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连续大宗交易说明什么,会不会是员工持股

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员工持股计划不坑自己人?事实却是亏多赚少
  编者按
  3年前,监管层积极倡导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利益和上市公司利益进一步捆绑,以期实现双赢。很多上市公司也热烈响应号召,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
  如今,3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跟着“自己人”买入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靠谱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统计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亏多赚少。很多投资者不禁要问了:为什么呀?被深套的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有无可能打一场翻身仗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辰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妮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很多上市公司,一度被市场热捧,逻辑很简单:上市公司总不至于“坑”自己人吧?!“那么跟着买吧”成为很多投资者的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A股推出首份员工持股计划算起,到如今已有3年时间了。那么,这一当初备受市场好评的股价“护城河”究竟成色如何呢?记者通过大分析为您揭秘。
  被分析师热捧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A股的一个新鲜事物在刚推出时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日晚间,(,)(300001)发布《201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草案)(非公开发行方式认购)》的称,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面向公司高管及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发行不超过4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作为A股首例员工持股计划,该方案一经推出便被市场视为一项重大利好――日、24日,公司股价连续涨停。
  自此,A股员工持股计划的帷幕被拉开。
  截至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Choice梳理发现,A股共有近70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券商分析师关于“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观点却似乎一直没变。
  例如日,(,)(300168)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次日(6月12日),安信证券发布的称“公司现价迅速完成员工持股,彰显了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几天后的6月16日,(,)发研报称“计划的实施显示公司对于未来业务发展的强烈信心,员工的长效激励机制得到建立,其接近现价的买入均价为股价提供一定安全边际”。
  日,(,)(300262)公布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草案。4月7日,平安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杠杆比例为1:1,同时由大股东对优先级份额进行差额补偿,确保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安全。按4月6日收盘价计算,3亿元认购公司股票比例约为3.93%,占现有流通市值比例约8%,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盈亏情况究竟如何?
  现实:亏多赚少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日,A股共有353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从盈亏情况看,亏多赚少。其中,206份员工持股计划浮亏(亏损),占比58.4%;共147份员工持股计划浮盈(盈利),占比41.6%。
  从浮盈情况看,排名前三的是粤泰股份(600393)、(,)(002572)和(600233),分别浮盈244.93%、164.03%和150.41%;同时,万达信息(300168)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300147)和(,)(002194)的员工持股计划盈利情况不佳,截至日,这3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浮亏88.46%、67.24%和66.45%。
  对于员工持股计划亏多赚少的状况,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员工持股计划本是上市公司意在通过股权这一“金手铐”绑定员工利益的手段,但伴随市场震荡,员工持股计划同样逃脱不了亏损的命运。
  宋清辉认为,一直以来,许多投资者都有“安全垫情结”,热衷于买有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因为这类股票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是上市公司有意抬升股价的投资标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兜底”,不让自己的员工“亏本”出局,但他们绝不会帮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
  宋清辉指出,投资者不要迷信所谓的“安全垫”,并非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都值得投资者买入,所谓的“安全垫”同样蕴含风险。
  原因解析
  员工持股计划为何亏多赚少?两大原因或为“祸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谢宏辰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原本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员工持股计划为何在现实中却屡屡让投资者们失望呢?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和个例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以下两大原因或许是导致员工持股计划亏损的“罪魁祸首”。
  原因一:买入时点不佳
  截至日,A股共有353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对它们仔细研究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有两段时间内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浮亏(亏损)比例都超过50%,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日~9月30日及日~2月29日。
  对A股市场有所了解的投资者知道,在这两段时间内,A股出现了大幅下跌。
  首先来看日~9月30日这个时间段。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及记者梳理,在上述时间区间,共有66份员工持股计划完成买入操作从而进入锁定期。截至日,这66份员工持股计划中有24份存在浮盈,占比36.4%;有42份存在浮亏,占比为63.6%。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353份员工持股计划中浮亏最大的万达信息(300168)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便是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购买的。
  再来看日~2月29日这个时间段。在该时间区间,完成买入操作从而进入锁定期的员工持股计划共53份,截至日,22份存在浮盈,占比41.5%;31份存在浮亏,占比为58.5%。
  原因二:无法选择展期
  除建仓时段外,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些内置条款也可能让其不得不吞下浮亏(亏损)的“恶果”。
  这样的例子最近就有不少。例如(,)(300007)。3月14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查询公司历史公告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汉威电子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49元/股。在公司公告的前一天(3月13日),汉威电子发生了一笔,成交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数量相同(179.8万股),成交均价仅为19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该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最长可至日,那么,在遭遇巨额浮亏的情况下,公司为何不选择展期、待股价回暖再减持呢?
