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家属是否有权查询死者有权随时解除保险合同的是

昆明一高校被指因拆迁“逼死”退休职工 校方否认-中新网
昆明一高校被指因拆迁“逼死”退休职工 校方否认
家属在学校门口拉起条幅。记者 杨观 摄
  学校拆迁“逼死”退休职工?校方:与拆迁无关
  4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退休职工陈子庄在参加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召开的一个座谈会时,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家属怀疑死者当天是因为拒绝在拆迁协议上签字,遭到学校工作人员的责骂后气急身亡。昨日,家属在昆明医科大学门口拉布标摆骨灰盒讨要赔偿。
  对此,校方回应称,此事与拆迁没有任何联系,学校已经为死者家属一次性支付了25万元的困难补助金,剩下的10多万元的养老保险和丧葬费将尽快解决。
  学校逼签拆迁协议 气死老职工
  昨日中午,在昆明医科大学大门口,拉着长长的布标,上书“昆医科大拆迁会议室逼死陈子庄”,在布标下面还摆放着一个骨灰盒,以及死者的遗像。
  死者的妻子子女士说,丈夫陈子庄生前是昆明医科大学的退休职工,身体一直都很好。4月7日上午,丈夫还在学校大门口与一些老师合影留念。下午4点30分左右,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叫丈夫去会议室开会,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由于觉得各种补偿不到位,赔偿太低,丈夫就拒绝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结果遭到后勤部一些人员的责骂。下午5时许,陈子庄由于特别的气愤和激动,在会议室突然倒地昏厥,虽经抢救但还是无效死亡。
  子女士表示,丈夫去世后,经过与学校协商,学校一次性支付了25万元的困难补助金,补助金到位后,丈夫的遗体随后就火化了。但剩下的11万多元的养老保险费和1.8万元的丧葬费,学校却一直不予兑现。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她才采取了拉布标和摆放骨灰盒的做法。
  此事与拆迁无关 将协商补助
  对此,昆明医科大学人民西路校区管委会综合办主任姚树明称,死者是后勤车队的驾驶员,属于学校的退休职工。事发当天,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将这些退休职工召集起来,召开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子庄突发心肌梗塞死亡。
  事发后,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事,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死者家庭的实际困难,学校为死者家属一次性支付了25万元的困难补助金。对其在上大学的孩子,支付8个月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共1.6万元。学校提供两个工作岗位供死者妻子挑选。同时,一次性购买15年的养老保险,大约11万多元。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较低,还没有将养老保险的费用支付给死者妻子,于是,就引发了家属拉布标堵大门的事情。学校与家属双方经过协调处理后,将尽快解决好此事。 “此事与拆迁没有任何联系。”姚树明说。昨日中午12时左右,死者家属将布标从大门口取下,抱着骨灰盒回家了。(田钿)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死者有大笔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等,家属并不知情,这笔财产最后会怎样?-悟空问答
死者有大笔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等,家属并不知情,这笔财产最后会怎样?
死者是突然死亡,没来得及立遗嘱,只能按法定“自然继承”给亲属(子女)。但继承人并不十分清楚有多少遗产,只是曾经听死者生前模糊提过有一些基金、股票、理财产品、部分人寿保险(未找到保单)、现金存款。
法定“自然继承人”是否可以逐个银行、基金公司查询是否有死者财产?
如果被遗忘,最后这些财产会怎样?
死者有大笔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等,家属并不知情,这笔财产最后会怎样?
