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交易如何成功转型日内微趋势交易 pdf

查看: 10327|回复: 147
标题:趋势交易如何稳定盈利,不看后悔一生
村里的操盘手, 积分 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炒单的就不要看了,炒单我不懂也不想懂,无法进行量化明确化的交易方法我觉得都是可笑的。交易心理就不多说,如果你经过几年的交易后仍然无法按照交易系统交易,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我劝你还是离开交易这行,免得浪费时间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说说在趋势交易中要怎么稳定盈利。由于我是在美股日内趋势交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就以日内趋势交易作为例子,中长线也是一样的,本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改变
首先你们得了解清楚趋势交易系统的特点并接受它,否则你们会迷失在不断寻找圣杯的道路上,甚至有人愚蠢到相信所谓的喊单,你见过谁是靠别人喊单稳定盈利?你见过哪个能稳定盈利的交易员有闲情给别人喊单?你见过喊单的人的最近5年的每笔清晰的交易记录吗?你都不知道他做的怎么样你也相信他的喊单?优秀的交易员都是比较谦逊,对市场有种敬畏,这也是交易的要求,怎么可能去喊单,你见过历史上哪个优秀的交易员给别人喊单的?
接着说说趋势交易系统的特点吧,在保证盈亏比至少3:1的前提下,大部分趋势交易系统的准确率都在40%到50%间,从这点上来说大部分趋势交易系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你没必要去寻找圣杯,也没有必要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因为并没有什么卵用。也就是说只要做趋势交易意味着你有超过一半的交易都是亏损的,提高准确率必然以牺牲盈亏比为代价,在这么低的胜算下连续亏3或4笔是很正常的,甚至很可能出现连续亏10几笔的情况,之前看过一个外汇交易2年时间从1万美金炒到200多万,盈亏比大约4:1,最多出现过连续13笔的亏损,本人最多出现过连续15笔的亏损,所以你想做趋势交易首先你要接受这个,如果不接受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要求完美的人不可能在交易上取得成功。而且趋势交易赚多少钱是要看这个月行情和你的系统的匹配程度,即使这个月行情波动很大,但是跟你系统不匹配,你仍然赚不到钱。所以趋势交易每个月的盈利常常会差很多,你盈利可以以月为目标,但不要以天为目标,每天只赚500块这种想法是在趋势交易中是很幼稚的。比如你月盈利目标是300点,你可能这个月赚了200点,下个月赚了500点,以年为单位平均每个月可以达到300点,但不可能每个月都能赚到300点
即然存在连续亏损那就必须要了解最大回撤的问题,你必须在最大回撤中生存下来才能利用概率赚钱,享受到后面赚钱的喜悦。那如何了解自己系统的最大回撤呢?通过历史测试,你至少要测试一年的历史数据,当然越多越好,不然无法模拟到最坏的情况。比如历史测试显示你最大回撤是100个点,那就最好把这个最大回撤乘以2即200个点当做实盘的最大回撤,这样才能保证你足够安全,要根据这个来控制风险,也就是说你要保证你在没赚钱时亏损200点后仍不会爆仓,这样继续交易下去才能等到和你系统匹配的行情出现,虽然历史不一定代表未来,但至少有参考作用。最大回撤最理想的情况下是发生在月末,因为你前面赚钱了,比如你前面已经赚了300个点,月末最大回撤100点,那你还赚200点。最糟糕的情况下就是发生在月初,你还没赚钱就连续亏钱了,以前有次由于我过于乐观的估计了历史的最大回撤,导致一个月爆仓2次。
下面接着说,日内毕竟波动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单边上涨或单边下跌,所以最好采用目标价出,这个目标价根据你交易品种的波动至少是止损的3倍,比如你交易的品种一天平均波动200点,那每笔目标为50或60个点就比较容易,如果一天平均波动100点,那50或60个点的目标就有点困难。日内交易来说一天平均交易3到4笔比较合理,比如平均交易3笔,止损是20个点,目标价是60个点,平均每天2笔赚钱,1笔亏钱,一个月按20个交易日算你仍可盈利400点,扣掉手续费和滑点还有300点。对月盈利目标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要想当然的抱过高的期望,你可以根据月盈利目标来设计交易系统。我日内趋势做了五年,亏了2年多才稳定盈利。前面2年多一直亏损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月盈利目标期望过高。我这几年一直只做一个品种,该品种一天平均波动150到200个点,也就是说一个月可以波动点,我刚开始月盈利目标是1000点,后面发现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降到300点,只占到月波动的10%,很多人跟我做一样的品种都做不到,10%看似低但正是这10%让我超越了90%的交易员,100股300点就是300美金,当我做到1万股的时候就是3万美金,你们全职炒A股和期货的,有几个人一个月平均赚3万美金?自从稳定盈利后最近2年没有一个月是亏损的
下面说说趋势交易如何进场的问题。趋势交易的进场无非就2种,以做多为例。要么回调进场,要么突破进场。不管是突破还是回调你必须顺着大周期的方向交易。那大周期怎么选?选一个你操作周期的3到5倍周期作为大周期,比如你在5分钟图上交易,那大周期就可以选15到25分钟图。下面你要做的就是在上升趋势中做多,那怎么定义上升趋势?你不要去管教科书中对上升趋势的普通定义,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你可以定义前根大周期线收在某线上且某均线是向上时就是上升趋势,也可以规定前根大周期线对应的某个指标值大于50时是上升趋势,回调进场的话就在前根大周期线是上升趋势时,在小周期上破前面1根、2根或几根线低点时进场,突破进场则破前1根、2根或几根线高点时进场,止损怎么设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水平以及所依据的进场条件因人而异这里不多说
不要迷信技术指标,没有哪种技术指标能解决所有问题,交易之路就是一条不断取舍之路,你在这个环节得到什么必然在其他环节失去另外什么。技术指标讲的也是一种概率,既然是概率就必然有对有错,任何一种技术指标无非就是根据4个价格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计算的,所以价格才是本,不要本末倒置。你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一两种指标把它研究透。决定你赚钱与否的是那些冰冷的规则,以及对规则的执行情况而不是研究多少技术指标
关于交易心理和交易本质的问题大家最好去看下《交易心理分析》和《走出幻觉走向成熟》这2本书,好了,就说到这里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里的操盘手, 积分 4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讲的不错!
