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苏菲最新book2不包括键盘,电池多大

1性能增强苏菲2.0&&&&&2015年秋季横空出世,又一次将科技粉丝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2已经问世,她有哪些进步?又会有怎样的实际性能?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来展开对这款新锐产品的评测分析。&距离极致还有多远?Surface&Book&2评测&&&&&&&此前我们曾经预测过Surface&Book&2可能的发展情况,批驳过Surface&Book&2放弃铰链形态大改的谣言。如今“真命天子”已经登基,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定下结论——Surface&Book&2的模具相比1代和Surface&Book增强版基本没有变化,只有细节层面的调整,主要在于接口和性能配件的升级。Surface&Book&2&13.5英寸版&&&&&&&当然,我们知道Surface&Book增强版也就是坊间传言的Surface&Book&1.5在去年已经问世了,他搭载了更为强力的GTX965M&显卡,只是当时吃瓜群众们对此不太不买账——GTX965M&的GM206核心毕竟同样是过时落后产品。这个秋天正式发布的Surface&Book&2尘埃落定,终于在配置上带来了飞跃,还增加了15英寸的新款,我们可以简单复盘一下。13.5英寸两代Surface&Book&参数对比Surface&Book&2&13.5英寸版&&&&&&&Surface&Book&2的13.5英寸版&平板部分是无风扇设计,15英寸版则有风扇,除此之外两者几乎就是简单的放大关系,电池容量应该也都是70瓦时,根据微软官方数据据称可以达到17小时的使用时间。新款Surface&Book2&除13寸低配版配备i5&7300U以外全线配备8代酷睿低电压旗舰四核i7&8650U处理器,并且两个尺寸的高配版拥有GTX1050/GTX1060显卡,性能提升跨度可以用飞跃来形容,也让诸多玩家和爱好者由衷地感到欢喜。测试几款笔记本平台测试几款笔记本平台信息&&&&&&&&本次ZOL&收到的是13.5&英寸产品,搭配GTX1050&显卡。考虑到8代酷睿低电压四核产品的性能水平同模具发挥关系极大,我们选择搭配i7&7820HQ&核显版的惠普Elite&Book&1040作为对比对象,以验证同为时,Surface&Book&2低电压处理器的性能定位水平。由于惠普这款产品的功耗墙非常明显,我们额外加入了&,以满血的i7&7820HK为锚,标定Surface&Book&2为代表的低电压CPU家族整体性能段位。在GPU方面,我们选择这款热门产品来对比Surface&Book&2的游戏实力。&&&2百炼模具绕指柔&百炼模具绕指柔&&&&&&&&Surface&家族就是为了惊爆大家的“眼球”而生的。从Surface&Pro&到,他们在功能形态和材质工艺上的创新、乃至外观美学的设计感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Surface&Book&2的模具同一代基本上没有明显区别,我们以手中的13.5英寸版本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下。Surface&Book&2拆开模式&&&&&&Surface&Book产品给人的感受首先就在于其将二合一产品的分离形式实现了有意义的伟大创新。这个家族系列的屏幕部分可以被取下当做单独的平板使用,也可以反接换成联想Yoga&一样的帐篷方式使用,其灵活性优势显而易见。尤为难得的是Surface&Book&完美支持热插拔的独立GPU设计,可以算是近年来PC层面少有的软硬结合创新。Surface&Book系列连接部分的铰链设计,乃至键盘、涂层烤漆工艺都透露出精致的简约工艺美感。这也是Surface&Book&能够成为明星的重要条件。铰链细节&点击可看大图&&&&&&&在Surface&Book&2上,铰链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Surface&Book&初代的单手开合是比较困难的,2代改善了阻尼系数使之成为可能。同时,Surface&Book&2重新设计了铰链的连接结构,底座部分的厚度增加到了23毫米,使其更为牢固,避免了平板部分在打字时候的频繁颤动,在使用体验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两代Surface&Book&2的屏幕开合角度都是125度,这并没有变化。