谢邀,我是变革家陈俊。如果死者在银行有存款和理财产品,而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的话。那么这笔存款就成为了睡眠存款,银行不会主动的通知继承人,理论上这笔存款就成为了待分割的遗产,不过没人领取那么这笔存款也就归银行所用,其实也就等于收归银行,为银行所有,当然前提是家属不知情。
在了解银行对死者的存款如何处理后,我想建议大家,如果家里有人出了什么意外而家里人对其财产情况不是太清楚的话,建议可以去查一下。根据《商业银行法》和《关于查询、停止支付和没收个人在银行的存款过户或支付手续的联合通知》,存款人死亡后继承人需要到公证处申办继承权证明书。然后可以去当地银行的总行查查,不过人民银行一般不能查询。若都说不能查,那么可以起诉至法院析产,申请法院查询。如果死者生前有存款在银行,那么可以在当地地公安机关开一份死亡证明,然后由继承人拿着公证书到银行办理支取手续。若知道死者有存款并且知道银行卡,存折的密码那就会比较方便一些,可直接通过网银,ATM机或是柜台领取。
近几年,网络上发生这种事的案例挺多,而确实大家都知道银行为了确保存款人的隐私安全,在存款这方面确实很严,所以死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想要拿到死者的财产很不容易,需要各个单位出示证明,所以这也给继承人带来了不少麻烦。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平时所拥有的财产要让家人知道,虽说让他人知道自己的财产有一定的风险,但不过让自己最亲的人知道风险也不是太大,这样如果突然发生什么意外会给继承人减少一些麻烦。并且建议要有写遗嘱的习惯,哪怕是中年也需要,平时可以和父母讨论写遗嘱的事,当然这可能在中国会比较忌讳,但这样可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后对于遗产的安排。如果您的继承人有一份遗嘱,那么需要继承财产就方便多了。
早前知乎有一个很火的问题:我支付宝有7万多,微信有2万多,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这是个大问题,大家可别笑哦。从支付宝用户协议和法律而言,这些钱的最终去向将会一直冻结在去世用户的账户里,以等待着有一天这名用户的家人来认领。换句话说,阿里没有权力没收这笔钱,但也不会主动去提醒账户的家人。类似的,其他电子资产、虚拟资产等一般都会留在账户中,坐等家人来领取,但要提供死亡证明、户口本,公证书或者法院判决书等资料。除了这些“小件”的资产,还有一个“大件”资产大家也别忘记,那就是——房子。去年多多在新闻上看到这么一个案例↓小丽是独生女儿,父亲十年前去世,母亲今年刚过世。父母亲生前在杭州留下一套127平米的房子,价值大约300万元,房产原先登记在父亲名下。父亲去世时小丽还未成家,因此就没去办理什么手续。现在母亲也去世了,而小丽也已经成家,因此小丽就想把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然后把自己和女儿的户口迁到房子里去。小丽拿着房产证和父母的死亡证明到了房管局,要求过户。房管局说,仅凭这些东西没法给小丽办过户手续。小丽要么提供公证处出具的继承公证书,要么拿法院的判决书去,他们才给办。小丽没办法,马上去了公证处,公证处的人却让她把爸妈的亲戚全部找到,带到公证处去才给办公证。可小丽的亲戚全国各地都有,有的都出国了!小丽在公证处哭了,因为她觉得手续好复杂,好烦。但听完律师的分析,她就得彻底崩溃了。因为她发现,即使她费尽周折找到她遍布全国甚至在国外的七大姑八大姨,众堂表亲兄弟姐妹,她也不一定能达到将房子过户到她名下的目的!小丽父母留下的这套房子,按法定继承的分配结果是: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看错了,也不要怀疑律师算错,更不用猜测小丽家庭是不是太复杂。小丽的家庭跟大部分的家庭没什么两样,一点也不复杂,所有的一切都要按法律办事!看完后瞬感雷(累)人有木有?!文中的小丽几乎是崩溃的。那么巧多多在朋友圈里发了对这篇文章的感慨后,有一位朋友表示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后来这位朋友家里的事怎么解决的、解决了没多多没有追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容易啊!在中国,很多人都避讳死亡的事,打心眼里觉得说这个很不吉利,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如果年迈父母在身体尚健康时能立个遗嘱,也是给子女省事。子女和父母商谈立下遗嘱,也并非不孝顺。同时,像多多这样的年轻人,也该有意识向一个可靠的人交代好自己的资产状况,或者把重要的物品放在银行保险箱里,留下家里人的联系方式,如果不小心出了意外逾期没有缴费的话,银行就会通知联系人了。
