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回老家,都想找学校小吃摊边小吃摊的上红油榨菜,可是没有了,那位朋友知道,很多朋友都很怀恋,四川的。

5623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K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有一种乡愁,在孝感!别拦我,今年我一定要回家!
随着春节的临近,老妈的电话时不时响起,“回来过年吗?”
在外奔波几年了,这声音已在我耳朵里结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乡愁,原来是老妈的召唤和胃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孝感,一个据说刚升级为三线城市有着500多万人口,却有1/5在外地的地级市。寒冬已至,火车站、客运站也开始忙碌了,第一波回家潮应该也开始了。
一年的终点感觉才是他们笑容的起点,大包小包里载满了他们的希望,承载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们一年的期盼。
孝感唯一 一个以孝文化而命名的城市,不管是家喻户晓的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二十四孝里这里就有三孝。孝感动天,“孝感”由此得名。
武汉8+1城市圈的主要城市之一,孝汉一体化进程推进得不紧不慢,没有像武汉那样“Different everyday”,但又会时不时来点小惊喜。
1901年开始有了孝感火车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有太多的故事在那里上演;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精彩纷呈,却又刻苦铭心;直到2008年有了孝感北站,2016的汉孝城铁终于也通车了。
直到现在陆陆续续增加的公交路线已达20多路,每一路都联通了多个城乡,一路朝西,一路向北,一路又一路的都在这个城区里相遇。但是人们最甩不掉的最受欢迎的还是方便快捷的电瓶车。
和武汉一样,早餐叫过早,来唤醒这座城市!孝感有什么好吃的?每次遇见新的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的听见他们的自问自答“孝感是不是米酒和麻糖”。
嗯!是,但又不是。
美名远扬的米酒只有在这个槐荫酒楼——米酒馆才能吃到,而并不是市面上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汤汤水水。这里早已成为市民的习惯了,来一碗米酒也就是一种顺口溜了。
有一次去发现酒楼在装修,我惊慌了,害怕,难道就没了?幸运的是二楼还有售早餐,习惯的一碗热干面,十六款米酒里,点了两样。
孝感人对热干面的情结虽然没有武汉人那么深刻,但是对米酒的忠诚似乎应该无人能及的了。
热干面相比武汉人的口味,更喜欢煮久一点,芝麻酱的油要少一点,但芝麻酱的纯度还是那样厚重,味道正点。
一碗热干面结束,米酒上场,最正宗的糊汤米酒,现做的热乎乎的,糊汤糯性刚刚好,柔软又不粘牙,一口满嘴的米酒香和淡淡的桂花香,甜度适中,正好缓解早餐油腻。
对于过早来说,孝感人最羡慕的应该就是住在园林路的人了。
最有故事最老的街,5条街巷在这里穿插交错,而最羡煞旁人的当属园林路的美食了。代记面馆的鳝鱼面、露珠水饺的手工饺、大台北的卤菜、万发财鱼面馆的财鱼面等等,家家都是经常爆满的,味道更是不用说。
当然还有我们尝到的猪胖子土鸡汤,老板细数了将近有26个年头了,每天十几只土鸡,就凭这个收获了一大波粉丝。来一碗鸡汤粉,粉丝爽口无比,鸡汤更是香浓醇厚,肉还那么多。瞬间suo完这碗粉。
街巷里小吃也是数不过来,路过了还在售卖的煎包,还在旋转的锅炉一股浓烈的油香扑面而来。
超大个,第一口就是满满的馅。还有各种油香小吃,随便走走都能碰上好多。
去过的地方,变成了时过境迁的模样,还是保持着你记忆里的样子!
吃完早餐,去哪?
