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的的每年是200养老保险是不是交够15年就可以了,快交够了十五年,年龄也就是四十多,请问,可以零钱不

11K4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9K3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美东四十天赏秋(含九天自驾)
天数:40 天
时间:9 月
人均:26300 元
和谁:夫妻
&&&&日,在宝贝女儿去往加拿大开始她的大学生活之后的第十五天,虽在中年但已实际上成了空巢老人的老公和我,带上想念孙女儿的年届七十七岁的婆婆,开始了我们三人为期40天的北美东部之旅,工作、旅游和探亲兼顾,全程自助。简单概括如下:
1.&&&&旅行时间:40天。
2.&&&&看过的城市:华盛顿&DC、纽约、波士顿、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大多地区的几个小镇。
3.&&&&住宿订房:住过的酒店、汽车旅馆和短租公寓共12家。都是在Airbnb、booking.com、priceline.com、trivago.ca、Agoda、tripadvisor、google地图在网上找到直接预订的。不求最贵只求最合适。
4.&&&&空中交通:美联航(UA)、加行(CA)。直接在其官网上订票。
5.&&&&地面交通:美国城市间坐长途大巴(Megabus或greyhound);&城市内靠地铁、公交、步行;加拿大多伦多以外租车自驾,车子是出行前在租租车上租好的。
6.&&&&吃饭:住酒店时,如果附近有商超,就买食物,用自带的电压力锅煮水煮菜熬汤泡面;餐馆首选中餐或亚洲餐;吃过法式大餐、墨西哥饭;北美快餐首选Pizza、其次是星巴克、Subway,最简单的是发面的面包圈;还吃过缅因州龙虾的湾大龙虾,波士顿的生牡蛎;短租公寓里有厨房,去中国超市买米买肉蛋菜买各种中国调料,几乎全部自己做。
7.&景点、印象、特别提示:将围绕城市、景点或特别见闻,大致分几个板块开写。
8.&&&&采购:以Outlet的厂家直销店为重点,市内碰到需要合适有折扣的随走随买。以品牌包、衣服、保健品、化妆品、巧克力为主。&不买用不着的东西,拒绝铺张浪费。
9.&&&&全程总花费,指从出家门到进家门的全部花费,包括食、宿、行、通讯、景点和小费,共计人民币&78,750&元。
10.&&&后记:大体将涉及城市规划、政府的作用、居民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方式等方面,边写边改的可能性极大。
看看华盛顿 DC_日-25日
主要内容:
A-&&&&杜勒斯机场到华盛顿市区酒店
B-&&&&Harrington&Hotel
C-&&&&华盛顿DC市内交通
D-&&&&博物馆
E-&&&&纪念物
F-&&&&美国国家植物园Botanic&Gardens、街边花园和雕塑园
G-&&&&白宫、国会山、政府办公楼、中国城
H-&&&&习大大访美、梵蒂冈天主教教皇凑热闹
I-&&&华盛顿DC其它
J-&&&从华盛顿DC去纽约
K-&&&华盛顿DC补记
A-&杜勒斯机场到华盛顿市区酒店:当地时间09月22日19:20,从北京起飞的UA808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平稳着陆,提行李入关都顺利。机场出口处有两家公司提供去市区的中巴服务,定点发车,现场买好票已20:30,三人共49刀(一人29刀,每多一人加10刀)。等车时用机场WIFI上微信报平安,快!20:50发车,司机是高个子黑同学,穿着整齐干净,帮把行李放上车。车上已有两拨客人。下过雨不久,空气湿润。路两旁大约10层左右高的楼宇不知为啥都亮着灯但没有人影,浪费!乘客们很安静,即便说话也很小声。车子音响放出柔缓的爵士,整得我直想睡觉。迷糊中,看到车左侧闪过一幢高大的白柱,方尖碑!白宫应该就在不知哪个方向的它的对面。正琢磨着,眼前又闪过一长串白色栅栏,有啥活动?&&(老公D7K里上万张照片他正在整理中,我能蹭上的话一定蹭过来好片子给大家。为了不让大家只看字不见图,就先上几张我手机拍的吧,质量实在羞于见人,大家多包涵。只希望图片里有大家需要的信息就好。)
B-&Harrington&Hotel:&21:30,车子在灯光明亮行人稀少的市区街道间绕了几绕,停在了我们订的Harrington&Hotel门前。跟前台报了姓名和预订信息,看了护照,不到一分钟就拿到钥匙。两张大床的房间,每晚205刀不含早餐,房价随行就市。这家酒店是老公在华府市中心找到的最便宜且评价很好的一家,步行几乎可以去到任何重要景点。它始建于1913年,家族经营,有几个多人间,适合家庭或成员彼此相熟的团队。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每个客房内设有卫生间的酒店。百多年中历经加高和多次翻新装修,如果不是黑灰色厚重的单向开关的老式电梯、部分老家具和房间里空调出风口的手动控制杆,基本感觉不到它已百岁高龄。门厅墙上记录从开张到2015年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的照片和名字。所涉及的历史记录的性质混杂,政治的、科技的、商业的、体育娱乐的不一而同,不知道选择标准是啥。店员意大利裔居多,也有从面相上看是南美但判断不出具体哪个国家的,对客人都蛮热情。酒店附设一个自助餐厅,供应早餐和午餐,还有一个供应晚餐的饭店。自助餐厅的收银员是个大块头话痨哥,我们去吃早餐的时候,他都在不停地热烈地说话,对象或是他同事,或是住客,他都一样眉飞色舞。早餐种类还算丰富。可以点套餐也可以自取,自取不需要等。主要差别是前者有现煎的热蛋。餐费每人13刀。酒店占据了11到12街的一整个街区,步行距离内有各种餐馆和品牌店,不折不扣的中心位置。缺点有两个:一是吵!倒不是人声嘈杂,而是警笛的声音,尤其在夜间,不知是否常态。我们住的四个晚上每晚都听到频繁的警笛和警车疾驰而过。第一晚以为发生了特别的警情,还有些紧张,后来天天如此,只当是常态吧。不知这是不是首都之特有。二是离得近的超市少,买食物不方便。有次快速步行半个小时去到一家韩国人开的小超市Capital&Supermarket,买了一盒橙汁、一袋油菜、一袋木耳菜、4根香蕉、一袋盐和一中瓶洗发液,花了16刀,其中税占1.5%。买回后当晚的晚餐就用自带的电压力锅在房间煮方便面加青菜。虽然简单,但适合自己的口味,比起干啃Subway的热狗好多了。
搞懂酒店这面墙,米国历史80分
C-&华盛顿DC市内交通:酒店所处的位置,到景点几乎都可以步行,我们只在从酒店到到长途汽车站Metro&Station之间坐过两次地铁。第一次是傍晚,离高峰转平峰只有大约五分钟,就等了一会儿买的平峰票,2.75刀一人次,只有两三站。地铁票价分得很细,但无论何种票都可以在自动售票机购买,纸币、硬币和信用卡均可用。预计乘地铁比较多的话,最好买SmartTrip,可以免去次卡单程1刀的附加费(年长者和残疾人士0.5刀)。票价在高峰时间和平峰时间不同,距离长短不同。高/平峰时间的定义,从本站到其它各站的各条线路的票价,购票流畅等详细信息在自动售票机上都有,操作前好好读,当然还可以在它的官网上提前了解(http://www.wmata.com/fares/&)。
地铁自助售票机
l&&D-&博物馆:&华盛顿DC的博物馆几乎都在&The&Smithsonian&Institution&旗下(http://dc.about.com/od/smithsonianmuseums/a/SmithsonianFAQs.htm)要么免门票,要么可以自由选择门票价格或选择是否捐钱,这或许是驴友们大力推崇华府博物馆的原因之一。但是看物馆实在是费时费力的活儿,要想收效多的话,最好事先做功课:浏览想去的博物馆的网页,找到下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物件,去了直奔主题,亲睹芳容。其它则可以走马观花。&几个人同游,每人的兴趣点可能不一样,不必非得一起走相互牵制,可以约好参观结束时间和会和地点然后分头行动。另,众多博物馆和再往后要写的纪念物都是华府国家广场(National&Mall)的地标建筑。
航空航天博物馆门口的冲天柱
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Air&and&Space&Museum&(http://dc.about.com/od/smithsonianmuseums/p/NASM.htm)&:&关于航空航天的科普+科幻+参与。从莱特兄弟的飞行梦想到阿婆罗登月到卫星对接,从小朋友的有关飞行的睡前故事书《Air&Babies》到热气球上所有的物件展示到美国空军的发展史,人类探索天空、太空的事无巨细在这里陈列了很多,各个航空航天时代的飞行器实物令人咂舌。可以动手参与的,多是帮助说明基础科学知识的装置,不光讨孩子们喜欢,成人也都玩儿的不亦乐乎。粗粗地转下来至少三个小时。馆内有快餐店简单填饱肚子。
2.&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http://dc.about.com/od/museums/p/NaturalHistory.htm)&:跟门厅的大象打过招呼后,就直奔地球宝藏馆(Earth’s&Treasures)。无论是幽蓝、挑红、翠绿还是亮黑,那些超常大小的璀璨宝石都不是平常人平常可以一见的。流着口水睁大眼睛仔细端详,遗憾自己怎么就没生在帝皇或者富贾家!最喜欢那只有多颗大玫红色宝石和小钻石组成的东东,虽然已经忘记她是手镯还是头冠了。古埃及展馆里陈列数个木乃伊(这明显应该归在人类历史范畴内,怎么会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呢?自己没几年历史的美国,手里捧着几千年前的木乃伊,你叫他往哪搁?)从棺椁到干尸,数量不逊于开罗博物馆的木乃伊展室,文字说明比开罗的更清楚细致。把从别人家的掠来的东西放在自家门厅堂而皇之地展览,美国真的是紧步英法的后尘!看南美、中东和非洲馆时又升起同样的不舒服。古生物馆和海洋馆基本穿行而过。所有的动物标本无论在哪看到都觉得可爱至极。稍微细看了印第安人早期的生活回顾,欧洲移民几百年前在北美大陆对印族的灭种屠杀比之纳粹对犹太人一点儿都好不到哪去!如果说犹太人疯狂敛财激怒了纳粹,与世无争的印第安人可是谁都没招惹啊!馆内有间四面透明玻璃围起来的工作室,里面的工作人员有的在测量一块不知是谁的骨头,有的在用显微镜观察什么的切片,有的在整理资料,学术气氛浓厚的感觉,立马想到“考古学家”。还有一位老阿姨,身前的桌上摆了七八个灵长类动物的头骨,她指着不同的头骨,向观者讲解它们的出处,年代以及科学家的猜想,现场教学。还看到一堆一簇的学生,边看边写作业。这样上课,偶也是极稀饭的呢。泡在这里三小时,不过看看皮毛
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厅的大大象
我最爱的首饰之一
别人家的东西
&3.&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American&History(http://americanhistory.si.edu/):&从美国人自己能追述到的时间点和历史事件开始,可以捋清楚的各种所谓发展史。比如钱币、食物、服装饰物、农业、广告、工业及城市化、商业、通讯、计算机及商用机械等等。原以为这里该是美国人叙述自己历史的地方,但居然看到明朝洪武年间的大明通行宝钞,也就是明朝的纸币。14世纪可还没有美国吧,即便通过流通渠道,这大明宝钞也找不到有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啊!Yap岛的石币引起我对这个克洛尼亚联邦小洲的兴趣,回来百了百才知道石币在那里现在居然仍在使用。城市化部分通过人物故事讲述,参观者可以参与选择人物的不同命运,看下来印象深刻:二战前后,年轻人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无产阶新市民,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的劳动机器。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新市民的生活也悲喜交集,很像中国过去三十年中,海量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城市飞长的过程。算一算,咱们晚了100年,咱们一定要比他们强!!
