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好我想问一下那个我有个额度2万的信用卡逾期7个月了会被起诉劳改吗?

办10张额度一万信用卡,然后。。。。。。。【纹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54,966贴子:
办10张额度一万信用卡,然后。。。。。。。
直接找大师,满背 双花臂
大腿小腿,
然后直接去劳改,10几年后,又是一条有大师作品的汉子,
对,就这样,
你不去办张大额的…
我有张6w的兴业银行
至于吗,每天少抽一包烟,两个月就赞出来了
一包多钱俩月出来?
看见高富帅,做等被喷。
看见高富帅,做等被喷。
俩个月烟钱好几万,屌丝直接吓尿
大水逼你好,大水逼再见
这个稿子是我的
这手稿不错啊。
。。。。记得直播
一万找大师,不管是满背还是花臂可都不够啊!
手稿漂亮!顶一下,撸主加油啊!话说七楼是亮点!牛掰完了!
手稿以收藏。
然后你纹身
才过完情人节你主蛋疼了..
看你找谁,10W还不见得够呢另外,不要以为劳改完了,欠的钱就可以不还了
劳改可以不用还钱的话可以考虑
回复 marY马锐 :c
棒极了,朕知道了。
顶你,然后你就准备被抓进局子给里面那帮人普及纹身知识了……
目测楼主意淫中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夏:目前有约十种说法。目前比较可信的是夏字是禹所在氏族的图腾。司马迁认为因夏后氏建国,故以部落名为国号。&br&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契封于商地,故以商为国号。后期因国都迁至殷,故亦以殷为国号。&br&周:因周文王所在部落为周族,故以此为国号。“周”的族号可能是商王武乙赐予的。周字在甲骨文中本是发达的农业区的美称。&br&秦:因秦国统一天下,故国号为秦。秦国国号取自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故国号为秦。&br&汉: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故统一天下后国号为汉。&br&新:因王莽受封为新都侯,故以新为国号。&br&魏:因曹操受封魏公,后进封魏王,曹丕继承魏王位,故受禅后国号为魏。&br&蜀汉:刘备为延续汉室,故国号为汉。因魏和西晋不承认其为汉室正统,故以蜀地贬称其为蜀。&br&吴:孙权以势力在吴地,故封吴王。称帝后,以吴为国号。&br&晋:因司马昭受封晋公,后进封晋王。司马炎继晋王为后受禅称帝,故国号晋。&br&成汉:因国都为成都,故国号为成。后李特弟李骧之子汉王李寿发动兵变称帝,故国号为汉。史称成汉。&br&汉赵:因刘渊自称汉室之后,故国号为汉。后刘曜因自己发迹于赵地,故改国号为赵。&br&前凉:张骏因受封为凉州刺史,故称凉王,以凉为国号。&br&后赵:因刘曜封石勒为赵王,故称帝后国号为赵。&br&前燕:因立国于战国时燕国地,故国号燕。&br&前秦:因立国于战国时秦国地,故国号秦。&br&后燕:因立国者慕容垂为前燕皇子,故称燕王,以燕为国号。&br&后秦:因立国于战国时秦国地,故国号秦。&br&西秦:因立国于战国时秦国地,故国号秦。&br&后凉:因开国皇帝吕光被前秦封凉州牧,故称帝后以凉为国号。&br&南凉:因立国于凉州,故国号凉。&br&南燕:因开国皇帝慕容德为后燕宗室,故国号燕。&br&西凉:立国于凉州,故国号凉。&br&北凉:因沮渠蒙逊称凉州牧,故国号凉。&br&胡夏:因赫连勃勃自称夏后氏后裔,故国号为夏。&br&北燕:冯跋灭后燕后,沿用后燕国号。&br&宋:因刘裕世居彭城春秋时为宋国地,故国号为宋。&br&齐:因萧道成受封齐王,故受禅称帝后改国号为齐。&br&梁:因萧衍封地位于梁郡,故国号为梁。&br&陈:因陈霸先受封陈公,后进封陈王,故称帝后国号为陈。&br&北魏:因拓跋氏自称黄帝之后,黄帝发源地位于战国时魏国地,故国号为魏。&br&西魏:因元宝炬为北魏皇孙,故国号为魏。&br&东魏:因元善见为北魏皇曾孙,故国号为魏。&br&北周:因宇文觉受封为周公,故国号为周。&br&北齐:因高洋受封齐郡王,故国号为齐。&br&隋:因杨坚受封为随国公,又因随有走之意,故改为隋。&br&唐:因先祖李虎受封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国号为唐。&br&后梁:因朱温受封为梁王,故称帝后国号为梁。&br&后唐:因先祖朱邪赤心平乱有功,赐名李国昌,编入唐朝宗籍,成为唐朝宗室。后李存勖称帝,宣布继承唐朝皇统,故国号唐。&br&后晋:因石敬瑭受契丹册封“大晋皇帝”,故国号为晋。&br&后汉:因刘知远自称东汉明帝之后,故以汉为国号。&br&后周:因郭威自称周朝虢叔之后,故以周为国号。&br&吴:因杨行密受封吴王,故国号为吴。&br&南唐:因吴国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自称原姓李,为唐宗室之后,故以唐为国号。&br&吴越:因钱鏐受后梁封吴越王,故以此为国号。&br&闽:因王审知受后梁封闽王,故以此为国号。&br&北汉:因开国皇帝刘崇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故以汉为国号。&br&前蜀:因王建受封为蜀王,故在朱温称帝时同时称帝,以蜀为国号。&br&后蜀:因孟知祥受后唐封为蜀王,故在称帝后以蜀为国号。&br&荆南:因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故以荆南称之。后因后唐封其为南平王,故又称南平。&br&楚:因后梁、后唐封马殷为楚王,故以此为国号。&br&南汉:因刘龑自称汉朝后裔,故以汉为国号。&br&宋:因赵匡胤任归德节度使,驻宋州,故以宋为国号。&br&辽:契丹语中辽为铁意,且契丹人发祥于辽水,故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br&金:一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说金不变不坏,故以此为国号。一说女真族起源于金水,故以此为国号。一说女真一词在女真语中为金意,故以此为国号。&br&西夏:因先祖平乱有功,受封为夏州节度使,故以夏为国号。&br&大元:忽必烈称帝后,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以大元为国号。&br&大明:一说承袭自小明王韩林儿,一说源自明教。&br&大清:皇太极即位后改国号为大清,一说以水灭明之火德,一说源自蒙古借词,意为好战者。
夏:目前有约十种说法。目前比较可信的是夏字是禹所在氏族的图腾。司马迁认为因夏后氏建国,故以部落名为国号。 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契封于商地,故以商为国号。后期因国都迁至殷,故亦以殷为国号。 周:因周文王所在部落为周族,故以此为国号。“周”的族…
&b&利益相关:带过几个应届生,现在还在带,伤神不少。&/b&&br&&br&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先感谢一下实习时带我的老大 &a data-hash=&e035c12c7cdfc8abdd9bd759& href=&//www.zhihu.com/people/e035c12c7cdfc8abdd9bd75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035c12c7cdfc8abdd9bd759& data-hovercard=&p$b$e035c12c7cdfc8abdd9bd759&&@hanniman&/a&(腾讯系出身创业者,推荐关注),谢谢老大带我入行,教我职场常识和基本礼节。&br&&br&&b&1、思考能力&/b&&br&“善于思考”是应届生简历上的高频词汇,但在实践中,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应届生少之又少。&br&职场中要求的“思考能力”并不是让你进入哲学领域去思考历史走向、人文变迁、岁月流逝,而是当你在&b&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尝试想出解决方法。很多应届生在工作中遇到一丁点问题,想都不想张口就问。职场不是学校,主管更不是老师,老师的专职工作就是为你答疑解惑,可主管也有自己的活要做。影响双方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不利于自身提升。&/b&&br&如果你想过还找不到解决思路,便可和主管交流。把你的思考路径、困惑说出来,让他为你答疑解惑。这样便容易看出自己在工作方法、思考方式上有哪些误区,也才更有利于自身提高。&br&&br&&b&2、主动性&/b&&br&&b&“主动性强”也是高频词汇,但在实践中,具备主动性的应届生还是少之又少。&/b&&br&应届生很容易陷入“推一步走一步”的境地,手上的工作做完后却不主动和上司沟通。很多时候给你工作的时候他给出的时间都很宽松,如果你提前做完,一定要主动反馈,让他及时安排。&br&工作中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场景:上司给活的时候可能只想了两分钟,他交代的要点并不全。这时候你在完成基本点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想一下是否能做的更好?&br&&b&基本完成并不能提升你的形象和能力,超出预期才能给人惊喜!&/b&&br&&br&&b&3、信息收集能力&/b&&br&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今天,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在网上早已有了成型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去自学的话,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自我提升都有极大帮助。&br&&br&&b&4、团队协作能力&/b&&br&&b&职场永远是团队在一起战斗,既然身处于团队,就要学会和同事沟通协作。&/b&&br&令我痛苦不堪的是,当一项工作需要别的同事协助时,应届生首先不是去找协助的人,而是找我。再转一遍,效率低下不说,信息也会有偏差。&br&&br&&b&5、抗压能力&/b&&br&&b&“抗压能力”也属于高频词汇,男生还好点,女生相对而言确实有点弱。&/b&&br&初入职场,我能理解压力很多、很大,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自己去体会、疏导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职场、公司要的是结果,你的情绪不应该影响工作效率。&br&&br&&b&6、兴趣&/b&&br&“兴趣”并不要求你狂热的爱好这个行业,但是可以使你对行业有个模糊的认知,可以让你主动了解行业资讯,让你看行业书籍。对于那些什么行动都没有,却在狂热的说“喜爱互联网”的人,我一向不认为这是兴趣,而是欺骗。&br&&br&&b&7、职业基础技能&/b&&br&技术、设计、PM等岗位都需要掌握相关基本软件、思考方式等。&br&&br&&b&加分点:&/b&&br&&br&&b&8、善于总结&/b&&br&不论是哪个职场环境,我都非常看重总结。工作的忙碌很容易让人迷陷进去,一件事一件事的做,虽说“练多了手熟”。但是如果你能在做完一件事,抽个时间思考总结一下: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得到的成果等等归纳一下,可以更加快速提升自我。&br&&br&&b&9、写作能力&/b&&br&互联网行业中每个职业都需要写作能力,如果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不管是对工作还是自我都是一件极好的事。 看过 &a data-hash=&5dea5dbed1458& href=&//www.zhihu.com/people/5dea5dbed145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dea5dbed1458& data-hovercard=&p$b$5dea5dbed1458&&@池建强&/a&&a data-hash=&19fabe7c& href=&//www.zhihu.com/people/19fabe7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19fabe7c& data-hovercard=&p$b$19fabe7c&&@Fenng&/a&(推荐,还有他们的公众号)老师文字的人,相信都会拜服不已的,Fenng老师以一己之力将丁香园形象提升到如此境地,令我敬佩不已。&br&&br&&b&上面的能力多少有几项闪光,这种人才便会受到多数企业欢迎。&/b&
