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分析为什么是重要行业

电力系统重点行业包括哪些_百度知道
电力系统重点行业包括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根据突然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一级用户:是指突然中断供电将会造成人身伤亡或会引起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将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的;将会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在政治上产生严重影响的用户。例如:国家级信息中心、金融中心、证券交易中心;国家级地震、气象、防汛等监测指挥中心;国家级重要会议、重要宾馆、饭店,外国驻华领使馆;自治区党政首脑机关;首府党政首脑机关;自治区级公安、国安、军队指挥机关;机场、轨道交通枢纽、铁路枢纽站、铁路调度中心;重要水利枢纽大坝;煤矿、 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停电可能造成爆炸、火灾或有毒气体排放的石油石化、化工以及其它企业。二级用户:是指突然中断供电会造成经济上较大损失的;将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政治上产生较大影响的用户。例如:市级党政机关、市级移动VIP发射塔、省、市直属三甲医院、国家级211大学、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五星级宾馆及涉外宾馆、市广播总台及发射塔等。三级用户:是指不属于上述一类和二类负荷的其他用户。电力用户的这种分类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确定供电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保证使建成投入运行的供电工程的供电可靠性能满足生产或安全、社会安定的需要。望采纳!
采纳率:8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2017年电改有望进入第二轮爆发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经济工作重点在于提升经济&质量&,弱化&数量&指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
  在过去20年时间中,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大,依靠敞开式的能源供给满足无限能源需求。从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多年维持在1以上,这也是电力投资建设规模激增的主要原因,也为电力产能过剩埋下伏笔。
  1.电力供给侧改革压力加大,火电装机富裕1.2亿
  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甚至个别月份负增长(、7、9月社会用电量负增长)变化下,电力供需从紧平衡向宽松、过剩演变。产能过剩的直接表现是,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足。2015年,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创1978年以来最低水平,2015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329小时,相比2011年降低976小时,部分地区不足3000小时。根据测算,如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按5000小时计算,相当于火电装机富裕1.2亿千瓦。
  2、电力行业补短板:系统问题与制度问题并存
  除产能过剩之外,面临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网垄断属性强、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电价引导资源配置特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均是电力行业面临的短板,既有电力产业链上的短板,也有市场制度的短板。
  以系统调峰能力为例,目前国内火力发电的变负荷能力与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有很大改善的空间与潜力。
  3.2017年电改将迎来第二轮爆发期
  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思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电力行业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借助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有效供给、减少闲置资产、降低电价水平、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我们预计在2016年电改集中推进之后,2017年将迎来电改的第二轮爆发期。
  表现为,市场化售电规模大幅增加(预计占比在20%以上),增量配网试点范围大幅扩张(第二批、三批将陆续落地),电价在用能成本下降中贡献加大,京津冀、晋陕蒙宁、华东等重点区域电改将是改革重点区域。
  二、国企改革为电改铺路,电力领域混改必须有实质性进展。
  基于电力行业以国资主导的特殊性,电改与国企改革相成相济。从改革的实质看,电改实际上是以国资为主的发电资产、资产与地方政府、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等主体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打消了社会各方对国企改革的诸多疑虑,并提出2017年电力领域要在混改中&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目标。这一提法,实际上是在战略上为电改提供顶层设计,放大电改的空间。
  今年9月底,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同志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刘鹤提出,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破除行政垄断、打破市场垄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特许经营等。允许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
  刘鹤是中央深改组核心智囊,其观点代表上层意志。反观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思路,与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一脉相承。目前,增量配电项目是混改的重要形式,首批105个增量配网试点项目已经进入电力业务许可证下发、投资方案论证、配网改造升级等阶段;重庆、云南等电力交易中心股权多样化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相比之下,南方电网在混改推进进程中较快,区域内已经成立多家混合所有制售电公司,如深圳前海蛇口售电公司、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等;国家电网近期也明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开展增量配电投资业务。以省级电力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竞争,与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供电公司,通过参加招标等市场化方式争取成为试点项目业主。
  三、电改从虚向实,政策红利将逐步兑现
  近期,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为拥有配网运营权主体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一是为增量配网试点主体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二是明确新增主体供电区域,三是完善电力市场监管。在电改问题上,政府主管部门已经从制定宏观政策到抓具体事宜转变,是推进改革政策落地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事关电改成败的核心配套文件《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业务管理办法》等核件已经发布,电力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下一阶段,体制改革将以试点省份为着力点,通过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键词:电改 电力 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环境监...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粗放式的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是&基础的基础&,是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蓬...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  当前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正进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却显示出勃勃生机,节能环保、智能化是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2015年我国新能源...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既有注重效率、追求收益的共性,又具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格、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性,对社会...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命服务业,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第四次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的高度融合,已成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  2016年,全国能源系统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指引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在电力体制改革、能源扶贫攻坚、党...  当前,电力行业面临三大转变,一是电力供需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从供给不足走到供给宽松,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二是电源结构加快向清洁低碳化转型,电源发展...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电力市场建设及交易平台的搭建无疑最富有挑战性,也是关系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究竟怎样的交易平台才是最适合我国目前电力市场...  2016年是煤炭供给侧改革元年,沉寂四年的煤炭行业又重新热闹起来。
  上半年,煤炭行业正式开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八个配套文件相继出炉,各省市也公布了...
