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病害,为什么防冶黄龙病打针的药年年有,却总防不住

柑橘黄龙病防控误区,你中招了吗?
我的图书馆
柑橘黄龙病防控误区,你中招了吗?
老刀注: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和给药方法。该怎样应对这个让果农头疼的柑橘“杀手”呢?近年来,黄龙病在我国南方10余个省的柑橘种植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曾多次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柑橘产业造成严重破坏,近5年内累积砍除近亿株病树。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树砍掉,果农因此损失惨重。该怎样应对这个让果农头疼的柑橘“杀手”呢?记者专门采访了柑橘黄龙病防控专家广西柑橘研究所副研究员邓明学和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雪峰。可防可控不可治,“三板斧”可有效阻击黄龙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对付黄龙病,必须要正确认识它。王雪峰告诉记者,柑橘黄龙病具有暴发性强、发展迅猛、危害大等特点,对我国柑橘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此病来势凶猛,重病果园补栽苗木,在1~2年内即可发病;新栽区柑橘园一旦感染又未及时防控,发病率将逐年提高,特别是与重病果园邻近的新果园往往未及投产即遭毁灭。植株发病后,树势衰退,产量剧降或绝产。王雪峰介绍说,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柑橘木虱,其还可以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嫁接等方式传播,田间黄龙病树(侵染源)和传病虫媒(柑橘木虱)同时存在,是黄龙病流行的先决条件。黄龙病菌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培养,目前还没有发现抗病品种和治疗的特效药剂。虽然无法彻底消灭,但黄龙病是可防可控的。邓明学告诉记者,对付柑橘黄龙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小组就总结出了“三板斧”:一是通过及时挖除病树减少侵染源;二是控制传播媒介,最大限度杀灭柑橘木虱,减少田间再侵染;三是种植无病苗木。2006年,邓明学进一步提出了“以控制木虱为重点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理论和技术”,重点阐明了杀木虱、砍病树、种无病苗三者的关系,并提出了一整套柑橘木虱的防治策略、防治的关键时期等,筛选出了防治柑橘木虱的有效药剂。这套方法在多地经过实践证明,控制黄龙病危害的效果非常明显,像在广西,黄龙病的发病率已从前些年的10%降到了1%以下。防治误区待改变,杀灭木虱后才能砍病树记者了解到,对柑橘黄龙病病原的认识过程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曾经学界一度认为黄龙病的病原是线虫、镰刀菌,上世纪50年代实验证明其可嫁接传播,推测是病毒,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确认是细菌性病害。当前,因为对黄龙病缺乏正确认识和足够了解,各地在防控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认识和防治方面的误区,亟待引起注意和改变观念。跟柑橘打了十几年交道的邓明学指出,很多果农应对黄龙病很盲目,不认识黄龙病的人会以为是普通黄化花钱去治;知道黄龙病治不好的人就开始砍病树;知道黄龙病靠木虱传播的人,却又不认识柑橘木虱,导致用的杀木虱农药有没有效也不知道;知道预防黄龙病要砍病树、种无病苗、杀木虱的人,又不清楚杀灭木虱优先于砍挖黄龙病树,导致黄龙病越来越重,树越砍越多。“在黄龙病发生地区大多数果农还是把不会造成死树的红蜘蛛作为柑橘第一重要害虫,而对会传染黄龙病、毁灭柑橘的木虱却不重视,甚至都不认识。”邓明学强调说,思想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首先要树立柑橘黄龙病是第一重要病害、柑橘木虱为第一重要害虫的思想观念。此外,任何病害都是以预防为主,如疮痂病、炭疽病、砂皮病、溃疡病,对于毁灭性的病害黄龙病的防治更是如此。做好预防工作,栽种无病苗是基础,杀灭柑橘木虱是根本,杀灭木虱优先于砍、挖病树。只有保证有效杀灭木虱的前提下,才能砍、挖病树,否则还会造成病原传播。该舍弃时莫迟疑,避免因小失大造成更多损失不少果农在精心侍弄的果园出现黄龙病后,出于舍不得和侥幸的心理,没有做到及时清除病原,给果园留下了造成更大损失的隐患。“修剪病果枝和靠近病果园新建果园都是很大的误区。”王雪峰指出,有的农民发现果树上有一个枝条黄化了,他觉得把这个枝条剪了就没事了,留着这棵树还可以挂果。但黄龙病是系统性病害,留在那里还是一个侵染源,田间有木虱还会造成再侵染,到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一旦发现有树感染黄龙病,要尽快把整株树挖除。挖除柑橘树不需要把根也挖出来,只需要将树锯掉,在树桩上划十字花刀,涂上草甘膦或柴油,蒙上黑色遮光薄膜,树根就会自动腐烂掉。其次,选择苗木来源一定要慎重,尽量到正规的、有资质的育苗单位购买,避免栽种带病苗木。