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历史奖号不全,不全是考试,更要有真正的家国情怀,对吗

【图文】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美学研究需要素心人,更需要家国情怀
> > > & 正文
美学研究需要素心人,更需要家国情怀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12月17日,“美学与家国:中国美学高层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五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柯平发表了题为《城邦诗教与爱美欲求:以柏拉图的阶梯喻说为例》的精彩演讲,并在论坛结束后接受了光明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光明网:“新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从关注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艺术和人生问题,向国家制度、时空经验等宏大命题展开。”王教授如何理解这种变化?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范式经历了哪些变革,或者说应该有哪些变革?
  王柯平:中国美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小历史到大历史。小历史,比如说美学史,美学史很重要,任何一个理论的提出和反思,都源自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从何而来,如何产生?可能就不仅是美学史了,还涉及哲学史,甚至国家、民族、文化等,这就是大历史概念。
  二是从小功能到大功能。研究艺术的创作规律、审美特征等,这是小功能。但美学还要有家国情怀,比如研究政治化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因素等对艺术到底有何影响?这个影响,古今中外一直存在。
  三是从鉴赏论到本体论。我们可以鉴赏艺术,研究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艺术是否只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但是,也不能忽略了艺术本体论问题。艺术为何成为艺术?艺术之为艺术,其本质是什么?今天有些嘉宾也提到了艺术本源问题。
  光明网:正如王教授所说,“从小功能到大功能”,为美学找到一个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王柯平:政治对美和艺术的影响,不仅古代有,到了现当代,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多诺,对政治向度也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不是因为风花雪月,而应该有一个“反世界”的维度。如果只是风花雪月,艺术的存在还有多大意义?这种“反世界”的维度,其实是从批判、反思角度来讲。那么,什么叫“反世界”?就是要对现实、社会的丑陋现象进行积极、善意地揭露,让人深刻认识并主动改善,从而塑造一个宜居的世界。
  光明网:从小历史大历史、小功能大功能角度考虑,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涉及一个问题:艺术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柯平:艺术本来是自由的,当将它纳入意识形态框架后,艺术是否还是艺术?这就是个问题。从自律性来讲,艺术是自由的,外在制度不应该约束和强制。但审查制度历来存在,古今中外都有。例如,柏拉图时期就有硬性的审查和软性的审查,力求让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城邦教育的需求。不管怎样,艺术首先要有自律性,这样它就有一个自由度。
  除了自律,还有他律。为什么?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抛离开社会,成为犬儒主义者,什么也不关心,就进入了一种半迷狂或迷狂状态。所以,要有对社会的关切,对人性的关切,对灾难的关切,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切。
  光明网:关于鉴赏论、本体论问题,这次论坛也有一些探讨。那么,当美学研究艺术本体论时,应该怎样更好地切入?
  王柯平:美学能够把艺术哲学涵盖进去,但艺术哲学涵盖不了美学。当美学研究艺术本体论问题时,应该怎样追本溯源?首先,不能大而化之、自以为是,不能想当然地理解。
  其次,要借鉴他者。借鉴他者,并非把自己让渡给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身。就像王国维,西学功夫本身不好,但他从叔本华哲学入手来研究康德,一下就抓住了要点和核心。有人讲返本开新,返本怎能开新?我觉得过于简单化了,准确来讲应该是推陈出新。借鉴他者,更好地理解自身,然后才能推陈出新。
  关于推陈出新,我曾经写过一段话,我们如何对待古典,怎么溯本探源?一是入乎其内,二是出乎其外,三是联系现实。入乎其内,方能解之。读进去了才能正确理解,否则容易误解、误用。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所谓观,就是评价,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评论。联系现实,故能用之。这方面,我比较推崇克罗齐的观点。他认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一切历史都是行动的历史”,这话怎么理解?其实是个比喻。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联系现实对相关历史发掘和思考时,历史就成了重新要观照的历史。观照历史,不仅是个思想的问题,思想也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行动。
  光明网:王教授学贯中西,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美学课。关于研究范式三大转变的总结,对中国美学未来的发展,或是一种有益启发。
  王柯平:过奖。我一直觉得轴心时期太有趣了,它为人的精神系统、价值观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个人做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事情,挺好。但我们其实也应该不断探索、主动追求,最起码要有这么一个愿望。就像柏拉图,从一个美的形体研究,再到所有美的共同形式,再往心灵,再往社会,再往哲学,再往本体论,然后是神性,一步步登梯子,一直在往上走。
  中国美学未来的发展,美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概括来讲,就是不仅要从小的美学史角度,或者审美功能、鉴赏理论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要从大历史、大功能、本体论角度出发,去深入思考并尝试解决一些更大的问题。换句话说,美学要观照现实,而不是纯粹书斋化。我们需要书斋化,需要素心人,但更需要家国情怀。这样一来,美学可能会更有活力,更立体化,内涵更丰厚。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责任编辑:刘冰雅]