  汉威电子证券部工作人员当时回复称,员工持股计划不展期是因为当时这个资管计划做了“1:2”的银行杠杆,存续期内监管层出了相关要求,配置杠杆不能超过“1:1”,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到期后不能展期,因此不得不选择亏本减持。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300220)身上。5月11日公司公告称,当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清仓全部股票。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11日,金运激光只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卖出数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数一致,成交均价为18.55元/股。查询金运激光历史公告记者发现,该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53.83元/股。
  比较起来,(,)(300356)就比较幸运了。5月2日晚间,公司公告称,计划对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展期,将存续期延长至日。对于展期的原因,公司工作人员此前表示是为了“以时间换空间”。
  案例解析“别人家的”员工持股计划:上涨200%不是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贾丽娟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在许多上市公司的员工因自家员工持股计划被套而叹息的同时,也有不少“别人家”的员工持股计划让人眼红不已。
  粤泰股份:浮盈超200%
  2015年6月~7月,是无数A股投资者挥之不去的梦魇,不足两月,无数股票股价遭遇腰斩,粤泰股份(600393,当时为“(,)”)也是其中之一。
  日,公司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主体将以5.6元/股的价格受让公司控股股东粤泰集团持有的不超过1500万股股票(占比5%),其中,1000万股系股东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时所承诺提供的长期激励计划股票。公司董监高将认购计划的66.67%,骨干员工认购33.33%。公司同时向持股计划提供无息借款支持,计划存续期48个月,解锁条件均与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公司股价虽然经过大幅下跌,但仍然在9元上方,显然5.6元的价格很有吸引力,这也决定了员工持股计划被套的可能性非常低。的确,虽然A股此后低迷多时,但公司股价低于9元的日子寥寥无几,这样的员工持股计划可谓是“稳稳的幸福”。
  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不足一个月后的8月25日,东华实业股票停牌,随后公司宣布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这项金额高达77亿元的重组最终未能成行,不过公司股票复牌后仍然迎来两个涨停。
  到了2016年年初,公司此前推进的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注入大股东粤泰集团旗下诸多优质地产项目。日,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粤泰股份”。日,粤泰股份再次宣布定增募集资金36亿元,用于扩充项目。
  公司2016年的业绩也非常不错:实现营收9.54亿元,同比增长2.92%;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长164.91%。在净利润高增长的情况下,粤泰股份2016年度的分红方案为10转10派0.40元(含税)。
  随着高送转的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成本降至2.77元,截至日,粤泰股份股价为9.56元(前复权),员工持股计划浮盈245%。
  (,):逆势上涨
  今年以来,随着指新低不断,不少个股的股价已经低于2015年7月的阶段底部,员工持股计划被套的也是数不胜数,但元力股份(300174)却是一个意外。
  日,元力股份披露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此后,该计划于日~7日通过二级市场共计买入元力股份260.28万股,成交均价为19.52元/股。日公司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全部出售完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期间,公司推出了定增预案(后终止),公司发布了营收上涨7.95%、净利润上涨52%的2015年,还在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使用自筹资金2.36亿元购买了广州创娱100%股权。
  日~日,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达138%,而同期下跌17.76%,创业板指下跌15.77%。有意思的是,公司股价正是在解禁的8月份开始加速上涨,8月1日~9月14日公司股价涨幅达69%。
  员工持股计划盈利情况较好的还有圆通速递(600233,原(,))。
  日,大杨创世推出第1期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1亿元,其中2500万元来源于公司员工的自筹资金;剩余的7500万元则来自于控股股东提供的长期借款,借款年利率不超过8%,杠杆倍数为3倍。因借壳成功,公司股价一路上涨。经过派0.9元(含税)的分红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成本降至7.85元,而5月26日公司股价报收于19.72元,员工持股计划浮盈丰厚。
  投资机会
  三维度挖掘员工持股计划“金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贾丽娟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虽然不是所有的员工持股计划都赚钱,但2016年的数据显示,如果排除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的表现仍相对较好。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员工持股计划标的仍然值得关注,甚至有“翻身”的机会。
  维度一:设立时点很重要
  员工持股计划最终是否赚钱,与买入的时间段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研报曾坦言,如果是在2015年A股大跌前买入的员工持股计划标的,由于完成购买时价位较高,股价不易回到成本线以上,不建议对其布局。
