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名录维护具体是做什么的知乎

【知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我的图书馆
【知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物、植物和真菌类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最权威的名录:已收录79837个物种,约占已知物种的5%;23250个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其中903个物种灭绝或野外灭绝;到2020年预期将收录至少160000个物种。物种濒危都有哪些等级?&根据种群减少(Population Reduction),分布区小、衰退或波动(Restricted Geographic Range),种群小并衰退(Small Population Size and Decline),种群非常小或分布范围有限(Very Small or Restricted Population)和数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这五个标准,红色名录将物种划分为9个等级:EXExtinct灭绝EWExtinct in the &Wild野外灭绝CRCritically &Endangered极危ENEndangered濒危VUVulnerable易危NTNear Threatened近危LCLeast Concern无危DDData Deficient数据缺乏NENot Evaluated未予评估红色名录的都能用来干什么?红色名录收录的每一个物种,都包括其种群及趋势、地理分布和栖息地等信息,因此红色名录能够为相应的物种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撑。除此之外,利用红色名录这一全球最大的物种数据库,还能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比如:全球受威胁哺乳动物分布全球100个不为人所知的濒危物种世界上最濒危的25个灵长类物种气候变化是对北极熊的最大威胁谁在制定红色名录?&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由IUCN全球物种项目、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作为IUCN六大科学委员会中最大的一个,由来自全球超过10000多名专家组成的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SSC),包括了140多个专家组(Specialist Group, SG),覆盖了哺乳类、鸟类、鱼类、两爬类、无脊椎动物、植物等多个领域。IUCN SSC和其专家组红色名录合作伙伴红色名录和自然保护的未来&在红色名录的指导下,全球各界开展了大量的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7种哺乳类动物濒危程度得到改善5%受威胁哺乳类动物种群有所增加16种鸟类在过去15年中避免了灭绝如果没有这些保护活动,鸟类和哺乳类的濒危情况将比现在恶化20%&但是,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依然不断威胁着地球上的众多生命。如果没有更多的保护行动、政策和投入,物种濒危的情况将不容乐观。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网络,IUCN将继续致力于保护我们的生命地球。转载自“IUCN”公众平台原文标题:指导野生动物保护五十年本公号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维护,与中国环境法网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官网(www.riel.whu.edu.cn)互补,与各位同仁分享环境法资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为你提供最新最热环境法学术资讯,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6家共享单车倒闭是哪六家?知乎揭秘6家共享单车倒闭名单
6家共享单车倒闭是哪六家?知乎揭秘6家共享单车倒闭名单
  最近共享单车倒闭的新闻越来越多了,当初很火的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都倒闭了,很多用户的押金都很难退了。今天新闻又曝出6家共享单车倒闭,那么6家共享单车倒闭是哪六家呢?下面,2345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6家共享单车倒闭是哪六家  1、悟空单车  日,悟空单车的运营方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2、3Vbike单车  日,3Vbike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从日起停运,没有退押金的用户,尽快申请退款。  3、町町单车  日,运营町町单车的南京铁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公司与栖霞工商局失去联系,因此被栖霞区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  4、小鸣单车  2017年7月小鸣单车用户反映押金难退问题,引发用户退押金爆发。小鸣单车CEO表示创始团队已经退出,目前退押金面临技术问题。  5、酷骑单车  2017年9月底,酷骑单车因押金难退,多处运营单位与工商局失去联系等问题,部分地区已开始对酷骑单车进行清理。  6、小蓝单车  日,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19日,深陷倒闭和跑路传闻的酷骑单车发出一纸“酷骑单车后续使用及退押金事宜的通知”称,北京的办公室将暂停办理押金退还业务,用户退押金都要去位于成都的公司。而另一家以“体验好、管理精细”自居的小蓝单车近日也陷入崩盘危机。  6家共享单车倒闭押金怎么办  2017年是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各类共享单车呈出不穷,但是从6月份开始,不少共享单车相继出现了退押金难的问题,据统计,截止今天为止,已经有6家共享单车倒闭,名单是: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酷骑等等。用户押金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目前公开已知的有6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粗略统计造成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10多亿元,亟需尽快拿出应急解决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6月开始,风口上的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倒闭潮,先后有六家共享单车被曝押金无法退还的问题。  伴随着共享单车的诞生,巨额押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目前为止,仅共享单车领域的存量押金规模近100亿元。  除了拖欠供应商巨额款项之外,问题的焦点均集中在用户押金退回上。小蓝单车一位用户说,早在10月15日他就申请了退款,但一个多月没有动静,甚至APP中的退款信息都无故消失了。  APP停止更新、服务器下线,消费者想要退回押金只有去公司总部或上网找黄牛。北京一位用户告诉记者,退押金还需要各种各样的验证,“从市区到通州把钱退出来实在不容易,万一证件没带全还要多跑几趟。找黄牛又担心被骗,而且还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费。”  面对退押金困局,不少公司甚至提出以车抵押金的办法。酷骑公司前CEO高唯伟曾表示,酷骑单车的造车成本是650元,能够覆盖298元的押金,“大不了一人一辆骑回家”。
今日最热资讯本周最热资讯
本月最热资讯&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b9ab17c94cf5f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b9ab17c94cf5f_r.jpg&&&/figure&&p&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好。&/p&&p&首先要恭喜各位,耐住性子看完了前面三篇冗长且有点枯燥的流水记。&/p&&p&今天周一。由于周末写知乎专栏过于起劲,导致早上红着眼就去了公司。&/p&&p&领导十分关切的问:“同学周末你又加班了吧?”
&/p&&p&答曰:“没.....还好,一点点而已!!”(实话,确实小小加一下班)&/p&&p&领导来劲了:“恩~!我就喜欢你这种拼劲,你明天去帝都出差跑一趟吧,如果这周内那边的事情忙不完,你就下周再回来也没问题!”&/p&&p&WTF.......*&¥&#*#!&/p&&p&因此为了对得起前来捧场的求知若渴的各位,我决定写完这篇文章之后直接去赶飞机。&/p&&br&&br&&p&话题拉回来。接下来的第四篇文章,也是我希望为这个系列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将讲述在显示器已进行Calibration和Profiling之后,如何将后缀名为.icc的Profile文件应用到日常使用环境当中的,也算是为这几篇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打个结。&/p&&p&作为预告,这里先做个小小剧透:下文将主要介绍Windows系统层面的色彩管理、Photoshop的颜色配置的搭配和建议、日常看图软件的选择建议、主流浏览器的色彩管理设置(正规军,各类杂种混血的不在讨论范围)、视频的色彩管理、游戏等程序中关于色彩方面的讨论等内容。&/p&&h2&&b&〇. 补遗&/b&&/h2&&p&文章写多了写长了,难免会把有些有必要提出来说一说的东西忘掉。因此本篇开章是对前篇一些内容的补遗。&/p&&p&首先是前一篇文章中留下的悬念:&b&高手们所谓的校色和色彩管理会让色彩丢失,最高甚至可能丢失40%之多的色彩是怎么得来的?&/b&&/p&&p&不得不说,高手们的数学确实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但他们的逻辑思维又确确实实是体育老师训练出来的。&/p&&p&我们在前面反复强调过,若不是偏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则尽量不要调节显示器OSD或显卡驱动中的色彩选项,留给Profiling步骤解决问题。而不带有硬件LUT的显示器,也不建议将显示器色彩空间通过校色或Profiling步骤限制在某个标准空间(如sRGB或ARGB)内。&/p&&p&而高手则认为,假如我有一台色域为114% NTSC的广色域显示器,而为了避免过饱和等现象发生,则需要将显示器色域校正到74% NTSC,即sRGB色彩空间上,因此显示器就丢失了40%的色彩,那真是巨大的灾难啊!!因此高手们甚至提出了“广色域之灾”的理论(这个说法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还是知乎的朋友在前几篇文章的评论中给我科普的)。!&/p&&p&&b&而事实呢?本来将显示器由Native Gamut强行校正到另一个色彩空间就已经够傻了,更傻的是这类高手还将自己的无知怪罪到校色和色彩管理上,认为校色和色彩管理是造成色彩丢失的罪魁祸首,因此要保证色彩灰阶等不丢失,就什么都别做。&/b&&/p&&p&&b&对于这类高手我只想说一句话:药不能停OK?&/b&&/p&&p&&b&病急乱投医是不行的,要治病请认真阅读本系列文章。&/b&&/p&&p&遥想当年,哦不对,是前两天,我们在前面花了较大篇幅解释Color remapping intent,也就是色彩空间映射方式的问题。作为广色域显示器来说,在显示非广色域图片时,选择合理的映射方式也成为本文接下来重点探讨的话题。&b&而对于带有硬件LUT,能最大限度保证色彩映射精度的显示器而言(不然你以为众多广色域面板的非广色域专业显示器是怎么来的?)这不是问题,难不成sRGB的图片转换到ARGB空间或广色域Native Gamut后还能比直接显示在sRGB显示器上多出来不少颜色?&/b&&/p&&p&&b&快去吃药!!&/b&&/p&&p&待高手吃过药差不多歇停了,我们也要继续讨论色彩管理流程中剩下的步骤了。&/p&&h2&&b&一. 手持Monitor Profile,Windows下也无压力&/b&&/h2&&p&如果大家按照前文中的步骤,用dispcalGUI、basICColor或其他软件做完了Calibration和Profiling,那么一定会得到一个xxx.icc文件。&/p&&p&对于dispcalGUI来说,软件贴心地在完成Profiling后显示概要时,就同时给出了安装Profile的选项:&/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432& src=&https://pic1.zhimg.com/42ca0af5eea37ee6a03c88cf20e263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2ca0af5eea37ee6a03c88cf20e2632e_r.jpg&&&/figure&此时我们只需要选中Load calibration on login(如果你确实用软件做了Calibrate步骤的话),以及Let the operating system handle calibration loading(此选项能避免dispcalGUI的Profile Loader跟随系统自启动,减少开机资源),并选择Install profile system-wide(默认情况下,在Windows7当中可能会弹出UAC警告,因为会更改系统设置),最终点击右下角的Install profile即可。