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官网里这个其他里面都是些什么?怎么容量这么多?几乎占了一半!

(待业青年)
(风中行走)
(黑糖话梅冰)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
& 在市场占据60%销份额的Kindle:成了电子书的...
在市场占据60%销份额的Kindle:成了电子书的代名词
07:09:21&&出处:&&作者:管艺雯
编辑:万南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7-05][07-04][07-04][07-03][07-03][07-03][07-02][07-01][06-18][06-14]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一原标题: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贝索斯对初代 Kindle 的想法是:我想让你们把我的黑莓手机和我的书结合起来。2007 年 11 月 19 日,亚马逊 CEO 发布了初代 Kindle,一台售价 399 美元、配置了长方形按钮的电子书阅读器。通过 3G 网络,这台 250MB 存储空间的 6 英寸设备可以下载 8.8 万本电子书,是当时索尼的同类产品 Librie 书库的 4 倍以上。上市 5 个半小时,首批 2.5 万台 Kindle 就卖完了,缺货状态持续了 5 个月。Kindle 初代这是亚马逊推出的第一款硬件产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款。为了庆祝十周年,亚马逊在官方博客网站上也撰写了一篇文章,让当时参与初代 Kindle 项目的团队 Lab126 的成员讲述了部分细节。例如 Kindle 的开发进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主导整个 Lab126 实验室的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凯塞尔(Steve Kessel)说:“最初,我告诉杰夫(亚马逊 CEO 贝索斯),需要 18 个月做开发,数十个能干的人。最后开发需要 3 年半,人数也超出了数十人。”在亚马逊 CEO 贝索斯的授意下,凯塞尔被要求颠覆他原来的工作:我想让你继续前进,但你的目标是让所有卖纸书的人都失业。在此之前,贝索斯先后在 1997 年和 2004 年两次会议上见到了两款不同的电子书阅读器产品,NuvoMedia 新媒体公司的火箭书 Rocketbook,配有 LCD 屏幕;索尼随身听设计师浮田嘉孝设计的 Librie,配有 E Ink 电子墨水屏。贝索斯对于两款产品都有兴趣,似乎对于后者印象更深。“这(Librie)可能是破坏我生意的一台设备。”E Ink 公司展示产品给贝索斯时,他给出了这个说法。随后,他订购了 30 台 Librie 并让员工研究。Kindle 项目随着 2004 年 Lab126 成立开始推进,直到 2007 年发布。相比初代 iPhone 诞生的历史而言,Kindle 没有那么传奇,但也是当时主要销售纸书的亚马逊探索新业务的重要尝试。讲述亚马逊创业历史的《一网打尽》一书中对 Kindle 项目有相当多的描述,后来也有不少人发掘不少历史。Kindle 开发时间长,一部分跟贝索斯的挑刺有关亚马逊开始谈论电子书阅读器,是从 2003 年开始的。当时,贝索斯对技术团队描述了一种电子书阅读设备设想,“它可以单手阅读”。在 2004 年见过了索尼的 Librie 电子书后,亚马逊开始谈论开发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包括凯塞尔在内的 Lab126 团队成员都将实验室描述成“创业公司”,但亚马逊倾入了很多的资源,大笔的资金、人力,贝索斯也在花更多时间推动。在具体到产品设计上,贝索斯的个人口味也影响了 Kindle 的呈现方式,也影响了开发的进度。Lab126 实验室主导着硬件开发,早期的 Kindle 工业设计被外包给了五角设计公司(Pentagram)的旧金山办公室。设计师最初给贝索斯演示了没有键盘的样机,贝索斯不喜欢:“我想让你们把我的黑莓手机和我的书结合起来”。遵从贝索斯的要求,初代 Kindle 参考了黑莓手机的风格,设计了长方形的按钮。中间还有像 Kindle 所用的芯片供应、E Ink 电子墨水屏的运输也出现了问题。当时,Kindle 所使用的芯片供应方博通和高通相互起诉,影响了供货。内部代号是 Fiona,但贝索斯喜欢 Kindle 这个名字在 Lab126 团队内,他们对 Kindle 取的内部代号是 Fiona。这个名字源自于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撰写的小说《钻石时代》,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个女儿叫 Fiona,拥有一台存储了所有图书馆和人类知识的机器。后来,他们请来了品牌咨询师和设计师迈克尔·克罗南(Michael Cronan)来设计正式的商标,Kindle 意思是点燃火焰。贝索斯给出的要求是,取名要能体现出阅读的未来,但不能像是吹牛。克罗南跟他的想出了 Kindle 这个名字,希望表现出不致于太技术,并且希望能像动词一样使用,例如“当我困在机场或者地铁里时,我能用 Kindle 读报纸、我喜欢的博客,或者是半打我在读的书。”贝索斯曾被 Lab126 建议保留 Fiona 的名字,但他最后选择了 Kindle。亚马逊高层曾经反对 Kindle 项目除了遵从贝索斯的高管外(例如凯塞尔),也有其它高层反对 Kindle 项目。现任亚马逊全球消费者业务的 CEO 杰夫·维尔克(Jeff Wilke)是一个代表。他本身曾经在霍尼韦尔担任副总裁,对于制造业、硬件比较熟悉。他认为这个项目投入太大,并且电子书业务会影响到亚马逊当时主力的纸书销售。他说:“我认为这会很困难,且带有破坏性,而且我怀疑它是否能正确使用我们的资源。”他被要求“即便不同意(这个项目),也需要投入其中”。在回忆整个 Kindle 项目时,维尔克说,他当时猜测的事情后来都成真了,包括成本。虽然目前仍然没法知道 Kindle 项目究竟获得了多少资源,但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当时,负责财务的高管询问贝索斯 Kindle 计划规模,贝索斯回复是:我们有多少(资金)?题图来自:pexels《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二注:亚马逊这场发布会完了,Fire Phone到底有没有裸眼3D功能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目前来看,Fire Phone算是有裸眼3D视觉效果,但并非3D显示屏,其3D效果主要是通过面部识别+定位来实现的――而且你手机里得有相应的图片或应用。锤子手机那波劲儿还没过去,手机领域又来了一个搅局者――一直对智能手机虎视眈眈的巨头亚马逊。从最开始银行分析师从亚马逊的供应链发现亚马逊很可能在和富士康合作开发一款很可能是“手机”的智能硬件;到本月稍早些时候,就连彭博社也确定了亚马逊将要发布智能手机的传闻;从裸眼3D到硬件免费,或许是拖得太久了,也或许是观众期待过高,美国时间6月18日,伴着声声传闻,这款手机终于发布了――价格和iPhone保持一致。没有裸眼3D显示屏,能制造3D视觉效果的“动态透视”(dynamic perspective)是个啥?亚马逊早前发布一则宣传短片,短片里的人被面前设备中的图像震撼到了,而一闪而过的画面显示,那款机器的大小与一个智能手机相似。但今天看到的结果是:亚马逊确实推出了一款手机,只不过不是免费,实现裸眼3D效果也需要代价――Fire Phone搭配了一个名为”动态透视”的功能,后面再讲它是啥。真相在此,亚马逊的智能手机其他的配置为:亚马逊Fire Phone智能手机采用了4.7英寸LCD高清分辨率显示屏、铝材质按键、2GB内存、高通处理器和Adreno 330显示处理器。0.35英寸厚,重5.64盎司。另外还配备了1300万像素、f/2.0光圈和光学防抖技术的后置摄像头。前后都用了大猩猩3代玻璃做保护。像Kindle一样,Fire Phone也号称为单手操作进行了优化。这款手机一开始只会在美国境内发售,和运营商ATT合作,价格为(32GB版本,配LTE)+(64GB版本,配LTE),Fire Phone提供了一年免费的Prime金牌会员服务。不含有运营商套餐,32GB版本Fire Phone的裸机售价为,64GB版本的裸机售价为(……)(Fire Phone一览)Fire Phone的最大亮点在于:1、动态透视 :注意,实现传说中的裸眼3D效果是需要代价的。Fire Phone一共有六个镜头,除了普通的前后镜头外,在正面四个角落还有四个专为实现动态透视功能设置的120 度视角附加镜头(并配有红外传感器,因此暗处也能拍摄)。四个小镜头中只有任意两个启动就能对脸部做定位,可以根据你脸部的位置变化显示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画面(比如以后在亚马逊商城里卖的商品?)……当然你手机里得先有3D图片或相应软件,代价是在具体作用不明的情况下,你的手机可能会更耗电。这个功能还可以用来控制手机,比如当你躺在床上需要翻页的时候,#面部追踪帮你免去手机砸脸烦恼,就是不知道灵敏度如何#。2、Features Firefly :如果用户在现实中看到很喜欢的商品,无论是二维码、条形码、电话号码、图书封面、游戏包装、商品包装、看到喜欢的视频片段或听到很喜欢的音乐,这个Firefly的功能都可以帮使用者分辨,并在亚马逊商城中显示相应的商品。Fire Phone为了这一功能还单准备了一个实体键――这样用户就可以迅速打开它了(……)。亚马逊自家多年积累的福,亚马逊CEO贝索斯说这项功能目前已经可以辨识出上亿的产品,而且通过可以公开下载的SDK,开发者还可以围绕这一功能打造产品。贝索斯现场演示了一款健身APP MyFitnessPal,其可以通过Firefly功能辨识出不同的食品。3、无限照片存储:Fire Phone的摄像头据说拍照效果比苹果和三星旗舰都好,而通过自家的云端服务器,亚马逊为Fire Phone用户提供免费的无限图片存储。不论是“动态透视”、“面部追踪”,还是“Firefly”功能,都已让人看到他们与亚马逊电商结合的可能性。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方便你去亚马逊商城上买东西,亚马逊特地推出了一款可以随你到处移动的Fire Phone,帮你连接线上线下”。目前,亚马逊的硬件产品已经有电纸书阅读器kindle,平板电脑kindle fire及升级版kindle fire HD/HDX,电视棒 Kindle Fire TV,内测中的扫码手持购物小硬件Dash(允许用户通过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进行购物。如果商品上没有条形码,该设备内置的麦克风和语音识别技术允许用户发送语音指令,在亚马逊购物车中添加一份购物清单),而这次的Fire Phone为亚马逊补足了自己的硬件护城河。Fire Phone提供了一年免费的Prime金牌会员服务(现已升级为/年,可以使用亚马逊重金打造的各种视频、音乐等服务)。未来亚马逊开发的游戏服务、视频服务、音乐服务、图书服务、生鲜服务、以及各种电商服务都可以在多个亚马逊平台上串流(对完善亚马逊金牌服务亦有好处,该服务才是亚马逊的“利益之源”),事实上,Fire Phone的第二屏幕(Second Screen)功能,就能够把在手机显示屏上正在观看的视频内容转移至FireTV流媒体电视机顶盒当中;不仅如此,结合了LBS功能和Features Firefly 功能的Fire Phone也可能为亚马逊催化出新的购物需求与模式。有用户、有平台、也有成熟的物流和售后体系,有更加方便更加无时不在的购物体验,却没有令人惊喜不已的手机功能――亚马逊依旧只是那个让人有些害怕的电商怪兽。《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三深圳可能在未来衍生出新玩法:依托硬件产业链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生态。“山寨引发的这种自由不仅成就了供应链,还满足了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
深圳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2014年,深圳创业公司一加科技的一款手机在欧美大受赞誉;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英特尔、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纷纷拉拢深圳,谁都想在深圳的硬件产业链上分一杯羹。从山寨之都到硬件天堂,这些年深圳发生了什么?
