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家居套装一套都有哪些东西,可以单独买一个先回来体验一下

居家|智能家居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先来看看这篇长文!
或许你还关注这些,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情:居家|儿童房装修攻略:如何装出一个健康的家?发送“儿童房+名字+电话”至本平台报名亚马逊的 Echo 凭借千万台的出货量和过半的市场占有率,在世界范围内是公认最成功的语音助手产品,在中文互联网上受到广泛称赞也一年有余。然而,便是成功如 Echo,在国内的任何科技、购物论坛上,负责任的水友也从不建议其他人以原价购买。原因无他,不支持中文。考虑到原价高达 199 美元,若非能以会员价或其他低价入手,这么多钱能买到的也无非是个设计还算带感的蓝牙音箱——老实说就算是省了 100 刀的会员价,对一个音质一般的蓝牙音箱而言也并不算便宜。更何况,语音助手与智能家居的关系如此紧密,大多人在考虑 Echo 本身是否好用时,也务必要考虑其外延产品的实用性。在国内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同样是悲剧的。因此,强大如 Echo,也因为语言等诸多问题被拦在了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门外。在这种尴尬中,异军突起的却是与智能家居之「高端」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国产品牌——小米。智能家居离你很远,但追上潮流并非很难我接触的不少米粉都并不能在「小米全家桶」(米家及其一系列家居产品)的问题上给我很好的解答。虽然他们嘴上普遍挂着「别看小米 low,但性价比确实高呀」「同价位产品里小米是质量最好的」「简单易用,说明书都不必看」等溢美之词,但尴尬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购买相当数量的米家产品,遑论用米家产品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穷到不配做米粉」或者「像真正的米粉一样穷」,他们有人如此自嘲。其实在我一个「外人」看来,大可不必如此刻薄,因为我自己也不用任何牌子的智能家居产品,要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肯定是「不需要」。但是我们都懂,「不需要」和「需求」之间,有时隔的只是一层名为「认知」或说「习惯」的窗户纸。接触到那些真的在国内玩转智能家居的人之前,我也觉得智能家居离我很远。我从不知道我的朋友 A 是个米粉,事实上他作为媒体人写的吐槽小米的文章倒是常常 10 万+。但是,光临他的住处,我发现他是个智能家居爱好者,而且那些智能家居全是小米的。A 打开手机,向我展示米家 app。小米的商城类 app 有三:小米商城、米家(MI Home)和米家有品。要购买和操控「小米全家桶」,米家一个 app 就够了。这个 app 既是商城又是控制器,它可以连接你的手机以及你拥有的米家设备。A 拥有的全家桶内容物还不少——净化器、加湿器、插座、无线开关、台灯和床头灯。怎么个智能法儿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传感:净化器、加湿器这类,在传感器检测到房间内有人时,自动开启;人离开房间一段时间,自动关闭;定时:插座、无线网这类,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比如下班后到上班前,人在家的时间),检测到人便会开启;在其他时间段,自动关闭;遥控:所有开关都可通过手机上的米家 app 控制,尤其是灯。我浏览了米家 app 里的具体设置,对从未购买过智能家居的我而言还算直观。至于产品的连接,只要有无线网就可以。当然,无线网以外,许多全家桶部件还有 ZigBee 型号的,下文会提到。我问 A 智能家居是否带来麻烦或发生故障。A 表示,设置本身比较简单,误操作成本很低,算不上麻烦;软件没有发生过故障;由于无线网不够稳定,有时候自动开关会失常,这时候手动开关可以补救;米家的硬件质量有限,寿命不见得很长,但是价格不贵,可以重复购买。