&/p&&p&此时我们在桌面上点击右键--&个性化--&高级设置--&色彩管理,在设备一栏选择显示器,界面将如下图所示:&/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26& data-rawwidth=&740& src=&https://pic1.zhimg.com/6fe810f12e2a9084ecdcf765c3a168c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fe810f12e2a9084ecdcf765c3a168c5_r.jpg&&&/figure&显示器Profile已被自动安装到了对应的显示器上。 &br&&/p&&p&而在“高级”标签中,我们还需要做如下改变:&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26& data-rawwidth=&740& src=&https://pic3.zhimg.com/0f9cfd09fb4d7dad31c9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f9cfd09fb4d7dad31c97c_r.jpg&&&/figure&&/p&&p&将Windows颜色系统默认值下的“设备配置文件”选择为显示器的Profile,并将“查看条件配置文件”设置为ICC条件查看WCS配置文件。&/p&&p&&b&另一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显示器不带有硬件LUT,或没有用显示器内置的硬件LUT做Calibrate,而是通过dispcalGUI或其他软件方式进行的Calibrate&Profile,请点击此界面左下角的“更改系统默认值”,并在弹出的系统默认设置中做同样设置,并将使用Windows显示器校准选中&/b&。此操作会让系统在启动进入桌面的同时,加载Profile中的显示器校正曲线到显卡驱动的LUT里面,从而改变整个系统环境下的颜色,达到模拟硬件校准的效果。&/p&&p&进行到这一步后,我们对Windows层面的设置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刚刚那个窗口中各项设置的含义及这样配置的理由。&/p&&p&首先,设备配置文件毋庸置疑应该选择与当前显示器设备相同的Profile。而查看条件配置文件则是告诉Windows,当我查看图片等内置有Profile的文件时,请以源文件的ICC Profile为准向设备配置文件进行映射。(WCS是Windows Color System的简称)&/p&&p&下方提供了四种不同系统内应用场景下的Gamut remapping策略。由于我们已经定义设备的配置文件就是刚刚得到的显示器Profile,因此ICC调色到Windows Color System Gamut映射,也就是源文件ICC映射到显示器Gamut。&br&&/p&&p&首先是默认映射方式:此选项是定义Windows在默认情况下要执行的映射方式,也是从下面四种应用场景中选择一个默认应用场景。&b&由于我们大部分面对显示器的时间内,都是对照片等图像进行交互,或者说我们更关心其映射后的感官体验而非其他目的,因此默认调色应该选择永恒。&/b&&/p&&p& 下面四种不同场景,分别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映射方式,也就是Gamut remapping intent。这就把我们在前面文章中讨论和总结出的知识结论用上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英文翻译成中文,翻译方式多变,因此用英文最能表达原意),这里提供Windows这四种映射方式的中英文对照:&b&永恒(摄影) - Perceptual&/b&(英语专业学生表示无法理解这个单词是如何才能被翻译成永恒的........)、&b&相对色度(线形图片) - Relative Colorimetric、绝对色度(模拟纸张) - Absolute Colorimetric、饱和度(图表和图形) - Saturation。(来源:&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indows.microsoft.com/en-us/windows-vista/color-management-setting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lor management setting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a&,其中有MS官方对几种intent的应用场景详解)&/b&&/p&&p&在了解了四种映射方式的准确含义之后,我们要确定这些选项的配置当然就很轻松了。查看照片和图像,保证视觉上的正常时用Perceptual;当要最大化保证图像色彩间的相关性时(即尽量不改变源空间中已存在于目标空间中的色彩),用Relative;当我们要模拟另一种介质的色彩呈现方式时(如模拟纸张)用Absolute;最后当我们只关心饱和度,而对丢失色彩过渡和真实度无所谓时,用Saturation(即对应CMYK时的映射方式)。&/p&&p&&b&上面的一段话中的选择方式,也是Windows默认的选项,也就是说这段话只是告诉大家这样选择的目的,而非让大家对其做任何不明意图的改变。 &/b&而Windows默认就设置如此,也基本可以说明,Windows在色彩管理机制方面,与Mac OSX或Linux等系统并无太大差异和差距。后文还会对我们这样设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以免有果粉跳出来表示Mac OSX才是最好的..........怕了他们了。&/p&&h2&&b&二. Photoshop需要设置吗?&/b&&/h2&&p&Windows系统自身设置完毕以后,我们要将注意力转向Photoshop以及其他各类第三方看图软件或图形处理软件。&/p&&p&Photoshop的专业性和其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它也提供了很完善的色彩管理方法,甚至还能在各种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支持10bit色彩输出。那么正确设置Photoshop的色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p&&p&本文以Photoshop CS6为例进行设置,其他各版本Photoshop的设置基本于此无异。&/p&&p&点击菜单栏的编辑按钮,倒数第六项即是颜色设置:&/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63& data-rawwidth=&537& src=&https://pic3.zhimg.com/af75101e22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f75101e22ed_r.jpg&&&/figure&大家可能需要点击窗口右边的”更多选项“按钮才能看到与上图一样的界面。&/p&&p&此处,我们需要先在”设置“一栏中,选择显示器颜色。而第二步,我们还需要修改转换选项中的”意图“。此处我的建议是选择Perceptual,即”可感知“(瞧别人的翻译,MS学着点啊),代替默认的Relative - ”相对比色“。当你把鼠标悬停在这个选项上时,每种选项都会在下方说明中有详细描述。&/p&&p&由于我们一般来说都是在Perceptual和Relative两种方式之间选择,Photoshop对两种方式的描述就更耐人寻味了:&/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31& src=&https://pic1.zhimg.com/01d4f3bfa760f2472ddefe8e18906b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1d4f3bfa760f2472ddefe8e18906b79_r.jpg&&&/figure&&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8& data-rawwidth=&528& src=&https://pic4.zhimg.com/b2c8cd2e4f200a7fcbb51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2c8cd2e4f200a7fcbb516_r.jpg&&&/figure&从Photoshop的建议来看,更偏向于用Relative intent,理由也很充分:当大部分来源色彩已经在目的色域中时。&b&对应我们的情况而言,就是大部分费工夫做Calibrate和Profile的显示器都是广色域显示器,而大部分照片等都是sRGB色彩空间。那么如此一来,似乎用Relative是最佳选择?&/b&&/p&&p&而对于Perceptual,Photoshop的描述是,通常用来计算色域范围较宽的来源图像,保留目标色域内部与外部色彩的关联,也就是更符合人眼的感知和逻辑。&b&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很少遇到要把ARGB图片映射到sRGB色彩空间的显示器上(因为ARGB的图片不算常见),或把sRGB的图片映射到小于sRGB色彩空间的显示器上(这种显示器虽然多,但没人会对这种显示器费本文这么大的功夫做色彩管理吧?),因此好像我们在广色域显示器上就不应该以此为首选?&/b&&/p&&p&&b&别忘了,Photoshop是专业的,因此Adobe理所当然的认为Photoshop用户的显示器也是能完全覆盖sRGB或ARGB色彩空间的专业显示器。但事实上呢?&/b&&/p&&p&我们可以从dispcalGUI的Profile结果下手进行实际分析:&/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04& data-rawwidth=&1156& src=&https://pic4.zhimg.com/a9ec9a01f7ea9a1d6c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9ec9a01f7ea9a1d6c0b_r.jpg&&&/figure&上图是我的DELLU3014显示器的色域覆盖范围与sRGB色彩空间的对比图。在做分析之前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在dispcalGUI的Profile information预览窗口中,无论Rendering intent选择是选择Perceptual还是Relative,显示器的色域覆盖范围都是几乎相同的,也就是说Perceptual和Relative&b&在映射后&/b&&b&都不会丢掉&/b&任何在显示器覆盖范围内的色彩。&/p&&p&&b&但请大家仔细看色域覆盖的左下角。对于蓝色和黑色部分,身为广色域显示器的U3014是无法覆盖sRGB此处的色彩的。&/b&是不是DELL吹了牛,U3014实际上很烂呢?&/p&&p&下图是另一款专业显示器 - NEC PA241W的Profile Gamut对比图:&/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01& data-rawwidth=&651& src=&https://pic1.zhimg.com/bb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bf_r.jpg&&&/figure&可以看出,同样是面向专业用户的显示器,DELL和NEC,都无法100%覆盖sRGB,而会有点小遗漏。So,有请EIZO大爷登台:&/p&&p&由于暂时没发现闲得蛋疼的EIZO用户在网上公布Calibrate和Profile之后的CG246 和CG276显示器的Gamut数据,但从其Profile前的Native Gamut来看,97%的ARGB覆盖率(与U3014同为100% sRGB,而ARGB方面,U3014甚至到了99%),也无法完全保证其在Calibrate和Profile后还能得到100%的sRGB覆盖率(之前分析过了,remapping后,显示器对Color Space的覆盖率会轻微减小)。&/p&&p&唯一的例外是前面被表扬过的HP ZR2740w:&/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25& data-rawwidth=&1245& src=&https://pic2.zhimg.com/9bccd32ae581c74236e5babd9429ab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bccd32ae581c74236e5babd9429abb5_r.jpg&&&/figure&OMG,Calibrate后也是100%sRGB。HP你为何这么吊?&/p&&p&&b&费这么多口舌就是想说明,即使在大部分sRGB色域都被显示器覆盖的情况下,仍然会在实际的大部分情况下出现白点的Remapping和out of Gamut的Remapping。&/b&&/p&&p&&b&因此,如果贸然根据Photoshop的建议使用Relative,则会造成暗部色彩的被压缩或丢失。&/b&&/p&&p&&b&是否真是如此呢?留个悬念,稍后揭晓谜题。&/b&&/p&&p&Anyway,我们先选”可感知“吧。至此,Photoshop需要更改的固定设置就告一段落。&/p&&p&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当我们用这样设置的Photoshop打开带有ICC Profile的图片时(例如图片本身就被tag为sRGB或ARGB),Photoshop会弹出如下对话框提示:&/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9& data-rawwidth=&396& src=&https://pic3.zhimg.com/e6a05ff2c168e2e0b11b56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figure&并且默认选项还是被选中为扔掉嵌入配置文件的。。。。