利益相关:带过几个应届生,现在还在带,伤神不少。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先感谢一下实习时带我的老大 (腾讯系出身创业者,推荐关注),谢谢老大带我入行,教我职场常识和基本礼节。 1、思考能力 “善于思考”是应届生简历上的高频词汇,但在实践…
李春平的老婆
比自己年长38岁好莱坞巨星,巨额遗产包括三幅毕加索真迹,价值120亿
李春平1949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当过兵,28岁那年因与情敌打斗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送到农场劳教3年。之后春平搬出家门,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同时还感染了肝炎。以后,李春平每天精心打扮后坐在北京饭店的咖啡厅里静静等待, 要靠容貌获得出国的资本。
  1979年9月,遇到一位年届花甲的好莱坞女影星,并提出在结婚的基础上带他回美国。当时李春平没有直接答应了女影星的要求,而是在一对英国夫妇的帮助下去了英国,并在那里打工。后来,他被出租车撞了,司机停也没停就开走了。到了医院,医生一看他是个穷人,就随便给包了包也没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春平拄着双拐飞回了中国,知道美国老太太不断打听他的消息,李春平以儿子和情人的身份跟着女影星去了美国。
  1949年2月,出生在江苏淮阴,祖籍山西临汾。
  1965年10月,随转业父亲定居北京,就读于北京110中学。
  1968年春入伍,为昆明空军某部工程兵战士。两年后调入昆明某部队文工团,任手风琴演奏员。
  1977年1月,因病转业回京。分配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保卫科干部。
  1977年3月,因打架被判三年劳动教养,后赴天津汉沽茶淀北京青河农场劳改。同时被开除公职、党籍。劳教期间因病保外就医,与某部队文工团独唱演员热恋。
  1978年夏,在北京饭店首遇后成为妻子的美国老太。
  1979年劳教期满,秋天赴英国留学、打工8个月,后因车祸回国。
  1980年8月,以美国老太“儿子”身份赴美。
  1989年11月结婚。1990年7月妻子去世。
  1991年夏,以美籍华人身份,带亡妻所予巨额财产回北京。
  1992年起正式开始慈善捐助,并被媒体报道。
  2005年出版传记小说《忏悔无门》。
  2006年,为“健康援助进农家——红十字在行动”,即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捐献1千万元人民币。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为中国红十字会成立百年来授予称号第一人。
  2007年2月,投资1千万元成立“李春平博爱基金管理委员会”,投资2千万元成立“李春平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
李春平的老婆
比自己年长38岁好莱坞巨星,巨额遗产包括三幅毕加索真迹,价值120亿
李春平1949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当过兵,28岁那年因与情敌打斗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送到农场劳教3年。之后春平搬出家门,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同时还感染了肝…
&p&两万字长文,千万慎入,算是我自己读了这段时间的北朝史的一个总结,从社会史和政治史的角度,梳理一下从五胡乱华到安史之乱的政治变迁,因为内容过于宏大,自己又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免出错,还望诸位海涵、赐教&/p&&br&&p&==============================正文============================&/p&&br&&p&八王之乱以来,西晋中央政权崩溃,中国再次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经历了长达两百余年的胡汉交融,历史终于从秦汉帝国走向了新生的隋唐帝国,而北朝和关中,则再次成为了历史的出口。&br&&/p&&br&&p&&b&楔子:旧时代的终结&/b&&/p&&br&&p&&b&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代(尤以西汉武帝至宣帝时期为顶峰),而其强盛的基础则在于极为彻底的编户齐民制度&/b&,国家通过控制编户,强有力的保证了税源、兵源的充足,为其开疆拓土提供了条件。&/p&&br&&p&&b&但是自西汉元帝以来,伴随着官僚机构的逐渐腐化,地方豪族出现&/b&,他们包庇人口、武断乡曲,他们的存在与秦汉帝国的体制相对立,到了东汉中期,部分豪族通过家传经学逐步转变为士族,逐步从地方进入中央官界,进一步巩固其势力。与之同时,官僚机构进一步腐化,导致皇权弱化,外戚和宦官不断的争斗导致了中央权威的丧失。&b&在中央和地方两股离心势力的影响下,国家对地方日渐失去控制,最终本为监察区的州转变为行政区,帝国开始走向瓦解。&/b&&/p&&br&&p&西晋虽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是士族和豪族完全占据了中央与地方社会,国家对地方控制极弱,晋武帝繁琐、细致的布局正体现了西晋局势的一触即溃,最终在晋武帝去世后不久,毁灭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正式爆发。&/p&&br&&p&&b&八王之乱看似为宗室间的大混战,但实质上则是被诸王引为幕僚的士族间的乱战。&/b&宗王本身并无自身势力,他们在出镇一方之后吸收当地士人进入都督府,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言人,通过地方士族对州郡进行控制,赵王伦之孙秀、齐王冏之五公皆是地方上的次等士族代表(经知友@戴万琦提醒,五公中四公籍贯不可考,身份难以认定,因为无关主旨,所以行文的时候未经查证,确实是我的疏忽,不过纵观齐王冏及其他诸王的幕僚构成,说各个宗王在构成上属于士族政权当无大错,也感谢执正)。因而八王之乱实质上是离心于中央的地方势力的乱战,是中央皇权与地方士族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西晋社会整合的失败。&b&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内迁的胡人站上了历史的前台。&/b&&/p&&br&&p&&b&综而言之,魏晋时代无法统一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秦汉的编户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士族和豪族成为了地方上的主宰,如何处理与其的关系,成为魏晋时代最为严峻的问题。&/b&&/p&&br&&p&&b&魏晋时代的北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三段:五胡时代、北魏时代、北朝时代。其中北魏时代以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界又可分为“后五胡时代”和“前北朝时代”。就北中国的具体事实而言,其主要矛盾有一横一纵。&/b&&/p&&br&&p&&b&横向的矛盾在于民族关系&/b&(魏晋时代的民族矛盾与近现代以来的国族矛盾截然不同,魏晋时代远远没有出现政治意义的民族共同体,此时的民族是以文化为基本区分标准的,因而断不可以近代视角观之),胡族的活跃造成其塞北体制、文化与汉地的强烈冲突,造成强烈的民族矛盾,突出表现在两赵时代,这一矛盾贯穿整个五胡时代。&/p&&br&&p&&b&纵向的矛盾在于阶层关系&/b&(政治矛盾),长期以来士族都是官僚的主要构成,胡族君主如何处理与士族、寒门、地方豪族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帝国的统治基础是否稳固的问题,这一矛盾在孝文帝门阀改革之后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了北魏末期的崩溃,并成为北朝时代最为重要的议题。&/p&&br&&p&&b&一、胡汉分治与两赵时代&/b&&/p&&br&&p&长期以来,北方的胡族都保持着部落制的社会组织形式,但是五胡的君主早已不是北方的单于,而是帝国的皇帝,如何处理胡族与汉族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摆在胡族君主面前的重要问题。应该承认,虽然如刘渊这样的君主对汉文化有着丰富的了解,但是胡汉社会的矛盾并不是靠君主的个人才能便可以解决的,在五胡时代初期,胡族君主对此往往没有什么办法,因而他们只能选择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胡汉分治。&/p&&br&&p&&b&所谓胡汉分治,顾名思义是对胡族和汉族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一方面模仿汉人官僚结构,建立一套汉化的帝国系统,另一方面建立一套专门管理胡族的机构和组织,两者互不干扰,同时并存。由此形成皇帝-官僚-州郡、大单于-酋长-部落两套系统。&/b&&/p&&br&&p&&b&胡汉分治的重要标志便是大单于的设立。&/b&大单于即是胡族机构的长官,一般由宗室担任,诸如刘聪、石虎都曾任此职,两赵时期大单于基本相当于皇位继承人,大单于的专属机构为单于台,下设左右辅及其他官吏,【胡、羯、鲜卑、氐、羌豪杰为之】,属于胡族自治的范畴。&/p&&br&&p&&b&应该说胡汉分治的体制是极其简陋的,并没有试图解决胡汉对立的问题,只是将之搁置以图稳定,却为王朝埋下了隐患。&/b&这体现了五胡时代前期,受制于时代的影响,胡汉矛盾的难以调和,而这种民族矛盾又深刻的体现在两赵政权之中。&/p&&br&&p&如果说刘渊冒称汉室体现了他的汉化倾向的话,随着靳准之乱的爆发,刘汉政权之内的胡汉矛盾也显现出来。刘曜平定叛乱之后改国号曰赵,是为前赵政权。前赵虽与前汉一脉相承,但是在政治认同上却是属于两个完全的系统,刘耀以【冒顿配天,以元海配上帝】,实则意味着抛弃了刘渊所宣扬的刘汉宗亲的身份,回归了匈奴传统,体现了五胡时代的胡汉对立。&/p&&br&&p&后赵政权的体制与前赵基本相同,同样以大单于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体系,而其民族矛盾比之更为严峻,最终在宗室、武人的乱战之中,后赵政权在冉闵的大屠杀政策中落下帷幕。&/p&&br&&p&&b&除了胡汉分治以外,两赵政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宗室之间的残杀。&/b&谷川道雄在《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直言,宗室在两赵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实则是继承于胡族部落传统,宗室掌握了军政大权,往往对皇权造成威胁,皇权为了巩固权力提拔外戚、宦官,最终加剧了政治内斗,引发了政权的衰亡。&/p&&br&&p&应该看到,宗室问题体现了在五胡时代初期胡族传统和汉族体制的冲突,如何抑制宗室,加强皇权成为五胡时代的重要命题。&/p&&br&&p&&b&总而言之,两赵时代作为五胡时代的前期,是胡汉矛盾最为激烈的时代,内乱、屠杀层出不穷,体现了胡汉冲突对于政权稳定的烈影响。就其体制而言,主要体现在胡汉分治和宗室掌权两个方面,显现出胡汉融合依然任重道远。&/b&&/p&&br&&p&&b&二、五胡时代的后期与秦燕对立&/b&&/p&&br&&p&冉闵之乱后,后赵政权趋于崩溃,北中国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而继之而起的则是前秦和前燕两个政权,两个政权处于五胡时代的后期,都对胡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解决,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但是仔细考察两国的体制,会发现由于地缘条件、社会结构的不同,两个政权的体制存在不同的倾向,而这两种不同的倾向也成为北魏政治的先声。(同时存在的还有前凉政权,应当说诸凉政权保存了大量经学文化,为之后的胡汉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地缘独立性,与北中国政治主线关联较小,在此不论)&/p&&br&&p&(1)前燕与士族政治&/p&&br&&p&&b&前燕政权应当说是五胡时代汉化较为成功的政权了,这与其特殊的地缘条件息息相关&/b&,晋末以来神州沉陆,地方势力较大的豪族以坞堡的形式在乱世中生存,而那些势力较弱或是不愿忍受战火的汉族士人则开始逃离中原,去往边疆。