晃荡到了孝感的中心——人民广场。
孝感市最大的一个广场,2000年改造后的广场,才受到更多的保护。八大浮雕尽显孝感特色,不知啥时候会开的音乐喷泉,现在无人僭越的绿荫草坪。阳光正好。
来来往往的,没有谁会去在意,但却早已是人们的口头禅“一会人民广场见”,不管你记不记得它,但它似乎一直都在见证着这个城市里的喜怒哀乐。
没有炸鸡的广场,却有随处可见的“老爹/老妈排骨”。风靡孝感的小吃,绿色的店面。
一小块一小块的排骨裹上一点点的面粉似的外衣,炸得酥酥的,再撒上自己喜欢的调料,酥酥的还不腻。最受欢迎的还有瘦肉条,简单但却又那么好吃。
旁边是“一条龙”,曾经堪比汉正街的服装批发市场,如今也渐渐的随着发展而萧条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才有机会来这里买一套新衣,那时候不论什么时间都是挤得水泄不通的。
如今,商户们还在坚守着,为了生活,人虽少了但讨价还价的声音还是那样此起彼伏。
最早最繁华的城站路大天桥,从南到北的都要经过这个天桥,桥上桥下还是一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天桥边下的城战路边的肯德基旁那短短的小吃圈,是多少孝感人逛累了,坐着小板凳歇歇脚的基地。
随手买上几串大锅麻辣烫就开始了一顿美味;旁边的石头饼婆婆推着推车,推到哪卖到哪,应城的石头饼也是最受欢迎小吃了,在外地的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了。
走过天桥,来到孝感市井味最浓的百正街。
同样是什么都有的百货市场,却依旧人声鼎沸,店铺前的音乐夹杂着熟悉的吆喝,简直一场此起彼伏的协奏曲。
经常会看见聚集的人群,想必又是在做着某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动吧,凑过去,看看热闹也是孝感人最喜欢的方式,我不参与,但是热闹还是要凑。
走到尽头终于找到最美味的南瓜饼和小发糕,坚守了10年的南瓜饼已经创新了,看造型,那么美,却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表面的软糯香甜,芝麻香很到位,南瓜的味道没那么重,但是却一直都是好吃的;还有小发糕,永远都退出不了的小吃。
抛开了那些街道,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2011年开街后的保利广场似乎惊动了整个孝感,也改变了孝感人民的习惯,曾经都是逛逛乾坤购物、孝商百货。
曾经觉得在名流k个歌就相当有味,没事的时候也就去个董永公园、后湖公园或者槐荫公园找找清净。
当然后来的中商百货以及今年开始的银泰城,都在一点点的改善着孝感,改变着孝感人的生活习惯。
说起母校,你会记起文化路吗?幼儿园、小学、高中......
文化路,因为学校多而得名,路过的时候母校恰好放学,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害怕格格不入,却又只想挺住脚步多看两眼。
文化路上的这家黄丁婆肉串不知道虏获了多少学生和上班族的味蕾,5毛钱一串,辣与不辣两种。从路边摊做成了店面。看着人群而来,肉嫩五香味十足。
文化路付冲街口的张记铁板鱿鱼也是一样,从中午开始,生意就没断,几串过过嘴硬的,一大盒当饭吃的,几分钟就能吃到的脆脆的美味鱿鱼。
除去文化路最有记忆的当属湖北工程学院了吧 。 即使不是学校的人,去那边吃吃喝喝逛逛也是常态了。
从两边满是梧桐树的小路穿过去,便是学院的南门了,一条不变的“堕落街”便出现了。站在十字路口,每一条分叉处都是美食聚集地。
找到了还是小学时候吃过的“剁馍”,几乎十几年没吃过了,虽然生意不是很好但大叔一直坚守了四五年,两面炕焦中间软软的,一口下去,还是以前的那个味道,实在。
旁边了的土家酱香饼20多年的坚守,不知喂饱了多少学生,饼酥脆,味道适中,一直都没有变过。
南大门的鸡蛋灌饼、武大郎饼、华人煲仔饭、美捷快餐、扬州包子店、学院美食城和嘉禾这些美食不知道喂刁了多少学生的嘴。又爱又恨的便是这条堕落街了。
宵夜似乎总能填充一天里的饥饿,开始一场绚丽的夜生活。
走过明晃晃的商场,时间太快了,还没逛完,宵夜的闹钟敲响。毫无疑问的去了孝感人都知道的玉泉路宵夜一条街。一条街里塞满各色风味。
它没有武汉的吉庆街、万松园那样灯火通明,繁华似锦。但玉泉路的马路更宽,显得就没那么拥挤,但是这种宵夜的习惯又和武汉没什么两样。
冬天里的宵夜,烧烤确实没有火锅那么生意火爆,冬天都愿意在外面吃的估计也就川胖子烧鸡公了。一大锅烧鸡公,吃完了鸡再将底汤当火锅,涮起火锅简直无敌。
有名的烧烤当属这家8090海鲜烧烤了,也许天气原因,就先来了碗藕汤,“妈妈的味道”,武汉铫子里的藕汤是出名,但又几人知晓这藕是出自孝感毛陈镇的藕,孝感与武汉这样纤丝万缕的关系实在太多。
蒜香基围虾,开出一朵花,鲜虾开背,加入蒜泥,烤制几分钟,香气扑鼻,时间到位,虾肉鲜嫩无比;花甲分量十足,除了蒜香还带上孝感人偏爱的葱花香,满足!
口口香家的烧鱼头也是无话可说,没什么肉的的鱼头也可以做的如此美味,色香味俱全,微辣,鱼头suo起来叭叭叭的。
这里也只是孝感的一点点,经常在外地与游子们一起扒扒,在他们的描述里,还有更多垂涎欲滴小吃是我不能释怀的。
后湖游乐园的东门,夫妻俩做了好多年的馄饨,每次去就来一碗~
车站农贸市场正对面的巷子口上一家包面店特好吃,开了一二十年,吃了一二十年,每年我哥回来点二十块钱的包面,简直醉了……
我怀孕时,天天去吃光荣路口的烧饼~
文化西路那边的一家人煨汤馆,超多人,三鲜粉,牛肉粉超级好吃
玉泉路小学斜对面的红油抄手,吃到了正宗的川味面,味道超级棒!赞一个。没想到孝感还有如此地道的川味面馆,想吃的朋友可以去尝尝,味道绝对的巴适。
吃滑肉面,去航空路金一华府对面的广水滑肉面馆,很多人开车去吃,大块的滑肉,香酥软嫩,面条筋斗,保证吃得过瘾
杜家回族牛肉面吃了20年,现在在外地五年了,特别想念那一碗面。
城站路工校大门口的兔儿面好吃~
乾坤大道,加油站左边的一个巷子里面的炒豆丝,超级棒的!