光明网版权所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家国情怀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家国情怀教育的资源,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格外宝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不仅仅是历史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及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深入探讨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育。首先,概述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并选取案例,具体说明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最后着重从五方面阐释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长期高效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有助于引领学生心怀家国天下、心系民族命运而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
(本文共64页)
权威出处: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在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生活市场化、传统村落城镇化、政治生活民主化、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这种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化解这种挑战,在新形势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仅靠照本宣科的空洞说教,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从人的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看,个人的情感、思维发展过程与群体的情感、思维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具有同一性。据此,对个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也应该贴近于、吻合于爱国主义这种群体意识的生成过程。历史地看,爱国主义是依次经过敦人伦、立家邦、平天下等阶段,最终升华、凝结而成的。相应地,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是天然生成的。自有了生命自觉开始,从爱家尊亲、故土依恋,渐次达到同胞关怀、河山之爱,逐步确立起行孝尽忠、...&
(本文共53页)
权威出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稳定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开始降低,而现代家庭关系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综合作用导致了家国情怀教育意识淡薄。具体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作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答题技巧等知识性目标,疲于设计情感类目标,没有将家国情怀教育问题落到实处;作为学生,认为爱国主义等没有实用之处,枯燥无味,又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有必要重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新重视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本研究是基于以上背景开展,研究中从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紧迫性。本研究中最大的难点是对家国情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在大量阅读传统文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了学术界的观点,对家国情怀重新进行了界定,将其界定为一种心理情感,这是从个人的维度来展开的,区别于以往的综合维度定义。因此,...&
(本文共63页)
权威出处:
近年常在媒体上看见“家国情怀”一词,确切含义是什么?先了解“家国”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中有“家国”一词,释义为“家与国”“亦指国家”,还列举了古代用例。这表明,古代“家国”有两个意思:“家和国”和“国家”。“家国情怀”中的“家国”是其中哪个?人民网上有几千条“家国情怀”。根据句意发现,其中的“家国”,呈现出两类情况。一类如:(1)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许党许国、践行誓言、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和革命风范,成为后辈探寻史迹、坚定信仰的精神力量。(2)他身上蕴藏着中国知识分子深厚的家国情怀。(3)他在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感召下,拿起刻刀,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爱国之情。(4)传承家国情怀,进而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永久和平才会成为愈发切近的希望。(5)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要有更加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更加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奋斗,勇当新时代的排头兵和先行者。(1)至(5)中的“家国”指“国家”,“家国情怀”即“国家情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个体基于最初的血缘或地缘而形成的对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宗族的身心依附、对故土山河的眷恋守护、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承续、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家国情怀发挥了巨大作用。家国情怀是灵魂深处家国一体的情感共识。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曝光,发现许多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人素养不足,对爱国主义没有确定的概念,而且个人也没有社会责任感,出现了许多不良事件,如“KTV聚会砸场”“初中女生群殴等校园暴力事件”“一味的崇洋媚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个人素质低下、家国情怀不足及责任感不足的表现,将会导致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难题,并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培育人才发展素质教育的又一棘手任务。