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为什么会再次触发熔断7%熔断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一
以一个高频的场景切入,逐渐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移动支付市场抢夺战都逃不开这个套路,八达通公交预付卡是如此,支付宝从电商到线下是如此,腾讯的红包战略亦是如此。
从9月13日到9月18日,马化腾马不停蹄地亲自跑了安徽、深圳、广州三个地方,与当地**谈妥了一系列合作,包括交通金融支付、大数据、云计算、辅助驾驶等各个领域。
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还是双方合作后推出的“扫码乘车”服务。马化腾亲自体验扫码的照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了。
用法也很简单,用户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到“腾讯乘车码”,授权成功后即可扫码乘车,机器响应速度在 0.3 秒内,用户无需充值,整个系统可实现“先乘车,后付费”。
不过,尽管马化腾的亲自站台赚足了眼球,但是瞄准公交出行市场的支付巨头却绝不止腾讯一家。
最近,一向高冷的银联为了推广公交支付,也放低了身段,开始花式推广。
据媒体报道,9月18日,“银联云闪付”在浙江嘉兴嘉善县主城区的三条公交线路正式开通,银联IC卡、各类手机Pay、智能穿戴设备,或者打开银联钱包APP的二维码扫一扫都可以直接付款。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5月,中国银联已经与杭州公交集团签署合作,正式宣布“银联云闪付”业务将在杭州公交集团下辖所有公交线路陆续全面开通受理。
之所以说银联放低了身段,是因为他们把门槛设置得很低,不像之前推广二维码时还需要下载银联APP,用户在乘车时只需持有62”字头银联金融IC卡可以刷卡买票了。
当然,说到移动支付领域的场景争夺战,最不可能缺席的就是支付宝,尤其是银联在杭州地推的势头如此凶猛,也算是打到支付宝的家门口了。
同样是从今年5月开始,支付宝在杭州、武汉等地率先实施(会陆续推行到全国),领取电子公交卡即可上车刷手机付款。与此同时,芝麻分550及以上可享受“先享后付”,同样强调“先乘车、后付款”。
对于即将到来的9?22“世界无车日”,支付宝似乎也已经准备好要大干一场。
据悉9月22日当天,杭州、武汉、青岛、天津等城市刷支付宝乘公交车可享受免费乘车,与此同时,在杭州、武汉、广州、上海、深圳、苏州、长沙、西安、青岛、南宁、成都、郑州等城市通过支付宝买地铁票享受五折优惠。
巨头们的移动支付场景战争从电商打到外卖、从便利店蔓延到共享出行,甚至是楼下的夫妻店、水果摊都已经能够扫码支付。
即使不是从业者,普通用户也感受得到,大部分高频的交易场景都已经被瓜分殆尽,还没有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很少,公共交通支付算是其中一个。
公交出行作为一种高频度、高粘度、低频度的交易场景,绝不是最近才被巨头们盯上。只是一方面,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交系统长期以来都有相对独立的支付系统,即我们熟悉的公交IC卡。
另一方面,公交支付系统都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移动支付想要介入,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谈合作,并对于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如果想要在全国铺开并形成规模效应,需要极大的投入。
然而此次,三大巨头齐齐下定居心全力布局这一业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个场景的价值。或许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移动支付战场的竞争是实在太过惨烈。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在移动支付市场,两大网络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已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中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54%,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40.0%。
随着两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接近,每一个小场景都可能成为拉开或者缩小市场份额差距的关键一步,更何况是公交支付这样的大场景。
相较之下,银联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商务的市场份额不超过0.1%。根据官方说法,银联的移动产品包括云闪付系列以及无卡支付产品并不在前述统计之内。
不过在与前两者市场差距如此大,且其他线下场景翻盘希望渺茫的情况下,银联很有可能在公交出行方面下了很重的赌注。
事实上,如果从公交支付以往带来的效益来看,三大巨头的押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香港的城市公交预付卡八达通为例,八达通于1997年正式推出,基于NFC技术的非接触式预付卡,最初用于不同公共交通系统作付费用途。发展至今,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几乎能让香港人只带一张卡,便可完成日常所有消费。
截至9月,八达通覆盖99%的香港人口(734万),市面上流通逾3200万张,日交易额超过1.8亿港元。
以一个高频的场景切入,逐渐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移动支付市场抢夺战都逃不开这个套路,八达通公交预付卡是如此,支付宝从电商到线下是如此,腾讯的红包战略亦是如此。
更何况,支付的高频也就意味着流量和用户粘性,这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稀缺资源。而在这个高频支付场景背后潜藏的数据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
就像前面说过的,公交系统是一个公共服务系统,它既连接着最广泛的用户(截止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有2亿多人以公交出行为主要出行方式,这可能是共享单车、滴滴出行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比拟的),也联系着公共交通的调度、服务系统。而无论是哪一端的数据,都可能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45204.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二  在中国,能称得上行业杀手的,只有两个人。  没错,他们就是马云和马化腾。  马云的能耐,就先不说了。  这次,咱们就说说马化腾对保险行业的觊觎。  11日,保监会官网披露,由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经营保险代理业务。  加上前不久,刚在香港上市,市值上千亿、中国第一大保险公司(以客户量和保单量计算)——众安保险,及今年年初成立的和泰人寿。  不觉间,腾讯便在保险业这盘棋中,完成了“一财一寿一保代”的布局。  既生产产品(保单),又掌控销售渠道,马化腾这是在下盘大棋呀。  火到爆的保险业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可谓是逆风前进,从信誓坦坦的保8、到7、再到6,压力甚大。  不过,保险行业却成了经济中的一个异类,非但没受到冲击,反而一片红火。  到底能有多火呢?数据会说话  (制图:TT财经)  这张图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中国经济江河日下,而保险业是蒸蒸日上。  到了2016年,两者之间的增速差,居然高达4倍,可见保险业生意之红火。  是不是后悔,入错了行?  不过,中国保险业从业人员确实在大幅增加。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保险行业保险代理人员达745.17万人,较年初增加87.89万人。  而在去年8月,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后保险销售、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事项被取消。  这就意味着未来从业人员会进一步大幅增加,甚至全民卖保险。  而另一方面,新成立的保险公司量也在大幅增加。  2017年1月,保监会在短短1个月内,便批筹了北京人寿、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五家保险公司。  此外,就在去年底,()、()、()、()等1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申请成立保险公司,股东背景涉及纺织服装、能源、医疗保健、计算机、电气设备等多个行业。  数据显示,在2016年,保监会共批筹了20家保险公司(包括2家保险资管公司),批筹数量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  看到保险业,如此红火,马化腾要说自己不眼红,你信么?  所以,文章开头,腾讯积极布局保险业的意图,也就不难理解了。  no zuo no die  然而,到了2017年,风却变了。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流露出了阵阵寒意。  金融行业如今被带上镣铐,恰源于前两年的过度繁荣。  2016年,我国GDP增量5万亿(总量74万亿),银行体系却创造了30万亿资产;  保险行业,在这两年间,也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  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宝万大战”,宝能就是以前海人寿(以万能险为主)为主要工具,并动用各类杠杆、各类结构化资管计划,前后耗资了430亿。  而另一个主角,在全世界买买的安邦,也是以保险起家,迅速成为万亿帝国。  其资产规模6年间翻了250倍,这是坐长征号火箭的节奏呀!  (制图:TT财经)  这一系列的事件搅在一起,让大灵道们很是认为,当下的国内的各种金融创新,本质就是“监管套利”。  再后来,前海、安邦...纷纷被带上了紧箍咒  证监会**项俊波、证监会副**姚刚等大人物落马。  正应了那句话:no zuo no die, one zuo must die  受此影响,即使余额宝,其个人资金上限,也从100万,下调到25万,现在又被限到了10万。  金融创新被束缚后,互联网大佬们也只能低头服软,选择与传统金融霸主 —— 四大行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3月份时,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战略合作。  6月份,京东金融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同在6月,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  而到了 6月底,腾讯则与中国银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小马哥的小九九  迂回战术  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腾讯和阿里的金融帝国梦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些抑制。  所以,要革保险的命,现在,怒怼肯定是不行的。  找准行业的七寸才是关键。  这几年保险业的繁荣得益于政策的鼓励和宽松的监管,而不是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销售队伍,他们也享受的也是政策和监管的红利。  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客气的讲,保险行业传统的“人海战术”反而是其七寸。  对于腾讯来说,要想在保险业,拥有一席之地,销售渠道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华泰人寿总经理李存强就曾表示,保险业现有的“人海战术”不可持续。  更是直言,10年内中国保险市场的营销员一定会降到150万至200万人。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现在每5个保险销售员,就有4个要失业。  而能革他们工作的就是互联网。  一家大型上市险企山东负责人刘健就曾坦言,与传统险企开展互联网业务相比,腾讯等互联网巨无霸手握()和客户资源的先天优势,在为互联网经济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保险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精准的营销,从而改善客户体验,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而财 新援引知情人士称,微民保险代理将于近日正式上线,并依托现有近9亿用户的微信、QQ平台开展业务,微信平台微信钱包“九宫格”中最后一个空格就将接入微民保险。  也就是说,腾讯要用微信、QQ等平台,来卖保险了。  那么,它对750万左右保险销售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有可能是地动山摇。  众所周知,传统的保险销售,讲的是人海战术、打鸡血、电话营销、人情营销等。  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种反人性化的营销方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在那个时代,这可能是获取客户的一种较佳途径,但也仅限于那个时代。  但随着互联网一代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力,那种传统的人情化、骚扰式的销售方式是打心里被排斥的。  他们有着最基本的分辨能力,他们要的是能以最便捷的方式接触这些信息,然后安静的做出选择,而这无疑是腾讯最擅长的。  所以,腾讯进入保代,可谓是颠覆保险行业的一种迂回策略。  今年1-8月份,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7%(与去年比已明显下滑),受万能险以及投连险缩水影响(主要整治对象),有35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出现同比下行。  