园林路葱油饼斜对面,有一家做煎饺的,她家也有糊汤粉,小碗只要1.5,大碗3元,她家的煎饺味道也不错,但是前面走一点,有卖油条的,把油条扯成小段,泡在糊汤粉里,不说了……我找个盆接口水去了……
好久没去吃过彭家湾菜市场里面的童子鸡了,好想念那个味道,以前家里人过生日,招待客人,都会来一只,然后吃完后就把那个汤汁留着烧茄子,真的特别好吃,想想都肚子饿啦~
建设路口的三鲜汤每天也是排满了人
小桃园的汤包我一次最少可以吃五个,大概我是个假的女孩子吧……
广场实验小学旁边的晨光餐,做三鲜粉30年老店。
槐荫大道长征路口(中国移动旁)的“一六香”纯正的手擀面,健康看得见,现场制作擀面,牛肉面值得一赞
湖北工程学院后门有一家小鱼糊汤粉,汤是用小鱼熬的,粉也是特制的细粉,味道真仙啊……不说了,口水流出来了……
最难忘的是三中的小笼包,还特意起个大早,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吃
孝高的鸡丝饸饹面是只有在中午和晚上才会开门哟,晚上五点多去就可以了,最好在五点半前,不然学生放学会排长队的!
书院街口公共厕所右拐一家的牛肉拉面好吃到爆……那条路好像叫府前街口?
还有孝高那边有家糊汤粉也好吃!口味比大东门那里一家的糊汤粉味道重点!好像在那个园中园热干面的旁边吧!
吃糯米鸡去孝南高中那里,城隍潭下坡那哈,也是好多年了,味道超好。
红光市场的肥肠粉不错!
孝高那边好多好吃的,那家武汉镇三震的榨菜肉丝粉好吃。
星火街的三鲜豆皮挺好吃的,就是这么多年了,不知道还有没有。
长征一路参汤,早上一大碗,简直就是酣畅淋漓!
园林路口老蔡林记斜对面的油炸小鱼挺好吃的!
小吃一条街的那个脆皮烤鸡蛮好吃的,还有鸡翅鸡腿都不错啊!
豆腐汤应该是在宇济商贸城的林超饺子店里的最地道,有十几年的老字号店了。
和平街的飞机爹烤飞机也很好吃 就是人脾气大很傲娇。
回忆湖职后街的安陆刘哥烧烤和千里香馄炖。
体育路滴手撕面和槐荫大道滴财鱼面居然没有上榜,小编算不上骨灰吃货。
城站路妇幼保健院里斜对面的馄饨,真的很不错啊
文化路航天医院对面,宇航炸酱面馆,炸酱面有名哦,记得来品尝~
车站菜市场郑记早餐坊,简直惊艳,开了三四十年的老字号了~
玉泉小学分校熊咀一路有家透明馄饨王特别好吃,可以去试试,本人有时候还特意搭车去吃~
学院南门对着的有个移动营业厅,门口一个摆摊的中年夫妻做的馄饨特好吃,夏天他家做的凉面和凉皮也特别好吃~
乾坤购物附近的一条美食街那个生煎包挺好吃的~
三元井的炸肉串炸鸡爪~
转盘那儿的加贝天没亮生意就蛮好~
大汉口,北京路严桥旁边孝武超市门口!他家的牛肉粉超级好吃,肉也多~
董永公园那条路对面的那个大东门旁边的粉面世家里的小面,我说的好复杂。。。。
我认为孝感最好吃的热干面是长征一路的马氏面馆,其次是乾坤购物侧门对面的陈记炸酱面了!有没有和我一样认为的呢?
八里街汉光小区门口的烧饼确实好吃,应城的夫妻2人做的已经有10几年啦。我每次路过都会买几个~
建设路防疫站对面巷子里的余老五拉面馆才叫好吃的~
真正的老羹粉在环城路,现在的锦绣江南酒店附近。何止二十年,四十年都不止。
孝感其它地方的朋友们谈到孝昌的丰山蓑衣圆子、白沙蒜茸鸡豆梗;汉川的荷月、宫廷烤鸡;云梦的鱼面、手擀面;大悟的板栗、龙剑茶;安陆的白花菜、翰林鸡;应城的豆皮、扒肉等等,也是赞不绝口!