无法理解。&/p&&p&总之,我们要么选择使用嵌入的配置文件来代替我们刚刚设置的显示器工作空间,或将图片嵌入的配置文件转换到显示器工作空间来。&/p&&p&这里就面临一个问题:两种选择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p&&p&以图中打开一张sRGB的图片为例,整理一下逻辑就可以发现,使用嵌入的配置文件代替工作空间,意味着Photoshop不理会显示器到底是什么样的Gamut,直接以sRGB色彩空间显示图片,而把转换工作交给Windows完成。而如果选择转换到色彩空间,则是Photoshop先完成这个转换工作,Windows发现图片的色彩空间已经被转换后,就闭目放行了。 &/p&&p&两种选择的差别在于:用Windows进行转换,使用的转换引擎为Microsoft ICM,而使用Photoshop做转换,使用的转换引擎是Adobe Color Engine(ACE)。由于我们之前说过,这两种转换引擎在效果上并无太大区别,因此理论选择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我们都能看到几乎相同的图像。但毕竟图像处理是Adobe的专精技能,还是把这项工作交给更擅长的ACE来做吧。因此我们选择转换到色彩空间就OK了。&/p&&p&至此,你在Photoshop中看到的图像,就应该是细节保留最多、色彩偏差尽量最小、最接近真实拍摄器材或图片制作人所见的图像了。&/p&&p&&b&而当我们要把在自己显示器上调好的图片分享给其他人作为查看而非打印用途,或在网络上发表,由于sRGB才是普遍的工作色彩空间(转换为自己显示器的Gamut只为了在调色和使用滤镜时,能够看到更多色彩、细节和色彩过渡),因此在保存时,请按这位同学的文件保存步骤执行:&/b&&/p&&p&&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Photoshop 的颜色配置该怎么设置?&/a&&br&&/p&&p&&b&对于在前篇文章的评论中提问的同学,这里给出解答:&/b&&/p&&p&&b&有同学表示,自己在家修图完毕后的图片,拿去冲印或打印,拿到的照片色彩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和解?&/b&&/p&&p&原因有两点:&/p&&p&一是你没有告知对方你的工作色彩空间,或在大家都默认使用sRGB色彩空间的情况下,你使用了“显示器设置”,却忘记了在保存图片时重新对图片色彩空间进行转换。 &/p&&p&二是对方虽然与你的工作色彩空间相同,但在打印的最后验证步骤,保持了Perceptual映射方式,导致色彩还原能力比显示器弱得多的打印机或数字照片冲洗机无法还原色彩。正确方式是,在修图完毕,做最终打印预览时,采用Relative方式面向打印机或冲印机的Native Gamut进行色彩转换。此举目的是确认打印机或冲印机是否有足够能力还原你照片的绝大部分色彩和色彩间的视觉对应关系。如果这家照片冲印店设备无法满足你需求,你应该换一家店试试。&br&&/p&&h2&&b&三. 浏览器神马的怎么办?&/b&&/h2&&p&作为一个天天面对电脑,与浏览器打交道时间不少的人而言,浏览器要是没色彩管理机制,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太悲催了。&/p&&p&首先回顾一下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由&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ameratico.com/tools/web-browser-color-management-te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b browser color management test&/a&提供的浏览器色彩管理测试而得出的浏览器色彩管理现状:&/p&&p&&b&首先是已逐渐成为大家主力武器的Chrome:&/b&&/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e8adb12c39ee493eb9c_b.jpg& data-rawwidth=&1060& data-rawheight=&9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e8adb12c39ee493eb9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7bf98fcee7aecb032241_b.jpg& data-rawwidth=&1054& data-rawheight=&7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7bf98fcee7aecb032241_r.jpg&&&/figure&花花绿绿的色块并不是说Chrome你真牛,啥颜色都被你显示出来了。相反,从上图可以看出,Chrome首先是不支持v4 ICC Profile的图片,不过这不要紧,这样的图片在网络上真是太少见了,不支持也罢。但第二张图却说明更明显的问题:无法将Untagged的图片和CSS元素正确默认为sRGB色彩空间。总之就是一点:Chrome有着残废一般的色彩管理能力,只能把已经被tag的图片和元素按正确方式映射到显示器Gamut上。而这样的图片和CSS元素,在互联网上也少得可怜。&/p&&p&&b&再来看看IE的表现如何。&/b&&/p&&p&纵观最近10年的IE浏览器,其功过都十分显著。而到了今天,IE已经更新到第11个主要版本,也就是IE11了,我们没理由不用它来作为测试目标:&/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d31e832eed4c5_b.jpg& data-rawwidth=&1194& data-rawheight=&8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d31e832eed4c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3f62ff3249ff5bcae298c69df87a407_b.jpg& data-rawwidth=&1194& data-rawheight=&8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3f62ff3249ff5bcae298c69df87a407_r.jpg&&&/figure&What???IE11能支持v4 ICC Profile,真是有点意外。&/p&&p&但又似乎有点奇怪,因为IE11显示的图片,色彩明显过饱和,而且sRGB与我显示器的广色域Native Gamut差距应该很大,却在How far from sRGB is your display color gamut测试中没有任何体现。&/p&&p&&b&测试说明:这项测试是由ProPhotoRGB映射到显示器色域后的色彩,与sRGB映射到显示器后的色彩进行对比。由于ProPhotoRGB的色彩范围比sRGB广得多,因此在映射到广色域显示器后,与sRGB相比应该有更多色彩将得到保留,也就是ProPhotoRGB图片应该比sRGB图片色彩更饱和(回顾:remapping只做重映射,不会凭空变出更多色彩)。如果你的显示器Gamut接近或刚好与sRGB一样,那么上下就应该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因为无论Perceptual还是Relative,都会把广色域色彩压缩到更小色域中最接近的极限上)。&/b&&/p&&p&由此可见,IE11虽然能够识别tagged和untagged的图片和CSS元素,却无法正确按我们的意图将图片的ICC Profile映射到显示器Gamut上,而是将显示器Gamut默认为是sRGB色彩空间(也就是把ProPhotoRGB的255,0,0与sRGB的255,0,0直接划等号对应)。我实在不明白这样做到底是什么逻辑.........&b&这跟什么都不做有什么区别?你干嘛还要去识别图片的ICC Profile呢?哦,对了,至少在IE11下面,非广色域显示器,或者说Native Gamut接近sRGB的用户才能体验到正确的色彩。&/b&&/p&&p&&b&被Chrome和IE这两个市场占有率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浏览器的奇葩行为气炸肺之后,我们还是看看FireFox算了。&/b&&/p&&p&在企图让FireFox表现正常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其进行设置。此处提供两种方法:通过about:config进行参数配置,以及安装Color Management插件对同样的参数做修改。这里为了方便对FireFox不太熟悉的用户,我推荐第二种方法,也便于以后又需要更改设置:&/p&&p&点击FireFox的附加选项按钮:&/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fc400bcfe19ddef7ce8893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3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figure&然后在获取附加组件的搜索框中输入Color Management进行检索,并安装描述为Provides a user interface for the built in color management options附加组件。&/p&&p&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右边的扩展分类中找到并配置它了,点击它右面的“选项”:&/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edee38f6e470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figure&此处选择All Images,并手动指定显示器的Color Profile(如果你没有改变过dispcalGUI的ICC输出路径,或没有将其移动到其他地方,那么默认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s\color\xxxx.icc,其中xxxx为dispcalGUI生成的ICC文件名)。&/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abe7f8294feb2b30f6d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figure&在Advanced标签中,我们再手动指定rendering intent为Perceptual。&/p&&p&另外,我们还需要在地址栏中输入about:config,一路点击确定之后,搜索gfx.color_management.enablev4字段,双击此条目将值修改为true。(之前此条有遗漏,多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1eb23df3293069dea1df& data-hash=&1eb23df3293069dea1df& data-hovercard=&p$b$1eb23df3293069dea1df&&@韩晓&/a& 提醒) &/p&&p&至此FireFox需要做的设置就完成了。要注意的是,这些设置将在浏览器完全关闭并重启后才能生效,所以别忘了关掉FireFox的所有窗口后重新打开。&/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02fbcf5ea620f4f1475e_b.jpg& data-rawwidth=&978& data-rawheight=&9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02fbcf5ea620f4f1475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b2fee29bcfda_b.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b2fee29bcfda_r.jpg&&&/figure&看来FireFox传说中的色彩管理能力果然名不虚传。既能够正确识别ICC v2和v4,也能正确识别Untagged的图片和CSS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真的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图,用Perceptual方式将各种Profile的图片映射到显示器的Gamut上。&/p&&p&由此可见,在Windows平台上,只有FireFox才能实现完整的、正确的色彩管理,Chrome和IE各缺一条左腿或右腿,只不过IE勉强还能在平地上跑两步。&/p&&p&由于篇幅较长大家不好对比效果,这里再给一张IE11与FireFox显示效果的对比图:&/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3edab006dffee560cef7_b.jpg& data-rawwidth=&1517&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3edab006dffee560cef7_r.jpg&&&/figure&看来今后大家要去网络相册或摄影论坛闲逛的话,FireFox是唯一的选择。&/p&&p&而对于Mac OSX平台,这里多插一句嘴,Chrome由于无法识别ICC v4,以及无法将untagged的图片和CSS元素正确映射到sRGB上,因此也无法实现正确的色彩显示。