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金融机构对高风险客户客户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分别是什么业务?负责人分别是谁?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 精选一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今日(11月2日)招商银行在京举行发布会,推出最新版招商银行App6.0。据介绍,时隔近一年,相较于招商银行App5.0,App6.0从“摩羯智投”单个功能的智能进化为全平台智能,构建起基于数据、计算、算法的智能数据闭环,以驱动App产品模型、发展策略乃至商业模式的进化、迭代。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业已进入深度人工智能阶段。而招商银行App6.0要实现全平台智能化、自动化运营并能快速迭代,背后是极其复杂而细长的技术链条和网络。何为招商银行App6.0全平台智能化?1在招商银行App5.0上,我们看到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技术,也有了利用大数据与算法进行用户画像识别而进行的精准营销的雏形,以及重头戏投顾机器人——摩羯智投……这些今天都成为了金融业应用(想要)的标配。除了在此基础上的深化,招商银行App6.0还祭出了哪些杀器?据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介绍,招商银行App6.0的改变在于:智能服务的改版和升级:智能推荐,该功能背后是多个智能推荐模型,每天基于2亿浏览搜索行为数据进行学习PK,以不断迭代出最了解用户的一套模型和算法,刻画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给客户推荐不同的产品和资讯。据了解,收支记录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应用,目前已经成为招商银行App第三大流量入口,每个月接近1100万人使用收支记录功能。可以说,该功能为用户画像刻画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关于服务,App通过监测用户财务和理财情况,主动提醒用户办理重要事宜,比如还款日前五天就判断客户余额是否充足,在当天检验是否还款成功,以免还款失败影响征信,开启从被动型客服到主动性客服的转变。智能风控:资损率不断降低,风控维持在行业最高水平。除了指纹、人脸、语音等生物特征识别,招商银行App6.0还增加了生物探针技术,即根据客户个人特殊的行为特征来判断用户,提高黑客与真实用户识别率。(《专访牛津教授Ivan Martinovic: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也不安全,金融安全还需哪些黑科技?》)。AR(增强现实)看金:使用最新版iPhone手机的用户在购买黄金前,可以体验到在手机上利用AR品鉴黄金,背后是AR技术和基于GANs(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背后的AR视觉识别技术并非是接入 iPhone X 接口就能即插即用。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夏雷表示,苹果的AR API,只提供了一个背景看上去可以旋转的载体,但如何和实际环境结合、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就只有靠自己来做。而且,“一般的机器学习训练样本是不行的,环境里面太多要素。”所以,招商银行引进了GANs(对抗式生成网络)。所谓GANs,它在2014年由蒙特利尔大学AI学者 Ian Goodfellow提出,在原理本质上酷似博弈论中胜负非此即彼的二人零和博弈,一方负责生成图像,一方负责评分。事实上,这是在理论层面解决了机器学习技术长久以来的问题:如何促使机器学习的训练成果向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前进。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客户端启动机器学习,门槛并不低。实现AR看金功能,夏雷表示,这就需要要把后台基于机器学习的框架转到手机上。“网点+APP+场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招行网点都能够以招商银行App为统一支撑平台,提供营销活动、产品推荐、客户经理等,还包括支持一网通对外向商户、合作伙伴提供支付,连接外部社区场景,形成线上线下业务的闭环。2招商银行App率先将银行业务快速整合至移动端,做到功能和服务能够快速迭代,并且不影响用户体验,背后是整套系统架构深入筋骨的整顿和革新。上述的IT进展,仅属于业务功能部分的研发,根据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夏雷介绍:“从总的IT投入来看,技术基础的投入和业务功能的投入大概是4比5,业务功能在总投入中占比大约55%,另外还有45%的投入是客户看不到的。”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在过去数年的技术研发中,招商银行还做了一件事,今天才浮出水面:把后台的各种功能微服务化。如果说分布式系统解决了大数据时代高并发的容灾能力,那么解决海量交易和复杂业务逻辑处理效率和敏态开发的,是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解耦手段,通过把银行的系统拆成了大量的微服务,改变过去牵一发而动全一身的低效开发,从而实现功能模块灵活开发迭代。用夏雷的话来说就是,前面提到的一大堆功能,后面有着大量的功能服务、开发系统模块,“传统模式搞不定,上线、部署、运行、监控,传统的方法更搞不定,因此我们制作了大量的自动化工具,通过IT手段解决IT自身的问题,才能打造这个新的平台。”夏雷表示,与互联网公司不一样,银行金融科技中的中后台基础技术应该更为深厚。这是因为,与互联网公司业务系统更加松耦合的特点不一样,银行的金融后台业务关系更加复杂,“传统银行的IT 经常要搞梳理,做大项目的整合,干点事非常不容易。最后就导致系统也特别复杂。”他表示。因此,即便微服务化需要投入巨大工程成本——历时数年研发,夏雷表示,微服务化的投入在这个工程占比最大,招商银行金融科技转型中第一刀便开向后台基础设施。据介绍,据介绍,招商银行App6.0背后是137个微服务,我们看到的招商银行App6.0这么多功能,实际上是由137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在这些服务基础上,招商银行App6.0对外开放了1035个功能。有了相对独立的微服务以后,系统就做到了大规模的开放,理论上137个小组可以并行来做。现在,招商银行App做到了每周40次左右的发布频率。“这个已经把传统银行的架构全部打翻掉了,”夏雷说道,“但是,这才是云计算化的基础。”据称,招商银行App现在的访问量一天是4.5亿次,峰值的处理能力是1.5万次/秒。“如果再高也无所谓,再加就行了。”夏雷介绍。其实分析起来,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金融科技变革路线。“ABC”三部曲丈量出未来蓝图今年10月,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沃顿商学院的演说中指出,招商银行ROE达到20%(且比较稳健)、资本内生能力完全形成、成本收入比在30%以下,一系列财务指标都表明,按照传统眼光看招商银行已经是“轻型银行”。在演说中,田惠宇总结了招商银行的二次转型结果,其中他指出,所谓模式更清晰,是指经营管理更多地依靠科技,商业模式更加不一样。所以,今天面向未来,招商银行定位要成为一家“金融科技银行”,明确“三步走”的实现路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如果转换成科技界的术语,那就是“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迈上移动、云、智能三个台阶,目标是平台化和连接性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科技转型的任务大致有三项:Fintech基础设施建设:AI、大数据、敏捷开发的设施等。构建新的生态体系:线上支付基本上被微信和支付宝垄断。银行作为支付链条的一个角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转变获客、客户体验、风险管理、运营、组织架构等经营管理的方式。作为一家金融科技银行,招商银行的转型路径,是递进的过程,即有了网络化才能数据化,有了数据化才能智能化。招商银行App6.0的改变,已经初步验证上述路径。根据前文的介绍,由招商银行App5.0中摩羯智投单点智能应用,扩展到前后台、全业务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运作,这意味着,招商银行App 6.0 这个产品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原来做银行的工具变成平台的经营,打造全平台智能。首先,微服务架构不仅能够实现大规模开发、高并发性能,并且保持了客户的交互粘性等天然优势,保有巨大的流量不分散。然后,在这个平台上,从基本银行业务交易功能,到商城——生活、内容产生——社群用户反馈,招商银行能够获取到用户更为完整的数据,从而推动更个性化的产品制造能力、产品推荐销售能力,从而维护一个更加强大、稳定环流的平台和生态,并且,将金融服务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习惯中,从现金流管理、记账、消费,到财富管理。除此之前,“网点+App+场景”的泛场景经营,则可以比如通过支付服务,开展异业合作,包括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细分的场景。一网通支付,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接口,用扫一扫可以解决网点很多场景线上线下的连接。这都是市场与业务增长的潜力空间啊。这也是今天招商银行以微服务架构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的缘由,也是今天基于大数据、AI进行精准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资等驱动零售业务,其能一骑绝尘的前世今生。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表示,招商银行希望将App6.0打造成一个智能化的个人金融助手,“首先通过智能化技术才能做到千人千面。如今App上积累了大量的客人行为数据,招商银行80%的客人交互在App上进行。”“我们试图去构建一个App强大的金融自场景,尤其在理财、现金流管理、收支、在借钱,以及往后走内容这方面的自场景,我们都试图去强化。5.0后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来发展,理财的占比提升非常快,上线之后,目前在手机完成的交易笔数手机已经占了65.06%。”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表示。招商银行历史上两次“转型”告诉你:这只是新一轮的开局我们首先看几组数据。根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获得的数据,招商银行App5.0这一年的表现具体如下:截至2017年10月底,招商银行App下载客户数是5307万。按照流量数据来看,日活客户数532万,同比增加了52%;每个月有超过2400万人登录招商银行App,月活客户数同比增加了35.5%。每个月人均登陆次数11.9次,有往上增长的趋势。目前招商银行App在全渠道访问量占比达到79%。在理财产品和基金这两大品类中,占了接近65.06%的交易笔数。风控,据介绍达到了行业里最高水平——资损水平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的量级。摩羯智投截至2017年10月份累计销售额突破80亿。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逻辑:招商银行用时间和成本换取技术(搭建微服务架构),然后用技术换取效率(大规模开发、领先推出新应用、新功能,并且实现高性能而无须过多的运维),然后用时间换来了效益(更少的人力、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业务,比如摩羯智投,财富管理客户大幅增加而不增加人力成本),再利用效益驱动技术和业务。“我们行比较注重科技研发,我们基本上所有的应用开发都是自己开发的,大部分银行都是用外包公司做这件事情,但我们全部都是自己研发。”夏雷介绍。诚然,6.0背后的技术并非所有都由招商银行原创,比如容器服务是基于商业框架改造、图像识别功能基于与外部技术提供商的合作等,但是,这体现出了体系良性循环的逻辑。事实上这不只招商银行,在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成立。金融科技的下一步是什么?田惠宇表示,“在新的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发现招商银行依然还很重,所以我们提出战略转型的下半场要把科技作为核动力,靠科技来推动进一步的转型。”在沃顿商学院的演说中,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说到,招商银行历史上经历了两次“转型”。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始于2004年。在2004年以前,一般银行因为 IT系统、数据都是分散的,所以导致用户是不能跨城市省份取款的。而此时的招行,从一开始就建立了统一的 IT 体系,于1995年率先做到通存通兑。当年,招商银行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用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的话说是,这看似一个小小的事情,实际上从根本上颠覆了银行的会计结算制度,使得银行服务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但事实上,统一的 IT 体系也给其日后完整丰富的大数据管理、挖掘利用造成了战略先决优势。