  总结了2016年以来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不同购买时点的相对收益情况:在日买入发布过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标的,“买入价格位置为相对预案公告日"跌20%以上"的标的最优,买入价格为相对预案公告日"跌10%~20%"的标的为次优。”如果按照数据看,在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发布后“抄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行业看,据(,)统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是电子元器件、医药和机械,而餐饮、煤炭和银行则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少的三个行业。
  维度二:大股东态度是关键
  一旦员工持股计划亏损,那么不仅达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因此,不少员工持股计划都祭出了“大股东兜底”的大招。
  事实上,大股东的态度相当重要。光大证券的数据分析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价效应越强。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按照0~25%、25%~40%及40%以上分类,会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40%的,在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公告日后的超额收益远高于另外两组。光大证券表示,很可能是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较强,进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能力也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混改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员工持股计划恰是国企混改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数据看,广泛被看好的员工持股,并不一定能获得超额收益。光大证券分析了地方国企与央企发布的68个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其中认购非公开发行类型的案例达55个。在这55个案例中,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虽然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没有更显著。与民企相比,其短期超额收益不如民企,超额收益胜率也并没有优势。
  维度三:良好业绩是支撑
  一般来说,敢于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对于自身的业绩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财富证券研报显示,从2016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标的的财务状况来看,最近3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19.45%、14.26%,显著高于A股平均值13.93%和中位值8.72%;最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36.57%、21.57%,显著高于A股平均值-10.42%和中位值7.25%。
  如果已经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且业绩良好的个股,股价倒挂仍然严重,那么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共有11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并进入锁定期,分别为凯迪生态、(,)、兆份、(,)、(,)、(,)、(,)、(,)、(,)、(,)和(,)。而从今年一披露的情况来看,不少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且增幅不小。
  比如乾照光电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157.30万元,同比增长7598.90%;榕基软件实现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66.43%。
  传统行业也有表现不错的个股。比如凯迪生态一季度净利润过亿元,同比增长11.28%,而电力行业利润普遍下滑;康力电梯一季度盈利1.22亿元,同比增长30.57%。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员工持股计划不坑自己人?事实却是亏多赚少》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高位接盘大宗交易 南方泵业员工持股计划被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首义路营业部当时套现的接盘方为机构席位,其中就包括南方泵业刚刚实施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智&&&&
每经记者 李智
在整个创业板集体下挫的背景下,原本强势的南方泵业(300145,收盘价23.11元)也未能幸免,昨日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不过如今公司股价的大跌,与藏身于华泰证券武汉首义路证券营业部(以下简称首义路营业部)背后的资金已无关系,因为其已在本周一已经通过大宗交易&闪电套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首义路营业部当时套现的接盘方为机构席位,其中就包括南方泵业刚刚实施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
诡异大宗交易引关注
11月以来,南方泵业成为大宗交易平台的常客,合计高达23笔交易令各方感到眼花缭乱,而首义路营业部堪称惊艳的&闪电套利&,更是引来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在11月6日(上周四),首义路营业部通过大宗交易,以22.42元的价格(当天收盘价24.28元),从光大证券常州武宜北路营业部以及国泰君安杭州庆春路营业部合计接盘南方泵业600万股。11月7日,首义路营业部又以每股21.85元的价格(当天收盘价23.98元),从上述两个营业部买入393.6万股。也就是说,首义路营业部在两个交易日间,累计买入南方泵业993.6万股,共计耗费资金22052万元。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经过了一个周末后,原本大肆扫货的首义路营业部,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宗交易平台上的&大卖家&。在11月10日(本周一),该营业部通过12笔大宗交易,将刚刚到手的993.6万股全部卖出,累计套现约24284万元。也就是说,在短短3个交易日间的&一进一出&,隐藏在首义路营业部背后的资金获益就超过2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0日这12笔大宗交易的接盘方,清一色的都是机构席位。也就是说,首义路营业部在买入之后,立刻转手卖给了机构资金,并且大赚10%,明显高于南方泵业二级市场股价同期涨幅。