陈寅恪先生敏锐的指出五胡时代汉人的迁徙大体有三个方向,向南投奔东晋、向西投奔前凉、向东投奔前燕。&/p&&br&&p&由于前燕所处的关东地区历来以文化见长,因而汉人士大夫的文化素养对前燕政权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他们也成为前燕政权入主中原的中坚力量。&b&前燕政权凭借这一优势,积极推崇晋室、侨置郡县以便吸引、安置汉人,并建立一套汉族官僚体制,将士人吸纳进入前燕政权之中。&/b&晋书如是记载,【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p&&br&&p&&b&就体制而论,前燕与两赵相比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其废除了以大单于核心的胡族自治系统,整个政权的中上层只有一套统一的汉化体制,体现了五胡时代后期的进步。&/b&但是这并不意味整个前燕政权的体制都是一元化的,其中还设有军封(营户),即由宗室统领的军事特区,这一区域由宗室自治,君主对其控制较弱,应该说是胡汉分治体制的改善版本,同时也是北魏军镇的先声。与两赵相比,其进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军封与州郡只是军事与行政的对立,而不是胡汉的民族对立,其对立范围已经大大缩小,第二,两赵政权自上而下的设置了一整套胡族自治体制,而军封只是作为特殊行政区存在,不涉及中上层的国家行政结构,中上层结构依然是一元化。&/p&&br&&p&&b&虽然前燕大量吸收汉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多身处地方州郡或是中层官僚,真正占据政治核心的依然是宗室贵族,不得不说这同样体现了胡族传统的影响。&/b&虽然前燕政权在体制上与两赵时代的胡汉分治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政治核心层宗室和皇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在剧烈的内斗和上层自身的腐化之中前燕政权最终被前秦所灭。&/p&&br&&p&(2)前秦与皇权政治&/p&&br&&p&之后我们再来看前秦政权。&b&前秦政权前期同样沿袭了两赵的胡汉分治体制&/b&,苻健在【永和七年,僭称天王、大单于】,【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同时这一时间前秦政权主要由氐族酋豪构成,【以南安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定梁楞为前将军, 领左长史……氐酋毛贵为单于辅相】。&/p&&br&&p&&b&然而到了苻生时期,大单于一职便不再见诸于史籍,胡族体制也逐渐被汉化体制取代,&/b&也就是所谓【缮宗庙社稷,置百官于长安】,到了苻坚时代,其行政体制更是进一步完善,应该说前秦政权同样改进了胡汉分治的体制,为民族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p&&br&&p&&b&然而同为五胡时代后期,前秦政权却显现了与前燕政权截然不同的政治气象。&/b&前燕后期已然是一派腐化之相,【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国之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不足】,这样的景象哪怕即使是败亡之际也未在前秦出现,恰恰相反,史载其时【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谷川道雄甚至直言“让人想到了类似汉唐统一帝国的极盛时期”,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我认为相当于从地缘条件和政治体制之中寻找答案。&/p&&br&&p&&b&如果说关东浓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前燕的“士族政治”,那么关中的景象却是截然不同&/b&,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彪悍尚武,文化素养相对较弱,故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俗语,加之东汉以来关中饱经战火,士族进一步凋零,&b&前秦政权内部士族势力十分弱小,正是在这一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前秦政权创造了与前燕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b&&/p&&br&&p&&b&苻坚统治期间,重用王猛等汉人官僚,打击氐族权贵,建立了强大的专制体制。&/b&苻健皇后之弟特进强德【昏酒豪横,为百姓之患。猛捕而杀之,陈尸于市】,邓羌【与猛协规齐志,数旬之间,贵戚豪强诛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苻坚不禁感叹:【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p&&br&&p&前秦的这番景象不禁使人联想到了同为关中政权的嬴秦与西汉,其厉行法治、打击豪强之决绝,仿佛使人置身于恢弘的秦汉帝国,那是一个君权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德昌明的时代,在苻坚和王猛的身上人们重新发现了这种“关中性格”。&/p&&br&&p&在中国古代史的前半期,北中国存在两个核心区域,也就是关中和关东,由于地缘条件和社会风俗的不同,二者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模式,正如战国时代秦国与六国的对立一般,在五胡晚期,前秦和前燕代表着关中和关东再次对立起来,这一次的对立,也成为北周、北齐对立的先声。&/p&&br&&p&&b&自秦汉而魏晋,汉族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一种强调君权至上,追求君主的绝对权威,另一种强调士族利益,主张将士族广泛吸纳入政权之中,前者是秦汉传统,后者是魏晋风貌,前者代表皇权政治,后者代表士族政治,当民族问题逐渐缓解,更为现实的政治问题摆在胡族君主面前,是回归秦汉帝制,还是接受魏晋现实,这样的争论从燕秦之争延续到北魏时代,成为贯穿北朝史的重要议题,而此时仍只是萌芽。&/b&&/p&&br&&p&然而秦汉帝国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士族与豪族纵横的魏晋时代,他们不可能建立一套覆盖整个北中国的户籍制度,更不可能重建秦汉时代“一君万民”的政治体制。&b&前秦政权打击士族、豪强,却无法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最终导致了淝水之战后由于对地方控制能力的不足,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可以说,前秦政权的败亡,在民族矛盾的背后,同样隐藏着政治上的矛盾。&/b&&/p&&br&&p&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论及前秦的败亡,认为之前苻坚迁徙氐人分守重镇的政策导致了中央地区实力虚弱,是一大失政。但是苻坚之所以要迁徙氐人,恰恰是因为之前北海公苻重在洛阳谋反,因而才希望通过这一政策稳固关东。对于前秦政权而言,迁徙氐人是叛乱,不迁徙氐人同样也是叛乱,这与政策本身并无关系,&b&前秦政权本身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局,这个死局的关键就在于其所追求的秦汉体制。&/b&&/p&&br&&p&&b&综上所论,前秦政权是民族矛盾和体制问题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此时民族间矛盾极深,五胡贵族在无法真正融入前秦政权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前秦打击豪强的政策,他们对地方控制能力极弱,一旦叛乱爆发根本无力阻挡。&/b&&/p&&br&&p&苻坚和王猛向往着那个恢弘的秦汉时代,他不顾所有人的阻拦一心南征,只是因为他用一生追寻着那个【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如赤子】的全新世界,也许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在在一个士族桀骜、夷狄奸诈的时代,追寻着不合时宜的理想,徒留后人凭吊。&/p&&br&&p&&b&关中与关东、皇权与贵族,在五百年后,历史仿佛重新回到了秦与六国的时代,只不过这一次,历史的出口更加遥远。五胡晚期的燕秦对立,意味着胡汉矛盾开始逐步缓解,胡族君主开始探寻历史的出路,开始尝试建构一套全新的政治体制,待到北魏重新统一北方,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b&&/p&&br&&p&&b&三、崔浩事件与北魏的政治分野&/b&&/p&&br&&p&淝水之战后,统一的前秦政权开始崩溃,各个政权纷纷复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北魏政权,道武帝拓跋珪在参合陂大破后燕军队,自此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p&&br&&p&北魏的前身代国在五胡时代前期并无特殊之处,距离中原核心区也十分遥远,那么&b&北魏政权究竟凭借什么样的特质才会如此迅速的崛起呢?近人论及此时北魏体制,无不提及离散诸部一事。&/b&&/p&&br&&p&【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同编户】,【道武平中原……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b&所谓离散诸部,顾名思义,即是将原有的塞北部落体制彻底打碎,由中央进行直接控制,以此达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如果认为北魏就此便实现了中央集权,能够对地方实行强有力的直接控制,恐怕与事实不符。&/b&&/p&&br&&p&事实上,离散诸部的政策并不是道武帝的独创,早在前秦时代,苻坚便实施了相应的政策,【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这既印证了苻坚恢复皇权体制的志向,却从侧面证明了制度与现实政治的脱节,前秦最终便亡于社会整合的失败。&/p&&br&&p&&b&魏晋时代中国之所以难以统一,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整合以士族、豪族为代表的中层社会。&/b&士族和豪族在地方拥有强大势力,使得可供王朝利用的编户十分稀少,王朝的财政、军事力量得不到保证,如果不能将这些中层社会整合进政权之中,帝国的统治根本无法稳固。而在胡族政权之中,以君长、酋豪为代表的部落首领同样是与之性质类似的中层领袖,&b&想要利用一项改革就彻底击垮他们显然是不可能的,所谓【始同编户】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理想罢了。&/b&&/p&&br&&p&&b&胡族体制被打碎之后,如何尽可能的整合胡汉中层社会力量便成为摆在北魏政权面前的重要命题,由此产生了宗主督护制。&/b&宗主督护制是对汉豪族权力的承认,也是对胡族酋豪的妥协,使之成为北魏政权的基层领袖,既吻合汉地的社会结构,也是北魏前半期国家力量的极限。&/p&&br&&p&&b&北魏的历史以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期,前半期为后五胡时代,后半期为前北朝时代,划分的依据在于在孝文帝改革之前,胡汉民族矛盾依然是北魏政权的主要矛盾,但是政治矛盾也开始显现,而到了后半期,随着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民族融合逐渐完成,政治矛盾取代民族矛盾成为北魏政权的主要问题,开北朝之先声。&/b&&/p&&br&&p&&b&自五胡后期以来,民族矛盾开始缓和,更为现实的政治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亦即如何整合社会各个阶层,巩固政权的统治基础,维护帝国的统治。