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7月9日赴港上市上市首日亏了多少

小米递交招股书:2017年亏损439亿元
稿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5 月 3 日早间消息,小米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营业纪录期, 2015 年、 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集团分别产生亏损人民币 76 亿元、利润人民币491. 6 百万元及亏损人民币 439 亿元。经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的增益;及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我们于 2015 年的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为人民币303. 9 百万元,于 2016 年及 2017 年的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895. 7 百万元及人民币5,361. 9 百万元。招股书称,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日后能赚取利润。此外,我们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原因是(i)业务、用户群及分销网络持续扩张;(ii)持续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及网络;(iii)我们持续扩大用户群使得销售及推广开支增加;及(iv)推出其他新产品及服务可能产生前期成本,改变现有收入及成本结构,押后我们实现盈利的时间。倘我们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日后可能持续亏损。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 272 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 290 亿元,主要是由于我们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指定为负债,而公允价值增加于合并损益表确认为公允价值亏损。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小米上市首日破发,股价低迷将会成为常态吗?
7月9日,热闹了近半年的小米上市规划终于尘埃落地,只是首日表现没了当初高喊千亿美元市值的意气风发。
上午小米港交所上市,开盘价17港币,盘前竞价即跌破发行价,开盘后一路走低,最低跌至16港币每股,跌幅5.76%。对此,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首日破发在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并不罕见。2012年Facebook上市第一天微涨了0.6%,次日即大跌11%,跌破发行价,而亚马逊上市后的13个交易日里,有5天都在发行价以下,更何况7月10日小米股价开始高开高走。
长期表现是上市转折点出现后最能呈现公司价值的标尺,只不过就目前来看,小米真的有驱动股价攀升的机会吗?
前景不容乐观。
港股还是小米的“蜜糖”吗?
尽管一级市场的寒冬警报让小米选择提前赴港上市,但低迷的港股却未必能成为小米的救星,概括地讲,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小米短时间内股价也许很难有巨大增长的机会。
进入2018年后,港股迎来冰火两重天的焦虑时期。一方面,受内地独角兽集体上市的影响,港股上半年成为全球最热的IPO市场。据Wind显示,截至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其中包含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公司,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共新增69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9.28%。
但另一方面,港股发行的新股破发率惨不忍睹。Wind数据所知,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剔除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企业)企业中,破发率高达75%。曾被市场称为“新经济五剑客”的众安、阅文、易鑫、雷蛇与平安好医生,股价均呈现较大跌幅,其中易鑫和雷蛇的股价已较历史高位下跌超过50%。
而且今年港股市场对新经济公司IPO的反应可谓是冷淡许多,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创新高,可总融资额为503亿,却较去年同期反而下降了8%,也是自2016年以来的低位。
联合一级市场更为惨烈的现状,可以发现,整个市场实打实的迎来了一阵“钱荒”。追根溯源,银行体系是一、二市场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渠道,一关闸限水,自然资源紧缺,“有钱人”都缺钱了,谁还大规模地再往亏损的新经济公司砸钱?
而具体反映到独角兽们上市,原本关于中国一级市场估值过高的质疑便不绝于耳,现在通过上市逐步拉低价格,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的估值差异最终总会消失。这可能是一个重新估量公司商业价值的过程,小米就是典型例子,从IPO刚开始宣传的千亿美元市值,到雷军7月8日披露的543亿美元估值,中间已经腰斩近一半。
令人担忧的是,接下来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经过国内投资追捧提升估值的代表,他们同样可能重蹈小米的覆辙。
更何况,利率上升、人民币走弱以及大国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到亚洲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这也是外界质疑小米支撑不起高估值的原因之一,关键是也给未来盈利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小米正在触及天花板,利润增长难以打动股市?
2012年Facebook上市当日的技术故障,以及外界对其移动化道路的争议,使得Facebook遭遇了纳斯达克史上一次罕见的IPO灾难。接下来的整整一年中,Facebook都没能走出这场股灾的阴影。然而仅仅三年过后,它的市值达到了2260亿美元,市盈率高达81倍。
让华尔街闭嘴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利润,尤其是移动端广告到2013年末占据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Facebook一波三折的IPO终于被市场抛到了脑后。
对小米来讲,如何像Facebook一样逆势反弹的关键也是利润,但手机业务将达天花板、IoT板块未见爆发,这种情况下,小米未来财报利好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呢?