&转轴外侧特写&&&&&&13.5英寸是能够同时兼顾便携型、性能与视觉体验的理想尺寸,Surface&Book&2机身基本不变,重量从1580g左右上升到了1640g左右(两代产品无GPU的纯核显版重量都略有降低),主要是内部部分细节结构调整的结果,外观不太能够分辨。Surface&Book&2机身合盖之后的厚度约为13-23mm,基本没有变化,整体的便携型不错。至于那个屏幕与机身无法贴合的缝隙特色,依然被继承了下来,Surface&Book&2并不是大刀阔斧的革新者,可能也会因此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吧。&&3多模工作接口扩展&触控屏幕多种体验&&&&&&&由于可拆卸铰链的存在,&家族拥有了类型产品典型的多模工作模式——平板模式、帐篷模式、工作室模式、模式等。相比于初代,Surface&Book&2的拆卸速度和稳定性都提高了不少,不会频发出现蓝屏或者键盘分离按钮失灵的情况了。当然,这种拆卸仍然会受到系统影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就发现,&服务乃至一些系统进程会阻碍分离的实施,必须注销或者结束相关进程才可以。Surface&Book&2&笔记本模式拆下平板部分可以单独使用&续航时间后文会提及部分系统进程&Adobe&进程可能妨碍分离翻折后的工作室模式结合自动旋转视图模式可以有更多组合&&&&&&&接口扩展性方面,Surface&Book&2的键盘底座左侧配置了2个全尺寸USB&3.1&接口,1个SD卡读卡器插槽;底座右侧配置了USB&3.1&TYPE-C端口以及1个Surface&Connect接口,此外在显示屏部分配置了1个耳麦插孔。&&左右接口和耳机插孔&点击可看大图&&&&&&&需要注意的是,Surface&Book&2相比初代不但升级了USB&的带宽,也增加了TYPE-C接口,该TYPE-C接口&拥有3.1规格但并不支持雷电。&&&&&&&此外,Surface&Connect的Thunderbolt功能依然存在,如果配套的Surface&Dock&没有特殊的改动,应该仍可实现单口实现4×5Gbps&USB3.0+2×4K&60Hz&DP输出。4超清触控细腻体验超清触控细腻体验&&&&&&&&&2家族继承了Surface&家族的触控基因,其13.5英寸PixelSense多点触控显示屏,具有分辨率(267&PPI)的细腻分辨率,触控精度非常惊人。如果配合新一代的高精度触控笔以及Suface&Dial&等附件,Surface&Book&2可以实现许多画师之前没有体验到的顺畅手感。Surface&Book&2屏幕显示细腻艳丽&有轻微过饱和现象&&&&&&&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本次Surface&Book&2并未附赠触控笔等附件,我们只能以常规形式来感受他的细腻触感。Surface&Book&2来到我们手中的版本是1709创意者更新版,由于看起来这台机器有被人为重装过的迹象——“打开会自动弹出如何破解激活Windows&创意者更新的中文搜索引擎页面“,所以我们并不清楚Surface&的原生系统是否有特殊的优化。我们此前收到的Surface&Studio&一体机设置页面就有单独定制的色域切换选项,可以在P3、Argb、Srgb等模式下自由选择。Surface&Book&2的可视角度达到了比较优秀的水平Argb&色域77NTSC&色域73&&Srgb&色域97&&&&&&&这款屏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广色域屏,经过我们的测试其色域覆盖范围略微超出主流的产品,NTSC色域为73%,Srgb色域为97%,Argb色域为77%。不过这款屏幕的过饱和显示现象比较明显,颜色失真同有些手机屏幕略有相似之处,这是Windows&系统级的颜色管理始终没有升级的后遗症。时至今日,只要不是古董环境的Windows,类似Surface&Book&2这样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下,软件缩放的问题都基本能够解决。Windows&自身的缩放已经非常成熟,对于实在无法兼容的老旧软件也有局部放大机制,但在颜色管理层面,桌面和任务栏仍然会面临过饱和情况,广色域显示器或者准广色域显示器的直观体验仍然比较糟糕,这是我们迫切期待微软以后能够尽快改善的Windows元素之一。