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g 宏观经济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宏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整理总结(完)宏观经济学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宏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整理总结(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发现信息价值
北大经济学教授拍马屁文章被耶鲁教授痛骂
20:07 转贴发表在
北大经济学教授拍马屁文章被耶鲁教授痛骂 作者:定智 笔者是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教学多年的华人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对国内经济学和经济问题比较关心。 笔者读到上个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副主任陈平教授,在其中心办的《简报》2005年第19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从华盛顿共识失败看经济学变革的方向”( )。其大意是: “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是纯粹的失败,而中国实行的渐进化改革是非常成功,从而证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有极大的缺陷,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 很快,又在网上读到耶鲁大学著名华人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对该文的简单回复,回复是英文,全文见附件(经过本人求证,这回复确实是陈志武教授写的)。其大意是: “陈平教授的文章是误导性的,这种垃圾反映了他对经济学的误解。这种东西只能用来炫耀自己。中国经济学本身不存在这个东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研究机构从来没有发展出一个分析经济问题的完整框架。陈平教授的文章应该是在拍中国政府的马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比原来我想象的还要自私自利。除了周其仁以外,其他CCER的主要人物都在忙于拍政府的马屁。CCER这种推广“经济研究”的方式是很危险的:不知不觉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我所不明白的只是林毅夫和陈平为什么花所有的时间在讨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应该做一些实际的研究,而不是每天做诺贝尔奖的梦。” 作为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多年的学者,笔者以经济学理论和数据为基础,认为陈志武的教授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有力评击了一些人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帜,实际为在争当“御用文人”而践踏学术的现象。而陈平的文章在论证,论据上都是漏洞百出,下面一一指出: 一、市场化的改革是失败吗 陈平一文一再指出欧美一些国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几乎完全失败,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大量的事实证明,陈平一文的这个主要论据完全错误。 市场化改革不但在波兰捷克等落后国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虽然俄罗斯效果不算好,不过在2000后俄罗斯的经济面目一新,其GDP已经出现的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最近几年(2000——2005年)俄罗斯的GDP的平均增长已经达到7%(www.gs.com/insight/research/reports/99.pdf 第9页),这一数字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排第一。 同时在发达的西欧一场以减轻政府管制和市场化的改革正在进行。世界著名的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前系主任宏观经济学和欧洲经济问题权威Olivier Blanchard(布兰恰德)在著名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4年的一篇关于欧洲经济的文章“欧洲的未来”(www.bright-europe.org/downloads/the_economic_future_of_europe.pdf )中有这样一句核心的话语: “there is a reform process at work, driven by deregulation infinancial that this forces reforms in the labor market,(23页)”(改革的过程在进行,是由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为主导,并引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在他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欧洲经济综述2004》(第10页),也谈到“基本面是好的,比如产品市场的改革,在减轻管制和欧盟的竞争政策的推动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同一期刊物的另一篇由欧洲著名经济学家Gilles Saint-Paul的文章也指出“product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proceeded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one may believe that it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worker rents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产品市场的减轻管制已经在所有欧洲国家展开,人们会相信这将会导致工人租金和自然失业率的减少) 该文还指出一些改革力度大的国家如英国和爱尔兰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爱尔兰的失业率从1990年的13%降低到2000的5%。而一些改革落后的国家则相反,德国从6.2 %升到 8.7%,法国从8.9%升到了 10.3%。 最后,陈平一文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来否定现代主流经济学也是不成立。中国的近年的增长速度虽比较快(其实不如当年日本韩国的速度),但在环境污染,社会公正与腐败,收入不平等等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均的最重要指标)的早已经超过印度和俄罗斯(见“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319页, )。 正是因为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吗? 首先,中国经济学陈平一文觉得大谈创新中国经济学,对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似乎不屑以顾。那么中国大陆的的经济学水平怎么样呢。首先,看看两个发表在世界重要经济学期刊《欧洲经济学会会刊》上的排名Tom Coupe (2003) 和Pantelis Kalaitzidakis, Theofanis P. Mamuneas and Thanasis Stengos(2003),这两个排名都是根据重要学术刊物上的发表统计出的。排名里面没有中国大陆任何一所高校,因为他们只排全世界前200名的经济系。而且,发表主要集中在前50名的经济系:根据第二个排名的数据,排名第200名的学校的发表只占了世界所有重要发表的千分之一。所以,中国没有任何高校能够达到世界的发表的千分之一。在另一个发表在由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经济学期刊》(economic journal)的排名研究Kocher和Sutter(2001)( )也发现,中国大陆在世界权威经济学期刊上的发表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其次,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水平,一些求实的学者也有评价,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指出中国经济学大致是台湾和香港1970年代的水平。 既然中国经济学水平如此落后,还不通过“推广现代主流经济学”来虚心学习,而去发展什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那真是有点夜郎自大。 然后,照陈平教授的逻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在世界领先,那早就应该有“美国特色的经济学”,“法国特色的经济学”。事实上没有这些说法,有的只有某个理论学派的说法,如以自由主义闻名的“芝加哥学派”,对边际分析和价值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奥地利学派”。 另外,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文章《理解现代经济学》( ... odern%20economics.html)中指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中国的改革。”,“(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 耶鲁大学陈志武在《解读经济学在中国的现状》()一文中也指出“据本人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跟各国人的交往,我不觉得人的本性会因肤色、语言或国界而异,只要人的本性是无国界的,经济学就只有人类的经济学,像物理、化学、数学不分种族和国家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的不同经济经历应该能帮助我们“证明”或者“证伪”依据其它国家的数据还无法“证伪”的经济理念。如果是这样,通过对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我们或许能排除掉某些到目前还无法排除的经济理念,也能推演出根据其它国家的经历还没能推出的经济理念,但这不是要以“中国的经济学”去替代世界的经济学,而是要对现有理论进行细化和深化。” 最后,无论是按照经济学的狭义的定义“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满足需求的学问”(这个定义最先是诺贝尔奖得主Gary Becker1971年给出的),还是广义的定义“人类研究选择(特别是理性选择)的学问”,作为一种分析的方法与框架,经济学都与国家,语言等无关,只是在经济问题的解决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就象没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一样简单。 三、陈平一文的动机还有什么呢? 因为除了这篇文章,在陈平教授的其他文章中也有不少对现代经济学的攻击,看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以下文章: 《陈平: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均面临极大挑战》 《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中陈平教授指出“许多诺奖成果不过是垃圾!》
除了拍马屁,这样急于攻击现代经济学还有什么动机吗? 对经济学圈子熟悉的人可能会想到,在国内浮躁的学术气氛下,种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还可以吸引大量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不少好处。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动机:如果大家来到陈平先生的主页( ),映入眼帘的是“在新兴交*学科 - 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的研究中居于世界前沿”等没有根据的自我炫耀。然后,大家会惊人的发现这位所谓著名经济学家只是物理学本科和博士毕业,没有取得经济学或数学的博士学位就担任经济学教授在世界经济学界极为罕见。进一步详细看看陈平教授的发表,我们会得到更为惊讶的发现,在其一共不到十篇的同行评审的英文期刊论文发表(Refereed Journal Publication)中,多数是在物理和运筹学期刊上,竟然没有一本是在世界100名的经济学期刊中,唯一的一本经济学期刊是《China Economic Review》,当时这个杂志连SSCI都不是。 据了解,北美一般经济系的研究生在低年级写的文章,几经修改,最后就能发在前50的杂志,如ECONOMIC LETTER。而且能进入一般优秀的博士生,都能在毕业3年内在前10的杂志上发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期间写的。总之,陈平教授的经济学水平没有达到北美一般研究生的水平在内行看来是显然。 了解了陈平教授的水平之后,陈平文章的另一动机不难发现:通过贬低现代经济学来掩盖自己的没有学术成果。只有这样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反而可以解释为不同流合污。 最后,希望中国经济学界能够正如陈志武教授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多做一点认真塌实的工作(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而不要动不动就谈“变革”与“挑战”。 附件: Below is a misleading article by Chen Ping: ... 16.html