针对占据主要营收的智能手机业务,小米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恰逢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下滑的环境背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6月及上半年的市场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61万台,同比下滑12.4%,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了整整18.7%,累积出货量为1.96亿台。
二是,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增长已经基本停滞。据IDC数据显示,小米虽全球销量耀眼,但国内销量仅5510万部,此前2014年-2016年,小米国内销量依次是5270万部、6490万部、4150万部。也就是说,雷军看似大刀阔斧的重组和变革,只是让小米在国内回到了下跌前的状态,离2015年的高峰相差近1000万。
在如此明显的发展局限下,小米只能寄希望于中高端旗舰机,但实际上这部分手机销量一言难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定位于旗舰+高端旗舰的手机产品(2000元以上)占比在进一步缩小,从2015年的18.8%缩减至2018年Q1的6.2%。一般来讲,品牌形象固化,从低到高的转型尤为困难。
至于被雷军寄予厚望的IoT板块,不仅仅是受产品智能化功能的限制,实际上市场对智能家居、万物互联等一系列概念的追捧,已经消退。而消费者在对智能家电产品尝鲜过后,很少人将其作为可联网化的智能设备,只是把它们当做普通的电器使用,反映到米家对应的各类产品上,其MAU从2015年10月的高点至今下跌超过80%,市场情况可见一斑。
从长远眼光来看,小米生态链也很难达到颠覆现有消费品结构和市场格局的程度,毕竟现有厂商已经垄断了多数家电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供应链,无论是产能还是专利积累,小米还将受制于人。也就是说,小米手机难逃“组装”和产业链的桎梏,有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将延续到未来的生态链中。
如果说Facebook股价的回升来自于其用户量及业绩的增长,那小米在这点上能达到的高度或许已经能够预见。
营销、互联网、创新,这三个故事正面临挑战
港股低迷、贸易战摩擦的环境,令小米股价深受影响,而其自身若是不能用利润证明,最后剩下的可行之道,估计还是讲故事。上市之前,小米的故事是营销,奔赴上市,小米的故事是互联网,而上市之后或许是创新,当然这三个故事还能不能在小米上市后起到效果,是个未知数。
首先来看营销。在招股书中有一组数据比较有意思,2017年,小米营销费用高达52.3亿,占整体开支的4.6%,而产品研发费用仅为31.5亿,占整体开支的2.7%。自2015年起,小米每年在营销方面的开支皆高于产品研发,两份开支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
重营销而轻研发,这是小米面对持续性亏损的选择,短期来看,其实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为了减少亏损,在利润上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只能减少开支,而削减研发还是营销,技术实力薄弱的小米自然不会寄希望于投入大而见效慢的研发。
只不过,这种倾向可能带来两种风险:营销不买账,创新继续乏力。
在众多手机厂商中,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可谓是首屈一指,可难免有些过犹不及,其手机一直抢购、缺货,被质疑虚假公布销量、广告违规等等,这些“耍猴”的套路是否在上市后归为不规范经营,又或者受到监管,皆有可能。更何况作为一个上市的商业巨头,如此营销手段也将影响企业形象。
至于另一重风险则有关上市后小米所讲的创新故事,公司为了减少亏损而收紧研发,对本来就缺乏技术基因的小米来讲,可能意味着产品升级更加困难。如今华为技术优势尽显,蓝绿厂凭借两款旗舰机打破一直以来创意乏乏的品牌形象,小米的处境更为艰难。
而技术的短板也决定了小米在IoT、互联网服务、手机三条赛道上,都很难引领行业变革,就像当初首次提出全面屏,到头来还是苹果将其推向潮流,这不仅是影响力的差别,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上的差距。
总体来看,小米所讲的三个故事其实都是相互牵连,研发实力跟不上,中高端机品牌转型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句空话,而这也将影响到小米互联网服务的业绩增长,如此一来,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名义估计也就兜不住了。因此,相比上市之前资本故事还能助推估值,上市后小米处境实则更为艰难。
从0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飞跃,雷军用7年时间做到了,但对一个公司来讲,7年或许还过于短暂,未来小米从上市这个转折点走向何方,还需更多时间验证。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米上市首日破发,股价低迷将会成为常态吗?小米上市首日破发,股价低迷将会成为常态吗?歪道道百家号7月9日,热闹了近半年的小米上市规划终于尘埃落地,只是首日表现没了当初高喊千亿美元市值的意气风发。上午小米港交所上市,开盘价17港币,盘前竞价即跌破发行价,开盘后一路走低,最低跌至16港币每股,跌幅5.76%。对此,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其实,首日破发在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并不罕见。2012年Facebook上市第一天微涨了0.6%,次日即大跌11%,跌破发行价,而亚马逊上市后的13个交易日里,有5天都在发行价以下,更何况7月10日小米股价开始高开高走。长期表现是上市转折点出现后最能呈现公司价值的标尺,只不过就目前来看,小米真的有驱动股价攀升的机会吗?前景不容乐观。港股还是小米的“蜜糖”吗?尽管一级市场的寒冬警报让小米选择提前赴港上市,但低迷的港股却未必能成为小米的救星,概括地讲,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小米短时间内股价也许很难有巨大增长的机会。进入2018年后,港股迎来冰火两重天的焦虑时期。一方面,受内地独角兽集体上市的影响,港股上半年成为全球最热的IPO市场。据Wind显示,截至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其中包含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公司,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共新增69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9.28%。但另一方面,港股发行的新股破发率惨不忍睹。Wind数据所知,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剔除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企业)企业中,破发率高达75%。