研究员、副秘书长,网络工程和安全技术专家,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农业区块链实验室联合发起人 王立仁,担任此次公开课的主讲嘉宾,就“比特币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要:
首先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Bitcoin这个词。1948年,美国数学家C.E.香农在他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里面首次使用了Bit这个词。其实万物皆由Bit构成,就像人本质上是由基因构成的。从一个角度来说,我将Bitcoin理解为一种技术,它把比特原子化了,其经济学道理就是实现了物以稀为贵,每一个Bit都是不一样的,两个Bit的源头、流通、交易也都不一样。
区块链出现之后,或者比特币出现之后,我们证明“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观点是错的。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羊毛怎么可能出在猪身上?但是为什么在过去十多年被振振有辞的说羊毛出在猪身上?原因是因为羊看不到羊毛,羊毛被人装到猪身上,所以才说羊毛出到猪身上。羊毛就是信息,就是Bit。
信息所有权本质上决定了信息的定价以及信息的流通性。问题在于,从40年代开始发展现代通讯技术之后,一直没有一个加密的技术,或者有一套技术来解决互联网空间中的信息所有权。早期媒介以纸为主,纸上的信息形成契约,人们可以把信息装在保险箱,也可以轻易摧毁信息。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让信息留存、确权、加密成本是很高的,摧毁信息也是比较难的,我们需要一个技术实现对所有权的确定,实现信息定价、流通和交易。
货币流动构成了债权债务网,我们需要一个记账单位将经济生活中产生的债权、债务记录到一个T型账户中。一种货币的学说叫货币名目论。想象人类去数鸭子,然后将鸭子的信息记录到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买卖。这个过程,就实现了鸭子脱离客观事实、变成主观事实、再往下成为互为主体事实的演变。所谓互为主体事实就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诸如国家、宗教、货币,就是因为我们信它,所谓共识,所以存在。
总的来说,经济社会本质上是由信源、信号、信息、信任到信用,再到信源。每个物件都是信源,信源通过声波、光波、电磁波发出各种信号,信号又被各种IT工业处理变成信息,我们就是依靠信息来建立信任的。形成信任后我们可能会建立一些交易,交易产生信用,有了信用之后又会变成一个信源,会成为佐证,创造更多的交易机会。
在历史上,把信号变成信息的过程中都要采取媒介来记录这个信息,泥巴、木棍、纸、贵金属等等,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记载信息,且保证信息不可篡改。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介就行不通了。本质上说,货币流动的债权债务关系里面有一套记账符号,这个记账符号可以用石头、金属来做,可以用比特来做。这就是比特币的记账思路。
现代金融创新基本要素有三点:第一是能够跨越时空配置资源, 第二是就未来结果达成契约收益权力,第三是成本要足够低。随着经济协作规模关系不断变大,让人信任信息真实性的技术成本一定要下降,成本低的技术会替代成本高的技术。技术成本足够低的方向包括三点:数得清、存得住、流得动。在这个方向上创新的结果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本质上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信息的记录和记载。区块链技术依托Token(通卡)的交易、流通,能够保证多方交易的信息真实、可靠、不可篡改,因而数得清。一个账页就是一个Block,一串交易就是BlockChain,区块链的记账过程伴随着财产确权,因而存得住。Token的转让、流通能够实现跨时空配置资源,因此流得动。
互联网具有两大结构性缺陷:一是难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和隐私安全;二是HTTP协议导致的冗余性很差。在军方发展中,互联网最初是注重信息安全和可靠的。它靠什么证明信息真实可靠?保密制度,保密员确保信息只有加密者能看,或者只有某些总统能看。1994年互联网开始民用、商用的时候,没有办法审查,而且具有成本依赖,这时候用什么手段?那时候也考虑安全技术,比如PKI、U盾、VPN。从互联网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本质是数学,是对信息进行加密、去中心的、分布式、公开的、安全不可逆的运算。