This kind of garbage reflects his mis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It only serves to self-glorify.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s "China's economics". That is total b.s(注释:废话). The economists at the CCER and other places in China have never eveloped a consistent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conomic issues, so that nobody knows what it means by "China's economics". What is the core of "China's economics"? Beside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borrowed from the west by people like us, economic research in China has not come out of the traditional "everything goes" wonton-plus-wonton-equals-wonton method.
It seems that having been trying to kiss the backend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CCER has become much more self-erving than I thought. Other than Qiren, the other key players there are all too busy trying to kiss the government. This is the danger of the CCER style of promoting "economic research": you lose your independence way before you know it. I just don't understand why LIN Yifu and Chen Ping spend all the time talking about "China's economics", when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nd when there is not even a minimum amount of ground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to define the core of "China's economics". They should focus on doing more real hard work, rather than dreaming of the Nobel Prize every day. Zhiwu Chen (XYS)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大家都在看
侧评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姓名:郭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数量经济学 指导教师:王雪标
摘要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 手段。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基础, 也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因此对财政支出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财政支出有两方面重要的内容: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 的规模是否适当,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并且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优 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最优限度。政府支出的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 于经济的发展。而财政支出包括很多项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不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 和合理的财政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本文在第二章对财政支出一般概念进行概述后,在第三章中研究我国财政 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用改进的CoD生产函数估算我国最优财政支出 规模,估算出当前我国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21.2%,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 与之基本相符。第四章研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用协整分析方法和可变参数模型两种方法估计10项主要财政支出 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其中有7项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按照他们对经济增长抑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公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 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其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 度分别下降0.109、0.102、0.043、0.037、0.029、0.013、0.013。有三项支出比 例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按照他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又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地 质勘探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和支援农业支出,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 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分别增加0.352、O.26和O.06。最后通过结论给出调整优 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经济增长,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计量分析 ABSTRACTFiscal policies舔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macro economy playan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fiscal expenditureis very0111"importantin Our daily lifeaSthe fundamentalpart of fiscal policies.Itsupportgovernment towork研thmoney,at the same time,reflectthethedegreetowhich the government get involved in economic life and social activities.It is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fiscal expenditure.Thetwo principalaspects of fiscal expenditure are the scale and thestructure.Whether the performance expenditurescal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appropriate,influence not only the of the government,but also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Differentitem effect the growth of economy differentlyandreasonable structureoffiscal expenditure mak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ured. In chapter 2,we introduce common concepts of fiscal expenditure.In chapter 3,we makearesearchonthe relationshipUSebetween thescale of fiscalexpenditureandthe economic growth,andthe C-D productionfunction to estimate thebest scale of China,and the result is 21.2%.which scale.In chapter 4,we make fiscal expenditureacorrespond埘tll the prensentresearchonthe relationshipbetweenoutthe structure ofandthe economic growth.In order to findhow does the 10setitems of fiscal expenditure we choos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ime-varying parameter 10 items are negativeinfluence the economic growth,wethe methods weuseup themodel,andto analyse are OLSandmodel.Thesame result ofthetwomethods indicate 7 ofthetothe economic growth,and the other 3 arepositivetothetheeconomic growth.In the last chapter,we giv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a硝ustbaSedontheconclusions.Key words:economic growth,the scale of fiscal expenditure,the stmctrue of fiscal expenditure,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n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甜崩珐§幽麦秭轫潮升目掺旁锨徽茭在导师指导下,在作者签名:薹}增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挂妻/硕士学位论文日期汐7年¨月值日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哟傲刍职丧磷融楠骈酾茹懒§泛夜躲人在东北财经一J工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东北财经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 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东北财经大学关于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予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 财经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蚕lj目导师签名:》嘎尹衍日期:珈t]年,月憎曰日期:07年,7月{产目 第1章引言第l章引言1.1本文的研究背景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 手段。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优化来影响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类别,进而 从量和质上影响社会供给,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一方面,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理论,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在克服市场缺陷、稳定经济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 作用之大已经成为不争之实。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 出总量不断增加。但是,政府支出规模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社会占有必然减少,会产生挤出效应;财政支出对部分企业的财政补贴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同时,政府支出过大,重复投资,造成资源 浪费。这都说明政府规模大并不意味着高的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国家的财政 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呢?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应该是多 大呢?解决这些问题对决策者作出正确的财政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包括很多项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 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没有合理的结构,即 使有总量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的财政调 控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我国财政理论 界和实践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 要课题。因为它关系到财政支出目标的实现、支出原则的贯彻,关系到财政支 出是否具有效益,是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问题。