曾被市场称为“新经济五剑客”的众安、阅文、易鑫、雷蛇与平安好医生,股价均呈现较大跌幅,其中易鑫和雷蛇的股价已较历史高位下跌超过50%。而且今年港股市场对新经济公司IPO的反应可谓是冷淡许多,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创新高,可总融资额为503亿,却较去年同期反而下降了8%,也是自2016年以来的低位。联合一级市场更为惨烈的现状,可以发现,整个市场实打实的迎来了一阵“钱荒”。追根溯源,银行体系是一、二市场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渠道,一关闸限水,自然资源紧缺,“有钱人”都缺钱了,谁还大规模地再往亏损的新经济公司砸钱?而具体反映到独角兽们上市,原本关于中国一级市场估值过高的质疑便不绝于耳,现在通过上市逐步拉低价格,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的估值差异最终总会消失。这可能是一个重新估量公司商业价值的过程,小米就是典型例子,从IPO刚开始宣传的千亿美元市值,到雷军7月8日披露的543亿美元估值,中间已经腰斩近一半。令人担忧的是,接下来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经过国内投资追捧提升估值的代表,他们同样可能重蹈小米的覆辙。更何况,利率上升、人民币走弱以及大国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到亚洲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这也是外界质疑小米支撑不起高估值的原因之一,关键是也给未来盈利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小米正在触及天花板,利润增长难以打动股市?2012年Facebook上市当日的技术故障,以及外界对其移动化道路的争议,使得Facebook遭遇了纳斯达克史上一次罕见的IPO灾难。接下来的整整一年中,Facebook都没能走出这场股灾的阴影。然而仅仅三年过后,它的市值达到了2260亿美元,市盈率高达81倍。让华尔街闭嘴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利润,尤其是移动端广告到2013年末占据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Facebook一波三折的IPO终于被市场抛到了脑后。对小米来讲,如何像Facebook一样逆势反弹的关键也是利润,但手机业务将达天花板、IoT板块未见爆发,这种情况下,小米未来财报利好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呢?针对占据主要营收的智能手机业务,小米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恰逢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下滑的环境背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6月及上半年的市场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61万台,同比下滑12.4%,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了整整18.7%,累积出货量为1.96亿台。二是,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增长已经基本停滞。据IDC数据显示,小米虽全球销量耀眼,但国内销量仅5510万部,此前2014年-2016年,小米国内销量依次是5270万部、6490万部、4150万部。也就是说,雷军看似大刀阔斧的重组和变革,只是让小米在国内回到了下跌前的状态,离2015年的高峰相差近1000万。在如此明显的发展局限下,小米只能寄希望于中高端旗舰机,但实际上这部分手机销量一言难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定位于旗舰+高端旗舰的手机产品(2000元以上)占比在进一步缩小,从2015年的18.8%缩减至2018年Q1的6.2%。一般来讲,品牌形象固化,从低到高的转型尤为困难。至于被雷军寄予厚望的IoT板块,不仅仅是受产品智能化功能的限制,实际上市场对智能家居、万物互联等一系列概念的追捧,已经消退。而消费者在对智能家电产品尝鲜过后,很少人将其作为可联网化的智能设备,只是把它们当做普通的电器使用,反映到米家对应的各类产品上,其MAU从2015年10月的高点至今下跌超过80%,市场情况可见一斑。从长远眼光来看,小米生态链也很难达到颠覆现有消费品结构和市场格局的程度,毕竟现有厂商已经垄断了多数家电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供应链,无论是产能还是专利积累,小米还将受制于人。也就是说,小米手机难逃“组装”和产业链的桎梏,有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将延续到未来的生态链中。如果说Facebook股价的回升来自于其用户量及业绩的增长,那小米在这点上能达到的高度或许已经能够预见。营销、互联网、创新,这三个故事正面临挑战港股低迷、贸易战摩擦的环境,令小米股价深受影响,而其自身若是不能用利润证明,最后剩下的可行之道,估计还是讲故事。上市之前,小米的故事是营销,奔赴上市,小米的故事是互联网,而上市之后或许是创新,当然这三个故事还能不能在小米上市后起到效果,是个未知数。首先来看营销。在招股书中有一组数据比较有意思,2017年,小米营销费用高达52.3亿,占整体开支的4.6%,而产品研发费用仅为31.5亿,占整体开支的2.7%。自2015年起,小米每年在营销方面的开支皆高于产品研发,两份开支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重营销而轻研发,这是小米面对持续性亏损的选择,短期来看,其实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为了减少亏损,在利润上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只能减少开支,而削减研发还是营销,技术实力薄弱的小米自然不会寄希望于投入大而见效慢的研发。只不过,这种倾向可能带来两种风险:营销不买账,创新继续乏力。在众多手机厂商中,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可谓是首屈一指,可难免有些过犹不及,其手机一直抢购、缺货,被质疑虚假公布销量、广告违规等等,这些“耍猴”的套路是否在上市后归为不规范经营,又或者受到监管,皆有可能。更何况作为一个上市的商业巨头,如此营销手段也将影响企业形象。至于另一重风险则有关上市后小米所讲的创新故事,公司为了减少亏损而收紧研发,对本来就缺乏技术基因的小米来讲,可能意味着产品升级更加困难。如今华为技术优势尽显,蓝绿厂凭借两款旗舰机打破一直以来创意乏乏的品牌形象,小米的处境更为艰难。而技术的短板也决定了小米在IoT、互联网服务、手机三条赛道上,都很难引领行业变革,就像当初首次提出全面屏,到头来还是苹果将其推向潮流,这不仅是影响力的差别,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上的差距。总体来看,小米所讲的三个故事其实都是相互牵连,研发实力跟不上,中高端机品牌转型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句空话,而这也将影响到小米互联网服务的业绩增长,如此一来,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名义估计也就兜不住了。因此,相比上市之前资本故事还能助推估值,上市后小米处境实则更为艰难。从0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飞跃,雷军用7年时间做到了,但对一个公司来讲,7年或许还过于短暂,未来小米从上市这个转折点走向何方,还需更多时间验证。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歪道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互联网热点与商业趋势深度观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米这些重点数字:去年亏损439亿 雷军持股31.41%_网易财经