从山寨走向品质
2004年,一个名叫刘作虎的年轻工程师第一次来到硅谷,为他所在的一家深圳电子公司OPPO考察美国市场前景。那时,这家有着俏皮发音的公司刚成立不久,主营手机、蓝光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通过那次考察,刘作虎有些失望地发现,当时的“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用来嘲笑“山寨”的形容词。
同样是2004年,华为终于等到了与沃达丰对话5分钟的机会,希望争取到合作机会。时任华为无线营销部门主管的邵洋兴奋得一夜没睡,因为欧洲第一大电信运营商终于知道了这家深圳公司的名字。这一年,据《深圳高新科技术产业发展报告》披露,深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23%,居全国首位。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也迎来了市场采购额飞跃,其6000家全球供应商中,80%来自中国。200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正如1960年代的日本,在中国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全球品牌又产品数量巨大的国家,出口廉价贴牌产品,或许是一条向价值链上游攀登的好路径。
第一次走在硅谷的门罗大道上,刘作虎内心受到的震撼不亚于60年前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那次旅行。1953年,盛田昭夫第一次到访美国,发现人们听到“日本制造”时如临大敌。1971年的《时代》杂志封面文章《日本公司:赢得最重要的战役》曾如是描述盛田昭夫的感受:“廉价山寨”是日本产品的特点。此后,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重构了整个战后日本的制造业格局,从廉价贴牌抵达精工制造。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在1970年代说过,历史在重演,却以不同的方式。2014年年初,《***人》在系列报道《寒武纪》中将深圳定位为全球硬件的新首都,理由是积蓄力量10年之久的深圳硬件制造业在这一年终于爆发。
2014年夏,刘作虎这个来自中国湖北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20次硅谷之旅。这次他是深圳手机创业公司一加科技(OnePlus)的自信满满的创始人。7个月前,一加发布的一款手机在欧美大受赞誉,连挑剔的《纽约时报》作家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都在评论《价廉物美的好手机》中惊叹它低价而伟大,是他用过的最好的安卓智能手机。而此时邵洋已转任华为消费者BG营销副总裁,在他位于深圳南山的办公室墙上,多了一张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最佳全球品牌榜。2014年,华为成为登上这张榜的首家中国大陆公司,同列的还有苹果和谷歌。 据美国科技研究机构ABI的报告,尽管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毛成本上升了150%,但深圳仍然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2013年申请量超过1万件,约占全国总申请量的一半,领先于全球第六的法国。用开源硬件提供商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的话说,深圳正从一个曾是做便宜货的地方,转变为做产品的便宜地方,最后变成了唯一能做好产品的地方。
也许深圳华强北的微妙变化更能说明深圳正在发生的改变。始建于1988年的华强北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子批发市场,同时辐射欧美地区。曾经被各种汗味、肠粉味弥漫的电子市场,如今成为创客圆梦的好莱坞。2012年,法国软件工程师希瑞尔?爱博斯维尔(Cyril Ebersweiller)把他的硅谷硬件孵化器公司HAXLR8R搬到了华强北。在希瑞尔看来,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这里有全球最完整的硬件供应链和效率非凡的工厂。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而在全球,成千上万名创客正通过电子商务享受这个强大供应链带来的便利。
试图在深圳硬件产业链上耕耘的不只是创客。2013年年底,芯片巨头英特尔与深圳多家白牌厂商(多指没有品牌或不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了近30款平板电脑产品,企图在深圳硬件生态圈抢得一席之地。2014年4月,微软宣布对9英寸屏幕以下的Win8系统平板电脑和WP系统手机的OEM/ODM合作伙伴提供免费授权许可,拉拢深圳的大小白牌厂商。此外,在深圳深耕多年的移动芯片巨头高通也加大与白牌厂商的合作力度……跨国科技巨头由此开始另一条在华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依靠深圳的工厂、劳动力,而是依靠与深圳本土公司共建的硬件生态圈。
在环境、专利、劳动力成本等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中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深圳在制造业转型道路上再一次跑在了前面。成长于“山寨时期”的这一代深圳公司和企业家,正在发生个人视野和公司战略的升级变化。
制造业在升级
一颗传感器离开深圳的加工厂后,要被运往马萨诸塞州。这种元器件被层层泡沫包裹严实,重量不过几克。它们通常通过航空和公路运输,但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得延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到达美国东海岸。在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的创客工作室里,如果幸运,这颗传感器能在不断测试后被安装在创客们的新鲜玩意儿里,加入到美国创新制造业的大潮中。如果从eBay下单,这颗传感器完成美国之旅,至少需要一周。
“如果你就在深圳,买到同样一颗传感器的过程可能只需要5分钟。”希瑞尔坐在一张堆满螺丝钉、切割器和电线的工作台前说。从他身旁的落地窗望出去,就是人头攒动的深圳华强北商业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在过去的两天里,希瑞尔和美国女孩汉娜(Hannah)围着一个钥匙扣大小的PM2.5随身吸附器进行头脑风暴,里面的传感器已经换了5种。下个月,汉娜即将带着她的产品参加旧金山的展示会。
在华强北大厦10层,180平方米的HAXLR8R工作室被分割成上下两层。整个空间几乎被凌乱的工作台占据,各种昂贵的设备安置在周围:切割、焊接以及3D打印机。过去两年,全球的40多个创客项目在这里诞生:可充电的社交钱包、硬币大小的身体行为捕捉器…… 每年,成千上万的创客项目在世界各地的孵化器中诞生,秘诀在于慷慨的资金支持、大量的大胆尝试以及打破常规的意愿。但对于硬件产业这样一个严格遵守摩尔定律的行业,速度也许才是制胜法宝。
“走到楼下,就能在电子元器件店铺老板那里买到一盒传感器,价格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汉娜说道。她今年19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工程的学生。在深圳,一个项目从采购元器件、生产到品牌设计只要3个月左右就能完成的事实让她吃惊。因为在美国,这通常是收发和测试元器件的时间。过去两年,18000多个创客项目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成功募资2.74亿美元,而其中80%的项目最后要在深圳的工厂里实现。
30年前,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北部的拉伯克市运出的一车棉花,到达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的太平洋港口后就被装上轮船运往上海的纺织厂。在那儿,棉花被纺成纱、织成布、裁剪成片、缝制成T恤衫,最后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销往全球。30年后,将“中国制造”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不再是棉花,而是一颗产自深圳的小小传感器。从棉花到传感器,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HIS全球观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值估计高达1.995。
制造业的升级总是经历漫长的过程。1998年,还是软件工程师的法国人希瑞尔第一次来到深圳,为家乐福做线上销售系统。那时,华强北电子市场刚刚开业,市场上的产品大都产自中国台湾和韩国。整个深圳科技制造业还处在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且全部用于出口。直到2006年,那种来自初级制造业的原始积累才终于爆发。山寨如日中天,却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任何一个产品,大到电脑,小到传感器,产业链上都有10到20家企业,从开模开始,到做测试,再到生产,最后包装,链条非常完善。
2006年春天,中兴公司职员杨涛决定结束清闲的办公室生涯下海创业。他在深圳海岸城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四处兜售元器件。2006年,珠三角遍布着系统集成商,大多是拿到国外的元器件做组装,或者按照国外的图纸做一个“山寨”产品。但那时元器件市场并不成熟,本土厂商拿到一张物料供应单时,对上面的元器件几乎没有概念。在中兴浸淫4年,杨涛对各种元器件了如指掌,随着找上门的本地工厂越来越多,他开始专门为上游企业做物料的供应链。
“3年前出现了一个公司叫小米,要是在8年前,军他绝对干不了这个事。”杨涛坐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办公室里,转动着手里的咖啡杯,语带豪气。他现在的身份是深圳思路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公司员工如今增加到150人。2014年8月,杨涛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小辉煌。思路国际旗下自主手机品牌“IVIO”新品在印尼首发,印尼副**优素福?卡拉到场祝贺。
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属于山寨。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深圳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首次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这一年深圳手机厂家数量多达4000家,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做MP3、MP4这类小型电子产品的公司。“山寨时期竞争的最典型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以牺牲质量不断压低成本,你出50款我出100款,打得鸡飞狗跳。”杨涛说。 也是在这一年,文和军的MP3代工厂正面临倒闭。MP3疯狂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部分厂商开始由MP3向MP4转型。在这场转型中,只有少数厂家显得游刃有余。蓝魔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MP3刚刚开始流行,“我们很快意识到这种便携的音乐播放器将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蓝魔CEO万秋阳说。蓝魔通过积累口碑,初步建立了品牌,拥有了一批稳定的用户。而对文和军这样的贴牌代工厂,每一次的科技浪潮都是革命。没有自主品牌,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很少充满成就感,大多时候是痛苦和折磨。”现任深圳原道数码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文和军如此总结在深圳打拼的这几年。