八一下大明宝钞:一个欧洲富贾,与我大明有长期贸易往来。中国货币在那个年代是硬通货,相当于现在IMF提款篮子里权重最重或者至少第二重的货币。所以,商人们都或多或少会存一两张中国银票压箱底。一来是自家财富的象征,二来以备不时之需,三来也给子孙留点儿遗产。多年之后。这富贾的重重孙辈——不满欧洲沉闷宗教氛围的一个清教徒,那个年代的愤青吧——决定离开欧洲大陆。那张大明宝钞,从他爷爷的爷爷几经悉心传承,一直传到他手里。他于是怀揣这张珍贵的传家宝,奔向光明的北美大陆,开始新的生活。对华贸易依旧是这愤青打算继承的行当。可是,在想动用家底的时候,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到了清朝。无奈,宝钞又回到箱底,安度余生。这家人很珍惜古董,又是四五百年下来,宝钞一直被珍藏,居然没有丝毫损坏。那愤青的后代觉着这张纸搁家里没啥用,不如捐给博物馆,还可以给自己和祖先讨个好名声,于是,我在这里遇见了它。
时间有限,没仔细看的物件比仔细看了的多得多。如果之前没做充足的功课,去了可以拍好片片,尤其自己一看就觉得有故事或者特喜欢的好好拍,回来复习也是一样。路过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国立艺术博物馆和国际间谍博物馆都没时间进去了,等以后有机会吧。
E-&纪念物:华府的纪念性建筑物可谓形式多样,简单地叫塔或碑容易引起概念化的误导,就叫纪念物吧。
1.&华盛顿纪念塔:&就是那个方尖碑。自从在埃及神庙瞻仰过方尖碑鼻祖之后,再看巴黎的和眼前的,更感受到了文化和艺术不是石头缝里凭空蹦出来的,而是经年的传承加可能体现细微变化的再现。虽然华盛顿塔高一百七十米,而埃及现存最高的方尖碑只有二十几米,但埃及那可是公元前两千年垒的,而华塔是一百年前树的呀。,近前仰望华塔,是治颈椎病的好疗法。走到塔跟前,我干脆躺在旁边的石凳上看天看塔尖。对面的国会大厦正维修,严密的脚手架和周围的防漏网把圆白房子围的只看得到白尖尖。塔内有铁梯和电梯可以登顶俯瞰城市,入门的票在附近一条街上的管理办公室领取,据说是免费的,但每天发出的票数有限,要早去才领的到。我们不是见高就必须要登的人,事先和现场都没打算上去。
2.&二战纪念广场:&广场由两个相对而望的塔楼和沿着椭圆圆周的56根花岗岩柱及刻满金色星星的自由墙共同围绕中央喷水池而成。塔楼分别写着‘太平洋’和‘大西洋’。每个岩柱上刻有一个美国的州名,岩柱间由绳索状雕塑连接,各州同心的象征吧。每只金星代表100位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人。美国是同盟国成员,枪口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我为此向捐躯者致敬!过午的太阳光强烈耀眼,给这个纪念广场多撒一些明媚吧。
人类能没有战争吗?
3.&林肯纪念堂:一说就会想到汉白玉的林肯的坐像。从二战纪念广场步行到林肯纪念堂大约20分钟,连接两者的是长长的倒影池,仿照泰姬陵前的那个池子。纪念堂四周由36根圆柱架起两层长方形屋顶构成,像埃及神庙。雕像比想象中高大很多,表情沉静肃穆,双眼望向对面的方尖碑。最初知道林肯是从小学的英语教科书里,那时认为他是美国反种族歧视的英雄,后来看了李敖审判美国总统的书,认知也有了改变。不管怎么说,被后世纪念总有些道理。参观者络绎不绝,堂内一直满满的,人们移动时很慢很小心所以整体很安静。学生群体一直没断过,看年龄大约是初中和高中生,有些由老师带领并讲解。学生们也都非常地安静肃穆,表情中透出崇敬。感觉美国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做的比我们实在。
参观林肯纪念堂的米国年轻人
4.&朝鲜战争纪念园:19个略大于真人尺寸的银色雕塑组成的三角形士兵编队,是纪念园的主体。队伍左后边的士兵正扭头后望,神色紧张。其他脸冲前,戴头钢盔披斗篷,上身略低俯,小心翼翼地作摸索前进状。我从队伍后面向前走,边走边想象其它战士的神情,不会都像最后那位,而应该是警觉刚毅甚至眉宇间英气荡漾的吧。等走到队伍前头,发现所有的表情神态体态都是错愕惊恐,散发出被极大的恐惧所笼罩的气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在1950年10月,那时百废待兴,连吃饱都是问题的中国,给战士的最好补给不过是炒面(相当于今天的方便面),每次发放的量最多只够吃一周,还要每个战士自己背着。历经三年,最后没打输,除了以弱敌强的战术和指挥,靠的是战斗员拼信仰拼意志拼身体极限,说白了就是拼命。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地空加海军陆战部队,武器装备先进,补给充分及时。可是呢,只会白天打仗,补给不够不愿打,重火力不强不敢打,保命为先。所以在前三次战役中,美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群雕战士的表情,刻画的就是美军失利的状态吧。可是,拼命总有极限,人毕竟不是钢铁。从三八线推进到三七线的志愿军,继续领受进军三六线的最高军令!战线拉长,补给更难跟上,受冻挨饿的战士,头顶从天而降的炸弹,面向重火力武器,以退回三八线作为第三、四次战役的结果和资以谈判的的砝码,虽退犹荣!换个角度,群雕美国士兵的表情,未必不是中国士兵在后两次战役中无奈撤退时的表情…&…。再感受群雕营造的气氛,心里有些佩服起美国政府可以接受群雕设计者的如此设计:没有气宇轩昂,没有高大壮烈,展示给参观者的反而是紧张、胆怯和惊恐,是战争中更真实的士兵,尤其战局对己方不利时的士兵的面貌。观者当各有各的解读吧,或者唏嘘、或者同情、或者不平、或者憎恶、或者愤慨,单单不会产生令人脱离现实的妄尊自大。参观的人群中,最扎眼的有三类:退役老兵(穿着退伍军装或印有‘退伍军人’字样的T恤),朝鲜人(北或者南不清楚),当地学生。老兵们已七老八十,或坐轮椅,或由人搀扶,最健硕的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不知60多年后,老兵心里如何看待那场战争。不时有人上前与老兵握手拥抱表示敬意。群雕一侧的黑色的花岗岩墙面上浅浅密密地蚀刻着军容不整的士兵半身像,墙面尽头画龙点睛地刻着“Freedom&is&not&Free”&。这话是对朝鲜说的?对中国说的?还是美国的自言自语?群雕前方地下几块黑色座石上,刻记着在朝鲜战争中阵亡、负伤、被俘以及失踪的美军和联合国军的人数。整个看下来感觉冷冷的。战争中的个体,无论为哪一方而而战,他们参与的杀戮都令人憎恶,而他们经历的恐惧和苦痛又都值得同情。这两面缠绕在一起很令人纠结,唯有‘为正义而战’是唯一的切分线吧。可是,对“正义”的定义是唯一的吗?
回家就把朝鲜战争始末重读了一边。米国人输的肯定不服气
F-&美国国家植物园Botanic&Gardens、街边花园和雕塑园:四个字:丰富美丽!主要生长在温暖地区的各种兰花正热热闹闹地开着,喜煞个人!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G-&白宫、国会山、政府办公楼、中国城:12街以西较以东整洁。政府办公楼多在西边,建筑方方正正,楼高3-5层,大块石头砌的外墙,插星条旗。司法部门口有守卫。不同部门的办公楼各是各的,没见集中在一起的政府楼群,而是在街上随走随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特别去看白宫,以及国家广场一带的纪念建筑物。没有预约进白宫,只在铁门外围看了看,白宫内部对我们的吸引力不及街景、餐馆和普通市民。白宫门前是缓上坡的草坪,是他们的总统经常出来发表简短演说的地方。那天木有演说,只在外围有几个表情友好的警卫,看上去不像国家最高行政官邸。草坪上的喷水装置转着脑袋不停地喷,一片和谐。离开华府前一天下午,虽然阴天有风,虽然从自然历史博物馆出来已经快4点了,但还是觉得应该去看看中国城。汉字招牌的出现令我小兴奋了一下。中国城街上的人远比其它街区多,建筑新旧混杂,地上不时见到随手丢弃的废弃物。不少人——不是华人,是黑人——几步之隔就三三两两地竖在那儿,只是站着,并不见他们做什么,怪怪的。开始下小雨,原本想找家中餐馆吃饭的兴致也没了,匆匆回府。国会山:正在维修。脚手架把白色的主建筑直接变成灰色,分别在华盛顿塔下面和植物园出口处远眺了一下而已,未进入
H-&习大大访美、梵蒂冈天主教教皇访美:好巧!习大大访美的专机9月22日上午从北京飞西雅图,我们当日晚北京从飞,当地时间22日晚上到华盛顿,天主教皇(Pope)方济各同日白天从古巴飞华盛顿。那晚我在方尖碑附近(也就是美国国家广场)看到的栅栏就是在教皇欢迎仪式和次日的公开演讲和巡游中作安保用的。从23日起,只要打开电视,华盛顿当地电视台新闻内容的95%都是Pope,主持人的语气热情洋溢,好像来的是他家失散多年的二大爷。被采访的美国民众表现出对Pope的热忱达也令我们非常吃惊。说是为了亲睹教皇真容,听他的演讲,接受他的祝福,很多人从华府以外拖家带口而来。为能在观看迅游站到好位置,大清早5点还一片漆黑,栅栏边就已经排起长队。有个老爹,清晨4点半把只有几岁的儿子从热被窝里拖出来,只为赶早排队,看上Pope一眼。23日一早从电视新闻里得知Pope当天上午在国家广场公开演讲,我和老公决定去看看热闹。风有点儿刺,幸好太阳不错。去往广场的沿路,万人空巷,只在Federal&Triangle&小广场里看到几个兜售Pope纪念品的游贩。过马路时碰到的一个孩子模样的城管,开心地问我从哪来,得知从中国,更开心地说:你们是来欢迎Pope的吧?不是哦,姐是习大大的侧翼哦。进演讲现场的安检正在进行中,好多好多人!两组记者模样的,扛着摄像机正采现场。我们不是天主教徒,对与教皇的不期而遇没觉得兴奋,与教徒们的热切气氛不搭,自然没有加入人群的愿望。电视的访谈类节目,也都被Pope充斥。主持人和嘉宾挖空心思淘出一些细节吸引大众的注意,越看越觉得太TM演了。国内如此高频率围绕同一主题的电视播报,除了奥运,就是救灾或者重大科研实践比如航天飞机发射、太空舱对接之类的,比眼前的老美正常多了。电视在反复播报采访一个被教皇吻过额头的,正等待移民美国的家庭的小女孩儿,她对着镜头以与年龄很不相称的口气和措辞,说希望美国政府快些批准她家的移民申请。严重怀疑其是托儿,并同情美国民众之受骗不觉。还有个五大三粗的保安,站在教皇旁边,听他演讲的时候,几次三番地抹眼泪,也就几次三番地进了镜头。跟媒体对教皇的高频率热报相比,习大大访美的报道却凤毛麟角,每天只几分钟而已,镜头都是一闪而过。咱不懂政治,无从参与或评价。除了因为天主教严谨的教义如果能够让美国人更有文化,而对之前从未听闻从未注意过的教皇虽无好感但也不反感之外,总觉得华盛顿媒体这头的过分热情较之那头的轻描淡写,绝不会是巧合或者完全的自然流露。美国人的小聪明一摆到桌面上就很不堪不是吗?
