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中国再保险公司有几家有APP吗

上一篇:&&/&&下一篇:转一份2014年的榜单&br&&br&&p&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排名&/p&&p&名次 公司名称 国家 普通保费 寿险保费&/p&&p&1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德国 2.5&/p&&p&2 瑞士再保险公司 瑞士 8&/p&&p&3 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美国
&/p&&p&4 GE全球再保险公司 美国
&/p&&p&5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德国 9.6&/p&&p&6劳合社 英国 5743.6&/p&&p&7格宁环球再保险集团 德国 7.4&/p&&p&8斯考再保险公司 法国 .7 &/p&&p&9 安盛再保险集团 法国 3294.8 &/p&&p&10 安联再保险集团 德国 &/p&&p&国内的目前就中再、太平再两家。&/p&
转一份2014年的榜单 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排名名次 公司名称 国家 普通保费 寿险保费1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德国 2.52 瑞士再保险公司 瑞士 83 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美国
GE全球再保险公司 美国 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
&hr&&p&——日,更新中端医疗、税优健康险部分内容&/p&&p&——日,再次更新&/p&&p&——日,再次更新,增加百万医疗内容并修改了很多既往不成熟的想法&/p&&hr&&p&业内人士,但不是保险公司,不是代理公司,所以无直接利益关联。&/p&&p&从事保险精算工作,对相当一部分产品很了解。&/p&&p&我主要是从产品角度来讲&/p&&hr&&p&按照监管规定,人身险产品分为4大类,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年金险。我挨个来聊聊。&/p&&p&&br&&/p&&p&&b&意外伤害保险&/b&&/p&&p&意外伤害保险是用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为定义的一类产品,即只保障“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损失,责任通常包括:身故、残疾、医疗费用、住院津贴等。&/p&&p&意外伤害事故的常见定义为“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要想得到理赔,需要满足:&/p&&p&1、不保自残、犯罪行为,即突发的、非本意的;&/p&&p&2、不保疾病,即外来的、非疾病的;&/p&&p&3、身体受到伤害的事实要客观。即对于意外伤害保险,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014年以前,标准为人民银行98年下发的老残疾标准,该标准共7级34项;从日起,标准修改为保险行业协会下发的《人身险伤残评定标准》(2013版),该标准共10级281项,具体内容可以自行搜索。对于意外伤害医疗/津贴,要发生医疗费用/住院等。&/p&&p&按照保险行业的经验,个人意外险的理赔中凡是能到残疾以上程度的,身故占比超过50%,保险金通常要养老抚小,保额越高越好,现在100万保额只要300块,你甚至可以多买几家, 300-500万不算多的。&/p&&p&如果是开车一族,而且喜欢“还本”概念——也就是不出险的话希望能拿回已缴保费,推荐买份自驾车意外险(支付宝保险频道,搜索100万自驾车两全险),年缴保费1215块*10年(日结果,未来此产品如果下架请搜索其他产品),责任见下图。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2b0f22f70049accc6dc5b1d471bb95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19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2b0f22f70049accc6dc5b1d471bb95e_r.jpg&&&/figure&&p&这是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评价的目前市场上对开车一族最合适的保险,我本人已经购买(因买的较早,不是同一个)。&/p&&p&如果经常坐飞机,还可以考虑买一份航意险,500-1000万均可,价格很低的。&/p&&p&&br&&/p&&p&&b&健康保险&/b&&/p&&p&健康险的主要类型是定额给付型和报销型(也有两者相结合的)。&/p&&p&定额给付型,通常是重疾、防癌类,也就是给一个定义(或一个定义列表),满足定义就按照预定的保额给付。&/p&&p&报销型,通常是医疗类,根据保单持有人在医疗机构的开支,对于保单范围内的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简单来说:花多少,赔多少!)。报销型也可以是只报销指定疾病导致的费用的。&/p&&p&我们先说定额给付型,以重疾为主(防癌险形态比较简单不多说),再说报销型&/p&&p&&b&&i&重大疾病保险&/i&&/b&&/p&&p&重大疾病保险,从我的认知上来讲,是在满足重大疾病定义的情况下,提供一笔不受任何限制的现金,让患者可以花在任何地方:保健品、收入损失弥补、无发票的其他支出(比如找器官移植的源)等。&/p&&p&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分为核心(6种)+拓展(19种)+自定义三类。按照监管规定,“重大疾病保险”这个名称的产品必须包含“核心”6定义,而且只要使用前25种疾病定义,就必须参考行业标准,其他则各公司可自行决定。但大家不用担心自定义会混乱,因为:&/p&&ol&&li&即使是自定义,因为定义往往来自于再保险公司,行业趋同的很厉害,大家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大的不一致。&/li&&li&前25种理赔占全部理赔的比例可能高达95%以上,剩下的也没啥发生率,基本碰不上,自定义影响较小。&/li&&/ol&&p&作为精算从业人员,我手头的数据显示,除了少儿阶段(高发重疾是脑膜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失明失聪这几样)和老人阶段(很多时候,老人有可能是死于器官衰竭,不一定满足重大疾病的定义……),中间的40-50年时间里面,癌症+心梗+脑梗三样的理赔基本占了重疾理赔的80%~90%以上,癌症尤其大头,通常能占全部重疾理赔的50%以上(有的公司能到70%甚至80%)。把这三个重疾的定义贴在这里&/p&&blockquote&1. 