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丁建勇,是如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转型升级的?

积极参政建言 承担社会责任――专访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东昌集团董事长丁建勇
  日,“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座谈会”在上海市工商局召开,会议下发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达的关于认定驰名商标的书面批复函,认定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的在第35类“推销(替他人)”服务上的“东昌DONGCHANG”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汽车服务行业中,“东昌汽车”第一个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汽车服务业内领军的服务品牌之一。作为东昌集团董事长的丁建勇,面对这一荣誉表示,东昌集团将以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为新的起点,精心维护与管理好“东昌”品牌,以服务创新追求卓越,开拓品牌的深度、广度,把东昌品牌管理与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曾获得过“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诸多荣誉,并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过的东昌集团董事长丁建勇是民进中央委员。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丁建勇不仅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而且认真履行党派成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注重企业持续发展,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东昌集团一直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多年来被上海市统计局列入上海市企业集团前50强。“东昌汽车”第一个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汽车服务业内领军的服务品牌之一。而这一切,都与丁建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分不开。长期以来,他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抓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又注重企业管理的细节,以不断创业的精神,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他导入了“物料、设施全寿命一体化管理”现代生产性服务的先进理念与服务模式,促进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转型升级,开拓了现代生产性服务的新领域,被认定为国家级与上海市的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他把“系统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导入企业管理,对东昌集团的管理流程进行重塑,提出“五大工程”创新管理模式,以它的创新性、实务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统一,受到合资、合作伙伴的认同与欢迎,被上海市国资委、经信委授予“上海市管理创新特别贡献奖”。
  丁建勇注重企业持续发展,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东昌集团在上海民营企业集团中,率先制订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从组织、制度上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在上海市先行先试的试点中,成为第一批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估达标的企业集团。同时,东昌集团积极推动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地方标准的制定,为标准制定提供了《“绿色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服务外包》、《超越“微笑服务”的“汽车知识服务”》等典型案例。不懈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东昌集团被浦东新区政府评定为“率先模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
  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党派成员职责
  作为历任第一届浦东新区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丁建勇,多年来积极参加调研,反映社情民意,提出代表议案、建议,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界别代表的职责。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丁建勇每年都提交提案。他的提案涉及社会信用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深化浦东开发开放,广告管理与社会和谐,市民参与世博,重视短信、博客等新型信息文化平台,增强政府服务功能,“产学研”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品牌培育等重大经济、社会、民生问题,都被党政部门采纳,有的还被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他承接上海市政协调研课题《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文化氛围的营造》,所提交的征信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文化氛围营造的研究报告,受到市政协的好评。
  2007年,丁建勇提出的《抓住世博机遇,为培育上海的名牌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提案被上海市技术质量监督局采纳。原先“名牌”产品限于实体产品,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丁建勇提出的上海要培育现代服务业名牌的建议,为2007年开始试行服务行业评定“上海名牌”,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了贡献。此后的2009年、2010年,丁建勇关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与认证》、《推广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经验,推进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的实施》的提案,不仅为上海市国资委、经信委、商务委等部门采纳,更为企业社会责任上海市地方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同年,丁建勇的另一提案《开发、采用小型的纯电动汽车,破解社区“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提出开发低速、小型纯电动汽车,作为社区交通工具,为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门对门”难题,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受到高度重视,是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网、新民网等“两会特别报道”的第一个提案,上海市交通港口管理局召开了局长专题会议办理。
  2013年“两会”期间,丁建勇作为人大代表,再接再厉,提交了3个议案与书面意见。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精神,他在今年的议案中提出,在大型居住小区、社区与地铁、公交站之间,建设能遮风挡雨的“绿色”、便捷的“连廊”,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选项。为提这一议案,他调研了全长540多米的陆家嘴“世纪连廊”,香港中环等地的空中连廊等;并参考了杭嘉湖地区具江南风味的“廊檐”、珠三角一带中西合璧的“骑楼”等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在议案中,他提出,本市城乡结合部、地铁沿线郊区,多有常住人口超过1万的大型居住区,地铁1号线延伸段莘庄、梅陇居住人口超10万人,解决“最后一公里”仍是难题。如在这些大型居住小区、社区与地铁、交通站之间,建设能遮风挡雨的“绿色”、便捷的“连廊”,市民从地铁、公交站安全、便捷地到达小区家中,可满足除特别需要“门对门”的大部分需求,将使市民更多选择大公交出行,减少自驾车与出租车的使用强度,减轻交通压力,对治理雾霾也有积极的作用。他并提出就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难题,举行“惠民工程”的听证会。这些深入群众生活、切实反映老百姓民生需求的议案,获得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共鸣。
  热心社会公益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丁建勇仍不忘热心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在身兼企业管理者、民进中央委员多重社会职责之外,他还是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多年积极赞助文化、教育事业,参加慈善助学活动。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是上海市政府主打的上海城市“文化名片”。多年来,东昌集团积极赞助这一文化盛会,以推动上海市民开展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提升上海的“精气神”,并以此推动东昌集团内部的员工读书活动。现东昌集团员工读书蔚然成风,丁建勇经常会向经理人与员工推荐好书,企业刊物《东昌视野》每期都会发表员工的读书心得。
  东昌集团常年积极参与多种形式慈善助学,例子不枚胜举。为探索新的扶贫方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参与式扶贫”计划,丁建勇赞赏“授人以渔”的“参与式扶贫”方式,积极参与这一计划,连续多年向云南金平、麻栗坡两贫困县区捐赠扶贫款。每年初春,正是西南边陲村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的好时候,接下去马上要搞播种、闹春耕,参与式扶贫款必须提前及时交到村民手中。3月15日前,丁建勇都会亲自过问“参与式扶贫”款的落实,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件大事、急事。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在董事长丁建勇的号召下,东昌集团各公司积极捐款,在浦东新区召开的企业社会责任汇报会上,东昌集团追加特别捐款,并提出定向参与重建塔子坝中学。丁建勇关心重建后的塔子坝中学,特派专人前往灾区,送去书籍与学习用品,看望慰问师生。2013年,新疆少数民族校长培训班在北京举行,东昌集团赞助这一教学培训活动,培训班被校长们亲切地称为“东昌班”。
  除了文化和慈善教育事业,丁建勇还热心参与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东昌集团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沙漠边缘建设“低碳先锋林”,得到当地政府、牧民与蒙、汉少先队员的大力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东昌集团特别邀请为植树治沙出力的优秀少先队员组团来上海参观世博会,受到参展方的热烈欢迎,当时在美国的美国馆馆长闻讯专程飞来上海,接待这批植树治沙的小朋友,传为世博佳话。为了答谢东昌集团对杭锦后旗种树治沙的支援,杭锦后旗副旗长郭兰海一行来上海参加“内蒙古活动周”期间,特地到东昌集团做客,郭兰海在见面会上指出,杭锦后旗人民的治沙,离不开包括东昌企业在内的全国支援,东昌集团是令人尊敬的企业。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在孜孜不倦追逐这个梦想的实现。”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丁建勇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不仅身先士卒地带领企业良性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让自己的员工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且同时不忘企业和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社会多方面多角度地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王晓华)东昌集团丁建勇怎么样,有什么职务?_百度知道
东昌集团丁建勇怎么样,有什么职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江苏苏州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0年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开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大代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市(州)、县(市)
provincial government
provincial government
吉林省人民政府&&& 11:11:00&&&来源: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
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吉政发〔2015〕1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森林功能区和东北生态屏障,肩负着生态安全、对外开放和兴边固防富民的重要职能,发展任务艰巨。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一路一带”,促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完善全省东中西区域战略布局,探索东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发展重点,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规划落实。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日
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