可见,「小米全家桶」确实在国内提供了一套差强人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虽然米家推出的时间不算早,但整合了小米之前一系列智能产品的米家,家居体系还算完整。相比产品方面的长处,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明显是小米目前力不能及的。也因此,空调、油烟机等设备米家暂时还无法覆盖。而 A 为了用米家 app 连接空调,也顺手购买了米家的万能遥控器。万能遥控器是年头久远而存在感一直不强的电子产品,某种意义上,智能家居给它带来了新生。为什么需要,为什么不要想到见过的几个米粉都未曾掏钱去买,我很好奇 A 是怎么想要买这一堆东西的。何况 A 并不认为自己是米粉。A 向我说了两个理由。首先是,像净化器、加湿器这种设备,中老年人(比如他的父母)经常人在房间都想不起打开,这就导致好心好意买的设备常常起不到效果。「嗯,这我非常认同,我妈开净化器也全看心情,」我说,「然后呢?」「再有就是,冬天洗完澡上床看书,临睡前还要下床关灯,不能忍。」我一愣。诚然,这可能是个微不足道的需求,但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需求,写成段子每每能在微博引起数万个用户的共鸣。还有一点,A 没有自己说,我可以替他总结:作为复式楼的住户,他跑来跑去地开关设备确实是太麻烦了。我之所以找 A 去了解智能家居,居然是因为聊到最近那个火得莫名其妙的语音机器人「若琪」。A 说,因为若琪可以连接米家,他在考虑用若琪控制「小米全家桶」——就像 Amazon Echo 那样。为什么国内的智能家居爱好者很难考虑 Amazon Echo,实在是一个很好解释的问题。语言不通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很多网络服务在中国不能正常使用更是一大难题,而与 Echo 连接的很多家电产品在大陆难以购买,遑论售后服务……这恐怕才是 Echo 在大陆普及最大的阻碍。即是说,即便中国人精通了英语或者 Echo 支持了中文,中国再撤掉了墙啊壁啊之类的东西,Echo 入华仍然困难重重——因为相关的智能家居企业并非都有意愿或能力进军中国市场,这导致中国的 Echo 使用者买到了智能,却买不到家居。那么京东微联呢?我问 A,为什么不考虑能在国内使用的京东微联?A 说,现实的阻碍并没有,但是面对京东和 Echo 相似的「自己做智能,别人做家居」模式,他有三个顾虑:第一,其他电器厂商与京东微联的合作不一定稳定长久,可能导致需要偶尔更换个别组件;第二,相对于小米一家的产品把控,京东微联多家的产品可能各有优劣,令人难以取舍;第三,多品牌的产品组合整体观感较差,视觉效果参差不齐。这当然是 A 的一人之见。在我看来,以米家为代表的「智能我做,家居也我做」模式,同样有相应的弊端。这方面的争执,可以说是萝卜白菜,但从世界范围内看,Amazon Echo、Google Home 和没存在感的苹果 HomeKit 都没有采用小米的模式。我们当然可以解读成小米的思路别具一格,但各种意义上别具一格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说到苹果那个 HomeKit……什么?多少钱?协议之争其实,关于智能家居模式的争议,不止在小米、京东模式的区别上,还有 Wi-Fi 与 ZigBee 的重大区别(我们就不说国内不能民用的 Z-Wave 了)。前文说到,米家的多数产品同时提供 Wi-Fi 与 ZigBee 两种规格,虽然双重标准解决了一时的选择难题,但双重标准也无疑为厂家带来了更高的成本、给消费者入门增添了更多的麻烦。至于各自的优劣,Wi-Fi 的优点和缺点大家都一目了然,我们在这里说相对的:优点主要在于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强,直入互联网,以及,呃……能穿墙;而缺点在于费电和安全性较差。当然,在智能家居应用层面,传输速率高的优点是可以忽略的——家里那几个传感器能有多大数据量。而大家没那么熟悉的 ZigBee 是怎么个情况呢?先说明下,这个技术发明时的初衷是户外应用和工业监控,因此呈现了极强的规模化优势:功耗低、组网容量极大(65000 个设备上限)、很高的安全性。但是正因为在规模应用时优势明显,在「杀鸡焉用牛刀」的智能家居领域,这些优势或多或少被淡化了:在家庭用电环境中,Wi-Fi 较高的功耗谈不上不能接受,且随着技术革新 WiFi 功耗也在下降;智能家居没必要一口气接入上万个设备(当然像蓝牙那样只能接入 7 个是明显不行的,这是一个临界点的问题),组网容量大的优势体现不出来;家居对安全的需求没有那么强,而且考虑到 ZigBee 协议相对 WiFi 不够成熟,协议的日新月异反而可能导致新的安全问题。