&/b&这一问题在五胡后期便开始出现,前秦和前燕给出不同的解答路径,北魏即将统一北中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恰恰相反,北魏政权内部出现了鲜明的政治分野。&b&这一矛盾的第一次突出展现,在于崔浩事件。&/b&&/p&&br&&p&崔浩作为太武帝拓跋焘的首要文臣,为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仅是因为他屡出奇计大胜敌国,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作为北方士族的领袖,积极帮助北魏政权吸收北方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进了汉化进程。史载【冠冕州邦、贤儁之胄】【皆差次叙用】。&/p&&br&&p&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功臣,最后却在国史一案惨死,近人对此事论述已多,尤以陈寅恪先生所论影响最广。&b&“崔浩事件的发生,表明在北魏的政治上,鲜卑部酋反汉化的力量超过了汉人儒家大族的汉化力量。”&/b&陈先生敏锐的抓住了北魏前期的胡汉民族矛盾,可谓真知灼见,&b&但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在于,在崔浩事件中太武帝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b&&/p&&br&&p&《北史·崔浩传》记载【帝大怒,使有司按浩……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太武帝这种大怒应该说值得关注的,中国历来重视史书,但是因史书编纂而遭致如此灭顶之灾的事件却并不多见,崔浩为太武朝首臣,为北魏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面对鲜卑贵族的攻击,太武帝不仅没有保护崔浩,反而借机大肆打击汉人士族,试想氐族豪酋何尝不愤恨于王猛,但是即使他们想要诛杀王猛,苻坚又怎么可能会应允呢?又据《魏书·崔浩传》【世祖继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可见鲜卑旧贵族对崔浩的不满早已存在,而太武帝却一心维护崔浩。那么何以在国史案中太武帝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崔浩与太武帝之间的关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其背后的政治因素。&/p&&br&&p&《北史·卢玄传》记载【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玄劝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宜其三思。”浩当时虽无异言,竟不纳,浩败颇亦由此。】&b&崔浩所谓【分明姓族】直指恢复魏晋时代的门阀体制,让汉人士族进入进入北魏的政治核心,是孝文帝分定氏族的先声,太武帝与崔浩关系的转变,或因于此。&/b&&/p&&br&&p&&b&太武帝在位期间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同时重视儒学,设立国子太学,加之部落传统的影响,太武帝的政治倾向带有鲜明的皇权色彩,强调君主的权威,然而崔浩在得势以后,试图建立门阀体制,这与太武帝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驰,二人虽然表面上关系如旧,但是暗地之中确实矛盾丛生,最终导致了国史之案中太武帝不仅不维护崔浩,反而将之夷族的惨剧。&/b&&/p&&br&&p&由此我们再来重新梳理一下崔浩事件所反映的现象,&b&从民族矛盾的明线上来看,崔浩死于胡汉矛盾,但是从政治分野的暗线上来看,太武帝皇权政治与崔浩门阀政治的矛盾才是崔浩之悲剧的内在原因。&/b&&/p&&br&&p&&b&在北魏政权内部存在皇权君主、汉人士族、鲜卑贵族三种政治势力,分别对应着秦汉帝制、魏晋门阀、塞北部落三种社会体制,&/b&太武帝与崔浩因汉化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崔浩帮助北魏吸收士人巩固其统治基础,太武帝则给予汉人高门以优待,二者共同合作,共同限制鲜卑旧贵族的反动。然而到了太武帝后期,&b&随着士族大量进入政界,之前掩盖于汉化目标之下的太武帝和崔浩的政治分歧日益凸显,最终导致了二人的决裂,太武帝最终借鲜卑旧贵族之力对崔浩及汉人士族进行强力打击。&/b&&/p&&br&&p&过去论及北魏政治,关注胡汉矛盾者多,重视政治矛盾者少,应当来说,在汉化集团内部,依照其政治理想的不同,又可分为皇权派和门阀派,因而北魏政权内部,既存在胡族势力与汉化集团的对立,也存在内亚部落体制、秦汉皇权政治、魏晋门阀体制三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对立,而这样的斗争在北魏之后的历史中依然存在,影响了北魏后期的历史。&/p&&br&&p&&b&四、太和改制与北魏的门阀化&/b&&/p&&br&&p&崔浩事件后,原本相互平衡的政治格局受到冲击,北魏政权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动乱,宗室之间相互倾轧,甚至连太武帝本人也死于宗爱之手,而&b&政权重新获得稳定,已经到了文明太后时期&/b&,因崔浩事件而一度减缓的汉化进程至此进入了发展更为迅猛的新时代,而政治倾向的矛盾也更见明显。&/p&&br&&p&&b&文明太后虽为母系,但实则是北魏皇权的代理人,观其施政,也完全继承了北魏君主百余年来的集权政策,并通过太和改制将之提升到全新的境界,为隋唐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b&&/p&&br&&p&太和改制的主导者是文明太后和李冲,史载李冲【陇西人,敦煌公宝少子也】,为西凉王室后裔,然而西凉立国不久便为北凉所灭,后太武帝统一北方,李冲之父李宝投奔北魏,而李冲本人则【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盛……于是始为富室】。可见李冲虽然家世显赫,到败亡甚早,到李冲之时只能作为官僚而非贵族从政,即使不是寒门,也只能算是次等士族。李冲其人,是太和改制的中坚力量,其政治势力一直延续到孝文朝,其与文明太后的君臣组合,隐隐有苻坚、王猛之感。&/p&&br&&p&&b&文明太后的改制,首推均田制和三长制。&/b&关于这两项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贡献近人论述已多,&b&在此我想要强调的是作为社会组织体制的三长制的局限性。&/b&三长制重新规划了社会组织结构,层层分级设立管理官员,乍看之下仿佛回到了秦汉帝国时代,但是受制于时代限制,三长制和离散诸部一样,收到的效果与制度构想存在较大差异。【太和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可见李冲虽欲恢复汉制,但是仍必须向地方豪族妥协,由地方豪族担任三长,因而&b&倘若认为均田制和三长制的实施使北朝政权完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显然是不合适的。&/b&&/p&&br&&p&这里想要多谈一点的是,国人论及制度,往往将制度之变革视为重大分界线,然而考察历史事实,其实任何制度都是受政治现实影响而变动的,比如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论者往往认为这一制度标志着门阀体制的正式确立,然而最初曹丕设立此制目的正是希望将乡议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逐步侵蚀了这一制度,才使其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样子。再如科举制度,论者认为隋文帝创立此制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强化,甚至将隋文帝视为仅次于秦始皇的中国第二皇帝,但是必须要指出,科举制创立之初远远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直到唐朝中后期,士族依然是科举士人主要来源,随着中古士族的自身萎缩,直到宋代才真正成为我们所知道的完善的科举制度,应该说科举制的发展经历了隋文帝、隋炀帝、武后直到宋代长达三百年的流变,将其功劳全部归功于隋文帝显然是不准确的,这种看法忽视了政治现实对制度的影响,忽视了历史的动态演进。&/p&&br&&p&&b&太和改制的挫折证明了在士族、豪族控制地方社会的现实状况下,想要通过打击、消灭豪族建立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制度是完全行不通的,这就为孝文帝的门阀化改革埋下了伏笔。&/b&&/p&&p&近人论及文明太后与孝文帝的关系,往往以汉化为线索,因而大多认为孝文帝是文明太后的继承者,此点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倘若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文明太后和孝文帝的政治倾向全然不同,文明太后一心试图恢复皇权体制,然而孝文帝则重用士族,在北魏上层确立了门阀体制,这一点往往为论者忽视。&/p&&br&&p&&b&孝文帝迁都洛阳,标志着北魏的汉化政策进入到最终阶段,这一举动意味着孝文帝决定放弃胡族传统,彻底融入汉族社会,就此解决五胡时代以来困扰北中国两百余年的胡汉民族矛盾,实为五胡时代的真正终结。&/b&而其政策中对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分定姓族的门阀化政策。&/p&&br&&p&&b&所谓分定姓族,旨在通过将以八姓为核心的鲜卑旧贵族融入新的门阀体制之中,与汉人士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融合胡汉新统治集团,以此保证政权上层的稳定,维护北魏政权的稳定。同时对士族地位和权力予以确认,使之融入北魏政权之中,加强北魏对地方的控制力,以此在社会的上层和中层维持统治的稳固。&/b&&/p&&br&&p&&b&应当说,孝文帝的门阀改革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b&,北魏上层社会的胡汉矛盾日趋消解,汉地以士族为代表的中层社会被纳入体制之中,对于巩固政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b&但是孝文帝的门阀改革却忽视了作为胡族社会中层力量的北镇武人,最终在三十年后爆发了六镇之乱。&/b&&/p&&br&&p&北魏政权的体制大体以州郡为主,同时在边地或新征服地区等统治尚未稳固的地区设立军镇,即军政合一的军事特区,由此形成军镇-州郡的二元体制,然而必须要强调的是,这种体制与两赵时代的胡汉分治截然不同,在北镇之中除了鲜卑武人,同样有大量汉人存在,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他们较早的消除了民族矛盾,通过姻亲关系形成了类似于汉地乡里社会的中层社会关系,成为北魏政权独特的政治单元。&/p&&br&&p&在早期的北镇体制中,镇民拥有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类比于具有强烈荣誉感的贵族亲兵,然而孝文帝门阀改制以后,上层统治集团日趋固化,随着鲜卑贵族日益门阀化,与汉地风俗格格不入的北镇武人不仅上升渠道被阻塞,甚至有日趋贱民化的趋向,而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地方,在中央同样有所体现。&/p&&br&&p&在孝文帝最初的设想中,【若有高明卓尔、才具隽出者,朕亦不拘此例】,然而制度构想与现实政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北魏的门阀体制自确立以来便日益固化,在崔亮设立停年格制度以后,武人的上升通道被彻底阻塞,门阀阶层彻底固化,由此还引发了羽林军叛乱,目睹此时的高欢坦言【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其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可见北魏政权在后期已经腐化到了何种程度。正是在门阀体制日益僵化、腐败的大背景下,被排除于这一体制之外的北镇武人掀起了叛乱,最终吞没了北魏政权。&/p&&br&&p&&b&那么可否认为,是孝文帝的改革造成了北魏的衰亡呢?我认为不可,&/b&任何对于历史人物的判断都不能离开其所处的环境,&b&孝文帝面对的与苻坚一样,是一个死局。