有了这个债权债务支付、清算和结算的思路之后,比特币就可以理解为复式记账法在互联网空间里的实现。整个区块链空间有两类角色,一类是市场参与者,即参与市场交易协作的买卖双方;一类是记账员,或者叫矿工、会计。做支付动作的一方从收款人里面把钱拿出来,进到收款人账户里面去。这个过程完成后,一笔账户的输出被当做另一个账户的输入,计量的数字从一个账户移动到另外一个账户,就形成了一条链。信息在链里流动,记账员通过记账在流动中确定下信息所有权,记账员获得手续费和奖励。记账员最初是匿名的,但从2015年起,整个生态演变的结果是目前比特币系统里面只有不到30个大的记账员。就像我们现在汇款一样,有汇款人、收款人,还有一个清算和结算的中央机构一样,记账员就是做清算和结算动作,只是在通过一种去中心化方式,引入了竞争。通过大家抢Block Reward和交易费等过程,使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这个环境里面。从而通过两个角色,市场参与者和记账员,把通讯系统运转起来了。这是一个共识的过程。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源,区块链系统一定要开源,只有开源才知道代码有没有损坏,才能保证信息透明、去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在技术上通过去中心化方式降低成本,更好地大规模传递信息。所以说比特币的系统风险很大,因为只有不到30个矿池,互联网大矿工已经控制了全网的算例,而这个机器在目前互联网上就是互联网上一个服务器、节点,我们总是有大量的方法可以攻击它,攻击它意味着不能记账了,或者说记完了账又被重新退回去了。
纯真比特币RBTC,Royal Bitcoin是从经典比特币中分叉出来的一个系统,特点就是重新恢复去中心化特点,有电脑或手机都可以参与记账工作,从而完成交易、转账、加密报文、智能合约开发等功能,增强系统稳定性。称之为纯真的,是通过一种点对点方式实现对信息的转移,真实可靠信息转移。比特币系统被无政府主义说成是去政府的,我不太认同,政府是需要的,但是政府有边界。中本聪本意里面和政府不是这样一个思路,它通过点对点方式降低了记账成本,使这个系统更容易真实可靠。
我在很多场合呼吁,比特币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机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现在推出比特币期货,就是因为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快对比特币没有影响力了,利空的因素没了。从国际货币兑换和定价来看,人民币如果可以为比特币定价,那个被称作比特币的一串字符里面打上人民币标签,互联网到哪里人民币到哪里,人民币就国际化了。另一边,美联储对比特币的态度是值得关注的:比特币系统高喊无政府主义,打击美元霸权,美联储却一直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作为美元区的参与者日本政府极力推动比特币系统,这是可以深究的。耶伦在2013年10月份的听证会上讲比特币是一个技术,美联储没有监管的权力,直接造成比特币大涨。
关于下一代区块链,我设想应该是一种“多点连接”的交互信息系统,可应用于区块链道路、区块链汽车等。最后,向大家推荐一些读物,有《价值的起源》、《千年金融史》、《伦巴第街》、黄达老师的《金融学》等等。
更多 立仁兄 的文章观点和实践项目
立仁兄 个人博客
https://www.zhanglian.info/
立仁兄 财新专栏
http://wangliren.blog.caixin.com/
立仁兄 巴比特专栏:
http://www.8btc.com/author/7800
https://www.genyuanlian.com
https://www.earthledger.com
起源于1848年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又一小步,将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大步。在2017年这个新经济时代的重要节点,芝商所CME Group推出比特币期权交易产品,开始了新一轮大冒险。
美国人是那些乘着五月花号跨越大西洋而来、遵循新教伦理的后代,其中一些美国人构建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商所CME Group),11月1日,在长达3年的准备后,他们搁置各种犹豫和争议,宣布将比特币这种众说纷纭的东西,变成可以期货交易的合约产品,并且提交材料,正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这个机构显然应该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不过CFTC一向对BTC持开明态度,在2017年6月的时候就已经批准注册于特拉华州,但经营主体在纽约的LedgerX具有从事数字货币掉期交易的数字货币交易牌照:掉期执行机构和衍生品清算组织,获得发行基于比特币系统的衍生品的资格。按照惯例,公开新闻意味着比特币期货合同发行的事情已经较有把握通过监管当局的审批。
以下为 Terry Duffy,CME Group Chairman and CEO新闻声明摘要:
“Given increasing client interest in the evolving cryptocurrency markets, we have decided to introduce a bitcoin futures contract. As the world’s largest regulated FX marketplace, CME Group is the natural home for this new vehicle that will provide investors with transparency, price discovery and risk transfer capabilities.”