随着我国经 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与之相适 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应当进行调整。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是优化财 政支出结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结构的 角度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各项财政支出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各项财政支出的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资源达 到合理的配置。同时,大多数的国家在经历了持续的财政扩张以后,面对着自1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复兴,各国政府又要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财政调整必不可免。当今社会,世界上各个国家在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压力,都在力图通过财政调整 来降低财政赤字和控制财政风险,以实现财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4 年中国的预算草案报告中,中国的预算赤字减少,结束了中国持续6年的预算 赤字不断增长的局面,意味着中国财政政策开始由“积极”向“中性”进行转 交,选择的路径是由“增支减税”到“总量控制下的结构调整”。决策者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削减财政支出中的那些部分昵?在决策之前,决策者必须知道各类支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决策者做出正 确的决定,实施成功的财政调整有重要的作用。进而,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文献综述1.2.1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从规模上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外的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Ram(1986)认为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这种正的 效应更强。Barro(1990)通过把政府支出纳入生产函数,发现政府支出与GDP 增长正相关。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 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是有正效应的。马拴友利用中国1979.1998年的数 据,在关于政府支出与中国GDP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对政府消费占GDP比率 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得出的结论是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第二种观点: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Laudau(1983)以9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发现政府支出与 经济增长负相关。Karras(1993)利用37个国家1955.1984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与财政支出规模负相关。郭庆旺、吕冰洋通过构建理 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发现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付文林、沈坤荣 通过构建模型发现地方政府支出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第三种观点: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不相关。 Chali(1997)利用Barro在1990年的理论框架通过VAR模型,以沙特阿拉伯2 第2罩财政支出概述为研究对象,发现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影响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率反过来会 影响财政支出,两者之间具有单项关系。 Barro发现政府支出与GDP增长正相关,而Chali利用Barro框架发现财政 支出的比例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可见,各国的国情不同,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和各国财政支出的边际产出不同都会造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 模的差异。 1.2.2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 鉴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从结构上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研究目的 不同而选择的财政支出分类不同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不同学者待出的结论也有差异。 Aschansuer和Greenwood(1985)认为应该对直接进入到家庭效用函数的 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那些能够促进私人部门生产的公共支出进行区分,他们 认为前者中包括了大多数的政府消费性支出,这部分支出对于经济的增长有负 效应。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生产性 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是有正效应的。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各种公共支出的效应 不仅取决于它们在总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铡,面且取决于生产性支出与菲生产 性支出的份额比是否等于它们的产出弹性之比。Knoop(1999)在一个包含人 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研究转移支付、公共投资、 公共消费、政府购买和财政总支出5个方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 与公共消费占GDP的比率负相关;全盘削减政府支出不能使政府支出规模缩小 的潜在产出和福利效应最大化。阿尔弗雷德.格雷纳(Alfred Oreiner,1996)在 其著作《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将财政政策对经济内生增长的作用途径总结 为以下五个方面:线性生产技术,外溢效应(Spillover),生产性公共资本(Public Infrastructure),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公共支出 对以上五个方面都有正的效应。他强调,如果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选择的是公共游费和转移支付等非生产性支出,那么积极财政政策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如果增发国债扩大政府公共支出选择的是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国防等生产性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支出,则积极财政政策会产生正的经济增长效应。郭庆旺、吕冰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发现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 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 来的经济增长远远超过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张海 星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认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应逐步取消流动资金供 应和退出竞争性领域基本建设,而主要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付文林、沈坤荣的结论是,在政府支出的各个主要项目中,经济建设性支出与GDP增长率 正相关,而社会文教费支出、维持性支出与GDP增长率负相关。1.3本文结构安排与创新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对财政支出进行概述,介绍财政支出的一些 基本概念。第三章研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情况,并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估算我国最优财政 支出规模。第四章研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情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主要财政支出 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第四章是结论和调整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第五章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中,解释变 量不是像以往研究那样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这两类,或 是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也不是按政府职能分成5类,而是以统计 年鉴上给出的11项具体的财政支出项目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研究相比能更具体 的反映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此外,将失业率这个与经济增长率密切相 关的经济变量引入到模型中来,并且在模型的估计中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可变 参数模型两种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估计。4 第2章财政支出概述第2章财政支出概述2.1财政支出的概念界定“财政支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支出,是一种相对于私人支出而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所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函财政 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也可以说是政府为完 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 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规模和深度,也反映了公共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代 表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所造成的耗费。2.2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测度财政支 出规模的方法有两种: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通常用当年财政支出的绝对额表示。财政支出的绝 对规模越大,表明政府活动范围越大,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越 广。但是这一指标不能反映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因而不能反映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且由于绝对数额是以本国 货币为单位,也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此外,由于这一指标是以现价反映政府 支出的数额,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支出总量的影响,因而所反映的只是名 义上的财政支出规模,缺少与以前年度的可比性。 另一种是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通常用当年财政支出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表示,该指标能够反映出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于绝对支 出规模,由于剔除了货币单位不同和通货膨胀因素得影响,该指标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这两个指标各 有所长。本文在分析时,根据具体的需要分别采用这两个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与财政支出的分类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方法,可以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会形成不同的支出组合 形式,因而有不同的支出结构。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结构, 需要考虑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2.4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把财政支出分解为各个 不同的支出项目,以便确立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水平。