交易宗师, 积分 73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7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交易宗师, 积分 5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7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投机专家, 积分 21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6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认真做事,真诚待人
街头交易高手, 积分 5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决定赚钱与否是那些冰冷的规则与执行力!
交易界的传说 , 积分 913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864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交易宗师, 积分 79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街头交易高手, 积分 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村里的操盘手, 积分 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soso_e163:}
投机专家, 积分 20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不错,和我自己思考的差不多。但楼主的讲解更完整更细化了,谢谢!{:soso_e163:}
败而不死!
村里的操盘手, 积分 3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看楼主,还有心情说些真经,估计投机之路正壮年
老衲碰得牛鼻子碰不得
国际银行家, 积分 227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44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soso_e163:}{:soso_e179:}
国际银行家, 积分 122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6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国际银行家, 积分 118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84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村里的操盘手也来指导人炒期货啊,或者是那个人的马甲啊。为什么不敢用大号来说啊。
投机专家, 积分 2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64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交易真相就是这样!但没几个人能把交易金钱当做游戏!
投机专家, 积分 19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5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交易宗师, 积分 59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7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国际银行家, 积分 123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64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投机专家, 积分 13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0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讲的太好了!
本人每天交易相关以外发帖回贴不超过三条,否则爆仓!
投机专家, 积分 4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谢谢&&很少看到这样的普及。不过呢 这类的普及是冥冥中的 全方位的,也包括 大家的自悟。 都在这个时段。 说明天象,市场,社会在一个变的坎上。
投机专家, 积分 35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投机专家, 积分 4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咋按 回撤咋就发出来了。看来市场难度要提高了。
地下交易者, 积分 -4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3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这个是转帖。
街头交易高手, 积分 6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soso_e179:}
期货中我们不在孤单,期货实盘进行中…
9:00-11:30&&13:30-15:00
国际银行家, 积分 144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22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离开规则,我什么也不是!
交易宗师, 积分 75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26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楼主高人,非常感谢。
交易宗师, 积分 77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3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今天终于看到个技术铁子
投机专家, 积分 30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98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像这种贴子应该多些
投机专家, 积分 48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 积分
主题听众鸡元
这类帖子 意味着市场的变点
在线时间:9:00-18:00
声明:论坛所有发言和回复均为网友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联系我们:+QQ日内交易和趋势交易,哪个更好?