  推动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站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高度上,做出的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绿色转型发展是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特征的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实现绿色繁荣和绿色崛起。绿色繁荣是经济繁荣、社会繁荣与生态繁荣的有机统一体。绿色崛起是在青山绿水中实现赶超式发展。其科学内涵是生态修复、资源转化、产业升级、沿边开放、兴边富民。
  国家高度重视吉林省东部地区发展,在促进长白山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推进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和打造东北东部经济带等方面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吉林省东部地区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区位特殊,而且山水相连、人缘相系、物流相通、经济相关,地缘政治与经济地位重要,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发展既要承担维护东北生态安全重大使命,又要承担全方位互动开放的历史职责,还要承担兴边固防富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职能。在新的起点上,省委省政府从国家生态文明、扩大开放、边疆安全战略出发,做出打造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战略决策,探索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促进吉林省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东北经济区布局,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特编制《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吉林市的桦甸市和磐石市全境共23个县(市、区)(包含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国土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4%;总人口684.91万人,占全省的25.35%;2013年GDP达到3122.8亿元,占全省的21.7%。本规划是指导吉林省东部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的近期目标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优势。
  1.生态环境优良。
  东部地区位于长白山脉核心区域,是调解东北气候平衡的主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是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承载区。长白山脉绵亘千里,雄势寥廓,逶迤磅礴,傲峙关东大地。东部地区山高林密、江湖相映、空气清爽、四季分明,保存有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森林公园31个,风景名胜区9个,地质公园5个,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12个,面积54604平方公里,占东部地区总面积的63.1%。著名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边州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延吉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通化市列入全国宜居城市,白山市列入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天赋资本。
  2.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红松针阔混交林为地带性植被的顶极群落。森林面积6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活立木总蓄量达8.38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绥芬河等水系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河流分布密度高达0.11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为298.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4.79%。矿产资源。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藏,已发现矿产130余种,矿产地76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有77种。硅藻土、白云石、硅灰石等10余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钼、镍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优质矿泉水产地160多处,日涌水量达100多万吨,允许开采量为每日36.76万吨。能源资源。众多独特的可利用资源形成多元清洁的能源资源,煤炭资源储量23.7亿吨,占全省的89%;水能可开发量393万千瓦,占全省的77%;油页岩资源储量110亿吨以上;风能可开发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地热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相当于4500万吨标准煤/年。野生动植物资源。温带特征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抚育了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源,拥有188科2300多种植物资源,陆生动物资源437种。长白山地区素有“人参之乡”的美称,人参年产量2万吨左右,是世界人参主要产区。盛产梅花鹿、紫貂、马鹿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高档皮毛和名贵药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产业特色突出。
  特色资源产业优势明显。东部地区北药资源丰富,形成了以人参、鹿制品等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长白山的葡萄、蓝莓、山野菜、食用菌、林蛙等资源富集,形成了有机绿色食品产业。矿泉水资源品优量丰,恒大、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等龙头企业竞相进入,形成了靖宇、安图、抚松、辉南等大型矿泉水生产基地。东部地区生产的硅藻土产品占全国85%以上的市场份额,远销国外。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长白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旗风满韵,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春观山花、夏登天池、秋赏红叶、冬游冰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大型综合超市等已成为东部地区商业网点的发展重点,大批商家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众多大型网上商城实现注册销售。传统产业仍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钢铁、水电、建材、煤炭、林木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高,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基础将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4.开放区位独特。
  东部地区是东北东部地区承接辽宁、黑龙江纽带地段,是带动区域发展和兴边富民的开放高地,在东北亚和我国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东进日本海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西联蒙古国和欧洲共同体开放合作,南接辽宁环渤海经济带形成沿边沿海互动发展,西南近沈阳经济区接受其核心辐射,北联黑蒙东北部沿边开放带共同落实国家沿边开放战略,西北与哈大齐牡绥呼应发展,具有衔接东北地区合作发展、面向东北亚国际开放合作的有利区位条件。东部地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现有口岸、通道15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8个、国家二类口岸6个、地方二类口岸1个,还有11个临时过货点。区内拥有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出口加工区和边境合作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已有韩国浦项、现代、香港豪德等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目前已开通了珲春经罗津港至上海(宁波)的内贸外运航线,珲春经扎鲁比诺港至韩国束草航线复航,珲马铁路已常态化运营。优越的区位和开放条件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地缘资本。
  5.区域政策密集。
  该区域承载着生态安全、沿边开放的国家战略,被赋予了若干区域优惠政策,以珲春市为中心,政策密度由高到低,呈扇形分布。上世纪90年代,国家批准珲春为对外开放沿边城市,批准设立了珲春边境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本世纪初,国家赋予了延边州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并享受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近几年,国家又出台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加快沿边开放若干意见等;国家即将出台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见中将东北东部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层面推动。这些政策叠加放大将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政策保障。
  (二)机遇挑战。
  当前,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思想,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成为吉林发展的主旋律,这些为东部地区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文明,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吉林省东部地区作为面向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依托周边港口和北冰洋海上洲际航线,将成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区和海上战略新支点;日本西海岸开始布设发展据点,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开发开放,中韩自贸区谈判成功,韩国有意把图们江区域打造成为韩企投资新增长点,朝鲜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寻找经济增长空间,东北亚各国政策积极变化将为东部地区扩大开放带来战略机遇。东北东部经济带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意见中,吉林省东部地区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带核心地段,新一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将为吉林东部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激活发展潜能。长白山医药、矿泉水、人参的内在品质和价值逐步被人们重视,长白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倍受青睐,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健康产业前景广阔、价值无量,将成为东部绿色崛起的强力支撑。
  同时,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和挑战。城市竞争力不强。林区、矿区人口占比过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艰难。产业竞争力不强。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占比较高,特色产业同质化竞争,长白山品牌优势没有充分有效发挥。基础设施薄弱。鹤大高速尚未贯通、东北东部铁路急需扩能,跨区域、跨国境的互联互通工程尚需建设。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资源粗放式经营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长年开采造成的沉陷和污染,林木长期过度开采导致的林区国有林地面积减少,重点生态功能区需要投入更多的生态保护成本。沿边开放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诸多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仅在单地区、单领域落实推动,尚需整合叠加,放大潜在空间。这些问题和挑战都需在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中予以重视和解决。
  (三)战略意义。