所以,第一次转型就是依托这个优势,提出“向零售业务转型”。不仅招商银行,近来面对经济周期下行,“向零售业务转型”成为众多大中小银行的重要目标任务。到了2013年,中国银行业普遍感受到四个冲击,面临着包括经济增速的下行、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以及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等挑战。“在这个形势下,我们提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就是把战略转型目标定位为‘轻型银行’。”田惠宇在演讲中说道。而就具体招商银行战略性业务来说,则包括财富管理、小微金融、消费金融、交易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这不是简单地突出零售业务优势,而是强调业务之间的逻辑和关联性。比如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能力很强,私人银行在中国排名第一,金葵花客户的占比最高——这背后是我们强大的销售能力,销售能力背后要有产品制造能力,再往上走就是组织资产的能力,这就把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连成了一个闭环,一个生态。”田惠宇说。然而……田惠宇表示,“在新的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发现招商银行依然还很重,所以我们提出战略转型的下半场要把科技作为核动力,靠科技来推动进一步的转型。”总结来说,招商银行5.0于2016年底推出,历经两年研发;2017年,招商银行6.0相继面世。全行业来说,基于机器学习、大数据开展的消费金融、智能投资从去年开始崛起。如果回望过去,会发现,2015年,Deepmind 团队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震惊世界的论文。同年,Google 机器学习平台 Tensor Flow领先,微软、Facebook等巨头相继开源了自家的人工智能平台 ;国内 BAT 也纷纷启动各自的人工智能项目。此后,智能客服、语音助手(智能音箱)、围棋破解、智能投顾、无人驾驶等来势汹涌。2016年,GANs模型开始迅速走红,2017年深度学习会议ICLR收录的论文中,围绕GANs进行研究的论文数有着压倒性优势,成为近来机器学习训练的热门方法。图像识别在金融、安防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难题被解决。当大数据爆发,机器学习实现更高维计算,新零售、精准营销等新商业应用随之喷发。再往远一点看,1958年,第一张信用卡“美国运通卡”发行,催生了大型 Shopping Mall 的浪潮。1988年,Capital One创始人理查德·费班克提出“数据驱动一切”的理念。近两年,从Capital One归国的精英,已经圈下互联网金融半壁江山。……技术创造场景,历史告诉我们,每当新技术出现新的曙光,新商业已经蓄势待发。互联网领域,原本银行的业务,不管是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还是信贷、资产管理,都有各路公司入局竞争;而科技领域,同样有银行系公司奋起直追,以基础设施金融云切入市场,正面对抗……可以认为这是竞争,也可以说是融合,但不管怎样,变革的车轮正在前行。这是一个新的开始,“ABC”三部曲显然任重而道远,AI、大数据技术和应用还有待深化,也许很多智能还不十分智能,但是,技术的发令枪枪声已经响起。才刚刚响起。=============================================文章很长,但还是想附上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与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的对话节选:雷锋网:招商银行比较推崇售后服务,比如摩羯智投,那究竟是我们的服务理念就是这样,还是产品不够智能?什么样的售后服务,在产品实现全自动之后仍然被需要?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我们的口号——“每一分都值得”。举一个例子,2015年市场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基金经理发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当时募集了七八十亿,一年半后在今年年初该产品的净值是0.72元,亏了0.28元;但从今年1月1日到9月底净值涨了20%,是很强的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客户撤场,最后这20%的收益没有获得,永远带着20%的亏损离场;但有的客户坚持了下来,因为有跟客户经理沟通交流的(中间换了四个投资经理),这时候客户就留下来了,等到了1.2 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客户经理,或者客户经理没有关注到,大部分客户带着20%的亏损就走了。售后服务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方面,当产品下行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犹豫要不要撤,在去留的点上得有人跟他做正确的沟通——到底怎么看待这次下跌?下一个趋势是什么?如果是软件发送简单的文字或短信,有的人放了二三十万的,可能就亏了十万了,这很难说服你。客户经理长时间的互动沟通体验就不一样。第二个是让客户持有产品的时间足够长,全市场的基金产品能够持有半年以上的客户这个比例就掉到1/3了,更别说拿两三年的。但基金真正能够获利的要把周期走完,走完一个周期大概需要四年。售后服务并不是一定能帮助客户止损,而是帮助客户真正做到对事件的理解和对时间的认识,在客户需要做赎回的时候做一些沟通。在这一年里面,我们在关键时间点的沟通上做了很多高频的沟通,以及我们对情况做了预判,做了风险组合再调整,留下来的客户就很多。但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不完美,有时候无法预知客户的行为。我们能不能在他走之前,根据投资银行的投资行为记录,比如大概的投资周期、换仓周期等,基于这所有的数据提前预判?会我们在摩羯智投第二次进化的时候就会推出来。雷锋网:目前市面上对于摩羯智投有一些微辞,比如智能投顾不智能,用户盈利状况并不乐观,调仓费率过高而又调仓频繁等,请问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智能投顾就是两部分组成——智能的投资组合和智能的交互服务。在智能顾问上,我们的技术到位了,但是感觉准确度不是太高,主要是在语言语义处理和多人对话,这在市场上没有一家做得特别好,但我们会在第二阶段推出来。行业就是这么一个发展阶段,大部分智能是在后台算法上的智能,在客户体验上感觉是比较简便化的过程,第二阶段智能交互出来以后就会觉得智能化程度高了,是体验的差异。第二关于调仓的问题,调仓一定是遵循两个规律——是不是市场风险发生了?或者组合归因变化;第二个是不是在客户设定的投资风险目标内。关于费用的问题,摩羯智投调仓时申购费是按照监管要求收取最低标准的,但是赎回的时候要交给基金公司,谁赎回就要交赎回费,这个是法定的钱,除了这个钱之外,我们调仓是没有收费的。在整个收入结构里面,摩羯智投是我们探索客户基金服务或财富管理智能化服务的一个前驱,并不是指望它盈利多少钱,而是探索给客户做更好服务的前驱。如果验证成功,接下来保险、黄金等品种都会按照这个逻辑往前推。雷锋网:如今可能意味着在这个未来银行、新金融等时代里面,招行要比拼的不只有同业对手,还有科技行业玩家,或者说所谓“同业”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之前半年报时也说下半场要做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那么:·能否谈谈,我们对未来一年或两年的市场形势判断的看法?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从商业的角度上看,我们承认这个现实,面对竞争对手,除了银行同业之外,还有互联网企业,这是今后未来的客观存在。但我觉得这是好事,银行也要活下去,有压力也好,有动力也好,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更好地服务客人,让我们的进化也更快。这些年国内银行的服务,特别是金融科技应用上,我们比国外银行好太多了,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在金融科技智能化的产品,包括App。这是市场积极的一面。互联网、金融、科技在往融合的角度走,但各自有优势,互联网企业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场景的优势,第二是在云计算和数据基础上确实要比银行领先,这要承认。但是,金融有金融的规律,比如尊重风险的管理、尊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银行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根深蒂固的三性,叫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银行其实是这几十年付出很多血的教训换来的,成长为今天完整的风控体系,所以在专业的金融能力上面,今天银行还是在前面的。在资产管理能力上,我们资管一年管2.4万亿,但今天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敢做资产管理。第三个是在渠道上面,如果我们承认未来的世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世界,而不是纯线上的,我们在线下这个世界里面有一个整体的网络优势在里面,互联网也是没有的。互联网今天大量还是C端的服务,企业端的金融服务还做不到。还有一点是,未来的金融市场一定是多元化的,不是高度集中的一两家做起来就把整个市场都吃掉了。以银行为例,工行是“宇宙大行”,以存款来算,在零售领域市场份额占10%左右。未来的金融市场是多元化的组合,不是简单说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压倒东风,最后只剩一个。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金融一定是多元化的结构,不会是向社交领域、电商领域高度集中的结构。雷锋网:能否介绍一下我们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团队?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夏雷:人工智能细分下来是三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人员构成我们并没有单独做一个技术分支的研发的设置,人工智能在工业界、产业界来说,首先还是要应用,要应用起来就一定要结合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在很多应用场景里面都加了人工智能,我们现在是全环节、全周期都有,基本上各种业务开发团队里面都有AI人员配备。就科技部门来说也有细分,比如做资讯的有人做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自动打标签分类的,做风控的也有一堆人工智能技术人员。在招行,人工智能在最高的应用一层是分散在每一个业务开发领域里面。在第二层模型层这一块,我们也有一个专门的大数据实验室,是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放在一起,这是一个相对专门的团队,他们大体上在第二层和第一层上面做一些工作,比如他们会研发一些具有招行特色的基础模型和算法,在最底层框架的改造这些东西也会参与进来。大体上是这么一个布局。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互联网产品重要的是场景,招商银行App6.0的主打应用场景是什么?(理财、智能投顾和线上消费信贷?)今年哪些新业务成长较快?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招行的业务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江朝阳:我们试图去构建一个App强大的自场景,尤其在理财、现金流管理、收支、在借钱,以及往后走内容这方面的自场景,我们都试图去强化。5.0后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来发展,理财的占比提升非常快,上线之后,目前在手机完成的交易笔数手机已经占了70%。现在,收支功能已经成为第三大流量入口,而无论是从日活、月活的提升,还有入口流量的聚集、数据表现提升都比较快。此外,对外连接的部分我们叫泛场景的部分。“网点+App+场景”的泛场景经营,则可以比如通过支付服务,开展异业合作,包括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细分的场景。一网通支付,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接口,用扫一扫可以解决网点很多自场景线上线下的连接。举个例子,取号以前是通过刷卡,现在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自动取号。客户经理有很多客人的二维码,产品有很多二维码,直接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购买这款产品,或者参加网点线下的活动,这是我们强化的自场景。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 精选二清流妹: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零售银行等七个方面均进行了转型布局。工行实施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农行开启“惠农e通”电商扶贫服务;中行推出“中银E贷”;建行推龙卡e付卡;交行与苏宁“联姻”;民生银行加快推动“凤凰计划”;招行定位“金融科技银行”;中信推交易+品牌;兴业打造“黄金眼”;平安的“SAT”服务体系;浦发差异化布局娱乐产业···来源 | 亿欧网作者 | 周紫薇银行的日子真的要变天了?