我的图书馆
日内交易和趋势交易,哪个更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日内交易和趋势交易之间的差异,并给出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那么日内交易或趋势交易哪个更好呢?什么是日内交易?日内交易定义:在一天内买入和卖出货币对,目的是从当天的价格走势中获利。这意味着没有一个交易过夜。外汇剥头皮交易策略是适合日内交易类别的日内交易技术。所以对于交易者,他们对更快和更小的利润更感兴趣。日内交易者在当天结束所有交易。5个日内交易的优势那么日内交易有什么好处呢?1.日内交易是为了获得较小的利润目标,因此如果你采取较小的利润目标,那么你所承担的交易风险也很小。2.成功的日内交易者可以利用累计的力量来增加整体利润,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交易。3.有些趋势交易者喜欢趋势交易只是因为匆忙。4.因为日内交易者在一天结束时关闭交易,所以他们能够省掉隔夜利息的成本。5.他们限制了夜间离开电脑前的风险,因为任何意外的事情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如坏的经济新闻等,可能会导致价格波动,减少账户的利润。8个日内交易的缺点1.日内交易者交易量很大,因此交易成本高得多,这可能会影响利润。2.日内交易可能非常难以学习和掌握,而且对于许多人来说,成功可能是相当困难的。3.作为一个日内交易者,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脑前等待机会,因此它真的很耗时,如果你有全职工作,你很难进行日内交易。4.日内交易是一个快节奏的活动,日内交易者需要大量的集中力,因此它可以非常紧张。5.作为日内交易者,你使交易账户的风险提高更多,因为你正在进行许多交易,因此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损失大量资金。6.在日内交易中,一个小错误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 例如,如果你有一天连续20次亏损交易 ,然后在第二十一次交易中,你希望交易一份巨额合约来收回你的20次亏损。但这个交易变成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你看,日内交易需要大量纪律,适当的资金管理。7.因为日内交易者只关注于较短的时期,所以他们忽略了引发市场动向的更大趋势,因此预测市场有点难。8.日内交易可能变得上瘾,如果交易者不小心,这几乎可以使日内交易变得像赌博。什么是趋势交易?趋势交易与日内交易不同,因为当交易者交易时,他们的交易运行时间超过1天或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趋势交易是交易短期到中期趋势。一般来说,趋势交易在主要趋势的方向上寻求小幅的趋势逆转进行交易。例如,在主要上涨趋势中,趋势交易者在小幅回调中进入市场并预期价格将继续回升。因此,趋势逆转、回撤水平、斐波那契水平、支撑反转阻力和阻力转为支撑位是趋势交易的重要参考因素。趋势交易通常是一个短到中期趋势,持续1至30天的系统。交易者通常会寻找入口/出口点的趋势逆转和回溯。7个趋势交易的优势1.通过趋势交易,很容易管理获利和止损,因为你实际上可以将你的止损远离市场价格,以避免过早止损,并且您的利润目标是一个更远的地方,以便你的风险回报率为1:2或更高。2.趋势交易比日内交易更容易学习和操作3.交易成本远低于日内交易。4.你有更多的时间来分析交易,然后入场交易,因此趋势交易可以适合有工作的人。5.趋势交易不需要很多时间,你可以放置你的交易而离开电脑,而不是像日内交易那样坐在电脑前。6.趋势交易比日内交易压力低得多。7.利润比日内交易大得多,因为交易运行时间超过1天,所以增加利润的机会远远高于日内交易。4个趋势交易的缺点1.部分外汇交易者发现趋势交易难以学习和操作,也可能不符合交易者的交易性格。2.趋势交易可能是耗时的,特别是当你分析交易设置时,你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在合适的点位进行交易。3趋势交易不是一套不管的系统,你必须每天监控你的交易,以止损来平衡风险等。4.在日内交易中,交易纪律和风险管理以及保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而趋势交易者被止损或趋势变化并不罕见,因此寄希望于让市场立即改变,朝原来的方向前进,说实话,这有时挺让人沮丧和纠结的。那么哪个更好的一天交易或摆动交易?我已经给了你日内交易以及趋势交易的优缺点。你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进行选择。至于哪种交易方式更好,日内交易或趋势交易?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趋势交易,有时候我会选择日内交易,但我更喜欢看大图,对于我来说,趋势交易是理想的。我宁愿在长周期交易中赚取100点200点的利润,而不喜欢每次交易赚10点,并且疯狂的进行交易。对于你,你可能喜欢日内交易。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决定。如果你想知道哪种更有利可图? 