1初中社会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根据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收集以及周遭身边的初中社会教学课堂案例分析发现,当下初中社会教学,对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这一方面比较薄弱,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社会教学主要是为了针对考试的题目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课堂下理论枯燥,导致课堂学生兴趣不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不足,学生以成绩为导向,难以获得情感方面的教育。而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没有过多的重视,尤其是对家国情怀、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育,有着十分大的欠缺。在笔者实际的教...&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信心,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读书的同时,更要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感悟家国情怀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十万年前,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都在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河南历史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河南地方史教育。作为感性的人,不管身处何地,内心身处都有一股爱国思乡的情结。这种对河南人文历史的关心和热爱,往往会升华为对国家命运、对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除课堂讲授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参加专题报告会等,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
鲁迅说:“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家国情怀的培养能促使他们积极关心国家事务,激发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动力,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让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成为中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
Copyright (C)
p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濮阳日报社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1复旦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有家国情怀
李良荣 桂勇/人民日报长期以来,对于90后一代,社会给予的标签可能是任性、张扬甚至另类。当大学成为清一色的90后天地,当他们也纷纷走向社会,90后一代群体形象能否为这个时代接纳,社会还需观察。近日,相关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对90后大学生存在不少误解,无论是对国家、政治,还是对人生、物质,90后一代的追求能够让人们看到希望。4月30日,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李良荣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这一代大学生具有全新的时代特征,对政治不狂热,却抱有家国情怀,对社会及政治态度正面、乐观,并不是忧愁式的传统知识分子。网传珠海校区的90后毕业生自拍“魔幻”风格的毕业照走红。 珠海特区报 图当前在校大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对于这一代大学生,社会上常冠以诸如“娇生惯养”甚至“非主流”之类的标签,将他们拼贴成一副略显负面的群像。面对社会的不理解,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似乎也不愿或不屑去辩解。由于缺乏了解和对话,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就显得不够清晰。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社会对90后大学生存在不少误解。这项针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婚恋观,历时两年所做的大规模网络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乐观、有责任感,远非平时印象中的那样自私和物质(相关报道见第十二版,编注:即后附《复旦大学透过微博数据观察象牙塔里的新生代——当代大学生 有个性也有理性》一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政治不狂热,但却抱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政治态度正面、乐观,对政治、经济和国家发展有信心,这些正能量构成了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底色。他们对尼泊尔地震感同身受,又为中国的强大骄傲;他们思想开放,但又有道德底线;他们尊重传统、崇尚科学,但又不贸然加入网络“论战”……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此前社会传说的那种,只盯着自己的利益地盘,两耳不闻国家社会责任。然而,90后大学生也不是满脸忧国忧民的传统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关怀社会与关心自我并不矛盾。调查中的几个数据令人深思: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舒适,其次才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看来,对在物质充裕环境中长大的这代大学生而言,高品质的生活是他们权重最大的牵挂。这一代大学生全新的时代特征也值得关注。他们敢于表达自我,也善于表达,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他们反对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乎个人感受;他们崇拜的“偶像”很多元,有商界精英,也有知名作家;有“网络达人”,也有争议人物。多元的价值观,多样的人生标杆,使得他们在具体目标上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不过,在追求人生出彩、自我实现上,还是一致的。作为“幸运的一代”,90后大学生生活的时代,告别了物质的匮乏,远离了信息的贫困,这也造就了他们对物质追求的相对淡定;国家发展的一帆风顺,也让他们觉得,只要个人奋斗,梦想都会实现。这一代人的高起点,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趋理性,对国家、社会的态度趋于乐观。在多元、包容的时代语境中,他们的视野不再狭隘,人生的选择也不再单一。同时,他们属于真正的互联网一代。与父兄辈相比,他们的生活空间是双重的:除了网下的生活,又多了一种网上的人生体验,甚至觉得网上生活更重要。