生老病死无可避免,部分人会选择在去世前交代好身后事,如发生突发事故意外去世,就会遗留下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财产问题。一般来说,被继承人生前没有订立遗嘱,遗产会根据法定继承分配给继承人。很多当事人面临的问题不在继承方式上,而在被继承的财产上。被继承人由于意外死亡,如果亲属不了解被继承人的财产情况、或是有遗漏财产,例如银行存款、理财产品,那这部分财产会被怎么处理?为此,律师说平台特邀蓝天律师事务所的宋晨光律师为大家进行简单分析。死者有大笔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家属并不知情,这笔财产最后会怎样?这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而定:1、个人储蓄账户下的大笔银行存款对于在个人储蓄账户下大笔银行存款,参照《中国银行储蓄存款长期不动户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中关于“长期不动户的确定”规定:本外币活期储蓄存款2年内未发生存、取款业务的,定期储蓄存款到期后2年未动的、自动转存转期两次后2年未动的将依照该《办法》确定为“长期不动户”,计息方式按普通存款账户原存款品种的计息规定计算利息和结息,并扣缴储蓄存款个人利息所得税。这种情况下银行大笔存款会一直在该账户存在,但对小额账户《办法》同时规定”对列入长期不动户2年且账户累计存款余额不足人民币10元的,经业务主管授权转为银行营业外收入,如客户再来支取时,本息从收益中支付。” 2、大笔存款存入公司类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对于将个人大笔存款存入公司类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依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同时参照财政部《关于中国银行单位活期存款长期不动户账务处理问题的意见》“同意你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的单位活期存款长期不动户本息余额转入'应付款项'科目核算,同时停止计息;自转入'应付款项'科目之日起,超过5年(含5年)若仍未支取的长期不动户款项可作为营业外收入入账,实际支付时再从营业外支出列支。”此种情况下,长期不取会被银行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或在会计科目中列入应付款项、营业外收入。专户管理会收取一定管理费,列入营业外收入后会每年计算损益,都会造成一定程度财产受损。(如需咨询宋晨光律师,主页点击【问律师】)3、理财产品对于理财产品来说,种类十分庞杂,常见的有股票、基金、贵金属等。对股票来说,只要持有的上市公司不退市,那么资产一直以股权形式存在;若公司退市或破产,所持股份会依据一定规则折合成资金存入股票账户,只要证券公司不清理“睡眠”账户资金会一直在股票账户;若证券公司清理“睡眠”账户则资金会退回到绑定的银行卡内,这样就转入我们第一种情况。基金和贵金属同股票类似,一般都可以长期持有并绑定银行账户,发生退市或清算等特殊情况,可将资金退回银行账户。4、理财产品未绑定银行账户如果真的遇到没有绑定银行账户的理财产品或家属在不知情情况下销户,那么从法律上来讲,运营管理理财产品方在产品到期后有义务将资金返还投资人。在无法联系到投资人情况下,可以根据《合同法》第101条规定对投资人财产向法院或公证处提出提存申请。综上所述,即便家属不清楚存款或理财产品存在,也并没有丧失财产所有权,不管是“久悬未取专户”、银行“营业外收入”或“提存”都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手段,家属随时可以凭有效凭证和身份证明等向相关机构取回死者生前财产。
人生无法估计的事情有两样:何时生,何时死。在中国人眼里,死亡是很避讳的话题,我们总是不愿意提起,但是它却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每个人终将走向坟墓,无法避免。中国人口的死亡率在千分之六左右,其中有大部分为自然死亡,这部分人群有很多会在生前做好遗产安排;但不排除有意外死亡,来不及做遗产安排的情况。如果有一天,用户意外“走了”,银行存款,支付宝、微信里的钱,又该如何处理?一、银行存款按照相关规定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等,银行的存款、股票(有价证券)等都可以作为遗产予以继承。1、家属知晓钱财的情况(1)账号密码俱全在有人知情(希望是继承人)且银行卡(存折)、密码俱全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网银、ATM机或到柜台领取,银行甚至不作任何实质上的审核。(2)账号密码未知在继承人知情且已办理死亡销户、上缴身份证,又不知道银行卡、密码的情况下,家属去公证处,开一个查询银行存款函,查出死者在银行的存款,必须所有继承人到公证处办理公正手续才能领取。或者走法院,请法院判决遗产由谁继承,然后去银行过户。另外,向公证处申办继承权证明书需提交多项证明材料:死亡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财产凭证,如存单、有价证券等。继承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到公证处申请办理。如果继承人觉得办理公证麻烦、收取费用高昂而放弃继承存款,逝者的钱会一直保留于银行。2、家属不知晓钱财的情况如果亲人死亡后,家属不确定其有无银行存款,更不清楚具体开户银行和存款金额,可以先查找死者的银行卡、存折、存单;登录其个人电脑、打开其手机,查看都安装有哪些银行的网银。做完这些之后,基本可以确定其在那些银行开立了账户。如果仍旧对其银行存款不掌握,不知道有无存款,可以继承权纠纷为由,由任一继承人到法院起诉其他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除此之外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然后,在法院立案后,申请法院查询、调查被继承人的银行存款等财产情况即可。