当互联网金融不断崛起,新兴科技重塑金融生态,金融公司迅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张。作为曾经“不可一世”的金融先行者,各大商业银行如今却被冠以“传统”二字。然而,从如今各中资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布局来看,这头“雄狮”正在“觉醒”。日,招商银行正式发布了招商银行App6.0,将所有时下最In的智能技术融合了进去,包括人脸、指纹、声纹识别,智能投顾,智能风控,AR技术等。招商银行投入3000人IT团队,所有AI技术自主研发,其App6.0在技术上实现了架构彻底的云计算化。互联网金融公司迅速发展,不仅分流了银行的客户,也使得传统银行被电商前台后端化,技术性脱媒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且如今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之利率市场化、监管升级、客户需求多元化。在多重因素的不断施压下,中国银行业逐步启动向金融科技智能银行的转型。银行业或许真的要变天了。亿欧查证,目前以工、农、中、建为首的大型中资银行都在积极向智能化银行方向转型,在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方面深度布局。为积极应对和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各大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零售银行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转型布局:1、构建“大零售体系”,向零售业务转型,提供场景化客户体验;2、向轻型银行转型;3、加大网络支付市场布局力度,推出智能化、便捷云支付、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4、布局智能投顾、网点智能化、“刷脸取款”等人工智能应用;5、智能资产管理服务;6、组建网络金融部;7、加深与各互联网科技公司巨头的合作。亿欧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11家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及新型经济结构发展所做出的转型升级的布局、推出的产品进行了整理汇总如下表:“重仓”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工行至诚,能走多远?1、e-ICBC3.0战略在实施e-ICBC的1.0、2.0两个阶段战略之后,如今工商银行正在推进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以及“工银e支付”“逸贷”“工银e投资”“工银e缴费”“线上POS”等八大系列的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新版本战略会按照科技金融发展规律,旨在打造一批“现象级”场景和体验良好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的极致服务,更注重跟场景的结合,会更注重跟第三方合作。2、联手京东金融日,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正式启动全面业务合作,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3、创新移动支付工商银行持续加强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在国内率先推出工银HCE云闪付信用卡,支持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先后推出Apple Pay、三星Pay、华为Pay、小米Pay,并将移动支付场景从手机拓展至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陆续推出华为智能手表支付、斯沃琪腕表支付,全面搭建了线下“近场”挥卡支付和线上“远程”一键支付产品体系。工行还推出了北京地铁购票移动支付功能,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北京地铁全域均可使用工行卡以手机APP乘车码方式进站乘车。在移动支付方面,亿欧整理的十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均有布局,包括银联“云闪付”、全手机端支付及虚拟手表支付。4、“工银快贷”和“工银微贷”截至2016年末中国工商银行的网络融资余额已超过6200亿元,目前工商银行的网络融资业务分为“工银快贷”和“工银微贷”两大板块。其中,“工银快贷”以改变客户与银行交互方式为切入点,为传统融资产品搭建在线办理渠道。“工银微贷”则主要是切入不同的交易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多维度信息的交叉验证,注重对整体违约率的控制,**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旨在让更多原来无法直接获得银行融资的客户受益。5、携手百度开启信用卡获客渠道变革中国工商银行与百度公司合作,在“百度钱包”手机APP推出工银信用卡在线办卡服务。据了解,“在线办卡”是工商银行将传统银行业务与金融科技相融合,把互联网公司的技术、用户、场景等生态能力及“互联网基因”注入传统信用卡体系的尝试。获客渠道的变革创新标志着工商银行信用卡互联网化转型发展正式拉开序幕。6、“工银融e借”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品牌“工银融e借”,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获得工商银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人民币信用消费贷款,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从申请到放款均可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终端等全线上渠道办理,在线实时查询是否可以办理贷款以及可贷额度,最快实时到账,实现了“消费+金融+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工商银行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新理念、新金融、新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推动改革创新和经营转型,零售金融、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等业务成为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惠农e通”,能否打通贫困县农产品进城通道?1、“惠农e通”全面开启电商扶贫服务农业银行“惠农e通”平台上线电商扶贫专区,为贫困县农产品进城建立绿色通道。“惠农e通”平台以涉农产业链上下游商户生产经营、商贸流通场景为切入点,为涉农生产企业、农批市场、县域批发商、农村超市和农户提供集供应链管理、多渠道支付结算、网络融资、普惠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定制化“电商+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2、“农银e管家”平台为了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农业银行持续建设和推广“农银e管家”平台,平台支持PC、手机App、微信等多版本应用。根据“三农”客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结算等基础功能,推广惠农缴费、理财、保险等多元化功能。创新推出“农银e管家APP+银讯通”服务模式,实现惠农通服务点“触网”,培育基于场景化的电商+金融服务新业态,有效提升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三农”能力。3、牵手百度、华为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按照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的合作主要围绕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包括共建金融大脑以及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方向的具体应用,并将围绕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建智能银行。为加强金融科技研究与创新,建立常态化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机制,持续跟踪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农行与华为签署“新一代基础架构云计算平台”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4、刷脸取款为推进人工智能科技产品创新和应用,农行采用高安全的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同时实时采集近红外和可见光两种图像,通过分析人脸皮肤的纹理及微小动作带来的光流场的规律变化进行活体检测,保障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的第一道屏障。如今农行成功试点ATM“刷脸取款”,并启动全行推广,助力自助渠道智能化转型。5、农银快e付日,中国农业银行在杭州召开主题为“懂你所需 与你同行”的农银快e付新产品发布会。“农银快e付”扩展了线上、线下的不同场景,将缴费项目、缴费渠道、银行系统整合为开放、共享的缴费生态系统,成为种类齐全、覆盖广泛的输出型缴费产品。涵盖生活缴费、教育培训、保险医疗、公共交通、行政事业、其他缴费等六大类。作为农银快e付品牌的重要产品,综合收银台聚合微信等主流支付方式,同时涵盖了手机APP、电脑PC端、微信公众号、线下扫码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使得商户可以享受从农银快e付“一点接入”多个支付渠道的便利。6、金穗快农贷农业银行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金穗快农贷”,实现农户贷款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发放。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了“金穗快农贷”产品。该产品具有速度快、自动化、可循环、流程简、重信用等特点,能够实现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发放农户贷款,有效降低农户贷款成本,提高服务效率。7、供应链金融:E链贷中国农业银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这是国内银行业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该产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行涉农电商数据的基础上,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商融资服务,功能包括订单采购、批量授信、灵活定价、自动审批、受托支付、自助还款等。农业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大潮,围绕客户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积极探索平台化转型和场景化服务,致力于建设互联网金融工程的金融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生活平台。持续推进服务“三农“工程建设,加强金融科技研究与创新,推进科技产品的创新应用。E中银——全方位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成效几何?1、“中银E贷”为加快传统信贷业务的互联网化转型,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为客户提供全新的融资体验,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决策引擎进行贷款“秒批”,实现客户“无等候”体验。中国银行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打造E中银品牌,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丰富支付、资管、交易、融资等产品线,打造跨境、产业链、O2O等特色场景,并通过跨界融合,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将金融服务紧密嵌入这些场景中。2、携手腾讯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国银行携手腾讯,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3、与“供销e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结合农村金融生态,因地制宜、深耕细作,共同助力“三农”事业发展转型和升级。