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的普惠金融贷款e卡是原始股权吗?

◆  投诉人:米进年龄:37岁城市:西安

投诉事宜:银行莫名降低了转账至支付宝的额度

去年底我开始尝试余额宝和理财通,刚开始转的时候,几万元“秒速”完成,可前几天我想转6000元进去,怎么也不成功。拨打工行的客服电话才知道,从3月1日开始,工行转入余额宝的单笔额度为5000元,单月是5万元。要说这钱是我的,怎么银行调整了连个招呼也不打?

◆  投诉人:张丽英年龄:65岁城市:上海

投诉事宜:被网银挡住购买互联网产品的路

前段时间得知招行有P2P网贷这一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能到7%左右,挺高的。我不懂这些,就让儿媳妇帮我在网上买,但后来她告诉我,买不了,因为我的银行卡通过网络支付限额只有1000元。可气人的还在后面,我去招行修改限额,结果营业员说没这个产品,让我买了一个收益率不到6%的产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普惠金融”写入了正式文件,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 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之本意。然而,当这四个字真正从文件落地时,一些现有金融体系的维护者却有意无意地使起了绊子,农民、老年人、经济不发达地区居民,甚至城市白领,都很难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极好的借口和工具。

互联网理财热的掀起,让数千亿活期存款找到了“出路”。当老百姓的存款纷纷“搬家”到各种“宝宝”时,银行不得不祭起了杀手锏――降低转账至“余额宝们”的额度。

《IT时报》记者随机调查了几家银行快捷支付的额度,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今年1月25日,记者第一次查询银行对手机端余额宝限额时,工行的日限额是5万元,月限额为20万元,但从3月1日起,日限额为5000元,单月限额为5万元。同样调整的还有农行、建行等大型银行。春节前,农业银行购买理财通的额度为单笔49999元,单日50万元,春节后,这个数字变为了单日1万元;春节前,建设银行的两个数字与农行相同,春节后,这两个数字变为,单日5万元,单月10万元。

招商银行虽然尚未调整针对支付宝的限额,但对理财通,它一直都没放开。尽管在理财通的说明中写着限额为单笔单日3万元,据记者了解,大多数人采用的快捷支付方式,其实每天只能转入5000元,只有以“财付通一点通”的方式签约后,才可以通过网银调整额度至3万元,但这种方式鲜有人知,且只能通过柜台和网银签约,无法在微信中直接操作。

银行设置的各种隐性门槛,别说是像张丽英这样的老人,即便是年轻人,也经常被弄晕了头脑。

据《IT时报》记者了解,基于各种不同的理财方式,银行有多种签约模式和限额,以前文提到的“财付通一点通”为例,招行客服只表示,可以通过网银提高限额,但至于“一点通”和“快捷支付”有何本质区别,并无明确解释。

在招行的网银页面上,记者又找到了一种名为“无卡支付”的签约模式,默认限额为1000元,通过网银可以修改为5万元,客服解释,此额度专用于和“Chinapay”的签约,Chinapay是银联旗下的支付平台。张丽英老人当时遇到的支付障碍,便是因为遇到了1000元的限额,而她又不知道如何修改。

米进告诉记者,虽然对于互联网非常熟悉,但有一次在购买某银行直销的金融产品时,他差点就半途放弃了,在整个签约过程中,网页被跳转了两次,一开始显示支付网关Chinapay,然后又是银行,可遇到了限额,为了提高限额,他不得不重新退回原始步骤,再次进入网银,“最后我都有点糊涂了,到底这约是签了还是没签,或者中间有没有跳转到什么钓鱼网站上,我的操作是不是安全?”米进抱怨道。

三四线城市人群更缺“阳光”

对“普惠金融”有着渴望的还有那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小董是山西省某县工商银行的业务员,这三四个月来,到银行咨询理财方式的人翻了好几番。尽管当地工行从2007年开始售卖各种理财产品,但5万元的起点对于这个小县城的人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字。至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银行代销售的理财方式,保守的小城人很难接受,“以前一天最多三四个人办理。”小董告诉记者。

在一个没有其它商业银行、只有“中、工、建、农”四大行的小县城,在理财方式上几乎没有更多选择。该县工行用户姚阿姨告诉记者,不久前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只有4.75%。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今年2月份,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周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保持在5.8%以上的高位,远高于国有银行理财产品5.46%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大多数小城人,只能买到5%以下,甚至更低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小董坦承,自从媒体上大量提及余额宝、理财通等理财产品后,同类货币基金的销售开始在银行走俏,因为“各种宝们现在买起来限制太多,我们便趁机向客户推广银行销售的产品,一般嫌互联网理财产品麻烦的客户大多能同意。”

在小城里,更多希望被“普惠金融”照耀到的是小企业主和农民。记者了解到,在四大行中有望拿到贷款的企业,一般要求项目金额在6000万元以上,在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5亿元的县城里,能达到这个要求寥寥无几。

如果小企业主和农民急用钱,只能去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一般来说,只要有关系,几万元的额度还是可以贷到的,但年利率在8%―10%之间,而同城工行的贷款年利率只有6%。“不过,现在各家大银行都是内控优先,风险防范为主,轻易不会放贷。”小董说道。

叶檀:银行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它的规律就是盈利。互联网理财产品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它资金归集成本低、效率最高,既可以以低成本向企业放贷,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数百万草根的资金如涓涓细流一样聚集起来。

事实上,传统银行最适合金融创新,因为多年累积的信誉,让它可以获得比较强的用户信任,但其劣势在于,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回报率低,盈利过于轻松,导致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理论上,中小银行应该和国有大银行走不同的金融经营模式,但目前来看,区隔不明显。

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之间必有一场恶战,“余额宝们”被竞争对手用限额掐住脖子是必然之事。但是,和传统银行相比,虽然有可能出现的民营银行缺少自己的银行经营体系,可一旦和央行做到直接对接,直接结算,那这些互联网银行真有可能革掉传统银行的命了。

银行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消费者吐槽银行服务“三宗罪”

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兴起,消费者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否逐渐摆脱弱势,获得了主动权?很遗憾,答案是:不。据金融信息研究机构银率网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面对银行不仅依然弱势,而且饱尝银行服务三大顽症的困扰。

“一宗罪”:销售误导花样多

《银率网3?15银行服务调查》(2014年)显示,有31.94%的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购买了其他金融产品。

银行不仅存在把代销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销售的误导,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也存在误导。回避产品风险、夸大理财收益的问题是最主要问题。

“二宗罪”:捆绑销售何时休

银率网的调查显示,9.84%的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遭遇捆绑销售现象。强制开通短信服务等收费功能排第一位,其次是捆绑存款,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搭售其他产品和强制办理信用卡。

银率网调查显示,理财产品销售和存款捆绑的发生比例为10.2%,而这一比例在去年的3.15调查中为5.13%,出现大幅上涨。

“三宗罪”:收费繁多惹非议

银率网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可能会面对13种收费项目。其中,提前还款手续费、贷款服务手续费和保险费是受访者认为最不该收取的贷款费用。

仅有60.82%的受访者在贷款办理前被告知过会产生这些费用,其余39.18%的受访者在缴纳费用前没有得到任何的相关说明。在缴纳费用后,仅有69.49%的受访者得到了相应的收费凭证,19.49%的受访者没有得到任何收费凭证,11.02%的受访者收到的收费凭证的项目与实际收费的项目不匹配。

本文来源:IT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发展普惠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