而 ZigBee 的劣势相对 Wi-Fi 则是非常明显的:协议不成熟,稳定性堪忧;虽然自组网方便但是不能直接接入互联网,因此智能家居的组成需要有一环路由器;组网需要购买专门的网关,而 WiFi 不用考虑这个;以及最严重的问题——穿墙能力极差,一房之隔几乎不能使用。此外,还有一个矛盾是 Wi-Fi 不在意但 ZigBee 不得不在意的,就是二者会互相干扰。我相信大家都能以此为由果断放弃 ZigBee,但恐怕没人会果断放弃 Wi-Fi 吧?可见,如果你不是打算蜗居在极客的「智能房间」而是考虑为全家添置「智能家居」,使用 ZigBee 设备可能会为你带来不小的困扰。老实说,就算你是低碳环保人士,对功耗非常敏感,指望低功耗 Wi-Fi 也比依赖现在的 ZigBee 要靠谱儿。上述对 Wi-Fi 和 ZigBee 二者优劣的比较,是基于 A 的智能家居使用情况。回头来看 A 所有的智能家居部件:灯和插座自不必说,净化器、加湿器等是要插电使用的。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使用电池的智能家居部件(遥控器、传感器、电子锁、烟雾报警器等),ZigBee 低功耗的优点可以成倍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兼顾插电设备与电池设备,米家对 Wi-Fi 和 ZigBee 都有利用。这是基于单个产品的战术考量还是基于米家全局的战略考量就不得而知了——对于米家而言,这种兼顾可能增加了不少成本;但对于消费者,至少是可以各取所需了。简单可依赖诚然,便是如 A 一般的使用者,也只走到了智能家居的初级阶段。但是从大环境我们可以猜想,在米家商城的用户中,A 这样能熟练在自家使用智能家居的人也是极少数。智能家居的使用门槛是如此之高,这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厂商不能只把智能家居本身做好,也要思考怎么把它卖出去。因此,虽然 A 对京东微联的意见是一面之词,但客观来讲,米家普及智能家居的潜力确实强于京东。虽然京东微联的智能家居产品并不比米家差,但打开二者的商城,我们会发现一个极其显著的区别:在米家,你想买一个东西,买就行了;在京东,你还得挑。当然有人会说挑是自由,是市场经济赋予每个消费者的权利,但是结合智能家居本身的认知门槛,你真的会在第一次接触智能家居时驾轻就熟地「选购」吗?与其认可米家悄悄覆盖智能家居各个品类的努力,不如赞叹小米在新零售方面的策略。京东或许在智能家居方面做得和小米一样好,但面对令人应接不暇的多种产品及其厚厚的使用指南,强大的极客范儿未免压得初体验消费者喘不过气来。而米家的多数产品,你要知道,是根本无需说明书便可使用的。李彦宏说,百度文化是五个字「简单可依赖」。在智能家居领域,米家才真的当得上这五个字。HomeKit 之昂贵,Echo 之外宾,京东微联之缭乱,每个对手的弱点都太过显眼。万万没想到,在国内,「小米全家桶」成了最为「简单可依赖」的智能家居方案智能家居的现状与未来自从离开元器件分销行业,从事智能家居行业的三年创业,分享一下我对智能家居市场现状,我们对产品设计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一智能家居行业产品和市场的现状: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行业现状“群雄逐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门都在进入这个行业,首先是百度,以前有个百度硬件dulife,以及未来商店。但在今年,连网页也打不开了。腾讯呢,其实我们很深度的合作和接触,纯智能家居这一块其实他们也没想好怎么玩,一直在模式,后面会讲到他们正在做什么。至于阿里和京东基本上是卖货平台,先说京东,刚开始,他们把智能硬件频道,放在了很首页的很显著的位置,但是最近一年来看,那个频道已经没有了,就是因为没有产生该有的价值,内部的权重越来越低了,所以我们这互联网巨头们,其实也是还在迷茫没有太多思路。这也是就是刚才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除了互联网们,很多手机硬件的巨头也都加进来,但基本上还是在帮忙观望, 搭配一些产品玩玩看,但华为现在是做平台。还有传统家电,都有在做智能家居。更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硬件公司,例如做安防监控的,楼宇对讲的,都有在加大马力进入这块。当然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前赴后继的样创业公司,但这些创业公司大部分还在生死边缘,赚钱的不多,死掉的不少,但新冒出也很多,大概这个现状。既然这么多公司都在进入这个领域,主要市场在哪里呢?我也把它分成三类:l