中国银行将为“供销e家”、供销集团、供销社系统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同时依托供销社系统遍布全国的基层网点以及“供销e家”电商平台延伸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半径,打造集金融服务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圈,共同拓展县域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4、“云端银行易惠通”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推出“云端银行易惠通”以“易惠通”手机APP为主要载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加载个贷通、理财通、缴费通、车惠通、旅游通、中小通、企贷通、票据通等30余个子模块,突破时空、地域、界限等传统服务限制,为服务民生金融、实体经济和扶贫攻坚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金融助力。5、ATM扫码取款服务全覆盖中行已在全国范围推出ATM扫码取款功能,将手机扫描二维码技术与传统ATM机取款服务结合,手机在手,即可在遍布全国各地超过44600台的中行ATM设备上扫描二维码完成现金取款,拥抱金融科技,为客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深化布局移动金融战略,全面提升电子渠道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新一代客服系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强化信息科技治理体系,促进集团范围内信息科技一体化发展, 有力支持集团多元化战略实施。龙卡e付卡:具有开关功能的虚拟卡1、 虚拟信用卡龙卡e付卡、“e秒办卡”中国建设银行在“互联网+”创新领域推出首张具有开关功能的网络信用卡——龙卡e付卡,与银联、VISA、万事达三大卡组织共同携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支付体验,开启便捷、安全、高效的无卡支付新时代。建设银行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推进网络发卡渠道建设,推出了“e秒办卡”的极速办卡服务。优质客户通过建设银行网银、手机银行可即时申办虚拟信用卡并立即使用,满足客户“即申即办即用”的需求。2、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寻双方创新合作模式,顺应“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3、“快贷”、“税易贷”、 “裕农通”、“云快贷”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快贷”、“税易贷”、 “裕农通”、“云快贷”等产品。其中“税易贷”是建行为纳税信用较高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产品。其背后的运营原理在于,将小微企业纳税信用、税收贡献与其融资发展相联系,纳税信用级别越高,纳税金额越多,贷款额度就越大。贷款仅以纳税信用为担保,让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资本。4、金融云建设银行是国内率先在生产环境实现“金融云”的商业银行,将数据和信息通过云管理,促进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推出云客服,利用前沿金融科技成果,打造电话银行、移动及网络在线全渠道覆盖的综合化、多功能、全天候、智慧化云客服体系。5、慧兜圈“慧兜圈”是建设银行应用互联网技术,依托O2O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模式,为商户精心打造的集收单结算和营销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银联、支付宝、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等多渠道收款,具备全支付渠道结算、多渠道合成对账、多方式营销宣传、综合分析管理、消费场景获客五项功能。借助智能POS机具全面整合刷卡消费、龙支付、云闪付、Ap-plePay、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渠道及支付介质,实现了全支付渠道结算受理。一边是丰富资源,一边是多元竞争。建设银行进一步搭建平台,整合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加快实现客户服务平台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运营管理科学化。加强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型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向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的方向转型。与苏宁“联姻”,交行能否走稳“智慧金融”之路?交通银行业内首推手机信用卡,实现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突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首创“秒批、秒用、秒贷”模式,提供快捷的批核服务。同四大银行一样,交通银行依托NFC技术,全面推广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Samsung Pay、魅族 Pay、锤子Pay和HCE等移动支付产品,开通银联云闪付二维码扫码支付。日,交通银行与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沪举行。双方签署了《智慧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慧金融、全融资业务、现金管理及账户服务、国际化和综合化合作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当互联网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金融的面貌,交行将互联网转型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积极大胆突破,以开放的心态,加速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定位“金融科技银行”, 招行动作有点大!1、招商银行APP6.0、摩羯智投11月2日,招商银行正式发布了招商银行App6.0,将所有时下最In的智能技术融合了进去,包括人脸、指纹、声纹识别,智能投顾,智能风控,AR技术等等。相比App5.0,6.0搭建了完整的智能化结构,覆盖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将智能技术应用到App的三大领域:一是以摩羯智投和收支记录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应用;二是主要包括智能提醒、智能推荐在内的智能服务升级;三是智能风控。2016年12月,招商银行App5.0搭载的摩羯智投正式问世。摩羯智投的智能投顾由两部分产品构成:智能的投资组合和智能的交互服务。截至2017年10月底,摩羯智投规模突破80亿元;今年以来,摩羯智投获得了7.85%的平均回报率,收益最高的组合回报率超过10%。2、e招贷、闪电贷掌上生活 APP 持续升级智能服务,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大力发展现金型消费信贷业务,推出“e招贷”产品。纯线上贷款产品“闪电贷”等创新服务。3、一闪通早在2012年,招商银行就已开始探索移动支付领域,从最早探索“手机钱包”、“一闪通?云闪付”到推出“一网通支付”系列产品,再到如今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是招商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尝试。目前,招商银行一闪通支付模式已支持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等服务。4、小企业E家招商银行推出了定位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小企业E家,确立了“平台战略+金融核心+大数据”的互联网创新路径,实现公司金融经营模式的互联网转型和轻型发展。小企业E家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开辟了有别于传统银行粗放式“存贷汇”业务发展的互联网蹊径。今年,招商银行明确提出“金融科技银行”的定位。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招商银行总行未来科技背景出身的人要达到30%-40%,甚至50%,我们的对标企业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在这场席卷金融业的Fintech革命中,顺应数字化时代的改变,重塑新的商业模式与能力,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或是招商银行面对金融科技发展洪流的应对之策。全流程、多渠道、一站式、智能化,中信目标实现还要多久?1、交易+交易+是中信银行在国内首家推出的交易银行专属品牌,立足於为企业交易行为和整体交易链条提供全流程、多渠道、一站式、智能化的交易银行服务。“交易+”首次整体性推出了“e收付、e财资、e贸融、e电商、e托管、e渠道”等六大子品牌和十六个特色产品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开启了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新阶段。2、联合苏宁控股集团日,中信银行与苏宁控股集团在苏宁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零售、金融业务、IT科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此次与苏宁联姻,双方将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等方面有大动作,或将进一步重构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3、生态金融云、中信联盟中信银行发布生态金融云平台,应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分层、综合的专业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能。“中信联盟”是未来即将推出的一项创新服务,将通过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逐步连接中信集团内外消费领域的线上线下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吸引和聚集用户,并将聚合用户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上传到开放共享的中信云平台上,从而建立一个能“聚合用户和赋能商户”的平台。4、薪金煲中信银行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出“薪金煲”产品,“薪金煲”作为业内首创的一种现金管理工具,可凭借中信银行的终端支持,实现全自动理财及支付功能。客户无需做赎回操作,直接实现ATM取现、POS机刷卡消费和转账等功能,打通了支付最后一公里。5、税信贷中信银行苏州分行发布“税信贷”产品并与地方税务局签约,中信银行运用“互联网+税务+金融”合作模式,并成功推出自然人纳税信用“税信贷”产品。将纳税信用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全线上办理,有效的解决用户在传统消费贷款中面临的无抵押、手续复杂等难题。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冲击着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中信银行为提前布局“互联网+”和经济新常态下信息技术和应用发展方向,制定了“十三五”信息科技规划,顺应金融服务移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完善 IT 治理、强化 IT 基础管理,深耕金融科技,加快向“互联网”架构转型的科技兴行战略。为民而生、与民共生,民生能否打造“民生网融生态圈”?为稳步推进转型变革,民生银行加快推动“凤凰计划”项目的实施落地工作。推广“云快贷”等新型产品,大力促进抵押贷款的快速新增,缓释信贷业务风险。迭代升级乐收银3.0、电子账户等新型产品与服务,加快上线“云抵押”等新型产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小微金融线上线下O2O轻型化便捷服务。日,360金融集团与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360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改进用户体验,共同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根据协议,360金融与民生银行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金融安全、大数据风控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发掘和利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实现互惠共赢。在网络金融方面,民生银行加快建设“E民生”,打造“I民生”,推进“民生+”,推进互联网战略实施,加快数字化建设,构建垂直化传统业务和水平化新兴业务相结合的“民生网融生态圈”,打造“未来的银行”。民生银行积极构建“融资+融智+融商+网融”四轮驱动业务新模式,加快打造数字化、 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版民生银行,构建新型“大零售体系”,打造金融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渠道效能; 做优金融市场,打造一流的跨市场、跨行业、跨境的金融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向轻型银行转型。