无论走多远,也只有家乡的最是牵动远行的游人。一边在他乡埋头拼命的去让自己过得更好,另一边去永远都牵挂着这个孝感动天的家乡。
夜深了,心却还在想着踏过的每一寸乡土,
这里是孝感,有着闻名于世的孝文化,
以及难以忘怀的家乡味!
今年,我一定要回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421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K7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三镇民生甜食馆武汉最地道的小吃早点如果你问一个武汉人在武汉最地道的小吃早点在哪,大多数武汉人都会告诉你说在三镇民生甜食馆。这家老字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后来从国有改制为民营,成了今天最能代表武汉小吃的一家餐饮企业。
过早不知道吃什么来他们家就对了,因为来了这里看着几十个品种的地道小吃就更不知道吃什么了,热干面、豆皮、煎包、烧卖、豆腐脑、蛋酒、糊米酒......这些名字听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只能隔三差五的来每次来选个一两种,吃好多次才能把所有品种都尝遍。
好多武汉人在他们家都是从小吃到大,虽然餐厅环境简陋,但那些美味的小吃依然是儿时的味道。
最想推荐的是他们家的豆皮,每次点了豆皮都会排队等上一会,一边等一边就能在取豆皮的窗口看师傅制作豆皮,《舌尖2》里有豆皮的镜头就是在他们家拍的,出锅的豆皮外皮金黄,内里软糯,撒上葱花色香味俱全。
做豆皮的师傅总是特别忙,好不容易做完了一锅瞬间就被取完了,立马就要开始做下一锅。还有煎包也是特色美味,平底锅下点着大火,小包被热油煎得发出嗞嗞的声响,出锅的煎包下皮酥脆,淋上一点辣椒酱味道特别棒。
过早吃主食的同时也别忘了配上一点流食,比如热干面配蛋酒,豆皮配豆腐脑,感觉怎么搭配都是绝配。这里从早上营业到晚上,中午以后除了各种小吃,还有各种盖饭和汤供应,可以喝到武汉人最爱的排骨藕汤。总之,想吃到那些关于武汉的美味,来民生甜食馆准没错了。
环境:环境一般,比较简陋,有点类似于几十年前的国营食堂服务:基本靠自助,在前台点餐付钱后拿圆牌自己到窗口取食价格:非常亲民,十块钱就可以点好几个品种吃得很撑了综合:武汉人都吃过他们家的小吃,外地人来武汉一定要来吃他家江岸区胜利街86号(近合作路)时间:06:00 - 20:00价格:10元德华楼馅料里溢满汤汁的鲜肉包德华楼可以说是武汉的一张美食名片,很多人都是慕名前去他家吃包子。六渡桥附近的老汉口人至今习惯吃德华包子过早。
德华楼可是80多年的老字号酒楼,20多年前做宴席兴盛时,鲜肉包子作为主食, 几乎是每桌必点, 店员回忆说,吃完还带回家,常常听喊 “来10斤包子, 一人一斤!”昔日风光无限的老字号酒楼,坚守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也坚守着人们的美好记忆。
每天早晨,这里都人头攒动。一笼包子搭配一碗白粥是常来店里人手一份的“标准配置”。这里的包子个头不算很大,2元一个。一个个包子皮白面滑,每个包子上21道整齐的提花褶,吃起来还有些嚼劲的。
最传统的是鲜肉的,鲜肉馅子给的挺足,香而不腻。一口咬开,可以看见色泽诱人的肉汤,鲜味交汇在一起。而酱肉包内里搭配了笋丁,香脆可口 。酱肉选择的肉馅略肥,但肥肉肥而不腻,馅料不油。
另外有一款纯素馅的 “菇笋素包” 也颇受欢迎。用冬笋与冬菇剁制的馅料, 饱满清香, 加了特制的素酱汁, 口感很肉坨;按笼卖的灌汤蒸饺现买现蒸,一笼四个,不过个头挺大。等个七八分钟后蒸饺冒着热气被端上桌,香味十足。吃的时候可得慢点,不留神汤汁就流出来了。不远处墙边的调味台上免费提供泡萝卜和泡红椒,伴着粥吃挺不错的。
德华包子究竟为什么好吃?买一个鲜肉馅的, 一口咬下,好薄的皮! 肉馅汁水丰富, 顺手流淌。 师傅介绍说, 对于发酵面大包来说, 多数摊贩卖包子的皮与馅的比例在7: 3左右, 而德华包子坚持在4: 6甚至3: 7。加上店里每天都熬的高汤,吃在嘴里自然是汁水横流。