答案是这样,两者都可以盈利。所以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趋势交易或日内交易都是无关紧要的。这两个选项都会让你赚钱,重点是你如何管理你的交易风险,你的交易纪律,如何管理你的情绪等。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来自雪球&#xe6关注 一个日内交易员的经验之谈来自 来自一个80后盘手的经验感言,作者何子垠 ,作者曾在美国在大陆的自营交易公司做过许多年,后投身国内商品期货交易。知乎链接:进入这行只为生计。临近毕业前三个月,经同学介绍,进入一家做美股的小私募,一边完成毕设,一边做实*T。当时没想太多,只是对交易这行感兴趣,有这么个机会就进来了。一个月后,同学没留下,我留下了,之后就没想过再找工作。就是这一个月的经历,我知道自己适合做这行。一是有兴趣;二是工作环境比较赞,和影视剧中的差不多;三是,如果能成为成熟盘手,真的可以快速获利,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家小私募侧重于DT(日内交易),绝大多数小私募只做DT,而这家有一部分是做中长线,标的还包括外汇和债券,投资组合比较多。老板是美籍华人,有在美帝某基金工作的经历,渠道比较多。日内交易,盈利效应比较明显。比如一个15万美金的基准账户(4倍杠杆),这里的成熟盘手,每月提成平均在10万人民币左右(提成比例可以简单算为汇率分之二,07年的时候还是7开头。不要问我怎么换汇,你懂的……)。当月收益有最高能提到30多万,最少的也有一两万,当然这都是不常见的情况,但很少有当月亏损的,能在这里留下来的,都不是吃素的。老板根据每个盘手的盈利能力及状态,分配不同的资金,每个人的账户资金都不一样,动态调整(风控做的好,同时也算为一种变相奖惩机制)。当然这个盈利水平是在次贷危机刚爆发,还能裸空的时候达到的,之后限制裸空,效果就差些。也就是说,大伙儿是赶上行情了,就和现在的牛市一样。赚钱效应出来,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在初期,想快速成为成手,有点痴人说梦。就像现在我每天在网上遇到的提问一样:新手怎样快速获利、怎样快速融入市场、某只股票能涨到多少、大盘能涨到多少,什么时候回调等等。现在看这些问题很可笑,但我不会嘲笑,更能理解,因为07年那会儿我也这样。新手嘛,不懂就对了,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嘲笑别人,先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有资格也不能嘲笑,你会的别人不会,别人会的你也不一定会。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做人。当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师傅的时候,师傅只给我一个答复——不理我……实际上,整个学徒阶段,师傅都没有口头指导过我,但让我看他操作,不能问,只能看,盈利亏损都看。问了几次之后明白了,不用问,做就可以了。这也是我现在对这些提问的处理方法——不做解答。虽然有些不礼貌,但这是最好的答案——不要问,只管去做。你的亏损,可能比我的讲解更管用。这个过程很苦的,倒不是赔钱的问题,每天都有固定的停损额。我的初始账户是2万,只能做一只低价股,每次只能开一手,每天只能做十笔,停损额200。亏到200,当天就不能再做了。这部分亏损由公司承担,只给你一个月时间,不成就走人。也就是说,这个过程,难的是时间限制,只有这一个月。国内做美股,交易时段是在晚上,这个不用说。白天我只睡三个小时,不是说多勤奋,是因为亏钱亏的睡不着,天天停损……我不想丢掉这份工作,进入这个环境,就很难离开。这种压力,不好用语言表述出来,只能说,人逼到绝境,总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但不觉得困。我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师傅不指导,其他人也不会,只要问,他们只是微笑着看我,更没有时间去看大部头书籍。如果说记住师傅的手法,当时真的记不住,看不懂。突然一天,想到了一个方法,翻看我前半个月的为数不多的盈利单子,对着图形看,找进出场依据,因为有些单子是蒙的,所以要翻回来再分析,只看对的,不看错的。不用说止损什么的,这个当时我懂,止损比谁都快,但有些是瞎搞,胡乱止损。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最笨的——记图——简单的定势交易,只是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势,势在哪。之后,看不到能让我盈利的图形,坚决不做,出现图形,坚决做,找准进场点和止损位,出场位还顾不得,有盈利就行。连续五天,一共28笔交易,只止损5次,我了解了什么叫概率。这时,师傅说了一句话——有点上道了,但你还有四天时间。意思是,最后四天保持这种状态才可以留下。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默念阿弥陀佛(真的管用)。最后四天,有运气成分,20笔交易没有止损,逐步悟到,止盈位是减仓、反向的开仓点,虽然单笔盈利有回撤,但这样的出场才是合理的。只是只能做一手,谈不上减仓问题,有些单子是在减仓位出,基本可以拿到波动的最大幅度,所以说有点运气成分。