  2016年是煤炭供给侧改革元年,沉寂四年的煤炭行业又重新热闹起来。
  上半年,煤炭行业正式开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八个配套文件相继出炉,各省市也公布了...  伴随着大自然冬天的来临,生存的艰难正在中国光伏行业深度蔓延和渗透。近期,中国知名光伏企业天威集团的破产重整让这个行业再次蒙上了沉重的阴影。这是继无锡...  2016年已接近尾声,油价也由年初的低谷反弹至50美元/桶以上。年初至12月21日,布油累计上涨46%,美油则累计上涨42%。欧佩克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都声称自己在近...  2016年是煤炭供给侧改革元年,沉寂四年的煤炭行业又重新热闹起来。
  上半年,煤炭行业正式开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八个配套文件相继出炉,各省市也公布了...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2016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对于煤价来说2016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对于煤炭人来说2016年是扣人心弦的一年。2016年步入尾声,那么2017年的煤炭...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2016年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6年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图)
&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生产消费也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减速换档、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2015年,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40年来首次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两行业用电下降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两行业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放缓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放缓产生的影响,这是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幅度大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的主要原因。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个和0.6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9和0.6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生活用电转换,电力消费结构在不断调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年底发电装机达到15.1亿千瓦、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5.0%;火电发电量负增长、利用小时降至4329小时。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 &&展望2016年,预计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电力消费增速将维持低速增长;全年新增装机1亿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36%左右;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至4000小时左右,加之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调、部分省份大用户直接交易操作过程中降价幅度较大,都将是大幅压缩煤电企业利润的因素。& &&一)201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 &&电力消费减速换档、消费结构不断调整、消费增长主要动力转化,电力消费反映经济新常态特征。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情况资料来源:中电联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发展有关主要指标增速情况
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全年累计
绝对量 增长率(%)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55500 0.5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020 2.5
&&&&&&&&&&第二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40046 -1.4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39348 -1.4
&&&&&&&&&&&&&&&&&&轻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6729 1.3
&&&&&&&&&&&&&&&&&&重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32620 -1.9
&&&&&&&&&&第三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7158 7.5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亿千瓦时 7276 5.0
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 万千瓦 150673 10.4
&&&&其中:水 电 万千瓦 31937 4.9
&&&&&&&&&&火 电 万千瓦 99021 7.8
&&&&&&&&&&核 电 万千瓦 2608 29.9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克/千瓦时 315 -4.0
全国线路损失率 % 6.6 0.0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小时 3969 -349
&&&&其中:水电 小时 3621 -48
&&&&&&&&&&火电 小时 4329 -410
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亿元 4091 11.0
&&&&其中:水电 亿元 782 -17.0
&&&&&&&&&&火电 亿元 1396 22.0
&&&&&&&&&&核电 亿元 560 5.2
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亿元 4603 11.7
发电新增设备容量 万千瓦 12974 24.2
&&&&其中:水电 万千瓦 1608 -26.2
&&&&&&&&&&火电 万千瓦 6400 33.6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 万千伏安 21785 -2.6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 千米 33152 -7.8
注:全社会用电量指标是全口径数据,电源、电网基本建设投资为纳入行业统计的大型电力企业完成数。 资料来源:中电联 & &&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比&十一五&时期回落5.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换档减速趋势明显。2015年电力消费增速放缓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等必然因素和气温等随机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分析具体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及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钢铁、建材等部分重化工业行业明显下滑,如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3%、3.5%、4.9%和8.6%。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影响。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高新技术行业比重上升,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单位GDP电耗下降、电能利用效率提升。三是气温因素影响。大部分地区冬季偏暖、夏季气温偏低,抑制用电负荷及电量增长。四是电力生产自身耗电减少的影响。全国跨省区输送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线损电量同比下降3.7%,火电发电量负增长导致火电厂厂用电量增速回落。& &&电力消费主要特点有:& &&一是电力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四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0.6个百分点,分别比2010年提高2.2和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降低1.4和2.7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化工、建材、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用电量比重分别降低1.2和2.0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且2015年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量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量大幅下降是最主要原因。