而互联网保险业务,虽然占比较低,但却保持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为数不多的几家互联网保险中,1-8月份,最低的众安保险也增长了85%,安心和易安保险更是增长了70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腾讯通过红包大战充分证明了,其在金融领域的号召力。  那些醉心于“鸡血造梦”、“忽悠赚佣金”的保险销售们,你们准备好失业了么?  延伸阅读  马化腾:谈谈我创办腾讯这些年  来源:钱皓频道  真正的危机也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某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01 创业之初   应该说20岁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程序员,我不喜欢管人,不喜欢接受采访,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独自坐在电脑旁是我最舒服的时候。我周边的人,我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不认为我会办一个企业,管一个企业,因为怎么看我都不像这样的人。  我唯一的资本是我写过几万行C语言的代码,也接过几个项目。我很想创造一个产品,然后有很多人用,但是原来的公司没有办法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似乎只有自己开公司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我才被迫选择开了一个公司。  开始创业的伙伴几乎都是我的大学、中学同学,在创业的过程中,因为意见不统一,争吵难免,因此相互信任很重要。当时我出主要的启动资金,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我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因为一个人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  为了不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当然,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开始创业后,我发现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之前我看到很多美国硅谷创业的书,讲创业都是非常励志和令人向往的。但实际上,我们初期经常在想的是下一个月的工资和房租怎么解决,一年内的收入来自哪里。  这个阶段,我们做了很多外包工作,帮别人开发软件,进而赚一点微薄的钱。我的名片写着工程师Title,不写老板,不然给合作方看见自己亲自干活,很难看。  后来QQ诞生了,因为我之前是做通讯行业的,所以QQ也和通讯有关,起初的形象是一个网络寻呼机。那时候想要做到3万用户,于是去学校的BBS上一个个地拉用户,每天只能拉几十人。当时一想按照这个速度凑到3万人可能要2年后,到时候公司没准就死掉了,项目又砸在手上了。  于是我自己又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上来了,因为我们的软件写得好,不宕机;没人聊天我就去当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  这个过程中,IDG资本和盈科数码投资了我们,他们给了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获得投资后,我们都很努力,因为不想让投资人亏钱。大家都知道风险投资肯定是有很多亏钱的项目,但出于很强的荣誉感,腾讯觉得投资方在别的项目上亏钱我管不着,但一定别亏在我们头上,不想给人当反面案例。  后面就很顺利了,融资然后上市,但腾讯最初的市值并不高。后来我看到很多创业说:如果估值低,就干脆赌气不上了。我觉得这样很不理智,对于上市这件事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看一年半年。  02  腾讯的三大节点  在腾讯的发展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一个是MSN,一个是360,一个是微信。  第一大节点,我们是和MSN打,它曾是QQ最大的对手,但最终它死掉了。现在我们来分析原因:  第一,它死掉不是我们打掉的,是没有赶上社交化,它是给Facebook打掉的;第二,MSN的中国本土化没做好,一改版中文字体就显示得乱七八糟,还经常发生盗号的情况,安全和本地运营都不过关。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这些本地创业者身家性命都在产品里,而国际化的公司并不是。  第二大节点,是QQ和360打。自腾讯成立以来,我们从未遭到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机。这段时间,我和同事一起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劳累、委屈、无奈、深入骨髓的乏力感。  当时有人认为腾讯公司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挑战。那段时间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认定为敌人。但如果没有360的发难,腾讯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感悟。  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公司要在很恶劣的环境中竞争出来,这需要有超人的意志,还要有非常多的智慧才行。  经过这次事件,我发现,过去我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未来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着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未来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第三大节点,是我们自己的微信。世界是很残忍的,多大的巨头都会随时倒下,倒下后你还能摸到它的体温。甚至强大如Facebook,股票一度跌到700亿,是因为大家担心它向移动端转变有问题。  做微信的时候我们也很紧张,腾讯内部有三个团队同时在做,都叫微信,谁赢了就上谁。最后广州做E-mail出身的团队赢了,成都的团队很失望,他们就差一个月。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对手也在做类似的应用,而且他们赌我们不会这么快。在这段最危险的时间里,所有高管都在试用,有什么问题立刻在群里反馈,立刻去改。大家天天工作到凌晨3点、凌晨5点。微信出来了,腾讯获得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且是头等舱。  03  转型之路  创业最开始那些年,我面对竞争,往往是简单地想,为什么要剥夺我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机会?  但后来,我转而反思开放性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真的是半条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另外半条命属于合作伙伴。  我们最擅长的事情是做连接,QQ和微信是最重要的两个连接器,虽然定位不同,但承载的连接战略将一如既往。QQ风格活泼,个性化和娱乐功能丰富,目标受众是年轻用户,而微信主要面向白领用户。  基于不同的定位,两者连接的商户、服务略有差异,但对腾讯而言,它们共同覆盖了不同年龄、地域和喜好的用户,并将他们与服务最大限度地连接起来。  在其他的业务上,我重新进行了梳理,改变以往全部亲力亲为的业务战略——搜索整合进搜狗,电商整合进京东,团购整合进大众点评,并布局投资了这三家公司。此外,大量做减法和加法,砍掉O2O等诸多小的业务,同时大量投资腾讯生态周边的合作伙伴。如此一来,战略定位更加准确,也更聚焦于我们最擅长的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  现在只要非核心赛道业务,别人能做的,我们就尽量让别人做。因为一个企业再大还是缺乏创业者的,把业务留给将所有身家性命都押在里面的人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让自己下面的部门跟他们死磕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内部也有员工会说:那不是剥夺我们创新的机会?我说没办法,要么你想清楚放弃,要么你出去做,要么采取竞争的方式。比如,游戏开发的工作室,利润的20%,算你的成本,招得人多,成本就大,要多少股票你自己挣,尽量营造市场竞争的氛围。  在未来业务的拓展上,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的?  第二,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  第三,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04  人才机制  腾讯能走到今天,这应归功于集体的战略智慧、执行力以及自发的危机感。一个人无法预知和操控时代,要懂得分工协作,依靠集体智慧,设定各自的分工和管理权限,群策群力,果断执行。  因为,一家公司的成功永远不只是钱或资源够不够的问题,关键的还是团队精神。尤其是将帅相当重要,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这个市场不是拼钱、拼流量,更多是拼团队,拼使命感和危机感。一切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Be the Best。  我们开拓新业务的领军人基本都用自己人。而一旦决定做了,大到框架怎么搭、小到具体如何实施都放手给选定的人。我们也曾从外面挖运营的人才来做,但忠诚度不高,最后全部走光了。而且任何一个新业务的开展,以为请个高人来就可以搞定,这不现实,你自己一定要有了解。  对于自己人也要相当注重人才梯队的交接班,不仅是高层,中层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非常关注这一点,不会说一个人完全决定某个业务的生死。  我们很多人做研发出身,业务和推广不在行,逼迫他提高也不现实。因此在内部挑选,很可能选出来的人在业界比较算不上最好的,所以要在团队上做些补偿,尤其是进入到需要强力市场推广的阶段。要让他去找很强的副手,内部找不到,就去外面挖。  每个中层干部都一定要培养副手,这是硬性的“备份机制”。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后你还这样,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而对于找职业经理人,我们很重视人品,我们很坚持腾讯价值观的第一条——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化,就是很坦诚,很简单,实事求是,一直坚持这样的做法的话,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05  危机感永远存在  我觉得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互联网企业能在一秒内发生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可能我突然间接了一个电话,我们在线的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毁掉了。  这在传统行业是不可能的,毁掉它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在互联网企业里只需要一秒钟。包括你用户资料突然就流传到外界了,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因此,千亿级(人民币)公司没落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到了千亿,没落的概率可能还会更高,包袱越重没落越快。人要清醒,外面掌声越热烈就越危险。  真正的危机也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某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回顾腾讯的创业之路,我觉得机遇很重要,至少占了五成。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做的东西也都是很简单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时代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机遇是外界赋予的。这方面我自己觉得很幸运,但也意味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因为别人不是打不赢你。
《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三原标题:写在恒指突破28000点之际:港股资深投资人系列采访
原文:云锋金融公众号
采访对象:前私募基金合伙人;香港本地交易员;知乎上的美股大V
编辑:云深不知处
转发请注明出处
采访人背景:做过大买方的海外分析师,也当过A股的私募基金合伙人,自诩为重视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者。
股票投资年限:10年,港股投资年限:4年
Q:最初是什么原因进入港股的?
A:因为工作原因,其实我很早就有关注港股市场。
前几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没有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之前,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想要投资中国,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香港股市。
但当时和这些专业投资者聊,感觉金融危机之后他们一直就不看好中国,最初因为四万亿,后来因为地方债务隐患等等,看空中国在很多投资圈是一种“**正确”。
所以那时候去看主流机构在全球的股票配置比例,会发现对港股的配置比起指数基准来说简直低到不能再低。
因此当时我从反向投资的角度,就觉得港股是不是有机会。不过因为工作性质不允许买卖个股,所以也就是在场外看看。
后来沪港通开了,自己也离开了那份工作,可以自由投资了,就自然而然的开始进入港股市场。
特别是到了15年2、3月份,当时感觉到A股已经进入大牛市中后期,市场没有了明显低估的机会,所以开始把主要的资金都放在了港股。
Q:还记得第一只买的港股是什么?
