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货物成本核算课程

已解决问题
产品的成本怎么计算?
浏览次数:5508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19:10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一)&企业的生产:&&1.&按工艺过程的特点不同分为:&&1)&单步骤生产:工艺过程不可间断或者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特点:重复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在组织方式上是大量生产&&2)&多步骤生产: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可以由许多在工艺上间断的加工骤组成,故而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进行&&A.&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特点:重复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在组织方式上是大量生产&&B.&装配式多步骤生产:平行加工,同时进行,加工后组装&&特点: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2.&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1)&单件生产&&2)&成批生产&&3)&大量生产&&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一)&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1.&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费用而确定的计算产品成本的承担物,即费用的承受者。&&(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三)&生产组织对成本计算期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分类法&&2.&定额法&&&第二节&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一、品种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品种法:就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2.&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2)&定期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3)&月末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二、品种法的程本计算程序:&&(一)&根据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1.&材料费用的分配--定额消耗量比例法&&2.&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工时法(定额或实用工时的比例)&&3.&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按使用部门分配,贷计累计折旧)&&4.&其他费用的分配(通常直接支付)&&(二)&预提和待摊费用的分配&&待摊费用要注意支付期和受益期是否在同一期间&&(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1.&直接分配法&&2.&交互分配法&&3.&计划成本分配法&&(四)&制造费用的分配--工时法&&(五)&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在明细帐上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约当产量法&&(六)&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三、品种法举例:&&&&第三节&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一、分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150):&&1.&分批法:又称定单法&&二、分批法的程本计算程序:&&1.&将各种费用的原始凭证按用途进行归类整理据以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并在有关明细帐进行登记。&&2.&一批产品完工后根据基本生产明细帐上归集的生产费用总数和产成品数量计算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三、计算举例(P152)&&&四、简化分批法(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p156&&特点:采用该种方法对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其先在二级帐上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完工产品累计工时比例在各批完工之间进行分配。&&采用简化分批法除按产品批别设立明细帐外,还应设立产品成本二级帐。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明细帐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不必按月分配登记间接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全部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以总数反映在二级帐上。&&(也称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例P157&&&&第四节&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一、分步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分步法:就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费用。&&2.&特点及适用范围:&&1)&成本计算对象是各加工步骤及各种产品&&2)&定期计算产品成本&&3)&生产费用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的种类:&&分步法在具体运用上有两种方法:&&1)&逐步结转分步法&&A.&综合结转(重点介绍)&&B.&分项结转&&2)&平行结转分步法:&&二、逐步结转分步法:&&(一)&概念&&1.&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为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先计算第一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将半成品成本结转给第二个生产步骤,第二个生产步骤将从第一步骤转来的半成本品成本加上本步骤发生的费用计算出第二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再将已完工的半成品成本结转到第三个生产步骤,如此结转直至最后一个生产步骤完成,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二)&计算程序P163&&P164&&借:自制半成品&&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步骤&&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步骤&&贷:自制半成品&&(三)&结转方式&&1.&结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分成本项目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本&成本项目中。&&结转时可:&&按计划成本结转(不讲)&&按实际成本结转&&1)&结合结转法按实际成本结转&&2)&结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成本还原:是从最后步骤起将其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生产步骤相同成本项目的数额相加即可求得按原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一)&概念:就是各生产步骤不计算消耗的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费用,最后将各步骤应计入同种产成品的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适用范围:多步骤、装配式生产企业&&(二)&计算程序&P177&&(三)&计算举例&&完工产品:最后步骤完我的产成品。&&在产品:就整个企业而言是在产品,就车间来讲不是在产品,它包括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和本步骤已经完工但尚未最后完成的本步骤的半成品。(是广义概念)&&某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最后完工产成品数量&该步骤半成品单位成本&&&&第五节&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一、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要求:&&恰当划分产品类别&&合理确定产品的分配系数&&系数的确定一般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把它的系数定为1。&&&二、分类法的计算&&&三、分类法的优缺点:&&优点:&&1.&简化成本计算工作&&2.&能够在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水平&&缺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设性&&应用的条件:&&1.&产品分类合理,类距不宜过大或过小&&2.&分配标准确定要适当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怎么计算销售成本_百度知道
怎么计算销售成本
说简单清楚一点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加权平均&本月出库单价 =(本月入库成本金额+上月库存金额)/(本月入库数量+上月库存数量)&本月销售成本=本月出库单价*本月销售数量&如:本月初库存100件A产品,成本为10元,本月入库的A产品有2批,如下:&1、10日,入库的A产品200件,成本为12元;&2、20日,入库的A产品150件,成本为9元&本月销售A300件,月末转成本应为:&本月A产品单位成本=(100*10+200*12+150*9)/(100+200+150)=10.556元销售成本=300*10.556=3166.8元&本月结存=(100*10+200*12+150*9)-3.2元
采纳率:95%
一、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二、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2、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3、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5、后进先出法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6、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已售商品的数量乘以单位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400+300+200+400+200)         =.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 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商品的进货价钱+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工费+其他杂费。或者再简单的就是你在进货价钱上加成多少,每个月的销售基本上是有个数的,这样也是可以的。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销售成本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独特核心的培训平台建立的全景式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我们专注于为中国会计行业培养真正实用的会计精英人才!