以金融科技构建智能风控安全防线,“黄金眼”做到了吗?1、黄金眼兴业银行“黄金眼”涵盖企业关联图谱、移动查询、信息搜索、异常行为预警、预警评分、预警规则解释、信息整体报告等七大功能。是兴业银行通过科技与金融创新融合,推出的智能风控产品。以提升银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防控金融风险构建智能安全防线。2、兴e付、兴财智、兴闪贷兴业银行推出的“兴e付”移动支付系统,全面支持支付宝、微信、QQ钱包等主流支付渠道,实现一码扫尽各种支付方式。智能投顾产品“兴财智”,让个人客户财务投资在大数据驱动下变得更加理性与简单,有力支持普惠金融。“兴闪贷“为针对个人客户推出的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款。3、“税e贷”“税e贷”银税互动产品是兴业银行与税务部门合作,探索出的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银税互动”解决了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门槛高等困扰小微企业的两大难题,同时,也促进了小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兴业银行与多地税务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先后推出“税e贷”、“税收贷”、“纳税信用贷款”、“税银通”等小微企业区域“银税互动”产品。4、移动支付兴业银行推出“兴动力”移动支付手环、Apple Pay支付、云闪付、“兴e付”、“钱e付”移动支付及手机银行APP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产品。“钱e付”是兴业银行银银平台近期推出的将支付宝、微信支付、QQ钱包、掌柜钱包等市场上主流移动支付方式集成并提供给银行及其合作商户使用的创新支付产品。兴业银行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回归本源,运用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布局金融科技,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风险防控领域的运用。“SAT”服务体系,真的不一样……1、“SAT”服务体系平安银行全力打造以“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智能主账户”为核心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借助大数据分析为零售转型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全面精准覆盖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智能化体验。借助人工智能为客户服务和体验保驾护航。2、“三合一”的平安口袋银行4.0新版“三合一”的平安口袋银行4.0新版,是将平安银行原橙子银行APP、口袋银行APP以及平安信用卡APP三个移动终端整合为新口袋银行APP。新口袋银行集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等业务于一身,并在平安口袋银行的各个使用场景中均使用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通过采用AI+客服、AI+投顾、AI+风控技术凸显智能化零售银行特色。3、平安智投平安智投是平安口袋银行APP一项重要的升级服务,客户在APP上即可获得风险偏好评估、资产配置以及产品组合的专业建议。据介绍,平安智投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选取海外投行高盛等广泛运用的Black—Litterman模型和量化资产配置方法,分析客户的投资风格及风险偏好,从而提供合适的大类资产配置、产品组合建议。4、授信产品与移动支付平安银行向客户提供个人消费领域融资需求的优质产品: “金领通”、“薪易通”循环授信产品。在移动支付方面推出平安云闪付,实现了云闪付HCE、Apple Pay,Samsung Pay,小米支付等主流移动支付领域的全覆盖,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开花。面对金融科技的崛起,平安银行把握时代趋势,将金融科技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方面紧密结合,以互联网思维,积极应用先进科技和经营理念,对银行进行战略革新、管理革新、流程革新、产品革新、风控革新、运营与服务革新,以科技助力平安银行实现突破式发展。围绕三大核心策略,推进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战略转型与升级。差异化布局娱乐产业,浦发银行不爱互联网“巨头”爱“麻花“1、spdb+互联网金融平台“spdb+”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零售银行的创新实践项目,该项目是浦发银行为全面对接国家“互联网+”战略,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不断推进数字化经营,积极探索建设全行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的创新项目。 旨在构建全程在线的客户服务和线上线下贯通的O2O跨界服务体系,逐步打造成为全线上银行、企业在线金融、直接投融资以及同业金融、支付、大数据征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2、“e企”系列浦发银行打造多样化的“e企”系列产品框架,全面推出“e企付”“e企行”“e企明”“e企融”等服务。通过“智慧电商+智慧社区”产品,对接B2C 支付渠道,开发撮合支付。3、金融信贷互联网金融方面,浦发银行重点推广公积金点贷、诺诺银税贷、在线供应链等项目;消费金融方面,推出精英贷、好房贷、安居贷2.0等创新产品;小微金融方面,升级推出“房抵快贷 3.0”。及“梦享贷”、“万用金”、“小浦红贷”、“汽车分期”等创新型消费金融产品。4、深入布局娱乐产业与其他各大银行不同,浦发银行从2015年起,便开始从战略角度进行娱乐产业的布局。通过线上线下、同业异业联盟,借助电影/话剧营销、演唱会项目合作等形式,在市场活动和产品开发上融入“娱乐化色彩”,将产品趣味化、营销情感化。并携手开心麻花进行深一步合作。浦发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社交价值的平衡,探索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方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数字化经营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渠道,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渠道与业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下,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加码布局金融科技,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发展重点,对标互联网科技巨头,提升竞争力。在面对人们生活、生产快速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各商业银行正在由曾经的“银行主动生产、用户被动使用”往“从用户需求出发”的方向调转,聚焦极致化、场景化的客户服务体验。针对于各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运用金融科技,加大力度布局动作,市场上舆论风向不一。有观点认为银行背靠先进的技术研发、政策加持及线下网点布局,即使面对发展迅猛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也能够站稳地盘。却也有些人认为传统的银行结构体系“尾大不掉“,会成为金融科技及创新业务发展的阻力,容易产生思维局限。甚至有”传统银行“终将被淘汰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太过夸张,但是面对当今金融领域的结构形态,银行业确实应当审慎度势,积极适应产业竞争新形势和政策环境新变化,主动谋变,积极通过优化结构、创新技术、跨界融合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面对“新金融”时代。麦肯锡:未来5-10年,零售银行对于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会超过50%《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 精选三《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中国银监会**郭树清在今年3月15日表示,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要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招行行长田惠宇在2016年年报“行长致辞”中提出,“我们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零售客群的优势,在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上插上移动优先的翅膀,来一轮渠道革命和服务升级,还要全力挖掘行内外的数据资源,在客户营销和内部管理中装上大数据的精确制导,来一场思维革命和工具升级。我们要不设上限地寻求数据、科技人才,我们要加快敏捷开发和云技术的创新应用,设立专门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科技项目。赢在未来、抢占先机,是我们一贯的自我要求和致胜法宝。”拥抱银行3.0 时代,作为中国最勇于创新的行业引领者之一,成立于1987年的招商银行,依托创新基因,正在推动一场金融科技(Fintech))的变革。3月初,招商银行与英国央行、波士顿联储等11个组织加入了“超级账本”,这意味着招行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入加速度模式。所谓超级账本(Hyper ledger),是由Linux基金会在2015年12月份发起,旨在推进区块链最前沿技术发展的开源合作项目,其目标是推动成员共同合作,共建开发区块链基础平台,创建分布式账本的公开标准,以便支持各种各样的商业应用场景,实现虚拟和数字形式的价值交换。当前,超级账本的122位成员,几乎可以组成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梦之队”,既包括IBM、埃森哲、Intel、思科、华为等顶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有JP摩根、富国银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老牌金融巨头。招行的加入,不但意味着这家国内银行机构在区块链前沿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跑在行业前列,也是对招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肯定。“事实上,这仅仅是招商银行拥抱金融科技塑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步骤。”一位招行人士直言,相比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将金融科技视为门口的野蛮人;招行内部更愿意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业务再次腾飞的助推剂。毕竟,金融科技的诞生,源自传统金融业务流程存在诸多升级的“痛点”。若银行能够转变思维,将金融科技为己所用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无疑对业务发展形成“如虎添翼”的作用。正是这份卓越的见识,让招行各项业务与金融科技变得亲密无间,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具前沿性的金融科技技术,早已融入招行各项业务的血液里。通过发布“手机银行5.0版”,上线“摩羯智投”产品,不断完善“掌上生活”客户端,招行实现了客户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的初步转型,生物识别技术使客户交互更自然友善。在招行人士看来,如今的招行,正蜕变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因为金融科技正让银行成为一个高效的服务者,随时随地解决用户的任何金融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招行对最新金融科技技术的精准把握应用,总能创造金融服务新潮流,走在整个银行业运营模式变革的最前沿。与生俱来的技术创新基因3年前,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逾600名交易员,依据投资银行大客户的订单进行股票交易。如今,这个柜台只剩下两名股票交易员。这背后,是基于金融科技技术的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程序化交易迅速崛起,夺走了投行传统交易员与分析师的饭碗。事实上,这种变革趋势已经在美国成熟金融市场悄然蔓延。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原因恰恰是金融科技的崛起,令越来越多标准化的金融交易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端渠道完成取代了线下实体网点的部分功能;更何况,基于金融科技发展起来的移动端银行业务运营成本要远远低于线下网点,令越来越多美国银行开始削减线下网点数量,将更多资源投入金融科技领域。