2004年,当文和军坐着绿皮火车从广西桂林来到深圳时,“深圳抛弃论”仍在持续。2002年冬天,网友“我为伊狂”的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把深圳推到了风口浪尖。从深圳的五大企业招商银行、、中兴通讯、华为科技以及沃尔玛的“迁都”上海传闻说起,进而谈到深圳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江浙、天津等新的制造中心开始涌现,深圳制造业优势地位似乎在削弱。
就在外界大唱衰歌时,华强北涌现出一大批高仿手机以及贴着各种各样品牌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价格低廉,不少还极具创意:具有验钞功能的手机、香烟盒形状的MP4、宝马样的车模手机,甚至还有待机时间长达一年的手机。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电子产品极受欢迎。2006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对深圳工业总产值的贡献达到了60%以上。
成长于“山寨时期”的这些公司,没有太多资源。从BP机、电子词典、MP3开始,深圳经历了多次科技浪潮。这些产业大都与人们的日常需求相关,这也成为这些企业能够迅速成长的前提。跟华为、中兴这些已经积累了大量设备、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企业相比,它们也许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微不足道,唯一有的就是自由。 “这种爆发式的自由满足了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郑志旺对深圳制造业做过长期的观察。据RoyceFund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过去10年,非洲手机的普及率从6%上涨到了80%。改变这些非洲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是苹果,而是产自深圳山寨公司的廉价手机。
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深圳公司的山寨能力让外国公司闻风丧胆。简单和劣质的模仿对知识产权构成了直接侵犯。郑志旺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外企业在选择与中国合作时显得犹豫不决,这实际上为技术引进带来了难题。而在文和军看来,山寨阻碍了差异化:“大家都想做差异化,但连成本都没收回来的时候,就被人抄了。”这话从一个曾经的山寨厂商口中说出来有些别样的意味。
不可否认,山寨的生命力激发了一种灵活异常的生态系统,成就了供应链,这也是深圳商业文化的独特之处。原本完善的手机产业链,在深圳被分割,形成固定流程,由不同的小公司分担。一系列神秘的角色浮出水面:从下游的元器件商、主板集成商、方案商,再到模具、组装、贴牌。这种对劳动力持续不断的分工使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逐渐形成的产业布局开始被市场认可为最快的效率组合。
“这种产业链的精细化分工也让创业成为可能,因为专注在产业链上一个很小的环节,不需要很多的资产。”郑志旺说道。企业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深圳形成了新的关系,只要产品好,不怕找不到合作方。“打个电话,跟对方说明你的需要,对方就能立即按照模具为你生产。”文和军说道。这种信任式的合作已形成了行规,它使得产业链得以高效率地运作,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
山寨厂商自我蜕变
在深圳这代本土厂商的集体记忆里,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全球后,国外品牌商开始大举取消订单,逼死了很多深圳的集成商。当年6月,央视以侵犯知识产权为名率先喊杀山寨机,“手机之都”顿时变成“手机废都”。据央视报道,深圳本土手机厂商数量在2008年开始急剧下降。到2012年只剩400家左右,不到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中国只会简单山寨产品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2014年《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表示,反观深圳供应链的兴衰,很多企业被迫关闭或转型,说明了竞争的激烈和更新换代的快速。
经历了危机的洗礼,这些以经营劣质产品为生的山寨厂商的自我蜕变,恰恰是从质量意识觉醒开始的。一个模具商甚至能花3到5个月为一个小问题精雕细琢。郑志旺表示,促使这些山寨厂商转型的更为隐秘的原因是,为海外市场代工不再那么赚钱。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市场的需求萎缩,加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这迫使本土厂商不得不将市场从以出口为主转为出口跟国内市场并重的策略。而要撬开国内市场,显然不能像代工时代只要生产出来即可,需要花大量精力在品牌以及销售网络的建设上。
杨涛的机会出现在2009年春天。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印尼商人来到深圳,这位印尼商人经营着一家印尼本地的手机公司,每年都到深圳寻找代工厂贴牌。由于生意上的往来,杨涛抱着做品牌的梦想和印尼手机商合股成立了一家中国公司:思路国际。一开始只是向珠江三角洲各个环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但他发现光是采购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产品难以差异化。从品牌购买公司,到自己开模,到集成加方案公司,最后到品牌公司,杨涛和他的公司用4年时间完成了这样的升级变化。其间,他带着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牌IVIO去参加国际消费电子展和巴塞罗那通信展,之后收到包括南非、印度等超过10个国家的订单。
2013年,杨涛发现手机的外壳、电池都容易控制,“麻烦就在主板上,换来换去很头疼”。对手机而言主板无疑是核心,因为它凝聚了一个手机50%以上的技术含量。深圳的主板商多而无序,回款快的集成商自然成了香饽饽。但长此以往,伤害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他感到心里不踏实。“你是在买一个核心的东西,然后给客户。但是买驱动不了供应链,这样就无法提高用户体验。”杨涛有些激动地说。他逐渐意识到一件事情:手机的本质还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品,手机厂商拥有多少知识产权,决定它能走多远。
“要么就别干了,要么就有点儿梦想!”2013年春节,在一顿火锅宴上,杨涛一拍大腿,决定赌一把。公司决定专心研发,做方案公司,把技术核心握在自己手里。当时,市场上的3G方案商多如牛毛。作为这个市场的后进者,要想分得一杯羹,就得差异化。杨涛的思路是彻底放弃3G,预先开发4G的主板。
2013年开始的反垄断风波也让全球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学会了反省。为了在中低端市场与联发科竞争,高通公司的策略是预先抢占4G市场。但高通芯片的开发较为复杂,需要寻找那些技术过硬且愿意投入研发的方案公司,否则不合格的产品只会间接伤害高通的品牌。杨涛把公司所有的2000万元资金全投在了4G主板的研发上。同时,公司开始招兵买马,50%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他们大都来自索尼、摩托罗拉等公司。在一个技术驱动的领域,研发至关重要。十年前,研发为华为换来了海外市场的转机,赢得了与沃达丰的合作机会。现在,高通看上思路国际的正是它对研发的坚入。
杨涛在2013年注定要忍受两件事,一是难看的财报,二是继续默默无闻。全线投入一个在次年才可能上市的产品,意味着当年颗粒无收。但成果也立竿见影。2013年9月初,研发团队用高通骁龙800芯片研发了一个4G主板,并做成了样机。9月5日,杨涛和同事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拿着自己的样机,守在电脑屏幕前看小米3的发布。小米3同样配备骁龙800芯片,但这颗芯片被做成了3G。“当时,我们非常明确自己的技术和速度是领先的。”这给了杨涛非常大的信心。 2013年,摆在文和军前面的也有两条路。2009年安卓系统推出时,公司抓住了平板电脑的机会。随着2011年平板需求暴增和电商爆发,公司财务积累非常快。如果继续做代工,可以持续疯狂地赚钱,但有可能再来一个金融危机公司就没了。另一条路是革命,找到新方向。
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制的滞后以及对灰色行为的宽容,让无数这样的山寨厂商在获得惊人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式的成长。但如果仅仅靠从前那种冲量的商业模式,文和军和他的公司可能并不会走得太远。2013年,文和军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华为、魅族还是OPPO,这些品牌都在走定位准确的精品路线。相反,大部分白牌厂商即使想做差异化,也会因为利润薄,仍然处在你抄我我抄你的状态。文和军决定革命――把公司的未来方向与一家急于在深圳占领市场的芯片巨头英特尔绑在一起,做自己的平板品牌,只推一两款精品。
文和军灰色的四层厂房位于宝安机场附近,从深圳市中心驱车到此需要1小时。工厂设在第二层,进入要求着白色褂子和鞋套,电子设备精密,要求绝对无尘的环境。首先看到的是生产车间,整个空间鼓胀着一种焦虑感。一排戴着发网、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面对面坐在工作台前检测成品。一天8小时,他们只用重复一个动作――用手指划动屏幕。如果不合格,就把它扔进一旁的绿色塑料箱里。
在深圳,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保留着这种由山寨时期沿袭下来的分工专业化。生产一个平板电脑需要13条生产线,从拆解元器件包装开始,到焊接、录入软件、质量检测,最后包装。车间一旁是研发区,为了保证无尘,这里禁止参观,只能透过一面玻璃墙看到里面。产品控制环节异常繁琐。就在不久前,团队发现了一个视频播放的小问题:如果唤醒休眠状态,产品有极小的概率会黑屏。“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在过去这种事根本不会影响到产品上市的时间。”刘钢说。作为原道的技术总监,刘钢在神舟电脑做过10多年的工程师,跟英特尔有过多年合作经验。
与英特尔合作后,原道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转型。“最革命的一点就是要把从前那种相对山寨化的思维转变成正规化。”文和军说。
为了和英特尔在业务上顺利对接,文和军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第一条是“公司所有事务,一概使用邮件交流”。这在大多数企业看**以为常的事,在当时的原道却颇为劳神。每天,文和军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在发邮件上。“我一天发40封,这还算好,终端执行的人员每天都要发近百封邮件。”很快,员工开始怨声载道。在过去,为了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公司内部从对外沟通、决策到执行都很快,很多事一个电话就搞定了,现在事无巨细都通过邮件执行。花了整整4个月,团队才适应过来。但1年后,使用邮件进行内外沟通的工作方式对这家曾经的山寨厂商的意义就呈现了出来。过去那种为了冲量的速度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条不紊的计划性。 IT巨头拉拢深圳
2013年,杨涛的公司开始全线研发4G手机主板,文和军的MP3代工厂正努力挣脱山寨向品牌公司进发。就如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那句名言:“1910年的12月,或在此前后,人性发生了变化。”2013年前后,全球硬件产业链的格局正在发生一些细微而又深刻的变化。
从2013年5月起,英特尔新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三次访华,每次都到深圳。在深圳,他没有见大佬级别的公司,而是忙着笼络那些键盘、电池以及主板集成商。在英特尔IDF(信息技术峰会)大会上,蓝魔、原道、酷比魔方这样的“蚂蚁雄兵”还被冠以了CTE(China Technology Ecosystem,中国技术生态系统)的名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微软在Build大会上宣布向屏幕尺寸在9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脑提供免费操作系统。2014年秋天,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现在华强北的街头。自从日接掌微软后,中国是纳德拉造访的第一个国家,而深圳是他的第二站。