在《中国统计年鉴》中,财政支出被划分为11个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 分别是:基本建设拨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 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 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和价格补贴支出。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往往需要将各种财政支出项目分为几大类。财政支出的分 类方法有多种,究竟采用哪种分类要根据研究目的具体确定。综合来看,基本 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能否获得等价补偿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和按政府职能分类。(1)根据财政支出有无相等的代价为标准,把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 移性支出两类。 消耗性支出也称为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税收收入购进并消耗商品和劳务 过程中所产生的支出。具体包括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 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这些支出 项目的目的和用途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财政一手付出 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劳务,履行国家的各项职能。在这些支出的 安排中,政府同其它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把它称为购买 性支出,是因为这些支出反映了政府部门要运用一部分社会经济资源,这必然 排斥了个人与一般经济组织对这部分社会经济资源的购买和享用。因此,购买6 第2章财政支出概述性支出的规模、方向和结构,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具有直接重要影响。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 用途各异,但也有一个共同点: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 得。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用社会经 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部门只充 当中介人的角色。因此,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公平分配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2)根据财政支出经济性质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生产性支出是与生产直接有关的各项支出,如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业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如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投资、文教、卫生、国防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3)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这种分类是各国政府编制预算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公共企业支出,公共经济事业支出,农业援助支出,交 通运输支出,物资储备支出等。如我国统计年鉴上列出的财政支出主要项目中 的基本建设拨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 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都属于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是政府用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经 费指出,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文化事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国防支出是政府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 经费支出。包括各种武器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 支出,对外军事援助支出等。 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管理费用支出。其它支出是指按其职能不能被划分到前四类的支出项目。包括社会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4)财政支出结构其他分类7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还有许多其他分类方法。如按财政 支出购买物品使用期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按支出的受益范围可 以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按支出可控性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可控性 支出和不可控性支出。2.5我国财政支出核算口径我国的财政支出核算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 小口径只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内支出是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支出,中国 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是预算内支出。中口径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其中 预算外支出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履行政府职能时发生的、但放在预算 外管理的财政支出。大口径除了上面两项支出还包括制度外支出,制度外支出 指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某些地方政府通过“摊派”、“集资”等途径发生的支出。在我国,预算内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反映了政府主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活动范围。另外,预算外和制度性支出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本文选 用预算内支出来核算财政支出。本章注释 。雷爱先,《公共支出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第1页8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否适当,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并且直接影响社会 资源配霞的优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最优限度,政府支出的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财政支出规模是研究财政支出、调整 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首要任务。3,1财政支出增长效应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认为一个国家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行使国家职能,财政 支出会不断地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会不断增加。“瓦格纳所指的财政支出规模应 理解为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增加。删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增加一般出于两个目的: “一是满足公共部门的消费,保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二是为了对 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况予以适当的调解,使得经济和社会的运转更平稳、波动 更小、更符合公平目标或更有效率。”圆也就是说,财政支出规模增加,预期目 的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发挥某种调整或校正的作用。3.1.1财政支出增长的乘数效应扩大支出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 始支出的产出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c,第一轮支出增加1,等同于产出增加1,等同于收 入增加1,则第二轮的支出增加c,即产出增加c。以此类推,第三轮产出增加 c2。因此,第11轮之后,产出增加的总量为:1+c+c2+一十…+c“,其极限为1/(1-c),它就是乘数。财政支出具有“乘数效应”表明,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具有一种扩张的能 力,增加政府的公共支出就可以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达到增加国民收入的目 的。凯思斯认为,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包括消费、政府购买和私人投资,可以改善需求不足的状况,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O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政策的主要手段。 3.1.2财政支出增长的挤出效应 财政支出增加的结果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还是仅仅改变了社会需求的构 成,关系到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如果财政支出增加不是增加社会的总需求, 而是在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同时,减少了居民和企业支出总额,即仅改变了社会 总支出的结构,以公共部门的支出代替了私人部门的支出,就认为财政支出产 生了“挤出效应”。政府支出规模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社会占 有必然减少,会产生挤出效应:同时,政府支出过大,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 费,一部分补贴还会扭曲分配关系,制约企业形成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机制, 不利于市场竞争。 综合考虑财政支出增加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我们推断财政支 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应该存在确定的关系,这也与第一章中提到的目前财 政支出规模研究现状结果一致。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情况3.2.1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持续扩大财政支出绝对规模40000 35000。“”。+; 30000,j、。+.。j?i。:|j,”’一…”‘“|『。”÷。“。…。|~。一………强 “。√‘7 7鹄i一、j。。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O 珏。,j…,,。?蔫 j霭、j,。。“:∥。。:“一,j~。4/一,一,鬻,一j渤5+财政支出1毫i、一。一,2,?矿..。。‘r‘,霭 器静.◆?.。..◆◆.'―◆夏獬雠盎瓤瓣鑫黪疯、纛。磁;隧溺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19752010;1.......................,...,........。.,、......,......―......一.......。........、...........,..、...,...........,.....................。,。................................,...................,.....、.......―J 图3.1 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散点图由图3.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绝对额持续上升,这也lO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验证了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政府活动范围及其职能的相对扩大,特别是政府干预经济功能的出现,都要求财政支出绝对额增加。从1978年的1122亿元,到1986年已经翻了一番2204亿元,到2005年达到33930亿元,是1978年的30倍。从该图还可以看出,在1978.1990这段时期内,财政支出 绝对额的增长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受国内生产总值的限制。而在1990年后, 财政支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且稳定的增长。另外,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加大对偷税漏税的打击力度,为财政支出提供了资金保证。 