“不过,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善于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客户体验、重构业务流程、消灭信息不对称等,对风险管理,却难以兼顾。”上述招行人士坦言,风险管理恰恰是银行的核心优势,这也是银行绝佳的发展机遇——如果银行能将自身风控管理优势与金融科技的人性化服务体验进行融合,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那么银行所拥有的核心竞争优势将会更强。“所以,我们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就是一句话——与其对金融科技处处设防,不如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师以夷之长以制夷”,上述招行人士表示。这驱使招行内部不断转变经营思维——不断探索基于金融科技的业务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为用户提供大量便捷、专业、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在他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经营思维变革,就是打破以往银行靠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运营理念,高度关注互联网等IT创新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决定性价值——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Fintech时代业务创新,将让银行彻底摆脱以往按部就班式的业务操作架构,更加侧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对银行底层架构的改造,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对金融业务的促进作用。“云按揭是招行推出的一项住房按揭服务。传统按揭服务往往‘环节多、流程长、放款慢、效率低’,而云按揭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它可实现5分钟预审、20分钟报件、24小时审结。这么快的极致体验是如何做到的呢?它综合运用了大数据、评分卡、决策引擎、移动作业、远程传输、信贷工厂等Fintech技术,使得云按揭给购房客户和开发商均带来快人一步的极致体验。如今,云按揭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少有的千亿级互联网O2O应用。“这位招行人士透露。在他看来,招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征途,并不曲折。究其原因,就是招行很早就拥有了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的基因。当时在规模和网点无法追赶四大行的情况下,招行便另辟蹊径——抓住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机会,在一卡通的基础上推出一网通,大幅弥补网点不足的劣势,全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此举不但吸引大量前卫、时尚、年轻用户的关注,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还树立了技术型银行的口碑。此后招行就一直沿着技术创新的路径不断壮大业务规模,包括最早应用ATM机等,成为众多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标杆样本。事实上,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更大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国内银行以拉存款为主的零售银行经营思路模式,开始转向客户财富管理领域,通过赚取中间收入,而不是利差获得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他坦言,恰恰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技术创新基因,让招行在金融科技大浪潮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银行区块链技术的“领跑者”这种技术创新基因,让招行一直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国内银行界依然对区块链技术阴影持谨慎态度时,招行却已经品尝到区块链技术的甜头。今年2月,招行自主研发的跨境直连清算区块链项目成功投产。2月23日,深圳分行蛇口支行办理了首笔正式的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由蛇口某公司通过永隆银行转汇10000美金至星展银行同名账户,区块链平台在几秒内即实现报文交换,成功完成该笔业务。这笔貌似不起眼的业务,却开启了中国银行业与区块链技术对接融合的新篇章。它不但是国内首个区块链跨境领域项目,还首次实现亚太范围内跨境区块链概念验证,同时也标志着招行在全球现金管理领域(Global Cash Management)成功实现了区块链应用,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远远领跑同行。所谓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以比特币的区块链为例,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上面记载着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所有的交易信息。任何一个节点发起交易行为都需要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区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从而所有节点上的账簿都能验证这一笔交易行为并准确更新。在不少金融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构建全新的交易信息溯源方式,区块链等于构建了全新的信用体系——一方面通过链接密码保证借款方信息数据安全且不能篡改,另一方面将每笔金融交易信息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公开,因此信贷双方可以随时得到以往完整的信贷记录和信用状况,最大限度避免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带来不正确的信用评级(间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概率),从而构建出一种低成本、覆盖面广、安全可靠、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正是区块链能解决银行在业务操作环节所碰到的客户信息收集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成本高、决策程序冗长等诸多痛点,也令业内人士相信,它可能是改变未来银行业务生态与操作模式的关键力量IBM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约66%银行将拥有颇具规模的、可实现商业化用途的区块链金融技术。不过,要让区块链融入银行业务体系,绝非易事。由于技术极具前瞻性,区块链技术也存在一些应用层面的问题,例如单链数据结构对于某些场景不适配、分布式共享账本带来的安全隐私问题、智能合约难以统一规则以及核心共识机制待优化等,都严重制约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务操作领域的应用落地。2016年初,招商银行已经高度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务带来的业务机遇,在总行层面由交易银行部、信息技术部共同组成区块链研究小组,深入研究,参与多个国内外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合作联盟,积极探索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在交易银行业务办理与服务当中的应用场景使用,最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跨境资金归集等三大场景,成为首家将区块链技术成功运用在现金管理领域的银行机构。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取得如此高的成果,殊为不易。以往,不少银行的跨境直联清算系统或多或少存在不少操作难题,比如系统只支持总行与海外分行之间的交换,海外分行之间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交换;手工审批环节多,系统操作复杂;新的海外机构加入困难,实施周期很长等,导致跨境直联清算业务看似前景广阔,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沦为不少银行的鸡肋业务。“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业务操作的痛点,恰恰是这项业务能否腾飞的切入点。”上述招行人士直言,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招行实现了六个海外机构加总行的跨境直联清算——只要在区块链上,任何两个机构之间都可以发起清算的请求,任何两个机构都可以进行清算。何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跨境直联清算系统正呈现诸多此前不曾拥有的新优势:一是高效率性,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业务操作“去中心”后,报文传递时间由6分钟减少至秒级;二是高安全性,处于一个私有链封闭的网络环境中,报文难篡改难伪造,大幅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三是高实用性,分布式的架构没有一个核心节点,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确保整个交易能够最大限度按时完成;四是高扩展性,新的参与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统中,无需要求银行投入资金资源在后台增加相应的新操作系统与数据输入模型。这位招行人士直言,区块链在招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成功落地,也给银行内部极大的信心——让区块链改变更多传统金融生态圈,构建招行在金融科技时代的全新竞争力。目前,招行正与境外同业深度合作,进行跨境支付概念验证,并共同制订同业间跨境报文技术标准。此外,二期项目也在持续跟进研发中,全球账户统一视图和跨境资金归集场景将于近期进行POC验证,年内上线。此外,招行还在票据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尝试引入区块链的应用,将这类应用更广泛地扩展到同业间、银企间、企业间等各种业务场,形成一个区块链金融业务应用生态圈,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金融操作便利性普及给每位用户。智能收支记录破除个人财务管理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衡量银行能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抵御金融科技的冲击,关键在于其零售业务能否成功突围。毕竟,金融科技对银行的最大冲击,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领域。其中,支付环节无疑是其中的重灾区。究其原因,随着移动支付的崛起,越来越多人群无需前往柜台付款,只需使用手机点击几个步骤,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付款。这意味着,留给银行Pos支付渠道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窄。与其处处设防,不如主动拥抱金融科技。为此,招行致力于积极引入最新支付技术,全面切入客户“医、食、住、行、玩”等生活场景所衍生的各个金融需求,打通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移动支付生态圈,以多维度、深层次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开创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支付业务发展新路径。在NFC芯片支付方面,招行信用卡相继推出一闪通o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等,也是国内率先拥抱芯片支付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招行还推出了Apple Pay小额支付免输密码功能,用户支付500元以下,无需输入密码,只需按下POS确认键,即可快速完成付款,加上通过Apple Pay实现ATM机无卡取款,以及绑卡送积分等优惠活动,招行信用卡俨然成为广大苹果手机用户的首选支付机构,尤其是招行信用卡持卡人的Apple Pay绑定量和使用率均位居行业前列。同时,一闪通o云闪付则填补了非苹果、华为等拥有自有支付端口手机用户的空缺,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的“一闪通o云闪付”只需将带有NFC芯片的手机靠近带有“闪付”标识的POS即可完成支付,无论从便捷性还是安全性都实现了无异于Apple Pay的良好体验,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支付体验。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旦通过卓越的支付体验获取大量用户支付信息与数据,银行在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想象空间就变得无穷大。