这些国际大鳄的动作不无道理。12年前,《财富》杂志编辑路易斯?克拉拉写到,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技术、金钱以及管理经验正在把中国内地的南方变成整个亚洲的产业发动机,这里将成为亚洲唯一可以与日本相抗衡的地方。这一切在今天终于变为现实。深圳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10月,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增加值达3984.5亿元。
谁都想在深圳的硬件产业链上分一杯羹。自2011年起,消费型PC业务就出现了负增长,受到冲击的自然包括PC芯片巨头英特尔。在移动终端领域挖掘自己的新市场顺理成章。英特尔技术总监洪力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英特尔的深圳平板团队几乎像创业公司,加班成为家常便饭。经历将近1年的耕耘,2014年年末,英特尔的平板电脑销售量已提前完成年初4100万台的目标。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英特尔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电脑芯片厂商。与英特尔合作的这些曾经的白牌厂商:蓝魔、酷比魔方、原道等品牌开始成为京东和天猫上异常活跃的平板品牌。至少从目前看,IT巨头与白牌厂商合作已初见效果。据IDC预计,2015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34万台,较2014年增长5.5%。
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在深圳的战略变化是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3G时代以前,高通在深圳的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接近80%。但3G时代来临后,中国台湾芯片商联发科几乎抢占了国内50%的触屏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基本构成就是深圳的“蚂蚁雄兵”们。高通感到了威胁。2014年7月,高通董事长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我们在拼命拉拢低端市场,非常有趣的是一些中国本土公司正在突围。”
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喜欢深圳的新机场。“在这儿你能感受到比北京、上海机场更快的节奏。”最近深圳是他出差最频繁的城市。但对王翔而言,这两年深圳最直观的变化是,很多品牌从无到有,并且逐渐从中国市场扩展到全球。从2013年开始,高通开始实行技术支持人员缩小化、服务客户缩小化的策略,只选择那些成长性高的品牌进行合作。目前与高通合作的包括11家战略合作手机厂商以及5家方案商,思路国际是其中之一。通过拉拢思路国际这样的厂商,高通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这些方案商身后是众多的二、三线品牌。
自2013年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外贸需求萎缩,很多活下来的平板方案商、手机方案商都在试图转型,做自主品牌是一条出路。据文和军介绍,2014年原道的总体销量也许在很多国内消费者的眼中并不怎么好,但是出货量其实已经突破1亿,其中70%是走海外渠道。如何打开国内市场?无论英特尔还是高通,最好的策略就是拉拢一些想做品牌的白牌厂商,帮助它们实现突破,同时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深圳硬件产业链还为硬件电商带来了全球的生意。深圳本土企业Seeed Studio是全球首批开源硬件商,在全球有300多家代理,几乎覆盖所有区域,除了索马里和朝鲜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与eBay相比,背靠华强北的Seeed Studio能够保证货源的充足。“我们提供所有创客所需要的模块,从设计好的电路板到单个的电池。”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说。他指了指自己办公室墙上的一张写满数字的图表,上面记录着各种元器件的出货量,这些数字有助于了解市场行情。
深圳与硅谷的距离
2014年5月,刘作虎在硅谷见到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尽管时间极短,刘作虎还是逮住机会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的时间如何分配?马斯克的一句话彻底打动了他:80%是在做产品设计。“这就是美国的商业环境,很纯粹,大家都在做产品,最后是用产品说话。”刘作虎有些激动,因为这跟他10年前在硅谷感受到的一样。相比之下,深圳还是浮躁了些,这也正是他所认为的深圳与硅谷的差距所在。
2004年,刘作虎在硅谷第一次有了一种使命感――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国际品牌。2008年,他出任OPPO蓝光DVD事业部负责人,尽管是事业部,仍然一心扑在产品上。2013年是标志性的一年,OPPO已连续3年获得美国IT杂志PCMagazine“读者选择奖”蓝光播放机产品类冠军。PC Magazine在这一年的评论中写道:“说起蓝光播放机,我们认为只有两个选择:OPPO和其他。”
10年后,刘作虎创立一加科技时仍然延续了当年OPPO蓝光DVD时期的理想,做受人尊敬的国际品牌。至今还有人在知道这个于欧美市场大获成功的DVD播放机其实是深圳品牌后而感到震惊。“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真的很成功,也许也会有人问,这个OnePlus是中国品牌吗?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品牌出现。就像20世纪末的索尼,它们的愿景就是要改变世人对日本电子产品的看法。后来日本的品牌形象改变了。一加也愿意这么去尝试。”刘作虎说。
中国品牌国际化向来是一个难题。“中国产品正在遭遇历史。”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国际传播专业教授安娜?马瑟安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她记得年代,商场里很难找到不是日本制造的商品,且价格低廉质量恶劣。那时日本仍满足于为欧美大企业进行贴牌生产。1980年代起,密集型产业开始从韩国、中国台湾转移。这种靠廉价劳动力大举出口、产品靠低价格打开国外市场的思路在中国大陆得以复制。深圳的本土厂商们忙着抢OEM和ODM的单子,以低廉的成本为国外品牌进行代工。由于不负责售后,很多厂商为了冲量都不太重视质量。那个疯狂的时代富了一帮人,代价却是让“中国制造”臭名远扬。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隐藏自己的出身。”邵洋说这话时,很认真的样子。2011年是华为进入欧洲的第一个10年,在无线领域已经家喻户晓。但当华为想进军手机市场时,仍然举步维艰。那时刚调任消费终端业务的邵洋非常迷茫。“当时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我来自中国,还是怎么说我来自中国。”
在考察诸多深圳本土品牌海外化的案例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郑志旺认为海外化难点有四,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将加深欧美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一是对当地的法律体制不熟;二是国外的渠道有自身的运行体系,很多时候人脉依靠华侨;三是人才问题,除了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国际化人才,难以在当地做管理和营销;四是能否为当地真正带来商业利益,如果产品不被看好则难上加难。“互联网为国际化团队建设及渠道搭建降低了门槛。”刘作虎表示。他相信,移动互联网会让人们见到更多本来不知名但质优价廉的小品牌,这是中国产品的新机遇。
不仅中国本土企业的海外化需要破釜沉舟,深圳改写自己的世界名片同样需要参考系。上世纪初,从旧金山湾延伸到圣何塞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盛产大樱桃,直到19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那时,大批东岸的创业者往西迁移,来到这片后来被称为硅谷的地方,起初只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宜。”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道,他的办公室就坐落在硅谷。据童士豪观察,近两年很多北方的创业者愿意把办公室开设在深圳。“北京的环境如果持续恶化,更多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会愿意搬到深圳去。”他说道。 “深圳是中国新硅谷吗?”持续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深圳与硅谷有着诸多的相似,创业者、移民众多,又是聚集之地。据《深圳商报》报道,集中于深圳的(PE)占到全国的1/3,数量超过8800家。据童士豪观察,最近3到5年,深圳的硬件投资非常火,“我看好深圳未来几年的发展,硬件会在很多新领域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丰厚的投资才能保证企业在研发高新技术上的投入,推动创新。
但童士豪认为,要成为“硅谷”,深圳还需要向北京学习。目前,深圳最大的优势是硬件供应链,而在游戏、电商等互联网服务领域并不突出。如果能借助北京在设计、服务和软件类的人才,深圳极有可能在未来衍生出一种新的玩法:依托硬件产业链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生态。回顾历史,硅谷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又因背靠斯坦福吸引了多样化的人才。深圳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层面是否有决心为深圳的人才战略更深入地布局。
盛田昭夫在1986年出版的自传《日本制造》中,谈到日本是如何从“山寨形象”,一跃成为工业强国时说:“当美国人忙于培养律师时,我们更加忙于培养工程师。”而在今天的深圳,经历多年积累,正形成一个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在潘昊看来,这种技术转移、继承到提升的过程见证了深圳“世界工厂”内涵的变化。
但深圳缺的不是工程师而是设计师,潘昊这样认为。工程师太多往往造成一个问题:大家想着怎么把价格做低,把参数做得更强大。可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究竟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深圳问题。山寨现在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没有灵魂,不知道如何去与众不同,所以需要设计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是另一个阻碍深圳创新的绊脚石。郑志旺认为,深圳企业有着强烈的创业精神,但同质化的创业太多。且对小公司而言,创新过程的代价太大,在市场配套没有起来的时候,活不了多久。同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连成本都没收回来的时候,就被人抄了,中小企业的原动力不足。同时,深圳在芯片、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仍需提升。
2015年新年伊始,1月4日,中国国务院*****出现在潘昊创立的柴火创客空间,成为柴火创客空间2015年第一位荣誉会员。“大众创新促进万种创业。”***在柴火空间如是说。文和军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要为来年的新品做详细的规划。而此时,刘作虎的手里随时拿着《商战》和《引爆点》两本书。早年他读《乔布斯传》,曾严苛地要求自己的设计师,要把手机内部设计得和Mac Pro机箱内部一样美观紧凑。现在,更多中国本土公司开始进入国际视野,更激烈的品牌和营销战即将到来。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作者:陈潇潇