  谋划和打造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区域政策,对于落实国家战略、完善吉林省区域战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保护优化长白山生态系统,探索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发挥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利用好森林、河湖、湿地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带,夯实生态环境建设基础,探索转型发展模式,有助于为全国同类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有利于推动内陆沿边沿海对外互动开放,构筑东北亚国际合作的新高地。发挥吉林省东部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处于可与黑龙江沿边开放和辽宁沿海开放互动地带的开放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努力把东部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和海上战略支点,有助于提升吉林省东部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有利于构筑东北东部经济支撑带,形成东北振兴的新格局。发挥吉林省东部地区在东北东部承北启南、东出西联的区位优势,能够培育壮大东北东部经济带,形成与哈大经济带互动发展、双带驱动的东北振兴新引擎,有助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有利于推进兴边固防富民,保持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新局面。发挥东部地区的边疆区位优势和全国唯一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加快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推进兴边固防富民工程,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有助于为建设民族团结、边境稳定、长治久安的新边疆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的精神,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绿色转型为主线,着力优化生态系统,构建自然和谐、协调共生的生态安全体系;着力加强国内国际区域合作,构建内外互动、充满活力的全方位互动开放体系;着力培育接续产业,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绿色产业体系;着力开发旅游资源,构建文化引领、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体系;着力优化城乡布局,构建环境优美、空间适度的城乡生态宜居体系;着力建设先导性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立体综合的基础设施体系。把东部地区建成独具特色、享誉世界的美丽新东部,成为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区。
  (二)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集约高效、转型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长白山特色新型绿色产业,实施生态移民,推进生态城镇化,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集聚优势、开放发展。突出沿边近海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落实长吉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融合,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四化同步、统筹发展。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促进区域发展与资源布局、产业布局、城乡布局、人口布局相协调,推动产城融合、城乡同步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发挥科技、人才、人文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绿色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生态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沿边开放等方面政策机制。
  科学防范、安全发展。树立“大安全”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监管,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建设稳边固防的安全体系,推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态安全、边境安全。
  (三)战略定位。
  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加大森林、湿地、农田、江湖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依托生态资本培育绿色产业,构建生态城镇和绿色乡村,探索走出生态良好、绿色发展、文明富裕的转型发展之路。
  全国内陆沿边沿海互动开放的先行区。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加强对外平台建设,实施借港出海,促进东北亚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与哈长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等腹地的联系,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对接合作,探索内陆沿海沿边开放新路径,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
  全国兴边固防富民的样板区。吉林省东部是我国典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实施“兴边固防富民”工程,增进民族团结,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促进边境经贸往来,增强边境管控能力,探索多民族边境地区兴边固防富民新模式,构建和谐、稳定、繁荣、富裕的新边疆。
  东北新一轮振兴的战略支撑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在全国地位突出,在东北新一轮振兴当中,发挥吉林省东部在东北东部承北启南、东出西联的区位优势,探索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带的新路子,培育东北东部经济带,成为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的重要支撑。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良性互动,绿色生产生活理念贯穿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全过程,初步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效果明显,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形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绿色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适应,初步形成绿色产业格局。边境城市和口岸得到聚集发展,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沿边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全方位互动开放格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2030年,吉林省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呈现出森林广袤、山环水绕、江湖相映、水碧天蓝的自然美景,成为全国森林风光的生态高地;形成环抱群山、景色秀美、错落有致、景趣相融的城镇群,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得到传承和融合,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合理布局循环低碳、绿化清洁的新型产业园区,构建形成纵横交错、内联外通的公铁大通道网络,建成若干沿边各具特色的边境合作区和边境口岸,成为全国边疆林区生态产业制高点。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绿色转型发展区,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赶超、绿色崛起。
  主要发展指标表
  (五)空间布局。
  依托东北东部铁路和鹤大高速公路,发挥吉林省东部地区沿江、沿边、近海的区位优势,打造开放平台,优化产业分工,引导人口集聚,合理划分生态空间,形成产业布局科学、城镇特色突出、对外通道畅通的空间格局。
  1.构建“两组团两轴线多节点”开发开放格局。
  利用东部毗邻朝俄和陆海通道优势,积极发展图们江区域城镇组团和通白城镇组团,着力构建沿线(东北东部铁路、鹤大高速)城镇轴和沿边沿江(图们江、鸭绿江)开放城镇轴,努力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延龙图、珲春、敦化、梅河口、集安、磐石、桦甸等区域增长极,有选择地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点。
  依托边境口岸、国际经济合作区和各级各类开发区,实施“东出西联、南拓北展、双向开放”战略,向东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向西强化与内陆腹地联动发展,向南构建以丹东港为出海口的陆港联动发展,向北谋划建设珲春、汪清、东宁、绥芬河跨省开放合作区。发挥东部地区双向开放门户作用,形成以轴带为骨架、城镇组团为中心、支点城市为节点,以绿色城镇为主要形态的“两组团两轴线多节点”空间开发和互动开放合作格局。
  专栏1:空间布局
  1.两组团
  图们江区域组团。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提升珲春市口岸功能,沿交通轴线构建带状城镇组团,强化与长吉腹地的联动发展;依托山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医药、烟草、绿色水稻和人参、苹果梨、松茸、林蛙、山野菜、野生药材等山区特产加工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国际物流和矿产精深加工业,科学发展矿泉水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山区名优特产生产加工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增强组合型城市的整体功能,优化延龙图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际公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加强中俄、中朝边境合作,加大中朝罗津经贸区、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力度,利用珲春(图们)-罗先、珲春-扎鲁比诺、图们(龙井)-清津通道,通过借港出海,构建面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的陆海联运航线,拓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通道,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以延龙图为中心的图们江对外开放区域。
  通白组团。加快实施通化城港经济带建设,推进通白组团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化整体水平;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发展医药、食品加工、农林特产加工、矿泉水、矿产冶金新材料、旅游等优势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大健康产业,巩固和提高北药基地地位,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加强城市之间的密切合作,提高重点优势产业的关联度;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城市之间功能耦合、企业之间横向共生、上下游产品之间纵向闭合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利用区位优势,构建白(白山)通(通化)丹(丹东)经济带,加快陆港建设,实现丹东港与通化陆港一体化管理,打通吉林省出海通道,积极发展区域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与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区域性开发开放中心。
  2.两轴线
  沿交通干线轴线。沿东北东部铁路、鹤大高速公路构建绿色城市发展轴。自西向东包括通化市、白山市、通化县、靖宇县、抚松县、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龙井市、和龙市、图们市、汪清县,以及沿路重点镇,形成沿交通干线发展轴线。发挥连通丹东、营口、大连出海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农畜和林产品加工、煤炭采掘和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和石化配套产业,加快形成以外向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形成互动发展。
  沿边境轴线。在中朝、中俄边界沿图们江和鸭绿江构建沿边沿江开放城镇发展轴。沿图们江包括珲春市、图们市、龙井市、和龙市,沿鸭绿江包括长白县、临江市、集安市,以及沿边具有对外开放职能的重点镇。以边境12个国家口岸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龙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延吉和长白国家重点开
  发开放试验区、集安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罗先经贸区为依托,加大对俄、对朝沿边开放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3.多节点
  充分发挥磐石、桦甸、梅河口、敦化、珲春、集安等6个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节点城市的区域职能,精心打造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区域职能作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使其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支点。
  &2.构建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
  城镇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城镇化道路,实施“城镇组团+轴带发展”的城镇布局战略。积极引导和促进相邻城镇的组团发展,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悠久历史文化、适宜旅游休闲的特色旅游小镇,打造一批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边境口岸城镇,把具备条件的县城、重要边境口岸城镇、旅游集散城镇打造成小城市。
  农村空间布局。合理利用林区、畜牧区生产空间,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住空间。推进村屯合并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农民在中心镇和中心村居住。在农区和非保育性林区,重点建设中心村和集镇,鼓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变“小、散、破”的村庄布局;保护有民族文化、乡村特色、边境风情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努力形成布局合理、集约节约、联系顺畅的乡村体系。
  农业发展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地貌类型的相同性,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区域性,将东部地区划分为低山丘陵生态高效农业区,范围包括磐石、桦甸、辉南、梅河口、柳河5个市县;熔岩台地特色高质农业区,范围包括通化市的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县、集安市,白山市的浑江区、江源区、抚松县、临江市、靖宇县、长白县;河谷盆地绿色有机农业区,范围包括延边州全境。依据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在低山丘陵区布局发展水稻玉米带,在河谷盆地区布局发展水稻带,横贯东部地区布局发展山区农林特产业带。形成依托资源、发挥优势、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各具特色的“三区三带”农业发展布局。