小米这些重点数字:去年亏损439亿 雷军持股31.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小米去年亏损439亿元,雷军持股31.41%,今天,小米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些数字是重点)
。 摄影:邓攀控制利润、克制贪婪,是雷军在内部多次提到过的价值观。今天,小米向提交招股书,鉴于港交所4月30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版本的《上市规则》条文,小米或将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并且将会是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招股书显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 ,分别产生亏损76亿元、净利润491.6百万元、亏损439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去年出现439亿元的巨额亏损,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的大额公允价值亏损有关。从去年开始反弹至今,小米手机出货量逐渐上升。根据IDC近日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小米排名全球第四,出货量为2800万,市场份额为8.4%,去年同期出货量为1480万,市场份额为4.3%,同比增长87.8%。据此前《第一财经》报道,目前保荐人、投行等认为小米的估值在700亿美金左右,上市后或将大概率突破1000亿美金市值。削弱硬件据招股书披露,以2017年营收为例,小米全年营收为1146.25亿元,其中,来自智能手机的收入为805.6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7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尽管小米目前营收中,手机仍是主要来源,但雷军已经多次有意淡化公司的硬件形象,而是希望资本市场视小米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对其在资本市场表现大有益处。上月底,在小米武汉的小米6X产品发布会上,雷军透露了一项董事会决议,即“从2018年开始,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苹果整体业务净利率为21.1%,华为整体业务净利率为7.9%。即便是公认净利率较低的家电行业,海尔为6.6%,美的为7.7%,都高于5%。控制利润、克制贪婪,是雷军在小米内部多次提到过的价值观。2017年11月,《中国企业家》专访雷军时,他曾明确表态,“小米永生永世不会以利润为中心,都会以米粉、用户为中心。在小米被质疑的那个时间点,所有人都希望我们卖得贵一点,认为卖得这么便宜,拿出去丢人。不能说我们内部没有一丝动摇,但是我从来没有。”除此之外,旗帜鲜明地提出不以硬件为主要营收来源,有助于资本市场更清晰地认识小米的商业模式,毕竟在雷军的描述中,小米打的是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组合拳,单纯地将小米定义为一家手机厂商,并不利于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认可。在今天发布的雷军公开信中,关于“小米是谁”的问题,雷军给出解释,“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以手机、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在非手机和硬件领域,小米的利润一直很高。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到,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主要指广告收入和线上游戏的增值服务。 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7%;毛利分别为20.8亿元、42.1亿元、5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3%。去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率达到60.2%,对小米整体毛利贡献较大。招股书还披露,小米计划将IPO募集资金30%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另一则重要数据是,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上涨250%。?港股+CDR第一股?日前,港交所表示为拓宽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订《上市规则》条文,并已于日生效,有意按新制度申请上市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可于该日起提交正式申请。新增三个章节并对现行《上市规则》条文作相应修订,分别为: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其中,第二条修改对小米影响重大,三天后,小米成为第一家或将有意按新制度执行的公司。小米招股书披露了上市前的比例情况: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1.55%;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小米上市前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4%;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小米多轮投资方晨兴资本持股17.19%,其他投资者共计持股21.34%。在股权结构上,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从小米招股书公布的法定股本上看,A类股占总股本15%。按A类股拥有10票投票权算,占总投票权63%,均由雷军,林斌两人行使投票权。再加上两人拥有的B类股投票权计算,雷军及林斌在董事会投票权分别为42.1%、22.7%。鉴于CDR或将于上半年尘埃落定,在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之后,小米或将在国内发行CDR,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腾讯也许不会加入首批发行CDR的行列,如属实,小米将成为首批同时登陆港股和CDR的企业。