A:我记得应该是珠江钢管,但这大概也是最失败的投资之一(笑)。
当时买它是因为2014年油价暴跌之后这只主要做输油管道的公司也跟着暴跌,PB跌到了0.3还是0.4,然后公司将广州郊区的厂房搬迁后,又将工业用地转成了商业用地,开始盖楼卖楼,所以觉得会有烟蒂股翻身的机会。而且越跌越买,加了很多仓。
其实这是犯了港股大忌之一,就是试图左侧抄底。因为港股的散户少,逆向投资的人其实很少,而股票低估的时候低到不可思议,跌破净现金值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做左侧投资压力会很大。
后来楼是盖起来了,也赶上了房地产的好时候,销售很火爆,但公司却没有因此特别分红,所以港股投资者根本不买账。而且主业一直都一塌糊涂,盈转亏,亏转大亏,本来负债率就高,净资产很快就亏掉了不少,原来看到的低PB变成了价值陷阱。
但我的止损还是不够利落,一直幻想会有契机可以翻身。直到2016年年报出来,发现业务实在是没有起色,这才割肉,前前后后亏了50%吧。
第一只买的港股就亏这么多,也算是开局不利了。不过也学到了很多,知道港股和A股不一样,跌起来真的没有底,不要幻想会有韭菜帮着撑估值,甚至超跌反弹的机会都很难有。
Q:说说投资港股路上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A:应该是2015年4月的那次暴涨了吧。因为A股有涨跌停板限制,在牛市里最多也就是几百只股票一起涨停。结果清明假期因为证监会开了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投资的口,于是假期结束的第一个交易日港股集体跳空高开。
我当时还在上班没看盘,结果手机一直在响,拿起来一看发现是交易软件的涨跌幅提醒。再一看,港股自选股平均涨幅在20%以上,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不过那次暴动没持续多久,因为是投机资金和杠杆资金炒作的结果,长线资金都还没来得及动,所以很快就哪儿来回哪儿去了,自己的持仓也基本上都做了一次过山车。但也因此见识到了港股不是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需要契机。
Q:分享一下最赚钱的经历吧?
A: 应该是南方航空吧。当时油价暴跌后觉得对航空公司应该特别有利,而且人民币还在升值。既然判断油价一时半会爬不起来,就开始看航空股。
先是买了A股的南方航空,吃到了2014年底的一波。然后回过神来一看,发现港股南航要便宜50%,虽然港股当时也涨了一些,但绝对价格也就是A股没涨之前的水平,于是就卖了A股买了港股。后来大概第一波股灾之后反弹的时候走了,总共赚了三四倍吧。
在这个事儿之后我总结了两条经验,一个是港股因为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且之前海外机构又居多,大家的投资决策流程都比较长,所以就算出了什么利好,也要等挺久才会反映在股价上。所以对于这种AH股都有的企业,往往可以一条鱼吃两遍,十分给力。当然现在内地资金越来越多的往香港涌,像这样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另一个是港股其实非常适合做戴维斯双击。因为杀估值的时候会杀到特别狠,跌到小股东怀疑人生,比如0.2、0.3倍PB,又或者是跌破净现金,这种在A股是几乎不会出现的。而且港股经常会很理性给周期性股票一个折扣,认为他们的盈利不可持续,但等周期真正来了之后,这个折扣又会收窄。
所以等到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时,估值回归叠加盈利提升,会让股价上涨时绑了个火箭。这一点今年在内房股,比如恒大、融创乃至我买过的雅居乐身上也体现的特别明显——之前是所有人都唾弃,没有人看好,所以估值可以杀到两三倍市盈率,相比A股的房地产股简直便宜到不行,然后今年就飚了。
Q:想对跃跃欲试的港股小白说点什么?
A:港股真的是个很考验投资能力的市场。像今年这么大的牛市,指数涨了30%多,腾讯舜宇吉利等大白马涨到飞起,但其实股价上涨的公司只占一半,这在A股是不可想象的。
每次A股牛市里,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消灭1元股,然后依次消灭5元股、10元股,但在港股市场里,再大的牛市还是会有很多股票是仙股(指股价低于1港币的股票),还是会有很多股票不涨反跌。所以指望像在A股那样,遇到牛市就闭着眼睛买入然后等轮动补涨,在港股是会吃大亏的。
但港股又是一个散户非常有用武之地的市场。国内的券商基本上完成了对A股公司的全覆盖,而且研究员们比谁都勤快,所以哪个公司有点什么新动作,哪个公司下个季度可能业绩会超预期,基本逃不过研究员的眼睛。
这些券商研究所服务的对象,显然不是散户,而是那些基金啊保险等大金主,所以机构也都会第一时间得知基本面或者消息面的变化,从而完成买卖交易。因此对于散户来说,信息不对称特别明显,能跟在机构身后喝口汤就不错了,还经常会被割韭菜。
而港股不同。我记得有过统计,所有大投行研究员覆盖的港股公司加起来只占市场的30%。剩下70%虽然有很多老千股或者半死不活的烂公司,但也经常会有遗珠的好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了,可是股价却没变化。港股投资者往往“不见兔子不撒鹰”,甚至“见了兔子还要想一想再撒鹰”。
所以个人投资者如果真的能做深入研究,搞清楚投资逻辑,完全可以买入后淡定的等到研究员逐渐开始覆盖,机构慢慢开始买入,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好,最后企业被纳入指数、沪深港通等,形成了正向循环,这时候再把货卖给那些急切要接货的机构们。
一句话形容吧,港股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如果对自己的投资能力特别有信心,就放马过来,就算不是专业投资者也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如果是人云亦云或者没有扭转做A股的思路,那港股也绝对会让你体验到生不如死的感觉。
采访人背景:香港土著 资深交易员
股票投资年限:12年,港股投资年限:12年,输嬴一笑间
Q:最初是什么原因进入港股的?
香港人的生活和金融市场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每天电视里财经新闻都是主角,播放连续剧的时候底下经常也会滚动股市动态。到街上,老人家都在研究赛马,年轻人呢就会聊聊上市公司。
股价啊K线啊这些东西,早就渗透到香港这个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里了。
我从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也是很早就开始接触到股票市场,久而久之就对那些跳动的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香港,只要你感兴趣,媒体上的财经新闻和大量的相关书籍简直唾手可得,我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也是从中得来。
上了大学以后,我觉得光纸上谈兵是没意义的,得用真金白银去实盘操作。家人也支持,给我提供了一些资金开始投资港股。
这点可能和内地不一样,在内地让大学生炒股是一种不务正业的体现,而在香港,这是有理财意识的象征,其实很多家庭都是支持的。
Q:还记得第一只买的港股是什么吗?
我记得第一只买的是万威国际(167.HK) ,具体什么原因已经不太记得了,总之是那个年代比较红火的科技概念股,而且也确实见过他的产品,觉得不是完全的老千。研究了一下技术形态和基本面,就下手了。
但这次的投资完全可以说是一场恶梦。才买了不过几天,这家公司便宣布供股*,然后第二天一开盘股价就跳空低开了30%。这也是港股的可怕之处,没有涨跌停板,一旦有超出市场预期的坏消息,第二天跳空下杀的几率很大,会让人措手不及。但同样的,如果有好消息的话,也会让人来不及上车,瞬间股价就会被拉上去。
说回万威国际,当时心情烂透了。因为第一次上手直接就投入了真金白银,心理波动很大。如果之前能多做一些模拟盘交易,特别是如果有现在这样和实盘交易几乎一模一样的模拟交易系统,这样可以对市场有更多了解后再转成实盘交易,相信就能更坦然的面对涨跌了。
Q:说说投资港股路上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吧?
应该是日那个被称为”大奇迹日”的一天吧。
当天恒生指数受外围股市的影响,一度下跌了超过1200 点,而且是下午开市后垂直下跌。我当时入市时间还不久,但也能感觉到周围股民的绝望。
但等到收市前90分钟,突然从内地传来了“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带动恒生指数从低点极速反弹。虽然收盘还是跌了两百多点,但之后的升浪正是从这一次反弹开始。两个多月内,恒生指数涨了60%,一举到了历史高位32000点左右,置身其中的股民深刻的体会到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
我觉得这正是股票最令我着迷的地方,他和赛马、赌博之类的刺激感觉还不太一样,是一种持续的,而且自己掌控感更强的刺激,再加上有外界因素的助力,确实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
Q:分享一下最赚钱的经历?
应该是承兴国际控股(2662.HK) 。去年初买了之后一直持有到现在,大概赚了四倍。
当时买它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刚易手,然后我搜了一下新老板的背景资料后,发现她的人脉极强,很多跨国公司都是她的客户,而且泛娱乐的业务在国内大有可为,所以我用了真金白银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港股的好处就是市场一开始往往是用非常悲观的预期来看待一家公司的业务转型、卖壳、重组之类的举措,只有当公司一步步证明了自己的新业务发展,股价才会水涨船高。这和内地股市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最乐观的预期,N个涨停之后再来消化估值完全不同。
而且内地股市很多时候这种涨停板的钱小散户是赚不到的,消息人士都会提前布局然后直接大单封一字板,而港股则有很多上车的机会。
Q:想对跃跃欲试的港股小白说点什么?