芝商所要发行比特币期货已经酝酿很久。事实上,每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时,芝商所就会跳出来干点什么,比如2013年4月首次宣称将提供比特币期货合同,2014年出席相关活动,2015年11月成立“Post Trade Distributed Ledger Working Group”,2016前后规模性地投资相关区块链企业,2016年12月与英国的一个黄金造币厂合伙在比特币和黄金之间交易,2017年4月被发现的对冲挖矿风险的专利,2017年5月被发现的关于物理交付比特币的专利。很多工作都是围绕比特币工作展开的。这一次,当中国强监管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活动,取缔ICO和关闭交易所,使中国对比特币系统和比特币价格影响愈来愈弱的时候,芝商所出手了。
得定价权者得天下,所以谈谈芝商所的工作细节。从2016年5月开始到2016年12月,其逐渐公布了两个指数,分别是BRR (Bitcoin Reference Rate )和 BRTI(Bitcoin Real Time Index (BRTI),都是价格指数, 从Bitstamp, GDAX, itBit and Kraken这些现货交易所得到原始数据,按照IOSCO原则生成。BPR是依照格林威治时间每天下午4点按照美元公布一次,期货合约的价格以BPR定价,用美元结算。BRTI数据是实时生成和呈现的。比特币衍生品以美元定价,事实上是一部分比特币变成了一部分美元的锚定物,比特币系统朝着一个新型货币体系持续演进。
关于下一步演变的思考:
通过比特币衍生品,引入更多的重量级交易对手,将会逐渐稳定住比特币这种虚拟商品的价格,减少其波动性,并且提升流动性,以及与法定货币的兑换性。
当比特币系统的整个市值盘子足够大的时候,短视而且善良的人类会普遍接受比特币从虚拟商品的定位演化成货币体系中的记账单位吗?如是,自然将演化出货币体系中常说的交换媒介和储值工具。随后就则要看华尔街的银行家和美联储的委员们如何互动了。
这个世界是并行运转的,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细节都曾发生过,都是阳光下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我们总得努力思考、前行,抓住它。
本文摘自拉加德于9月29日在英格兰银行独立20周年会议上的演讲。
图片为拉加德和英国央行行长卡尼的合影。
以下为拉加德演讲原文:
英文原稿见: http://www.imf.org/en/News/Articles//sp092917-central-banking-and-fintech-a-brave-new-world
中文原稿见:http://www.imf.org/zh/News/Articles//sp092917-central-banking-and-fintech-a-brave-new-world
行长先生,各位尊贵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感谢马克[卡尼]的盛情介绍,感谢英格兰银行邀请我参加这次精彩的会议。
此时此刻,我们要庆祝 英格兰银行独立20周年。这20年来,英格兰银行已成为英国经济的一支稳定力量,启发着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对中央银行业务进行思考——特别是由于马克您的指导。
此时此刻,我们还要总结过去积累的经验,推进迄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未来——下一个20年,因为我们的征程并未终止。
今天早晨,我走进了弗利特街,人在这条街上总是会产生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在中世纪,这条街曾是重要的商业中心,而时至今日,这些商业活动多半已经转移到了网上。到19世纪,这条街又成了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和记者们争先恐后编制晚报的大本营。眼下,这个王国也基本转移到了网上。
伦敦市的银行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也都发生了改变。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让我们拨动大本钟的指针,让时光流向 2040年,去看一眼他们的世界。我们眼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汽车已经消失不见,因为人们都以盘旋在空中的无人驾驶机或“豆荚”(电子接驳车)为代步工具,以便优雅地避免早高峰时段的互见。
乘坐“豆荚”的包括最近刚刚开始第二任任期的中央银行行长。她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之一就是在抵达穿线街之前浏览数字助理制作的新闻视频全息图。
行长下车后,迈步走向正面外墙圆柱耸立的银行大楼,然后打开门……
她在楼里会遇到什么人?经济学家们是不是正坐在办公桌旁围绕政策选择开展圆桌辩论?或者是不是有一台智能机器负责作出决定、确定利率以及发行货币?