深圳硅谷《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四本文原载Bloomberg,作者Katrina Brooker,机器之心翻译1、Google Ventures与医疗健康公司“如果你现在问我,人可能活到500岁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月的某个下午,Bill Maris在加州山景城说道。作为Google Ventures的总裁兼管理合伙人的他刚满40岁,但是看起来像个19岁的大学生。他穿着胶底运动鞋,T恤外面套灰色的牛仔衬衫,看起来像是几天没有刮胡须了。阳光穿过他背后巨大的玻璃窗射了进来。外面是绿树成荫的谷歌总部的开阔地。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不了什么能够证明Maris在这里工作的线索。房间里没什么东西――洁净的白墙、几张椅子、一张桌子。这一天,他的桌上没有纸张、没有记事本或便签,甚至连电脑也没有。只有一个地方你能真正发现Bill Maris是谁――他的书架。上面有一本大部头的教科书《分子生物科技:重组DNA的原理与应用》。还有一本是读得比较多的《生物科技:应用遗传革命》。还有一部第一个将人体描绘成机器的德国医生Fritz Kahn的插画集。插在这些中间的是一本让所有希望能活到500岁的人眼前一亮的书。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是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开创性著作。他的著名预测是人类将会在2045年迎来《终结者》时刻――计算机的崛起速度将超过我们控制能力。我们要想赶上的话,需要借助纳米机器人或其他增强人体与DNA的机器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生物性――改变我们生与死的一切。“这将把我们从自身的限制中解脱出来”Maris说。他在米德尔伯里学院学习的神经科学,曾在杜克大学的一个生物医药实验室工作过。库兹韦尔是他的朋友,谷歌聘请他来帮助Maris和其他谷歌员工理解机器超越人类后的世界。这样的未来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可怕的反乌托邦。但是对于Maris来说,这是商业机会。在这一领域里,他希望能发现并投资于将会改变甚至可能拯救世界的下一代公司。他说:“我们实际上已经有了能够完成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事的生物科学的工具,我只是希望能够活到够久从而免于死亡。”Maris是不同寻常的人,他的工作也是不同寻常的。七年前,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把他拉出来启动一个风,这使得他被卷入了科技巨头和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洪流中。当时他自己也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很有限,在硅谷也没有影响力。他卖掉了佛蒙特州的网页寄存服务公司,在一个非营利机构工作,并且在印度开发用于白内障失明的技术。这使得他成为了谷歌正在找寻的那种局外人。谷歌的CLO(首席法务官)兼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同时负责谷歌旗下的包括Google Ventures在内的各大,他说“比尔可以带来全新视角。”Google Ventures管理资产接近20亿美元,已数量超过280家。每年谷歌都会给Maris 的,而今年Maris有1.2的额外资本用于投资新启动的欧洲。这使得Google Ventures的资金与那些每年投入3到5亿美元的硅谷最大的旗鼓相当。跟据跟踪风险资本活跃度研究公司CB Insights汇总的数据,Google Ventures去年在全美风险投资公司活跃度上排名第四,参与了87项交易。作为年收入660亿美元的公司,谷歌做这些不是为了钱。谷歌需要的是创业者。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的分析师Robert Peck在今年2月发表了一份对谷歌外部门(包括Google Ventures)的调查报告。他说:“它需要知道球在往哪儿踢。看看错过了智能手机的黑莓吧。还有错过了Facebook的雅虎。”谷歌为寻找下一个趋势投入了巨大资源。内部实验室Google X开发了谷歌眼镜,现在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消耗了数。今年1月,谷歌投了给了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 X。去年,谷歌启动了Google Capital用以投资较为成熟的技术公司。Maris在谷歌圈子里的位置很奇特。他是其中一部分,但又很自由。Google Ventures的设立方式不同于其他如Intel Capital、Verizon Ventures一类的企业内部的。Google Ventures的投资决定是独立于母公司的企业战略的。它可以支持任何公司,无论其是否符合谷歌计划。它也可以向包括谷歌竞争对手的任何人出售它拥有的股份,Facebook和雅虎都收购过Google Ventures投资的创业公司。背靠谷歌的资金与影响力,Maris又拥有巨大的自由。他可以追寻硅谷最受欢迎的创业公司。Uber、Nest和Cloudera是他赚得最多的几个项目。Maris会继续追求这类交易,但他还有别的野心。“有很多人,包括我们都想投资于消费级互联网,但我们可以做的不只这些。”他现在将基金36%的于生物科学,而2013年只有6%。Maris说:“硅谷有很多亿万富翁,但是最终我们都走向同一个终点。如果给你们两个选择:赚很多的钱或者找到可以让人活得更久的方法,你会选哪一个?”Maris站在Google Venture的大型会议室Joshua Tree前面。总部的每个房间都以国家公园的名字命名。他对员工们说:“今天事情很多。”他们每两周在这里会次面,讨论前景和战略。Maris的团队有70人,这天大多数人都在场,或者通过视频或电话加入。这个团队包括基金的17个投资合伙人,他们的职责是寻找创业公司。合伙人中有Excite的联合创始人Joe Kraus,Android联合创始人Rich Miner,谷歌工号84的David Krane。会议室氛围轻松随意,一些员工在地上盘腿而坐,其他人则蜷缩在柔软的沙发上。段子和玩笑层出不穷。有位合伙人以“秘密项目”为题开始他的展示――但其实会议室的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他要讲什么了――在展示的最后他还把Maris的头叠加到手鼓鼓手身上。这是在调侃老大,他去年8月和歌手兼作曲家Tristan Prettyman完婚,最近又去度了个蜜月。所有人捧腹大笑。Maris微微一笑,迅速回归正题。他转向身后屏幕上的日程表,说到:“时不我待,对你们也一样。”Maris说:“我知道你们都听说了本周的那场会议”。相距1小时路程外的旧金山,摩根大通正在举办医疗健康年会――绰号医疗界的超级碗。数以千计的医疗高管和云集于此,这已然成为医疗产业并购交易的大头。Google Ventures的生命科学创业公司也列席此次会议。其中一个是利用基因数据来创建肿瘤诊断工具的Foundation Medicine,今年引发了巨大的轰动。1月, 罗氏制药公司(Roche Holding) 宣布计划以的交易来控股该公司,公司股价在第二天翻番。Google Ventures在这家公司中持股4%。对Maris而言, Foundation Medicine意味着一场革命的开端。“我常常拿它来类比”,他说着举起手中的iPhone 6,“即便是在五年前,这也是无法想象的。20年前,你甚至都不会和任何人谈论这个。”2011年 Google Ventures 对Foundation 进行投资时,该公司的愿景主要是理论上的。世界还在等待自2003年科学家首次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后那必然出现的突破。Foundation团队包括几名著名的遗传学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Eric Lander也在此列。但Foundation 那时并没有可行的商业产品。科技自那时起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使得Foundation能创造出Interactive Cancer Explorer这样的产品――可以说是肿瘤医师的谷歌,他们可以借此做研究,并为病人定制治疗方案。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Michael Pellini博士寻求Google Ventures作为,这能帮助公司进行技术设计,他说:“我们有许多可以向硅谷专家借鉴的地方。想象一下谷歌搜索,我们从未考虑过屏幕所见内容背后的那些算法,他们可以对遗传信息进行同样的处理。”Maris说:“20年前,没有基因组学,只能以毒攻毒治疗癌症。这可和‘我们可以通过逆向工程干细胞来治愈癌症’完全不一样。你现在可以对一家能够治愈癌症的公司进行合法投资了。”识别有潜力的生命科学公司和在硅谷发掘能够发明超酷App的程序员不太一样。生物技术公司建立在复杂科学之上,他们需要数百的投资,和大型制药公司合作,还面临长期的临床试验。为了更好的甄别,Maris选择科学家作为合作伙伴。其中一位是Krishna Yeshwant博士,他曾就读于哈佛和斯坦福,如今依旧每周两天在波士顿一家诊所工作。去年,他主导了Google Ventures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赌注――注资Flatiron Health,该公司正在建设分析癌症数据的云平台。这才只是开始。Maris说:“不用20年,化疗就会原始得像发电报。”2、Google Venture是如何成就今天地位的22岁大学刚毕业那会,Maris遇见了一个朋友,她日后成为了将Maris与谷歌联系在一起的贵人。那是1977年,雅虎做搜索,AOL做电邮,谷歌那时还叫做BackRub。Maris当时在纽约,供职于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 AB。他不关心华尔街,但他确实很喜欢坐在他旁边的聪明的耶鲁大学毕业生Anne Wojcicki,她告诉他这(谷歌)是家要改变世界的公司。Anne Wojcicki回忆到:“我记得我告诉他,我姐姐正在捣鼓的这个新搜索引擎,而他说:‘雅虎已经足够好了呀’”Anne Wojcicki后来成为了Sergey Brin的妻子。她的姐姐Susan是谷歌最早的员工之一,现在是YouTube的首席执行官。Anne Wojcicki随后联合创立了23andMe,这个基因检测公司是Google Ventures的一部分。六个月后,Maris从AB离开去到佛蒙特州的伯灵顿开始创办一家网站寄存公司。他在互联网领域如此青涩,以至于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网景公司和万维网。他成立了Burlee公司,并从Lake Champlain那里获得了投资。后来他已未被披露的价格将Burlee卖了出去,收购方变成了后来的Web.com。Maris从此次交易中没有获得谷歌体量的钱,但这足够他不用工作继续生活在伯灵顿。如果不是好友Wojcicki一直召唤他来美国西部的话,他会一直在那里待下去。于是Maris去拜访了她以及谢尔盖?布林,住在他们加州的家里。他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圈子。“他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会一起吃晚饭,讨论那些――我不清楚――可能是会飞的汽车。”Wojcicki回忆说。2008年,谷歌的老大们让Maris去筹备一支风险,这个想法他们已经讨论了好一阵子了。他们在谷歌给他一张办公桌,并给他了一些说明来使他思考如何将谷歌的钱进行投资。在一次谷歌离职人员(only-at-Google)聚会上,他旁边坐着Kevin Systrom,当时Systrom正在开发一款叫做Burbn的App,这就是后来的 Instagram。(Maris 打趣到:“每个坐在我旁边的人最后都成了亿万富翁。”)Maris花了6个月来研究硅谷的风险投资。他经常出没于沙丘路(Sand Hill Road,硅谷的风构聚集地),拜访了众多名声显赫的风投机构,向顶级取经。一开始为了使别人把他当回事,他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在一次会议上,Maris介绍的谷歌风投的理念被一只风投嘲笑。对方告诉Maris他的基金将永远行不通:风投机构不会希望谷歌威胁到他们。“在风投领域,确实有些人对Maris和Google Ventures不太友好。”KPCB的律师合伙人John Doerr回忆到,该公司在加州第一代风投机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Doerr同时也是谷歌董事会成员,他建议Maris发起一支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以公司名义发起投资基金很难得到认可。