港股有很多自有的交易规则,对港股小白来说肯定需要花一点时间去适应。港股可交易品种挺丰富,除了股票之外也有交易所买卖基金、涡轮和牛熊证等,这些产品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适合他们的交易策略。
刚才也说了很多港股的好处,但最后还是泼一泼冷水,从交易员的角度给想要参与港股的投资者一点建议。
因为港股市场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除了大部份是机构投资者外,散户也大多是有多年交易经验的,所以不会有那么多“韭菜”和你对赌,再加上市场的交易量相比A股小太多,所以一些市值比较小的公司股价大起大落、一路下跌等等事情都时有发生。
投资者能做到的就是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另外对于新入场的小白,最好从大白马、市场公认的蓝筹股做起,不要看到股价便宜就去碰那些仙股,否则很可能会死的很惨。
采访人背景:小散户一枚,有过短暂的美股分析师经历,知乎粉丝逾两万。以基本面研究为主,也会看看技术指标,信奉“百无禁忌,挣钱就行”。
股票投资年限:5年,港股投资年限:1年
Q:什么原因进入港股?
A:2015年股灾之后,就陆陆续续听到有人把资金转移到港股市场的消息,不过真正下定决心的原因,还是因为大老板在群里吼了一句,“今年港股市场一定会有一波机会,我们要把重心放到这里。”
作为一名敏(gen)感(feng)的投资者,如果对这样的信息还置若罔闻的话,实在愧对我多年的“韭菜成长日记”,何况这还是我们基金经理出身的大老板的判断。
当然,有想法和真正决定做之间还是差了很多功课的。在下定决心投资港股之前,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因为之前对美股比较熟悉,然后港股市场整体来说又和美股有比较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基本面驱动啦,机构投资者为主啦,所以了解起来还比较快。另外我也特别研究了技术面,比如恒生指数在月线级别,如果能够破了前高的话那么趋势肯定会更强。所以,最后就下定决心要买港股了。
Q:还记得第一只买的港股是什么?
A: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接着上面回答,当时虽然下了决心买港股,但是具体买什么也不太了解。我自己的投资经验大部分都集中在美股市场上,对美股的科技类企业比较熟悉。而港股又是一个以金融、地产、基建等大市值公司主导的市场。
而且,简单的看过一些港股的投资者访谈和研究报告,感觉虽然港股市场在A股、美股、港股这三个市场里面流动性最差,但是却又一个最有效的市场,本身以机构主导,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盈利能力远超普通散户。作为一个小散户,承认市场比自己聪明,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所以也就不打算在港股市场找alpha超额收益了。
那么谈到Beta,大部分人的反应肯定是买指数,不过恒生指数让我不太喜欢的一点就是成分股里面有很多没什么成长性,而且还具备高杠杆属性的地产、金融股。然后,转念一想既然所有的牛市都是龙头股领涨,那么干脆买腾讯算了,也算是买了一个增强型的港股指数基金。而且看了一下腾讯的财务报告,资产负债水平、潜在业务(比如还没有完全释放的广告业务)、盈利增长都还不错。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估值挺贵的,当时2万多亿的公司按照1.3倍的peg来估,始终觉得有点滑稽。
结果没想到的王者荣耀如此火爆,造成腾讯的收入和估值都创了新高,一不小心中了一个戴维斯双击,看来我和港股还蛮有缘的。
Q: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A:最深刻的印象就是2015年股灾全程在场了吧。
因为一些个人原因,4800点才进的A股,牛尾没有抓到,却与熊头撞了个满怀。当时,证监会开始清配资,指数开始回调,风险开始积蓄,但是市场依然盲目乐观,认为跨越上一个6000点牛市近在咫尺,等到第一次千股跌停的时候,指数暴跌到4000点的时候,恐慌情绪才开始释放。然后证监会紧急纠结国内二十几个像重阳投资这样的私募,一边发联合申明说价值投资的机会显现,一边各掏腰包买了点成分股,市场有了千股跌停后的第一次反弹。我也是这个时候跟着大佬们进去的,当时还觉得自己特聪明~
然而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直接就高开低走,最后直接又来一个千股跌停,瞬间我就懵了。以我仅有几年的投资经历,完全没遇到过这样的极端行情,还记得当时国外的朋友还打趣的问,你们国家的大盘是在除权吗?
左思右想之后,就决定既然看不懂那就不玩了,然后在跌停板上把所有仓位都清掉。接着,又把模拟盘满仓分级A用来观察市场。在当时那个市场,用人心惶惶、流言蜚语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一方面大家将信将疑国家队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在股灾1.0,股灾2.0的进程中,千股跌停的惨剧中不断的徘徊究竟是割肉还是坚持。而我因为始终觉得看不懂当时的市场,也不敢轻举妄动。反而是自己满仓的分级A模拟盘,却因为作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具有对冲效应的品种,而以正收益大幅跑赢了沪深指数,导致更加不敢轻易入市了。
股灾2.0之后,大概2800点位置,开始第二次尝试性建仓实盘,然后市场真正第一次的大幅反弹是从这里,一度也以为股灾已去,慢牛重启,又把仓位加回来,结果,证监会推出熔断模式,导致股灾3.0的发生。股灾3.0的千股跌停的第一个交易日晚上,我左思右想之后,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就在美股市场上,找到两倍做多沪深300的ETF (代码:CHAU),一咬牙,顶着两个点的贴水(因为市场判断明天可能会继续暴跌),放了等量做空仓位,用于对冲覆盖A股的仓位。果然,第二天开盘股指低开3个多点后,继续向7%的熔断机制触发。第一次熔断15分钟,接着触发了第二次熔断,导致当天交易所提前收盘,创造了近年来证券行业,提前下班纪录…….再之后,熔断机制被暂停,股灾3.0过去,市场波动率下降,慢慢走出阴霾,回过头来看,全程经历股灾,还基本没受什么伤,全靠胆小和运气好……
类似这样股灾中的投资经验,在港股市场其实也可以实现,因为无论是牛熊证还是反向ETF,都可以对冲自己的多头仓位,这个比起A股来说还是方便很多的,这也是我现在选择配置港股的一个额外的原因吧。
Q:最赚钱的经历?
A: 最赚钱的话,是指收益还是收益率呢,因为以前也瞎搞过期权,但是不成体系,基本上是大赚大亏,做了一场过山车。
港股的话其实就是腾讯了吧,这个之前也介绍过了,那我说说真正靠分析捕捉到的一只美股大牛股吧,毕竟港股和美股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可以供大家参考。
这家公司就是英伟达Nvidia。当时,朋友推荐了VR概念组合,提到了英伟达。然后我就去翻看了英伟达的资料,才发现这家公司很不简单,已经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无人车多方面业务做了布局,而且本身资产质量、企业商誉都非常好,也跟一些技术行业的朋友打听了英伟达的技术实力,总之,在GPU领域远远超过老二AMD。总之,无论是估值、还是资产质量、题材概念、管理层能力、企业商誉都感觉真是找不到一个缺点。
另外一方面,Alpha Go战胜李世石,把人工智能带进了大众视野,也带进了资本市场。当时看到的一个核心需求,就是人工智能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对GPU这种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芯片有大量的需求,这对于一个英伟达来说,是一个产业级的需求风口。Alpha Go 战胜了李世石,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和标杆之一,后续会大规模提高对GPU的需求。
后来,没过多久,英伟达的价值就被市场发现了,数据中心的订单源源不断的涌来,营收不断创新高。PE估值也从硬件制造销售的区间,进入了人工智能的区间。不过,可惜的是,中间因为自作聪明,想做一波高抛低吸,结果不小心踏空了一个很大的主升浪,后悔不已。痛定思痛过后,也就懒得再折腾短线操作了。
如果要将美股英伟达这样的案例对应到港股上,其实就是类似舜宇光学科技和瑞声科技这样的科技大白马。看准了行业前景、公司地位等因素,如果估值还不贵,那就得果断买入。因为港美股不同于A股,大家对于未来盈利的预期不会打得特别满,所以股价会跟着盈利增长慢慢向上,万一撞上风口估值还发生了切换的话,赚的还能更多。这一点对散户还蛮友好的,不需要内幕消息也能赚到钱。
Q:想对跃跃欲试的港股小白说点什么?