员工持股计划买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来南方泵业股价表现颇为抢眼,其中的一个推动因素正是公司不久前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10月18日披露的公告,南方泵业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兴业全球基金设立的兴全-南泵(分级)特定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资管计划)实施。南方泵业员工自筹1亿元,认购资管计划中的B类份额,另外4000万资金是外部资金认购的A类份额。
从收益方式来看,A类份额享受稳定4%的预期年化收益,而由员工认购的B类份额则将承受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值得一提的是,资管计划还约定,合同到期时对于A类份额委托人的投资增值的部分,A类份额委托人获取自己份额超过年化约定收益部分的25%作为风险补偿。这一方案在11月3日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11月4日披露相关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股东大会通过之后就可以实施,而一位券商资管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果资管计划从大宗交易平台买入的话,显示的就是机构席位。
由于南方泵业11月10日的大宗交易恰好在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之后,这不禁令人猜测,这几笔大宗交易的接盘机构,是否就有南方泵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续多日尝试采访后,这一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南方泵业一位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资管计划已经开始买入公司股份,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该内部人士透露,11月10日大宗交易平台的部分交易就是员工持股计划买入的。
神秘资金背景成疑/
从南方泵业11月6日以来的大宗交易过程来看,主要涉及三方,一是最初的卖出方;接下来是&闪电套利&的首义路营业部;最后是作为接盘方的机构资金,这部分资金包括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南方泵业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金浩及其一致行动人在11月6日和7日累计减持800万股公司股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4笔大宗交易中,其中3笔交易无论成交价格和还是成交数额,恰好与南方泵业公告披露的实际控制人减持信息吻合。
也就是说,南方泵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金浩及其一致行动人最初以低价将股份卖给了首义路营业部,紧接着首义路营业部又立刻溢价约10%卖给了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机构资金。
梳理整个交易流程后,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首义路营业部是怎样在大宗交易接盘之后,迅速找到了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机构资金作为接盘方,而且后者还情愿接受近10%的溢价?为何南方泵业股东不直接将股份减持给员工持股计划?
对于南方泵业诡异的大宗交易,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公司股东出于避税方面的考虑,先低价转让给首义路营业部,然后再买给最终接盘方,另一种可能则是利益的转移。
如果是出于避税的考虑,为何隐藏在首义路营业部背后的资金在接盘之后又加价卖给了员工持股计划,直接推高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南方泵业报收于23.11元,已经低于员工持股计划24.44元的买入价。
每经记者 李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热身赛-乔纳森破僵局泰达2-4遭湘南海洋逆转
  张望
  重组无果的金力泰(300225.SZ),将易主改换门庭。
  据公告,金力泰控股股东吴国政拟将所持占15%的7055.1万股转让给宁夏华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夏华锦),导致后者成为金力泰控股股东,同时吴国政还将剩余所持占4.54%的2137.44万股表决权全权委托给宁夏华锦行使。
  资料显示,宁夏华锦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系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于2016年5月成立的以军民融合方式组建的学术性高端智库。此番入主金力泰,亦是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第二次在A股市场公开亮相。
  新实控人大有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金力泰目前主营业务为汽车涂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是福田汽车。
  金力泰将成为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旗下首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但若按持有宁夏华锦的股权比例来计算,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公告显示,成立于日的宁夏华锦,由华锦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华锦资管公司100%持有,而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持有华锦控股集团45%股权,另外40%和15%股权由锦泰控股集团与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持。