恶性肿瘤:&br&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br&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br&(1)原位癌;&br&(2)相当于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r&(3)相当于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br&(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br&(5)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注);&br&(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br&注:如果为女性重大疾病保险,则不包括此项。&br&2. 急性心肌梗塞:&br&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须满足下列至少三项条件:&br&(1)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br&(2)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br&(3)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br&(4)发病90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br&3. 脑中风后遗症:&br&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 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br&(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br&(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br&(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blockquote&&p&可以看到,癌症有5种情况是不保的(除了艾滋),心梗和脑梗都需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能理赔,达到这些条件后,才能叫“重大疾病”。&/p&&p&近些年大部分重疾产品都把这些既往不赔责任单独拿出来做了一个“轻症重疾”责任,通常提供“重疾”责任的20%保额,推荐大家购买有“轻症”重疾责任的产品。&/p&&blockquote&(一) 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br&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被明确诊断为下列恶性病变,并且接受了相应的治疗。&br&(1)原位癌*;&br&(2)相当于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r&(3)相当于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br&(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br&(5)TNM 分期为1 0 0 T N M 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br&但因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不在保障范围内。&br&*原位癌:指恶性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细胞新生物。原位癌必须经对固定活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被保险人必须己经接受了针对原位癌病灶的积极治疗。&br&&br&(二) 微创冠状动脉手术(非开胸手术)&br&指为纠正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而实际实施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粥肿斑块切除术、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通过微创开胸术(肋骨间小切口)进行,且诊断须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狭窄或堵塞。微创冠状动脉绕道也包括“锁孔”冠脉搭桥手术。必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br&(1) 血管造影显示至少两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或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br&(2) 手术须由心脏专科医师进行,并确认该手术的必要性。&br&被保险人已达到本合同第三十三条所指的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严重冠心病”标准的,本公司不承担本项手术保险责任。&br&&br&(三) 轻微脑中风后遗症&br&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头颅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对应病灶,确诊为脑出血、脑栓塞或者脑梗塞,在确诊180天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虽未达到重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的给付标准,但仍遗留下列一种或者一种以上障碍:&br&(1) 一肢或者一肢以上肢体机能部分丧失,其肢体肌力为Ⅲ级,或者小于Ⅲ级;&br&(2) 自主生活能力部分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br&被保险人已达到本合同第三十三条所指的重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标准的,本公司不承担本项轻症保险责任。&/blockquote&&p&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买含轻症定义的重疾产品:家父曾急性心梗,做了支架手术,支架(如果用进口支架的话)通常是一个1.5W到2W,放3个就5W起了,费用还是很高的。但对于重大疾病保险,支架手术是不赔的,因为按照心梗的标准定义要部分心肌坏死才赔,而我家老爷子发现尚早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按照搭桥手术的定义需要开胸才赔,但这年头谁还开胸啊,几乎都支架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包含“微创冠状动脉手术”定义的轻症重疾是赔的!非常棒……所以轻症责任尤其是与心脏有关的轻症我认为是“必须”有的。&/p&&p&这几年的重疾产品形态在不断变化中,产品责任趋势包括:&/p&&ol&&li&有的产品开始加入轻症豁免责任:罹患轻症后可以豁免后续保费,这个责任也很棒,相当于在缴费初期把轻症责任的保额提升了,推荐购买。&/li&&li&有的责任就是噱头为主:多次给付重疾,通常会把重疾定义分组(相关性高的放在一起),同组内只能得一次——一个人得多倒霉才会罹患两次相关性很低的重疾啊?