换句话说,到了下一代,金融科技将如何改变中央银行业务?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重点。
我准备思考下列三项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虚拟货币、金融中介的新模式和 人工智能。
其中部分创新已经找到了进入我们的钱包、智能手机和金融系统的途径。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家准备好搭乘我的“豆荚”一起去探索未来了吗?借用一位伦敦同胞玛丽·波平斯曾经说过的话:稍微发挥一点想象力吧!
1. 虚拟货币
让我们先从虚拟货币 开始。需要说明的是,虚拟货币并不是指通过Paypal和其他“电子货币”供应商(比如,中国的支付宝或肯尼亚的M-Pesa)以现有货币进行的数字支付。
虚拟货币自成一类,因为它们提供了自己的记账单位和支付系统。这些系统允许在没有中央交易清算所、没有中央银行的情况下开展点对点的交易。
目前,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尚未或几乎未对现有的法定货币秩序和中央银行构成挑战。原因何在?因为它们稳定性太差、风险太高、能耗太大,还因为相关技术尚不具备扩展能力。许多虚拟货币对监管者而言都太不透明;部分还遭到了黑客攻击。
然而,这些多数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假以时日便可解决。不久之前,有一些专家认为,个人电脑永远用不着了,平板电脑也只能拿来当作昂贵的咖啡托盘。所以我想,对虚拟货币不予理会的做法也许并不明智。
更好地发挥货币价值?
以制度薄弱而国家货币不稳定的国家为例。若不使用另一国的货币(例如美元),部分此类经济体就可能出现虚拟货币使用增长的状况。可以称为“美元化2.0版”。
基金组织的经验表明,在跨越某个临界点之后,围绕新货币的协调就会迅猛发展。例如在塞舌尔,美元化从2006年的20% 跃升至2008年的60%。
但是,为什么公民会持有虚拟货币而不是实物形式的美元、欧元或英镑?因为终有一天,持有虚拟货币会比持有纸币更加简单和安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此外还因为虚拟货币事实上可以变得更加稳定。
比方说,虚拟货币可以按照与美元或者某种稳定的一篮子货币一比一的比例发行。发行可以做到完全透明,并适用一项可靠的预定规则、一种可以监测的运算法则……甚或一项能够反映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状况的“智能规则”。
因此在许多方面,虚拟货币可能就是抢了现有货币和货币政策的生意。对央行行长而言,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继续运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同时开明地接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想法和新需求。
更好地提供支付服务?
比方说,考虑在共享的分散化服务经济起飞的国家,对新的支付服务的需求会日渐增加。
这种经济植根于点对点的交易,有赖于经常性的小额支付,这种支付往往跨越国境。
向新西兰的一位女士购买园艺诀窍,需付款4美元;请求提供一首日文诗歌的专业翻译,需付款3欧元;获取具有历史意义的弗利特街的虚拟绘图,需付款80便士:这些款项可以使用信用卡和其他形式的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但是对于小额交易、尤其是跨境交易而言,这些支付手段的收费相对较高。
或许,公民有朝一日会选择虚拟货币,因为它们的成本和便利程度有可能媲美现金——不存在结算风险,不存在清算迟延,不需要集中登记,也没有中介检查账户和身份。如果私人发行的虚拟货币仍然存在风险和不够稳定,公民甚至可以 要求中央银行提供数字形式的法币。
所以,当新的服务经济敲响英格兰银行的大门时,你们会把它请进屋吗?会给它端茶送水——以及提供资金流动性吗?
