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如何计算的升级步伐逐步加快了吗?

发改委: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的来看是平稳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8月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但也有人认为,今年5、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对此,刘宇南回应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主要统计的是居民实物消费,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综合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总体情况看,我国消费仍然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  “5、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主要还是受到一些政策性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刘宇南举例说,比如进口汽车关税下调的政策预期,可能使一部分居民出现持币待购情绪,7月下调进口汽车关税会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加重,出现延期消费现象。  此外,住房销售增速回落,也带动住房相关消费的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对一部分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提升可能也有所制约。  谈及下一步消费发展态势,刘宇南说,随着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季节性影响也将逐步消除,在短期负面影响因素逐步减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应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同时,随着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软硬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居民消费潜力进将一步释放。总的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平稳运行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刘宇南举例说,上半年,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39.3%和37.8%。  与此同时,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成为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和旅游产品多样性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文化娱乐市场十分火爆,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  此外,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元,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1万亿元,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了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7.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较快,乡村市场比重逐步提高。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四方面工作促进消费升级  在看到消费平稳运行的同时,刘宇南也提醒,当前消费领域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比较突出。比如,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等。  “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就必须着力破除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刘宇南透露,下一步,将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强化政策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当谈及如何做好消费升级以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时,刘宇南回应称,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整体已经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因此,下一步促进消费就是要围绕消费升级的方向,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激发潜在消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具体来看,一是要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加强引导、强化监督,确保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费品。加快提升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绿色产品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丰富节能节水产品、环境保护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品生产。  二是要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和市场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  三是要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平台模式、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四是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的提质扩容。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延伸和覆盖,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
责任编辑:lwy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李慧 刘坤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8月2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在扩大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分量越来越足。上半年,消费升级带来的拉动效应点亮了中国经济成绩单。
  1、居民消费升级步伐逐步加快
  假日旅游、网络购物、乡村休闲……随着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加速,我国消费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做大做优消费“蛋糕”的趋势日益凸显。
  “上半年,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39.3%和37.8%,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同比增长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4.2个百分点。”刘宇南举出的一连串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
  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和旅游产品多样性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
  上半年,我国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介绍,预计今年年底,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达近1万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航空、击剑、山地户外等体育消费蓬勃发展,成为体育消费的新热点。
  不仅在传统领域,网上销售、农村居民消费等新兴领域消费潜力也在持续释放。
  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1%。此外,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很快,乡村市场比重逐步提高,上半年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5%,增速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
  2、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今年五六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这一情况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是否意味着消费增长动能放缓?未来我国消费将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消费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但它主要统计的是居民实物消费,不能完全反映出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我们要全面分析消费运行情况,不能仅仅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个指标。从综合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总体情况看,我国消费仍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刘宇南回应指出。
  刘宇南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也是如此,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这些服务消费十分活跃。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40%,占了消费的“半壁江山”。
  其实,从实际数据看,反映实物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不算低。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达36.6万亿元。
  “在这么大的一个总盘子上,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增长9.4%,增速是不低的。”刘宇南说,我国消费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继续呈现温和上涨态势,说明消费品市场的供给比较充裕。
  刘宇南判断,随着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些季节性影响也会逐步消除,短期负面影响因素逐步减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应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同时,随着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软硬环境不断健全,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总体而言,我国居民消费仍会保持平稳增长。
  3、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整体已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特征。
  未来应如何增加国内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如何增强居民对国内消费市场的信心,改善消费预期?
  “未来促进消费,就是要围绕消费升级的方向,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激发潜在消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刘宇南说。
  刘宇南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
  “要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家政这些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和市场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刘宇南说。
  为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刘宇南建议,建立健全适应平台模式、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政府要积极提供一些制度供给,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快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经济形势,居民消费,服务供给,高品质产品
网站编辑 - 郭婧消费市场开局良好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市场开局良好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央广网百家号消费者网上购买年货热情较高,有效拉动了线上消费服务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年夜饭持续火爆,信息消费增长迅猛智能节能产品消费增长较快,按摩椅、滚筒洗衣机等产品大卖汽车消费正在回暖,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春节过后,蔬菜、猪肉、鸡蛋价格预计将有不同程度回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评价说,2018年消费市场实现良好开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市场热点、亮点不断涌现,为全年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消费市场呈现五大特点。一是节日消费带动网络销售加速明显。消费者网上购买年货热情较高,加上春节因素影响,有效拉动了线上消费。1月份至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9073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加快10.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9%,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二是服务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春节前后,家庭团圆饭、年夜饭、朋友聚餐等消费持续火爆,1月份至2月份全国实现餐饮收入6613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2月份票房突破100亿元。春节黄金周期间,信息消费增长迅猛,全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236%。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9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旅游总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三是智能节能产品消费增长较快。1月份至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家电、服装类销售额分别增长12.5%、9.2%和7.7%,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3.6、1.9和1.6个百分点。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智能马桶盖、按摩椅、滚筒洗衣机等智能节能产品销售均实现了较高增长。四是汽车消费正在回暖。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市场促销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增速回升。1月份至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9.7%,较上年同期加快10.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月份至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7.5万辆,同比增长200%。五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月份至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1月份至2月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0.9%,春节因素导致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3.2%。春节过后,受阶段性需求减少、天气转暖影响,蔬菜、猪肉、鸡蛋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扩大消费有关工作情况