不推荐购买;&/li&&li&模仿香港保险,有公司开始推出不分组的多次给付重疾,比如癌症可以赔两次或三次,复发也赔,这个就很棒,但前提是费率要合适——如果为这么个责任,多付30%的保费,我就不认为是非常划算的一个支出,还不如直接把保额提升30%呢……&/li&&/ol&&p&重疾的保额,根据我们进行的统计,我建议以超过20万为宜,上不封顶(看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接受的额度)。为什么?因为怕不够。重疾的钱是定额给付型,也就是不管你花在哪儿的,而总有一些费用是没有发票的,或者即使有发票医疗险也不能报销的……&/p&&p&&br&&/p&&p&&b&&i&报销型医疗险&/i&&/b&&/p&&p&关于报销型医疗险,&b&我是不准备说门诊产品的&/b&,因为意义不大。我们每个人每年可能都会发生很多次门诊(我手头的数据显示,40%-50%的人每年会发生门诊,而且发生门诊的人,平均每年去4-5次医院),但每次费用也就300左右,这种高频低额的保险,我认为不属于保险本质,市场上也很少有提供门诊责任的个险医疗险产品,因为往往这东西不满足保险的本质:即射幸原理。你不能没事儿就去住院,医生不会收你;但你可以没事儿也去看看门诊,只要你随便感觉哪儿不舒服,就可以去,比如腰不好、腿不好、头疼脑热的……对于一个可以一定程度上个人可以主动掌握的保险责任,大部分情况下会越赔越烂,直到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的。有些人说门诊可能很贵啊,比如去特需、昂贵医院(比如和睦家等),这种需求属于“中/高端医疗”的需求范围,是追求医疗品质的人的考虑,不是一般人需要考虑的,而且一般定价非常贵,个险较少提供的。&/p&&p&我准备说说&b&只保障住院的医疗险。&/b&目前国内的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可以粗分为:低低端,低中端、中端、高端四档(纯主观划分)&/p&&p&&b&低低端&/b&的基本一句话可以形容:医保赔我就赔,医保不赔我就不赔。保额通常不高,也就一两万,通常不超过5万。对于有医保的人而言,这产品基本就是一个笑话,在当前医保报销比例通常已经超过75%甚至高的可以到90%的情况下,医保都赔了还要你做什么?但低端就是便宜,通常一年几百块,实际上能提升的报销比例很低。但如果没有医保,还是值得买一些的。&/p&&p&&b&低中端&/b&是我墙裂推荐的产品了:百万医疗类。市场超级多同类产品(大概有60多家公司开始做这个产品),基本特征都一样:&/p&&p&核心责任:&/p&&ul&&li&住院内发生的费用&/li&&li&普通病区(不理赔特需病区内发生的任何费用)&/li&&li&费用不限医保目录&/li&&li&高免赔(1万,但如果有其他保险报销比如企业给员工买的补充医疗,可以冲抵)&/li&&/ul&&p&非核心责任:&/p&&ul&&li&同一原因导致的门急诊&/li&&li&特殊门急诊(癌症放化疗、靶向、透析)&/li&&li&癌症/重疾取消免赔额&/li&&li&癌症/重疾住院津贴,等。&/li&&/ul&&p&保费:30岁左右只要300-400块&/p&&p&这个产品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痛点:用很低的保费把很高的大额医疗费用风险兜起来了,而且突破了医保目录限制。&/p&&p&但这个产品本身还是有痛点的:&/p&&p&1、院外购药&/p&&p&目前大部分产品都不明确院外购药怎么处理。什么是院外购药?举个栗子:现在医院受总费用和药占比的管控,有些高价药不给开,让患者到院外药房自行购买。有些院外药房可以刷医保卡,有些就不行。对于不能刷医保卡的药物,医疗险可能是不报销的,因为“不是发生在医院内”。&/p&&p&2、长期保障&/p&&p&这个产品是1年期,虽然很多产品宣称“不因为个人原因拒绝续保”,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文字游戏,以下内容纯属随意猜测大家听听就好:本产品不停售的时候保险公司确实不拒绝您续保,但一旦发现经验不好,可以停售本产品,基本形态不变的前提下,改个小责任,提个价,再改个名字,本来叫XX产品,现在改名叫YY产品,不是同一个产品了吧,我可以拒绝您续保了吧?而且,保险公司甚至还可以选择性发送续保邀请:您既往没理赔过,我发续保链接,把您转移到新产品上来,您既往理赔过,就别想看到续保链接了,自然而言就把“劣质”人群给剔除掉了。&/p&&p&对于第一个痛点,目前还没看到有公司明确解决,可能还需要产品再度进化;对于第二个痛点,有公司已经在尝试解决,请大家自行百度“钢铁侠”——复兴联合健康保险推出的5年期百万医疗产品,我觉得这个尝试是很棒的。&/p&&p&&br&&/p&&p&&b&中端医疗&/b&的话,就是在低低端或者低中端的基础上增加特需、国际部的费用报销责任了,大概价格可能比低端贵起码3-5倍。&/p&&p&&br&&/p&&p&&b&高端医疗&/b&如 @葛巾提到的,CIGNA全球医疗,核心需求是满足投保人“高端”的体验,所以最核心的特征往往是:&/p&&ol&&li&医院的列表全(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以及大部分私立医院是基本要求)&/li&&li&保额通常以百万计(通常会分得很细,A责任多少万,B责任多少万……但任何一个责任基本上都用不光,我听说的最大的一个理赔是200多万,德国高管在国内发生败血症,也没花完他的保额……)&/li&&li&医保内外统统理赔(因为默认投保人的就医不发生在医保体系内,所以随便用药)&/li&&li&通常有直付(也就是你不用付钱,空手去空手回就可以)&/li&&/ol&&p&保费么,按照惯例可能分为这么几个档次:从地域上来看分为国内、大中华、全球除美加、全球,从医院档次上来看分为是否包含昂贵医院(比如和睦家),从责任上来看分为是否包含体检、生育、牙科\视力等,不同选择,价格都是不一样的;葛巾的保费是4万(根据葛巾答复已经修正)应该是全球责任了。根据我的了解,即使是国内责任、不含昂贵医院,通常基本也都要8000往上。但很多高端医疗只提供给团险客户,个人客户的话,价格一般1万8起,比较辣手。&/p&&p&&br&&/p&&p&&b&寿险&/b&&/p&&p&寿险是以生命为标的的保险产品,分为定期、终身、和两全。&/p&&p&先说&b&两全&/b&,两全的意思是定一个期限,比如20年或者到80岁,期限前被保险人身故,就陪保额,到期被保险人没身故,也给保额,很显然,既然死活都给,那就是储蓄型产品,比较贵哈。&/p&&p&&b&终身寿险&/b&的话,因为保终身,也就是这笔钱迟早会给,还是储蓄型产品,只不过储蓄的味道比两全保险淡一些。&/p&&p&定期寿险就是纯粹的保障型(或者说消费型)产品了,因为保额和保费是有可能拿不回来的。但这几年市场上推出了很多很好的定期寿险产品,基本特征包括:1、免体检保额高;2、告知简单;3、除外责任少;4、保费优惠。&/p&&p&我非常推荐有房贷的家庭,给收入主力买一份定期寿险。&/p&&p&&br&&/p&&p&&b&年金保险&/b&&/p&&p&年金是以活着作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产品,过于偏储蓄了,而且大部分年金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不高,我不准备多说,也不推荐购买。&/p&&p&但税延养老年金是一个特例,因为税前列支,退休后才按照7.5%征税,只要你的当前税率高于10%,实际收益率非常高。对于临近储蓄的人而言,我建议顶额购买。&/p&&p&关于税延养老的细节,请大家自行百度。&/p&&p&&br&&/p&&p&希望有所帮助。&/p&&hr&&p&——以下部分为日增加&/p&&p&——日更新&/p&&p&税收优惠健康险已经上市了,目前允许销售的公司大概有十几家,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公司。