&l-&华盛顿DC其它:
1.&&&市内多处建筑正在进行施工,城市有活力。
2.&&住在11、12、13街的话,去哪都方便。步行、公交、地铁或出租,随你喜欢。
3.&&&路口的指示牌非常非常清楚,带张地图(酒店都会提供),随时看路口的指示牌,想迷路都难。
4.&&&街面上黑人多,可能白人怕晒都在写字楼里,而黑人更喜欢明媚的阳光。
5.&&&空气干净,我们呆的这几天天气真心不错,柔润的和风拂面。
6.&&&博物馆值得看。事先做好功课比随意看看收效更多,尤其对于时间不很富余的。
7.&&&剧场多,有时间又舍得银子的话,可以事先在网上找自己感兴趣的剧目或音乐会,提前订票。我们有次路过National&Theater,看到贴的海报都是未来演出的预告,木有正在进行的。碰巧有位大哥在售票口,买的是两个月之后的演出。
8.&&&景点周边有快餐车,多种风味。热狗最便宜的3刀,女生吃一个不饱,也不怎么好吃,性价比低,只可以充饥。最好自己带点吃的比如面包香肠点心和水,转景点或者博物馆容易错过饭点儿,临时找不到餐馆可以垫垫饥。
J-&从华盛顿DC去纽约:Metro&Station是华府长途汽车站,有去往美国其它城市的长途大巴。我们出国前在网上(https://www.greyhound.com/)定好了从华盛顿去纽约的票,订的Greyhound/Peter&Pan公司的车,每人24刀含税,车票可自行打印。为了避免临行前的仓促,我们提前两天去了趟Metro&Station搞清具体的候车点,也顺便打探一下站内到情况:好多家快餐店和小商铺,时间紧张的话,在这里抓个便餐没问题。车站里有多家公司经营,每家在不同的区域。有个不大的室内候车室,但是不分公司和车次的。具体到每一趟车。要到室外承运公司的区域排队,上车前检票。都说中国人着急,其实老美也一样,九点发车,他们不到八点半就开始挪出候车室去车跟前排队。我当时想,不会座位不够要抢的吧?我们也随大流跟着挪出去。那天阴天降温,小风一个劲儿地吹,排队的地方恰在风口,幸好有先见之明穿了厚衣服且围了丝巾。排队就是排队,哆嗦着干排!我们还算靠前,后面没几分钟就是长龙。忽然有俩女孩热气腾腾跑过来,问我这队是不是去纽约的,压根而没当我是老外。回答说是,她们道了谢就去队尾了。排在我后面的一个戴眼镜的白净的女孩儿,个子不高,挺开朗地跟我聊天。她去纽约找朋友玩儿,说纽约最近音乐季,演出多多。说大众对Pope的热情她并不认可,电视里看看就行了。还说华盛顿这几年冬天下雪不多,一两场飘飘意思意思而以,她小时候多些,是气候变暖吧,她感觉今年冬天会冷一些。排到差三分九点,开始检票上车。满员啊!刚坐定,坐老公前排的一个男青年突然回头问他这车中途会不会停靠其它站点,俨然也没当把老公当老外啊,这种感觉有点怪。车子开得既快且稳,车程4小时,中途不停,车上有洗手间。车内很安静。我前排是位印度大叔,途中悄声打了几次电话,跟接车的人联络时间地点。阴云伴了一路。20年前去过的纽约,再去,不知会不会似曾相识?
K–&华盛顿DC补记:前面所写的华盛顿DC,是以杜勒斯机场提取行李为起点的。追溯到从国内出发,有几点有必要提一下:
1.&&&美国签证办理:旅游目的B1/B2,个人可以直接申请签证,不必参团。一签就是实打实的10年多次往返,即便你的护照有效期短于10年。我2014年12月递签,那时每人的签证费加邮寄费是992元人民币,通过中信银行交钱和寄回签证。申请步骤详见http://www.ustraveldocs.com/cn_zh/index.html?firstTime=No&。签证费可能涨,请参考官网最新信息。
2.&&&买保险:不常出国的,可以为某次出国旅行买自己需要的保险,保险公司都有相关险种。我们这次买了人保的“人保寿险境外意外伤害保险”和“人保寿险附加境外紧急救援医疗保险(A款)”。主要针对意外伤害,疾病救援、门诊、住院。每人450元,保额单项最高40万。是通过电话人保的客户经理投保的,谈妥后网银付款,接收保单。临行前带上保单,全程随身携带,以便需要时马上可以拿出来联系到保险公司。还好我们没用到。
3.&&&从青岛的家去机场,提前一天用Uber订车时,特别跟司机师傅确认车子有足够空间可以装得下三个人和全部行李,有必要告诉他行李箱的尺寸。出发那天,师傅提前五分钟还多就来到楼下,是别克商务车,宽妥妥滴!
4.&&&正点到北京,距下一班起飞将近9小时。提前预定了如家(顺义)机场店,两床房80元包机场接送,与T3航站楼间约10分钟车程。如家周围有几家饭店,丰简都有,选了一烤鸭店,尚可。北京机场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架航班出港,经过如家所在的位置时,硕大的飞机就在头顶,噪音很大,挺吓人也挺特别的感觉。吃完房回房眯一觉,正确无误的选择!
5.&&&起飞前三小时回到T3,值机、出关、过安检都按部就班。机场内免税店东东都贵贵,没有兴趣。一直下雨到登机前,居然雨过天晴,金边镶云,好兆头啊!登记,满员、满箱。这种情况,不一定非要把行李放在自己座位上方的行李箱里,顺过道找座位时,看到有空的,即可果断放行李。
6.&&&飞机爬过程颠簸厉害,持续时间比以往我的任何一次飞行都久,空乘全部待命不动。我登机前就开始的胃部不适愈发严重,可谓翻江倒海,还略有寒热往来。后悔没有把小柴胡冲剂带几包在随身行李里。亲们接受教训,针对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把有效药带在身边。飞机平稳后,感到强烈胃热(常说的烧心)和断续冷汗。尽管毫无胃口,还是强迫自己吃下白米饭和小面包,喝热水以补足胃阴虚亏。13个小时的飞行不是闹着玩儿的,不能像以前国际飞行时,不舒服就干脆不吃东西那么傻了。
7.&&&精神稍好,就找个电影看起来吧!最好看平缓的,慢节奏的,镜头画面闪的不是那么快的,省省眼力。我完整地看了Testment&of&Youth.&讲一女作家回忆一战的。女主角瘦弱无胸,长相娇好,但战争毁了她的爱情。落脚在小百姓厌恶战争呼唤和平。一百年前的故事,一直会有的故事。
8.&&&飞机上一定记得跟空乘要入关单并逐项填好。所以,随身带一只笔,显得咱老练。有一项是在美的住址。无论是酒店还是亲戚朋友家,最好把那个地址打印随身带着。因为我们很难背过一个陌生的外国地址。
9.&&&第二次送餐时,机长宣布此次航行是该机组中的两位空乘退休前的最后一飞,他们分别从业42年和45年!&真的是爷爷奶奶级了,两位都已白发,但服务过程表现得很敬业,蹲蹲起起,端饭递水时恭恭敬敬,无论客人长幼黑白。广播刚完,恰好奶奶级那位路过我身边,我跟她道贺,祝贺她可以开始颐养天年。她略感意外,说自己正忙着送饭,居然没注意听机长刚刚的广播,说很期待不需再把飞行当工作的退休生活,说感谢我的道贺。当时画面可想而知很温馨!
10.&&飞机着陆灰常平稳,当时脑中浮现出登机前首都机场的金边镶云。入关队伍不长。关员表情严肃,据说其权利很大,即便你持有有效的美国签证,如果关员认为不妥,照样可以拒绝你入境。常规问题诸如:来美的目的,计划停留时间,在美期间住哪,还打算去哪干什么等。有几种文件最好在入关前准备好,包括:在美将住的地址比如酒店的预定确认信,要注意不是酒店的名字而是包含门牌号和邮编的地址,邀请信函(如果旅行是应公家或亲友邀请的,没有的话也不必造),行程计划(大块儿的就行,比如哪天去往哪个城市以及在那个城市将住的地址)。还是不放心而且逗留时日比较长的话的话,可以带一份国内银行开的你的个人资信证明,表明你有足够的钱支持逗留期间的花销。当然,所有文件都得是英文的,别指望美国海关官员是一只正在学习中文的勤奋鸟。这些文件,只需要在TA要求你提供证据时给TA,开始只给TA护照看即可。切记所准备的文件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反映,而且,自己要了解文件的内容以便在关员进一步提问时能够对答自如。还有,如果几位家庭成员同行,入关时可以一起到窗口前,为主的需要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时无需紧张,真实加不卑不亢即可。
看看纽约_日-29日
主要内容:
A-&&&&公共交通
B-&&&&住宿
C-&&&&吃饭
D-&&&&环曼哈顿岛游船
E-&&&&Intrepid航母
F-&&&&时代广场、帝国大厦、百老汇
G-&&&&中央公园
H-&&&&911纪念地
I-&&&&华尔街
J-&&&&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
K-&&&&街景
L-&&&&购物
M-&&&&从纽约去波士顿
A-&公共交通:
1.&&&地铁:纽约地铁班次很密,等车时间最长3、4分钟。三天出行全靠地铁,车费共103美刀。百老汇沿线的站都比较旧,人流量大,但没碰到特别拥挤的时候。这条线就在百老汇大街下面,地铁行过时产生的震动在路面感觉得真真的。最爱的是站上有超快的免费WIFI(后面会说明为什么最爱)。离市区稍远的新站更亮堂。离开纽约那天到Huston站乘Megabus,不光站新,居然乘了一回多次在梦里出现的斜着运行的电梯。发现时有些小兴奋呢。哪一天兴许还会乘上螺旋式行进的电梯也未可知啊。
9月26日中午12:50到纽约。从外环向市里靠近,纽约的拥挤随之涌来。长途车站跟时代广场(Time&Square)的地铁站点在42街同一建筑的不同楼层,整个熙熙攘攘的。三人在站内拿着地图研究了好一会儿才搞明白怎样坐地铁去旅馆所在的96街。站到自动售票机跟前又瞪大了眼:跟华盛顿的完全不一样,无论长相还是游戏规则。算清楚要花8.25刀买三张乘车卡,于是按照操作指示进行完所有的选择,拿出钱包里当时最小面额的一张20刀纸币塞给机器,几秒钟后纸币被退了回来。我这可是真钱啊机器大哥!试了几次都是同样结果。于是,快速川流的人群和我们后面几乎不动的等待买票的队伍形成对比。我承认已经冒汗了!求助旁边一个小伙子,他开始也有点儿搞不明白,后来建议我们输入11刀的票额而非8.25刀。机器终于吐出一张黄色的Metrocard并找回8刀(看下面i解释)。原来机器的默认程序里,没有把10刀当零钱找的逻辑。购票指南上也不写,语言不是问题也是问题啊!说说地铁票的其它事儿吧:
&&&&&&&&&&i.&&&&&&Metrocard工本费1刀,不退,可充值。既可乘地铁,也可乘公交车
&&&&&&&&&ii.&&&&&&充值时,貌似如果充10刀以上,有11%的bonus(优惠)。以上面第一次买了一张卡为例:我要充11刀,加1刀工本费,共花12刀;获得11*11%=1.21优惠,则卡值为11+1.21=12.21刀。
&&&&&&&&iii.&&&&&&一次进出花费2.75刀,到哪都一样,计价不分里程。&。
&&&&&&&&&iv.&&&&&&Metrocard每次进站时,一张卡可以多次刷。只要不怕麻烦,几个人共用一张卡即可。又环保又省钱。
&&&&&&&&&&v.&&&&&&还有一种卡是几天内不计次的,很适合一直在外流窜的游客,人越多越划算。