“公司设立风投会存在一个根源上的悖论,”Benchmark Capital普通合伙人Bill Gurley说到。冲突在于,这支基金是对创业公司忠诚,还是对其管理公司忠诚?几乎每一个独立的投资人都曾被公司设立的基金伤害过。公司会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取情报,最终与其投资的公司进行竞争,或者在公司管理层对这个方向失去兴趣后甩手离开。一些企业家也对此表示怀疑,“我告诉过他,这行不通。”Joe Kraus说,他是Excite公司和JotSpot公司(该公司卖给了谷歌)的联合创始人。Maris之前曾邀请他加入Google Ventures做合伙人。“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一想到把我自己和谷歌绑在一起,我就感觉到恐慌。”Kraus 说,“恐惧在于,如果你从谷歌那里拿到了投资,那是不是苹果就会恨你?”为了笼络其他风投和创业者,Maris和他在谷歌的老板建立了一个目前仍在使用的条款:Google无权过问这些企业的战略或技术细节。这样一来,创业者们就可以安心创业而不用担心他们的想法被人盗用。“我们得说服创业者们,他们可以放心的和我们合作。”David Drummond说道。那些与Google Ventures相处和谐的创业者们可以获得某些资源,而这些是不论多少钱都买不到的。Google Ventures可以(也确实这么做的)将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介绍给Google的任何人――比如,谷歌搜索排名专家,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安卓手机应用开发者。一家创业公司可以免费使用1万个小时的谷歌云。Google Ventures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设计团队。Maris将几位Google的顶级技术人才拉出来成为了基金的合伙人。一个是在Gmail工作,另一个协助重新设计了YouTube。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SWAT小组来为已投资公司服务。就像是设计界的救火队员,他们可以解决任何阻碍创业公司的问题――有待打磨的应用程序、缓慢的Web访问、乏善可陈的主页。“我们不需要钱。”Ryan Caldbeck说到,他是Circle Up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将Google Ventures视为他的投资者,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它的设计人才。Twitter创始人之一的Ev Williams利用这个设计团队打造了他的新的内容发布平台――Medium。Flickr创始人之一的Stewart Butterfield,利用这个团队创办了他的新公司Slack。如今,驾驭Google和Google所投资的公司之间的界限依然很复杂。去年,Google计划收购Nest,其标志性产品是一款带有WiFi的家庭自动调温器。Google Ventures回避了谈判,其他风投公司为Nest注资了32亿美金(这是2014年规模第四大的风险)。2月份,Bloomberg报告称Google正计划开发一款打车应用,该应用将直接与Uber竞争。2013年始,Google Ventures已经入股了Uber。如果Google和Uber开战,Maris将正好处于战火中央。“Google Ventures通过直接的财务激励以确保投资的公司能够成功。”Maris在一封回复关于潜在冲突的邮件中写到:“我们的是独立于Google产品路线的。”他和其他合伙人们根据的表现获取奖励(Carry)。理论上来说,如果Google的打车应用击败了Uber,Google Ventures将同样遭受损失。3、Google Venture所希望的未来一天晚上,在旧金山,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和博士们坐在一起用餐。“我记得,当Max和我住在一起时,我打开我的冰箱,然后看到他放在里面的这玩意时,我就在想,这东西安全么?”Blake Byers沉思着,他30岁,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博士及Google Ventures的合伙人之一。他侧脸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杜克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生,25岁的Max Hodak。3年前,Hodak在Byers的车库里开始建造一间机器人辅助的实验室。一次他把化学品放在了Byers的冰箱里(“Blake有点夸张了,”Hodak说到,“那东西完全无害。”)Hodak现在运营着Transcriptic,这家公司建造和运营集装箱大小的由机器人控制的实验室,并为其配备了足够的计算能力以便能够并行运行世界各地的实验。理论上,一个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科学家借助于笔记本或手机就可以使用Transcriptic实验室来测试埃博拉病毒。Byers――KBCP(凯鹏华盈)合伙人Brook Byers的儿子,帮助Hodak募集到了来自Google Ventures和其他风投的12.资金。“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可以做些什么的边缘。”David Shaywitz说,他是DNAnexus的首席医疗官,他坐在Byers和Hodak对面。他的公司同样由Google Ventures投资,正在建造一个基于的全球基因信息库。聆听这些科学家们的聊天,很难不去关注他们认为的那个即将到来的世界。在我们的未来,科学将会修复那些因为DNA不堪重负所带来的损伤。阿尔茨海默、帕金森以及其他因为衰老所导致的疾病将会从分子层面得到修复和根除。在下一代企业家的心目中,“可能性”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但也是充满希望和永无止境的。我们可能不会永生,但我们可以活的更长久,更美好。这就是Google Ventures所希望的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所进行的豪赌。“我们并不是在试图获取一些蝇头小利,”Maris说,“我们试图赢得这个游戏,其中一部分就是――活着比死去更好。”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almosthuman2014),参与成员:屡、柒柒、电子羊。《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五无需赘言,对于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可谓一片悲歌。在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读者心中:纸张之间的墨香似乎已不再诱人,各种智能终端才是文字未来的归宿。面对数字浪潮冲击,传统出版机构也在寻求变革。恰在此时,弥漫在互联网上的众筹之风刮到了出版业,为这门古老的行当带去了更多想象空间。当然,面对新时代的混搭玩法,有人视其为出版业福音,也有人断言它不过是花哨的营销噱头。不过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版――这门长久以来由“知识精英”构建的行当正慢慢告别“特权”,更多向服务业转身。群体智慧在漫长的岁月里,对一本书的市场判断,几乎都来自出版人基于过往经验的想象,但在愈发被不确定性充斥的图书市场,没人可以准确预估销量。“出版社面对一个新人写的关于新话题的新书会很纠结,不知印多少。过去想知道答案需用最传统方式去征订,费时费力,且因征订的人群是渠道,对于新话题和新人并无感知,会造成很大误判。现在玄幻、穿越、职场等类型小说有固定的文学网站,贴吧和接受潜在读者群的检验,财经和经管一类的书还没有。”《》作者徐志斌向《华夏时报》表示。无法准确预估销量,也带来了一个出版业的难解之题――库存负荷。在日本知名出版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一书中,记录了年日本出版业一落千丈的崩盘过程,一个重要症状即是高库存和高退货:图书退货率平均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90%;而仓库里“死书”堆积如山,拖垮了日本出版业。于是,当众筹横空出世,自然被视作信心验证的市场,让所谓群体智慧代替编辑,判断一本新书的未来。资深出版人任翔这样描述众筹的涵义。“作为纸本印刷媒体,传统出版的传播本质是单向、封闭和静态的,内容、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这与开放、互动、参与、社交等互联网思维存在差别。如何提高读者参与度,并在社交化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读者社群,进而构建商业体系,这是出版业数字转型的核心课题。众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模式,让读者成为出版的决策者,通过集体智慧筛选选题;很多募捐者同时成了积极的推销者,成为社交化网络营销一个重要推手;更重要的是,基于粉丝经济的回报模式提升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的读者社群。”核心是人,不是钱当然,尽管商业模式上已看似成熟,但对于由一本本具体的书构成的传统出版业而言,“一招鲜吃遍天”只存在于幻想之中:几乎所有出版人都认为,不是一切项目都可拿来众筹。什么书更适?在众筹网合伙人李耀辉看来:第一种是明星类书,本身就已有粉丝经济的可能性;第二种是作者有或产品的,如线下课程或者一种订制,或者咨询;第三种是精准的分众市场、小众出版;第四种是纸质图书以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徐志斌告诉记者:“众筹可能更适合财经、经管类严肃的书籍试水。其他类型的书籍或文化项目可能会有更好的验证渠道,不一定是众筹,这都需要各自进行试探。”磨铁产品经理王泽阳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众筹背后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图书产品形态,众筹只是方式之一。我相信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出版方式,会慢慢成为出版机构重要的一部分。”除了项目自身的匹配度,就像各出版机构之间选题的“同质化”一样,不少跟风众筹的图书,似乎更像是另一种方式。曾有国外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两种众筹,一种是成为社交网络社群的一分子,另一种是在社交网络中乞讨。”在某种更接近本质的意义上:“众筹的核心是人,不是钱”。就像资深出版人任翔写道的那样:“众筹的精华是通过创新项目来实现社群利益,真正优秀的众筹项目必须扎根于社群,以共同利益为诉求,而不是诱惑、强迫网络用户去掏钱。从实践反馈看,很多互联网用户对目前出版众筹模式感到迷惑――这与买书有什么不同?‘科研众筹’在这方面做得更为出色。比如服务于特定病人社群的医学研究,强调环保意义的海洋动物保护项目等等。”众筹与连接在众筹出版这条路上,一些国外项目已走得更远。譬如,在一个名为Fan Funding的出版平台上,作者可以为自己的任何写作构想众筹,或者为已经写好的电子书筹集专业编辑和刊印支出。读者们的回报则充满想象力――在作者Jordan发起的项目中,若你贡献了5美金,可获得经过专业化编辑的电子书;若你贡献了500美金“巨款”,作者Jordan甚至允诺以你的名字命名书中的某个具体人物,书籍出版后再寄给你,可以想象,这可真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遇。事实上,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众筹项目正绕过传统出版社,以纯电子书形式发布――直接向读者“伸手要钱”。凯文?凯利就预言过这样一个众筹案例:“书籍出版之前,甚至还未写之前,作者就直接与读者建立联系。作者绕过出版商,同时做出类似这样的公开声明:‘我拿到的捐赠,就会发布本系列的下一部小说。’读者可访问作者网站,查看已捐赠了多少钱,并且捐钱让他发布小说。注意,作者并不在乎是谁付钱让他发布下一章节,也不在乎有多少读自己书的人没花钱,他只关心10万美元的目标是否达到,达到了就发布下一本书。这种情况下,‘发布’仅表示‘写出来’,而非‘装订并通过书店销售’。这本书供所有人免费阅读,也就意味着付钱了没付钱的都行。”这背后无疑是自出版的繁荣。2012年,在亚马逊最畅销的图书榜里,有四分之一是自出版作品。这家被普遍认为是在一步一步蚕食出版社利益的巨头正将“作者――出版社――印刷厂――渠道商――读者”的产业链简化为“作者――亚马逊――读者”。