大家可以到网上找相应的条款研究下。我来说下我的理解。&/p&&p&这个产品保住院+住院前后门诊+特殊门诊(如放化疗、透析),所以并不是你任意看个病就一定要赔的——但这个产品依然是我能想到的近年来可能见到的最给力的医疗险产品。&/p&&p&根据《税优健康险管理办法》,我来解释下监管对这个产品的定位:&/p&&p&0、购买这个产品的前提条件是:你是一个纳税人!因为这个产品可能会需要你的纳税编码来确认购买者身份。&/p&&p&1、基本调子是保险公司不可以用这个产品赚大钱,这个产品就是“获客”用的。&/p&&p&2、不管投保人有没有病,都可以买这个产品——但是,非健体的保额跟健康体是不一致的,如果是健康体,保额可能是20万,但如果被保险人既往已经身体不健康,那么保额只能给到比如4万,而保费是相同的。——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不然对健康体就不公平了,因为理赔往往都是不健康的人群发生的。 &/p&&p&3、保证续保,意思是如果您保障期限内不幸罹患了什么重病,即使当年发生大额医疗支出,第二年保险公司不得以该疾病为理由拒保你的投保,而非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如果某年发生大额理赔,而且预期会有持续性的大额医疗赔付,第二年保险公司往往就拒保了,毕竟是商业公司,要逐利的——但保险公司相应设计一个“终身赔付限额”,比如60万,100万等,意思是如果某位被保险人的病情严重,已经前后理赔了100万了,那么保险公司就不再接受续保了,赔不起了……如果 不加这条,对其他被保险人也不太公平,相当于健康体在为某一个人集体买单。&/p&&p&4、个人税收优惠的额度是2400元,税前列支,根据投保人税率的不同,给你省的钱是不同的,比如我是屌丝,税率5%,那么相当于节约了120元税费,你是高帅富,税率50%,那么相当于少交了1200元税,换句话说,保费给你打了5折。但钱一旦进入账户,就“再也拿不出来了”,除非看病花掉,或者退休后取出来购买商业健康险。&/p&&p&5、保额不低于20万,保证费用充分&/p&&p&6、保险公司在此业务上的盈利有限,亏损无上限。保险公司是商业公司,有必要的运营成本,比如收保费要人,核对理赔要人,做系统要人,这都要花钱的,所以留了20%的费用给保险公司(这个说实话算是狠的,你买瓶可乐,成本也就3-5毛钱?到你手上就得2块5,你算算费用水平是多少),保险公司卖其他产品的费用率通常都得25%往上,为了这个税优健康, 保险公司也是蛮拼的…… 如果收了100万保费,保险公司可以拿20万做费用,但如果大家都健康,都不看病,那么保险公司要把80万返还给每个人。如果看了50万,那么要退30万…… 但如果大家看病看了200万……呵呵,保险公司净亏损200万+20万-100万=120万 所以这块业务是亏损上不封顶,利润几乎没有的 ——所以我推荐大家买咯。&/p&&p&&br&&/p&&p&好了,解释完这个规定了,条款也来给大家解释下:&/p&&p&不同保险公司可能设计成多款产品,通常包含以下3款产品:1、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责任;2、有社保人群,不含慢病责任;3、无社保人群。三个人群的费率是不同的,责任也可能略有不同。&/p&&p&以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责任的条款为例,通常有这么几个责任:&/p&&p&1、住院医疗费用,这个就负责住院费用,年保额不低于20万。&/p&&p&2、住院前后门急诊,这个要是因为与住院相同原因导致的门急诊。&/p&&p&3、特定门诊,主要是恶性肿瘤放化疗、透析、器官移植的排异治疗很多都是门诊,所以把这块加进去。保额通常2万左右。&/p&&p&4、慢病门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门诊。保额通常3000左右,只是负责得了慢性病的人的日常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或者治疗费用。&/p&&p&以上保额如果是既往症患者,那么可能需要乘10-20%,也就是保额会更低,终身限额也更低。&/p&&p&给付比例:&/p&&p&医保内100%,医保外80%。&/p&&p&也就是说,看病的话,医保内的,不管甲类乙类药,剩下的部分一分钱都不用出了,但医保外的费用,被保险人还是要出20%的。&/p&&p&“医保外”的涵义:&/p&&p&目前各家公司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是“白名单”制度,有的是“黑名单”制度,有的是“无名单”制度。白名单,就是给出一个清单,在清单里面的治疗项目才赔,通常是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黑名单,就是名单里面的不赔其他都赔(这个黑名单可能比较多的是一些营养保健类的药物或者非治疗疾病所必须的药物);无名单就是什么都赔……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无名单最好,黑名单次之,白名单管控最严。&/p&&p&但是呢,价格也跟这个有关,白名单最便宜,黑名单贵,无名单最贵。&/p&&p&&br&&/p&&hr&&p&以下部分为日增加&/p&&p&—— 其实增加这部分内容挺不好意思的,就是这个我墙裂推荐的税优产品……它其实真的卖的不怎么样&/p&&p&1、不好购买,不是你想买就买,要保险公司去你的公司卖,你才能买到&/p&&p&2、保险公司据说因为这业务不允许核保,还保证续保,风险上不封顶,利润倒是封顶,因此对开展这个业务很抗拒,因此没什么动力推广&/p&&p&所以虽然现在保监批了23家公司做税优,一堆产品已经出来了,但没一家真正做大,这真是让人万分无奈的事情……&/p&
——日,更新中端医疗、税优健康险部分内容——日,再次更新——日,再次更新,增加百万医疗内容并修改了很多既往不成熟的想法业内人士,但不是保险公司,不是代理公司,所以无直接利益关联。从事保险精算工作,对相当一…
保险是金融大驾马车:保险,银行,证券之最重要一工具。保险的地位是最高的,只是国人对保险的认识程度不够,保险是国家长期资金池,关系到国泰民安,中共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是不可以倒闭,而银行与证券公司是可以倒的,银行与证券中的钱只是钱的一个暂时停迫点。近几年来高学历的人慢慢进入保险业, 也有银行的人转入进来。关注国家政策的人都知,新国十条已把保险拉到一个经济层面,保险密度与深度到2020年从4%到20%,1200元每人到人均3500元。目前国家发达国家GDP银行资金占比45%,保险资占比55%,中国也在调到银行的钱往保险公司走,这就是为何去年一年银行6次降息,放开二胎,养老险个税递延等相继政策出台的原因。由此以上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再保险公司一般是针对物的保险。实际保险公司是国债最大的买家,那保险商品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国债金融商品的衍生品。
保险是金融大驾马车:保险,银行,证券之最重要一工具。保险的地位是最高的,只是国人对保险的认识程度不够,保险是国家长期资金池,关系到国泰民安,中共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是不可以倒闭,而银行与证券公司是可以倒的,银行与证券中的钱只是钱的一个暂时停…