A:额,作为一个小白,我其实也不知道应该跟小白说什么。说“苟富贵,勿相忘”可以吗?(笑)
个人觉得港股因为机构作主导,散户流动性不足,所以在定价方面经常比较准确吧,常常不会给普通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一分净利润对应一分股价。
有时候看起来的AH溢价,或者同行业公司不同倍数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港股自身的定价机制决定的。所以,在逻辑上,太过直白的套利策略不推荐重仓持有。有时候,投资还是安全保守比较重要,华尔街有句老话,There are old traders and there are bold traders, but there are very few old, bold traders。(完)
免责声明:去锋金融原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相关免责内容请关注原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四最有钱的东莞人,你知道是谁吗 ?在最新的中国富豪榜中他在全国排名 12,身家 1000 亿是最有钱的莞商但他却极为低调,开着 20 多万的小车每个人都用过他设计的产品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他就是张志东45 岁,身家 1000 亿张志东,1972 年生,东莞人,圈内有个别号就是
东莞仔 在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他以 1000 亿身家排名全国 12 位比京东刘强东、小米雷军都要多马化腾背后的男人张志东是腾讯创始人之一,做了 16 年的腾讯首席技术官被称为马化腾背后的
男人 马化腾的 QQ 号是 10001,张志东的为 10002足见他在腾讯中的地位,是腾讯第二号人物1989 年,张志东以全班最高分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和马化腾同班,两人成绩拔尖,张志东的成绩甚至比马化腾更好张志东放弃出国机会,与马化腾一起创业就有了如今的无处不在的腾讯计算机技术大牛QQ 成功的头号功臣张志东出生于 1972 年,广东东莞宝安人,家族几代在农村耕读。他出生时,家中还有几分薄田,种点花生和甘蔗。张父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毕业,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母亲是教师,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亲情环绕、备受呵护的张志东数学很有天分,从小坚持学
奥数 ,业余痴迷围棋和象棋。深圳中学就读时,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时,在一个计算机夏令营里,张志东接触了软件编程,特别喜欢。上高中后,买了第一台电脑,他就整天
在宿舍敲代码,一敲就是一整天。1989 年,他以全班最高分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和马化腾同班。在校期间,二人都属于成绩拔尖的一波,但张志东成绩更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更强。圈内普遍认为,张志东是计算机技术天才,不仅在深圳大学是最拔尖的,即便在当时整个中国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他都是翘楚。与一般技术人员不同,张志东痴迷技术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
技术改变生活
的梦想。但是工作久了才发现,自己每次辛苦设计的功能在客户那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作用,根本达不到大的效果,所以这让他心有不甘。正好当时马化腾找到张志东,并跟他讲了将互联网和寻呼业结合起来的想法,希望能有一席之地施展拳法发张志东在马化腾的鼓励下加入了创业团队,1998 年 11 月 11 日,腾讯正式起航。加入腾讯创业后,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的开发,让张志东有机会去实现梦想。1998 年 8 月,奄奄一息的腾讯试着竞标广东电信的一个项目——开发一款类似 ICQ 的中文即时通讯工具。这是一个内定项目,腾讯注定失败。但是,马化腾拍板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先养着。在张志东带人开发名为 OICQ 的产品过程中,一次技术讨论会上,马化腾提出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非常有名的问题: 我们的用户在哪里上网 ?在此思路下,张志东配合马化腾进行了几项技术微创新,让 QQ 得以胜出,也成就了腾讯:江湖流传一个关于张志东技术能力的美谈:他搭建的系统架构在后来 QQ 用户达到以亿计量时仍能支撑。由此,张志东被誉为
互联网最牛架构师 。对此,张志东曾耿直回复, 那时首先是希望能活下去,然后是不要让用户掉线,少挨点骂。所谓‘天才’都是被逼的结果,‘最牛’架构是腾讯几代技术人员兢兢业业、不断改进换来的 。从 1999 年推出第一个测试版本便以友好界面和人性化功能设计迅速得到网友口碑相传的 QQ,注册和在线用户数一直呈几何数迅猛增长。2014 年,QQ 最高同时在线账户超过 2 亿 ;2016 年第四季度,QQ 月活账户数达 8.68 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达 2.44 亿。中国好员工注重方法论和用户体验作为打工者,张志东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好员工,跟随马化腾 16 年,从没有爆出不和或者因为利益闹矛盾的事情,而论能力,更是没得说。在张志东眼里没有完美产品,只有用户体验好的产品。马化腾说他
是最能站在用户角度毫不妥协的人,而且始终保持着这份‘固执’ 。OICQ 上线后,张志东根据网民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漏洞,第一周就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激发了用户使用热情。后来 QQ 几乎每 1 到 2 个月就更新一个版本,这在 PC 时代非常少见。当年在黎明电脑上班的时候,他工作就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曾有几个兄弟跟他恶作剧,看他加班到这么晚,第二天早上给张志东打电话,跟他说大家都请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但是去到公司一看,张志东依然准时出现在公司上班。张志东工作是一个很注重方法论的人,他对待产品有两个理念,一个是
三个柱子顶起一颗球 ,他要求产品在每次改版时一定要有 3 个革新点。另外一个是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在他眼里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用户体验好的产品。所以他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用户体验不断改进、改进、改进,即使微不足道,但随着产品的不断更迭,产品一定会越来越适合用户。张志东很注重用户体验,他经常研究用户使用习惯、需求、功能。腾讯内部有个 10/100/1000 法则 :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 10 个用户调查,关注 100 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 1000 个用户体验。在会议讨论中,张志东很少对方向、计划等发表观点。但是偶尔冷不丁提个问题却绝对直接、犀利,都是站在最普通用户的角度,直指产品或业务本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思维让腾讯在很多生死关头最终胜出,比如 QQ 与 MSN 决战、微信出台石破天惊等。为人低调,身价 84 亿美元却只开 20 多万的宝来如果你欣赏扎克伯格身价 2000 多亿还开着一辆丰田的品行,那么张志东就是中国版的扎克伯格。当腾讯高管都在买别墅、开游艇、购宝马的时候,张志东却常年开着一辆 20 多万的宝来汽车。忽然有一天,同事们听说张志东换新车了,激动地奔走相告。有人问:换的啥车 ? 答曰:一辆新宝来 !对于张志东来说,人生理念不在追求物质,更在追求技术的精湛 !虽然张志东在腾讯位高权重,但是他却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很能为员工着想,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暖男,内部员工都称他为
大师兄 ,每次有新人来公司报道他都会跟新人一起吃个饭,当员工失败的时候他会拍着肩膀鼓励,攻坚的时候他会写邮件鼓劲,离职的时候他还会手写卡片跟员工送别。他不仅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团队最需要的支持,还为腾讯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做出巨大贡献。1998 年春节后的一天,在一间简陋的咖啡馆,张志东被马化腾描述的机会和
打动了,决定放弃出国和他一起创业,他辞职甚至比马化腾还快。那时创业并非时髦选项,为了前途未卜的创业而放弃去美国的机会,张志东的
和魄力可见一斑。早期公司开发哪些新产品由张志东掌管的研发技术部门决定。QQ 秀
最初是由市场部门提出的,在决策层会议上,仅听了一半汇报,张志东就站起来表态: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应该马上做。 他还抽调三位程序员和一位美工支持市场部。腾讯由此开始从工程师文化向产品经理制转型。2009 年 5 月《开心农场》在 QQ 空间上线,用户流量巨大,第一天就把服务器撑爆了。团队负责人预估在未来两个月需要增加至少上百台服务器。他给张志东发邮件,没想到十分钟就收到回复,并一次性批复了近千台服务器。腾讯没有森严的层级关系,创始人经常越过中层管理者直接找基层员工讨论产品问题。不少技术员工都有过被张志东叫到办公室
聊几分钟 ,但一聊起产品就讨论几个小时的经历。腾讯员工 60% 是技术人员,被认为是公司的最大资产。对技术人员的爱护和培养为腾讯技术创新打下牢固基础。张志东手下早期技术员工的发展都很好。最有名气的一位当属任宇昕。任 2000 年进入公司,在张志东领导的开发组负责编写腾讯第一个基于网页的 BBS 社区软件,3 个月后被张志东提拔为网页 Web 组组长。最初,任宇昕对管理毫无兴趣,只想做一名极客。当时,腾讯内部最有技术挑战的部门是 QQ 服务器小组,任宇昕要放弃 BBS 开发组组长的职务,申请加入 QQ 服务器小组做程序员,半年间三次提出请求,但都遭张志东拒绝。张志东认为任宇昕堪当大任,仅作一名程序员是大材小用。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任宇昕华为出身, 狼性
十足、热衷冒险。后来他被指派负责沉于谷底、士气涣散的游戏业务,并把其做到无限荣光。任宇昕一路从公司增值开发部总经理做到公司首席运营官。到 2015 年 9 月,他已经统领了腾讯旗下六大事业群中的三个,还出任了腾讯影业董事长。一路走来,为腾讯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离任腾讯甘当
马化腾背后的男人 2014 年 3 月,张志东发表公开信宣布离任。自 2004 年腾讯上市后,他又陪跑 10 年。在大多数创业团队成员选择上市便套现离开,或最初志同道合的中国合伙人最终成为悲催的
中国散伙人