王雪峰建议,应对黄龙病提倡区域性防控,木虱会短距离迁飞,一家一户分散防治,这家打了那家没打,木虱就会来回迁移,所以应积极发挥柑橘合作社、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构建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综合治理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控黄龙病。如何识别柑橘黄龙病?“红鼻子果”或“青果(甜橙)”或“青头果(南丰蜜橘)”或“不熟果(广东砂糖橘)”:果子到了成熟期不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目前通过果子症状来识别黄龙病已成为果农判断黄龙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判断黄龙病最准确、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在树上发现有果子出现上述的症状,那么这整棵树很可能已经感染黄龙病了。斑驳状黄化叶: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从叶片的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斑驳状。均匀黄化或黄梢:主要是新梢不转绿,以椪柑、蕉柑的夏、秋梢较多,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大部分感染了黄龙病的树上都有缺素状黄化,以类似缺锌状(通常称为辣椒叶)或缺锰状黄化叶为主,但不能作为田间判断是否是黄龙病的主要症状。怎么区别柑橘树的缺铁黄化和黄龙病黄化?可以通过果子和是否有斑驳状黄化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黄化的时间和土壤来大致判断。缺铁黄化的柑橘树果子是正常转黄的,而黄龙病黄化的树会有果子不正常转黄。如果是春梢黄而秋梢不黄很有可能是缺铁黄化,相反的如果是春梢不黄而秋梢黄则很可能是黄龙病黄化。来自:吾谷网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防治柑橘黄龙病
11:41:24&&&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和给药方法,发病后只能将橘树砍掉,所以又被称为柑橘的&癌症&,很多果农谈&黄龙&色变。在很多柑橘产区,黄龙病已成为严重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第一重要病害。但是,只要掌握黄龙病的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科学预防,抓住关键,重点出击,黄龙病是可防可控的。
  如何识别柑橘黄龙病
  &红鼻子果&或&青果(甜橙)&或&青头果(南丰蜜橘)&或&不熟果(广东砂糖橘)&:果子到了成熟期不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他大部分还是青的。目前通过果子症状来识别黄龙病已成为果农判断黄龙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判断黄龙病最准确、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在树上发现有果子出现上述的症状,那么这整棵树很可能已经感染黄龙病了。
  斑驳状黄化叶: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从叶片的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斑驳状。
  均匀黄化或黄梢:主要是新梢不转绿,以椪柑、蕉柑的夏、秋梢较多,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大部分感染了黄龙病的树上都有缺素状黄化,以类似缺锌状(通常称为辣椒叶)或缺锰状黄化叶为主,但不能作为田间判断是否是黄龙病的主要症状。
  怎么区别柑橘树的缺铁黄化和黄龙病黄化?可以通过果子和是否有斑驳状黄化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黄化的时间和土壤来大致判断。缺铁黄化的柑橘树果子是正常转黄的,而黄龙病黄化的树会有果子不正常转黄。如果是春梢黄而秋梢不黄很有可能是缺铁黄化,相反的如果是春梢不黄而秋梢黄则很可能是黄龙病黄化。
  重点防控柑橘木虱
  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柑橘木虱,其还可以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嫁接等方式传播,而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唯一自然传播媒介,因此大面积范围内严格防除柑橘木虱是防治黄龙病最重要的措施。
  柑橘木虱传病有四个特点:一是传病率高,单个成虫传病率可达70%~80%。二是终身带病,若虫获得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后,并不会随着蜕皮而消失,变成高一龄的若虫或变成成虫后仍然带有黄龙病病原菌。三是随风扩散,成虫可飞7米高,随风近距离扩散。四是快速传毒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要控制黄龙病的传播,必须快速、有效地杀死木虱成虫和若虫。
  柑橘木虱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不能在发现木虱时才喷药。如果在果园发现木虱时才喷药,木虱可能已经传播了黄龙病。当前防治柑橘木虱主要以速效、高效的化学防治为主,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辅。