环境:重新装修后的德华楼显得更加的古色古香,门面再也不是巴掌大点小的位置。交通:江汉路封路之后去六渡桥附近要么靠走,要么坐公交绕路,附近实在没啥停车位。综合:不过小时候能吃到的小碟凉菜,比如油爆虾卤牛肉牛肚什么的已经没有了。硚口区 六渡桥清芬一路(库玛后面)时间:每天 8: 00 -- 21: 00中山面馆汉口二十年老店实惠牛肉面桥口二路电车站每天早上到了七点就会变得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倒不是因为大家都在那儿等公交上班,大部分的原因还是那一条街上各种吸引人的过早吧。那么多家店之中,小编独爱这家中山面馆,从小学到现在参加工作,见证了一碗牛肉面从7元到现在的11元。
牛肉的原香很浓,好吃到词穷;肥肠量很足,没有异味,嚼劲十足,同事经常求我让我帮他们带肥肠粉,说这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肥肠粉;不过我个人最爱的是三鲜粉,料足的不得了,一瓢内容有瘦肉、榨菜、木耳。价格也很实惠,才8元一碗,再配上隔壁俊俊的油炸枯脆面窝,一顿过早绝对超级满足。
店家凌晨两点半就会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肥肠清洗干净之后需要先卤再炒;牛肉需要先去水,再放入由十来种卤料熬制四十分钟的卤水里,等到白天的时候再将牛肉切片,再将牛肉片放入家里辣椒油的卤水中继续焖;
牛筋的做法也十分讲究,买来的牛筋需要化冻之后煮溶,加入各种秘制佐料和辣椒油之后在小火慢炖两个小时。直径一米的大锅每天光肥肠牛肉牛筋加起来差不多要煮一百来斤。
这家店已经开了二十年之久,由一家门面拓展到现在的两家,跟一直以来稳定的品质和好味道是分不开的。环境:两家店铺,右边新装修的店铺环境较好。服务:服务比较周到,服务员动作麻利。交通:硚口路电车站背后就是,没有停车位,经常有人开车来吃被警察贴条,建议停在周边的停车位上。综合:比较重口的话推荐吃肥肠粉。晚上七点半之前去都有吃的。硚口区硚口二路电车站时间:07:00 - 17:00价格:10元阿斌三鲜豆皮二十年吃不腻的三鲜豆皮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豆皮做得好不好,一看糯米,二看臊子。这家豆皮出名,离不开十六个字,浆清皮薄、外脆内嫩、皮黄油重、油而不腻。
阿斌三鲜豆皮开业多年生意依旧火爆,早上想吃一份豆皮,可是需要早起的。
豆皮是拿大锅煎的,看师傅做豆皮,像是在欣赏一种艺术,一口大锅,然后开始在上面洋洋洒洒。鸡蛋皮打底,铺上糯米,再撒上猪肉豆干还有其它东西,用大火煎上一会儿,熟了之后,再用盘子将豆皮分成小小的四方块状。
起锅之后,外观金黄亮泽,让人一看就有食欲,入口有鸡蛋皮的脆感,有糯米的嚼劲,加上豆干那些配料,最后淋上一点用十几种配料调制而成的卤水,那个味道才叫好!
环境:门面不大,环境一般。服务:每天早上很早就开始排长队,老板人很好。交通:建议到水陆街之后步行,位置不是很好找。综合:需要早点去排队,早上九点半之后就卖完了。水陆街东(水陆复兴路口)价格:4元鹿鸣春排名第一的牛肉面不是吹的鹿鸣春在青山少说已经开了20年了,店面也搬动了几次。店子挺大,白天卖牛肉面,晚上则是青山有名的“郭记烤羊排”。
跟武汉很多早餐铺一样,环境属于偏“苍蝇馆子”的类型,找店靠走,招呼靠吼。但这家牛肉面馆能让人找到老武汉的感觉,店内出品的每一碗面都讲究个货真价实,味道和分量都很实诚,这是武汉人的性格。
他家的面用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看上去像是热干面,吃在嘴里却比热干面劲道很多。汤头则带有一丝甜味,属于香醇口感十分浓郁,吃面之前喝上一口极其开胃。汤汁并不辣,不像别人家汤面上会浮着一层红油,看则诱人实则油腻。汤汁只是如酱油般的深棕色,溢满了牛肉香。
来这儿吃牛肉面的人,从来都是要搭配一个油饼的。这里的油饼的味道虽夺不了牛肉面的风采,但是炸的酥酥脆脆的,一口下去“喳喳”作响,很是过瘾。武汉人吃粉、吃面喜欢伴着油条,但在这家大家伙都好油饼这一口。打白口吃,或者泡在汤里,都各自有各自独特的风味。