第二产业及其工业、制造业用电同比均下降1.4%,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3.4%,各季度增速依次为-1.3%、-1.7%、-3.6%和-6.6%,四季度降幅明显扩大,直接带动当季全社会用电量负增长;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9和12.2个百分点,两行业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回落(若扣除这两个行业,则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2%)、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见,高耗能行业快速回落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其对电力消费增速放缓产生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经济和工业增加值波动的影响,这也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幅度大于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时期,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年均增速分别比&十一五&回落7.5、10.5和11.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远大于其他制造业行业,这既是全社会用电增速换挡的最主要原因,也反映出传统工业结构在持续调整。& &&三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同比提高,电力消费增长动力正在转换。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化及居民用电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7.5%和5.0%,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1和2.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9和0.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用电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速4.8和2.4个百分点,显示出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从高耗能产业向第三产业和生活用电转换。第三产业中的信息化产业加快发展,带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增长14.8%。& &&四是东部地区用电增速最高、用电增长稳定作用突出,西部地区增速回落幅度最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8%、0.2%、0.8%和-1.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7、1.5、4.0和3.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用电在各地区中增速最高,其用电增长拉动全国用电增长0.4个百分点,是全国用电增长的主要稳定力量。西部地区用电回落幅度最大,四个季度用电增速依次为1.9%、3.3%、0.7%和-2.8%,下半年以来增速逐季回落,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且降幅为各地区中最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外经济增长缓慢、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影响下,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落,是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对全国用电增速回落的影响也很大。& &&二)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发电生产结构持续优化,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创新低。& &&2015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869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为贯彻落实《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年)》等文件要求,提升电网配电能力,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大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电网投资460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电源投资4091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创年度投产规模历史新高,其中风电新增投产超预期、达到历史最大规模。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5.1亿千瓦、同比增长10.5%。年底全口径发电量5.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已连续三年下降。201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8.1和8.3个百分点,电力供应结构逐年优化。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资料来源:中电联 年中国电力发电规模资料来源:中电联 年中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资料来源:中电联 & &&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 &&一是水电投资连续两年下降,水电发电量较快增长,设备利用小时保持较高水平。&十二五&期间水电新开工规模明显萎缩,随着西南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投产,年底全国主要发电企业常规水电在建规模仅有3200万千瓦,全年水电投资同口径同比下降17.0%,已连续两年下降,预计未来几年水电新增规模较小。年底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2亿千瓦,发电量1.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设备利用小时3621小时,为近二十年来的年度第三高水平(2005年、2014年分别为小时)。& &&二是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及发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受2016年初风电上网电价调整预期影响,2015年基建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再创新高,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十二五&时期风电爆发式增长,累计净增容量近1亿千瓦;全年发电量1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利用小时1728小时、同比降低172小时。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促进了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在加快增长,西北地区光伏大基地呈规模化增加,这是&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亮点。受当地市场需求疲软、消纳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西北、东北部分风电和太阳能比重较高省份&弃风&、&弃光&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核电投产规模创年度新高,发电量高速增长。全年净增核电机组600万千瓦,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同比增长29.9%。&十二五&时期,核电装机容量净增1526万千瓦、年均增长19.2%。全年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2%,设备利用小时7350小时、同比降低437小时。& &&四是火电装机大规模投产,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利用小时创新低。全年净增火电装机7202万千瓦(其中煤电5186万千瓦),为2009年以来年度投产最多的一年,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9.9亿千瓦(其中煤电8.8亿千瓦、占火电比重为89.3%),同比增长7.8%。全口径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主要是电力消费增速向下换挡、煤电机组投产过多、煤电机组承担高速增长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深度调峰和备用等功能的原因,此外,火电中的气电装机比重逐年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火电利用小时。但是从火电占比、机组出力、负荷调节等特性,以及电价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4克/千瓦时,显著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克/千瓦时的规划目标。& &&五是跨省区送电量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全国跨区、跨省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8%和-1.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3和12.6个百分点,跨区送电量增长主要是前两年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送出,如锦苏直流、宾金直流、哈郑直流送电分别增长8.2%、32.7%和92.7%。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增长9.8%。三峡电站送出电量同比下降12.0%。& &&六是电煤供应持续宽松,发电用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国内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煤炭供应能力充足,电煤消费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电煤供需总体宽松。全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天然气发电供气总体有保障,气价下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气电厂经营压力,但仍有部分气电企业亏损。& &&三)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 &&2015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富余。东北和西北区域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略宽松,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省级电网中,山东、江西、河南、安徽个别时段存在错峰,海南8月前电力供应偏紧。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在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的背景下,考虑到政府去产能目标依…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图】