&/b&&/p&&br&&p&&b&首先,在孝文帝改革以来,胡汉民族矛盾日渐解决,然而政治问题则日益凸显,&/b&如果说民族矛盾是一种横向的矛盾,那么政治矛盾则是一种纵向的、关于如何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b&在北魏时代,士族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极大的势力,如果无法团结士族,那么政权的统治不可能稳固,如果不能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真正结合起来,那么只能再一次重演崔浩事件的悲剧,而太和改制的挫折更是证明了试图回到秦汉帝制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门阀改革是孝文帝唯一的选择。&/b&&/p&&br&&p&&b&其次,&/b&另据毛汉光在《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中的统计,在太武帝统一北方以后,士族在中央的比例已经从36.7%上升至66%,而孝文帝时期则达到了77.5%,可见&b&孝文帝改革并不是北魏的门阀化过程的起点,而是这一过程的完成。&/b&在北魏时代,任何一个统一北方的政权都不可能彻底消灭士族势力,与之合作是唯一的选择。&b&胡族政权的士族化是这一时期无可避免的历史大势,即使太武帝一心阻拦,半个世纪后,崔浩的政治理想最终由孝文帝实现。&/b&&/p&&br&&p&&b&总而言之,孝文帝面对的是一个死局,实行团结士族实行门阀统治,意味着门阀贵族的日益腐化,中层社会发生动乱,而不实行门阀改革,则意味着统治基础薄弱,国家国力弱小且受到社会力量的严重威胁&/b&,这是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决定的,孝文帝无能为力。只有当北镇之乱后,缺乏士族传统的关陇地区出现了一个融合北镇武人和汉人豪族两种社会中层力量的新政权,这一死局才会有答案。&/p&&br&&p&《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对孝文帝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胡汉矛盾激烈,严重阻碍了北方政权的社会整合,而孝文帝几乎以一己之力,将胡汉社会全方位的融合到一起,从此彻底解决了困扰北方社会将近两百年的民族问题,功莫大焉,在北魏的残骸与遗产之上,宇文泰和他的关陇集团即将继承苻坚、文明太后、孝文帝对于新世界的伟大志向,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p&&br&&p&&b&五、军政二元体制与北齐政局&/b&&/p&&br&&p&六镇之乱掀起了北方的动乱,各路枭雄渐次登场,最终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整合各方势力,在乱局之中定鼎中原,开创了东魏北齐王朝,然而北齐继承了北魏的疆域和遗泽,也继承了北魏后期以来的重重社会、政治矛盾,为其败亡埋下了伏笔。(高氏政权自神武帝入主洛阳以来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为了行文方便,以下均简称北齐政权,北周政权如是)&/p&&br&&p&&b&六镇之乱以来,北方陷入动乱,各方势力先后登场,高欢凭借其个人才能在信度建义、入主洛阳之后成功整合包括北镇武人、河北豪族、洛阳士族在内的多方势力,奠定了北齐政权前期的雄厚基础。&/b&&/p&&br&&p&&b&然而复杂的政治集团也造成了北齐政权内部的不稳定&/b&,北镇武人在高欢立国之后转变为北镇勋贵,原先在北魏政权中处于中层地位的武人如今已经跻身政权核心,洛阳士族是原先北魏政权的核心力量,依然拥有很大的政治势力,因而亲近孝武帝的河北坞堡豪族便成为高欢的首要打击目标,高乾兄弟的悲剧盖因于此。&/p&&br&&p&&b&在孝武帝西狩以后,高欢出于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迁都邺城,由此确立北齐政权长达半个世纪的邺城-&/b&&b&晋阳军政二元体制。&/b&六镇之乱的核心问题在于北镇武人与洛阳门阀之间的矛盾,如今这两派势力皆归于北齐政权之内,政治隔阂极深,无法完成上层的整合,因而此时虽然与孝武帝时期一样同为二元格局,但是矛盾早已不同,前期是孝武帝和高欢的矛盾,而后期则是高欢集团内部北镇勋贵和汉人士族之间的矛盾。&/p&&br&&p&晋阳是北齐政权的军政中心,也是北镇勋贵的势力中心,高欢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地位坐镇晋阳、统领北镇勋贵,总领与西魏之间的战争。同时,随后派遣其子高澄入主邺城,打击邺城权贵,培植以汉人官僚为主的自身势力,构建完善的官僚体制,使邺城成为北齐的行政中心。&/p&&br&&p&&b&应当说,在高欢在世时,邺城-&/b&&b&晋阳的二元体制运行的仍算顺利,然而神武帝去世之后,隐藏在北齐政局中的矛盾日益凸显。&/b&高澄在邺城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其中又以杨愔、陈元康、崔季舒等汉人官僚为核心,而在晋阳,女主娄昭君被视为北镇勋贵的领袖,而高澄只能依靠母后娄昭君和斛律金等忠臣的支持维持统治,这已经体现出作为北齐政权统治者的高澄对于晋阳控制力的不足。&/p&&br&&p&这一倾向在高澄意外身亡后更加明显,继位的高洋为了稳固自身地位,积极谋求代魏立齐,然而未曾想却遭到了母后娄昭君为代表的北镇勋贵的反对,娄昭君直言【汝父如龙,兄如虎,犹以天位不可妄据,终身北面。汝独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北镇勋贵的激烈态度,一方面是出于对作为邺城集团核心的汉人官僚的敌视,认为一旦高洋篡位,汉人官僚作为嫡系的地位会上升到北镇勋贵之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北镇尚武传统,对于高洋篡位资格的不认可。然而最终,高洋还是依靠高德政、杨愔为首的汉人官僚的力量成功嬗代,这也体现体现了高澄、高洋时期邺城官僚的相对优势。&/p&&br&&p&然而高洋去世后,其子高殷成为北齐的新任统治者,幼主殷弱,这也为对邺城官僚早已不满的北镇勋贵提供了机会,在太后娄昭君的策划之下,北镇勋贵发动政变,包括杨愔在内的邺城核心官僚尽遭屠戮,高洋之弟高演被拥立为帝,至此北镇勋贵彻底掌握了北齐政权,以娄昭君为代表的北镇勋贵对帝国政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皇位继承实行全面干预,兄终弟及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p&&br&&p&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镇勋贵逐渐老去,政治势力逐渐减弱,而给予勋贵集团致命一击的,则是女主娄昭君的去世,由此邺城和晋阳的势力再次发生颠倒。当时的统治者高湛重用祖珽、和士开等近臣,形成了围绕在皇权身边的恩幸势力,&b&武成帝时期以恩幸势力为支持的皇权迅速扩张,重新实现了皇权的一元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北齐政权的强盛,恰恰相反,在无尽的政治内斗、官员腐化之中,北齐政权的政治氛围日渐腐败,国力日渐衰弱,最终亡于北周之手。&/b&&/p&&br&&p&&b&纵观北齐政局,复杂的政治组成给北齐政权带来了众多矛盾,甚至可说是传统北朝所有政治矛盾的集合&/b&,当神武帝在世时,尚能维持各个势力的平衡,而神武帝去世之后,北齐的政局也就日趋崩溃。这里包括了邺城-晋阳的军政二元格局、汉人官僚和北镇勋贵的政治对立、胡汉的文化冲突,也包括了皇权与霸府的矛盾、上层政治核心与中层社会势力的矛盾,有女主干政、有恩幸专权、有勋贵政变、有士族腐化,可以说自八王之乱以来的所有困扰北朝的历史矛盾在北齐四十四年的历史之中都能找到印证。北齐政权的种种矛盾,实际上是旧时代最后的诅咒与玩笑,在荒诞与血腥之中,北齐政权落下了帷幕,而新的世界,则将在关中浴火重生。&/p&&br&&p&&b&六、关中:通过帝国之路&/b&&/p&&br&&p&正当尔朱荣入主洛阳,北魏朝局内乱不休时,一支人数稀少的西征军正在前往关陇的路上,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是要平定万俟丑奴的叛乱,这样的叛乱在六镇之乱以来并不稀奇,大概短则数月,长则三五年便可平定,然而无论是西征军首领尔朱天光还是贺拔岳,亦或是其时仍为贺拔岳别将的宇文泰都不会意识到,他们正走在一条即将改变整个中国历史的大路上,一条通往隋唐帝国的恢弘大道。&/p&&br&&p&&b&关中,因其特殊的地缘条件、社会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个独特的文化区域&/b&,其尚武的民风与关东的门阀士族截然不同,故而中国自古便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俗语,《隋书·地理志》指出关陇地区【地接边荒,多尚武节】,而关东地区则是【多尚稼穑,重于礼文】,再加之汉末以来关中地区饱经战火,经济水平不断下降,加之胡族的渗透,关中的文化气息日渐凋零,江统在《徙戎论》中写道【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是也可大略了解其社会风貌。&/p&&br&&p&关中特殊的社会导致了这一地区的士族高门并不多见,这点可以从《周书·儒林传》中看见端倪。《周书·儒林传》中立传者只有六人,且其中一人来自江南,五人来自关东,没有一人为本籍人士,而《北齐书·儒林传》中立传者共十六人,全部来自关东地区,这当然不能说明关中没有一个文化高门,但至少可以看出&b&关中地区在士族数量和质量上与关东地区的极大差距&/b&,即使是关陇地位最为崇高的韦杜杨苏在北魏朝堂之中也鲜有高位,遑论其他。&/p&&br&&p&魏晋时代,社会中层势力主要有士族和豪族两种,相较之下士族因为可任官僚,因而地位较豪族为高,大多是家学传世,而豪族则依凭其自身势力,以耕战合一的坞堡形式维护地方秩序,大多具有豪侠气质,正如《隋书·地理志》所言,关中地区【豪强者纵横】,&b&豪族的普遍存在是关中地区与关东地区最为显著的不同,作为地方势力的豪族与士族相比更具尚武精神,而少奢靡之风,因而不易腐化,他们在日后也将成为关陇集团的骨干力量。&/b&&/p&&br&&p&正是这样独特的条件,才孕育出了以府兵制为核心的关陇军事政权,扫去五胡以来数百年的阴霾,他们即将探寻到历史的出口,将中国历史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就在北魏的废墟和遗产之上,创造出隋唐帝国两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七百年后,再一次回到关中。&/p&&br&&p&尔朱荣被杀之后,尔朱集团乃至整个北朝政局都陷入了分裂,面对如此巨变,西征军领袖尔朱天光决心东还,而贺拔岳则深知王业不可复兴,决议【且镇关中,以固根本】,从此彻底放弃东还之可能,立足于关中。&b&贺拔岳很快与侯莫陈悦联合攻下长安,将一支西征军成功转化为一个关中政权,为关陇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p&&br&&p&&b&立足关中之后,贺拔岳随即开始了本土化政策&/b&,广泛延揽【六郡良家之子】,包括苏绰、韦孝宽在内的众多关陇豪族便在这时进入政权之中,可以说关陇集团整合北镇武人和关陇豪族的基本政策在贺拔岳时就已见雏形,&b&实为宇文泰之关陇集团之萌芽。&/b&&/p&&br&&p&然而由于武川领袖&b&贺拔岳遇刺身亡&/b&,关陇政权再一次陷入动荡之中。针对当前的乱局,北镇武人中有人主张拥立荆州贺拔胜,而赵贵则力排众议,拥立了贺拔岳左丞、夏州刺史宇文泰,&b&宇文泰迅速返回关中稳定政局,并迅速平定了侯莫陈悦,使得关陇政权真正稳固下来,后孝武帝与高欢的矛盾彻底激化,孝武帝西狩,西魏政权至此正式确立。&/b&&/p&&br&&p&&b&宇文泰确立政权之后,延续了贺拔岳时代的关陇化政策,并将之制度化、体系化&/b&,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苏绰的六条诏书,尤其是擢贤良一条,体现了西魏政权立足关陇、否定门阀体制的政治倾向。同时,北镇武人作为原先北魏军镇系统中的中层势力在尚武精神、维持基层社会稳定这一方面与同为中层势力的关陇豪族暗合,这也是二者进一步的融化提供了条件。&/p&&br&&p&&b&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府兵制的创立,府兵制不仅仅是一种兵制,更是整个关陇政权社会体制的核心。&/b&府兵制的成型意味着影响中国历史近一百五十年的关陇集团正式成型,关陇政权的内部整合得以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一种与之前两百年来北朝的历代体制绝然不同的新型关陇军国体制最终成型,以此为基础的历代关陇政权混一寰宇、威服四方,开创了隋唐盛世。