这点看着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一笔单子下来,什么时候是最后的离场位?就是反向进场的时候,你的离场,就代表反向单要进场,或者已经在进场了。趋势后的震荡过程,是划为原趋势,还是划为新趋势的蓄势期?中间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能详细描述出来吗?都说要做趋势,你真懂趋势吗?拿的住吗?持有的依据是什么?顺势,顺的是什么,什么叫势?当然我当时也没完全明白,这些是后期慢慢总结的。一个月下来,老板只是淡淡一句:你可以留下了,账户增到5万,三分之一仓操作,股票标的不限,手数自行控制,有两个月的进阶期。所谓进阶期,就是一个新手的稳定过程,稳定优化交易系统,每两周考核一次,达到净利指标就给增加本金,直至加到15万的基准户。如果这两个月出现严重亏损,或者系统不稳定,还是要被踢出去的。一瞬间想通,九天形成雏形,过关。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虽然进阶期也会被淘汰,但心理有底了。经过两轮面试,一共30人的新手队伍,一个月后只有两个人留下来,如果要算参加面试的一百多人的话……压力瞬间释放,真有想哭的冲动,只是哭不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短期内完成超出正常能力范围的事。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的,师傅不用教,基本教不出来的。剩下的就不用说了,不断完善系统,之前没想通,有运气成分的问题,逐渐想通了。中间申请做中线趋势交易,连带日内短。借次贷危机,确实捞了一笔。在之前几个回答中提到过,由于身体不允许长期熬夜,三年半后转出来做国内商品期货。之后一年,老板也因为个人原因,回到美国,解散了这个团队。出来的盘手都转入国内期货市场,现在都很成功,这是必然的。我也是幸运,虽然见过很多亏损的人,但有深度交往的,都是可以长期盈利的人,而且人数真的不少,这是正能量。在这个氛围下,不断警示自己,取长补短,才能保持稳定。以上这些,是我初入交易这行的经历,历历在目,这个是永远忘不了的。惊险刺激,痛苦折磨,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根本绕不过去,所以有时我也在一些回答中说,不要着急,着急没用的。至于说怎么突然想通的,我到现在也找不出原因,因为之前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只能归于压力。强压下,脑子转的就比较快。想到了,实验一下,就成功了,这多少也有些运气。如果当时失败了,可能我永远也不会从事这行,顶多做个业余散户。也是之前答过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或许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至于鸡汤式的回答,确实不用说,也没必要。以后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有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这个前提下。先稳定,再谈理想。后来做期货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看懂一个行业?我从盘手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主要做商品期货,都是基础原料,反映的是全行业基本供需状况。无论哪个行业,源头都是这些东西。哪怕是服务业,不生产产品,只提供服务,供需双方所用的资源,付出的资金,也是来源于一二产业。基础原料价格是对全行业的反映,也就是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反映。上行周期,需求旺,原料就是涨,下行周期,需求弱,原料就是跌。无论对前景如何预期,现状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对于周期性行业,或者类似地产、制造业这样,回笼资金慢的,你就得想想,在下行周期,能不能抗得住。举个例子,我看一个行业,比如汽车,先从原材料入手。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相互作用,没必要研究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只需要知道两者相互影响就行。汽车行业原材料有哪些?钢材,橡胶,有色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等。现在原料价格什么样,还是在弱势中,也就是价格比较低。第一反应,需求疲弱,第二,车企成本中,原料这块成本低了。这里,需求疲弱是主导地位,是全行业需求疲弱。低位买入原料,无论是现货商,还是车企这样卖附加值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把东西在相对高的位置卖出去并获利。在整体需求疲弱的环境下,你就不要企图销量、利润能有多好。原材料价格分析有了,再看其他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运营销售,研发,物流等等。