单品,就是消费者客户土豪的需求已经很久没有,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就是要有逼格品味的需求。就好像七匹狼和爱马仕的区别,买单不仅仅是这个东西的质量有多,而是一个品牌。 这块的市场,目前主要还是国外品牌为主,类似快思聪,Control4等品牌。价格非常昂贵,一套别墅成交单价单都是一般都是在50万以上。我相信这也是我们的的机会,实际这种电子类产品,随着我们国内产品的质量的逐渐稳定,品牌的逐渐上升,很快这块市场也会被我们国内公司慢慢侵入,就像当年的电视,品牌全都是进口的,先全部是国产的,因为性价比摆在那里,品牌也逐渐上升。第二块的市场主要是地产商这块,现在很多智能家居的厂家也都有盯住这一块。尤其是那些是做传统对讲的,当然我们其实也很多地产商都接触过,目前地产商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主要是来自销售部门,极少是由工程部门提出。既然销售部提出的需要,那就尽量不太改变我现在有的电路状况,无线为主,也不能太贵了,主要为了满足销售卖点,这块市场也很乱,从几百到几万的报价都有。一些简单的无线套装,地产可以砍到几百元,也有人做。当然也有一些高端豪宅,100来平方的产品干到10几万,不过这个价格我觉得应该归类到土豪需求。这2种市场我看来,其实都是没有满足人民的刚需,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都是为装逼的需求。第三种,单品的爆发。那些爆发的单品都是恰好满足了人的某一个痛点。这两年的指纹锁非常火热, 很多人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因为它确实解决了人的一些刚需,例如有些人特别容易忘记带钥匙,结果去找锁匠的痛苦经历。还有比如说我夏天晚上出去散步,带个钥匙不方便,另外就是有些家庭有保姆,总有一些不是很愉快的时候,那到底要不要换锁,很多人会有些纠结,那指纹锁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指纹锁它反而不需要什么联网,只要指纹密码开门就可以了。而且这东西还真不便宜,基本,但还是有很多人会消费。我接触了不少这方面的公司,我最大的感触是,要三四年前开始做指纹锁的,坚持到今年,要是赚到一两千万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另外外一个就是摄像头和智能插线板或者插座,也是因为解决了一些人的刚需才有了一些单品销量的增长,但因为小米这些互联网进来,极低的销售价格,弄得这个行业产品就赚个十块八块的辛苦钱,完全没什么意思。但其实销售还是可以的,其他一些我就不举例了。二智能家居系统是伪需求吗?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目前只是将许多分散的设备串联到智能手机上,并不算真正的智能。从市场需求看,虽然调研机构给出的数据很美好,但实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不强,开始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智能家居只是“伪需求”,在我看来,只能说这是智能家居的初级阶段而已,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手机遥控至少可以说明电器设备已经进入了物联网的阶段,更多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协作。 其实也谈不上伪需求,手机遥控至少还是满足了一部分的需求,只是需求不够强烈,还不是刚需。 但现在很多公司(包括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把“智能”的概念吹得天花乱坠,甚至搞一些家庭服务机器人模型,产品还没有开始做,就3D效果做出来的视频描绘一个美好的想象去做宣传。