&/p&&br&&p&&b&当时的西魏政权内部包含了三种政治势力,北镇武人、关陇豪族、北魏士族&/b&,其中随孝武帝入关的士族们在西魏政权中从未占据高位,可见关陇政权的尚武特性,而&b&在前两者中,以北镇武人为核心,而以关陇豪族为骨干,前者占据了政治权力中心,而后者则在中层支撑着关陇政权,而府兵制则是二者连结的桥梁。府兵制的创立,意味着将原本分属于胡汉社会的两钟中层力量全面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关陇军事集团,甚至可以说,府兵制和关陇集团本身就是关陇军国体制的一体两面。&/b&&/p&&br&&p&大统九年,经历了邙山大败之后,宇文泰【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是府兵制发展的重要阶段,意味着西魏政权进一步吸收关陇豪族,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大统十六年,【籍民之有材力者为府兵】,后逐渐形成了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的政治等级序列,其中仪同三司以上的等级具有开府权,以此形成二十四军的基本军制,是为府兵制的正式形成。而之后苏绰主导的周礼改制则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文官系统,实现了府兵制的文武合一。&/p&&br&&p&&b&与府兵制配套的众多政策比如均田制、输籍法都是在宇文泰、苏绰时期便已渐次展开,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这一系列加强中央的措施都是以府兵制为核心而展开的&/b&,在府兵制的条件下,豪族被纳入专权,其控制的人口逐步转变为编户齐民。没有府兵制所形成的关陇军事集团,其他政策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b&府兵制将自西汉以来便处于对立面的皇权和豪族结合起来,实现了二者的共存,正是由于府兵制的存在,关陇政权才能在缺乏编户基础的魏晋时代重新实现统一,府兵制一方面在政治上加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在社会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因此是整个关陇政权的核心。&/b&&/p&&br&&p&&b&在府兵制的等级序列之中,北镇武人占据高位,而关陇豪族则位于中层。&/b&八柱国之中,除不领兵的元欣之外,其余七位均为北镇武人,十二大将军中有七人为北镇武人,开府仪同三司之中北镇势力也在半数以上,而在仪同三司及其以下则以关陇豪族为多,由此也可管窥其时的政治构成。&/p&&br&&p&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近人论事,往往经常使用“集团”概念,诸如所谓【丰沛集团】【颍川士人集团】等等,包括我也是如此,但是我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陈寅恪先生最初提出关陇集团的概念,与今日论史者常言之集团有很大区别,今人所谓集团,大多只是指其政治核心层,而不包括其下的兵士,比如丰沛集团所指代的是萧何、樊哙、曹参等人,而并不包括元从刘邦起义的丰沛子弟,但是关陇集团,不仅仅包括宇文泰、独孤信等上层领袖,还包括了作为政权中层骨干的众多豪族,可以说陈寅恪先生的本意更接近集团的本来含义。&/p&&br&&p&最后需要就军国体制的问题做一个说明,我之前在论及秦代时也用过这一概念,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我想说明的是此处强调的军国体制固然是与近代以来的法西斯主义截然不同,但是在秦国、关陇政权的体制却同样是一种“以生产供给军事,生产为军事服务”的特征,可以说军事就是政权本身的核心命题,这也就是我称其为军国体制的理由,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这种体制与二战时期的法西斯体制相同,毋宁说这是军国体制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不同表现。&/p&&br&&p&另外,关陇军国体制(或可称府兵军国体制、新关中军国体制)和秦代的的关中军国体制也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不同社会结构决定的,关中地区的特点就是缺少文化气息浓厚的贵族、士族,因而具有尚武精神,便于形成动员机制,然而由于时代不同,关陇军国体制与关中军国体制也存在很大不同。关中军国体制的核心在于军功授爵,而关陇军国体制的核心在于府兵制,二者都不仅仅是单一的爵制、兵制,更是塑造整个军国社会的核心元素,是整个军国体制得以运转的关键,其不同在于社会结构的差异。&/p&&br&&p&战国时代宗族解体,核心家庭成为主要的社会形态,政府通过编户齐民将其整合起来,通过军功授爵鼓励百姓耕战以获取爵位,是一种国家直接针对个人的整合机制。而魏晋时代,虽然关陇地区士族薄弱,但是个人并不具有战国时代的独立性,而是依附于豪族,可以说豪族的坞堡才是这一时期的基本单位,因而军国体制的动员对象不再是个人,而是豪族,而府兵制则是将豪族及其乡兵整体纳入中央军制之中,豪族可以凭借军功提升职位,以此实现社会流动,促进军国体制的扩展。&/p&&br&&p&&b&府兵制的完善标志着关陇军国体制的成型,然而在关陇政权之中依然存在着政治上的变动。&/b&宇文泰虽为关陇集团的领袖,但是其地位并不稳固,其掌权本身便有偶然性,其他柱国此时仍与之【等夷】,类似于关陇集团的盟主,而不具备明确的上下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b&宇文泰为了稳固其势力,必然会加强提拔自己的亲信,而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宇文护和于谨。&/b&&/p&&br&&p&在平蜀、伐江陵两次大战役中,于谨和尉迟迥的地位得到提升,这可以说是宇文泰侧重加强嫡系权威以压制其他柱国的主动策划。然而宇文泰的突然病重又使得政局重新开始动荡,宇文泰遗命其从子宇文护辅政,然而其时宇文护仅为大将军,包括独孤信在内的多位柱国大将军并不满于这一安排,【群公各图执政】,正是&b&宇文泰嫡系于谨力排众议才确保了宇文护的执政地位&/b&,然而这一权力变动还是引发了关陇集团内部的政治动荡,曾经拥立宇文泰的赵贵和独孤信谋图政变,事败被诛,进&b&一步削弱了北镇武人的势力。&/b&&/p&&br&&p&&b&宇文护执政后迅速实现了魏周嬗代,然而关于宇文护和皇权之间的争斗却愈演愈烈,&/b&宇文护甚至废杀了两位皇帝,&b&最终周武帝诛杀了宇文护,重新恢复了皇权的绝对权威,&/b&也就是在周武帝时期,府兵制进一步扩展,【改军士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府兵制就此彻底深入到基层社会之中,便在此时一举吞并了腐败的北齐政权。&/p&&br&&p&自宇文泰执政开始,宇文氏的权力便是不断加强的,虽有宇文护的专权,但是到了周武帝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武宣之际,作为皇帝近臣的内史、大御正权力进一步提高,皇权更加强化。&b&然而宇文氏加强皇权的举动实则挑战了关陇集团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作为关陇集团中坚力量的关陇豪族,他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长期处于宇文氏嫡系和北镇武人之下,随着北镇元老的逐渐凋零,关陇豪族开始抬头。&/b&&/p&&br&&p&&b&政局的转变发生在宣帝的暴毙,此时作为皇权近臣的刘昉等人决心拥护杨坚辅政&/b&,这一政治变动再一次引发动荡,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掀起了三方之乱,覆盖了关东、巴蜀、江陵的大面积区域,甚至可以说除了关陇本地之外,北周全境都陷入了叛乱之中。杨坚此时积极团结内部力量,任用韦孝宽、高颎、李德林等人,最终平定了三方之乱,而这些杨坚嫡系和关陇豪族,也取代日渐凋零的北镇武人,成为关陇政权的核心。西魏政权中的改胡姓、改汉姓事件,与其说是民族矛盾的再起,不如说是政治核心转移的反映。&/p&&br&&p&就关陇政权的发展而言,周隋革命具有比魏周革命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周隋革命以及三方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宇文氏加强集权的举动侵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由此关陇集团放弃宇文氏,重新选择代理人的过程。&b&周隋革命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之转变,更是政权核心从北镇武人到关陇豪族的转变,关陇政权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本土化,再次实现了政治整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p&&br&&p&&b&在经历了一百年的动荡和整合之后,关陇政权凭借其强大的动员力和凝聚力,终于迈向了历史的出口,杨素南征的黄龙战船,即将征服衰朽的六朝衣冠,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杀戮与动荡之后,杨坚和他的关陇集团终于实现了苻坚和孝文帝的伟大理想,一个混一寰宇的伟大帝国即将诞生,一个恢弘壮丽的伟大时代即将到来!&/b&&/p&&br&&p&&b&后论 关陇时代的终结&/b&&/p&&br&&p&行文至此,对于北朝政治史的梳理便已告一段落,但是因为关陇军国体制一直延续到唐中期,因为其连贯性,不妨简单梳理一下自隋朝统一到安史之乱的后续历史,以便对这个时代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因为不关宏旨,所以可能引证更为简单,烦请谅解,具体的论证可参考后附的参考论文。&/p&&br&&p&&b&府兵制和关陇军国主义无疑是一种战争时代的特殊制度,随着隋朝实现了统一,必然要从以武立国转向以文治国,同时正如前文所述,因为府兵制和关陇集团是一体两面,因而对于皇权而言,如何摆脱关陇贵族的影响,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从关陇本位转变为没有地域本位倾向的普世帝国,便成为隋唐政权的重要问题,以下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首先是关于关陇集团的瓦解问题。&/b&&/p&&br&&p&&b&其实随着隋朝统一进程的开展,绝对的关陇化便是不可实现的,扩大统治基础是皇权的必然选择。&/b&比如开皇时期的四贵之中,杨雄、苏威、虞庆则为关陇集团成员,高颎则是关东人,但主要依靠隋文帝的幕僚身份掌权而非关东士族身份,可见隋文帝时期关陇集团虽然仍然占据优势,但是并非没有裂痕。&/p&&br&&p&&b&然而在隋文帝时期,关陇本位仍然为主流&/b&,以下可资印证。第一,隋朝中关东人的代表李德林仕途及其不顺。第二,隋文帝时期多次迁徙山东士族,并禁止士族间相互通婚。第三,便是杨广和杨勇的储君之争。杨广背后依靠的是杨素为代表的关陇集团,而太子杨勇依靠的则是文帝朝首臣高颎,然后最终的结局却是杨广成功立储,而高颎作为统一的第一功臣却从此离开了政治中心。&/p&&br&&p&然而&b&杨广登基之后却没有顺从杨素的意愿,一方面延续了迁徙山东士族的政治措施,另一方面着手打击关陇集团&/b&,【令魏周官不得为荫】,同时营建洛阳,决议迁都摆脱关陇集团的政治束缚,这无疑体现了隋炀帝试图成万世功业,一举实现普世化的宏大愿望,但是也造成了一方面关陇集团离心离德,另一方面由于士族的迁徙无法控制山东豪杰,&b&不久山东豪杰掀起大叛乱,而杨玄感的起兵则给了隋炀帝和他的大业致命一击。&/b&&/p&&br&&p&&b&随之而起的是李唐政权&/b&,李渊政权相较于隋文帝时期无疑更为开放,在太原元谋功臣名单中关陇人士只是略过半数,但是考虑李渊起兵于太原,并不能以此说明李渊已经放弃了关陇本位的政策,尤其是作为核心谋臣的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关陇人士。再加上李渊起兵直奔没有巩固根本,而是直奔关中而去,可见其立业之基仍在关中,&b&虽然关陇集团人数比例进一步下降,但仍可认为李渊此时仍具有关中本位的倾向。&/b&&/p&&br&&p&&b&真正的变革在于秦王李世民&/b&,由于李建成早早立储在长安辅政,军政大权被授予次子李世民,李世民借四方征战之时积极培植自身势力,其中尤以秦王府、天策府中的山东豪杰为重,作为核心幕僚的房玄龄便是关东人。