至于Safari嘛,挺Mac OSX以及Apple的果粉又要伤心了:&/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ba260fa0ae2_b.jpg& data-rawwidth=&1143&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ba260fa0ae2_r.jpg&&&/figure&&b&跟Chrome类似,Safari只对Tagged图片进行转换,而untagged图片和CSS元素依然杯具和餐具。至此,各位还认为Mac OSX以及Apple软件的色彩管理确实更优于Windows么?(啪啪啪的打脸声就是这么来的)&/b&&/p&&h2&&b&四. 不会是用这种长篇大论的形式忽悠大家吧?或者这就是高级黑?&/b&&/h2&好吧,我在前面就答应过大家,要把我的色彩管理设置方式与默认设置,以及所谓的专业看图软件的效果做对比的,现在大家坐好仔细看啦!!&p&我的验证方式和理论如下:&/p&&p&1. 使用相机拍摄一张色彩空间为sRGB的照片。&/p&&p&2. 我们查看和处理照片的意图,都是在尽量保证色彩准确度的前提下,最大化保持照片给我们的色彩感知,以及保留尽可能多的细节,不出现明显色彩丢失。&/p&&p&3. 用以上两点作为基础,使用各种浏览器+图片处理/查看软件将此照片打开,并做对比,分析不同软件以及不同Remapping intent的差异,以得出结论。&/p&&p&OK,先让我们看看用于对比的原图(相机RAW输出,用原厂软件直接转换为最高质量JPG,未做任何修图操作):&/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5cea8fad417fd82fdecdb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5cea8fad417fd82fdecdb_r.jpg&&&/figure&一只多么威武雄壮肥硕无比的中华田园猫!!你看它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刚刚我喂它猪肝的地方,脑子里一定在想.....Sorry,跑题了。&/p&&p&之所以选择这幅图,是因为经过刚刚的显示器Gamut覆盖范围对比后可知,大部分显示器做Profile后,最容易丢失的图像信息是暗部细节和灰阶。而在这张图的最右侧,恰好有这么一片区域的亮度很低。负责拍摄任务的Sony A7君信誓旦旦地保证,就凭它那个在DxO上拿到90分高分,位列所有相机Top 10的全幅Exmor CMOS,对亮度的宽容度是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的。&/p&&p&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先验证一下为好,在Photoshop中把亮度调至最高,对比度调至最低,以凸显暗部细节:&/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b2bc8a7e1f5f19dcbbaf728a5ce7eae_b.jp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11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b2bc8a7e1f5f19dcbbaf728a5ce7eae_r.jpg&&&/figure&原来是一条软管被盘绕在一棵树上。知道了这是什么东西,以及大致长什么样之后,我们将依次用以下软件打开这张图:FastPictureViewer(被众多”摄影家“推崇的看图软件)、Windows Picture Viewer(Windows7自带的看图软件)、FireFox(表现最优秀的浏览器)以及Photoshop CS6。&/p&&p&而以上软件设置,均来自我们曾经讨论过的配置方式,FastPictureViewer已经指定了正确的显示器Profile,并启用色彩管理功能。而由于ACDSee实测与FastPictureViewer有同样表现,这里就略过不提了。&/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cf9e1df2cfeba71d00caffa5bd6ddfc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8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cf9e1df2cfeba71d00caffa5bd6ddfc_r.jpg&&&/figure&如上图,即使是在图片被知乎编辑器压缩后,我们也能轻易总结出以下结论:&/p&&p&&b&FastPictureViewer看不清照片暗部的任何细节,也就是暗部色彩和灰阶已丢失。&/b&&/p&&p&&b&Windows图片查看器勉强能看清暗部细节,但仍有细节丢失,说明Microsoft ICM的色彩转换能力依然不如专业软件强大。&/b&&/p&&p&&b&FireFox比Windows图片查看器稍好,至少整条软管的轮廓能被完全辨别了,但色彩出现了较大偏差。&/b&&/p&&p&&b&Photoshop既体现出了足够的细节,也最大化兼顾了色彩的还原。&/b&&/p&&p&&b&由此可见,Windows自带的图片查看器,经过正确的系统色彩管理设置后,能够比ACDSee、FastPictureViewer等所谓的专业图片查看器表现更优秀。FireFox依然在此环节表现出了其稳定的状态,但Photoshop才是这方面真正的老大。&/b&&/p&&p&看完上面的对比后,我决定再将Perceptual和Relative映射后的Photoshop实际显示效果进行对比:&/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605dab174ba9edee8d83d58c731d058_b.jpg& data-rawwidth=&1829& data-rawheight=&1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605dab174ba9edee8d83d58c731d058_r.jpg&&&/figure&虽然图片再次被编辑器压缩。。。。。但仍能明显看出采用Perceptual intent转换的照片相比Relative intent,表现出了更多的细节和灰阶,而此时Relative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也符合我们在结合两者的区别上面分析得出的结果,即Perceptual比Relative在最大化保持照片原样方面,有不小优势。&/p&&p&同时大家也不用担心,除暗部细节外,用这两种不同方式做转换后的图片,在大部分场景下的色彩表现都基本相同。这意味着Perceptual对色彩的压缩而造成的色偏,比我们想像的要小很多,不会影响日常要求下处理照片的需求。&/p&&p&OK,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不会再认为这是另一篇瞎扯淡文章了吧?&/p&&h2&&b&五. 还有视频色彩的管理啊魂淡&/b&&/h2&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容我先喝口水,再小睡一会儿.......算了,指不定现在还有人等着看文章呢,怎么能睡呢?&p&又要恭喜大家,坚持到了最后一步。&/p&&p&在这一步中,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实现对视频色彩的管理,使你在&b&使用正确的方式&/b&观看电影时,体验到正确的色彩。&/p&&p&为什么要强调”使用正确方式“呢?如果你打算坚持用迅雷看看、暴风影音、网页播放器甚至快播和百度播放高清大片的话,请你现在可以X掉本网页了,它不是为你准备的。&/p&&p&由于大部分播放器默认的视频渲染器,例如VMR 7/9、Haali,以及Mac OSX下仅有的OpenGL,都对视频色彩管理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提供任何可调整选项;而Windows Vista开始默认使用的EVR/EVR (CP)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色彩问题,但仍然不能满足我们对色彩准确度和细节还原度的要求。&/p&&p&鉴于此,我们的选择并不多:PotPlayer或MPC-HC播放器,外加madVR视频渲染器。&/p&&p&PotPlayer和MPC-HC不用多说,大家曾经熟知的完美解码甚至暴风影音的早期版本,均是基于这两个播放器做的重新打包,集成了不少第三方解码器。而这两个播放器的丰富选项也让我们自定义渲染器的目的得以实现。&/p&&p&而madVR作为一款开源且免费的高质量视频渲染器,在doom9论坛(目前最专业的视频播放相关话题讨论论坛)上被公布以来,已经过无数双国内外的火眼金睛多年来的审视,其无论在画面渲染锐度,还是硬件加速支持程度、字幕叠加支持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唯一的缺点就是:由于它将画质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播放视频时的CPU占用率将比其他渲染器都高不少。不过还好,目前大部分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都能完美支持各种编码格式和封装格式的高清视频,因此即使CPU占用率高一点,也不会造成卡顿情况发生(你非要用它去渲染4K 120fps视频,那你就准备好双路Xeon E5的机器吧,反正i7 3960X是搞不定)。&/p&&p&下面就以用户体验更好的PotPlayer为例来说明设置方式:&/p&&p&首先需要下载和安装madVR渲染器,我们可以在doom9的相关主题中随时找到最新版本的下载地址:&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dshi.net/madVR.zi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dshi.net/madVR.zip&/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p&&p&下载并解压后,将madVR文件夹存放到合适位置,并双击里面的install.bat文件来安装渲染器。&b&注意:安装完毕后,此文件夹及当中的文件均不能删除,安装过程只是向系统注册渲染器,并没有做任何拷贝和移动操作。&/b&&/p&&p&第二步,是在播放器中指定madVR为默认渲染器:&/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0becba714fcee0dad4d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0becba714fcee0dad4d_r.jpg&&&/figure&第三步,是生成madVR所需的校色文件。现在我们又要请出已经差点被以往的功臣 - dispcalGUI。&/p&&p&从1.5.1版本开始,dispcalGUI能够生成符合madVR要求的3D LUT映射表文件,文件扩展名为.3dlut。当我们完成显示器Profiling步骤之后,这个文件就可随时被建立。首先点击dispcalGUI界面上的Tool菜单,选择Create 3D LUT:&/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254bca6fe14e27ef29d4_b.jp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254bca6fe14e27ef29d4_r.jpg&&&/figure&之后,我们要对弹出的对话框做正确配置。&/p&&p&由于99%的电影都是采用一种名为Rec. 709的色彩空间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因此我们需要对此界面进行如下配置(需要说明的是,Rec.709在Gamut上几乎就是sRGB的孪生兄弟,但Gamma值不同于Windows默认值):&/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eef38eb4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eef38eb4_r.jpg&&&/figure&首先点击右上角的Browse,从ref目录中选择Rec709.icm配置文件。&/p&&p&其次是手动指定Target profile,也就是显示器的Profile(因为我们是要把电影等视频的Gamut映射到显示器Gamut上)。&/p&&p&此时,无论你是否用dispcalGUI做了Calibrate,此处都不应该选择Apply calibration (vcgt),因为这个步骤Windows已经帮你做了(还记得这部分用户要在Windows色彩管理中选中“使用Windows显示器校正”么?)&/p&&p&Input encoding和Output encoding灰掉了,直接忽视,因为电影拍摄和回放都是0~254色阶范围内的,而非TV的RGB 16~235。不让你选是怕你被搞晕了。&/p&&p&&b&要将Apply BT.1886 gamma mapping选中,将Gamma值定义为2.4,intent选择Relative。&/b&由于Gamma曲线是一维的,也就是只有一条线,因此不存在范围问题,选择Relative能最大化保证映射精确度。&/p&&p&3D LUT file format处要选择madVR(.3dlut),用其他格式生成的3dlut文件无法被正常应用到madVR中。&/p&&p&最后,点击右下角的Create 3D LUT,选择存放路径后就可稍息片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3e249b9f527b9d317ba03f3d6c5da40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2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3e249b9f527b9d317ba03f3d6c5da40_r.jpg&&&/figure&&p&最终将生成若干个文件,包括一个icm,一个3dlut,一个cal和一个log,我们只需要把3dlut文件剪切到madVR文件夹,其他文件删掉即可。