无法否认,众筹给了普通作者更多机遇。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表示,一切挡在消费者面前的专家都会消失――具体到出版行业,这群专家就是图书编辑。在传统行业金字塔中,一本书能否出版许多时候取决于一名编辑的个人喜好和判断力,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编辑的“专家”属性会降低,他们更多是向作者和读者两方提供针对性服务。另一方面,某种意义上,众筹背后的逻辑之一,是一名普通作者如何靠作品获利的问题。这很容易让人想起KK的“一千铁粉”理论:任何创作者(包括艺术家和作家等)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都愿意付费购买,粉丝便能糊口,但关键在于,你必须与这1000名铁杆粉丝保持直接联系。嗯,说到底,众筹解决的还是一个与人连接的问题――不管是依靠作品,还是作品背后的人格。本文作者李北辰,微博@李北辰TMT,微信公众号:future-is-coming《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六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又登顶世界首富了!这不是他第一次登顶,2017年10月贝索斯就打败比尔盖茨,短暂成为新一任世界首富,当时身家938亿美元。过去的2017,亚马逊的股价持续走高,使得该公司市值上涨接近57%,贝索斯的身家达到了1051亿美元,创下了其个人财富新高,也打破比尔·盖茨于1999年创造的个人财富纪录,成为史上最富有之人!贝索斯并不是出生于富贵之家。实际上,据CNBC报道,他是一位16岁高中生妈妈的儿子。贝索斯的母亲在他17个月大时和他酗酒的生父离婚。在他4岁时嫁给了一位古巴移民,从此他被继父收养,改姓贝索斯。贝索斯以优异的全A成绩高中毕业后,被普林斯顿大学提前录取,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据CNBC报道,毕业后贝索斯来到华尔街工作,1990年就成为了一家投资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事业前景良好。1994年,贝索斯放弃了华尔街的一切,辞职创业,亚马逊网上书城于西雅图诞生。在2010年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贝索斯说:“当时我注意到,互联网的用户数正以每年230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东西能增长得如此之快。创办一座销售几百万种不同书籍的网上书城又是一件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对我来说太令人兴奋了。”1997年,亚马逊上市,在行业高速膨胀的泡沫中走过烧钱扩张阶段。BBC的报道中称,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马逊的年收入达到了,却依旧是亏损的。当时它必须每年借款10亿美元,才能保证公司得以继续运营。2005年亚马逊十周年时,互联网泡沫已经破灭。BBC的报道称,亚马逊的股价远低于了泡沫时期的高点,但却开始拥有了稳定的盈利。贝索斯的目标,也瞄准了沃尔玛这样的传统零售业巨头。亚马逊开始销售几乎所有商品,从服装、电器到日用品,不一而足。2007年,亚马逊推出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从此开创了电子书出版的先河。亚马逊的业务范围,也不再仅限于零售。从创业初期直到现在,贝索斯一直在朝着互联网的蛮荒之地进军。如今互联网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贝索斯却依旧没有停止对前沿的探索,亚马逊现在在云计算、和等领域的发展,依旧是行业领先。贝索斯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是后期的努力盖过了他不太好的出身。优异的成绩、大胆的挑战、精准的目光与稳定的运营,不停歇的探索与创新等闪光点成就了他的今天。前进、永不放弃,是优质人类的特点。平台,为你的财富增砖添瓦,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点牛。世界首富都在你追我赶,我们又怎能不努力,至少不要少于人家的财富零头。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点击 阅读原文 领取福利...《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七我出售的是梦想来源:《财富人物》 作者:赵 卓在欧美,如果哪个好莱坞明星或者亿万富豪想买个私人岛屿,他脑中首先出现的很可能是法哈德·维拉迪。因为35年来,全球私人岛屿交易的一半以上都出自他手,从电影明星梅尔·吉布森到伊朗王子沙拉姆都是他的客户。大牌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是个挑剔的买家,为了买到合适的私人岛屿,他坐上直升机谨慎地观察岛屿的形状和颜色。陪伴他全程、适时地为他补充地理知识的,就是这位德国老头法哈德·维拉迪。尼古拉斯·凯奇最终买下了巴哈马的一个小岛,为此他开了一瓶上好的葡萄酒和朋友庆祝。岛屿经纪人维拉迪也心满意足,因为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梅尔·吉布森、约翰尼·德普等大牌明星之外,他的客户名单上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名字。曾怀揣梦想维拉迪长得平平常常,浓密的白发,亲切的笑容,外表丝毫没有王者的霸气。小时候的他,也不过是个怀揣着鲁滨逊梦想的普通少年,幻想着在渺无人烟的孤岛上当岛主。后来这个少年进入汉堡大学,选择了国民***专业,甚至曾梦想成为一名摄影师,就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出售岛屿。时光回到1971年,25岁的维拉迪一边为取得***博士学位而用功读书,一边在德意志银行实习工作。“我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屿被人仅以买下。”维拉迪说,“就是这一瞬间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突然意识到,我也能买得起小岛了!”这片岛屿当时属塞舌尔共和国。当年的飞机票价昂贵,还没有直达航班,等维拉迪从印度孟买转机来到目的地时,发现最便宜的小岛也已经被炒到10万美元,远远超过他的承受能力,维拉迪失望地回了家。为了挽回自己经济上的损失,他联络到汉堡一位知名的商人,游说他买下一座叫库辛的小岛。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商人在未亲临岛屿的情况下就一口气买下库辛岛和另外两座小岛,并支付给维拉迪5%的佣金。“我用我永不离身的岛屿照片说服他们。”维拉迪永远揣着岛屿照片和相关资料出现在各种鸡尾酒会上,接近那些成功人士,问他们对买个私人岛屿有没有兴趣。“最初,我没有任何资源,口口相传是我能想到的最廉价的推广方式。”维拉迪说。很快,又有几个汉堡商人对维拉迪表示自己有意购买岛屿。维拉迪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很多人都有买岛的愿望。于是,他花了约相当于现在的费用,在一家报纸上做了条提供岛屿买卖中介服务的小广告,正式开始了岛屿经纪人生涯。巧合的是,维拉迪在完成第一笔交易时结识的一位塞舌尔年轻律师詹姆斯·曼卡姆,居然不久后当选为塞舌尔**。维拉迪顺利地成为当地15座岛屿的经纪人,并成功卖出了其中的7座。这是他接手的第一单大生意。在维拉迪的这一批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朗王子沙拉姆。这位王子为了方便从首都德黑兰来的飞机起降,居然在岛上修了一条飞机跑道。只有22人的全球公司维拉迪很快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欧洲。苏格兰、爱尔兰以及法国布列尼塔一带,不但岛屿买卖自由,而且这些岛屿往往都有传奇般的历史,仅那些宏伟的古堡就足够吸引人了。维拉迪遭遇的惟一问题,就是要找出这些岛屿属谁所有。他加入了一个飞行俱乐部,说服飞行员带着他沿海岸线考察。他仔细观察岛上从豪宅到码头的每一处建筑。随后,他开始骑车沿海岸线行驶,和遇到的每一个渔民聊天,搜集线索。一旦岛主确定,生意也就接踵而至。在维拉迪的办公室里,文件柜遮住了整整一面墙,这里面存放着维拉迪公司的核心资源——全世界数千座岛屿的资料。每座岛屿的资料占一格:地图、照片、测量数据、交易历史、历任岛主的资料、相关的剪报、地产乃至税收方面的证明……文件柜里存放的简直就是世界岛屿的百科全书。为了搜集这些资料,维拉迪的足迹遍布全球,不断地沿着岛屿拍照、了解岛屿的所有者、向当地**了解政策。35年来,维拉迪的公司不仅在汉堡拥有了一幢大楼,而且业务经营遍布全球。20世纪80年代岛屿市场的火爆,成为维拉迪生意扩张的一大动力。“旅行费用的降低、人们对观光旅游的厌倦以及风力水力发电、卫星电话、海水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使岛屿可以更加独立于陆地上的资源。”随着生意的发展,维拉迪的岛屿经纪公司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开设了分公司。新斯科舍拥有充裕的岛屿资源,因此成为世界岛屿交易最活跃的地方。为了照顾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维拉迪又在新西兰的惠灵顿设立了分公司。为了方便客户,他还开始岛屿租赁业务,这又给他吸引了更多的买家。那座当年维拉迪买不起的10万美元的塞舌尔小岛后来又被一位南非富商买下,富商在岛上打造了豪华酒店。但这座小岛的租赁业务,如今却是通过维拉迪的公司进行。维拉迪说,如今,公司的经营收入每年达到了2000万到,成了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出租岛屿业务更是蓬勃发展,每年可达10万人次之多。有趣的是,这样一个知名的公司,所有员工加起来才不过22人,工作效率之高足以让人惊叹。,找官方网址:huiyct.com《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八4月26日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00岁的生日。这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在长达70的职业生涯中,融合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作品。澎湃新闻采访了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罗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他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并参加了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个项目。采访中,他分享了在贝聿铭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以及作为建筑学后辈眼中的贝聿铭。1935年,18岁的贝聿铭踏上美国土地求学,先后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接受建筑教育。1948年,在哈佛大学教了两年书的贝聿铭被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相中,就此展开他的建筑设计职业旅程。195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建筑设计公司。100岁的贝聿铭 《纽约》杂志摄影师Bobby Doherty日摄于纽约罗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是世界著名幕墙公司海恩吉斯事务所的创始人,与世界著名建筑师合作设计过数百个幕墙,他同时也是哥伦大学建筑学院的老师,教授“高级幕墙设计课”。罗伯特从1974年到1989年曾经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过15年,参与设计了包括中国银行等众多项目,直到他自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澎湃新闻对其进行了采访,罗伯特分享了他在贝聿铭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以及贝先生对他后来人生事业的影响,文末,他也给了中国年轻建筑师和建筑学生们一些建议。海恩吉斯事务所创始人罗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澎湃新闻:您在贝聿铭公司开始工作的时候还很年轻,那是您的第一份工作吗?