二、虚拟财产及相关财产(含微信与支付宝账号)《继承法》第三条列举式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的财产表现形式,如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淘宝等网络店铺、QQ号码、电子邮箱、名人微博等。在我国,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因此,网络虚拟财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根据《支付宝服务协议》,如果你12个月没有登陆过帐号,支付宝可以对帐号进行注销,里面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进行处理。关于这个问题,支付宝还专门回答过网友。他们的答案是:“继承人只需要拨打支付宝客服电话95188,按指引准备相关证明(身份证、死亡证明、承诺人等),上传或快递给我们,即可取出离世者的钱。这个过程,我们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如果不知道支付宝账户,也不用担心。“通过离世者的身份证号,可通过客服查询是否有开通支付宝账户。” 从支付宝用户协议和法律而言,这些钱的最终去向将会一直冻结在去世用户的账户里,以等待着用户的家人来认领,但是要提供死亡证明、户口本,公证书或者法院判决书等资料。换句话说,阿里没有权力没收这笔钱,但也不会主动去提醒账户的家人。根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七款第五条规定:“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将会注销或回收账号,意思是你一分钱也拿不到了。三、理财产品(含p2p理财产品) 1、家属知晓的情况下如果亲属知道有投资理财这笔钱的存在,要取出来,却不知道密码和帐号,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找回账户或者款项。(1)银行交易流水记录家属拿其死亡证明逐个去银行查询,银行将提供该开户人是否通过其银行的账号开通第三方托管账户,并能查询第三方的托管账户及保证金数目。然后拿着银行提供的账号再到基金、股票交易公司查询。(2)电子邮件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理财产品,个人信息中往往需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必填栏目。只要能进入当事人的电子邮箱,就可以查找到当事人购买网络理财产品的线索。(3)手机短信诸如余额宝、财付通等理财产品,与手机号码绑定是必然程序。账户所有人每一次交易都会收到短信提示。通过手机短信查询,也能获得相应理财产品购买的关联信息。(4)人民银行查询如果当事人遭遇特殊情况,人民银行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司法机构要求,查询该当事人在银行开户和交易的情况。当然,这大概也是最不得已的方式。2、家属不知晓的情况下账户上的钱会作为一种数据,保留在你的网络账户里面,直到投资理财公司倒闭。然后你的实质的钱会被拿去了投资其他的地方。也就是说钱归了公司。四、五险一金五险一金中,逝者的生育险、工伤险、失业险,个人缴存部分与单位缴存部分均划归国家所有。(1) 医疗保险可以被继承,逝者个人账户存储额划入其继承人的个人账户;没有继承人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如继承人知道逝者的医保卡密码,可直接将余额取出;如不知道密码,则要持死者医疗卡、身份证复印件、火化复印件、代办人复印、死者工资卡复印件等,到所管辖的社保局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然后可取款或办理过户。(2) 养老保险分为两部分: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参保人死亡,从死亡的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届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余额和利息,可由继承人继承,但只可继承个人缴纳部分,单位缴纳部分会充入养老保险基金库,不再归个人所有。(3)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可被全部继承,继承人按相关规定办理继承权证明等手续后,即可取款或办理过户。逝者离去后,遗产除资金之外,还有房产和贵重物品等,继承人均应严格按法律流程进行继承。为避免纠纷,每个人都应考虑提前设立遗嘱,避免亲人为自己的身后事产生纠纷。最后,个人建议防范于未然,网络财富的备份很重要。不然,你的辛苦钱就被那些运营平台“合法充公”了。备份其实也不用那么复杂:1、提前做好账户信息档案。将你投资的理财网站和平台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备份,并告知一位至亲的人(父母、子女或另一半)。2、网络理财或投资时,信息一定要真实,最好使用真名,真实的信息在以后的沟通中更容易占有利位置。3、P2P平台投资,网站通常有一份电子版投资协议,在投资之后可以自己打印一份备用,无论是用作法律维权或者其他用途。