3.2.2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呈“U”型 财政支出相对规模0.350.3 0.25{}霾攀’泛”…≤鬻鬟≯黟:≯鬻≯掰灞≥’∥。\一。謦i强j;囊j 2强一翻0.20.15 0.1 0.05 O∥?一x I。∥。jij~一、”《i“?‘s零|j?4《.. 1 i?÷萝…*一"、。…一.’v≥;Ⅳ一。=警 i”。。:\”。,厂√,,蠹}!!塞当丝塑”、…二强7锻 20002010197019801990图3.2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散点图由图3.2可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刚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自1978年的30.96%,一直下降到1996年的11.69%,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稳步增加,到2005年达到21.55%,呈现出一个类似“u”字形的曲线。 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这种“U”字形的曲线可以由罗斯托的公共支出 增长发展模型很好的解释。罗斯托提出,在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财政支出的作用是不同的。1978―1990年,可以看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政 府投资在社会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政府需要提供基础设施,如道路、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运输系统、卫生系统和司法等投资,这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此外,在经济发 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私人资本积累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某些资本品必须公共生 产,即使这些资本品的利益是内在的,不具有外部经济性,也要求通过政府预 算提供,所以这一阶段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1990-2000年,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政府公共 性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此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因为,经济一旦进入发展的中期,私人产业部门业已 兴旺,资本存量不断扩增,私人企业和农业的资本份额增大,那些需由政府提供的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己基本建成,对其的增加也逐渐变缓了。 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财政支出与GDP的比重较低。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成熟,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过渡到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与中期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 呈增长势头。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均收入的增加,基本需要满足之后,对 提高生活层次的消费性支出将增加,如教育、卫生、安全等,由于这些消费项 目都需要较大的公共消费支出作补充。此外,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将会出现日 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要求政府提供各种管理服务来协调和处理增长所引起 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交通、警力、控制污染、反托拉斯等等需求的增加,这 将引起政府各种管理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公共支出的迅速增长。 另外,在这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政府必须 更加强调对社会分配方面的作用,因而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大 幅度增加,从而又带来整个公共支出的增加。 数据见附录1。3.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3.1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附录1中,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增长与GDP增长有很强的正的相关性,用eviews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O.94。由于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和 GDP都是时间序列,都有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趋势。因此,为了为进一步说明12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何种相关性,对两个序列作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分析中的滞后阶数非常敏感,选取不同的滞后阶数得到的结果有时会自相矛盾,所以一般都会采用AIC信息准则来确定滞后阶数。当然如果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滞后阶数不敏感对,其结果更可信。 由AIC信息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3,检验结果如下:表3.1 滞后阶数;3原假设:F.Statistie 1.94458 2 78308Probabilitv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 GDP不是财政支出绝对规模的Grange原因0,158600.07065在滞后期为三期时,财政支出绝对规模的增加不是GDP增加的Granger原因,而GDP增加是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增加的Granger原因,即这两个序列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且在滞后期为l,2,4的时候,GDP增加仍然是财政支出 绝对规模增加的Granger原因。说明,GDP增加是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增加的原因这一结论具有稳定性,这也正是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不断增大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财政支出绝对规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就能带动经济的增长,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3.3.2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考虑相对规模是百分比的形式,因此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选用GDP增长率,见附录1。 由AIC信息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3,检验结果如下:表3.2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滞后阶数:3原假设:F-Statistic O.187992.35522Probabilh0.90318 0.10603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不是GDP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 GDP增长率不是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Grange原因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在滞后期为三期时,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不是GDP增长率变化的 Granger原因,而GDP增长率变化也不是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即这两个序列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且在滞后期为l,2,4的时候,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仍然不是GDP增长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说明,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不是GDP增长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这一结论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决策者在不同的时期要选择适当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才能促进经济增长。3.4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估算3.4.1模型与方法一般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为:Yt-A(t)Kt‰”改进的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3.1)在考虑到政府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后,将政府支出引入到函数中来,得到Yt=A(t)州Gt7(3-2)对数形式:lnYt=lnA(t)+alrlKt+plnLI+YlrIG‘(3.3)其中Y。为产出,Kt为资本存量,k为劳动投入,Gl为财政支出。a、B、 Y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劳动力产出弹性和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 根据Barro(1990)法则,政府消费G为最优时要求MPG=I,这也称为政 府规模的自然效率条件。这是Barro(1990)和Barro与Sala.i-martin(1992) 在利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公共财政政策时得到的。因为提供每一单位公共服务 都需要政府使用一单位的资源,即公共服务的边际成本为l,而其边际收益是 MPG=zxWAG,那么按照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原则,决定公共部门规模的 自然效率条件是,',Y/AG=I。Karl'aS(1996)也在静态框架下证明了这一条件, 并证明这种结论。该条件对应着经济增长率的最大化,其直观意义是,当政府 消费增加l元也使产出提高l元时,政府劳务的提供才是最优的。如果财政支 出的边际收益大于1,那么政府服务是供给不足,财政支出规模应扩大;如果 财政支出的边际收益小于1,则政府服务是过渡的,财政支出规模应缩小。当14 第3罩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MPG=I时,财政支出规模达到最优。 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里?竺y △G(3.4)当MPG=I时,即AY/△G=I时,财政支出规模达到最优。此时,Y=G/Y, 即当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等于财政支出弹性时达到最优。 3.4.2资本存量K的估算 生产函数估算中的一个难点是对固定资本存量K进行估算。K【-I口t+(1矗)&l其中K为t年的实际资本存量,Kt-1为t-1年的实际资本存量,P。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t为t年的名义投资, 6【为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估算初年的固定资本存量,再逐年累加就可得各年的资本存量。国内一些研究者,如 贺菊煌(1992)、邹至庄(1993)、张军(2002)、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等在 估算时由于缺乏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使用各自的估算方法估算P。、6。,但由 于估算方法不尽相同,估算结果也有差距。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出版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一)、(二)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 有重大的补充,资本存量估算有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来源。可以比较全面和准确 地统计我国的资本存量。何枫(2003)、毛军(2005)都是利用上书的数据对资 本存量进行重新计算,减少了前人估算Pt、6。造成的误差。鉴于毛军对固定资本折旧做了细致的计算,且对基期(1952)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与邹至庄的估算比较接近(邹至庄对积累数据的处理比较细致,颇受其他研究者称道。李治 国与唐国兴的研究就是直接采用其基年的估计值)。比较上面的估算,毛军的估 算细致、准确度高。本文直接采用毛军对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数据及生 产函数相关数据及其处理见附录2。 3.4.3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的估算与检验首先,建立如下形式的回归方程:lnY【-lilA(t)+alnK,+131IlL―Y lnGt(3.5)由于大多数的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为保证回归不是伪回15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归,保方程设定的是合理的,要进行协整检验。