的当下,腾讯团队打破合伙创业的一些铁律,互相成就,实属少见。林军在《沸腾十五年》中是这样描述张志东的:张志东的确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QQ 的架构设计源于 1998 年,10 年过去了,用户数从之前设计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但整个架构还是适用,真的难能可贵,甚至说不可思议。张志东值得尊敬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们纷纷买别墅、开游艇,高管集体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 20 多万元的中档车。以下附上张志东卸任之际,给曾经共事过的同事发的一封道别信:各位同事,我怀着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写这封信, 我将辞任腾讯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在公司永不停息的发展和努力奋斗中,不知不觉已走过十六个年头,从 27 岁走到 43 岁,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日子,我和所有腾讯人一起,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大潮,伴随团队一起成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感到特别开心。对交棒接力的思考我不是一个能力全面的人,领导力不是我的强项,在一家过两万人的企业里任职管理层,我有很多不足之处。加上近几年来,身体状况不太好,体力和精力成为一个大瓶颈。我深知公司所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需要领导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决不可以倚老卖老。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养出更全面的技术领导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带领公司走向未来。2 年前我开始和 Pony、Martin 深入沟通我的想法,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用两年的时间,在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技术领军同事成长和完成交棒接力的过程。很开心看到,经过多年的融合实战锻炼,公司的管理团队已有很长足的进步。 Ls 带领的 TEG, Mark/Dowson 带领的 IEG/MIG/SNG, Allenzhang 带领的微信团队,这两年来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组织变革。他们几位和团队一起风雨同行多年,无论在技术能力,在带领团队的领导力上,特别在企业文化上,都已取得团队的高度认同,他们已能很好的接棒。正因为伙伴们的良好成长和组织的进一步成熟,使得我可以有机会很放心地离任管理层,更换一种生活节奏。离任管理层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将是腾讯学院的培训讲师,致力于公司技术理念和文化理念的传承工作。 在帮助公司技术产品的同事成长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兴趣所在。原来在管理层的工作太忙,很惭愧在这里花在腾讯学院的时间很少,贡献也少。希望退下管理层之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完成这个心愿。对团队的感恩十六年前,Pony 和我在做 IT 工程师, 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可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给很多人用,同时可以养活自己。因为一个朴素的梦想,因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我们开始了腾讯的创业之旅。一个小公司能否凭技术和服务能生存下来 ? 我们完全没有把握。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浓厚的创业气氛 , 出于对互联网的热衷,我们一头撞进了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感恩创业伙伴和管理团队,我的个性比较急躁和固执,能力不全面。 是创业伙伴们对我的包容,让我可以发挥所长, 修正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关,难免经常有激烈的争论,但腾讯的管理团队一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种个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能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感恩所有的腾讯同事。在许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坚持。要做好互联网服务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用户的期望不断在提升,团队每天奔忙于各类改进,时刻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不让用户失望,腾讯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许多可敬可爱的同事,他们并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业,用心帮助身边的同事。在他们身上,可以让人感受到团队的魅力。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腾讯人的正气和朝气,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对腾讯未来的期许公司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必然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 我最关心的并不是业务得失成败,而是团队文化的凝聚。在我看来,一项业务受挫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能让腾讯人全心投入,努力奋斗的原因,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场份额、股票升跌这些外在因素,而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气场,小伙伴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渴望通过技术和产品改变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将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腾讯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期望腾讯人能时刻在意用户感受,永远对用户体验战战兢兢,永远对社会、对行业持敬畏之心,期望腾讯人能打造出让社会和行业受益,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台。最后,祝福所有腾讯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Tony张志东的辞去从一方面上来讲,对腾讯来说无疑是十分痛惜的 ;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上看,他只是从前线退居幕后,他依然关注着腾讯的成长,用自己的热情影响和鼓励奋战在产品一线的员工。正如马化腾所说: 即使 Tony 不在管理岗位,他对公司人才培养的热忱和努力,依然会在腾讯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五原标题:【有融网用户理财分享】有幸牵手,融合时代
昨天收到一篇投稿
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要是这位作者来有融的话
本小编的地位不保
有幸牵手,融合时代
----投资有融网385天札记
对互联网金融我是有感情的,因为P2P带给我3个好处,使我至今受益:一是培养了我的理财习惯,让我摆脱了月光族;二是在投资互联网金融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三是引到我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获得了这个时代发展红利。
我接触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融网。我以“有幸牵手,融合时代”这个主题来表示,我结识有融网的幸运和有融网引领我深刻认识、融入互联网金融、P2P金融的幸运。
2016年8月我成为有融网的会员,在下载APP时,发现是通过腾讯应用宝下载的,让我好感倍增,这是实力的体现,也是负责任的态度。事微见大,这种很少人关注的小事,有融网都一丝不苟,这才是一个企业的内涵和实力。
注册期间,奥运正酣。我打开有融网活动页面,感叹于有融网营销策划员工精美的活动设计和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他们制作了赛事表,方便客户既能关注赛事进展结果,还能参与有融网各种红包活动。
表面上看,有融网是在借助奥运做营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融网愿意融入社会,将奥运和互联网金融融合传播,将奥运和普通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那段时间,我参与了有融网的奥运活动,对比较冷门的赛事有了更多的认识,这难道不是一种企业责任、一种企业情怀吗?
时光荏苒,投资有融网385天里,有融网一直给惊喜。从开通新浪存管,电子协议书签署,人气值乐园丰富的奖品活动,再到微信公众号功能的优化丰富;不但方便了用户使用体验,而且坚持完善服务,坚持合规运营。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其他平台坚持短信轰炸战略,有融网从来没有通过短信来影响我的生活。可以说,在追求客户优质体验感受,不断完善客户满意度方面,有融网真的用心了。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开通了客户投资、提现微信公众号、短信双通知渠道,极大地方便了一些没有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业务的朋友。
不知不觉我在有融网累计投资额将近19万元了。这期间,我也曾尝试投资过其他平台,但微信服务、APP使用、投资标的等应用都没有有融网这种感受。尤其是看到有融网开展的各种融粉活动,团队开展的文化活动,我感觉这就是个大家庭,暖暖的感觉一直在这里。
有幸牵手,融合时代。感谢有融网引领我品尝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的红利,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分享到这份福利。
八戒说:感觉这就是个大家庭
你的感觉没有错
有融网是我们的大家庭
更是大家的大家庭
希望在这个家庭里
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
最后大家也别忘了投稿哦
想要啥周边都可以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六  患者不远千里跨省前来求诊、一年吸引30多万粉丝……作为一个规模不算大的男科门诊,这样的成绩,可谓卓越。  因着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人性化的服务宗旨,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量,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熟知,并上升为男科调理实力领导品牌之一。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近期,就有市民反映,有多个团体假冒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的名号,以微信或电话的方式谋取非法之财。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走访了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  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坐落于汉口洞庭街9号,与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仅一箭之遥。针对假冒事件,门诊的一位负责人肯定了这一说法,并要求我们将相关的防伪措施公布,以防有人上当。  据悉,,为了响应国家的
“互联网+大健康”政策,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开通了微信远程问诊服务,短短一年,吸引了海内外30余万粉丝。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很多不法分子,假借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的名义,盗用其图片、文字,仿照其公众号、微信号资料进行伪装诈骗,甚至有部分猖狂者,直接模仿造假正威丸(颗粒)进行诈骗。这种抄袭与欺诈行为,不仅是对中医文化、医疗知识产权的亵渎,更为严重的是,它直接侵害了用户的利益与身心健康。  为了保障粉丝权益,为了确保中医文化得以源远流长,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联合相关机构与部门,开通了以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为主体的官方网站,用户只需登录其官网,进入个人微信号、公众号以及正威颗粒真伪查询系统,即可一秒辨真伪。  如若不方便上网,也可以通过外包装上的防伪码及发货地辨别。  此外,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不会以任何名义给粉丝打电话,更不会在电话中向粉丝推销产品,如果收到冒充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推销产品的,万万不能相信。  10年来,武汉正威人抱负着“弘扬中医、走向国际”的理想,武汉正威中医门诊部坚守着