而由于3dlut文件是一个三维的Gamut映射表,因此体积十分庞大,有96MB,不用担心是否是程序出错。&/p&&p&到此步骤,dispcalGUI又可以继续睡觉了。接下来我们回到PotPlayer中完成剩余步骤。&/p&&p&首先需要用播放器打开一个视频,这样才能让madVR可以被配置。此时在屏幕右下角的任务栏将显示madVR的图标,右键点击后,选择Edit madVR settings:&/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11af32be1b1e1d3778e62_b.jpg& data-rawwidth=&202& data-rawheight=&1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2&&&/figur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要双击devices让其树形目录展开,继续点击显示器图标&b&(如果你的显示器会在Windows Update上自动更新驱动,此处应该直接显示显示器型号,但须注意的是,Windows Update可能会自动更新设备Profile,因此需确认dispcalGUI生成的Profile被正确加载了。)&/b&&/p&&p&最后选择calibration选项,可看见如下图所示的界面:&/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d8f7c312cfcda98ccd3b71_b.jpg& data-rawwidth=&766&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d8f7c312cfcda98ccd3b71_r.jpg&&&/figure&madVR提供了多种对显示器进行校准的方式,而由于我们已经用dispcalGUI生成了3D LUT,因此选择calibrate this display by using external 3DLUT files即可。&/p&&p&接下来,点击BT.709后面的第二个按钮,手动指定刚刚生成的3DLUT文件(文件名称是自己改的),点击确定完成配置。&/p&&p&此处有多项设置,但由于3DLUT已经包含了显示器特性的所有数据,而其余色彩空间均是行业标准,不需要做重新定义,因此这个地方只需要指定BT.709这种色彩空间对应的3DLUT文件,即可实现所有图中所列色彩空间到显示器Gamut的映射了(见界面最下面那排英文提示)。&/p&&p&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视频色彩管理的设置,下面来对比一下?&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de7fae32972_b.jpg& data-rawwidth=&1717& data-rawheight=&1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de7fae32972_r.jpg&&&/figure&&/p&&p&从截图可以看出,上方经过色彩管理后的视频,过饱和问题已经被解决,白种人的肤色不再红得跟饲料猪肉似的,而将图放大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图像暗部细节也有明显提升,默认渲染器或不进行色彩管理的madVR渲染器,暗部细节几乎无法辨别,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体验到正常的视频图像色彩和灰阶了。&/p&&p&送大家一张正常面色的Alice阿姨玉照,就当看久了显示器养眼吧(其实是本想用这张图中Zack的马甲来做暗部细节比较的,不过上面的视频截图更能说明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96e76e6e492c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96e76e6e492c_r.jpg&&&/figure&&p&至此,我郑重宣布:本次“停止瞎扯淡,漫谈显示器色彩管理”活动圆满结束,大家终于可以重新开始瞎扯淡了!!但记住,别再对色彩管理和显示器校色方面的话题瞎扯,否则就是浪费了我多个日夜的辛苦啊。&br&&/p&&br&&h2&&b&后记&/b&&/h2&虽然我在文中多次对众高手和大神不屑一顾。但事实却是:&b&多亏了真正精通和潜心研究色彩管理以及显示器色彩校正的大神和高手们(他们往往都是低调隐匿在国外非知名论坛上,默默无闻为大家解答问题或撰写文章),&/b&才能让我了解足够多的关于色彩管理和显示器校色的知识,从而将这些点滴碎片整理后在知乎上分享。&p&在此,要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p&&p&同时要向Photoshop、FireFox、WIndows图片查看器等重视色彩管理的软件开发人员致敬。没有他们的严谨,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片和网络世界都将黯淡无光。&/p&&p&继续感谢EIZO、NEC、DELL、HP、Mitsubishi、Hazro、Iiyama、Yamakasi,乃至ASUS、ViewSonic、Philips、Apple(这个说实话真心有点不合格,勉强拉进来降低点仇恨值吧),没有他们对显示器制造方面的认真态度,我们无法在LCD时代体会到数字影像的奥妙。&/p&&p&同时郑重点名表扬HP,ZR系列显示器,Good Job!!&/p&&p&也郑重点名批评Samsung:你家的高价TN存货和Super AMOLED等piece of shit一般的货色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对大众眼球的污染?(听闻今年三棒会放弃Super AMOLED转而使用IPS,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又少一个祸害总是好事!)&/p&&p&另外还必须要感谢我公司各位领导及我的客户。如果不是你们没有在最近一周内频繁下令加班和出差,我就真没时间和心情完成这样一系列的长篇大作,也无法将我积蓄已久的知识传递到互联网各个角落。三鞠躬!!!&/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dfe6474f2ded7571d75dba5e9c0e65f_b.jpg& data-rawwidth=&96& data-rawheight=&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6&&&/figure&&b&最后要感谢知乎上的各位同学。你们对于此话题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部分同学在文后的评论中询问、质疑和指正文中观点,也能让我用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几篇专栏文章,使其尽量客观、科学和实用。各位的关注和赞同是我最大的动力,希望大家都能享受经过正确校正和色彩管理后,显示器重新焕发出的光辉。谢谢!!&/b&&/p&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好。首先要恭喜各位,耐住性子看完了前面三篇冗长且有点枯燥的流水记。今天周一。由于周末写知乎专栏过于起劲,导致早上红着眼就去了公司。领导十分关切的问:“同学周末你又加班了吧?” 答曰:“没.....还好,一点点而已!!”(…
&b&2以下分析只是提供一个观察各类资产的视觉,并不作为买入建议&/b&&br&最近翻查了一些不同类别资产的历史数据,开始本来只是作个简单记录,写着写着就扯远了,本文几个主要观点:&br&1、随着货币的超发,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因金融深化程度加速而被稀释。&br&2、房地产大概率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br&3、未来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应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br&4、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br&&b&第一部分:从货币角度看资产。&/b&&br&说到家庭资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大的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和金融类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票据、期权等),而所有的资产,最终值多少钱,都会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当下和今后的货币情况。&br&先从广义货币M2说起,简单来说,M2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供应量,可以用它来衡量整个国家存量货币的水位。下图是中国&a href=&tel:&&&/a&年M2和GDP数据图。可以看出,自1996年开始,M2扶摇直上,遥遥领先GDP绝对额的增长率,过去十年,M2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6%,尤其是2008年4万亿推出后,M2数量在其后的两年内一下子激增。&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9&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c2e419efa84c47858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c2e419efa84c478587c_r.jpg&&&/figure&&br&&br&下图两张图反映得更为直接,一张是M2、名义GDP、实际GDP增长率对比,另一张是M2/GDP比价图。虽然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滞后性,但可以看出,2008年推出4万亿,在后续几年中并没有如期进入实体经济,GDP增长率逐步走低,使得M2/GDP比价不断扩大。M2/GDP比价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社会财富这个总蛋糕并没有相应地做大,大部分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刺激金融资产不断加杠杆,中低产阶层的财富实际上是被稀释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1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6fce718298aab5c2281d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86fce718298aab5c2281dc_r.jpg&&&/figure&&br&&br&下图是中美M2、GDP的对比,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我国M2的增长速度。当然,直接用两国的M2绝对量去横向对比并不客观,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而且国情不同,中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间接融资模式,纳入M2统计的货币会更多。但我们主要看M2/GDP的斜率,斜率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真实的。以上,只为了说明一件事,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你只身局外,你的资产就会被参与金融化程度高的高净值阶层所稀释,贫富分化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要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去配置和管理我们的资产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17&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01b0c22b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01b0c22b3_r.jpg&&&/figure&&br&&br&上面分析的是对内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对外的汇率,以下是过去5年美元/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自2014年1月至现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已接近15%。&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3&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2ad4c63aaf6dcd2e3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2ad4c63aaf6dcd2e3dd_r.jpg&&&/figure&&br&&br&说到汇率,不得不提外汇占款,以下是2014年1月以来我国外汇占款数据(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部分月份数据缺失),外汇占款余额的峰值大概在2014年第四季度,此后几乎一直下降,下降了约25%,目前大概回到2010年9月的水平。