谢邀。&br&保险公司嫌风险太大,万一真出了事儿,希望找个垫背的。当然人家不能给你白垫背,就得把钱给人家也分一些。&br&这个垫背的,就是再保险公司。&br&&br&当然,再保险公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掌握着风险大数据。保险公司设计产品,很多都必须通过再保险公司,借助这些数据来精算。
谢邀。 保险公司嫌风险太大,万一真出了事儿,希望找个垫背的。当然人家不能给你白垫背,就得把钱给人家也分一些。 这个垫背的,就是再保险公司。 当然,再保险公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掌握着风险大数据。保险公司设计产品,很多都必须通过再保险…
保险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如何?再保险公司呢?&br&&br&看了大家的答案。
还是区分国内国外吧 。
&br&&br&国外: &br&&br&一、财富世界500强排名:&br&&br&1、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ney.163.com/special/2013fortune5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3《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a&
截取100强以内保险和银行名单:&br&20 25安盛(AXA) &br&31 28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br&33 18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br&49 48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br&84 162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br&86 74日本生命保险公司(NIPPON LIFE INSURANCE) &br&90 195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 &br&92
76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 GROUP) &br&&b&&u&8家&/u&&/b&&br&======================================&br&29 54 中国工商银行&br&41 30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br&50 77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br&58
44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br&61 67法国兴业银行(SOCI?T? G?N?RALE) &br&64 84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br&70 93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br&73 58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DIT AGRICOLE)&br&78 80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br&79 60花旗集团(CITIGROUP) &br&85
131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br&&b&&u&11家&/u&&/b&&br&&b&=====================================&/b&&br&有些兼有银行和保险公司。比如花旗。中国银行也列入,但。。。真心不是很佩服,就酱。 &br&(当然,崔健说的中国的银行最近控股了保险公司,但还没有成大气候。)&br&&br&结论:&b&保险和银行其实可以算相抗衡,没有明显孰优孰劣&/b&。&br&&br&2、安全性: 08年金融危机。
雷曼 vs AIG&br&&blockquote&很多人将美国政府对AIG的救援,看做是美国历史上最激进的一次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干预,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对私人企业最大规模的资金援助。这一现象与同一时期政府看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不救助,形成鲜明的对比。&/blockquote&极端事件发生后,政府态度:&b&保险安全性大大于银行&/b&。 &br&不要说那个是个案。这样的黑天鹅事件谁敢打包票未来三五十年碰不到一两次?&br&&br&二、说回国内:&br&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同隶属于国务院直接管辖。 &br&一定要说谁大于谁,都有失偏颇。 &br&&br&不太认同以上有答案说,被洗脑了等。 请用理由才支持证明你被洗脑的观点。&br&&br&就简单举例吧: 看新闻了没?&br&1、&b&存款保险制度 &/b&知乎中已经都比较透彻的分析,自己google百度之。 (以保险来保银行倒闭后的风险,你说谁更像金融基石?)&br&2、想想赚钱的逻辑:&br&&b&银行&/b&的管理指标: 存款准备金率。 &br&&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aidu.com/%23wd%3D%25E9%%25E8%25A1%258C%25E5%25AD%%25AC%25BE%25E5%E5%25A4%%E7%258E%%2598%25AF%25E4%25BB%%25B9%2588%26ie%3Dutf-8%26tn%3Dbaiduhome_pg%26f%3D3%26rsv_bp%3D1%26rsv_spt%3D1%26rsv_sug3%3D29%26rsv_sug4%3D674%26rsv_sug1%3D17%26oq%3D%25E9%%25E8%25A1%258C%25E5%25AD%%25AC%25BE%25E5%E5%25A4%%rsv_sug2%3D1%26rsp%3D2%26inputT%3D2931%26rsv_sug%3D2%26bs%3D%25E9%%25E8%25A1%258C%25E5%25AD%%25AC%25BE%25E4%25BF%259D%25E9%%25E5%%25E5%25BA%25A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一下,你就知道&/a& 12年为20%左右。 之前几年在15%左右。 &/blockquote&
即,用20%的钱,押在中国人民银行,来做100%的生意。 (至少5倍杠杆)&br&&br&&b& 保险&/b&的管理指标:&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dao.baidu.com/search%3Fword%3D%25E5%2581%25BF%25E4%25BB%%2583%25BD%25E5%258A%259B%25E5%E8%25B6%25B3%25E7%258E%2587%26fr%3Dqb_search_exp%26ie%3Dutf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偿付能力充足率&/a& & 保险准备金。&br&偿付能力充足率: 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1、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保险公司,为不足类保险公司;