一项市场调研发现,高达65%的人经常错估自己的收入,86%的人无意间忽略自己的支出,进而难以做好财务管理。究其原因,尽管如今市场出现很多线上记账工具,但它主要记录了用户的支出明细,难以将收、支两项记录全面整合起来,向用户还原最全面的财务状况。招商银行APP5.0版本运用金融科技带来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恰如其分地解决了这个“痛点”。在新升级的APP5.0版本里,招行推出了国内首个360°全视角“收支记录”功能,对银行的传统查账功能也做了大幅升级。该功能依托银行独有的数据优势,按消费、投资、转账与收入四大类别帮助每个用户进行自动分类汇总,全方位自动记录用户资金流向,不但弥补了市场空白,也让每个用户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收支财务状况。更重要的是,招行充分引入金融科技所赋予的人性化服务体验,只要打开招商银行APP5.0,在首页点击“收支”栏目,即可进入全视角收支记录功能,而这个“收支记录”功能极具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分类、智能提醒、智能分析等三个层面。例如在收支记录页面,用户一网通账户关联的所有银行卡收支明细均被自动智能地分类整理,用户可清晰便捷地查看收支数据,无须输入时间段查询,操作十分简单便捷。同时,招商银行APP还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收支习惯,并据此贴心地为用户提供智能提醒,如信用卡还款提醒等。此外,招商银行APP还上线了智能收支分析功能,为用户提供图表化的月度账单,帮助用户更为直观地掌握收支走向,清晰掌握每一分收入的去处。“为了实现这些卓越的客户体验,我们内部的确花费了大量精力。”前述招行人士透露,由于银行业数据系统庞大且复杂,实现数据开发整合应用相当不易。但在总行领导的管理下,各个部门都贡献自身数据,由专业团队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实现了全视角智能化的收支记录查看提醒功能。这也让招行成为国内首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银行业独有的收支两条线数据的银行。“但是,我们创新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创造行业第一,而是最大限度融合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风险管理优势的各自优势,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与亲和力。”他强调说。摩羯智投引领银行财富管理新时代事实上,招行APP5.0版本一经面世就倍受市场追捧,还有一项秘密武器,就是招行将摩羯智投引入APP端口,成为国内首家推出智能投顾系统的商业银行。所谓摩羯智投,实质是一种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入招商银行十多年财富管理实践及基金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智能基金组合配置服务操作系统,概括而言,就是让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即人工智能)帮客户理财。具体到操作环节,用户只要设定收益目标、对风险的最大容忍度、预计投资期限后,智能投顾系统根据该需求自动计算构建投资者所需的投资组合。这背后,考验着银行智能投顾系统深度学习的能力。“为了让摩羯智投拥有最佳的机器学习能力,我们考察了全球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智能投模型及其参数,再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不断更新优化,确保机器学习的效果最佳。”上述招行人士透露,目前摩羯智投系统已经对3400多只公募基金进行分类优化和指数化编制,每天还要做107万次计算,确保系统能给予适合投资者的最优风险收益曲线与投资组合方案。在他看来,摩羯智投的面世,有效地解决了客户理财产品选择的烦恼,当前国内公募基金多达3500多只,令客户容易往往眼花缭乱,难以找到最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更重要的是,一旦理财顾问推荐不合适的基金产品导致用户投资亏损,往往会发生客户问责事件,影响整个金融机构的声誉。摩羯智投的推出,就是借助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户以往的产品选择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满意度,加之客户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机器学习模型为客户挑选最合适的基金产品,既解决客户挑选产品的烦恼,也能最大程度消除机构与用户之间产品纠纷隐患。在业内人士看来,摩羯智投的面世,正在彻底改变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运作思维——以往,传统银行更多会将竞争优势体现在对优质资产端的获取环节,即以管理优质资产为基础,推出跨投资、银行、保险等领域的理财产品,从而形成的金融服务的自有场景,以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吸引用户青睐。而招行此举的最大价值,在于银行开始将业务重心从获取优质资产转向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资组合优先配置,通过在海量资产端里挑选出最合适的投资组合,让用户同样能享受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成果。更重要的是,摩羯智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理财服务,通过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还能进一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推动了资产配置理念的迅速普及。摩羯智投的推出,得到用户的积极响应。2016年,“摩羯智投”户均购买金额达到3.69万元。“其实,智能投顾系统的推出,某种程度也是倒逼出来的业务创新。”上述招行人士解释说,2014年前后,银行业遇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第三方支付等显著分流银行业务功能,招行也难以幸免,也倒逼出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2014年布局,2015年移交使用远程经营系统等。与此同时,招行业务创新步伐不断提速。过去三年,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以每年一个大版本的节奏进行迭代,到去年末发布的招商银行APP 5.0版本,集合了收支记录、语音和分类搜索、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指令)、摩羯智投、理财顾问等新功能,吸引了75%用户迁移至招行手机银行。截至2016年底,招行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年活跃客户分别达到2578万和3021万,最大限度避免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客户流失冲击。这也让招行内部对智能投顾等新兴金融科技技术充满兴趣,尤其是摩羯智投的横空出世,进一步改变招行业务经营理念——从以往的产品按部就班化设计,到通过机器算法、深度学习等模型的充分全面运用,不断优化产品功能与投资效率,让每项业务都拥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基因。“事实上,未来的银行业竞争,与其说是业务创新的同台竞技,不如说是金融科技的大比拼,谁能让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风险管理优势融合得越好,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足以在金融科技时代抵御任何竞争对手的冲击。”上述招行人士强调说。《揭秘招商银行App6.0:当一个银行App开始谈智能 | AI金融评论》 精选四《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中国银监会**郭树清在今年3月15日表示,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要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招行行长田惠宇在2016年年报“行长致辞”中提出,“我们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零售客群的优势,在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上插上移动优先的翅膀,来一轮渠道革命和服务升级,还要全力挖掘行内外的数据资源,在客户营销和内部管理中装上大数据的精确制导,来一场思维革命和工具升级。我们要不设上限地寻求数据、科技人才,我们要加快敏捷开发和云技术的创新应用,设立专门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科技项目。赢在未来、抢占先机,是我们一贯的自我要求和致胜法宝。”拥抱银行3.0 时代,作为中国最勇于创新的行业引领者之一,成立于1987年的招商银行,依托创新基因,正在推动一场金融科技(Fintech))的变革。3月初,招商银行与英国央行、波士顿联储等11个组织加入了“超级账本”,这意味着招行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入加速度模式。所谓超级账本(Hyper ledger),是由Linux基金会在2015年12月份发起,旨在推进区块链最前沿技术发展的开源合作项目,其目标是推动成员共同合作,共建开发区块链基础平台,创建分布式账本的公开标准,以便支持各种各样的商业应用场景,实现虚拟和数字形式的价值交换。当前,超级账本的122位成员,几乎可以组成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梦之队”,既包括IBM、埃森哲、Intel、思科、华为等顶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有JP摩根、富国银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老牌金融巨头。招行的加入,不但意味着这家国内银行机构在区块链前沿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跑在行业前列,也是对招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肯定。“事实上,这仅仅是招商银行拥抱金融科技塑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步骤。”一位招行人士直言,相比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将金融科技视为门口的野蛮人;招行内部更愿意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业务再次腾飞的助推剂。毕竟,金融科技的诞生,源自传统金融业务流程存在诸多升级的“痛点”。若银行能够转变思维,将金融科技为己所用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无疑对业务发展形成“如虎添翼”的作用。正是这份卓越的见识,让招行各项业务与金融科技变得亲密无间,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具前沿性的金融科技技术,早已融入招行各项业务的血液里。通过发布“手机银行5.0版”,上线“摩羯智投”产品,不断完善“掌上生活”客户端,招行实现了客户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的初步转型,生物识别技术使客户交互更自然友善。在招行人士看来,如今的招行,正蜕变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因为金融科技正让银行成为一个高效的服务者,随时随地解决用户的任何金融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招行对最新金融科技技术的精准把握应用,总能创造金融服务新潮流,走在整个银行业运营模式变革的最前沿。与生俱来的技术创新基因3年前,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逾600名交易员,依据投资银行大客户的订单进行股票交易。如今,这个柜台只剩下两名股票交易员。这背后,是基于金融科技技术的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程序化交易迅速崛起,夺走了投行传统交易员与分析师的饭碗。事实上,这种变革趋势已经在美国成熟金融市场悄然蔓延。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原因恰恰是金融科技的崛起,令越来越多标准化的金融交易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端渠道完成取代了线下实体网点的部分功能;更何况,基于金融科技发展起来的移动端银行业务运营成本要远远低于线下网点,令越来越多美国银行开始削减线下网点数量,将更多资源投入金融科技领域。“不过,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善于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客户体验、重构业务流程、消灭信息不对称等,对风险管理,却难以兼顾。”上述招行人士坦言,风险管理恰恰是银行的核心优势,这也是银行绝佳的发展机遇――如果银行能将自身风控管理优势与金融科技的人性化服务体验进行融合,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那么银行所拥有的核心竞争优势将会更强。