凡是能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销售,物流这块,看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没有偏差。高了,就有缩减空间,低了,再缩减就要有损行业发展了,造成停滞。间接对应市场的,比如人工,运行,研发,这就要看行业对这些分类的需求程度,哪个是最重要的。对于汽车行业,研发和维护(包括对市场的维护)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其他都可以降,这几个不能降,或者说不得已的时候再做有限度的降。整体成本费用分析有了,再看整个行业的利润点。汽车行业,卖的是附加值。整个行业的最重要的附加值,或者说整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在哪?适用性与技术。汽车造出来,是为了让人们出行有个更便利工具,这是根本。所以首先要看汽车行业能不能持续满足这个根本条件,这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如果能满足,那么整个行业就还会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技术,是为该行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做了保障。有了这两点分析,再观察行业是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了。如果能满足,就好说,停滞了,就比较危险。有了以上这些基本认识,再看标的企业的现状。用以上这些标准,观察标的车企,挨个对照比较,哪些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哪些低于;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车企是不是在做优化工作。成本费用方面有没有可降低的空间;核心点——技术研发上,处于什么水平,有没有持续并增长的投入;销售服务上,有没有领先于平均水平;次级附加值,比如品牌价值等,处在什么水平,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所有这些,是现状反映,关键看车企是不是一直在做这些事,还是把精力放在其他不相关且没什么用的地方了。比如法拉利,现在进军奢侈品市场,卖眼镜卖衣服,这个对她有多少帮助?只是扩展一个盈利点,而且是靠她的品牌做营销,你说她做的眼镜、衣服又能好到哪去?核心是,法拉利她核心还是卖车,主营跟不上,其他扩展再多也没什么用。车企在达到这些标准后,再观察除基本附加值外的个体附加值,这也是标的企业炒作的噱头。劳斯卖品质服务,法拉利卖性能,特斯拉卖概念,这是个体附加值,不是行业的附加值。行业就是造车卖车的……有了这些认识,再看个体基本现状,比如财务报表的时候,就能知道她的利润来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行业附加值上,还是个体附加值上。也就是说,是靠走量盈利(像大众,通用这样的,薄利多销),还是靠品牌价值、技术、概念噱头(特斯拉这样的,单纯从纯电看,又能比BYD好多少?这里没有太多技术瓶颈问题,时间长了,水平就差不多了。所以你想想,你的钱大部分是花在了技术上,还是牌子上……)等等盈利,就能知道这种盈利方式能不能持久。选择长线持有,标的营收主体一定是在行业附加值上,并高于平均水平;如果低于平均水平,或者较自身也是有下降趋势的,单靠卖眼镜赚钱可不行。噱头只是短线炒作用的。总结一下。观察行业,首先看整体经济环境,任何行业都摆脱不了束缚,东西再好,老百姓没钱买也白费。基础原料价格是个先行指标,由此可判断整体需求的真实状况。行业附加值盈利水平,顺整体需求趋势而行。行业的上下游分析,也是看这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趋势相同,但会有背离,也就是会出现上下游需求分化的状况,但不影响趋势。需求决定行业存在的价值,先有需求存在。行业的兴起,是发现了需求,而不是创造了需求,这点要明确。行业引导需求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量标准,但都是以该行业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扩展,而且要有主次之分,且不能过分。你可以引导消费者买某个牌子的车,并买下该牌子的眼镜,但引导不了他们去做变性手术……行业替代,仍是在发现并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做的。比如内燃机,可以用电动机替代,但基本需求是有轮子的车。火电可以被风能,太阳能,核电等等替代,但基本需求是电力,所以说火电厂建太阳能电站,就不是跨行,提供的都是电力。基本需求是无法替代的,所谓行业替代,只是形式的转变。跨行,是发现并满足其他需求的过程,就像法拉利卖眼镜,这就不是该行业的评判标准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对照本行来说,跨行经营不是必须要走的路。本行做不好,跨行就能做好了?收益只是短期的……不偏离本行,是因为有需求在那。