“医患一家、方准药精”的理念,一路披荆斩棘,才得以在男科调理领域展露锋芒,有所建树,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常人无法想象。我们也警告那些仿冒造假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切莫拿人民的健康当儿戏!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44869.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七我是08年第一次办信用卡,找的是中介,当时满怀憧憬的以为能拿到卡,可是没想到不光
卡没拿到,还被骗了500块,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当时办卡的经历,当时大学刚毕业,
在大学里接触到了财商知识,整天想着能够空手套白狼,能够赚大钱,后来了解到信用卡
这种神器,深深感觉是我等屌丝必备的装备啊,于是整天想着怎么办信用卡,当时年龄
小,不敢去银行,总感觉银行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碰巧在大街上看到办信用卡的小广告,
于是光荣的被骗了500块钱,代价是吃了一个月的泡面,于是这么多年我都对信用卡中介
行业深恶痛绝,经过这几年玩信用卡的经验以及潜伏中介行业认真研究,我决定给写出这
篇文章,为大家深度揭揭中介行业的骗人伎俩以及我了解到一般人都不知道的一些信用卡秘密。
长期为大家揭秘中介行业内幕,以及信用卡种种技巧。 中介其实就分两种一种是“黑中介”,一种是“灰中介”。中介不分好坏,只分骗你
有多深。这是我这么多年总结信用卡中介行业的本质。什么是黑中介哪?就是盗用你的信
用卡信息,然后盗刷,或者诱骗你办大额信用卡,然后把钱刷出来,消失。一般程序大概
是这样,以能办大额信用卡为名,然后要你提供身份证以及电话号码,然后拿着你的信息
去申请卡,等卡下来了,卡是寄到他们手上,他们直接就通过网上套现,把钱套出来,信
用卡套现是不需要密码的,这种事你要是碰上了,很可能不光要帮他们还钱还会留下信用
污点。还有就是一些人会收集身份证和银行卡,然后套现盗刷,我在北京这边几乎发现都
成了一条产业链了,找一些兼职人员,然后去银行办卡,以1000块钱左右的价格收集他们
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基本上这些人都是穷困潦倒的北漂族,即使知道有风险但为了能挣点
钱,还是出卖自己的身份信息,然后这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你的信息去盗刷,可能到最后
这些人不光要替他们还钱还要背负信用污点。所以提醒大家尽量不要找中介,我认为所有
的信用卡自己都能操作,根本用不着他们,在下文我会一一为大家揭秘自己怎么玩信用
什么是灰中介哪?就是除了黑中介之外的就是灰中介,因为黑中介风险很大,这些人怕被
JC叔叔抓,所以好多以前的黑中介摇身一变就成了灰中介,灰中介就很好玩了,这些人的
盈利模式各不相同,骗人的伎俩是五花八门,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 1、 提前收费,一般是告诉你办卡需要劳务费,包装费,办工作证,需要你掏钱。 2、 办好卡收费,一般是根据卡的额度按百分比收费,从10%--45%各有不同,这些
人拿着你的信息简单的包装一下,有的根本不包装直接在网上申请,能下卡了,他们就收
钱,收钱简直比银行还要暴利,一般这招都是提前收费的,他们会以直接能办额度比较高
的卡来忽悠你,提前收点包装费,卡下不下来都对他们没有影响。不过这些中介基本都是
有点关系的,他们会联系一些办卡的业务人员,这些业务人员头上都顶着指标,巴不得有
人给他送客户,于是他们直接就把信息给这些业务人员,让他们帮你办卡,而且办一张卡
银行还是有奖金的,他们也会给业务分这些奖金。以前加了一个中介内部QQ群,大家在一
起讨论了很久的一个问题就是办卡之前要不要提前收费,最后通过实践表明1万以上的就
收钱,1万以下的免费,一万以下的卡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办,所以不收钱,下卡了他们按
百分比收费,办这种卡的基本都是穷人所以提前不收钱,1万以上的就要提前收费,一般
是200—500不等,办之前说能办5万的卡,等你交完钱,卡不到额度,你也没有办法,他
们会直接把卡的地址填到他们那里,所以你还得交手续费。 3、 提额收费,有些人想提额,但是信用记录又不达标,与是就找中介,中介这时
候基本上就会告诉你他们认识银行行长啊,银行有亲戚啊,等等,其实都是骗人的,银行
在信用卡方面是严格的按照数据来说话的,不可能通过内部来走捷径。但是有些人信用记
录确实不达标,也确实有提额成功的,那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哪? 大家知道银行发行信用
卡很泛滥,信用卡是很暴利的项目,银行发行信用卡的规则就是把大家培养成卡奴,银行
内部流传一句话,200个卡奴就能养活一个银行行长。所以银行是鼓励大家消费的。
我总结一下提额的几种方法: 1、 漏洞型:买东西然后退货刷流水 2、信息不对称型:什么叫信息不对称呢?就是你比别人专业,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
比如平安一账通,招行一网通的提额,很多人网银的很多功能都不会用,去年银行又推出
“超级网银”,网银都是互联的了,用工行的网银就可以把其他任何银行的钱取出来了。
我一朋友工行双币卡因为套现卡被封,解封后人民币额度降到了1分钱,美元额度没降,
他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法提,结果我就打了一个电话就给他提到了2万。因为现在工行的额
度调平很好用,只要把他的美元额度调平就可以了。打完电话马上收到短信:您的人民币
额度调整为2万元。
还有就是有的人是直接拿车子房子办的卡,但是他们不知道只要是房贷 车贷下的卡,秒
提的,基本最少一倍,秒到账,只要把房产证 行驶证复印件传真到卡部,100%成功。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具体的提额操作方法:
第一种就是刷流水,第二种是工行网银中刷贵金属
刷流水: 1.可以多次刷。比如1000 的小卡,每天存1000刷出来,再存进去刷出来,可以
去刷卡消费,没有那么多钱浪费可以去刷POS,一定要有积分,每天刷,一个礼拜的时
间,再打电话申请,说本人交易量大,额度不够用,能不能提高额度
2. 再就是一次刷够。1000的小卡,存2万或1万,存进去刷出来,然后打电话申
网上给别人工行提额一般都是第二种。
这就是我们开头的第三种情况,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可以20分钟提好。你去找中介的时
候,他都会让你做这些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网上贵金属交易。
就是去工行网银,在理财投资栏目里开一个账户,投进去资金,在里面进行交易,付手续
交易几次再电话申请,说,我想做贵金属,资金不够用,给的额度都是固定的。
这是两种方法,可以自己去准备好了,你在打电话申请,不要跟客户说,刷好了电话申
请,就说刷好了你来操作提额,他也不知道你会怎么操作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提供财力证明,刚才我说的,房产证和车证,一般客户都没有这些,有
跟银行内部有直接关系的,可以做假的房产证或车证,因为有关系,他就不会去查你的证
件是不是真的,这样也能有90%以上的成功率
以上三种方法就是 刷流水 贵金属交易 提交财力证明,这3种方法任意选一种来操作
就可以,要在客户是5星级的客户的前提下,在做这些辅助性的增加评分的给工作,提额
就变得容易很多了
据我这么多年的玩卡经验,平安、中国、光大、建设,这4家银行是最简单,只要你明白
提额的一些技巧。一个电话、短息立马就提额了。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快速拥有各大银行10万以上信用卡的操作方式: 先申请4大行的信用卡.
1.先否决中国银行,一年提一次额度,通不过一年后才能再次申请.
2.农业银行,免息期56天,3月提一次,提的额度没有上限,值得拥有.
养农业银行信用卡绝对不能干的事情:不能ATM取现,记住了
3.工商银行:3月提一次,你有能力消费1个星期也给你提,运气好额度可以翻好几倍. 免息
分期手续费所有银行最低.溢交款取现免费,看清楚最后面的一句话.
没有工商银行的信用卡,你就是个门外汉.
商友卡浙江免费转账1万笔每年,到期后去网点续签,理论永远汇款免费,信用卡还款利器,
什么超级网银都败北.
没有命门,和农业银行不一样,
许多人下卡1分,1元的额度
脱普捷径:刷贡献星.方法具体就不要透露了.工商银行板块有帖子,自己找.有个10万半月
就到6星了,就可以申请白金了.
提示:6星了不能马上申请白金,刷出来的星星申请白金小心工商银行查你,查到你2年不可
能申请了,所以申请个金卡就可以了.
网申不通过过几个月再申请,天天申请小心进灰名单,小黑屋6月--2年不等,期间不能再申
请工商银行任何信用卡.
4.建设银行:6月提一次,每次50%--60%之间,普通卡和金卡一个等级,上限10万封顶.溢交款
白金卡20万封顶.
捷径:本人亲测,2张卡分别刷卡,分别提额,这样就是3月提一次,半年就可以提100%了.
你如果刷卡地方多,也可以申请3张,4张,理论等同上面.
提示:建设银行喜欢小额度,次数多,实体,偶尔分期
3万额度申请白金卡,1.5万可以尝试申请世界白金卡.
所有银行提额必杀技,建设银行尤其有用:刷美金.不管多少,有能力的海淘,有Q币需要的买
Q币,什么都没有的去香港红十字会,单笔1港币,折合
人民币8毛多,这个8毛你如果还不舍得,那恭喜你,你是半毛不拔的铁公鸡,老老实实刷超市
这样视你本身条件和刷卡次数,额度,快的话1年基本可以到10万.慢的2年10万也有的.
然后去以卡办卡吧,除4大行许多银行以卡办卡的额度不会低于4大行要求其他银行信用卡
使用半年或一年以上,除了招商银行不支持以卡办卡.
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小银行普通卡金卡额度都不会过10万.
不要紧,方法还是有的.
你以卡办卡,先申请白金卡,然后再申请金卡,然后额度调平,OK,10万的卡到手了.
白金卡一般有效期5年,你可以先不销卡,许多银行销卡以后你的额度就没有10万了. 先放着白金卡,5年以后在销卡就可以了.
注意:兴业银行你申请白金不开卡也收年费.
交通银行白金需要邀请,不让自己申请.
补充交通银行金卡和普卡提额方法:刷够免年费的次数,放着就不要去用了.
交通银行越用越不提额,冷冻半年后提额的机会**滴.
中信银行要申请2000年费的那一款白金.
民生银行豪白才是10万额度起步,年费3600元,标准白5万起步,没有年费.
民生银行不能申请通宝白金,这个没有免息期的.
民生银行提额秘籍:曲线法,蛇年快来的时候系统升级了,现在好像不行了.
平安银行有10%的隐藏超限额度,提额捷径:平安商城提额大法,这里就不说明了,有需要的
自己去相应版块.目前这个方法依然有效.
光大快卡是怎么办的。。
(这个是中介最普遍的广告) 办卡群里很多广告,保底5万额度办理光大快卡
既然很多人都可以做的东西,肯定是有方法的。就比如提额技术,那么这个办快卡也是有方法的。
并不是跟银行有什么内部关系。
很多人连提额都打着内部关系的旗号。
第一:需要办理一本护照,加急办理2-3天就可以拿到手,护照办理地点户籍所在地的边
境出入管理局,注:最好找门口代办的,多花个50元
左右就可以,他们有办法加急,然后再问他们可以不可以把签证一起办出来,如果可以找他们一起办!我们这的总费用是护照加急是350+签证
400总共750元,大概4天左右就都办齐了到你手里。(签证最好办理:新加坡,马来西
亚,泰国)其他的不要办!
第二:拿着你的护照直接去银行,因为签证就在你的护照上!你只要有5000人民币就可以了,因为是叫你为了买外汇!
第三:东西都齐了,钱和护照直接去光大银行,必须有可以当场做卡的光大,因为在6月
份的时候光大网申柜台有领卡业务所以可以当场做卡,
到了银行你找前台的人说办理光大时时发卡业务,先办理一张(出国+卡)这个卡也就是
一张普通的储蓄卡,然后把你带的5000元人民币存到
这个卡里面,然后换成美金,钱都在卡里面,办好了这个卡以后再找银行前台开始你找的
这个人,叫他上银行系统给你网申信用卡,申请流程
就跟当时咱们在光大网站申请信用卡一样,只不过在家是咱们自己申请,在银行是他们给
咱们申请,表交上去以后,那么OK,不用1分钟北京
电话号码,也就是光大总行:就来电话了,问你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OK,卡批
了,你就可以拿到卡了! 大家如果只存5000的话估计也就下1万5左右,如果资金富裕那么存10万人民币,肯定是
现在好多地方都不能办理这个业务了,北京那边说了,这个业务存在风险,那么大家办理
之前最好咨询一下当地的光大银行!