  3.构建“两区三江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以覆盖全区的长白山森林带为主体,以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三湖”(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为纽带,以遍布全区、点状分布、布局密集、功能健全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强化森林、河流湿地、农田、生物多样性、城乡聚落等五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科学构建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健康旺盛、协调共生、功能完善的“两区三江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三、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树立“大生态、大环保、大区域”理念,以建设美丽东部为战略目标,按照“两区三江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促进形成林湿田水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链条。
  (一)保育森林生态系统。
  按照保护优先、分类经营的原则,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储备,推进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实现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发展。
  1.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大幅调减森林采伐量,严格控制林区天然林采伐,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全面停止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恢复天然林、科学经营混交林、定向培育人工林、更新改造防护林、培育保护珍贵树种,提高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继续对重点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全面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加强新造林地管理和中幼林抚育,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改造低质低效林和促进森林自然恢复。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建立林业生态远程视频监测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采挖和侵占林地等行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提升森林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健全监测预警、检疫检查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森林系统健康发展。
  2.保持生物多样性。
  建立健全长白山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和改进保护设施,积极拯救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建设长白山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种质资源保护库,加强对野生人参、长白柳、对开蕨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建立完整、高效的野生动物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重点实施东北虎、远东豹等珍稀野生动物通道及栖息地保护工程,恢复和增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
  3.推动森林转型经营。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在符合森林资源承载能力、有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区非林非木产业,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健康发展。加快林下多种资源开发,发展野生动植物驯化养殖和栽培,建设食用菌、蓝莓、野生越橘和中药材等养殖、种植基地,培育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园林产业,建设林木种苗和园艺花卉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开发利用清林产物、木材生产“三剩物”、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等生物质能源材料,引种栽植文冠等能源植物,建设生物能源林基地,延长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充分挖掘森林生态资源内在潜力,放大森林生态效益,将林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参生产加工基地、北方绿色生态食品基地、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
  (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水源安全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突出水环境治理,实现东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发展。
  1.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和合理开发长白山区水资源,加强水源涵养林、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矿泉水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将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水源涵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扩大生态用地比例,减少林木采伐,扩大林木种植,促进植被修复,增加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对重点饮用水水源汇水区实行重点封育保护,实施严格的水环境管控措施,依法关停排污口,强化污染源治理,保证保护区内水质达到规定标准。
  2.综合治理水环境。
  把治水与治山、治田、治污有机结合,以东部山区、重要水源区和城市周边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开展坡耕地试点工程,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系统,建立监测网络运行管护机制,提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力。加大外源污染综合整治,采取截污导流、河道整治、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规范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加大对东部主要城市和环境敏感地区的城镇垃圾、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对长白山区域环保建设的支持,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消除垃圾、污水、固体废物对水体污染;严格禁止农村种植、养殖业在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化肥农药,严格控制发展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优化配置水资源。
  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倡导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城镇和工业节水,以延吉市、敦化市、图们市为节水型社会试点,推动东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降低供水漏失率。加快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4.保护优质矿泉水资源。
  重点推进集中分布和较重要的矿泉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建设靖宇、抚松、安图、辉南、敦化等5个国家和省级矿泉水保护区,新设临江、长白、和龙、池南区和池西区等5个省级矿泉水保护区。加大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工作和水源区监测保护力度,保护区内严禁一切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经济活动,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移民。全面推进矿泉水清洁生产、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各矿泉的允许开采量有续开采矿泉水资源,建立水源卫生防护区,严防水源受到污染,对水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工作,确保优质矿泉水资源永续利用。
  (三)优化耕地生态系统。
  实施保护性耕作,强化农田生态保育,加强退化农田修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扭转东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亚健康状态,保持农田生产力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强化农田生态保育。
  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提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和绿色有机程度。强化东部森林带黑土地保育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大力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植物绿肥、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扩大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业生产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止地力下降。积极开展土壤地力及农田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构建工程。
  2.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加强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拦蓄雨水。新建、扩宽和整修机耕道路、排灌沟渠,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化农田建设。以田、林、路、渠建设为基础,加快农田电网、林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农田园区化。
  (四)实施矿山恢复治理。
  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矿山企业环保监管,控制约束新建矿产资源开采,积极开展各类矿区的综合整治,全面恢复矿山森林植被和土地功能。
  1.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坚持控制总量、保护环境、规范开采、分类整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关停禁采区、收缩限采区、控制开采区,减少矿点数量,完善矿产资源规划,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依法规范新建矿山企业生产,淘汰落后生产方式,采取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开采率、选冶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配套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避免发生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督促有关责任人依法履行治理责任,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多元筹措治理资金,加强对恢复治理项目跟踪管理,全面开展老矿区深陷区、露天矿坑、矸石山、尾矿库等综合治理,控制和消除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安全稳患。
  2.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复垦准入管理制度,完善生产矿山土地复垦的管理及监督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地的破坏。加强对复垦土地的权属管理和利用管理,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规范矿山企业履行土地复垦法定义务,保证新建和生产矿山破坏土地的全面复垦。加强对历史遗留矿山破坏的废弃土地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土地复垦潜力。以煤炭基地、建材矿区、沙金矿区以及砂石粘土矿区为重点,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具备条件的,优先复垦为耕地,实现矿山土地可持续利用。
  3.建立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机制。
  建立矿业权规划审查制度,对重要矿种、重点矿区、大中型矿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评估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规范矿业市场运行规则,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五)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落实《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加快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1.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加强长白山、珲春东北虎、龙湾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和龙、靖宇、集安等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适度扩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面积,适当新的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东部地区森林生态资源。建立一批集生态环境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疫源疫病监控、鸟类环志、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区。