位置: &产品生产成本如何计算
产品生产成本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已帮助:
人来源:合肥恒企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耗费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活劳动三要素的耗费。劳动资料的耗费有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劳动对象的耗费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耗费;活劳动方面的费用有职工的工资、福利费用等。此外,还有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等支出。
以上各项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又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等。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直接工资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等以及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如生产车间、分厂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利息支出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运输、宣传广告等费用。现行制度规定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在制造成本法下,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项费用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制造成本,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是直接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费用,称直接费用;制造费用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但是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称间接费用。期间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关系而是与一定期间有关,容易划清其归属期,因此不能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发生额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抵减。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生产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是同步进行的,生产费用的核算需要设置一系列成本费用账户,发生的费用经过这些账户的归集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具体的程序和方法将在&成本会计学&中进一步探讨,这里只阐述成本计算最基本的程序和方法。前述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中,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是:
1.按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即成本计算单)和其他成本费用账户。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按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2.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生产费用发生时按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分别登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般说来,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里,凡直接费用都能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某个成本项目;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里,直接费用如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时,也需要经分配后才能计入各该品种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至于间接费用,则需要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归集当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月末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这一成本项目;制造费用分配有多种方法,通常采用按生产工时比例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进行分配,其计算方法如下:制造费用间接费分配率=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某种产品应负该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担的制造费用=时(生产工人工资)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月末计算完工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编制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汇总表。月末若该产品全部没有完工,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为月未在产品成本;若该种产品全部完工,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即是该种完工产品成本。最后根据完工产品成本资料编制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汇总表,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各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同时按各种产品验收入库数量编制会计分录转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产品生产成本如何计算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栏目查看。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人气:1357
教学点: 4个
人气:1647
教学点: 4个
人气:2751
12345678910位置: &生产成本如何核算
生产成本如何核算
发布时间:已帮助:
人来源:贵阳市恒企会计学校
小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是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和行政管理服务而发生的材料费用(含动力费)和人工费用的,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那么,生产成本如何核算呢?
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则应区分费用发生地点分别计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月度终了,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分配结转后无余额。期末,制造费用分配完后,辅助生产成本还应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再分配转入到基本生产成本和其他有关账户。这里应注意的是,小企业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为简化计算,不再分配计入制造费用。
可见,本月期初的基本生产成本加上本期归集的基本生产成本就表现为本期已完工的产品成本和期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应于月度终了,按实际成本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由此可见,生产成本就像一条纽带。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在产品成本的正确性,还将影响其后的库存商品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结转,并最终影响企业利润及所得税核算的正确性。因此,对生产成本应加强审查。
一、生产成本业务常见错弊
(一)生产成本列支期间的错弊主要是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全部列作本期成本费用项目。如原材料核算以领代耗,对加工完毕需退库的剩余材料未办理(假)退料手续,致使本期直接材料成本虚增。
(二)生产成本列支范围的错弊
1.将不属于生产成本负担的费用开支列入生产成本
(1)将用材料进行的对外投资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项目,一方面使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虚减,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未来可能的投资收益;
(2)将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项目,致使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3)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耗用的动力及人工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项目,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在建工程成本减少;
(4)将福利部门领用的物资或接受的劳务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将福利人员工资及福利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人工项目,多计生产成本,少计福利费并为其他福利费开支提供余地;
(5)将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如有的小企业主将个人和家庭消费的燃料动力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项目,致使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6)将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列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人工项目,致使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2.将应属于生产成本负担的费用列入其他支出