& &&(一)行业概览& &&电力工业是生产和输送电能的工业,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四个环节。电力工业产业链如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发电是将一次能源通过生产设备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输电是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过升压,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传输的过程;配电是将高压输电线上的电能降压后分配至不同电压等级用户的过程;供电又称售电,是最终将电能供应和出售给用户的过程。& &&可用于发电的一次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新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根据 1980 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监管部门&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 负责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电价政策,并具体负责项目审批及电价制定。& &&(2)国家能源局& &&2013 年国家能源局、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拟定能源发展规划,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的建议,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组织指导能源行业的能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 &&(1)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成立于 2002 年,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积极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是联系国内外产业界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纽带。& &&(2)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成立于 1979 年,是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下设光伏专委会、风能专委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旨在成为科技工作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对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窗口,致力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 目前,与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表所列: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行业相关政策& & 主要的相关政策如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三)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生产消费也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同比提高、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 &&1、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受实体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 2016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增长态势,达到 59,19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比上年提高 4.0 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用电 7,96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显示服务业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8,05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第一产业用电量 1,075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5.3%; 第二产业用电量 42,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制造业中的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而装备制造、新兴技术及大众消费品业增长势头较好,反映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1)装机容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比上年减少 2,186 万千瓦,其中净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7,200 万千瓦、接近上年水平,而煤电净增规模同比减少 1,154 万千瓦,电力行业控制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结构的效果开始显现。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1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8.2%,其中非化石能源 6.0 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发电量结构情况& &&2016 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 59,89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2%。其中,水电11,80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占全国发电量的 19.7%,比上年降低 0.2 个百分点;火电 42,88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4%,占全国发电量的 71.6%,比上年降低 1.5 个百分点;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是 2,132 亿千瓦时、2,410 亿千瓦时和 662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24.4%、 30.1%和 72.7%,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0.5、 0.7 和 0.4 个百分点。 年,我国各类型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3)节能减排情况& &&2015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 315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4 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全国输电线路损失率 6.62%,同比上升 0.28 个百分点。 2016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312 克/千瓦时,同比降低 3 克/千瓦时;全国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 6.47%,同比降低 0.2 个百分点。& &&3、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 较多地区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6 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 2016 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3,785 小时,同比降低 203 小时,是 196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 4,165 小时,同比下降 199 小时;并网风电平均利用小时 1,742 小时,同比增加 18 小时,但西北、东北等地区弃风情况仍然突出;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1,125 小时,同比下降 99 小时,降幅比上年扩大 88 小时,西北地区部分省份弃光情况较为突出。全国发电设备延续了近年来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滑的趋势。 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 &&从全国范围看,煤电装机速度与电力需求速度不匹配,是造成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快速上升,使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煤电调峰也使得其利用小时持续下降。& &&2016 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过剩。分区域看,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发电能力阶段性过剩有别于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它是指近期发电能力过剩,通过科学规划并经过一年或几年的调控,随着全社会用电的增长,可以消化过剩的发电能力。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在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的背景下,考虑到政府去产能目标依…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