&&&&&支持Windows&Hello&人脸识别&&&&&&&&&&Surface&Book&2和上一代一样总共拥有两个前置摄像头和一个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中,一个是Windows&Hellow面部识别登录的专属摄像头,另一个是500万像素、1080P的规格,其后置摄像头则为800万像素。Windows&Hellow的识别率很高,在人群中也会获得较高的回头率,科技感爆棚,而另外的两个摄像头画质也还算可以接受,APPX&Modern&应用的设计也比较人性化。前后摄像头操作比较明白清楚前后摄像头操作比较明白清楚&&&&&&Surface&Book&2&的相机程序基本上还算比较实用,有常见的ISO、曝光补偿等功能,对焦速度也比较快,视频功能的UI设计同手机比较类似,用起来比较方便。从实际拍摄来看,拥有基本的记录价值。&&5键盘触感极限散热键盘触感极限散热&&&&&&&&家族的键盘部分的做工非常精致,整个键盘面凸起布置在弧形拱起的艺术感C面上,同时由于键盘顶部预留位置较少,可以看到其腕托与触控板的面积非常大,打字时手腕放在上面非常的舒服。Surface&Book&2的C面布置和之前的增强版以及初代基本一致,在键盘基准面的高度上可能略有差异。Surface&Book&2键盘面整体&&&&&&&初代的Surface&Book&键程约为1.55毫米,虽然键程比较长,但回弹力度相对来说不是同类型里最突出的类型。Surface&Book&2的键程加大到了1.6毫米,回弹力度大大增加,这次不但碾压MacBook&之类的产品没有压力,也可以同主流的ThinkPad等一较长短了。作为生产力工具,键盘是Surface&家族的核心奥义之一,升级正是题中之义。Surface&Book&2键帽&&&&&&&Surface&Book&2键帽布局略微不同于其它产品的一点是,在按键区域右上方的Del键左侧配有屏幕卡扣的弹出键。因此要取下屏幕首先别忘了要长按这个弹出键,直到屏幕显示“Ready&to&Detach”的提示时,才能将屏幕取下,这个按键有红、绿两种指示灯状态,非常好辨认。Surface&Book&2触控板&&&&&&&Surface&Book&2的键盘背光为白色,支持二级调节,亮度不算很强,照亮键帽字母就够了,避免了对眼部的刺激。触控板方面,Surface&Book&2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一体式触控板非常宽大,表面涂层触感细腻,完全可以同Mac系列一较长短。Surface&Book&2键盘特写键盘背光特写键盘背光特写&&&&&&&Surface&Book&2屏幕部分没有风扇,但是散热格栅围绕了边框一圈,底座部分的屏轴进气孔也比较合理,整体设计是相对柯旭的。在极限散热方面,我们利用在AIDA&64和Furmark甜甜圈工具对Surface&Book&2进行炙烤,测试条件室温约为20摄氏度,时长约为15分钟。Surface&Book&2进气格栅特写&&&&&&&在过去的测试中,Surface&Book初代的CPU、GPU没有出现任何降频情况,曾经让我们非常惊喜,&但是Surface&Book&2毕竟搭载了跨时代的低电压四核心八代酷睿处理器,功耗墙的客观限制无法回避,因此还是会出现降频。在极限测试过程中,Surface&Book&2的CPU降频到1.8GHz左右,GPU降频到1.3GHz附近,属于八代酷睿的典型表现。Surface&Book&2内核温度Surface&Book&2内核温度Surface&Book&2内核温度Surface&Book&2键盘面表面温度Surface&Book&2顶盖和底盖的表面温度情况&&&&&&&&温度方面,由于降频的作用,Surface&Book&2的内核温度并不高,CPU只有66度附近,而GPU温度则控制在75度以内。在外温方面,由于屏幕部分布置了CPU&等核心部件,所以温度较高,键盘部分体积富裕,应付GPU的热量更加轻松。由于平板模式下用户很少重负荷使用,真正满载的模式下,发热区又集中于碰触不到的屏幕部分,Surface&Book&2&形态的独特价值也因此而显现。&&&&6续航与产品材质补充&续航与产品细节品味&&&&&&&&PCmark&8中,我们依次检验了&2在平板模式与模式两种形态的性能和续航情况。根据媒体消息,Surface&Book&2两种尺寸的电池容量都为70Wh左右,还是有相当潜力的。测试采用节能模式&百分之七十五亮度合体成绩接近7小时&&&&&&&我们的测试设置是百分之七十五亮度、平衡(系统只有平衡)模式下的节电模式,测试项目是PCMark&8的Work&模式。