(1)将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及人工费等列入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
(2)将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及人工费等列入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支出或营业外支出,虚减利润;
(3)将应由生产成本负担的生产领用包装物列入营业费用,混淆生产领用和销售领用的界限,增加了期间费用,虚减利润。
(三)虚增、虚减生产成本的错弊
1.将采购发生的非定额损失计入采购成本,提高材料、燃料的单价,虚增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虚减利润;
2.人为提高材料单价,加大生产成本,导致利润虚减;
3.不法分子利用假领料手续掩盖其舞弊行为,致使产品生产成本虚增,利润虚减;
4.多计生产工人人数或工时,虚增生产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虚减了利润;
5.利用成本分配方法,随意调节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及人工费用,人为调节不同产品成本,虚增或虚减当期利润。
(四)生产成本期末分配的错弊
企业利用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分配方法,虚估产品成本,调节当期利润。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任意改变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期末分配方法,人为调节当年利润;
2.采用高定或低定定额成本的做法调节当期利润;
3.虚估约当产量调节本期损益,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虚增(虚减)利润。
二、生产成本业务的查账方法与技巧
(一)生产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
生产成本核算的内容多且繁杂,审查评价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下一步审查的重点和方向,其审查内容有:
1.是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和预算;是否分解各项成本指标,建立成本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
2.是否制定科学明确的材料、工时消耗定额;
3.各费用开支是否建立了严格的报批手续和有关实物的交接手续并切实执行;
4.是否建立各种支出的审核制度,确定成本与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并制定严格的报销程序和手续;
5.是否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和管理制度,设置相应的账户,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且前后期保持一致;
6.是否对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分开存放并限制接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制度;
7.是否建立了成本费用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定期复核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并进行成本分析,以查明成本变动原因。
(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的审查
了解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后,查账人员应审查成本计算对象的设置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恰当且前后一贯,有无随意变动成本计算方法来调节成本和利润的情况。
(三)生产成本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
查账人员应获取或编制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余额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同明细账和总账的发生额、余额逐项核对,寻找差异,明确下一步的审查方向。
(四)基本生产成本项目的审查
查账人员应重点审查生产成本账户,运用审阅法、核对法、调查法、盘点法、分析法和复核法等技术方法,对不同的成本对象,按所选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侧重审查各成本项目的归集和分配是否正确,结合领料单、退料单、产品出库单、材料分配表、工资计算表、工资分配表等及有关凭证和&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并通过当期与前期、本年与以前年度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异常、查明错弊。
1.直接材料成本的审查
(1)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审查。①材料费用的列支是否合规。查账人员应审查材料费用的领用凭证、材料耗用汇总表等有关凭证,结合&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固定资产&和有关投资账户、&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和期间费用,审查企业的材料耗用量是否忽高忽低,有无混淆非生产用料,有无虚增虚减生产用料,月终已领未用材料是否办理(假)退料、边角料可重新利用的是否冲减成本,废料回收的收入是否入账等。②材料的耗用量是否脱离消耗定额。查账人员应将材料的实际消耗总额与消耗定额和本期实际生产产品数量的乘积相比较分析,审查材料耗用是节约还是超支,并进一步查明原因。
(2)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小企业按实际成本法核算,查账人员应注意审查企业发出材料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一贯,有无利用计价方法的转换来调节生产成本的情况。
(3)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的审查。查账人员还应注意分配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费用时,所选的分配标准是否恰当,分配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分配方法的选用是否一贯。
2.直接人工成本的审查
(1)直接人工成本内容的审查。①查账人员首先应注意审查直接人工成本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企业有无巧立名目、虚列多报现象;②审查企业的考勤、工时、产量等记录和工资结算凭证,看有无虚报工人人数、工时、产量等,验证工资总额是否正确,特别注意临时工的工资支出是否真实,有无错计、错列或虚报冒领等情况;③三项经费的计提(现行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分别是14% 、2% 、2.5% )是否正确。
(2)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的审查。如果工人生产多种产品,企业还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将工资费用分配计入多种产品成本。查账人员应审查工资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一贯运用。
(3)直接人工成本账务处理的审查。比照材料费用的审查方法审查直接人工的列支是否正确。
3.制造费用的审查
(五)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查账人员不仅要审查辅助生产费用发生额的真实性,还应注意所选用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且前后一贯,有无随意变动费用分配方法以调节成本和利润。
(六)生产成本期末分配的审查
通过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期末集中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内容就不仅含有完工产品成本,也含有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从基本生产车间转出,入到产成品仓库,&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就减少转为&库存商品&。因此,本月生产费用加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就成了期末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企业常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的原材料费用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等。可见,多种方法都涉及到在产品成本的确定。
1.在产品成本的审查
(1)在产品结存量的审查。企业的在产品分散在各车间,流动性较强,和其他材料物资一样,它须通过账面和实物盘点结果的核对来验证其数量的正确性。查账人员应首先检查企业在产品盘存制度的完善程度及执行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采用盘点法。
(2)在产品计价的审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实际上就是确认在产品的计价问题。查账人员应注意审查企业所选的分配方法是否适当,有无利用在产品计价方法的转换来调节产品成本和利润的情况,如约当产量法下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定额成本法下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是否过大等。
2.完工产品产量的审查
企业要进行成本计算,重要的就是要获取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数据,这离不开完工产品产量的审查。查账人员应结合成本计算表、车间产量记录、产品入库凭证等,审查完工产品的入库数量和入库期是否真实正确。
(七)完工产品成本期末结转的审查
完工产品结转入库,查账人员应审查其结转入库的数量和单位成本是否与成本计算表、成本明细账、产品入库单一致,并可采用盘点法来验证库存商品增加的正确性,并注意企业有无在建工程、福利部门等直接领用完工产品未结转成本或企业故意压低入库数量为以后不开发票销售货物埋下隐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生产成本如何核算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栏目查看。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人气:1247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教学点: 4个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货物的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