小米成立八年来,主要经历5轮融资。2011年7月,小米完成4100万美元A轮融资,资方包括雷军、IDG资本、启明创投、顺为资本、晨兴资本;2011年12月,完成9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在A轮基础上增加了和Qualcomm Ventures;2012年6月,完成2.16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3年完成上亿美元D轮融资;2014年12月,小米完成迄今为止最后一轮E轮融资,金额为11亿美元,当时其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以下为雷军的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全文:您好!感谢您对小米的关注和支持。当您打开这份文件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风华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气和信任所支撑的新商业蓝图。在此,我想向您说明,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8年来的每一天里,“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的愿景都在驱动着我们努力创新,不断追求极致的产品和效率,成就了一个不断缔造成长奇迹的小米。2010年4月成立小米时,我和我的合伙人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一款让我们自己喜欢、觉得够酷的智能手机。我们8个联合创始人中,6人是工程师,另外2人是设计师,都是消费电子设备狂热的“发烧友”。“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这八个字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整体,远超用户预期的极致产品,还能做到“价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动人心”。创新科技和顶尖设计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们的工程师们醉心于探究前人从未尝试的技术与产品,在每一处细节都反复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远超用户预期 。我们相信打破陈规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们能一直赢得用户欣赏、拥戴的关键 。不止于技术,我们推崇大胆创新的文化。从手机工艺、屏幕和芯片等技术的前沿探索,到数年赢得的200多项全球设计大奖;从“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到通过“生态链”公司集群;从“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到小米线上线下一体的高效新零售…… 创新精神在小米蓬勃发展并渗透到每个角落,并推动我们不断加快探索的步伐。目前,我们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多个品类销量第一。我们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 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与此同时,我们还拥有1.9亿 MIUI月活跃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服务。真正让我们更加自豪的并非是这些数字,中国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等一系列行业的面貌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彻底改变。我们推动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品质提升,这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爆发打下坚实基础。移动支付、电商、社交网络、短视频等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都有赖于移动互联网涌入了数以亿计的庞大人口。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中,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成熟的背后,我们也被公认作出了不少贡献。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的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浴火重生,小米商业模式被充分验证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曾有过下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早先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背后还有很多基础没有夯实,因此我们主动减速、积极补课。2017年,小米顺利完成“创新+质量+交付”的三大补课任务,迅速重回世界前列。据我们了解,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浴火重生,小米经历了一家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炼。我们的管理更加有序,我们的人才储备更加充实,我们的技术积累更加深厚,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和产能管理能力更加强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商业模式经历了考验,得到了充分验证。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这就是我们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小米至今的成就说明了这一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创业仅7年时间,我们年收入就突破了千亿元人民币,这一成长速度是许多传统公司无法企及的。效率的提升来自于运营成本,尤其是交付产品给用户时的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实现,造就了用户信任的基础。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小米创办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要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一件成本15美元的衬衣在中国的商店里要卖到150美元,定倍率有惊人的10倍。