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总量一直在增加,这些聪明的钱流入中国,或看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或赌人民币升值,但无论如何,现在这场戏看似已经落幕,从2014年开始,这些先知先觉的钱已经开始撤退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8&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f3a215d016a9e2fa41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f3a215d016a9e2fa41e_r.jpg&&&/figure&&br&&br&以上是人民币对内对外情况的一个大致梳理,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但从趋势来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开始着手考虑如何去保护我们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了。&br&&b&第二部分: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历年通胀、利率及稳定收益产品、黄金的表现情况&/b&&br&关于家庭资产的配置,首先来看以下一组网上整理的数据:&figure&&im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29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aeb44a79aab43f6fd8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figure&&br&&br&而在中国家庭的金融类资产中,大概配置如下:&figure&&im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291&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d52b24dc6fa7b2c1a59e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figure&&br&&br&在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类资产大概占比60%,在金融类资产中,银行储蓄仅占约4%,大部分是持有股票、基金、债券和其他托管类资产。当然,这归根于美国有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说到底,家庭资产的配置无非就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跑赢其他人,跑赢通胀,跑赢GDP,甚至跑赢过去10年年平均增长超过15%的货币供应M2.&br&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想:跑赢M2,你的财富大概没有被稀释;跑赢GDP,你相当于跑赢了一半以上的人;跑赢通胀(CPI),你的生活质素不会逐年降低。所以,跑赢通胀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7%,往后GDP增长率预计会逐步下行。而CPI的数据如下:&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15&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3f80fb4eefd126a1b12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3f80fb4eefd126a1b1267_r.jpg&&&/figure&&br&&br&从1980年到2016年,受90年代中恶性通胀的影响,中国的通胀率平均每年约5%;而过去10年,年平均通胀率为2.72%。上图在警示我们,如果恶性通胀再现,我们该如何应对?&br&&b&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银行定期存款、债券、债基、黄金的表现:&/b&&br&&b&1、银行储蓄存款:&/b&从下图可以看出,自1979年以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年化收益与CPI平均值基本一致,但获取这个累计收益的代价是放弃资金流动性。而过去10年的平均利率约为2.76%,基本于CPI持平(算出这个结论后,我有点疑惑,难道说银行定期存款是可以抗通胀的?但随后又想想,你要在1979年把你的资产全部放进去定存,然后30多年一分不取,才能抗通胀,根本做不到嘛)。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的CPI值是2%,现时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1.5%,虽然长期看会回归,但目前是跑输通胀的。&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4&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a266f9a4fa0f0fbe2bbf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a266f9a4fa0f0fbe2bbfd_r.jpg&&&/figure&&br&&br&&b&2、债券:&/b&下图分别是上证国债、上证企债指数图。上证国债以日为基点,累计净值为160.86,年化收益约3.7%;上证企债以日为基点,累计净值为209.45,年化收益约5.5%。国债基本可以看作是刚性兑付,所以收益率较低;企债自2015年“天威债”违约以来,刚性兑付已被打破,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债违约事件发生。&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a44def3defff290a484d4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1a44def3defff290a484d45_r.jpg&&&/figure&&br&&br&如果家庭资产要配置债券,刚性兑付的国债或债券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债基的收益千差万别,要认真比较,不要只看当年收益,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表现,尤其是要仔细对比混合债基在牛熊市中的表现,近一两年新成立没有历史业绩参考的坚决排除在外。以下是成立时间最长(大部分10年以上)的前30只债基年化收益分布图(根据天天基金网提供的累计净值计算)。可以看出,大部分债基的年化收益在4-6%之间,最高的年化收益8.15%,最低的2.8%,均值为5.36%。&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9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93c0b9b73faa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93c0b9b73faaf_r.jpg&&&/figure&&br&&br&下图是过去一年(截至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剔除成立时间不够一年的基金),571个债券型基金中,回报率差别极大,最好的回报为12.79%,最差的竟然亏损17.45%,均值在1.68%,看来过去一年债基的表现并不好。2017年是企债风险的大年,债基的表现可能会更差,若要回避债券类资产风险,可选择配置风险更低的货币型基金。&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1&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d87ce1a07c2b564760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d87ce1a07c2b5647604d_r.jpg&&&/figure&&br&&br&&b&3、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家公认的保值抗通胀品种——黄金的表现(下图):&/b&&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080dfee10c5effde460f054c122b2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7080dfee10c5effde460f054c122b2ff_r.jpg&&&/figure&&br&&br&&br&1975年1月国际黄金价格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黄金平均价格为1200美元/盎司,42年的时间,年化收益是4.7%,长期来看,遇到恶性通胀时期,也未必一定可以跑赢通胀。如果将时间再拉长一些,收益表现可能会更差。当然,由于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基于美元长时间以来的坚挺,相对于配置人民币资产来看,长期配置黄金可以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但目前1200美元/盎司的价位并不安全,仅可考虑定投。至于什么价位合适,我不知道,据说,综合目前各国黄金开采的成本大概在&a href=&tel:&&&/a&美元/盎司之间,我想这可以作为判断黄金价格的一个锚,不过跌破开采成本也不是没可能的事。&br&&b&第三部分:从房地产说开去。&/b&&br&在当下讨论房价是要冒很大错判风险的,很多砖家的脸过去十几年一直被打得啪啪响,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坚信的“宇宙第一配置”,我们需要把分析的时间周期拉得足够长一些,因为房地产走完一个周期一般要20年(为什么说20年,下来会有分析)。下面,我们看一下投资房产的长期回报率是怎样的,会不会是我们印象中的“一房在手、一辈无忧”?我们还是以数据来说话,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到现在还没有走完一个周期,所以我们先看美国的情况:&br&下图是&a href=&tel:&&&/a&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美国劳动力统计局,威斯康辛大学),在过去的123年里,房地产上涨的年份有95年(占77%),下跌的年份有28年(占23%),所以说房价大多数时候是上涨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到底涨多快呢?同样过去的123年,美国CPI通胀率平均每年为2.82%,房价平均每年增长3.07%,比CPI高0.25个百分点,所以说房子抗通胀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但作为投资产品,年化回报率却低得可怜。但话说回来,这里只是统计房价上涨的收益,如果算上每年房租的收益,应该会大很多,房租收入甚至占了投资收益的大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租金才是房子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说,长期投资房产,千万不要忽视租售比(下面会提到),即使是住宅。&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2&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205c0aaaf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205c0aaaf4_r.jpg&&&/figure&&br&&br&如果你觉得老美的数据不靠谱,那么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请看下图。从&a href=&tel:&&&/a&年,北京房价上涨4.7倍,平均每年涨幅10.3%;上海房价上涨6.9倍,平均每年涨幅12.9%;从&a href=&tel:&&&/a&年,广州房价上涨3.5倍,平均每年涨幅10%,深圳房价上涨6.4倍,平均每年涨幅15.5%。&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44d9ef7c7d11202a22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44d9ef7c7d11202a22d_r.jpg&&&/figure&&br&&br&如果你不相信官方粉饰过的统计数据,那我们再看看中原统计的北上广深的二手房成交价格数据(数据来源:中原数据,指数统计以2004年5月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截至2016年12月,北京价格指数为851,上涨8.5倍,年均涨幅18%;上海为599,上涨5.9倍,年均涨幅14.5%;广州为633,上涨6.3倍,年均涨幅15.3%;深圳为793,上涨7.9倍,年均涨幅17.2%。