这样容易让消费者期待很高,但体验很糟糕,从而影响消费者信心。三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理念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应该是什么?我们既是智能家居的产品经理,同时我们也是用户,产品的体验者。因此我们也要经常切换角色,去想这个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1.质量稳定很多家庭的电器是刚需,比如家里的照明,每天都要用,很高频,而且需要持续很多年使用。但是我只能开关坏了,家里两天没有照明,那我会很恼火,所以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这点毋庸置疑;而且这些电器肯定要用很长时间,要是一年修个几次,你也会很恼火。2.美观时尚这一点不需多说,不美观的产品是很让用户买单的,况且现在一套智能产品都比普通产品贵很多。质量可靠和美观时尚一定是任何家居产品的必须条件。这也恰恰是我们传统电气生产商的优势,他们有很好的用户需求的收集及理解能力,有很好的工业设计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但传统电器厂商对技术更新慢,思维也相对比较僵化,尤其是组织架构也比较缺乏新的物联网及互联网的人才,但这些也恰恰是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的优点,但咱们这些创新团队花了很多精力在如何物联,用了很多技巧改善体验,在这二点无法改善也是白搭。这好比追女孩子,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陪看电影,送玫瑰啥的,终于追到手,结果关键时候你阳痿了,就有点尴尬了。3.方便快捷的操作这也是的对智能化系统一个更高一台阶的要求,也是业内经常提到到场景化操作。我们回家绝对不是掏手机出来把灯打开,我觉得是一定伪需求的,这不是方便快捷的操作。真正的方便快捷的操作,应该是在我进门,最触手可及的地方,快速把家里所有电器达到我最习惯最舒适的状态。 甚至不用我动手,我一到家,系统自动调整到我最舒适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景和联动。我还是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经过市场调查,家庭安防是智能家居系统里最受关注的。很多人也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各种报警器,等等, 但是要起到防盗的作用,必须要每次一出门按一下布防,可以是遥控器或者手机远程控制。我一回家,我还要撤防,否则报警器又要不断报警。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个出门进门布防和撤防的生活习惯,于是要不报警很多是误报,当真正发生事故的时候,可能又忘记布防。最后很多家庭干脆也就完全不布防撤防了,就只要开启摄像头就好了。 安防有需求,但又不能改变生活习惯。怎么办? 其实从技术上来说,还有有很好解决方案嘛。例如我们刚才说的指纹锁,你进门的时候指纹或者密码正常开门,指纹锁发出一个信号,系统把安防撤掉。我出门的时候家里对指纹锁进行反锁,它可以发一个信号来,通知系统布防。只有做到这一点,家庭安防会做到很舒服,我完全不用改变我的生活习惯,我正常的进,正常的出,但是有异常的时候系统才会报警。要做到这个功能,技术上并不复杂,主要还是一个产品思维的事情。4.智能家居是家庭沟通的桥梁为什么微信现在这么多人用,而且极其有粘性 ,它的粘性就是满足人与人的沟通需求,这对智能家居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你的产品,装在家里的,要让人经常去用它,产品有粘性,就要发挥到家庭与外界的沟通功能,我把它分成三点:1. 家庭与成员沟通家庭跟服务的沟通,2. 家庭跟社区的沟通,3.家庭与服务的沟通。