其次,看行业本身的附加值,是不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偏离了多少。附加值收益覆盖成本费用的能力有多强。能不能稳定。再次,看标的企业,是不是达到了行业附加值的平均水平,自身附加值占比多少,是可以长线持有,还是只能短线炒作。看财务报表等等,是用数据体现上面这些项目的对比情况,而不是看数据本身绝对值高低,所以要摆正数据的位置。吃透一个行业,核心是吃透需求——这可能是唯一有用的话……其他的,包括人的因素,理念等等,对行业来说,还真不是特别重要,只是对标的企业重要。行业利润空间大且稳定,企业团队做的不好,可以换人。行业不行,利润空间持续萎缩,企业团队再好,也没多大用……所以,需求第一。以上,我只是通过另一个视角看这个问题……补充一点,对一个行业来说,大部分朋友喜欢看盈利点和能力。这里需要说一下,先看需求,再看成本,最后看盈利。只要需求在、成本可控,盈利就在,不要本末倒置……朋友们如果想细致学习了解,就看看其他大神们的文章,毕竟是专业的。我也只是站在交易者的角度说,因为普通交易者没有这么多人力财力和时间去把某个行业研究透了。其实大神们的意思是说,想研究透一个行业,就得用时间耗,见的多了,也就明白了。对于我来说,得到的资源有限,只能靠这个方法,以基础商品价格,倒推行业现状。基础商品,就是各个行业的上游,上游商品价格走弱就是全行业需求弱了,再根据行业平均成本状况,推算行业盈利状况,以及可能继续维持现状的时间。行业回暖,首先要反映在基础商品价格上,因为下游企业订单量上来,需要增加开工率,备货补库存。而企业产生利润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销售获利得有个过程。这段时间差,就是交易进场的好时机。如果只看行业发展,尤其是新兴行业,或大行业中的新的细分行业,首先要看的就是需求,俗称市场。有需求就有发展,这没问题,只要成本可控。行业标准,是一个考量项目,但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现行标准也未必合理。阿里出来之前也有电商平台,但标准还是在其出来之后定义的。行业标准是可以改的,怎么改我不知道,但合理不合理可以判断出来。就用成本标准评判,如果行业标准合理,那么成本控制范围必然稳定,接近全行业平均水平。这个全行业平均成本怎么来的,首先有数据可以查。再有,还是用基础商品价格推导。一定时间内的平均价格,加上平均劳动力成本,加通胀率等。这里少了很多部分,比如设备折旧,运营销售成本等等,为什么可以不算,因为上面这些是所有行业成本直接间接都有的部分,其他部分不同行业是不同的。只抓住几个共同的部分,算一个基础平均成本,再找数据供应商,得到的各行业平均成本,与这个基础成本比较,长期稳定在一个比值内的,就是合理的,适应行业发展的。另外,这个比值以基础制造业位基准。高于这个比值,如果遇到经济下行,那么它的容错性就差。新兴行业初期的平均成本与基础成本比较,比值肯定大。但如果比值是保持持续下降的,那还好说,如果是长期处于高位的,那出错性就更差,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受损,所以,夭折的行业,企业,其实从这里就可以预测出来结果了。即便能熬到进创业板,如果这个比值始终降不下来,即使有利润,风险也是极大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变故,可能瞬间就衰落了。而且随着注册制的到来,挑选标的应该怎么挑,是吧……有朋友问关于怎么分析基础原材料成本占比小的行业的问题,比如手机,或者非生产实物产品的行业,类似互联网行业等等。我把回复贴上来。手机,或是其他电子类消费品,行业附加值是实现音视频、文字、图形数据的有效传输。像iphone这种,首先是要满足行业附加值,之后再实现个体附加值——品牌,工艺,使用体验等等。行业成本核算,是基于满足行业附加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制造一部iphone手机,究竟要多少钱?富士康知道,我不知道,他们也不会告诉我。怎么算,专业人士可以算出来耗材的成本,基础原料价格是知道的,再加上行业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等等,这些数据也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这就是行业基本成本,无论哪个厂商,做一部同级别的手机,成本都差不多,没有多少可降低的余地,已经基本稳定了。除了行业基本成本,剩下的就是各个厂商实现个体附加值所要花的钱了,品牌,运营销售,维护,还有必须要付的专利费用等等。所谓要算个体成本(从财报中查)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就是对各个企业的容错性的比较。比值越低,容错性越好。像苹果,她的总成本与行业基本成本的比值不算小,但不能看绝对数值,要和其他厂商,比如三星,华为,小米等等做比较。iphone的售价平均是三星的两倍,但行业基本成本是一样的,虽然利润很高,但容错性,苹果就一定优于三星吗?苹果付出的个体附加值成本要高于三星。个体附加值,是靠企业自身定位,或者说目标决定的,而不是必须的。这个是比较麻烦的事,就是说,在消费者认可你的个体附加值的时候,你可以赚的很多,哪天不认可了,容错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苹果花在体现个体附加值上的成本要高,这个想降,可以不是马上就能降的,缩减成本并不能对销售造成影响。