2. 金融中介的新模式
开启我们的“豆荚”之旅第二段旅程的是金融中介的新模式。
有一种可能性是银行业服务解体或分拆。未来我们可能只会留一丁点儿钱用于电子钱包的支付服务。
其余的钱可能会存入共同基金,或者投资于在自动信用评分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拥有优势的点对点借贷平台。
当今世界,产品开发周期为六个月,但需要不断更新、主要是软件更新,而简单的用户界面和可靠的安全保障能够产生巨大的溢价。当今世界,数据为王。当今世界,许多新的玩家已不必要设置分支机构。
有些人会说,如果通过新渠道进入经济体的银行存款和货币流减少,我们如今了解的部分银行业务模式就会出现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如何制定?
现在的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一级交易商或者说大型银行影响资产价格,中央银行按照固定价格向它们提供流动性,这就是所谓的公开市场操作。不过,如果这些银行在新的金融世界里变得不那么重要,对中央银行存款的需求减弱,那么货币政策传导还会依然有效吗?
甚至中央银行完全有可能不得不增加其业务对手方的数量。英格兰银行在这方面作了示范,已经开始将大型经纪商-交易商和中央交易对手清算所包括进来。
所有这些当然都会对监管产生影响。增加对手方意味着将更多的企业归入中央银行的监管范围——这就是为在困难时期获得流动性而付出的代价。未来困难的多少并无定数。尽管如此,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一事似乎变得更加紧迫。依靠马克你的领导,金融稳定理事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
中央银行的职能范围将扩大,公众监督和政治压力也许会随之增加。独立性——至少是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需要进一步维护,也需要甚至更为清晰的沟通。
我们可能还会看到监管做法的改变。一直以来,监管者侧重于监督定义明确的实体。然而,随着新的服务供应商采用种种新形式投入运营,将它们归入不同的类别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以社交媒体公司为例,假如它提供支付服务但不管理活跃资产负债表,那么我们该给它贴上哪种标签?
所有这一切对律师来说都是好事,但对监管者来说就没那么理想了。监管者可能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工作重点,从金融实体到金融活动——同时还可能成为评估运算法则合理性和安全性的专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合作是关键
为了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加顺当——至少顺当一点儿,我们需要进行对话。我们需要在经验丰富的监管老手与刚刚开始接触金融科技的监管新人之间,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金融服务企业之间,以及在国家之间进行对话。
随着监管工作的重点从国家实体扩大到无国界活动,从你们当地的银行分支机构扩大到量子加密的全球交易,跨境监管将变得至关重要。
基金组织拥有全球 189 个成员国,因此是 开展这些讨论的理想平台。 技术无国界:何为本国,何谓东道国?我们怎么能够避免监管套利和争相触底?这个问题事关基金组织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任务,同样事关我们的全球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
合作的风险和收益都很高。我们希望,全球金融安全网无论如何拉伸和重塑,都不会出现漏洞。
我相信,基金组织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是,基金组织也同样需要接受改变,比如,让新的有关方加入,再比如,考虑数字版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换言之,基金组织已经为“豆荚”之旅准备妥当。
3. 人工智能
开启我们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旅程的是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
我们的行长在2040年走进银行大楼是为了打磨一台货币政策制定机吗?安迪[霍尔丹],你作出的关于英国将有1500万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的预测会影响到英格兰银行及其世界级的工作人员吗?