可以说&b&李世民集团无论在数量还是权势上,关东势力都与关陇集团平分秋色,甚至稍占上风。&/b&&/p&&br&&p&与之相比,李建成府中虽然也有魏征、王珪这样的关东人士,但是作为辅政太子,其立业根基仍然在于长安的朝廷班底,比如裴寂在储君之争中便明确支持李建成,而在朝廷之外,除河北罗艺外也未见李建成势力。&/p&&br&&p&随着李世民势力日渐壮大,李渊决心扶植李建成、李元吉,给予二人领兵机会以压制李世民,最终父子矛盾激化,玄武门之变爆发。&b&由于李世民集团内部身兼关陇、山东,因而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关陇本位政策的真正解体。太宗朝氏族志的编订便是一个重要标志,唐太宗【崇重今朝冠冕】的原则,一方面继续打击了关东门阀士族,另一方面也确认由秦王集团领衔的关陇关东并重的新型政治秩序,可以说隋唐帝国的普世化是在李世民时期正式确立的,自此关陇集团便开始走向瓦解。&/b&&/p&&br&&p&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认为武后时期是关陇集团瓦解的重要时期,应该说陈寅恪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武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确实是真知灼见,但是在我看来关陇集团的瓦解无需等到武后时期,不如说武后时期是关陇集团瓦解的终点。&/p&&br&&p&近人论及初唐的关陇集团代表人物,无不举长孙无忌的例子,但是仔细考察下来,长孙无忌在太宗朝并无太高的权势,其在高宗朝的权势与其说是因为他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元舅外戚身份,论者为了证明长孙无忌为关陇集团代表,竟然将依附于长孙无忌的江南人褚遂良也纳入了关陇集团,实在有欠妥当。当然,若以长孙无忌之失势作为关陇集团瓦解的标志,倒也无大错。&/p&&br&&p&&b&到了高宗武后时期,关陇集团瓦解,帝国的普世化进程正式完成,而其重要标志便是武后迁都洛阳,可以说从武后到玄宗初期的盛唐时代便是隋唐帝国普世化进程的最终结果。&/b&&/p&&br&&p&&b&之后我们将在制度层面梳理府兵制及其军国体制的瓦解。&/b&&/p&&br&&p&&b&隋朝统一之后府兵制的性质便开始发生改变&/b&,开皇十年隋文帝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这一政策标志着府兵在社会中的特殊性开始转变,&b&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统一进程的结束,帝国需要从一个军事国家转变为文治国家。&/b&&/p&&br&&p&近人论及府兵制的衰亡,大多提及均田制的败坏,这自然是对的,但是前已论及,&b&府兵制并不仅仅是一种兵制,而是维系整个关陇军国政权运行的最关键因素,起到了沟通国家与社会、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统一,府兵制已经无法提供社会流动的力量,因而他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发挥最为重要作用的便是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取代了府兵制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成为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力量。&/b&因此,武后时期的科举改革,既是关陇集团瓦解的最后阶段,也是府兵制衰亡的重要的时期,或许这就可以从侧面显示出为什么府兵制和关陇集团是关陇政权的一体两面。&/p&&br&&p&府兵制是一种混容性极大的体制,正是因为这种混容性,他才能使以军事为核心,将其他方面依附于军事之中,而到了统一帝国时期,文武分化是统治的基本需求,因而在隋文帝、隋炀帝时期就多次改革官制,去除府兵制带来的文武合一的色彩。而在军事领域内部,日益分化明显的禁军、地方军体制也进一步在内部挤压了府兵制的生存空间,导致了其败亡。&/p&&br&&p&自隋文帝时期开始,便曾多次试图推广府兵制到全国,然而直到唐代中期,府兵在关陇地区的数量仍然占到了七成左右,这就显示出在新的历史阶段,府兵制已然失去了继续向外推广的动力。&b&由于府兵制的衰败,唐玄宗不得不在边境地区设置节度使维持稳定,这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至此影响中国历史两百年之久的关陇军事集团和府兵制都成为了历史。&/b&&/p&&br&&p&&b&最后为全文做一个总结,魏晋时代分裂的最大问题在于地方上士族和豪族占据了太多势力,以编户齐民为基础的秦汉式帝国统治基础十分薄弱,难以为继。随着胡族内迁,胡汉的民族矛盾又在北方兴起,两赵政权只能采取胡汉分治的消极策略,最终在民族矛盾中身死国灭。继之而起的前秦和前燕缓和了民族矛盾,并给出了不同的政治解答,前燕政权积极笼络士族却因为宗室内斗的矛盾而走向腐化,最终被前秦所灭。而前秦一心打击豪强,强化皇权,但是因为笼络士族不足,当淝水战后民族矛盾爆发,一战即溃。北魏政权在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之后,由孝文帝的改革彻底解决了胡汉问题,但是其门阀化改革却为六镇之乱埋下了隐患。北齐政权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遗产,也继承了种种矛盾,最终在混乱中走向灭亡。而立足关陇的北周政权却凭借关陇地区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以府兵制为核心,将皇权与豪族融合为一凝聚力极强的关陇集团,构建了一整套军国体制,加强了对社会的动员力和控制力,最终实现了统一。统一之后的隋唐帝国开始了普世化的转型,由此开始了一段极盛时代,但是随着府兵制的衰败,节度使的设立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b&&/p&&br&&p&===========================分割线=========================&/p&&br&&p&参考资料:&/p&&br&&p&出版专著:&/p&&p&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p&&p&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p&&p&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p&&p&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p&&p&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p&&p&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p&&p&吕春盛:《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p&&p&王怡辰:《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p&&p&李凭:《北魏平城时代》&/p&&p&阎步克:《波峰与波谷》&/p&&p&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p&&br&&p&专题论文:&/p&&p&杨术晖:《西晋八王之乱与士族关系研究》&br&&/p&&p&闫旭梅:《胡汉分治问题试析》&/p&&p&崔一楠:《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政治模式研究》&/p&&p&仇鹿鸣:《侨郡改置与前燕政权中的胡汉关系》&/p&&p&陈琳国:《前秦政治制度与民族政策》&/p&&p&何兹全:《崔浩之死》&/p&&p&李明刚:《关陇集团形成过程研究》&/p&&p&钟盛:《关陇本地豪族与西魏北周政治》&/p&&p&熊伟:《府兵制政治过程论》&/p&&p&王玉来:《承续与更始:隋代统一过程中的地域集团和政治整合》&/p&&p&汪笺:《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p&&p&张欣:《皇权政治视野下的关陇集团研究》&/p&&p&李君:《李世民功臣集团研究》&/p&&p&李虎:《李唐政治军事集团研究》&/p&&p&史睿:《北周、隋、唐初的士族政策与政治秩序的变迁》&/p&
两万字长文,千万慎入,算是我自己读了这段时间的北朝史的一个总结,从社会史和政治史的角度,梳理一下从五胡乱华到安史之乱的政治变迁,因为内容过于宏大,自己又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免出错,还望诸位海涵、赐教 ==============================正文=======…
&b&资料来源于几十年来地质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与丰富的积累,在此向他们致敬!&/b&&br&&br&&b&该方法几乎可以粗略查询我国任何地点任何岩石的岩性&/b&。&br&&b&注意,岩石一定要是原始露头&/b&,比如说和大山连在一起,沿着公路大片的连在一起的岩石,海边漏出的一大片基岩,如果是道边的一颗小石头、山上滑下来的滚石或者建筑工地、海边随便捡的一块小石头,则该方法无效。如果要知道一个随便捡到的小石头是什么,值不值钱,欢迎送到相关鉴定单位鉴定。&br&&b&正文:&/b&&br&以题主知道该岩石所在地点与颜色为例,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可查询到该岩石可能正确的岩性(不考虑风化颜色,假设露头新鲜)。&br&首先打开百度地图搜索杨梅坑,查询到杨梅坑的位置。&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50/47ac58d689df52e96dc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7ac58d689df52e96dc3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1.zhimg.com/50/c3b69f6ca6ede96a52d2c7d3a113f54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3b69f6ca6ede96a52d2c7d3a113f545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3.zhimg.com/50/47cb5de1c11eff1adbd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7cb5de1c11eff1adbddf_r.jpg&&&/figure&然后上这个网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gac.org.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50/7f196d570de561dcaf47257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f196d570de561dcaf47257d_r.jpg&&&/figure&&br&点击数据分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gac.org.cn/Distribute/Lis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Distribute/&/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1.zhimg.com/50/d2e58b7d53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2e58b7d53c_r.jpg&&&/figure&&br&点击全国1比20万区调资料分布图&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gac.org.cn/Distribute/20wanQD.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Distribute/&/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wanQD.