&&&&&&&&&vi.&&&&&&在Seven/Eleven店里可以充值,但不能买新卡。
2.&&&公交车:有天乘42路公交去码头坐游轮。上车前忽然想起Metrocard忘记充值,余额连买一张票都不够,附近没有地铁站可以马上充值。赶紧读站上的购票说明,看到可以用‘changes’买票,于是放下心来,准备好买票的钱——几枚硬币和两张纸币。上车后很自信地在购票箱上找可以塞纸币的口,无果。问司机钱该往哪儿塞,司机说现金购票只能用硬币不能用纸币。那,那,不是说‘changes’可以的吗?忽然恍然大悟,原来changes等于coin&。司机也确认说either&Metrocard&or&corn&(=change)。很尴尬,问他怎么办,他摆摆手,挺随意地说:just&put&all&your&corns,&don’t&worry.&太好了吧,也太不好意思啦吧。把身上所有的硬币全投进购票箱,大约只够一个半人的票价。哎——!虽然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且他们总赖账不好好还,但上天明鉴,我真心没打算揩他们的油啊!谢过黑人司机,仍然满脸尴尬。
B-&住宿:Newton&Hotel在曼哈顿岛上(地址:2528&Broadway,NY0025),距百老汇(Broadway)沿街的第96街地铁出口十几米远。同乘地铁的一位大爷热心地帮我们指路。酒店前台店员都是印度人,门厅整体色调也是比较深的印度风格。房价每晚315美金不含早餐。听上去挺贵,但是在曼哈顿岛那旮瘩算便宜的。房间大、床大、洗手间大,有微波炉,咖啡壶。洗手间的洗漱用品质量比华盛顿那家好。酒店周围各种饭店、快餐店、果品点、超市、水果蔬菜摊、书店、运营商门店、药店,沿街都是。还有一辆旧车改装的爆米花售卖车,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营业,卖家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笑呵呵的,总有人排队买,和气生财哦。从酒店步行大约15分钟到中央公园,是个灰常大的园子,带上吃的够转一整天,喜欢晨练或晚间散步的,这园子是绝佳去处。好脚力的话,沿着百老汇大街一直向南走,可到曼哈顿岛的最南端,华尔街金融区就在那儿。十五年前我和几个八国联军的同事从南头走到到北头,真真地走了整一天。Newton&Hotel不得不说的缺点就是WIFI要收费。在房间用,12点到12点,6.99美刀。无论几点开始用,截至点都是下一个12点。在大堂用,五分钟1美刀。有次我们在大堂打算收一封email,进hotmail邮箱需要验证,验证完刚把邮件down下来还未细读,五分钟一到,自动断网,感觉挺坑爹的。但是,聪明的我绝对不会被这点小事难倒。地铁站里有免费WIFI,我们每天都乘地铁,早去几分钟,重要的信件一封都没耽误。无论如何,看在Newton地脚好价钱又合适的份儿上,WIFI就不计较了,总不能什么好事都摊上啊。
C-&吃饭:在纽约的几天里,吃的比较丰富。主要包括:
1.&&&&&自己做:酒店对面有超市,各种食物蔬菜丰富、还有简单加工的肉、熟食、半熟食、水果、蛋奶等。用自带的电压力锅加上酒店提供的微波炉和咖啡壶,还有老公的细心耐心,小日子立马填了不少味道。
2.&&&&&快餐:首选Pizza。很多意大利人开的小pizza店,吃头好。或许是因为Pizza的发面饼跟咱们的烙饼相像才喜欢的?百老汇街头小店热狗,路边餐车kababo,&cyru,&Italian&Sausage。最基本的快餐填饱肚子,人均5美刀含税不成问题。但是快餐的感觉亲们知道的,匆匆塞进肚里,对抗饥饿,不奢望品、味的享受。
3.&&&&如果特别不待见西方快餐又马上找不到经济的中餐或亚餐馆,墨西哥餐是不错的选择。掰掰源流的话,汉人和墨西哥人的元祖都可以上溯到蒙古人,所以吃食相近一些。对了,还在小超市买过蛋糕当次日的早餐。
4.&&&&鸟人拉面(Totto&Ramen,地址:464&West&51st&St.&NY10019):是前辈驴友推荐的,店面在离时代广场不远的一条边路上。到纽约的当天下午两点多,吃过几块Pizza,老公和我就跑出去打探住处周边,一直走到中央公园。之后七点多带婆婆一起地铁直奔时代广场站。找到面馆大约七点四十,门口已有数十人排队。进门报了名字排进等候名单并拿了菜单,英日两种文字。老公自告奋勇当日文翻译,做点餐准备。排队的食客东西面孔都有,小风嗖嗖吹,腹中咕噜噜叫,Pizza早被消化光了。服务员不断出来喊客人的名字。等了约摸半小时,那个亚洲面孔的女服务员又出来点名,可是喊了好几次都没人应答。不知伊是哪国人,我的姓从她嘴里喊出来,已经不知道是神马音啦,直到她把三个字母逐一拼出来才知道是喊我。店里满的不得了,人声加吸面条的声音融合在从每只汤碗里冒出的热气里。点餐时跟一个小伙子服务员询问配菜的细节,几乎用喊的。他直接南方普通话回答,干净利落,沟通立马顺畅很多。上面很快,类似味千,白骨汤味道足,肉蛋或者海味配菜还算精致,份大。在小风里等待半小时后,只吸一鼻子热气就很舒服了。稀里哗啦吃完,连汤一起喝光,胃里暖暖的。三碗面加小费50美刀,贵!感觉被推荐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面符合中国人的肠胃,加上它店面的地脚吧。
5.&&&&法餐(Balthazar法餐厅,地址:80&Spring&St.,NY10012):出发之前在此餐馆预约好座位,并且在去之前的48小时确认到场。吃法餐那天安排比较充实:上午游船,下午转百老汇大街和华尔街,晚餐前又在王子街上的Dume店入了两双鞋子,在Levis入了一条灰常称心的仔裤。当时,除了肚子,其它都满满的。订餐时在网上看到一句说进这家法餐厅不能穿得太过随便,于是那天我还就穿了件中式立领盘扣衬衣,并且带了一条中式正装裤,以备万一绷腿裤遭到质疑时可以救场。其实没那么过分。到餐馆的时候,客人不多。身着西装或马夹,打领带的店员们还在摆桌。确认过预约,一位印度裔waiter引我们入座,紧跟着过来一位经理模样的,弯腰道歉说店里的空调系统今天出故障了,会比较热,问我们是否在意。Of&course&我太不在意了!为了怕空调太凉,我还特意带了大围巾呢。这下不用担心了哈哈!印度waiter拿来menu请我们点餐。前菜分别点了蜗牛和两份不同的salad,main&course是鸭腿、稠鱼和酒焗鸡。关于酒品,来前做功课时还纠结怎么配比较合适,在waiter的帮助下,决定三人统一饮rose&pink,事实证明真是英明决定。rose&pink从色泽、透明度,到入口入咽时回旋的口感、味道,都温柔得极致,配三个口味的main&course都是极好的。等待上菜时,周围客人蓦然地多了起来,但印度waiter说这不算多的,空调问题会令不少客人却步呢。中间去了洗手间,沿木质的知呀作响的老楼梯下到地下一层,手盆和门也是木质的,有些诡异。Waiter&拿来酒过目,然后启瓶倒酒,动作慢到几乎审慎的程度,倒好酒后把酒瓶放进桌子附近的冰桶,然后稍稍躬身退开。这让我忽然觉得自己作为客人真他妈有些尊贵了。前菜上来,waiter很清楚知道该把哪只盘子放在谁面前。蜗牛比较精致,味道比几年在在国内必胜客吃的胜出很多。果蔬沙拉都是大盘,自然甜味的果蔬,搭配温和的酱汁,让喜爱素食的我感觉到了从舌尖到胃肠的关爱。上菜的速度由客人的进食速度决定,waiter虽然不一定就站在旁边,但会在需要添酒和上菜换盘时恰到好处地出现。稠鱼鱼肉细腻入味,要是给英国人或者美国人来做,食材绝对就糟践了。鸭腿不逊中国的酱鸭子,甚至更好。只有酒焗鸡没什么惊喜。添酒时,我仔细打量印度waiter:高个子,30岁上下,胖瘦适中,大眼睛精神温和,笑容甜甜的,头发纹丝不乱,胡子区也很干净。英语发音地道,音色温沉入耳。跟我们对答时总是稍稍躬身偏头,显得很谦恭,俨然训练有素。除了上菜添酒,照顾其他客人经过我们时,他会随口问下吃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要求。开吃Main&course的时候,店里几乎满座。虽然不像国内餐馆的热闹,但人声也是沸沸的。Main&course都是大盘,我们像在家一样share,也算把自己吃不了的分而食之杜绝浪费。旁桌三个姑娘点了一大块牛扒,一份牡蛎、和一份salad,都是三人share。她们一直不停地说话,说到兴奋时还多次碰杯,热热闹闹的。我们用餐大约1个半小时,哪哪儿都满了这回。不光满了,还有点儿晕,酒劲儿挺大。心里惦记着甜点,可是已经没肚子吃了。结账餐费210美刀,外加30美刀小费。吃得满意,感谢老公的用心安排。
D-&环曼哈顿岛游船:打算坐纽约游船,来前对时间和航线不确定,没订票。到纽约之前和之后,给Circle&Line&Cruise打过几次电话想问问细节,但不管是否周末或是否工作时间,电话线那端都是自动应答。记起入住酒店时,前台的光头印度大叔店员给了一摞旅游宣传材料,当时特别提到游船打折优惠可以找他啥的。找来翻看,果然有一份是多个景点的折扣券,包括游船的。那天一早去码头前,到酒店前台找关头大叔,他捏着折扣券算了一会儿,说:他只能以20%的折扣率收取船票的预付费,而余额得到游船码头售票处付,并且没有进一步折扣。哦,管理蛮严的,链条上没多少水分,这样游客比较有底。我们决定不麻烦印度大叔了。到了码头,尚早,售票厅前人不多。将要在灿烂的夏末阳光里坐游船远观纽约,有些小激动。排到窗口,出示折扣券,顺利8折购到三张票,共94美刀(全价成人41,年长者36&。感兴趣就是先做做功课:https://www.circleline42.com/cruises-and-schedules/best-of-nyc-cruise/&)。排队上船时,有三个不明口音的人,在检票口说:作为检票程序的一步,他们要给每个人在一面背景墙前拍照,就照了。下船时才知道,根本就是卖照片的,跟登船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有三张照片,买一张25刀,三张全要35刀,不强卖。有御用摄影师老公,当然不必买他们的照片。婆婆问他们会如何处置不要的照片?随他们便吧,又不是名人,没啥肖像权被犯的担忧。码头位于曼哈顿岛西侧偏南处,临哈德逊河口,这趟船离港后向南行驶,跟自由女神像打个招呼,绕过岛的南端,沿岛东侧向北,到联合国大厦,然后原线返回。整个航程预计3小时,航线最长,当然看到的地标也最全。船满员,打眼一看,除了我们仨,还有4张黄种人面孔。其余多是白人或其他有色人种。老人孩子居多。&甲板便于观景所以座无虚席。我们没能坐到船舷边的座位,在中间坐下也不错。喇叭里传来沙哑的导游的声音,看不见人,他自我介绍说是个白胡子爷爷。我跟旁座的两个姐姐搭讪起来,得知她们几个朋友结伴从家乡(忘了哪里)特地赶到费城欢迎大主教——就是比我们晚一天到华盛顿的那个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教皇比我们早离开华府,去了费城——然后不过瘾,就来纽约逛了。