关注新华网
  8月2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扩大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社会司司长欧晓理,价格司司长岳修虎出席发布会,介绍了上半年消费运行情况和下一步政策考虑,并就消费增长态势、消费升级、乡村旅游、家政行业提质扩容、物价走势、消费环境、汛期物价、养老服务业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6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近100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居民消费运行情况及下步政策考虑
  刘宇南:
  大家都十分了解,消费十分重要,消费是最终需求,它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所以,对于消费,不仅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的重视,社会也十分关注。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促进家政、乡村旅游等领域的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并编制发布了居民消费发展年度报告,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今年3月30日,我委为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开了发布会,对近年来的消费发展基本情况做了介绍。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的来看还是平稳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例如,上半年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了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和旅游产品多样性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文化娱乐市场十分火爆。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马拉松等体育消费势头非常强劲,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
  三是网上零售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增长了30.1%。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1万亿元,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了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7.4%,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四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持续释放。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增长很快,乡村市场比重逐步提高,上半年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0.5%,增速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比达到14.4%,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在看到消费平稳运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消费领域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是比较突出。比如,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就必须着力破除这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上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若干意见和三年实施方案。下一步,按照中央部署,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完善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的升级方向,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保证基本消费经济实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努力形成若干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二是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是强化政策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强化收入分配,财政金融等领域政策的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发挥好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谢谢。
  社会领域消费情况及下步政策考虑
  欧晓理:
  旅游方面。近几年我国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刚才宇南司长已经介绍了几个数,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达到了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入境旅游692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同比增长12.5%。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加,2018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次达到了7131万,同比增长15%。当然,这个消费是在别的国家体现的。
  总的来看,旅游市场呈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假日旅游持续增长。春节、五一、端午节全国共接待了6.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980亿元,这个数比去年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是乡村旅游亮点纷呈。双休日和长假期间,城市游客选择去乡村感受民俗文化,吃农家菜、住民宿、逛庙会成为备受欢迎的假日体验。
  三是全域旅游成效显著。各地从区域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推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了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文化方面。据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今年一季度全国5.7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是19052亿元,同比增长了10.5%。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总计320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189.65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近60%。目前,全国电影银幕超过5万块,居世界第一。总之,文化方面呈现出投资消费两旺的局面。
  体育方面。今年我国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将近1万亿,体育产业机构数量增长超过20%,吸纳就业人数超过440万人。体育产业对于促消费、惠民生、稳增长的作用不断体现。
  二是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航空、击剑、山地户外等体育消费蓬勃发展,成为体育消费的新热点。
  三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35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110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单位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运动健康城市、体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和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体育产业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集聚区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养老方面。近年来,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到今年6月份,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达到700多万张,从业人数超过70万人。
  一是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到今年6月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比已经超过了46%,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加快了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
  二是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超过了93%的养老院开展了医养结合服务,医养结合、“绿色通道”更加畅通,护理型床位超过47%,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逐步补齐,兜底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是产业融合态势明显,养老与健康、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不断融合,养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涌现,12个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创新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以上就是上半年重点社会领域的主要发展情况,这里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情况我没有介绍,因为社会领域具有双重属性,也就是“公益性”和“市场性”,既是公益性的大事业,有的也可以发展成市场化的大产业。作为公益性事业,大多属于公共服务领域,这里关键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基本的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这些服务理应是由政府来提供,保基本本身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保基本是要做到广覆盖、可持续,而且保障范围要逐步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标准上,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而且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动态调整。非基本的,则主要由市场和社会提供,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各方力量来参与,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所以,下一步在基本的方面,我们主要是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作为统领,以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基本社会服务等为重点协调推进社会领域的发展与改革,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在非基本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民间投资的活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培训等社会领域的服务业,不断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谢谢。
  价格运行情况及下步政策考虑
  岳修虎:
  上半年我国物价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上下游的价格走势趋向协调。重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应是充裕的,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CPI,同比上涨了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0.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分析,国际油价阶段性的大幅上涨推高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是影响CPI上行的主要原因。猪肉的价格周期性走低,叠加了其他的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对CPI产生了下拉的作用。
  其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就是PPI,同比上涨了3.9%,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2.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从结构上分析,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整体上稳中偏弱,是PPI涨幅平稳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物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上游的PPI和下游的CPI涨幅之差比去年同期缩小了3.3个百分点。上游价格趋于平稳,下游价格温和上涨,重要的基础是我国工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充裕。
  往更深层次分析,上半年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是相适应的,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在不断巩固,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变化趋于平稳,市场供求关系持续得到了改善,新的动态平衡态势正在形成。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将坚定按照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清费减负,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落实好日前出台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