  2.强化湿地和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管理。
  构建由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生态廊道组成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森林沼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森林公园管理,保护好现有森林景观资源,促进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行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开发建设一批林分完善、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好森林景观资源,促进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和完善生态功能区管理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针对生态源头地区及重点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重点在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方面予以倾斜,探索实施生态建设专项补助政策。开展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工作,明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考核评估办法、责任追究等。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和平台,启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
  (六)有序开展生态移民。
  本着突出重点、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移民,引导林区、矿区、自然保护区人口有序转移,逐步恢复重点区域的生态功能,实现“移民—撤场—生态恢复—产业开发”良性发展。
  1.推进重点区域移民搬迁。
  制定生态移民方案,各级政府安排资金,保障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天保工程重点区域生态移民,对矿泉水和林区居民重要水源地开展移民,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区域内非中心林场开展移民。依托国有林场改革及林业棚户区改造政策,启动国有林区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试点工作。逐步推进保育性林区的村屯(含散户)生态移民。
  2.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
  将18个林业局和4个森林经营局的247个林场撤并为96个中心林场。结合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撤销的非中心林场职工及混居农户搬迁到中心林场和林业局局址。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保护区居民,利用生态移民政策进行安置。移民方式采取棚户区改造、移民住房补偿和建设移民新村等,集中安置、新建移民小区和异地集中安置。对具有一定市场经济意识和谋生技能的移出居民,本着自愿采取自谋职业的方式自行安置。
  3.完善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中心林场和移民新村等安置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工程,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水、通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满足移入地新增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
  4.加强对迁出区土地的综合治理。
  对国有林区生态移民工程退出的土地,除保留必要的种植和繁育用地外,剩余土地经整理后转为生态用地,用于造林,恢复生态。对自然保护区移民退出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进行生态修复,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植被生长环境,提高保护功能。
  (七)推进区域环境联合整治。
  以区域大气、流域污染和环境风险防范为重点,坚持同保同防、协作共治、部门联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推进区域环境联合治理一体化,朝着蓝天净水目标不断推进。
  1.环境污染治理一体化。
  以节能减排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污染防治、环境整治,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推进1+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实施秸秆禁烧、脱硫脱硝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工程。重点推进延吉、白山、通化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东部地区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领跑者等节能新机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建筑节能等重点工程,探索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围绕循环型城市、园区、企业建设,开展社会废弃物资源循环化利用,实施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延边州资源综合利用“双百”示范基地建设。
  2.流域污染治理一体化。
  以工业点源、城镇生活和农村面源等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化污染减排,开展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及其重要支流和重要湖体水污染防治,实施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探索上下游之间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跨区域水质监测网络,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地表水质“黄橙红”三色预警制度,促进流域水质改善。
  3.环境风险防范一体化。
  加强对区域内重大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的统一、动态监控,确定环境风险重点防范区域和环境风险重点防范行业。强化对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统一管理和风险管理,停止审批可能产生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加强有毒、有害污染物运输车辆、船只管理,防范流动性环境突发事件。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区域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联动。
  四、构建全方位互动开放体系
  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增强区域发展开放度,拓宽国际合作新领域,开展国际国内陆海联运,构建内陆沿边沿海全方位互动开放、互利共赢的开放体系,培育东部地区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新高地。
  (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发挥东部地区东向日本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西出蒙俄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东北亚合作,扎实推进中俄合作建设扎鲁比诺万能海港,积极开发利用朝鲜港口,完善口岸铁路通道和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借港出海”;谋划利用途经萨哈林岛、绕过堪察加半岛、穿越白令海峡、沿俄罗斯北部,经北冰洋抵达欧洲的荷兰、英国、挪威等国家的新北冰洋航线,将东部地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核心,以延吉(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两冀,推动与俄朝合作,依托中蒙铁路大通道,实现与蒙古国的国际合作,形成中俄朝蒙合作格局,畅通珲春-长春-乌兰浩特-乔巴山-乌兰巴托-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把东部建成以珲春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支撑区。
  (二)深化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灵活的开放政策,促进与周边国家在产业、资源、贸易、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1.扩大农业领域开发合作。
  强化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支持海外农业企业回运农产品,扩大对外农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努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粮商和农业公司,加强与俄罗斯在粮食种植、果蔬栽培和特色养殖等方面合资合作,支持开展农牧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回运。加强与朝鲜罗先、两江道、慈江道、咸境北道地区农业科研合作,加强在良种繁育、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闲置宜农土地,进一步落实与有关国家的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海外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海外农业产业园区。
  2.推进能源、矿产和林业资源开发合作。
  加大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得境外合作权和开采权,参与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依托富集的朝鲜矿产资源、俄罗斯油气和林木资源,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矿产、海产品等资源的进口力度,大力推进矿产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石油炼化产业、木制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开发合作,推进企业参与朝鲜茂山铁矿、青年铜矿、松鹤矿、五龙矿等开发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煤电及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对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中朝鸭绿江水电开发合作,鼓励有实力企业参与毗邻国家电力建设和电网现代化建设。发挥东部地区钢铁、水泥等产业优势,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境外合作,有序转移过剩产能。
  3.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推动文化贸易、技术贸易、中医药等服务贸易领域发展,培育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对俄对朝边境贸易和互市贸易。优化贸易市场布局,建设珲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图们物流集散港、苏玛集团珲春揽货中心、朝阳川物流园区等一批国际商贸集散地,推进图们、龙井、和龙等一批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扶持人参、中药材、农产品等内贸专业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积极建设木材、煤炭、海产品、矿产等加工集散基地,抓好精深加工,促进边境地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强化对外劳务合作,加强对朝劳动力输入,巩固扩大俄罗斯、中亚、韩国等农业劳务市场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劳务市场。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完善边境小额贸易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策,加快建设跨国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向境外零售商品。
  4.加强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深化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整合沿边旅游资源,加强跨境旅游区建设,扩大境外旅游市场空间。发挥科技园区、研发中心等各类合作平台,推进与日韩俄在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合作。鼓励东部高等院校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扩大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合作,推进东部医药产业、医疗卫生、疫情防控等合作发展。
  5.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建立健全中朝中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完善跨界生态环境重大事项通报会晤制度,合作开展森林防火、跨境水体、水质监测和保护磋商。加大鸭绿江、图们江等界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跨界自然保护区建设,辟建跨境生态廊道,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加强东部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经济联系与合作,加强顶层设计,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性联合推进机制,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1.促进全省东中西协调联动发展。