那什么是家庭与成员的沟通呢,我先举个简单例子,我今天不回去吃饭,我通常发个微信给我太太告知,这是人跟人的沟通,但可能今天我太太也不回家,我还得打电话给家中的老人或者小孩,其实这个告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 针对这一点,我们与可视对讲系统做了一个整合,在对讲室内增加了一个互联网的功能,这时候,我就可以留言或者语音(类似微信功能,但不是针对某个人),甚至网络电话通知到这个室内机上,这时候家庭的任何成员只要一回家就看到这条信息,也完全取代留言本的功能,是不是这个粘性就逐渐提高了。 比如说我在外面出差,看到很美的风景,我拍个照片,发到一个朋友圈或者发给某一个人,这叫手机上人与人的沟通。但是我可以发到家里对讲室内机,家里老人看到了,会觉得你在外面出差挺好的不用担心,这就是我认为的人与家庭的沟通。还有家庭跟服务,家庭跟社区。比如说,老人家在家,我要叫个车,如果有个设备,例如对讲室内,我点一下这个屏幕,叫车的需求马上发出去了,同时你家里的地址和门牌号全部自动发出去,系统对接到滴滴或优步,几分钟后,车停在你家楼下。其实这个功能技术上不会有太大难度,主要是整合。我们后面也会讲到关于智能家居生态的事,也是说明谁能整合这个事。5.智慧社区扩展目前大的互联网公司看中的都是这块,以跟我们密切合作的腾讯和华为为例,腾讯现在有三个部门在干这个事,腾讯物联、互联网+,还有就是腾讯地产部门。我跟大家分享下,这页PPT是我今年8月份腾讯地产在北京举办的智慧社区的产品发布会,我们也有幸作为智能硬件的一个合作方过去做了一些产品展示,他们把从营销到最后的社区的服务到智能硬件的接入,以及手机客户端微信的介入做了一个很大的整合,他们的想法是其实是很大,同时也有很好的市场资源, 因为腾讯地产其实相当与一个地产门户频道,全国各地地产商都有线上营销的需求,因此也会跟腾讯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一旦这些产品成熟能够落地,加上他们品牌和渠道,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就经常跟我们一些同行聊天,你想做这块吗,得想清楚。 尤其是大的公司,又想很大笔资金战略投入的,你更要好好慎重想一想你的竞争力在哪里?资金有没有他们多,互联网人才有没有他们多,你的执行力有会不会比他们更好,因为你也是大公司。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股票好看点造个概念,或者趁着现在地产需求还可以,先搞几票阶段性的,或者像我们小公司也是,趁着现在热点,做一做是没问题的,但要是大公司战略投入,就要思考清楚。我这两三年创业阶段,既在关注研发,研究产品,也在跑市场,也在跟一些客户沟通,这些观点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并总结出来的个人观点。四统一的标准协议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吗?前面我一直讲到用户体验,其实很多涉及设备间的联动。关于互联互动我觉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APP把所有设备都搞定”! 那怎样去互联互通呢,一些投资机构会说这个行业很乱,没有通用标准,很纠结什么时候能把标准统一呢。我的看法是硬件通讯的标准永远难以统一,这块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这件事情提了很多年, 也没有谁能够把标准统一,未来也不太可能,任何标志的统一都是巨大的利益在圈地,谁去是标准的主导,谁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地位,无论是ZigBee、Z-Wave、WIFI、蓝牙。有线的也还有很多,KNX, Modbus, Cbus,Can-Bus等等,太多了,怎么统啊。即使抛开利益这一块,众多的设备类型及报文数据也难以统一。还是简单说些这个通讯过程,正常通讯过程分为这个物理层、传输层、业务层、应用层,其实标准的OSI模型这7层。 互联互通就必须把这7层协议全部定义完整。这样说有点枯燥,我想到了一个简单比喻,好比我跟另外两个朋友在打牌,正好来了”一个水鱼”土豪,大家出老千赚他点钱,要相互喂一些牌,喂牌的过程需要相互知道需要什么牌,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通讯过程。这个通讯过程有人用手暗示,有人用脚做暗示,也有人摸头等等,各有各的套路。这时候手、脚、头等等可以理解为物理层和链路层。 