  喷施化学农药仍是防治柑橘木虱最主要的措施。喷药的关键时期是冬季清园和春、夏、秋季新梢抽发期。因为木虱只取食嫩梢,抽梢期也是木虱危害高峰期。冬季清园可以消灭越冬成虫,能够显著减少春季虫口基数,是全年防治柑橘木虱最关键的时期。其次为新梢抽发期,应该在新芽长度0.5~1厘米时开始喷药防治,随着新芽的生长,相隔5~10天后再次喷药。主要药剂有21%噻虫嗪水悬浮剂35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
  4.5%联苯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51.5%高氯&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
  值得注意的是,砍挖黄龙病树前必须先喷药杀灭病树上的木虱成虫,避免将带病木虱成虫驱赶到健康树上。采果后应该立即进行冬季清园杀灭木虱。台风雨或暴雨过后也要注意及时杀木虱。柑橘木虱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能力,在台风雨季和强对流天气时,东南部黄龙病严重地区的木虱成虫,会被风刮起,远距离被动迁飞。邻近黄龙病果园的木虱成虫也会被大风刮起,飞到果园中,因此台风雨和暴风雨过后,天晴时应立即喷药杀木虱。
  此外,还可以采用农业物理防治等辅助措施,如清除果园周围九里香、黄皮等木虱寄主植物。通过修剪、施肥、灌溉促进新梢抽发整齐一致,缩短抽梢时间,促进新梢老熟。
  应对黄龙病,专家还提倡区域性防控,因木虱可进行迁飞,一家一户分散防治,这家打了药那家没打药,木虱就会来回迁移,所以应积极发挥柑橘合作社、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构建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综合治理的防控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控黄龙病。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huoran落实这五招,柑橘黄龙病不用怕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用地布取代地膜进行铺设,可有效减少裂果和降低日灼对果实的影响。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任亚航  黄龙病,曾在广东肇庆、云浮、清远等柑橘主产区大规模暴发,给当地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经多方努力,柑橘黄龙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近两年有上升趋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曾继吾研究员表示,“柑橘黄龙病作为世界性难题,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仍以防控为主”。  近日,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暨柑橘栽培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阳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柑橘种植区的150余位专家及种植代表,对黄龙病综合防控经验以及柑橘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交流分享。会议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阳春市农业局联合举办。黄龙病防控“三板斧”  据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院长邓崇岭介绍,作为柑橘的主产区之一,广西省从2005年开始就注重黄龙病的防控,果园发病率也从2005年的6.45%下降到2012年的0.9%左右。但从2013年开始,黄龙病的暴发呈上升的趋势。邓崇岭告诉记者,“这三年间,广西柑橘种植以每年30万亩的面积增长,由于新种植农户的管理经验不足以及苗木市场的紊乱,黄龙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站长张生才将防控黄龙病工作归纳为“三板斧”,即“清病树”、“无毒苗”、“防木虱”。张生才介绍,对于老果园中病树的清理,不仅限于染病植株,对于那些疑似带病植株也应及时清理。对苗圃培育的苗木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苗木源头的安全。张生才还建议,有条件的基地可以进行无毒健壮大苗的果园假植,这样在清理病树后可及时补种同龄的苗木,保证果园稳产丰产。此外,采用先打药再清园的方式,对木虱防治效果更好。推广肥、水、药一体化  木虱作为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是黄龙病防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为此,阳春市农业局积极推广肥、水、药一体化技术,以通过对木虱的防治来阻断黄龙病的传播。  