阿里什么情况不清楚,但是,银行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超过六个月未有交易的账户,结息除外,在银行被归为不动户,一般银行每半年都有不动户清查。对不动账户首先联系户主,询问情况,其实这样做最主要的是防止客户流失,询问对我行服务和产品的评价。这个是除去常规回访外比较重要的客户访问。一般都是电话访问,大客户也会登门。如果联系不到户主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客户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时候一般要求留下住址和身份证号码,首先核查客户身份信息,也就是核查下客户户口有没有销户,银行有个公安系统联网核查信息的网,可以查。如果户籍注销,比较负责任的客户经理会到家庭住址,身份证住址核实告知家属,小额的只要提供户口本就可以做遗产继承,大额会要求公证处出的的遗产继承相关材料。这要做的目的是尽快注销逝者的银行账户,同时说不定会拓展几个新客户。不负责任的就等客户经理可能就等家属自己找上门来。当然这个等也不是无限期的,行里对动户率是有要求的,一般都会主动去联系开户人家属。如果没有注销户籍,那么说明这个肯定是个潜在客户,有继续维护的意义,一般都会设法联系开户人,如果实在联系不上,客户经理没办法有的也会梅月往这些不动账户上存点钱激活账户。这个代价就比较高了。所以客户经理们一般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找人。综上,银行基本都有制度完善,严谨的财务系统,尤其财务方面。没有客户参与操作侵吞正规银行卡,理财账户的财产在技术上基本是不可行的。有些人说有些电信诈骗的不一样没卡没人一样刷钱,不一样的,电信诈骗肯定要有个入手点,比如接触过你的卡片之类。而且除非特别大的金额,客户经理一般都是有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不会为你这点小钱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侵吞客户财产的。遗留在银行不动的财产一般金额不会太大。特别大的金额客户自己也不能忽略啊。不用杞人忧天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0ecf92de", "vname": "", "vid": "f8fd6fbed2fc18a205834e",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ebefafc8e3",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0ecf92de",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28.2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 "ultra": {"duration": 328.28,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 "normal": {"duration": 328.2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9886758}}, "md5": "82f3617070fbce41bb33a236af27f473", "duration": 328.28, "file_sign": "82f3617070fbce41bb33a236af27f473", "thumb_uri": "50ecf92de", "vu": "f8fd6fbed2fc18a205834e"} --}我有靠谱回答
一、查询已经去世的人个人财产,可以按下列方式查询:  1、根据《商业银行法》和《关于查询、停止支付和没收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以及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过户或支付手续的联合通知》,储蓄存款人死亡后办理存款的过户和支取应该遵循以下规定: 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未设公证处的地方向县、市人民法院)申办继承权证明书,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继承权证明书、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输过户或支付手续。  2、个人存贷款属于个人隐私,去世人的继承人必须先出具与死者关系证明和遗产继承公证书。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去世人的户口、身份证等。银行才能查询。  3、多去几家当地的总行查查,比如农行、中行等。人民银行一般不给查询的。  4、如果都没法查,建议起诉至法院析产,申请法院查询。二、无人继承遗产:1,无人继承的遗产,是指被继承人去世时没有法定继承人,又没有遗赠协议指定受遗赠人的相关遗产2,无人继承又无受遗赠人的遗产,归国家或者被继承人生前集体所有3,《继承法》的规定:第三十二条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那些说钱最后归银行的是有多幼稚,基本常识都没有么,具体流程是这样:1.法定继承人到公证处开具银行资产查询函,这个是免费的,具体需要提供什么证件公证处会告诉,提前致电公证处咨询一下,避免白跑。查询函的指定查询人拿着查询函和本人身份证本人到任意银行,可以查询已故老人在该行的全部资产。