罗伯特:这并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当我进入公司时,我确实是最初级的员工,职位可以说是初级设计师或者说是个绘图员。那个年代,所有的建筑图纸都是用铅笔或者钢笔手绘的,并没有任何的电脑。我在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是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的东馆建筑,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画屋顶厕所通风竖管的建筑细节。当时的我对自己画的这些看起来并没有很重要的建筑细节可骄傲了!据我所知,这些通风管到现在还能照常运转!美国国家博物馆东馆澎湃新闻:当时您为什么选择在贝聿铭事务所工作?罗伯特:我选择在贝聿铭事务所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教授,克罗格·王(Kellogg Wong),他当时也是事务所的资深主创建筑师。当然,贝聿铭那时候已经是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贝聿铭的事务所工作,要知道,那时候,许许多多年轻建筑师都排队等着免费给贝聿铭工作。中银大厦澎湃新闻:您在那里开始工作的时候,是否已经对幕墙设计有了兴趣,还是说您在那里工作时才发展了这个兴趣?罗伯特:当我开始在那里工作时,我都不太知道什么是幕墙!工作几年后,我才有了第一次机会参与设计一个建筑幕墙。那时的我一下子云开雾散,立马就知道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儿!巧合的是,贝聿铭事务所是当时候少有的几家真正懂得如何定制设计建筑幕墙的公司。不仅仅是幕墙背后的工程知识,贝聿铭公司也懂得如何设计幕墙,让它们有微妙美丽的比例,有优美雅致的细节,并且能够显示出各种材料的敏感天性。我从我当时的老板和导师麦克?福林(Michael Flynn)那里快速学到了很多很多关于幕墙的知识。而麦克现在已经是Pei, Cobb, Freed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了。我发现,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参与幕墙设计的员工能与贝聿铭和公司的合伙人们有许多的交流与合作。当时,公司里的大多数建筑师都不太好意思去打扰贝先生,而我们这些参与幕墙设计的员工们却能随时随地与贝先生交流,甚至都不需要预约时间。贝先生总是对幕墙设计的各个方面和问题都非常感兴趣,他总是很兴奋地和我们交流商讨。澎湃新闻:您在贝先生的公司工作的感受如何?他是一个导师型的人吗,又或者他非常严格?罗伯特:在公司里,我与每个公司合伙人都合作过许多不同的项目,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出色,也都有非常不同的设计风格。而与贝先生合作,可说是最令人兴奋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贝先生永远在寻找着建筑设计最好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最好的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贝先生是个颇为直觉性的人,更像是一个艺术家,所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贝先生会告诉我们什么。他总是充满惊喜,我们的方案时常会被他推翻,我们也经常被要求去尝试一些新的不同的设计。不知不觉,当最终的方案浮现时,每个人又都会知道这个方案才是正确的答案!而到了这个时刻,贝先生并不需要再说任何的话,他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说服了我们所有人,让我们都达到了共识。我不觉得贝先生是个传统意义上很严厉的人,但他绝对的投入和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影响了所有的员工,我们所有人都想像他一样。换句话来说,这或许是一种严格的精神,办公室的工作环境永远都是非常紧张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严格。贝聿铭和夫人卢爱玲澎湃新闻:建筑公司多数出了名的需要加班加点,贝聿铭建筑事务所是否也是这样?贝聿铭的太太毕业于韦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和哈佛建筑学院,也是位园林建筑师,她参与过公司的项目吗?罗伯特:诚实来讲,我并不知道贝夫人原来有这么出色的学历背景,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位非常有魅力并且很温柔的女士,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喜欢她。至于加班,是的,我们经常需要加班。在以前和现在,加班在大多数的建筑公司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时的我们从不介意加班,因为所有人都喜欢待在公司里。能够参与设计这么多出色的建筑,加班对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公司的合伙人们,包括贝先生,也都经常加班,但是从没有人介意这件事情。我的猜测是,对于公司里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与工作已经融为了一体,而我们所有人也都是一个大家庭。中国银行的设计模型澎湃新闻:您有参与设计卢浮宫金字塔吗?罗伯特:当时我需要在卢浮宫金字塔和中国银行中选择一个参与设计,而我选择了中国银行,因此我对于卢浮宫项目的背景故事并没有那么了解。我所知道的是,贝先生最后建造完成的卢浮宫金字塔让巴黎非常满意。而现在,所有的法国人都把卢浮宫金字塔当作自己的国家珍宝。澎湃新闻:参与设计中国银行项目时,您已经是位资深的设计师了,主管幕墙设计。中国银行也是您在贝聿铭事务所的最后一个项目,能分享些参与合作这个项目的经历吗?中国银行在建造技术上有许多创新革命,这些创新,有多少是贝先生的创意,又有多少是你们这些团队建筑师们的功劳?建造中的中国银行罗伯特:香港中国银行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项目,我非常荣幸自己是设计团队中的一员。贝先生亲身参与设计了建筑的每一个方面,当然,他并没有管到每个螺丝钉,但是,他的远见决策推动了我们所有人去实现这些建筑革新。在设计初期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香港,我们需要向中国银行的高级主管们汇报我们的设计,我们介绍了整整23个幕墙方案(是的,23个!),每个方案我们都详细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发展我们的设计,并且如何测试了每个方案的可行性。贝先生当时非常担心,他希望银行客户方能够理解我们是如何得到设计方案的,并看到我们一整套的设计流程,并且在最后,他希望客户能够与设计师们达到一种共识。那次演讲我们成功说服了客户,推动了设计进度。当我第一次告诉贝先生我想要开自己公司这个想法的时候,中国银行还没有完全建造完成,但是贝先生非常鼓励我,并且告诉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还说,自己马上也要离开公司了,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他马上就要退休了。贝先生是个非常大度的人,在我离开他的事务所后,他聘请了我的公司来继续参与完成中国银行的建造。我永远都感恩贝先生当时的这个举动。在此之后,他也一直支持我的公司,并且给我推荐了许多其他的项目。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贝聿铭事务所其他员工离开公司自立时,贝先生也都给了他们许多的鼓励与帮助。卢浮宫金字塔澎湃新闻:贝先生的很多建筑都由三角形构成。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一条边,因此三角形更极简更严肃。然而,三角形在建筑中并没有那么有效率,并且通常会让建筑更昂贵。贝先生为什么尤其喜欢三角形呢?罗伯特: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并没有觉得三角形能够带给人非常不同的空间感受。在中国银行,三角形是平面二维的,幕墙上的三角形只是为了让人看见大楼的结构,让人觉得这个楼非常扎实稳固。澎湃新闻:您觉得贝先生通过三角几何筑成了严峻和奢华的建筑吗?罗伯特:比起用严峻和奢华来形容,我会形容贝先生的建筑为精炼与完整。建筑的平面图来自建筑场地的限制和空间的感受。建筑的外立面如我上面提到,通常显示了建筑的有效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特意讨论过三角形,无论是作为一个形状或是一个设计手法。澎湃新闻: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您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您的公司有继承什么贝聿铭公司的传统吗?罗伯特:在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被公司的设计思想和关注建筑细节的态度所深深影响。诚恳来说,我和我的公司也保持了这些特质。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贝聿铭事务所这些年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在美国和全世界各地的著名事务所中都身兼要职。不得不说,贝先生对建筑这个行当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贝聿铭和卢浮宫澎湃新闻:在您的职业生涯中,与这么多建筑师和事务所合作过,贝先生和其他建筑师有什么不同吗,尤其是相比当今的年轻建筑师?罗伯特: 确实,这些年我的公司非常有幸和全世界许多伟大的建筑师合作过,也和许多现在蓬勃发展的年轻公司合作过。每个建筑师都有他们的特色,每一次合作我都能学到许多。对于贝先生和他的公司来说,有一点尤其不同,每个人都不仅仅关注于一幢楼,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更大的目标。贝聿铭事务所对所有员工都非常大方,贝先生对所有人都给予教导,机会,尊重和鼓励。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容易解释,我也说不多清楚,但我知道,在当时,其他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些。直至今天,我也常常震惊贝聿铭事务所的前任职员们在那几十年居然都能对公司如此忠诚。我们所有人都被某种力量牵连着,我们都意识到我们都参与了一段很特殊的历史。说来也不好意思,直到现在,公司的前职员们如果遇到对方,还是在不停得讨论着贝聿铭建筑事务所。澎湃新闻:贝聿铭先生对于中国大众尤其是中国建筑学生来说是个传奇,许许多多的中国学生是因贝先生影响而对建筑产生了兴趣,您愿意分享下受到了贝先生的哪些影响吗?罗伯特:这是一个能需要很多答案的问题。我在贝聿铭建筑事务碰到了许多善于助人的导师,得到了他们的教导,我也因此才能实现我的事业,我喜欢教书就是因为我想要传承知识与宝贵的精神。在我的公司中,我也是这样帮助培育年轻建筑师的,这恐怕也是贝先生对我最大的影响了。贝先生给过我许多私人建议与忠告,但是太多了我记不住所有了。有一件事情我清楚得记得,贝先生总是说我们该仔细得听客户的需求,试着去理解客户并且从客户身上学到东西,这也是实现伟大建筑最重要的方法。来源:澎湃新闻《十年前 Kindle 诞生,这里有关于它开发过程中的 3 件事》 精选九编辑 / 苹果来源:艺非凡 | 转载请于作者联系这世界上的公司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做生意,一种是做品牌。品牌大王不管谁问他:你打算何时盈利呢?他的的回答总是:不知道,我还没想过赚钱,我们只想继续烧钱!就是这样一个烧钱大王,以 900 多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超越巴菲特、比尔 · 盖茨,成为世界第一首富。尽管只持续了短短四个小时,但他依然是 7 年来第一个将盖茨赶下马的人。他就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佐斯(Jeff Bezos)。1964 年 1 月,杰夫 · 贝左斯出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这一年,他的母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indle哪个版本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