  2、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为充足I类公司;
  3、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的为充足II类公司
&/code&&/pre&&/div&&br&什么概念呢? 我100元只能做100元的生意。无杠杆啊! 如果用70元做100元的生意,保监会提警告啊!&br&&br&&blockquote&
提取准备金:&br&
1、保障&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0046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保险人&/a&利益的原则。&br&
2、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br&&br&&p&维基百科:&/p&&br&&p&在一段时间内,&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F%259D%25E9%%25E5%2585%25AC%25E5%258F%25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保险公司&/a&收取的保费和其承担的责任并不相同,所以保险公司须将这部分差额累计起来为未来的责任做出准备(这部分责任通常包括保险金给付、费用支出以及其他现金流出),此被储备下来的金额即为&b&责任准备金&/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8B%25B1%25E8%25AF%25A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语&/a&:&b&Policy reserve&/b&)。&/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B2%25BE%25E7%25AE%%25B8%25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算师&/a&将根据责任准备金的用途对未来可能支出的成本进行不同的估计,例如:&br&&/p&&ul&&li&为了保证公司具有足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1%25BF%25E4%25BB%%2583%25BD%25E5%258A%259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偿付能力&/a&,将使用较保守的假设计算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5%2581%25BF%25E4%25BB%%2583%25BD%25E5%258A%259B%25E8%25B4%25A3%25E4%25BB%25BB%25E5%E5%25A4%%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偿付能力责任准备金&/a&;&/li&&li&为了计算公司收益,将采用最佳估计(Best estimate)的假设计算责任准备金;&/li&&li&同时还有以计算税收为目的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7%25A8%258E%25E6%%25E8%25B4%25A3%25E4%25BB%25BB%25E5%E5%25A4%%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税收责任准备金&/a&。&/li&&/ul&&/blockquote&&br&=====================&br&陆陆续续被打断,回答了5个小时了。。。&br&&br&总结下:&br&&br&&b&&u&保险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如何?&/u&&/b&
保险为金融基石,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所有金融产品。就安全性,确定性方面,无可替代。 (现在的市场口碑是另外一码事。)&br&&br&&b&&u&再保险公司呢?&/u&&/b& 再保险公司更牛。我了解不多。不过,为类似长征系列火箭等大型项目提供保障的,比如这次马航飞机的财险责任险高达数亿美金,为了分散风险,都是最终落到再保的。 &br&不过再保是低调的,因为一般个体不是他的客户,保险公司才是。(这点可能理解有误。)&br&&br&以上。 梦觉。&br&&br&&br&利益相关:原某全国保险代理公司部门负责人。
保险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如何?再保险公司呢? 看了大家的答案。 还是区分国内国外吧 。 国外: 一、财富世界500强排名: 1、参考 截取100强以内保险和银行名单: 20 25安盛(AXA) 31 28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 33 18荷兰国际…
以前看过一篇某台湾教授写的文章,隐约记得里面扯淡了整个金融业金字塔最顶端的三种公司,分别是: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再保险公司。&br&&br&投行大家都很熟悉了,trading floor的照片在知乎里已经有了不少,贴了就吸粉,男女都吸。威尔史密斯老师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真&b&·&/b&屌丝励志片里也为我们侧面详细描写过资产管理公司了(除了资管公司,国内的基金公司也好像应归这类?)。&br&&br&那再保险公司是什么?&br&&br&在说再保险公司前,大家先花10秒阅读一下这张图,看看里有没有比较熟悉的地方。这张排名虽然是2012年的数字,但是长期以来出现的都是这几张老脸。我直接提示看看第四名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6be23e8df87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6be23e8df871_r.jpg&&&/figure&&br&对的,排在第四的是股神的伯克夏海瑟薇。当然业内使用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更有名的称呼&b&通用再保险GenRe&/b&。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也是被巴菲特老师买下后整合到了通用再保险下面了。&br&&br&曾经有个匿名投票,精算师们选出的best dream job第一名就是GenRe,紧接着是其它再保险公司。&br&&br&再看一下财富杂志网站上对于全球前两大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与高盛2013年营收的简单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的营收数据合并了旗下直保公司的业务,所以看起来很高,如果只是纯粹的再保险业务我估计和瑞士再保险的数字差不多。