说到教皇,胖姐姐一脸虔敬。船离港,密匝匝的建筑错落地拉成直线,把纽约展成年代跳跃的记录。导游非常敬业,一路不停地讲解:建筑的年代、历经的故事,中间穿插的笑话,有的大家都能听懂一起笑,有的恐怕只有美国人才懂,看见别人笑也跟着傻笑吧,开心的气氛里,笑脸比笑话本身更有感染力。高大的建筑物,尤其外形线条不走寻常路的,都能强烈的冲击视觉。每每经过时,尽管导游一再嘱咐尽量不要离座站起以免影响别人观景,还是会有零星几个按捺不住蹿起来拍照。接近高举火炬的绿铜像,人群小骚动,蹿起来的人更多。看景之所以兴奋,除了景物本身自有的,不同寻常的打动人的力量,内心建立已久的,对那景物的理解或憧憬与近在咫尺的现实相遇,更是撩拨兴奋的手指吧。一簇砖红色老楼,被周围高出它许多的新楼围绕,越发显得陈旧。导游说那是老年公寓,虽然比许多新建公寓收费低,但条件却相当,所以特受欢迎。提前10年排队,临死都不一定排得上。吼吼,养老在哪都不是个轻松的话题。曼哈顿区与布鲁克林之间有三座大桥相连:布鲁克林大桥,威廉斯堡大桥和曼哈顿大桥。而乔治华盛顿大桥则连接新泽西州和曼哈顿。我1994年出差住新泽西,同事告诉我说那里汽油比对面曼哈顿便宜不少,对面邻居为了省点儿油钱专门过桥来,于是Jersey桥头附近的加油站常常排队。听这话的时候,拥有汽车对我来说还是天方夜谭,油价怎么回事更虚无缥缈。时间无声无痕,无为而为。在船上看大桥渐进,迅疾从桥底穿过,再回望,钢筋铁骨的桥身好有力量,远非塞纳河上温文尔雅的桥族可以相比。航程中原有的联合国大厦,因为当天里面有会议所以沿线戒严。这样一来,整个游览时间缩短了半小时。看在导游提前打过招呼又一路丰富风趣讲解的份儿上,我不计较。船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中出港,看到自由女神时,灰云遮了太阳,云越聚越重,接着迅雷不及掩耳地下起了雨,刚找到避雨的所在,又起了风。然后雨停、云散,回到起点时又一片阳光。如果觉得这就很戏剧那可就错了,后面去蒙特利尔Mount-Tramblant的经历比这更戏剧性呢(先埋个噱头)。我在甲板吧台探出的屋檐下避雨,发现船尾辟出一小块区域,有门阻拦,里面零星有几个乘客。那里视野开阔,是所谓VIP座位,每人加25美刀就能进。呵呵,八成是船老大自己捞外快呢。people&are&people,走到哪都没有太大差异。船快靠岸时,导游道别,最后说:“如果你喜欢我的讲解,并愿意当面表达对我的欣赏,我将荣幸笑纳。我将在下船处恭送你们每位客人。在人群里识别我不难:白头发白胡子蓝毛衣,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儿。”下船时得见导游爷爷,除了他的自画像,还应该加上:身材高大,脸色红润,眼神温暖。少数游客把1美刀小费塞到他手里,大多数只是口头感谢。无论感谢形式为何,导游爷爷都无差别回复:U&have&a&good&day!&或&I’m&glad&U&enjoy.&这条游船线路真心不错,唯一遗憾是没有中文解说。我大约听懂六到七成,剩下的只能无奈。要是压根听不懂,那些地标建筑完全错过,只剩下看看绿铜火炬女,就不太划算了。
E-&Intrepid航母:Intepid无畏号航母停泊在游船码头,上去参观是意外的收获。航母于1941年建造,1974年退役。在1943年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后来干过一些拉拉杂杂的事情。退役后差点儿被拆解出售,但是民间有好事者,撺掇着海军把船捐作博物馆,这事于1981年搞成了。这大家伙有四层,从上到下是:战斗层(Fight&Deck),通道层(Gallery&Deck),悬层(Hanger&Deck)和第三层(Third&Deck)。最大的看点是甲板上和仓库里的各色战斗机,其次是经过水兵生活舱和上下各层又窄又陡的楼梯时,可以展开实景的想象。至于复杂的机械仪表,尤其驾驶室里满满的那些,我看了就是‘头疼’两个字。看不懂门道,只能看个热闹。但有一点心里很清楚: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兰利号1922年开始服役,咱们到2012年才把从前苏联买的旧船改成辽宁舰。落后90年呐!所以美国就老把太平洋当他自家的水湾,二战后放了好几艘航母在亚太瞎转悠,还动不动就和小声小气的韩X、新XX,和不得不抱大腿的日X,还和小丑一样的菲XX搞个上万人参加的联合军演。而对于咱们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们极不适应,不能接受。他们的反应更说明多有几艘大家伙是多么重要!我交给国家的税,如果被贪官恶官揣进私囊或者乱花了,我会非常沮丧加愤怒;如果用来强军,做航母,强国防,我欢呼!好了好了,看图凑热闹吧。参观票价:每人24刀,年长者20刀,现场购票。
退役了当博物馆的米国航母。当时尽所能想象登咱自己家的航母
甲板上多多二战时的战机,颜值高高
F-&时代广场、帝国大厦、百老汇:&到纽约的当天晚上,吃完鸟人拉面就奔去时代广场了,消化食儿观景两不误。鳞次栉比的大屏幕不停地闪动更换着画面,广场亮若白昼,人群之密不亚于夏季海滨浴场近岸的下饺子。生疏奇怪的各种语言杂糅着挤进耳朵,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凑到了这里。站在广场上转三百六十度,巨幅LED屏幕闪动不止,画面或柔和或劲暴,音乐的渲染更加重了画面的风格。黑皮肤游客随音乐节奏自然扭动身体。更多的人在拍照,或者一脸兴奋,瞪大眼睛注视一块大屏幕。还有人在演讲,内容与宗教有关,听众寥寥无几,这地方显然不适合演讲,而更适合逃避现实,进入虚无。适合从繁杂的日常生活短时抽离,感受一种无理无由、没心没肺、简单到极点甚至毫无意义的放松。置身在人山人海的环境里,我常会莫名地生出恐惧…&…离开最喧嚣的地方稍微远一点,杂耍艺人和行为艺术者在卖力或沉醉地表演,看客们驻足歇脚,笑一笑,继续走,一直有人走开,同时一直有人加入,大家只是看个新鲜,但流动的观众群一直热闹有活力。
从帝国大厦俯瞰纽约。有木有太空赶交
G-帝国大厦是老公当晚的重点目标:俯瞰纽约的万家灯火。尽管离开时代广场已经晚上点,我们还是执着地走向高屋顶上闪着红灯的帝国大厦。买票排队进电梯领解说盒子都很有秩序,三人共93美刀。这大楼的历史啥的您自己百一百吧,重点是站在最顶上已经把自己吹透了的寒风里,仍然转啦好几圈看下面的万家灯火。21年前上双子塔是白天,俯瞰帝国大厦的屋顶。人是物非啊!老公当晚回住处几乎失声,究其原因,除了几天来旅途劳顿饮食不规律,在帝国大厦的大风中呆得太久很可能是引子。失声的病机当是虚火。当晚开始给他吃黄连上清片,连吃三天,就好了。&&&百老汇剧院云集,剧院建筑鲜有新式样,门外的霓虹灯不分昼夜地闪亮,恍若电影里见到的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兜售戏票的着装滑稽,热情地招呼过往的潜在看客。标价25美元的戏票,他自己降到15美元。原本打算网上预订票看场百老汇演出,但是就看什么的问题没有最好的答案,就放弃了。多年前在迪士尼乐园看的演出一直留有美好记忆,就不干扰它了吧。在一个剧场门口巧遇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的蜡像。在毫无思想准备时,乍一看到他吓一跳,以为是真的呢!如果对自己的体力有信心有时间,百老汇大&G-&中央公园:五千多亩的大公园,一天走不完吧。我们没有那么奢侈的时间逛园子,只去过两次,每次不到两小时。第一次偶遇碧昂丝演唱会,持票准入,我们没票也没打算进去,就在外围转转了。高大上的转播车队在公园外的大街上一字排开,足有几十米长。呵呵,从转播屏幕直击现场!第二天电视重播演唱会,我们还特别听了碧昂丝和一位当红男歌手的演唱,旋律的确好听。第二次是某周日上午,本想从中央公园走去大都会博物馆,但因为对实际路线和距离估计失误,只能修改当天的计划。那天和风煦阳,园子里很多健步、跑步、骑行的悠闲人们。问路时碰到伦敦音纯正的帅哥,养耳又悦目。
H-&911纪念地——Ground&Zero:纪念地于原世贸中心遗址处修建,我们到访时,纪念馆部分尚未完工。已经建好的是在双子塔大坑处的6米深、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环绕池子的黑色墙体上刻着在911中三千遇难者的名字。来自水池四周的人工瀑布流入池中央的深渊。水声遮蔽了四周的喧嚣。
I-&华尔街:20年前来这里拍照,就站在‘Wall&Street’的牌子下面,现在只能在的围栏外远远地瞅一眼了。铜牛啊,HSBC门口的圆洞红立方体啊,市政厅啊、华盛顿像啊、圣三一教堂啊,洛克菲勒大厦啊,小震一下就可能引起世界大震动的地方,我来故地重游啦。
J-&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去的路上够折腾,足足花了两个小时:2线到149街换5线,以为多坐一战到3&Av-149会换乘方便,结果3&Av&要出站换乘,不得不5线坐到180街到头再换反向车。149到180之间蜗牛慢。反向时先坐成2线,在Simpson街下来换5线。到59街已经两小时过去了。做地铁玩儿吼吼。门票价格由参观者自己定,可多可少。我们决定每人一刀,以看亚洲馆为主。中国展品最远年代的是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罐,其后商周两西汉晋朝南北朝元明清的宝贝好多,单是形制各异的瓷器就足以抓住你的眼球和脚步。元朝景泰蓝的釉质温润柔和,明朝的色深、失却了柔和,清朝的瓷器没有明显值得褒奖之处。&河南云冈石窟的石雕、甘肃敦煌壁画都是整个搬来的,在建的中国庙宇区还没开展。中国馆灯光偏暗,不知是何考虑。看着看着又升起‘我们家的东西为何摆了这么多在别人家’的不爽。中东地区远古文明发祥地(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兴趣比较大。印度和东南亚(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地区的,当时在印度、柬埔寨实地已看过不少,可以略过。日本和韩国的完全不必看。西班牙瓷器象牙制品馆,灯光很亮,跟中国古馆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瓷器不如咱们的大气。油画馆人特多,尤其名家作品前。梵高、莫奈、毕加索。梵高画作的色彩越看越觉得心情舒畅,毕加索总会打破我的习惯思维模式,拽出奇怪但有意思的东西,莫奈???法国画家的画品怪阴郁的,我不喜欢,不过人物画还好。希腊雕塑杠杠地,尽管在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甚至印度的博物馆里都曾看过,这次还是忍不住要仔细端详力量与柔美的结合。