阳春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就是在肥水一体化的基础上,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后并在果园的上方增加农药喷雾装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果树研究所柑橘栽培室主任吴文介绍,该设备对于习性在叶背活动的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差,但若选择微风天气进行作业,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他介绍,推广肥、水、药一体化更有助于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以应对重大病虫害的暴发,同样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如果政府有相应的补助,农户将更容易接受。合理密植以保证产量  每亩地种植二百多株幼苗,这对许多农户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但已在阳春市当地实现了。“在老园区复种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这种高密度的种植,即使有一些植株染病也不会对以后的产量造成影响”吴文说,“在密植的基础上还需要许多配套的技术措施,简易省工修剪就是常用的方法,前两年不对枝条进行修剪,等到第三、四年稳定挂果后再进行修剪”。  此外,吴文还建议,为保证柑橘产量,到第四年时需要进行间伐,只留下1/4的植株。“根据试验,如果用地布取代地膜进行铺设,可有效减少裂果和降低日灼对果实的影响”。据悉,铺设地布每亩需要600元的投入,可用5-10年。  记者从阳春市农业局了解到,合理密植、免耕栽培、简易省工修剪和以梢控梢等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一年成园、二年全部投产、三年丰产稳产”的目标,目前阳春市的柑橘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左右。
南方农村报制作 --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热门关键词
眉山绿水青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未先生手机:电话:公司网址:www.lsqsny.cn地址:眉山市富牛镇牟堰村
沃柑黄龙病的症状识别、表现形式及防治方法
您的当前位置:
沃柑黄龙病的症状识别、表现形式及防治方法
& &柑桔黄龙病病原为类细菌(Bacteria Like Organism)简称(BLO),个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呈长椭圆形。病原物大小为30—600×500—1400纳米,外部界限由壁膜结构组成,厚度为25—30纳米,共三层:外层结构的电子密度较浓,往往表现为波纹状起伏不平的外形,中间层是电子密度透明层:内层与细脑膜相似,电子密度也较浓,内层比外层壁薄,两原物内部具有类核糖蛋且颗粒租DNA的纤丝状结构,还有许多电子密度较浓密的小区块结构。病原物寄生在柑桔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呈格兰氏阴性反应。病害症状:& & 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发生1-2条或多条的树梢发黄。这种黄化的树梢有两种病状类型,一种是树片均匀黄化,一种为黄绿相间的斑驳状。这两种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老叶仍呈正常绿色,但稍有差异。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柑桔黄龙病是类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体对热和四环素族抗菌素的抗性较弱。在病区,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病果园的病树。在新区则主要是带病的苗木和接穗。苗木带病率及田间病株率是黄龙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自然传播的媒介昆虫为柑桔木虱。幼龄树比老龄树更容易感染此病。最感病的是蕉柑、极柑、福桔、茶枝柑和年桔等,其成树发病后2—3年内严重黄化,基本丧失结果能力;抗病性较强的为金橘、温州蜜柑、甜橙、柚和柠檬等,其成年树发病在较好水肥条件下,可在较长的年限内保持一定产量;枳和黄皮抗病性很强,在田间不显症状。树进入丰产年后,若栽培管理跟不上,就容易感染黄龙病致使柑桔树迅速衰退死亡。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碍病蔓延。要林木茂盛,日照短,湿度大,有良好的护林带的果园,由于不利于媒介昆虫的迁移、繁殖和传播,黄龙病扩展较慢。防治方法:1、严格实施检疫,应严格禁止病区的苗木及带病材料(如接穗),向新区和无病区调运。在病区内,带病或可能带病的苗木应有控制地相对集中地种植,防止进一步扩散。新开辟的果园,要用无病苗种。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是防治柑桔黄龙病的关键性措施,要培育出不带黄龙病及某些危险性病害(如溃疡病、裂皮病等)的无病苗木,供新区和无病区的新果园种植。2、挖除病株。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病树留在田间,就是一个病源。因此,一经发现是黄龙病的树,立即挖除是防治黄龙病蔓延的重要措施。