&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9e5455abda659b20cffd2da3809621f_b.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9e5455abda659b20cffd2da3809621f_r.jpg&&&/figure&&br&你肯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你要知道高盛全球雇员可是有30000+人,而即使一贯被业内讥讽机构过于臃肿的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每家也就大约10000多人,排名第三第四的汉诺威再保险和通用再保险全球范围内更是只有名员工。&br&&br&也就是瑞再的人均营收接近高盛三倍呢。对了,肯定有人会和我说营收的性质不一样,不能这样比,你这就不对了,营收数字是任何行业老板们第一要炫耀的,不管用什么口径。可惜的是再保的工资不可能是高盛三倍的,三分之一已经谢天谢地了。&br&&br&伦敦金融城著名地标,Norman Foster老师设计的小黄瓜(个人觉得更像马应龙痔疮栓)前身就是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虽然现在瑞再已经将小黄瓜出售,但是仍然返租这里办公。图的正中间是保险业里的“超级奇葩”所在地:中国平安保险大厦(大误,还是得称为劳合社大楼)。这两栋大楼都是伦敦金融城的超级象征,只要两塔在,伦敦作为唯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可能倒。&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09bb5ea306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09bb5ea306a_r.jpg&&&/figure&&br&&b&那到底什么是再保险呢?&/b&&br&&br&以专(闲钱)业(太多)著称的瑞再在它专门制作的一份再保险出版物里提到:&br&&blockquote&Reinsurance is insurance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br&再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保险&/blockquote&但我个人的定义是:再保险是分出公司(一般就是直保公司,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新华保险这些)和分入公司(一般就是再保险公司)对于某项风险预期不一致而进行交易的保险活动。&br&&br&&b&再保险的种类?先说说传统再保险。&/b&&br&&br&&u&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主要是为了防止未来承保经验的大幅波动,以及潜在的巨灾风险,这些是再保险的传统用途。&/u&&br&&br&为了更好的说明传统再保险的方式,现在假设我们现在有两个业务:&br&&br&业务A:大型国企5000人,每人身故保额20万元,总保额10亿元&br&业务B:壕5人,每人身故保额2亿元,总保额同样也是10亿元&br&&br&参加过初级精算考试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因为前者的预期方差更小,也就是承保经验波动远远小于后者,同样承保费率保险公司肯定更愿意承保前者。但是实务中保险公司希望生意多多益善,当然都要吃下来。为了避免经验波动,一个合格的直保公司需要接下来做好合理再保险安排:&br&&br&对于业务A,我们可以才用&b&成数再保险&/b&,比如50%自留50%分出这种分保方案,也就是只要出现一起身故,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赔款各出10万元;对于业务B,我们可以采用&b&溢额再保险&/b&,比如500万元自留,500万以上分出的方案。只要一个壕身故,保险公司只需自负500万元,再保险公司承担1亿9千5百万元。&br&&br&相应分出的风险,直保公司需向再保险公司支付再保险费,这就是再保险公司其中一个主要收入来源。&br&&br&成数和溢额再保险通称为比例再保险,即根据保险金额按比例进行风险分摊的再保险,保险金额越高,再保险保费也越高。&br&&br&有比例再保险,当然还有非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根据赔款为基础约定责任。继续上面那两个团体的例子,比如业务A的企业所在地大地震,所有人不幸都挂了怎么办?虽然保险公司已经通过成数比例再保险进行了50%/50%的分保,一半已经由再保险公司承担了,但是剩下一半5亿元赔款咋办呢?&br&&br&如果安排了非比例再保险中的巨灾再保险,再保险公司将会承担这5亿元赔款中的,比方说3000万元,直保公司因而进一步减少损失。巨灾再保险可以购买多层保障,但是一般保险公司通常只购买第1层即可抵御100年一遇的灾难,但我会说国内某大保险公司在汶川地震中的赔款曾经击穿3层巨灾保障么。&br&&br&有时候如果连再保险公司都觉得分保出来的保额很高了,自己也承受不起的时候咋办?这时可以找多家再保险公司共同承接这些风险,其中份额最大的那家再保险公司叫做主再保险人(leader),其余叫做从再保险人或次保险人(follower)。&br&&br&作为进一步风险管理,再保险人还可以进行转分保或者再再分保再次分散风险,甚至将风险负债证券化导入资本市场。比如1994年汉诺威再保险首次发行的巨灾债券就是通过将票面利率与巨灾理赔经验挂钩给投资人一类与传统债券不同风险的投资品,由于巨灾债券与资本市场多数投资品相关性很低,投资人通过购买巨灾债券可以降低自己组合的BETA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br&&br&&b&非传统再保险是什么?&/b&&br&&br&&u&除了传统的以风险转移为目的的再保险,还有一种”非传统的“资本操作型业务就是财务再保险,直保公司使用财务再保险提高偿付能力水平以满足监管要求。&/u&&br&&br&我在另外的问题里曾经做过相关回答&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保险公司可以把自己的未来保费收入做成 CDS 之类的金融产品销售吗? - 李元霸的回答&/a&&br&&br&&blockquote&保险公司使用财务再保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偿付能力问题(资产负债比)以避免可能的监管干预。&br&&br&大家可能都知道,保险公司在开卖保单初期会产生包括销售费用和法定准备金在内的大量初始成本。而保单利润要在未来几年甚至数十年中才能逐渐显现。通过财务再保险可以将某个业务未来预期收入的保费(实际是未来的预期业务利润)作为“抵押”换取再保险公司通过财务再保险提供的一笔再保险佣金作为“贷款”,这笔“贷款”由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业务未来有保费收入(利润)的前提下才需要偿还,所以它不需要被列为负债项,因此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可以得到改善。&br&&br&一般保险公司通过财务再保险把它未来保费收入“卖”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它的偿付能力得到改善,都会选择赎回这笔业务。