本部分采用基于回归系数的协 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仅对于已知非平稳的序列有效,所以要 对lnY。、InK,、lnk、lnGt这4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3.3 变量 T统计量lnYt lnK, InLt InGt-2.355534 .2.205467 .0.854 0.240669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水平量 P值0.392l一阶差分 检验模型IIII单整阶数 检验模型Ⅱ II I III(2) I(1) l(1) I(1)T统计量.2.998550 .2.933 178P值01514 0 05510.4678 0.9427 0.9969U II-4.872190 -4.3907010.0006 0.0096注:I表示含截据,II表示含截据和趋势可见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下表3.4原假设 O个协整向量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特征根0.7958920.443980迹统计量64.63375 21.727885%临界值47.85613P值0.00060_3139至少1个协整向量 至少2个协整向量 至少3个协整向量29.79707 15.4947l 3.8414660.187275 0.0103705,880220 0.2引4390.70960.5958所以,拒绝没有协整向量的假设,lnYt、lnKt、lnLt、lnG。这4个序列之间 存在协整关系,模型的设定是有效的。由附录2给出数据进行OLS估算得到协整方程如下:lnYt=-3.39+O.5461nKt4-O.5581nLt4-0.212lnGtt值(4.118)R2=0.99(1.826)F=899.7(2.906)该方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待估参数都可以通过假设检验,并且对数 据做出了较好的拟合。我国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546,劳动的产出弹性为O.558, 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为0.212。根据上文所述,当财政支出规模达到最优时, G/Y=Y,意味着我国最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为0.212。16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附录1来看,2002年至今,我国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已非常接近最优 水平(21.2%)。本文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能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保证政府职能正常履行,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介入的规模和深度较合理。同 时,从总量的角度上来看,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效率较高,浪费现象不明显,即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是合理的。所以,今后财政支出的重点 应该是在保持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本章注释: o雷爱先,《公共支出论》,中国财政出版社,2000,51页 。从树海,《财政支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4页17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支出包括很多项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合理的 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没有合理的结构,即使有总量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的财政调控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从第三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规模已经达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不宜再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因而, 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总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的改 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部分中,采用最常用的按照政府职 能将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Gl、社会文教支出G2、国防支出G3、行政管理支出G4和其他支出G5这5 类。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按政府职能划分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情况}图4.I按职能划分的五大类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IS 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1.1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这一比重一直都是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初期比重最大,达到64%之多,直至1988这十年中该比重都 超过50%。但是经济建设费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5年,降至 27.46%,尽管仍是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部分,但和其他的支出比例差距缩小。在18年间里下降了3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超过1.8个百分点。可以预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比重将会进一步降低。属于经济建设支出中的几个重要支出项目变化情况为:基本建设支出是经 济建设支出中占财政支出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但其总体趋势和经济建设支出一 样,都是不断下降的,从1978年的40%下降到2005年的12%。而支援农业建 设费用所占的比例是经济建设中第二大部分,它的变化幅度不大,一直在6% 上下波动。经济建设中的其他支出项目如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地质勘探、公交事业费等等所占的比重都较小,故变化幅度也不大。 4.1.2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 社会文教费支出是政府用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经费支出,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 高,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的福利等方面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如在经济发展中, 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政府支出中用于这一方 面的开支比重也相应的提高。而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变化总体趋 势也是上升的。1978年,该支出项目的比重是13%,到了2005年,则达到 26%,增加一倍。目前,这一支出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的 第二大项目,达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之多,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视和支持。4.1,3国防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1985年以前,国防费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较高,超过10%。但 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之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国防 费支出的比例开始下降,并且该比重趋于保持较平稳的态势,在8%左右。这19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国防战略属于防御性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国家安全策略方针。4.1.4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费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5年的19.2%。且该项支出的增长速度特别快,1978―2005年间的几何增长速度为19.5%,超过了财政支出总量的几何增长速度13.5%,也超过了社会科学文教费的几何增长速度16.4%,是财政支出项目中增 长速度最快的一项。由于行政管理费用属于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不应 该大于总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行政管理支出过于膨胀会挤占其他财政支出项 目,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4.1.5其他支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 其在2000年以后急速增长,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6%,上升 了8个百分点,增幅比1978―1999年间上升的七个百分点还大,这可能是因为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逐年增加,债务付息较以前大。而 且失业人121增多,社会救济支出增加。4.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2.1模型与变量说明在本部分的分析中,不是将财政支出按职能分成5大类,(因为这样过于概 括,不利于做出具体的决策),而是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将我国财政支出列出 的11个具体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反映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们建立如下的经济回归模型:gGDP,+3=Po+fltue,+∑以(吼+s。I―l(4.1)对模型变量的说明: gGDPt+3是GDP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值。这是因为考虑到大部分的财政20 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支出项目对总产出的作用具有滞后的效果,为了准确地反映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用GDP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值而不是当年的GDP增长率是由必 要的。uet是第t年的失业率。在大多数的国家,失业率的变化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失业率是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中的重要的经济变量,需要加以考虑。奥肯定律表明:高的产出增长率一般和失业率的下降相联系,而低的产 出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增加相联系。这是因为高产出导致高的就业增长,因为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而高的就业增长导致失业率降低,也就是 说失业率应该与GDP增长率负相关。预期B l应该为负。勖.黟是各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分为 代表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地质勘探、公交商部门事业费、 支援农业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之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行政管理、政策性补贴占总财政之处的比例。注:在回归方程中,没有挖潜改造与科技三项费这一项,因其系数不显著。且因为基 本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正相关,将其合并作为一项,因此为gl―99,而不是91―911, 其中翻.99的单位是%,其余无量纲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4.2.2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与协整检验为保证所建立模型不是伪回归,本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由于模型的变量 较多,基于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会丧失太多的自由度,故采用基于残差的 协整检验。