K-&街景:除了没有特别活动的中央公园及其周围,其它地方都人多多。逛完大都会博物馆那天晚饭后,忽然想起还没去看洛克菲勒大厦。于是和老公坐地铁到42街,看洛克菲勒大厦和对面的白教堂。记忆中1994年我看到的洛克菲勒大厦比眼前的华丽。路过时代广场时下起毛毛雨,第五大道上名品店鳞次栉比,人则比上周末少。大小白领们,身着正装,三三两两提着电脑从写字楼出来,女孩子们的身材气质比地铁街道上见到的好太多。许是刚下班,一如多年前的姐姐我,好敬业!。。。中秋节那晚我俩去买Pizza,要了一整个,美姑娘店员说要做一刻钟。乐得四周逛逛,从楼缝间千里共婵娟一下。
L-&购物:最有价值的一条:在纽约买衣服和鞋子,价格若低于120美刀,则免消费税。行程后半段,几次为没在纽约买更多东西小感后悔。至于物价、其它商品及餐饮的消费税率,因为数据有限,不乱作结论。所住酒店对面的一家叫做Gristedes的生鲜超市内温度特别低,素体寒或者正出汗的话,进去前一定要有所准备。进其它生鲜超市也可借鉴。这么说吧,当时在室外穿短袖或者最多长袖衬衣、单裤,进超市穿羽绒服竟不为过,跟冷库差不多。我们去买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我冻得受不了,不得不站在门外等还在挑选食物的老公。那次他仔细挑选了三盒半熟的速冻食品,pizza,虾仁,菠菜,香蕉,啤酒和蛋糕,当晚晚餐和次日早餐都包括啦。真是好老公!在这家超市还闹过一次小笑话:买完水果往收银台方向走,看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台上有电子秤,但没人排队,就过去把水果放在了秤上。柜台后面的大叔温和地问我有啥需要帮忙的。我说称重结账啊。他笑了笑,笑的时候小眼睛挺诡异,或者是狡黠吧,说:这是公平秤,当顾客怀疑收银台称重有问题时,才拿到这里校验。吼吼,怪不得没人排队。
M-&从纽约去波士顿:在纽约酒店结完账进了地铁,手伸进进口袋放乘车卡时,摸到了房间钥匙。靠!忘了还给前台。Check-in信用卡授权时,房间钥匙单独收押金,不还意味着50刀将被白白扣掉,这可是够三人一顿半饭的银子啊。老公当机立断,返回还钥匙。当时心里有点迁怒酒店前台为啥不提醒一句呢?但立马转念怪自己粗心了。幸好出门早,留了足够时间去长途车站,我和婆婆就在地铁站里等老公,正好可以蹭网。站内非常热,没几分钟就浑身冒汗。老公很快回来,说他出站时跟站口工作人员讲了还钥匙的事,再进来就免去重新刷卡。联想到前几天坐公交车硬币不够又没法用纸币买票结果被司机轻松允许减额购票的事,真心欣赏老美公共服务的人性化。2号线坐到42街换7号线到Huston&站。Megabus从纽约去波士顿的候车点离地铁出站口步行不到10分钟,路面平整,拖行里无碍。&Huston是新修的站,设施明亮,装饰现代。还没全部完工,工人仍进出忙碌着。当日走梯停电,于是推着行李坐直梯。这个直梯不是直上直下而是斜着走的,跟我几次在梦里坐的直梯一样!相信接下去的旅行一定更有意思。离长途车发车时间尚早,我被派去找候车点。Megabus属于比较经济的长途车,通常不设专门的站点和候车室,而是在路边拉一根绳子,乘客自觉沿着绳子排队候车。轻松确定候车点的位置后返回,站内没有WIFI,三人闲聊一路上的趣事,过去几天的劳累烟消云散。厕所在站内,检票口的工作人员二话没说就开门欢迎我们进去用。看看时间差不多,上到地面。阴天,下场雨是早晚的事。红绳子最前面已有几个韩国人和两个中国女人,各说个的故事。估摸着要等将近一小时,眼见着天边的灰云渐渐增厚,只求老天爷别在我们上车前下雨就好。等候,很多人都不喜欢,我倒不反感。人从出生,无论一生做什么,都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不管你的心态积极或消极。等待的时间既可以是垃圾时间,也或可做平日难得做或无心做的事情。而且,心情是轻松的。老公再次确认airbnb订的波士顿出租公寓的位置和进门密码,婆婆联系她在波士顿的老同学夫妇告知行程,准备见面,我一心一意看呼啸而过的车和来来往往的人。三人有一搭无一搭地继续聊趣事并憧憬一下波士顿。开车前五分钟,Megabus检票员开始点人数,查票,说加钱可以升高级舱。我们就按原票坐下层。上车刚放好行李坐稳屁股就开始下雨,老天爷要不要这么体贴!车上空调合适,只是厕所里喷的空气清洁剂实在难闻,我又恰好坐厕所旁边。座位前后左右的空间都比较小,当之无愧的经济型车!也明白之前司机为啥吆喝升舱啥的啦。好在我一个人坐了双人座,包放旁边座位上,丝巾围着脖子和口鼻,难闻的清洁剂又怎奈我何!雨下了一路,我也昏睡了一路,而且睡得很好。迷迷糊糊醒来已经进波士顿了,雨已停,淡灰色云朵的缝隙里露出蓝天。老天爷要不要这么好!顺便提一下:这趟车的票是出发前在国内就买好了的,直接在Mega网上买的,三人一共14刀。中途不停地开了4个多小时,真心划算!
看看波士顿日-10月3日
&主要内容:
A-&&&&地面交通
B-&&&&住宿
C-&&&&长辈朋友
D-&&&&自由之路、Quincy市场
E-&&&&吃啥&{龙虾宴、生蚝、香港味道(广东叉烧)、Quincy市场小吃}
F-&&&&走街
G-&&&&购物
H-&&&&从波士顿去多伦多
A-&地面交通:
1.&&&&出租车:波士顿南站站内整洁,满满的餐馆小店,与华府和纽约长途车站最大不同是它的中文欢迎招牌,足见来此同胞的数量之大。出站打的去住处。司机师傅小个子、长胡子,戴一顶灰帽。开始以为是南美人或黑人,攀谈起来他居然讲起广东普通话,八十年代来自梅山,出来后就没再回去,从家乡人那里知道国内物价贵。他车子开的很猛,没几分钟就到我们驻地,车价9刀多。
2.&&&&公共交通系统MBTA(Massachusetts&Bay&Transportation&Authority):有多种买票方式。我们只待3天,靠双脚比较多,只乘过几次车,选择了最不费神的单次票,单次票价2.65刀,坐地铁和公交车都行。可能出行时间都不在上下班高峰,所以不拥挤。飞多伦多那天,去波士顿机场是坐公交车转地铁转机场专线的,经济又方便。
B-&住宿:出国前在airbnb订好出租公寓,第一次尝试airbnb,心里稍有忐忑。其所在地离婆婆大学同学夫妇的住处不太远,每晚233美金。南站出来,把地址念给出租车司机,开到公寓门口。是条比较僻静,两旁都是两三层独立别墅的街道。在华盛顿和纽约已经晃荡了9天的我们仨,当时站在公寓门前,不知为何不约而同地都笑了~,回想起来,可能因为公寓有点儿家的感觉吧。公寓和房间门锁都是密码锁,之前两天,出租人把开锁密码发到老公邮箱。按完密码数字,就进去了。小小的门厅里,有一张小条几,摆着瓶花和几封信。门厅通往楼上的木质楼梯狭窄、弯曲,在不怎么亮的楼道灯光里略显诡异。上去有两层,每层各三个房间。我们的房间整体是长方形。洗手间居中,正对房门;左边是有大床的卧室,有壁柜,书桌椅,空调;右边客厅兼厨房餐厅,沙发可睡一人,有茶几、餐桌椅、厨具餐具和水槽,还有冰箱烤箱微波炉电视。面积不大但完全可以满足短住又想自己做简单饭的需求。老公和我在订房的时候已经看到房间的结构和每间的照片,不觉得太新鲜,婆婆出奇地高兴,或许是因为没有酒店标间的束缚感吧。稍事整顿,婆婆开始联系早已有约的同学,我开箱拿出所需用品,老公检查屋内电器等,发现电视专用的电闸合不上,一个窗帘卷轴不好用。我电话airbnb的维修人员,问题没能通过电话沟通解决,过了一小时左右,维修工来了,戴眼镜络腮胡胖墩墩的,年龄三四十岁之间的小伙子,气喘吁吁上楼,赶得挺急。他看了看电闸,使劲掰了一下就和上了。学电子的老公表示无可奈何,自己操作的时候不敢太使劲怕给弄断了,他们的电闸设计跟咱们的不一样。工人然后爬到窗台上摆弄卷轴,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靠手动调整也不影响使用。胖墩墩工人从窗台上下来额头已经冒汗了。地下室是洗衣间,洗衣机和烘干机分开,自备洗衣粉,,投币使用。9天下来,大大小小的脏衣服攒了不少,到的当晚跟婆婆同学李阿姨借了洗衣粉,洗完快十点,实在懒得等再烘干后再爬下爬上一次,决定自行晾干。光靠洗手间里有限的搭毛巾的杆杆可不够,老公变魔术似的从箱子里拿出一卷白色棉绳,从客厅穿过小门廊一直栓到卧室壁柜。每间衣服都有足够的空间晾干!那几天波士顿降温,一定不到10度,睡觉前开了一会儿空调,睡时关掉了。第一个早晨我被冻醒,感觉像国内的冬天,相当不愿意出被窝。夜间虽然不像华府和纽约那么吵,但窗外的路灯彻夜通明,即便拉下窗帘,还是亮亮的,安全感倒是蛮好。幸好我们都不矫情,有亮光也能呼呼大睡。在出租公寓的几晚,楼上很安静,不知是否只有我们一家客人。临走前打扫了卫生,把所有主人的物件都摆放到原处,垃圾拿出去丢进大垃圾桶。第一次airbnb虽有小遗憾,但总体感觉还不错。
C-&&自由之路:自由之路的起点在Quincy市场的附近,所以去Quincy耍和走自由之路这两件事可以安排在一天办完,很紧凑。波士顿(Boston)曾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风口浪尖,“波士顿倾茶事件”和“独立战争第一枪”都与这座城市有关,而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自由的这段历史就被“自由之路”&(The&Freedom&Trail)所镌刻。波士顿自由之路共有16站&如下。爱学习记忆力好的朋友完全可以预习一下。Quincy的游客中心有免费的路线图,地上还有红色的线和箭头指示自由之路的走法。只消带上水和一点点吃的,穿适合走路的鞋子就可以上路了。
1、波士顿公园Boston&Common
2、马萨诸塞州州政府Massachusetts&State&House
3、公园街教堂Park&Street&Church
4、旧谷仓墓园Old&Granary&Burying&Ground
5、国王教堂及墓地King's&Chapel&&&Burying&Ground
6、富兰克林雕像/波士顿第一座拉丁学校遗址Benjamin&Franklin&Statue/Site&of&Boston&First&Latin&School&&&&&&&、&7、老街角书店Old&Corner&Bookstore
8、旧南方议会厅Old&South&Meeting&House
9、旧州政府建筑Old&State&House
10、波士顿大屠杀地点Boston&Massacre&Site
11、法尼尔厅Faneull&Hall
12、保罗-里维尔之家Paul&Revere&House
13、老北教堂Old&North&Church
14、考普山墓地Copp's&Hill&Burying&Ground
15、U.S.S宪法号战舰U.S.S.&Constitution
16、邦克丘纪念碑Bunker&Hill&Mounment
D-&&吃啥:
1.&龙虾宴:我们到到波士顿之前,婆婆的同学夫妇就安排了去缅因州龙虾湾一日游。在中国城一家粤菜馆门前等车。我们按说好的早晨8店准时到达,同等的还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女士。导游车直到8点半才来,&司机兼导游Danny来自广东台山。车上已有一位客人,加我们五位一共7位。Danny说路上堵车,所以晚了,道歉。出发向北缅因州方向。Danny开始双语解说当日安排:noble&light&house,Lobster&lunch,&Lobster&sailing,&seaside&walk,&outlets&shopping。但因当日风大,坐船出海一项有不一定成行,要到了再说。听起来不错哦。他还介绍了New&England&的组成:New&Hampshire,&Maine,Connecticut&(康涅狄格)和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据说麻州养老政策特好,也是李阿姨选择此地的原因。税低、汽油便宜。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到达Nobile&Light&House。登塔屋安静地站在大西洋的西岸的礁石上。风大,冷。大海鸥翕翕缩着,黑色海鸟不时潜入水中觅食。海水和海滩都是铁灰色,涨潮中。没看到传说中的one&feet&long&sausage&和懒散的海豹。游客只零星几个,看来不是最佳旅游季。继续行程前,Danny收了每人30刀的游船前,加他的小费人均9刀。我们当然不能让叔叔阿姨破费,按照之前约定好的,这些钱都由我们付。在开半小时左右,进入美丽的度假别墅小镇。此时淡季,别墅几乎都是空的。龙虾以前被当地人当作垃圾食品,给佣人人吃。后来全世界人都认为龙虾好吃,才变成精贵东西。再后来越捕捞越少,政府只发7千个捕捞执照。捞龙虾的渔民勤劳致富,盆满钵满,大多开好车住好房。到吃龙虾餐的餐馆时尚不到11点。Danny联系游船owner的老婆商量坐船的是,她说她老公出海30多年,像今天的天气是断然不会出的,说这话时,她表情坚定。对于因安全考虑而取消游船一项,我们都没有异议,于是沿海边小路散起步来,老天爷恰到好处地出一口灿烂的太阳。蓝天白云罩着精致的别墅,铁灰色礁石被或急或缓的海浪不断抚摸,绿叶红花,野苹果树。风柔和,光温暖,简直就是为我们散步准备的嘛。三十分钟海边散步,回到餐馆门前,肠胃准备进入工作状态。龙虾是主角,点餐很简单:5只龙虾、两杯热茶(袋泡茶)、两个garlic&bread,每只龙虾配柠檬黄色的蘸料。龙虾每只好像24美刀,加上面包、茶和税及小费,总共155美刀。吧台和厨房在餐馆门口,蒸龙虾的热气烘出暖暖的气氛。进入餐饮区的过道边,壁炉里的炭火正旺,距离两三米都热哄哄的。点好餐已经就座的几乎都是西人,保暖衣都挂在椅子背上。我们这边的三位老人,居然打算到室外临水的就餐区享用龙虾!算是客随主便,我们把大盘小杯通通端出去。我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肠胃:天儿冷,海物性凉,室外吃凉的快,蘸料里木有醋更不要说姜末,烧酒或白酒只能靠想象,端出来的热茶,没怎么喝已快变冰茶,这是要损我脾肾之阳的节奏啊!权宜之计是趁热赶紧吃。海风不时把餐巾纸和空了的纸质餐具吹的到处跑,老人们则兴致勃勃,胃口极好,其间加点一个garlic&bread和几杯热茶,外加我进进出出多次要来的热水。要热水的事儿,吧台的女招待都不怎么理解,可能她觉得我挺事儿的,但饮品区一个高个子年轻男招待则相反,不但主动提醒我他那里也有热水,而且一直微笑。我有意拖长每次进屋接热水的停留时间,只为多暖和一会。吃龙虾是个技术活,尤其在海风中。有多好吃呢?虽然比新鲜的蟹肉稍粗燥,但比大多数鱼好吃,比各种禽肉畜肉当然更好吃。那黄色的蘸料,吼吼~~好像是奶油加橄榄油,起先蘸几次尚可,等五只龙虾吃到只剩壳,鲜亮嫩黄的五小碗蘸料几乎都是满满的。不得不说蒜蓉面包棒极了,如果让我在面包和龙虾之间只选一样,我毫不犹豫go&for面包。无论如何,三位老人开心得不得了,胃口灰常壮。除了蘸料,没有丝毫浪费。一小时左右吃完大家陆续去方便,我抓紧时间再喝一杯热水,并借在拍壁炉前的南瓜的掩护去取暖。出门在外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不能指望旅伴总要照顾自己。导游Danny自己单独吃饭。下午的主要节目是逛Outlets。去了相距不太远的几个outlet&cluster,入了coach的小挎包和手包。浏览Eccc的鞋子,价钱比国内便宜不少。Cosmetics看了一眼,没啥概念。叔叔阿姨一直陪我们逛商店,体力兴致都出人意料的棒!
2.&&生蚝:走自由之路那天真叫一个冷,我们只有中秋的衣服。风从前心吹透到后背又后背吹透到前心。追赶感冒的节奏!从自由之路终点,那个小山包下的别墅区坐车回到Quincy区,已经灯火阑珊,老公念叨好几回生蚝。我很壮烈地想:既来之则安之,就着大西洋西岸的海风,龙虾下肚不也好好的嘛。不就吃个生蚝嘛,没啥了不起。权当陪老公开心喽。Union&Oyster&House巧克力色门店,很低调。上午路过看了一眼,路灯里迎着风又摸了回来。这家店1826年开始营业,快两百年了,店里的陈设在昏暗的灯光里更显老迈,若不是人声热闹,就只剩死气沉沉了。吧台里机器人一般不停撬生蚝的两个中年男人几乎是整个店铺的焦点。他们的动作富有节奏感,令我想到家附近早市上做泰山火烧的高个子小伙,同样富有节奏地做泰山火烧。等座位的过程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的服务员喊座,靠眼睛尖自己找,我在吧台一端逮到两个座。先点了半打生蚝、一份薯条、老公一杯啤酒、我一碗热汤。汤啥口味不重要,重要的是“热”。柠檬汁是唯一的调料,淋上一点,蚝肉入口凉凉滑滑略略的甜丝丝,结果又加了半打生蚝,加小费一共60美刀。这店生意好的不得了,空了的位子马上被新到的客人填满,吧台里的中年男人撬蚝的动作没歇过。以后谁请我吃生蚝,我一准儿还吃。
3.&&香港味道(广东叉烧):就是我们去龙虾湾那天早上等车点背后的餐馆,名“香港味道”,在中国城里,红色的门窗。一早开门,店员拎了条长长的水管冲刷门前的地面,颇勤快。玻璃橱窗里挂着油滋滋的熟肉。从龙虾湾回来,我和老公在中国城下车,打算寻可口的中餐。仔细打量中国城入口处的牌坊:里外两面都是孙中山的题匾:外面是“天下为公”,周围挂五星红旗;里面是“礼义廉耻”,周围挂青天白日旗。足见波士顿的和稀泥,谁都不得罪啊!路边中餐亚餐馆鳞次栉比,面啊粉啊的不少,港味也多。有一家外面排长队,至少等半小时,果断放弃。想起早晨打量了半天的香港味道,就它吧。店内明显的中国感觉,朴朴素素,就是个吃饭的地方。点叉烧、蒜蓉菜心、麻婆豆腐、皮蛋瘦肉粥、米饭加例汤,共32刀加小费38刀。上菜快,味道真心正!无论走到哪,能吃上正宗的皮蛋瘦肉粥,与我简直是莫大的享受。随着粥滑滑地顺下去,胃里顿时暖起来,心里就有了没亏待自己的认同。认真吃,除了菜心和叉烧剩下一点打包,其它都吃光光。旁边桌俩老外,先点一碗羹,然后一份米饭加一半叉烧,也是吃光光,饮食习惯挺健康!沿着Washington街走了两三个街区,既冷清又寒冷,坐Sliver5到Massachusetts&街,回住处安了。
4.&&&Quincy&Market小吃:在美国,像Quincy这样跨文化地域、种类多、价位可选范围大的吃饭的地方比较难找。相当于国内的各种小吃街、XX会或XX节(比如青岛正月里的萝卜糖球会,比如各种庙会)。看的顺眼的东东,少量买来吃,然后继续走,遇到下一个顺眼又勾食欲的,还是少量买来吃。西人给的份儿比较大,食量一般的妹子,一定要买最小份,不然,能品尝的种类就少了。爱吃啥个人口味决定,上图馋人吧。Quincy不光有吃的,还有各种旅游纪念品,百分之九十Made&in&China。我们最近几年出门,除了土特产,其它很少买。
E-&&走街、看景、购物:在波士顿的时候,天气多云、阴冷,间或毛毛雨。走街看景若遇大风,便只能匆匆一瞥了事,拍照哆哆嗦嗦,画面很糟糕。但我们还是在可能的时候走了街串了巷:沿着绿带跟黑魆魆的各种雕塑打招呼;在餐馆咖啡街观赏设计别致的橱窗和门前景观;穿过安静的别墅区;性急的住户已在门前堆了南瓜;教堂-西方城镇少不了的重要建筑。色彩夸张的鸭子观光车忙里偷闲在路边小憩,购物包括在波士顿市立图书馆旧书售卖会上买的两本书、两张碟片和在梅西百货给婆婆买的小挎包。
F-&&长辈朋友:来波士顿的主要目的是陪婆婆探望她定居在此的的大学同学夫妇。他们住老年公寓楼,已在北美生活多年,对波士顿的气候、人文、政策、便利程度等都很喜欢。上次见面是十五年前在青岛,一直保持联系。到波之前的一路上,我们的行踪尽在叔叔阿姨掌握之中。在airbnb出租公寓安顿好,叔叔就亲自过来接我们去他家吃完饭。当时小雨,他带了三把大伞给我们用,周到的不要不要的。叔叔高个子,很儒雅,属于很能为别人考虑的细致性格。阿姨则话语爽,行事快,标准的女汉子(写到这儿忍不住要笑)。老两口如果一起出门,阿姨通常几秒钟内就冲出去,叔叔不紧不慢,一样一样带上该带的东西,锁好门,跟在后面。他比阿姨走得快,一会儿便追上。快八十啦,还在不停地追(又想笑!),也是醉了!那天跟叔叔步行去他们的老年公寓,大约15分钟。他们平日采购啥的,也多步行,所以叔叔腿脚很利索。公寓楼外打着脚手架,维修中。进了家门,俩白发闺蜜兴奋地抱在一起。公寓宽敞,陈设和装饰多中式。叙旧谈今马上开始。随着老两口亲手做的可口合胃的菜(豆芽、苜蓿肉、包菜、酱鸭)卷进单饼里,再啜一碗慢煮的绿豆粥。离家近十天,虽然没饿着,餐食也不乏小惊喜,但围坐在家的气氛里,吃地道家常的中餐,真是莫大的奢侈和享受啊!亲们不用猜,我撑到几乎咽不下唾沫的程度了。吃完我抢着洗碗收拾厨房,既表示感谢,也消消食儿。走前叔叔阿姨嘱咐明天早饭来她家吃,还给了香蕉苹果牛奶洗衣液。次日早晨幸亏来了,才得以吃上叔叔亲手秘制的卤牛肉、卤鸭子和腌莴苣,接着喝昨天的绿豆粥,另外还多了小月饼、美国发面饼和香蕉,接着奢侈。要说老两口的脾胃真心壮:冰箱里拿出来的菠萝是早餐的一部分,直接就吃!我可没那份胆,夹一小块搁嘴里,暖和了半天才一点点嚼了下咽。叔叔阿姨预定了缅因州龙虾湾之旅,五个人花一天时间跟导游的车去海岛,去龙虾湾、吃龙虾宴、逛奥特莱斯。他们仨好高兴,一路说不完的话。叔叔和我聊到中美教育的差异,国内迎来送往应酬宴会的耗时无效,以及对小孩子的不良影响。叔叔还提到在野鹰派啥的,担心万一有擦枪走火,最遭殃的还是百姓。他们经历丰富,阅历深,观点有见地。大家都很开心,尤其餐龙虾的时候。不得不再一次佩服长辈们的好胃口,每人一整只大龙虾,他们吃得比我快比我干净!希望自己沾到他们健康的好运气,老了也能像他们一样爱吃爱喝。龙虾湾午餐前在海边转了转,当时太阳格外明丽,风轻云淡。一路有花。照片上,长辈们都非常自然,非常开心。那几天婆婆住在他们家,三个老人一起吃喝玩耍,我和老公玩自己的,也不去打扰他们。在飞多伦多的当天上午过去,吃午餐。又是满一桌子!阿姨特意包的饺子,叔叔受到大赞的腌黄瓜和卤鸭子摆在我们跟前,老两口一个劲劝我们多吃。亲们,我再一次撑到几乎不能动,但是安慰自己说:能吃就吃吧,到多伦多就夜里十点了,没吃的。快出门了,叔叔阿姨说一定要送我们到机场。除了我上大学我爷爷送过我,再也没有经历过白发苍苍的人送我到机场车站什么的。哎——,自作多情了不是?他俩是送自己的同学呢。下了楼,先坐公交车到地铁站,再乘地铁到机场大巴接驳站,然后坐机场大巴到机场。够折腾的哈,但是除了要挪动行李之外,转接都在原地不需走什么路,真心便宜又环保啊!预留的时间充裕,又是一路聊天。叔叔说起他的三个孙子,笑容里荡漾着自豪。到机场我和老公办值机,他们三个继续聊。进闸口时我们摆手告别,长辈们依依不舍。