这个赎回条件一般都会在财务再保险开始初就会约定好。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保险公司卖了之后还要买回来呢?这是因为中国保险产品定价&u&相对&/u&来说都非常保守,那么好利润的业务怎么能不要回来呢?&br&&br&财务再保险非常非常非常灵活,并且套路和细节非常多,以上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其实也可以体现一个优势,财务再保险能为每个保险公司提供度身订制的服务,非常能因地制宜。&/blockquote&&br&保监会最新的偿二代监管规则已于日正式实施,对财务再保险的影响比较大,这个由于过于专业在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br&&br&&b&再保险的方式?&/b&&br&&br&根据业务承受方式,再保险可以分为:合同分保、临时分保和预约分保,其中预约分保在财产险再保险中使用较多,人寿再保险比较少用。多数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都需要和再保险公司建立合同分保(签订某个业务的再保险合同)才能继续进一步业务联系,比如风险更高的临时分保。&br&&br&有趣的是合同分保的英文是treaty,treaty用在外交上经常翻译成条约,比如凡尔赛和约,很多再保险合同的封面行文确实和这些条约很像(相似度90%,再次大误)。&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97a1688bfb84beea59de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5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figure&&br&&b&再保险公司的核心评价指标?&/b&&br&&br&去年中国再保险集团香港上市以及国内批筹多家民资再保险公司后(包括史玉柱老师不知道被谁忽悠也来筹建一家),大量证券分析师又来跨界写再保险公司和行业的分析了。算我求你们了,你们写的上市保险公司的分析报告在专业人士眼中已经够糟糕透顶了,就请不要再到再保险行业献丑了。就算你们拿了新财富前几名也只能代表你们会扯蛋,不代表你们真的懂啊。让专业回归专业,看再保险公司首要关注的是:&b&评级!评级!评级!&/b&&br&&br&无论在中国偿付能力二代还是欧盟的Solvency II,交易对手的评级对选择哪家再保险公司是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国内由于有政策关照,中再长期处于特别照顾之列,这算特例。但是中再如果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再保险公司,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11f929fbabd3c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1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figure&&br&特别提一点,熟悉评级标准的都知道通用再保险的标普AA+不是那么好拿的,Apple和Google这种也就AA。当然金融危机之前通用再拿的甚至是最高等级的AAA,长期以来能拿到标普满分AAA的公司极其罕见(现在只有4家还是5家),只是之后受到巴菲特老师主营业务的影响还是被降了一级。&br&&br&我不看好民资再保险,就是因为他们不可能拿到好的评级。没有优秀的评级加持,开展再保险业务寸步难行。这也是我说史玉柱老师被忽悠的原因。&br&&br&&b&再保险公司如何盈利?&/b&&br&&br&上面说过,再保险是由于交易双方对风险未来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的。直保公司觉得接一单1亿元保额的业务风险很大,因为它的波动肯定很大。但是再保险公司接的是不同直保公司分出来的这些1亿元保额的保单,把这样的风险攒在一起后,风险性质就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发生率也会发生很大变化。&br&&br&直保公司会为这种高波动风险付比较高的再保险费,再保险公司因为收集同类风险多了,波动性降低了,实际风险成本反而低了,这种风险性质差异带来的溢价就是其中一种利润来源。&br&&br&更广的来说,保险公司在对保险产品定价时会对事故发生率、投资回报(在财产险中不重要)和费用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定价假设进而得到保费。当承保实际经验不同于这些定价过程中制定的假设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死差、利差和费差这三个利润源。同理,再保险公司的承保经验也会产生三差,这就是再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br&&br&还有一点,再保险公司是极端高效的团队,还记不记得我回答开头比较的再保险人均营收和投行人均营收的对比?这种对比如果拿去和直保公司人均营收对比更加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再保险公司在费用成本上尤其有优势。&br&&br&&b&再保险在中国&/b&&br&&br&除了国有的中国再保险集团,全球最大那几家再保险公司全数已经在北京或上海开设分公司展开中国业务竞争。这是整个中国金融业里唯一几乎没有天朝隐性羁绊的行业,银行业不是,保险业不是,证券业不是,只有再保险业是!好吧,监管还是有“优待”中再一点,但和其它金融业比,算很少了。&br&&br&为方便起见,以上回答仅讨论再保险中的专业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角色和业务,不讨论国家和保险行业的共保机制(如核共体、海员保险等),也不讨论再保险中介和直保集团中主要从事关联交易再保险业务的子公司。&br&&br&参考资料:&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edia.cgd.swissre.com/documents/pub_intro_reinsurance_en.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edia.cgd.swissre.com/d&/span&&span class=&invisible&&ocuments/pub_intro_reinsurance_en.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以前看过一篇某台湾教授写的文章,隐约记得里面扯淡了整个金融业金字塔最顶端的三种公司,分别是: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再保险公司。 投行大家都很熟悉了,trading floor的照片在知乎里已经有了不少,贴了就吸粉,男女都吸。威尔史密斯老师在《当幸福来敲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479 人关注
146 条内容
186 条内容
782 人关注
300 条内容
463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再保险公司有几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