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4.zhimg.com/50/1f258bf8d19096aecc1fffa0e32cb79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f258bf8d19096aecc1fffa0e32cb799_r.jpg&&&/figure&放大到深圳点击深圳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gac.org.cn/Document/Map.aspx%3FMapId%3DEC7E1A7A781E007F182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Document/Ma&/span&&span class=&invisible&&p.aspx?MapId=EC7E1A7A781E007F182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所在区域,出现一个查询结果,点击查询结果中的图幅F-50-13(字体蓝色带下划线,为可点开的链接),打开1比20万的深圳幅区域地质图。&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50/43ab1bd85e363a25c2a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3ab1bd85e363a25c2aa9_r.jpg&&&/figure&在地质图上对照百度地图找到杨梅坑,看到杨梅坑这个区域为橙色。&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3.zhimg.com/50/083b616d238b0e4e04b6d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83b616d238b0e4e04b6d9e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1.zhimg.com/50/a7deda8d035d4dfdaa0de03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7deda8d035d4dfdaa0de03d_r.jpg&&&/figure&根据下方图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gac.org.cn/Document/LgdThumb/E04EE9EFD6AC_2.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Document/Lg&/span&&span class=&invisible&&dThumb/E04EE9EFD6AC_2.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对照颜色,发现应该为老虎头组(D&i&l&/i&)&figure&&im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2.zhimg.com/50/0a9a18fcb7221fcc971f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a9a18fcb7221fcc971fd_r.jpg&&&/figure&根据这个图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gac.org.cn/Document/LgdThumb/E04EE9EFD6AC_1.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ngac.org.cn/Document/Lg&/span&&span class=&invisible&&dThumb/E04EE9EFD6AC_1.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查询老虎头组岩性。&figure&&img data-rawwidth=&1716& data-rawheight=&2502& src=&https://pic4.zhimg.com/50/dd0f60bb418efe95d3ec9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d0f60bb418efe95d3ec9b_r.jpg&&&/figure&老虎头组为灰、灰紫色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夹紫红色粉砂岩、页岩,时代为泥盆系。&br&该紫红色岩石可能为泥盆系老虎头组的紫红色粉砂岩(考虑到页岩容易风化,个人感觉不太会是页岩)。&br&老虎头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1pk_DxGaMnjnnxpGptkbzr34Z_t9_FGk5Og963_6Z6VKUN3jJtaor0jUzKvtQ5VFszaYPJZy4Nt0m_BQTtdIq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aike.baidu.com/link?&/span&&span class=&invisible&&url=1pk_DxGaMnjnnxpGptkbzr34Z_t9_FGk5Og963_6Z6VKUN3jJtaor0jUzKvtQ5VFszaYPJZy4Nt0m_BQTtdIq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个人建议野外判断岩性时结合这个问题里的答案比较好&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719&/span&&span class=&invisible&&985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资料来源于几十年来地质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与丰富的积累,在此向他们致敬! 该方法几乎可以粗略查询我国任何地点任何岩石的岩性。 注意,岩石一定要是原始露头,比如说和大山连在一起,沿着公路大片的连在一起的岩石,海边漏出的一大片基岩,如果是道边的一…
想澄清几个问题:&br&&br&1.目前是不是泡沫?&br&&br&答:根据售租比=售价/年租金(类似股市的市盈率P/E),目前各大城市基本位于30~50倍(年),国际公认30倍以上是泡沫(25倍以内有投资价值),日本泡沫破灭的时候,顶峰是80倍。&br&所以,泡沫是一定的。&br&(房价与收入比,房价与可支配收入比,这两个指标基本不用,因为这两个数据根本没法看了,而且中国很多是两代人供房,所以更看重售租比,也便与股市市盈率做横向对比)&br&&br&2.房价是泡沫,泡沫具体是什么?&br&&br&答:房价的泡沫组成来自于两个部分:土地价格以及P/E在30倍以后的击鼓传花的利润。日本泡沫破灭后最直接的就是土地价格的回落。&br&近五年,开发商投资一个普通住宅项目正常净利润率在9%-12%左右(2015年行业平均净利润率才10%,意味着3000楼面地价的房子卖价是1万,降到9000就无钱可赚了,开发商能力差的,还能赔钱)。房价构成中,30%-50%是土地成本交给政府,另外有12%以上的开发商交给政府的税费,开发商承担的建安成本以及各项费用一般在30%以上。&br&银行在房产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商吃一次开发贷款(一般是3年期),在销售过程中对购房者吃一次购房贷款。&br&(看房价组成就可以理解任总为什么说房地产开发商只是政府跟银行的丫鬟)房价为什么高,泡沫在哪里,看房价组成应该会很清晰。&br&泡沫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击鼓传花的利润,这是由于房产具有投资属性,经历了10几年的货币超发与通胀,在供求关系的指引下,土地财政的刺激下,以及舆论的诱导下,房产投资成为普通人的首选投机跟保值手段。&br&&br&3.关于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br&&br&有一个房地产18年经济周期的说法,7年缓慢上涨期,5年快速上涨期,2年极速上涨期,4年泡沫破灭调整期。&br&目前状态,各地分化,但总体看按18年周期已经是在极速上涨期,因为中国土地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经济半封闭,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绝大程度上看政府的调控手段。&br&&br&4.政府应对现状的手段?&br&&br&政府已经走不了土地财政的老路了,原因是目前房产价格挤压了实业的生存空间,也透支了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另外,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倒转,导致之前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已经走到了尽头。&br&但政府现在还是脱离不了卖地赚钱,因为大量的负债必须要还,新的收税对象还没有出现,所以房地产的泡沫还不能破。&br&&br&从对政府需求上说,就是土地价格不能降,房价不能降。因为一旦下降,政府的负债,银行的不良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都会一塌糊涂,连锁反应将会导致经济至少停滞,最终接盘的不光是你我,最终是人民币,这些明显是政府无法接受的。&br&&br&所以,政府会做什么?&br&对政府最有利的行为就是稳定房价,造人为的慢牛。&br&通过增加土地入市、规划新城区和政策配合平抑一线城市房价,通过限制土地入市和政策配合促进存货过高的城市去化。&br&另外,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居民收入提高与货币逐渐贬值,慢慢降低房收比,让房价在5年后、10年后看起来比现在合理。&br&通过时间来换取房价泡沫缓慢缩小的空间,也就是避免经济硬着陆。&br&&br&但是,2015年的股市与当今房市何其相似,市场力量之强大,当今政府已难以完全操纵,加上地方诸侯与中央是否保持步调一致也很难讲,所以,政府的希望会不会落空,局势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我认为也是有一定概率。&br&&br&5.个人如何应对?&br&&br&现在已经是泡沫,你是刚需,必须买房,最好到你喜欢的城市,售租比在30以内的地方买房吧,中国很大,宜居的美丽城市真的不少,真的没必要为了一线城市的身份去当接盘侠。&br&要靠自己打拼的普通出身的大多数人,最好在一线好好赚钱、升级,如果发展很好就留在一线(选择规划的新城区购房比较不吃力),如果发展得一般般就在1.5线/2线找定居地。&br&个人配置投资的,选择金融资产跟不动产组合投资,不动产投资尽量选择售租比合适的新兴城区去买,长线持有。&br&目前阶段投资房产,一定要计算投资收益,如果不缺钱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可以参与一线炒作。&br&&br&6.关于基本面因素&br&&br&1)财政赤字加货币放水的双松格局本届政府任内看应该不会改变,这就意味着货币贬值的预期和事实仍在继续。双松格局对房价有支撑和拉升作用。反之,则会打击房价。&br&&br&2)土地供给&br&土地是房地产市场游戏的本质所在。政府垄断了国有建设用地,意味着可以操纵国有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和价格,还可以直接垄断建设权(普通城市居民无权私建)。&br&任何拿土地稀缺说事的人都错了,实际上未用土地太多了,只不过供应量跟价格是垄断的。&br&你说主城区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城市发展有自身规律,到一定地步就会郊区化,城市集群化,从向心发展变成离心发展。&br&而且,政府已经瞄上了房地产的另一个市场,农村土地流转上市将要开启了,到时候农村的宅基地都可以上市交易了,耕地也可以承包了(已经可以)。只要基建配套到位,想必有很多人要去享受近郊的田园生活。&br&土地的属性以及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好我想问一下那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