交通:青山区的街道与武汉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同,这里习惯用街坊来细分每一条道路。初次来吃牛肉面的人可能比较难找到鹿鸣春,这里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更没有地铁。不过只要你走在附近,看见有家店子熙熙攘攘很多人端着面进出,那就铁定没错了。环境:普通的过早店,人流量较大,难免有些嘈杂。当然这里的桌子看起来也油油的,不过收拾餐具的阿姨手脚挺麻利的。综合:非常古早味的牛肉面馆,二十年的历史,口碑尤赞。青山区工业三路武钢总医院旁(近48中学)时间:07:00 - 12:00老杨家鱼汤糊粉来武汉必吃的鲜鱼糊汤粉很多人都以为武汉的过早只有热干面,其实,如果你真的想在武汉体验过早的文化,基本上可以一个月不重样。在这些品类繁多的早点里,糊汤粉绝对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很多武汉人的心里地位超过了热干面。在武汉过早,如果你能吃惯略带腥气的感觉,一碗糊汤粉配上油条,那必然是不错的搭配。
老杨家鱼汤糊粉坐落在南京路与吉庆街的交汇口,这里本就是一个各种餐馆小吃店和吃货们云集的地方。小馆子开了好多年了,他们家的糊汤粉便宜又好吃,让很多人从小吃到大,回头客超级多。如果你是外地游客想来尝尝武汉美味又地道的糊汤粉,来他们家吃就对了。
鱼汤糊粉好吃的关键在汤上,老杨家每天用二三十斤小喜头鱼熬汤,熬到鱼肉化掉溶进汤里,再手工打成糊状,所以他家的粉有浓郁的鱼香味,鲜美却不腥。粉的口感爽滑,鱼汤鲜香浓稠,而且可以自己加虾米、咸菜、萝卜等辅料,四五块钱一碗,非常便宜。旁边还有现炸的新鲜油条,来两根撕成小段放在粉里,糊汤粉配上油条,真是美味又管饱的绝配。
环境:比较简陋朴实,环境一般服务:做成一碗糊汤粉的速度很快价格:很便宜,分量大,性价比高综合:价格便宜味道好,来武汉必吃南京路(吉庆街路口东)时间:06:00 - 15:00价格:5元田记热干面上舌尖2的热干面不是吹的武汉虽说那么多好吃的热干面,但是真正的老味道恐怕很少。老田记面馆,是隐藏在汉口的不很起眼的小小门面,招牌已经被烟熏得泛黑,换了三次。传承了老武汉的口味,面条掸的劲道弹滑,再配上独有的又枯又脆芯子又肉陀的“破面窝”,吃完面来碗味道也很醇厚的老豆浆,那真的是舒服。
热干面的精髓就在芝麻酱和面条了。芝麻酱没有在别的地方吃得那么浓,是天然的香醇。特点是不用卤水,不用任何杂料。仅仅用好的芝麻酱,调制得稠而不澥,一拌就均匀地附着在面条上。
面条是每天凌晨天还没亮老板就起身掸的,面身爽滑有筋道,色泽黄而油润,很爽口的口感。听说是祖传秘方,诱人食欲。拌以色泽鲜亮的辣椒油,瞬间给面提了味儿。
武汉人都知道,吃热干面时最好是冲一碗蛋酒或者来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喝。老田记的豆浆是老式的口感。为什么说是老式?因为豆浆本身有一股锅煮豆腐的糊香味。小时候喝的豆浆就是这味,这种豆浆最配面窝了。
而门口,除了不断有买饭票的人群外,三三两两围着的,还有等着现炸出锅的新鲜面窝。一个人和面浆,另一个负责炸。金灿灿的面窝被炸的脆脆的,一口下去“嘎嘣”响。
环境:典型的路边小店,店里座位很少,大多数人都带着吃或者坐在门口吃。交通:江汉路二路为单行道,建议坐公交到附近步行前往。综合:武汉人吃早餐就图个简单好吃方便,来这里买碗热干面,配个面窝,味道地道,旁边也都是和你一起坐在门口吸溜面条的人,气氛不能更好!江汉二路140号(近南京路)时间:06:30 - 13:00价格:5元袁大头包子叫好又叫座的老字号包子铺武汉非常老字号的包子铺,几乎每天都有忠实的粉丝排长队大包小包的买回去。包子口味很多:鲜肉、酱肉、牛肉、鱼香以及腌菜等。包子的馅料都给的很足,独特调制的味道也很诱人。
做包子的面发的很好,所以皮很软,吃起来又很有嚼劲,还有些Q弹。掰开一个包子,香气扑鼻,咬上一口,馅料多汁。
鱼香肉丝口味算是店里最受欢迎的包子了,里面笋放的很多,还有一条条的肉丝,味道咸鲜带点辣味,一口下去,皮和馅在嘴里彻底融合,特别适合武汉人的口味。据老板说,做鱼香肉丝包子的过程也颇为讲究,调馅料还要根据时间不同按不同的比例调配,过程比较繁琐,考验厨师的功底。
包子个头都很大,雪白的面皮比较有嚼劲,鲜肉包的肉馅很新鲜,货真价实,味道很赞;酱肉包虽然有肥肉,但一点也不油腻,咸鲜中带点甜味;牛肉味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味道有点辣;店里的花卷和馒头也不错,因为面发的很好。