  发挥东部比较优势,推动与中部、西部在对外开放合作、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同保共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制定统筹推进机制,科学配置优势资源,强化中部支撑,拉长东西“短板”,形成既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既独立完整又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2.推动与东北东部经济带其他地区融合发展。
  发挥吉林省东部地区在东北东部北连黑龙江东宁、绥芬河,南接辽宁本溪、丹东、大连的区位优势,加强与辽宁东部、黑龙江东部的合作。建设通(白)丹经济带,利用丹东港,实现陆港联动发展,打通吉林省东部面向环渤海的出海通道。发挥长吉图重要平台作用,谋划建设珲春、汪清、东宁、绥芬河跨省开放合作区。
  3.加强与东北三省互动发展。
  紧密结合东部沿边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与长吉腹地、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哈大齐工业走廊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提高在现代农业、绿色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合作水平,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要支撑。
  4.强化与东部发达地区互补发展。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在产业承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源保障等领域加强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有利于扩大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的产业,积极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共同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
  (四)推动开放平台建设。
  发挥各类境内外合作区、开发区、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构建沿边开放园区体系,形成境内外商贸物流、科技创新、产品加工等紧密联动的合作开放平台。
  1.加快推进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
  推进珲春国际示范区建设,加快国际合作、边境贸易、中朝、中俄经济合作区等四个功能区建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力打造进口资源转化、出口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体闲养生四大基地,将珲春国际示范区打造成面向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功能区。推动设立延吉(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规划建设转口贸易、矿产开发、海产品加工等园区,将延吉和长白打造成沿边开放的中心节点。
  2.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加快和龙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新兴特钢、钼镍矿、机械电子、出口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其成为集区域性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为一体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积极争取国家在集安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朝互市贸易园区、旅游服务园区、商贸和物流园区等。适时推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置换和扩区工作,解决发展空间瓶颈问题,提升发展水平。
  3.推进境外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着眼建设境内外产业联动、上下游产业衔接、互市贸易、跨境旅游和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边境开放区域,大力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加快谋划中俄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谋划推动设立中国和龙-朝鲜茂山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图们江-朝鲜稳城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龙井-朝鲜会宁跨境合作区等项目。谋划在防川中俄朝交汇处划出一定区域建设旅游开放区。适时推动其他边境县(市、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4.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对边境经济合作的特殊政策,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支持珲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支持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延吉空港保税物流园区、龙井保税物流园区、图们国际物流集散港建成保税物流园区。积极推进设立长白综合保税区和图们凉水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探索在边境经济合作区构筑“自由贸易”及“自由行”等示范平台,推进沿边开放。
  5.促进沿边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按照“园区集聚、特色鲜明、龙头带动、产业配套、功能齐备”的要求,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发展质量。依托长白山机场和通化机场,打造空港边贸承接区,实现旅游贸易相互促进。
  (五)打通内外互通的大通道。
  围绕建立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省际间多式联运合作,开通面向俄日韩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通道。拓宽途经俄罗斯的国际通道,扎实推进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常态化运营,稳定珲春-扎鲁比诺港-束草(韩国)客货混装航线,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港-釜山(韩国)集装箱航线和珲春-扎鲁比诺港-新泻(日本)-海参崴(俄)集装箱航线,畅通珲春经扎鲁比诺港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内贸外运通道。积极辟建途经朝鲜的国际通道,畅通沿边口岸公路铁路通道,开辟图们-罗津、圈河-稳城-清津、龙井-开山屯-三峰里-清津、南坪-茂山-清津、长白-惠山-金策等陆路通道,利用罗津港、清津港、金策港开辟经日本海到达日、韩及南方沿海城市的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加强省际间联运通道建设,利用纵贯辽黑、横联内蒙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贯通东部地区向南经过沈阳、丹东,利用丹东港、大连港、鲅鱼圈,畅通向黄海、渤海地区的陆路通道;向西经四平-通辽-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和经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乔巴山,分别打通经蒙古国、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
  (六)完善国际国内合作机制。
  1.完善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机制。
  借助“大图们倡议”、“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对话机制和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加强政策沟通。探索推进区域便利化合作机制,推行边境旅游、口岸签证、东北亚国家72小时入境免签等相关政策,探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简化出入境通关手续,提升贸易便利化层次,营造便捷的贸易环境。
  2.建立国内区域合作机制。
  完善东北四省地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拓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合作机制的内涵,加强地方政府间沟通与协作,研究制定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起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和机制,拓宽合作空间,提高合作层次,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五、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土气息”的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绿色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东部地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按照“六型农业”发展要求,以“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宜林则林”为策略,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深度挖掘长白山特色农业资源潜力,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长白山特征、东部特点”的东部地区集约化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1.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依托长白山的特色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的东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载体,突出发展有机、绿色、高效种植农业,建设通化黄金水稻带和延边地区水稻、大豆产业基地。优化绿色农业的产业布局,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业群。利用东部山区的板栗、山梨、山李子、山杏、山葡萄、山核桃等资源,大力发展果材兼用林和苗木花卉产业。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资源,进行林下药材种植,发展林下参、细辛、龙胆草、天麻、防风等名贵药材。利用山葡萄、五味子、蓝莓、山楂、山荆子、山梨、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等资源,发展长白山特色野果的果汁饮料产业。利用野菜、野果、菌类等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山野菜、食用菌系列产品,建立山野菜种苗、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东部地区特色经济动物资源,经过人工饲养成为畜禽培育新品种。加快畜牧开发,推进黄牛、森林猪、森林鸡养殖加工;积极引进蜂蜜、王浆双高产的新蜂种,使蜂群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东部山区养蜂产业带。利用长白山林蛙资源,建设种蛙繁育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大力开发林蛙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系列功能产品。利用柞树资源,发展蚕业生产,建设北方柞蚕种源生产基地。
  2.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研发、繁育与推广,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在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主产区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做好区域分工,推进新品种和技术的培育,加快品种的技术成熟度。挖掘种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重点建设公共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推广现代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高种植的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监测网络系统建设,降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创新东部特色农业发展机制,促进特色生产要素向有机、绿色、安全农业集聚,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坚持和完善耕地保护的前提下,赋予东部山区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支持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壮大特色农产品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综合体、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加快发展绿色新型工业。
  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要求,退煤退木退落后产能,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升级,推进特色优势资源深加工,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全产业链,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1.做大做优特色资源产业。