Surface&Book&2的成绩为6小时53分钟,PCMark&8运行完成时电池仍有18%的余量。&我们用同样的设置单独测试平板模式时,其时长为1小时44分钟。无论是整体还是平板模式,Surface&Book&2的续航时间都比Surface&Book&有了约半小时的进步提升。Surface&Book&2包装箱内饰Surface&Book&2顶盖特写Surface&Book&2镜面屏幕略有反光Surface&Book&2&LOGO特写&&&&&&&在结束外观部分之前,我们最后补充一下Surface&Book&2的一些细节特征。首先是这款产品的整体结构都是镁铝合金材质,其表面涂层有意识地像科技感方向靠拢,并没有凸显出金属亮光的质感,而是接近复合材质。&Surface&Book&2的触控屏为镜面设计,在某些条件下会有一定反光情况出现,另外虽然比1代的连接更加牢固,但2代的平板部分重量还是比较大的,在握持时重心与普通笔记本仍然区别巨大,一定情况下容易倾倒,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7整机配置与i7 8650U&整机配置与i7&8650U&&&&&&&&2搭载了第八代酷睿i7&8650U&旗舰低电压四核处理器,拥有2X&8GB&DDR3L&1866&内存,内部配备1TB&三星M.2&接口PCI-E&通道固态硬盘,以及NVIDAI&GTX1050&2GB主流娱乐显卡,综合实力强劲。整机配置参数&GTX&1050&2GB&公版显卡KabyLake&Refresh&-U&家族旗舰i7&8650Ui7&8650U&的规格参数XTU&显示的i7&8650U&参数&&&&&&&以i7&8650U&为代表的KabyLake&Refresh&-U&全系列都是低电压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均为15瓦。与之前不同的是,KabyLake&Refresh&-U&已知四颗X50结尾编号的处理器全部都是四核心八线程的“真i7&”规格,其中两颗i5&的三级缓存为6MB,&两颗i7&的三级缓存为8MB。&KabyLake&Refresh&-U&&系列中,i5&8250U到i7&8650U&依次提升100MHz&基准频率,i5&8250U&的单核睿频为3.4GHz,i7&8650U&的单核睿频为4.2GHz,理论全核睿频3.9GHz,体现出Intel&惊人的制程工艺水平。&&&&&&&当然,由于15W总TDP和25W&PL2&功耗的限制,Surface&Book&2搭载的i7&8650U不可能真正在频率上对飙标准电压处理器,&他的工况如何我们下面简单探讨一下。十次Cinebench&R15&成绩折线图&&&&&&&由于35W功耗只能维持2秒,i7&8650U的大部分运行状态都是在15W到25W两个PL阶段之间,其满载频率在2GHz和3GHz左右各有两个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的拐点。有一些外媒曾表示连续十次运行Cinebench&R15&会导致Surface&Book&2跌破15W功耗墙,被i5&7300HQ反超,我们的实践结果与这则消息有轻微的区别——连续十次Cinebench&R15过程中,只有两次跌破600,整体稳定性还算可以,远远超过联想、惠普的同类型产品,降频程度没有那么严重。&Media&Encoder&2018&转码i7&8650U&频率温度运行情况&起源截图&CPU占用率超过90%&CPU稳定2GHz&68度&&&&&&&从Adobe&Media&Encoder&转码时记录的CPU倍频、温度、占用率、功耗等信息情况来看,Surface&Book&2确实受到22到25瓦的PL2功耗墙限制,若没有撞墙,频率可以稳定在3GHz附近,如果撞墙则跌破2GHz。由于Surface&Book&2的CPU散热情况还算良好,温度墙应该不是主要的瓶颈——参见刺客信条OSD截图。&以小米为代表的个别低电压八代酷睿也许可以解锁功耗限制,散热也能勉强撑住,但属于另类情况,不能作为衡量8代库酷睿的基准。Surface&Book&2的低电压CPU在Intel规定的范围内已经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比较优秀。&&8处理器理论测试项目处理器理论测试项目&&&&&&&&&&本次测试分为理论测试、渲染测试、转码测试和图像应用测试四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看理论测试部分的Wprime&和。