这种检验要求各个变量是同阶单整的,首先进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4.1 变量 T统计量gGDP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水平量 P值O.2443~阶差分 检验模型I I Ⅱ I单整阶数 检验模型I I(1) I(1) I(1)T统计量-4.283160 -2.747679P值0.0027 0.0798 0.0457 0.0006.2.105409 .2.205467 -2.795423 -2.3418UEgl 920.4678 0.2107 0.1670I I I-3.024099-4.85661(1)21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窑3 叠4-2.805284 ―1.067379 -2.406l -1.5882 一1.4729 1.8040 .1.47230.2075II I I II III-4.6l 8887 -4.3285 10 ,5.0276 .3.1305 -4.68030.0011 0.0023 0.0004 0.0366 0.00lO O 0015 0.0206I II(1) I(1) I(1) I(1) I(1) I(1) I(1)0.7136 0.1502 0.7709 0.5317 0.6747 0.5320出96 97 gs鐾9III I I-4.4996.3,4238I注:I表示含截据,II表示含截据和趋势ADF检验表明gGDP,UE、91―勘这11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后,11个序列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 用Eviews5对模型作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表4.2 最/b--__乘估计结果Variable UE91 92 83Coe佑cient.0.103824 .0.012929.o.102093Std.Error0,01826lt-Statistie-5.685634Prob.0.0000 0.0061 0.0002 O.00190.004128O.021132.3.132049-4,831336O.351774 -o.108966 0.060249-o 0375090 09599l 0.065938 0.013316 O,0lOl49 0 047455 O.014495 0.006144 0.2899693 664646一l。652544甑 岛 氍 斯 缸890.1168 0.0003 0.00180.00004.524682 -3 6958865.4829890.260194 .0.029264 -0.042767 1.221012-2.018849-6.960400 4.21083 10,0596O.0000C0.0006调整后的R2=0.845lD.w=2.45Prob(F,statistic)=0.000003从上面的回归结果中可知: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这些变量可以解释GDP 增长的84.5%。总体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昏系数P值为0.1 168,比10%22 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略大一点,可以接受,其余各项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失业率与经济增长速 度负相关,这与我国实际和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D.W值为2.45,稍大,可以接受。接着,进行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4.3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t-Statistic Augmented Dickey-FullertestProb.’statistic.5.162976.3.7695970,00041%IevelTest critical values:5%level 10%level-3.004861 .2.642242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进而确定回归方程变量之间是存在协 整关系的,回归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回归方程设定是合理的。4.2.3可变参数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上面回归结果中gl和99的系数为负,表明基础建设支出和文化教育科学卫 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是负相关关系,这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不一 致,所以考虑模型结构是否发生变化这个问题,进一步用可变参数模型做估计。方程形式如下:.@signal ggdp=c(1)+c(2)‘lie+svl‘h19+sv2‘12+sv3+84+sv4+95+sv5。96+sv6‘97+sv7+98+sv8‘910+sv9‘gll+[var=exp(c(3))l其中,状态方程都采取递归方式,svl-Sv9分别表示勖?99的变化对GDP增长率的动态影响关系的变化。 估计结果如下:表4.4 可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Coefficient C(1) C(2) C(3) 1.220514 .O.103802 .7.536069 Final State Std.Error O.213654z-Statistic 5.712586Prob. 0.0000O.0000O.们90170.437519-5.458320 一17.22454 z-StatisticO.0000 Prob.R00tMSE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SVl SV2 SV3 SV4 SV5 SV6 SV7 SV8 SV9.O 012922 -0.102087 0.351704O.001317 0 016727.9 810141 .6.1030430.0000 O.OOoo O.0000 0.0646 0.00000.081906 0.058950O.011876 0.005925 0.035349 O 008460 0.0038564.293988.1.847858 5.072467 -6 328870∞.1089310.060242 43.037498 0.2601450.00000.0000 0.0005 0 00007.359388.3.457455 .1 1.09004-0.029252.0.042760 .39.20014Lo£likelihoodAkaike iIlfo criterion3.014295模型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下面给出svl.sv9在1978.2005年间的散点图如下:∞∞t H∞∞∞∞“∞∞∞∞“ 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svl―SV9的变化趋势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在1988年之前,变化幅度比较大,尤其是在1985年前后变化最为明显,而在1988年以后,svl.SV9基本趋于不变。也就是说,在1988年之前,gI一黝的变化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在1988年以后,g】?踟的变化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程度 基本上保持不变。同时,这也可以说明由于所选择的研究时期不同,国内学者得出研究结果不同的合理性。 用最小二乘法和可变参数模型估计出来的最终91一曲的系数比较如下:表4.5 最dx--乘法和可变参数模型两种估计结果的比较 最小二乘法gl 92 -o.012929变参数模型-O.012922 -o.102087取三位小数-0.013 -0.102”’.O.102093 o.35 1774 .o.108966O.060249出 幽85o.351704 .0.10893l O.060242-0.037498o 352 -o.109o.060‰ 勘 盘99.O.037509 o.260194.O,029264 .0042767-0.037 o.260-0.029 -o.043o.260145 .o.029252.0.042760.两种方法估计出的gl―99的系数基本是一样的,且取三位小数后完全一样,表明该结果比较稳健。 4.2.4模型的经济分析 从上面两模型结果可以看出:(1)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本建设支出比例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013。这说明扩大基本建设比例已经不能 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 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初期,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了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基础建设供给能力看,已经达到基本的平衡。一味地扩大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会造成严重 的重复建设问题。例如在珠江三角洲,有五个新完成的新机场,相互之间的距离均在200千米以内,都靠近香港。国际航班只在一个机场降落,大部分的国内航班也只希望在这同一机场与国际航班相接。结果,五个机场中有四个得不到充分利用。①所以不能盲目的扩大基本建设支出比例。同时,基础建设地区结构问题突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经 济建设支出于其内部支出结构不合理,必然影响其边际贡献。这些原因导致该项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2)国防建设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国防建设支出比 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013。国防支出不是一种生产性支出,国防支出在消耗物质财富的同时,并不直接为社会带来资本和利润,对社会的生产和财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而且,国防工业一般缺乏竞争机制,国防 支出的效率水平往往比较低。伴随着国防支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被 消耗在军备方面,这些资源如果直接用于经济建设会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 活。此外,军备竞赛还会带来新的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国防建 设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3)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增拨企 业流动资金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O.102,对经济增长的 抑制作用明显。这种对经济运行生产环节的直接干预行为,不仅扭曲分配关系, 而且制约企业形成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机制,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该项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4)地质勘探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地质勘探是开发 新资源的前提条件,而丰富的物质资源是发展经济的原材料。通过回归方程可 以看出:地质勘探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增加O.352,对经济 增长起很强的促进作用。 (5)公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公交商 都门事业费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109。 (6)支援农业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产业,世界各国大多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26 第4章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如何发展对整个宏观经 济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大国,农村市场 比重很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此外,农业为社会提供食品和原料的供应,因此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突 出,农产品供给状况如何,将直接反映到市场物价上,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该项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支援农业支出比例每增加一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增加O.060。(7)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文化教 育科学卫生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O.038。理论上社会文 教费支出能提高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水平,能带来经济的增长。但可能是由于 教育投入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高等教育以及其它有关提 高人力资本素质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与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现 象相符合。而且从我国科技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一方面,我国科技支出体系 缺少国家层次上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各类计划存在着边界模糊、交叉重叠,致 使科技项目重复严重,资金浪费严重。同类型研究,科技资金却分散在多个省 份、多个项目,由不同单位、不同研究人员、小额度资金分别进行低水平研究; 同一个项目可以得到不同计划的支持,甚至有的项目通过各种计划获得的资金 总量超过其所需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管理条块分割,使得科技项目规模 小,而且资金也比较分散,致使低水平重复研究过多,科技创新含量低。