“所以,我们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就是一句话――与其对金融科技处处设防,不如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师以夷之长以制夷”,上述招行人士表示。这驱使招行内部不断转变经营思维――不断探索基于金融科技的业务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为用户提供大量便捷、专业、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在他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经营思维变革,就是打破以往银行靠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运营理念,高度关注互联网等IT创新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决定性价值――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Fintech时代业务创新,将让银行彻底摆脱以往按部就班式的业务操作架构,更加侧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对银行底层架构的改造,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对金融业务的促进作用。“云按揭是招行推出的一项住房按揭服务。传统按揭服务往往‘环节多、流程长、放款慢、效率低’,而云按揭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它可实现5分钟预审、20分钟报件、24小时审结。这么快的极致体验是如何做到的呢?它综合运用了大数据、评分卡、决策引擎、移动作业、远程传输、信贷工厂等Fintech技术,使得云按揭给购房客户和开发商均带来快人一步的极致体验。如今,云按揭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少有的千亿级互联网O2O应用。“这位招行人士透露。在他看来,招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征途,并不曲折。究其原因,就是招行很早就拥有了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的基因。当时在规模和网点无法追赶四大行的情况下,招行便另辟蹊径――抓住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机会,在一卡通的基础上推出一网通,大幅弥补网点不足的劣势,全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此举不但吸引大量前卫、时尚、年轻用户的关注,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还树立了技术型银行的口碑。此后招行就一直沿着技术创新的路径不断壮大业务规模,包括最早应用ATM机等,成为众多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标杆样本。事实上,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更大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国内银行以拉存款为主的零售银行经营思路模式,开始转向客户财富管理领域,通过赚取中间收入,而不是利差获得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他坦言,恰恰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技术创新基因,让招行在金融科技大浪潮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银行区块链技术的“领跑者”这种技术创新基因,让招行一直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国内银行界依然对区块链技术阴影持谨慎态度时,招行却已经品尝到区块链技术的甜头。今年2月,招行自主研发的跨境直连清算区块链项目成功投产。2月23日,深圳分行蛇口支行办理了首笔正式的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由蛇口某公司通过永隆银行转汇10000美金至星展银行同名账户,区块链平台在几秒内即实现报文交换,成功完成该笔业务。这笔貌似不起眼的业务,却开启了中国银行业与区块链技术对接融合的新篇章。它不但是国内首个区块链跨境领域项目,还首次实现亚太范围内跨境区块链概念验证,同时也标志着招行在全球现金管理领域(Global Cash Management)成功实现了区块链应用,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远远领跑同行。所谓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以比特币的区块链为例,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上面记载着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所有的交易信息。任何一个节点发起交易行为都需要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区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从而所有节点上的账簿都能验证这一笔交易行为并准确更新。在不少金融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构建全新的交易信息溯源方式,区块链等于构建了全新的信用体系――一方面通过链接密码保证借款方信息数据安全且不能篡改,另一方面将每笔金融交易信息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公开,因此信贷双方可以随时得到以往完整的信贷记录和信用状况,最大限度避免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带来不正确的信用评级(间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概率),从而构建出一种低成本、覆盖面广、安全可靠、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正是区块链能解决银行在业务操作环节所碰到的客户信息收集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成本高、决策程序冗长等诸多痛点,也令业内人士相信,它可能是改变未来银行业务生态与操作模式的关键力量IBM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约66%银行将拥有颇具规模的、可实现商业化用途的区块链金融技术。不过,要让区块链融入银行业务体系,绝非易事。由于技术极具前瞻性,区块链技术也存在一些应用层面的问题,例如单链数据结构对于某些场景不适配、分布式共享账本带来的安全隐私问题、智能合约难以统一规则以及核心共识机制待优化等,都严重制约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务操作领域的应用落地。2016年初,招商银行已经高度关注到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务带来的业务机遇,在总行层面由交易银行部、信息技术部共同组成区块链研究小组,深入研究,参与多个国内外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合作联盟,积极探索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在交易银行业务办理与服务当中的应用场景使用,最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跨境资金归集等三大场景,成为首家将区块链技术成功运用在现金管理领域的银行机构。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取得如此高的成果,殊为不易。以往,不少银行的跨境直联清算系统或多或少存在不少操作难题,比如系统只支持总行与海外分行之间的交换,海外分行之间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交换;手工审批环节多,系统操作复杂;新的海外机构加入困难,实施周期很长等,导致跨境直联清算业务看似前景广阔,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沦为不少银行的鸡肋业务。“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业务操作的痛点,恰恰是这项业务能否腾飞的切入点。”上述招行人士直言,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招行实现了六个海外机构加总行的跨境直联清算――只要在区块链上,任何两个机构之间都可以发起清算的请求,任何两个机构都可以进行清算。何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跨境直联清算系统正呈现诸多此前不曾拥有的新优势:一是高效率性,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业务操作“去中心”后,报文传递时间由6分钟减少至秒级;二是高安全性,处于一个私有链封闭的网络环境中,报文难篡改难伪造,大幅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三是高实用性,分布式的架构没有一个核心节点,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确保整个交易能够最大限度按时完成;四是高扩展性,新的参与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统中,无需要求银行投入资金资源在后台增加相应的新操作系统与数据输入模型。这位招行人士直言,区块链在招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成功落地,也给银行内部极大的信心――让区块链改变更多传统金融生态圈,构建招行在金融科技时代的全新竞争力。目前,招行正与境外同业深度合作,进行跨境支付概念验证,并共同制订同业间跨境报文技术标准。此外,二期项目也在持续跟进研发中,全球账户统一视图和跨境资金归集场景将于近期进行POC验证,年内上线。此外,招行还在票据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尝试引入区块链的应用,将这类应用更广泛地扩展到同业间、银企间、企业间等各种业务场,形成一个区块链金融业务应用生态圈,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金融操作便利性普及给每位用户。智能收支记录破除个人财务管理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衡量银行能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抵御金融科技的冲击,关键在于其零售业务能否成功突围。毕竟,金融科技对银行的最大冲击,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领域。其中,支付环节无疑是其中的重灾区。究其原因,随着移动支付的崛起,越来越多人群无需前往柜台付款,只需使用手机点击几个步骤,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付款。这意味着,留给银行Pos支付渠道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窄。与其处处设防,不如主动拥抱金融科技。为此,招行致力于积极引入最新支付技术,全面切入客户“医、食、住、行、玩”等生活场景所衍生的各个金融需求,打通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移动支付生态圈,以多维度、深层次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开创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支付业务发展新路径。在NFC芯片支付方面,招行信用卡相继推出一闪通?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等,也是国内率先拥抱芯片支付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招行还推出了Apple Pay小额支付免输密码功能,用户支付500元以下,无需输入密码,只需按下POS确认键,即可快速完成付款,加上通过Apple Pay实现ATM机无卡取款,以及绑卡送积分等优惠活动,招行信用卡俨然成为广大苹果手机用户的首选支付机构,尤其是招行信用卡持卡人的Apple Pay绑定量和使用率均位居行业前列。同时,一闪通?云闪付则填补了非苹果、华为等拥有自有支付端口手机用户的空缺,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的“一闪通?云闪付”只需将带有NFC芯片的手机靠近带有“闪付”标识的POS即可完成支付,无论从便捷性还是安全性都实现了无异于Apple Pay的良好体验,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支付体验。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旦通过卓越的支付体验获取大量用户支付信息与数据,银行在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想象空间就变得无穷大。一项市场调研发现,高达65%的人经常错估自己的收入,86%的人无意间忽略自己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机构重新识别客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