Wprime&是CPU理论测试,反映多线程圆周率计算情况。我们此次测试的版本号为2.10,测试项目是1024MB百万位。3DMark&Firestrike&EX能够反映主流游戏的物理引擎计算情况。Wprime&2.09&i7&8650U成绩(四线程与八线程)&2&Firestrike&EX&成绩3DMark&理论测试Wprime&理论测试&&&&&&&&在这两个测试环节,i5&7300HQ&彻底无法同的i7&8650U相提并论,后者在这种短促爆发性的测试中完全可以接近标准电压足额TDP的i7&HQ/HK处理器。&&&&&&&&惠普和外星人对比的意义在于说明1.5千克和3.5千克即使采用同样规格的处理器(i7&7820HK不超频等于I7&7820HQ),但功耗和温度限制并不一样。如果i7&8650U能够放开功耗限制到标准电压的水平,那么确实可以反超惠普这种i7&7820HQ,但惠普做了严密的功耗限制自有其道理。&9处理器转码项目对比&处理器转码项目对比&&&&&&&&&&&&视频转码方面,我们将利用如下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具体设置如下:&&&一:X264部分&&&&&&&&&运行独立的X264&HD&&,得出帧率,相互验证。i7&8650U&&X264&HD&Benchmark&&&二:X265/HEVC部分&&&&&1:运行X265&HD&Benchmark,得出成绩进行对比。&&&&&2:使用&MediaEncoder&CC&2018将一段《守望先锋》视频转为HEVC&1080P模式,源视频分辨率为,码率7MBPS左右。原始视频信息i7&8650U&Media&Encoder&转码X264(蓝色)&X265(橙色)&HD&Benchmark&Adobe&Media&Encoder&2018&CC结果&&&&&&&&由于转码也是负载较为繁重且长时间运行的项目,所以&2继续维持了之前的态势。&惠普的i7&7820HQ&依旧和标准的有一定性能差距。&&&&&&&&在X265/HEVC&的测试中,CPU的压榨情况相比X264要略大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因此Surface&Book&2同标准电压CPU的差距也要扩大一些。&10处理器渲染项目考察处理器渲染项目考察&&&&&&&&&&在专业的图形渲染方面,我们使用著名的Cinebench&R15和Corona&进行对比测试。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2&i7&8650U&渲染成绩&&&&&&&&&Corona&Render渲染器是业界后起之秀,在渲染质量和速度上其实非常优秀,可以直接类比的对象就是Vray。他可以在3Dsmax&和C4D等软件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强,效率也还不错。重要的是,这款软件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独立Benchmark,体积仅有200MB左右。对那些执着于评判CPU综合性能(不仅仅是多核优化或者频率高低)的爱好者来说,也算是“不服跑个分”主义的良好载体。Surface&Book&2&i7&8650U&渲染成绩Surface&Book&2&渲染成绩Surface&Book&2&渲染成绩&&&&&&&由于Cinebench&R15的测试过程较短,的i7&8650U甚至出现了逼近i7&7820HK的情况,也同AMD&即将发布的R7&2700U&比较接近。&&&&&在时间长一些的Corona&Benchmark中,两颗标准电压i7&还是碾压了低电压处理器。11处理器图像处理对比处理器图像处理对比&&&&&&&&&图像处理是高性能处理器最容易体现自身价值的场合之一,乘着&发布CC&2018家族的东风,我们更新了图像处理部分的测试方法,采用&2018&CC&和尼康D850进行测试。&提亮暗部需要宽容度支持&堆栈有利于降噪&&&&&&&&我们使用打开14张摄于哈尔滨松花江岸的尼康D850&14bit&无损Raw文件,加载后进行自动对齐、平均值堆栈操作,以得到消除暗部噪点、水面光滑的影像。整个过程中,加载图片时CPU占用率在百分之五十到一百之间波动,自动对齐时不足百分之五十,堆栈时不足百分之十,不同阶段对多线程性能和单线程性能的要求不同,整体很有代表性。