实际上,个体附加值是把双刃剑,一旦势头不对,对企业自身伤害会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三星,小米等等,可以与苹果抗衡的依据。技术这个东西,并不是拦路虎,各个厂商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于个体附加值。所以在挑选长期持有的标的时,要找容错性好的,像苹果这样,虽然很能赚钱,但也不要配置的太多,因为一旦转势,速度会很快。容错率,也就是基础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倒数。基础原料价格,决定了各行业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价值。无论怎么折腾,只要干这行,这部分成本就必须要付出。像运营,销售,研发等部分,同行业的各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虽然占比大,但没有一个衡量标准说一定要花多少钱能才产生多大的收益。这里有一个效率问题,因为这些成本是花在人身上的,人工作效率,决定这部分资本的产出比。这个无法判断。同样的研发费用,有的企业可以做更多事,有的企业可能只做一件事,但能把这件事研究到极致,能说没有价值吗?更多的企业是钱花了,事也没干成。算容错率,只要确定基础成本是多少就可以,其他成本,不需要过度的分析构成或者使用效率(必要的分析还是要有的,只是不要只以此来判断行业,或企业发展预期)。除基础成本之外的成本,都是浮动的,可变的,也就是企业适应市场不同状况时的进攻与退守余地,但基础成本是企业自身无法改变的。这个容错率对非基础成本占比大的行业,企业来说,指导意义在哪?容错率预测不了总体营收,但可以指出,企业向内还可以挖掘多少利润。拓展市场,扩大销量是企业的主攻方向,但影响因素太多,无法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比如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很高,但今年一月在华销售只有120多辆。企业可以预期销量,但无法控制实际结果。如果销售形势迟迟不能转好,要保证利润不大幅缩水,怎么办?只能向内挖掘,在不造成过度伤害的条件下,适当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缩减的成本就是非基础成本之外的部分。如果缩减的是基础成本,降低耗材质量,数量,也就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这种伤害是致命的,产品品质低了,无论营销能力有多强,消费者还是不会买账的。再比如,没有基础原料成本的,像手游,电商等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不生产实物产品的服务行业,比如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类似这样的行业的容错率怎么算?算这些行业、企业的总成本与全行业平均基础成本的比值就可以。因为这些行业是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得先有手机,才能有手游;先有生产企业制造商品,才能有电商平台;先有企业运行、个人工作的需要,才能有OFFICE这样的软件。容错率对这些行业的指导意义在哪?除了可以向内挖掘外,平均基础成本的走势,间接影响了这些行业的需求前景。人的需求是分层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做了一个概括。脱离实体产品越远的,她满足人的需求层次就越高,但前提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只预备花五六千,是买一台iphone,还是买台三星,用余钱买点别的?消费者个体无法判断,但总体消费行为,是用一定的钱,买到品质差别不大的,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条件下,苹果销量增速升高,但手机行业销售增速趋缓的原因。而在强势经济周期中,老百姓手里钱多了,一定会买iphone吗?没准就买Vertu了。企业间竞争会更加残酷。无论在弱势还是强势经济环境中,脱离实体产品的企业,拼的是自身附加值。关键这个自身附近值能不能持续是无法判断的,因为对个人的依赖性太强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准后面三星或小米就能超过苹果。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老先生不买互联网企业股票的原因。预判前景的难度太大。当然我是简单说说,具体的分析工作是挺复杂的,基本面分析很难。&& &&微信公众&: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微信公众&喂,不要忘记关注雪球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内趋势线交易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