这不 仅浪费科技资源,而且难以形成合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得出真 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 而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文化科学教育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国 外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社会稳定, 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这项支出对经济增长这 种问接的促进作用很明显,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率增加0.260。”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9)行政管理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行政管理支出比 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02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 日趋复杂,政府要做的公共事务必然日益增多,行政管理支出的不断增加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支出是~种纯消费性支出,是对社会财富的“虚 耗”,因此不能增长得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能过高。我国目前的情况是 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 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比例过大, 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10)政策性补贴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政策性补贴 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O.043。财政的企业亏损补贴和价 格补贴,这种对经济运行生产环节的直接干预行为,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符,不仅扭曲分配关系,制约企业形成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机制,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还加重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本章注释 。本例来自丛书海《财政支出学》,221 第5章结论与建议第5章结论与建议5.1本文主要结论通过上文的分析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地 增加,且我国GDP不断增加是财政支出绝对规模的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而财政 支出绝对规模的增加并不是我国GDP不断增加的格兰杰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成U型曲线,且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仍然不是GDP增 长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并不是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 越大越好。接着,通过改进的生产函数,估算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预算内最 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为21.2%,而当前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和估算的最优财政 支出相对规模一致,所以,继续扩大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或者是缩小当前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都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良策,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是保持相对支出规模不变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10个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 向和作用的大小。其中有7项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按照他们对经济增 长抑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公交商部门事业费支出、增援企业流动资金 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基本建设支 出和国防支出,其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下降O.109、 O,102、O.043、O,037、0.029、0.013、0.013。有三项支出比例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按照他们对经济增长促迸作用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地质勘探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和支援农业支出,支出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 分别增加0.352、0.26和0.06。5.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应该使为支持结构的“所费”与结构发展所带来的“所 得”之间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即要满足财政支出的效益性原则。我们 已经知道了10个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支出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这为我们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5.2.1控制基础建设支出比例,注重基础建设结构调整和政策管理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产业,更是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主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基础设旌的建设与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基础建设供给能力看,已经达到基本的平衡,从实证分析的结果知,提高基础建设支 出比例,已经不再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抑制作用很小,所以目前财政基本建设 投资比重开始由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整和政策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 1.对基础设旌供给能力不足的领域进行投资,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合理有效地运用财政资金。对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政 府应加强在城市公共设施,如供水、排污水、煤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的建 设投资;增加政府在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提高 基础产业的供给水平;逐步扩大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投资支出,如国土整治即 大江大河治理等。加强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投资比重,降低对生产部门的 直接投资比重。具体实施方案有:(1)对于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 性的公共产品如垃圾处理、水污染控制、街道照明等,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 业签订生产合同的方式,由私人企业提供;(2)对于那些正外部性显著的公共 产品如自来水供应、电话、供电、航海灯塔等,政府可以通过经营许可制度授 权私人企业生产经营:(3)对于那些初始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如桥 梁、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政府可以通过参股方式向私人企业提供 资本和分散私人投资风险,与私人企业共同承办。 2.改善基础建设地区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目前,中、西部地区基础建设的 发展速度远远落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又以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旋的发展差距最 为明显。中、西部地区幅员占全国的86%,而拥有公路量只有总量的60%,铁 路不足70%,城建资金短缺,城市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第5章结论与建议3.合理规划布局,改善重复建设的状况。我国的国家包揽的投融资模式使国家成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唯一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经营主体,财政和国家专业 银行的资金成为资金的唯一来源。这种体制容易出现决策的随意性,失误多,制约着社会投资资本的形成,难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要加强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的现象。 5'2,2加大农业支出比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产业,世界各国大多 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的 现代化必须过好农业关,要实现未来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 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切实有效地解决包括财政在内的农业投入 问题。我国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大国,农村市场比重很高,农民的 消费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此外,农业为社会提供 食品和原料的供应,因此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突出,且实证分析 的结果是农业支出比例增加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应当扩大农业支出比例。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在于: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手段,支持农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支持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完善农产 品市场机制等,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支持农业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我国目前农业基础 设施供应的短缺,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和增加农民收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以农村水、电、路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 廉价劳动力为主,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 2.资助农业科技及推广。要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教兴农是重 要的一环。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首先要扶持农业科研单位 开展农业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和攻关项目,这方面投入是农业增长的发动 机,它将有力地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其次,要 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增加对农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通过办一些初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 农村培养大量急需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并加大对农业劳动者技术培训。3.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专项投入。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落实。由此 带来的过高的医疗费用远远超过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因病致贫、因 病返贫”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