经对比,中原数据统计出来的涨幅要明显高于官方统计的数据,但考虑到官方数据起始年份是1999年,中原的起始年份是2004年,而房价真正快速上涨是在2004年之后,所以统计出来的年均涨幅结果不同也是正常的。&br&总的来说,我国自1998年房改以来,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年均涨幅大约在12-1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8年开始配置房产,年化回报率在12-15%之间,但这是核心一线城市的回报率,如果全国平均或其他城市,回报率会低得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统计。而且,过去的20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20年,如果20年算一个周期的话,那房地产也大概要走完这个上涨周期了。&br&为了不打脸,我们不去判断房价未来几年的走向,因为国家政策、政府干预会影响短期价格的波动。我们只分析房价目前所处的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b&一是周期,二是租售比;三是人口和城镇化。&/b&&br&&b&1、关于周期:&/b&我们来看下面的出生人口数曲线图(数据来源网上),中国经历过两个人口出生高峰,也就是婴儿潮,一个是&a href=&tel:&&&/a&年,一个是&a href=&tel:&&&/a&年,如果按照20-40岁是购房主力的说法,20年刚好一个轮回,房地产的一个大周期很可能就是约20年左右,1998年的房改,刚好是第一个婴儿潮26-3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实行房改,正好因应了这代人大量刚性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开启了黄金的20年。第一个10年(&a href=&tel:&&&/a&年),是第一个婴儿潮为主力的10年,第二个10年(&a href=&tel:&&&/a&年),则是第二个婴儿潮为主力的10年。当然,现实中的房地产行业周期不一定会这么精确,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干预而变长或缩短,但我认为房地产作为一个商品,最终影响其价格的一定是供需关系的变化。&b&所以,这里得出一个我自己瞎猜的结论:目前我国房地产估计很可能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b&&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3&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e7d74b6f9a9e6843b8adc17da10538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e7d74b6f9a9e6843b8adc17da105389_r.jpg&&&/figure&&br&&br&&b&2、关于租售比:&/b&简单来说,租售比就是房子每月租金与房子总价格的一个比值。为什么要谈租售比呢,因为房子作为一个商品,就应该有它的价值,要么自住,要么投资,用来投资时,每月的租金回报就是它的长期价值。说到这里,有些人喜欢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子价格是否合理,但我觉得这样不科学,国人的收入千差万别,你是用本地人口的收入还是用外来人口的收入来计算?你没钱买但买得起的人多的是,所以“房价收入比”很难作为一个衡量价值的锚。租售比则不同,资金投资是要追求回报的,房子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而租金是其唯一产出并且可以衡量的价值。可能你会说,谁买房投资会在意它的租金回报啊,只要价格能涨就行。但我要告诉你,这是投机,不是投资,而且,前面已经说过,租金才是房子的核心价值所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房子也一样。&br&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租售比的合理范围一般在1:200 至1:300,即每年的租金回报率大概在1*12/200=6% 到 1*12/300=4%之间,从世界各地的房价历史走势来看,当租售比低于合理范围时,长期来看最终会回归,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反之亦然。&br&我们来看一下看世界主要城市的售租比(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北美购房网,日本东京、香港数据来自网上整理,中国主要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报),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美国房价自2006年泡沫下跌后,2009年正处于那波下跌后的第一个谷底,售租比回到平均15的水平,用租金回报率来算的话,相当于6.7%,部分城市随后价格反弹,到2013年的时候,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房价已经比较高了,租金回报率降到了2.85%左右(我本人对2013年的数据有所怀疑,看美国房价走势图2013年房价反弹的高度没有那么高)。2015年,日本东京、香港的租金回报率分别在6.25%和5%左右。而中国的几大城市中,除了广州、成都外,北上深厦的售租比都在50以上,深圳最高,达到61。按租金回报率来算分别是:深圳1.64%,厦门1.67%,北京1.92%,上海1.98%,广州2.58,成都3.61%。对比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就可以看出我们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位置了。按照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售租比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城市的房价在极端上涨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理性告诉我们,售租比最终都会回归的,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而租金上涨需要国民收入的大幅提升。&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6&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40d55f690a537cafdfa4a633e0a72b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40d55f690a537cafdfa4a633e0a72b4_r.jpg&&&/figure&&br&&br&&b&3、大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房价上涨根基——人口流入和城镇化:&/b&先说城镇化,我国1949年建国的时候城镇化率是10.64%,2016年的城镇化率是57.35%。的确,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大量无产人员从农村涌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给房价的上涨带来很大的需求支撑。但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房价与城镇化率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在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过程中,房价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在快速城镇化,房价就不会跌。&br&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数据:过去123年以来,美国的房价出现过两次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次是在&a href=&tel:&&&/a&年的大萧条时代,一次是在&a href=&tel:&&&/a&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一线城市跌幅更大。对应来说,&a href=&tel:&&&/a&年美国的城镇化率大约在50%左右,刚好处于中国目前的情况,而美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所以说,用城镇化来判断房价走势并不准确。&br&接下来看看人口情况,以下是北京、上海2001年以来的年末常住人口增长率(广州、深圳数据暂无找到)。可以看出,2010年是北京、上海人口流入增长的转折点,随后人口流入速度明显放慢,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同年北京、上海的房价却出现了暴涨。所以说,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支撑房价上涨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04b60dc18d8bc0adbab3d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04b60dc18d8bc0adbab3d1_r.jpg&&&/figure&&br&&br&分析到这里,我们大概也清楚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阶段了。最后,我们回到房子作为商品最基本的供需里,大家都清楚,我国民众房子自有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家庭还不止一套,住房尤其是新房空置率也很高,空置率目前还查不到准确的数据,但只要晚上去各大城市主要楼盘看一看亮灯情况,就能猜出一二。这些空置的住房基本是用来投资的,对于投资的房产,最终要寻求投资收益,当房价涨幅放慢或者预期要下跌时,这部分房子就会争先恐后大量地流入二级市场,增加供应,特别是第一个婴儿潮人群步入老年化(60岁)后,大概在2022年。&br&以上分析,并不是要说房价未来几年会跌,房价接下来怎么走,我没能力预测,&b&但可以确定的是,长期来看,这次的上涨周期是一定要走完的,售租比是一定要回归合理的,价值只会迟到,永远不会缺席&/b&,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房子作为家庭配置资产未来的收益率会怎样变化。本部分一开始就提到,自1998年实施房改以来,配置一线城市房产的年化回报率大概在12-15%之间,而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收益率恐怕是要大幅下降的,经历几个周期更替后,最后的平均收益率理论上应该回到接近通胀的水平上。所以,我们要清晰知道,假如现在配置房产的话,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也许是长达几十年的漫漫熊途。&br&4、题外话,从“蒙代尔三角”和美国启动加息周期我们可以想到什么?下图是著名的“蒙代尔三角”,即一个国家在稳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只能选二个,不能三者同时实现。而现在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摆在面前的其实就剩下两难:是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还是稳定汇率?&figure&&img data-rawwidth=&336& data-rawheight=&25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6acc2b9d72cebd2bd84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figure&&br&&br&自美国启动加息周期以来,我们看到央行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稳定汇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随着美国启动加息周期后被迫跟随收紧,如果真是那样,这对目前的高房价来说,恐怕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从市场价格看,实际利率已经开始抬升了,看看2016年末和2017年初的回购利率波动以及shibor(同业拆借)走势就略知一二,shibor更为明显,下图是日至日一年期shibor走势:&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7&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1b80f4b0ba3c20761c3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1b80f4b0ba3c20761c31_r.jpg&&&/figure&&br&&br&2017年,我们坐等高层决策的信息,最新消息央行已经启动上调一年期MLF利率,从3%上调至3.1%,这个信号也正好印证了前面的分析,如果央行被迫进入加息周期,房地产就只能自求多福了。&br&&b&第四部分:谈谈万恶的股市。