现在还有很多中介搞零首付购车购房的,其实很简单,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怎么操作: 注:信用卡数量越多,操作空间越大,
第一步与4S店合作。有2个原因一是我们要他们帮我们开收据和购车协议, 价格在50w左
右的车【备注也可以ps】
第二步:然后让客户带着2样资料去当地的网点。一定要是当地的网点!去柜台把这2样
东西给客服理由说我现在买车钱不大够我想提下额。至于提多少一般都是车价的70% 这个
是属于消费贷款,分24期的。
第三步:等2个工作日,额度提了后可以到4s店刷出来,
第四步:款到手,至少50*70% =35,可以再提一部10w左右的车,还有现金25w。
车如果不想开,可以租给租车公司,一下签几年的合同,每年的钱正好还贷款。这一招是
最好的不光有了车和现金,而且有了信用记录,以后再跟银行打交道就方便多了,而且这
种方式不需要任何资金,没有风险,建议大家都这样操作,房子也是一样,而且房子还可
以用杠杆(首付、月供、贷款这些都是杠杆,只不过大家操作不好,房子、车子不光是消
费品,还是强大的金融工具,大家一定要多学习怎么利用好你的车子房子)
跟大家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中介有点了解了,他们大多都是利用信息差来
骗你的钱,想要不成为卡奴只有努力的掌握信用卡的种种技巧,学会跟银行打交道,建立
良好的信誉,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不会成为卡奴,信用卡不是谋取暴利的工具,也不是
可以透支消费的工具,它只是你跟银行沟通的一个媒介,在你没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能
够放大你的信用杠杆,让你的信用成为足够的钱,我也相信当你有了足够的信用之后,你
的生活中自然不会缺钱。《腾讯乘车码0.3秒刷码验证,亲测有效!!》 精选八
马云一生打过无数重要的电话,而13年前从达沃斯打回杭州的那个电话,无疑是最重要的之一。中国人之后十多年的生活方式,都从此被改变。 中国人近十多年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摆脱了“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的束缚。而这一切,和一家叫做支付宝的公司密不可分。 “凭借技术,支付宝引领了(近十余年)支付史上几乎所有关键的创新:担保交易、快捷支付、移动支付、先享后付、刷脸支付。”10月11日,蚂蚁金服科技探索大会(ATEC)上,花名“鲁肃”的蚂蚁金服CTO程立这样总结。 脱胎于电商平台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经过长达12年的技术创新与商业竞争洗炼,已经将整个中国的移动支付水平拉升到全球领先的地位。 有数据显示,在市场份额占比过半的支付宝及其同行们的努力下,中国2016年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 杭州有近水楼台之便,移动支付更为普及。在杭州,从跨国连锁超市到社区菜市场,从商业广场到夜市小摊,从医院挂号处到地铁售票处,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和一个支付宝账号,任何人都不再需要携带装满现金和银行卡的钱包。有一个夸张的笑话甚至说,如果支付宝宕机5分钟,中国人的生活可能会停摆。 数据显示,2016年双十一全天,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笔;更为关键的支付峰值数据则达到12万笔每秒。这些每年刷新的世界纪录背后是支付宝多年积累下的扎实的技术实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移动支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须要回溯历史,回溯支付宝正式独立以来的12年和作为淘宝一个部门的开头那2年。 担保交易:在中国社会土壤里做电商 2003年,在国际电商巨头Ebay进军中国市场的威胁下,出于业务防守的需要,原本只做B2B的阿里巴巴秘密开启了一个本土C2C项目,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淘宝。 必须要承认,当时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并没有那么强,即使网络购物已经跌跌撞撞发展了几年,但人们对线上交易仍然抱着深度的警惕和怀疑,买家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而卖家也担心发货后收不到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遇到观念和实践上的阻碍,携款跑路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此,淘宝早期的很多交易都限于同城线下,像一个简单搬到线上的同城交易所,一旦买卖双方地理位置过远,就无法促成交易。如何帮助完全陌生的买家和卖家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当时淘宝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为此,当时淘宝网的负责人曾经想要模仿国外同行PayPal通过电子邮件账户连接信用卡的方式,但当时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信用卡在中国都算不上主流,这条路不通。事实上,PayPal当时都没能完全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也导致资损率一直偏高。另外,他还想过模仿腾讯Q币搞出一个淘宝币,后来发现也不行。 不仅淘宝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淘宝的用户社区里也对此展开了大量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之下,淘宝团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线上交易最大的痛点就是要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怎么保证?试试由第三方担保,说不定可行。 于是,“担保交易”应运而生。淘宝上的买家下单后,将钱打入淘宝专用担保交易账户,卖家收到通知后发货,买家收货确认无误后通知淘宝可以付款给卖家,如果货物不符则可以申请退款。这就是担保交易的流程,也正是后来“支付宝”雏形。 站在技术的角度,担保交易并不是那种革命性的、颠覆式创新的黑科技。但正是这种商业环节中的创新,为其后整个中国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西安工业学院的大学生焦振中在淘宝网下单了一台标价750元人民币的二手富士相机,是在日本横滨留学的崔卫平挂上淘宝的。他们之间的地理间隔是3000多公里,交易意向达成了,可实际要完成却仍阻碍重重。 相机多少也算个贵重物品,双方在交易方式上一直没有谈拢。买家焦振中不愿先付款,个人卖家崔卫平也不想先发货,在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面前,谁都不想承担大几百元的交易风险。 山重水复之际,卖家崔卫平在论坛式看到淘宝网新推出“担保交易”的服务,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解决交易信任问题的好办法。随后,崔卫平把支付链接发给了买家焦振中。 与此同时,杭州淘宝网收到了这条来自西安和日本横滨之间的交易讯息,一位淘宝财务姑娘狂奔进担保交易小组的办公室,“有一笔业务来了,快确认!”没过两分钟,财务姑娘又跑回来说:“买家不想买了,要退款。” 但这是整个淘宝第一笔担保交易,广东籍的财务姑娘为了图个好“彩头”,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坚持劝说买家焦振中不要退款。这种坚持获得了焦振中的信任,两个小时后,淘宝历史上第一笔担保交易完成,支付宝就此诞生。 其实那时的支付宝就是淘宝网支付结算的一个工具,而且最初是由财务部门来承担的,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一个财务经理、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每当有担保交易进来,工作人员就用Excel表人工记录下来,一个月需要处理的交易大概是30笔,每天的交易额是几百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买家更愿意选择提供担保交易的卖家,而为了在竞争中迎合买家的喜好,越来越多的卖家也陆续提供担保交易的服务。到了2005年,淘宝规定交易必须使用担保交易,而独立后的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你敢付,我敢赔”,担保交易与淘宝一起迎来几何级增长。 由此,中国互联网的电子支付问题可行性得到验证,如何在中国社会土壤里做电商,这条路算是由支付宝从担保交易而始走通了。(2004年9月,支付宝组建初期员工合影) 快捷支付:打通银行的关节 在担保交易模式的助力下,淘宝成立仅3年,美国同行Ebay就败走中国市场。而淘宝则开始了一枝独秀引领中国电商风潮的时期,一直到今天,淘宝及其衍生出来的淘系核心电商业务仍然是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现金牛。 淘宝的几何级爆发用数字来说明再合适不过了:交易规模到2009年已经超过两千亿元,比刚成立时的2003年扩大了接近六千倍。这种规模的增长当然也带动了支付宝,从交易占比来说,那时支付宝90%的业务量都是淘宝带来的。2009年支付宝的日交易额也已经达到了10亿人民币的级别。 但是,发展太快有时也会导致乱了阵脚。在2009年到2010年初的那段时间,用户的支付成功率只有60%左右,这还是整个团队全年辛苦提高的结果。很多用户在淘宝上下单后支付的时候,经常要跳转七八次页面,任一环节没处理好都会导致支付结果的失败。当时淘宝的客服电话里时常会遇到用户情绪失控而破口大骂,毕竟这是关乎用户钱物交易的事。 2010年初的支付宝年会上,马云破天荒地亲自痛骂支付宝的用户体验“烂、烂、烂到极点。”当时所有支付宝员工都感到很委屈,大家都不明白,辛苦一年,业绩发展得也不错,怎么栽在了用户体验这个点上。时任支付宝总裁、刑警出身的硬汉邵晓锋甚至哭了。 平心而论,支付流程复杂、支付成功率不高,不仅仅是支付宝的问题,是因为支付宝需要与不同的合作银行对接,而不同银行关于网银支付的规定又各有不同,网银支付的手段本身也过于落伍,支付成功率自然就会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当时,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所有第三方支付都面临这个问题。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并没义务去厘清其中差别,对用户来说,只要我支付没成功,流程繁琐,体验不好,那就是你支付宝没做好。 用户的想法听起来完全没毛病。这个难题最终还是留给了支付宝。 起初,支付宝试图去帮助银行提高网银支付的成功率,但实践中发现吃力不讨好。银行们没有配合你支付宝做工作的动力,即使配合了效果也不明显,最多能从50%提高个几个百分点,完全满足不了淘宝对支付成功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要求。后来,支付宝还尝试了“卡通”业务,与一些银行推出联名信用卡,结果是小范围内方便了一点,但仍然不解决问题。 到了2010年下半年,支付宝团队注意到航旅业务中一种叫MOTOpay的支付方式。支付宝加以借鉴改进之后,用户只要第一次与支付宝签约,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银行预留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触发熔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