做法是:对每年春、夏、秋3个梢期,尤其是秋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挖除病树前应对病树及附近植株喷洒一次杀虫杀菌剂,以防柑桔木虱从病树向周围转移传播。发病10%以下的新柑桔园和发病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病株后可用无病苗补。3、防治柑桔木虱,柑桔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介体昆虫。生长在柑桔的新芽、嫩梢上。通过控制水肥来控制抽梢,使抽出的新梢整齐一致,缩短抽梢期。新梢抽发至1-2厘米时,全面喷洒1-2次杀虫剂。在冬季,柑桔木虱都喜欢飞到果园附近的九里香上越冬。在九里香上喷洒杀虫剂,对于减少木虱的数量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果园周围栽种防护林,对木虱的迁飞可起到阻碍作用。4、加强管理,尤其是要加强结果树的水肥管理,保持树势壮旺,提高抗病力,对于减少黄龙病的发生及因病造成的损失,有重要作用。5、把病区改造成新区。对于一些柑桔黄龙病发生非常严重、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的果园,应实行病区改造,就是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包括那些可能已经感病但还未表现症状的柑桔树)全部挖除,然后用柑桔无病苗重新种,加强管理,就可以把病区改造成为无病的新区。如果是因为黄龙病导致的黄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已经感染了黄龙病的柑橘树,只能通过平衡营养、健壮树势、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柑橘的抗逆性等工作来预防和减少、延缓黄龙病的发生。柑橘黄龙病与生理病害怎样区分?柑桔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传播蔓延迅速,且现有的柑桔栽培品种都是感病的,因此,防治柑桔黄龙病必须采取综合措苗木,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枝梢的叶片发黄。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是全张叶片均匀黄化,另一种是叶片一块黄一块绿,黄绿相间,称为斑驳型。这两种类型的叶片的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缺乏光泽。在黄梢下部的老叶仍是正常绿色。但因发病时期不同,病叶的症状也稍有差异。病树当年新发出来的春梢能够正常转绿色,但随着春梢老熟,叶片则绿色渐渐褪去而转黄,且发黄枝梢数目也较多。病树当年发出来的夏梢和秋梢,其叶片就不能正常转绿,逐渐从淡黄转变成黄色,发病梢数目也较春梢少。当年发黄的黄梢上的叶片到秋末时,便陆续脱落,到次年春芽萌发前全部落完。第二年病梢出现较早,且短而弱,病叶细小狭长,叶质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叶肉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与缺锌症状相似。这时树冠其它部位的新梢又上而下陆续出现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发黄的病梢日益增多,叶片脱落,加上根部腐烂,病树生长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逐渐枯死。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种现象农民称为“打花球”。这些花最后几乎全部脱落,仅有极少数能结果。病果,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有的品种的果蒂附近变橙红色,而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称为“红鼻子果”。无论是一株树或是一条梢,黄龙病都是从最顶部的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而且叶片变硬。即使加强管理后,症状也不会消退。生理性病害一般是从树冠下部开始发生,然后向上蔓延,病叶柔软,不会变硬。加强水肥管理后,症状就会逐渐消退。如果叶片症状是斑驳型且叶片较硬,则可以确诊是黄龙病树了。沃柑溃疡病的特征有那些?如何防治沃柑溃疡病柑桔溃疡病是一种影响全球柑桔产业发展的重大顽固病害。柑桔感染溃疡病后,在叶、枝、果上形成火山口状的病斑,后期落叶、落果,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由于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暴发,将会给发病区带来极大的损失。溃疡病是全球性病害,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特别近几年杂交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溃疡病危害也在不断上升趋势。下面我们说说沃柑溃疡病的防与治病原菌及危害特点:侵染源是薄璧门单黄单胞柑橘病变种,是细菌性病害,病菌危害最大特点是繁殖发育能力强,侵染周期短、反复侵染。病菌主要潜伏于病组织越冬,尤其秋梢上的病斑是病菌的重要场所,次年条件适宜便在幼嫩组织上侵染危害。病原菌经过越冬后次年4-5月份温湿适宜条件下,病部溢出菌体借风雨、昆虫、人畜和枝叶接触传播到嫩叶、幼果上。