&/b&&br&炒股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赌博、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当然,如果重点在“炒”,那也真没说错。在这里,我们先抛开偏见,将股票作为一项家庭长期投资的权益类资产来看待,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同样,时间拉得足够长一些,我们还是看图说话,对比一下美国三大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以及我们大A股上证指数的长期走势和投资收益率(统计数据来源:Wind):&br&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896年算起,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3%,如果从1932年大萧条的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7.65%。如果从&a href=&tel:&&&/a&年石油危机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8.8%。可以看出,正所谓危中有机,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市场恐慌,都是股票市场买入的良机,当然,我们不可能猜到市场的底在哪里,但什么情况能够买入,下面会进行分析。&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7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d18b6ade1bef6a916ea71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d18b6ade1bef6a916ea7165_r.jpg&&&/figure&&br&&br&标普500():从1927年算起,标普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6%,和1896年以来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差不多。&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79&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9ae5ee1be4ca6c5f0bff550a7c6e4c1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9ae5ee1be4ca6c5f0bff550a7c6e4c16_r.jpg&&&/figure&&br&&br&纳斯达克指数():从1971年算起,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涨幅是9.4%,因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都是新技术产业,而过去的几十年,是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年代,所以纳指的年均涨幅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股市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从1971年开始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纳指的第一次山顶位,年均涨幅高达14.5%。&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78&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bf53a43bcda0f329bf139d4e70d75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bf53a43bcda0f329bf139d4e70d7565_r.jpg&&&/figure&&br&&br&日经指数():从1970年算起,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只有4.6%,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所拖累。如果计算&a href=&tel:&&&/a&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高达15%。&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78&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ecf27401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ecf274013_r.jpg&&&/figure&&br&&br&香港恒生指数():从1964年算起,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2.6%,这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当然,随着内地城市的崛起,香港的地位已经不同以前,未来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大概率是要下降的。&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79&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83366d6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83366d6f_r.jpg&&&/figure&&br&&br&上证指数():从1990年开设股市以来,上证指数虽然经历过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高达72.8%,2015年暴力去杠杆几近腰斩,但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4.3%的好成绩,很意外吧?!至于未来上证的走势会怎样,那就要看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9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b15f2cfe34dbba573a2f28a0196fa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7b15f2cfe34dbba573a2f28a0196fa0d_r.jpg&&&/figure&&br&&br&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股票作为权益类产品的投资,长期来看,跑赢通胀绝对没问题,甚至可以跑赢其他大多数资产,就算对于过去黄金20年年化回报在12-15%的房地产来说,股市也略胜一筹。为什么呢,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长期投资股市会让你享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收益,但有个前提,你得相信这个国家会欣欣向荣。不过,如果你在股市的高位买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虽然随着经济增长,最后基本都会解套,但你的年化收益率就会变得很低很低。所以,&b&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b&&br&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买入,其实就一句话:&b&不要买高估&/b&。所以我们要设定一个锚来判断是否高估。请注意,这个锚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位,而是投资者自己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每个人对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锚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br&市盈率(PE)可以算是其中一个锚。下面是A股主要指数与世界各地主要指数的估值对比(动态市盈率),计算方法:动态市盈率=最新总市值/5Q4+6Q2)4个季度净利润。&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07&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e06baf8268b12806b5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e06baf8268b12806b56_r.jpg&&&/figure&&br&&br&简单来说,市盈率可以看作是投资收回全部本金所需的年份,例如上证A股目前的市盈率是15.85,即需要15.85年回本,每年的收益率=1/15.85=6.3%,我们可以将这个市盈率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历史市盈率均值做对比,看目前的价格是否合理或者是否低估,对于低估的判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例如目前上证50动态市盈率是10.77,即每年收益率=1/10.77=9.3%,如果你觉得低估,就可以从目前这个价位开始定投。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分析思路,由于市盈率会受到上市企业未来利润的影响而随时变化,实际判断起来要复杂得多。再譬如创业板虽然已经跌了一半有多,但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4.1,按照目前创业板企业的盈利水平,每年收益仅有1.85%,很多人在为创业板的高估值找借口,认为创业板代表中国最先进的产业,未来会高增长,但这只是缘木求鱼而已。所以,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自己的锚。&br&以下是上证1998年以来的PE走势图,仅供参考(数据来源:Wind):&figure&&im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97&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fb3df44fdbeb1e8591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fb3df44fdbeb1e85913_r.jpg&&&/figure&&br&&br&对于普通家庭投资股市来说,在判断市场低估后,可以分批进场定投,投资指数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ETF就是比较好的标的,例如目前估值相对偏低的50ETF。但并不是说低估就一定会涨,低估了还可以更低估,在市场大恐慌的时候PE跌到5以下也不是没可能的,只要做好应对便是。投资是一件很长期很私人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要相信价值只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还可以通过股债平衡的方式来调整资产配置,四六、三七、二八都行,一定要自己顺手,这里就不展开说。&br&如果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水平有信心的话,还可以挑选行业。最简单直接的思路就是看ROE(净资产收益率)和PB(市净率=价格/每股净资产),而市盈率PE是由ROE和PB决定的。一个行业、一间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是看其能否为股东带来足够吸引的利润,而ROE就是判断价值的锚,相当于之前提到的房地产行业的租售比,而PB就是你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譬如,一间企业2016年的ROE是15%,PB是2倍,如果投资这间企业,相当于用2倍的价格获得每年15%的利润,每份价格的年收益就是7.5%,那么它是否值得投资,就看投资者自己心中的锚了。理论上,你长期投资的最终收益应该会和长期的ROE水平比较接近。&br&这里需要说明的是,ROE只代表企业过去运营的情况,未来的盈利水平如何,这才是投资者需要去深入分析的地方。例如,&a href=&tel:&&&/a&年的钢铁行业,每年保持15%+的ROE,如果你以此为依据,判断钢铁行业2007年以后10年的盈利都如此而用比较高的PB去投资的话,那么你获得的投资收益肯定是不如愿的。高成长一旦业绩下滑,就会遭遇戴维斯双杀。大部分的周期行业都如此,连续几年的高增长、高ROE,然后再接着几年的紧缩期,ROE可以跌到负值,我们要避开这些高ROE的陷阱,更不要为其支付太高的PB。另外,我们还要分析ROE是怎么来的,比较常用的是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销售净利率×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赚50万热门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