2.开立公证书,公证处开立需要所有亲属全部到场,指定继承人,需要注意的是,要反复核对被继承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帐号与银行系统内是否一致,差一点都不行,当然还有继承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也要与身份证完全一致。需要提示的是,公证处是收费的,百一还是千一记不清了。3.公证书上指定的全体继承人带本人身份证一起到银行,进行账户的挂失取款。如果是多继承人,需要所有继承人在业务单据上签字确认。以上是从查询到取款的流程,只要去银行咨询或者电话咨询,都会得到一个标准答复和工作流程,拜托喷子们以后请多读点书再出来喷,别动不动就放幼稚炮,不要动不动就喷国家喷政府喷公共服务机构,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购物快捷支付、微信抢红包、余额宝理财……如今,网络支付已经成了生活新方式的一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支付宝、微信零钱、余额宝、财付通等之类的账号。可是,你有没有“脑洞大开”地想过:如果哪天自己突然“没”了,这些网络账号里的钱怎么办?或许,连你的家人也不知道你在这些账号中拥有多少钱财,那么这笔网络财富会因为主人的意外而被永远遗忘,还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处理”去向成谜?  疑问:奇想引发热议 如果哪天我“没”了支付宝的钱咋办?“我支付宝有7万多,微信有2万多,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这些钱会怎么处理?最终去向是怎么样的?”近日,有网友抛出这么一个疑问,立即引来众多跟帖和热议。在大家都日益习惯使用网络便捷支付的今天,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财付通等之类的账号,甚至都绑定着银行卡,直通自己的“小金库”。因此,不少网友在看到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时才恍然意识到,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如果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形态存在的钱财,很有可能因主人的意外而永远被遗忘。“其实平时根本没意识到,这部分钱也属于自己的财产之一,但是谁会想到这么远?”网友“欢喜”说。“看来还是放在银行好,至少是实体的,而虚拟的平台就很难说了。”网友“惠茹Iris”说。“对有些人来说这部分钱就是私房钱,怎么可能告诉家人,要是遇到意外,这些钱可能就真的蒸发了。”网友“查尔斯”说。的确,像支付宝、微信钱包里的钱属于用户个人财产,只是暂时存放在第三方账户中,如同存在银行里。即便一些互联网企业自己规定可以由亲人继承虚拟财产,但要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各类支付账号、网络账号以及密码都告知了家人,而是只有本人知道。这意味着一旦他们突然离世,家人如何继承这些网络财产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  调查:被忽视的协议 长期不使用支付宝、微信将注销或回收账号在我们每个人注册支付宝、微信钱包等账号时,运营平台都会让我们阅读并同意相关的服务协议。其实,这些协议内容和上述问题息息相关。经记者查询发现,在注册支付宝时的《支付宝服务协议》中,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而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微信钱包,其实也有类似规定。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七款第五条就规定:“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在这些协议中,大家注册时都会点击“同意”,但基本无人仔细阅读。由此可见,如果账户主人意外去世,那么他在这些账户里的财产也将会永远“沉睡”。对此,相关的运营平台又将如何处理?记者试图联系上支付宝方面,但并未得到回复。  现象:大多数市民万元以下不提现 未对网络财富作记录在解放碑城市传说上班的陶先生说,为了方便平时支付,他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中都留有大量余额,“一般一万元以内都不提现,而且现在有了提现手续费,所以就都放在里面直接使用。”陶先生说,平时他还爱用余额宝理财,上面也留有较大金额。“之前觉得绑定了手机,又关联了银行卡,应该会很安全,但从来没考虑到,如果哪天我不在了,这些钱该怎么处理。”陶先生说,毕竟他从未对这些钱财作过记录,这些账号父母也都不知道,更别谈如何继承。“我的钱平时都是放在支付宝、余额宝P2P平台账户里的,除了我本人,还真没人知道账户及密码。”家住渝北石油小区的张小姐是一名淘宝店主,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微店,对于她而言,有多个网络账户存放财产是极其常见的事。为了方便日常管理,她也并没有将这些钱全部转入银行卡,而是使用着多种网络存款和理财方式。张小姐说,虽然她会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但并没有具体到哪个账户上存放了多少钱,“毕竟每天各账户的钱流动较快,每次都要记录也挺麻烦的。”