病菌就可以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在皮层组织间迅速繁殖,溶解中胶层,充满细胞间隙,刺激细胞增生,使组织肿胀,最后形成溃疡(若感染后又遇上干旱天气则潜伏危害,组织细胞不一定形成溃疡,表现黄斑、组织肿胀或形成小点溃疡)。发生条件和规律:柑橘溃疡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夏季节重在叶片上能存活40-90天,在土壤能存活60天;秋冬季节中在叶片上能存活200-300天,在土壤接种能存活150-300天,潜伏能力很强,是个顽固性病害,是仅次于黄龙病的毁灭性病害。该病还是属于高温高发的病害,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治病的最适宜温度是25-30度,在柑橘树生长期温度是满足发病的要求,因此水湿条件则成为决定因素。将于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传播,春季抽生新梢遇上降雨早而且多时,发病就早且重。雨量的多少以及栽培条件与病斑的大小有关。春梢起气温低、雨量少,病斑较小,发病轻;夏秋梢期高温多雨,若高氮少钾,生长旺盛、徒长枝多,则病斑较大,发病重(徒长枝叶片大、弱,气孔、水孔也大)。相反,干旱季节,品种叶片、幼果气孔、水孔、皮孔及细胞组织间隙细致,病害不发生或少发生。防治关键时期及措施:(1)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病果传入。引入苗木、枝条、种子要经过消毒。(2)摘除病叶,剪除病枝、病果进行销毁,冬季清园消毒。配方:石硫合剂加代森胺,松碱合剂加机油乳剂,松脂酸钠加绿颖(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施抗病元素钾、钙、硅,不偏施氮肥,结果树避免夏季施肥,要抹芽控梢,统一放梢,统一用药。保梢:春梢、夏梢、秋梢,每梢两次药,在抽梢期和老熟期各喷一次。在气温15°C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即可收侵染,加上20天的潜伏期为始发期便开始用药;春梢、夏梢、秋梢在气温20-30°C以上,相对湿度80%,旬雨量20-200MM时与新梢和幼果的易侵染期相吻合,发生严重,结果树以保护春、秋梢为主,抹除控制夏梢。内吸治疗和触杀保护结合。保果:结果树谢花后10天、40天、60天各喷一次药以保护幼果。溃疡病应注意结合防治潜夜蛾,大风大雨过后及时补喷药生长期用药配方:绿亨6号倍+兰迪多邦500-1000倍、72%链霉素1000倍+活康壮倍、30%壬菌铜倍、可杀得-1500倍、1%的酒精+1000倍的农用链霉素、绿亨铜师傅TM 800-1000倍、15%络氨铜200-300倍液喷雾。专制腐植酸铜是沃柑溃疡病的特效药剂如果溃疡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喷施腐植酸铜和专用叶面肥及专用地面肥,一年三-五次药两年断绝溃疡病的发生如何防治沃柑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发生于树势比较弱、通风透光不良的植株,果园在4-5月、7-8月两个发病高峰期,危害叶片、枝梢、果实,引起落果、枝梢流胶枯死、果实腐烂。防治炭疽病可选用绿亨炭锁TM800-1000倍、80%代森锰锌600-1000倍、25%苯醚甲环唑倍、绿亨聚清TM600-800倍液喷雾疮痂病如何防治?疮痂病在温度较低的沃柑产地发病严重。主要为害新梢、嫩叶、幼果等,严重时会引起落叶和落果。春季空气湿度大,是该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1、建园时选用无病苗木。2、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疏通过密枝条,增加树冠内的透光度,降低树冠内的空气湿度。3、喷药防治:在春梢长至2毫米时和开花后期,各喷施1次药。药剂可选用50%退菌特500倍稀释液,绿亨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稀释液,30%氧氯化铜500~600倍稀释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多菌灵800~1000倍。沃柑煤烟病如何防治?柑桔煤烟病由蚜虫、蚧类、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老树最易发生。防治方法:合理修剪,增加果园透光度,降低湿度,煤烟病在沃柑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树势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改善树体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2、及时防治蚜虫、蚧类和粉虱等害虫,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3、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在防治蚜虫、蚧类害虫时,可在杀虫剂中加入杀菌剂,或选用绿亨吡虫啉1000倍、氯氰毒死蜱倍稀释液。先杀死蚜虫,蚧类,隔5-7天再喷施杀菌剂。发病初期用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0-600倍稀释液防治,冬季清园用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0.3%-0.5%倍量式波尔多液、松碱合剂各喷一次杀死越冬病菌。或30%松脂酸钠800倍液+绿颖200倍液、活康壮倍、绿亨8号800倍喷施都有很好的效果。