G-&&从波士顿去多伦多:飞加拿大行空公司,换登机牌的时候见识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慢吞吞作风,那种不着急的劲头在国内机场绝少见到。好在去的早,不会耽误。我们有三个需要托运的箱子,加行规定每件行李要收25美刀,按说三件应该75,可是呢,不知道为啥,只收了25。这导致了我回程从多伦多到华盛顿check-in,机场要收75加元时我的大不解,这事放到后面再说吧。波士顿机场候车室小小的,与之相比,咱们很可以为国内近30年来新修的机场在不发生航班延误情况下的人均空间而自豪。对面坐了一对高大壮的男女,面相有点儿凶,俄国银吧?既没有购物的吸引,也没有溜达的地方,只能WIFI微信间或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在美国转悠了12天,终于要到多伦多见心肝儿了。女儿之前微信说多市在我们抵达那晚有个艺术节,她本打算去打个零工,但因收工较晚,跟与我们见面冲突,就作罢了。还问想吃什么,要不要她做给我们吃。厚厚~,能把自己的嘴巴肚皮管好已经不容易了,我们到住处大约要10PM以后,婆婆同学家的午饭又吃到嗓子眼儿,当晚不需要吃了。按时起飞,一小时二十分钟到达多伦多,八点左右。出机场前,到问询柜台打听能接上地铁的公交车,被告知‘没听说’,建议乘出租车。外面风大,气温与中国北方深秋相当。上了一高个子印度大叔的出租,其人比较沉默,对我们要去的出租公寓楼的位置不太熟,但还算顺利。跑了大约四十分钟,60加刀。
感受多伦多日-10月12日、日-10月28日
A-&&&&住宿:因为留驻多伦多的时间分为不继续的两段,临行前在airbnb上只订了第一段的出租公寓。第二段开始前碰巧在同一个楼找到另一间公寓,感觉比较熟悉,就订了。两家都是一室一厅,厅里的沙发可变双人床。厨房和洗手间配备齐全。第一家每晚人民币660元。房主看名字和照片是个意大利裔女孩,我们去到期间,她不在多市,跟我们联系的是她男友,通过短信和电话,他有法国口音。联系内容主要是确认到达时间,如何拿到进门钥匙。她男友挺仔细,嘱咐我们到后跟他联系开进电梯区的门,说房间门没锁,可以直接进去,房间钥匙放在餐桌上。还说若留驻期间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公寓楼大约30层,半新,正在进行外部维修。进入公寓楼大约在晚上9点左右,门厅里有个保安摸样的人,并没有入楼登记或者任何询问。人来人往不断,没与房主联系,就跟者人流进了电梯区。顺利进屋,并看到餐桌上的钥匙。屋子的空间不奢侈,但利用合理,加上比较整洁,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一样都不多,与波士顿出租公寓的促狭相比,这里更有家的感觉。卧房和厅都有南窗,窗对面隔马路是一所大学。第二家公寓每晚人民币670元。跟第一家相比,第二家的优势在于它的厅在楼层的东头,有一面宽大的东窗,而且楼层高,几乎可以俯瞰周围全景。劣势:主人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自用的东西随处可见,比如卧室橱柜里的袜子胸罩,厨房高柜里好几瓶已经打开了的蜂蜜,冰箱里几乎塞满的开了包装或没开包装的各种食品,卫生间小柜子里塞得毫无秩序的刮胡刀、小化妆品、女性用品等等。我勒个去!进门时我们仨瞪大眼睛相望了半天,都忍不住大笑:这家人也忒不讲究了吧,感觉他们当天上午还在此过日子,吃完午饭就仓促搬走腾地方。屋子各处都有主人的生活照,是一对年轻夫妇,看长相是印巴人,颜值都挺高。照片的背景有在不同国家的,爱旅游;有一群年轻人喝酒搞怪的,爱交朋友;有在家的暧昧照,挺腻歪的。餐桌上有个笔记本,里面是之前住客的留言,评价大都说主人好客、热情,尽可能提供方便等等。笔记本旁边有当地的地图,还有主人自己总结的介绍当地各种去处的信息,这些在上一家是没有的。各有长短吧,住民宿有意思之处也恰在近距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乱归乱,方便倒真是方便。如果客人暂时没找到吃的,冰箱里有奶有蛋有麦片蜂蜜奶酪,外面还有一些米、洋葱,小零食、甚至葡萄酒,凑合一顿两顿不成问题。我们只吃了他家一点麦片和几小包小零食,因为第二天就自己买吃的了。咖啡我每天喝一杯,间或喝了他们的几包茶。按道理,主人是免费提供咖啡或茶的,第一家所有的吃食就是一瓶速溶咖啡。主人东西多的好处还有一次体现:我们的一只行李箱拉杆坏了,老公从超市买回螺钉打算自行修理。主人储物间里那套小巧合手的小工具功不可没。从该公寓楼步行到Young街,向西只消三五分钟,向南走到Dundas不到十分钟,方便没得说,又可以避开Young街的喧闹。下次如果找不到更好的住处,没准儿还回这里呢。第二家取钥匙的过程有些意思:由于到达时间比较晚,房主不方便当面交钥匙,就写信说会把钥匙放在楼外自行车泊区一个锁在柱子上的密码盒里,并告知了开启盒子(box)的密码。收到这封信时我们正在游走大多,每晚换一个住处地,没太在意信的细节。回多伦多之前找出信来重读,不太能想象出来密码盒到底长啥样,又是会如何锁在某个啥样的柱子上。于是回信询问。房主发回一张手绘图,解释柱子的方位。我们还是觉得有些糊涂。那天回到楼前,找到自行车泊车区不怎么难,找密码盒却费了些周折,原以为是个挺大的盒子状的东西,却原来是一把大锁模样的小容器。然后,然后,我们都没有仔细记住开锁密码,试了几次都打不开。当时电话给房主也没人接,后来还是老公脑力爆发,忽然就想起了密码,打开大锁拿到钥匙。那密码盒——就是那把大锁——按照房主的说法,锁好放回原地就行了。第二家住到中间的某天下大雨,中国北方深秋时节那种不管不顾的大雨。从房主的壁柜里找了把伞打着出去,龙骨被风吹断了,只得去超市买了把一模一样的赔上。要说的不是伞,而是厨房窗户一侧的墙皮被雨水浸鼓了,水滴了一地,墙面和窗台一抹全是水。雨如果继续下,浸湿的面积将增大,担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立马跟房主联系说明了情况。女主人接的,说给我们居住带来不便很抱歉,说当天中午过来看下,中午来的时候拎了个中码的巧克力蛋糕。看过墙壁渗雨的情况,说以前没注意过,表示要跟物业联系维修。看起来不是个仔细人,就像她家满满的物件儿似的,挺粗的。雨势见小,我们也住不了几天,没啥影响,就建议她等我们走后再修。愉快达成共识。公寓楼底层有个小的室内泳池,冲洗区有热水淋浴和一间小桑拿房。能游泳对婆婆是很大的吸引,我陪她游了一次,遇到小三口一家中国同胞,小女儿三四岁。女主能游两三米,男主则手不离楼梯扶手,是个胆小小的旱鸭子。底层还有公共洗衣房,好几排洗衣机和烘干机,自费自助自备洗衣粉。几次在电梯里遇见楼内的邻居,怀抱一堆刚洗好烘干的衣服回房,也不用个袋子装,什么春秋衣棉毛裤,红的黄的,就那么攒成坨抱着。哦,挺不讲究的。后来观察到,楼内的许多住客都是对面大学的学生,那些不讲究便有了合理的解释。电梯间墙壁上有告示板,张贴各色通知,包括入门检查告警铃请家中留人;提醒万圣节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邻居等。楼管办公室在门厅,不同时段有不同的人值班,挺和善的都。门厅另一侧有个小卖部,卖售日用小百货。店主是个中年韩国男人,刚接手这间店,几乎不讲英语。他不卖地铁票令我很不解。从电梯间出到楼外的过间是个旧物暂存区,过来过去时常看到不同的旧物摆在货架上等待新主人。其中有电脑显示器、键盘、锅碗瓢盆。估计功能都没问题,可以再利用。后门外有几个高近两米的巨大垃圾箱,依垃圾种类涂成不同颜色。可是观察人们丢垃圾的习惯,貌似并不十分在意分类。楼内很安静,至少我们留驻期间如此。一早一晚进出的人最多,中午也不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面孔,种族混杂,但都礼貌、安静。
离开出租公寓前(包括波士顿的),我们都尽可能仔细地打扫卫生,为此还废了我一件旧内衣当抹布,因为多伦多第一家公寓里没找到抹布。我们的炒菜蒸煮导致油烟水汽比较大,所以厨房要特别清理;卫生间的浴缸、手盆、马桶和镜子清洗干净,台面地面不留毛发;客厅卧室里主人的东西归位(比如沙发床我们拉开当床用,走前要折回沙发,摆好所有靠垫),餐桌或茶几窗台上的装饰物啥的都请回来;所有台面和地板湿擦一遍;最后把垃圾桶的垃圾带走。Airbnb跟淘宝一样双方可以互给评价。多市第一家说我们leave&the&apartment&with&great&condition.&第二家没注意看,但我敢保证,我们走后的卫生状况一定比他们自己维护的要好出不少。
B-&&&&多伦多概况:
1.&&&城市素描:必须先提一下多伦多世界最长的街:央街(Young)。自城市南缘的安大略湖起,一直一直一直向北,有央街的名字和门牌号的长度约60-70公里,后由11号公路延续,一路上经过众多的安省城镇,并在考昆(Cochrane)镇转头向西,一路延伸,最终到达安省的雨河(Rainy&River)和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加边境处的国际瀑布,全长1896公里。在多伦多定位,如果告诉人家在央街上但不清楚门牌号码,等于侮辱自己和别人的智商。央街向西依次是Bay街,Avenue路,比华利街,士巴丹拿街,这旮瘩是多市最热闹的市中心(downtown)。高层商住楼集中在Bay街上,没事儿抬头看看高楼可治颈椎病。大风或许是Bay街的高楼效应之一,车也多,挺吵。跟Bay街不同,央街上老房子多,临街的各种店铺一家家紧挨着。Bay街和比华利街街之间有多伦多大学,还有几所中学和医院,算是文教区。士巴丹拿街周边是西中国城,老店铺老餐馆多多,生活方便。有轨电车慢悠悠地从街上穿过,恍若回到我能记得的国内的七十年代。央街向东是老旧区。到达的次日,我们凭着一条并不十分清楚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交够15年停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