  医药制造业。依托东部地区优良中药材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名贵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医药制造业,构建包括药材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以及医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加强医药商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建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长白山北药生产研发基地。构建以通化医药科技产业园、延边敖东医药科技产业园和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为核心,以梅河口、通化县、辉南县、安图县、汪清县、抚松县、长白县、靖宇县、敦化市、通化市东昌区、桦甸市、磐石市等12个县区为支撑的产业园区体系。通化医药科技产业园建立集新药研发、中成药生产、中药材基地种苗繁育、医药流通服务、医药人才培育和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产业;延边敖东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以中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成药制造以及中药材种植(养殖)、特色保健食品;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药制造产业。
  人参产业。依托长白山区人参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进人参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规范人参栽培,加大人参科技研发,提高人参精深加工能力,挖掘市场潜力,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将人参产业培育成为东部地区支柱产业。推进人参资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林地种参、林下参、非林地种参等人参种植新模式,促进人参种植规范化、集约化、优质化。推进人参全产业链开发。拓宽人参开发应用领域,加大人参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高精尖产品和生物制品等开发力度,逐步建立起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结构体系及研发激励体系。推进人参产业集群化。发展壮大人参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人参产业园区和精深加工基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各方面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品牌生产企业+品牌产品专卖+全程质量可追溯主导模式,提升“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人参产业产值实现1500亿元。
  矿泉水产业。依托长白山矿泉水资源,以要素整合和打造品牌为重点,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科学开发、合理开采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加强水源地的保护,集约节约利用矿泉水资源。有序推广长白山地理标识,将长白山矿泉水打造成国际著名品牌。加强对生产高端矿泉水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端水产品开发,提升长白山矿泉水品质。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靖宇、抚松、安图等一批矿泉水产业基地,培育白山、延边、通化三大矿泉水产业集群,发展设计、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带动长白山矿泉水原产地的协调发展。
  绿色生态食品工业。以开发葡萄、山野菜、食用菌、林蛙、优质大米等特色有机绿色食品资源为重点,开发具有长白山区资源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有机绿色生态食品,建立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绿色食品物质与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有机和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打造东部地区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化市重点打造通化葡萄酒和人参品牌,白山市加快人参产业振兴和药食同源进程,延边州重点加强人参、林蛙、蜂蜜、山野菜和食用菌等特色资源和朝鲜族传统食品加工的深度开发。加强葡萄、人参、林蛙、山野菜等特色资源的种养殖基地建设和地理标识认证,为东部地区有机绿色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夯实资源基础。大力发展烟草工业,依托延吉烟厂,发展烟草种植及加工,打造经济增长点。
  油页岩利用。稳步推进油页岩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建设桦甸国家油页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进汪清油页岩综合利用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延伸和完善油页岩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推动页岩油能源向汽油、柴油、石蜡、润滑油等产业转化。
  2.扶持发展新兴产业。
  新材料产业。发挥东部地区有色金属、硅藻土、伊利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品种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建筑装修新材料产业。积极开发镍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镍盐系列及羰基镍产品,重点研发生产汽车用镍合金、新型电池材料,打造全国重要的镍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加快钼金属资源开发利用,重点研发化工用钼润滑剂和催化剂,轨道客车、航空航天专用钼合金产品,鼓励钼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加快发展镁合金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重点研发汽车、轨道客车、航空航天专用镁合金产品及稀土镁合金产品。推进硅藻土涂料、硅藻土缓释农药、化肥填料、硅藻土壁纸系列产品以及高纯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等领域研发攻关。依托丰富的伊利石资源,加大可降解农用地膜、缓释肥等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发力度,打造国内知名的伊利石新材料产业园。依托石墨、玄武岩、碳酸钙等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石墨深加工、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塑复合材料和纳米碳酸钙等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根据资源开发潜力和发展基础,加大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煤层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打造东部地区清洁能源基地。科学规划水电建设,积极推进吉林红石和通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序推进小水电开发,提高水电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水电基地。积极促进生物质能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生物基产品替代石油基产品、非粮生物质替代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和对分散式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的替代;稳步发展秸秆热电联产和垃圾发电项目;以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重点,有序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在大型公用建筑、工商企业、观光农业、居民住宅等领域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强与中石化等企业战略合作,推动长白山周边地区地热能源勘探开发建设,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前提下,探索推广地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开展地热能集中供暖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延边、白山等地区重点煤矿,积极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木材加工制造业。利用境外林木资源,实现林木加工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东部地区林木加工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木材加工业,开展林木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快研制开发高档优质家具、高档装饰装修材料和其它资源节约型产品。重点发展地板、门、窗、家具加工制造业,注重木制品高端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废物综合利用型的再生木(木塑)制品门,环保节能型欧式木窗,提高终端产品的比重。加快国际家具建材城建设,形成生产、销售、配送、质保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全省联动发展的建材服务基地。
  装备制造业。加快装备制造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转型升级,积极开发研制冶炼设备、石化设备、木材加工成套设备、农业机械装备、环保设备、矿用智能化电器成套设备、环保型辐照交联电缆、无人机及遥感监测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成套设备、空心承重砌块成套设备等,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冶金建材产业。逐步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鼓励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成套设备境外输出和国外建厂。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科技攻关,着力打造金、银、铜、铁等产业,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矿产冶金产业潜能。积极推动通化江东、白山市浑江中心城区、江源、临江等老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桦甸夹皮沟金矿区、磐石市红旗岭镍矿区、辉南县杉松岗煤矿区、通化市二道江区煤矿区等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强陶粒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为原料的非粘土烧结新型墙体材料开发项目,打造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
  4.科学有序利用矿产资源。
  支持东部地区已有的资源开采和深加工企业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水平,实行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安全生产,推动形成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新建矿产资源加工项目必须依托已有开发区和集聚区。严禁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内发展矿产采掘业和加工业。启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紧缺和优势特色矿产资源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财政专项和地质勘查基金,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在成矿地质条件好和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促进整装勘查,加强优势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储备和保护,以找矿突破促进东部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新增矿产地8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处以上。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
  深入挖掘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服务业与“四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广纳就业、布局合理的服务业体系。
  1.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抓好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物流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物流产业链延伸和物流服务功能创新。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和节点建设,依托东部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围绕钢铁、医药、矿泉水、林木产品、人参、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大宗商品物流,重点推进通化医药物流中心、梅河口现代物流港、长白山靖宇物流产业园区、延吉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区、敦化现代综合物流园区、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中国长吉图(汪清)物流产业园、和龙物流科技园、图们国际物流中心等大型区域性物流园区(中心)建设。依托朝鲜罗津港、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鼓励对外海运航线开辟建设,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内贸外运。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关系民生的农产品、药品、快速消费品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示范试点。倡导发展绿色物流,鼓励物流企业选用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物流设施,引导企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依托吉林省物流行业联盟网,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与物流相关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协调与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全力构建以促进东部地区绿色转型为核心、以国际物流为特色、以多业联动为重点的精益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应用软件业和服务外包业,依托延吉IT产业园、延吉中韩软件产业园,在应用软件、数据接入、科技研发等领域切入,重点推进对韩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基地、特色应用软件研发基地、韩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基地、韩国和日本东北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推动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广泛运用。以把延吉国家高新区、延边新兴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长吉图地区服务外包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引进集成电路研发等具有核心技术的IT产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链。积极引导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在通钢集团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示范试点,加快通化医疗电子产业园区建设。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重点开展对俄、日、韩、朝电子商务,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进出口规模。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