一双鞋要加5到10倍,一条领带加20多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但我始终难以理解,为什么生产和流通的效率长期不能提高?为什么商业运转中间环节的巨大耗损要让用户买单?为什么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产成本里抠索,而从不向无谓耗损的那90% 运营、交易成本开刀?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在2011年初,小米迎来第一次年会时,我向在场的全公司100多名员工和他们的家属们说,我们要做出性能、体验都最好的智能手机,只售300美元——当时主流的智能手机售价普遍在600美元以上。伟大的公司都是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足有所值。用户是我们一切业务运转考量的核心。小米前进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思考:从古至今,商业世界变化纷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话题之外,始终不变的是什么?用户对“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的期待,这就是小米的答案。有很多我们的用户说,进入小米之家或者登录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闭着眼睛买”,因为品质、价格一定都是最优的。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没有用户的信任,就没有我们追求的高效。用户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灵魂。持续赢得用户的信任,我们的任何业务都将无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实现世界级效率的公司,将拥有穿越经济周期、持续抓住行业涌现的新机会和长久保持优秀运营表现的能力。“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话,这八个字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信条。在此,我要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销售利润,追求产品体验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层层加价,真材实料、定价厚道终究更得人心。我们始终坚信,我们的信念——大众消费商品应该主动控制合理的利润——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贪恋高毛利的举措都将走向一条不归之路。所以,我想向您说明,我们会更看重长期用户价值的维护,小米的商业价值和您的投资价值,也将来源且仅来源于用户价值的不断放大实现。硬件综合净利率永不超过5%就是小米高效的证明。我们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终成为社会的共识尚需时日,但时间会是小米的朋友,我们固执的坚持、持续的投入、坚决的执行终将换来理想的实现。建设全球化开放生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天,小米走到了历史性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业生态有着极具想象力的远大前景。小米要构建的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商业帝国。小米也不仅是一家创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创立和推动者。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1家小米远远不够,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丰富而繁荣的新商业生态。“德不孤,必有邻”,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围绕手机业务构建起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费产品三层产品矩阵。现在,小米已经投资了90多家生态链企业,改变了上百个行业,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加庞大。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中国。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例,在全球已进入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中,我们已经在印度取得份额第一,并在15个国家名列前茅。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证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复制的普适性 。建立全球化的开放生态,让小米长期发展的机遇更多、边界更广阔、根基更稳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就在眼前,我们相信我们全球生态平台所生成的大量独特的消费和行为数据,能让我们更为敏锐、精准地洞察用户的需求,为我们在未来赢得巨大优势。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工程师们的梦想就是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并惠及尽可能多的用户,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坚信,科技创新进步带来的利益应该能被大众轻易共享,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过于日常生活体验的平等:让所有人,不论他/她是什么肤色、什么信仰,来自什么地方,受过什么教育,都能一样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员工夜以继日持续奋斗的目标。感谢您关注小米,和我们并肩投身于创造商业效率新典范,用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的壮丽事业。许商业以敦厚,许科技以温暖,许大众以幸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已经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未来我们将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请和我们一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雷军日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李亚婷
责任编辑:王晓武_NF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媒:小米7月9日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