环境:店面比较大,做包子卖包子也算是半开放式的,看着比较卫生。服务:虽然排队的人超多,但店员动作超级麻利,不会等很久。综合:总的来说店里的包子就是皮薄馅多,食材扎实,性价比高。江岸区汉口光华路6号(澳门路口)时间:06:30 - 18:30郑记牛肉面吉庆街地道卤水牛肉面一碗美味的牛肉面,既能满足你的味蕾,更是能满足你的胃。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品尝美味的同时,吃饱,吃好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店里师傅麻利的把面条放入配有调料的大瓷碗里,不多不少,刚好盖满一只碗的三分之二,然后浇一瓢混合着卤牛肉汤汁,由于汤汁是用的卤牛肉的而不是骨头熬的,颜色略带一点褐色,那是牛的回忆。对于嗜辣的人来说,再加上一点大锅牛肉汤上面的红油。看到这里,虽然还没有吃上面,已经开始咽口水了。
店里的牛肉味道偏甜,口味偏重,炖煮许久的牛肉带动了整个面汤的辣劲,搭配起各种粉面来也正适合武汉人的口味。牛肉卤的很烂很入味,面条也很有嚼劲,颜色白净,在汤汁里显得圆溜溜的可爱。一碗牛肉面再加一根油条是店里的标配。
环境:店子比较小,周围也有一些早点店,大家都喜欢各种店里的食物搭配着吃。服务:店子开了很多年了,之前在黄石路,近两年才搬到吉庆街,所有的老主顾也跟着过来了。综合:吃上一碗热辣辣的牛肉粉,冒一身汗,感觉一整天都有精神了。吉庆街(近汇通路)时间:06:00 - 10:30价格:12元王师傅豆皮老通城绵延至今的绝妙味道《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曾经来到武汉,特地品尝过这家,并发微博称“过早少不了豆皮,12元一份的牛肉豆皮是王师傅豆皮卖的最火的,用料不含糊的一锅豆皮刚刚出炉,便被一抢而空,要吃上一份豆皮,往往得等好几锅才轮的上。牛肉肉香四溢,肉丁笋丁等臊子给的也很多,分量非常足,吃完一份牛肉豆皮,若你还能吃得下别的东西,那也是非常厉害呢。”
牛肉豆皮口味略重偏辣,若是吃不了太重口味的,也可以选择三鲜豆皮。又脆又嫩的蛋皮,蛋香和面皮完美的锁在了一起,再搭配软糯可口的糯米、比例刚好的笋干香干和肉丁,加上王师傅特色的卤水,入味可口的豆皮吃得人无限满足。
跟传统的豆皮略有不同,王师傅家的豆皮都会在出锅后浇上一勺卤水,虽然卤水让豆皮卖相粗糙,但是卤水的加入让豆皮有了灵魂,卤水渗进糯米里,化解豆皮的油腻而且更软糯入味,吃起来香的让人不能自已。
哪天不想吃豆皮的时候,尝尝他家的蒸饺吧。蒸饺皮略厚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灌汤蒸饺,一口咬下去,肉馅的鲜味和汤汁的浓郁瞬间溢满整个口腔,搭配一碗蛋酒,也是令人无限满足的早餐。
环境:人气颇高的刁角小吃,环境不太友好。服务:服务一般,付款后会给一个牌子,豆皮排队自取。价格:价格相较于一般豆皮稍贵,但是用料丰富,货真价实。综合:王师傅豆皮人气颇高,经常需要排队30分钟左右,等待时间较长,如果想要尝鲜,最好错开消费高峰。高雄路47附3号(近台北一路)时间:06:30 - 12:30价格:11元何嫂糯米包油条老字号小吃 早起也要吃何嫂糯米包油条的糯米是我见过蒸出来最晶莹剔透的,糯米本身品质就很高,比其他家用的糯米要粘稠很多。黏度适中、有嚼劲,包上摘去头尾的油条,吃起来外润内酥。
口味有甜咸两种,咸的料多,香喷喷的,甜的配上花生粉黄豆粉或桂花糖,越嚼越有味道。小小的摊子,名气却响遍武汉三镇,每天特地起早床来吃的人还真不少。
糯米饭是用大锅里取出来的,冒着热气,放在木桶里,所以糯米上会有一丝丝木质的清香。油条是凉的,靠糯米的热气嘘着。有很多味道可以选择,我偏爱糖,总觉得糯米还是搭配甜味比较好吃。
徐嫂包糯米的速度其实也算是一景儿呢,超级快地把各种调料摆放进去,一层层的放糖粉,花生粉,芝麻粉...而且每个食客要的味道都不一样,一会儿甜一会儿咸一会怪味,何嫂总能应付的得心应手。
每天来排队的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专程从别的地方赶来吃糯米包油条的食客。热情好客的何嫂做生意实在,她说她做了十五年的糯米包油条,讲的就是一个对得起良心。这么多年只涨了一次价,用料却多年如一日的用心实诚。