此外,其他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市民也表示,自己平时从未刻意去处理过支付宝或微信钱包中的余额,甚至有个别市民对自己账户中到底留有多少钱都不甚关注,“特别是微信红包,每天又发又抢的,不停记录这些余额也不实际。”  思考:如无亲人认领 网络财富或被运营平台“合法充公”?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2014年3月,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天弘基金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此后,网友们的电子账户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如果人“没”了,家人又无从得知这些资产,它又会被作何处理?是否会被“充公”(因无主而沉淀在互联网企业的账户里),这个问题又这合理合法吗?事实上,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笔钱会作为一种数据保留在网络账户里成为“睡眠存款”,不会有人主动通知继承人。虽然理论上这些钱是待分割的遗产,但根本无人领取也就很有可能收归于运营公司有媒体刊发的《“人没了支付宝还在”并非杞人忧天》评论文章认为,针对“休眠账户”,应该建立定期公布制度,里面超过一定的金额,平台提供方应主动联系当事人,或者定期公布。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公开查询制度,互联网公司应该允许并且支持账户主人的亲友凭借一定手续进行查询。如果查出“钱还在”,应该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返还。据相关报道,有些实体银行是很好的榜样。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银行为此打破“保密”制度,在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为那些“遗忘的存款”找到主人。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值得银行、互联网企业学习。  律师:公民财产权遭遇互联网新课题应有法可依重庆鼎典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月娥认为,国家目前对于“虚拟财产”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法律界也没有定论。但为了保护账户持有人的利益,可以为自己备案一份财富清单,将把自己的财富账号记录下来,让亲人在看到时能有所了解。同时,肖月娥说,如无忌讳,也可向自己的亲人坦承账号信息,包括里面涉及到的部分钱物数额。肖月娥建议,在发生意外后,合法继承人也可凭相关证明材料主动向常用网络服务商比如支付宝、微信等请求查询账户情况。此外,肖月娥表示,对于网络财产的继承还需要互联网公司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和自律,“应设立专门账户保管,积极寻找账户持有人或者家属。”当然,肖月娥表示,根据《民法总则草案》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物权,依法可以继承,“但哪些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又该如何继承,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让公民财产权遭遇互联网新课题的时候,有法可依。”  建议:防范于未然 备份很重要现在网络投资和理财愈发兴盛,但是立法和监管制度尚未健全。又如何防范上述情况发生?1、提前做好账户信息档案。将你投资的理财网站和平台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备份,并告知一位至亲的人(父母、子女或另一半)。2、网络理财或投资时,信息一定要真实,最好使用真名,真实的信息在以后的沟通中更容易占有利位置。3、P2P平台投资,网站通常有一份电子版投资协议,在投资之后可以自己打印一份备用,无论是用作法律维权或者其他用途。
我国现行的存款制度规定: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储户保密。银行存款现在采除了实名制,视为个人财产,除了本人其他人包括亲属是无权查询和支取的。如果存款人死亡,法定继承人可以拿着死亡证明,存款人身份证号码到各银行查询。但支取要有具有法律规定继承文件,公正书等,防止发生经济纠纷银行担责。在银行买的代理发行或出售的基金可以同时查明。如果通过其他途径买的基金可到购买地或基金公司查询。股票要到开户的证券公司查询。二者的查询方法和银行差不多。支付宝的相关规定不太清楚。如果有存款亲属没查到,这部分存款就成了长期不动户即死账,银行会定期清理,列入营业外收入,做盈利。如果账务处理后储户又来支取,则查实后给付,再列入营业外支出,减少利润。银行会保护储户利益,不会无缘无故侵占储户存款。
209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权随时解除保险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