  而本次金力泰控制权转让的价款为10.94亿元,折合每股作价15.5元,较金力泰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16.7元/股的折价率为7.2%,不过公告当日金力泰放量跌停,报收15.03元/股,尚低于每股转让作价。
  以间接持有宁夏华锦45%股权测算,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此番成为金力泰实控人,对应所出价款为4.92亿元。
  但本次权益变动尚需深交所合规性审核,金力泰也暂无更详细信息披露。1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能联系到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置评。
  与成为金力泰实控人有所不同,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首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公告中的角色,是以获取较为稳定的预期收益为目的,并不参与经营管理和进行资产注入或重组。
  按照银鸽投资(600069.SH)2016年11月和12月公告,鳌迎投资斥资31.58亿元接手银鸽集团100%股权,由此间接持有银鸽投资47.35%股权。而入主银鸽投资的鳌迎投资,其控股股东中商华融的LP(有限合伙人)是北方国际信托,出资金额为31.7亿元,占有90.57%合伙份额。
  银鸽投资公开信息表明,北方国际信托对中商华融的出资来自中?毓杉潘猩枇⒌牡ヒ蛔式鹦磐屑苹,最终受益人为中?毓杉,而中?毓杉诺目毓晒啥泄澜鹑谘芯炕,持股比例为41%。
  公告还称,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旨在围绕国防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政策分析、方案设计和学术交流,为国家和军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查询发现,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是由国防大学和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理事长是刘亚洲上将,秘书长王锡武少将系国防大学科研部副部长。
  国防部官网援引的解放军报消息称,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将以金融手段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和重大价值的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向国防和军队建设运用转化,发挥技术孵化与成果应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社会汲取和整合国防建设资源,从资本层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另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入主民盛金科(原名宏磊股份,002647.SZ)的柚子资产,是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会员单位,并推动上市公司向金融科技生态圈转型。
  原实控人分批套现
  金力泰易主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此前急不可耐进行套现的原实控人吴国政实现了落袋为安。
  作为创始人,吴国政在金力泰2011年5月底上市时持有36.59%的股权,在其所持股份分批解禁之后,就着手进行减持套现,但由于超比例减持未披露和在限制期限内减持,于2015年11月被证监会处以?480万元。
  而吴国政2015年违规被罚的减持行为,其减持计划为不超过占公司总股本9.17%的2397.04万股,恰好是其持有的全部无限售条件股份,并且在披露减持计划之前,吴国政还向金力泰董事会提交了每10股派1.5元转增8股的高送转预案。
  被罚之后,吴国政2015年的减持计划未全部完成,但也减持了8.1%。当年“股灾”之后,其累计增持了451.25万股,所持股份比例变为29.54%。
  到了2016年11月,去意已决的吴国政又将所持中占10%的4703.4 万股,以协议方式转让给绍兴柯桥领英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柯桥领英),转让总价款为3.9亿元,折合每股作价8.31元,略低于金力泰上一个交易日8.95元/股的收盘价,吴国政持股比例由此下降至19.54%。
  接盘方柯桥领英通过受让吴国政所持10%股权后,一举晋身金力泰第二大股东,并且其还表示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但时至今日并无下文。不过,根据金力泰公开资料,柯桥领英在其中拥有两个非独立董事席位。
  除了吴国政,金力泰上市之初持股2%以上且位列前十大股东的8个自然人(其中4人在金力泰任职),也早已没了踪影,而原持有18.66%股份的第二大股东纳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在2017年5月披露持股通过减持降至5%以下之后,就从金力泰2017年半年报前十大股东中消失。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计算,包括这次转让控制权给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吴国政通过减持金力泰股份已套现逾17亿元,而其余下全权委托给宁夏华锦行使表决权的2137.44万股,以这次转让价估算的市值超过3.31亿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首发募资净额达到44234.13万元的金力泰,其招股书承诺的经营成果却从未实现。
  根据金力泰招股书,其发展目标是在2012年主营业务含税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左右,2014年达到12亿元左右,但其2012年总营收仅为5.08亿元,2014年至2016年的总营收分别为6.93亿元、7.02亿元和7.9亿元,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此外,其上市之前的2010年净利润为8454.29万元,但上市之后除了2014年达到8776.64万元,其余年份皆低于2010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原实控人套现17亿离场 金力泰“攀枝”高端智库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为你推荐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连续两天大宗交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