沃柑脚腐病的防与治当沃柑出现脚腐病时,要及时将腐烂物刮除,并用甲托800倍与新鲜泥土调成药浆敷于病部,然后用药液灌根。此外,也可选涂80%乙磷铝、25%甲霜灵或58%甲霜灵锰锌100-200倍液,50%甲霜铜100倍液,64%杀毒矾100-300倍液,10%增效双效灵20-30倍液,843康复剂原液等治疗。对于幼龄病树和重病树还应靠接换砧,树冠重剪和疏花疏果,以恢复树势。最好叶面再喷施高钾型叶面肥等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促进根系抽发,恢复生长。平时预防措施:做好开沟排水,不间种高秆作物,加强对天牛等树干害虫的防治。沃柑流胶病的分类识别与防治柑桔流胶病也称树脂病、脚腐病、沙皮病。以橙和橘为害最严重。沃柑也是该病的发生树种之一。分病菌感染流胶、生理性流胶和中毒性流胶三种,主要危害主干,亦危害主枝,影响树势,严重时病部可扩展引起树干环剥,导致植株干枯而死亡。病斑不定形,病部皮层变褐色,水渍状,常有裂口和流胶,叶片黄化后容易引起落叶,枝干干枯而死。流胶病病源不明,病菌感染流胶是真菌性病害,病部皮层烂死,并侵入木质部,病部与健康部交界处有一条黑褐色菌带,病皮下有黑色小粒点,有时会流胶并带有臭味,并且还为害果实和叶片,其叶、果表面生很多隆起黑褐色小粒点,手摸如有砂子附着似的,故称沙皮病(树脂病)。生理性流胶是沃柑管理不当,营养失调和缺少多种微量元素引起,中毒性流胶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或假冒农药肥料引起,流胶病全年均可发生,以高温多雨季节发病最严重。果园长期积水,土壤粘重板结,树冠郁闭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果园养鸡,鸡群在柑桔树下活动取食,啄烂主干及树下鸡屎多,容易发病。过多使用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的沃柑园亦容易引起发病。注意柑桔园排水。控制化学氮肥的使用,多用有机质肥料,防止树体徒长,树冠郁闭,禁止果园养鸡。可以防止和减少流胶病的发生沃柑锈病沃柑锈病主要是缺少铜元素引起,也可以与黑星病共生,在果实上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呈散生状,布满全果,除铜制剂外,其他杀菌剂均无效果。常误认为是树脂病或黑星病而错失防治时期,造成严重损失。防治可以用0.01~0.02%的硫酸铜液喷叶片,特别是冬季清园时使用效果好,安全无药害,或用必备500~600倍液或王菌铜400-600倍液,在生长期结合杀螨剂杀虫剂喷施,降低生产成本,一举两得。沃柑裂果病的防治危害症状:&首先在果实近顶端处开裂,一般从脐部开始,后果皮纵裂开口,瓤瓣亦相应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横裂或不规则开裂,形似开裂的石榴。随果实不断长大,裂果增多。裂果失水干枯最后脱落或次生真菌侵染变色霉烂。发病规律:沃柑一般在7月下旬开始出现裂果,高峰期出现在果实迅速膨大期的果皮由厚变薄的8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若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也依然会造成一些落果。一般自然裂果率为2-5%,严重的可超过10%,& & &该病主要发生在后壮果期伏旱骤雨之后。早熟薄皮品种易裂果,果顶部果皮较薄的品种裂果多。向阳坡地和土质瘠薄的橘园,间作作物需肥水多的柑橘园,树势衰弱和结果多的柑橘,发病严重。给不少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一)沃柑裂果的原因:1、施肥不合理,树体营养不均衡。如偏施磷肥,氮、钾不足会使果皮在一定程度上变薄;钙、钾、硼、锌、钼等微量元素缺乏会使果皮韧性、弹性和缓冲性变差;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差也更容易发生裂果。2、树体内源激素不平衡,果皮与果肉的发育不同步。果实生长到膨大期后果肉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分积累多,增长较快;而此时果表皮细胞分裂少,生长速度慢,造成果实内外生长速度不一致。一些种植户,见前期开花座果较多,使用赤霉素保果浓度较低、次数较少,直接影响后期果皮厚度,导致挂果越多裂果也越多。3、天气影响:长期干旱,突降暴雨,根系供应给果实的水分过多,果肉砂囊吸水迅速膨大;而雨后由于果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吸水相对少,果皮细胞分裂生长较慢,韧性差,极易产生突发性爆裂。4、溃疡病、炭疽病、红蜘蛛、桔实蝇等病虫害防治不力,致使果皮局部生长受阻,甚至被破坏。这种情况造成的裂果占相当大的比例。5、裂果还与果树本身状况有关。相同条件下盛果期的果树比幼果期的果树裂果率高;丰产树比结果适中的裂果率高;树冠顶部和外围也比中上部和内膛枝的裂果率高;酸砧的果树也比枳壳砧的果树裂果率高。(二)防治沃柑裂果技术措施:防治沃柑裂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措施。根据引起裂果的各种原因,早预防早准备,认真抓好各个生产环节,才能真正有效减少裂果,获得高产稳产。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橘园进行深耕,冬、夏季翻耕园土,及时灌溉,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势,是减少裂果发生的重要措施。2、沃柑施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不偏施化肥。