  金融服务业。完善金融体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设立村镇银行,稳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吸引银行等各类域外金融机构在东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融资规模,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授信额度。加强资本市场融资,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促进金融开放合作,引导和鼓励域内金融机构开展境外业务,推动珲春开展卢布流通试点,推进对俄、朝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快金融业态创新,积极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将收益保证贷款运营模式逐步向林权、水面等领域延伸,积极推动发展手机金融和网络金融业务,主动与各类保险机构全面合作,跟进国家推进巨灾保险、信贷保险等新险种,推进大宗粮食品种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设立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探索开展农村土地银行业务,积极支持设立林业银行和人参特色银行。
  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引导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促进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完善废旧商品回收网络,提高回收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建设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体系。加快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理、认证评估、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探索排污权交易,培育交易市场,研究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2.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推进零售行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零售企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或跨区域经营,提升零售企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推动欧亚、延吉百货大楼等大型零售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支持大润发、沃尔玛等企业进驻设立营销网点。培育壮大骨干批发市场。加快商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步伐,改善市场硬件设施条件,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向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重点推进通化义乌商贸城、延吉万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万良人参市场、梅河口北药市场等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扩大连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发展特许经营,提高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连锁经营业态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鼓励具有吉林特色的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推进餐饮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新商业运营模式。依托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和三千禾、欧亚e购、购够乐商城、好汇购等网络平台,开展B2B、B2C、C2C、O2O等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商贸服务中心,大力发展高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
  房地产业。加快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林业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叠加整合,联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新的居住社区,产生规模效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房地产,打造长白山万达小镇、通化生态新城、珲春生态新城、延吉生态水城等,以长白山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打造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文化地产。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转变传统住宅建设模式,推进住宅产业向建设工期短、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的方向发展,开展住宅产业化试点示范。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完善房地产金融信贷服务,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
  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健全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形成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体系,为家庭、社区、家庭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积极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城乡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加快发展咨询、科技、信息、广告、租赁等中介服务业,提高会计、法律、房地产、旅游、资产评估、公证等中介服务业发展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实现行业规范发展。
  养老服务业。积极引入先进地区养老服务业的新业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完善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至村(社区)五级联网。加强城镇公办养老机构和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引导家政清洁、物流等服务业向养老服务领域延伸,积极发展老年电子商务,推动长白山休闲旅游、通化生态养生、延边民族风情、珲春宜居小镇等极具特色的老年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凡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养老服务,尽可能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
  文化产业。以长白山文化为灵魂,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介中药文化、人参文化、葡萄酒文化、松花石文化、朝鲜族和满族民俗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以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载体,打造世界级高句丽文化产业基地;以延边州朝鲜族民俗文化为载体,打造特色民俗风情文化基地;以江源松花石之乡为载体,打造国家级松花石文化产业基地。通过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高东部地区文化创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把集聚区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平台,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筹规划老区改造和新城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行业集聚,科学规划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在重要交通节点集中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等服务设施。围绕产业集群,培育为制造业、信息、物流、研发设计和会展等配套服务和综合聚集区。重点推进通化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梅河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延吉市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抚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4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行项目推进、载体培育和品牌建设相结合,注重集聚区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引进,形成“以商引商”的良好态势。
  六、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牢固树立“特色、全域、融合、人本”发展理念,突出“生态山水、多彩文化、激情冰雪、风情边境”旅游主题,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创响特色旅游品牌,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东部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构建以长白山为核心的大旅游格局。
  以长白山旅游为龙头,联合东部重点景区,整合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构建“环山、沿江、跨国”的旅游格局,把东部地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
  1.构建环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圈。
  依托长白山国际知名品牌,整合环长白山的旅游资源和名胜景区,开发多种形态的旅游产品,建设陆空立体旅游廊道和环线城镇带,构建以长白山为引领,贯通东中西、横跨东北亚的名山走廊,促进大长白山旅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将长白山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国际著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的高品质边境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2.培育沿江旅游风光带。
  整合沿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城乡、生态山水为主要内容,建设以山水相映的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为轴带的集观光游、度假游、边境游、出海游为一体的特风光带。
  3.推进跨境旅游区建设。
  发挥吉林省在东北亚旅游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加强跨国旅游区域合作,整合边境旅游资源,创新跨境旅游发展模式,以边境游和跨国游带动景观游和民俗风情游,实现共赢发展。
  (二)推进东部旅游融合联动发展。
  强化“大旅游”观念,注重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旅游、产业、文化、创意相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由低端建设向高端建设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
  1.推动区域旅游整合发展。
  发挥东部旅游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全盘谋划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地区间旅游务实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推进资源整合、市场整合、力量整合、功能整合、链条整合,统一发力,联动发展,把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打造统一品牌。
  2.促进旅游与工农业融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