“从容、务实、理性的一代,是有希望的一代,是可信赖的一代”。实证调查也让我们相信:时代的接力棒在他们手中,不仅不会掉落地上,而且一定跑得更精彩,因为,他们的价值基座是稳定的、积极的,他们的群体特征富有时代朝气。(作者:李良荣、桂勇,来自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附:复旦大学透过微博数据观察象牙塔里的新生代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完成了《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以随机抽样方式,从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分析,立体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特征。不少结论与很多人心中的“自私”“娇生惯养”“非主流”等印象颇有不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追求“物质”,却不盲目崇拜“物质”;相信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冲击,愿意向西方学习但仍然推崇传统文化,提倡理性爱国。对时政不热情,但家国常在心“想着在之前曾去过尼泊尔,深感庆幸,却又为其多处世界文化遗产被毁感到痛惜。为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哀悼,为中国的强有力骄傲。继也门撤侨事件后,中国又在这次尼泊尔地震中展示了大国风范,为政府点赞。”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的大二学生家皓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很快,这条微博就得到了大量评论。对于这个报告的结论,家皓觉得与他平时的观察基本吻合。仍处象牙塔中的学生虽对时政新闻并不热情,但大多数人对于国家的发展很乐观。报告显示,60.1%的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与公共议题“基本不相关”,80.9%的大学生的微博话题与政治“基本不相关”,政治“冷感”高。但与此同时,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大学生对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80.7%,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的占97.6%,而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分别为92.3%与89.1%。在外交问题上,报告显示,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424个大学生样本中,认为对外关系中态度应该温和的比例为70.3%,其余29.7%认为对外关系应当强硬。在国际关系上,可明确判断态度的333个大学生样本中,91.3%强调合作。思想较为开放,仍有道德底线一向给人以“新潮”印象的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报告显示,针对中医中药受到质疑的现象,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131个有效样本中,89.5%支持中医治病,反对者仅占11.4%。这组数据,让天津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张然想到了前不久的一次“卧谈会”。“你说开展这种保护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有什么意义?传统文化应该发展,保护只是变相地圈在笼子里,该淘汰的就得淘汰……”对面那位不同意了:“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一旦流失,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依附的?”寝室长小文的话取得共识:“别争了,保护传统文化肯定有其意义和价值,但应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张然觉得,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普遍有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大学生不仅尊重传统,也同样尊重科学,不贸然参与科学争辩,这在转基因问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报告显示,大学生不仅对转基因的关注度最低,同时其态度表达比例也较低。在全部大学生样本中,持支持或反对意见的比例分别为0.6%、1.1%,其余态度未明,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对待争议性话题的谨慎态度,不盲目表态。关于软性毒品,报告显示,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218个有效样本中,98.2%对吸食软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对态度,仅1.8%对此表示支持,相差悬殊。这表明,尽管大学生拥有较为开放的思想,但内心依然有一把道德标尺,有强烈的是非判断能力。追求生活舒适,但也强调奋斗报告显示,在除国家领导人以外的14位公众人物中,马云的受关注度名列第三。“马云是许多人的偶像,虽然经历不可复制,但他证明了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成功。”北京的大四学生申奥最近在开发一款软件,“如果成功,就意味着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申奥说,现在创业的大环境特别好,自己特别希望在年轻阶段能够去奋斗。报告认为,大学生群体整体上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个人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预期。在调查中,1588位大学生表达了自身的发展效能感;其中,34.0%的大学生发展效能感“强烈”,56.0%的大学生“有一点”发展效能感,仅有9.9%的样本“没有”。发展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梦想和希望的看法,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当然,作为在相对宽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也十分强调对生活的重视和追求。报告显示,大学生关注最多的领域是生活(78.5%),其次是娱乐(61.6%);关注最多的议题是休闲娱乐(56.5%),其次是享受与消费(25.4%)。在对人生成功核心要素和理想社会核心特质的判断上,大学生群体也更重视生活元素和个体化元素: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适,接下来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其次是安全(10.1%)和富裕(9.5%)等。(本文作者:易林、肖家鑫,文中接受采访的大学生均为化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asi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历史地图演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