在基肥或追肥时选用生物有机肥;壮果肥选用中氮、低磷、高钾并含有各种中、微量元素和复方增效剂的复合肥,这样可适度增加果皮厚度和韧性,减少裂果。3、土壤酸度大(PH值5.5以下)的果园,在谢花后的4-5月份地面撒施石灰补钙,调节土壤酸碱度。钙能增强果皮强度和韧性,减少裂果。树冠直径2米以下的施1斤/株,3~4米的施2斤/株。施石灰量应根据土壤酸碱度以及土质情况来施,过度撒施石灰会造成果树缺铁、缺锌等缺素现象,造成土壤板结。4、挂果树进入果实膨大期,应勤喷优质叶面肥,尤其是干旱地区和季节。结合防治病虫害每隔10-15天,叶面喷施键质橘倍液调节树体营养平衡。喷施叶面肥简单、经济,既可有效的减少裂果,又能促进果实膨大。5、加强水分管理。树盘盖草保持土壤湿度,平衡树盘土壤水分供给,避免骤干骤湿。果树行间适当留草,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强阳光辐射,能有效地防止异常裂果。膨大期超过15天不下雨造成干旱,应及时浇水。结合浇水配高钾高钙水溶肥一同淋施,效果更佳。开始淋水时先淋湿表土,隔两三天后再浇透深层土壤。伏旱前中耕表土,树冠地表覆盖杂草绿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壮果期均匀地供应水分和养分,后期少灌水,对防止裂果有较好的效果6、裂果发生最多的主要是树冠顶部和外围处。因此必须结合修剪、合理疏果和施肥措施,在花芽分化前施一次壮果转色肥。这样既可防止大小年挂果,又能减少无叶花果和结果母枝顶端挂果。促进树冠中下部及内膛枝条均匀结果,减少顶部外围果。7、合理喷施“九二0”保花保果,能促使果皮细胞分裂膨大,减少裂果。谢花后及落果高峰期前喷施,第一次每克300斤水,第二次每克150斤水,总共喷2次,尽量不超过3次,使果皮厚度在1.4-2.0毫米合理范围,不仅果质较优良,也很少出现裂果和厚皮果。若膨果期久旱无雨果皮发育停滞,也可以考虑补喷一次“九二0”或三十烷醇加0.3%尿素加天达2116营养液,特别是大雨来临前补喷易裂果重点部位,防裂效果相当明显。但9月份以后喷“九二0”过多会影响花芽分化,来年花量少,并使当年果皮粗糙松弛,延迟着色,影响果实品质和按时上市,一般情况不建议使用。8、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避免因病虫害危害,损坏果皮引起裂果。对已裂开的果实,应及时摘除。以免裂果腐烂传染病害和继续消耗养分、水分。可减少裂果的继续发生。沃日晒果如何防治一、定义柑桔果实日灼病,也称日烧病、日晒果。是一种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我区南宁崇左发生较重。它多发于高温干旱季节,受害果实由于果皮组织受高温烈日灼伤,影响发育,品质变劣,经济价值大大降低。二、症状此病因受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引致果皮组织灼伤。在果实尚未黄熟时,果顶受害部分发育停滞。在果实成熟时,受害部位果皮出现黄褐色、近圆形、下陷的焦灼干疤,干疤厚而坚硬,表面粗糙,上有许多黑褐色的小斑。一般病部扁平,果形不正。果实轻度受害,灼伤部位只限于果皮,受害重的,灼伤部位的中央为木栓状,伤及囊肉,致使飘囊、汁胞干缩,果肉呈海绵质,汁少而味淡,品质低劣。果腰部位发生日灼,多为黄褐色的硬斑。三、病原此病是由高温烈日曝晒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管理粗放、肥害、药害是引发病症的主要原因。&四、发生规律发病条件此病在高温季节,气候干燥,日照强烈时容易发生,一般于7月开始出现,8~9月发生最多,尤其是树冠向西南部分的果实和幼果结果树的顶生果实,因日照时间长,受害程度最重。日晒果除在茂谷柑发生严重以外、在不同柑桔品种中,温州蜜柑早熟品系和大红柑受害最重,温州蜜柑中、晚熟品系和椪柑、蕉柑、福桔次之,甜橙、柚类受害最轻。在夏、秋季高温季节喷射石灰硫磺合剂和柑园土壤中水分不足,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五、防治方法&此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方法以减轻病害的发生。1、在开园种植时,应在园的西南方向营造防护林以减少烈日照射。种植茂谷柑的果园护理时培养软枝挂果,并适当蜜植。3、幼龄结果树应避免过度修剪,控梢梢保果,应适当保留部分春、夏梢营养枝。3、正确使用农药,高温季节应避免使用石灰硫磺合剂和机油乳剂等有危害果实的农药。4、加强果园管理,壮果期间施用硫酸钾、硝酸钙、L.P.K肥及多量元素,增加树势,禁止施用有毒有害的肥料和含氯复合肥,以免烧根。5、在日灼发生前,叶面喷施高优美增甜剂800—1000倍,天达—2000倍,防治或减轻发病程度,日灼发生病期可喷施399植物营养液的倍有较好的恢复效果。6、对易发生此病的柑园,在高温季节可喷洒石灰乳(生石灰0.5千克,水5千克,过滤去渣),可减轻受害程度。7、尽量在柑园行间间种绿肥,或提倡生草法。夏、秋高温季节定期灌水,或进行人工降雨,以调节柑园小气候,提高相对湿度,降低酷热气温。8、在8~9月间检查柑园,发现受害果时,可用白纸遮盖受害部位,轻度受害的果实可恢复正常。9、切实做好地下线虫和根结线虫的防治工作,严防根腐流胶病,保持树内液体的上下传导和畅通
上一篇:下一篇: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主营区域:
扫描二维码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座机/手机号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冶黄龙病打针的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