但光看到这手脚动(物理层)也是没有用的,我还需要知道手、脚怎么动,代表几条或者几筒等等,这个怎么动的规则就是应用层了。而且这个应用层是多样化,因为麻将和打扑克的内容不一样,各地游戏规则不一样,四川麻将跟广东麻将不一样等等,因此所有把应用层全部定好统一标准是很复杂,而且还随时可能有新的游戏规则。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智能家居常见的一些协议。 ZigBee和Z-Wave就是想定一个统一的应用层统一的标准。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来很难, 毕竟家用设备类型太多,不同厂家还有不同参数类型。 即使想要做统一标准,通讯的协议栈也很庞大,大家于是都按照自己套路搞,这也是很多国内产品,都号称是zigbee标准,仍然无法互通的一个原因,除一些简单的传感器和开关容易互通之外。现在市场还有把Zigbee与Wifi等协议相比谁更有优势,其实也是不科学的。Wifi只是定义到链接层,没有定义到应用层。你看看那么Wifi设备能够互联吗? 显然是不可以的,Wifi设备互联基本上是靠云端来实现的。恰恰相反苹果的Homekit只定义到应用层,硬件通讯你们爱咋搞咋搞,蓝牙wifi,zigbee都行。我觉得这才是趋势。因此我一直强调硬件协议应该是“百花齐放”,没有必要非得追求硬件通讯标准统一,那是不是跟我们刚刚“设备互联互通”的观点有矛盾?没有矛盾!互联互通核心环节主要在两块,第一:硬件的通讯标准。第二块:云端连接的标准。既然硬件的标准是很难完成,好像我今天打麻将,明天可能要斗地主,应用层出不穷。那我们可以通过云端标准接口来互通。相当于打牌通过第三人发个指令,我就不需要向每一个人来去核对规则。当然在家庭网络设备,有些实时性要求高的设备,还是可以通过各自独立协议去内部互通。但整个大环境的设备通过云端来互通,比较容易落地。而且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中,能够成为大平台的也不会有太多,几个大平台的数据互通相对容易沟通。关于这个智能家居生态链后面我也还会提到。五智能家居行业的展望讲讲我对智能家居行业的期望,也是展望吧,大家回顾一下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过程,回顾一下电视,从CRT电视到LCD电视,再到智能可以联网的电视。是不是所有的手机,电视都已经都是智能的,想买到以前的也不容易,尽管有人说以前的就够用了。 这就是我的一个展望“无家居设备不智能”产品升级,价格不变! 这就是典型产品升级的特点,想买不联网的都没有卖了,就好像你现在很难买到普通的功能手机一样。另外就是“机械设备电子化,电子设备物联化”。 好像未来指纹锁可能会大面积替换传统机械锁。第二点就是“行业生态化”。生态化就是做好硬件设备好好发挥优势做好硬件的质量和工业设计。做平台的专心把云端连接。有设备连接了,还要有做智能算法,其实做平台的也做不了算法,尽管都是软件,比如摄像头的视频分析算法, 语音识别技术等等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一会随着传感器的物联化之后,会产生很多出数据到云端,根据些传感器的数据加上智能算法也可以产生很多应用。每个链条各司其职,做这个事情,没有哪个公司可以去一统江湖,如果既要做自己的硬件通讯标准,又要把平台全部做好,其实是很难的。关于这个云端互联的概念,我认为华为openlife做的比较好, 他们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实体设备驱动”,所有的设备连接到他们平台,只是一个驱动,不管你硬件用什么通讯方式,在他们的路由器加上驱动能接通就可以。接通了也只是代表这个平台能够连接好你的设备, 后面还可以开发应用程序,做这个应用程序的可以纯软件公司完成,不需要考虑谁家的硬件。只要设备列表里有驱动就可以。还可在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字了解相关更多信息:互动须知、双限、投资、升值、公寓、团购、一楼带院、南龙湖荥阳、房源信息、资金监管、预售证、合同、学区、贷款、车位、税费、楼层、买房、交房、说媒、半包全包、名嘴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套智能家居要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