有一点很明确:我们总是拥有更多数据。部分估计显示,今天可用的数据中有90%是在过去两年期间产生的。 这不仅仅是关于产出、失业和价格的信息,也是关于经济人的怪癖和非理性之处的性能数据。
由于有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这一数据如今丰富充足,普遍存在,而且在与人工智能结合之后,价值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正在大踏步前进。过去一年,若干世界顶级的围棋(一种古老的棋盘游戏)高手败给了一台自学计算机。许多人认为,人类距离最后审判日的到来也就剩下几十年光景。机器学到了策略,认清了模式,然后优化了比赛——做得比我们所能做到的更好。
很显然,经济远远比围棋比赛复杂得多。不过,到了下一代,机器几乎肯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协助、作出实时预测、发现泡沫,以及揭示复杂的宏观金融联系。
然而我保证,人类依然必不可少。
首先,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基本经济关系中的种种改变有待发现,重重风险有待评估。要制定良好的政策,诸位同行的评价判断和不断质疑、多种多样的观点、甚至少许特立独行的精神仍旧至关重要。不过,假如机器也能做到这些,情况会怎么样?
接下来是沟通问题。众所周知,良好的货币政策会讲故事。政策如果能够得到清晰解释,从而使公众形成对未来政策的预期,那么这种政策就有效。机器真的能够以通俗的英语解释它们的决定吗?
即便这个障碍可以克服,也还有一个障碍存在。哪怕使用最好的运算法则和机器,目标也可能会落空,危机也可能会发生,错误也可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真的能够负起责任吗?能够对那些买不起房的青年夫妇,还有失业的职场母亲负起责任吗?
关键在于问责制。如果没有问责制,我们就无法拥有独立性;又怎么赋予一个技术型组织如此大的权力?如果不具备独立性,政策必然误入歧途,正如这次会议清楚警醒我们的那样。
所以,我并没有看到接管货币政策的机器。2040年,走进英格兰银行大楼的行长仍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在大门里面见到的也都是人,起码有一些人。
因此,穿线街上会一直住着一位老太太。 而且我相信你们也觉得,同上了年纪的女士交谈往往会令人豁然开朗!
在我们的“豆荚”之旅接近尾声之际,在座有一些人可能会对我的乐观论调表示惊讶。在许多人看来,中央银行业务的这个新世界不及玛丽·波平斯的世界那么神奇美妙,倒是更接近奥尔德斯·赫胥黎笔下的反乌托邦: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这很像是赫胥黎的著名小说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我相信,我们这些个体和群体有能力塑造出一种能够服务于全人类的技术和经济未来。我们有责任完成这项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对美丽新世界的召唤:“神奇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美好的生命在这里出现!人类是多么美啊!啊,美丽的新世界。”
谢谢大家。
IBM(2017年),“2017年的十大关键营销趋势”,可查阅https://www-01.ibm.com/common/ssi/cgi-bin/ssialias?htmlfid=WRL12345USEN
暗指“穿线街老太太”,即英格兰银行。
日晚,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举行了2017周年会员大会。协会主席胡章宏、名誉主席陈爽、候任主席刘安林、副主席丁晨、王永、浦永灏、陈林龙、黄少明、杨浩、欧鹏、阎峰、谭岳衡(以上按姓氏繁体笔划排序)、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区块链技术专家王立仁,以及协会理事、会员代表、协会荣誉法律顾问李伟斌律师行与核数师KPMG等150余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胡章宏主席宣读主席报告
胡章宏博士做主席报告,回顾了协会所做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骄人成绩。他表示,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立足于专业,以繁荣香港为使命,自创立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香港与内地及海外金融界交流、积极的促进香港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协会积极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特别在推动香港发展金融与科技、以及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中联办及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及赞扬。
新任主席刘安林先生致辞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刘安林担任新一届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主席。
刘安林主席在致辞中表示,香港中国金融协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着香港金融界人士为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协会往届主席不畏艰辛的付出,以及各位会员的努力,促进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也壮大了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的力量与话语权。
区块链专家王立仁先生做主题演讲
在主题分享环节,会议邀请了区块链领域专家人民汇金科技创始人王立仁先生就金融科技与区块链进行了专题分享。近三年来,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给金融科技注入了新的力量,弥补了互联网技术的固有缺陷,同时,国内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为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FinTech带来了成长的沃土。
主席团及理事合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alpay货币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