堆栈过程是对CPU的综合考验过程&&&&&&&Adobe&&CC测试&&&&&&&&&相比于Photoshop&的设计倾向,Lightroom&是前者ACR&插件的独立优化版本,带有照片管理功能,在摄影领域更有建树。&&&&&&&&&&我们使用Lightroom&CC&7.0&进行导出测试,测试文件为50张摄于嘉荫县黑龙江中心航道的D850&14bit&无损压缩Raw文件,进行百分之四十一比例的压缩后直接导出,记录时间进行对比。Lightroom&CC&7.0&Classic&50&张Raw&文件&单张容量约50MBLightroom&导出成绩Photoshop&堆栈成绩&&&&&&&由于Photoshop&和Lighroom的测试过程都相对复杂,所以&2的实际效果被标准电压甩开,比i5&7300HQ&强不了太多。&12GTX1050对比游戏本&GTX1050对比&&&&&&&&&&&2的GTX1050&在&Time&Spy&和3DMark&Firestrike&EX模式中都小幅度输给了&,我们还加入了七款游戏大作来进行对比。&&&&&&&&&《战地1》&&EA&发布,DICE工作室利用著名寒霜引擎打造的最新DX12画质大作。画质设置为高。&&&&&&&&&&《巫师3》&&东欧人民的良心RPG大作,在画质、剧情完成度上举世无双,测试设定中画质。&&&&&&&&&《使命召唤14》——动视暴雪一年一度的FPS年货,本作发生在二战,感人至深,采用默认配置。&&&&&&&&&《古墓丽影10》——经典动作游戏在DX12时代的画质革新力作,开启SMAA,系统默认的高画质(倒数第二档)。&&&&&&&&&《中土世界&战争之影》——继承了中土世界暗影摩多的优秀玩法,影响力深重。设定为中画质。&&&&&&&&&《&起源》——育碧制作并发行的《刺客信条》系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作,带领玩家畅游古埃及,体验千年风韵。测试设定为低画质(倒数第二档)&&&&&&&&&《守望先锋》——暴雪出品,红遍全球的MOBA&风格高配FPS线上多人射击游戏。测试设定为最高画质。&&&&&&&&Surface&Book&2&七款游戏成绩对比Surface&Book&2&3DMark&成绩对比&&&&&&&虽然在&跑分中的差距不到百分之十,但是Surface&Book&2的实际游戏性能仅为联想拯救者R720的百分之七十六左右,散热限制了这颗GTX1050性能的发挥。&&&&&&&也许我们可以管Surface&Book&2的这颗GTX1050叫做变相“Max&Q”版,他的实际性能和标准版差距幅度还是有些大。&13整机性能 丈量到极致的距离距离极致还有多远?&&&&&&&&&&我们手中暂时没有15英寸版本的&2,从13.5英寸版Surface&Book&2的实际性能表现来看,我们也能有所发现,做出初步的结论。Surface&Book&2配备低电压双通道大容量DDR3&内存三星神级固态表现优异PCMark&10&Extend&模式成绩逼近主流Surface&Book&2性能有望接近比自己小得多的对手&&&&&&&&&&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次测试暂时没有加入Surface&Book&2充电瓦数和适配器的长时间跟踪测试。从13.5英寸的不完全满载情况来看,这款机器基本没有使用上的严重问题。从Surface&Pro&到Surface&Book,过去的一两年中,很多用户对这套创新组合有着一定的不信任感,这种心理并不完全是猜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Surafce&Book&2应该可以避免很多之前出现过的小毛病(会不会有新毛病还有待于检验),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增持“微软大法好”信仰创造条件。8代酷睿低电压CPU&短期内定位很混乱&&&&&&&&&完善了两年的Surface&Book&2能够抵消掉这份阴霾吗?目前来看有这样的势头,但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稳定使用来检验。Surface&Book&2能否代表微软PC硬件从看起来惊艳到用起来靠谱的用户心理画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urface&Book&2&本身不是革命性突破&体现得是把创新电子兑现的实力&&&&&&&&&如果我们回头来解答最初的问题——&Surface&Book&的独到优势是什么?