环境:街边的小摊位,没有门面没有招牌。但是何嫂非常注意环境卫生问题,双手从来只包糯米包油条。包糯米的布、装糯米的木桶、盛桂花白糖的器皿都干干净净。摊位旁边放着一个小碗,买东西大家直接把钱投进去自己找钱就可以了。交通:小摊的位置离地铁站只隔了一条马路,附近公交线路也很多,开车或者打车的话走到循礼门的十字路口就可以看见排队的人了。其他:何嫂每天7点的样子准时出摊,大概中午十一点多就卖完了。另:一般下雨天老板都不会出摊哦。江汉区解放大道(江汉北路口)时间:07:00 - 11:25严式烧麦最值得排队的好滋味烧麦烧麦是武汉早餐的另一种美味,烧麦店遍地都是,做的好的却寥寥无几,严氏烧麦就是深受武汉人喜爱的烧麦。严氏烧麦好吃的秘诀,在于全手工的制作。
严氏通常都是自己和面、擀皮,蒸出来的烧麦皮,薄而柔韧,半透明,几乎可以看见里面的馅料。馅料也是自己调配,和别家用机器绞碎的肉末不同,严氏烧麦用的是手切的肉丁、香菇丁,猪油的比例也放得恰倒好处。
刚蒸熟的烧麦,冒着热腾腾的热气,烧麦个头很大,量很足,每一个烧麦皮上都沾满了黑胡椒,咬一口,油重皮薄,丝毫不会觉得干,口感非常软糯;咀嚼起来,黑胡椒火花四射,烧麦皮香搭配着香菇笋丁的鲜甜,时常还能吃到大个的肉丁和香菇丁,让人很有满足感。
除了烧麦,店里的三鲜豆皮也是吃货们的大爱,甚至不少饕客盛赞严氏的豆皮为“全武汉最好吃的三鲜豆皮”。严氏家的豆皮小锅制作,一锅只供三份,保留了传统的做法和味道。
外层蛋皮煎的金黄诱人,吃起来香脆可口,蛋香四溢,包裹着的糯米粒粒分明,又软糯可口,再搭配用料十足的糯米和笋丁、肉丁、香菇,简直美味。
不论是烧麦还是豆皮,吃多了总是还会有点腻,来碗大碗茶或是蛋酒吧,清淡解腻,如果你爱吃甜的,来一碗桂花糊米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环境:让人垂涎的市井美食,环境一般,整体还算干净。服务:人气颇旺的刁角小吃,付款后排队自取,基本全靠自助。价格:价格亲民,好吃不贵。综合:早上中午人都很多,生意好到卖完即打烊,建议错开高峰去尝鲜。他家有速冻烧麦卖,也可以买回家自行蒸熟解馋。武汉汉口自治街前进四路219号对面(近十九中)时间:06:30 - 11:30价格:10元泡蛋苕粉辣飞你的泡蛋苕粉来了几年前初闻泡蛋苕粉这家店,实在无法想象是个什么样的“神奇粉店”。更不太明白小伙伴们被辣到不能自己,仍然要前赴后继的排队去吃到底是个啥心态。
他家一般午饭过了之后就都卖完了,有苕粉、土豆粉、玉米粉三种。配料有干煸的藕丝,肉丝,香菇和虎皮鸡蛋。各种粉除了可以下成汤粉之外,也可以选择干拌的做法,不过说起辣的程度,汤粉还是辣到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第一次吃听朋友的建议要了纯苕粉的,苕粉有韧性,辣度有少辣和多辣两种选择。少辣是少藕多肉,多辣是多藕少肉,每碗都有一个炸的恰到好处的虎皮鸡蛋,不爱吃蛋的,老板会多加一些肉丝在里面。
最爱粉里的藕丝了,似乎一碗泡蛋苕粉辣到哭的秘密武器就是它。干煸的藕丝上面黏着稠稠的佐料,吃到最后碗里就剩下满满一碗的红油,简直赞到没话说。
干拌的粉味道中规中矩,当然没有汤粉这么辣。可你别看汤粉的汤底红油油的,但具老板介绍汤底可是含有十几种中草药,我想这就是汤底辣口不辣心的秘密吧。对了,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它家排队的人特别多,更甚有一次买十碗的,最好在午饭前去,去晚了最好吃的芍粉一定卖完了。
环境:地理位置不显眼,招牌不显眼,装修不显眼,倒是排队的人群很是显眼。交通:在武胜路集贤里菜市场旁边,不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开车都得步行个两三百米。服务:阿姨们忙的不亦乐乎,手脚麻利,也有说有笑的。综合:非常值得一试的刁角小吃,虽然这两年一直在涨价,但丝毫不能影响无辣不欢的吃货们的热情。硚口区集贤三路近京汉大道近集贤菜场时间:08:00 - 13:50价格:12元素材来自:鲜城武汉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bArDP8jZSvHzUS0BJu6l=eXbfBG2Fc5gbPiHOVhh6qVXQ4.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城学校附近小吃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