&&&&&&&&那么可拆卸平板带来的展示功能、翻转功能反而并不显得特别独到——不用拆卸也有很多翻折的二合一产品可以做到这一点。Surface&Book系列区别于X1&Tablet&、XPS12&系列的本质特征,一则是他在性能、配置、做工方面做到了基本均衡,没有特殊的短板,二来是独特的可拆卸方式兼顾了可靠、高效、稳定等诸多普通设计不能企及的。虽然Surface&Book&2受制于体积无法真正突破散热瓶颈,但是通过把热源挪走的方式缓解了用户的不适,这与近期华硕GX501的处理思路是一样的。价值判定要看细分人群认定&&越是高端&越是模糊&&&&&&&&&三十年来,的基本形态已经基本被人类穷尽,每种构型的优点缺点都很明确。对于那些用不到翻转功能或者觉得Surface&Book&2&平板部分单独使用不够方便的用户来说,嘲讽这种并非革命性的形态创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微软自己来说,这种不可能走大规模销量的产品,用来打击一下对手的Mac,&为PC业界树立信心,做好启迪的意义还是可以站住脚的。祝Surface&Book&2好运&&&&&&&&&&对于潜在用户来说,Surface&Book&1/2都是&优点和缺点极为突出的产品,如果你对他“好玩”的这一面比较钟情,能够对他形态设计带来的额外重量、体积影响有所包容,那么这款产品确实是非常优秀的选择,足够闪瞎你的朋友圈。二合一产品本身就是笔记本妥协到不在妥协的极端细分市场产物,指望他们达到“完美”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说在目前的二合一领域中,Surface&Book&1/2的设计逼近了这种形态的最优解,实际价值非同一般,未来可期。&
14微软Surface Book 2详细参数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摄影手机硬件笔电平板
下载ZOL APP秒看最新热品价格从低到高
价格从高到低
相关推荐词
微软Surface人体工程学键盘评测
我们与键盘日日相伴,不管你是机械还是薄膜,大家对键盘的固有想法应该都是长宽成比例的样子。而微软Surface人体工程学键盘却恰好颠覆了传统键盘的模样,简洁明快的中心“拱形”起设计,整个形状“型”在其中
相关推荐词
微软Surface Phone首曝光 自带键盘外壳
&&&&Lumia几经易主是不太容易再有新机出现了,而微软自己的Surface&Phone却还是有望与我们见面,近日百度诺记吧网友就曝光了微软Surface&Phone的外观,外型上引人注目的背部摄像头与诺基亚Lumia&XL类似,机身看起来采用了全金属一体式的设计,而比较特别的是标配专业键盘保护壳;这款保护壳内置超薄电池,并通过机身背面的接口连接到Surface&Phone,不知道在如此小的键盘上打字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关推荐词
885元!微软推出Surface键盘指纹识别版
昨天(6月16日),微软全家桶(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Studio)在全球上市发售。
微软新品Surface Ergonomic键盘发布 售价不超90
【PConline 资讯】相信有不少小伙伴们对微软新品发布会都很关注,微软发布会上除了发布让人感觉很惊艳的微软一体机Surface Studio之外,还发布不少配件
相关推荐词
支持键盘插拔 微软Surface Pro4售9188元
  【PConline广州站 行情】微软Surface Pro 4(i5/8GB/256GB)性能相比前代更加优秀,屏幕更清晰,机身更轻薄。具有多功能、长续航、轻薄等多重亮点,
相关推荐词
【购品胜、逛震天】微软Surface Pro 2评测 相比上一代提升明显
我从第一代Surface Pro就开始使用,尽管我十分希望可以用这台平板取代笔记本的工作,但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不可否认,它性能强大并且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作为一款笔记本使用的话,它的功能还是太具有局限性了,而作为一款平板来说,它又过于沉重。我每天都要使用平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苏菲pro5发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